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多糖的生物功能

天然多糖的生物功能

天然多糖的生物功能
天然多糖的生物功能

天然多糖的生物功能

谢红丽 11环境工程 1102031009

摘要:天然多糖是生物体合成的,位于细胞壁、细胞内、细胞间以及分泌质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成分。天然多糖在生物体内是生物体结构的组组成部分、能量储存物质、保护物质、调控和修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与信息传递。生物体内存在的糖分子在机体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生物学功能丰富多样。特别是糖的分子识别和信息传递功能,人们对他的认识还刚刚开始。糖生物学研究作为基因组时代的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已逐渐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天然多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疫苗

1.多糖免疫增强与免疫调节作用

1.1多糖免疫功能概述

1.1.1作为生物应答调节剂调节或增强机体的调节功能

免疫系统使机体的防御系统,对外承担抵御各种微生物病原体的入侵和清除功能,保护机体免受各种侵袭性疾病的困扰,维持机体于外环境的协调平衡;对内测负责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清除衰老、损伤和凋亡的细胞,灭杀肿瘤细胞,监视可能发生的恶变细胞,并通过细胞因子网络和信号转导途径调控免疫系统精准高效运行。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正常是机体健康的保证。然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免疫系统的功能往往受到损害,导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如在艾滋病、肺结核、糖尿病、肿瘤、创伤、辐射等情况下都会出现免疫功能低下或抑制,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多糖制剂干预治疗可增强和激活免疫细胞的功能,使机体免疫系统恢复正常,大大提高机体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

1.1.2作为疫苗刺激或辅佐机体建立特异性免疫应答

一些细菌的荚膜多糖或细胞壁聚糖是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点,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病原菌的特异免疫应答,因而可作为疫苗预防相应疾病。已开发的细菌荚膜多糖疫苗在预防由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伤寒杆菌等引起的侵袭性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细菌多糖与蛋白质偶联研制的新一代细菌多糖结合疫苗更是克服了单纯多糖疫苗为非T细胞依赖抗原、免疫原性弱及不能诱导免疫记忆等不足,大大提高了多糖疫苗的免疫效果。多糖结合疫苗能增加多糖抗原的免疫原性,实现抗原类型的转变(TI-抗原向TD-抗原转变),诱生保护性IgG类抗体,并产生记忆性B细胞,使机体获得更有效、更长时的保护。

1.2.天然多糖对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功能的调节

1.2.1多糖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天然多糖是强有力的巨噬细胞激活剂,能刺激和调节巨噬细胞的各种功能,活化的巨噬细胞发挥着强大的免疫效应功能。一些多糖的抗瘤功能也与多糖激活巨噬细胞密切相关。多糖在体内、体外对局势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其对巨噬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刺激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的合成和活性氧的产生;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理与递呈抗原功能。多糖还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具有抗炎作用。

1.2.2多糖对特异性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机体特异性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

要的免疫细胞,处于免疫应答的中心地位。T淋巴细胞是高度不均一(异质)的群体,分为不同的功能亚群。辅助T细胞亚群(Th细胞,CD4+)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活化和调节其他面细胞的功能。CD4+Th细胞又可极化为Th1和Th2亚群,Th1和Th2两个亚群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是机能强大的特异性杀伤细胞,经抗原致敏后释放出各种细胞毒性物质杀伤靶细胞。B淋巴细胞是机体体液免疫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分泌抗体发挥免疫防御功能。

根据目前文献的报道,天然多糖对T细胞、B细胞的免疫功能调节作用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刺激T/B细胞增殖,提高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抑制淋巴细胞凋亡,拮抗抗肿瘤细胞药物引起的白细胞数量下降;促进B淋巴细胞发育和分化,提高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目,促进B细胞抗体形成产生;刺激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调节t细胞CD4+或CD8+细胞亚群的生成或比例平衡;调节Th1和Th2细胞的平衡;增强抗原特异性CTL细胞的杀伤活性。

2.多糖抗肿瘤作用

2.1具有抗肿瘤作用多糖概述

2.1.1真菌多糖

真菌多糖是从真菌子实体,菌丝体、发酵液、包子中分离出的大分子多糖。目前报道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真菌多糖除了少数外多为来源于担子菌门的真菌。最具代表性的真菌多糖有香菇多糖,裂褶菌多糖、灵芝多糖、灰树花多糖、桑黄多糖,姬松茸多糖、云芝多糖、茯苓多糖等。真菌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感染、抗辐射、降血糖、预防和治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重要的天然药用活性成分和保健品。在真菌多糖的各种生物学功能中,其抗肿瘤和免疫增强作用非常突出,这无疑成为人们最感兴趣和关注的焦点,因而真菌多糖也是目前多糖研究领域中最活跃、研究比较深入的一类多糖。一些真菌多糖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真菌多糖具有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进行发酵培养获得,在规模化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2.1.2植物多糖

植物多糖也是高等植物生物活性成分之一。文献报道的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植物多糖有当归多糖、芦荟多糖、黄芪多糖、仙人掌多糖、枸杞多糖、花粉多糖、红毛五加多糖、山药多糖、人参多糖、半枝莲多糖,白花蛇舌草多糖、刺五加多糖、防风多糖等。我国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许多从中草药植物中提取的多糖均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现代生物医药学理论和技术对中草药植物多糖生物活性进行了广泛的筛选和研究,其中一些研究比较系统深入。

2.2多糖抗肿瘤作用

2.2.1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方法

目前对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主要从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体外研究主要是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各种肿瘤细胞株,加入待测多糖孵育,然后检测细胞或培养上清液的各种指标,如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表型改变、蛋白质表达或mR-NA表达、肿瘤黏附与浸润性等,以分析评价多糖的抗肿瘤潜能,其次可采用培养的免疫细胞、肉皮细胞或其他细胞模型仪测定多糖的其他功能作用,如免疫调节、抗血管生成等。

体内试验主要是通过建立荷瘤动物模型或肿瘤转移动物模型,通过连续灌胃或注射对

实验组动物进行多糖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再经间接体内法观察和检测受试动物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具抗肿瘤作用的多糖一般能治疗组荷瘤动物瘤体缩小,病灶转移数目减少,动物生存期延长,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得到提高或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等。在临床研究中,则是通过观察和检查肿瘤患者服用或注射多糖制剂后,对肿瘤治疗的减毒增效作用,以及对患者生理状况的整体改善情况。

