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 ——以荔湾区大岗元小区为例 【摘要】应用环境心理学学科理论对居住小区进行调研、分析,解析户外环境与人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层次之间人们行为模式的差异与联系,探寻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户外空间的需求,寻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心理需求的途径。 【关键词】环境心理;年龄层次;行为模式;公共空间 近年来,景观设计项目中越来越重视对人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的考虑,“以人为本”成为首要设计思想。如何将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应用在居住小区景观实践设计中的研究正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荔湾区大岗元小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 1 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场所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一方面。应用最多的五条理论依次为:环境感知理论、私密性需求、领域性特征、个人空间尺度理论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1.1 环境感知理论 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器官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从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感知者自身的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感知。人通过环境感知来感受和评价公共景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环境的感知又有所不同。 1.2 私密性需求 私密性即人们(个体或群体)设法控制自己对别人开放或封闭的程度。私密性包括四种类型: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它是一种能动的过程,重要的是要给使用者提供选择的机会。环境的设计是尽可能提供私密性调整的机制。所谓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的私密性,就是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陌生人之间的接触平静和有效。 1.3 领域性特征 领域性指个体或团体暂时或永久地控制一个领域,可以是一个场所或物体。领域有三种类型: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其中的次级领域与我们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半私密空间较为相似。领域性行为有两个作用:认同感和安定、家的感觉。领域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增进对环境的控制感。在景观设计中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秩序感和安全感。故在景观设计中应包括增进领域感和设计可防卫空间等多种设计手法。 1.4 个人空间尺度理论 个人空间是人们周围看不见的界限范围内的空间,主要指的是人际距离,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关。包括:亲密距离(范围为0~0.45m)、个人距离(0.45~1.20m)、社交距离(1.20~3.60m)和公共距离(3.6m以上)。在景观设计中主要给人提供不同空间功能下的舒适距离。1.5 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根据生物学的交叉圆理论,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相互交往的场所,即活动领域应是两两相交,但又不相互重合的“圆”,交叉部分是彼此共同的世界,不交叉部分是各自独立的天地。所以,功能泾渭分明的环境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更不用说清一色的均质环境。

环境心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 课程概要: 环境心理学是建筑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本课程将讨论环境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相关理论与经验研究、在建筑、规划和环境设计方面的应用研究。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1.环境心理学的定义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那些以利用和促进此过程为目的并提升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对应这个定义,环境心理学有两个目标:一是了解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二是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和多样的环境问题。 作为一个专门领域,环境心理学是新兴的,尽管在某些问题上社会科学家的研究持续了数十年。早期的心理学家绝大多数更重视个体过程,而不是人-环境过程,幸运的是六十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改变了此状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付诸于实践。 课程内容 1.环境心理学导论:初学者研究问题的导引 环境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什么是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对人、环境、行为三者相互作用的基本观点与学术脉络 2. 环境知觉/空间认知:我们如何了解和建构这个世界 注意到的环境、环境信息的解释与组织、认知地图、空间指认与距离认知 3. 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人对周遭环境的反应 对环境的色彩、声、光、热、微气候以及人们对其的反应 4.城市的公共认知:城市环境公共意象的若干专题 城市意象、易识别的环境与景观、社会性意象、环境审美 5.空间行为学:人们如何共享空间 拥挤、私密性、领域性和个人空间 6.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方法、用后评价研究和论文写作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之辨、量化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用后评价研究的设计和论文写作 7.住宅与社区中的环境心理: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8.以环境设计防止犯罪的研究与实践三十年:“可防卫空间”理论以来的建筑设计与社区防范 9.城市开敞空间中的环境行为 10.不同的环境与各种群体的环境 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女性与环境/办公室、校园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摘要:在环境科学中,建筑环境心理学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环境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相关方法及知识点,对建筑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建筑与环境还有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能够满足人们身心发展需要的建筑环境,实现人与建筑环境更加和谐的相处。在对建筑环境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同时还能进一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在建筑环境心理学的应用中,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学术领域,比如环境工程学、建筑学,还有城市规划学等,所以对建筑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将其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应用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得到应用,是在近几年才兴起的。但是,在这段时间内,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在建筑行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建筑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因为研究建筑设计以及环境设计时,都需要通过建筑环境心理学为基础对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由此可见,建筑环境心理学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通过对相应的规律以及知识进行更加灵活的应用,才能设计出一个符合人们需要的建筑环境,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本文主要对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希望对今后的建筑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依。 1、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空间环境心理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及认识,有助于帮助人们对生活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从而找到心理距离以及实际距离之间的差异,将个人空间以及他人空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于空间的开敞感以及封闭感进行有效地控制。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或者是对环境进行设计时,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对空间进行组织,对建筑物以及建筑群落加以科学的布置,将人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对建筑的面积以及高度的问题加以调整,这些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建立在环境心理的基础之上,只有设计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了,才能够满足人们在心理方面的最本质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空间环境。 2、在建筑形式设计方面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形式的设计过程中也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因为在对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的环节中,其在建筑环境心理学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人们更加容易对一些形状新奇或者是特殊的建筑物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进而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反映。由此就形成了视觉心理这一概念。在建筑形式中,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图形、背景或者是建筑物的线条以及工艺质量等,这些因素都会让人们的视觉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同时还具有不一样的作用,这些都可以成为主要的客观环境影响因素,进而对视觉环境带来不同的效果。对视觉环境心理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后,就可以对建筑物形式进行更加完善的设计,使之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将建筑形式变得更加美观。同时,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也能得到满足,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一致的效果,

