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1)生产费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工业

性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以及供应非工业性劳务要发生的各种耗

费称为生产费用。

2)产品成本: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称为生产成本。

3)成本开支范围:产品成本实际包括的内容称为成本开支范围。

4)成本预测:是根据有关的成本资料及其他资料,通过一定的程序、方法,对本期以

后的某一个期间的成本所作的估计。

5)成本决策:是指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方案的比较、分析、判断后,从

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

6)成本计划:是根据计划期内所确定的目标,具体规定计划期内各种消耗定额及成本水

平以及相应的完成计划成本所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7)成本控制:是以预先制定的成本标准作为各项费用消耗的限额,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

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控制,及时揭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额,并对产生差异

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消除差异,保证目标成本实现的过程。

8)成本核算: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一定的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采取适当的

方法计算出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

9)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有关的资料,对实际成本的水平、构

成情况,采用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计算其完成情况、差异额,分析产生差异原

因的过程。

10)、成本考核:是将企业所制定的成本计划、成本目标等指标,分解成企业内部的各种成本考核指标,并下达到企业内部的各个责任单位或个人,明确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并按期进行考核的过程。

11)、成本管理体系:它既是一门管理科学,同时又与技术手段密切相关。这些特点决定了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要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就应建立较为完善的、

科学的、运行自如的成本管理体系。

12)、生产费用要素: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其经济内容所作的分类。

13)、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费用。

14)、在产品:企业的在产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

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和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还需继续加工的半成品和未经验收入库的产品及等待返修的废品。狭义的在产品是指某一车间或某一生产步骤正在加工中的半成品,车间或生产步骤完工的半成品不包括在内。

15)、约当产量法:是先将月末实际结存的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为相当于完工产品产量(即在产品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16)、定额比例法:是指企业分别成本项目,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的在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成本费用的一种方法。

17)、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8)、分批法:亦称定单法,它是以产品的批别(或定单)为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9)、分步法:是以产品的品种及其所经过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种产品成本及其各步骤成本的一种方法。

20)、成本还原:就是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

21)、目标成本: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应达到的成本目标。

22)、倒扣测算法:是在事先确定目标利润的基础上,首先预计产品的售价和销售收入,然后扣除价内税和目标利润,余额即为目标成本的一种预测方法。

23)、比率测算法:是倒扣测算法的延伸,它是依据成本利润率来测算单位产品目标成本的一种预测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事先确定先进的成本利润率,并以此推算目标成本,这种方法常常用于新产品目标成本的预测。

24)、功能评价系数:是某一零部件得分与全部零部件得分合计的比值。

25)、保本点:是指企业刚好保本,没有盈利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

26)、定额法:是以产品的品种(或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产品实际产量,计算产品的定额生产费用以及实际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用完工产品的定额成本,加上或减去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差异,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27)、标准成本制度:是根据标准成本来计算成本,能将成本计划、成本分析结合起来

的一种成本制度。

28)、倒推成本法:亦逆算成本法,倒流成本汉,它是一种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的简单的成本计算方法。

29)、责任成本:是指特定的责任中心所发生的耗费。

30)、成本审计:是指对生产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以及产品成本计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检查监督,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审计。

31)、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

32)、一次交互分配法:简称交互分配法,它是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两步进行分配的方法,第一步辅助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在

辅助生产部门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第二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

用再按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在辅助生产以外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33)、成本性态分析:是指明确各种成本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的分析过程。

34)、概算法:是指只利用直接法测算直接材料的设计成本,其他成本项目,比照类似产品成本中这些项目所占的比重来估算新产品设计成本的一种预测方法。

35)、总额分析法:是以利润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按照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模式计算利润,由此决定方案取舍的一种决策方法。

36)、直接材料:它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37)、成本报表:是根据日常成本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用以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及其水平、考核和分析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书面报告。

38)、沉没成本:又称沉入成本或旁置成本,是指那些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已经发生并支付过款项的成本。

二、单选择题:

26.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是( B )。

A.外购动力费用B.制造费用 C.工资费用D.折旧费用

27.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C )。

A.工资及福利费B.燃料及动力 C.工资费用D.原材料

28.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是( C )。

A.产品生产成本 B.期间费用

C.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D.各成本项目的费用

29.采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交互分配法,对外分配的费用总额是( D )。

A.交互分配前的费用

B.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

C.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D.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再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30.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很少的情况下,适宜采用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是( A )。

A.直接分配法 B.交互分配法 C.计划成本分配法D.代数分配法

31.分配加工费用时所采用的在产品完工率,是指产品( B )与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

A.所在工序的工时定额

B.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与所在工序工时定额之半的合计数

C.所在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

D.所在工序的工时定额之半

32.如果某种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各项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应采用的方法是( B )。

A.不计在产品成本法B.约当产量比例法

C.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D.定额比例法

33.成本还原对象是( D )。

A.产成品成本B.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C.最后步骤产成品成本D.产成品成本中所耗上步骤半成品成本费用34.按时间顺序排列有关的历史成本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模型进行加工计算并预测

的方法称为( C )。

A.定量预测方法

B.定性预测方法

C.趋势预测方法

D.因果预测方法

35.价值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B )。

A.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

B.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

C.成本系数÷功能评价系数

D.功能评价系数÷价格系数

36.进行合理组织生产的决策分析应采用的决策分析方法是( D )。

A.差量损益分析法

B.相关成本分析

C.边际分析法

D.线性规划法

37.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应根据其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进行,在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其成本计划的编制可采取( A )。

A.一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B.二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

C.三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D.一级和二级相结合的编制方式

38.在编制直接材料成本计划时,应根据产品的产量、单位产品材料的定额消耗数量乘(C)。

A.材料的计划消耗数量B.材料的标准消耗数量

C.材料的计划单价D.材料的采购数量

39.下列不属于成本报表的是( C )。

A.商品产品成本表B.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C.现金流量表D.制造费用明细表

40.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中,不需要反映的指标是( D )。

A.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B.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C.本月实际单位成本D.本月实际总成本

41.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分析主要是指的( C )。

A.事前的成本分析B.事中的成本分析

C.事后的成本分析D.成本的总括分析

42.下列不属于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的是( B )

A.对比分析法B.产量分析法C.因素分析法D.相关分析法

43.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方法称为( C )。

A.因素分析法B.差量分析法C.对比分析法D.相关分析法

44.对本企业各个时期的成本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各个不同时期成本升降的规律的分析称为( C )。

