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综必背简答题100道

教综必背简答题100道

教综必背简答题100道
教综必背简答题100道

教育综合知识 100 道必背简答题

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1)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阶段性。在一定年龄阶段,人的身心就会出现某些典型、本质的特征,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因此要根据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开展教育工作。

(3)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同一年龄阶段的各个发展方面也不一致。因此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使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够起最大作用。

(4)个别差异性。从群体角度看, 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 表现在发展水平、表现方式、构成结构等所有方面。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

(5)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后, 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来得到部分的补偿;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也存在互补。因此要对生理或心理机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信心, 长善救失。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和可塑性。

(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是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 推动和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并且可以加速个体发展, 以及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人的个性, 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又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和条件

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创设有利环境。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4.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2)坚持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3)培养劳动者, 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4)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质量标准;

(5)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6.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

(1)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 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

(2)智育。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非认知因素。

(3)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 增强他们的体质和自我保健意识, 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 增强其意志力。

(4)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发展他们赏美, 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

(5)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木知识和技能, 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

7.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多样化;

(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8.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建议依据。

(1)学制的建立, 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要求相适应;

(2)学制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 并受统治阶级方针、政策的制约;

(3)人口发展状况和文化传统背景都对学制的建立、改革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学制受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5)学制的建立必须吸收本国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9.简述课程文本的三种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 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 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教材。广义的教材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 狭义的教材即教料书。

10.简述教科书的编写原则与要求。

(1)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强调基础性与适应性;

(4)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11.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12.简述德育的导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 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13.简述德育的疏导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向上。

(1)讲明道理, 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 坚持正面教育。

14.简述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要求。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最大程度的发展。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努力做到有针对性;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15.简述德育的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要求。

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 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 进行自我教育。

16.简述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 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 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 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 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1)加强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 增强情感体验,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言行一致。

17.简述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

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要做到合理正确, 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 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18.简述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 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 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 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1)坚持正面教育, 以科学理论、客观事实、先进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

(2)坚持摆事实, 讲道理, 以理服人, 启发自觉;

(3)建立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公约、守则等, 并且严格管理, 认真执行, 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

19.简述德育的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

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 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 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3)加强个别教育, 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 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

20.简述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 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前后连贯地进行, 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做好衔接工作, 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21.简述说服教育法的运用要求。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22.简述榜样示范法的运用要求。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 提高修养。

23.简述情感陶冶法的运用要求。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4.简述实践锻炼法的运用要求。

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1)坚持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注意检查和坚持。

(4)适当指导。

25.简述品德评价法的运用要求。

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 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

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做到当奖则奖,当罚则罚。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3)注重宣传与教育。

26.简述自我修养法的运用要求。

自我修养法使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 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省、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高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

(1)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

(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7.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和风尚;

(3)课外、校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优良品

德;

(5)校会、班会、周会、展会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时事政策学习;

(6)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系统的主导力量。

28.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9.简述教学过程作为一种认识过程的特殊性。

(1)间接性与概括性。学生学习的是概括的间接经验, 并在教学活动中间接地认识世界。

(2)交往性与实践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 活动中存在着师生交往。

(3)教育性与发展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在认识中获得发展。

(4)引导性与领导性。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5)简捷性与高效性。通过教学过程,学生可以迅速有效地掌握人类积累的历史经

验。

30.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性规律。

间接性规律是指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1)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要正确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31.简述教学过程的双边性规律。

双边性规律是指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

(1)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互促进的,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32.简述教学过程的发展性规律。

发展性规律是指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

(1)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 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

(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

(4)在教学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3.简述教学过程的知情意统一的规律。

知情意统一的规律又叫教育性规律, 是指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

(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3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大范围地培养人才;(2)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4)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1)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4)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5.简述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即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是指教师要以准确无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 同时保证所举的实例、所用的方法以及教学的组

织的科学性,并结合课程内容的学习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36.简述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 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

(5)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7.简述教学中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38.简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 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 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和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9.简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启发性原则又叫自觉性原则或启发自觉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生动活泼地学习, 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40.简述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又叫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41.简述教学的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零和基本能力, 而且在需要的时候, 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过程来巩固知识。

42.简述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 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 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发展。

(1)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43.简述教学的量力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使他们

能够接受, 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 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44.简述教学中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谈话法又叫问答法, 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回答, 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善于提问;

(3)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45.简述教学中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明辨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

46.简述教学中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

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3)加强辅导;

(4)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47.简述教学中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

(3)讲究演示的方法。

48.简述教学中运用参观法的基本要求。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 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览馆、大自然和其他社会场地, 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1)事先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参观;

(3)做好参观总结工作。

49.简述教学中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 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1)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2)循序渐进,遂步提高;

(3)严格要求。

50.简述教学中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 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与变化, 探求事物的规律, 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做法;

