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工施工技术交底大全书模板

木工施工技术交底大全书模板

木工施工技术交底

项目名称:某盛泰国际广场13号楼、12号楼

一、基本要求:

1、放好轴线模板边线的水平线,并用水磨砂浆找平检查并校正模板底部。

2、对模板轴线位移、垂直偏差、对角线等进行全面校正。

3、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污染钢筋和混凝土搓。

4、胶缝不应漏浆,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刷油,且所有开口均匀,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5、每段梁和墙底口应设置适当的清扫口,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的水垢应清理干净。

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应对照建筑、构筑物的施工图或设计变更妥善保留,不得遗漏,并正确安装固定。

二、工艺流程

1、安装柱模板

搭设脚手架→沿模板边缘贴密封条→安装柱子模板→安装柱箍→校正柱的方正、垂直和位置→全面检查校正→固定组对→做预检。

2、安装梁模板

弹出梁轴线和水平线并检查→设置梁模板支架→安装梁底模板→梁底起拱→安装梁侧模板→安装另一侧模板→安装上下锁销、斜撑和螺栓→检查梁模板尺寸和位置→与相邻模板连接牢固→做预检。

3.安装屋顶模板。

搭设支架→安装纵横龙骨→调整板下皮标高和起拱→铺设顶板模板→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和平整度→预检。

三、操作流程

1、安装柱模板

(1)柱模板配制时,模板必须配置成企口(坐帮),严禁配置坐帮,模板背(楞木)间距不大于200mm..

(2)模板拼装后,按模板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清扫口,并检查模板的对角线、平整度和外形尺寸。

(3)吊起第一块模板,临时支撑或用铅丝临时绑扎固定柱子主筋。

(4)然后吊装第二、三、四块模板,并做临时支撑或固定。

⑤先安装上下柱箍,用脚管和架子临时固定。

⑥逐步安装剩余的柱箍,校正柱模板的轴向位移、垂直偏差、截面和对角线,并支撑。安装时,当柱截面尺寸大于700mm时,中间必须设置一对对拉螺杆,间距不大于500mm。螺杆两端的螺母必须用至少两个螺母加固,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500 mm,必须紧固牢固。

⑦按照上述方法安装好某一水柱模板后,全面检查安装质量,注意纵横两个方向挂线检查,固定好该组的水平拉(撑)杆和剪力撑。

⑧清理模具中的千网,关闭清洗日,检查合格后做预演。

2、安装梁模板

(1)根据混凝土上弹出的梁的轴线和水平线,挂在稳定的内架钢管上,并进行检查。

②安装梁模板支架前,第一层为土质地面时,应平整压实。无论是首层土地面还是楼地面,都要在专用立柱底部铺一根长脚手板,楼层之间的上下立柱要在同一直线上。立杆间距6000mm-800mm,梁高大于1m的梁,立杆间距不得大于600mm。

③梁底与梁两侧模板配板时,背面与梁底小横杆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00mm,安装时梁底小横杆之间的距离不大于800mm。梁高大于1.0m时,应在梁中间设置对拉螺杆,两侧必须用钢管加固,间距不宜大于800mm。

(4)拉线安装梁底模板,控制梁底起拱高度满足模板设计要求。梁底模板验收合格后,用钢管扣件固定。

⑤清除杂物,安装梁侧模,用脚管和扣件固定两侧模板和底模。侧模顶部应保持平直,并支撑固定在横梁上。

⑥检查梁模板的截面尺寸,并与相邻的梁柱模板固定。

⑦安装后,校正横梁中心线标高和截面尺寸。清理梁模板内的杂物,检查合格后进行预检。

3.安装地板模板。

(1)前楼地面和支架支脚的处理与梁模板工艺要点中的相关内容相同。搭设在架内,立杆间距不得大于800mm,水平杆必须与各立杆相交,每层水平杆高度不得大于 1.8m,且不得少于两层。当第一层是土时,必须设置扫地杆,距离地面300毫米。

(2)脚手架按模板设计要求搭设后,根据给定的水平线调整上支架的标高和起拱高度。

(3)根据模板设计的要求,搭接板下龙骨的尺寸。大龙骨采用钢管,间距不得大于800mm,小龙骨采用木材,间距不得大于200 mm。

④铺设竹胶板模板,用电钻钻孔,用龙骨紧固。必须保证模板拼缝严密。

⑤挤压相邻两块竹胶板端部的密封条,用刀刮去凸出部分。

⑥模板铺设后,用直尺、塞尺、水平尺检查平整度和地坪标高,并进行校正。

⑦清理模板内的杂物,检查合格后进行预检。

4.安装剪刀墙模板。

1)准备→焊接定位筋→清理墙内渣→安水平墙模板→安竖向墙模板→安挡头模板→安外墙内模板→安外墙外模板→校正→预检→验收。

2)按照先横后竖、先内后外的安装顺序,初步就位一个流水段模板。

3)根据梁线调整模板位置,对称调整模板支撑,校正标高,使模板的垂直度、水平度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并立即拧紧螺栓。

