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

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

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
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在目前来说,糖尿病是要终生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并安全用药,必须合理使用降糖药物,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替代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长期替代治疗,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只能注射,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和剂量,注射部位。

1.1注射部位

应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较常见注射部位皮肤萎缩,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身体部位不同,药物吸收速度也不同。由快到慢的次序是:腹壁、前臂外侧、大腿前外侧。注射后15—30min内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在使用混合型胰岛素前,应将药物上下颠倒摇晃,使药液充分混匀,然后马上注射。

1.2速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诺和锐等。研究表明,速效胰岛素在给药5—10min内即可发挥降糖作用,作用可持续3。5h,故应在餐前5min左右注射。这样可使胰岛素吸收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同步,从而获得最佳疗效,并减少低血糖的危险。

1.3短效胰岛素

即普通胰岛素,如诺和灵R、常规优泌林等。研究表明,短效胰岛素一般在用药O.5h 后达到血药高峰浓度,作用持续3—6h,故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这样可使餐后高血糖的危险度减至最小,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减至最低。

1.4中效胰岛素

如诺和灵N、中效优泌林等。研究表明,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2~4h起效,作用持续lOh以上。临床一般采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配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之所以选择睡前注射,是因为这样既可有效地控制夜间直至次日的空腹血糖,又可减少夜间低血糖的风险,临床效果较好。对于全天基础胰岛素缺乏的病人,也可在早餐前和睡前分别注射中效胰岛素,然后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

1.5长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即甘精胰岛素),如来得时、长秀霖等。长效胰岛素注射后血药浓度平稳,作用时间可维持24h,每日仅需注射1次,便可提供全天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因而可以固定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注射,十分方便、灵活。通常还需在三餐前配合使用短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

1.6胰岛素的保管

未开封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笔芯应盒装,并应储存于2~8℃冰箱内,可保持活性不变2—3年。如果需要长途携带,可将胰岛素装在专用的盒子里,到达目的地后再放入冷藏箱中。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剧烈震动,因为胰岛素分子结构中的二硫键会出现断裂,从而破坏其生物活性,导致药效丧失。乘飞机旅行时,胰岛素应随身携带,千万不可随行李托运,因为托运舱与外界相通,温度可降至零度以下,这样会使胰岛素变性。使用中的胰岛素可以室温保存。温度不超过30℃,可保存28d,所以开封使用后的胰岛索不必再放入冰箱冷藏。而且反复的剧冷剧热更易造成胰岛素失效。尤其是不能将装上笔芯的胰岛素笔放入冷藏箱,反复放入取出,如果针头未取下,胰岛素药液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会吸入空气形成气泡,造成注射量不准。因此,每次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完成后,只需将针头取下,室温保存即可。

2.口服降血糖药嘲

2.1注意合理选择药物

口服药物品种较多,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应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及不同的药物特点来选药。如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首选双胍类,伴高血脂者可选用达美康,肾功能不好者可选用糖适平(仅5%从肾脏排泄),餐后高血糖用α一糖苷酶抑制剂。

2.2注意用药时间

如达美康、美吡哒、糖适平等,服药时间应选择餐前30min服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降糖灵等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应指导患者餐后服用;α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用制剂有拜糖平,应在进第一口食物时咀嚼服用,避免与抗酸药、肠道吸附剂及消化酶同时服用,以免降低其降糖作用。向患者交代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副作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调整用药剂量。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期间,饮酒极为有害,酗酒会抑制肝内药酶的活性,使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引起严重的低血糠,甚至死亡;少量多次饮酒却能促使药酶分泌,使降糖药加速代谢,降低疗效。同时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如乙醛的氧化受到

降糖药的影响,能使血液中乙醛浓度增高,产生毒性反应,如搏动性头痛、恶心呕吐、出汗口渴、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甚至休克,因此必须禁酒。

2.3外出时随身携带病历卡和食品以备急用

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一张卡片,注明所患疾病、住址和联系电话,以便发生低血糖昏迷时的紧急救治及迅速联系家属。此外,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不足或未进食的状态下剧烈运动,均可发生低血糖症,血糖水平过低,首先受影响的是大脑,为保护大脑,机体利用储备的糖原产生葡萄糖,该过程涉及肾上腺素的释放,常引起饥饿、焦虑、神经质和颤抖,大脑缺乏葡萄糖引起头痛。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经常随身携带糖果,以备不时之需。