(3)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

(4)做好实验小结。

51.简述教学中运用实习作业法的基本要求。

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 以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1)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

(2)做好实习作业的动员;

(3)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第一模块 1.20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3.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人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5.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首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其次,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最后,制定教育目的还需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6.素质教育的特征(内涵)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7.美育的作用 答: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8.五育之间的关系 答: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智育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体育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第二模块 9.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答: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腔调内容的基础性;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a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 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 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工程测量简答题

1.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建筑物的施工测量、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2.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有何不同? 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纵轴为y轴,横轴为x轴。坐标象限划分按照逆时针测量; 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纵轴为x轴,横轴为y轴。坐标象限划分按照顺时针。 3.确定地面点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基本要素为该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臵(两个参数:λ、φ或x、y)和该点的高程H (一个参数)。 4.用水平面代替球面的限度是多少? 1、在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进行距离测量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 2、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程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进行高程测量时,即使距离很短,也应顾及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5.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边工作边检查,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 6.视差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仔细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直至尺像与十字丝平面重合。 7.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相等可以减少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产生的误差。 8.水准仪应满足哪些条件? 1、圆水准器轴L′L′应平行于仪器的竖轴VV; 2、十字丝的中丝应垂直于仪器的竖轴VV; 3、水准管轴LL 应平行于视准轴CC 。 9.什么是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在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相对高程?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用H表示。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采用绝对高程有困难的区域可以采用相对高程。 10.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并绘图说明? 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水平视线,通过读取竖立在两点上水准尺的读数,测定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求未知高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1.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1)动机原则。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 (4)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率。 3.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5.简述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 【答案要点】艾里斯曾提出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又称ABC理论。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1ief)。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 6.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

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 第一章 1、近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⑴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⑵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⑶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最早出现在近代,德国) ⑷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⑴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⑵教育内容现代化⑶教育条件现代化 ⑷教育管理现代化⑸教育素质现代化。(关键) 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教育的终身化⑵教育的全民化⑶教育的民主化⑷教育的多元化⑸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教学相长包括哪三层含义? ⑴教师教学生学⑵教师向学生学⑶学生的学习可以超越老师 第二章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⑷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⑵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⑶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生产力于教育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⑷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⑶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⑷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⑷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⑵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⑶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⑷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学校文化的特征? ⑴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⑵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⑶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学生文化的特征? ⑴过渡性⑵非正式性⑶多样性⑷互补性⑸生成性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从各个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历史阶段的教育成果和经验。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决定,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并非完全同步,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工程测量试题库

1、利用正倒镜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竖盘指标差的影响。(对) 2、十字丝视差产生的原因在于目标影像没有与十字丝分划板重合。 (对) 3、DJ6级光学经纬仪的竖盘始终随着望远镜绕横轴的旋转而旋转;水平度盘始终随着照准部绕竖轴的旋转而旋转。 (错 ) 4、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用竖丝照准目标点;测量竖直角时,用横丝照准目标点。 (对) 5、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半测回,指标差越大,则计算得到的竖直角误差越大。 (对) 6、地形图比例尺表示图上二点之间距离d与地面二点倾斜距离D的比值。(错) 7、比例尺越大,表示地物和地貌的情况越详细,测绘工作量越大。(对) 8、竖盘读数即为竖直角。(错) 9、象限角为锐角。(对) 10、建筑方格网是一种基于建筑基线形成的方格形建筑控制网。(对) 11、当观测方向多于三个时,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每一测回应检查一次“归零差”。(错) 12、竖直角观测时,竖盘指标差对同一目标般左、盘右两个半测回竖直角影响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对) 13、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是平面图仅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而地形图仅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错) 14、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地面上两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但其操作受地形限制,精度较高。(错) 15、测量工作的任务是测绘和测设。(对) 16、测量工作中常用水平角来表示直线的方向。(错) 17、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由水平角和竖直角决定的。(错) 18、地面上点的标志常用的有临时性标志和永久性标志。(对) 19、水平角的角值范围是0°—90°。(错) 20、距离丈量的精度是用绝对误差来衡量的。(错) 21、平板仪可边测量边绘图。(对) 22、水准仪的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准轴一定是水平的。(错) 23、罗盘仪是测量高差的主要仪器。(错) 24、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分为等高线、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错) 25、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之差称为等高线平距。(错) 26、图上不仅表示出地物的平面位置,同时还把地貌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出来,这种图称为平面图。(错) 27、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叫等高线。(对) 28、水准测量中一定要把水准仪安置在前。后尺的连线上。(错) 29、在同一竖直面内,两条倾斜视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错) 30、平板仪的精确安置是按照对中,整平,定向的次序进行的。(对) 31、水准仪目镜螺旋的作用是调节焦距。(错) 32、控制测量布网原则是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对) 33、经纬仪是测量方位角的主要仪器。(错) 34、测量工作中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平面直角坐标系完全一致。 (错) 35、地面上两点高差hab=HA-HB 。 (错)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简答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四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太大的作用。(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二因素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4)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幼儿心理的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发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人格 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要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遗传和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1)生物遗传因素。研究发现,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对人格具有极大的塑造力,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决定了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 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校风和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早期童年经验。人格与早期童年经验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格发展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人格。最后,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答案耍点】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4.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答案要点】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耑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1) 动机阶段,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的动机。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有效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将外在的激励转化为内部的心理期^。(2).领会阶段。学生要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剌激,形成选择性知觉。教师可通过提问、图片、手势动作等吸引学生注意,使学习内容进入学生的短时记忆中。(3).习得阶段。学生将短吋记忆中的信息重新编码加工,转入长时记忆中。教师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4)(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柴野昌山:a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显、隐性正向,显、隐性负向功能;b把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划分:对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对…的负向功能) 3.教育有哪些个体功能每个功能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教育个体功能有:a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b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c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教育就是通过对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粗寂寞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4.什么是教育目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育目的即教育意