4)在内墙模板外壁安装活动塞模板,安装要严密,防止浇筑内墙混凝土时漏浆。

5)先安装外墙内模板,根据地板上的位置线将模板找平就位,然后安装门窗洞口模板。

6)模板要求:模板采用15mm细木工板,背面采用40×70木,间距不大于150mm。固定应使用钢管,钢管应分两层加固。第一层水平杆采用6m双钢管加固,接头错开。水平杆间距不得大于500mm,对拉螺杆间距不得大于500mm。(螺钉应使用防水螺钉)。紧固后,外侧用双钢管(立杆),间距不大于 1.0m,支撑点支撑在立杆上,上、中、下不少于三排。支撑点必须牢固,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上升或移动。

合模前检查钢筋、水电等预埋件。

5.拆除板梁模板。

(1)拆除底板及其支撑,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模。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当板≤2m时,强度应达到50%;> 2m ≤ 8m,强度应达到100%;梁≤8m时,强度达到≥75%;> 8m,强度达到75%;> 8m,强度达到≥100%;悬臂构件只有在全部达到100%时才能拆除。

(2)先拆除侧板,再拆除楼板模板。拆楼板模板前,先拆水平拉杆,再拆柱子,每根龙骨留1 ~ 2根柱子。

③拆除模板时,所有人员必须站在拆除的空隙中,将附近剩余的柱子拆除,并使龙骨自由下落。

④如果有穿墙螺栓,先拆除穿墙螺栓和梁支架,再拆除梁底。

⑤用钩子钩住模板,待本节模板全部脱模后,集中精力跑堆。

⑥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

⑥拆模时,严禁从高处直接抛掷模板,以防模板变形损坏。

三。板材匹配的质量措施

1、根据图纸要求,检查放置模板的数量、转角边。

2.穿墙螺栓穿入部分设置pvc塑料管,方便拆模,避免损伤墙体。

3.穿墙螺栓开口处必须安装壁厚控制套筒,垫板要放好,楔子要放好,螺母要紧固到位。

4、阳角模板与平模板、平模板与平模板及丁子墙、梁底模板连接处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直角背楞或小背楞,并连接固定。

5、阴角模板用螺栓调整到位。

允许偏差项目:

四。成品保护

1.模板和预拼装模板应有存放空间,存放空间应平整、密封,并应有木方垫。架设时要在塔架上设置分类模板架,用方木将模板放置在地板上,保证模板不扭曲变形,不允许在拼装好的模板上随意堆放或堆放零散的模板和配件。

2.轻抬模板,不准碰撞。

3.吊装时不要用大锤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菱角。

4.如果拆下的模板不平或损坏,应及时修补。

5.安装在工作面的墙体模板不允许碰撞,以防止模板变形造成垂直偏差。安装在工作面的平面模板不允许临时堆放在平台上操作,以保证支架的稳定性,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度的偏差。

6.按照程序拆除模板。严禁用大锤敲打,防止混凝土墙体、门窗出现裂缝。

五个注意事项

1、模板合模前,必须检查①放线是否准确;②模板底部是否水平;(3)钢筋前方是否有突出现象;(4)模板搭接是否干净;

2.不要随意在模板上切割或打洞。

3、每次拆模后,必须彻底清理模板底部和接茬处,不允许有残

留混凝土。

4.合模前,必须校正墙外钢筋,然后合模。严禁依靠模板挤压突出钢筋。

5.墙体厚度通过在墙内定位钢筋控制,预设精度误差为1mm,其他部位不得在钢筋上焊接硬支点,以免压坏模板。钢筋保护层采用塑料垫块和冷却块保证其厚度。

6.拆卸穿墙螺栓时,先松开穿墙螺栓和螺母,然后拿好拉条。七。安全措施

1、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精神集中,坚守岗位,未经专业培训不得从事本工种以外的操作。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挂(临时)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从高处向下扔材料。

3.严禁酒后作业、穿高跟鞋和拖鞋、赤脚进入施工现场。

4.严禁随意拆除或移动各种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安全标志、消防器材和电气设备。

5.确保“三宝”,在边缘作业时提前进行边缘安全防护。

6.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操作人员要时刻注意安全操作和生命安全。施工应由值班工长监督。照明电压不得超过36v,潮湿或可触摸的区域不得超过24v。

7.遇有大雾、暴雨或六级以上大风时,严禁在室外脚手架上作业。

8、高空或深坑安装模板时,应设置脚手架和。,并加了防护网。

9.施工现场打架者,每次罚款3000.00元,并清理出场。

八、工作量完成后,场地必须清理干净,物品堆放到指定地点并堆放整齐。

技术总监:

交底方:

致:

