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抛载法——Identification of synchronous machine parameters using load rejection test data

抛载法——Identification of synchronous machine parameters using load rejection test data

抛载法——Identification of synchronous machine parameters using load rejection test data
抛载法——Identification of synchronous machine parameters using load rejection test data

242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VOL.17,NO.2,JUNE 2002

Identification of Synchronous Machine Parameters Using Load Rejection Test Data

Edson da Costa Bortoni ,Member,IEEE,and JoséAnt?nio Jardini ,Fellow,IEEE

Abstract—This work shows a computational methodolog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ynchronous machines parameters using load rejection test data.By machine modeling one can obtain the quadrature parameters through a load rejection under an arbi-trary reference,reducing the present difficulties.The proposed method is applied to a real machine.

Index Terms—Parameter identification,synchronous machines.

L IST OF S

YMBOLS

Effective induced voltage (in

volts).

Windings current (in

amperes).Armature phases

windings.Direct and quadrature

axes.Field and damper

windings.

Transient and subtransient time constants (in sec-

onds)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in watts,

var).Laplace variable.

0:

Open circuit,initial conditions and 0

axis.Linkage

fields.

Manuscript re

E. C.Bortoni

Guaratinguetá12J.A.Jardini is Paulo 05508-900Publisher Item

BORTONI AND JARDINI:IDENTIFICATION OF SYNCHRONOUS MACHINE PARAMETERS

243

Fig.1.Equivalent circuits of a synchronous machine.

A.Steady State

In a three-phase system with perfectly symmetric voltages

yields

(5)

It is well known

that

(6)

In steady state,with no damper winding currents,balanced load,neglecting the armature resistance and taking the angular

speed

equal to 1

p.u.(7)

Using (2),one can obtain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the direct

and quadrature linkage

fluxes

the direct

axis mutual

inductance

(15)

C.Description of the Load Rejection Phenomena

The machine behavior in a load rejection transient process can be obtained by composing the phenomena which occur before

244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VOL.17,NO.2,JUNE 2002

TABLE I

R ATED C

HARACTERISTICS

and after to the load rejection.Thus,the linkage flux in the direct axis will

be

and neglecting the

armature resistance,one can

obtain

)

is the parameter

vector,

are the measured

and the calculated values at the

instant

is a calculated vector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ition with

the previous methods [10],

and

-axis and in

the

BORTONI AND JARDINI:IDENTIFICATION OF SYNCHRONOUS MACHINE PARAMETERS

245

(a)

(b)

Fig.2.

Load rejection—direct

axis.

(a)

(b)

Fig.3.

Load rejection—arbitrary axis.

Thus,in the absence of more detailed data,one can use these information as initial conditions.This technique will be employed for the direct and quadrature axis time constants,avoiding the laborious graphical approximation.

IV .A PPLICA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one rounded rotor synchronous machine,the rated characteristics are presented in Table I.

It was not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quadrature axis during the tests,thus the test in this axis could not be done.However,load rejection tests under an arbitrary axis and under the direct axis was made.Fig.2shows (a)the transient and (b)subtransient response for the direct axis.Fig.3shows the (a)transient and (b)subtransient response for the arbitrary axis.

A.Direct Axis Parameters

The quantities values in the instant immediately before the rejection

are

MW

p.u.

A

After the transient process,the terminal voltage became equal to the induced voltage,with its value stabilized

in

246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VOL.17,NO.2,JUNE2002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starts obtaining the initial guesses.

Using the expressions given in[2],

yields

A

It is important to notice that this value will be grater than the

true for salient pole machines,and will be very approximated

for the rounded rotor ones.

TABLE II

D IRECT A XIS P

ARAMETERS

TABLE III

Q UADRATURE A XIS P

ARAMETERS

Applying the proposed technique to expression(20),one

can obtain the following refined parameters,with relative error

smaller then1%,after nine iterations(see Table III).

V.C ONCLUSION

The work showed a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load re-

jection phenomena,allowing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with

numerical methods.This technique avoids the employment of a

load angle meter,making possible its generalized use.

The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explores all the transient,sub-

transient and steady state information,and not only specified

points,reducing the errors and conducting to more representa-

tive parameters.

With the use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and monitoring other

quantities of interest,one can obtain other useful parameters

through the load rejection test and speed decay,like moment

of inertia

BORTONI AND JARDINI:IDENTIFICATION OF SYNCHRONOUS MACHINE PARAMETERS247

Edson da Costa Bortoni(M’94)was born in Maringá,Brazil on December1, 1966.He received the B.S.degree from the ItajubáFederal Engineering School (EFEI),Brazil,in1990,the M.Sc.degree in energy systems planning from UNI-CAMP,Brazil,in1993,and the Ph.D.degree in synchronous machines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and model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o Paulo,S?o Paulo, Brazil,1998.

