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_图文.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_图文.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_图文.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_图文.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4-11-31; 修订日期修订日期:2015-04-24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11307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471143、 41201176 资助。 [Foundation:Key Project of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41130748,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41471143,41201176.]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王艳飞 (1987- , 男, 山东寿光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研究。 E-mail:wangyf.13b@https://www.doczj.com/doc/595318347.html,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刘彦随, 博士, 研究员,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E-mail:liuys@https://www.doczj.com/doc/595318347.html,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王艳飞 1,2, 刘彦随 1,3, 严镔 1,2, 李裕瑞 1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3.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北京 100875

摘要摘要: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 基于 GIS 技术和 ESDA 方法揭示中国地级市城乡发展协调空间特征, 借助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城乡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城乡发展协调体系由要素、结构、功能、政策等层级构成, 具有层级内协调与层级间互馈特征。②城乡投资、产业、收入、消费等分项指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投资协调指数、产业协调指数、收入协调指数、消费协调指数区域间差距依次减小。③城乡协调发展综合指数空间集聚特征明显, 东中西分异, 高值区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少数中心城市地区。④经济增长、城镇化、对农投资、消费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城乡协调发展, 教育投资、教育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强。关键词 :城乡发展; 协调指数; 中国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16 01-0020-09

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与发展难题,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亟需统筹城乡、创新城乡管理体制机制 [1,2]。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城市发展为中心, 虽未直接提出城乡协调发展, 但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 对农业农村的投资、政策支持与对城市管理理念的探索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发展 [3,4]。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协调问题日益突出, “ 刘易斯 -拉尼斯 -费景汉” 模型为基础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也引发了发展中国家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 以及管理组织现代化, 国外学者开展了发展中国家城乡地域的研究, 相继提出了“ Desakota ” 模型、区域网络理论、城乡相互作用等理论 [5~7]。城乡联系和要素流动是城乡关系变动和城乡发展的基础, 城市与农村区域在各要素流的作用下, 农村结构变化及发展与城市功能和角色紧密联系 [6]。国外学者常使用“ linkage ” 和“ interaction ” 来表达城乡之间的联系, 大都市区、

“ desakota ” 的出现以及家庭成员居住空间分离对

城乡的简单划分提出质疑, 社会转型发展应着重提高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 而不是城市与乡村相互独立的转型发展 [7,8]。

国内关于城乡问题的相关研究很多, 涉及理论辨析、动力机制、城乡制度、协调模式、对策建议等方面 [9~13]。快速城乡发展转型背景下, 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 中国乡村地区面临人口外流、老龄化、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 乡村地域空心化凸显 [14,15]。新型城镇化关键要统筹城乡发展, 确立平等、协调、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促进城乡转型发展中人 -地 -业协调发展 [16]。国内以城乡为对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以城乡经济发展视角, 使用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评价城乡差距及格局 [17~19]; ②综合评价城乡关联、协调、一体及乡村转型 [20~23]; ③城乡发展转型中人口、土地、产业等的协调性分析 [24,25]; ④城乡差距的因素分析及建议 [26,27]。城乡协调发展基于城乡联系及其要素流动, 城乡在结构、功能、政策等多个层面的协调发展, 亟需综合不同层面进行

王艳飞, 刘彦随, 严镔, 等 .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J].地理科

学 ,2016,36(1:20-28.[WangYanfei, Liu Yansui,Yan Bin et al. Spatial Patter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China.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36(1:20-28.]doi:10.13249/https://www.doczj.com/doc/595318347.html,ki.sgs.2016.01.003

第 36卷第 1期 2016年 01月

V ol. 36No. 1Jan., 2016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王艳飞等: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1期定量评价。本文着眼于系统论视角提出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全国地级单元的行政统计资料, 评价城乡单项及综合的协调指数, 基于 ArcGIS 平台与 GeoDA 软件分析城乡协调的空间格局及其统计特征, 结合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索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以期增进城乡协调内涵及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机理的科学认识, 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1理论框架、数据与方法

1. 1城乡协调理论框架

城乡关系通常经历城乡分化、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城乡融合、城乡一体

等几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城乡协调状况有所不同。城乡协调发展不仅是城镇系统与乡村系统间的关系特征, 也包涵城乡发展转型过程中要素、结构、功能、政策等的协调 (图 1 。城乡要素流动和空间集聚效应是城乡联系和交互作用的基础, 表现

为城乡人口、土地、资源、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与重组; 结构层是城乡要素组成及重构的反映, 包括城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城乡空间体系等方面; 功能层是城市与农村参与区域间及城乡间分工

与协作的主导功能与定位, 分为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涵养功能、粮食生产

功能等, 主要由其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活动体现, 随着生产水平提高及消费需求改变, 城乡地域功能内涵变化; 政策层是与城乡发展适宜的政策体制, 包括城乡户籍、土地、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及教育等方面相关政策和制度。

城乡协调体系除多层级特征外, 还具有层级

内及层级间相互作用特征:①各层内组成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城乡间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产业、就业、土地利用等结构协调演变, 城乡地域功能互补, 政策衔接、体制健全等共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层级内各组成部分的协调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以结构层为例, 经济增长伴随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促使就业结构相应变化,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共同影响城乡空间与区域作用。②层级间作用有机互馈。要素层、结构层、功能层、政策层构成自下而上的驱动体系, 下层级变化驱动上层级变动; 政策层、功能层、结构层、要素层为自上而下的反馈体系, 上层级的调整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既可能深化下层级的变化, 也可能对其形成阻碍。新时期,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要素流通中的基础地位, 强化政府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方面的调控和统筹。基于城乡地域发展转型的过程性、地域性特征, 调整相关政策体制推动要素流动、结构优化与城乡功能互补。

1. 2数据来源

本文所需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区域经

济统计年鉴》 (2011 [28]

, 各地区总人口、城镇人口以

及平均受教育年限数据来自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北京、天津、上海的数据为各市辖市区县合并后的汇总数据; 重庆市和海南省直管县数据缺失。极少数地市的个别指标缺失, 采用相关省市统计数据补齐或相邻年份数据插值获得。部分

指标中奇异值数据使用相邻年份或各省统计数据修正。地理信息基础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科

图 1城乡协调发展理论框架

Fig.1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21

地理科学 36卷

学中心。共得到 338个地级行政单元的数据资料, 基本覆盖中国地级行政区域,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 3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1.3.1城乡协调发展指数

已有研究通过构建城市和乡村系统指标, 评价城乡系统的协调与关联状况[20,21], 指标体系中往往难以分离出表征区域发展状况的指标。数据限制以及对城乡协调发展理解的不同, 表征城乡协调的指标体系研究仍显不足。本文遵循全面性、主导性、科学性、可比性、可获得性等原则, 建立城乡发展协调指标体系,

突出城乡相关指标的直接比较, 该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其中目标层为城乡发展协调指数, 准则层依据城乡协调发展理论框架, 基于要素层与结构

层相互作用选取产业协调指标 (CY , 基于政策层选取城乡投资偏向性指标 (TZ , 城乡能否协调发展的直接表征是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与城乡消费结构的差异, 文中选取收入协调指标 (SR 、消费协调指标 (XF , 具体指标体系见表 1。

为消除子系统指标数据量纲影响, 使其具有可比性, 首先对数据指标进行极差

标准化处理。文中采用均方差决策法计算准则层和目标层指标的权重, 计算研究时段内地级市各指标的离差系数, 数值越大, 表明该指标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变化幅度越大, 对城乡发展协调的贡献程度越高, 反之, 则贡献程度越低 [24]。并运用多目标加权求和模型测度城乡发展协调指数。

1 指标无量纲化:

X ' ij =[X ij -min(X j ]/[max(X j -min(X j ](正向指标 X ' ij =[max(X j -X

ij ]/[max(X j -min(X j ](逆向指标 2 城乡发展协调指数:F i =∑ j =1n w j ×X ' ij

式中, X ij 为指标原始数据, max(X j 表示第 j 个指标的最大值, min(X j 表示第 j 个指标的最小值, X ' ij 为指标无量纲化数据, F i 为第 i 个样本的城乡协调发展指数, w j 为第 j 个指标的权重值。

1.3.2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探寻城乡协调发展指数的影响因素, 鉴于各变量可能具有空间关联性, 文中采用了空间计量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空间自相关统计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主要借助 Arc-GIS 和 GeoDA 软件实现。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构成

了区域发展的基础, 区域政策偏向、经济全球化等对区域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参考已有文献 [26,27], 既分析区域性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 也着重探讨城乡制度政策因素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①经济水平, 以人均GDP 表述 (元 /人。②城镇水平, 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 (% 。③投资因素, 选取城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 (元 /人、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 (元 /人 , 地方人均教育支出 (元 /人、地方财政人均农林水利支出 (元 /人。④消费因素, 选取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元 /人。⑤对外贸易因素, 选取外商投资比重 (% 。⑥人力资本因素, 选取城乡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⑦基础设施因素, 选取公路密度(km/km2 。⑧自然地理因素, 选取地形起伏度和平均高程。

2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

2. 1城乡协调分项指数分析

以各项指数的全国平均值, 以及 ±0.5标准差、 ±1标准差确定临界值进行制图分析 (图 2 , 分析城乡协调各分指标在地级市层面分异的空间特

准则层 (权重投资协调指数 (0.312

产业协调指数 (0.256

收入协调指数 (0.292消费协调指数 (0.140 指标层 (权重

地方财政支农偏向性 (0.322

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异性 (0.678

产业二元性 (1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 (1

城乡消费能力对比 (0.559

城乡消费结构对比 (0.441

指标解释

地方财政农林水利事物支出比重 /区域一产产值比重 (+

城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 /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 (-

(二三产业产值 /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数 /(第一产业产值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城镇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 (+

表 1城乡协调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Table 1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注:+表示正向指标, -表示负向指标。 22

王艳飞等: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1期征。①城乡产业协调度指数平均值为 0.816、标准差为 0.208、变异系数为 0.253, 高于平均值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安徽、江苏、江西等地区, 表明这些地区产业二元性较小; 中西部能矿地区产业协调度一般低于平均值, 产业二元性较大。②城乡投资协调指数平均值为 0.515、标准差为 0.167、变异系数为 0.325, 高于全国平均值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华北及长江中游传统农区以及西部少数地区, 东北地区、新疆、四川等地区城乡投资协调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呈现集中连片分布, 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③城乡收入协调指数的平均值为 0.705、标准差为

0.157、变异系数为 0.222,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以及新疆大

部分地区城乡收入协调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部大部分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城乡收入协调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④城乡消费协调指数平均值为

0.618、

标准差 0.075、变异系数 0.121, 城乡消费协调指数空间格局与城乡收入协调指数空间格局基本一致, 西部地区该指数整体上小于东部、中部及东北地区。总体来看, 城乡协调分项指数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区域差距及大城市发展优势作用下, 乡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流动趋势明显, 跨区域的城乡要素流动影响了一定区域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基于城乡协调分项指数的变异系数, 城乡投资协调指数、产业协调指数的区域间差距高于城乡收入协调指数和消费协调指数, 区域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较小符合区域协调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2. 2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特征

将城乡产业、投资、收入、消费协调指数进行加权求和 , 得到各地的城乡协调发展指数 (图 3a 。高于全国平均值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中西部少数中心城市, 典型高值

图 2

城乡协调发展分项指数空间格局

Fig.2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of sub-index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23

地理科学 36卷

区集中分布在京津唐、山东半岛、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 与中国经济发达区的格局基本保持一致。低于全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均值的地区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中国西部地区, 其中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西南山地丘陵区城乡发展协调性较低。将各地级市城乡协调发展指数等权求和得到各省的城乡协调发展指数 (图 3b , 其中, 海南省是海口市、三亚市指数的平均, 重庆市采用市区值来代替, 港、澳、台地区数据缺失。省域层面城乡发展协调格局空间分异明显, 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 协调格局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发展协调性最高, 中部地区、东北地区次之, 西部地区城乡发展协调性最低。

空间自相关分析 (ESDA 通过建立相近或相邻单元的空间权重矩阵, 探索地理

现象的空间效应。Moran ’ s I 和Geary ’ s C 是全局自相关的常用指标, 反映属性

值在整个研究区域内的空间相关性的总体趋势 [29]。应用 ESDA 空间自相关分析

方法, 分别计算城乡协调分项指标与综合指标的 Mo-ran ’ s I 指数, 并进行统计验证(表 2 。城乡投资、产业、收入、消费分项协调指数以及综合协调指数Moran ’ s I 值分别为 0.363、 0.262、 0.567、 0.293、 0.364, 统计均显著, 表明城乡协调分项

指标及综合协调指标值空间分布呈现高高集聚 (HH 与低低集聚 (LL 分布, 存在明

显的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结合上面的格局分析可以发现, 沿海与内地, 东部、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指数高低值空间集聚态势显著。

3城乡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发展协调指数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 即数据存在空间分布非独立性, 因此, 在采用传统最小二乘法计量分析的基础上, 使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空间效应模型估计。首先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共线性分析, 其中, 地形起伏度与地面高程, 城镇化水平与人均 GDP 、平均受教育年限间分别存在较强的共线性, 回归分析中选用地形起伏度和城镇化水平两个指标。

模型 1为不考虑空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各变量对城乡发展协调的影响情况 (表3 。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表明, 城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镇化、地形因素指标通过了 0.05的显著性检验, 其中, 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

图 3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指数空间格局

Fig.3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rural integrate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ex in

China

表 2城乡发展协调指标空间自相关分析统计结果

Table 2The results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es

for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注:***

表示在 0.01水平上显著。

24

1期王艳飞等: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表 3 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Table 3 Estimated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using OLS, SLM and SEM 模型 1 (OLS)系数(t P 0.000 0.000 0.001 0.056 0.467 0.097 0.004 0.527 0.000 0.022 模型 2 (SLM)系数(t 0.539 (15.812) -2.233E-06 (-5.049) 1.21E-06 (3.671) -3.469E-05 (-2.455) 1.694E-05 (1.403) 0.204 (1.378) 2.303E-06 (2.852) 0.002 (0.357) -0.015 (-

3.544) 0.001 (2.499) 0.208 (5.122) P 0.000 0.000 0.000 0.014 0.160 0.168 0.004 0.721 0.000 0.012 0.000 0.462 (7.086)模型 3 (SEM)系数(t 0.690 (33.061) 25 P 0.000 常数项(C)城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元/人)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元/人)地方财政人均教育支出(元/人)地方财政人均农林水利支出(元/人)外资投入比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人)公路密度(km/km 2 0.683 (3

4.311) -2.45E-06 (-

5.234) 1.30E-06 (3.730) -2.86E-05 (-1.921) 9.31E-06 (0.728) 0.260 (1.664) 2.497E-06 (3.282) 0.003 (0.633) -0.020 (-4.785)0.001 (2.309) -1.913E-06 (-4.111) 0.000 1.103E-07 (3.182) -4.88E-05 (-

3.12) 1.953E-05 (1.467) 0.087 (0.531) 1.77E-06 (3.659) 0.001 (0.172) -0.022 (-

4.249) 0.001 (2.744) 0.001 0.002 0.142 0.595 0.035 0.862 0.000 0.006 地形起伏度城镇化率ρ(空间滞后项)λ (空间误差项)统计检验 R2 F logL LR AIC SC 0.000 0.534 42.09 442.22 0.574 0.604 45