日期年月

木工(模板工)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木工(模板工)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一)木料(模板)运输与码放 1.作业前检查使用的运输工具是否存在隐患,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上下沟槽或构筑物应走马道或安全梯,严禁搭乘吊具、攀登脚手架上下。 3.安全梯不得缺档,不得垫高。安全梯上端应绑牢,下端应有防滑措施,人字梯底脚必须拉牢。严禁两名以上作业人员在同一梯上作业。 4.成品半成品木材应堆放整齐,不得任意乱放,不得存放到在施工程范围之内,木材码放高度不超过1.2m为宜。 5.木工场和木质材料堆放场地严禁烟火,并按消防部门的要求配备消防器材。 6.施工现场必须用火时,应事先申请用火证,并设专人监护。 7.木料(模板)运输与码放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1)作业前应对运输道路进行平整,保持道路的坚实、畅通。便桥应支搭牢固,桥面宽度应比小车宽至少1m,且总宽度不得小于1.5m,便桥两侧必须设置防护栏和挡脚板。 (2)穿行社会道路必须遵守交通法规,听从指挥。 (3)用架子车装运材料应两人以上配合操作,保持架子车平稳,拐弯示意,车上不得乘人。 (4)使用手推车运料时,在平地上前后车间距不得小于2m,下坡时应稳步推行,前后车间距应根据坡度确定,但是不得小于10m。 (5)拼装、存放模板的场地必须平整坚实、不得积水。存放时,底部应垫方木,堆放应稳定,立放应支撑牢固。 (6)地上码放模板的高度不得超过1.5m,架子上码放模板不得超过层。 (7)不得将材料堆放在管道的检查井、消防井、电信井、燃气抽水缸井等设施上。 (8)不得随意靠墙堆放材料。 (9)使用起重机作业时必须服从信号工的指挥,与驾驶员协调配合,击毙回转范围内不得有无关人员。 (10)运输木料、模板时,必须绑扎牢固,保持平衡。 (二)木模板制作、安装 1.作业前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存在隐患,如:手柄有无松动、断裂等,手持电动工具的漏电保护器应试机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操作时应戴绝缘手套。 2.支、拆模板作业高度在2m以上(含2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按要求系好安全带。 3.高处作业时,材料必须码放平稳、整齐。手用工具应放入工具袋内,不得乱扔乱放,搬手应用小绳系在身上,使用的铁钉不得含在嘴中。 4.上下沟槽或构筑物时应走马道或安全梯,严禁搭乘吊具、攀登脚手架上下。 5.安全梯不得缺档,不得垫高。安全梯上端应绑牢,下端应有防滑措施,人字梯底脚必须拉牢。严禁两名以上作业人员在同一梯上作业。 6.使用手锯时,锯条必须调紧适度,下班时要放松,防止再使用时突然断裂伤人。 7.支搭大模板必须设专人指挥,模板工与起重机驾驶员应协调配合,做到稳起、稳落、稳就位。在起重机机臂回转范围内不得有无关人员。 8.作业中应随时清扫木屑、刨花等杂物,并送到指定地点堆放。 9.木工场和木质材料堆放场地严禁烟火,并按消防部门的要求配备消防器材。 10.施工现场必须用火时,应事先申请用火证,并设专人监护。 11.作业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积水,同时,应排除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12.作业前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钢板有无严重锈蚀或变形,木模板及支撑材质是否合格。不得使用腐朽、劈裂、扭裂、弯曲等有缺陷的木材制作模板或支撑材料。 13.使用旧木料前,必须清除钉子、水泥粘结块等。 14.作业前应检查模板所用工具、设备,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15.使用锛子砍料必须稳、准,不得用力过猛,对面2m内不得有人。 16.必须按模板设计和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支模,不得盲目操作。 17槽内支模前,必须检查槽帮、支撑,确认无塌方危险。向槽内运料时,应使用绳索缓放,操作人员应互相呼应。支模作业时应随支随固定。 18.使用指甲支撑模板时,应平整压实地面,底部应垫5c m厚的木板。必须按安全技术要求将各结点拉杆、撑杆连接牢固。 19.操作人员上、下架子必须走马道或安全梯,严禁利用模板支撑攀登上下,不得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高处狭窄而无防护的模板上行走。严禁从高处向下方抛物料。搬运模板时应稳拿清放。

施工现场木工施工技术交底(超详细)

施工现场木工施工技术交底(超详细)模板分项工程质量目标: 模板工序是使混凝土按设计形状成形的关键工序,拆模后混凝土构件必须达到表面平整、线角顺直、不漏浆、不跑模(爆模)、不烂根、梁类构件不下挠。转换层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梁施工工艺流程 墙施工工艺流程 柱施工工艺流程

一、施工材料及技术参数 1、本转换层墙、柱、梁及楼板均采用13mm厚竹胶板,背楞采用40*80杉木松方木,质量好,顺直平整,长度4米。支撑采用Φ48*2.7钢管。Φ16对拉螺栓。梁底承重立杆全部加可调底托,梁宽方向梁底和板底均采用可调顶托,顶托最长外伸长度不超过150mm。转换层板满堂架立杆搭设立杆间距不大1100*1100。中间立杆均分设置,梁位置立杆沿梁跨度方向双向加密,间距@400。梁底两侧立杆采用双扣件,在上钢筋之前和浇混凝土之前必须再次拧紧,拧紧扣件用50N.m的力矩检测。 二、施工方法 (1)梁模板施工方法: 1、转换层梁截面、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均较大,转换层梁板的支梁板模板按照钢管架支撑体系施工;竖向支撑为钢管架,梁侧模板、楼板模板为13mm厚竹胶板模板。梁侧模板背楞为40*80mm木方,梁侧竖向木方中心间距不大于

