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必背复习笔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必背复习笔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必背复习笔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必背复习笔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一.行政法的渊源

(一)行政法的形式渊源

(1)宪法

a.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b.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基本工作制度和职权的规范

c.关于行政管理活动基本原则的规范

d.关于国有经济组织、基体经济组织、外资或合资经济组织以及个体劳动者在行政活动中的权利、义务的规范

(2)法律

法律是行政法最重要的渊源。

(3)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a.行政法规

b.行政规章或称部门规章

c.地方性规章或称地方政府规章

(4)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其他法源:(1)国际条约和协定(2)法律解释

(二)行政法的实质渊源

(1)判例法(2)法的一般原则

二.依法行政原则

可称为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有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内容:(一)法律优位原则

(1)法律的效力等级高于行政立法(2)一切行政活动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二)法律保留原则

在涉及公民权利义务等事项方面,只有法律明确授权,行政机关才能实施相应的管理活动。

三.行政合理性原则

在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行使行政职权,必须做到客观、适度,符合人类理性,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内涵:(一)平等原则。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国家不得恣意地实施差别对待。

(二)比例原则。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在全面衡量公益与私益的基础上选择对相对人侵害最小的适当方式进行,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1)妥当性原则(2)必要性原则(3)均衡原则

四.信赖保护原则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管理活动已经产生信赖利益,并且这种信赖利益因其具有正当性而应当得到保护时,行政机关不得随意变更这种行为,如果变更必须补偿相对方的信赖损失。

适用:(一)行政机关原则上不得制定对相对人具有溯及力的法律规范

(二)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撤销或者废止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

五.行政主体的概念

行政主体,在一般的意义上指行政权力的承担者,行政活动的实施者。

从法律的角度看,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组织。

特征:(1)行政主体必须是承担行政职权,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学校因国务院授权而取得行政主体资格。(2)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工商行政管理局是行政主体,它的下设部门以它的名义进行管理活动,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3)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后果的组织,主要是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受委托的社会团体和公务人员不是行政主体。(4)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六。专利行政许可属于排他性行政许可

七.行政主体的种类

(一)地域性行政主体(以行政地域为主体的构成基础)与公务性行政主体(以某项行政事务为对象实施行政活动)。根据行政主体实施行政权所针对的对象所得的划分。

(二)实质行政主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与形式行政主体(实质上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根据行政主体与法人之间的关系所得的划分。

八.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种类:(1)事业单位。如卫生防疫站(2)社会团体。如各种行业协会(3)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如城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4)企业组织。

九.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权的非国机关的组织。

被委托的组织仅能根据委托行使一定的行政职权,而不能行使一般的行政职权。

被委托的组织是以委托组织的名义行使一定的行政职权,而不是以自己的名义。

条件:(1)属于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2)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

没有法律法规授权,而行政机关委托其行使一定行政职权时,其为被委托组织。还包括群众性治安保卫组

织、某些私人组织。

十.公务员执行公务的行为

(一)执行公务的标志:公务员为了向行政相对人表明自己的身份,使用权相对人易于识别,而在行为时设置的一种外形标记。

(二)公务员执行公务行为的识别(1)时间因素。上班|下班(2)岗位因素。工作场所(3)职责因素。非上班和工作场所时是否与职责有关(4)命令因素。是否依行政首长命令(非上班、岗位、职责时)

十一.行政行为的分类

(一)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1)概念:抽象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制订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静态)及其活动(动态)。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对象,就特定的事项作出的合理决定。(2)特性:抽象行政行为:调整范围的广泛性。具体行政行为:特定性、直接性。(3)区别:a.调整范围不同(抽象—不特定;具体—特定)b.能否反复使用不同(抽象—反复使用;具体—仅本次)c.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方式不同(具体—直接;抽象—间接)d.行为程序不同(4)抽象行政行为一般不受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而具体行政行为一般都可以提起行政诉讼。(5)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可以被申请行政复议,其他的不能被申请复议;而具体行政行为一般都可以进入行政复议程序,予以审查。(6)划分意义:a.涉及行政行为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效力,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有所不同。b.受到监督和审查的范围和程度不同。

(二)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对行政行为约束程度的不同划分)

(1)概念:羁束行政行为:指法律明确规定了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形式、程序、方法等,行政机关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只能严格依法实施而作出的行政行为。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指法律仅仅规定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幅度和种类等,由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适用法律而作出的行政行为。(2)自由裁量行政行为表现为多种形式:种类上的自由裁量权;数量上的自由裁量权;确定程度的标准。(3)划分意义:a.行政机关是否有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行为时要求不同。b.在行政诉讼中,区分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直接决定司法审查的程度。c. 区分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决定了行政赔偿的范围。

(三)应申请的行政行为和依职权的行政行为(根据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前提条件不同划分)

(1)概念:应申请的行政行为:指行政行为以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条件,行使行政权力而作出的行政行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主动行使行政权力而作出的行政行为。(2)内容:应申请的行政行为主要表现为行政许可;行政行为大多都是依职权的行为,如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3)划分意义:a. 应申请的行政行为与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开始程序不同。b. 区分应申请的行政行为和依职权的行政行为,还决定不同的行为在行政程序中举证责任的分配不同。

(四)单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按照行政行为能否因为行政机关单方意思表示发生效力的标准划分)(1)概念:单方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单方意思表示就能够成立的行为,由此产生法律效力,具有强制力、确定力和拘束力。双方行政行为指必须经过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行为。(2)表现:大部分行政行为都是单方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等;双方行政行为主要表现为行政合同,如招标投标。(3)划分意义:划分单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可以全面认识行政行为的各种形式,还可以明确不同行为生效的条件。

(五)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根据是否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程序为标准划分)

(1)概念:要式行政行为:指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具备某种方式或形式才能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非要式行政行为:指法律没有明确行政行为的具体形式,行政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各种形式的行政行为。(2)区别:要式行政行为是对行政行为外在表现形式的要求,必须以法定的形式表现出来。非要式行政行为:只要能够向相对人表达具体的意思,无论通过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具有法律效力。(3)表现: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的许可证和执照、行政处罚决定书等;非要式行政行为:非要式行政行为在行政法上表现的情况不多,一般出现在法律授予行政机关形式紧急权力的情况,例如行政机关紧急封锁、戒严、交通管制等。(4)划分意义:行政行为大多是行政机关单方面运用行政权力强加于社会的某种义务,如果缺少必要的形式和程序,无法明确内容,也就会使相对人无所适从。(5)非要式行政行为的形式要件不是该行为发生效力的条件。

十二.行政行为的成立、生效和有效条件

(一)行政行为的成立

(1)概念: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为应当具备哪些要件,才能构成行政行为,具备行政行为的效力。(2)成立要件:a.主体条件: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为。行为主体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是行政行为成立的第一要件。b.实质条件:行为本身具有行政管理的内容,且需产生直接的法律效果。c.形式要件:意思表示,一般应采用明示与默示两种方式。意思表示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或某种姿态、手势,通常情况下应当以书面形式表示。

(二)行政行为的生效

(1)概念:行政行为的生效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能否对相对人发生效力,产生确定力、拘束力、公定力或者执行力。(2)生效方式:a.即时生效: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法律效力,一般表现为行政机关采取某种强制措施或者紧急处理行为。如即时强制。b.公告生效:采取公告或宣告等有效形式,足以使相对人知悉、明了行政行为的内容。有效的告知形式主要有:公告、布告、电台广播、电视播放等。c.送达生效:行政行为采用行政决定或者其他书面形式作出时,应当是送达给相对人才发生效力。d.附条件生效:行政

行为本身附有生效的日期或条件,一旦该期限届满或者条件具备,该行政行为就发生效力。

(三)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1)概念: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基本要求,才能是合法的行政行为。(2)条件:a.行政行为主体具有行政权限。“越权无效”。b.行政行为证据确凿。必须有充分的根据,必须遵守“先取证,后裁决”。c.行政行为程序合法。行政行为不仅要求实现实体正义,而且要求实体正义用公平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要求证据确凿,而且必须符合法定程序。d.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正确。行政机关必须合法适用法律,只有法律、法规是审查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规章和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都不是审查的依据。e.行政行为没有滥用职权。行政行为不仅要形式上合法,而且动机和目的也要合法。

上述五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构成合法有效的行政行为。

(四)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1)行政行为的无效:指行政行为因明显、重大违法所致,行为自始至终不产生法律效力。无效行政行为具有行政行为的形式,但不具有本质特征。

(2)行政行为的撤销:在相应行为具备可撤销的情形下,由有权国家机关作出撤销的决定而使其失去法律效力。条件:a.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b.行政行为不适当。

可撤销的行政行为只有在撤销之后才失去效力。

(3)行政行为的废止:因形势或法律、政策的变化,原来合法、适当的行政行为已不符合现行法律、政策或者行政行为已完成其原定目标、任务,故行政主体终止其继续发生效力。行政行为废止后,其效力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十三.行政法规与规章的制定

(一)行政法规的制定

(1)行政法规的立法权限

行政法规的立法权限是指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权限范围,即行政法规可以就哪些事项作出规定。确立行政立法权限时应严格遵循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的原则。

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前提下,行政法规可就以下事项作出决定:a.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b.《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2)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

按照《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行政法规的起草与立项。国务院起草;报请国务院立项。

b.行政法规的审查。国务院法制机构审查。

c.