工程测量简答题

工程测量简答题 大学测量学简单题 1. 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称大地水准面,它的特点是水准面上任意一点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是一个重力曲面,其作用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测量坐标系的X轴是南北方向,X轴朝北,Y轴是东西方向,Y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3.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假想将一个横椭圆柱体套在椭球外,使横椭圆柱的轴心通过椭球中心,并与椭球面上某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相切,将中央子午线附近(即东西边缘子午线范围)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横椭圆柱面上,然后顺着过南北极母线将椭圆柱面展开为平面,这个平面称为高斯投影平面。所以该投影是正形投影。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构成分带的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4.地面上一点得空间位置在测量工作中是怎样表示的? 在测量学中,地面上一点的空间位置是用平面坐标和高程来表示的,点的平面坐标分为平面直角坐标(x,y)和地理坐标(精度,纬度)。 5.普通测量学的任务是什么? 普通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测绘,测设和监测。 6.确定地面点位要做哪些基本测量工作? 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和高程测量。 7.在测量中,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测量成果的正确性? 为了控制测量误差的传递和积累,保证测量成果的正确性,测绘工作必须遵循先控制后碎步,步步检核的原则。 1用水准仪测定、两点间高差,已知点高程为=12.658m,尺上读数为1526mm,尺上读数为1182mm,求、两点间高差为多少?点高程为多少?绘图说明。 hAB=+0.344m,hB=13.002m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 教育的终身化。 2. 育的全民化。 3. 教育的民主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5. 教育的现代化。 6. 教育的信息化。 7. 教育的全球化。 8. 教育的个性化。*口诀:全民现身多个星球 二.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 教育世俗化。 4. 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口诀:法国仪式 三.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4)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口诀:龟速够防守 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 四.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 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 五.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 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3.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4.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5. 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六.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口诀:两传选新促文化 七.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八.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幼。 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数果较好。 3. 学楼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口诀: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九.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口诀:严规范,塑个性 十.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 社会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文化传统;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因此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 的根本依据。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发展条件下的个性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强调: (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更多的人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通过对科学创造的生命载体—人的培养,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促进生产技术的更新,以此对生产力发展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及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礼记·学记》 2、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教育漫话》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杜威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注意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 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 10、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11、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12、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13、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14、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 15、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生物起源论 16、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17、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 18、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崇文馆与弘文馆 1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具有脱离生产劳动 20、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21、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22、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生产水平的限制 2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2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2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 2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27、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28、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9、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30、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31、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3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3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工程测量简答题