180mm,梁底模板采用13mm厚竹胶合板,梁底木方间距不大于150mm。对拉螺栓设置数量按照以下原则执行: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为不大于450mm,螺杆排距不大于400mm,最下排对拉螺栓距离梁模板底模不大于200mm,距离楼板模板不大于200mm。对拉螺栓采用φ16,套管φ20PVC以便周转。梁支撑按梁宽设置5~7根立杆,立杆宽出梁边300mm。梁底沿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不大于400mm,且沿梁宽间距不大于400mm。 2、梁底两侧立杆采用双扣件,立柱下通常设置5mm钢板底座。 3、立杆的接长均采用对接扣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严禁采用搭接。 4、水平杆布置为:扫地杆距根部为180mm,其它步距为1500mm,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不大于300mm。 水平杆的接长:水平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两跟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 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梁底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梁底板采用13mm厚竹胶板,板肋采用40*80木方,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400mm。1200*2300mm梁为本工程单梁最大,梁底部放置11根木方,间距为中到中不大于150,梁底部支撑采用7根顶部带可调顶托立杆。顶托最长外伸长度不超过150mm。

木工施工技术交底大全书模板

木工施工技术交底 项目名称:某盛泰国际广场13号楼、12号楼 一、基本要求: 1、放好轴线模板边线的水平线,并用水磨砂浆找平检查并校正模板底部。 2、对模板轴线位移、垂直偏差、对角线等进行全面校正。 3、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污染钢筋和混凝土搓。 4、胶缝不应漏浆,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刷油,且所有开口均匀,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5、每段梁和墙底口应设置适当的清扫口,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的水垢应清理干净。 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应对照建筑、构筑物的施工图或设计变更妥善保留,不得遗漏,并正确安装固定。 二、工艺流程 1、安装柱模板 搭设脚手架→沿模板边缘贴密封条→安装柱子模板→安装柱箍→校正柱的方正、垂直和位置→全面检查校正→固定组对→做预检。 2、安装梁模板 弹出梁轴线和水平线并检查→设置梁模板支架→安装梁底模板→梁底起拱→安装梁侧模板→安装另一侧模板→安装上下锁销、斜撑和螺栓→检查梁模板尺寸和位置→与相邻模板连接牢固→做预检。

3.安装屋顶模板。 搭设支架→安装纵横龙骨→调整板下皮标高和起拱→铺设顶板模板→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和平整度→预检。 三、操作流程 1、安装柱模板 (1)柱模板配制时,模板必须配置成企口(坐帮),严禁配置坐帮,模板背(楞木)间距不大于200mm.. (2)模板拼装后,按模板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清扫口,并检查模板的对角线、平整度和外形尺寸。 (3)吊起第一块模板,临时支撑或用铅丝临时绑扎固定柱子主筋。 (4)然后吊装第二、三、四块模板,并做临时支撑或固定。 ⑤先安装上下柱箍,用脚管和架子临时固定。 ⑥逐步安装剩余的柱箍,校正柱模板的轴向位移、垂直偏差、截面和对角线,并支撑。安装时,当柱截面尺寸大于700mm时,中间必须设置一对对拉螺杆,间距不大于500mm。螺杆两端的螺母必须用至少两个螺母加固,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500 mm,必须紧固牢固。 ⑦按照上述方法安装好某一水柱模板后,全面检查安装质量,注意纵横两个方向挂线检查,固定好该组的水平拉(撑)杆和剪力撑。 ⑧清理模具中的千网,关闭清洗日,检查合格后做预演。 2、安装梁模板

施工现场木工施工技术交底(超详细)

施工现场木工施工技术交底(超详细) 施工现场木工施工技术交底(详细版) 模板工序是混凝土按设计形状成形的关键工序。拆模后,混凝土构件必须达到表面平整、线角顺直、不漏浆、不跑模(爆模)、不烂根,梁类构件不下挠。为了达到这些质量目标,我们采用以下施工方法和材料: 一、施工材料及技术参数 1.我们采用13mm厚竹胶板作为转换层墙、柱、梁及楼板 的材料。背楞采用40*80杉木松方木,质量好,顺直平整,长度为4米。支撑采用Φ48*2.7钢管,对拉螺栓采用Φ16.梁底 承重立杆全部加可调底托,梁宽方向梁底和板底均采用可调顶托,顶托最长外伸长度不超过150mm。转换层板满堂架立杆 搭设立杆间距不大于1100*1100.中间立杆均分设置,梁位置立杆沿梁跨度方向双向加密,间距为400.梁底两侧立杆采用双扣件,在上钢筋之前和浇混凝土之前必须再次拧紧,拧紧扣件用50N.m的力矩检测。