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常务委员会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d.行政法规的公布。总理签署,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公布。

(3)授权立法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就专属于法律规定的事项在尚未制定法律时制定行政法规的活动。

授权立法应严格遵循以下规则:

a.授权立法的范围仅限于法律相对保留的事项。

b.授权决定应当明确授权的目的、范围。

c.被授权机关应严格按照授权目的和范围行使该权利,不得将该项权利转授给其他机关。

d.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应当报授权决定规定的机关备案。

e.授权立法成熟后要及时制定法律。

(二)行政规章的制定

(1)行政规章可以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规则等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规章只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们政府制定的文件。

(2)行政规章的立法权限

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章所规定的事项应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如果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就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有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a.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制定的事项;

b.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3)行政规章的制定程序

规章的制定程序由国务院参照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

a.规章的决定和公布:部门规章应经部委会议或委员会会议决定,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地方政府规章应经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决定,由省长或主席或市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b.规章的刊登:部门规章公布后,应及时在国务院公报或部门公报和全国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地方政府的规章公布后,应及时在本级人民政府公报和在本行政区域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

十四.行政许可的分类

(一)行政许可的一般分类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许可分为:(1)普通许可。许可机关不需要特殊条件的一般许可。(2)特许。许可机关在特别情况下向申请人发放的含有特别内容的许可。(3)认可。由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是否具备特定技能的认定。(4)核准。由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是否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进行核对。(5)登记。行政机关通过形式审查确定个人、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符合规定的条件。

(二)行为许可与资格许可

行为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允许从事某种活动的许可形式。

资格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通过考核程序核发一定证明文书,允许持有人从事某一职业或进行某种活动。

(三)权利性许可与附义务许可

权利性许可是指被许可人可以自由放弃行使该项许可所赋予的权利,而他本人并不需要为此承担某些法律责任和后果。

附义务的行政许可指行政许可证的持有人在获得该许可证的同时便承担了在一定期限内该项活动的义务。(四)长期许可、短期许可与临时许可(根据行政许可有效期的长短划分)

长期许可是指许可机关赋予申请人许可证的有效期较长的一种许可。

行政许可机关根据申请人的条件和法律赋予其许可证的有效期较短,可称这种许可为短期或临时许可。

十五.行政许可设定的权限划分

(一)行政许可设定主体有限

并不是所有的国家机关都有权设定许可,只有法定的主体才享有设定行政许可的权力。《行政许可法》规定,只有下列国家机关有权设定行政许可:(1)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制定法律设定行政许可。(2)国务院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设定行政许可。(3)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权力机关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许可。(4)国务院还可以通过决定设定行政许可,省级人民政府的规章依据法定条件可以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

(二)行政许可设定权力有限

(1)上位法对下位法的限制。相对于法律,行政法规是其下位法,对于地方性法规,法律和行政法规是其上位法。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抵触。(2)全国性立法对地方性立法的限制。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属于全国性立法;地方性法规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属于地方性立法。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行政许可。(3)设定权对规定权的限制。设定权的行使是创设行政许可,规定权则是在创设行政许可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规定。

十六.行政处罚的含义

行政处罚是指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依法应当给予处罚的行政相对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行为。

特征:(一)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二)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法行为,应当给予处罚的行政相对人。(三)行政处罚的直接目的是惩罚违法。

十七.行政处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区别

(1)行为的性质不同。行政处罚是行政行为,刑罚是司法行为。

(2)适用的对象不同。行政处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刑罚针对刑事违法行为。

(3)制裁的方式不同。刑罚的制裁方式比行政处罚严厉。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等;刑罚由五种主刑和三种附加刑。

(二)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

(1)作出决定的机关不同。行政处罚是由对外部实施管理职能并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处分是由公务员所在机关或上级机关、监察机关等作出的。

(2)适用的管理领域不同。行政处罚适用于行政机关对外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领域;行政处分适用于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管理。

(3)制裁的对象不同。行政处罚以违反行政法规范的外部管理相对人为制裁对象;行政处分是针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其职务上的违法失职行为作出的制裁。

(4)制裁的方式不同。行政处罚的方式有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等;行政处分则是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5)救济方式不同。

十八.行政处罚的种类

以对违法行为人的何种权利采取制裁措施为标准,行政处罚可分为人身自由罚、行为罚、财产罚和声誉罚。人身自由罚的主要形式是行政拘留;财产罚的主要形式是罚款、没收财物;行为罚的主要形式有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声誉罚的主要形式有警告、通报批评。

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才可以设定新的处罚种类。

除以上六种外还包括劳动教养、驱逐出境等。

十九.行政处罚的设定

指有关国家机关在法律规范中规定行政处罚的活动。

我国遵循的准则:(1)符合我国的立法体制,合理的分配中央与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设定权;(2)从确实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出发,区别行政处罚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设定权分配。(一)法律的设定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可以创设各种行政处罚,且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的创设拥有专属权。(二)行政法规的设定权

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在设定行政处罚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设权,可以创设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各种行政处罚;二十规定权,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规定。(三)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

也是两个方面:一是创设权,可以创设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而是规定权,法律已经作出规定的,地方性法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规定。

(四)行政规章的设定权

行政规章的创设权限:只能创设一定数额的罚款和警告的处罚。

二十.行政处罚的管辖与适用

(一)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受行政机关委托的机关。

(二)行政处罚的管辖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处罚。(1)地域管辖: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2)级别管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3)指定管辖:共同管辖情况下,一般先协商或按惯例,有异议时报请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由它确定。(三)行政处罚的适用

(1)应受处罚的构成要件:a.必须已经实施了违法行为。b.违法行为属于违反行政法规范的性质。c.实施违法行为的人是具有责任能力的行政管理相对人。d.依法应当受到处罚。

(2)不予处罚的规定:《行政处罚法》规定:a.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b.精神病人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c.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结果。

(3)从轻或减轻处罚:《行政处罚法》规定: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b.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c.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d.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4)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为两年。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则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治安管理处罚法》:6个月。《税收征收管理条例》:5年。

二十一.行政合同的含义

(一)行政合同,也叫行政契约,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与相对人之间经过协商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二)行政合同的特征

(1)行政合同的行政特征:

a.行政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有一方是行政主体,享有行政权力。

b.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施行政管理。

c.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享有行政优益权。具体表现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权、指挥权、单方变更权和解除权。

d.双发当事人发生争议,受行政法调整,根据行政法相关原则,通过行政救济方式解决。

(2)行政合同具有契约性:a.行政合同是一种双方行为,以行政主体和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b.行政合同订立后,只要合同条款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该合同即成为约束行政主体和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依据。

二十二.行政救济的分类

(一)申诉:遭受国家有关机关违法或不当处理,向国家机关陈述事实和理由,要求重新处理。

方式:(1)向人大常委会申诉;(2)向人民检察院申诉。

(二)信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行政监察机关提出控告、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

(三)向行政主管部门申诉

(四)司法程序中的申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进行上诉,要求再审。

二十三.行政复议范围

(一)行政复议范围的确定标准

(1)具体行政行为标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抽象行政行为部分的、有限的被纳入到复议范围。

(2)违法和不当标准:行政复议机关只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争议案件。

(3)合法权益标准:行政复议机关只受理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引发的行政争议,不受法律保护的其他权益被剥夺或限制,则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二)行政复议范围

(1)行政处罚案件: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2)行政强制措施案件:指对行政机关做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3)许可证管理案件:指对行政机关做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4)行政确权案件:指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关于确认土地、森林、荒地、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决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5)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案件: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6)农业承包合同案件:指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而提起的行政复议。(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案件:指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牌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8)行政许可案件: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9)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10)行政给付案件:指公民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障金或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而提起的行政复议。

(11)行政机关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权引发的争议:指公民等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标准:a.可申请复议的必须是具体行政行为;b.合法权益。

(三)行政复议的排除范围

即不在行政复议范围内,复议机关不能受理的行政争议。

(1)不服行政处分及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2)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和其他处理的。(3)内部行政行为。(4)居间行为。

二十四.行政复议主体与管辖

(一)行政复议机关

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有权受理行政复议的申请,依法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复议裁决的机关。

行政复议机构是行政复议机关的内设机构。行政复议机关是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行使复议权力的机关,而行政复议机构是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作出复议决定的,复议机构做出的复议决定是一种初步裁决,经复议机关首长个人或集体讨论认可、批准后,要以复议机关的名义作出并送达。

(二)行政复议的管辖★

指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的权限和分工,即某一行政争议发生后,应由哪一个行政机关来行使行政复议权。

1.一般管辖

(1)不服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申请管辖。由申请人选择,既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3)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4)不服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由该派出机关管辖。

(5)对国务院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管辖。对于省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省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向国务院申请,但如果选择了向国务院申请,则国务院做出的裁决为终局裁决。(6)不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具体行政行为的。只能向设立这些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申请复议。(7)不服政府工作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依法以自己名义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如果这些派出机构是以设立它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既可以选择设立派出机构的政府工作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也可以选择向所属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如果派出机构是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则向设立它的政府工作部门申请复议。

(8)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共同行为)不服的。由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

(9)不服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10)不服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2.转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1)转送管辖:对于不属于自己受理范围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在收到该申请之日起7日内转送有关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2)指定管辖:某一行政复议案件,上级行政机关或同级人民政府指定某一行政机关管辖。

二十五.行政复议参加人

指与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复议的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第三人和代理人。

(一)行政复议申请人

是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以自己的名义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要求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依法作出裁决的人。

条件:(1)复议申请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即行政相对人。(2)复议申请人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人。

申请人资格的转移与代理:(1)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2)有权申

请复议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申请复议。(3)有权申请复议的公民如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申请复议。

(二)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1)行政复议被申请人资格

a.被申请人必须是行政主体。

b.被申请人必须实施了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

(2)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确认

(三)行政复议第三人

指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申请参加或者由复议机关通知参加的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以外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种类:(1)治安、食品卫生、药品管理等行政复议案件中,受处罚人不服的,受害人作第三人;受害人不服的,受处罚人作第三人。(2)在不服行政裁决、行政确权的复议案件中被裁决、确权的民事纠纷的一方当事人是复议申请人,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3)行政机关因越权处罚被申请复议时,被越权的行政机关可以作为第三人。(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基于同一事实,针对相同的行政相对人作出互相矛盾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申请复议,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

