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操作系统教学计划

操作系统教学计划

操作系统教学计划
操作系统教学计划

操作系统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必修课程。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负责对系统中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对各种活动进行正确的组织,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且高效地工作,指挥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操作系统基于硬件,并对硬件实施管理,并构成对所有软件运行的支持平台,给用户使用计算机而提供方便灵活友好的接口。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整体概念的基础之上,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内容及实现方法,掌握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功能,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的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是对操作系统的一般性描述,包括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地位及其发展历史,它的功能、分类等;作业管理和linux用户接口,介绍作业和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包括作业的基本概念和作业的建立过程、linux介绍和它所提供的用户接口等;进程管理,主要介绍进程和线程的概念、进程控制、进程同步/互斥、死锁、进程间通信、线程等;处理机调度,主要介绍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各种调度算法及其评价等;存储管理,介绍常见存储管理的方法,虚拟存储管理的实现等;linux进程和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结构和文件存取、文件目录管理、linux文件管理等;设备管理;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四)教学时数

课内学时:72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堂讨论、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实验相结合,并逐步采用cai、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针对某种操作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手段:开展电子教案、cai课件的研制、引进和应用,研制多媒体教学系统。

考试环节:考试形式采用笔试,考试题型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设计题。

二、本文

第1章绪论

教学要点:

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分类,操作系统功能,研究操作系统的观点。本章是对操作系统的一般性描述。

教学时数:4学时

1.1 操作系统概念(0.5学时)

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1学时)

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1学时)

理解批处理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1.4 操作系统的功能(1学时)

掌握操作系统的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五大功能。

1.5 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0.5学时)

了解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观点,用户界面观点,进程管理观点。

考核要求:

1.识记: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分类。

2.领会: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及研究观点。

第2章作业管理和linux用户接口

教学要点:

作业的概念和建立过程,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接口,linux用户接口,linux shell 编程。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2.1 作业的基本概念(1学时)

掌握作业的定义,作业的组织。

2.2 作业的建立过程(1学时)

掌握作业的输入方式、jcb的建立;掌握spooling系统。

2.3 用户接口(1学时)

掌握作业控制、系统调用;了解用户接口的演变。

2.4 分时作业管理(0.5学时)

了解分时作业管理。

2.5 linux简介(1学时)

了解linux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前景,linux系统的特点,linux系统结构。

2.6 linux的shell (1.5学时)

理解shell提供的命令种类,程序语言shell,make命令。

2.7 linux的系统调用(1学时)

理解有关设备管理的系统调用,有关文件系统的系统调用,有关进程控制的系统调用,有关进程通信的系统调用,有关存储管理的系统调用。

2.8 linux桌面环境kde介绍(1学时)

了解linux桌面环境kde介绍。

考核要求:

1.识记并领会:作业的概念,jcb的建立,spooling系统,操作系统用户接口。

2.分析:linux的shell,linux的系统调用。

第3章进程管理

教学要点:

进程的概念和描述,进程的同步和互斥,进程通信,死锁。

教学时数:10学时

3.1 进程和线程的概念(1学时)

掌握程序的并发执行、进程的定义、作业和进程的关系;了解线程的概念。

3.2 进程的描述(1学时)

掌握进程控制块pcb,进程上下文。

3.3 进程状态及其转换(1学时)

掌握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执行状态、等待状态、就绪状态,三种状态间的转换。

3.4 进程控制(1学时)

理解进程的创建与撤消,进程的阻塞与唤醒。

3.5 进程互斥(2学时)

掌握资源共享所引起的制约,互斥的加锁实现,信号量和p、v原语,用p、v原语实现进程互斥。

3.6 进程同步(1学时)

掌握同步的概念,私用信号量,用p、v原语实现同步;理解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3.7 进程通信(1.5学时)

理解进程的通信方式,消息缓冲机制,邮箱通信。

3.8 死锁问题(1.5学时)

掌握死锁的概念,死锁的排除方法,银行家算法。

考核要求:

1.识记:进程的概念和描述,进程的互斥和同步,死锁的产生条件,线程的概念。 2.领会:进程控制,进程通信,死锁的排除方法和各种算法。

第4章处理机调度

教学要点:

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各种调度算法及其评价,多处理机调度机制。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4.1 分级调度(1学时)

作业的状态和转换,调度的层次。

4.2 作业调度(1学时)

掌握作业调度功能,作业调度目标与性能衡量。

4.3 进程调度(1学时)

掌握进程调度的功能,进程调度的时机,进程上下文切换;理解进程调度性能评价。

4.4 调度算法(1学时)

掌握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轮转法,多级反馈轮转法,优先级法,静态优先级,动态优先级。

4.5 算法评价(1学时)

理解fcfs方式的调度性能分析,轮转法调度性能评价,线性优先级法的调度性能。

4.6 多处理机调度(1学时)

了解多处理机系统的概念,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分类,多处理机系统调度策略。

考核要求:

