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第二章习题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第二章习题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第二章习题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第二章习题

2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接的等效变换

2.1.1

在 图1所 示 的 电 路 中 ,E = 6V ,R 1 = 6?,R 2 = 3?,R 3 = 4?,R 4 = 3?,R 5 = 1?,试求I 3 和I 4。 [解]

图 1: 习题2.1.1图

本 题 通 过 电 阻 的 串 联 和 并 联 可 化 为 单 回 路 电 路 计 算 。R 1 和R 4并 联 而 后 与R 3 串联,得出的等效电阻R 1,3,4 和R 2并联,最后与电源及R 5组成单回路电路, 于是得出电源中电流

51432

(//)//E

I R R R R R =

++= 2A 而后应用分流公式得出I 3和I 4 I 3 =

23

A I 4 =49A -

I 4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2.1.2

有 一 无 源 二 端 电 阻 网 络[图2(a )], 通 过 实 验 测 得 : 当U = 10V 时 ,I = 2A ;并已知该电阻网络由四个3?的电阻构成,试问这四个电阻是如何连接的? [解]

图 2: 习题2.1.2图

5

按题意,总电阻为

U R = = I 10

? = 5?

2

四个3?电阻的连接方法如图2(b )所示。

2.1.3

在图3中,R 1 = R 2 = R 3 = R 4 = 300?,R 5 = 600?,试求开关S 断开和闭和 时a 和b 之间的等效电阻。 [解]

图 3: 习题2.1.3图 当开关S 断开时,R 1与R 3串联

后与R 5 并联,R 2与R 4 串联后也与R 5并联,故 有

R ab = R 5//(R 1 + R 3)//(R 2 + R 4 )

1

=

1

600 1 + +

300 + 300 1 300 + 300

= 200 ?

当S 闭合时,则有

R ab = [(R 1//R 2) + (R 3//R 4 )]//R 5

1

=

1

R +

R 1 R 2 R 1 + R 2

=

1 +

1 R 3 R 4 +

R 3 + R 4

1

1 600 300 × 300 +

300 × 300

= 200 ?

300 + 300 300 + 300

2.1.5

[图4(a)]所示是一衰减电路,共有四挡。当输入电压U 1 = 16V 时,试计算各

U = × 5 = U = × 5 =

图 4: 习题2.1.5图

[解]

a 挡: U 2a = U 1 = 16V

b 挡: 由末级看,先求等效电阻R 0

[见图4(d)和(c)]

R 0

=

(45 + 5) × 5.5 ? = 275

? = 5 ?

同样可得

R 0 0

= 5 ?。

于是由图4(b)可求U 2b ,即 (45 + 5) + 5.5

U 1 16

55.5

U 2b = 45 + 5 × 5 = 50

× 5V = 1.6V

c 挡:由图4(c)可求U 2c ,即

U 2b 2c 45 + 5

d 挡:由图4(d)可求U 2d ,即

1.6

50 × 5V = 0.16V U 2c 2d

45 + 5

0.16

50 × 5V = 0.016V

2.1.6

下图所示电路是由电位器组成的分压电路,电位器的电阻R P = 270 ?,两 边 的 串 联 电 阻R 1 = 350 ?,R 2 = 550 ?。 设 输 入 电 压U 1 = 12V , 试 求 输 出 电 压U 2的变化范围。 [解]

当箭头位于R P 最下端时,U 2 取最小值

R 2 U 2min =

1 2 U 1

+ R P 550 =

350 + 550 + 270

× 12 = 5.64V

当箭头位于R P 最上端时,U 2 取最大值

R 2 + R P

U 2max

=

R 1 + R 2 U 1

+ R P 550 + 270 =

350 + 550 + 270

× 12

= 8.41V

由此可得U 2 的变化范围是:5.64 ~ 8.41V 。

2.1.7

试用两个6V 的直流电源、两个1k ?的电阻和一个10k ?的电位器连接成调压范 围为?5V ~ +5V 的调压电路。

图 5: 习题2.1.7图

[解]

所联调压电路如图5所示。

I =3

3

661101(1101)10A mA -+=?=++? 当滑动触头移在a 点

U = [(10 + 1) × 103 × 1 × 10?3 ? 6]V = 5V

当滑动触头移在b 点

U = (1 × 103 × 1 × 10?3 ? 6)V = ?5V

2.1.8

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R

P 1和R

P 2

是同轴电位器,试问当活动触点a,b 移到最

左端、最右端和中间位置时,输出电压U

ab

各为多少伏?[解]

图6: 习题2.1.8图

同轴电位器的两个电位器R

P 1和R

P 2

的活动触点固定在同一转轴上,转动转

轴时两个活动触点同时左移或右移。当活动触点a,b在最左端时,a点接电源正极,b点接负极,故U

ab

= E = +6V ;当活动触点在最右端时,a点接电源负

极,b点接正极,故U

ab

= ?E = ?6V ;当两个活动触点在中间位置时,a,b两

点电位相等,故U

ab

= 0。

3 2

2.3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3.1

在图7中,求各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功率及各电阻上消耗的功率。 [解]

图 7: 习题2.3.1图

设流过电阻R 1的电流为I 3

I 3 = I 2 ? I 1 = (2 ? 1)A = 1A

(1) 理想电流源1

U 1 = R 1I 3 = 20 × 1V = 20V P 1 = U 1I 1 = 20 × 1W = 20W

(取用)

因为电流从“+”端流入,故为负载。

(2) 理想电流源2

U 2 = R 1 I 3 + R 2I 2 = (20 × 1 + 10 × 2)V = 40V

P 2 = U 2I 2 = 40 × 2W = 80W

(发出)

因为电流从“+”端流出,故为电源。 (3) 电阻R 1

P R 1 = R 1I 2 = 20 × 12

W = 20W

(4) 电阻R 2

P R 2 = R 2I 2 = 10 × 22W = 40W

校验功率平衡:

80W = 20W + 20W + 40W

图8: 习题2.3.2图

2.3.2

计算图8(a)中的电流I

3

[解]

计算本题应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最为方便,变换后的电路如图8(b)所示。由此得

2 + 1

I= A =

1 + 0.5 + 1

1.2

3

2.5

A = 1.2A

2.3.4I3 = A = 0.6A

2

计算图9中的电压U

5

[解]

图9: 习题2.3.4图R1,2,3 = R1+ R2 // R 3=3?