A.专业分析B.全面分析C.纵向分析D.横向分析45.用本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业之间的成本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称为( D )。

A.全面分析B.重点分析C.纵向分析D.横向分析

46.影响某项成本指标高低的因素有4个,采用因素分析法时需要计算的替代指标数量是( B )。

A.2个B.3个C.4个D.5个

47.企业在进行成本分析时计算成本利润率指标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D )。

A.对比分析法B.重点分析法C.因素分析法D.相关分析法

48.在进行全部商品产品成本分析时,计算成本降低率时,是用成本降低额除以( C )。

A.按计划产量计算的计划总成本B.按计划产量计算的实际总成本

C.按实际产量计算的计划总成本D.按实际产量计算的实际总成本

49.为了正确计算责任成本,必须将成本按已确定的经济责任权分管范围分为(C )。

A.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B.产品成本和责任成本

C.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D.直接成本的间接成本

E.标准成本和定额成本

50.单项指标是反映成本变化中一个侧面的指标,下列属于单项指标的是(D )。

A.全部生产费用B.商品产品总成本

C.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D.产品的单位成本

51.下列各项指标中,属于行业内部考核的指标是( D )。

A.成本降低率B.标准总成本

C.销售收入成本率D.责任成本差异率

52.下列支出可以列入产品成本的是( D )。

A.购买无形资产的支出B.赞助公益事业的支出

C.捐赠性质的支出D.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53.下列不属于材料费用审计的项目是( C )。

A.材料用途是否恰当B.材料数量是否确切

C.产品产量是否真实D.材料计价是否合理

54.质量成本的内容一般包括四项内容,下列不属于质量成本内容的项目是( B )。

A.预防成本B.坏账损失

C.内部故障成本D.外部故障成本

55.下列属于鉴定成本的项目是( A )。

A.检测实验费B.质量培训费

C.质量改进措施费D.产品评审费

三、多项选择题:

1.在下列方法中,属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有( A B C E )。

A.交互分配法B.代数分配法 C.定额比例法

D.直接分配法 E.计划成本分配法

2.下列各项损失中,不属于废品损失的有( B C D E )。

A.产品入库以后发现的生产中的废品的损失

B.产品入库以后发现的由于保管不善发生的废品的损失

C.降价出售不合格品的降价损失D.产品销售后发现的废品由于包退发生的损失

E.产品销售后发现的废品由于包换发生的损失

3.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而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正确与否取决于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有( A B )。

A.按50%平均计算各工序完工率 B.分工序分别计算完工率

C.按定额比例法计算 D.按定额工时计算 E.按原材料消耗定额

4.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有( A B C E )。

A.定额比例法 B.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C.约当产量比例法

D.计划成本分配法 E.不计在产品成本法

5.平行结转分步法的适用情况是( B C D )。

A.半成品对外销售C.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资料

B.半成品不对外销售D.半成品种类较多,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工作量较大

E.管理上要求提供各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6.分步法适用于(A B D )。

A.大量生产B.大批生产C.成批生产

D.多步骤生产E.单步骤生产

7.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 A B C )。

A.品种法B.分步法C.分批法 D.定额法 E.分类法

8.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适用于( A B C )。

A.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B.小批单步骤

C.小批量、管理上不需要分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

D.大量大批的单步骤E.大量大批的多步骤

9.品种法适用于( B D )。

A.小批单件单步骤生产 B.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D.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E.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10.成本预测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A C E )。

A.科学性

B.准确性

C.近似性

D.精确性

E.可修正性

11.预测新产品设计成本时,可以采用的预测方法有( A B C E )。

A.直接法

B.概算法

C.比价法

D.指数平滑法

E.价值分析

12.以下各项可以利用边际分析法进行决策的有( A B D )。

A.最佳质量成本的决策

B.最佳生产批量的决策

C.最佳工艺方案的决策

D.最佳订货批量的决策

E.最佳生产组合的决策

13.成本计划的内容较多,一般包括( A B C D E )。

A.产品单位成本计划B.商品产品成本计划C.制造费用计划D.期间费用计划E.降低成本主要措施方案

14.基本生产车间编制成本计划时,应编制的计划有( A C D )。

A.车间直接费用计划B.车间间接费用计划C.制造费用计划

D.车间产品成本计划E.车间期间费用计划

15.下列属于编制成本计划必须经过的步骤有(A B C E )。

A.收集和整理资料B.预计和分析上期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C.进行成本降低指标的测算D.进行期间费用降低指标的测算

E.正式编制企业的成本计划

16.工业企业一般编制的成本报表主要有( A C D E )。

A.商品产品成本表B.销售产品成本表C.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D.制造费用明细表E.期间费用明细表

17.编制成本报表的基本要求是(A C E )。

A.数字准确B.格式统一C.内容完整

D.方法统一E.编报及时

18.在商品产品成本表中反映的指标有( A C D )。

A.全部商品产品的总成本B.全部商品产品的单位成本

C.主要商品产品的总成本D.主要商品产品的单位成本

E.主要商品产品的单耗

19.编制商品产品成本表的作用在于( A B C )。

A.考核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B.考核主要商品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C.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D.分析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E.分析期间费用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20.商品产品成本表中对于可比产品需要列出的单位成本有(A B C D )。

A.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B.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C.本月实际单位成本D.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F.历史最好水平单位成本

21.企业编制的成本报表中,除了商品产品成本表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外,还要编制的其他成本报表有( A B C D )。

A.制造费用明细表B.财务费用明细表C.管理费用明细表D.营

业费用明细表E.产品单位成本明细表

22.成本分析一般包括( A B C )。

A.成本的事前分析B.成本的事中分析C.成本的事后分析

D.成本的一般分析E.成本的总括分析

23.成本分析的原则包括(A B C D )。

A.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B.专业分析与群众分析相结合

C.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D.事后分析与事前、事中分析相结合

E.简单分析和复杂分析相结合

24.影响成本高低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A B C )。

A.固有因素B.宏观因素C.企业因素D.微观因素E.社会因素25.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成本分析方法主要有( A D E )。

A.对比分析法B.交互分析法C.约当产量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E.相关分析法

26.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的形式有( A B E )。

A.绝对数对比B.相对数对比C.定额与实际对比

D.定额与标准相比E.增减差额对比

27.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时,确定各因素替代顺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 E )。