5.47 20.645 0.000 461.31 38.18 -902.61 -

864.38 0.000 -864.44 -826.21 -888.92 -846.87 额、城镇化指标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增大国内消费需求以及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城乡协调;城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系数为负,表明城市投资越高,城乡差距越大。财政人均农林水利支出指标系数不显著,可能在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地方财政人均教育支出在 0.1 水平上显著但为负,公路网密度指标统计不显著,可能与中国城乡间教育投入、基础设施投入存在巨大差异以及地形地貌对可达性的约束相关。外商投资对城乡协调发展影响在 0.1 水平上显著,而在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中不显著。将平均受教育年限代替城镇化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统计检验不显著,与中国当前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城乡间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大直接相关。将人均 GDP 代替城镇化指标,统计检验显著且为正,表明经济增长有助于城乡协调发展。模型 2、 3 分别为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回归模型,考虑空间相互作用后,基于最大似然法的估计结果与模型 1 基本一致,且空间滞后项、空间误差项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相邻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状况会对本区域产生显著影响。总体来看,城乡协调发展除受经济、社会、自然条件影响外,也受投资等政策因素的显著影响。一方面,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约束下,城市和乡村的投资与财政支出差异显著,农村地区的产业扶持和生活设施投资不足,弱化了自我发展能力和地域功能。另一方面,依赖土地财政和空间扩展的传统城镇化路径消弱了城镇发展的集聚效应。人地分离、产城分离、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能力弱等不利于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新时期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要转变重经济轻民生、重城市轻乡村的发展思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向农村投资,着力推动城乡道路、教育等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落后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偏

26 地理科学 36 卷远地区的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人力资本与交通可达性。政策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营造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城乡功能互补的制度环境。 4 结论与讨论统筹城乡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指数评价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空间特征,并分析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①城乡协调体系是一个互馈系统,包含要素层、结构层、功能层及政策体制层;统筹城乡

发展要在城乡发展的转型过程中关注层级内部协调,以及不同层级间的良性互馈。②城乡协调分项指数空间差异明显,投资协调指数、产业协调指数、收入协调指数、消费协调指数空间差异程度依次减小;城乡收入和消费的区域差异最小,符合区域协调和社会发展的趋势。③城乡发展综合协调指数呈显著空间集聚,东中西分异明显,高值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少数中心城市地区。

④经济增长、城镇化、农村投资、社会消费有助于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城市投资则会拉大城乡发展差距,同时地形起伏显著制约城乡发展。教育投资、教育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等对城乡协调发展影响不显著或负影响,亟需改善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及设施配置情况。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地区人口持续流出,城乡要素、产业等方面联系日趋紧密,在城乡发展转型过程中如何统筹城乡发展与重构乡村仍是重要研究内容。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审视城乡要素、结构、功能、制度间

的互动关系;在要素流动和集聚过程中,建立人口、土地、产业间的协同机

制,促使城市发展与农村建设有机融合。本文研究表明,城乡协调状况与当地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城乡投资、社会需求等密切相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群地区与中小城市地区、不同主导功能地区间城乡发展协调状况差异明显。因此,基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城乡发展的转型态势,综合考虑城乡间要素禀赋、结构特征、地域功能以及其动态演变,着力探索城镇化的本地化、

内生化路径;推进振兴村镇发展计划,分区分类推动空心村综合整治与乡村重构,完善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切实提高农村可达性与农村人力资本,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深化城乡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加强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锡文.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J]. 求是,2012,(23:28-31.[Chen Xiwen. Promoting 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Qiushi, 2012, (23: 28-31.] [2] Liu Yansui,Lu Shasha,Chen Yufu.Spatial-temporal change of urban-rural equalized development patterns in China and its driving factors[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3,32:320-330. [3] 胡智超,龙花楼.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国际经验借鉴 [J].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8: 1028-1036. [Hu Zhichao, Long Hualou. The constraining factors of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in China and corresponding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1, 30(8: 1028-1036.] [4] Anthony Downs,Fernando Costa.Smart growth comment: an ambitious

movement and its prospects for succes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2005,71(4:367-378. [5] McGee T G.Urbanisai or Kotadesasi?evolving patterns of urbanization in Asia[M]//Costa F J et al. Urbanization in Asia:spatial dimensions and policy issues.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9:93-108. [6] Douglass M.A regional network strategy for reciprocal rural-urban linkages: An Agenda for Policy Research with reference to Indonesia[J].Third World Planning

Review,1998,20(1:1-33. [7] Tacoli C.Rural-urban interactions: a guide to the

literature[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1998,10(1: 147-166. [8] McGee T

G.Managing the rural-urban transformation in East Asia in the 21st

century[J].Sustainability Science,2008,3(1:155167. [9] 石忆邵. 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 回眸与评析 [J]. 城市规划汇刊,2003,(1: 49-54. [Shi Yisha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review and evaluation. Urban Planning Forum, 2003, (1: 49-54.] [10] 李同昇, 厍向阳.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分析——以宝鸡市为例 [J]. 西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00, 30 (3: 256-260. [Li Tongsheng, She Xiangyang. Discussions on the dynamic regime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aking Baoji City as an example.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0, 30(3: 256-260.] [11] Liu Yansui,Fang Fang,Li Yuheng.Key issues of land use in China and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making[J]. Land Use Policy, 2014,40:6-12. [12] 王开泳, 陈田, 王丽艳, 等. 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模式研究——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 [J]. 地理科学,2008,28(2: 173-178.[Wang Kaiyong, Chen Tian, Wang Liyan et 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model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in Qua-

1期王艳飞等: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si-urbanization area.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28(2: 173-178.] 27 sociation to the major grain-producing areas of central Jilin Province.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0, 29(4:727-736.] [21] 王富喜, 孙海燕, 孙峰华. 山东省城乡发展协调性空间差异分析 [J]. 地理科

学,2009,29(3:323-328. [Wang Fuxi, Sun Haiyan, Sun Fenghua. Spatial differences of urban-rural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29(3:323-328.] [22] 修春亮,徐大明,祝翔凌.东北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评

估[J].地理科学,2004,24(3:320-325. [Xiu Chunliang, Xu Daming, Zhu Xiangling. Evalua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course in Northeast China.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4,24(3: 320-325.] [23] Long Hualou,Zou Jian,Jessica Pykett,et al.Analysis of rural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turn of the new

millennium[J].Applied Geography,2011,31(3:1094-1105. [24] 李婷婷,龙花楼.基于转型与协调视角的乡村发展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33(4:1-11.[Li Tingting, Long Hualou. Rural development from view points of transformation and coordination: a case in Shandong Province.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4,33(4:1-11.] [25] 边雪,陈昊宇,曹广忠.基于人口、产业和用地结构关系的城镇化模式类型及演进特征——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 2013,32(12:2281-2291.[Bian Xue, Chen Haoyu, Cao Guangzhong. Pattern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3, 32(12: 2281-2291.] [26] 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 2005, (10: 24-36. [Wang Xiaolu, Fan Gang.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Economic Research, 2005, (10: 24-36.] [27] Li Yingcheng,Wang Xingping,Zhu Qiushi, et al. Assess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s of factor allocation and urbanization on urban-rural income disparity in China, 2004-2010[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4,(42:76-82. [28] 盛来运,严建辉.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Sheng Laiyun, Yan Jianhui. China’ s Regional Economic Statistic Yearbook. Beijing: China’ s Statistic s Press, 2011.] [29] Cheng Yeqing,Wang Yanfei,Wang Zheye,et al.Changing rural development inequality in Jilin Province, Northeast China[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3,23(5:620-633. [13] 顾朝林, 李阿琳. 从解决“三农问题” 入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J]. 经济地理, 2013, 33(1: 139-148. [Gu Chaolin, Li Alin. A Frame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Planning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From“City Exploiting Rural Area” to Solving“Three Issues in Rural Area” . Economic Geography, 2013,33(1: 139-148.] [14] 刘彦随, 刘玉, 翟荣新.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 [J]. 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Liu Yansui, Liu Yu, Zhai Rongxin. Geographical research and optimizing practice of