2.2.2多糖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多糖通过免疫途径发挥抗瘤作用,具体表现在激活体外培养的免疫细胞;增强和提高荷瘤动物受抑制的免疫功能;拮抗和恢复放疗、化疗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加强和协同抗肿瘤特异抗体的抗瘤作用;作为佐剂,可提高某些瘤苗的免疫效果。

(2)多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表现为抑制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瘤细胞侵袭转移。

(3)多糖药物协同放疗/化疗的作用。

(4)多糖具防癌和抗突变作用。

3.总结

自20世纪50年代末人们发现真菌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多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各种生物材料中提取分离的天然多糖及糖复合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其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应答调节剂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成为创新药物研制的发展方向之一。多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是生物技术产业又一新兴领域,展现出有人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董兰风,张英俊,刘京生,等.2006.附子多糖阿毒素长循环热敏脂值体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2(4):485-462

2.辜红梅,蒙义文,等.2009.黄精多糖的抗单纯疱疹病毒.应用环境生物学报,9(1):21-23

3.刘德纯,党诚学,白纪纲,等.200

4.硫酸昆布多糖在仓鼠胰腺肝癌转移模型中抑制作用的研究.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2):719-721

4.韩雪,刘安军,等.2009.猪软骨多糖作为免疫佐剂的肝癌疫苗激发抗肿瘤细胞免疫.现代食品科技,(7):71,72

5.刘端勇,等2008.黄芪多糖调节小鼠小肠粘膜淋巴细胞因子的表达.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4(9):692,693

6.刘向红,等.200

7.罗勒多糖对人数突细胞抗原摄取功能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9):31-33

7.沈叶寿,等.2007.桑黄胞内多糖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癌变.畸变.突变,(4):12,13

8.王爱云,等.2009.茯苓多糖修饰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中草药,(2):289-291

9.徐晗,等.2007.天然产物中抗补体活性成分.中国天然药物,5(5):322-332

10.徐叔云,等.2002.药理试验方法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高考生物)生物活性涂层整理后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活性 涂层整理后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及评价(技术) ●背景:研发全新的生物材料很难得到专家认可,尤其是SFDA或FDA认可。 ●生物材料研究的一大类共性问题,针对不同基材(聚合物、陶瓷、金属)各有不同的 改性技术; ●旨在改进已有生物材料的物理性能(如抗凝血)或提高其细胞/组织相容性; 1.生物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张兴栋、翁杰、林昌健、冷永祥、乔明强、孔德领、黄楠、计剑、齐民、冷扬、蔡开勇、憨勇、崔春祥、包崇云、郝玉林、刘宣勇、屈树新、吴方、高长有、王贵学、 2.生物材料评价与分子相容性 蔡开勇、张胜民、王贵学、奚廷斐、吕晓迎、王远亮、罗彦凤、冷扬、 3.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 丁建东、徐福建、计剑、贝建中、王身国、孔德领、周长忍、

医用金属及涂层(材料) ●背景:已有医用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晶相、模量等)研究较为完善,研究全新的医 用金属材料很难得到专家认可,尤其是SFDA或FDA认可。 ●医用金属是目前临床硬组织(脊柱、骨、关节及牙齿)修复用得最多的材料;其中不 锈钢和钛合金是两大类材料,估计占80%-90%。 ●多数研究集中在改进医用金属材料的表面,旨在促进组织相容性,广义上讲仍属生 物材料表面改性。只是生物活性涂层、生物矿化等研究一般没有涉及到细胞相容性 评价。 ●另一研究内容则是医用金属材料临床的应用。 ●镁合金由于具有独到的可降解性能,现在也有探索性研究,但具体得到SFDA认可 尚有一定距离。 4.医用金属材料

高家诚、张二林、崔福斋、张小农、杨柯、郑玉峰、于振涛、憨勇、 5.生物活性涂层 刘宣勇、憨勇、张胜民、吴方 6.生物矿化 崔福斋、冯庆玲、李旭东、憨勇、徐可为、张胜民、翁杰、林昌健、 7.矫形外科材料及应用 吕维加、裴福兴、冷扬、秦岭、杨柯、冯庆铃、田诘谟、卢世壁、蔡开勇、于振涛、黄楠、憨勇、翁杰、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食品科学与工程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 [摘要]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机体中.它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生物聚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菌抗病毒、保护肝脏等功能。本文就国内外目前对多糖的来源、生物活性及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 多糖;来源;生物活性;提取方法 1 概述 多糖(polysaccharide, PS)是由单糖之间脱水形成糖苷键,并由糖苷键线性或者分枝连接组成的链状聚合物,广泛地分布于动物、植物、微生物、海藻等几乎所有的有机体中。多糖除了作为生物体的能量资源和构成材料外,还是一种生物效应调节剂,能控制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与衰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1943年,多糖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被首次应用于临床,此后应用越来越广。多糖作为药物始于1943年[1],随着化学和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分离技术的提高,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多糖作为生命物质参与生命的全部时间和空间功能,如受精、着床、分化、发育、免疫、感染、癌变、衰变等等[2],突破了多糖作为支持组织和能量来源的传统观念。20世纪70年代发现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病毒、抗凝血、诱导干扰素产生、促进蛋白质、核酸生物合成等功能。 2 多糖的来源 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多糖按照来源可分为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藻类多糖和动物多糖等。 植物多糖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皮、种子和花。我国今年来对植物多糖,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草药多糖的药物活性已有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例如免疫调节功能是植物多糖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生物活性,药用植物中存在着广泛的免疫活性多糖。植物多糖研究的比较深入的有黄氏多糖、当归多糖、刺五茄多糖、芦荟多糖等[3]。目前在中草药中的某些品种,特别是生物活性明确的中草药来源的多糖,如何能较快达到符合国际规范的新药是很迫切的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现状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现状 我国是生物医用材料和器械的需求大国,医疗保健服务人口基数大,医疗费用近十年平均增长率近20%,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率,已逐渐成为社会和公民的沉重负担。因此,利用现代高科技,加速生物材料及制品的开发,解除千百万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及健康水平,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呼唤。生物材料及制品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易于形成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并可带动相关产业的改造。加速生物材料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于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但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基础薄弱,生物医用材料及器械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科研与产业脱节,70-80%要依靠进口。目前,植入体内的技术含量高的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约80%为进口产品。常用的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约20%为进口产品,2002年进口产品约100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大量的医用级原材料大多需要进口。同时,我国材料加工工艺差距较大,基础研究水平不高,这些都直接制约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加之资金及合作单位等原因造成生物医用材料科研成果难于产业化。在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值的比例约为10:2.5,远远落后于国际上的比例(10:7);而我国在世界生物材料及制品市场中所占份额不足3%。这意味着我国生物材料产业今后将直接面临着世界市场的竞争、限制和压力。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新技术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面貌变化很大。在2002年材料类医疗器械产值约300亿人民币,目前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可达600亿人民币,2020年可达1500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生物医用材料需求可能会大于这些预测产值。十几亿人口医疗保健需求的巨大压力与我国生物材料、医疗器械及制药工业的薄弱基础形成了尖锐矛盾。这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已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并逐步形成了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机构和团队。涉及到生物医用材料的学会及协会组织有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用材料分会、中国人工器官学会、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用材料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复合材料学会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等。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与生物医用材料相关的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十余家(见表1)。中国科学院系统的金属所、硅酸盐所、化学所、大连化物所、长春应化所和成都有机所都有专门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研发的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同时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也已逐步形成了基于各地区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已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有:羟基磷灰石涂层技术、聚乳酸及可吸收骨固定和修复材料、胶原和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材料、自固化磷酸钙材料、介入支架材料、纳米类骨磷灰石晶体与聚酰胺仿生复合生物活性材料、氧化钛和氮化钛涂层技术、免疫隔离微囊材料、壳聚糖防粘连材料、海藻酸钠血管栓塞材料。 表1 国内主要研究机构及重点研究方向 机构名称重点研究方向