1.识记:作业调度的功能和目标。

2.领会:进程调度,调度算法的性能评价。

3.分析及应用进程调度算法。

第5章存储管理

教学要点: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5.1 存储管理的功能(1.5学时)

掌握虚拟存储器,内外存数据传输的控制,内存的分配与回收;理解地址变换,内存信

息的共享与保护。

5.2 单道环境下的存储管理(0.5学时)

理解单一连续区分配;了解单一连续区管理方式的优缺点。

5.3 分区存储管理(2学时)

理解分区管理基本原理,分区的分配与回收。

5.4 覆盖与交换技术(1学时)

理解覆盖技术,交换技术。

5.5 页式管理(3学时)

掌握页式管理的基本原理,静态页面管理,动态页式管理,存储保护;理解请求页式管理中的置换算法;了解页式管理的优缺点。

5.6 段式与段页式管理(3学时)

掌握段式管理的基本思想,段页式管理的基本思想;理解段式管理的实现原理,段页式管理的实现原理;了解段式管理的优缺点。

5.7 局部性原理和抖动问题(1学时)

掌握局部性原理;理解工作集概念。

考核要求:

1. 识记:存储管理的功能,虚拟存储器的概念,页式管理的基本原理,动态页式管理,页式管理

存储保护,段式管理和段页式管理的基本思想,局部性原理。

2. 领会:地址变换,分区管理的基本原理,分区的分配与回收,静态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的实

现原理,工作集概念。

3. 应用:请求页式管理中的置换算法。

第6章 linux进程和存储管理

教学要点:

linux进程结构、进程控制,linux进程调度与交换,进程间通信,linux存储管理方式。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6.1 linux进程和存储管理介绍(1学时)

6.2 linux进程结构(1学时)

掌握linux进程的概念,进程的虚地址结构,进程上下文,进程的状态和状态转换。

6.3 linux进程控制(1学时)

了解linux启动和进程树的形成,理解linux进程控制。

6.4 linux进程调度与交换(1学时)

掌握linux进程调度,交换。

6.5 进程间通信(2学时)

掌握linux的低级通信,进程间通信ipc。

6.6 linux存储管理(2学时)

掌握linux虚存空间划分和管理思想;理解linux的内存分配与释放,地址变换过程,linux的请求调页技术。

考核要求:

2. 分析:linux进程调度,进程间通信,linux的页式存储管理。

第7章文件系统

教学要点:

文件系统的作用,文件的结构与存取,文件的目录管理。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7.1 文件系统的概念(1学时)

掌握文件系统的引入,文件与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的分类。

7.2 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存取方法(1学时)

理解文件的逻辑结构,存取方法,顺序存取法,随机存取法,按键存取法。

7.3 文件的物理结构与存储设备(1学时)

理解文件的物理结构:连续文件,串联文件,索引文件;理解文件存储设备:顺序存取

设备,直接存取设备。

7.4 文件存储空间管理(1学时)

掌握三种不同的空闲块管理方法:空闲文件目录,空闲块链,位示图。

7.5 文件目录管理(2学时)

掌握文件的组成,文件目录,可共享的文件目录,目录管理。

7.6 文件存取控制(1学时)

理解文件存取控制的目标,存取控制方法。

7.7 文件的使用 (0.5学时)

了解文件的使用。

7.8 文件系统的层次模型(0.5学时)

了解文件系统的层次模型。

7.9 linux文件系统的特点与数据结构、文件类别(1.5学时)

掌握linux文件系统的特点,linux文件分类,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及其关系。

7.10 linux文件系统的资源管理和地址映射(1.5学时)

理解磁盘i-node的分配与释放,内存i-node的分配与释放,系统打开文件表的分配与

释放,地址映射。

7.11 linux系统中的目录与搜索方法,以及文件系统的系统调用(1学时)

理解散列搜索法,算法描述;理解linux系统调用。

考核要求:

1. 识记:文件系统的功能,文件系统的层次模型。

2. 领会:文件的逻辑与物理结构,文件存取方法及其存取控制,文件目录管理。

3. 分析:linux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及其相互关系,linux文件系统的资源管理和地址

映射、系统

中的目录与搜索方法,linux文件系统的系统调用。

4. 应用层次:文件的使用。

第8章设备管理

教学要点:

主要介绍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中断、缓冲、设备分配和控制。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8.1 引言(0.5学时)

掌握设备的类别,设备管理的功能和任务。篇二: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计划

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计划

由于在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学时安排和学生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授课时,应酌情对

内容进行取舍。课时充分时,可考虑讲授全部内容,否则,突出基本内容,舍弃某些实例,

重点讲述原理。

1)共安排144学时(两学期每周4学时×36周),其中理论70学时、上机70学时、机动4个学时。

2)利用机动学时,本学期拟安排:1.期中测验1次,1学时;2.习题课1-2次,每次2学时。课程计划时间将作相应调整。

3)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方面。

4)实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5)第四章“4.6 实例研究:intel x86/pentium存储管理硬件设施”可略去不讲。