A.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

B.先替代质量指标,后替代数量指标

C.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

D.先替代货币量指标,后替代实物量指标

E.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28.在进行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时,需要计算的指标有(ABCD E )。

A.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B.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

C.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D.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E.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29.在进行可比产品成本分析时,需要计算的各项指标包括( A B C D )。

A.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B.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

C.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D.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

E.可比产品成本上年度降低额和降低率

30.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因素主要有(A D E )。

A.产品单位成本B.产品单位利润C.产品单位税金

D.产品品种构成E.产品产量

31.在进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时,对于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 )。

A.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影响成本降低额

B.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影响成本降低率

C.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不影响成本降低额

D.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不影响成本降低率

E.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既不影响成本降低额,也不影响成本降低率

32.在计算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时,需要计算的指标有( C D )。

A.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B.实际产量按本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C.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D.计划产量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E.实际产量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33.进行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时,计算材料配比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时,需要使用的指标有( A B D )。

A.实际配比的材料平均实际单价B.实际配比的材料平均计划单价

C.计划配比的材料平均实际单价D.计划配比的材料平均计划单价

G.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总耗用量

34.在进行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时,计算材料消耗总量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时,需要使用的指标有( A B C )。

A.单位产品材料实际耗用总量B.单位产品材料计划耗用总量

C.计划配比的材料平均计划单价D.实际配比的材料平均计划单价

E.实际配比的材料平均实际单价

35.在进行成本考核时,对于生产车间一般可考核的指标有( D E )。

A.材料定额消耗的完成情况B.工时定额消耗的完成情况

C.工具定额消耗的完成情况D.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E.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36.在进行成本考核时,对于班组应考核的指标有( A B C )。

A.材料定额消耗的完成情况B.工时定额消耗的完成情况

C.工具定额消耗的完成情况D.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E.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37.可控成本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能否为特定的责任中心所控制,应符合的条件是( A B E )。

A.能在事前知道将发生什么耗费B.能在事中发生偏差时加以调节

C.能在事前发生偏差时加以调节D.能在事前计量其耗费

E.能在事后计量其耗费

38.下列属于成本考核的指标有( A B E )。

A.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B.数量指标和价值指标

C.可比指标和不可比指标D.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

E.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

39.在进行成本考核时,需要计算综合指标,下列属于综合指标的是(B C D E )。

A.产品单位成本B.全部生产费用C.商品产品总成本

D.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E.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40.在进行成本考核时,企业内部责任成本考核指标主要有( A C )。

A.责任成本差异率B.标准责任成本总额C.责任成本降低率D.可

比产品成本降低额E.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41.事前成本审计主要是( A B C )。

A.成本预测的可靠性B.成本决策的先进性C.成本计划的先进性D.成

本计算的准确性E.成本分析的可靠准确性

42.成本费用的审计内容包括( A B C D )。

A.成本开支范围的审计B.费用归集方法的审计C.费用分配方法的审计

D.在产品成本的审计E.完工产品成本的审计

43.完工产品成本的审计包括( A C E )。

A.直接费用的审计B.营业费用的审计C.直接工资费用的审计

D.管理费用的审计E.制造费用的审计

44.下列属于质量成本内容的是( A B C D E )。

A.预防成本B.鉴定成本

C.内部故障成本D.外部故障成本

45.下列属于预防成本的项目是( A B C D E )。

A.质量工作费B.质量培训费C.质量奖励费

D.产品评审费E.质量改进措施费

46.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它一般包括( A B C D E )。

A.废品损失B.返修损失C.停工损失

D.产品降价损失E.事故分析处理费

47.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后因未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或损失,下列属于外部故障成本的项目是( A B C D E )。

A.索赔费用B.退货损失C.保修费

D.诉讼费E.产品降价损失

48.采用单轨制核算质量成本时,期末时应将质量成本的金额在有关的会计科目中进行分配,这些科目包括( A B D )。

A.生产成本B.管理费用C.本年利润

D.营业费用E.利润分配

49.进行质量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计算的指标有( A B C D E )。

A.产值质量成本率B.销售收入质量成本

C.销售利润质量成本率D.产品成本质量成本率

E.质量成本利润率

50.质量成本趋势分析时需要计算一些基数,这些基数包括( A B C E )。

A.工时基数B.成本基数C.销售基数

D.利润基数E.单位基数

12.某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其中甲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工时及制造费用资料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种因素变动对单位成本中制造费用的影响。

答:计算的结果如下:

分析对象=3672—4000=—328(元)

效率差异的影响=(510—500)×8=8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的影响=(7.2—8)×510=—408(元)

1.分解企业总体目标成本时,要求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必须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 错 )

2.如果近期实际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较大,则可以选择较大的平滑系数。( 对)

3.企业在编制成本计划时,应先编制生产计划,再编制销售计划。(错)

4.在编制成本计划时,对于制造费用中的相对固定的费用,可根据上期实际数确定。(错)

5.企业编制商品产品成本计划时,需要计算“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该项指标是

用该产品本年计划单位成本乘以该产品的计划产量计算。(对)

6.企业在编制成本计划时需要进行成本降低指标的测算,这种测算一般只需要进行一次就能达到目的。(错)

7.商品产品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商品产品的总成本的报表。(错)

8.企业编制的成本报表一般不对外公布,所以,成本报表的种类、项目和编制方法可由企业自行确定。(对)

9.企业编制的所有成本报表中,“商品产品成本表”是最主要的报表。(对)

10.利用“商品产品成本表”可以计算出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成本的各种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错)

11.不同时期的“商品产品成本表”只能对比,不能进行累加。(错)

12.“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中的一些数字,可以在“商品产品成本表”中找到。(对)

13.影响成本分析的因素很多,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所作出的各种安排对企业成本的影响称为固有因素。(错)

14.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方法称为对比分析法。(错)

15.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时,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数的差额相等。(对)

16.在进行全部商品产品成本分析时,需要计算成本降低率,该项指标是用成本降低额除以实际产量的实际总成本计算的。(错)

17.一项费用是否归为可控成本,主要标志是能否在事前知道将发生什么耗费。(错)

18.在进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时,由于产品产量因素的变动,只影响成本降低额,不影响成本降低率。(对)

19.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是用实际产量的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与实际产量按本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计算的。(对)

20.企业在进行成本考核时,对于各职能部门主要考核归口管理的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对)

21.反映一定时期工作质量或相对水平的指标称为综合指标。(错)