二、施工方法 1)梁模板施工方法: 1.转换层梁截面、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较大,因此我们采 用钢管架支撑体系施工。竖向支撑为钢管架,梁侧模板、楼板模板为13mm厚竹胶板模板。梁侧模板背楞为40*80mm木方,梁侧竖向木方中心间距不大于180mm,梁底模板采用13mm 厚竹胶合板,梁底木方间距不大于150mm。对拉螺栓设置数 量按照以下原则执行: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为不大于450mm, 螺杆排距不大于400mm,最下排对拉螺栓距离梁模板底模不 大于200mm,距离楼板模板不大于200mm。对拉螺栓采用 φ16,套管φ20PVC以便周转。梁支撑按梁宽设置5~7根立杆,立杆宽出梁边300mm。梁底沿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不大 于400mm,且沿XXX间距不大于400mm。 2.梁底两侧立杆采用双扣件,立柱下通常设置5mm钢板 底座。

木工施工技术交底范本

木工施工技术交底范本 XXX: Technical Disclosure of XXX Project Name: n Unit: XXX District XXX and Social Security Service Center XXX。Ltd. Disclosure Date: Disclosure XXX: Date: 2016 n: This disclosure is a special emphasis on quality control points and key XXX and key process by the n party。The n unit should XXX disclosure in detail according to this disclosure and submit it to each operator for signature。Finally。XXX. Disclosure Content: 1.XXX:

1) n ns: "XXX" GB-2002."Unified XXX Qualit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GB-2001 and "XXX Standard for Three es Cup High-quality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 Chongqing City". 2.n XXX: 1) XXX of the drawings and template engineering。the template design n book should calculate that the template and support have sufficient strength。rigidity。and stability。can reliably bear the weight and lateral pressure of the poured concrete。XXX. 2) Clean the template and fully wet it with water before brushing the release agent. 3) XXX of the used boards should be consistent. 4) All square timbers should be pressed and cut. 5) The detailed lines of the components have been drawn and accepted. 6) The template and support should ensure that the shape。size。and relative n of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 and components are correct. I) Column template

木工施工技术交底大全3篇

木工施工技术交底大全 第一篇:木工施工技术交底之基础篇 一、工具及材料准备 木工施工必需的工具包括锯、刨、刨子、锉、钳子、螺丝刀、电钻等基本工具。在材料上,必须要选用质量优异的木材,而且要按照正规规格进行切割、规格设计和安装,以确保施工质量。 二、测量标准 木工测量中最关键的就是准确测量质量,以确保最终高度一致。对于施工中长条形材料和短条形材料,最好是采用计算公式和普通木尺进行测量。而对于繁杂的曲线、不规则几何形状的材料,需要采用激光测量,以获取其真实的尺寸。 三、实际操作技巧 木工施工流程很简单,但实际操作却更讲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工具的安全使用,了解机器设备的功能和管制状况,加强施工时的安全保障和对木材的保养和保护。 四、口头禅 对于木工施工,口头禅“量而不准,更不可用眼、用心,必须用尺子来衡量”的意思非常重要,可以让工人在测量过程中保持一个更准确的技术水平,并能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在工地上,也要学会“翻来覆去地做到细节处,不漏漏洞,才能做出一个完美的产品”。 以上就是木工施工技术交底的基础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木工施工技术交底之工艺篇 一、木工施工的完整流程 对于木工施工的工艺,需要按照下面的流程进行施工。首先,需要确定材料和设计方案,然后进行测量、材料切割和组装。最后,进行粗磨、细磨和上漆三个部分,以达到最终的效果。 二、锯切材料的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切割木材时,必须要采用适当的刀具和技巧,以确保材料的平整和尺寸的准确。对于大型木材,最好使用电锯来切割,而对于小型木材,最好使用手锯来切割。 三、尺寸和准确度的控制 尺寸和准确度是保证木工施工精度和质量的重要基础。在确定了尺寸的情况下,必须要进行准确度的控制。这里有两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即水平度和垂直度。 四、料组合技巧 组合技巧是必不可少的,而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组件的正确对齐。组合时,必须要将两个或多个组件放在一起,然后通过钉子或螺丝锁定在一起。 五、擦拭面板的技巧 擦拭面板时,必须要注意清洁干净,特别是在涂漆时,需要将其擦干净,以确保涂层对其的附着力,也可以避免漆面上出现气泡或皱褶。 以上就是木工施工技术交底的工艺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三篇:木工施工技术交底之安全防护篇 一、保障人员安全 在使用锯,电锯和刨子等机器设备时,必须要采取安全措施,如戴耳罩、眼镜、手套等。而在操作机器设备时,必须要将其