He was a Professor at EFEI and Amazon Federal University.Presently,he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S?o Paulo State University,Guaratinguetá.His areas of interest ar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design and control,synchronous ma-chines,and energy conservation.JoséAnt?nio Jardini(M’66–SM’78–F’90)was born in Espírito Santo do Pinhal,Brazil,on March27,1941.He received the B.S.,M.Sc.,and Ph.D. degrees from Escola Politécnica da Universidade de S?o Paulo(EPUSP),S?o Paulo,Brazil,in1963,1971,and1973,respectively.

His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cluded the Themag Engineering,Ltd.(an en-gineering company),Brazil,for25years,where he conducted many power sys-tems studies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Itaipu transmission system project.He is a Professor at EPUSP,teaching power system analysis and digital automation. He is also Coordinator at the Distribution Excellence Center(CED),where he is responsible for projects like load profile evaluation.

关键性技能训练法重点总结

孤独症干预的关键性技能训练法的总结 一、语言学习动力 (一)孤独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在语形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的言语发展落后、语义学习障碍语用障碍句法结构障碍等,孤独症儿童主动性语言训练最好从表达要求的语言开始,所以在看以前首先要做好喜好物的评估,激起孩子说话的需要,还要选择功能性的词汇,作为第一批的语言目标。 (二)教导者必须熟练掌握prt教育体系中的七大关键性技能。第一点,要遵循孩子的兴趣,不仅要做好教导前孩子兴趣,喜好的调查,还要在教导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孩子的兴趣和喜好。在遵循孩子兴趣的前提下,教导者首先要获得孩子的注意。可以列一个表格,内容是让你自己知道怎样才能获得孩子的注意。第二点,要提供明确的机会,教导者的指令,问题,要求,必须尽可能的清晰,明确,音量适中,用词准确,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与当前的任务有关联等。此外教导者在再次提供机会时应该使用统一的语言和条件。要给孩子提供渐进性辅助的时候例外。第三点,教导者在与孩子互动时,必须进行新旧技能的交替,重要的是将旧任务和新任务交替,和提供更多引起孩子兴趣的新任务。第四点,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注意分享控制权。遵循着孩子的引导和与孩子轮流是分享控制的两种方法,如果儿童能够有一些控制的机会,反应将提高,学习更快。第五点,要有条件的强化,必须以孩子的行为为条件。第六点,自然性强化,指强化必须与活动或任务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七点,强化孩子的努力,对于来自指导者的问题指令或者机会,孩子做出任何一次相关的努力都应该给予强化,尽管一个努力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它必须是合理的,合理的意味着孩子必须是专心于任务,努力必须是与任务有关的。 (三)创造语言机会 第一点:时间延迟法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一点主动表达的意思或已经学习过表达所用句,在机会呈现时,可以等待3秒左右,给孩子一个独立表达的机会,如果5秒之后孩子还不能独立表达,教导者最好能及时辅助,以增进孩子成功的机会,减少孩子的挫败感,维持语言学习动力。 第二点:将孩子喜欢的强化物放在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 一定要注意,对孩子喜欢的东西不要一次性的满足她的需要,分次给予,每次提供少量或小片,创造多一些的需求机会更多一些学习的机会。 第三点教导者也可以使用打破常规的方法 打破习惯性的活动程序和日常规律,给孩子一个变化引起孩子的好奇和相应的语言。 第四点考虑研学习机会的语境也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熟悉的故事和短语来设计机会引起新的不同的词语,准备语言故事,选择机会进行教学,计划机会,测量计划的有效性。 二、共同注意力 (一)孤独症儿童存在注意的过度选择性问题,注意的分配问题,注意的广度问题,共同注意力的缺乏等问题。 (二)提高注意力的一般方法 首先根据关键性技能训练法的技巧和程序培养孤独症儿童的早起注意力 第一点,动力的调动,遵循孩子的兴趣,让孩子选择活动,把注意力的培养自然的融入到所选择的活动中。 第二点,训练中自然环境的合理设置利用 prt强调在自然环境中教导,关键是教导者要合理安排好孩子的一起生活流程,给孩子提供大量有序的适当性互动,让孩子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减少,把握好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训练孩子关注的习惯。

《平抛运动》说课稿

《平抛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二、学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