22.期间费用的审计包括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制造费用的审计。(错)

23.费用开支标准是对某些费用支出的数额、比例做出的具体规定。(对)

24.库存商品成本的审计主要是对产成品数量的审计、库存商品成本计算的审计和销售商品成本计算的审计。(错)

25.产品出厂后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退货、换货所发生的损失属于内部故障成本。(错)26.为改进和保证产品质量而支付的各种奖励称为质量奖励费,它属于预防成本。(对)

27.质量成本核算采用双轨制时,应与正常的会计核算相结合,不必单独设置质量成本的账外记录。(错)

28.在进行质量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计算产值质量成本率,该指标是用质量成本总额,除以企业总产值计算的。(对)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和论述题(每小题10分)

1)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答:(1)建立建全定额管理制度;

(2)建立建全原始记录制度:

(3)建立建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和领退制度;

(4)、建立建全企业内部价格制度。

2.如何核算制造费用?有哪些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

答:企业应设“制造费用”总账和明细账,核算和监督制造费用的发生和分配情况。在发生各项制造费用时,应根据各种相关的付款凭证等和各项费用分配表,记入“制造费用“总账及其所属明细账相关费用项目的借方,记入有关科目的贷方。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1)、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3)机器工时比例法;(4)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3.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各包括哪些方法?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即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以及分类法、定额法等辅助成本的计算方法。

(1)、品种法:一般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企业。

(2)、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复杂的生产类型的企业。如纺织、冶金、造纸等。

(3)、分批法:一般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如船舶制造、专用设备等。4.基本生产车间直接费用计划和制造费用计划在编制上有什么区别?

答:车间直接费用计划应分别不同产品成本项目进行编制。在编制的成本计划中,应按成本项目反映产品的单位成本、本期的生产费用总额的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各成本项目计算有:直接材料项目的计算(包括燃料和动力的计算),直接工资成本项目的计算等。而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包括费用预算的编制和费用分配计划的编制两个方面。制造费用的编制应根据规定的明细项目和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编制方法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计划,则应按一定的标准,将制造费用在各利种产品中进行分配。

5.编制成本报表有那些要求?

答:成本报表的`内容既要满足企业微观管理与成本分析的要求,又要适应宏观管理的需要;企业应按有关规定编制成本报表,并要求做到:①数字准确,②内容完整,③编报及时。

6.什么是成本分析?成本分析包括那些内容?不同的成本分析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1)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资料对成本指标所进行的分析。包括成本的事前预测、事中对执行成本计划的分析和事后控制分析三个方面。(2)成本分析的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成本的事前分析可使企业在成本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有成本控制的目标;事中控制则可以使成本控制目标得以实现,事后成本控制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开展下一个循环的成本控。但这三者之间也有主次之分。一般情况下,事前分析和事中分析的作用大于事后分析,但事后成本分析对于检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价工作业绩等方面都有着事前成本分析和事后成本分析不可替代的作用。

7.成本分析的原则包括那些?

答:(1)、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2)、专业分析与群众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3)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4)事后分析与事前、事中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8.什么是对比分析法?如何运用对比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

答: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取用:(1)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2)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3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方法对成本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

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方式。

9.什么是因素分析法?你认为因素分析法有那些优点和不足?

答: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10.什么是相关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相关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的特点是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

11.如何进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

答:可比产品是指企业过去生产过并且有着完整的成本资料的产品。计算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检查企业成本降低工作的成绩,由于具有可比性,因而,考核其降低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比产品成本分析包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变动的原因两个方面。

12.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因素有那些?每个因素对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因素主要有:产品单位成本、产品品种构成、产品产量等。

1)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在计算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时,是根据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和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进行比较计算的;可比产品成本实际

降低额,则是根据本年实际单位成本和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进行计算的。这

样,当本年实际单位成本发生变动时,必然会引起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

降低率的变动;

2)产品品种构成变动的影响:品种构成是指各种产品数量在全部产品数量总和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各种产品的实物数量不能简单相加,所以,在进行

可比产品成本分析时,一般是用某产品的成本占全部产品成本的比重作为

产品品种构成进行分析。若企业增加成本降低幅度大的产品的生产比重,

或降低成本降低幅度小的产品的生产比重,则可比产品平均降低率和降低

额就会比原来的提高。反之,成本降低率和降低额就会下降。所以,产品

品种构成的变动,同时影响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

3)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当产品和品种构成和单位成本不变时,产品产量的变动会引起成本降低额发生同比例的变动,但不影响成本降低率的变动。

所以,单纯产量的变动,仅影响成本降低额,不影响成本降低率的变动。13.在存在材料配比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材料单位成本的分析?这种分析有什么特点?

答:每种材料消耗量占材料消耗量的比例,称为材料配比。在各种材料单价不同的情况下,改变材料的配比,也会影响产品的单位成本。这时,材料项目的分析,就受材料耗用量、价格和材料配比三个因素的影响

14.为什么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既影响成本降低额也影响成本降低率?

答:在计算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时,是根据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和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进行比较计算的;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则是根据本年实际单位成本和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进行计算的。这样,当本年实际单位成本发生变动时,必然会引起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的变动;

15.什么是成本考核?在进行成本考核时,应遵循一些什么原则?

答:成本考核是指定期通过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对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进行的全面审核、评价,是成本会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考核的原则:(1)以国家的政策法令为依据;

(2)以企业的计划为标准;

(3)以完整可靠的资料、指标为基础;

(4)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16.传统成本考核和现代成本考核方法在内容上有什么区别?如何进行评价?

答:传统成本考核和现代成本考核方法在内容上区别主要是现代成本考核围绕责任成本设立成本考核指标,其主要内容包括行业内部考核指标和企业内部责任成本考核指标。

传统成本考核方法的评价: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指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加强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发挥职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在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成本比较、成本比较、成本竞赛,促进企业以至行业降低成本,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并涌现出许多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但随着这一指标运行时间的延长,其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缺乏全面性、缺乏准确性、缺乏一致性、缺乏科学性、缺乏公正性。

现代成本考核方法的评价:针对传统成本考核方法的缺陷,提出了围绕责任成本设立成本考核指标的观点,较之传统考核方法具有全面性、适用性和有效性的特点。但成本考核应包括成本岗位工作考核,引入成本否决制的基本思想,与奖惩密切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成本考核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17.成本审计包括那些内容?