木工模板施工技术交底.docx

木工模板支撑架设安全技术交底 一、交底内容: 1、排架支撑搭设交底 根据模板工程施工专项方案的要求,车库的现浇板厚度为 350mm厚的混凝土后张拉预应力板,结构特点为无反梁结构设计施工,考虑到混凝土现浇板厚度较大,单位面积的荷载较大,根据满堂脚手架的搭设规定及关于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书的要求,对排架的立管间距要求为700mm*700mm进行搭设,钢管脚手架构架包括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的设置。其中扫地杆要求在框架柱、及轴线两侧个设置一根,在8.4米、6米和5.5米的跨中设置不少于三根的扫地杆,中间水平杆的布设按照井字设置,隔一拉一进行布置。 在排架基本形成以后,要将剪刀撑打好,剪刀撑的设置位置:在每一跨的起始位置开始打剪刀撑,要与立杆进行连接,打剪刀撑的位置一定要有扫地杆、水平杆、立杆,否则剪刀撑的设置时形同虚设,起不到作用。 2、墙、柱模板的支设交底: 本工程的墙、柱模板均采用厚度为15mm后的多层板模板,45*95mm木方做背楞,背楞的间距为:柱500*500的用4根木方,墙板为200mm的间距设置;柱的第一条箍与地面的间距为200mm,向上每间隔450mm,设置一道,为保证混凝土柱浇筑后不发生变形,

在柱的下三道箍在柱宽和长的中心增加对拉螺杆进行加固,对拉螺杆采用A12的希丝螺杆,柱模板的定位要根据现场施工员提供的柱框 线进行焊接定位,焊接定位的钢筋宜选用直径大于12的钢筋,柱模板的高度要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放样,确认无误后进行批量下料,下料 要防止错下和误下的发生,防止材料的浪费。一旦造成经济损失,将依据施工合同进行赔偿和处罚。 墙模板的施工:依照定位轴线在墙板钢筋上焊接定位钢筋在下部300mm勺导墙上弹出水平标高线,水平标高线要弹在能便于检查模板 标高的位置上,不能被模板遮盖掉;模板采用木方做背楞,木方间距200mmA12的止水螺杆间距450mn加钢管和三型卡对拉,为防止下部的压力过大,下部的两排三型卡要用双重设置,防止由于三型卡变形 而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墙板施工结束后要将墙板与排架进行连接。 3、顶板模板的支设交底: 由于顶部结构没有反梁,有柱帽设计,因此柱帽的位置要根据地面弹出的线预先留出,顶板的背楞采用钢管架设,模板接头采用木方铺设,钢管间距200mm排架上部的水平楞管所用的十字扣件要求全部使用质量完好的扣件,并且横担水平管下要使用双扣件(即使用等扣),在柱和暗梁位置当间距大于800mm处中间另加立管间距同立管用扣件与水平管连接。 4、现场轴线交底:

完整版)木工模板技术交底

完整版)木工模板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未说明 分项工程名称:未说明 交底内容: 1、支模材料 1.1采用材料为18mm胶合板,木方为2m×0.05×0.1或4m×0.05×0.1,架管采用Ф48×3,Ф12对拉螺杆,长1.3m和0.8m。 2、柱支模方法 2.1柱断面尺寸为800×800.

2.2使用胶合板,四面组合,两块为800宽,两块为836宽,四方各立面背楞方6块,第一道钢管箍及拉杆150—200 为宜,其间距为600一道,再纵横拉2根Ф12长1.3m螺杆, 加双钢管保证刚度。 3、XXX方法 3.1梁截面尺寸为500×1100. 3.2跨度大于4m的梁,按图说要求起2‰的拱,底板采用18mm厚胶合板,背楞方4根,侧板18mm厚胶合板,背6根 楞方,加对拉螺杆2道,纵间距600mm。模板侧包底,底板 下小横杆按800×800满堂架间距加2根,底部加双排硬顶杆,纵向间距为400mm。 4、楼板支模方法 4.1采用满堂钢管架,立杆间距为800×800mm,大横杆、 扫地杆离地150mm,其步距高为1500mm,与梁支模架连成 整体,板底模采用18mm厚胶合板,楞木方采用50×100木方,

间距为200mm,立杆顶部采用顶托,顶托高不能超过300mm。地下二层层高5.1m,0.3m厚板,采用立杆4.5m长再加顶托。 5、质量要求、控制 5.1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轴线位移不大于5㎜ 底模上表面标高±5㎜ 5.2木工模板作业允许偏差: 截面尺寸不大于6㎜ 层高垂直度不大于2㎜ 相邻两板面高低差不大于5㎜ 表面平整度不大于6㎜ 6、模板拆除 基础±10㎜,柱、强、梁:+4㎜,﹣5㎜

木工(模板工)施工技术交底

木工(模板工)施工技术交底 (一)木料(模板)运输和堆放 1.作业前检查使用的运输工具是否存在隐患,经过检查,合格后 方可使用。 2.上下沟槽或结构时,应使用骑行路径或安全梯,严禁搭乘吊具、攀登脚手架上下。 3.安全梯不得缺档,不得垫高。安全梯上端应绑牢,下端应有防 滑措施,人字梯底脚必须拉牢。禁止两名以上操作员在同一梯子上工作。 4.成品半成品木材应堆放整齐,不得任意乱放,不得存放在施工 范围内,木材码放高度不超过1.2m为宜。 5.木材车间和木材堆场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并按消防部门的要求 配备消防器材。 6.施工现场必须用火时,应事先申请用火证,并设专人监护。 7.木料(模板)运输和堆放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1)作业前应对运输道路进行平整,保持道路坚实、畅通。便桥应 支搭牢固,桥面宽度应比小车宽至少1m,且总宽度不得小于1.5m,临 时桥两侧必须设置护栏和踢脚板。 (2)穿越社会道路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听从指挥。 (3)使用货架卡车运输材料时,应两人以上合作,保持架子车平稳,拐弯不意,车上不得乘人。 (4)使用手推车运料时,在平地上,前后车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2m,下坡时应稳步推行,前后车间距应根据坡度确定,但是不得小于 10m。

