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金矿成矿认识的重新思教学文案

对金矿成矿认识的重新思教学文案

对金矿成矿认识的重新思教学文案
对金矿成矿认识的重新思教学文案

对金矿成矿认识的重

新思

对金矿成矿作用的重新认识

惠德峰1 周乃武2

(1.陕西省黄龙金矿,2.东北大学)

摘要鉴于沉积型金矿床(含砂金矿床)是世界上时、空分布最广的,同时也是储量最

大的金矿床,特别是根据金的地球化学性状的二重性,以及统计分析表明几乎全部的已知金矿

床都与富含碳、铁和硫的沉积沉积岩系或者是火山-沉积岩系有关。因此,可以认为岩金矿床

是同生建造水型热液矿床。

关键词金二重性金矿床含金建造成矿作用

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业已进入一个重要的新的历史时期的时候,有必要就金矿成矿学有关的问题作以重新的思考,并以此提供给正在从事金矿找矿的同行们一些参考。

1 概要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1.1基本认识的概要回顾

浦志伟(1992)〔1〕在《黄金开发史和金矿床成因》(R W Boyle,1981)一书的译著序言中写到:“目前流行的一些有关金矿成因的观点,实际上先辈们在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甚至更早的时候就以较为原始的形式提出过;而各种学派又周期性地交替处于主导地位。这充分显示出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的能动作用,以及人类对自然认识沿螺旋式轨道不断深化的趋势”。现今依然是水火不容,壳源与幔源各持己见的状态。加之层控理论处于岌岌可危的态势,无力面对含矿岩系中金的丰度作为判别标准的提法和无法回答“大洋中脊”的成矿作用的实际,而出现了在幔源论的强大攻势下的软弱状态。特别是由于金的向心性和亲铁亲硫性,以及金矿床产于各种各样的地质环境中和条件下,似乎各种学派都具有立论的前提和依据。因此,展现出从古至今对金矿成因的反反复复、莫衷一是的认识历史与现状。

1.2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几乎涵盖了全部矿床类型的金矿床是导致不同金矿床成因观的表观依据;由于金矿床广布于各种各样成矿“环境”和不同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则是造成金矿床成矿物质多源性提出的“证据”。然而人们在观察和思考金矿成矿学时却忽略了一个最最重要的事实,为什么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规模最大、储量最丰富的金矿床是南非的含铀砾岩型金矿床或者说是改造型“砂金”矿床,以及在所谓的内生或者称为岩金矿床中,储量最大,分布最广泛的金矿床同样是与沉积作用有关的含碳、铁、硫沉积岩型金矿,如穆龙套金矿、霍姆斯塔克金矿和所谓的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呢?!甚至所谓的与“花岗岩”有关金矿床为什么主要产于接触带呢?!再如,人们曾经提出过为什么巴比顿地盾绿岩带型金矿少且小,而“兰德”砾岩型金矿成为了世界金矿之最?!因此发出十分令人深思的惊叹“不是所

有的绿岩带都有金矿!”;尽管像世界级绿岩带型金矿-西澳卡尔古里金矿田(储量达3000t),矿床的直接围岩虽然是赋存有Cu-Ni硫化物矿床的粗玄岩,但在查定成矿物质来源时,却是提出了很多假设,笔者认为其中的有关层流沉积物是金的主要物源〔2〕的证据是令人信服的!加拿大最大的赫姆洛金矿更是最最典型的与火山-沉积岩系有关的金矿;日本菱刈金矿虽然是典型的火山热泉型金矿床,但是它的成矿物质却源于基底含矿沉积岩系,如此等等。因此,以往有关金矿的多样性成矿学观点和认识是值得人们重新审视和深思的。

在我国也存在着类似的例证。如始终认为是,与花岗岩具有成因关联的胶西北金矿矿集区中的金矿床,却是存在着一个令人发省的客观事实,为什么其中的大型、特大型金矿(三山岛、焦家-新城、大尹格庄,以及东风地区诸金矿等)都分布在岩体的接触带,特别是容矿断裂带的产状倾向于而且逐渐缓倾于“变质岩系”呢?小秦岭金矿矿集区几乎全部产于“变质岩系”中,特别是含石墨、含铁的碎屑沉积岩为主组成的“太古代”地层中。面对这一主要地质事实,人们却是仍然认为金矿的成矿主导因素是燕山期花岗岩!这又是为什么?对于展布在“滇桂黔”和“陕甘川”金三角区内的金矿床成矿的环境和条件大体相近,由于矿化类型的差异,以及是否存在着“岩体”等等的不同,也给出了不同的成因观点。如因太白金矿具角砾岩型矿化和钠长石化,提出了碳酸盐岩浆成矿观点〔3、4〕;然而近在咫尺的同一含矿岩系中的的八卦庙石英脉型金矿,因为矿区内没有岩浆岩出现,故认为是沉积-变质热液金矿〔5〕;再如李坝金矿田,因为花岗岩岩体位于矿田中部,即使强调了地层的成矿作用,也不得不提出多来源,多成因的认识〔6〕。在华北陆台区同样存在着极为相似的实例,例如对赤峰-朝阳矿集区的二道沟-金厂沟梁金矿田,因为存在着近在咫尺的三个矿床(斑岩中的、火山岩中的和变质岩中的),或者分别认为是斑岩型、火山岩型和变质岩型看出,或者认为是斑岩型热液成矿系统等等的不同成矿观点〔7、8〕。

综上可知,对于金矿床的成因认识始终没有摆脱表观认识作为立论的依据,以及被束缚在以往认识的桎梏中。在大多数的相关认识中,追逐“流行”和“时尚”异常突出,几乎成为了某一时期的“主导”思潮,曾几何时“花岗岩成矿热”、“火山热”、“层控”热和“绿岩带”热席卷我国大地,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众所周知,对于内生金矿床(Only Gold Deposits)成矿作用方面业已取得了基本共识,即金矿床是典型的热液矿床,显示出明显的后生性。但是在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的认识上,诸如成矿物质是如何进入到热液流体中的却是存在着“无限的遐思”,特别是受“侧分泌”说的影响格外深刻。因此,多数认为成矿物质是通过热液流体从含矿岩石中“活化-萃取”的,据此提出了“渗滤”与“循环”的假设和铁镁质岩石的碳酸盐化交代观点;高级变质区很少或者不可能存在金矿床的“绿片岩相”成矿观点;……。然而不争的事实却是低级区有矿,高级区依然不乏大型金矿床;至于“侧分泌”说更难以令人信服,除了有限的近矿蚀变之外,任何人也没能提供矿床深部及其周边矿源岩的数公里范围的蚀变岩存在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更何况热液的流动只能沿着有限且有效的孔隙裂隙流动,据此可以想像其“活化-萃取”的范围不可能局限于“矿源岩”的赋存空间,同时也不可能全部“矿源岩”赋存空间都能够为沿着裂隙系统运移的流体所“活化-萃取”;此外,即使是从“矿源岩”获取的成矿物质并形成了成矿流体,其中金的溶解度和溶解的总量怎么能够满足形成高品级