6)第八章“8.1计算机网络概述”与“8.2 网络操作系统”可略去。

7)必须要有上机实习,每周安排上机2学时(共36周,即72学时)。

8)学生成绩考核采取综合评定方式,由以下部分组成:作业10%、上机实习10%、课程测验10%、期终考试70%。

9)由于习题较多,思考题由学生自行选做,作业可以布置应用题,每学期做50-60题。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1.1操作系统概观

1.1.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目标

1.1.2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1.1.3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形成

1.2.1 人工操作阶段

1.2.2 管理程序阶段

1.2.3 多道程序设计与操作系统的形成

1.2.4 操作系统的分类

1.3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和用户接口

1.3.1 操作系统提供的基本服务

1.3.2 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接口

1.3.3 程序接口与系统调用

1.3.4 操作接口与系统程序

1.4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1.4.1 操作系统的构件

1.4.2 整体式结构的操作系统

1.4.3 层次式结构的的操作系统

1.4.4 虚拟机结构的操作系统

1.4.5 客户/服务器与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

1.4.6 操作系统功能的实现模型

1.4.7 实例研究:windows 2000/xp的客户/服务器结构

1.5流行操作系统简介

1.5.1 d o s 操作系统

1.5.2 windows操作系统

1.5.3 unix操作系统

1.5.4 自由软件和linux操作系统

1.5.5 ibm系列操作系统

1.5.6 其他流行的操作系统

第二章处理器管理

2.1.1单处理器系统和多处理器系统

2.1.2寄存器

2.1.3特权指令与非特权指令

2.1.4处理器状态

2.1.5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2.2中断技术

2.2.1中断的概念

2.2.2中断源分类

2.2.3中断装置

2.2.4中断处理程序

2.2.5中断事件的具体处理方法

2.2.6中断的优先级和多重中断

2.2.7实例研究:windows2000/xp中断处理

2.2.8实例研究:solaris中断处理

2.2.9实例研究:linux中断处理

2.3 进程及其实现

2.3.1 进程的定义和属性

2.3.2 进程的状态和转换

2.3.3 进程的描述

2.3.4 进程切换与模式切换

2.3.5 进程的控制

2.3.6 实例研究:unix svr4进程管理

2.3.7 实例研究:linux进程管理

2.4 线程及其实现

2.4.1 引入多线程技术的动机

2.4.2 多线程环境中的进程和线程

2.4.3 线程的实现

2.4.4 实例研究:solaris的进程与线程

2.4.5 实例研究:windows2000/xp的进程与线程 2.5 处理机调度

2.5.1 处理机调度的层次

2.5.3 高级调度

2.5.3 中级调度

2.5.4 低级调度

2.5.5 选择调度算法的原则

2.6 批处理作业的管理与调度

2.6.1 作业和进程的关系

2.6.2 批处理作业的管理

2.6.3 批处理作业的调度

2.6.4 作业调度算法

2.7低级调度

2.7.1 低级调度的功能

2.7.2 低级调度算法

2.7.4 多处理器调度

2.7.5 实例研究:unix svr4调度算法

2.7.6 实例研究:windows2000/xp调度算法

2.7.7 实例研究:linux调度算法

第三章并发进程

3.1并发进程(2学时)

3.1.1顺序程序设计

3.1.2进程的并发性

3.1.3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3.1.4进程的交互(interaction among processes):协作和竞争

3.2 临界区管理

3.2.1 互斥与临界区

3.2.2 实现临界区管理的几种尝试

3.2.3 实现临界区管理的软件方法

3.2.4 实现临界区管理的硬件设施

3.3 信号量与pv操作

3.3.1同步与同步机制

3.3.2记录型信号量与pv操作

3.3.3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互斥

3.3.4记录型信号量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3.3.5记录型信号量解决读者-写者问题

3.3.6记录型信号量解决理发师问题

3.4 管程

3.4.1 管程和条件变量

3.4.2 hoare方法实现管程

3.4.3 hanson方法实现管程

3.5 进程通信

3.5.1 信号通信机制

3.5.2 共享文件通信机制

3.5.3 共享存储区通信机制

3.5.4 消息传递通信机制

3.5.5 有关消息传递实现的若干问题

3.6 死锁

3.6.1 死锁的产生

3.6.2 死锁的定义

3.6.3 死锁的防止

3.6.4 死锁的避免

3.6.5 死锁的检测和解除

3.7 实例研究:windows/xp的同步和通信机制

3.7.1windows/xp的同步和可斥机制

3.7.2 windows/xp的进程通信机制

3.8 实例研究:linux信号量机制(略去)

第四章存储管理

4.1 主存储器(3学时)

4.1.1存储器的层次

4.1.2快速缓存(caching)

4.1.3地址转换与存储保护

4.2 连续存储空间管理

4.2.1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

4.2.2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4.2.3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4.3 分页式存储管理