3降糖药漏服补救

按时、定量用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希望每个患者尽量不要漏服药物,一旦漏服,要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把由此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

3.1漏服口服降糖药及时补救

如果您偶尔忘记服药,为安全起见,可以选择及时补救。例如本应餐前口服的磺脲类药物,饭吃完了才想起来药还没吃,此时可以抓紧补服。也可临时改服快速起效的降糖药——诺合龙。以挽回因漏服药物对疾病的影响。但如果已到了快吃下顿饭的时间才想起来,补服或者和下顿饭前的药物一起服用,有可能由于药物作用太强而引起低血糖症。正确的做法是在服药前先查血糖,如果血糖较高,可以临时增加原来的用药剂量,并把服药后进餐的时间适当后延。若餐后血糖仍然比较高,对于年轻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α一糖苷酶抑制剂要求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餐后再吃效果较差。如果饭后才想起没服该药,不一定非得再补服。当然.最好尽量减少忘记服药的情况发生。3.2漏服胰岛素的补救

胰岛素要求在餐前注射,如病人吃完饭了才想起胰岛素还没有打,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于使用超短效胰岛素(如诺和锐)治疗的病人,可以在餐后即刻注射,对疗效影响不大。对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的患者,如果早餐前忘记打胰岛素了,也可在餐后立即补注,其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中间加餐。如果想起来时已快到中午,应检查午餐前血糖。当超过10mmoFL时,可以在午餐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切不能把早晚两次预混胰岛素合并成一次在晚餐前注射。

探讨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

探讨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 发表时间:2016-05-05T12:03:30.587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12期作者:王汉琴 [导读] 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不同的药品进行分析以及用药指导。结果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适当,疗效显著,远离了并发症。结论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需根据病情,合理安全用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王汉琴 南京市建邺区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性。方法选取我中心 2012 年 5 月—2014 年 5 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用药情况,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不同的药品进行分析以及用药指导。结果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适当,疗效显著,远离了并发症。结论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需根据病情,合理安全用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用药安全性;用药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会引起蛋白质、脂肪、糖等代谢紊乱,导致心脏、血管、眼、肾等器官的损害。为了及时安全地控制血糖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的良好治疗,必须合理选择糖尿病药物,采取适当的方式用药,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为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性。选取我中心 2012 年 5 月—2014 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54例,其中男112例,女142例,单纯性糖尿病患者130例,有不同糖尿病并发症患者124例,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研究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合理性,并对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 1.2用药情况 仅使用一种药物的多为胰岛素类 85 例。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患者 145 例,包括二甲双胍类和磺酰脲类 1 联用 62 例,二甲双胍类和瑞格列奈类联用 38 例,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25例,使用阿卡波糖类和胰岛素类联用21例,使用二甲双胍类和格列酮类,使用三种及三种以上药物多为胰岛素、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二甲双胍的联合应用 24 例。用药情况基本合理,符合治疗糖尿病的要求。 2用药分析 治疗的25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基本合理,治疗效果显著。治疗糖尿病不仅在控制饮食、运动,监测血糖,药物和糖尿病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治疗,更要重视药物治疗的用药选择及有效安全。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是否肥胖等病理,来选择合理安全的药物,尽早进行治疗,达到满意效果。分析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用药。 2.1单独用药 ①单独用药,多为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对不同的糖尿病都有降糖作用,而且起效快。研究表明胰岛素可促进机体对糖的利用,促进葡萄糖的酵解合成糖元转化为脂肪,抑制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而迅速下降血糖。②二甲双胍类药物可以对肌肉等组织加强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葡萄糖的产生,抑制肝糖原的产生,具有降血脂的作用。③磺酰脲类药物是使用广泛的口服降糖药,可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出胰岛素,使血糖化为血红蛋白,促进降糖作用。④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抑制小肠中葡萄糖苷酶,阻止碳水化合物分解,减少对葡萄糖的吸收,控制饭后血糖升高。 2.2联合用药 ①二甲双胍类和磺酰脲类联合,可使血糖化为血红蛋白,增加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②二甲双胍类和瑞格列奈类联合,瑞格列奈起效作用快,选择胰岛β细胞 SUR较高,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适用于糖尿病肾病及老年患者。③二甲双胍类和格列酮类联合,能够对胰岛素β细胞功能改善。④二甲双胍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可以降低空腹、饭后的血糖值。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的病理及身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药物,达到用药安全性,有效降低血糖。 3用药指导 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采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时,需要考虑、了解患者的血糖值,患者是否伴有并发症,对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是否合理等安全性问题。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禁忌要求都需要注意。因此,合理使用降糖药,必要的用药指导,也是提高用药安全有效的作用之一。 3.1注射胰岛素 因为胰岛素会在胃中被破坏,所以只能采取注射的方式。在使用胰岛素时要注意注射的剂量、时间、方法与注射部位。为防止注射部组织变硬,要经常变换部位,加强胰岛素的吸收。注射后应在15~30min内再进食,避免出现低血糖的现象。 3.2口服降糖药 对于口服的降糖药物种类比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患者和药物不同特点来选择用药,例如肥胖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二甲双胍类,饭后高血糖患者采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口服用药也应注意用药的时间,像二甲双胍类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需要指导患者在饭后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不能与抗酸药、消化酶等同时服用,应指导在进第一口食物时咀嚼服用,同时避免降低降糖的作用。 3.3药物的相互作用 降糖药物联合以及伴有并发症用药之间的联合,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相互的作用,用药剂量的要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饮酒对糖尿病患者用药时危害很大,如果多量饮酒对肝内药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使胰岛素与口服药物产生低血糖的现象,严重会造成死亡;如果少量多次饮酒却可以促进药酶的分泌,降低了治疗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期间必须禁止饮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必要的用药指导,使其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保证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4结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疾病,除了控制饮食和运动的方式,合理采用药物降糖、预防并发症,已是现代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选择合理的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关于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的作用及副作用必需掌握,患者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要