绿藻多糖的研究进展

综述 绿藻多糖的研究进展 海藻是生长于海洋中的低等植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由褐藻、红藻、绿藻、蓝藻四大类海藻组成,其中,褐藻和红藻已经被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和工业利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实践中,在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医药卫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绿藻则未被广泛开发和利用,只有部分产量高的绿藻被用作饲料、饵料、肥料等,绿藻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程度远不如褐藻和红藻。然而,绿藻却是种类最多的一类海藻,绿藻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一门,约有350个属,7500~8000种。绿藻的分布很广,在淡水和海水中均有分布,海产种类约占10%,淡水产种类约占90%。海产种多分布在海洋沿岸,往往附着在10公尺以上浅水中的岩石上。绿藻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人们通过不断的提取、分离、鉴定,得知藻类中具有较高活性的物质是海藻多糖类。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的Percival研究组开始对孔石莼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进行研究,1961年,日本的三田对石莼的水提多糖水解后进行了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含有D-葡萄糖、L-鼠李糖、D-木糖、和D-葡萄糖醛酸等。至此揭开了人类研究绿藻多糖的序幕,此后相继有学者投入到绿藻多糖的研究中来,取得了很多令人鼓舞的成果,迄今为止,日本和法国对绿藻多糖的研究报道较多[1],而我国对绿藻多糖的研究则较少。大量的研究证明,从绿藻中提取的天多 糖来源广泛、品种多、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为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热点。 1绿藻多糖的组成与结构 目前,人们只对绿藻门中某些种属的多糖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这些种属的多糖表现出了较强的生物活性。总体来看,对多糖研究较多的绿藻种属主要有石莼属(Ulva)、松藻属(Codium)、浒苔属(Enteromorpha)、礁膜属(Monostroma)、小球藻属(Chlorella)、刚毛藻属(Cladophora)等等。绿藻多糖主要位于细胞间质中,多为水溶性硫酸多糖。它也存在于细胞壁之中,细胞壁微纤维主要不是由纤维素组成,而是由木聚糖或甘露聚糖构成,另外,细胞质内尚有少量的多糖存在。水溶性硫酸多糖是绿藻多糖的主要成分,其组分和结构随绿藻种类的不同而不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表面生物活性涂层的制备与性能_闫鹏涛

Vol.34高等学校化学学报No.7 2013年7月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1782 1787 doi:10.7503/cjcu20130048聚醚醚酮复合材料表面生物活性 涂层的制备与性能 闫鹏涛,李文科,王永鹏,朱晔,张海博,姜振华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长春130012) 摘要以聚醚醚酮/钡玻璃粉(PEEK-BGF)复合材料为基体,通过硅烷偶联剂,在复合材料表面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和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光固化树脂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材料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测试了涂层与复合材料之间的粘接强度.通过检测大鼠成骨细胞总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表达水平,评价新型光固化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甲基丙烯酸酯(nHA/PMMA)复合涂层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nHA填充的光固化复合材料形成粗糙的表面,随着nHA的填充量提高,涂层表面生物学活性得到提高. 关键词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生物活性;光固化涂层;纳米羟基磷灰石 中图分类号O631文献标志码A 聚醚醚酮(PEEK)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可耐受蒸气和辐照消毒,因此PEEK制成的椎间融合器材料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1 4].经过无机填料如玻璃粉、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等的充填后PEEK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可以和人体骨骼相匹配.PEEK作为生物惰性材料,难以和人体骨骼形成骨融合,限制了其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应用.羟基磷灰石(HA)具有骨传导作用,在植入人体后短时间内与软组织形成紧密结合,广泛用于修复骨缺损和填充整形等方面.人的骨骼由胶原蛋白和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等组成,使用nHA制备骨骼修复材料相比于微米级HA更有助于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及功能发挥,因此利用nHA制备骨骼修复材料受到关注[5 7].高含量的nHA在PEEK中容易发生团聚,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迅速下降.使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和等离子喷涂技术在聚醚醚酮表面实现了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制备[8,9].但这些涂层的制备仪器复杂,制备工艺繁琐,而且所制备的生物涂层成分与人体骨骼有较大差距,另外,所制备的涂层无法与PEEK形成较强的结合[10 16].UV光照、可见光光照和电子束照射等聚合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涂层的制备[17,18].Kyomoto 等[19]和Sun等[20]利用UV光照,在纯PEEK表面分别接枝了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和丙烯酰胺.可见光固化技术不需要大型仪器,便于临床操作,是一种在口腔及骨修复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技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柔软性,在临床上作为角膜接触镜、软组织替代物和药物控释体系的医用材料,但是其力学强度较差,固化速度较慢.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是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且能够迅速光照固化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广泛应用于口腔和骨科修复材料中,可以弥补HEMA的缺点[21 30].本文以这2种单体为主要材料制备了光固化树脂,然后与生物活性的nHA复合,通过硅烷偶联剂,将复合nHA的光固化树脂固化在PEEK-BGF复合材料表面,考察了该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粘接强度及材料表面的生物活性. 1实验部分 1.1试剂与仪器 聚醚醚酮,长春吉大特塑工程研究有限公司,熔融指数26g/10min;钡玻璃粉(BGF),韩国 收稿日期:2013-01-14.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106020)资助. 联系人简介:张海博,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制备研究.E-mail:zhanghaib@jlu.edu.cn