rural hollowing in Chin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10:1193-1202.] [15] 龙花楼.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 [J]. 地理学报,2013,68 (8:1019-1028. [Long Hualou.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ural spatial restructuring.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68(8: 1019-1028.] [16] 刘彦随,杨忍.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12,67(8:1011-1020. [Liu Yansui, Yang Ren.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unty urbanization in Chin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67(8: 1011-1020.] [17] 宋洪远, 马永良. 使用人类发展指数对中国城乡差距的一种估计 [J]. 经济研究,2004, (11: 4-15. [Song Hongyuan, Ma Yongliang. Measuring rural-urban disparity in China by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method. Economic Research, 2004,(11: 4-15.] [18] 宋伟轩, 陈雯, 彭颖.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乡收入格局演变研究 [J]. 地理科学,2013, 33(9: 1037-1042. [Song Weixuan, Chen Wen, Peng Ying.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rural incom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 33(9: 10371042.] [19] 陈红霞, 李国平.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地理科

学,2009,29(6:794-801. [Chen Hongxia, Li Guoping.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and major effect factor of urban-rural income inequality in Beijing.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29(6: 794-801.] [20] 程叶青, 邓吉祥, 房艳刚. 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关联的空间分析 [J]. 地理研究, 2010,29(4:727-736.[Cheng Yeqing, Deng Jixiang, Fang Yangang. Spatial analysis of urban-rural as-

28 地理科学 36 卷 Spatial Patter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China Wang Yanfei1,2, Liu Yansui1,3,Yan Bin1,2, Li Yurui1 (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3.College of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 Integrat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the strategy and mostly significant task of people-oriented Abstract urbanization. It is of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 research on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o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s for urban-rural planning and policy making.

We first propos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ed coordinated index system. Then, by GIS and ESDA methods, spatial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ere explore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1) The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ystem consists of four subsystems, which are factors, structures, functions and policies. The coordin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mutual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elements within the subsystem and positive mutual feedback evolvement among the subsystems. 2)Sub-indices such as investment, industry, income and consump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ake on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s, respectively. The degree of variation of investment coordination index, industry coordination index, income coordination index and consume index reduces in turn. 3)Urban-rural integrated coordination index shows obviously spati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east, middle, northeast and west of China, and takes on spatial agglomeration. High-level areas of coordination index gather in the eastern coastal region and a few citi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while low-level area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especially showed in the provincial map. 4 Economic growth, urbanization, rural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consumption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s on urban-rur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while urban investment had negative effects. Meanwhile, education investment, education level and infrastructure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due to the mis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se findings are of use to integrat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aspects. Firstly, we should appropriate urbanization models should be explored in different areas according to the areal characters and its urban-rural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status. Secondly, it is essential for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to change its traditional planning model and implem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plan, especially improving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function of the town. Thirdly, we should reform binary urban and rural managing system gradually and moderately, according to taking a

sufficient consideration of the status and trend of inside and outside urban-rural coordinated systems. Key words: words urban-rural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index; China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图解股市规律:很多股民做反了

导语:“在熊市中买资产,牛市中套现”。可惜很多股民都做反了。他们把股市当成了游乐场,频繁进进出出,这就是市场始终脱不了“一胜二平七输”铁律的原因,注定只有少数人能在市场中赚钱。 最近,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经历了一波可能一生中都难以遇到几回的大波动。恒指上周三单日一度大跌逾2000点后,周四、周五又迅速反弹,很多港A 股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股价腰斩,随后又在周四周五两个交易日内,从低点反弹逾一倍。 用周星驰那句经典的台词说就是:人生大起大落来得太快,实在是太刺激了。 经历了这次股灾后,有位在我影响下去年开始做港股,但在最近的急跌中仓惶低位割肉出逃的朋友对我说:去年到现在,坐了一次过山车。港股这种涨法和跌法都太恐怖了,就像恐怖片。我还是老老实实回去玩A股了。 这对我触动挺大,也力劝他不要焦躁,忽略短期波动,耐心等待,坚信港股将迎来好时光——价值只会迟到,从不缺席。 等待——是为了最好的机遇 上帝有一天夜访一个股民,并问他有什么愿望。 “我想赚钱。”股民单刀直入地说。 上帝就掏出了一张中国A股的市盈率变化图(见下图)给他看:“赚钱其实很简单,看看这图,你在绿色区域买入,在红色区域卖出就稳赚了。” 股民追问:“如果绿色区域永远不出现,那该怎么办?” “等待。”上帝答道。

A股历史平均市盈率走势图 上面这张图揭示的规律屡试不爽——当市场处于20倍市盈率以下,买入。接近50倍市盈率,卖出。 这幅简单的图表真正告诉了股民梦寐以求的如何才能简单真正地实现“低买高卖”:耐心等待价值低估的时候(一般也对应市场的低位区域),买入后不折腾,依旧是耐心等待估值泡沫的时候(也就对应市场的高位),并在疯狂中了结。

中国股市价格波动因素分析

中国股市价格波动因素分析 【摘要】: 中国股市价格形成机制比较特殊,该形成机制受到宏微观不同层面因素影响,可能存在比较大的波动性。虽然融资融券、沪深港通、强化监管等制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但是其作用发挥仍然受到市场环境约束,无法达到最佳效果。本文研究结合中国股市价格形成的基础理论,联系近年来中国股市价格波动的相关数据和案例整理,分析股市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进而,探讨抑制股市价格过度波动的可行对策。希望通过这个研究可以找到可行的抑制股市价格波动的策略。 【关键词】: 中国股市;股价波动;影响因素;政策建议 【正文】: 引言 在2018年1月初到2018年2月上旬,全球股市都发生了非常大的股指波动现象。沪深股市在2018年2月1-9号的交易日内出现每日2-5%的剧烈波动、一改2018年初的股指走高态势,持续下滑。在2018年的3月20日开始到3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波动较大,最低一度出现2980的指数,回升也只是在3165附近波动,与2017年均值3300的水平差异比较大。这反应了股市价格指数的波动性较大,对应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也出现了非常剧烈的波动。这个情况有复杂的内外部原因,需要对股票价格波动有更准确的影响因素分析,才能更加理性地调节股市监管与相关的制度,逐步降低股市波动性,稳定股市发展。 一、股市价格形成机制 (一)股价的内在价值形成理论

Wi ll ia ms J.B.(1937)研究提出股利贴现模型,后续也有很多学者在这个模型基础上提出零增长股利贴现、固定增长鼓励贴现等模型,以股利贴现为核心探讨股票的价值评价问题。Sa vi te sh Ma d hu li ka S ha rm a.(2016)研究中验证了超常收益模型相对于现金流量模型,具备更强的实效性。借此证明股价是由其价值决定的,而长期投资者必须关注股票所代表的上市公司的价值。 市盈率评估模型:年末股价=年初每股净收益*(1+每股净收益年增长率)*行业平均市盈率 市净率评估模型为:年末股价=每股年初净资产*(1+每股净资产年增长率)*行业平均市净率 相对合理的投资区间,应该是当前股价在最小和最大值之间,具备增长空间。如果显著高于最大值,则不适宜投资。显著低于最小值,盈利空间大但是风险也会比较高,不排除操控市场等行为存在。 (二)股价形成的影响因素 投资者选择股票投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取买进、卖出的差额价值,而股票的当前价格是高于还是低于其应有价值,未来股票是会出现增长还是下跌可能,就成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最终以的依据。而股票投资价值也就是投资者判断股票价格发展趋势的最关键一步。 股票投资价值的影响因素非常的多元化:宏观层面,国家经济或产业政策、证监会对市场的调控或监管制度的调整、利率变动等都可能影响股票投资价值。比如,雄县被定义为新的开发区,国家对其积极开发的大背景下,雄县相关板块上市公司全线飙升,就是政策利好的影响。证监会在2017年全面推动沪深港通发展,创造有助于沪深股市与港股的互通投资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价格过度波动的风险等。