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范围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虽然有关环境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 噪音是许多学科所研究的课题,也是环境心理学的主要课题,主要研究噪音与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问题。从心理学观点看,噪音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对噪音的体验往往因人而异,有些声音被某些人体验为音乐,却被另外一些人体验为噪音。研究表明,与强噪音有关的生理唤起会干扰工作,但是人们也能很快适应不致引起身体损害的噪音,一旦适应了,噪音就不再干扰工作。 噪音是否可控,是噪音影响的一个因素,如果人们认为噪音是他们所能控制的,那么噪音对其工作的破坏性影响就较小;反之,就较大。 人们习惯于噪音工作条件,并不意味着噪音对他们不起作用了。适应于噪音的儿童可能会丧失某些辨别声音的能力,从而导致阅读能力受损。适应于噪音环境也可能使人的注意力狭窄,对他人需要不敏感。噪音被消除后的较长时间内仍对认识功能发生不良影响,尤其是不可控制的噪音,影响更明显。 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挤与密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拥挤是主观体验,密度则是

建筑环境心理学城市认知调研报告

城市环境认知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郑州市金水区 调研人员:000000000

序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仅仅看到城市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发展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本次调研以金水区为例,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对金水区进行简单分析。

目录 调研目的 (4) 调研方法 (4) 调研时间 (4) 调研地点 (4) 调研人员 (4) 具体内容 (5) 一.部分要素简要分析及介绍 (5) 边界 (5) 主要的街道----花园路 (7) 标志建筑-----河南博物院 (8) 主要节点------紫荆山科技市场 (10) 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1) 花园路 (11) 紫荆山 (11) 科技市场 (12) 三.提出建议 (12) 花园路: (12) 紫荆山: (12) 科技市场: (12) 四.调研结果统计表分析 (13) 整体评价 (13) 推荐地点 (13) 金水中心 (14) 金水象征 (15) 交通节点分析 (15) 五.结语 (16)