生物活性涂层_整理后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及评价(技术) ●背景:研发全新的生物材料很难得到专家认可,尤其是SFDA或FDA认可。 ●生物材料研究的一大类共性问题,针对不同基材(聚合物、瓷、金属)各有不同的改 性技术; ●旨在改进已有生物材料的物理性能(如抗凝血)或提高其细胞/组织相容性; 1.生物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兴栋、翁杰、林昌健、冷永祥、乔明强、孔德领、黄楠、计剑、齐民、冷扬、蔡开勇、憨勇、春祥、包崇云、郝、宣勇、屈树新、吴方、高长有、王贵学、 2.生物材料评价与分子相容性 蔡开勇、胜民、王贵学、奚廷斐、吕晓迎、王远亮、罗彦凤、冷扬、 3.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 丁建东、徐、计剑、贝建中、王身国、孔德领、周长忍、

医用金属及涂层(材料) ●背景:已有医用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晶相、模量等)研究较为完善,研究全新的医 用金属材料很难得到专家认可,尤其是SFDA或FDA认可。 ●医用金属是目前临床硬组织(脊柱、骨、关节及牙齿)修复用得最多的材料;其中不 锈钢和钛合金是两大类材料,估计占80%-90%。 ●多数研究集中在改进医用金属材料的表面,旨在促进组织相容性,广义上讲仍属生 物材料表面改性。只是生物活性涂层、生物矿化等研究一般没有涉及到细胞相容性 评价。 ●另一研究容则是医用金属材料临床的应用。 ●镁合金由于具有独到的可降解性能,现在也有探索性研究,但具体得到SFDA认 可尚有一定距离。 4.医用金属材料 高家诚、二林、福斋、小农、柯、玉峰、于振涛、憨勇、 5.生物活性涂层 宣勇、憨勇、胜民、吴方

6.生物矿化 福斋、庆玲、旭东、憨勇、徐可为、胜民、翁杰、林昌健、 7.矫形外科材料及应用 吕维加、裴福兴、冷扬、岭、柯、庆铃、田诘谟、卢世壁、蔡开勇、于振涛、黄楠、憨勇、翁杰、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多糖类;植物,药用;生物类 多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多种生物体中,尤其是动物细胞膜、植物细胞壁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一类由醛糖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多聚物,是构成生命体的分子基础之一。多糖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主要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以及微生物多糖3类[1]。自I960年以来,人们陆续发现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它不仅可以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还可以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抗辐射等方面发挥广泛的药理作用[2拟.7]。迄今为止,已有300多种多糖类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来,其中从植物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最为重要[8]。因为它药理活性强,来源广泛,细胞毒性低,安全性强,毒副作用较小,已引起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植物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1.1免疫调节作用Yang等研究发现,在针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当归多糖均可显著提高一氧化氮(NO )生成

量, 提高细胞溶酶体酶活性[9]。另外,他们还发现L拟硝基拟精氨酸甲酯(NG A nitro 拟L拟arginine methyl ester , L拟NAME)即一种诱导 型NC合酶(iNOS)抑制剂,可有效抑制巨噬细胞中当归多糖诱导的NO 的增殖,说明当归多糖是在iNOS基因表达的诱导下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Cheung等从冬虫夏草中提取得到虫草多糖(UST2000)并对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和体外药理活性研究[10]。虫草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比例为 2.4 : 2 : 1;体外试验中,虫草多 糖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和白细胞介素的分泌;另外,虫草多糖可短暂诱导胞外信号调控酶的磷酸化而使其激活、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并提高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虫草多糖在触发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2抗肿瘤活性自从1950年发现酵母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研究人员已分离出许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植物多糖。Lins等经 过血液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和组织病理学分析得知,在体外实验中,红藻硫酸多糖无显著细胞毒性,但体内实验显示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可以增强5拟氟尿嘧啶诱发的免疫应答,说明红藻硫酸多糖由于它的免疫学性质而具有抗肿瘤活性[11]。Yamasaki等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发现,云芝多糖可增强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的扩散能力,从而发挥抗肿瘤功效[12]。 1.3抗菌抗病毒活性Wang等研究发现,匍扇藻粗多糖具有显著抗I

细胞分子生物学

细鳞斜颌鲴种群的遗传分化及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研究 武震M100102115水生生物学 摘要:细鳞斜颌鲴(Xenocypris microlepis)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鲴属。俗称:沙姑子、黄片。我们将以中国各水系细鳞斜颌鲴种群为研究对象,以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D-loop标记为线索,研究细鳞斜颌鲴种群的遗传分化及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特征,探讨相互间的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关系,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细鳞斜颌鲴资源奠定基础。 关键字:细鳞斜颌鲴,线粒体D-loop标记,微卫星标记,遗传分化, 亲缘关系, 系统进化 1.研究背景 细鳞斜颌鲴属中下层鱼类,平时喜生活于江河干支流水域,到了产卵季节,有一定的短距离洄游现象,上溯至适合条件的产卵场进行集群产卵。产后,亲鱼分散游动,离开产卵场,至秋季有一部分群体进入干流附属的湖泊或支流中进行索饵、育肥,冬季则又返回干流水深的潭穴中越冬。细鳞斜颌鲴的食性很杂,自全长2厘米以上的夏花鱼种开始,除摄食少量浮游生物外,主要是腐屑、底泥以及底生硅藻和摇蚊幼虫等底生生物。它在不同类型的水体中,均以腐殖质有机碎屑、腐泥及着生藻类为主要食物。其生长在头两年速度较快,2龄鱼的平均体重可达479克。细鳞斜颌鲴通常2冬龄性成熟,生殖季节在华中和华南地区为4―6月。成熟雌鱼的体重变化在415―1100克以上。平均每千克体重的鱼怀卵量为20万粒左右。产粘性卵,呈浅黄色。产出时卵径为0.8―1.2毫米。雄鱼在生殖季节,有珠星出现。广泛存在于东部各水系之中。故各水系之间的种群长期存在地理隔离,基因交流困难,是一个良好的进化生态学研究材料。国内对此鱼的研究也不多,且多为形态学方面的资料,研究其分子进化和群体遗传,有助于了解该种的资源状况,同时能够为生态学相关理论提供依据。 2.方法 2.1采样 分别采钱塘江,长江,珠江水系细鳞斜颌鲴,每条水系定5—7个点,如钱