股市操练大全七

股市操练大全七 一、运用K 线技巧知识逃顶 单根K线的识顶: 1.长十字星:上下影线越长,表示信号越强,见顶可能性越大;股价处在高位时出现长十字星,其见顶的概率很大。 2.上档抛压沉重型:射击之星;倒T字线 3.高位多空搏斗型:长十字星,螺旋桨 4.高位虚假下档强劲支撑型:吊劲线;T字线 5.高位虚假强势上涨型:大阳线(注:K 线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意义不一样,高低位;K线的力度,成交量配合如何,时间跨度有多大) 两根K线的识顶,逃顶 1.身怀六甲-风去突变 2.淡友反攻-黑去压阵 3.乌去盖顶-长驱直入 4.倾盆大雨-暴雨成灾 5.穿头破甲-天狗呑吃 三根K线的识顶,逃顶 1.升势停顿 2.两黑夹一红 3.黄昏之星 4.下跌三连阴 三根以上的K线的识顶,逃顶 1.平顶 2.塔形顶 3.下跌不止形 二,特殊K线识顶,逃顶(不需要经过验证的K线) 1.高位出现高开低走放量的大,中阴线(当日分时线上第一时间卖出,或第二时间,第三时间,实在没有卖出,那么在第二天争取一定卖出) 2.高位出现低开低走放量的大,中阴线 3.在高位出现跌停一字线(买出是以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第一天没有卖出,则在第二天竞价时以跌停价卖出,即使跌停打开上涨,也不能再买进) 4.K线处于特别的状态:外形上特别高大,或上下影线特别长 5.高位无量连续封涨停,回落后换手率特大,主力已经出逃,对它进行战略看空 6.篱笆墙:一组K线的上下影线特别多 7.周巨阳线大于60%,看后面走势,向上还是向下,做好止损,出逃准备 8.月巨阳线:超级型,涨幅大于100%;加速上涨型;叠罗汉型;普通型 三,运用均线技巧识顶,逃顶 1.五周/月均线:上山爬坡形,山坡就是这根均线,只要股价不跌破这根均线或向下弯头,就可以持股待涨,一旦均线被打穿,调头向下,就应及时止损出局。 日K线,周K线,月K线轮流试,找不到这种均线,则这种上涨形态不是上山爬破形。 2.逐浪上升形:5日,10日均线沿着一根时间较长的均线进行上下波动,一浪一浪逐级向上攀升,当日K线收盘价跌破逐浪上升形的底线后,行情即将结束。30,34,50,55,60日均线。 低位买进股票后,在逐浪上升过程结束前应该一路持有,直到上升结束再全部卖出。 3.加速上涨形:整个上涨过程可以分为明显前后两个部分,前面部分属于平稳上涨阶段,后面部分属于快速上涨阶段,均线陡峭的角度向上延伸,在达到一个点时突然出现掉头向下的现象。跌破5日均线为第一卖点,跌破10日均线为第二卖点。 4.三线向下散开:均线组合中的短,中,长3条均线,成伞状向下散开,分粘合向下分散和交叉向下分散。 5.死亡谷:三根均线构成的倒三角形。日,周,月K线都会出现这样的图形。它的出现表示上升行情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中国股市十大经典案例

中国股市“铁达尼号”————琼民源 琼民源:1996年4月1日收报2.08元,1997年2月27日摸高至26.18元,加上1996年中的10送3除权因素,其理论最高价应在34元以上。也就是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琼民源的最高理论升幅达1637%。1.87亿流通盘的股票,1996年跑完全程,1997年开市后仍然是“快马加鞭未下鞍”。 琼民源:这艘超豪华的巨轮,满载充满梦幻的股民启航,向着希望的彼岸汽笛长鸣。 然而,股海无情,1997年2月28日,中国“铁达尼号”琼民源股海沉船。 沉船当日成交5635万股,均价23.75元,有13.38亿元的资金胜利逃生。同时,有13.38亿元的资金在最后一天入套。 琼民源的庄家以气冲霄汉的凌云壮志,将股价一年之内翻了17倍。以其巨型的流通盘和豪华的“成长性”而言,是中国股市名副其实的“铁达尼号”。 耐人寻味的是,在最后的日子里,市场上却传出“快买琼民源”的消息,消息的来源是“有背景”的权威人士。因此而造成的一日之内13.38亿元的成交额,使多少机构和散户从此落入暗无天日的深渊 中国股市曾经的航空母舰————上海石化 上海石化,中国超级大盘股,总股本72亿股,流通盘7.2亿股。该股为主力部队驾驭的航空母舰。从1994年开始有超级主力进驻,每年中期发作一次,一方面以旗舰的姿态炒作;另一方面通过它调控沪市大盘。 在1996年刚刚完成一轮炒作之后,又赶上下半年的中国牛市大行情。该主力不失时机,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作出反映,开始了一轮惊心动魄的炒作。 1996年9月20日,该股以完成为期1个月的W双底的底部形态打响了本轮炒作的第一枪。当日开盘3.90元,报收4.19元。至10月25日,股价已上摸8.28元,1个月的时间,股价升幅达212.3%。其间两次连拉7阳,中间只隔1天的喘息时间,在这23个交易日中,如以日K线形态中的酒田战法分析,几乎日日都该卖出。从10月22日起,主力已开始出货,至11月6日经过12个交易日,主力已将大部分筹码交给了散户或其他大户,而此时的大盘正处于最疯狂的冲高阶段。 之后,主力用手中剩下的一些筹码将该股做了一个非常标准的漂亮的W双底形态,至12月5日,破位冲上8.63元,从技术图形上看,向上突破已成定局,在疯狂的大盘涨势中,这显然是给散户们火上浇油,于是主力从该日起倾囊派发,散户蜂拥接货。至12月20日,主力已功成身退。散户们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更漂亮的M头部形态。这是主力送给散户们的一份大礼、一个永久的纪念品――麦当劳标志。 50亿资金量的航空母舰,被该主力在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玩弄于股掌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界龙实业 到1994年7月底,中国股市持续了17个月的连续暴跌。 在最后的5个月恶跌之中,界龙实业股票,走出了熊市牛股,其中从4月21日到6月24日的45个交易日,只有3根阴线,其余那42根不可思议的连续红阳,使当时所有的中国股票黯然失色。

中国股市波动影响因素识别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市波动影响因素识别的实证研究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股市大起大落,牛熊市反复无常。其中,宏观经济、政策等各种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影响股价波动的主要因素,以便为政府决策部门在政策设计和选择有效的调控措施方面提供决策参考,也为股市参与者投资(或投机)策略的制定、实现盈利目标提供依据。 关键词:股市波动;影响因素;识别;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20-02 一、引言 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20年的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板块结构逐步优化,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股市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伴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繁荣发展阶段,股价波动乃至过度波动现象仍很普遍。2005年6月,上证综指仅为998点,两年内一路上涨至2007年10月的6124点,涨幅超过500%;然后又连续下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跌幅近半。2010年3月,上证综指下跌了20.14%,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当月最大跌幅。但是,股价过度波动时危害是巨大的:在股票价格超涨阶段,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部门流入股票市场,使实体经济中投资严重不足,同时也抑制了消费;在股价超跌阶段,投资者手中的财富大大缩水;在股价超跌的时候,