(四)行政复议代理人

指行政复议中接受当事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代理他人复议的人。

从代理权产生看,复议代理人可以分为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

特点:a.代理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维护被代理人利益而参加复议的。b.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c.代理人依法参加复议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d.代理人只能代理当事人一方。

二十六.行政复议审理的特殊规则

(一)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行政复议期间原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以下情况下可以暂停执行:(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

(二)行政复议证据规则

特点:(1)举证责任的分担。被申请人对具体行政行为负担举证责任的举证规则。(2)证明要求。要求集中在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上。(3)证据的收集。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个人收集证据;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以后,不能再收集证据。

(三)关于复议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对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不服要求复议的案件,可以调解;对于涉及行政权力的合法性与适当性的问题,则不能适应调解。

二十七.行政复议的审理依据

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

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申请复议时,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进行审查的,行政机关的处理程序分为两种:(1)行政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在30日内依法处理;(2)对于自己无权处理的,复议机关必须在7日内转送有权处理的机关依法处理。

二十八.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

(一)一级复议制度

指行政争议经过一级行政复议机关的一次复议即告终结,申请人即使不服也不得向有关机关申请再次复议,而只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一种法律制度。

特征:(1)行政相对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只能申请一次行政复议权。

(2)行政复议对于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只能作出一个复议决定。

(二)书面复议制度

指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复议人申请提出的申请和对被申请人提出的答辩,以及对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和证据进行非公开对峙性的审查,在此基础上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制度。

二十九.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概述

(一)受案范围的含义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也称法院的主管范围,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人民法院所受理的行政案件的范围,或者说是人民法院解决行政争议的范围和权限。

(二)受案范围的确立方式

(1)概括式。即对受案范围确立统一的、原则性的标准。(2)列举式。即由法律逐一列举属于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或不属于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或两者同时列举。(3)混合式。即将以上两种方式混合使用。我国采取混合式:首先以概括的方式确立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界限,公民等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次以列举的方式列出了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各类行政案件。

(三)受案范围的确定标准★

(1)具体行政行为标准。即提起诉讼的要是具体的行政行为。

(2)违法侵权标准。即具体行政行为必须违法。

(3)人身权、财产权标准。即具体行政行为是否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包括生命权、人身权、健康权、劳动权、姓名权、年龄权、肖像权、身体自由权、内心自由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身份权包括配偶权、亲权、亲属权。

财产权包括物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国有企业财产经营权、承包经营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相邻权)、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及其他科技成果权)和债权。

还可以是政治权利、劳动权、休息权、文化权以及受教育权。

三十.不受理的案件

指明确排除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

(一)国家行为: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及国务院所属的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等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制定发布针对不特定对象、具有反复适用性和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行政行为。

判断标准:(1)普遍约束力标准。(2)对象不特定标准。(3)反复适用性标准。

(三)行政机关做出的涉及该行政机关公务员权利、义务决定的行为

可称为内部行为,内部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判断标准:

(1)所针对的对象必须是公务员。(2)决定行为主体与承受主体之间必须具有行政隶属关系,决定行为所涉及的事物也应该属于内部事物。(3)决定行为所影响的公务员的权利应限于公务员基于公务员的身份而享有的权利,包括:公务员的身份保障权;发展权;职位请求权;劳动报酬请求权;享有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权利;申请控告、批评、建议权等。

(四)法定行政终局裁决行为

指法律规定的由行政机关作出最终决定的行为。

《行政复议法》第30条第二款规定,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森林、滩涂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五)刑事司法行为

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监狱等依据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六)不具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行政指导是国家行政机关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运用说服、教育、劝告、建议、协商、示范、鼓励政策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或以提供经费帮助、提供知识技术帮助为利益诱导促使其自愿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

注意:相对人因为信赖行政机关所具有的专业性、技术性和权威性,服从了错误的行政指导,造成损失的,应享有提起行政诉讼,申请国家赔偿的权利。

(七)行政调解、仲裁行为

行政调解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主持的,以

争议双方自愿为原则,通过行政机关的调停、斡旋等活动,促成民事争议双方当事人互让以达成协议,从而解决争议的行政活动方式。它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仲裁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以第三人的身份对平等民事主体间的民事纠纷进行裁断的法律制度。

(八)重复处理行为

指行政机关对当事人提出的不服申诉请求,以已有具体行政行为从在,不得任意撤销或变更为原由,明示或默示拒绝当事人的请求,甚至在拒绝的同时为前具体行政行为增加理由的批驳行为。

指利害关系人对业已确定的(已过申请复议或诉讼期限)行政行为提起申诉,有关行政机关维持原行政行为的行为。

(九)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1)尚未成熟的行为。指尚处于行政系统内部、未最终形成的行为。

(2)程序性的准备行为。比如行政处理决定作出之前的通知行为、咨询行为、调查行为等。

三十一.受理的案件

(一)行政处罚案件

种类:(1)申诫罚,包括警告和通报两种方式。(2)财产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3)行为罚,或称资格罚,包括责令停产停业和暂扣许可证、执照;吊销许可证、执照。(4)人身自由罚,主要指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

(二)行政强制措施案件

按内容可分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限制或剥夺财产的强制措施。

注意:公民等因不服行政强制措施,应该以具体行政行为的标的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认为行政强制执行错误,比如超范围划拨,方可单独起诉执行行为。

(三)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案件

经营自主权是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自主调配和使用其人力、财产和物力的权利。享有经营自主权是各市场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个体经营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以及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表现形式:强行上缴税收利润;强制变更企业名称、改变企业性质;强行联营、分立或者兼并、改变企业

隶属关系;核定资产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强行签订、变更、解除合同,非法确认合同的效力;强行定价,干预人事管理权等。

(四)行政许可案件

指认为符合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而提起的诉讼。

对个别公民等解除行政许可普遍性的限制的条件:(1)公民等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解除申请(表现为申请颁发许可证或执照);(2)行政机关认为其符合相应条件而解除对其的普遍性约束(表现为颁发许可证)。(五)人身权、财产权保护案件

注意:(1)保护公民等的合法权益必须是有关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2)一般而言,公民等须先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以使行政机关知晓相应的情况。

(六)抚恤金发放案件

抚恤金的发放对象分为以下两种:伤残抚恤金、遗属抚恤金。

实践中行政机关未依法发放抚恤金的情况:(1)依法应向公民发放的抚恤金,未发;(2)行政机关扣减了依法应向公民发放的;(3)未按法定期限发放,无故拖延。

(七)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案件

表现形式:(1)行政机关以无权设定某项义务的规范性文件为依据要求相对人履行该义务或者没有任何法律依据随意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如乱收费、乱摊派等;(2)公民等已经依法履行了应有的义务,但行政机关仍重复要求履行该义务;(3)行政机关在要求履行义务时违反法定程序,如收费不出具法定的收据等;(4)行政机关要求相对人所履行的义务超出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种类、幅度和方式等。

(八)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案件

(1)行政确认行为:指行政机关依法证明和确定某种既存事实或者某种法律关系的具体行政行为。

(2)行政裁决行为:它的作出不以民事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同意为前提,产生了处分民事争议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效果。

(3)行政检查行为

表现形式:a.行政检查主体没有相应的检查权限;b.滥用行政检查权(如有意地频繁的适用);c.未遵循保密义务。

(4)行政合同行为:公民等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三十二.行政诉讼的管辖之级别管辖

我国人民法院的设置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个审级。

我国实行“四级二审终审制”。

(一)基层人民法院的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二)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对下列特殊的行政案件拥有一审管辖权:

(1)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和海关处理的案件;(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3)本辖区内的重大、复杂案件:a.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包括其职能部门),且基层人民法院不适宜审理的案件;b.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c.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d.其他重大、复杂案件。

(三)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的管辖

(1)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案情重大、涉及面广、案情复杂、影响重大的行政案件;

(2)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在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3)对是否“重大”、“复杂”的判断由高级人民法院进行。

(4)高级人民法院监督和指导辖区内中级和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审理上诉案件。

(5)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和指导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并对审判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司法解释。三十三.行政诉讼的管辖之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一般是根据法院的辖区和当事人所在地、诉讼标的所在地等的关系来确定行政案件管辖。

(一)一般地域管辖

按一般标准确定的管辖:行政案件原则上应该由最初作出具体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包括两层含义:(1)“原告就被告”,公民等应该向被告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2)公民等应该向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二)特殊地域管辖

(1)行政案件经过行政复议,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可以按一般标准由原行为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根据原告的选择来确定。

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包括:a.变更主要事实和证据;b.变更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c.变更处理结果。

(2)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不动产指土地、山岭、房屋、水流等。

(3)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起诉讼的,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管辖。行政诉讼中的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户籍所在地、经常所在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所在地。

若起诉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都提起诉讼,则由最初受到起诉状的法院管辖。

三十四.行政诉讼原告

(一)概念和原告资格

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利害关系人。

原告资格的构成要件:(1)起诉人须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人;

(2)起诉人与具体行政行为之间具备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相关人包括:相邻权人、受害人、信赖保护人、公平竞争权人。

(二)原告资格的确定

(三)原告资格的转移

(1)原告资格的转移条件:a.享有原告资格的主体在法律上消灭。b.有原告资格的主体在法律上消灭时,法定诉讼时效尚未经过。c.原告资格的承受着与原告之间有着特定的利害关系。

(2)原告资格的承受主体:自然人原告资格的承受主体是其近亲属;法人或其他组织原告资格的承受主体是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3)原告资格的转移效果:原告资格的转移意味着原告资格的承受主体自身享有诉权。如果原告资格的转移发生于诉讼阶段,前原告的诉讼行为对承受主体由拘束力。

三十五.行政诉讼的被告

(一)概念和特征

指原告起诉其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特征:(1)被告只能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既不是国家,也不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2)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3)被告必须是有人起诉并且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