答:成本审计的内容包括成本开支范围审计、费用归集及分配方法审计、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的审计。具体内容:(一)产品成本审计:(1)完工产品成本审计,包括直接材料审计、

直接工资审计、制造费用审计,(2)在产品成本审计;(二)期间费用审计:包括营业费用审计、管理费用审计、财务费用审计等。

18.什么是质量成本管理?进行质量成本的管理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质量已成为服务业,制造业及加工业等行为共同关注的焦点。已有研究表明美国公司的质量成本大多都介于销售额的20%~30%之间,而质量专家认为最优的质量成本水平应在销售额的2%~4%之间,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意味着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降低产品成本,使企业盈利能力得到增强。因此,对质量成本进行讲量和控有着重大意义。

19.简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对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费用应否开支,应开支的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标准,符合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费用是否都计入本期,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应计入本月损益的期间费用数额。

2)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并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3)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费用与本月费用之和,在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六、计算题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资料

单位:元

要求:预测该企业的保本额和各产品的保本额。

综合边际利润率=[(10-6)/10]×[(20000×10)/(20000×10+10000×20)]+[(20-14)/20]×[(10000×20)/400000]=40%×50%+30%×50%=20%+15%=35%

综合保本额=35000/35%=100000

甲产品保本额=100000×50%=50000

乙产品保本额=100000×50%=50000

2.某企业本年度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产品产量及单位成本资料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任务和实际完成情况,并分析由于产品产量、品种构成和单位成本变动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任务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完成情况

1.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甲种材料,其实际成本为10000元。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8元、B产品4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600件、B产品800件。要求: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

答:原材料定额费用:A产品:8×600=4800(元)

B产品:4×800=3200(元)

材料费用分配率=10000/(4800+3200)=1.25

两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A产品:4800×1.25=6000(元)

B产品:3200×1.25=6000(元)

4.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假定甲产品产销平衡,预计明年甲产品的销售量为1500件,单价为50元,生产该产品需交纳17%的增值税,销项税与进项税的差额预计为20000元;另外还应交纳10%的营业税、7%的城建税和3%的教育费附加,如果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为20%。要求:

(1) 预测该企业的目标成本。

应收税金:1500×50×10%+(1500×50×10%+20000×17%)×10%=8590

目标利润:1500×50×20%×10%=15000

目标成本:1500×50-8590-15000=5410

(2) 如果该产品由两个工序组成,相关的成本结构资料如下:第一工序直接材料占70%,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各占15%;第二工序半成品占80%,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各占10%。确定各工序的目标成本。

9.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材料项目的有关资料如下:

材料项目的有关资料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材料耗用量和材料价格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答:分析对象=8810-9000=-190(元)

材料耗用量变动对单位材料费用影响=(95-100) ×10+(210-200) ×20+(490-500) ×

8=70(元)

材料单价变动对单位材料费用的影响=(8-10) ×95+(22-20) ×210+(7-8) ×490=-260(元)

2.某工业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 、B 、C 三种产品,其工时定额为:A 产品15分钟,B 产品18分钟,C 产品12分钟;本月产量为:A 产品14000件,B 产品10000件,C 产品13500件。本月该企业工资总额为:基本生产车间工人计时工资23000元,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辅助车间

(锅炉)工人工资2800元,管理人员工资12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2600;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820元。

要求:按定额工时比例将基本生产车间工人工资在A 、B 、C 三种产品间分配;

答:(1)产品定额工时:A 产品=15/60×14000=3500(小时)

B 产品=18/60×10000=3000(小时)

C 产品=12/60×13500=2700(小时)

工资费用分配率=23000/(3500+3000+2700)=2.5 各产品分配工资费用:A 产品=2.5×3500=8750(元) 产品=2.5×3000=7500(元) 产品=2.5×2700=6750(元)

30%。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工序300件。该月完工产品2900元,加工费用1350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答:(1)该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第一工序 70%×50%=35%

第二工序 70%+30%×50%=85%

(2)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第一工序 300×35%=105(件) 第二工序 300×85%=255(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合计=105+255=360(件) (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900/(140+360)=5.8(元)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40×5.8=812(元)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60×5.8=2088(元)

加工费用分配率=1350/(140+360)=2.7(元)

完工产品加工费用=140×2.7=378(元)

在产品加工费用=360×2.7=972(元)

(4)完工产品成本=812+378=1190(元)

在产品成本=2088+972=3060(元)

4.某企业生产A 产品,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30000元,直接人工费用2500元,制造费

用1500元。本月实际发生直接材料费用194000元,直接人工费25000元,制造费用15000元。完工产品5000件,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30元,单件工时定额3.8小时。月末在产品400件,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25元,工时定额2.5元小时。

要求:采用定额比例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期末在产品成本。

答:(1)分配材料费用:

完工产品材料定额 费用=5000×30=150000(元)

月末在产品材料定额费用=400×25=10000(元)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0000+194000)/(150000+10000)=1.4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50000×1.4=210000(元)

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0000×1.4=14000(元)

(2)分配人工费用:

完工产品定额工时=5000×3.8=19000(小时)

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400×2.5=1000(小时)

人工费用分配率=(2500+25000)/(19000+1000)=1.375(元/小时)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人工费用=19000×1.375=26125(元)

在产品应分配的人工费用=1000×1.375=1375(元)

(3)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1500+15000)/(19000+1000)=0.825(元/小时)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19000×0.825=15675(元)

在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1000×0.825=825(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单位产品材料耗用总量、材料配比和材料价格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程度。

答:计算的结果如下:

计划配比的材料平均计划单价= 3950 / 300 =13.17(元)

实际配比的材料平均计划单价= (110*10 + 100 * 8 + 80 * 9 + 20*50 ) / 310=11.68(元)

实际配比的材料平均实际单价= 3760 / 310 =12.13

分析对象=3760-3950=-190

各因素变动对单位产品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的结果如下: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总量对单位成本的影响=(310—300) ×13.17=131.70(元)

材料配比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11.68—13.17) ×310=-461.90(元)

材料价格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12.13—11.68) ×310=139.50(元)

各因素变动对产品单位成本的影响=131.70—461.90+139.50=190(元)

6.某企业本年度各种产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资料如下:

成本对比分析表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产品别计算企业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并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中。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

答:编制的“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如下:

产量及其他有关资料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种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

答:计算的结果如下:

产量及其他有关资料

分析对象:2 956 800-3 000 000=-43 200(元)