一般都会发生信用危机,这将给金融系统带来剧烈冲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到底是何种因素影响了股市的波动。 二、文献综述 关于股票市场波动影响因素的探索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从国内外研究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政策、非理性因素与股价波动等方面,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研究者队伍也日益壮大。如国外学者stenius(2000)以1980-1999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四个主要的工业国家的金融市场波动性之间以及与工业生产之间的关系。hamilton(1996)认为,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能够很好地预测总体的经济活动。 rigobon,sack(2002),schwarz(2006)检验了美国货币政策对股票 价格指数的影响,得出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波动之间存在显著关系。edrzejbialkowski(2008)对oecd27个国家的股市研究发现政策出台的一周内指数收益方差的政策部分增加了一倍,有过度反应的趋势。mehmetumutlu等人(2010)认为,金融自由化影响政府政策,从而引起股市的总体波动,在新兴市场尤为显著。德朗、施利弗、萨默和沃尔德曼(delong,shleifer,summersandwaldmann,以下简 称dssw)建立了“噪声交易者模型”,引起了对封闭式基金中到底有没有噪声交易者的大量验证。李、施利弗和泰勒 (lee,shleiferandthaler,以下简称lst)在dssw模型基础上提出了

给想由浅入深学习股票的人——读书进阶

给想由浅入深学习的人——读书进阶(添加下载链接) 这个书目早在两年前就答允要写,可一直懒,更或者怕误人子弟,所以拖到今日。惭愧惭愧。 当然,现在写出来的,不代表就不会误人子弟了,至多表示自己变得勤快些吧,这是可喜的:) 书单的模式,我的预想是列出从入门,进阶,提高,直到综合,各个阶段需要读的书,并作相应的注解。 我当年读书时跑了不少冤枉路,如今列一张书单,或许可使后来人走些捷径,不至于浪费了时间。 我是做股票的,所以是从一个想做股票的新手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列书目。不过,因为我是技术分析者,技术分析是相通的,希望此书目对其他交易者,例如期货,外汇等,也有启发。——未济2004.05 (1) 作为一个没有做过股票的朋友,如果现在开始准备做股票了 我觉得第一步要知道做股票的游戏规则,就是怎么玩 记得《专业投机原理》的开篇讲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赌博例” 乔是扑克好手,但他却在一次和农民玩的扑克赌局中输的身无分文 不是农民的技巧有多高,一切只因为乔不了解当地扑克的游戏规则 那么,做股票也是同样的道理 你首先要充分了解整个股票的操作流程和交易规则 越详细越具体越好 例如,怎么买入怎么卖出怎么参与配股,st和非st有什么区别,代星号的st又代表什么意思,具体的成交顺序,交易时间,买入最小单位是1手,卖出可以零碎,1手表示多少股,怎么参与新股配售,各项交易费用,交易者的权利,证券公司对你应尽的义务。。。。。。。 还有很多很多的必备知识,我不再一一举例 反正个人认为 最好能做到象营业部大厅里的咨询小姐那样的了解程度就可以了 对于这些股票交易知识的资料可以问问自己开户的营业部有没有 也可以到网上搜索查找一下 新华书店应该也有这样子的书 不过可能不容易找到

关于股市永远需要记住零和定律

关于股市永远需要记住零和定律 2015-07-02 字号:小中大 零和定律是什么意思? 假设某一时间,某国的股市总共有n元货币进入,比如说,总共有一万亿元货币进入,这一万亿元货币分属各个不同的股民。假设有一段时间,比如说一年,这一年中并没有新的货币进入,持有这一万亿元货币的股民,有的买进股票,有的卖出股票,手中的钱一会儿变成股票,一会儿变成钱。 则到了这一时间段的末尾,比如一年结束,有的人手中的钱多了,有的人手中的钱少了,有的人赚了,有的人亏了,但是所有人的钱加起来,仍然还是那n元,就是说,还是一万亿元钱。这就是零和定律。 根据零和定律,大家在买进卖出的过程中,总的货币量是不可能增加的,但是,有一种倾向,就是钱会向着少数人手中集中,具体是哪少数人,那可不一定。这一点和赌场的性质差不多。

但是股市相对于赌场,稍微有一点不同在于,上市公司如果持续盈利,则股票价格会上涨的,或者说,有可能分红,就这一点看,持股者有可能通过分红挣到更多的钱。 但是,分红打钱的存折,根据规则,和进入股市的钱是两处放的。当然如果有人愿意将分红的钱又投入到股市,那么零和定律不成立的原因就在于新的钱进入了。 因此,早就有人统计过,无论股市行情好坏,大多数人是一定亏本的,就是百分之五的人赚了,百分之十五的人,不赔不赚,百分之八十的人,赔本。这一点类似于“久赌必输”定律。在理工科专业的研究生数学课程《随机过程》中,是严格证明过久赌必输定律的,而炒股既然有这种赌博的性质,则当然也服从“久炒必输”原理。 股市是有大涨的时候,叫牛市,也有大跌的时候,叫熊市。但是,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零和定律都照样起作用。有无可能一年下来,广大股民笑逐颜开,大多数人都拿着更多的钞票回家了?应当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已经阐述过,牛市会产生出一种错觉,就是大多数人都赚了。但是不应当被错觉左右。这是因为,当股价节节升高的时

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作者:————————————————————————————————日期: ?

随着当前经济环境的 “复杂化” 使得决定股市趋势的内外因素更为 “多元化” GDP

反映经济基础变量 货币供应量 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 实际利率汇率与进出口 物价指数物价指数反映的是我国市场环境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整体经济状态税率税率反映的是调控政策的变动 汇率 利率 货币 汇率、利率、货币供应量则反映的是我国金融市场环境

前言 中国的证券市场是当今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从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历程来看,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证券市场才开始萌芽。在经历30年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些欧美成熟市场需要十几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道路。并且在经过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更是成为了广大人民生活理财的重要部分,如何在投资股票市场中掌握好投资机遇,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行情的影响。 影响中国股市的因素有很多,但中国股市对宏观政策尤其敏感,中国的股市更是在宏观经济的运作状况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运作展开的。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着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其中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按照一般常理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指数又会逐步上升;到经济繁荣时,股价指数则上涨至最高点。由此看来宏观经济走势影响着股市的波动,但宏观经济走势与股市趋势的变动周期也不是完全同步的。本文将通过宏观经济指标来分析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并且结合相关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其影响力,并借此为投资者提供宏观经济对股市行情的影响信息,以提高其投资的准确性。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概况

第14单元中国地理 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 考点一|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考向1中国的地形和气候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2017·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4题。

3.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2018·湖北重点中学二模)秦岭是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山脉平均海拔2 000米以上。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和最高峰,对南北气流阻隔作用较强,使得南北温度差异大,且南北坡温度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性不同。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1—12月份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5~6题。

水闸。据此完成7~9题。 7.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 8.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 9.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 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 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股市操练大全第一册 K线技术图形识别与练习 黎航