(二)被告的确定规则

(1)起诉人必须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者。“谁行为,谁被告”。有法律等授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该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

(2)行为实施者必须是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即“谁主体,谁被告”。如果没有法律等的授权,则以所属行政机关为被告。受委托的,以委托者—行政机关为被告。

(三)被告的具体确认

(1)经批准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确定

对于经上级机关批准的行为,由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作被告。谁决定,谁署名,谁被告。(2)行政复议机关不作为情形下的被告确定

行政复议机关在受理了行政复议申请后,必须在60日内审查,作出复议决定。

不论行政复议是否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如果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如果当事人对行政复议机关法定期间内不作行政复议决定的不作为行为不服的,行政复议机关是被告。

(3)行政机关组建机构的被告确定

“谁组建,谁被告”。

(4)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的被告确定

如果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就可作为被告;如果不具主体资格,其所属行政机关为被告。

(5)行政机关与非行政机关共同署名的情形下的被告确定

如果非行政机关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那么被告只能是行政机关;如果非行政机关也具有行政主体资格,那么两者共同为被告。

(6)行政机关被撤销情形下的被告确定★

被告是继续行使被撤销行政机关职权的行政机关。如果没有继续行使职权的机关,由作出撤销决定的行政机关作被告。

(7)机关越权情形下的被告确定

“谁行为,谁被告”。无论越权的机关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三十六.行政诉讼的第三人

(一)概念和特征

指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依申请或人民法院通知,参加到诉讼中来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特征:(1)第三人是与作为本诉的诉讼标的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着利害关系。

(2)从范围来讲,不仅包括相对人或相关人,而且也包括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因此在理论上可将第三人分为类似于原告和类似于被告地位的第三人。

(3)第三人是在本诉已经开始,但是尚未作出终审判决之前参与进来的。

(4)第三人在诉讼中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既不必然依附于原告,也不必然依附于被告。第三人在诉讼中有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主张的权利,如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有权提起上诉。

(二)第三人的种类

(1)类似于原告地位的第三人

这类第三人基本上处于相对人或相关人的地位。其表现形式有:a.行政处罚案件中的被处罚人或者受害人。

b.在房地产、矿产、森林等行政确权案件中的被确权人或其他主张权利的人。

c.行政许可案件中的被许可人或许可争议人。

d.行政裁决案中一方不服裁决向法院起诉的,未起诉的一方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e.除以上几种情形以外,受具体行政行为影响的未起诉的其他利害关系人。

(2)类似于被告地位的第三人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追加的被告,原告不同意,可以通知该行政机关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这意味着,这类第三人本是应当作被告的,只是因为程序上原告不同意而作了第三人。如果原告同意,这类人则作被告。表现形式:a.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被告与该行政主体的共同行为。如果不参加,承担“缺席判决”的不利后果。b.行政主体与其他不具行政主体资格的个人或组织联合署名所做的具体行政行为被诉时,不具资格的可以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如果不参加,承担“缺席判决”的不利后果。c.两个作出互相矛盾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一个被诉,另一个可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三)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程序和方式

(1)主动提出申请;(2)法院通知。

第三人可以在本诉开始,判决之前的任何阶段参加诉讼。但是它在二审中才参加诉讼,二审法院应当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四)第三人的法律地位

第三人有独立地法律地位。是类似于哪种当事人的第三人也就具备与哪种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基本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三十七.诉讼代理人

(一)概念和特征

诉讼代理人是指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代替或协助当事人进行行政诉讼活动的人。

特征:(1)他们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而不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诉讼活动的人,目的是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2)诉讼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活动。

(二)诉讼代理人的分类

(1)法定诉讼代理人

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取得代理权,代表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诉讼的人。

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指的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

法定诉讼代理人的权限与被代理人相同,其法律地位相当与当事人,可以行使被代理人享有的全部权利。因法定诉讼代理人即为被代理人的监护人,所以代理权随监护权的丧失而丧失。

(2)指定诉讼代理人

指经人民法院指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诉讼的诉讼代理人。如果无诉讼行为能力人事先未确定监护人,有监护资格的人无法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他们中的一人为法定诉讼代理人。

指定诉讼代理人和法定诉讼代理人的法律地位是一致的。

(3)委托诉讼代理人

指受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的委托,并以他们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的诉讼代理人。

注意:a.委托人既可以是当事人,也可以是相对于当事人地位的法定代理人。b.可以接受委托的主体:律师;社会团体,比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公民的近亲属;公民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如当事人的亲友等。c.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可以委托1-2名代理人,当事人应该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d.当事人解除或变更委托,应书面告知法院,由法院通知其他当事人。e.外国等在中国境内进行行政诉讼的,应当委托中国律师机构的律师。

如果委托诉讼代理人是律师,那么他有权依照规定查阅与本案有关的资料,甚至对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也可以查阅,但应当保密,而且律师可以调查取证。其他诉讼代理人只有在法院的许可后才能查阅除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外的本案庭审材料。

三十八.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一)概念

指法律预先规定的,在行政案件的真实情况难以确定的情况下,由一方当事人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如果他提供不出证明相应事实情况的证据,则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后果的制度。

(二)行政诉讼被告的举证责任

(1)被告的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主要由被诉的行政主体一方承担。

原因:a.行政诉讼的性质决定。b.行政机关的举证能力强。c.依法行政延伸到诉讼领域的体现。

意义:a.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先取证、后裁决的原则,从而防止其实施违法行为和滥用职权。b.有利于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2)被告的举证规则

被告在提供证据时应遵循以下规则:

a.举证期限: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和据以作出被诉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机关向法院提交的证据应当在作出决定之前就应当获得。

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被告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10日内提供证据。

b.举证范围:被告行政机关必须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

c.在举证期限内不能举证的法律后果:应当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被告败诉。法院判决撤销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三)原告的证明责任

不适合被告证明的程序性事项,应当由原告予以证明。

(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关于是否超过起诉期限的举证责任,应当由被告承担。

(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要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3)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要证明因受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

原告的举证规则: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原告或第三人在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

三十九.诉讼程序之诉讼与受理

(一)起诉

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给予司法救济的诉讼行为。

1.起诉的一般条件

(1)原告适格。即提起诉讼人必须符合原告资格。(2)有明确的被告。实践中,原告指明的被告不一定是真正的被告,但只要原告表明自己起诉谁,有明确被告的要求即已满足。(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不告不理”的司法性质决定了诉讼请求是诉讼活动的核心,原告提起诉讼必须要有诉讼请求。原告提出或者补全自己的诉讼请求的最后期限为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前。注意:原告提供的事实根据是为了证明案情事实是否存在,而不是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违法。(4)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起诉的时间条件

指诉讼时效,是诉权行使的有效时间。

(1)一般期限与特殊期限

一般期限指为《行政诉讼法》规定的,适用于一般案件的起诉期限。特殊期限指为单行法律、法规所规定,适用于特定案件的起诉期限。二者关系是有单行法律规定的,以单行法律规定;单行法律没有规定的,按《行政诉讼法》规定。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们法院起诉。公民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3个月内提出。

(2)特殊情况下起诉期限的计算

a.行政机关未告知当事人的诉权或起诉期限时起诉期限的起算。告知是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未告知的,起诉期限从公民、等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算。最长不得超过2年。

b.当事人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时起诉期限的起算。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算最长不得超过20年,涉及其他财产的,最长不得超过5年。

c.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时起诉期限的起算。如果法律等对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期限已作规定,超期限行政机关仍不作为,从该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等没有规定,行政机关接到申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等向法院起诉的,法院应当受理。公民等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保护其人身权等,行政机关不履行,当事人可以立即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起诉期限迟误的处理

指起诉行为在法定期限内未能进行或未能完成,当事人又在期限届满后再为或续为的诉讼行为。

公民等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障碍消除后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算入起诉期限内。

3.起诉的程序条件

指提起行政诉讼与复议之间的程序衔接。一般情况下,公民等可以选择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先申请复议,不服后再上诉。

(1)行政案件经复议的情形:

a.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强制性选择。指公民等可以选择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向法院上诉,但复议后其裁决为终局裁定,不能再向法院上诉。

b.一级复议前置。指当事人必须经上级行政机关复议,对复议不服的方可向法院起诉,不然法院不予受理。

c.二级复议前置。指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必须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还必须再向更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如果还不服才能向法院起诉。注意:法律、法规规定,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必须经过复议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如果行政机关在复议决定中追加当事人,被追加的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情形:

a.当事人既提起诉讼又申请复议的处理。由先受理的机关管辖。如果先受理的是复议机关,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仍可上诉。先受理的是法院,则为最终裁决。

b.当事人在复议期间提起诉讼的处理。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c.当事人在复议期间撤回复议申请的处理。又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法院对于复议前置案件,应当告知当事人先申请复议;对于复议终局案件,则应明确告知当事人后不予受理。

(二)受理

指人民法院对公民等的起诉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案件决定立案审查的诉讼行为。

1.对起诉的审查:

(1)原告是否适格;(2)被告是否适格;(3)原告起诉是否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请求事项是否属于行政审判权限范围以及受诉人民法院管辖;(5)法律规定必须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是否由法定或指定代理人代为起诉,其代理是否符合法定要求;(6)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诉讼必经程序的是否已经经过复议;(7)起诉是否超过法定期限;(8)起诉人是否重复起诉;(9)起诉人已撤回起诉再行起诉是否有正当理由;(10)诉讼标的是否为生效判决的效力所羁束;(11)起诉是否具备其他法定要件。

2.审查的结果:

(1)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受诉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7日内立案,即正式受理。

(2)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受诉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起诉状之日起7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当事人对不予受理的裁定不服,可在接到裁定书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级法院裁定为终局裁定。(3)对起诉条件有欠缺但可以补正或者更正的,法院应当指定期间责令当事人补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间内已经补正或者更正的,应当依法受理。