金水区城市意象调研分析报告 调研目的 结合实际更深层次了解城市意象的构成要素,掌握绘制城市认知地图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地调研的动手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调研方法 分小组实地调研,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 调研时间 2013 10.1-2013 10.7 调研地点 郑州市金水区 调研人员 000 000 000 000 000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校园环境分析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对环境心 理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简单以我校为 例谈谈我对环境心理学的理解。 一个好的大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学 生提供许多方便,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 生的各种品质。试想每天生活在吵闹,杂乱的 环境中怎么可能会让学生安心的学习,怎么可 能让老师静心的教学。人的行为是受到环境的 影响,人每天做的事情同样影响着个人的习 惯。一旦习惯的养成,很难在短暂的时间内改 过来,这样就有可能养成不好的品质。当然 学校中的每个空间都是学生停驻的地方,学生 的生活,学习都在这个大的环境中慢慢度过。下面以中南大学铁道学院进行了初步的调研。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简介 建国初期,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1953年10月,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华南工学院、云南大学、四川大学七所院校的土木系 和铁路建筑系合并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9年, 随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高教部、铁道部、湖 南省决定以湖南大学桥梁与隧道、铁道建筑、铁道 运输三个系及部分公共课教研室为基础成立长沙铁 道学院,直属铁道部领导,定址长沙南郊烂泥冲。 1960年9月15日,长沙铁道学院正式挂牌。50年 来,学校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目前校园占地面积 860 余亩,建筑面积3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3 亿多元,仪器设备总值7300万元,图书馆建筑 面积1万平方米,藏书80余万册,各种教学生 活设施齐全。 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南大学铁道学院进行调查。 图书馆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大学图书馆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地,

#环境心理学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

课程论文 环境心理学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使用分析 ——以神女湖公园为例 姓名:沈才梅 学号:2 学科专业:园林景观设计 年级: 2010级(1)班 任课教师:葛现玲 重庆 永川 2013年1 月 摘要 环境心理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实质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相互关系。介绍了环境心理学的起源及概念,论述了其和公园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并从功能分区、园路、植物配置、设施等方面说明了环境心理学在公园设计中的使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公园设计;使用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s the emerging overlapping domai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which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senti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behavior. The origin and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nd 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with park design wer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park design were elaborated,including function division,park road,plant allocation,facility,etc.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sychology;;park design;application 1 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 摘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我们活在建筑之中,建筑活在我们的手中。建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关乎建筑的生与死,当一个建筑空间不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时,这样的空间将不被人们所认可和使用,将难逃被毁灭或改造的命运。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体,让建筑尽可能满足人的心理和空间需求。本文将通过对已建成使用的两处建筑体进行分析,通过建筑空间行为调查来阐明建筑空间中蕴藏环境心理学知识,最终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帮助人们设计出实用建筑。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起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着建筑的永恒价值,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如何将环境心理学合理的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人环境 1.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人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借以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实质环境与人类行为及经验之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筑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探讨人与环境的最适化,最适化是一种理想的形式,它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目标取向与循环本质,具有很大的启发价值。它主要是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心里发生发展的规律。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 环境心理学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作为一种新观念下的建筑理论,自世纪年代确立以来,迄今已逐渐发展完善。它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寻求最佳刺激,再根据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环境心理学使广场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广场周围的环境。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广场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因此,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中引人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将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建筑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天津大学北洋广场调研

“学府欢乐谷” ——北洋广场活动人群特征分布和行为分布初探调研报告 U niversity’s Pleasantville ——A First Exploration and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Feature Distribution and Action of Acting Crowds in the Beiyang Square

【引言】 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 巍巍学府之中,有这么一处地方,既凝重肃穆,又欢乐活泼。 这里,马寅初的目光在静静地守望。 这里,张太雷的誓言在永恒地回荡。 这里,读书少女的求知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刻苦钻研,奋发努力。 这里,北洋大学堂的历史记忆铭刻在每一个天大人的心上…… 这里,跳跃的喷泉奏出欢乐的音符,潺潺的流水流出不息的欢歌。 这里,苍翠的白杨洒下一片绿荫,娇艳的花朵绽放满地春色。 这里, 清晨的露也带着清新的味道,老人们愉快地享受着晚年时光。 这里,夜晚的风也带着音乐的律动,轮滑少年们肆意挥洒着灿烂青春…… 这里,就是天津大学校园中轴线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北洋广场。它的建设初衷是为了承载历史的厚重,而不知不觉之中,它已然成为了北洋学子甚至校外人士的活动场所, 成为了一处独一无二 北洋大学堂 马寅初塑像 张太雷塑像