将U

1和R

1,2,3

与U

4

和R

4

都化为电流源,如图9(a)所示。

将图9(a)化简为图9(b)所示。其中

I S = I S 1 + I S 2 = (5 + 10)A = 15A

R 1,2,3R 4 3 × 0.2 3 R 0 =

R 1,2,3

R 0

+ R 4 = ? = ? 3 + 0.2 16

3 16 45 I 5

=

0 5 I S = 3 16 45

× 15A = 19 A + 1 U 5

= R 5 I 5 = 1 × 19

V = 2.37V

2.4 支路电流法

2.4.1

图10是两台发电机并联运行的电路。已知E 1 = 230V ,R 01 = 0.5 ?,E 2 = 226V ,R 02 = 0.3 ?,负载电阻R L = 5.5 ?,试分别用支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 求各支路电流。 [解]

图 10: 习题2.4.1图

(1) 用支路电流法

I 1 + I 2 = I L

E 1 = R 01 I 1 + R L I L

E 2 = R 02 I 2 + R L I L

将已知数代入并解之,得

I 1 = 20A, I 2 = 20A, I L = 40A

(2)

用结点电压法

E 1 E 2 + 230 226

+

U = R 01 R 02 = 0.5 0.3 V = 220V 1R 01 1 1 + + R 02 R L 1 + 0.5 1 + 0.3 1 5.5

I 1 =

I 2 = E 1 ? U R 01

E 2 ? U R 02 = 230 ? 220

A = 20A

0.5

= 226 ? 220

A = 20A

0.3

I L =

U 220

= A = 40A R L 5.5

2.4.2

试 用 支 路 电 流 法 和 结 点 电 压 法 求 图11所 示 电 路 中 的 各 支 路 电 流 , 并 求 三 个 电 源 的 输 出 功 率 和 负 载 电 阻R L 取 用 的 功 率 。 两 个 电 压 源 的 内 阻 分 别 为0.8 ?和

0.4 ?。 [解]

图 11: 习题2.4.2图

(1) 用支路电流法计算 本题中有四个支路电流,其中一个是已知的,故列出

三个方程即可,即

120 ? 0.8I 1 + 0.4I 2 ? 116 = 0 120 ? 0.8I ? 4I = 0

解之,得

I 1 + I 2 + 10 ? I = 0

I 1 = 9.38A I 2 = 8.75A I = 28.13A

(2) 用结点电压法计算

120

116 +

+ 10 U ab = 0.8 0.4 V = 112.5V 1 + 0.8 1 1 + 0.4 4

而后按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应用有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可求得

I 1 =

I 2 = 120 ? 112.5

A = 9.38A

0.8 116 ? 112.5

A = 8.75A

0.4

I =

U ab R L 112.5 = 4

A = 28.13A (3) 计算功率

三个电源的输出功率分别为

P 1 = 112.5 × 9.38W = 1055W P 2 = 112.5 × 8.75W = 984W P 3 = 112.5 × 10W = 1125W

P 1 + P 2 + P 3 = (1055 + 984 + 1125)W = 3164W

负载电阻R L 取用的功率为

P = 112.5 × 28.13W = 3164W

两者平衡。

2.5 结点电压法

2.5.1

试用结点电压法求图12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 [解]

? ?

图 12: 习题2.5.1图

25

100 25 + +

U O 0 O

= 50 50 50 V = 50V

1 1 1 + + 50 50 50

I a =

I b

=

I c

= 25 ? 50

A = 0.5A 50 100 ? 50 A = 1A

50 25 ? 50 A = 0.5A

50

I a 和I c 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2.5.2

用结点电压法计算图13所示电路中A 点的电位。 [解]

图 13: 习题2.5.2图

V A =

5050

105

111

50520

V

-

+

++

= ?14.3V

2.5.3

电路如图14(a)所示,试用结点电压法求电阻R

L

上的电压U,并计算理想电流

源的功率。

[解]

图14: 习题2.5.3图

将与4A理想电流源串联的电阻除去(短接)和与16V 理想电压源并联的8?电

阻除去(断开),并不影响电阻R

L

上的电压U,这样简化后的电路如图14(b)所示,由此得

16

4 +

U =

1

+

41

4

1

V = 12.8V +

4 8

计算理想电流源的功率时,不能除去4?电阻,其上电压U

4

= 4 ×4V = 16V ,并由此可得理想电流源上电压U

S

= U4 + U = (16 + 12.8)V = 28.8V 。理想电流源的功率则为

P S = 28.8 ×4W = 115.2W (发出功率)

2.6 叠加定理

2.6.1

在图15中,(1)当将开关S合在a点时,求电流I

1、I

2

和I

3

;(2)当将开关S合

在b点时,利用(1)的结果,用叠加定理计算电流I

1、I

2

和I

3

[解]

I 0

×

图 15: 习题2.6.1图

(1) 当将开关S 合在a 点时,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

130 120

+ U = 2 2 V = 100V 1 1 1 + + 2 2 4

I 1 =

I 2 =

I 3 = 130 ? 100

A = 15A

2 120 ? 100

A = 10A

2 100

A = 25A 4

(2) 当将开关S 合在b 点时,应用叠加原理计算。在图15(b)中是20V 电源单独

作用时的电路,其中各电流为

I 1

= 4 2 + 4

× 6A = 4A 20 2 =

2 4 2 +

2 + 4 2

A = 6A I 0 3 = 2 + 4 × 6A = 2A

130V 和120V 两个电源共同作用(20V 电源除去)时的各电流即为(1)中的

电流,于是得出

I 1 = (15 ? 4)A = 11A

I 2 = (10 + 6)A = 16A I 3 = (25 + 2)A = 27A

2.6.2

电路如图16(a)所示,E = 12V ,R 1 = R 2 = R 3 = R 4,U ab = 10V 。若将理想

ab + U U 0 ab

[解]

图 16: 习题2.6.2图 将图16(a)

分为图16(b)和图16(c)两个叠加的电路,则应有

U ab = U 0 00 因

3

ab 1234

''3R U V R R R R =

=+++

ab = (10 ? 3)V = 7V

2.6.3

应用叠加原理计算图17(a)所示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和各元件(电源和电阻) 两端的电压,并说明功率平衡关系。

[解] 图 17: 习题2.6.3图 (1) 求各支路电流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图17(b)]

'E 24310

4()// 2.5

E I A R R R =

==+

''242I I A ==

'32I A =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图17(c)]

2E 4

''''1085

I I A ==-?=-

4''2I A =

3''0I A =

S 2 3 4 两者叠加,得

I 2 = I 2 0 ?I 200 = (2 ? 8)A = ?6A I 3

= I 3

0 + I 3

00 = (2 + 0)A = 2A

I 4 = I 40 + I 4 00 = (2 + 2)A = 4A

I E = I E 0 + I E 00= (4 -8)A = -4A

(2) 求各元件两端的电压和功率

电流源电压 U S = R 1I S + R 4I 4 = (2 × 10 + 4 × 4)V = 36V 各电阻元件上电压可应用欧姆定律求得

电流源功率 P S = U S I S = 36 × 10W = 360W (发出) 电压源功率

P E = EI E = 10 × 4W = 40W (取用)

电阻R 1功率 P R 1 = R 1I 2 = 2 × 102

W = 200W (损耗) 电阻R 2功率 P R 2 = R 2I 2 = 1 × 62 W = 36W (损耗) 电阻R 3功率 P R 3 = R 3I 3 = 5 × 22W = 20W (损耗) 电阻R 4功率 P R 4 = R 4I 2 = 4 × 42W = 64W