矿床的需要呢?成矿流体源于哪里?又如何能够形成满足不同品级和储量的矿床形成的需求?这是金矿成矿学必须回答的关键和根本问题。只有解决成矿流体的“来龙”才能够真正解决成矿流体的“去脉”,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理论认识为指导的成功的地质找矿实践。

2 金成矿地球化学性状的二重性

2.1金的地球化学性状二重性

有关论述金的地球化学性状的文献很多,但是强调与成矿的因果关联方面的论述显现得有些不足。为此,笔者〔9〕曾就此提出金的亲铁性、亲硫性和亲铁亲硫性的基本条件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的讨论。认为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亲铁性是金相对富集并且是呈分散赋存状态的原因;金能够被溶解和以热液形式迁移是由于金的亲硫性所致;金的沉淀富集的主因是成矿流体体系性质的变化。与此同时,特别强调了碳在稳定金的溶解度以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因此,金的亲铁性是其幔源观的依据,金的亲硫性是其进入地壳并且作为壳源的依据;金在自然界中主要呈原子态;在岩浆中和高温热液中主要为一价金和在表生强氧化条件下以三价金进入溶液中。还原环境是金表生迁移和富集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形成含金沉积建造的充要条件。因此,缺氧的早前寒武纪是砾岩型金矿的重要形成时期,也是内生金矿床的重要时期;缺硫和碳的硅铁质建造很少能够形成金矿;金的热液成矿属性是其富集形成岩金矿床的本质,而其沉淀的机理是一价金的歧化反应等等。

总之,金原子态和亲铁性是金的惰性、向心性、幔源性及不能够形成独立矿床的属性,而金的多价态(含胶体)以及亲硫性是金的活泼性、离心性、壳源性和能够形成独立矿床的属性。

2.2 金的成矿作用的二重性

很显然,金的地球化学二重性决定了金的成矿作用二重性。实际矿床的对比分析表明金-铜共生矿床主要是与幔源有关的伴生金矿床,例如与铁质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等等。笔者注意到当金矿床与上述矿床在空间上分离赋存时,通常是赋存在“围岩”中的事实。如加拿大诺兰达地区的金矿就是块状硫化物矿床和金矿床独立赋存的实例;菲律宾碧瑶地区的块状硫化物矿床、脉状金矿床和角砾岩筒型-斑岩矿床则是在空间上相伴产出的分离赋存的最佳实例。

如上所述,几乎所有的独立金矿无一例外的均与含碳质的相对富铁富硫的碎屑岩系或者火山-沉积岩系有关,因此可以认为独立金矿形成的“矿源层”实际上是“矿源层”中的富含铁、硫和碳(特别是有机碳)特定岩系,对此本文赞同含矿建造〔10〕的提法是适益的,并以此修订传统的“层控”论。据此认为,独立金矿是经过沉积成矿(砂金矿床/含金建造)→成岩成矿(超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热液成矿(脉状金矿)→表生成矿(砂金及风化壳型金矿床)的过程。从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演化角度考查其成矿过程应该是幔源直接转换为壳源(喷气沉积矿源)的成矿过程。因此,可以认为沉积作用形成的含金建造(含古砂金)是金矿床的主要矿源,与之相关的金矿床也是分布最广泛、储量最大的。

3 金矿床的类型划分

3.1 含金建造及其类型

3.1.1含金建造的特征是以富含铁、硫、碳为其地球化学标型的碎屑沉积岩系。根据沉积建造的物质组成及来源表明,其成岩的地球化学环境是相对封闭的还原条件;其成岩的构造环境主要是弧后盆地或者裂谷沉积。因此,金矿床通常分布在地体的边缘、大陆增生板块、裂陷槽以及古陆核的拚贴带。

3.1.2含金建造类型。Simon J H (1989)〔11〕在讨论以碎屑岩为围岩的金矿时,划分了两种类型:以铁建造为围岩的和以板岩/杂砂岩为围岩的。同时,他还指出这一划分是出于对沉积环境的势能的强调。铁建造代表低能条件,矿床具明显的层控性;而板岩/杂砂岩代表高能浊积沉积环境。矿床虽与单一岩层的地层不具严格的层控关系,但岩系控矿特征十分明确。此外,他还着重指出此划分尚不包括与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夹层中的杂砂岩中的金矿,也不包括沉积岩中后成的交代矿床。他强调了沉积盆地虽属于广海型,但这些沉积盆地或者是在构造拉开期形成的,或者是在岩石圈板块俯冲过程中使海沟发育而形成的。他的主要依据是沉积物巨厚可达数千米,基底性质不清但可能是火山岩。盆地的下部是浊积岩向上为板岩(常为显微浊积岩的)和化学沉积,最终为浅海碎屑沉积。然而,需指出的,在他的岩性描述中并没有强调含碳质组分这一共性。

如果按本文的观点,Simon的划分应为四种类型:铁建造型(硫化物相和碳酸盐相)、火山岩建造中的火山喷气沉积-浊积岩型、无火山物质的浊积岩型和不纯碳酸盐型。

刘东升〔12〕的划分是以碳酸盐岩建造为主体,夹有大量的碎屑岩及硅质岩、基性火山岩和火山凝灰岩。含矿建造具有①富含有机质,一般在0.5%左右;②具浊积岩特征(完整的鲍马系列、明显的浊积岩底模构造-槽模及重荷模);③夹有硅质岩;④含有火山凝灰物质;⑤有较高含量的含铁碳酸盐矿物(含铁白云石-菱铁矿)。强调了含矿建造是形成于广海台盆边缘,局限—半局限台地浅海相以及滨海潮坪相带的环境。