糖尿病人的健康指导

糖尿病人的健康指导 患者查出得了糖尿病,一定不要紧张及恐惧,虽是终身疾病,但只要血糖控制的好便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样长寿。 一、需要坚持的八个方面: 1. 合理膳食:饮食控制是最基本的一项治疗措施,也是治疗 的基础。多吃菜,少吃粮,一天不要超五两(一般人),粗细搭配,不易升糖。不吃油炸食品和含糖量高的水果。 2. 适量运动:这是防止糖尿病的重要方法。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3. 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它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造成血糖和血压的升高,诱发令人生畏的心、脑血管疾病。 4. 心理平衡:在任何情况下,要做到心态平和、乐观,淡薄名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世无争,少求寡欲,其乐融融。这对平稳地控制血糖和血压特别有利。 5. 坚持服药:吃什么药,怎样吃,要听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的,不要轻信广告和偏方。 6. 自我监控:患者要随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和发展变化的趋势,

要定期检测自己的血糖、尿糖、血压等指标

7. 定期复查:患者要和医生很好的配合,定期检测糖化血红 蛋白、血脂、心、肝、肾、眼底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有无并发症等。 8. 学习有恒:坚持学习糖尿病有关知识,接受防治糖尿病的教育。 二、看病的八项注意: 1. 至少每月到医院复诊一次。 2. 到医院复查时,应同平时一样服用降糖药。如停用药物会误导医生加大用药剂量。 3. 除了查空腹血糖外,还要同时查餐后2小时血糖。 4. 不能只查尿糖。有些人肾糖阈发生改变,尽管尿糖阴性,但血糖已大大超过正常值。 5. 每3个月到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2-3个月血糖总的控制情况。 6. 每半年或一年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查体,以便及时发现、控制并发症。 7. 到正规医院接受内分泌医生的正规治疗,只凭偏方或降糖 保健品等控制病情不可靠