(损耗) 两者平衡。

2.6.4

图18所示的是R ? 2RT 形网络,用于电子技术的数模转换中,试用叠加原理 证明输出端的电流I 为

[解]

I =

U R 3R × 24

(23 + 22 + 21 + 20

)

图 18: 习题2.6.4图

图 19: 习题2.6.4图

本题应用叠加原理、电阻串并联等效变换及分流公式进行计算求证。任何一个电源U

R

起作用,其他三个短路时,都可化为图19所示的电路。四个电源从右到左依次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输出端分别得出电流:

U R

所以

3R ×2

U R

,

3R ×4

U R

,

3R ×8

U R

,

3R ×16

I =

U R

3R 21

U R

+

U R

3R 22

+

U R

3R 23

+

U R

3R 24

=

3R ×24

(23 + 22 + 21 + 20)

2.7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2.7.1

应用戴维宁定理计算图20(a)中1?电阻中的电流。

[解]

图20: 习题2.7.1图

将与10A理想电流源串联的2?电阻除去(短接),该支路中的电流仍

为10A;将与10V 理想电压源并联的5?电阻除去(断开),该两端的电压仍为10V 。因此,除去这两个电阻后不会影响1?电阻中的电流I,但电路可得到简化[图20(b)],计算方便。

应用戴维宁定理对图20(b)的电路求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即开路电压U

)和

内阻R

由图20(c)得

由图20(d)得所以1?电阻中的电流U0 = (4 ×10 ?10)V = 30V

R0 = 4?

I =

U0

=

R0 + 1

30

A = 6A

2.7.2

应用戴维宁定理计算图21中2?电阻中的电流I。[解]

图 21: 习题2.7.2图

求开路电压U ab 0和等效电阻R 0 。

U ab 0 = U ac + U cd + U db = (?1 × 2 + 0 + 6 + 3 × R = (1 + 1 +

3 × 6

= 4? 0 3 + 6

12 ? 6

)V = 6V

3 + 6

由此得

6 I =

2 + 4

A = 1A

2.7.5

用戴维宁定理计算图22(a)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解]

图 22: 习题2.7.5图

(1) 用戴维宁定理将图22(a)化为等效电源,如图22(b)所示。

(2) 由图22(c)计算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 ,即开路电压U 0

U 0 = E = (20 ? 150 + 120)V = ?10V

(3) 由图22(d)计算等效电源的内阻R 0

R 0 = 0

(4) 由图22(b)计算电流I

E I =

R 0 + 10

= ?10 10

A = ?1A

2.7.7

在图23中,(1)试求电流I ;(2)计算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功率,并说明 是取用的还是发出的功率。 [解]

图 23: 习题2.7.7图

(1) 应用戴维宁定理计算电流I

U ab 0 = (3 × 5 ? 5)V = 10V R 0 = 3?

10 I =

(2) 理想电压源的电流和功率

2 + 3

5

A = 2A

I E = I 4 ? I = ( 4

? 2)A = ?0.75A

I E 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相反,流入电压源的“+”端,故该电压源为负载。

P E = 5 × 0.75W = 3.75W (取用)

理想电流源的电压和功率为

U S = [2 × 5 + 3(5 ? 2)]V = 19V P S = 19 × 5W = 95W (发出)

R 2.7.8

电路如图24(a)所示,试计算电阻R L 上的电流I L ;(1)用戴维宁定理;(2)用诺 顿定理。 [解]

图 24: 习题2.7.8图

(1) 应用戴维宁定理求I L

E = U ab 0 = U ? R 3I = (32 ? 8 × 2)V = 16V R 0 = R 3 = 8? I L

= (2) 应用诺顿定理求I L

E R L + R 0 16

= A = 0.5A

24 + 8

U I S

= I abS =

3

R 0 32

? I = ( 8 ? 2)A = 2A

8 I L

=

R L + R 0 I S = 24 + 8

× 2A = 0.5A

2.7.9

电路如图25(a)所示,当R = 4?时,I = 2A 。求当R = 9?时,I 等于多少? [解]

把电路ab 以左部分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如图25(b)所示,则得

E R 0 由图25(c)求出,即

I =

R 0 + R

所以

当R = 9?时

R 0 = R 2//R 4 = 1?

E = (R 0 + R )I = (1 + 4) × 2V = 10V

10

I =

1 + 9

A = 1A

电工学2第一章部分答案

, 12 习题 1-1 在图1-37所示的两个电路中,已知V sin 30i t u 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画出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 图1-37 题1-1图 解:根据题意知:当二极管加正偏电压时,可近似视为短路;加反偏电压时,可近似开路。即用二极管的理想模型分析问题,所以有: (a) 输出电压u o 的表达式: u o = u i =30sin ωt (V) u i ≥0 ] u o =0 u i < 0 电压传输曲线见图(a ),u o 、 u i 的波形见图(b )。 (b) 输出电压u o 的表达式: u o =0 u i ≥0 u o = u i =30sin ωt (V) u i < 0 电压传输曲线见图(c ),u o 、 u i 的波形见图(d )。 (a) (c) ~ (b) (d) 1-2 在图1-38所示电路中,V sin 30,V 10t e E ω==,试用波形图表示二极管上电压u D 。

图1-38 题1-2图 解假设拿掉二极管则二极管所在处的开路电压为V D V t10 sin 30+ =ω < 接入二极管后当开路电压大于零时二极管导通,二极管相当与短路线,二极管两端电压为0,开路电压小于零时,二极管相当与开路,二极管两端电压为开路电压 1-3计算图1-39所示电路中流过二极管的电流I D,设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U D=。 - + V 5V 5 3k 2k D U D I + - - + ΩΩ a 图题1-3图 ? 解:先拿掉二极管假设电路开路如下图所示 V 1 10 5 2 5= ? - = U 所以加上二极管后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原电路等效为: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课后答案

图1: 习题1.5.1图 I1 = ?4A U1 = 140V U4 = ?80V I2 = 6A U2 = ? 90V U5 = 30V I3 = 10A U3 = 60V 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1.5.1 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 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 3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解]: 2 元件1,2为电源;3,4,5为负载。 3 P1 = U1I1 = 140 ×(?4)W = ?560W P2 = U2I2 = (?90) ×6W = ?540W P3 = U3I3 = 60 ×10W = 600W P4 = U4I1 = (?80) ×(?4)W = 320W P5 = U5I2 = 30 ×6W = 180W P1 + P2 = 1100W 负载取用功率P = P 3 + P4 + P5 = 1100W 两者平衡电源发出功率P E 1.5.2 在图2中,已知I 1 =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 电压U 3 ,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 图2: 习题1.5.2图 ?I1 + I2 ?I3= 0 ?3 + 1 ?I3= 0 可求得I 3 =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 U3 = (30 + 10 ×103 ×3 ×10?3 )V = 60V 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 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 电路元件3 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 3 从“+”端流出,故为电源; 电流I 2 从“+”端流出,故为电源; 电流I 1 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2 从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判别: 电路元件3 U 3和I 3 的参考方向相同P= U 3 I3 = 60 ×(?2) ×10?3W = ?120 ×10?3W (负值),故为电源; 80V元件U2和I2的参考方向相反P = U2I2 = 80 ×1 ×10?3W = 80 ×10?3W (正值),故为电源; 30V元件U1和I1参考方向相同P= U1I1 = 30 ×3 ×10?3 W = 90 ×10?3W (正值),故为负载。 两者结果一致。最后 校验功率平衡:电阻 消耗功率: 2 2 P R 1 = R1I1 = 10 ×3 mW = 90mW 2 2 P R 2 = R2I2 = 20 ×1 mW = 20mW