计划材料费用=200×30×500=3 000 000

第一次替代=220×30×500=3 300 000

第二次替代=220×28×500=3 080 000

实际材料费用=220×28×480=2 956 800

由于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3 300 000-3 000 000=300 000(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3 080 000-3 300 000=-220 0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 956 800-3 080 000=-123 200(元)

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300 000-220 000-123 200=-43 200(元)

11.某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其中甲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工时及工资资料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单位产品成本中工资费用的影响。

答:计算的结果如下:

分析对象=427.50—400=27.50

效率差异的影响=(95—100)×4=—20(元)

分配率差异的影响=(4.5—4)×95=47.50(元)

管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行使管理职能,调动和配置组织资源,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及过程。 企业流程再造: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将以职能为核心的传 统企业改造成以流程为核心的新型企业。 知识管理:对组织的集体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规划,并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和环节的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或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将精细化的操作、控制、核算、分析、规划、思想和作风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模式。 柔化管理:是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依据信息 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管理和运 营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从而创造优势的管理模式。 决策:是指组织为使未来行动目标优化或达到某种满意程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上佳方案并组织实施的过程,即管理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 在所指定的若干方案中选择的过程。 程序化决策:是对常规的、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也就是对例行问题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做的决策,也就是对例外问题进行的决策。 风险性决策:管理者在决策事件中面临者不可控因素,各种备选方案会出现多种不同结果,到底会出现哪种结果不能确定,但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 是预先知道的。无论选择哪个方案都存在风险,只能在计算各种方案不同的 自然状态(发难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损益值的情况下,比较各方案损益值后 在进行的决策。 计划:是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工作内容及方式的预案,也就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而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组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有机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或生活中,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的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的数量。直接管理的下属多,称为管理幅度大或跨度宽。实际反映管理者直接控制和协调业务活 动的多少。 管理层次:又称组织层次,是组织内部管理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的等级划分。实质反应组织内部纵向分工的关系,各个层次担负不同的管理职能。 事业部制:是一种具有分权性的组织形式,在公司总部下设一层独立经营的“事业部”,实行统一政策,事业部是独立经营的一种组织体制。

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中英文版

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中英文版)

————————————————————————————————作者: ————————————————————————————————日期: ?

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 -(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名词解释和简答

1.简述生态入侵的四个阶段。 ①入侵:生物离开原生存的生态系统到一个新的环境,绝大部分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②定居:生物到达入侵地区后,经过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驯化,能够生长、发育并进行了繁殖,至少完成一个世代。 ③适应:入侵生物已在新地区繁殖了几代。由于人侵时间短,个体基数小,所以,种群数量增长不快,但每一代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所增强。 ④扩展:入侵生物已基本适应于新生态系统中生活,种群已发展到一定数量,具有合理年龄结构和性比,并且有快速增长和扩散的能力 2.简述三种年龄锥体的特征?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数量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正金字塔型。 ②稳定型:幼年、中年、老年个体数量大于相等;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不变。钟型。 ③下降型:1.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下降。壶型

3.简述三种存活曲线的特征,每种存活曲线至少列举一个物种。 ①Ⅰ型:幼年存活率高,大多数个体在老年时死亡。如人类、大熊猫、大角羊、山羊、华南虎等。 ②Ⅱ型:幼年、中年、老年个体死亡率相似。如小型哺乳动物、成鸟、水螅等。 ③Ⅲ型:幼年个体死亡率高,之后死亡率低。如鱼类、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牡蛎等 4.请问r- 与K-对策者的特征主要区别有哪些? 5.请问捕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有哪些? ①生物群落的能量由捕食作用得到传递; ②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种群进行合理的调节; ③捕食者在被捕食者的进化中起着选择性作用。 6.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7.举例说明资源与条件有什么区别? 条件:有机体不能消耗也不能耗尽的生态因子,如对鱼类来说温度、酸度、太阳辐射是它的条件。 资源:有机体可以利用并可以耗尽的生态因子,如对植物来说光和无机营养物就是资源,对动物来说食物和空间就是资源。 资源与条件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因类群而异,如太阳辐射对昆虫来说是条件,但对植物来说就是资源;有时因时间与环境状况而异,同一因子既可以是资源,也可以作为条件,如在干旱季节,水分对植物来说是资源,而在雨季,特别是降大雨时,会将植物打倒或冲走,这是水分却变成了条件。 8.从生态学角度考虑,C3和C4植物有哪一些区别? C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三碳植物,碳吸收效率低,故叶子气孔开放时间长,失水多即水利用效率低,能量消耗低,一般生活在除热带和沙漠之外其他栖息地中。如小麦、水青冈。 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四碳产物,碳吸收效率高,故叶子气候开放时间短,失水少及水利用效率高,但能量消耗高,一般生活热带和沙漠地带。如高粱、玉米。 9.三种演替模型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0.简述三种演替群落顶级学说。 单顶级学说:一个气候区只有一种顶极群落,究竟产生什么样的顶极群落,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 多顶级学说:任何一个地区的顶极群落可以有多个,如土壤顶级、地形顶级、火烧顶级、动物顶级 顶级-格局学说:环境条件存在梯度变化,顶极类型也是连续逐渐变化的。 11、种群的特征、参数有哪些?并分别加以简单描述。 ①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种群密度或种群大小,描述种群数量的大小; ②影响种群密度的4个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死亡率,称为初级种群参数,出生率、迁入率表示种群的所得,死亡率、死亡率表示种群的损失,种群数量动态变动取决于这两组力量的对比。 ③除此之外,种群还有其他一些特征,如年龄结构、性比、种群增长率、种群空间分型等,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英文写作名词解释