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及金属材料均已在生物医学领域被应用,作为人体修复材料。但从生物相容性的特性分析,则高分子材料与无机材料有着更大的应用前景。美国于1996年对人工骨与各类关节的市场需求量预测为约200万件,中国骨折病人约10倍于此。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福利问题。 无机生物医用材料可分为三大类,即惰性材料、表面活性材料及可吸收材料。属于惰性材料类的有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生物微晶玻璃、复合材料及涂层材料。属于表面活性材料类的有生物活性玻璃、生物活性微晶玻璃、磷灰石类材料、复合及涂层材料。属于可吸收材料类的主要是羟基磷灰石及可吸收的磷酸钙材料。 本文拟对涂层材料稍加介绍。其制备方法是以上述三类材料中的任何一种为对象,一般以钛合金为基底,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将它们在基底材料上形成一层结合牢固的涂层。这类涂层材料具有若干优点,首先可使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直接与生物体相接触;其次可以利用钛合金基底的强度与韧性;另外涂层材料含有许多微孔,又与被植入体周围的生物体相容,在动物中大量、长期试验证明,生物组织可以长入到微孔中,亲合性好,形成紧密的结合体。因此是比较理想的植入体。现已有肘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产品,可供医生选用。在上海一地已有二百多病例。根据对植入髋关节病人的实例统计,在未植入前,有2/3的病人在没有手杖时,就完全不能行走;而在植入后则有90%的病人借助手杖即可长距离行走,其中3/4的病人可脱开手杖行走,效果相当明显。 以上谈了四点不求全面,但已看出高性能无机材料可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能,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前景。新材料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本身就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他众多高技术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新材料作为它们的基础与支撑。因此展望高性能无机材料的未来,将是一幅十分诱人的图画。

生物医用材料研究进展

医用羟基磷灰石的研究进展 摘要: 羟基磷灰石(HA)是人体骨、牙无机组成的主要成分,组成生物体骨、牙组织的磷灰石晶体为纳米级、低结晶度、非化学当量和被多种离子的置换的针状纳米微晶.纳米羟基磷灰石由于与生物硬组织结构成分相似,以及在结构上的可模拟性,在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以各种应用形式出现在各类医学研究中。 羟基磷灰石[Calo(P04)6(0H)2】(hydroxyapatite,HAp)是一种生物活性材料,具有独特的生物相容性,是人体和动物骨骼、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I】,基于HAp良好的生物活性以及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硬组织替代材料,广泛应用于硬组织修复、药物载体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特性;医用功能 前言: 生物材料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边缘学科,成为现代医学和材料科学的匿要领域之一.预计生物材料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生物医学材料的历史与人类的历电一样漫长,最初人们用木、金属、动物牙齿作为牙齿种植修复的材料.到19世纪,金、镀、锦等开始用T-口腔修复中,而陶瓷作为骨种植材料具有意义的研究是smitll在20世纪印年代开始的。70年代玻璃陶瓷、羟基磷灰石等进入n舱临床以后,把口腔种植修复推向丁新阶段,特别是80年代以来各种复合材料的H}现,使几腔种植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纳米羟基磷灰石是人体骨、牙无机组成的主要成分,具有骨引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能与骨坚固结合,结合了生物材料和纳米材料的优点,临床已广泛应用,在生物医用材料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羟基磷灰石(HA)具有骨引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能与骨坚固结合,临床已广泛应用.生物体内天然羟基磷灰石以纳米晶体的形式存在,为65~80 nm的针状结晶体.根据“纳米效应”理论,单位质量的纳米级粒子的表面积明显大于微米级粒子,使得处于粒子表面的原子数目明显增加,提高了粒子的活性,十分有利于组织的结合.目前人工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直径在1—100 nm之间,钙磷比值约为1.67,因而与人骨的结构和成分很相似,是一种理想的组织植入材料.然而以羟基磷灰石作为骨植入材料因强度偏低,尤其是脆性太大尚难直接应用于人体承载部位。 正文: 羟基磷灰石概念: 羟基磷灰石制备方法:1.高温分解法2.煅烧磷酸钙法3.干法合成4.湿法合成: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重点知识点汇总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重点知识点汇总 Experiment1细胞有丝分裂 间期:有明显的细胞核,染色质分布较均均,由于染色质易与碱性染料结合,故细胞核的染色比细胞质深。核中可见1~3个染色较浅的呈球状的核仁 前期:细胞核膨大,染色质逐渐螺旋化为丝状的染色丝,其后染色丝进一步缩短变粗,形成一定形态和书目的染色体(这时候的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但在光镜下一般不易看清),核膜、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中的成对染色单体逐渐分开(但着丝粒仍未分离)全部染色体(2n=16)移向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在赤道板到两面有许多纺锤丝连接细胞两极和染色体的着丝点,成为纺锤体,但不易观察到,此时染色体形态最典型 后期:着丝粒纵裂为二。这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已完全分开,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形成了数目相等的两组染色体(这是所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增加1倍,是由于S期内DNA含量倍增的结果) 末期:染色体移到两极并解旋为染色质,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并逐渐向边缘发展。当染色质构成核网时,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板达到两边,分裂结束,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又进入间期状态。 Experiment2动物染色体的制备 原理:染色体只有在分裂期的细胞,特别是中期细胞中表现出典型形态便于观察和计数,所以必须采取特殊的技术方法,从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液中得到。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骨髓细胞数量多、分裂旺盛,不需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便于取材。 秋水仙素的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 KCl低渗溶液:使细胞膨胀,促使中期染色体散开 固定液:有固定作用,对染色体还有一定的分散作用 Giemsa染色液:染色 结果:低倍镜下,可见到许多大笑不等被染成紫红色呈圆形的间期细胞核以及分散在它们之间的中期分裂象。小鼠染色体一般呈“U”形,染色体2n=40