电工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电工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电路如图1所示,= ab U V,若选a点为参考点,则b点的电位 V=V。 2.各支路电流如图2所示,则= I A。 3.各电阻值如图3所示,则端口等效电阻= ab RΩ。 4.已知135) u t V =-o,则有效值U=V,周期T=s,初相位=, 0.01 t s =时,u=V。 5.已知变压器的变比为4:1,测得次绕组中的电流 2 4 I A =,则原绕组中的电流 1 I=A。 6.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电压的频率为 1 50 Z f H =,极对数1 p=,转差率0.015 s=。则同步转 速 n=/min r,转子转速n=/min r,转子电流频率 2 f= Z H。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电路如图4所示,其KVL方程正确的是()。 .0 S A U RI U ++=.0 S B U RI U +-=.0 S C U RI U -+=.0 S D U RI U --= 2.图5所示电路中 AB U为()V . 1.5 B.2 C. 2.5 D

3.电路如图6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流源吸收功率,电压源发出功率 .B 电流源和电压源都吸收功率 .C 电流源发出功率,电压源吸收功率 .D 电流源和电压源都发出功率 4.若将同一白炽灯分别接入到220V 直流电源和有效值为220V 的交流电源上,则( )。 .A 接至直流电源时较亮 .B 接至交流电源时较亮 .C 两者亮度相同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5.下列哪个表达式成立?( ) V e V t u A j ο ο 604)60sin(4. -=-=ω V t V e U B j )30sin(255. 30οο +==? ω V u C ο 458. -∠= V U D ο 3010. -∠=? 6.电感和电容均为理想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I CU ω= .m m L B U jX I ? ? =- .C U j I C ω? ? =- .m m D I LU ω= 7.三角形接法的对称三相负载接至相序为C B A 、、的对称三相电源上,已知相电流A I AB ο010∠=? 则线电流A I ? =( ) A 。 . 30A o . 30B -o . 10/30C o . 1030D -o 8.下列说法中不符合 R 、L 、C 串联谐振特征的是( )。 .A 电路对电源呈现电阻性 .B 电路的阻抗模最大 .C L C U U = .D 电流最大 9.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是( )。 .A 定子磁场与定子电流的相互作用 .B 转子磁场与转子电流的相互作用 .C 旋转磁场与转子电流的相互作用 .D 旋转磁场与定子电流的相互作用 10.Y- ?换接起动起动转矩=Y st T ( )ΔS t T 。 . 1/3A . 1/B . C . 3D 三、分析计算题(5小题,共56分) 1.有源二端网络N 的开路电压0U 为9V ,若联接如图7()a 所示,则得电流为1A 。若联接成图7()b 所示,当电流源电流为1A ,求电路中的电流I 为多少?(10分) 图6

电工学少学时第三版-张南主编-课后练习答案-第二章(末)

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 2.1 基本要求 (1) 深入理解正弦量的特征,特别是有效值、初相位和相位差。 (2) 掌握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3) 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复数形式。 (4) 掌握三种单一参数(R ,L ,C )的电压、电流及功率关系。 (5) 能够分析计算一般的单相交流电路,熟练运用相量图和复数法。 (6) 深刻认识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 (7) 了解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和谐振电路。 2.2 基本内容 2.2.1 基本概念 1. 正弦量的三要素 (1) 幅值(U m ,E m ,I m )、瞬时值(u, e, i )、有效值(U ,E ,I )。 注:有效值与幅值的关系为:有效值2 幅值= 。 (2) 频率(f )、角频率(ω)、周期(T )。 注:三者的关系是 T f π πω22= =。 (3) 相位(?ω+t )、初相角(?)、相位差(21??-)。 注:相位差是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 2. 正弦量的表示方法 (1) 函数式表示法: 。 )sin();sin();sin(i m e m u m t I i t E e t U u ?ω?ω?ω-=+=+= (2) 波形表示法:例如u 的波形如图2-1-1(a)所示。 (3) 相量(图)表示法: 使相量的长度等于正弦量的幅值(或有效值); 使相量和横轴正方向的夹角等于正弦量的初相角; 使相量旋转的角速度等于正弦量的角速度。 注: U &U

例 。 )60sin(24, )30sin(2621V t u V t u o o +=+=ωω 求?2 1=+u u 解:因为同频率同性质的正弦量相加后仍为正弦量,故 )sin(221?ω+==+t U u u u , 只要求出U 及?问题就解决了。 解1:相量图法求解如下:具体步骤为三步法(如图2-1-2所示): 第一步:画出正弦量u 1 、u 2 的相量1 2 U U &&、(U 1=6,U 2 =4)。 第二步:在相量图上进行相量的加法,得到一个新相量U &。 利用?ABC 求出AC 的长度为9.68,即新相量U &的长度。 利用?ABC 求出α的数值为11.9o ,则3041.9?α=+=o o 。 第三步:把新相量U &还原为正弦量u : U &→ u=9.6841.9)()t V ω+o 以上三步总结如下: 443 4421? ? ? =+↑↓↓=+U U U u u u 2121 30 60 B C 1 U 2 U 0 图2-1-2 (4) 相量式(复数)表示法: 使复数的模等于正弦量的幅值(或有效值); 使复数的复角等于正弦量的初相角。 注:① 实际表示时多用有效值。 ② 复数运算时,加减常用复数的代数型,乘除常用复数的极坐标型。 ③ 利用复数,可以求解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有关加减乘除....问题。 解2: 复数法求解如下:具体步骤为三步法: 第一步:正弦量表示为复数(极坐标形式): 32.53061 1j U u +=∠=→ο& 47.326042 2 j U u +=∠=→ο& 第二步:复数运算,产生一个新复数U &。

《电工学》秦曾煌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

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电源发出功率P E = 1.5.2 在图2中,已知I1=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电压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 图 2: 习题1.5.2 图 ?I1 + I2 ?I3= ?3 + 1 ?I3= 可求得I3=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 反。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 U3 = (30 + 10 ×103 ×3 ×10?3 )V = 60V 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 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 电路元件3 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3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2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1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2 从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判别: 电路元件3 U3和I3的参考方向相同P= U3I3 = 60 ×(?2) ×10?3W = ?120 ×10?3W (负值),故为电源;

