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媒介学邵培仁笔记详细1

最新媒介学邵培仁笔记详细1

最新媒介学邵培仁笔记详细1
最新媒介学邵培仁笔记详细1

媒介管理学邵培仁笔

记详细1

媒介管理学

第一章媒介管理概述

一、媒介——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与信息的物质实体。

媒介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⑴管理目标不同----媒介有公共服务和利益追求两个管理目标,媒介将承担社会责任置于首位,而且还要将完成宣传任务纳入目标系统,加以优先考虑。而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管理目标。

⑵管理内容不同----媒介管理对象除了人、财、物,还包括信息第四要素。信息是媒介的突出特征。

⑶媒介经营管理是一种科学(知识与技能、规划与组织),一种艺术(智慧与行为、人文艺术)。

⑷媒介组织机构的设置和框架特殊性,并且各个媒介组织不尽相同。

一、媒介管理职能

1、定义:指媒介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必须具有的功能。

2、六大媒介管理职能:

●计划职能------制定组织目标、规划,以制度与资源配置保证目标的

完成

●组织职能------组织机构与职位系统、职权关系的确立,由谁来完成

组织目标

●协调职能------在部门间消除矛盾、化解分歧

●指挥职能------提供信息与方法、帮助解决难题、实施业务指导等

●控制职能------给其他管理者或职员以反馈、对进程进行监控、根据

具体情况作出某种变更(调整资源配置、校正计划偏差等)

●革新职能------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及方法的创新(整体、局部)

3、正确履行各项管理职能:

各项职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根据不同阶段、环节、时期,灵活运用。

各项职能既有层次也有侧重(上层—宏观、抽象,中层—介于两者之

间,基层—微观、具体)

不同层面的管理人员在不同职能上花费的时间是不同的。

二、中国媒介管理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整体观念,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处理好媒介组织与

所处环境的关系。

3、互动性原则:看到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作

用、制约、依存的特性,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4、民主性原则:集思广益、接受监督、提供机会-----但更强调管理的职

业化

5、法制性原则:做好制度安排,以制度规范管理-----详细合理的制度设

计,非人治

6、程序性原则:明确一个有始终的过程和目标;把这个过程进行详细的分

段并确定阶段目标;对每个阶段实施计划、监控、指导;-------程序

控制、阶段把关、全程管理------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7、专业性原则:符合媒介的专业要求,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8、发展性原则:发展媒介的实力,把目标推向更高

第二章媒介产业

一、产业特征:

生产性。所谓生产性,就是创造财富的活动功能。

商品性。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都不是自身消费,而是用来交换。这就决定了其社会性质,不存在无偿供给的消费品。

求利性。就是通过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收益,以实现职工劳动的价值,并实现产业的发展。

组织性。生产社会化的规模越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组织越严密,联系和制约就越复杂和强化。

“产业”是一个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企业)和宏观经济的整体(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既是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也是根据某一标准对国民经济进行划分的一部分。

二、中国媒介产业化解释:

㈠一切有投入有产出、按照企业运行规则进行经营活动的事业都可称之为产业,都可以推入市场。

㈡所以中国媒介产业化问题,是就资源的配置手段而言的。从微观的角度看,同时也是“企业化”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看,也即是“市场化”的问题。

所谓产业化,指的是“意识形态的媒体”向“产业经营的媒体”过渡的过程,也就是媒体的资源配置及生产方式的分工化、市场化、企业化、集团化。从单纯的文化、精神生产事业的媒介单位沿着经营合理性的轨迹向企业状态过渡的一种现象过程。

三、媒介产业的市场经济特性:

媒介逐渐以市场经济规则运作,从而表现出市场经济特性--------

㈠市场性: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研究市场状况、注重产销渠道的培育等。

㈡竞争性:本质特征

㈢开放性:打破壁垒、吸收不同性质资金

㈣调控性:政策规范、法规约束、宣传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与监督等。四、媒介产业经营管理的四项原则:

为处理好媒介的社会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所坚持的原则----

●保护媒介产品的媒介价值与市场利益----维护媒介价值权益;

●防止过分商业化倾向对媒介的影响;

●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允许媒介自由创造与发展;

五、媒介产业的特点:

●生产的特点-----两阶段:一是进行信息搜集、创作,使之变为明确清晰、完整统一的材料的信息生产阶段;二是完成材料的物质承载的媒介生产阶段。

●产品的特点-----信息产品特别是新闻产品具有高度的唯一性,。

●销售的特点-----两个销售市场:广告主市场与受众(消费者)市场。广告实施的是二次销售行为,即先把版面或节目卖给受众,再把受众卖给广告主。

●消费的特点-----媒介产品的卖点是物质载体之上的信息,所以信息的价值和意义决定了消费的意愿;媒介产品的消费还决定于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审美趣味和取向,所以消费群体的细分化是必要的。

六、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1、媒介全球化:指一种对媒介经营活动进行全球性的而非只局限于本地范围内的认识及其活动过程,具体表现为媒介生产、销售和传播的全球化,以及媒介管理、法规和影响的全球化。

2、媒介全球化的特点:

●媒介经营的跨国性-----人力、物力、资本的跨国性流动;新闻、娱乐等媒介产品的跨国性传播与销售。

●媒介管理的开放性-----管理视野放眼全球,审时度势进行全球布局,主动参与全球媒介竞争,扩大市场。

●经营地点的全球性-----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媒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媒介竞争的激烈性-----竞争的激烈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共服务的弱化。

●时间管理的快捷性-----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同步跨国界传播,媒介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缩短,要求管理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作出管理决策和反应,并实现全球同步传播。

●全球传播的本地化-----本地化经营、本地化产品是实现全球传播的保障。

七、中国媒介市场化的历史

第一次探索------上世纪50年代:提高报纸订价;广告经营;降低成本。

第二次市场化之路-----70年代末至今

㈠背景:成本增高,补贴不变

㈡过程:⑴实施企业化管理(提高福利驱动);⑵恢复广告,成立广告公司;⑶多元经营⑷承包制

㈢特点:“两效”并重,但收益不均衡

㈣当前:资本运作,集团管理,横向联合,民营公司兴起,事业企业分

离与制播分离探索,经营市场化步伐加快

第三章媒介组织与媒介公司

一、对媒介组织与媒介公司的理解

1、媒介组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群体。

2、从体制和组织结构上理解媒介组织

◤国有国营----中国媒体分析

◤国有公营----BBC(国内机构)分析

◤社会公营----公共广播电视机构 -----PBS

◤私有私营----商业报刊、广电媒体

◤公私合营----BBC海外事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