马启波等的划分是以冒地槽相深海沉积为主的含碳浊积岩系以及类复理石沉积,多数

独立金矿床分类表〔13〕

形成于裂谷环境,部分发育于深海盆地;另一类是以浅海台地相为主的含碳粉屑岩—不纯薄层碳酸盐岩—粘土岩,其形成于较稳定的盆地环境,特别是台地斜坡带。

综上可以得出,从含矿建造的岩石化学组成基本特征上看,以富Fe-S-C为其突出的地球化学标型,而从沉积学角度考查,含矿建造又以复理石建造(含浊流沉积建造)为共同属性;含金沉积物的来源主要是古陆补给,次之是海底火山物质喷流沉积。据此,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划分含碳质碎屑岩型金矿床的含金建造类型:

含矿建造沉积岩系大致可以划分为由五套不同的含矿岩石组成:Ⅰ主要指太古宙和中新生代岛弧带火山喷发旋回间歇期的形成的火山喷气-层流沉积物型含金建造;Ⅱ主要指元古宙与带状铁建造(硫化物-碳酸盐相)有关的沉积岩±火山沉积岩系中的含金建造;Ⅲ主要指古生代以及部分中生代的含碳质的浊积岩岩系中的含金建造;Ⅳ不纯碳酸盐-含碳质泥岩岩系;Ⅴ主要指地盾元古宙的砾岩-杂砂岩沉积岩系中的含金建造

赞比亚16151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简介

赞比亚16151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简介 文章通过对赞比亚16151金矿床区域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已有资料对该矿床进行简单成矿分析。预测该矿床具有一定成矿潜力。 标签: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潜力 1 矿区地理位置 赞比亚16151矿床位于赞比亚中不卢萨卡省Kafue地区与南方省Mazabuka 地区,矿权区交通发达,西侧及南侧分别有赞比亚国家干线公路T1,T2相连,坦赞铁路贯穿矿区腹地,矿权区内各类可通汽车行驶道路纵横交错。距首都卢萨卡仅40公里。 2 工作区矿产地质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地层 不同地层的岩石类型及特征描述如下:(1)砂岩。砂岩主要出露于探矿权区西北侧、西南侧、西侧及北侧,露头连续。主要分为粉红色及红褐色砂岩。风化面呈灰白色,褐色;新鲜面呈暗红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砂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2)砾岩。砾岩主要出露于探矿权区西南部。露头出露连续。风化面灰黑色,灰褐色,新鲜面杂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成分复杂,砾石的成分主要有石英、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花岗细晶岩、绿片岩、硅质岩及各种蚀变岩石。砾石大小从1-2cm到30cm不等,个别可达50cm。主要为硅质胶结,少量铁质胶结。(3)白云岩。白云岩主要分布在矿权区北侧向中部延伸,呈北西向、进南北向延展。露头不连续。一种沉积型碳酸盐岩,滴酸起泡。风化面呈灰褐色,有刀砍痕,新鲜面呈灰白色。细粒-中粒结构,块状-砾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及粘土矿。 2.1.2 区域构造 根据不同区域构造组合特征及相关资料分析,赞比亚全境大致可划分成三个断块区和五个断褶带,即班戈韦卢断块区、津巴布韦断块区、巴鲁特斯断块区和赞比西断褶带、伊鲁米德断褶带、克巴伦断褶带、卢班底安断褶带、卢弗里安断褶带。 上述断块区、断褶带相互嵌合,共同构成赞比亚现今的总体构造格局。从各构造单元的沉积建造、构造组合以及不同时期岩浆岩的分布、岩性组合特征分析,大致可区分出赞比亚及邻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所经历的三次规模较大构造岩浆活动,依次为基巴尔安、加丹加及之后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运动。

成矿理论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作用 —以波尔盖拉金矿床及高松山金矿床为例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作用 —以波尔盖拉金矿床及高松山金矿床为例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金、银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按林格伦(1922,1933)对浅成热液的定义,这类矿床包括贵金属(碲化物或硒化物)、贱金属、汞和辉锑矿等矿床,矿床是在低温(小于200℃)和中压条件下从有火成喷气的含水溶液中形成的,是指发生在浅处并常在火山岩中定位的矿化体,常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矿物组合,即在同一矿床中同时出现高温矿物组合和低温矿物组合。现代矿床学研究认为这类矿床普遍存在过较高的成矿温度(200~300℃),有时可达400℃,成矿压力低于112MPa。尽管如此,现在仍然沿用了/浅成低温这个术语,但概念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不意味着这类矿床必须形成于低温(如小于200℃)条件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包括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热泉型矿床以及微细浸染型矿床。前两类矿床的成矿围岩通常为火山岩、次火山岩。后一类矿床的成矿围岩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本文将只讨论前两类矿床。目前比较流行的分类如下:Silberman等(1986)将浅成热液矿床划分为高硫和低硫的富矿囊型以及高硫和低硫热泉型;Heald等(1987)分为明矾石-高岭石型(酸性硫酸盐型)和冰长石-绢云母型;Bonham(1986)将这类矿床为低硫型、高硫型和碱性岩型。其中以Heald的分类和Bonham的分类应用最广。 1.成矿背景及成矿作用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主要为岩浆弧和弧后的张裂带。这种岩浆既可以是陆缘岩浆弧,也可以是岛弧环境。这样的构造在全球主要有3条,即:环太平洋成矿带、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带和古亚洲成矿带。在环太平洋东西两带均发育有火山、次火山内外两条带。在环太平洋东带,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除沿美洲西海岸岩浆弧分布外,在弧后几百公里有一条平行于火山弧的弧后引张带。该带在不同地段表现形式不同,在北美,表现为盆地-山脉省,正断层广泛发育,地堑(盆地)和地垒(山脉)相间平行排列,其双峰式火山作用表明拉张应力场的存在,系弧后裂谷作用早期阶段的表现。盆岭省为北美一条长700 km的裂谷系的一部分。包括哥伦比亚河玄武岩的运道岩墙和斯内克河平原西部的地堑。在南美的安第斯山脉东侧,有大片高原碱性橄榄玄武岩发育,说明在火山弧的内侧,弧后引张作用广泛存在。在西太平洋也存在两条成矿带,一条从日本列岛经我国台湾、菲律宾、加里曼丹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所罗门群岛,形成于岛弧环境。日本的菱刈、串木野、春日,中国台湾的金瓜石矿及新西兰的豪拉基矿带,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波尔盖拉矿均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2007-12-23 15:16:31) 分类:能源矿产与环保 标签: 知识/探索 基金工程: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程(901020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工程基金资助工程(KZCX210203) 作者简介:苏建平(19702),男,甘肃甘谷人,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区域地 质及环境地质研究. 第9卷第3期 2003年9月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苏建平1 ,2,张翔2 ,3 (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21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摘要:甘肃地域广阔,北山,祁连,秦岭造山带都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