的“学府欢乐谷”。 【摘要】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主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北洋广场,作为大学校园内的广场,除了是校园空间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以外,也是学生以及学校周围居民休闲生活的主要场所。那么,北洋广场的实际使用状况是怎样的?其使用主体和活动内容在不同时间内有什么变化?人们对北洋广场又有着怎样的期许和评价?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这次调研。 As a main part of city public space, a squa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 The Beiyang Square, being a square in university campus, is also a main relaxation site for students and inhabitants nearby besides an important nodal point on the axile wire of the campus space. Then, what is service condition of the Beiyang Square like ? How do the use subject and the action content change ? As to the Beiyang Square, what do people expect and how do people appraise ? We begin the investigation with these questions. 【关键词】北洋广场、建筑环境心理、行为特征、时空分布Keywords: the Beiyang Square, psychology of building

谈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谈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0-16T09:39:36.2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贺鑫 [导读] 及其给我们带来的或亲切或温馨或有趣的情感体验,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美满,可以达到满足人们精神与心理需要的目标。这时环境心理学对空间设计的影响就显的尤为重要。本文把握以人为本为出发点,浅要的分析了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518029 摘要: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对于住宅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居住的基本功能上,而从精神层面上的审美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室内空间环境布局、色彩、光线运用的合理性所产生的安全感、归宿感和陶冶感,及其给我们带来的或亲切或温馨或有趣的情感体验,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美满,可以达到满足人们精神与心理需要的目标。这时环境心理学对空间设计的影响就显的尤为重要。本文把握以人为本为出发点,浅要的分析了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与应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人本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加重,环境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日深。这已是目前心理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心理学强调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在环境中,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室内环境又是存在于这个大环境中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不仅要考虑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更要考虑在它的环境内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在设计之初,对不同室内环境和不同人群的观察和研究都是必要的,根据环境知觉的研究方法来进行室内设计视觉审美上的调整,根据个人空间及领地的特征要素对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协调各种元素在空间中的使用,都要结合使用者与室内环境的的特点,才能使室内设计更能满足视觉审美的需求,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最终打造出人们所愿意居住的、舒适的、和谐的室内环境。 1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概述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1.1环境心理学的含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它着重从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什么样的环境最符合人们的心愿。环境心理学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首要问题是解决人和环境关系的问题,是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需要来创造安全、舒适、宜人和富有美感的环境;反之,也就无法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空间环境。 1.2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1.3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发展 环境心理学这一门学科在中国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大概是从80年代初,才慢慢被人们认识的。在那个年代,中央让一些国内的专家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学习、访问,是哲学科学研究人员从国外带来了环境心理学这个新的知识探索领域。而且,高校的建筑学界的专家学者秉着好学的精神也作了不同途径的学习。翻译出版了不同国家版本的专门著作,在推动学科发展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年来也有一批中青年学者从国外高等院校学习归来,也开始了国内环境心理学研究,获得了很好的成果。 但是,在环境心理学这个学科领域,美国、英国、日本起步较早,不论在研究的深度、广度,发表的专门论著,或培养教育计划和举措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经济在飞速的发展着,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成为了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装饰设计成长的良好客观环境,在学习发达国家的学科研究经验之后。在21世纪,我国的环境心理学术研究还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人的心理、行为与室内设计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研究和设计的基础。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2.1色彩的变化与心理 色彩对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往往是通过心理来判断的,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左右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行为。例如,红色穿透力强,使人兴奋;高明度黄色刺眼,使人心慌。色彩的这种调节功能经常被商家利用以促销。很多快餐店的室内设计中大量使用橘色,因为橘色能刺激人的脾胃,从而增进食欲。同时,色彩也能使人产生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等。在一些高温车间的生产环境中往往采用冷色调,而制冷或低温生产场所常采用暖色调。色彩用于交通也由来已久。国外出现了彩色公路,在事故多发地段铺设红色路面进行警示。 2.2私密性、“尽端趋向”与心理 许多人将居住空间,看作其隐私的一部分,只是其私密性涉及更为广泛。比如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他们或许希望能看到的更多,但对于室外之人,往往希望隐藏的更多。和私密性同时存在的还有人的“尽端趋向性”。在日常生活中,集体宿舍中先进入住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 境 心 理 学 调 研 报 告 园林111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在丽阳门公园的应用一.调研内容 1.调查对象:丽阳门公园及游人 2.调查方法:目测法,现场拍照、文字记录