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是为了不教,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作如下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组织活动 设计意图 ㈠ 情景创设 引入课题 创设情景: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空投物资;(视频) 引问:请同学描述上述物体运动的轨迹和运动性质 (演示i)用力弹一下放在桌面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让同学观察小球离开桌面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重复两次让同学们能够清楚地观察。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球为什么会做曲线运动呢? 情景创设教学法:

备考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第2讲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练习含解析

板块三限时规范特训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其中1~6为单选,7~10为多选) 1.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被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那么物体运动的时间是() A.v-v0 g B. v+v0 g C.v2-v20 g D. v2+v20 g 答案 C 解析由v2=v2x+v2y=v20+(gt)2,得出t=v2-v20 g,故C正确。 2.[2017·江西联考]在空间某一点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分别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水平抛出质量相等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经过相等的时间(设小球均未落地)() A.做竖直下抛运动的小球加速度最大 B.三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相同 C.做平抛运动的小球速度变化最小 D.做竖直下抛的小球速度变化最小 答案 B 解析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抛出的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它们的加速度相同,均为重力加速度g,A错误;加速度相同,相等时间内三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相同,B正确,C、D错误。 3.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的正切tanα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图中的()

答案 B 解析 根据几何关系:tan α=v y v 0=gt v 0 ,则tan α与t 成正比例函数关系,B 正确。 4.[2018·山西太原模拟]将篮球从同一位置斜向上抛出,其中有两次篮球垂直撞在竖直墙面上,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从抛出到撞墙,第二次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较短 B .篮球两次抛出时速度的竖直分量第一次小于第二次 C .篮球两次撞墙的速度可能相等 D .抛出时的速度大小,第一次一定比第二次小 答案 A 解析 由于两次篮球垂直撞在竖直墙面上,篮球被抛出后的运动可以看 作是平抛运动的反向运动。加速度都为g 。在竖直方向上,h =12gt 2,因

关键性技能训练法

关键性技能训练法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关键性技能训练法: ABA 应用于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的新方向摘要:应用行为分析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 既包括传统的分段回合教法, 也包括具有新特色的关键性技能训练法。目前, 中国国内鲜有对自闭症儿童关键性技能训练法方面的研究 与实践。本文系统地介绍和分析关键性技能训练法的理论特色和主要操作技巧, 并讨论分段回合教法和关键性技能训练法的共性与特色, 以期为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自闭症应用行为分析关键性技能训练法 1 前言 应用行为分析(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简称ABA) 是一门关于行为规律的社 会科学, 其主旨在于分析并改善具有社会意义的、可观察可测量的、有客观规律的人类行为。在操作的层面, ABA 有不同的干预方法, 其中包括但又不限于单元教法或分段回合教法(Discrete Trial Teaching, 简称DTT) 和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 简称PRT )。简单说来, DTT是一种在结构化环境中对有特殊需要孩子进行一对一强化训练的教育方法, 而PRT 是一种以DTT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情景化教育系统。ABA 的干预方法广泛应用于对发展性障碍( 如自闭症和智能障碍) 、情绪障碍( 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和行为障碍( 如注意力缺陷和多动) 等有关问题的教育干预, 其良好效果得到了科学的检验和证实。 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 其基本症状在儿童出生后至三岁以前出现。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2009 年底发布的数据, 自闭症在美国儿童中的发病率已近百分之一。在世界其他

物理一轮复习 4.2 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物理一轮复习 4.2 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 修2 【考纲知识梳理】 一、平抛运动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水平初速度开始的运动。 2、运动性质: ①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 0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竖直方向:以加速度a=g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 ③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a=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二、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 1、通常,可以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动动:一个是水平方向(垂直于恒力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沿着恒力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等时性. 2、 平抛运动规律:(从抛出点开始计时) (1).速度规律: V X =V 0 V Y =gt (2).位移规律: X=v 0t Y= 2 2 1gt (3).平抛运动时间t 与水平射程X 平抛运动时间t 由高度Y 决定,与初速度无关;水平射程X 由初速度和高度共同决定 三、斜拋运动及其研究方法 1.定义:将物体以v 沿斜向上方或斜向下方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斜抛运动的处理方法:斜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

抛体运动的合运动 【要点名师透析】 一、对平抛运动规律的进一步理解 1、飞行的时间和水平射程 (1)落地时间由竖直方向分运动决定: 由 2 2 1 gt h= 得: g h t 2 = (2)水平飞行射程由高度和水平初速度共同决定: g h v t v x 2 = = 2、速度的变化规律 (1)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v与平抛初速度v0夹角θa的正切值为位移s与水平位移x 夹角θ正切值的两倍。 (2)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离都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 证明: 2 2 1 tan 2 x s s gt v gt = ? = = α (3)平抛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Δv=gΔt,方向恒为竖直向下(与g同向)。任意相同时间内的Δv都相同(包括大小、方向),如右图。 3、平抛运动的两个重要结论 (1)以不同的初速度,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沿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再次落到斜面上时速度与斜面的夹角a相同,与初速度无关。(飞行的时间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时间越长。)