质构造演化,形成了众多不同背景,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规模的金矿床.甘肃金矿受特定的地层,岩性及岩浆,构造,变质作用的控制,可划分为北山(北山北带和南带成矿带),祁连(带),西秦岭(北秦岭,中秦岭,南秦岭成矿带)和摩天岭4个成矿区7个岩金成矿带. 控矿因素 111 矿源层 甘肃已发现的岩金矿床(点),在元古—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等地层中均 有分布,按其规模和拥有资源量首推南秦岭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和热水溶滤热泉型金矿,赋矿地层分别为早三叠世晚期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相高水位体系域及早,中三叠世台地斜坡相低水位体系域类复理石建造与早古生代海槽型含C泥质硅质岩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前者如南秦岭寒武—志留纪黑色岩系Au2U组合的微细粒金矿,后者如北祁连变质火山岩型,火山沉积变质型铜2金矿点(石居里沟,青羊沟)及火山沉积再造型金 矿(北祁连寒山,鹰咀山,肮脏沟,青分岭和北山地区南金山,马庄山等金矿).其他 如西秦岭地区印支—燕山期深—浅成中酸性岩浆岩外接触带热晕型金矿及北山南带以小西弓金矿为代表的古元古代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也具一定规模.大陆边缘尤其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活动强烈而广泛,上地幔及中下地壳中的Au及有用组分随火山活动被带到地表(近地表)并富集形成火山沉积型矿床,或分散在火山

对金矿成矿认识的重新思教学文案

对金矿成矿认识的重 新思

对金矿成矿作用的重新认识 惠德峰1 周乃武2 (1.陕西省黄龙金矿,2.东北大学) 摘要鉴于沉积型金矿床(含砂金矿床)是世界上时、空分布最广的,同时也是储量最 大的金矿床,特别是根据金的地球化学性状的二重性,以及统计分析表明几乎全部的已知金矿 床都与富含碳、铁和硫的沉积沉积岩系或者是火山-沉积岩系有关。因此,可以认为岩金矿床 是同生建造水型热液矿床。 关键词金二重性金矿床含金建造成矿作用 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业已进入一个重要的新的历史时期的时候,有必要就金矿成矿学有关的问题作以重新的思考,并以此提供给正在从事金矿找矿的同行们一些参考。 1 概要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1.1基本认识的概要回顾 浦志伟(1992)〔1〕在《黄金开发史和金矿床成因》(R W Boyle,1981)一书的译著序言中写到:“目前流行的一些有关金矿成因的观点,实际上先辈们在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甚至更早的时候就以较为原始的形式提出过;而各种学派又周期性地交替处于主导地位。这充分显示出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的能动作用,以及人类对自然认识沿螺旋式轨道不断深化的趋势”。现今依然是水火不容,壳源与幔源各持己见的状态。加之层控理论处于岌岌可危的态势,无力面对含矿岩系中金的丰度作为判别标准的提法和无法回答“大洋中脊”的成矿作用的实际,而出现了在幔源论的强大攻势下的软弱状态。特别是由于金的向心性和亲铁亲硫性,以及金矿床产于各种各样的地质环境中和条件下,似乎各种学派都具有立论的前提和依据。因此,展现出从古至今对金矿成因的反反复复、莫衷一是的认识历史与现状。 1.2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几乎涵盖了全部矿床类型的金矿床是导致不同金矿床成因观的表观依据;由于金矿床广布于各种各样成矿“环境”和不同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则是造成金矿床成矿物质多源性提出的“证据”。然而人们在观察和思考金矿成矿学时却忽略了一个最最重要的事实,为什么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规模最大、储量最丰富的金矿床是南非的含铀砾岩型金矿床或者说是改造型“砂金”矿床,以及在所谓的内生或者称为岩金矿床中,储量最大,分布最广泛的金矿床同样是与沉积作用有关的含碳、铁、硫沉积岩型金矿,如穆龙套金矿、霍姆斯塔克金矿和所谓的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呢?!甚至所谓的与“花岗岩”有关金矿床为什么主要产于接触带呢?!再如,人们曾经提出过为什么巴比顿地盾绿岩带型金矿少且小,而“兰德”砾岩型金矿成为了世界金矿之最?!因此发出十分令人深思的惊叹“不是所

金矿成因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 (2006-1-10) 一、岩桨一热液金矿床 本类金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如密山一清源深断裂,郯城一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一海丰深断裂带等。混合岩化一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落型花岗石。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私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一多金属矿化。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实例: 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同位素年龄1.4亿年。呈北东一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 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一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仅极少数分布于自云岩或岩枝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一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一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一6条矿体组成。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m,最厚5 -10M。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为主。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有银金矿和啼金矿,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翎矿等。金品位为5.37-9. 01g/t,一般在7 g/t以上。矿石铅属古老正常铅,模式年龄为15亿年.