工程测量简答题 1、简述工程建设三个阶段中工程测量的任务?(6 分) ①在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阶段,测量工作主要是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还要为 工程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以及水文测验等进行测量。(2 分) ②在工程建设的施工建造阶段,主要的测量工作是施工放样和设备安装测量,即把 图纸上设计好的各种建筑物按其设计的三维坐标测设到实地上去,并把设备安装到设计的位置上去。为此,要根据工地的地形、工程的性质以及施工的组织与计划等建立不同形式的施工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与设备安装的基础,然后再按照施工的需要进行点位放样。(2 分) ③在工程建设的运营管理阶段,为了监视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的情况,验证设计是 否合理、正确,需要定期对位移、沉陷、倾斜以及摆动等进行观测。(2 分) 2、简述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含义?(6 分) 1)所谓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广义地说是要在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 下设计出精度高、可靠性强、灵敏度最高(对监测网而言)、经费最省的控制网布设方案。(2 分) 2)具体说来,就是要根据实际的工程背景设计出最佳的网形,根据对控制网实际 的质量要求设计出最佳的观测方案。(2 分) 3)通过工程控制网的最优化设计,指导测量技术人员选择适当的测绘仪器,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避免进行一些无意义的观测从而大量节省野外工作时间,提高工效,同时还能使方案最大限度地排除粗差的影响。(2 分)3、简述工程测量信息系统中,数据采集的一般方法?(6 分) 1)采用测量专用仪器(经纬仪、水准仪或全站仪)现场观测,由电子手簿或手工 记录,经过信息的初步处理、加工,进入工程测量信息数据库; 2)对已有的数据,通过数字化仪,通过自动或手动扫描进入计算机专题数据库; 3)通过数字摄影测量获取数字化的地面景物影象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景物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等有关数据。 4、零类优化设计的实质是什么?工程控制网零类优化设计可分为哪几种情况?(8 零类优化设计也称零阶段设计,其实质是在控制网形与观测条件一定的条件下,确定网点坐标X 与其协因数Qx,达到目标函数的最佳值。一般说来零阶段设计就是一个平差问题。(4 分) 情况: (1)工程位置本身与国家或地方坐标系有关.例如用于城镇口常测量的工程控制网、 测图控制网、地籍测量控制网等;(1 分) (2)对部分网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专用控制网;(1 分) (3)对网点没有特殊要求,各网点具有同样重要性的局部工程控制网;(1 分) (4)变形监测控制网。(1 分) 5、什么叫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它分为哪几类?各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0 1)所谓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广义地说是要在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设计出精度高、可靠性强、灵敏度最高(对监测网而言)、经费最省的控制网布设方案。(2 分) 2)具体说来,就是要根据实际的工程背景设计出最佳的网形,根据对控制网实际的质量要求设计出最佳的观测方案。(1 分)通过工程控制网的最优化设计,指导测量技术人员选择适当的测绘仪器,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避免进行一些无意义的观测从而大量节省野外工作时间,提高工效,同时还能使方案最大限度地排除粗差的影响。(1 分) 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分为零类优化设计、Ⅰ类优化设计、Ⅱ类优化设计和Ⅲ类优化设 计等四类。(2 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1.简述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1)教育观察法;(2)教育调查法; (3)教育实验法;(4)教育行动研究;(5)教育叙事研究。 2.简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答:(1)反思使经验(和教训)变成教学智慧,从发生的事件中得到启发; (2)反思能帮助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3)反思使自己学会教学; (4)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3.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是小学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 (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4)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小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 4.现代班级管理的理念是什么? 答:现代班级管理观要求以学生为本建立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1.简述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答:(1)教学交往策略; (2)课堂管理策略; (3)课堂时间管理策略。 2.简述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答:(1)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目标); (2)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反思教学技能(反思教学得失); (3)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4)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反思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6)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反思教育理念); (7)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点整理【2018更新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一、题型分析 (一)考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考察的知识点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点。(二)考点比较常规,多属重点章节及重点知识点。 出题角度比较常规,没有偏题怪题,都属于重点章节中的知识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紧抓重难点就能够轻松应对。 (三)题眼明析,答案明确 简答题问法比较直接,题眼明确,考生一看就可以迅速找到相应的知识点作答。 通过以上分析,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只要紧抓重难点知识,熟记,就可轻松应对简答题。 二、高频考点梳理 模块一教育基础 1.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特征。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1)家访。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 (2)班级家长会。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互信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 (3)家长学校。指家长在专业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 (4)家长沙龙。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学者为咨询指导,旨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形式。 (5)家长委员会。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教育管理,协调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5.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6.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就是脱节就是出现在(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得就是(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就是( )。 A、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B、柏拉图得《理想国》 C、斯宾塞得《教育论》 D、昆体良得《雄辩术原理》 5、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昆体良 B、杜威 C、赞科夫 D、赫尔巴特 6、前苏联凯洛夫主编得,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得教育专著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7、1632年出版得《大教学论》得作者就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8、在整个中世纪,占主导地位得教育机构就是( )。 A、城市学校 B、堂区学校 C、主教学校 D、教会学校 9、西周得官学已有较完备得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就是国学,一类就是( )。 A、府学 B、内学 C、乡学 D、藩学 10、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得教育代表作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人得教育》 D、《教育过程》 11、教育得质得规定性就是指( )。 A、教育就是一种阶级现象 B、教育就是一种上层建筑 C、教育就是人才培养活动 D、教育属于生产力得范畴 12、教育得最根本职能就是(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社会服务 13、教育得发展与政治经济得发展并不同步这就是教育得( )。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1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5、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就是具有阶级性得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得内容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世称( )。 A、六艺 B、六学 C、六识 D、六经 17、西方古代以其雄辩与与青年智者得问答法著名得教育家就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漠克里特 18、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得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得教育思想得就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108个常考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108个常考简答题汇总 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务行政管理; (3)教学工作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 (3)经济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数理统计方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①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的历史性表现在,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虽然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9. 简述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