(4)受诉人民法院自收到起诉状之日起7日内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先予受理;受理后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上述期限,从法院收到起诉状之日起计算;因起诉状内容欠缺而责令补正的,从法院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计算。

法院收到起诉状7日内未回应的,起诉人可以向上级法院起诉。上级法院认为合理,可以移交下降法院审理,也可以自行审理。

四十.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

是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法院,就第一审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以前,基于当事人的上诉,依据事实和法律,对案件进行审理的程序。

(一)上诉和上诉的受理

1.上诉:当事人不服法院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法院起诉;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法院起诉。上诉既可以向原审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二审法院提出。

2.上诉的受理:原审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其他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在收到上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出答辩状。原审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副本送达当事人。原审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5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二审法院。

一审后双方均上诉的,均为上诉人。在二审程序中,行政机关无论是上诉人还是被上诉人,均不得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

1.审理方式:二审法院可以实行书面审理。书面审理指人民法院只就当事人的上诉状及其他书面材料进行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不需要诉讼参加人出庭,也不向社会公开的一种审理方式。书面审的核心是法律审。以下两情形,必须开庭审理:(1)当事人对原审人民法院认定的事实有争议的。(2)第二审法院认为原审法院事实不清楚的。

2.审理对象:二审法院应当就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而不只是原审法院的判决的合法性。

3.审理期限:二审法院,应当自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法院认为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四十一.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又称再审程序,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再次审理的程序。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1.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条件:

(1)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必须是有审判监督权的组织或专职人员。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均可以提起再审程序。各级法院院长认为有必要再审的,可以向审判委员会提请是否进行再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法院以发生效力的判决提起抗诉。当事人的申诉不能直接引起审判监督程序,当事人的申诉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

(2)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必须具备法定理由。a.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主要证据不足。b.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c.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

2.提起再审程序的程序:

(1)原审法院院长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必须报经审判委员会决定。(2)上级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既可以自己审理,也可以指令下级法院再审。(3)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效力的裁判向最高人民法院抗诉;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法院的裁判,向同级法院抗诉;地方各级检察院对同级法院的裁判,报请上级检察院,由上级检察院向同级法院抗诉。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时,应当通知检察院派员出庭。(二)再审案件的审理

(1)按照审判决定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裁定由院长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2)原判决由一审法院作出,按照一审程序审理,作出的判决当事人可以上诉;原判决由二审法院作出,按照二审程序审理;上级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二审程序审理。

四十二.行政案件审理中的特殊制度之撤诉

(一)概念

指原告或上诉人自立案到宣告判决或裁定前的诉讼过程,主动撤回诉讼请求,经人民法院准许而终结诉讼的法律制度。

包括自愿申请撤诉和视为申请撤诉(原告拒绝履行法定诉讼义务)。

包括撤回起诉和撤回上诉。

包括原告的申请和法院的准予两项内容!

(二)条件

1.自愿申请撤诉的条件

(1)申请撤诉是原告的专属权利。(2)申请撤诉必须是自愿并明确提出。(3)申请撤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4)申请撤诉的提出必须是在判决、裁定宣判前。(5)撤诉必须经法院准许。

2.视为申请撤诉的条件

(1)原告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2)原告未按规定的期限预交案件受理费,又不提出缓交、减免交得申请,或申请被驳回。

(三)法律后果

在行政诉讼中,经法院裁定准许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四十三.缺席判决

指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在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未到庭陈述、辩论的情况下,合议庭经过审理所作的判决。

(1)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2)原告或上诉人申请撤诉,法院裁定不予准许,原告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法院可以缺席判决。第三人经合法传唤拒不到庭或退庭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期末考试总结大全

期末考试总结大全 期末考试结束了,同学们有没考好?没考好原因是什么?下面是小雅整理的期末考试总结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期末考试总结一 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了。我的成绩是:语文96、数学79分。语文成绩列全班第20名,数学成绩列第一名——倒数第一名。闭幕式后我把成绩册丢在班级不敢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 回到家,我赶忙躲到自己的房间里关起门来,眼泪也不由自主的从眼角溜了出来…… 爸爸下班回到家里,知道了我的期末考试情况,没有想到他没有责备我,他说: 要为成功总结经验,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语文能考96分是因为我将要求背诵的课文、抄写的生字都掌握了,而且还在爸爸的辅导下做了三份期末模拟试卷。而数学考试考成这个样子的原因就恰好相反: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考试的时候粗心大意…… 知道这些使我落后的原因了,我一定会针对它们加以改正,争取当上“三好学生”。 期末考试总结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年级学习生活不知不觉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为我们的学习付出了许多心血,我们也为自己

的学习洒下了辛勤的汗水。这次期末考试,我的每门功课都达到老师和家长满意的成绩:数学100分、英语100分、语文98分,总结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第二,改进了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要求背诵的课文提前背过。坚持写日记,记录生活笔记。(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积极发言,大胆思考。(3)每天的家庭作业认真检查,再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记在错题集上,考前几天再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了解课外知识,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多看几篇作文。 第三,课外特长不放松。能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课外辅导班学习绘画,在学校的想象画评比中,我荣获“艺术之星”的称号。

小学生关于期末考试的日记200字六篇

小学生关于期末考试的日记200字六篇 导读:本文小学生关于期末考试的日记200字六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今天是期末考试,考试前我感觉非常紧张。数学先考的,然后考语文,语文考到中间的时候,唐梓涵和旁边的四位同学在扔橡皮,他们扔过来扔过去,影响了其他同学考试,一直到考完语文。 这时老师回来了,回来以后老师狠狠训了他们一顿。到了下午大家一起又考了英语,考完以后我在想:“数学会考100分吗?语文会考多少分呢?英语能考98分吧!”希望我能考个好成绩,最后只能看结果了。篇二今天期末考试了,我们先考了数学,我觉得我应该能得100分,可是,我只考了89分,因为我粗心大意,没有认真读题。我觉得我考得很不好。后来,我们又考了语文,我觉得语文很难,我才考了91.5,我觉得我语文考的也很不好。 我想我一定是没有用心。我们又考了英语,英语我得了92分,我也有一点不满意。我觉得我今天考得很不好,本来都能的一百分的。 以后,我要认真学习,争取每次考试都考一百分。篇三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十分紧张。 在所有科目中,我最不会的是英语,因为它既是方言,既要掌握单词发音,而且还要背课文,记单词。我最不会的是英语课文第五单元的“B”部分,它的内容太多了,而且还有许多我不会的单词,我打算趁这个复习阶段的时间好好的去请教同学们一番。

语文也是一项难的科目,它不仅讲究字词的积累,还要靠同学们平时的课外积累,基础我还没问题,就是在阅读和作文上,我往往时分许多,我也打算来填补我这两项空缺。 这就是我期末考试前的感受。篇四今天早上,我们教室里一吃完早饭,全班的女生都拿着草稿纸和文具包到二年级八班的教室准备考试,先考的语文。我和一个哥哥坐在一起,铃声一响,我们就开始答卷,我认真的答完卷,又进行了检查。 语文的结束考试铃声响起,我们开始收卷,我利用最后的时间又检查了有没有漏题。休息了一会后,我们又进了二年级八班,开始了数学考试。我按时顺利完成了试卷,希望能考个好成绩。篇五今天就要期末考试了,真让人心惊胆战。考试之前老师对我们说,考试并不难,只要细心就能考出一个好成绩。 考试开始了,首先是语文。我先看题目,然后做,再检查。一小时后,我们的试卷交了上去。又到了数学考试,还是老规矩,先看题,再写,后检查。一小时后,同学们交上了试卷。考完就放学回家。 去拿试卷的那一天,同学们陆续来到了学校,老师叫我们站在外面,家长在教室里。拿完试卷之后,我看见我一个99分,一个87分。我很难过……想想去年一个100分,一个99分。今年差这么多。去年三张奖状,今年就一张,真差!下次一定要考好。篇六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期末考试,有语文、数学、英语,那些题目都很简单,你只要认真就能考个好成绩,只要考个好成绩你就能高兴。 怎么样才能考个好成绩呢?第一,平常要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

自考5677法理学小抄.自考笔记.自考预测押题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法学绪论 1、释义:法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1)法是社会科学,具有科学性。 (2)法学的产生以法的产生为前提。 法学产生的前提,一般地说就是:第一,立法已发展到相当复杂和广泛的程度;第二、社会上已出现了专门研究者。 (3)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的法学有那些区别? 马克思主义法学使法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它与以往的法学具有原则的区别。 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它认为,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这种意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也就是说,法由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第二、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并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意义上的法并不是超历史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她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2、法学是历史和国情的范畴 法学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深化为专门的学问和学科的。 法学一词,源自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文。 不过,在法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学问或学科的问题上,至今信用证有种种歧视。同人胶所处环境和所受传统的影响联系在一起。这些见解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把法学同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而其差异,则主要是由两大法系的不同传统,对其法学学人产生不同影响所造成的。 在中国古代,法学曾经是关于刑名法术的学问,故称“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后来,中国古代法学在很长时期里主要采取了律学的表现形式,法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官方注律为基本形式的律学。 在当代中国,关于什么是法学的问题,一般都认为:法学,又称为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问,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战略管理期末考试试卷A及参考答案