山东平邑铜石金矿田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

第17卷 第3-4期 山 东 地 质 2001年8月 文章编号:1009-0258(2001)03,04-0059-06 山东平邑铜石金矿田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 于学峰 (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铜石金矿田主要由隐爆角砾岩型(归来庄式)、碳酸盐岩层状微细浸染型(磨坊沟式)、 夕卡岩叠加型、斑岩型和蚀变岩型等多种类型的矿床(点)组成,矿种以金为主,伴有银、铜、铁 矿化,构成一个较完整的成矿亚系列。成矿作用与铜石富钾碱性次火山杂岩关系密切,岩浆 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液和热源。泰山岩群为主要矿源层;寒武纪朱砂洞组上灰岩段之 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为磨坊沟式金矿的有利含矿层位;寒武系上部—奥陶系下部的白云 质灰岩、白云岩等是归来庄式金矿的有利围岩。杂岩体构成的次火山穹窿及伴生的环形放射 状构造,控制着矿体的分布。 关键词:成矿系列;次火山穹窿;成矿模式;铜石金矿田 中图分类号:P618.51;P612 文献标识码:A 1 成矿地质背景 铜石金矿田位于滨西太平洋成矿域中部,中朝准地台东南缘;郯庐断裂带以西的鲁西断块隆起区南部,尼山凸起与平邑凹陷的接壤部位。区内地层主要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变质岩系;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碎屑岩及火山岩等。断裂构造发育,NNW向的主干断裂及次级NW向断裂控制了地层及岩浆岩的展布;近EW向及NW向的次级断裂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新太古代花岗闪长岩及古元古代二长花岗岩构成了本区的结晶基底。中生代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主要由二长闪长质岩石、二长正长质岩石构成的铜石次火山杂岩体(图1)。 1.1 控矿地层 (1)矿源层:鲁西新太古代绿岩带由泰山岩群组成,矿田内主要出露山草峪组,主要岩石的金含量为:黑云斜长片麻岩5.9×10-9(n=45),长英质片岩7.04×10-9(n=17),斜长角闪岩8.2×10-9(n=5)。据赵鹏大、陈永清等(1998年)研究成果,泰山岩群金元素含量10.7×10-9(n=139)[1]。可见,新太古代泰山岩群中金丰度值明显高于地壳丰度值4.1×10-9(黎彤,1988)。显示了成矿组分可能主要来源于泰山岩群。 (2)赋矿地层:早寒武世朱砂洞组不整合于前寒武纪花岗质变质基底之上,其下部的灰质白云岩,脆性大,化学活动性强,角砾状构造和岩溶孔隙发育,有利于含矿热液的运移 收稿日期:2001-07-17;修订日期:2001-08-06;编辑:游文澄 作者简介:于学峰(1962-),男,山东泰安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金矿床研究及资源评价工作。

某火山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火山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摘要]××金矿床是我省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型金、多金属成矿带中典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综合分析了矿床成矿地质作用及成矿机理。 [关键词] ××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成矿机理 1 区域地质背景 ××地区位于××褶皱系××优地槽褶皱带××复向斜西北仰起段。区内基底为早古生代长德变质岩系,呈零星残片状分布。盖层有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自晚侏罗世以来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斜向俯冲,使板块边缘接触带处于活化阶段,发生了强烈的断裂构造和火山~岩浆作用,形成了以东西向断裂带为主体构造格架的中~新生代盖层构造体系,这个阶段的构造运动以差异性断块远动为主要特点。盖层褶皱发育微弱或局部在断裂中,尤其在燕山期火山~岩浆作用强烈,形成了大量的金.多金属矿产是该区主要成矿时期(图1)。 2 ××金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床近矿围岩特征 2.1.1 成岩特征 ××矿区火山~次火山岩的岩石组合、矿物特征、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等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产生的陆源活动带,岩浆形成温度及深度分别为火山岩:1094~1230℃和94Km;次火山岩:1101~1223℃和85Km。根据锶同位素和岩浆形成深度及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推断,本区火山~次火山侵入杂岩的源岩区应为石榴二辉橄榄

岩或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即经过壳幔运动改造或地幔交代作用后的强大应力作用下,发生了沿壳断裂带的喷溢或浅成、超浅成相侵入活动。 2.1.2 成岩与成矿关系 成岩与成矿作用都是在地壳地幔运动控制下的漫长地质作用过程。全球性广泛发育的热液脉状金矿床都与一定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而且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幔源岩浆体系和穿透性深断裂有关。××金矿床研究表明,矿体产在次火山岩脉密布的破碎蚀变带中,矿石石英包体块中子活化K~Ar年龄为127.8±0.2Ma,次火山岩脉Rb~Sr 等时线年龄为130Ma,说明矿体与次火山岩脉具有极密切的时间、空间关系。××金矿床的岩石微量元素和同位素(Sr、S、Pb)组成及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证实了其含矿热液与火山~次火山岩来源于地幔岩,同属地幔源。含矿热液是在幔岩部分熔融产生,初始玄武岩浆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地幔气~液流体和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由于[Si —O]体系和[H—O]体系分离而产生的气~液流体的综合。因此可以认为成岩作用控制了矿液的形成和运移。矿液的沉淀和矿体定位主要和成岩后的断裂构造及一定物理化学条件制约的蚀变作用有关。 2.2 控矿构造特征 ××金矿床位于东西向××断裂带的中段南侧。受××北西向断裂与南北向的××断裂交汇控制。矿床控矿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按与成矿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成矿前断裂构造、成矿期断裂构造、成矿后断裂构造。 2.2.1 成矿前断裂构造

金矿的常见分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金矿的常见分类 近期,金价飙升,黄金行业似乎呈现复苏的景象,不少人给我打电话,询问黄金的选别方法,大致问法是这样的:我最近买了点矿石,请了某某厂的老浮选工,租了个选厂,但是指标不太好,能帮我想想办法吗?但是当我问及原矿性质时,却只能告诉我,金大致是3-4g/t,至于脉石是啥,成矿矿物是啥,有害元素是啥一概不知。而这些老浮选工调整黄药、黑药、二号油、石灰等药剂也并不能改善最终指标。那么原因在哪里?作为多年从事黄金矿山技术服务的选矿工作人员,我想从我的切身体会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黄金选矿的基本知识,大致从矿床的基本分类、常见的选矿工艺、复杂选矿工艺、常见难选金矿、自身实践案例以及最新试验成果等方面来说,一来让更多投资者了解黄金,避免盲目投资,二来与业内前辈加强交流,帮助我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系列一金矿的常见分类 说到黄金选矿,我们首先考察的应该是其形态和成因,虽然学选矿的大都不研究地质和矿物学,但是地质和矿物学的一些常识却是制定选矿试验方案的一个基础条件。自然界的金多以单质形式存在,少量与两性金属化合物,如硒、碲、銻化物等,罕见金属化合物,如金汞膏、铜金矿等,非金属化合物应该是没有的。金矿床主要分类,每个科研院所根据其擅长的研究方法来分形成了不同的体系,但从直观来分,我们通常把他分为沙(砂)金矿和岩金矿。 砂金矿本质上是一些大型金矿矿脉长时间经受水蚀、风蚀在下游沉积形成的,我们根据区域不同可分为重力砂、流水砂、冰川砂、滨海(湖)砂,砂金的选矿主要以重选富集为主,我国的金砂多呈片状,或者说由于采砂历史久远,剩下的都是片状的细粒了。易选的砂金矿应该是砂多泥少,砂粗金细,反之则视为难选。

