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复习学案

③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碱性)、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建筑材料、

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复习导学案 基础知识梳理

姓名

课题 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 常见的盐

⒈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或 NH 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⒉常见的盐的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物质

氯化钠

俗称 物理性质

① 色粉末

② 溶于水,水溶 用途

①生活中:作 品,作 剂

②医疗上:配制

③工业上:

化学式:

液有 味,呈 性 ④农业上:

⑤其他:消除 (降低雪的熔点)。Na + 维持 细胞内外的 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 。 Cl - 促生 、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碳酸钠

( 因水 色粉末状固体,

溶液呈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

性。

用于 、 、 、 、食品工业等

(Na 2CO 3 与 NaOH 用途很相似,但玻璃是个例外)

碳酸钙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的主要成分

碳酸氢钠

色晶体,易溶于

水,水溶液呈 性。

①制糕点所用的

②医疗上,治疗 过多,化学式:

(NaHCO 3+HCl= ,胃溃疡者禁用)

备注

①、粗盐中由于含有 (可用作 剂)、 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②、盐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食盐只是其中可以用来调味食用的一种,工业用盐亚硝酸

钠、硫酸铜、氯化钡有毒,不能食用!

③、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能分解: NaHCO 3

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就是分别加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的,就是碳酸氢钠,否则是碳酸钠。

3、常见的盐化学性质

(1) 与酸(盐酸、硫酸等)反应:

Na 2CO 3+HCl=== NaHCO 3+HCl = (反应剧烈) CaCO 3+HCl =

Na 2CO 3+H 2SO 4===

(2)与碱(Ca(OH)2、Ba(OH)2)反应:

Na 2CO 3+Ca(OH)2 === ; 2NaHCO 3+Ca(OH)2= Na 2CO 3+2H 2O+ CaCO 3↓

Na 2CO 3+Ba(OH)2 ===

NaHCO 3+ NaOH =Na 2CO 3+H 2O (Na 2CO 3 与 NaOH 不反应)

(3)与盐(CaCl 2 、BaCl 2 等)反应

Na 2CO 3+ CaCl 2===

; Na 2CO 3+BaCl 2=== ;

(4) 热稳定性

①、Na 2CO 3 稳定,受热不分解 ②、CaCO 3 高温分解:

③、NaHCO 3 受热易分解: 2NaHCO 3

Na 2CO 3+ CO 2↑+H 2O Ca(HCO 3)2—

(5) 与 CO 2 反应

CaCO 3 与 CO 2、H 2O 反应:

Na 2CO 3 与 CO 2、H 2O 反应:

(6)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鉴别及相互转化

㈠、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鉴别: ①、固体的鉴别方法:加热法;

②、溶液的鉴别方法:加入稀的 CaCl 2 或 BaCl 2 溶液),碳酸氢钠不与 CaCl 2 反应。

㈡、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向 Na 2CO 3 溶液通入 CO 2;

碳酸氢钠转化成碳酸钠:①固体采用加热法;

②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

与 CO 2、H 2O

Na 2CO 3

NaHCO 3

加热或加碱

4、三种离子的检验溶液

离子

Cl -

SO 42-

CO 32-,HCO 3-

试剂

溶液及稀 HNO 3

① 溶液与稀硝酸 ②稀盐酸 及 BaCl 2 溶液

稀盐酸及 (Ba(OH)2 溶液或 CaCl 2 溶液或 Ca(NO 3)2 溶液一般不用)

二、精盐提纯

目的:除去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 实验步骤:

、 、 、

2、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溶解

过滤

蒸发

计算产率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1、概念:两种

,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作复分解反应。

2、特点:① 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② “双交换,价不变”。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① 对反应物的要求:“有酸酸必溶,无酸两相溶”;

② 对生成物的要求:有

或有 或有 生成时,只要满足其中一个,反应发生。

4、记住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

钾、钠、硝酸盐、铵盐溶水快;

AgCl 和 BaSO 4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HNO 3);CaCO 3,BaCO 3 溶于酸但不溶于水; 常见沉淀颜色:Fe(OH)3↓ Fe(OH)2 Cu(OH)2↓

CaCO 3↓、 AgCl ↓、Mg(OH)2↓、Al (OH)3↓、 BaSO 4↓、 BaCO 3↓

5、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1 反应类型

酸+金属氧化物→盐 + 水 反应物条件

一种可溶即可 生成物条件

H 2SO 4+ Fe 2O 3 —

2

酸 + 碱→盐 + 水(中和反应)