生物活性玻璃

高分子0902 吴俊3090705061 生物活性玻璃研究及应用 摘要: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具有特殊组成和结构的硅酸盐玻璃材料。主要介绍 了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方法、特殊活性以及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 关键字:生物活性玻璃制备活性应用 绪论 生物材料,包括生物玻璃、生物玻璃陶瓷、生物磷酸钙陶瓷以及生物复合材 料、生物涂层等,是一类可对肌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具有特殊功能的 材料。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近几十年来的研 究十分活跃。 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 是一种具有特殊组成和结构的硅酸盐 玻璃材料,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Hench教授在1969年研发出来的。具有与骨组 织形成化学性结合能力,与骨组织和软组织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在植入体内后 生物活性玻璃表面即与体液发生离子反应,最终在玻璃表面形成类似骨中无机矿 物的低结晶度碳酸羟基磷灰石层(HCA),因化学组成与生物体的骨骼相似,容易 与周围的骨骼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合即骨性结合,具有优良的骨诱导性、骨传导性 及生物相容性,已成为材料科学、医学以及生物科学等学科的热点,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的研发成功,更是给人类健康带来了 又一突破性进展,广泛开展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 应用价值。 1.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 与传统玻璃制备工艺一样,最早的生物玻璃和微晶玻璃都是通过熔融法制备 的。随着溶胶凝胶技术的发展,该方法被引用到生物玻璃的制备中来,该方法制 备的生物玻璃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积,显示出了较高的生物活性。 1.1熔融法 高温熔融法是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也是传统的玻璃制备方法,这种方法具 有工艺成熟,操作简单,制得玻璃质量高等特点。高温熔融法制备玻璃时在反应 中参与反应的组分的原子或离子受到晶体内聚力的限制,所以反应动力学的决定 因素有晶体结构和缺陷、物质的化学反应活性和能量等内在因素;也有反应温度、 参与反应气相物质的分压、电化学反应中电极上的外加电压、射线的辐照、机械 处理等外部因素。本研究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所有试样均采用高温熔融 冷却法制备。实验在空气环境下,于硅碳棒加热炉中熔化;玻璃均化好后在加热 的铁板上淬火成型,之后在马弗炉中退火处理。所有玻璃均采用氧化铝柑祸熔制。

微生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08级2班杜长蔓 摘要: 就微生物多糖的种类,生物合成、提取与纯化、实现了工业化的微生物多糖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望了微生物多糖开发利用的前景。微生物多糖主要指大部分细菌、少量的真菌和藻类产生的多糖。微生物多糖由于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理化特性独特等优点而使其在食品和非食品工业备受关注,尤其在医药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微生物多糖在细胞内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 ①黏附在细胞表面上,即胞壁多糖; ②分泌到培养基中,即胞外多糖; ③构成微生物细胞的成分,即胞内多糖。而其中的胞外多糖具有产生量大、易于与菌体分离、可通过深层发酵实现工业化生产。一般微生物多糖的生产主要是利用淀粉为碳源,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进行生产,也有通过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作用制成的。能够产生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微生物种类较多,但是真正有应用价值并已进行或接近工业化生产的仅十几种。近几年,随着对微生物多糖研究的深入,世界上微生物多糖的产量和年增长量在10 %以上,而一些新兴多糖年增长量在30 %以上。到目前为止,已大量投产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有黄原胶(Xant han gum) 、结冷胶( Gellan gum) 、小核菌葡聚糖(Scleeroglucan) 、短梗霉多糖( Pullulan) 、热凝多糖(Curdlan) 等。微生物多糖和植物多糖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①生产周期短,不受季节、地域、病虫害等条件的限制; ②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③应用广泛,例如已作为胶凝剂、成膜剂、保鲜剂、乳化剂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微生物多糖年加工业产值可达80 亿左右。 关键词: 微生物多糖; 生物合成; 提取与纯化;开发应用 0引言 多糖是一种天然的大分子化合物,来源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在海藻、真菌及高等植物中尤为丰富。它是由醛糖和(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成的聚合物,作为有机体必不可少的成分,同维持生命体机能密切相关,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 根据多糖在微生物细胞内的位置,可分为胞内多糖、胞壁多糖和胞外多糖。人们对多糖的初始研究可追溯到1936 年Shear对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发现, 但微生物多糖倍受关注是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的. 20 世纪50 年代, J eanes等人筛选、获得了许多黄原胶(Xan than gum ) 的产生菌. 1964 年, 原田等人从土壤中分离到产凝结多糖(Cu rdlan, 又称热凝多糖) 的细菌, 后发现农杆菌(A grobacterium sp. ) 也可以产生该多糖. 1978 年,美国人生产制造了产生于少动鞘脂类单胞菌(S p hing om onas p aucim obilis, 旧称伊乐藻假单胞菌) 的结冷胶(Gellan gum , 又称胶联多糖). 随后, 小核菌葡聚糖(Scleeroglucan)、短梗霉多糖(Pu llu lan, 又称普蓝)、透明质酸( Hyalu ron ic acid)、壳聚糖(Ch i2tasan) 等微生物多糖又相继被人们发现.近年来又兴起一些新型微生物多糖如海藻糖、透明质酸、壳聚糖等的研究。微生物多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已作为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胶凝剂、悬浮剂、润滑剂、食品添药品等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医疗、制药保健等多个领域[1 ]. 为了不断开发微生物多糖的潜能, 仍然需要筛选、分离新的多糖产生菌, 了解多糖的生物合成, 研究它们的结构、理化学特性,进一步拓展它们的应用领域. 1微生物多糖的生物合成 多糖有的合成于微生物的整个生长过程, 有的合成于对数生长后期, 而有的则合成于静止期. 它们种类繁多, 可分为同型多糖和异型多糖, 都是由相同或不同的单糖或者和其它基团在特

细胞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最全版

, 内膜系统的膜结构破裂后自己重新封闭起来的小囊泡(主要 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是异质性的集合体, 形态、大小及功能常因生物种类和细胞类型不同而异。据微体内含有的酶的不同可分为过氧化物酶体、糖酵解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 叠的多肽链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能够加速正确折叠的进行或提供折叠发生所需要的微环境。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可传代的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 DNA在核小体连接处断裂成核小体片 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即染色体末端DNA 序列的多个重复,其作用是保护和稳定染色 RNA 依赖性DNA 聚合酶,为一种核糖核蛋白酶,是合成端粒必需的酶。在双线期中,交叉数目逐渐减少,在着丝粒两侧的交叉向两端移动.这个现象称为 成染色体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互相紧靠,进而缠绕在一起,基质开始附着到染色丝上,成为一条短而粗的染色体。据染色体被拉向两极所受到的力的不同,后期可分为后期A 和后期B,此时的染色体 启动DNA复制的关键因子,是真核细胞DNA M期促进因子。