实验技能训练

中学物理实验技能训练 中学物理实验技能训练是系统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规律和实践的技能训练课。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使师范生熟悉中学物理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实验技术,并选择一些典型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进而培养改进和设计中学物理实验的初步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对中学物理实验中涉及的常用仪器、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综合训练,使师范生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 2. 对一些重要的、有一定难度的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研究和探讨,找出成功的关键和解决方案。 3. 对中学物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创新进行研究和探讨。 4. 使师范生在进行实验训练的同时,考虑、研究中学物理实验的特点,同时配合讲解技能做演示实验,怎样指导中学生做实验,使师范生形成一定的实验教学能力。 5. 自制教具,利用日常生活常见物品设计、制作实验器材,并用于中学物理教学中。 6. 通过实验技能训练,在培养实验技能的同时,牢固树立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念。 二、实验要求 实验训练形式分为演示实验、自制教具、DIS实验三种方式。以下对各实验方式的要求及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A. 演示实验: (一) 每一实验小组进行演示实验时应包括以下教学环节: 1、实验原理的阐述、实验仪器设备功能用途的介绍; 2、实验设备调试、布置与线路连接的说明; 3、实验的操作演示与讲解技能; 4、实验的结论及问题分析。 (二)演示过程中对实验教学技能的基本要求包括: 1、合理布局实验仪器的技能(包括电路的连接);

(1)实验仪器的布局要便于操作; (2)实验仪器的布局要便于观察; (3)实验仪器的布局要规范、安全、整齐、美观。 2、演示实验的操作技能 (1)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2)实验操作要准确、熟练; (3)实验演示的现象要明显、直观。 3、演示实验的讲解技能 (1)演示实验的讲解要准确、精练、规范; (2)讲解的时机要符合教学的需要(边讲边做、先讲后做、先做后讲等); (3)讲解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逻辑性。 (三) 实验项目及要求 实验一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及力学实验研究 器材:打点计时器、小车、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桶、细绳、砂子、学生天平、砝码、低压电源、米尺等。 内容: 1. 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 成反比。 2. 研究该实验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所起的作用及如何指导中学生做好这一 实验。 3. 掌握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4. 研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做好本实验的关键。 实验二奈的溶解和凝固 器材:试管、烧杯、支架、温度计、石棉网、秒表、奈、硫代硫酸钠、火柴、镊子等。 内容: 1.研究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改进方法。 2.研究本实验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所起的作用。 实验三光学演示实验的研究 器材:光具盘、光学实验组合教具箱、激光器、光具座、可调狭缝、双缝及支架等。 内容: 1.掌握显示光路的几种方法。 2.了解光源的调节方法。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方略关键能力·题型突破+4.2 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关键能力·题型突破 考点一平抛运动的规律 单个物体的平抛运动 【典例1】(多选)一位同学玩投掷飞镖游戏时,将飞镖水平抛出后击中目标。当飞镖在飞行过程中速度的方向平行于抛出点与目标间的连线时,其大小为v。不考虑空气阻力,已知连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则飞镖( ) A.初速度v0=vcos θ B.飞行时间t= C.飞行的水平距离x= D.飞行的竖直距离y= 【一题多解】选A、C。 方法一:将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飞镖的初速度v0=vcos θ,选项A正确;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x=v0t,y=gt2,tan θ=,解得t=,x=,y=,选项C正确,B、D错误。 方法二:求飞行时间还可以沿抛出点与目标间的连线和垂直连线方向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沿连线方向上,飞镖做初速度为v0cos θ,加速度为gsin θ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垂直连线方向上做初速度为v0sin θ,加速度为-gcos θ的类竖直上抛运动,故由题意可知飞镖飞到速度为v时,垂直连线方向的速度减为0,所用时间为,再次回到连线所用的时间也为(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故飞行时间为。 多个物体的平抛运动 【典例2】(2019·潮州模拟)甲、乙两位同学在不同位置沿水平各射出一枝箭,箭落地时,插入泥土中的形状如图所示,已知两支箭的质量、水平射程均相等,若不计空气阻力及箭长对问题的影响,则甲、乙两支箭 ( ) A.空中运动时间之比为1∶ B.射出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 C.下降高度之比为1∶3 D.落地时动能之比为3∶1 【通型通法】