4.3.1 分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

4.3.2 相联存储器和快表

4.3.3 分页式存储空间的分配和去配

4.3.4 分页式存储空间的页面共享和保护

4.3.5 多级页表

4.3.6 反置页表

4.4 分段式存储管理

4.4.1 程序的分段结构

4.4.2 分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

4.4.3 段的共享

4.4.4 分段和分页的比较

4.5 虚拟存储管理(4学时)

4.5.1 虚拟存储管理的概念

4.5.2 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管理

4.5.3 请求分段虚拟存储管理

4.5.4 请求段页式虚拟存储管理

4.6 实例研究:intel x86/pentium存储管理硬件设施(略去) 4.7实例研究:windows 2000/xp虚拟存储管理

4.7.1 进程虚拟地址空间的布局

4.7.2 用户空间内存分配

4.7.3 内存管理的实现

4.8实例研究:linux虚拟存储管理

4.8.1 linux存储管理概述

4.8.2 linux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

4.8.3 linux物理内存空间的管理

4.8.4 用户态内存的申请与释放

4.8.5 内存的共享和保护

4.8.6 交换空间、页面的换出和调入

4.8.7 缓冲机制

第五章设备管理

5.1 i/o硬件原理

5.1.1 i/o系统

5.1.2 i/o控制方式

5.1.3设备控制器

5.2 i/o软件原理

5.2.1 i/o软件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5.2.2 i/o中断处理程序

5.2.3 设备驱动程序

5.2.4 与硬件无关的操作系统i/o软件

5.2.5 用户空间的i/o软件

5.3 具有通道的i/o系统管理

5.3.1通道命令和通道程序

5.3.2i/o指令和主机i/o程序

5.3.3通道启动和i/o操作过程

5.4缓冲技术

5.4.1 单缓冲

5.4.2 双缓冲

5.4.3 多缓冲

5.5 驱动调度技术

5.5.1 存储设备的物理结构

5.5.2 循环排序

5.5.3 优化分布

5.5.4 交替地址

5.5.5 搜查定位

5.5.6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5.5.7 提高磁盘i/o速度的一些方法

5.6 设备分配

5.6.1 设备独立性

5.6.2 设备分配

5.7 虚拟设备

5.7.1 问题的提出

5.7.2 spooling的设计和实现

5.7.3 spooling应用例子

5.8 实例研究:windows2000/xp的i/o系统

5.8.1 windows2000/xp i/o系统结构和组件

5.8.2 windows2000/xp i/o系统的数据结构

5.8.3 windows2000/xp i/o设备驱动程序

5.8.4 windows2000/xp i/o处理

5.8.5 windows2000/xp 高速缓存管理篇三:操作系统教学计划(v0802)

操作系统教学计划(v08.02) 由于在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学时安排和学生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授课时,应酌情对

内容进行取舍。课时充分时,可考虑讲授全部内容,否则,突出基本内容,舍弃某些实例,

重点讲述原理。

1)共安排68学时(每周4学时×17周),其中讲课64学时、机动4个学时。

2利用机动学时,本学期拟安排:1.期中测验1次,1学时;2.习题课1-2次,每次2

学时。课程计划时间将作相应调整。

3)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方面。

4)实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可删去所有solaris的内容。

5)第四章“4.6 实例研究:intel x86/pentium存储管理硬件设施”可略去不讲。

6)第八章“8.1计算机网络概述”与“8.2 网络操作系统”可略去,也可把第八章全部略去,以压缩课时。

7)windows操作系统过于复杂,4.7/5.8/6.6/7.7/8.4节均可进行简化,仅作简单介绍。

8)必须要有上机实习,每周安排上机2学时(共16周、即32学时),讲课和实习合计

4.5学分。

9)学生成绩考核采取综合评定方式,由以下部分组成:作业10%、上机实习10%、课程测验10%、期终考试70%。

10)由于习题较多,思考题由学生自行选做,作业可以仅布置应用题,每学期做50-60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 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 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 通过数学活动体验与同伴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知识对于生活的指导作用。 二、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的条形统计图法。 三、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四、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纵向条形统计图 出示图片:我带你们看一个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水立方)这是哪?(鸟巢) 师:北京为了筹备第29 届奥运会除了新建了这两个标志建筑以外,还改建了一些原有 的体育馆,比如工人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知道它们分别可以容纳多少名观众吗? 【课件演示】:奥运会场馆情况统计图 工人体育馆首都体育馆 人水立方 奥运场馆容纳人数统计图 鸟巢