能够促使染色体凝集,使细胞由G2期进入M 物质多肽的形式合成,其N末端含有作为通过膜时之信号的氨基酸序列。引导前体多肽 是指具有摄取、处理及提呈抗原能力的细胞,能摄取病原体蛋白并将其加工将成短肽段,呈递给T细胞。 ,从中 于高等真核细胞中,是内层核被膜下纤维蛋白片层,纤维纵横排列整齐呈纤维网络状。 成串排列在一起,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 DNA和组蛋白构成,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 在一定时期的特种细胞的细胞核内, 它由不表达的DNA序列组成, 分裂过程中,核仁出现周期性变化。一般在分裂前期逐渐消失,其纤丝和颗粒成分散失于核质之中;在分裂末期又重新出现。核仁的形成常与特定染色体的一定区域密切相关。 色体片段, 通过次缢痕与染色体主要部分相连。 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 是染色体数目、大小、 是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时, 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形似灯刷。 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多股染色单体平行排列而成。

生物活性物质

茶多酚生物活性物质 --有关茶多酚生物活性物质的性质用途的结课论文 班级: 生物工程2班 姓名: 秦玉涛 学号: 201020142051 2012-11-09

目录 一.生物活性物质介绍 (2) 二.茶多酚简介 (2) 三.性质 (3) 四.茶多酚的生物学活性 (3) 五.茶多酚的药理药效 (3) 六.实际应用 (4) 七.禁忌 (4) 自我讨论 (5) 参考资料 (5) 一.生物活性物质简单介绍 生物活性物质定义:生物活性物质,是指来自生物体内的对生命现象具体做法有影响的微量或少量物质。其种类:有糖类、脂类、蛋白质多肽类、甾醇类、生物碱、甙类、挥发油等等。它们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对人有的有利,有的有害。 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就是某些物质中活性物质会产生一些对机体有害的作用,进而影响人体健康。此外,生物活性物质在疾病发生和预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能为人体带来一些有益的作用。 二.茶多酚简介 对于茶多酚的介绍我是从茶多酚的定义及其成分来说明首先从其定义来说明以下茶多酚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它是茶叶中多 酚类物质的总称,第二个方面从其成分上来说明茶多酚是一种稠环烃类,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并且也是茶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由于茶多酚具有一些解毒抗辐射的作用,它便有些医疗功效。现在许多医疗中都已经开始重视起茶多酚的作用。茶多酚的保健作用也受到许多人的关注,现在也有称之为茶多酚将囊的物质。还有我们身边的茶饮料中也含有茶多酚这种物质。茶饮料尤其是绿茶已经被很多人接受并乐此不疲。 三.茶多酚的性质 茶多酚有一些物理的化学的性质。下面是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考题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考题 Chapter 3 Protein Structure & Function 1. The primary, secondary, tertiary and quaternary structures of proteins. N972010028 黄琴淑 (1) 一级结构 (primary structure) :蛋白质的序列称之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 二级结构 (secondary structure) : 一级结构上的胺基酸间可交互作用,利用醯胺键上的C=O键与胺基形成氢键。这样形成的简单又有规则的结构,称之为二级结构 (secondary structure)。蛋白质有α螺旋 (helix)与 beta 折曲平面 (pleated sheet); 两种主要 而且规则的二级结构,由这些简单的结构又可组合成一些独立折叠的单元,称之为模组(motif)。 (3) 三级结构 (tertiary structure)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由一条多月生(polypeptide)链组成,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模组。 (4) 四级结构 (quaternary structure):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由一条多月生(polypeptide)链组成,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模组。一个含有多个次单元蛋白质中,每个次单元都是一个三级结构,次单元间可能有疏水性作用,盐桥等交互作用而形成四级结构,所以含有多个次单元的蛋白质才有四级结构 (quaternary structure)。 第壹题参考资料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将蛋白质中胺基酸顺序视为整体构造,是一种用有机化学词语来描述分子的完全方法。自很多不同蛋白质的顺序分析中可以看出,每种蛋白质都有其独特的结构,而顺序排列即是该种系的特性。在少数的情形中,特殊的器官或组织也具有特定结构的蛋白质,更进一步的,蛋白质可以如细胞分裂一般很正确地被复制出相同顺序的蛋白质。我们可以参考牛的胰岛素(Bovine insulin);更正确地说,是参考proinsulin。Proinsulin为生物活性贺尔蒙的先质(precursor),藉着正常牛的胰脏岛状细胞仔,细地做成的一种特定构造。牛的胰岛素和其他哺乳类的胰岛素几乎是相同的,通常只有一个胺基酸不同,即A链中第8,9或10位置胺基酸的改变。这些相似性使得这方面的研究迅速扩展,虽然在不同种类中,胺基

生物功能材料

生物功能材料 摘要:材料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与先导。现代高技术的发展,更是紧密依赖与材料的发展。生物功能材料不仅具有不锈钢塑料所具有的特性,而且具有亲水性、能与细胞等生物组织表现出良好的亲和性。生物陶瓷除用于测量、诊断治疗等外,主要是用作生物硬组织的代用材料,可用于骨科、整形外科、牙科、口腔外科、心血管外科、眼外科、耳鼻喉科及普通外科等方面。 关键词:生物功能陶瓷材料、研究现状、应用、发展前景 一、生物陶瓷概述: 生物陶瓷是指与生物体或生物化学有关的新型陶瓷。包括精细陶瓷、多孔陶瓷、某些玻璃和单晶。根据使用情况,生物陶瓷可分为与生物体相关的植入陶瓷和与生物化学相关的生物工艺学陶瓷。前者植入体内以恢复和增强生物体的机能,是直接与生物体接触使用的生物陶瓷。后者用于固定酶、分离细菌和病毒以及作为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是使用时不直接与生物体接触的生物陶瓷。 生物陶瓷分为生物惰性陶瓷材料、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玻璃生物陶瓷、单晶生物陶瓷、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等五大类。 1、生物惰性陶瓷材料 生物惰性陶瓷主要是指化学性能稳定,生物相溶性好的陶瓷材料。这类陶瓷材料的结构都比较稳定,分子中的键力较强,而且都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耐磨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它主要有氧化铝陶瓷、单晶陶瓷、氧化锆陶瓷、玻璃陶瓷等。在生物体内不发生或发生极小反应的材料,如Al2O3,ZrO2,C等。应用于临床的为高密度、高纯度的Al2O3陶瓷,它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耐磨性、化学稳定性、高的机械强度。特种碳材料也在临床应用中获得相当的成功,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别是抗凝血性能显著,模量低,摩擦系数小,韧性好,因此耐磨和抗疲劳。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外科,如心脏瓣膜、缝线、起搏