糖尿病患者用药原则

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这两类胰岛素促泌剂的选药原则如下:可以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瑞格列奈);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瑞格列奈;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升高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老年人伴有血粘度升高者宜选用格列齐特。 双胍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患者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的适应证如下。(1)2型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超重或肥胖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2)配合胰岛素治疗,有助于降糖、减少胰岛素用量。(3)与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阿卡波糖有协调作用。(4)在不稳定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促血糖波动性下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5)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非常有效,有预防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禁忌证如下。急性并发症、应激状态(外科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肝肾功能损害、妊娠;缺氧性疾病,如心衰、慢性肺部疾患;胃肠道疾病;高龄;酗酒;使用静脉造影剂。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通过提高靶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他类口服降糖药(促泌剂、双胍类、阿卡波糖)合用,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与胰岛素合用,可以使胰岛素用量减少30%。此类药物禁用于反复水肿的患者、肾功能损害3级以上者、肝功能损害者。常用的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食物中的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为复合糖,包括分子量小的低聚糖(寡糖)及分子量较大的多糖。复合糖必须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处被α-糖苷酶作用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食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淀粉,必须经过α-糖苷酶作用分解。α-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同时减轻餐后高血糖对β细胞的刺激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黄酰脲类或双胍类联合使用提高疗效;对于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血糖不稳定者,可合用阿卡波糖,但如果两者联合使用应当减量,防止低血糖发生;可应用与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肠道疾病与肠功能紊乱者慎用;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联合使用时仍可发生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导致的低血糖必须用葡萄糖处理;有严重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感染发热者、孕妇、哺乳者不用;18岁以下儿童、有恶性肿瘤者不宜使用。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应避免同时服用抗酸剂、考莱希胺、肠道吸附剂及消化的酶制剂,如淀粉酶、胰酶,因为可能会消弱α-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效;同时服用新霉素可使餐后血糖降低更明显。 口服降糖药的服药时间由降糖药本身的药理作用决定,不同的降糖药,服用时间也不同。在临床中,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随意调整服药时间,导致血糖一直控制得不甚理想。糖尿病患者须了解5种口服降糖药的具体服用时间,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口服降糖药的疗效,而且还可避免或减少其副作用。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在餐前30分钟服用。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在餐前5~20分钟服用。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给药可能引起低血糖。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在早晨空腹服用,每日仅需服药1次,早餐前服药效果最好。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也可在餐前1分钟(即与第一口饭同服)服用,如在饭后或饭前过早服用,效果就大打折扣,起不到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也应于餐前1分钟服用(即与第一口饭同服)。双胍类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苯乙双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诊断为糖尿病后不要病急乱投医,尤其是不能盲目服药,因为糖尿病的治疗个体化很强,患者血糖、血脂、肝功等情况不同,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不同,治疗的方案也都是不同的,所以叫“同病异治”。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索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外,大多数,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在目前来说,糖尿病是要终生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并安全用药,必须合理使用降糖药物,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替代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长期替代治疗,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只能注射,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和剂量,注射部位。 1.1注射部位 应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较常见注射部位皮肤萎缩,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身体部位不同,药物吸收速度也不同。由快到慢的次序是:腹壁、前臂外侧、大腿前外侧。注射后15—30min内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在使用混合型胰岛素前,应将药物上下颠倒摇晃,使药液充分混匀,然后马上注射。 1.2速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诺和锐等。研究表明,速效胰岛素在给药5—10min内即可发挥降糖作用,作用可持续3。5h,故应在餐前5min左右注射。这样可使胰岛素吸收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同步,从而获得最佳疗效,并减少低血糖的危险。 1.3短效胰岛素 即普通胰岛素,如诺和灵R、常规优泌林等。研究表明,短效胰岛素一般在用药O.5h 后达到血药高峰浓度,作用持续3—6h,故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这样可使餐后高血糖的危险度减至最小,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减至最低。 1.4中效胰岛素 如诺和灵N、中效优泌林等。研究表明,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2~4h起效,作用持