1.题型特征:两个物体水平抛出。 2.思维导引: 【解析】选B。根据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可得 h=gt2 水平射程:x=v0t 可得:x=v0 由于水平射程相等,则:v甲=v乙① 末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的正切值: tan θ== 可得:2gh 甲=3,6gh乙=② 联立①②可得:h甲=3h乙,即下落的高度之比为3∶1; 根据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可得h=gt2,可知运动时间之比为∶1,故A、C错误;射出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故B正确;它们下落的高度之比为3∶1;但射出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

学科教学技能训练

体育学科教学技能训练知识的整理 备场地器材: 大部分体育教学都离不开场地器材。体育课场地器材的有无、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布局是否有技巧等对体育教学效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上课前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人数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达到安全、高效、美观的要求。 备教材: 教师在备教材时,需要着重理解三个问题: 1.如何钻研教材? 2.如何确定教材的重点及难点和每次课的重点及难点? 3.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资源? 备天气: 本专题讨论了如何根据季节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结合本地区域气候的特点,制订适宜的应对天气气候状况的教学实施计划。 鉴于我国的国情,大多数老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体育课还不得不在室外进行。因此,要求我们课前一定要注意季节气候和本地的天气变化情况,提前做好预案,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备学生: 原因是:体育课是以室外的身体活动为主,需要较大的场地和大量 的器材,教学组织更为多变和复杂等。如果这样的课程不了解学情,一 旦出现问题,后果不仅仅是学生学不会,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出现伤害事 故,给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都蒙上阴影。因此,体育教师上课前一定要做 好学情分析。 本专题从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培养体育骨干、预计适宜的运动负 荷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引导教师做好体育课前的学情分析。 体育教师要特别做好“备学生”的工作,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培养好体育骨干、设计合理的运动负荷,确保体育课的安全有效,避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 本专题以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

平抛运动规律教学设计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 (二)知道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 (三)理解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四)知道用描点的方法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 (五)会用数码相机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六)知道利用平抛运动轨迹来分析平抛运动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难点: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索过程。 (二)教学过程 1、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引入新课。 通过视频、图片展示生活、生产中的抛体现象,展示抛体现象的普遍性。 2、运用“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

(1)分析讨论,确定研究方法 [师生对话]和直线运动相比,平抛运动显然要复杂得多,怎样才能将复杂的运动化简为简单的运动进行研究?根据上一节的知识,可以将平抛运动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2)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提出问题]如果将平抛运动视为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合运动,那么,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应是什么运动? [分析猜想] 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应是自由落体运动。 三、教学设施与教学手段 教学设施: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对比演示仪一套,平抛运动描轨迹演示仪、平抛运动水流演示仪和平抛运动数码拍摄仪器各四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运用物理“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以实验、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设计评析 (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合运动、分运动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所遵循的规律;知道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处理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

康复治疗专业人员技能竞赛理论学习试题6

康复治疗专业人员技能竞赛理论学习 试题六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瘫痪肢体被动运动时错误的方法为() A.肢体充分放松 B.运动越快越好 C.固定近端关节 D.避免冲击性运动 E.多方向运动 2.ADL是指()。 A.躯体功能 B.日常生活活动 C.认知活动 D.交流活动 E.智力评价 3.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早期康复治疗项目不包括()。 A.肢体放在功能位 B.预防肢体挛缩 C.手法按摩 D.被动运动 E.大强度抗阻力训练 4.盆腔炎急性期超短波的最佳治疗剂量为()。 A.无热量 B.无热量~微热量 C.微热量 D.微热量~温热量 E.温热量 5.紫外线最小红斑量(MED)或生物剂量是指()。 A.引起最小面积红斑的剂量 B.引起最弱红斑的剂量 C.治疗所需的最小剂量 D.治疗所允许的最小剂量 E.最安全的剂量 6.站立训练的适应证为()。 A.骨折未愈合 B.急性期关节疼痛