3.调查内容:公园特定空间场所的的利用情况和游人的行为表现 4.调查目的:从空间场所的利用情况和行为表现来看游人的行为心理,对丽阳门公园空间设 计给出评价并提出对外部空间设计的一些思考 5.调查时间:2013年6月8号-6月10号 二.丽阳门公园现状及公园环境分析 (一)公园简介及周围环境 丽阳门公园地处浙江省丽水市商业区,西临丽水市最繁华的中山街,北临丽水市主干道丽阳街,南边是步行街,东边是城东路,是一块大约有15000平方米不规则四边形街头绿地。 该公园平常游人流量很大,每逢节庆日活动、赠花赏花活动这里热闹非凡,是市民们集会、游憩、散步、运动、安静凝思、陪伴家人、人际交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场所。 丽阳门公园平面地图 (二)公园景观环境分析 1)硬质景观空间场所分析 由丽阳门公园卫星地图可以看出,中山街旁边就是处州古城墙,经历沧海桑田,见证了丽水的发展,是逝去的保家卫国的祖先们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但站在城墙上,视线多被植物和园外高大建筑所遮挡,观景效果不佳。城墙北面是公园西入口,没有大门,很开阔,外围是排列有序的石墩,阻止外来车辆的进入;南面是步行街入口,由这个小入口进入就可以看到公园内唯一的凉亭,凉亭所在周围地形平坦,植物低矮,视线较为开敞,抬头就可以看到中央公馆,而扭头钟楼就进入眼帘,这两个建筑被巧妙地借用,极大丰富了园内空间。凉亭东面是20多米长的时光隧道,这个隧道是由多个石砌菱形框架结合表面凹凸不平的石块构成。中山街入口和步行街入口,极大地承载了来自中山街行人的分流。 步行街中间还有一个半圆环形小广场结合休息长廊。对应的在丽阳街上也有一个半圆形入口,但面积较小,游人由此进入,紧接着就进入下沉式广场。中间面积最大的就是中心广场,是市民主要的活动场所,它中心的雕塑是丽水市市标:银灰色的市标是由丽水拼音首字母“L”和“S”抽象组合而成。L像是两把利剑,直刺云霄,S就成了那温柔而美丽的彩带,环绕着利剑,代表着朝气,象征着腾飞。雕塑下面是莲花基座配有水池喷泉,外围装饰着繁花色块。中心广场和下沉式广场地势上形成对比,其地面铺装一个精细光滑,一个粗糙不平。城东路入口是比较正式的大门,入口有体量较大的置石,还有石砌的弧形门廊,也是接着小广场。主要道路设置分明,但小道路在林间多而乱。 园内灯光主要有路灯、近地灯。不同场所路灯的高低和数量不同,也影响着空间的利用和游人的行为。比如,竹林间地上照明较多,主要园路边球形路灯较多,中心广场路灯较多,而下沉广场几乎没有路灯。儿童活动区照明较多,而城东路入口广场没有路灯,照明依靠城东路街边的黄色钠灯。 以上就是主要空间场所的情况。(见下图) 丽阳门公园卫星地图 2)植物空间分析 由卫星图(结合下图)可以看出,古城墙下面植物密集主要是高大乔木结合小灌木,由中山街入口进来往公园中心走就是成片的竹林参杂着高大乔木,一直延续到城东路入口广场。中心广场的北面以及儿童活动区栽植的都是高大乔木和灌木,而中心广场南面紧接竹林,其内较大面积内没有植物隐蔽,白天光照强烈。而凉亭和时光隧道一带链接的是宽敞平坦的草坪条状绿篱带,其颜色丰富。每一个绿地块都有边界围合:西面灌木区主要是竹篱、北面主要是1米高的花池围台,而草坪地带是绿色的丝带围合。 主要硬质空间标示图 三、空间利用情况和游人的活动行为记录