糖尿病用药教育—胰岛素篇

糖尿病用药教育——胰岛素篇 您是否有“心理胰岛素抵抗”? ?认为胰岛素治疗意味着病情加重,害怕严重并发症; ?认为胰岛素治疗意味着自我管理失败; ?害怕注射疼痛,注射不方便; ?担心低血糖; ?对胰岛素的临床益处不明确; ?存在误解,认为不需要使用胰岛素; ?担心治疗费用贵; ?担心体重增加。 胰岛素认识常见误区: 误区一: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意味着糖尿病病情加重,无药可救? ●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最理想也是最安全的治疗方式; ●胰岛素可以有效延缓慢性并发症的进展;如果等到其它药物都不能控制血糖时 再使用胰岛素,并发症则可能已经严重损害您的健康。 ●胰岛素可以避免肝肾功能损伤。 ?胰岛素治疗新观念: 从原先的降糖达标即可转换为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保护胰岛功能。 传统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是首先使用口服降糖药来维持,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控制血糖的作用。但这些药物尤其是磺脲类药物,是通过刺激残存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作用的。在发病初期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β细胞数量已经是正常人的一半,数年后患者体内残存胰岛β细胞最终完全衰竭,这时再使用胰岛素治疗将为时已晚。而如果早期使用胰岛素来治疗就减轻了β细胞的负担,使其有修养生息的机会,在以后的生存期内保持残存的生理性β细胞功能,这是任何外源性人工因素无法替代

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胰岛素不仅可以控制血糖,同时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炎症反应,及早及长期使用对身体有益无害。 误区二:打胰岛素会上瘾,一旦用了胰岛素就必需终生应用? ●胰岛素是人体自身胰岛β细胞分泌的唯一降血糖的物质; ●注射的人胰岛素制剂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一致; ●外源注射胰岛素能够起到补充或替代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缺陷。 误区三: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更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都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 过程中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状况; ●糖尿病病人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血糖监测、适时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低血糖 是可以避免的。 误区四:打胰岛素会发胖? ●体重增加是胰岛素常见副作用之一; ●但是通过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合理的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避免或减少体 重的增加。 误区五:打胰岛素会很疼? ●注射胰岛素需使用专用针头,针头非常细(4-8 mm),注射几乎无痛感。 误区六:打胰岛素很难,技巧不好掌握? ●现在最常使用的胰岛素笔,使用和携带均非常方便,使用方法学习也很简单。 误区七:打胰岛素了就不需要注意控制饮食了?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包括胰 岛素)治疗以及血糖监测;饮食治疗是所有治疗的根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

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计划

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计划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和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引起的体内代谢失调和高血糖状态。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疲乏、消瘦等表现,其并发症为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慢性病变可累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视网膜、皮肤等;其诱因有肥胖、感染、缺少体力活动、多次妊娠等。糖尿病治疗主要是饮食与药物治疗,为了使病人有效地配合治疗,护士应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宣教。 一、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降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近期:社区老年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一年) 中期:社区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下降2% (二年) 远期:社区中年妇女糖尿病患病率下降2% (三年) 二、方法 通过社区诊断,评估社区需求 (1)了解社区特定,社区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人群的工作、生活环境及其生活质量。(2)了解影响社区居民健康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不运动、膳食不合理等。(3)了解糖尿病在该社区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患糖尿病的主要行为和危险因素。(4)通过社区诊断,明确优先项目,确定优先项目的原则有三。 ①严重性:对人群健康威胁最严重的问题; ②有效性:该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是有效的; ③可行性:成本低,效益好,且是群众普遍关心和易于接受的。 确定人群 一级:糖尿病患者、家属、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二级:社区医务人员、同事、朋友 三级:街道、社区干部、社区健康教育志愿者 【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要长期进行;且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病人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和失望心理。护士应耐心疏导病人,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准备,配合饮食、体能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措施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并对预防慢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效果,所以要劝慰病人保持心情愉快,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坚信: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如果控制良好,仍然可以享受正常人同样的寿命。 【饮食指导】饮食指导是基础治疗措施,它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部分病人经饮食治疗后,血糖完全恢复正常。1.教会病人根据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来计算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炭水化合物的含量。①标准体重计算:标准体重(kg)= 病人身高(cm)-105。 ②热量标准:成人休息者:每日25~30kcal/kg;轻体力劳动者:每日30~35kcal/kg;重体力劳动者:每日35~40kcal/kg。③蛋白质标准:每日0.8~1.2g/kg。④脂肪标准:每日0.6~1.0g/kg。其余部分由炭水化合物补充。蛋白质约占总热量12%~15%,脂肪占30%~35%,糖类占50%~60%,三餐按1/5、2/5、2/5或各1/3分配。蛋白质或糖产热4kacl/g,脂肪产热9kcal/g。2.饮食计算方法举例:一身高165cm的病人,其饮食计算方法如下:标准体重=165cm-105cm=50kg,总热量=30×50=1500kcal。炭水化合物为:1500×60%÷4=225g。蛋白质1.0g/kg/日×50kg=50g。脂肪0.8g/kg/日×50kg=40g。三餐分配如下:早餐:糖45g,蛋白质10g,脂肪8g;中、晚餐:糖90g,蛋白质20g,脂肪16g;或早、中、晚餐:

治疗糖尿病药物及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治疗糖尿病药物及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一、介绍 本指导原则为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的临床试验提供建议。在以下的讨论中,简要描述了1型和2型糖尿病及其治疗目标,为临床试验设计、适用于不同研究阶段的终点事件和适宜的人群等问题提供指导原则。这些问题适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 本指导原则不讨论临床试验设计或统计学分析的一般问题。本指导原则重点是特定药物的研发和试验设计。同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基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一样,这些问题仅用于糖尿病研究中。HbA1c 的下降直接反应血糖控制的改善。因此,对于糖尿病的短期高血糖治疗和长期微血管并发症的控制,HbA1c 被认为是一个良好的有效替代指标。 本指导原则仅视为推荐性的建议。 二、背景和治疗目标 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并存所致的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的改变也是胰岛素分泌和反应缺陷的重要表现。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为1型糖尿病(免疫介导或特发性)和2型糖尿病(进展性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衰竭并存的复杂病理生理,并有遗传背景)。糖尿病也与妊娠期间激素水平、遗传缺陷、其他内分泌病、感染以及某些药物有关。

上述研究均采用HbA1c 的改变来评价血糖控制水平。HbA1c 这个替代终点反映了有益于治疗糖尿病的直接临床疗效(高血糖及其相关症状),而且降低HbA1c 可以合理地预期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长期风险。此外,已逐渐认识到诸如高血压、吸烟和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重要,因为目前糖尿病已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等危症。 三、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诊断应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若没有特殊提示,文中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来确定。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标准。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表1 糖代谢分类 WHO 1999(mmol/L) 糖代谢分类 FBG 2hPBG 正常血糖(NGR)<6.1 <7.8 空腹血糖受损(IFG)≥6.1~7.0 <7.8 糖耐量减低(IGT)<7.0 ≥7.8-<11.1 糖尿病(DM)≥7.0 ≥11.1 注:IFG或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 表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健康宣教

一、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需长期治疗,所以做好病人的心理指导很重要。告诉病人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准备、再配合合理的饮食、体能锻炼既药物治疗等的综合措施就能纠正代谢紊乱及消除糖尿病的症状,对预防病变有一定的效果,要鼓励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二、饮食指导: 1.糖尿病患者一日至少三餐,使主食及蛋白质等较均匀的分布在三餐中,并定时定量进食。2.注射胰岛索或口服降糖药易出现低血糖者,可在正餐中匀出小部分主食作为两正餐之间的加餐。 3.若睡前加餐除主食外,可选用牛奶、鸡蛋、豆腐干等蛋白质食品,因蛋白质转化成葡萄糖的速度较慢,对预防夜间低血糖有利。 4、限制饮酒 5、科学选择水果:当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126mg/d1)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lOmmol/L(180mg/d1),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5%,且血糖没有较大波动时,就可以选择水果,但需代替部分主食。食用最好在两餐之间,病情控制不满意者暂不食用,可吃少量生黄瓜和生西红柿。进食水果要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葡萄干、桂圆、枣等含糖量较高水果应少食。 6、碳水化合物(红薯、土豆、山药、芋头、藕等根茎类蔬菜)的淀粉含量很高,不能随意进食,需与粮食交换。严格限制白糖、红糖、蜂蜜、果酱、巧克力、各种糖果、含糖饮料、冰激凌以及各种甜点心的摄入。 7、低脂肪和胆固醇(少吃煎炸食物),坚果类食物脂肪含量高,应少食用。 8、膳食纤维(如粗粮)具有降低餐后血糖、降血脂、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每日可摄入20~30克。 三、运动指导: 适当的运动可降低血糖,饭后一小时血糖开始升高,在饭后1-2小时运动最佳,不宜发生低血糖,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运动的强度:即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 每周至少应坚持3—4次中低强度的运动。 运动治疗的禁忌症: 1.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且活动后加重。2.严重糖尿病肾病。3.合并各种急性感染。4.严重糖尿病足。5.严重的眼底病变。6.新近发生的血栓。 7.有明显酮症或酮症酸中毒。8.血糖控制不佳。9.严重的糖尿病神经病变。10.频繁发生的脑供血不足者。11.频发低血糖时。 运动中的注意点: 1.在正式运动前应先做低强度热身运动5—10分钟。 2.运动过程中注意心率变化及感觉,如轻微喘息、出汗等,以掌握运动强度。