一种可溶即可

H 2SO 4+ Ba(OH)2 —

3

4

5

酸 +盐 →新酸 + 新盐

碱 + 盐→新盐 +新碱

盐 + 盐→新盐 + 新盐

盐可(难)溶,酸必溶

两者都可溶

两者都可溶

H 2SO 4+ BaCl 2 —

NaOH + CuSO4 —

CaCl 2+Na 2CO 3 —

注意,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此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例如:2NaOH +CO2=Na2CO3+H2O

四、物质(离子)的共存

物质或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问题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质或离子在一定的条件不能反应时,则能共存; 在一定的条件能反应,则不能共存。

(1)、常见的离子之间的反应

①:在水溶液中有三种离子一般不与其他离子反应: K +、Na +、NO 3_

②:前面的离子一般只与后面的一种离子反应:

NH 4+一般只与 OH _反应

SO 42-一般只与 Ba 2+反应 Cl _ 一般只与 Ag +反应

Mg 2+一般只与 OH _ 反应

Ca 2+ 一般只与 CO 32-反应

③:前面的离子能与多种离子反应:

H + 能与 OH _ 、CO 32-、 HCO 3- 等离子反应;

Ag + 能与 OH _ 、CO 32-、 Cl _等离子反应

OH _

能与 NH 4+ 、H + 、HCO 3- 和 Mg 2+、Al 3+ 、Mn 2+、Zn 2+、Fe 2+、Fe 3+ 、Cu 2+、Ag +

Ba 2+ 能与 SO 42- 、CO 32- 等离子 反应

(2):溶液中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而且它们不反应;溶液呈电中性(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

总量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量)

(二):该类型题的隐含条件

(1):溶液为无色时,无以下物质:CuSO 4 、 FeCl 2 、 Fe(OH)3、 石 蕊 溶 液 、 KMO 4 溶 液 等

(2):溶 液 的 pH 为 1 等( p H < 7 ),说 明 溶 液 中 一 般 有 强 酸 ,该 溶 液 中 没 有 与 强 酸( 或

没有与氢离子)反应的物质(或离子)

( 3 ) 溶 液 的 pH 为 13 等 ( p H > 7 ) , 说 明 溶 液 中 一 般 有 强 碱 , 该 溶 液 中 没 有 与 强 碱

(或没有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物质(或离子)

五、 盐的化学性质

(1)盐与金属反应生成另 一种金属和另 一种盐;如 CuSO 4+ Zn —

(2)盐和酸反应生成 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如:AgNO 3+HCl —

(3)盐和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如:Na 2CO 3 +Ca(OH)2—

(4)盐和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如:NaCl+AgNO 3—

(用于:除去 NaNO 3 中的 NaCl )

Na 2SO 4 + BaCl 2 —

(用于:除去 NaCl 中的 Na 2SO 4)

Na 2CO 3 + BaCl 2 —

(用于:除去 NaCl 中的 Na 2CO 3)

课题 2 化学肥料

一、化肥简介

1、概念: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2、常见化肥的种类与作用:(“氮浓绿,余两抗”)

(1) 、氮肥:

① 化学成分:尿素、铵盐、氨水

② 作用:氮肥能使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③ 缺少表现:氮元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成元素,缺少时会使植物的

生长

,植株小,叶色黄绿。品质降低。

④ 氮的固定: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

(2)、磷肥:

① 化学成分: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

② 作用:抗

和抗 、它还有促进早熟、籽粒增多和籽粒饱满。

③ 缺少表现:植物生长迟缓、产量降低。

(3)、钾肥:

① 化学成分:硫酸钾、氯化钾等。 ② 作用:抗 和抗 能力

③ 缺少表现:植株下部的叶片变黄,边缘干枯、焦枯,甚至叶片枯死

(4)、复合肥料:指含有

或 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

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

化学成分:硝酸钾、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

3、几种化肥在施用时的注意事项

(1)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碱、草木灰等)一起使用,因为铵态氮肥中的 NH4+遇到 OH -会

生成易挥发的 NH 3,降低肥效。

(2)施用氨水或碳酸氢铵时要防止挥发,立即灌溉或用土盖上,人要站在上风口,因氨气对人

的眼、鼻等膜有刺激作用 。

(3)、硝酸按受热易分解,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易发生爆炸。受潮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

(4)、硫酸按不易长时间使用,以免造成土壤酸性增强或土壤板结

二、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简易鉴别

(1) 看外观:

都是白色晶体; 是灰白色粉末。

(2) 加水:

都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3) 灼烧:氮肥可燃烧或熔化起泡或冒烟;钾肥不燃烧,在灼烧时可跳动或有爆裂声。

(4) 加

(铵盐)能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三、铵根离子(NH 4+)的检验:

试剂:碱(NaOH 、Ca(OH)2 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典例精析

一、 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例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钠

B .用食盐水可除去衣服上的锈迹

C .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D .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练习 1:如图所示,A 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D 是一种盐,用于制造玻璃,洗涤剂等,

它们之间发生如图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作出推断:

(1)A

,D ;

(2)贝壳的主要成分是

(写名称), 贝壳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

(3)B F 的化学方程式

; E +H→ 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4)G

H 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5)C 的用途是 .

二、物质(离子)的共存

例 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Ba 2+ Cu 2+ OH -

B .Na + Cl - SO 42-

C . Na + H + CO 32-

D . Fe 3+ Cl - NO 3-

练习 2: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Al 3+、Ag +、NO 3-、Cl -

C .Ba 2+、Na +、SO 42-、NO 3-

B .Mg 2+、NH 4+、NO 3-、Cl -

D .Zn 2+、K +、S 2-、NO 3-

练习 3、室温下,在 pH=13 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Fe 3+、Cl -、SO 42-、Na +

C .K +、Na +、Ba 2+、NO 3-

B .NH 4+、Cl -、SO 42-、CO 32-

D .H +、Cl -、Ca 2+、CO 32-

练习 4: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NO 3、

Ca (OH )2、 NaCl B .KNO 3、 CuCl 2、 NaSO 4

C .NaOH 、

MgSO 4、

BaCl 2

D .HCl 、

Na 2CO 3、 Ca (NO 3)2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例 3、要将 KCl 、MgCl 2 和 BaSO 4 的固体混合物逐一分离开来,加入的试剂及顺序正确的是(

)

A .水、AgNO 3 溶液、稀硝酸

B .水、NaOH 溶液、稀盐酸

C .水、KOH 溶液、稀盐酸

D .水、KOH 溶液、稀硫酸

练习 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 Na 2SO 4、Na 2CO 3、BaCl 2、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

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由此

推断白色固体中(

) A .可能存在 NaOH

B .可能存在 Na 2SO 4

C .肯定不存在 BaCl 2

D .肯定存在 Na 2CO 3 和 Na 2SO 4

课题 2 化学肥料

一、常见化肥的种类与作用

例 4、小珍家种植的玉米有倒伏现象,这是缺少某种营养元素的症状.据此,应该施用的化肥是(

A 尿素

B 磷酸钙

C 氯化钾

D 碳酸氢铵

练习 6、化肥在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人类吃饭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1)、下列均为常见的化学肥料:①碳酸氢铵 NH 4HCO 3

②尿素 CO (NH 2)2 ③硝酸钾 KNO 3

④磷酸二氢钙 Ca (H 2PO 4)2 上述四种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2)、资料表明,在高温高压下以 CO 2 和 NH 3 为原料合成尿素 CO (NH 2)2,同时有物质 X 生成,

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CO 2+2NH 3

CO (NH 2)2+X ; X 物质的化学式为 ;在尿

素中碳、氧、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小华同学的父亲买了一化肥,其包装袋上的一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为了确定该化肥是否符合标准,小华同学称取 20g 样品(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一定

质量的水全部溶解后与 100g 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 23.3g .

请通过计算回答:

① 该化肥是否符合标准.

② 所用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例 5: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人工合成尿素,标志着化学肥料的诞生。之后

化肥在全世界普遍应用,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

(1)、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测定大面积农田土壤中的元素含量。经测定某地农田作物易倒伏,需

向土壤中施用的化肥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NH 4Cl

②NH 4H 2PO 4

③KCl

(2)、有些化肥混和施用会影响肥效。要鉴别硫酸铵中是否混入了氯化铵,应选加入___(填化学式)

(3)、农田施用化肥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给土壤和环境带来破坏。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

A 、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B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尽量多施用

C 、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供给作物几种养分,肥效高

D 、长期施用硫酸铵、硫酸钾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三、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简易鉴别

例 6、农田施用化肥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给土壤和环境带来破坏。例如某些盐矿开采食盐的

方法是先在地上钻孔至盐层,再把高压水打进盐层,便能得到饱和食盐水。

现有一座邻于水田与河流的采盐矿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用相邻河水作为生产用水向

地下灌注,却发现得到的食盐水中多了一种对后继生产有害的杂质--铵盐。请问:

①、为什么使用河水会产生杂质铵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学小钱想用学过的知识验证铵盐,他取用少量的盐水样品于试管中,再滴入足量的浓

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却没有闻到氨味。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应补充怎样的实验步骤,便能检出样品中的铵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例 7、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A ﹣I 分别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锌、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稀盐酸、

碳酸钠溶液、石灰水、生石灰、石灰石和水.他们之间相互的反应(每种物质只能用一次)

恰好包含了化合反应(A+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E )、中和反应(F+G )、复分解反

应(H+I )等反应类型.试回答下列问题:

(1)A+B 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2)H+I 的反应方程式是 .

(3)C 的化学式为

;硫酸铜溶液参加

反应(填反应类型).

练习 7: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H 2SO 4 Na 2O NaCl

H 2 CO B .Mg(OH)2 CuSO 4 NH 4Cl C CO 2

C .KOH

HNO 3 Na 2CO 3 O 2 SO 3

D .HCl

NaOH KNO 3

O 2

P 2O 5

练习 8:小梅同学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后,发现许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时能生成盐,

于是她构建了下图所示的知识网络图。

(1)、请你把图中①②处补充完整,要求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①

;②

写出生成硫酸铁的 2 个化学方程式:①

;②

(2)、A —F 和 X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 A 、C 是无色气体,B 为红色粉末,它们的转化

关系如右上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②、含 D 的生产、生活用品腐蚀的过程,实际上是 D 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③、若 F 为气体单质,请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五、不外加试剂对多种物质的鉴别

方法:(1)“一看”:通过观察将被鉴物中颜色特殊的甲物质首先鉴别出来、

“二反应”:将被鉴别出来的甲物质作试剂并将其加入到其余物质中,将有特征反应现象

的乙物质鉴别出来,再将乙物质作为试剂并将其加入到其余物质中,将有特征反应现象的丙

物质鉴别出来,依次类推。

(2)“两两混合、统计现象”:将被鉴物质通过两两混合,将其中的反应现象作统计,若被

鉴物质产生不同的现象,则可通过此方法加以鉴别。

例 8:下列四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的是(

A .NH 4Cl 、NH 4NO 3、AgNO 3、MgCl 2

B .NaOH 、Ca (OH )2、HCl 、HNO 3

C .Na 2CO 3、BaCl 2、HCl 、H 2SO 4

D .K 2SO 4、KNO 3、NaNO 3、NaCl

练习 9:不用试剂,用最简捷的方法来鉴别下列五种溶液 ①KOH , ②Ba (NO 3)2,③FeCl 3,

④NaCl ,⑤MgSO 4,则被鉴别出来的五种物质的先后顺序为( )

A .③①⑤②④

B .①⑤②④③

C .③①④②⑤

D .⑤②①③④

六、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一、 物理方法

1、 过滤法: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或提纯。

2、 结晶法:适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和提纯。具体方法有两种。

① 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② 蒸发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固体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二、 化学方法:

1、 原则: ①“不增、不减、易分”:不增即最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减是除杂结果不应

使所需物质减少;易分是加入试剂后,使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和水等与所需物质易于

分离。 ②先除杂后干燥。

2、 方法:(以下括号里的均为杂质)

① 吸收法:如一氧化碳混有二氧化碳可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吸收;

② 沉淀法:如氯化钾中混有氯化镁可加氢氧化钾溶液,再过滤;

③ 溶解法:如铜中混有氧化铜可加入过量的盐酸,再过滤;

④ 转化法:如铜中混有锌可加硫酸铜溶液再过滤;

⑤ 气化法:如氯化钠中混有碳酸钠可加入过量盐酸,再蒸发结晶;

⑥ 加热法:如氧化钙中混有碳酸钙可高温灼烧;

⑦ 综合法:当含有多种成分的杂质时,分离提纯往往不仅仅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交替使用。

例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

序号

A

物质

Cu(NO 3)2 溶液 杂质

AgNO 3 溶液

试剂

Cu

操作

过滤

B

C

D

Na

2

CO

3

Fe

CO

2

NaHCO

3

Cu

HCl

盐酸

稀硫酸

NaOH溶液

结晶

过滤

洗气

练习10:练习:除去括号内的杂质。(写化学方程式)

①NaCl(Na

2

CO

3

)②FeSO

4

(CuSO

4

)

③NaCl(Na

2

SO

4

);④HNO

3

(HCl)

练习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