中国金矿类型

中国金矿床类型 矿床类型的划分,是矿床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我国对金矿分类方法的研究,近年提出的论述较多,矿床分类的目的在于应用,便于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和评价。故本书选择了以金矿容矿岩系与矿化体产出形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将我国金矿床分为10类22个亚类(下表)。

(一)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 火山-沉积杂岩 (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 本类金矿系指赋存于变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的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老地台区,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小秦岭与胶东地区。容矿岩系是一套中深变质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为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一般称为绿岩带)。 它是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之一,极具经济意义,分布点多面广,储量与产量都很大。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约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2%,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29%,矿床平均规模约为5.5t/个。 据矿体产出形式,可将金矿分为二个亚类:①石英脉(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如吉林夹皮沟、河北小营盘、河南小秦岭、内蒙古包头金矿;②复脉带(或片理化带),如河北金厂峪、浙江诸暨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 1)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古老基底隆起区,基底的地球化学场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大多数金矿分布于深大断裂系统中。 2)金矿化与古老中基性火山岩类变质而成的绿岩密切相关。容矿层位在夹皮沟地区为鞍山群三道沟组、杨家店组、燕辽地区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迁西群上川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为乌拉山群、集宁群,小秦岭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变质较深,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3)该类金矿赋存区多有岩浆活动,矿床距中酸性侵入体一般0.5~5km,常见矿脉与岩脉伴生。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钠化、绿泥石化等。 5)矿化体主要呈脉状,矿脉延伸较大,且延伸大于延长。 6)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不等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等。 7)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是碲金矿、银金矿。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 (二)产于元古宙变碎屑岩、泥质岩、 碳酸盐岩中的金矿

四川壤塘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找矿方向_马荣刚

四川壤塘金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找矿方向 马荣刚 (四川地勘局川西北地质大队) 摘要:通过对壤塘金矿带已知矿床及物化探异常等成矿 信息的研究,确认“地层、岩浆岩、构造”三位一体的复合成矿 条件,总结找矿标志,提出找矿方向。初步认为本区金矿的工 业富集形成于晚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期后)热液活动阶段, 表生淋积作用对矿床改造富集起着极为重要作用。 关键词:壤塘金矿 成矿条件 找矿方向 壤塘金矿带西起川、青两省交界的翁沟,东至东风牧场,长80km余,宽约10km,呈北西西向展布。区域构造隶属于松潘—甘孜印支造山带若尔盖地块西南缘金汤弧形构造带范筹(图1)。壤塘金矿的发现,是近年来在川西北“金三角”地区金矿普查的又一重要进展。笔者从金木达金矿普查评价中搜集到的地质资料,对其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成矿条件,找矿方向的初浅认识,供进一步找矿参考。 图1 壤塘金成矿带地质构造略图 1—古生代地层;2—三叠纪地层;3—壤塘金成矿带;4—温泉;5—金矿床及矿(化)点;Ⅰ摩天岭地块;Ⅱ若尔盖地块; Ⅲ金汤弧形构造带;Ⅳ“三江”构造带;Ⅴ龙门山构造带1 金木达金矿床简介 金木达金矿床是壤塘金矿带中最早发现,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的矿床。本文即以该矿床为基础开展讨论。 1.1 矿区地质 金木达金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侏倭组(T3zh)和新都桥组(T3x)。侏倭组以变质砂岩与板岩互层为特征;新都桥组以板岩为主夹少许变质砂岩,为矿区赋矿围岩。矿区构造主要为北西西延展的日基沟向斜,并被同方向的剪切断裂所破坏。由北而南划分有波日阿格(F2)、蚕部沟(F1)、鱼托寺(F3)和上杜柯(F4)等断裂构造(图2);矿区及外围尚普遍发育近南北向和北

金矿的形成要有什么条件

金矿的形成要有什么条件 世界上的黄金宝藏,主要以岩金和沙金两种形态蕴藏于地下,此外还有伴生金.天体运行、地球形成、火爆发、古造山运动、岩浆喷涌、金元素从地核中被夹带喷薄而出等形成岩金;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岭,在日照风化、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山体滑坡、泥石俱下、洪水泛滥、河流稳水地段沉淀等形成沙金。 据科学的测定与推断,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 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金块重达280公斤,它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 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 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 1.1--1.2%;而古地台盖构造区,则占47.1--47.7% 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金矿一般就是原来富集金的岩石经过岩浆热液或变质等作用使金再次富集,从而形成品味比较高的可供开采的见矿石啊!金一般和富含黄铁矿的石英脉有关 在宇宙很远的地方,有着比太阳系还大的恒星,他们在燃烧中,发生聚变反应,由氢到氦,再由氦到更重的金属,最后,当聚变到金这种物质时,恒星就会发生爆炸爆炸,把大量的金原子喷射到宇宙中。之后,由一个原子一个原子的组成大的物质, 在45亿年前,地球形成的时候,很多宇宙中的小天体带有一些金,在撞击地球的时候被熔化,由于金的密度大,于是,金便往地心下沉,所以现在挖金矿都在地下, 所以,也许在地心附近有大量的黄金。金矿的形成是地球形成时期的宝贵遗产,凡此类物质均被人类称之为金。地球形成时期由于超新星爆炸,制造了很多重金属元素,其中就包括金,