C.骨关节肿瘤 D.关节脱位 E.长期卧床 7.作业疗法是指对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患者()。 A.应用有目的的、选择性的作业活动,进行治疗和训练 B.应用被动及主动运动,进行治疗和训练 C.应用针对手和上肢的手法技术,进行治疗和训练 D.应用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进行治疗和训练 E.职业前的技能训练 8.脊柱牵引治疗的禁忌证是()。 A.颈背痛 B.腰腿痛 C.脊柱结核 D.椎间盘突出症 E.脊柱小关节紊乱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主要内容是()。 A.运动能力 B.关节活动范围 C.生活自理能力和依赖程度 D.生活质量 E.肌力 10.衡量有氧训练的运动强度较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A.体重 B.睡眠 C.靶心率 D.脉压差 E.食欲 11.关于偏瘫患者穿衣动作训练中,错误的是?() A.先进行上下肢功能训练 B.一般先穿健侧袖,再穿患侧袖 C.上衣不用扣子,改用拉链或尼龙搭扣 D.不穿系带鞋,改穿船形鞋 E.裤子不用腰带,改用松紧带 12.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目的不包括()。 A.改善心血管功能 B.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 C.消除骨关节肿瘤 D.增强关节周围肌力

关键性技能训练法

关键性技能训练法: ABA 应用于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的新方向 摘要:应用行为分析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 既包括传统的分段回合教法, 也包括具有新特色的关键性技能训练法。目前, 中国国内鲜有对自闭症儿童关键性技能训练法方面的研究 与实践。本文系统地介绍和分析关键性技能训练法的理论特色和主要操作技巧, 并讨论分 段回合教法和关键性技能训练法的共性与特色, 以期为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自闭症应用行为分析关键性技能训练法 1 前言 应用行为分析(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简称ABA) 是一门关于行为规律的社会科学, 其主旨在于分析并改善具有社会意义的、可观察可测量的、有客观规律的人类行为。在操作的层面, ABA 有不同的干预方法, 其中包括但又不限于单元教法或分段回合教法(Discrete Trial Teaching, 简称DTT) 和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 简称PRT )。简单说来, DTT是一种在结构化环境中对有特殊需要孩子进行一对一强化训练的教育方法, 而PRT 是一种以DTT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情景化教育系统。ABA 的干预方法广泛应用于对发展性障碍( 如自闭症和智能障碍) 、情绪障碍( 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和行为障碍( 如注意力缺陷和多动) 等有关问题的教育干预, 其良好效果得到了科学的检验和证实。 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 其基本症状在儿童出生后至三岁以前出现。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2009 年底发布的数据, 自闭症在美国儿童中的发病率已近百 分之一。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自闭症出现率也有上升的趋势。迄今为止, 任何一种干预方法,最多也只是对50%左右的儿童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例如, 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中最常用的以ABA 为理论基础的DTT, 在其创始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洛瓦思( Ivar Lovaas) 教授的亲自督导下, 也只是使得47%的接受干预的自闭症儿童的智商上升到正常水平, 并在其他方面接近于普通儿童。PRT 是一种源自DTT 但又不同于DTT 的对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的新方法。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凯戈尔( Robert Koegel) 等人为代

高中物理专题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y x O v y v θ (x 0,y 0) v 0 v 0 s α x 2 ( ,0) 专题: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并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2.具体到每一个平抛运动,是对某个状态的速度进行分解、还是对某一个过程的位移进行分解,是正确地处理平抛运动的首要问题; 3.会用处理平抛运动研究的方法来研究斜抛运动。 【复习总结】 平抛运动的规律 1、 运动的分解:(水平方向……,竖直方向……) 2、 运动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 3、 常用公式: 加 速 度:0 x y a a g a g =?=? =?,方向竖直向下 速 度:022 00 tan x y y y v v v v v v v gt v θ=?=+= ? =? 位 移:02221 2, tan x v t y s x y y gt x α=?=+= ?=? 轨迹方程:2 20 2g y x v = ,是一条抛物线。 而且上述的α与θ满足tan 2tan θα=,由此可推知: 物体运动到某一位置(x 0、y 0)时,其合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x 轴交点的坐标值为:(x 0 2 ,0) 【导析探究】 例1 如图所示,小球自A 点以某一初速度做平抛运动,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打在斜面上的B 点,已知A 、B 两点水平距离为8m ,θ=300 ,求A 、B 间的高度差. A B

例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顶端P点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最后落在斜面上的Q点,求:(1)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2)落到Q点的速度大小;(3)P、Q间的距离.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例3某人在平台上平抛一小球,球离手时的速度为v1,落地时的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出速度变化的是 例4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θ=37°、表面光滑的斜面体,物体A以v1=6 m/s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同时在物体A的正上方,有一物体B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如果当A上滑到最高点时恰好被B物体击中.(A、B均可看作质点,sin 37°=0.6,cos 37°=0.8)求: (1)物体A上滑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 (2)物体B抛出时的初速度v2; (3)物体A、B间初始位置的高度差h. 例5某质点从A点以5m/s速度被斜向上抛出,初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37°,测得质点在0.7s末着地.以A点为坐标原点,初速度的水平分量方向为正x轴,竖直向上为正y轴.求: (1)何时到达轨迹的最高点,最高点的速度,最高点的坐标. (2)轨迹与正x轴的交点的坐标. (3)落地点的坐标.