What is a summary? A summary is a short piece of writing that gives the main facts or ideas of a story or article,etc.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summary? It should be objective,that is,the writer does not include any ideas of his/her own. It should be complete ,that is,the writer does not leave out important facts or ideas. It should be balanced,in other words,the writer gives equal attention to each main idea. The goal of a summary? It is to give readers an objective,complete,accurate and balanced view of something(an article,a story ,a novel,a play,etc) Paragraph unity A unified paragraph contains only sentences that explain or support the general statement made in the topic sentence.Any sentence that does not relate to (=is not connected in some way)the main idea will not develop it. How to achieve paragraph unity? Begin with a discussable point and express it in a topic sentence. Stick to this single point throughout,that is,all other sentence should be about this point. Prove or develop the point;don 't merely repeat it. Link your sentence to make your ideas easy to follow. How to outline (=to give the main facts about something) a story? Divide the story into smaller parts. Summarize each part in one sentence. Number your sentence summaries to make them an outline of the story. What is a narrative paragraph? A narrative paragraph is one that briefly describes an incident or a personal experience. Requirements that a good narrative paragraph should meet? Though its length is limited,it is complete,that is,it has a beginning,middle and end. It includes as little conversation as possible. Its sentences are connected by suitable linking words or expressions. Here are some common time linking words/expressions. Afterward later when shortly afterward soon while the next day/night then Paragraph coherence(Coherence is connection ) A coherent paragraph is one in which every sentence after the first is connected to the one before it,to the topic sentence ,or to both ,and readers can readily follow the writer 's train of thought(= a related series of thoughts) An incoherence paragraph is one in which the sentences are badly connected or not connected at all,and the readers are likely to lose their way. How to achieve paragraph coherence? Arrange sentence in a clear order. Use correct pronouns Use correct link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at is exposition?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篇一: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差异性B.层次性 c.时间性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精编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国际公法英文名解汇总纲目版

国际公法英文名解汇总纲目版 第一章国际法导论 International law 国际法 Jus civile 市民法 Jus gentium 万民法 Jus inter gentes = law of nations 万国法/万国公法 Positive morality 实在道德 International comity 国际礼让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 Treaty of Maastricht 《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Naturalists 自然法学派 Solidarists 社会连带法学派 Normativists 规范法学派 Positivists 实在法学派 Sources of law = sources du droit = fontes juris 法律渊源 Monism 一元论 Dualism 二元论 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 Jus cogens 强行法/强制法/绝对法 Sovereignty 主权 The Right of People to Self-determination 民族自决权 第三章国际法主体 Single State 单一国 Federation 联邦 Confederation 邦联 Protected State 被保护国 Permanent Ueutralized State 永久中立国Fundamental Right 基本权利 Secondary Rights 派生权利Right of Independence 独立权 Right of Equality 平等权 Right of Self-preservation 自保权 Right of Jurisdiction 国家管辖权 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属地管辖权/属地优越权 Personal Jurisdiction = nationality jurisdiction = active personality principle 属人管辖权/国籍管辖/积极国籍管辖 Protective Jurisdiction = passive personality principle 保护性管辖权/消极国籍管辖 Universal Jurisdiction 普遍性管辖权 Judicial immunities 外国国家的司法豁免权Recognition 国际法上的承认 Effective control 有效统治 Succession 国际法上的继承 第四章国际法上的居民 Nationality 国籍 Inhabitant 居民 Original nationality 原始国籍/出生国籍 Jus sanguinis 血统主义 Jus soli 出生地主义 Acquired nationality 因加入而取得国籍Naturalization 入籍/归化 Release 放弃(国籍) Deprive 剥夺(国籍) Dual nationality 双重国籍 Active conflicts 国籍的积极抵触 Stateless person 无国籍人 Passive conflicts 国籍的消极抵触 Alien 外国人 Deportation 驱逐出境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

A, 题型: 一、 单项或多项选择题 二、 判断题 三、 名词解释 四、 简答题 五、 论述 / 案例分析 B,复习内容 一、选择 1. 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 A 、战略管理; B 、现场管理; C 、组织协调; D 、开拓创新; E 、组织实施 2. 之于管理,最形象的描述是( )。 A 、艺术; B 、科学; C 、知识; D 、能力; E 、以上都不是 3. 下面几项,能够被列入技术技能范畴的是( )。 A.生产技能 B.财务技能 C.营销技能 D.协调技能 E.激励技能 4. 下列属于在整个组织的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发挥的主要作用的有( )。 A.协调作用 B.指挥作用 C.打击作用 D.激励作用 E.宽容作用 5. 根据“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的缺失将导致员工( )。 A.满意 B.没有满意 C.不满 D.很不满 6. 决策过程中,不能只是着眼于需要,而不考虑可能性,这一观点体现 装 订 线

了决策的()。 A. 可行性的原则 B. 系统性的原则 C.对比择优原则 D. 风险性 D、下属部门工作非管理特征明显; E、以上皆是 7.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是()。 A.动机激励理论 B.组织与冲突理论 C.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 D.领导方式的理论 8.培训和发展项目是否有效的检验标准是( )。 A、培训是否影响生产工期; B、培训者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C、被培训者的工作绩效在培训后是否得到了提高; D、被培训者实际工作能力提升; E、被培训者是否乐于参加培训 9.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B.个人权力与技术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 术技能D.沟通技能与人际关系技能E.规划能力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组织变革举措。下列属于这些举措的 有()。 A.组织文化多样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组织运行柔性化 D.组织协作团队化 E.大企业内部的“小企业化经营” 11.为了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由此而 提出的 论断是____ 。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是指住址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原理。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特点:一般性。历史性,多科性,实践性。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较换性,相互依存性。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的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等效观点。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组织活动本身极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一般环境包括哪些因素:一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哪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具体环境因素。简述外部环境的类型: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述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道德问题的强度等。计划工作:是指指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索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素,就越能准确的客观的选择可行方案。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许诺原理:是指任何可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有四个方面,1目标性,组织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合作去实现目标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2主导性,计划工作应在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以及控制工作之前进行。3普遍性,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一个基本职能,具有普遍性。4经济性,也就是说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5W1H: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索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部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的考核依据。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3网络性4多样性5时间性6可考核性。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目标的SMART特点;目标要具体明确specific,目标可以测量或度量measurable,目标可以实现achievable,目标之间相互关联relevant,时间限定timebond。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目标管理的过程;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4进入下一轮循环。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2没有

阿里系各个概念英文缩写名词解释大全!!!