金矿成矿作用与围岩的关系

金矿成矿作用与围岩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9-04-03T09:49:29.4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作者:苏波 [导读] 摘要:该金矿是矿集区内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区的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构造蚀变岩带内,且与多阶段的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20) 摘要:该金矿是矿集区内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区的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构造蚀变岩带内,且与多阶段的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深源的含金成矿流体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在温度、压力控制下,在构造的有利部位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多种围岩蚀变和金矿化。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和镜下观察,对矿床围岩蚀变的特征、分带性及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岩蚀变;金矿化;成矿作用 围岩蚀变是成矿流体交代围岩的结果,是找矿的重要标志.开展围岩蚀变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于推断成矿流体成分特征、金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和矿床成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对该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围岩蚀变是在热液成矿过程中,近矿围岩与热液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系列物质成分、构造、结构的变化,且常与矿体伴生,一般比矿体分布范围广,蚀变往往与金矿化存在着成因方面的联系,也作为找矿勘查的重要标志。 一、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山组,为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大斑安山岩互层产出;在地表未出露,深部钻孔见石板沟组的混合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片麻岩、混合花岗岩等;另有第四系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山沟、山凹及小河沟谷中,由残坡积物、松散的砂砾石组成。 2、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可分为NE向、SN向及EW向3组断裂。NE向及SN向断裂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NE向断裂为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最为典型,为撒开的压扭性帚状构造,由多条次级断裂构成。NNE向断裂在矿区极为发育,矿体受NE大断裂同一构造体系中次一级的NNE向断裂控制,局部有反倾现象出现。SN向断裂以断裂为主,长1200 m,宽0.5~4 m,走向355。,倾向W,倾角60。左右,其早期为张性,后期为扭性、压扭性,构造蚀变岩带由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等组成。可见黄铁矿化、方铅矿化、褐铁矿化等。 3、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既有侵入岩,也有火山岩;岩性从基性一酸性均有产出。与成矿有关的主要为酸性侵入岩基和岩脉,岩性主要有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等。 二、矿床地质特征 金矿矿床赋存于含金构造蚀变岩带中。根据区内断裂产状、力学性质及所处位置,矿区为近年地质勘查所发现,其含金构造蚀变岩仍有继续延伸的趋势。 1、矿体特征。矿区金矿体主要产于NNE金构造蚀变岩带,蚀变带长约3700 m,倾向110。~120。,倾角较陡,为82。,时有反倾现象,沿走向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或局部无矿段,矿脉最大厚度5.9 m。赋存有Ⅵ号,V号,Ⅳ号,Ⅲ号,Ⅱ号,I号,Ⅶ号,Ⅷ号,X号脉等。其中,Ⅳ号矿体呈脉状,沿走向局部膨缩,矿体倾向100。,倾角79。。矿脉沿走向由北东向北偏转时,矿体、品位、厚度趋向于变富、变厚;矿体的倾角由陡变缓时,矿体厚度变大,品位变富。V号矿体呈脉状,矿体倾向110。,倾角81。,矿体厚度最大4.18 m,最小0.19 m,平均1.30 m;矿石单样最高品位42.1×10,最低品位0.1×10-6,平均品位6.32×10-6,矿石类型以蚀变碎裂岩型为主。 2、矿石特征。矿石的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等;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次为碲金矿;氧化矿物主要为褐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铁白云石、绢云母为主,次为绿泥石、白云石、方解石、萤石、长石及其次生矿物等。矿石常见结构为自形一半自形晶粒状、他形晶粒状,常见构造为浸染状、细脉一浸染状、角砾状、网脉状等。 3、成矿作用 该金矿构造蚀变带中,通过对多个样品分析,地层中金的丰度硼(Au)分别为0.6×10_9和2.2×10_9,低于或接近于地壳丰度值。山矿集区的稳定同位素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表明,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金矿严格受断裂带的控制,断裂带既是输矿通道,又是储矿空间,来自深源的含金成矿流体在热动力驱使下,以深大断裂为通道,运移至地壳浅部,并在有利的温度、压力控制下,特别是在断裂交叉、分支复合、局部引张、构造产状变化等部位,处于还原环境的成矿流体与下渗的大气降水相遇,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富集成矿,最终形成金矿体。 三、围岩蚀变 1、围岩蚀变的形成阶段。金矿围岩蚀变可划分为:①成矿前: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②成矿中: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黄铁绢云岩化、钾化等;该阶段蚀变是金矿化的显著标志,并且金矿体多分布于该阶段蚀变强烈的地段;③成矿后: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 2、围岩蚀变分带。金矿区的热液蚀变是在同一空间,由于构造一热液多阶段活动,含矿热液多次充填交代连续演化所形成的。蚀变分带界线呈渐变过渡或叠加等特点,可以表现出蚀变带出露不全或缺失某个带的现象,但总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具有蚀变分带的趋势。 (1)水平分带。根据蚀变类型和蚀变强度对称分布的特点,在水平方向上可分为。①内带:蚀变最强,多位于破碎带中心部位,内带常为金矿体;以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为特征;②中带:对称分布于内带的外侧,以弱硅化、强绢云母化及钾化为主要特征,并出现少量绿泥石化、萤石化、碳酸盐化等;中带中金矿化不强,金品位较低;③外带:以强绿泥石化为特点,对称分布于中带外侧,多为矿体两侧的围岩,并伴有碳酸盐化、弱绢云母化等。 (2)垂直分带。围岩蚀变由地表的褐铁矿化、高岭土化,向下转为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再向深部则为钾化、黄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等;同时,金的品位由地表的较低到下部的较高,逐渐变成工业金矿体。 矿区600m中段穿脉揭露一断裂控制的矿体,矿体N倾,厚度变化不大,连续性较好,硫化物含量较低,围岩为太华群变质岩。穿脉上盘围岩揭露少,下盘揭露较全,蚀变自断裂构造到围岩,由强到弱呈有规律的变化,出现近于平行和对称分布的蚀变分带,为区内较典型的剖面,由矿体中心向围岩,蚀变带内带向外带,蚀变类型由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云母化一强绢云母化、钾化、弱硅化、绿泥石化一强绿泥石化、弱绢云母化,各带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 3、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矿区内金矿体主要赋存在含金构造蚀变岩带内,矿体的产状、形态、空间分布严格受含金构造蚀变岩