1.这是一份?(板书:统计图)这份统计图和我们二年级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2.我们看看工体的座位情况,它有多少座位啊?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按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那样,每个小格代表2或者5行不行? 小结:得按照数据的大小来决定单位格代表多少。 3.首体呢?在什么范围?怎么看的?(出示:18000) 师:观察这张统计图,如果去掉竖线,你还认识吗? 4.水立方里可以容纳多少人呢?为什么? 5.鸟巢的座位数占9个格多一点,你猜猜鸟巢有多少座位?为什么都估计90000多? 看来单位格表示多少特别重要。(出示91000人) 师:我们都知道开幕式在鸟巢进行,为什么?(场馆大,容人多。) 你是通过什么猜的?(板书:数据) 师:如果把这张图改变方向,你还认识吗? (二)横向条形统计图 师:绿色奥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一起看看北京用水的情况是怎样的。 【课件演示】 北京市部分生活用水情况与北海蓄水量对比统计图 北海 的蓄水量 洗浴业 洗车业 1.这张统计图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横向) 2.课件:这是哪里?(北海)知道北海有多少水吗?(出示:60 )怎么知道的? 师:这是一家洗浴中心,现在北京大街上的洗浴中心越来越多了,北京市所有洗浴中心的年用水量是(出示:条形)你们为什么表示惊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最新版】

工作计划参考范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最新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大数据平台方向教学计划

大数据平台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现在企业为了提升客人使用体验,提高业务效率,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阶段里,需要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转型升级;作为大数据载体,大数据平台工程师应用成为有大量数据的企业必备人才。 随着大数据应用的大量普及,开源框架,比如hadoop,spark等,也得到长足发展。本课程着力于系统数据的收集和搭建技术,使得作为大数据的研发/分析带来基础设施,让学员掌握;并通过本课程,掌握大数据平台的理念,为将来在不同企业使用各种基础设施的搭建和维护指明方向。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大数据平台搭建核心课程。 课程作用 大数据平台搭建核心课程,是整个大数据中基础的一环。在实际工作中,掌握本技术是是大数据方向的重要的岗位,即大数据平台工程师。在后续的大数据研发及大数据分析中,必须要在大数据平台搭建完成后才能在真实生产环境运行。本课程会涉及到其余的计算机知识,比如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集群等知识。学习完本科课程之后,为了巩固和提高对大数据平台搭建的理解,在后续课程中加入有实际生产环境的搭建过程并验证。 三、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以生产环境搭建为目标,以实际项目为中心,以合理知识结构分解为手段,在理解大数据平台架构的过程中,主要以实际操作让学员对相关知识点掌握,达到理论

与实际结合,教学与企业融合的内容。学员学成后,能够利用流程的大数据平台框架大家生产环境,并且在企业相关架构选择有微调时,能够触类旁通,也能完成搭建任务。课程内容始终围绕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和操作的熟练程度、规范化程度以及职业素质三个方面展开。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大数据概念及应用场景,先导课程Linux的操作 2.掌握大数据HDFS、HBase、Hadoop集群搭建及数据批处理。 3.熟练掌握Spark搭建并能够验证运行。 4.熟练掌握Storm搭建并掌握流处理概念。 5.Hadoop生态其他组件的安装和应用,Yarn &zookeeper。 6.离线工具ETL和hive的安装及应用。 (二)能力目标 1.全局的眼光理解大数据,理解大数据的应用,并有总体的概念。 2.理解企业中实际生产环境的大数据搭建,收集,分析,应用的过程。 3.具备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技术框架的微调,能够应对并能够调试验证成功。 四、课程设计 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课程设计围绕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搭建,并考虑到实际企业生产环境中的应用场景,从先导知识,基础知识,生态知识及扩展知识。

综合素质评价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计划 留楚中心校四年级五班张代银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落实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日常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进一步明确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音乐、美术、体育与身心健康等非学业考试课程的发展;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将综合素质评定落实到过程教育教学中。 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具体落实“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在成长过程中掌握终身发展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1.班级文化落实:有班级之窗(班级文化、公约),有展示栏。 2.抓好载体,培养“四自”精神:自主、自治、自律、自强。 3.学生自主发展,做到“四个一”:扮好一个角色,锻炼一种能力,承担一份责任,体验一种感受。 二、重点: 成为反思型教师:教育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态度,离开教学态度谈教育改革纯属空想。其特征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经常进行自我评价,经常为自己设定目标,而是否达到这些目标则是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理解程度来度量。 二期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集体建设:学生置身于班集体生活,一方面可以满足他们各种精神的需求,如产生归属感,得到关爱和尊重,与同伴交往,获得知识信息,承担责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等。同时,接受集体道德规范的熏陶,学会合作和共处,学会理解和尊重,学会负责和关怀,学会处事和学会做人。 三、设计构思: 1.遵循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框架。一条主线:校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二个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三个板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结合。四种理念:德育核心理念,学科整合理念,学生主体理念,习惯内化理念。五小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理健康辅导,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心之帮教育。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实行过程记录评价。为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阳