第18讲 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第18讲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基础命题点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1.抛体运动 定义:以一定的初速度将物体抛出,如果物体只受01重力作用,这时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 2.平抛运动 (1)定义: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只在02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03匀变速曲线运动,其运动轨迹是04抛物线。 (3)平抛运动的条件:v0≠0,沿05水平方向;只受06重力作用。 (4)研究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07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08自由落体运动。 3.平抛运动的规律:如图所示,以抛出点为原点,以水平方向(初速度v0方向)为x轴,以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1)09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x10v0,位移x11v0t。 (2)12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 y13gt,位移y141 2gt 2。 (3)合运动

①合速度v =v 2x +v 2 y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tan α=v y v 0=15gt v 0。 ②合位移x 合=x 2+y 2,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则tan θ=y x =16gt 2v 0。 4.平抛运动的规律应用 (1)飞行时间:由t =17 2h g 知, 时间取决于下落高度h ,与初速度v 0无关。 (2)水平射程:x =v 0t =18v 02h g ,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共 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3)落地速度v =v 2x +v 2 y =19 v 20+2gh ,以α表示落地速度与x 轴正方向 的夹角,有tan α=v y v x =20 2gh v 0 ,所以落地速度也只与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有关。 (4)速度改变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恒定的重力加速度g ,所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 内的速度改变量Δv =g Δt 相同,方向恒为竖直向下,如图甲所示。 5.两个重要推论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21中点,如图乙所示。 (2)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意位置处,设其末速度方向与

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课题: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加深理解平抛运动规律,体会这两个分运动是相互独立的。 (4)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 (1)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的思想。 (2)通过典例分析,概括出平抛物体运动的规律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构建框架图的过程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建立。 3.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独立性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利用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平抛物体的位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构建出框架图。 2.寻找到合适的解题技巧与解题方法。 教具 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平抛运动: 1、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_______ 抛出,物体只在______作用下的运动。 2、性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_________ 运动,运动轨迹为______。 3、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_______ 运动和竖直方向的_______ 运动。 4、运动规律 ①位移:分位移x=;y=. =,tanφ=. φ为合位移与x轴的夹角. ②速度:分速度vx=;vy= θ为合速度v与x轴的夹角.

(二)新课教学 1、典例分析: 例题:一小球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空气阻力不计。求(1)小球在空中飞行时间? (2)抛出点离地面的高度? (3)小球的水平射程? (4)小球的位移大小? (5)位移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 组织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建立框架图 寻找平抛运动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挖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及题设情景之间的几何关系 ?利用框架图寻找合适的途径进行相应问题的求解 通过模拟训练加深对解题思路的理解 模拟训练:若已知φ和v0, 求tanθ和v y? 2、典型模型 模型一、半圆内的平抛运动 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 ab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若在a点以初速度v0沿ab方 向抛出一小球,小球会击中坑壁上的c点.已知c点与 水平地面的距离为圆半径的一半,求圆的半径.

第2讲 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第2讲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主干梳理对点激活 对应学生用书P076知识点抛体运动Ⅱ 1.平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01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02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03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04抛物线。 (3)条件 ①v0≠0,且沿□05水平方向。 ②只受□06重力作用。 2.斜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初速度v0沿□07斜向上方或□08斜向下方抛出,物体只在□09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性质:斜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10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11抛物线。 (3)条件 ①v0≠0,且沿□12斜向上方或斜向下方。 ②只受□13重力作用。 知识点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Ⅱ 1.平抛运动 (1)研究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01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02自由落体运动。 □ (2)基本规律(如图所示) ①速度关系

②位移关系 ③轨迹方程:y=□10 g 2v20x 2。 2.斜抛运动 (1)研究方法:斜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11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或竖直下抛运动。 (2)基本规律(以斜向上抛为例,如图所示) ①水平方向 v0x=□12v0cosθ,x=v0t cosθ。 ②竖直方向 v0y=□13v0sinθ,y=v0t sinθ-1 2gt 2。 3.类平抛运动的分析 所谓类平抛运动,就是受力特点和运动特点类似于平抛运动,即受到一个恒定的外力且外力与初速度方向垂直,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1)受力特点: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 (2)运动特点:沿初速度v0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沿合力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一堵点疏通 1.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运动是平抛运动。()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水平位移越大。()