80V 元 件 U 2 和I 2的 参 考 方 向 相 反P = U 2I 2 = 80 × 1 × 10?3W = 80 × 10?3W (正值),故为电源; 30V 元件 U 1 和I 1参考方向相同P = U 1I 1 = 30 × 3 × 10?3 W = 90 × 10?3W (正值),故为负载。 两者结果一致。 最后校验功率平衡: 电阻消耗功率: 2 2 P R 1 = R 1I 1 = 10 × 3 mW = 90mW 2 2 P R 2 = R 2I 2 = 20 × 1 mW = 20mW 电源发出功率: P E = U 2 I 2 + U 3 I 3 = (80 + 120)mW = 200mW 负载取用和电阻损耗功率: P = U 1I 1 + R 1 I 2 + R 2I 2 = (90 + 90 + 20)mW = 200mW 1 2 两者平衡 1.6 基尔霍夫定律 1.6.2 试求图6所示部分电路中电流I 、I 1 和电阻R ,设U ab = 0。 [解] 由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知,I = 6A 。 由于设U ab = 0,可得 I 1 = ? 1A 6 I 2 = I 3 = 2 A = 3A

(完整版)电工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电工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将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入括号内 1、把图1所示的电路改为图2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1和I2将()。 (a)增大(b)不变(c)减小 2、当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绕组接成星形时,若线电压u BC=380sin wt V,则相电压u B=()。 (a)(b) (c) 3、在图示电路中,开关S在t=0瞬间闭合,若,则()。 (a)0.6A(b)0.4A(c)0.8A 4、两个铁心线圈除了匝数不同(N1>N2)外,其他参数都相同,若将这两个线圈接在同一交流电源上,它们的磁通F1和F2的关系为()。 (a)F1>F2(b)F1

6、在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中,零压保护的功能是()。 (a)防止电源电压降低烧坏电动机 (b)防止停电后再恢复供电时电动机自行起动 (c)实现短路保护 7、在中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系统中,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对电气设备应采取 ()措施。 (a)保护接中(接零)线(b)保护接地(c)保护接中线或保护接地 8、图1与图2为两个正弦交流等效电路,已知R=9W,R¢=10W,C=F,C¢=F,需施加的正弦信号的角频率w为()。 (a)0.32rad/s(b)0.11rad/s(c)2rda/s 9、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R=XL=10W,欲使电路的功率因数l=0.707,则XC 为()。 (a)20W(b)10W(c)5W

10、在R,L,C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电流 i=10sin(wt+)A,w=1000rad/s,L=1H,则R,C分别为()。 (a)10W,1mF(b)10W,1000mF(c)0.1W,1000mF 11、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Z=(40+j30)W,XC=10W,有效值U2=200V,则总电压有效值U为()。 (a)178.9V(b)226V(c)120V 12、在R,L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R=40W,XL=30W,电路的无功功率 Q=480var,则视在功率S为()。 (a)866VA(b)800VA(c)600VA 13、在图示电路中,U S,I S均为正值,其工作状态是()。 (a)电压源发出功率(b)电流源发出功率 (c)电压源和电流源都不发出功率

最新电工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6章 暂态电路习题 6.1.2 电路如图6.02所示。求在开关S 闭合瞬间(t=0+)各元件中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当电路到达稳态时又各等于多少?设在t=0-时,电路中的储能元件均为储能。 解:t=0+时:此时等效电路如图解6.10所示。 ()()()()()()()()()()()()()()V 200 0000A 1000A 18 210 000000 0012121121212121R 2R R L L R C C 21R R c c L L ==?=======+=+= =====++++++++++++++u R i u u u i i i R R U i i u u i i 当电路达到稳定(t=∞):此时等效电路如图解6.11所示。 ()()()()()()()()A 18 210 21L R L R L L C C 22112121=+=+= ∞=∞=∞=∞=∞=∞=∞=∞R R U i i i i u u i i 注意 ()()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和+∞022R R i i ()()()()8V 2R C R C 2221=?∞=∞=∞=∞R i u u u 注意 ()()()2V 0122R R R =∞∞+u u u 方向相反。与 6.2.7电路如图6.10所示,换路钱已处于稳态,试求换路后(t ≥0)的u C 。 解: 换路前(t=0-)时 ()V 101020101033=???=--C u 图6.10 习题6.2.7的图 F 图解6.11

换路后 ()()V 1000C ==-+C u u 到达稳定(t =∞)时 ()V 510102020 101010 10133 C -=-??++?=∞-u 时间常数 ()s 1.010101020 101020101063=???++?+=-τ 于是 ()()()[]()[]V 155******** .0C C C C t t t e e e u u u u -- -++-=--+-=∞-+∞=τ 6.5.2电路如图6.16所示,在换路前已处于稳态。当将开关从1的位置合到2的位置后,试求i L 和i ,并作出它们的变化曲线。 解:当开关S 处于1位置时的稳态值为 ()A 2.10A 2.11 22 A 8.1121213 L L -=-=+=-=+?+ -= -i i i i 所以 开关S 合到2时,()()()+-+-==02A .100L L L i i i ,将当作恒流源代替电感L ,并与2Ω电阻组成电流源,再将其变成-2.4V ,2Ω的电压源,其参考方向为下“+”上“-”。由此可求得i (0+)为 ()()()()()()()()[][]()()()[][] 所示。 的变化曲线如图解和结果到达稳态时 当时间常数17.6A 4.22.12.12.12.10A 6.18.18.12.08.10A 2.18.13 2 1228.11 21213 18.13 213 12121V 2.0214.230L 8.18 .1L L L L 8.18 .1L i i e e e i i i i e e e i i i i i i s i t s L i t t t t t t ---+-- -++-=--+=∞-+∞=-=-+=∞-+∞==?=∞?+=∞=+?+ +=∞∞==+ =+?+==+-+= τ τ τ 图解 6.17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4.5 有一由RLC 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已知Ω=10R ,H L 4.311= ,F C μ3140 106 =。在电容元件的两端并联一短路开关S 。1)当电源电压为220V 的直流电压时,试分别计算在短路开关闭合和断开两种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I 及各元件上的电压R U ,L U ,C U ;2)当电源电压为正弦电压t u 314sin 2220=时,试分别计算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电流及各电压的有效值 解:1)电源电压为直流时 短路开关闭合时,电容被短路,0=C U , 由于输入为直流,感抗0==L X L ω,0=L U V U R 220=,22A == R U I R 短路开关断开时,电容接入电路,∞=C X ,电路断开0A =I ,0==L R U U , 220V =C U , 2)电源电压为正弦电压t u 314sin 2220=,可知314=ω 开关闭合时,电容被短路,0=C U 感抗Ω== 10L X L ω,A 2112 2 =+= L X R U I V I U L L 2110X == V I U R R 2110X == 开关断开时,电容接入电路容抗Ω== 101 C X C ω,感抗Ω==10L X L ω 22A ) (2 2 =-+= C L X X R U I V I U L L 220X == V I U R R 2110X == V I U C C 2110X == 本题要点:电阻电容电感性质,电容隔直通交,电感阻交通直;相量计算