环境心理学论文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空间设计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摘要:应用环境心理学学科理论对居住小区进行调研、分析,解析户外环境与人群 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层次之间人们行为模式的差异与联系,探寻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户外空间的需求,寻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心理需求的途径。也就是说 对于一个建筑师或规划师,对规划和建筑必须要考虑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必须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我们的建筑规划当中。 关键词:环境心理;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年龄层次;行为模式;公共空间;行为心理;空间形态;健康住宅 引言 随着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居住区空间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重要的卖点之一。因此建筑设计项目中越来越重视对人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的考虑,“以人为本”成为首要设计思想。如何将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应用在居住小区实践设计中的研究正迅速发展。设计师充分考虑人的各方面需求,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达到设计的目的,从而做出成功的环境设计。本文通过对南京蓝山国际公寓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 一、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及其有关理论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它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场所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一方面。应用最多的五条理论依次为:环境感知理论、私密性需求、领域性特征、个人空间尺度理论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1. 环境感知理论 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器官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从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感知者自身的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感知。人通过环境感知来感受和评价公共景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环境的感知又有所不同。 2. 私密性需求

建筑环境心理学 南京城市意象

南京城市意象——足下的记忆 足下的南京 南京二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一个上千万市民和无数房屋的集合;或是法国梧桐下斑驳的树影;又或是夫子庙五花八门的小吃........ 城市是由人和物的各种关系共同构成的统一体,一个真实的可以被称之为城市的集合需要上述的这种可识别性(identity),这种可识别性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特点和标识,更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提供归属感的源泉。各式各样的事物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城市集合,正如各种不同的要素促生了南京的城市意象。 我们小组沿着中山东路,这条可以称得上是南京城主要干道的道路,来寻找大家意识形态中的南京。 城市意象的形成 自然因素:无形因素气候条件 有形因素地理区位,地形地貌,山体河湖,植被树种 人文因素:物化因素:城市结构,凯文林奇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节点,标志,区域) 非物化因素:心理结构,制度,历史,语言,宗教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决定了南京城的可识别性。 a.气候因素 b.地理区位 c.历史及心理结构