(5)拼装、存放模板的场地必须平整坚实,不得积水。存放时,底 部应垫方木,堆放应稳定,立放应支撑牢固。 (6)地面上堆放模板的高度不得超过1.5m,架子上码放模板不得超过3层。 (7)管道检查井内不得堆放材料、消防井、电信井、燃气抽水缸井 等设施上。 (8)不要随意靠墙堆放材料。 (9)使用起重机时,听从信号员的指挥,与驾驶员协调配合,机臂 回转范围内不得有无关人员。 (10)运输木料、模板时,它必须装订牢固,保持平衡。 (二)木模板制作、安装 1.作业前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存在隐患,如:手柄有无松动、断 裂等,应测试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漏电保护器,合格后方可使用,操作 时应戴绝缘手套。 2.支、拆模高度为2m以上(3521含2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按 要求系好安全带。 3、高处作业时,材料必须码放平稳、整齐。手动工具应放在工具 袋中,不得乱扔乱放,搬手应用小绳系在身上,使用的铁钉不得含在 嘴里。 4、在沟渠或构筑物上下时,应使用马道或安全梯,严禁搭乘吊具、攀登脚手架上下。 5、安全梯不得缺档,不得垫高。安全梯上端应绑牢,下端应有防 滑措施,人字梯底脚必须拉牢。禁止两名以上操作员在同一梯子上工作。

木工施工技术交底(通用版)

木工施工技术交底(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t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enterprise work and promotes economic efficiency.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木工施工技术交底(通用版) (一)木料(模板)运输与码放 1.作业前检查使用的运输工具是否存在隐患,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上下沟槽或构筑物应走马道或安全梯,严禁搭乘吊具、攀登脚手架上下。 3.安全梯不得缺档,不得垫高。安全梯上端应绑牢,下端应有防滑措施,人字梯底脚必须拉牢。严禁两名以上作业人员在同一梯上作业。 4.成品半成品木材应堆放整齐,不得任意乱放,不得存放到在施工程范围之内,木材码放高度不超过1.2m为宜。 5.木工场和木质材料堆放场地严禁烟火,并按消防部门的要求配备消防器材。

6.施工现场必须用火时,应事先申请用火证,并设专人监护。 7.木料(模板)运输与码放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1)作业前应对运输道路进行平整,保持道路坚实、畅通。便桥应支搭牢固,桥面宽度应比小车宽至少1m,且总宽度不得小于1.5m,便桥两侧必须设置防护栏和挡脚板。 (2)穿行社会道路必须遵守交通法规,听从指挥。 (3)用架子车装运材料应两人以上配合操作,保持架子车平稳,拐弯不意,车上不得乘人。 (4)使用手推车运料时,在平地上前后车间距不得小于2m,下坡时应稳步推行,前后车间距应根据坡度确定,但是不得小于10m。 (5)拼装、存放模板的场地必须平整坚实,不得积水。存放时,底部应垫方木,堆放应稳定,立放应支撑牢固。 (6)地上码放模板的高度不得超过1.5m,架子上码放模板不得超过3层。 (7)不得将材料堆放在管道的检查井、消防井、电信井、燃气抽水缸井等设施上。

木工技术交底(DOC)