股市操练大全第一册 K线技术图形识别与练习黎航股市操练大全第一册 K线技术图形识 别与练习黎航 股市操练大全第一册-K线技术图形识别与练习--黎航--上海三联书店-黎航"购买地址:" 长期畅销的技术练习书籍。许多投资者炒股失利,并不是股票书看得太少,也不是股市盘面研究不够,其真正的原因是缺乏一个必要的强化训练过程。这个道理很简单,股市如战场,不经练兵直接上战场,失利也就在预料之中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织了有关专家和操盘手,为投资者精心设计、编写了国内第一本股市强化训练习题集。本习题集将股市基本分折、技术分析、心理分析融为一体,并兼有学习、练习的双重用途。作为学习,它强调了在学中练、练中学。每章开头都有股票操作要点知识介绍,以及像K线、技术图形一览表等可供读者速学、速查之用,而且本书的练习和参考答案放在一起,读者做练习碰到困难,即可直接把它作为股市技巧知识介绍来阅读。作为练习,它为股市每个操作方式都设计了单项练习题,每一种操作方式都安排了系统的强化训练方案,每一章结束都附有测验题供读者自我考核检查之用。本书设计的思路、内容、方法具有独创性,书中所举的实例都源于沪深股市,因而对投资者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和指导性。本书资料翔实,语言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机票,它既可作为新股民学习股市操作技巧的入门向导,又可帮助老股民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操盘水平,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股票操练实用工具书。本书特点?独创性开创股市操作强化训练之先河,运用一课一练、综合练习、AB卷测验等方式对投资者进行全方位强化训练。?翔实性资料翔实,信息密集。源于沪深股市,真实可靠。书中所有资料、图例都来书中的案例之多为同类书之最。?实用性书中每一项内容、每一道题都是针对实战需要设计的,它是一本专为广大中

高中生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跨经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优越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濒临的海洋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2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台湾岛、海地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北:俄罗期、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附1:我国邻国记忆 十五邻国陆上环,朝鲜俄国和蒙古,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附2: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略) 附3:中国省级行政区歌诀 东北三省黑吉辽,最东最北纬度高;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华东六省上海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加一区,两湖两广南到; 西南三省一区市,川云贵藏添重庆;西北三省加二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基数大;增长快;总量大,人口超过13亿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 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中国股市十大定律

中国股市的十大定律 第一定律:闻利好消息应坚决斩仓。此时态度之迅速决绝,非用壮士断臂一词不足以形容。 第二定律:闻利空消息可倾囊一搏。尤其要大力买进ST家族之宠儿,公司越发布股价异动告,越宣布亏损严重,越不需理会,或者干脆视为利好消息可也。简言之,公司越亏损,股票越易涨,也即负利润率与股价成正比。 第三定律:专家意见与选股错误率呈正相关。越听专家意见,越容易选错股。这倒不是说专家都是骗子。一般情形是,若专家推荐两只潜力股,你斟酌再三,选中一只。未选中的偏偏大涨,你买的那只绝对不涨,而且必跌无疑。 第四定律:买入时机肯定错误。无论多好的股票,无论大盘涨势多么肯定,你一买入必下跌。 第五定律:卖出时机绝对错误。持股一年甚至两年,非但不涨而且大跌,于是忍痛斩仓。但今日出局,该股明日十有八九涨停矣;而且十有八九要连续涨停数日。其停止上涨的时间,一般在你追高后之一小时内,而且随即大幅回调,再度令你套牢。 第六定律:鼓吹做短线的股评家一般是券商的喉舌;鼓吹做长线的专家大多是庄家的哥们,或者就是庄家本人。故中国股欲不受人摆布,以做中线为宜。何谓中线?定律曰:中线的时段长度,一般正好是你买入的那家公司从盛而衰直至破产,开始有谣传将被收购这样一个较长的周期。 第七定律:股市指数变化与绝大多数股所持股票价格的变化没有关系。即,指数上升而很多个股价格下降。 第八定律:公司业绩与公司经营状况无关,一般是根据大市特别是该公司股票的表现而确定年报的赢利状况。在帐面上做业绩,可以避免被摘牌、被告、被股抛弃。 第九定律:决定股票价格的既非赢利水平,也非供求关系,而是题材。题材决定价格,犹如文学上的题材决定作品艺术水准。故从审美意义上,中国股市可以称

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报告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期末综合实训报告系(部)国贸学部 课程名称证券投资分析___ 学生姓名杜鸿章 学号 专业金融证券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六日

《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报告

三、使用仪器、材料 手机、电脑等各种信息查阅工具; 同花顺、大智慧、广发证券至强版等相关软件; 《证券投资分析》、《期货市场技术分析》、《道氏理论》、《中国股市操练大全》等相关书籍 四、选股步骤 1证券交易品种和代码信息的收集与熟记 1.1成功收集了我国上市证券种类信息 1.2成功收集了我国上市证券数量信息 1.3完美地掌握了证券代码的熟记、识别、查询 2证券软件的使用 2.1启动一台可以使用的联网的计算机,打开同花顺证券投资软件? 2.2成功登录后,打开模拟交易系统 3开始证券投资分析实训——选取股票步骤 3.1分析——当日涨幅排行榜中显示的条件: ( 1 )当日排行榜第一板中,如果有5只以上股票涨停,则市场是处于超级强势,大盘背景优良。此时短线操作可选择目标坚决展开。 ( 2 )第一板中如所有个股的涨幅都大于4%,则市场是处于强势,大盘背景一般可以。此时短线操作可选择强势目标股进入。 ( 3 )第一板中如果个股没有一个涨停,且涨幅大于5%的股票少于3只,则市场处于弱势,大盘背景没有为个股表现提供条件。此时短线操作需根据目标个股情况,小心进行。 ( 4 )第一板中如所有个股涨幅都小于3%,则市场处于极弱势,大盘背景不利。此时不能进行短线操作。 个股涨跌股只数的大小对比显示的条件: (1)大盘涨,同时上涨股只数大于下跌股只数,说明涨势真实,属大盘强,短线操作可积极进行。若大盘涨,下跌股只数反而大于上涨股只数,说明有人在拉抬指标股,涨势为虚,短线操作要小心。 (2)大盘跌,同时下跌股只数大于上涨股只数,说明跌势自然真实,属大盘弱,短线操作应停止。大盘跌,但下 跌股只数却小于上涨股只数,说明有人打压指标股,跌势为虚,大盘假弱,短线操作可视个股目标小心展开。 大盘涨跌时成交量显示的条件: 大盘涨时有量,跌时缩量,说明量价关系正常,短线操作可积极展开。大盘涨时小量,跌时放量,说明量价关系 不利,有人诱多,短线操作宜停或小心展开。

证券市场六大规律

系统作用规律 系统是一种普遍的自然和社会存在现象。观事物往往是以 系统的方式存在和运动。 证券市场无疑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自组织系统,除了遵循所有系统的共同规律外,还有自组织系统的特有规律。 其一,证券市场及其运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或系统作用,在进行市场分析时,原则上应该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依据单一因素甚至几个因素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全面、不可靠的。比如将中国股市看成政策市的流行观点就是错误的,仅仅依据政策投资操作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二,影响市场、指数、趋势、价格的众多因素,其作用的大小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有些起决定性作用,有些起辅助性作用,有些则相互抵消,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市场分析中,必须对众多因素尤其是重要的因素,进行权重排序,对影响市场权重大的因素,要给予更多重视。 其三,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证券市场,其系统的构成、影响因索及权重排序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不存在一种通用于所有国家、所有时期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基本面分析方法。 以下几个因素在形式上是普遍存在和必不可少的:①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②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状况及国家实力;③产业及企业经营管理状况;④市场心理和投资预期;⑤货币政策;⑥市场操纵。 价值轴心和价格波动规律 所谓价值轴心指的是价格、指数尽管波动频繁,但总是在围绕着价值转,此可谓万变不离其宗,而这个“宗”正是价值。 其一,市场中并没有一把公认的尺子来准确地衡量价值,这一点证券比商品更加突出。 其二,价格还受到供求关系、社会心理、投资预期、政策调整、企业发展变化、经济和产业周期、资金操纵、虚假信息等等数不清的因素影响。 其三,价值本身也是变化的,科技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商品生产中所需的劳动量减少,价值自然也会减少,价格也就随着会降低。 意识乖离规律 其一,证券价值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体,市场上从来就没有过纯粹客观的价值,也从来没有过完全主观的价值。 其二,价值的衡量或评估标准会随着投资者认识的变动而变动,因此,也可以说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价值,价值会随着社会、企业、投资者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此外,在意识乖离大规律之下,还有一个附带的规律,它也是与前面的价值轴心和价格波动规律相关的,那就是负乖离多于正乖离,也就是说,相对价格低于价值的意识乖离,价格高于价值的意识乖离更普遍。 不对称、不平衡规律 其一,证券市场参与者之间的资金大小是不平衡、不对称的。 其二,无论是对整个市场还是对具体品种,每个投资者的分析判断能力、所掌握信息的多少,也是不对称、不平衡的。 其三,个股之间同样是不对称、不平衡的。 确定与随机、可测与不可测相统一规律 笔者属于中庸的第三派,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就在于市场具有确定性与随机性、可测性(可知性)与不可测性(不可知性)相统一的规律。所谓市场的确定性、可测性或可知性,包括明确的事实和明显的规律两部分:明确的事实主要是市场规则、市场容量、个股与企业的关系、指数和价格走势轨迹等明白无误的东西,这些都是很容易确定的事实;明显的规律