平抛运动教案(

平抛运动 齐市八中栾艳敏 设计思路 本课将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和经历,构建关于平抛运动模型的新知识,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规律以及处理方法。本课将以探究为主线充分重视情景、问题、体验、合作、自主、交流,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的过程。还要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的规律,既有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又有教师的演示过程,实验手段上既传统的仪器演示实验,又有自制仪器。 教材分析 平抛运动是一种重要的运动,这不仅是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平抛运动比直线运动复杂,不容易直接研究它的速度、位移等的变化规律,需要将它分解成较简单的运动来研究。学情分析 本节为高中新课程物理必修②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需要探究内容多方法较全面,结合了理论推理和实验证实双方面。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规律和运动合成与分解之后的具体应用实例,也是这些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

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3.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 2.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并进行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以此渗透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会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体验平抛运动规律的科学探究过程。2.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 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具准备:平抛运动演示仪、平抛竖落仪、平抛水平分解仪、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科研技能训练

科研技能训练总结 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是专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一个培养项目,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措施。通过科研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能够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科技论文写作的方法步骤,全面掌握进行科技活动必备的素质要求,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并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组织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其与专业有关的综合素质,并且能提高创新能力。并通过项目的实施,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培养科研素质,启发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科研技能训练期间,我们学习了科技论文的格式及写作技巧、科研课题立项申请书、综述论文写作、有关文献检索的写法,使我们受益匪浅。 科技论文的撰写 一般说来,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顺序为:题目、作者署名、工作单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引言(前言)、正文(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 各项要求:题名是对论文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综合,要以最简明、最确切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汉语逻辑,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署名包括学生姓名、学院全称、系(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等。摘要是对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的概括和总结。摘要应该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篇幅以300~500字为宜。关键词是反应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并便于文献的索引和检索。关键词以3~8个为宜。引言也称前言,包括立题依据、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背景(研究动态)等。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重点突出,科学严谨。正文,是论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包括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结果及其分析等。结论是对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和总结,应当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讨论是对尚不能得出结论的部分、或与前人研究不一致的地方、或试验过程中意外的发现和收获的记录和总结,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有待解决、需深入研究的问题。致谢是学生对指导教师以及对论文的形成提供过资金、设备、人力以及文献资料等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和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语言要诚恳、恰当。参考文献是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学生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列出参考文献,列出的参考文献只限于学生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正式出版的文献。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0篇。 综述的撰写 综述和以前写过的科技论文不大一样,在这一点上我就犯了错误,交上的作业感觉不像综述,后来才知道自己将二者混为一谈了。

平抛运动教案(修正版

平抛运动 设计思路 本课将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和经历,构建关于平抛运动模型的新知识,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规律以及处理方法。 本课将以探究为主线充分重视情景、问题、体验、合作、自主、交流,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的过程。还要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的规律,既有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又有教师的演示过程,实验手段上既传统的仪器演示实验,又有自制仪器。 教材分析 平抛运动是一种重要的运动,这不仅是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平抛运动比直线运动复杂,不容易直接研究它的速度、位移等的变化规律,需要将它分解成较简单的运动来研究。 学情分析 本节为高中新课程物理必修②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需要探究内容多方法较全面,结合了理论推理和实验证实双方面。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规律和运动合成与分解之后的具体应用实例,也是这些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3.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2.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并进行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以此渗透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会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体验平抛运动规律的科学探究过程。 2.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 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具准备:平抛运动演示仪、平抛竖落仪、平抛水平分解仪、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

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红安大赵家高中 陈楚先 学习目标: 、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做水平的匀速运动与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的 合运动,而且这两个运动并不相互影响;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考纲知识梳理】 一、平抛运动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水平初速度开始的运动。 、运动性质: ①水平方向:以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竖直方向:以加速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 ③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二、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 、通常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动动:一个是水平方向(垂直于恒力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沿着恒力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等时性.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从抛出点开始计时) ().速度规律: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合速度 22y x v v v +=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o x y v gt v v ==αtan ()速度的变化规律 水平方向分速度保持=不变;竖直方向加速度恒为,速度=,从抛出点起,每隔Δ时间,速度的矢量关系如图所示,这一矢量关系有两个特点: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任意时刻的速度水平分量均等于初速度. ()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内的速度改变量Δ的方向均竖直向下,大小均为 Δ=Δ=Δ.( 如右图)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位移规律: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22 1gt 合位移大小:22y x + 合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t v g x y o ?==2tan θ 且θ=φ ().平抛运动时间与水平射程 平抛运动时间 由下落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和下落高度共同决定 ().轨迹方程: g h v t v x 200==g h t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