上海交通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考研-真题-课件 大学-管理学-考研-真题-课件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考研-真题-课件 上海交通大学战略管理期末考试试卷A及参考答案 2010-03-08 16:24:01 来源:大学历年考试试题浏览:3001次 战略管理试卷(A卷) 一、简述题:(共50分) 1、战略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什么?(10分) 参考答案:战略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价值最大化,战略必须能为带来价值的提升,否则这样的战略就是一种伪战略。价值由收益性、成长性和风险三个要素构成,也就是说战略管理要处理好企业收益性、成长性和风险三者的关系,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2、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分别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什么问题?(10分) 参考答案:公司层战略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即业务组合问题。具体而言,它要明确企业的战略发展态势(是进、退还是守的发展态势)、是多元化经营还是单一经营、采取什么样的多元化、业务间如何进行协同。 业务层战略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通过什么(价格还是差异化)来参加市场竞争。它要确定竞争战略手段、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等问题。 职能层战略解决企业各职能如何配合实施企业战略意图(哲学、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的问题。 3、公司层战略中的多元化战略的基本假设、目的是什么?(10分) 参考答案:多元战略的基本假设是公司的主业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或者是主业业务波性太大,风险过大。在主业还有足够的成长空间时,集中经营应更有效率。多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是规避业务风险。 4、在战略决策中,如何理解和处理好“避短”与“补短”的关系? 参考答案:“避短”与“补短”决策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是要分析企业某一“短”是否可避,若可避,采取避短的决策风险较小。若不可避,则还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补短的意愿,补短成功的概率=f(补短的心理张力/补短的难度),意愿越强烈,越可采取补短的决策,否则不应盲目补短,避免因无法承受补短过程的困难而崩溃;二是这一短是禀赋型的、还是非禀赋型的,即是不是可补的问题,若是禀赋型的短,则宜采取避短或弃短的决策。 5、战略管理几个层次的问题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10分) 参考答案:战略管理共分六个层次:企业哲学、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战略基石、战略风险、职能层战略。企业哲学是最深层的问题,它决定了其它战略管理问题,公司层战略决定了业务层战略的具体形式,公司层战略与业务层战略共同决定了战略基石,战略基石决定了战略风险,而战略基石与战略风险共同决定了职能层战略,职能活动围绕着充实战略基石、规避战略风险而展开的。 二、分析题:(20分)

期末考试总结作文

期末考试总结作文 导读:篇一:期末考试总结_250字 今天,我要去学校拿期末考试成绩单。到了学校,我的心里非常紧张,因为我想知道语文和数学能考多少分。成绩单发下来了,我看到语文作文是满分,考试成绩是96.5分,数学是100分。太好啦,我的玩具有希望啦!因为妈妈答应我只要有一科考了满分,就给我买“面包工坊”的玩具。 我对这次考试不是太满意,但是妈妈夸奖了我,认为我考的很好,因为我没有犯马虎的坏习惯,错的都是我不会的题,所以妈妈下午要带我去买我想要的玩具和我喜欢的好吃的,我真开心。 我下学期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双百。 天津市河东区中心东道小学二年级:张周瑶 篇二:期末考试总结500字 这个学期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为我们的学习付出了许多心血,我们也为自己的学习洒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这次期末考试,我的每门功课,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总结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第二,改进了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

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 第三,课外学习不放松。能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少年宫去学习作文、奥数、英语和书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各门功课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参加少儿书法大赛,还获得了特金奖。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这学期的各门功课,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自己被评为三好学生,还获得了“小作家”的荣誉称号。 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我决不骄傲,还要继续努力,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学期还要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三:期末考试总结800字 各位同学,老师: 大家好! 85个人,两个多月,七轮考试,终于尘埃落定。在这过程中绿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每一次考试,我们要注重的,不是分数,而是过程。”的确,细细盘算下来,我不由得开始敬佩这里的每一个人,在这七轮考试中,我们每个人克服了36次自己心里和生理上的压力来参加考试,遭受了36次来自不同程度的打击。但如今,我们仍然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葛洪义主编的版本 一、名词解释 1、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渊源,即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法的各种表现形式。 2、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对已经制定、颁布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根据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形式规范,内容协调的成文法系统。 3、法律编纂:又称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内部的加工整理而使之成为一部系统化的新法典的活动。 4、法律清理:亦指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制定的或一定范围内的法律文件从体系、内容上进行审查、分析和整理,并作出继续适用,需要修改、补充或废止决定的活动。 5、法律体系: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各个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在一致的统一体。 6、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对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按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7、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8、权力:权力是合法确认和改变人际关系或者处理他人财产或者人身的能力。 9、人权:人权是指那些直接关系到人得以维护生存、从事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权利,是人类社会最高形式的、最普遍的权利。 10、法的规范作用: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11、法律的指引作用:法律为本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和模式,引到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方式,也可以预测到自己在某种情况下选择何种行为方式。 12、法律的预测作用:根据法律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推测出,在特定情况下别人将会如何行为以及自己应如何行为。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4分,共20分) 二、1.企业战略 三、2.SWOT分析法 四、3.企业使命 五、4.PEST模型 六、5.战略控制 七、二、判断正误(在正确表述后的括号里划“√”,在错误表述后的括号里划,“×”,每小题1分,共7分) 八、1.战略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过程。( ) 九、2.市场开发战略是由新市场领域和现有产品领域结合而成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 ) 十、3.战略集团是指在企业中同样的战略领域、遵循着相同或类似战略的公司群体。( ) 十一、4.价值链分析的重点在于经营资源活动分析。( ) 十二、5.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 十三、6.市场细分的实质是需求的细分。( ) 十四、7.顾客价值矩阵由世界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福克纳和魁因首先提出。( ) 十五、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十六、1.经典战略理论缺陷之一是忽视了对企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 十七、A. 钱德勒 B.安京夫C.波特 D.安德鲁斯 十八、2.市场渗透战略是由现有产品领域与( )组合而成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 十九、A. 新产品 B.新市场C. 现有市场 D.现产品 二十、3. 进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 ). 二十一、A. 进入者的多少 B.退出壁垒的高低C. 产业内竞争的程度 D.现有企业的反映程度 二十二、4.经验认为,速动比率较为合适的比例是( )。 二十三、A.1:1 B.2:1 C.1:2 D.1:3 二十四、5在产品一市场3×3矩阵中,相关产品与相关市场相对应的企业战略类型是( )。二十五、A. 市场渗透 B. 多元化 C. 全方位创新 D. 市场创造 二十六、6.纺织印染厂原来只是将胚布印染成各种颜色的花布供应服装厂,现在纺织印染厂与服装加工厂联合这属于( )。 二十七、A. 前向一体化 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 D.混合一体化 二十八、7.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在

期末考试总结作文600字

期末考试总结作文600字 导读:紧张的期末考试已经过去了,下面就自己的表现做个总结吧。 期末考试总结作文一 自背上书包,成为一名学生后,我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他们犹如过眼云烟在脑海里给抹掉了。但是,五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却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从这次的期末考试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虽然这次语文试卷我得了95。5分,但是我并不满足。有好多题都是因为马虎而做错的。其中有一道题,是因为我不复习错的。还有就是因为我不经常看新闻联播答错的。所以,我以后要多看新闻联播,多关心国家大事! 这次的数学卷子我真不应该得85分,我应该得满分。有一道判断题老师已经讲过无数次了,但我还是做错了,一个判断题,就这样被减了一分!另一分是因为我检查时的疏忽,被扣掉的`。所以,以后老师讲课时,我要更加留心做好笔记,绝不三心二意。 这次英语我得了80分。有的是因为我不好好背课文,填空错了。有的是因为我不按老师的要求做,翻译词组错了。以后,我要听老师话,多背课文。 科学,品社试卷体现出我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那就是——我没有意识到这个科目的重要性,答完试卷后而不检查试卷!导致科学只得了91分,品社只得了84分。我以后争取取得一个更好的成绩! 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自己的优点是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不足,

总结经验,为以后的考试提供借鉴。缺点是做完试卷后,检查的不到位。还有一个总也“陪伴”我的“小马虎”!我决定,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和“小马虎”做朋友了。我要总结经验,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期末考试总结作文二 期末考试结束了,试卷发下来了,这次考试题量不大,也不难,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平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好这三张卷子并不难。我的语文考了95。5分,数学和英语都考了98。5分。 我自认为数学和英语是能考100分的,结果还是出了点问题。数学是因为有一道估算的题“八千加一千等于多少?”我把答案写成了“八千”,考试检查的时候,总认为这些题第一次已经算过了,是对的,因为检查不够细心造成丢分。 英语是因为两道选择题出错而失分。第一道是选“there”的意思,应该是“那里、那儿”,可是我选成了“这里、这儿”;第二道题是选“不能在课堂上睡觉”用英语怎么说,正确答案应该是:“Don't sleep in class。”,可我选成了“Not sleep in class。”。又是因为检查时不细心,造成失分,下次考试我一定要做到细心、细心、再细心。这样才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妈妈也说过:“一道题错了,要是不会是可以原谅的,以后学会就行;但是因为粗心而出错,是不能原谅的。” 这次语文考试在作文方面我是吃了亏的,内容还不错,就是因为写了几个错字,我把“旗”错写成了“旅”,把“拔”错写成了“拨”,

关于期末考试的日记300字三篇

关于期末考试的日记300字三篇 导读:本文关于期末考试的日记300字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床,来到了学校。我在班里准备考试用品。我快快得吃完饭,马上检查考试用品都准备好了没。 我一看,全部都准备好了。预备铃已经响了。监考老师给同学发卷。我发现,黑板上有几个字“认真审题、书写工整、仔细答卷”我一想:“不但要做到这几点,还要好好检查”我答题的过程中,我想:“我的书写是很好,但是我今天要写得更好”我听到老师说:“该收卷啦!”我把试卷交给老师后,我们中间休息一会,开始考语文,我一想:“数学都写这么好,语文更要写好”我把语文试卷写完交给老师。我们玩儿一小会。开始吃中午饭。 我们吃完了中午饭,睡一小会儿。赶快继续准备。英语考试的时候,我在想:“这些单词我都认识吗?会不会得高分?”老师一边说让我们做第几题,我们一边做第几题,很快考完英语了。 我觉得:第一次期末考试真开心!因为我见到了好多没见过的题型,不管成绩如何,我都要继续努力的!篇二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 我们班,啊不,是我们高新一小这个学校。已经完完全全进入了复习阶段,一个想玩的机会都没有。我们班是从后往前复习的,现在在已经到第六单元了。

我想,期末考试我一定会考个好成绩的。不对,是我们班。因为大家都在复习呀!但是,大家的分数也不可能都很好。因为大家的复习态度不一样呀!想到这里,我耸了耸肩,这就意味着我又要加强复习这方面了。 期末考试的成绩就像一块橡皮,你对它认真了,它也许就一尘不染;你对它不认真了,它也许两三天就会坏掉。所以,我们要对复习阶段认真一点,我们都不能拖班级的后腿,给班级抹黑。应该给班级争光,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篇三这次考试分了A卷和B卷,男生考的是A卷、*考的是B卷。这两份卷子题不一样,所以*看不了男生的卷子,男生也看不了*的卷子。第一节考的是数学,我觉得数学卷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做起来非常难,我答卷时,有一道题不会做,又有一道题我不知道对不对?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我觉的有点可惜!第二节考的是语文,没发卷子时我觉的应该特别简单,发完卷子没做多少题就很难! 到了下午要考英语,英语的时间特别少。但是我快快的把卷子答完又检查了一遍,我觉得英语应该全对,试卷考完了。接下来老师让我们休息给我们看了《神笔马良》看完了也该放学了,我觉得今天这好!