影响股市的因素,精华版

1 请问存款准备金率是什末?上调或下调对股市有啥影响? 最最简单的说,就是各家银行需要交给人民银行保管的一部分押金,用以保证将来居民的提款,而如果押金交的比以前多了,那么银行可以用于自己往外贷款的资金就减少了。 主要影响: 1、银行:由于资金减少,贷款利润会减少,这对于目前仍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的业绩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会催促银行更快向其他利润来源跟进,比如零售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性。 2、企业:资金紧张,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会给一部分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强者更强。 3、股市:影响非常有限,幅度比预期低,而且就目前大部分银行的资金来说,都还比较充裕,这个比例对其贷款业务能力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很早就已经预期到人民银行的紧缩性政策,所以股市在前期已经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台时的瞬间反映一下而已。 4、基金:没什么影响,基本上是随股市个债市走的。 5、期货:短期有利空影响,对一些商品期货会有较大利空影响,我国目前还未有这种类型的金融期货,呵呵,所以基本上影响不大。 6、存款:银行会加大力度推陈出新吸引存款,但对于老百姓而言,没什么影响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来的,近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1998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不断得到完善;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两次调整,一次是1998年3月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最近的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 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 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对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旨在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股市操练大全

股市操作经验漫谈之一 老股民都知道:股票下跌容易上涨难.除了少数股票外,大多数股票上涨时都是三步二回头,曲曲折折,使人很难把握,投资者这时应该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它均线出现了多头排列后,表明市场积聚了较大的做多能量,这时股价往往会继续一段升势。因此,日后只要均线呈多头排列,途中即使出现一些形象不好的K线或K线组合,也用不着惊慌失措,更不宜盲目杀跌。否则,就很可能被主力震仓洗盘出局,让煮熟的鸭子飞掉了,使你后悔不已。 股市操作经验漫谈之二 常言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因为危墙随时会倒下,把站在墙下面的人压伤、压跨。股市中有没有危墙呢?当然有,均线空头排列就是一座危墙。很多投资者,特别是一些新股民,买股票只看股价高低,却不问均线如何排列,在大盘或个股均线出现空头排列之后,还不顾一切地冲进去,这样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投资者买股票要“先看墙后问价”,等看清楚这座墙不是危墙,再选择一个恰当价位买进,这样操作起来,虽不能说一定会大赢,但至少不会成为股市中屡买屡套的输家。 股市操作经验漫谈之三 从股市操作经验看,5日与10日均线金叉可作为激进型投资者的买进点,这样风险虽然大一些,但是货成本相对低

一些,一旦股价拉升成功,获利面也比较大;而10日与30日均线金叉则可作为稳健型投资者的买进点,这样风险虽然小些,但由于进货成本提高,将来获利面也就少了。总之,两个买进点,各有利弊,投资者也只能根据自己的性格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这里不需要也不可能作什么强求统一。从概率上讲,这两种方法各自重复千百次后,最终成功的比例相差无几。这就是股市中既能出现世界级稳健型投资大师巴非特,又能出现世界级激进型短线高手索罗斯的道理所在。因此,投资者无论选择什么方法,选择好后就要坚持按照这种方法做下去,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最后都有可能成为股市中的成功人士。 股市操作经验漫谈之四 通常,无论是大盘还是个股,当10日均线和30日均线出现死叉以后,都是一个空头市场的开始。这时,投资者如能在10日均线和30日均线出现死叉以后的第二天把股票卖出,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在更低价位把抛掉的股票再买回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持股成本,减少投资风险。因为从经验看,10日均线和30日均线形成死叉,继续下跌的概率在70%以上,而且一旦跌势形成,深跌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投资者如在10日均线和30日均线出现死叉后能及时停损离场,就可以避免日后股价大幅下挫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反过来说,万一10日均线和30日均线形成死叉后,股价不

炒股高手必须经历的阶段

高手必须经历的阶段 炒股五个阶段,即,1,无知蛮干阶段;2,进修充电阶段;3,摸索探路阶段;4,归纳成型阶段;5,初见成效阶段。 1、我入市三年后,发现我比一般股民表现四大突出的优点:刻苦,认真,钻研,求异。相信我能有实现跨进赢家大门槛的能力。 2、我在操作中,不断地要发现自我,改变自我,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校正自己,永远比研究市场更重要! 3、我炒股五年后才发现,十年后才证实了炒股赚钱的指路明灯——天道酬勤。我每天在重复只做一件最简单而又最单调复杂的事情,即枯燥又无味,即寂寞无聊!只要能够坚持再坚持,忍耐再忍耐,在忍无可忍的时候,有再忍下去的毅力,始终如一不断地观察坚持记录,一天也不能遗漏,然后通过不断地归纳总结筛选,积累沉淀一定会有我意想不到的惊喜! 4、我炒股十年后,终于诞生了我的炒股总方针:追求稳定,长久,持续地获利。 5、我知道的炒股知识并不少,我在发问自己: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能够做好的又有多少?最后要问独树一帜的你有吗?十 多年后的当时我肯定地说,有!可能是独一无二,我坚信!我坚持! 6、我炒股赚钱的工具——我的操作系统。

7、信号第一,铁的纪律。不受个人的情绪影响。它是从由战胜市场转变为顺应市场,由主动性交易转变为被动性交易,操作主要考虑在“应变”而不是在“预测”上。 8、抓住试盘,守株待兔。在常人看来这是愚蠢和原始的,但是真正让我炒股能够稳定,长久,持续地赚到钱的功夫还真是“坐功”。守株待兔关键是选择在哪些树下可以耐心等待,可能这个选择是几年来的心血结晶,心法相同技法却不同。 9、不听忽悠,眼见为实。我能要到手的铜,不要隔山的金子。 10、专家的话是两头堵,总是说如果……那么就会是……,一旦说对了就会炫耀自己看的多么准!一旦说错了他们就会说,我说过如果……那么……,现在是如果的条件没有满足,所以没有走出预想的行情是对的。我说,要是听专家的话炒股,想成为赢家我觉得简直是梦想。 11、我看图是打开图形向左看,先看月线再看周线,压缩图形看趋势,看方向不重价。 12、强势时不看阻力,弱势时不看支撑。 13、顺势加码要持股!逆势斩仓要离场! 14、我无意中发现当我赚到钱的一个规律,要想赚到钱,“必须要敢重仓”。我一般是在底部看好一只股票基本上就重仓,如果不是,顺势加码持股也就逐步达到重仓了。这样,一拨行情下来赚个20%——40%很容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