2.4.10 无源二端网络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为V t u )20314(sin 2220 +=, A t i )33-314(sin 24.4 =,试求此二端网络由两个元件串联的等效电路和元件的 参数值,并求二端网络的功率因数以及输入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解:由电压和电流相位关系可知,电压超前电流,为感性电路 Ω=== 504 .4220I U Z 电压和电流相位差 53)(-33-20==? 6.053cos = Ω===3053cos 50cos ?Z R Ω===4053sin 50sin ?Z X L 有功功率W UI P 8.5806.0*4.4*220cos ===? 无功功率ar 4 .7748.0*4.4*220sin V UI Q ===? 本 题 要 点 : i u C L C L I U Z R X X X X j R Z ???∠∠=∠=-∠-+=+=arctan )(R )X -(X 22C L 阻抗三角形,电压三角形,功率三角形

湖南农业大学电工学试题库

试题库 一.选择题 1.N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少数载流子是() A)自由电子,空穴B)空穴,自由电子C)电子,质子2.有一晶体管接在放大电路中,今测得三管脚的电位(对“地”)分别为-6V,-2.3V,-2V,试判别管子的类型及管脚() A) NPN型;E,B,C B)PNP型;C,B,E C)NPN型;B, E,C 3.某晶体管的P CM=100mW,I CM=20mA,U(BR)CEO=15V,试问下列三种情况哪种是正常工作?() A) I C=40mA,U CE=2V B) I C=10mA,U CE=3V C) I C=20mA,U CE=6V 4.下图所示电路中,Uo=() A)Uo=5V;B)Uo=12V;C)Uo=7V 5.稳压管是一种特殊的面结接触型二极管,它通常工作在() A)正向特性区B)反向击穿区C)反向截止区6.要求输出电压基本稳定,并能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哪种类型的负反馈() A)并联电压负反馈B)串联电压负反馈C)串联电流负反馈7.集成运算放大器,采用的耦合方式是() A)阻容耦合B)变压器耦合C)直接耦合 8.下列哪种电路属于组合逻辑电路?() A)寄存器B)计数器C)加法器9.如下图所示门电路,其中能完成F=A+B+C的电路是()。

10.函数 的最简式是( ) A) 0 B) 1 C) ABC 11. PN 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指( ) A ) 加正向电压呈导通状态,加反向电压呈截止状态 B ) 加正向电压呈截止状态,加反向电压呈导通状态 C ) 加正向电压时正向电流小,加反向电压偏置时反向电流大 12.或非门电路的电子符号为( ) A ) B ) C ) 13.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有( ) A )A B =BA B )A +B C =(A +B )(A +C ) C )1+A =A 14.理想运算放大器应具备的条件有:( ) A )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B )差模抑制比→∞ C )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15.串联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影响有( ) A )提高电压放大倍数 B )提高电路输入电阻 C )降低电路输出电阻 16.N 型半导体,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空穴是少数载流子,所以N 型半导体( ) A )带正电 B )呈中性 C )带负电 17.逻辑式B A +可等效以哪个表达式( ) A ) B A + B )A ·B C )B A 18.下面哪项是属于时序逻辑电路( ) A )编码器 B )显示译码器 C )寄存器 二、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1.已知u 1=5mv ,u 2=10mv ,u 3=2mv ,请计算下列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

电工学(电子技术)第六版 秦曾煌 课后答案(DOC)

第14章 晶体管起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 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 C B I I β≈ (1)E B C B I I I I β=+=+ C C B B I I I I ββ?= = ? 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 (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 等于某个电压时,B I 和BE U 之间的关系。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晶体管才会出现B I ,且B I 随BE U 线性变化。 (2)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反映当B I 为某个值时,C I 随CE U 变化的关系曲线。在不同的B I 下, 输出特性曲线是一组曲线。B I =0以下区域为截止区,当CE U 比较小的区域为饱和区。输出特性曲线近于水平部分为放大区。 (3)晶体管的三个区域: 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此时,C I =b I β,C I 与b I 成线性正比关系,对应于曲线簇平行等距的部分。 晶体管发射结正偏压小于开启电压,或者反偏压,集电结反偏压,晶体管处于截止工作状态,对应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此时,B I =0,C I =CEO I 。 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即CE U 很小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此时,C I 虽然很大,但C I ≠b I β。即晶体管处于失控状态,集电极电流C I 不受输入基极电流B I 的控制。 14.3 典型例题 例14.1 二极管电路如例14.1图所示,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D U =0.7V 。

电工学试题及答案

电工学试题及答案

第 2 页 共 19 页 课程名称 电工学A(上) 考试日期 考生姓名 学号 专业或类别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累分人 签题 分 30 8 10 8 12 10 10 12 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页,请查看试 卷中是否有缺页。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 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单项选择题:将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 得分 评卷 1、( C )已 知 图 1所示 电 路 中 的 U S =10 V , I S = 13 A 。电 阻 R 1 和 R 2 消 耗 的 功 率 由 ( )供 给 。 (a) 电 压 源 (b) 电 流 源 (c) 电 压 源 和 电 流 源 U U I R R S S S S 1 211Ω Ω . .. . +图1

2、( C )在图2中,N 是一线性无源网络。当 U 1 =1V,I 2 = 1A时,U 3 = 0V;当U 1 =10V,I 2 = 0A 时,U 3 =1V。则当U 1 = 0V,I 2 =10A时,U 3 = ()V A、 0 B、 1 C、-1 D、 3 图2 第 3 页共 19 页

福州大学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考试A卷 第 4 页共 19 页

3、( D )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一定值的电容,以提高功率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少负载的工作电流 (B) 减少负载的有功功率 (C)减少负载的无功功率 (D) 减少线路的功率损耗 4、( D )当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绕组连接成 星形时,若线电压V t u BC )180sin(2380-=ω,则 相电压=C u ( )。 (a)V t )30sin(2220-ω (b) V t )30sin(2380-ω (c) V t )120sin(2380+ω (d )2202sin(30)t ω+o 5、( B )图3所示 正 弦 电 路 中,R X L ==10Ω , U U AB BC =, 且 U & 与 I & 同 相, 则 复 阻 抗 Z 为 ( )。 (a) ()55+j Ω (b) ()55-j Ω (c) 1045∠? Ω Z j A B C U R .c C L I .X + - 图3