[重点]法理学重点笔记

[重点]法理学重点笔记 法理学重点笔记 (约占卷面分值的10%一12%) 基本要求 应试人员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能够准确地把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念和价值;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大纲的内容,能够对相关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能够运用法理学的基本知识来分析法律事件、案件或现行制度;注意法理学知识与法律应用学科知识的结合。 第一节:重点难点 一、法的本体 (一) 法 1、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所谓法的规范性,是指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强制性。 (4)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因而具有普遍性。 (5)法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 2、法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或根本意志,是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的反映。不仅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而且包括法本身,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法的阶级意志性和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法的不同层次的本质属性,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 3、法的作用 (1)法的作用的概念: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行为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分为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2)法的规范作用: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 第一,指引作用。 第二,评价作用。 第三,预测作用。 第四,教育作用。 第五,强制作用。 (3).法的社会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具有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表现为: 第一,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 第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这些事务与统治阶级并无直接联系,在客观上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 (4).正确认识法的作用 那种“法律虚无主义”是错误的,但法律也不是万能的,应看到法的作用的有限性。表现在:?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法的自身特点所带来的有限性。法有主观意志性、概括性,且讲究程序,不能具体、迅速、及时地解决问题。?实施法律受人员与物质条件的制约。 (二)法律价值 1、法的价值的含义

战略管理期末考试试卷A卷

战略管理期末考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 1、战略 2、企业使命 3、价值链分析 4、差异化战略 5、行业生命周期 6、战略联盟 二、问答题 1、简述持续竞争优势的条件? 2、如何理解PEST分析模型? 3、简述建立IFE矩阵的步骤? 4、总体战略的类型? 5、简述企业并购的动因? 6、虚拟经营可采用哪几种运作形式? 三、论述题 1、如何运用SWOT分析法对企业战略进行分析? 2、论述混合多元化经营的竞争优势? 3、谈谈你对“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的看法与理解?

四、计算题 某公司拟改进一车间,建成投产后的产品售价55元/件,在成本方面,固定费用为66,000元,单位产品变动费用为28元。求其盈亏平衡点,若要达到52,000元,则生产并销售多少件产品? 五、案例题 海滨宾馆位于海滨城市一个度假村内,几十年来,一直以精美的海鲜和良好的设施著称。海滨宾馆近年来业务没有扩展,利润在下降。宾馆建筑已经出现衰老迹象。宾馆有24间客房,一间能容纳60人的餐厅,一间供80人的会议室,一间面对大海的酒吧。宾馆配套有两个娱乐场和一个儿童娱乐场。 财务方面,上一年度宾馆营业额仅为560万元。就其客房数字而言,这个数字表明收益平平。与同行旅馆业相比,海滨宾馆的营业额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海滨宾馆%旅馆业% 食品49 41 住房16 21 饮料28 33 其他 4 5 100%100% 很显然,食品是海滨宾馆的强项。许多附近旅馆的游客也到海滨宾馆就餐,许多常客来自远离10公里外的城市。

度假村除了海滨宾馆还有两家宾馆。这两家宾馆很新,规模也比海滨宾馆大,经营效益很好。 青岛周围地区气候温和,从5-10月是旅游旺季。海滨宾馆终年营业,但每年的11月到4月期间很少有旅客住在宾馆。 问题: (1)影响海滨宾馆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2)海滨宾馆可以考虑采取什么战略来应对张经理面临的状况? (3)如何开展该战略?

关于期末考试的日记400字三篇

关于期末考试的日记400 字三篇 这学期,我的各门功课考试分数都不是很理想,特别是数学和 语文,所以我在想利用复习阶段一定要打好基础。在平时的每一次考试中,错题里面好多都是老师讲过的题目,说明我上课没有认真听。在复习期间,我给自己制定了复习计划:每天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要写阅读理解、试卷(一张);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等等。在平时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回来多复习,不要总想着玩,考完试了就能够尽情的玩,只要平时多付出一点汗水更加努力一点,我想到了考试的时候总会得到回报的。我争取考个好成绩,这样就能够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了! 成绩并不重要,期末考试仅仅总结这个学期学的怎么样,但也是检验平时学习结果的一个方式。我暗下决心,在这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我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争取考个好成绩向爸爸妈妈汇报。 我期末复习计划主要复习语文,数学,英语。而我的语文最薄弱。所以我要把复习重点放在语文上。 语文期末的复习计划是:首先,多看生字词,再叫家长帮自己 听写,再把错的反复巩固;其次,多看书上的笔记,该背的课文要都会背会写;然后,阅读要多做多练,要掌握和使用阅读的技巧;最后,作文,能够多写多练,写完作文之后先养成自己修改的好习惯,再给家长来修改。这是我语文的期末复习计划。 数学的期末复习计划是:首先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有不懂地问题就问家长。其次,多做一些计算题,锻炼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再次,多做一些应用题,巩固书本上的知识点,再多做一点练习。

英语的期末复习计划是:首先,要背记单词,弄懂中文意思。其次,背会课文,复习掌握对话内容。最后,多听听力,多做练习。 我相信,如果我能做到这样,成绩就一定会提升的。 MV——- 篇三 这个学期很快就要结束了, 6 月24 日将要实行期末考试。还剩下两周的时间,我正在制定一个期末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语文复习计划:把每篇课文都读一遍,要注意里面的一些重点,多听写生字词。该背诵的课文要会背,多做一些阅读理解,字一定要写的工整漂亮。 数学复习计划: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回家多做数学题,即时批改并讲解。还有一些公式要背下来,要想数学考得好就是要多练,熟能生巧。 英语复习计划:每篇课文的单词、句型都要会背诵、会默写,语法能够熟练背诵和使用;将学习过的单词句型使用到简单的对话中去,并在多做些练习。 我的复习计划主要就是这些,我将按照复习计划认真执行,希望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在这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司法考试法理学法的作用与价值复习笔记

司法考试法理学法的作用与价值复习笔记 一、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泛指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法的作用分类 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 (二)法的规范作用的种类{重点掌握} 1.指引作用: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1)对人的行为的指引有两种形式: ①个别性指引;②规范性指引。 (2)从立法技术上看,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①确定的指引(义务性指引);②不确定的指引(权力性指引) 2.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 3.教育作用: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作用又具体表现为示警作用和示范作用。 4.预测作用:凭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会如何行为。 5.强制作用:指法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三)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和两个方向{一般掌握} 法的规范作用取决于法的特征,法的社会作用是由法的内容、目的决定的。 1.三个领域: (1)社会经济生活(2)政治生活(3)思想文化领域 2.两个方向: (1)政治职能(阶级统治的职能)(2)社会职能(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四)法的作用的局限性(反对法律万能论){重点掌握} 1.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或改变社会;

2.法律是社会规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 3.法律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会关系(如人们的情感关系,友谊关系)不适宜由法律来调整,法律就不应涉足其间; 4.法律自身条件的制约,如语言表达力的局限。 二、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的含义与意义{一般掌握} 1.法的价值的含义 法的价值是指法这种规范体系(客体)有哪些为人(主体)所重视、珍视的性状、属性和作用。简而言之,法的价值就是法对人的有用性。 2.法的价值的意义 具体而言,法的价值这一范畴包含如下意义: (1)同价值的概念一样,法的价值也体现了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2)法的价值表明了法律对于人们而言所拥有的正面意义。 (3)法的价值既包括对实然法的认识,更包括对应然法的追求。 (二)法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法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在2008年的大纲中已经被删除了,但它是理解许多法理学问题的关键,故在此加以说明。 1.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含义 价值判断,是指法律所拟定的原则、规则、制度等客观存在,人们必须从它们能否体现和满足人们的需要、能否有更为理想的原则、规则、制度存在等角度予以分析,从而涉及法律的应然状态和理想追求的问题。 事实判断,是指对客观存在的法律原则、规则、制度等所进行的客观分析与判断。在法学思潮上,代表事实判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类:规范分析方法,以凯尔森所创的纯粹法学为代表;社会实证方法,以法社会学为代表;历史实证方法,以历史法学为代表。 2.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区别: (1)判断的取向。价值判断是作为主体的人所进行的相关判断,它以主体为取向尺度,随主体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别;事实判断是以法律制度为判断的取向,判断的维度价值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事实判断应尽可能做到“价值中立”。