阿里系各个概念英文缩写名词解释大全! GMV 成交笔数:拍下的订单笔数,包括未付款的。 GMV 成交金额:拍下的订单总金额,包括未付款的。支付宝成交笔数:通过支付宝付款的订单笔数。 支付宝成交金额:通过支付宝付款的订单总金额(不是指确认收货完成了交易,仅指买家完成了付款的动作,因此可能会因为退款,这个数值比商家实际收到的款项高)。支付宝使用率:支付宝成交金额/GMV 成交金额(珠宝66% ,饰品 82%) 支付宝使用率的辅助参数:支付宝笔数/GMV 笔数(当支付 宝使用率很低时,可用此参数看是否正常(80% 以上)。因为采用限时折扣相关促销工具时,支付宝收到的款项是折扣价,销售记录中显示的是原价,会导致二者比率过低。)IPV : itemPageView ,商品详情页面打开数。 IPV_UV :商品详情页面访客数。在线商品数:在线的商品数量(SKU )。 购买UV :通过支付宝付款的访客数。 店铺UV :到达店铺任何页面的独立访客数。

店铺PV :PageView ,店铺所有页面的总打开数。 佣金:根据扣点百分比,和当日商家支付宝实际收到的金额实时划扣的佣金金额(确认收货后,卖家支付宝账户实际收到的款项为准)转化率1 : IPV_UV/ 店铺UV (到达店铺的访客,有多少进入了商品详情页面。)体现店铺首页、自定义页、分类页是否具备足够的导购能力。 转化率2 :购买UV/ IPV_UV (到达商品详情页面的独立访客,有多少付款购买。)体现店铺单品页面图片、描述等是否能刺激购买。 店铺转化率:购买UV/ 店铺UV (转化率1*转化率2:到达 店铺任意页面的访客,有多少付款购买。目前珠宝平均

名词解释及简答

1、劳动生产率: 答:制造单件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2、常值系统误差: 答: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称为。 3、强迫振动: 答:在外界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下,工艺系统被迫产生的振动。 4、表面残余应力: 答:切削过程中金属材料的表层组织发生形状变化和组织变化时,在表层金属与基体材料交界处将会产生相互平衡的弹性力,该应力就是表面残余应力。 5、安装: 答:对工件进行定位、夹紧的过程。 6、欠定位: 答: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被限制的定位。 7、装配尺寸链: 答:产品或部件在装配过程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封闭的尺寸系统。 8、柔性制造系统(FMS): 答:是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机械生产方式的、由计算机控制的、以数控机床设备为基础和以物料存储系统连成的自动加工系统。 9、光整加工: 答:是用于精密零件上公差等级IT5以上或表面粗糙度低于Ra0.5um的加工表面的加工。 10、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 11、工序 答: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或一台机床上,对同一个或几个零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12、生产过程 答: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所有劳动过程。 13、原理误差 答:加工中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近似的刀具轮廓和近似的加工方法而产生的原始误差。 14、工艺能力系数 答:C P=T/6σT为工件公差6σ为一批工件尺寸分散范围 15、定位 答:使工件在机床中占有正确的位置。 16、时间定额: 答: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制订出来的完成单件产品或某项工作(如一个工序)所必须消耗的时间。 18、完全互换法: 答:就是在机器的装配中,每个待装配的零件不经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装配方法。 19、过定位: 答:夹具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位元件,重复限制工件上的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的现象。

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这是整理的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判断和名词解释可以按照提纲复习。?论述题?1。请谈谈你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和体会。 答:企业管理就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配置的手段。只要能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就是最好的管理,企业管理是个很概括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能让企业,以正常的模式运行!实现企业利润,?如何运用人才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发展战略,让公司所有员工团结一致,互助友爱,积极向上,把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采纳一切对公司有利益的建议和批评,让公司在短期内成为规模。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实企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企业管理是一门学科.说穿了,企业管理就是用一种合理的方法,使员工即听从你的,而又对你没有反感,这其中的方法就是艺术.企业管理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它的领域很广泛,包括几个分支。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等。企业管理是先有了理,再有管。理即制度,管即措施.要想管理好企业,应先制定出合理的制度,然后再制定出措施,如员工违反的哪一条制度该怎么办,如何处置;企业管理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的同时使的顾客达到最高的满意度,就是通过合理组织协调机制,科学的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规章制度,对于一个企业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科学,严密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2。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对企业宗旨的理解。P81-82?答,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并且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的宗旨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做出的贡献的陈述,有时也称为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不仅陈述了企业未来的任务,而且要阐明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行为规范是什么。一个良好的宗旨陈述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应该明确企业是什么和希望成为什么;2。在战略上允许企业创造性地发展,而在战术上限制企业进行一些冒险行为;3.使本企业或机构有别于其他同类型的企业或机构;4。应指出作为评价企业现在和未来活动的框架;5.陈述应该准确明白,易于被整个企业或机构所理解。概括起来说,宗旨陈述应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顾客,产品/服务,市场,技术,关注生存、增长和盈利,哲学,自我意识,对公共事业的关注和对企业内部职工的考虑。 3.管理者的工作与角色有哪些?P5,11?答:管理者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如监工、领班、部门负责人、行政官员、副总裁等),他们动用人员和资源来完成组织及其下属部门的工作任务。无论是在领班一级还是在高层经理一级,当我们讨论管理者时,总是集中于探讨共同的管理职责——确保通过许多人的努力,以实现较高的工作绩效。工作绩效的实现正是通过管理——计划、组织、领导以及控制资源的使用,以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如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所说的,当一位管理者是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什么工作会比管理者的工作对我们的社会更为重要的了.正是管理者决定我们的社会机构能否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或者他们是否浪费我们的才能和资源." 管理者必须准备承担的角色包括3个类型。管理者的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与工作单位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交往。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传播、接收和分析信息.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利用信息来进行决策、解决问题,或者把握机遇。?4。企业为什么要研究非正式组织?(你怎么看待组织中的小团体,小宗派)P112-113?每一种正式结构的背后都存在一种非正式结构。这是一种“影子"组织,由组织成员之间非正式的但往往是很重要的相互关系组成。 由于组织的复杂本质和对绩效要求的持续变化,非正式组织在完成必要工作方面很有帮助。通过非正式结构自然而然地自发联系,人们得以进入情感支持和产生友谊的人际关系网,以满足重要的社会需要。他们也从与其他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和任务的人的接触中获益。通过人们在工作日和各种非结构环境中的非正式接触,就可以进行有价值的学习和知识共享。?当然,非正式结构也有潜在的弱点。它们可能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传递不确切的信息,产生对变革的抵制,甚至转移重要目标的工作努力.那些感觉被排除在非正式群体之外的人会滋生不满情绪。?5.简述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特征。P120-123?答:现代的企业大都倾向于采用扁平组织结构?1。扁平结构的主要优点.?(1)节省管理费用开支.(2)高层领导可以较容易了解基层情况.(3)有利于促进基层管理人员的成长。(4)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5)纵向沟通联系渠道缩短,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减少信息失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