d.道路系统 道路。这是一种渠道。观察者习惯地、偶然地或潜在地沿着它移动。它可以是大街、步行道、公路、铁路、运河。这是大多数人印象中占控制地位的因素。沿着这些渠道,他们观察了城市。其他环境构成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与它 相联系。---------------------------------------------by 凯文林奇 同样是由古城发展而成的城市,中山东路作为南京道路的代表并不像是北京的道路那样夸张的尺度,也不想苏州老城区那样狭小,因为城市空间结构成组团式跳跃分布,因而城市具有宜人的尺度和出行距离,自行车作为南京的日常交通工具,自行车道随处可见。最令人影响深刻的是南京道路旁的法国梧桐。不仅仅是因为那南京的气候地理条件适于法国梧桐的生长,更是因为民国时期南京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都是法国梧桐。这些法国梧桐使人与历史,人与城市,城市与人发生关系,提醒人们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市民对南京这座城市产生归属感。例如南京老城最早的主干道中山路,它联系着明故宫,总统府,中山门,新街口等重要的城市标志或区域,各种要素沿着它布置或与它相联系。 e.边界 边沿。这是不作道路或不视为道路的线性要素。 是两个面的界线,连续中的线状突变。如:河岸、 路堑、开发区的边界、围墙等。这是横向的而不是 纵向的坐标。也许是一种屏障,当然多少会有些贯 通,但使一个区域与另一个区域分隔了。它或者是 一条缝,或者是一条线,两个区域以此为联系。虽 然边沿不如道路的控制性强,但对多数人来说仍不 失为一种重要的构成特征。尤其是在把一般化的区 域联系起来时,它具有水道和城墙构成城市轮廓线 所起的同样作用。 ---------------------------------------------by凯文林奇 说到边界,即会想到内外,轮廓,隔离。而说到南京的边界,即会想到南京的古城墙。南京的古城墙修筑于明朝,当时作为古代军事的防御设施,历代的都城都在城墙之内,由于年代久远和早期的规划方略,南京古城墙保存的并不完整,如今,宫城、皇城、外郭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依然屹立。所以,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当然,如今的城墙早已不是为了作抵御外敌只用,而是作为一种历史遗迹和文化符号而存在,甚至是城市象征。 f.区域 主要指的是城市中中等或较大的部分,是两度 范围的。它在观察者心理中产生进入“内部”的感 受。它拥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一般是从内 部观察的,如能在外部可看到,也可作为外部的参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太原龙潭公园调查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查报告 ——太原龙潭公园调查报告 一调研内容 1.调查对象:太原市龙潭公园 2.调查方法:现场记录 3.调查内容:游人在公园特定环境下的行为 4.调查目的:人们喜欢怎样的公园环境,进而从人们的喜好,提出改进公园的设计和设施 5.调查时间:2009.8.20和2009.8.22 二公园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析 1、公园地理位置及简介

龙潭公园地处太原市城坊街28号,位于新建路与旱西关交叉口处,属城市中心区,地理位置优 越,环境优美。是集园林自然风光,市民休闲旅游, 社会公共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整个公园包 括黑龙潭南北湖及周边地区,南北长1000余米,东 西宽520米,占地约40公顷, 18.74公顷的宽阔水 面,更是增添了这一园林的灵秀之气。 龙潭公园的前身是太原动物园,现在的龙潭公园 是2003年初动物园搬迁到东山卧虎山公园,在其旧 址上新建的。为免费开放的开放式文化生态公园。 图1 太原龙潭公园总图 2、公园的基本设施 作为龙潭公园最主要景观的龙潭广场,中心放置着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而铸造的标志性建筑春秋大鼎。这尊大鼎,体现的不仅在三晋的包含的“一言九鼎”,诚信经营的特有气质,更是为这一大型园林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秋大鼎是以1988年出土于太原市南郊金胜村的春秋时期第一大鼎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铜镬鼎为原形,按比例扩为鼎口直径6.25米,高5.497米,重20.03吨的大鼎。其在形象及体量上充分反映着龙城太原2500年的历史文化及地位,表达了太原在新世纪开拓发展的精神。 配合春秋大鼎而建的龙潭广场占地8000余平方米,由中心鼎台、南北漫步道等组成。鼎台总高2.5米,象征太原古城2500年的历史,采用外方内圆设计,取天圆地方之意,其中内圆由年轮记事的方式构成,24条轮辐镶嵌24块铜板,分别记载着晋阳城自公元前497年建城以来发生的24个重大历史事件,也象征着一年有24个节气。鼎台分三层,分别上三、六、九步台阶,取步步升高之意,蕴含着太原未来的美好前景。 “湖不在深,有水则灵。” 凝重的春秋大鼎在这大片的黑龙潭湖水映照下,使龙潭公园的气质更显得浑然鼎立,刚柔有加。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结合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学中的研究方向及应用。 关键词环境心总是在不断地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理学环境认知认知地图环境一行为意象建筑学 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人类时也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20世纪60年代末,面对城市环境的严重恶化及其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和行为方式所产生的种种消极影响,环境心理学首先在北美兴起。提高人类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认识,建立和谐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一行为研究的永恒主题。环境心理学中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人通过身体器官感觉到外部环境的各种 刺激;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大脑将感觉到的刺激与以前储存的记忆表象进行比较和识别,即进行联想;在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对环境的判断和认识,即形成“行为环境”;个人可感知到的环境信息储存备用,或就此作出行动反应。人通过多种感觉 体验环境,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动觉以及温度和气流与环境体验的关系。同时考虑不同环境中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环境心理学中另外的基础理论是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美国城市规划专家凯