期中考试分析总结日记

期中考试分析总结日记 关于期中考试的分析总结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很 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而XX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下期中考试分 析总结日记,大家都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次我班学生考试成绩一般,平均86分多一点,有几个没有考好的,总结原因如下: 1、有些同学很聪明,但很粗心,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 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 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认识不到位,准备不充分。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 之仗。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我却没有按照这句 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 3.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 作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明白的人,当然不应该同 机器一样,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无故抹煞,那样不仅悲惨而 且无知,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兴趣严重耽搁了学习就不好 了,不仅不好,有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 今后我将对我的学生提出如下要求,并经常提醒、检查。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 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 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

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 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 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 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 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 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 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 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 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 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 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 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 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 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 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 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

关于期末考试的小学生日记300字三篇

关于期末考试的小学生日记300字三篇 今天是期末考试,我看大家都很紧张,当然我也在内,任老师还在黑板上写了:不能空题,细心答题,积极思考。任老师还在积极动脑前面画了一颗星星。语文考试的时候,由于糟糕的糟不会写,害得我答完题,不能检查,一直在想糟糕的糟怎么写,但是我一直也没有想出来。别的题都答的很好。看来我不能得满分了。 数学和英语考试时,试题我全部都会做,做完我就认真地检查,而且一直检查到收卷子的时候。 今天是期末考试,我看大家都很紧张,当然我也在内,任老师还在黑板上写了:不能空题,细心答题,积极思考。任老师还在积极动脑前面画了一颗星星。语文考试的时候,由于糟糕的糟不会写,害得我答完题,不能检查,一直在想糟糕的糟怎么写,但是我一直也没有想出来。别的题都答的很好。看来我不能得满分了。 数学和英语考试时,试题我全部都会做,做完我就认真地检查,而且一直检查到收卷子的时候。真希望我这两门课都能得一百分。 今天是期末考试,自从前几天我知道今天要考试,就一直紧张个不停。这不,就因为今天,昨天一晚上都没睡好觉呢。

早上,我还是特别紧张。妈妈对我说:“考试题不会让你大伤脑筋,妈妈只要求你做到一点——猜猜是什么?”昨天晚上妈妈刚对我说过的,所以我一下子就说出来了:“细心!”妈妈说:“对了!” 平时到了学校,我都是马上就看书的。可是今天和以往不同,我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课本复习,复习了好多遍,甚至数学书上的总复习都做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有点担心——题目真的不难吗? 原来考题真的不难,早知道这样,我就不紧张了。只不过是数学考试一道统计题下面有一个问题:()是()的5倍。我把上面的统计表看来看去,也没找出多少是多少的几倍。我又怀疑我统计错了,于是拿橡皮全擦了,再统计了一遍,还是刚才的答案。我又觉得我是不是两次都错了,又统计了一遍。还没来得及动笔写,老师就说把5改成6,唉……看来我白忙活一阵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紧张的期末考试来临了。只要语、数、英考90分以上,科学考85分以上,我就可以得到一部手机。为了买手机,我一定要达到语、数、英考90分以上,科学考85分以上。我经常告诉自己加油,加油,再加油!为期末考试而奋斗。

法理学笔记-重点

新编法学教程复习笔记 1. 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①法的本体; ②法的运动; ③法与社会现象的关系 2. 法学,又称法学或者法科学,是以法现象及其发展规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社 会科学的一个学科。 3.法学的性质: ① 具有科学性,它属于社会科学,因为运用法来管国家和社会,是有规可循的; ② 具有阶级性,因为法的产生是与阶级的统治要求直接相联系的,法学产生于统治 阶级有效运用法实现统治的要求。 4. 法学的职能: ① 意识形态的职能; ② 认识论的职能; ③ 应用的职能 5. 法学的产生以法的产生为前提,又以文字的表述和记载为重要条件。 6. 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所组成的有机体。 7. 社会调整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为建、保护和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对集体 的或个人的社会为按照一定规则进指导、管、监督和制约的活动。 10. 法产生的主要根源: ① 法产生的经济根源: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 法产生的政治根源:由于社会分为益用、甚至对的阶级,少数奴隶主阶级 的统治取代原始的民主管。原始的氏族制最终被一种驾于社会之上的由职 业官所组成的,以有组织的为基础的特殊公共权所代替; ③ 法产生的文化根源 法的起源是社会内部生产的发展引起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

关系的变革,进而引起整个上层建筑,包括调整社会关系的社 会规范的变革。 11. 法产生的一般规: ① 法的形成表现为由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的过程; ② 法的形成经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的过程; ③ 法的形成经历与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的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独的过程。 12.法产生的标志: ① 国家的产生;②权和义务的划分;③解决纠纷的专门机关的出现 15. 广义的法,是指国家制定、认可,并以国家强制保障实施的为规范的总称;狭义 的法,即特定或具体意义上的法,专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 。 16. 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为规则,它包括法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 范、社会规章、习俗礼仪等。 17. 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 ①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所谓制定,是指掌握政权的阶级,通过国家机关,按照一定 的权限和程序,创制成文法;所谓认可,是指掌握政权的阶级,根据其需要,由国 家机关承认在社会上早已存在并起作用的某些为规则(如风俗习惯、宗教信条、 道德礼仪等)为现的法规范,赋予法效,如判法、习惯法。 ② 法以权和义务为基本内容。所谓权,亦称法权,是指法所确认和保障的人 们可以从事某种为的权能;所谓义务,亦称法义务,是指法所规定的人们必须 某种为的责任。

(精选)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1.在《竞争战略》一书中( A)提出了著名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A.波特 B.钱德勒 C.魁因 D.安索夫 2.进入壁垒高和退出壁垒高对产业获利能力影响表现为( C ) A. 稳定的高利润 B. 稳定的低利润 C. 高利润高风险 D. 低利润低风险 3.竞争对手各种行为取向的最根本动因是(A )。 A. 自我假设 B. 现行战略 C. 未来目标 D. 潜在能力 4. 久负盛名的“戴尔直销”模式的实质就是(A )。 A.大规模定制B.直销制 C.代理制D.连销制 5. 企业竞争优势的根基是( B )。 A.财务能力 B.核心竞争力 C.营销能力 D.科技能力 6.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在同行业中是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是:(A ) A. 低成本战略 B. 营销战略 C. 竞争优势战略 D. 差异化战略 7.集中化战略一般有两种变化形势,一种是低成本集中化,另一种是( A ) A差异的集中化 B产品线集中化 C顾客集中化 D地区集中化 8.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 D ) A.可靠性 B.信誉性 C.实用性 D.独特性 9.从行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来看,市场销售量基本稳定的阶段属于( C ) A.导入期 B.增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10.下列哪一项属于动态竞争战略( D ) 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集中战略 D.进攻战略 11.IT行业变化快,是一个典型的( C ) A.长周期市场 B.标准周期市场 C.短周期市场 D.不能确定 12.通常企业间市场共性越大,企业间攻击的可能性会( B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3.对于进攻者来说,随着入侵阶段的上升,其退出障碍越高,所以防御行动最好是在( A )A.准进入阶段 B.进入阶段 C.持续阶段 D.后进入阶段 14.理发等个人服务业属于下列哪种属性的行业( D )

关于期末考试的日记4篇

关于期末考试的日记4篇 关于期末考试的日记1 明天就是期末考试了,我很紧张又很兴奋,因为我大显身手的时刻到了。 是啊,经过一年的学习这两天就是这一年的句点,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写作业的时候重重的困难,而且在单元考试中遇到的种 种磨练……这两天就是这些困难集中在一起让考验我们。 以前我只认为期末考试着两天只是普通的两天,而且我只想只要考完就行了,就可以玩了。可是我听了老师第一句话是我打破了这 个观点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是啊,大家也要在期末考试中加油哦!要记住一句话就是“态度 决定一切” 关于期末考试的日记2 晚上,爸爸问我:“胡济千,我给你出10道算术题好吗?”我说:“好”。我认认真真地做完了,交给爸爸改。爸爸改的时候,我很 紧张,心里想:如果有做错了是不是还要考呢?爸爸很快改好了,结 果我得了100分。 后来我说:“爸爸我给你出几道数学题好吗?”爸爸同意后,我 出20道题,爸爸一边做一边说:“你给我出的题目太难了。”爸爸 做好交给我,我仔仔细细地改,也全对。 我又说:“爸爸我给你再出几道语文题好吗?语文字要写得好, 不然的话扣5分。”爸爸做了,他拼音不懂,课本背不来,字写得 也了草,最后只得85分。 我和爸爸玩互动考试,很有趣的。

关于期末考试的日记3 快要期末考试了,紧张的气氛也一点点的向我袭来,如何正确的复习,在期末考试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成了现在最重要的问题。 基于上次没考好的教训,这次我一定要好好复习,俗话说:“稳扎 稳打,无往而不胜”首先最重要的当然就是课堂上认真听讲,而且 每次作业都要像对待考试一样的完成,通过平时的强化练习,逐渐 改掉我那粗心大意的毛病。我的好姐姐告诉我,一次成功的考试就 是使自己不留遗憾,所以在期末考试中我要做到细心,用心,专心。 期中考试的时候,语文没有考好,对我也有一定的打击但我不会丧失信心,我已经安排好的语文的学习计划,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向大家证明我的语文是很棒的。 马上我又要长一岁了,我想一个满意的成绩既是对自己这半个学期来努力的肯定,更是自己成长的见证,对家人爱我的回报,相信我,我一定会努力的! 关于期末考试的日记4 期末考试完了,我听到了一件事我的数学很差,我的三好学生拿不到了。 我连忙看看我的英语和语文都是九十几分,那时我很难过。 可是曹老师跟我说:“佳怡,你不要灰心,这次没考好没系。 放寒假后买一些学数学知识的书,好好复习数学知识。争取下次考到九十五分以上。”我听了以后心情感觉好了许多。我一定要好 好学习把三好学生的奖再拿回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