《电工学-电子技术-下册》习题册习题解答

《电工与电子技术》 习 题 与 解 答 电工电子教研室 第九章: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第十章:基本放大电路 一、单项选择题 *1.若用万用表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的方法来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好的管子应为(C) A、正、反向电阻相等 B、正向电阻大,反向电阻小 C、反向电阻比正向电阻大很多倍 D、正、反向电阻都等于无穷大 *2.电路如题2图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元件,其正向导通压降为0V,当U i=3V 时,则U0的值( D)。 A、不能确定 B、等于0 C、等于5V D、等于3V **3.半导体三极管是具有( B)PN结的器件。 题2图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晶体管的主要特性是具有(D)。 A、单向导电性 B、滤波作用 C、稳压作用 D、电流放大作用 *6.稳压管的稳压性能是利用PN结的(D)。 A、单向导电特性 B、正向导电特性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C 、反向截止特性 D 、反向击穿特性 8.对放大电路进行动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 C ) A 、确定静态工作点Q B 、确定集电结和发射结的偏置电压 C 、确定电压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0 D 、确定静态工作点Q 、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o *9.射极输出器电路如题9图所示,C 1、C 2足够 大,对输入的交流信号u 可视作短路。则输出电压u 0 与输入电压u i 之间的关系是( B )。 A 、两者反相,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B 、两者同相,输出电压小于且近似等于输入电 压 C 、两者相位差90°,且大小相等 D 、两者同相,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11.在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当其他参数不变只有 负载电阻R L 增大时,电压放大倍数将( B ) A 、减少 B 、增大 C 、保持不变 D 、大小不变,符号改变 13.在画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时常将耦合电容视作短路,直流电源也视为短路,这种处理方法是( A )。 A 、正确的 B 、不正确的 C 、耦合电容视为短路是正确的,直流电源视为短路则不正确。 D 、耦合电容视为短路是不正确的,直流电源视为短路则正确。 14.P N 结加适量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 、变宽 B 、变窄 C 、不变 D 、消失 *16.题16图示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是( D ) *19.题19图示放大电路,输入正弦电压u i 后,发生了饱和失真,为消除此失 真应采取的措施是( C ) A.增大R L B.增大R C C.增大R B D.减小R B *21.电路如题21图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组件,其正向导通压降为0V ,则 电路中电流I 的值为( A )。 A.4mA B.0mA C.4A D.3mA *22.固定偏置单管交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 如 题22图所示,当温度升高时,工作点Q 将( B ) 。 A.不改变 B.向Q′移动 C.向Q″移动 D.时而向Q′移动,时而向Q″移动 题22图 题21图 题9图 题16图 题19图 题19图

电工技术第2章习题答案

2.1.1 选择题 (1)在图2-73所示电路中,发出功率的元件是__A___。 (A)仅是5V的电源(B)仅是2V的电源 (C)仅是电流源(D)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发出功率 (E)条件不足 图2-73题2.1.1(1)图图2-74题2.1.1(2)图 (2)在图2-74所示电路中,当增大时,恒流源两端的电压U__B___。 (A)不变(B)升高(C)降低 (3)在图2-75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P点的电位__B___。 (A)不变(B)升高(C)为零 (4)在图2-76所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而言,点画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__C___。 (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不能确定 图2-75题2.1.1(3)图图2-76题2.1.1(4)图 (5) 实验测的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10V,当外接3Ω的电阻时,其端电压为6V,则该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压的参数为(C)。 (a)U S=6V,R0=3Ω (b)U S=8V,R0=3Ω (c)U S=10V,R0=2Ω (6) 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短路电流为3A。当外接电阻为4Ω时,流过该电阻的电流I为( A )。 (a)1A (b)2A (c)3A (7) 在图2-77所示电路中,已知U S1=4V,U S2=4V,当U S2单独作用时,电阻R中的电流为1MA,那么当U S1单独作用时,电压U AB是(A)

(A)1V (B)3V (C)-3V 图2-77题2.1.1(7)图 (8)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其独立的KVL方程为(B) a)(n-1)个 b)(b-n+1)个 (9)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流,最少要测量(B) a)(n-1)次 b)(b-n+1)次 (10)一个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压,最少要测量(A) a)(n-1)次 b)(b-n+1)次 (11)电阻并联时,电阻值越大的电阻:(A) a)消耗功率越小; b)消耗功率越大。 (12)两个电阻并联时,电阻值,越小的电阻(B) a)该支路分得的电流愈小; b)该支路分得的电流愈大。 (13)电路如图2-78所示,ab端的等效电阻R ab=(B) a)2.4 b)2 (14)电路如图2-79所示,已知U AB=6V,已知R1与R2消耗功率之比为1:2,则电阻R1,R2分别为(A) a)2 ,4 b)4 ,8 图2-78题2.1.1(13)图图2-79题2.1.1(14)图 2.1.2 填空题 (1)在图2-80所示电路中,甲同学选定电流的参考方向为I,乙同学选定为I′。若甲计算出I=-3A,则乙得到的计算结果应为I′=__3__A。电流的实际方向与_ 乙___的方向相同。 (2)由电压源供电的电路通常所说的电路负载大,就是指_浮在电阻小,吸收的电流大,消耗的功率大____。

电工学下册试题库试卷

(本大题共13小题,总计29分) 1、(本小题2分)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越大,表示该组件( )。 (a)差模信号放大倍数越大 (b)带负载能力越强 (c)抑制零点漂移的能力越强 2、(本小题2分) 电路如图所示为( )。 (a)反相式电压源 (b)同相式电压源 (c)电流源 -∞+ + R 1 ' R R F U Z U S R L R u O 3、(本小题2分) 几种类型的LC 振荡电路如图所示,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是指下列图中( )。 L C C ? ? ??C 1 C 2 C 3 C 4 C E +U CC +U CC R B1 R B2 R C L I L 2 R E R E R C C 2 C E R B1 R B2 C 1 +U CC R L L 2L I R E C E R B1 R B2 C 1 + + + L ()a ()b (c) 4、(本小题2分) CMOS 门电路的扇出系数比TTL 门电路( )。 (a)小得多 (b)小 (c)大得多 5、(本小题2分) 由开关组成的逻辑电路如图所示,设开关A 、B 分别有如图所示为“0”和“1”两个状态,则电灯HL 亮的逻辑式为( )。 (a)F =AB +AB (b)F =AB +AB (c)F =AB +AB

"0""0" "1""1" HL B A U 6、(本小题2分) 电路如图所示,当R F 减小时,放大电路的( )。 (a)频带变宽,稳定性降低 (b)频带变宽,稳定性提高 (c)频带变窄,稳定性降低 (d)频带变窄,稳定性提高 R F R 1 R u O u I -+∞+ 7、(本小题2分) 振荡电路的幅度特性和反馈特性如图所示,通常振荡幅度应稳定在( )。 (a)O 点 (b)A 点 (c)B 点 (d)C 点 ? ?? A B C U om U fm O 8、(本小题2分)