海藻多糖及其生物活性

海藻多糖及其生物活性 徐明芳 高孔荣 刘婉乔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系,广州 510641) 关键词:绿藻 褐藻 红藻 生物活性 随着研究海洋生物方法的不断改进及现代化分离技术的有效使用,天然产物化学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从陆地延伸到海洋。海藻是海洋植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一类,对它们生物活性的研究日趋广阔,海藻生物活性物质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难以被消化吸收的细胞间的粘性多糖,主要包括褐藻中藻酸,褐藻糖胶,红藻中琼胶,卡拉胶等;另一种是分子量较小,吸收后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体内代谢物质,主要包括,卤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溴酚类化合物,对苯二酚,海藻单宁,昆布氨酸等。其中,海藻多糖是研究的较多的一类,海藻多糖是海藻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为海藻中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到目前为止,能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海藻多糖只有褐藻胶,琼胶,卡拉胶、叉红藻胶等。在医药应用与化学方面研究较多有海带淀粉,褐藻糖胶等。这些海藻多糖,除了具有传统的工业价值外,近年来研究表明〔1、2、3〕,它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用功能,诸如增强免疫,细胞诱导分化,抗肿瘤及抗病毒的作用。 一、海藻多糖及生物活性 (一)绿藻多糖及生物活性 11绿藻多糖的降血脂及抗衰老活性 在绿藻中的石莼,孔石莼及浒苔中主要含有水溶性硫酸多糖。浒苔(E n tero m orp ha p ro2 lif era)经热水提取,Sevagt法除去蛋白质,用乙醇沉淀,经Sephadex—G—100柱层析,得浒苔多糖,其糖醛酸含量3316%,单糖组成为L—阿拉伯糖,L—岩藻糖,D—甘露糖,D—半乳糖及D—葡萄糖,它是一种酸性杂多糖。据研究认为〔4〕,浒苔多糖具有降血脂和抗衰老等生物活性,其它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正在研究中。 21绿藻多糖的抗肿瘤活性 绿藻中松藻科(Codiqceae)松藻冷水抽出物,经乙醇沉淀,C M_Sephadex G—75柱层析,绿藻多糖主要含有半乳糖,甘露糖及阿拉伯糖的硫酸多糖,对接种S—180实体肉瘤和艾氏腹水瘤20天的小鼠,以015m g kg,腹腔注射6天,抑瘤率达37~42%〔5〕。 (二)褐藻多糖及生物活性 11褐藻糖胶的有丝分裂原效应〔6〕 褐藻糖胶是褐藻细胞产生的粘性物质,它是一系列组成相似的杂多糖,其主要成分为岩藻糖(Fuc)和半乳糖(Gal)另有少量的木糖(Xyl),半乳糖醛酸(Gal A)、葡萄糖(Glc),甘露糖(M an)。由海带提取的褐藻糖胶,对小鼠、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褐藻糖胶是小鼠Β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原,它具有多克隆激活Β细胞增殖作用,并可因巨噬细胞(M Q)存在而得到加强,但对T 8 水 产 科 学 1996

802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考试大纲2015版

802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考试大纲(2015版) 细胞生物学部分 1 绪论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根本问题,细胞学说的创立及其内容要点与意义。 2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细胞的基本特征,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真核细胞以及非细胞生命体的基本知识。 3、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与相关仪器的原理与应用范围,细胞化学组成及其定位与动态分析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范围,细胞培养及细胞工程的相关概念与方法原理,细胞及生物大分子动态变化研究方法的概念及原理,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功能基因组学的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4、细胞质膜 细胞质膜结构模型的基本要点,细胞质膜的基本组成成分及其特点与意义,细胞质膜的基本特征、功能与研究方法。 5、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基本概念,跨膜运输的主要途径、转运装置、运输的基本过程。 6、线粒体与叶绿体。 线粒体的基本形态,动态特征及其分子细胞生物学基础,线粒体超微结构组成及其功能特点,氧化磷酸化的分子结构基础与转化机制,线粒体的半自主性与起源。 7、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细胞质基质的含义与功能。 内膜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员;内质网的基本类型及其功能,内质网应激及其信号调控;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标志性酶以及功能;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特点,发生与功能。

8、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蛋白质向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分选途径与机制。膜泡运输的途径与机制,细胞结构体系的组装方式及意义。 9、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各种类型信号传递的通路,细胞信号转导的整合与控制。 10、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的基本概念。 微丝的组成及其组装,网格结构的调节与细胞运动,依赖于微丝的分子马达,以及肌细胞收缩运动结构基础与机制模型;微管的结构组成及其极性,组装与去组装,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的动力学性质,微管网格结构的调节,微管的功能(包括对细胞结构的组织作用,物质运输,纤毛与鞭毛的结构与功能,纺锤体);中间丝的一般形态与类型及其细胞特异性,中间丝的组装与表达,中间丝与其她细胞结构的联系。 11、细胞核与染色体 核被膜的结构特点、崩解与组装、生物学意义;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模型及功能;核纤层的蛋白组成与功能。染色质的概念及其化学组成,基因组DNA的类型,染色质蛋白的的类型与特性;核小体的发现与结构;染色质的组装;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性。染色质复制与修复、表达的基本概念与调控机制。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其相关概念,染色体DNA的功能元件。核仁的超微结构分部与各部分的结构组成特点,核仁的功能,核仁周期性。 12、核糖体 核糖体的结构成分及其功能,核糖体的本质,RNA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13、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与分裂的相关的基本概念;细胞周期的时相划分及各时相的主要事件,以及研究细胞周期的最基本方法,早期胚胎与细菌细胞周期的特点。细胞有丝分裂的形态学过程,时相划分及各时相的变化标志,早中期染色体的移动与纺锤体的形成与结构,姐妹着丝粒的分离与后期染色体的移动,胞质分裂;减数分裂的形态学过程,时期划分与各期的主要变化特征,重要事件,特殊结构及其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