金矿工业类型

第9卷第3期贵 金 属 地 质V o l19 N o13 2000年9月JOU RNAL O F PR EC I OU S M ETALL I C GEOLO GY Sep1,2000 文章编号:100224182(2000)0320166204 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邵晓东,李景春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 沈阳110032) 摘 要: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糜棱岩型目前仍然是我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金矿床的空间分布上具有丛聚性, 在矿床类型及成矿时代方面,东、西部表现出明显差别.东间地区主要为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一绢云母 石英脉型、矽卡岩型、铁帽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铁帽型及红土型主要形成于第四纪;西北部地区 主要有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一绢云母石英脉型和石英脉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西南部地区主要为微细浸染 型、蚀变碎裂岩型、石英脉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一喜马拉雅期1砂砾层型在各矿化集中区均有不同程 度分布,主要为现代地质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金矿床;工业类型;时空分布;中国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18151;P617 在对我国金矿床工业类型初步划分的基础上[1], 进一步分析各类型金矿床的重要程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指导金矿勘查、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1 金矿床主要类型 金矿床类型繁多是我国金矿床的一大特点,这是由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构造复杂和特殊地质环境所决定的1尽管在生产实践中对各种类型金矿床都有所强调,但不同类型的金矿床其重要性存在着明显差别.从目前蝗勘查及开发情况来看,各类型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我国黄金产量主要来自岩金矿床,其次是砂砾层型矿床,此外尚有大量有色金属矿床中的伴生金. 最近20多年来,岩金矿的找矿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无论是矿床数量还是储量都有了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新类型矿床的发现和新成矿区的确认更为引人注目.从总体上看,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微细浸染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是当前我国岩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其中石英脉型和蚀变碎裂岩型无论在矿床数量上(表1)还是在储量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含金石英脉一直是人们最为主要的开采对象.在许多地区,人们把石英脉和蚀变破碎岩带作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糜棱岩型金矿床目前虽然为数不多,但已发现的矿床多以其大储量和较为稳定的品位所决定的巨大经济价值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红土型金矿床在我国尚属新发现的类型,这类金矿床与铁帽型金矿床一样,都具有埋藏浅、易采、易选的特点,对其开 收稿日期:2000-04-28.张哲编缉.发有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也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矿砾层型金矿床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黄金业的重要开采对象.据不完全统计[2],全国已发现该类金矿床(点)4000余处,广布于全国727个县(市). 2 空间分布 任何矿床的产出都与地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金矿床也不例外,它的分布受大地构造环境、含金建造、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因素所制约.中国大陆是现今欧亚板块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太古宙—早元古代的原始地壳克拉通化阶段,中、晚元古

川西甘孜-理塘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邹光富

矿床地质 川西甘孜-理塘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邹光富1,毛英2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2 成都岩矿分析测试中心,四川成都610081) 甘孜-理塘金矿带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的四川甘孜-理塘断裂带中,是一条以金为主,含锑、银、砷、铜、铅、锌的金矿带。甘孜-理塘断裂带是一条重要的铜铁铅锌金锑多金属成矿带,近二十年来为地质界和矿产开发公司极为关注的成矿带。目前,矿带中已相继发现了嘎拉金矿、雄龙西金矿、色卡、那西、尼多、玉隆、阿加隆洼、马拢中小型金矿床,以及卡诺、尼亚达柯、雄卡、西冲龙金矿点等一批矿产地,显示该带金成矿具有巨大的找矿前景。文中根据作者对该区金矿床的专门研究成果,对该金矿带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和找矿方向进行论述,以期推动川西地区的找矿勘探工作,实现找矿突破。 1 成矿地质背景 甘孜-理塘断裂带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古特提斯洋消减及扬子陆块与义敦古岛弧拼接的缝合带。呈NW-SN-SE向分布。自印支期以来经历了洋壳俯冲、陆-弧碰撞和陆内会聚等一系列构造事件,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该断裂带北起德格三岔河,向西越过青海玉树,向南经玉隆、甘孜、理塘至木里以远,呈北窄南宽向北东凸出的反S弧形带状,延长约700 km,宽10~15 km。断裂带以东主要出露三叠系西康群,为一套深海-半深海浊流相沉积地层,属次稳定-非稳定型的复理石建造;以西出露三叠系义敦群,为一套岛弧非稳定型钙碱性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沿断裂带分布有岛弧火山岩、沉积岩、蛇绿岩构造岩块、被动陆缘复理石等各类地质体,并有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为区内分散的金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同时,该断裂带也是剪切带型金矿床集中分布的地区。如嘎拉金矿、雄龙西金矿、那西、尼多金矿床等金矿。因此,该区是“三江”地区的一个具有大中型金矿的重要成矿远景区。 2 矿床地质特征 甘孜-理塘金矿带的金矿床明显受甘孜-理塘断裂带的控制。按其成矿地质特征和控制因素等,可划分为3种主要矿化类型: (1)含金糜棱岩型金矿:嘎拉、错阿以嘎拉金矿为典型矿床。在嘎拉矿区发育四条大致平行且沿NW向展布的韧性剪切变形带。金矿化主要发生在韧性剪切带中的凝灰质糜棱岩中,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带中央部位。金矿体呈长透镜状,一般长110~700 m,宽1~32 m。金矿体与围岩界线据X射线荧光分析仪和痕金光谱分析结果圈定。目前已在矿区4条韧性剪切带中圈出5个金矿体。与金矿化有关的热液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硅化、铬水云母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辉锑矿化。其中,辉锑矿形成时期较晚,呈网脉和大脉状穿插叠加在糜棱岩带中。矿石类型主要为显微浸染蚀变千糜岩型和显微浸染硫化物网脉状矿石。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闪锌矿、黝铜矿、辉铜矿、辉砷镍矿、自然金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含铁白云石、方解石、绿泥石、蛇纹石等。矿石具浸染状结构,网脉状、角砾状构造。该类型金矿化的Pb同位素年龄为196 Ma和99 Ma,相当于印支末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反映出金矿化与含金韧性剪切带形成演化的阶段性,即印支末期-燕山早期由于板块的俯冲碰撞,在地壳深部发生韧性剪切变质变形,形成韧性剪切带,并伴随金矿化的发生;随着地质构造动力作用的持续进行,燕山晚期,韧性剪切构造作用开始向韧-脆性剪切构造变形发展,并伴随发生金矿化作用。 (2)含金蚀变碎裂岩型金矿:这类金矿在区内主要有雄龙西金矿、阿加隆洼金矿、尼亚达柯金矿点和雄卡金矿点等,以雄龙西金矿床具有代表性。据赵绍西(1992)的研究表明,矿体产于近南北向逆冲断裂带的上盘次级断裂中,矿体在空间分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