电工学课后习题解答

1页脚内容 第1章 习题解答(部分) 1.5.3 有一直流电源,其额定功率P N =200 W ,额定电压U N =50 V ,内阻只RN =0.5?, 负载电阻R0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所示。试求: (1)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 (2)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 分析 电源的额定值有额定功率P N 。额定电压U N 和额定电流I N 。三者间的关系为 P N =U N I N 。额定电压U N 是指输出额定电流I N 时的端电压,所以额定功率P N 也就是电源额定工作状态下负载所吸收的功率。 解 (1)额定电流 负载电阻 5.124 50===N N I U R ? (2)开路状态下端电压U 0 等于 电源电动势E 。 U 0=E =U N +I N R0=50+4×0.5=52 V 1.5.6 一只100V ,8W 的指示灯,现在要接在380V 的电源上,问要串多大阻值的电阻?该 电阻应选用多大瓦数的? 分析 此题是灯泡和电阻器额定值的应用。白炽灯电阻值随工作时电压和电流大小而变,但可计算出额定电压下的电阻值。电阻器的额定值包括电阻值和允许消耗功率。 解 据题给的指示灯额定值可求得额定状态下指示灯电流I N 及电阻只R N 串入电阻R 降低指示灯电压,使其在380V 电源上仍保持额定电压U N =110V 工作,故有 该电阻工作电流为I N =0.073 A,故额定功率为 可选额定值为3.7k ?,20 W 的电阻。 ,要在12V 的直流电源上使6V ,50 mA 的电珠正常发光,应该采用哪 一个联接电路? 解 要使电珠正常发光,必须保证电珠 获得6V ,50mA 电压与电流。此时电珠 的电阻值为12050 6==R ?。 在图1.03(a)中,电珠和120?电阻 将12V 电源电压平分,电珠能获得所需 的6V 电压和50mA 电流,发光正常。 在图1.03(b)中,电珠与120?电阻并联后再串联120?电阻。并联的120?电阻产生分流作用,使总电流大于50mA ,串联的120?电阻压降大于6V ,电珠电压将低于6V ,电流将小于50mA ,不能正常发光。用中学物理中学过的电阻串并联知识,或教材第二章中2.1节的方法可计算如下: 结论 应采用图1.03(a)联接电路。 1.5.9 图1.05的电路可用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0。图中,R 1= 2.6 ?, R 2=5.5?。 当将开关S 1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2A ,断开S 1,,闭合S 2后,读数为1A 。试求E 和R 0。 解 据题意有两个未知量,可列出两个电压 方程式求解之。 当开关S 1闭合时有 + E - a R0 b I + U - R d c + 12V - (a ) (b ) + 12V - 120V 120V 120V 图1.03 习题 R1 A R2

《电工学》第六版下册 秦曾煌著 课后答案

14 二极管和晶体管 14.3 二极管 14.3.2 在图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 5V ,u i = 10 sin ωtV ,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0 的波形。 [ 解] 图1: 习题14.3.2图 (a) u i为正半周时,u i> E,D导通;u i < E,D截止。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0 = E;D截止时,u o = u i。 (b)u i为正半周时;u i > E,D导通;u i < E,D截止。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0 = u i;D截止时,u0 = E。 u0的波形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图2: 习题14.3.2图

× × ?3 14.3.5 在图3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V Y 及各元件中通过的电流。(1)V A = +10V ,V B = 0V ;(2)V A = +6V ,V B = +5.8V ;(3)V A = V B = +5V .设二极管的正 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解] 图 3: 习题14.3.5图 (1) 二极管D A 优先导通,则 10 V Y = 9 × 1 + 9 V = 9V V Y 9 I D A = I R = = A = 1 10 R 9 × 103 A = 1mA D B 反向偏置,截止,I D B = 0 (2) 设D A 和D B 两管都导通,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V Y : V Y = 6 5.8 + 1 1 1 1 1 V = 11.8 × 9 V = 5.59V < 5.8V + + 19 1 1 9 可见D B 管也确能导通。 I D A = 6 ? 5.59 A = 0.41 × 10?3 1 103 A = 0.41mA I D B = 5.8 ? 5.59 A = 0.21 × 10?3 1 × 103 5.59 A = 0.21mA I R = A = 0.62 10?3 9 × 103 A = 0.62mA

经典电工学电子技术试题库(含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硅稳压管的工作状态是(D) A.正向导通 B.正向击穿 C.反向截止 D.反向击穿 2.要得到N型杂质半导体,应在本征半导体硅或锗中掺入少量的(C ) A.三价元素 B.四价元素 C.五价元素 D.六价元素 3.下列关于P型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仅自由电子是载流子B.仅空穴是载流子 C.自由电子和空穴都是载流子D.三价杂质离子也是载流子 4.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C ) A.虚地与虚断B.虚短与虚地 C.虚短与虚断D.断路与短路 5.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少量的五价元素后,可形成( B ) A.P型半导体,其少子为自由电子B.N型半导体,其多子为自由电子C.P型半导体,其少子为空穴D.N型半导体,其多子为空穴 6.理想二极管构成的电路如题2图所示,则输出电压U O为( B ) A.3V B.10V C.-3V D.-10V 7.关于三极管的结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为( B ) A.基区很薄B.基区掺杂浓度最高 C.发射区掺杂浓度最高D.发射结的结面积小于集电结的结面积8.测得某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各管脚电位如题4图所示,则可判定该管为( D ) A.锗管①为b极 B.硅管③为c极 C.锗管②为e极 D.硅管③为b极 9.放大电路如题7图所示,该电路引入了交直流( B ) A.电流并联负反馈

B.电流串联负反馈 C.电压并联负反馈 D.电压串联负反馈 10.理想二极管构成的电路如题2图所示,则输出电压U0为( B ) R A.-10V B.-4V C.+6V D.+10V 11.NPN型三极管处在放大状态时,各电极的电位关系是( D ) A.E极电位最高,C极电位最低 B.E极电位最高,B极电位最低 C.C极电位最高,B极电位最低 D.C极电位最高,E极电位最低 12.若要求放大电路输入电阻高,且稳定输出电压,在放大电路中应引入的负反馈组态为( C ) A.电流串联 B.电流并联 C.电压串联 D.电压并联 13.要降低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可引入(D) A.电压负反馈 B.电流负反馈 C.串联负反馈 D.并联负反馈 14.共射极放大电路直流负载线由(C) A.电流放大系数β确定 B.基极电阻Rb与电源Ucc确定 C.集电极电阻Rc与电源Ucc确定 D.负载电阻RL确定 =++等价于(B) 15.函数Y A B C A.Y=ABC B. C = ? B A Y? =++ C.Y=AB+C D. Y A B C 16.下列与F=A+B+C相等的逻辑函数为( C ) A.F=ABC B.F=A+B+C C.F=ABC D.F=A+B+C 17.下列逻辑式中,正确的逻辑公式是( D ) A.AA A AA= =B.1 C.AA A AA= =D.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