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

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深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的会计管理、审计实务、财务管理等实际工作。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各种会计实际工作,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和会计理论基础,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分析、解决会计业务和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经济理论、基本知识。 2.系统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有较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会计、审计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和能力。 4.具有一定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财政、金融、管理、法律、证券等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 5.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初步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6.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学程年限;2.5年 四、办学形式:业余 五、学位:授予学位:学士 六、主干课程内容介绍 《中级财务会计》 本课程为会计学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财务会计的概念、特征及基本理论,熟练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课程以财务会计的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会计假设为前提、以会计要素为结构,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最后又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包括:总论、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和利润分配、会计报表编制等业务的核算。 《高级财务会计》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介绍企业一般常见经济业务之外的适用于大型上市公司的特殊和复杂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与技巧及其所涉及到的理论问题,包括: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分店经营、分部报告与中期报告、所得税会计、租赁会计、期货会计、股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物价变动会计、企业清算与企业重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日后成为财务会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奠定较为深厚扎实的业务基础。 《财务管理学》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研究如何通过计划、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管理活动对资金运动进行管理,它是以经济学原理和经济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组织生产

财务会计教学计划

《财务会计》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初级会计人才所必需的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和法规;系统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培养学生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账户体系和报告体系。 3. 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基本核算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联系实际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 2. 能正确使用企业会计核算中常用的账户。 3. 能按要求正确核算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4. 能正确计算会计核算的主要指标;能运用会计核算资料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5. 能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主要会计报表。 6. 具有更新知识、继续学习深造的能力和适应会计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 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 使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 4.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教学的重心与知识结构 《财务会计》课程是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会计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以基础会计为基础,主要阐明对企业出现的经济业务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理论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其次以财务报告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依托。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对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财务会计报告总结。最后以对外提供会计信息为主,同兼顾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能够结合不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论述财务会计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进度计划

大数据分析方向教学计划

大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现在企业为了提升客人使用体验,提高业务效率,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阶段里,需要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转型升级;作为大数据核心部分,大数据研发工程师应用成为有大量数据的企业必备人才,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方面,大数据研发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随着大数据应用的大量普及,开源框架,比如hadoop,spark 等,也得到长足发展。本课程除了着力于统数据的收集和搭建,使得作为大数据的研发/ 分析带来基础设施,让学员掌握,同时,对大数据的离线/ 实时处理和部分数据分析进行深度理解和把握。通过本课程,掌握大数据平台并且对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将来在企业分析大数据做决策打下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大数据分析课程。 课程作用 大数据分析是数据清洗过后使得数据产生价值的过程。在企业丰富应用场景中,通过标准的大数据分析方法不能胜任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先验知识来验证大数据并找出规律来达到业务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大数据研分析需要展示的数理统计分析的知识,敏锐的数据观察力,和部分软件开发的知识,也需要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基础。本课程大纲是完整的课程,实际培训课程中,会根据学员实际情况进行分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目标课程教学以灵活运用分析方法为目标,以实际项目为中心,以合理知识结构分解为手段,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对大数据进行文本,图标等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主要以实际操作让学员对相关知识点掌握,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学与企业融合的内容。学员学成后,能够利用清洗后的数据,根据提供的先验知识,可以做出模型并能够预测业务数据。课程内容始终围绕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和操作的熟练程度、规范化程度以及职业素质三个方面展开。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大数据概念及应用场景,先导课程Linux 的操作 2.掌握开发语言R 或python

会计基础教学计划

《会计基础》教学计划 课程简介 《会计基础》是中技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其他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会计基础》既是一门会计学的入门课程,又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兼容的课程。本课程要求对基础理论的学习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力求全面而客观,并辅之以必要的业务操作,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本课程的认识;基本操作技能方面要求能基本掌握凭证、账簿直至财务报表的一般流程。 为更好地掌握《会计基础》课程,除课堂教学应有的280课时外,还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重视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实现该课程的既定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及总的要求] 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是商业的语言,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是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及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产生和发展,.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提供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参与管理决策,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扎实基础。为此,基础会计应以“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为中心,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将会计假设、会计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等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重点] 复试记账的概念和原理,复试记账的理论依据:会计恒等式;会计六大要素及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和具体运用;会计循环系统,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即资金筹集、供应过程采购业务、生产过程产品归集、销售过程、财务成果形成、财务成果分配的账户设置与账户运用;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理论及运用;几种主要会计核算程序特点、优缺点;财产清查中的两种盘存制度理论和操作;会计两张主报表的概念、结构、编制。 [教学难点] 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如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等理论性较强的基本理论问题;经济业务内容的分类;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理论及运用;材料的成本计算和产品的生产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中的两种盘存制度理论和操作;会计两张主报表的概念、结构、编制。

数据的分析单元教学计划

数据的分析单元教学计划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并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知道权的差异对加权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一些现象。 3.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初步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4.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和方差; 5.根据具体问题,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能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的概念,并能根据所收集或提供的信息熟练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 2.能利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3.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对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之间区别的要求定位; 2.对加权平均数的定位。 3.根据具体问题,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能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 四、学情分析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处理大量的纷繁复杂的信息,而随着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日益成为重要的信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人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作出评判,其中“平均水平”是最为常用的一个评判指标,本章通过实际背景,引入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以让学生获取一定的评判能力。 五、教学措施 1.注重教学素材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多样化以及数据的真实科学性。可以组织一些调查或文献检索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作为数据处理过程的一部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2.注重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3.议一议等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避免评价的统一性。 4.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数据,注重其他课程资源(如信息技术、媒体)的开发与利用。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可尝试让学生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处理数据。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与同学合作交流的 情况等。 2、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 3、提倡运用定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七、课时安排:

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

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会计专业 教学计划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招生对象和学制 专业名称:会计专业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者具有同等学力者 学习期限: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具有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必需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从事基层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等工作的中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 本专业类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外企)和经济组织,从事基层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事务管理等工作。其岗位层次为中、小型企业、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员;基层财税协管员;银行出纳;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员;统计员;营销员等。 1、知识结构 (1)文化基础知识

(2)计算机应用知识 (3)财税统计知识 (4)财经法律知识 (5)涉外金融知识 (6)会计核算知识 (7)行业基础理论知识 (8)行业生产管理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从事具体行业会计工作的能力。 (2)具有熟练的点钞、文字处理和使用会计软件的能力。 (3)具有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使用、维护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 (4)具有熟练的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 (5)具有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及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和卫生保健知识,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关要求,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水平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以及以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1)电算化证书 (2)会计上岗证 (3)普通话证书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分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大类,其中必修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体育与健康等,公共选修课主要指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创业创新、绿色环保和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等课程;专业技能课分专业基础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综合技能训练以及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等。 (一)公共基础课 1.职业生涯规划(34课时)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上半年教师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答案 (来源于网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学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和增加谋外活动 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B.体现素顾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C.符合提升教学实力的需要 D.符合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2、刚开学,班主任周老师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这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 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3.老师在班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班上分享获,并及时加以点评。老师的做法 A.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 B.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C.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D.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4.某班主任制定的班干部竞选条件中规定,成绩在后10名的不能参造,理由是“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别人”。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学困生安心学习 B.正确,有利于刺激学困生上进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战略目标。下列关于教育战略目标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C.到2020年,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形成 D.到2020年,基木实现教育现代化 6.某中学违规向学生收取补课費。依据《中华人民其和国教育法》,责令该校退还费用的机关是 A.教育行政部门 B.工商管理部门 C.检部门 D.公安部门 7.中学教师黄某认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侵犯其权利而提出申诉。依据《中华人民国教师法》,受理其申诉的机关是 A.同级教育行政部门 B.同级人民政府 C.上级人民政府 D.同级纪律检查部门 8.某初级中学向学生推销学习用品,谋取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务教育法》,下列处理此事的方式不正确的是 A.给与通报批评 B.没收所得 C.对直接负贡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D.对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与行政处罚 9.15岁的初二学生梁某因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依据《中华人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当

2017年度上学期《财务会计》教学计划

2018年度《财务会计》教学计划 通过第一学期财务会计的教学,部分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有了兴趣,这对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好的基础。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财务会计课程既有一定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而对于初次接触会计的人来讲,会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而且不好理解。但是,只要抓住课程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努力是能够学好的。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应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宗旨,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多元化、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因此高一的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岗位职业技术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会计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通过模拟实训来帮助学生积累岗位经验,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兴趣,结合会计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并根据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务实的思想,又要有战略的眼光,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根据会计专业的技能特色,要以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核算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为学习专业会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财务会计》是在会计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会计。本学期对口升学班应将会计基础的理论讲授完后,进行必要的实训,并且要讲授《财务会计》的部分内容,即货币资金的核算、原材料的核算,同时要结合高考的导向多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尽可能的让学生能为将来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基本任务: 1、使学生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2、使学生具有运用凭证、账簿、报表进行计算、记录各种经济业务的基本技能,能熟练掌握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及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

基础会计教学计划

《基础会计》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技术性课程,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为学生就业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和会计核算的内容。 2. 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3.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要求,明确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能够编制基本会计报表。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正确运用会计科目和账户,能运用借贷记账法作出会计分录。 2. 能正确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能够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 能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账簿,并进行对账和结账。 4. 能编制简要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 能够掌握会计基本实务操作程序和技能。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一年级会计电算化班和二年级汽配班,他们第一次接触会计知识,对会计没有任何感性知识,但有好奇心。所以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本课程专业术语较多,教学中应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特点,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财务会计课程打下基础。教学的过程要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充分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成功,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实做项目的完成,是通过他个人的努力,看到了某一会计工作过程的实现,这样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极大热情。 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课时可分散可集中使用,在开学初教师、学生、场地管理教师、教学督导部门都能够拿到本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

大数据研究分析方向教学计划

大数据分析方向教学计划

————————————————————————————————作者:————————————————————————————————日期:

大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现在企业为了提升客人使用体验,提高业务效率,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阶段里,需要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转型升级;作为大数据核心部分,大数据研发工程师应用成为有大量数据的企业必备人才,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方面,大数据研发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随着大数据应用的大量普及,开源框架,比如hadoop,spark等,也得到长足发展。本课程除了着力于统数据的收集和搭建,使得作为大数据的研发/分析带来基础设施,让学员掌握,同时,对大数据的离线/实时处理和部分数据分析进行深度理解和把握。通过本课程,掌握大数据平台并且对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将来在企业分析大数据做决策打下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大数据分析课程。 课程作用 大数据分析是数据清洗过后使得数据产生价值的过程。在企业丰富应用场景中,通过标准的大数据分析方法不能胜任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先验知识来验证大数据并找出规律来达到业务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大数据研分析需要展示的数理统计分析的知识,敏锐的数据观察力,和部分软件开发的知识,也需要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基础。本课程大纲是完整的课程,实际培训课程中,会根据学员实际情况进行分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以灵活运用分析方法为目标,以实际项目为中心,以合理知识结构分解为手段,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对大数据进行文本,图标等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主要以实际操作让学员对相关知识点掌握,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学与企业融合的内容。学员学成后,能够利用清洗后的数据,根据提供的先验知识,可以做出模型并能够预测业务数据。课程内容始终围绕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和操作的熟练程度、规范化程度以及职业素质三个方面展开。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大数据概念及应用场景,先导课程Linux的操作 2.掌握开发语言R 或python

2018上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和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8年上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育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和增加课外活动,该校长认识()。 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B.体现素质教育与学科的结合 C.符合提升学校实力的需要 D.符合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2.刚开学,班主任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 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性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不合理,不利于学会主动发展 3.张老师在班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班上分享收货,并及时加以点评。张老师做法()。 A.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

B.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C.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D.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4.某班主任制定的班干部竞选条件中规定,成绩在后10名的不能参选,理由是“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别人”。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学困生安心学习 B.正确,有利于刺激学困生上进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战略目标。下列关于教育战略目标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C.到2020年,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形成 D.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6.某中学违规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机关是()。

基础会计学期教学计划3篇

基础会计学期教学计划3篇 基础会计学期教学打算一:《会计基础》教学打算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1084字)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方法和差不多操作技术的掌握,为以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会计基础》既是一门会计学的入门课程,又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兼容的课程。本课程要求对基础理论的学习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会计核算的差不多方法和差不多操作技能;本课程学习的差不多方法力求全面而客观,并辅之以必要的操作训练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本课程的认识;差不多操作技能方面要求能差不多掌握凭证、帐簿直至报表的一般流程。 为更好地掌握《会计基础》课程,除课堂教学应有的92课时外,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重视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实现该课程的既定目标。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及总的要求: 关心学生理解会计是商业的语言,了解会计产生与进展是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及经济治理的实际需要产生和进展.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报告,提供经济治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目的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会计差不多理论、差不多方法、差不多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会计的差不多方法、差不多技术,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扎实基础。为此,基础会计应以“会计是一种治理活动”为中心,在差不多理论基础上,将会计假设、会计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等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的重点: 复试记账的概念和原理,复试记账的理论依据:会计衡等式;会计六大要素及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和具体运用;会计循环系统,要紧经济业务的核算:即资金筹集、

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第一次作业习题答案解析

习题答案 1.设用三种方法测定某溶液时,得到三组数据,其平均值如下: 试求它们的加权平均值。 解:根据数据的绝对误差计算权重: , , 因为 所以 2.试解释为什么不宜用量程较大的仪表来测量数值较小的物理量。 答:因为用量程较大的仪表来测量数值较小的物理量时,所产生的相对误差较大。如3.测得某种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 ,试求其相对误差。 解: 4.在测定菠萝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试中,测得每100g菠萝中含有18.2mg维生素C,已知测量的相对误差为0.1%,试求每100g菠萝中含有维生素C的质量范围。 解: ,所以 所以m的范围为 或依据公式 5.今欲测量大约8kPa(表压)的空气压力,试验仪表用1)1.5级,量程0.2MPa 的弹簧管式压力表;2)标尺分度为1mm的U型管水银柱压差计;3)标尺分度为1mm的U形管水柱压差计。 求最大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1)压力表的精度为1.5级,量程为0.2MPa, 则 2)1mm汞柱代表的大气压为0.133KPa,

所以 3)1mm水柱代表的大气压: ,其中 ,通常取 则 6.在用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对产酸率(%)作6次评定。样本测定值为3.48,3.37,3.47,3.38,3.40,3.43,求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调和平均值、标准差s、标准差、样本方差、总体方差、算术平均误差和极差 。 解: 7.A与B两人用同一种分析方法测定金属钠中的铁,测得铁含量( )分别为: 分析人员A:8.0,8.0,10.0,10.0,6.0,6.0,4.0,6.0,6.0,8.0 分析人员B:7.5,7.5,4.5,4.0,5.5,8.0,7.5,7.5,5.5,8.0 试问A与B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 解:依题意,检验A与B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采用F双侧检验。根据试验值计算出两种方法的方差以及F值: ,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重难点整理

重难点知识点: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一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