文·林奇提出城市认知地图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即:路径、标志、节点、区域和边界。清晰的城市公共认知地图,有助于市民的公共活动和社会交往。认知地图简便易行,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使用者对环境的记忆和评价,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获得广泛认可,并得到推广应用。 建筑设计中的环境一行为研究的目的是要扩大和深化传统的功能适用要求;不仅要考虑人的生理需要、人体尺寸及其动作规律、可观察到的人流流线和活动,而且还要外延和深入至人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需求,包括人怎样感知和认识建筑外观和室内环境,怎样占有和使用空间,怎样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以及怎样理解建筑形式表达的意义和象征等。例如对于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的研究,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中动作性行为习性。有抄近路、靠右(左)通行、逆时针转向、依靠性等;体验性行为习性有看人也为人所看、围观、安静与凝思等。基于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外部空间设计建议:设置有利于公众接触和交往的外部空间{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兼顾私密性活动;形成私密性一公共性层次;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等。对于旧城更新的设计建议:认真进行社会调查;提倡公众参与;选择合理的更新方式;保留对居民有意义的物质元素;设置半私密(半公共)空问和社会交往空间:充分考虑安全防卫的需要等。 环境心理学作为一个兴起不久,又是多科学交叉的学术领域,作为建筑师应该了解与环境一行为研究有关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及当前关于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其在城市设计、建筑设

环境心理学调查问卷

城市公共空间行为活动研究 以苏州园区金鸡湖周边公共空间为调查对象 您好:如今多数城市的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普遍存在雷同,一味的模仿,追求形式,忽略了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和市民最基本的意义。为了了解其中存在的一些可能对市民使用造成不便的因素,以此促进公共空间更好的体现城市的特色并更好的贴近市民的生活。希望您能根据自己使用公共场所的经历,真实的填写以下问卷。所有的调查的数据只用于学术报告,非常感谢您的合作。 一、[单选题] 基本情况 1、性别:A.男 B.女 2、年龄:A. 18岁一下 B. 18-30岁 C.31—45岁 D.46-55岁 E.56-70岁 F.71岁以上 3、是否学生:A.是 B.否(职业:) 4、一般外出活动会与谁同去:A父母;B同学:C朋友;D独自前往 5、平时每天用于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 A. 2小时以上; B. l—2小时: C. 0.5—1小时; D. 0.5小时以下 6、节假日每天用于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 A. 2小时以上 B. 1—2小时 C. 0.5—l小时 D. 0.5小时以下 二、户外活动需求 7、[多选题] 您前往这些公共场所(公园、广场等以休憩为主的场所)的目的 A.运动、锻炼 B.散步遛狗 C.带小孩去游玩和其他家长交流 D.与朋友、同事聚会逃离城市的喧嚣,感受自然的美好 E.随便逛逛,没有明确的目的 8、[单选题] 喜欢这项活动的原因是? A兴趣爱好B打发时间 C 轻松娱乐D跟随潮流 9、[多选题] 怎样的公共场所能吸引你在此停留、活动? A.开阔的草坪; B.鲜艳丰富的植物环境; C.空旷的运动场; D.现代气息的广场; E.热闹的游戏场; F.斑驳的涂鸦、艺术装置; G.宁静的围合空间;H.滨水空间 三、活动实况调查 9、[多选题] 通常户外活动的时间 A.6:00—8:00 B.8:00—10:00 C.10:00—12:00 D.12:00—14:00 E.14:00—16:00 F.16:00—18:00 G.18:00—20:00 H.20:00—22:00 10、[多选题] 金鸡湖周边公共空间吸引游人的优势? A.离学校、住处近 B.环境优美 C.设施、器材较齐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