技术交底

2.2.6.3 柱子、墙体模板在拼装时,应预留清扫口、振捣口。

2.264 组装完毕的模板,要按图纸要求检查其对角线、平整度、外型尺寸及紧固件数量是否 有效、牢靠。并徐刷脱模剂。 3 施工工艺 3.1 柱模板安装工艺: 3.1.1 单块就位组拼工艺流程: 3.1.2 : 3.1.2. 1先将柱子第一层四面模板就位组拼好,每面带一阴角模或连接角模,用木方反正交替 连接。 3.1.2.2 使模板四面按给定柱截面线就位,并使之垂直,对角线相等。 3.1.2.3 用定型柱套箍固定,楔板到位,调紧插牢。 3.1.2.4 以第一层楼板为基准, 直至到带梁口柱模板。 在适当高度进行支撑和拉结, 以防倾倒。 3.1.2.5 对模板的轴线位移、垂直偏差、对角钱、扭向等全面校正,并安装定型斜撑。以上述 方法安装一定流水段的模板。检查安装质量,最后进行群体的水平拉(支)杆及剪刀支杆的固定。 3.1.2.6 将柱根模板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 3.1.3 单片预组拼柱模板工艺流程: 3.1.4 单片在组拼模板安装施工要点: 3.1. 4.1 单片模板,一柱四片,每片带一角模。组拼时相邻两块板。 大截面柱模设圆型龙骨时。 模板组拼要按图留设清扫口,组装完毕要检查模板的对角钱、平整度和外形尺寸,并编号、涂刷脱 模剂、分规格堆放。 3.1.4.2 吊装就位第一片模板,并设临时支撑或用铅丝与柱主筋绑扎临时固定。 3.1.4.3 随即吊装第二片柱模,用阴角模,作好支撑或固定。 3.1. 4.4 如上述完成第三、四片柱模的吊装就位与连接,使之呈方桶型。 3.1.4.5 自下而上安装柱套箍, 要求同3.1.3.3,较正柱模轴线位移、 垂直偏差、截面、对角钱。 并做支撑,同3.1.3.5。 3.1. 4.6 以上述方法安装一定流水段柱模后,全面检查安装质量后,并做群体的水平拉(支) 杆及剪力 支杆的固定。 3.1.5 整体预组拼柱模板安装工艺流程: 组拼整体柱模板并检查 T 吊装就位 T 3.1.6 整体预组拼柱模板安装施工要点: 3.1.6.1 吊装前,先检查整体预组拼的柱模板上下口的截面尺寸、对角线偏差,连接件、卡件、柱 箍的数量及紧固程度。检查柱筋是否有有碍柱模的套装,并用铅丝将柱顶筋先绑拢在一起,以利柱 模从顶部套入。 3.1.6.2 当整体柱模安装于基准面上,模板下口服线后,另一端锚于地面,校正其中心线、柱 边线、柱模桶体扭向及垂直后,支撑固定。当柱高超过 6m 时,不宜单根支撑,宜几根柱同时支撑 连成构架。 3.1.6.3 梁柱模板分两次支设时,最上一层模板应保留不拆,以利于二次支梁柱模板的连接, 与 接槎通顺。 墙模板安装工艺: 3.2.1 墙模板单块就位组拼安装工艺流程: 安装门窗口模板 安装第一步模板(两侧) 安装内木楞 调整模板平直 安装第二步至顶部两侧模板 安装内木楞调平直 安装调节螺栓 安装支撑-全面质量检查 T 柱模群体固定 3.2 组装前检查 调整模板平直

木工操作规程技术交底(15篇范文)

木工操作规程技术交底(15篇范文) 第1篇木工操作规程技术交底 木工安全操作规程技术交底 分项工程名称施工部门交底内容⒈工作台、机械的设置,应合理稳固,工作地点和通道应畅通,材料、半成品,堆放应成堆成垛,不影响交通。⒉操作木工机械不准戴手套,以防将手套卷进机械造成事故。 ⒊锯屑刨花应天天清理。在木工棚内禁止吸烟动火。二、支模与拆模: 1、排架模板支撑严禁设置在脚手架上,必须与脚手架分开,顶撑接头部位夹板不得小于三面,夹板不得小于50×8×2.5cm,相邻接头应互相错开。 2、支撑底端地面应整平夯实,并加垫木,不得垫砖,调整高底的木楔要钉牢,木楔不宜垫得过高,(最好是2块)。 3、支模应接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4、支设4m高以上的立柱模板,四周必须顶牢,操作时要搭设工作台,不足4m高的可使用马凳操作。 5、支设独立梁模应设临时工作台,不得站在柱模上操作和梁底模上行走。 6、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传送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用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扔。 7、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8、纵横水平撑、斜撑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通道中间的斜撑、拉杆等应设在1.80m高以上。 9、支模中如需中间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封板等钉牢,防止因扶空、踏空而坠落造成事故。 10、利用门型架、钢管等支模庆配套使用,按规定设置水平和剪刀撑。 11、

模板上有予留孔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砼板上的予留洞应在拆模后将洞口盖好。 12、拆除模板应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停工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 13、拆除檐口,阳台等危险部位的模板,底下应有架子、安全网或挂安全带操作,并尽量做到模板少掉到架、安全网上,少量掉落在架、安全网上的模板应及时清理。 14、拆模前,周围应设围栏或警戒标志,重要通道应设专人看管,禁人入内。 15、拆模的顺序应按自上而下,从里到外,先拆掉支撑的水平和斜支撑,后拆模板支撑,梁应先拆侧模后拆底模,拆模人应站一侧,不得站在拆模下方,几人同时拆模应注意相互间安全距离,保证安全操作。 15、拆除薄腹梁、吊车梁、桁架等予制构件模板,应随拆随加支撑顶牢,防止构件倒塌。 16、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堆放或清理归垛,防止钉子扎脚伤人。 第2篇普通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支模拆模 1、模板支撑不得使用腐朽、扭裂、劈裂的材料。使用钢管、钢模应遵守相关操作规程。顶撑要垂直,底端平整坚实,并加垫木。木楔钉牢,并用横顺拉杆和剪刀撑拉牢。 2、采用桁架支模应严格检查,发现严重变形、螺栓松动等应及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