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在目前来说,糖尿病是要终生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并安全用药,必须合理使 用降糖药物,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替代治疗 1 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长期替代治疗,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只能注 射,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和剂量,注射部位。 1.1 注射部位 应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较常见注射部位皮肤萎缩, 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 影响吸收。 身体部位不同, 药物吸收速度也不 同。由快到慢的次序是:腹壁、前臂外侧、大腿前外侧。注射后 以免发生低血糖。在使用混合型胰岛素前,应将药物上下颠倒摇晃, 然后马上 注射。 1.2 速效胰岛素 的危险。 1. 3 短效胰岛素 后达到血药高峰浓度,作用持续 3— 6h ,故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这样可使餐后高血糖 的危险度减至最小,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减至最低。 1.4 中效胰岛素 如诺和灵N 、中效优泌林等。研究表明,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 2?4h 起效,作用持 续 lOh 以上。临床一般采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 (或者口服降糖药 ),配合睡前注 射中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 之所以选择睡前注射, 是因为这样既可有效地控制夜间直至 次日的空腹血糖, 又可减少夜间低血糖的风险, 临床效果较好。 对于全天基础胰岛素缺 乏的病人, 也可在早餐前和睡前分别注射中效胰岛素, 然后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 素 (或者口服降糖药 ) 。 1.5 长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即甘精胰岛素 ),如来得时、长秀霖等。长效胰岛 素注射后血药浓度平稳,作用时间可维持 24h ,每日仅需注射1次,便可提供全天基础 胰岛素的分泌, 因而可以固定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注射,十分方便、 灵活。 通常还需 在三餐前配合使用短效胰岛素 (或口服降糖药物 )。 15— 30min 内进餐, 使药液充分混匀, 严格地讲应为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 诺和锐等。 研究表明,速效胰岛素在 给药 5— 10min 内即可发挥降糖作用,作用可持续 3。5h ,故应在餐前5min 左右注射。 这样可使胰岛素吸收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同步, 从而获得最佳疗效, 并减少低血糖 即普通胰岛素,如诺和灵R 、常规优泌林等。 研究表明, 短效胰岛素一般在用药 O .5h

糖尿病人的健康指导

糖尿病人得健康指导 患者查出得了糖尿病,一定不要紧张及恐惧,虽就是终身疾病,但只要血糖控制得好便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样长寿、 一、需要坚持得八个方面: 1。合理膳食:饮食控制就是最基本得一项治疗措施,也就是治疗得基础。多吃菜,少吃粮,一天不要超五两(一般人),粗细搭配,不易升糖、不吃油炸食品与含糖量高得水果。 2、适量运动:这就是防止糖尿病得重要方法、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增加胰岛素得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3.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它会刺激肾上腺素得分泌,造成血糖与血压得升高,诱发令人生畏得心、脑血管疾病。 4。心理平衡:在任何情况下,要做到心态平与、乐观,淡薄名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世无争,少求寡欲,其乐融融。这对平稳地控制血糖与血压特别有利、 5、坚持服药:吃什么药,怎样吃,要听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得,不要轻信广告与偏方、

6.自我监控:患者要随时了解自己得病情与发展变化得趋势,要定期检测自己得血糖、尿糖、血压等指标。 7。定期复查:患者要与医生很好得配合,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心、肝、肾、眼底等重要器官得功能,有无并发症等。 8。学习有恒:坚持学习糖尿病有关知识,接受防治糖尿病得教育。 二、瞧病得八项注意: 1。至少每月到医院复诊一次。 2.到医院复查时,应同平时一样服用降糖药、如停用药物会误导医生加大用药剂量、 3。除了查空腹血糖外,还要同时查餐后2小时血糖、 4。不能只查尿糖。有些人肾糖阈发生改变,尽管尿糖阴性,但血糖已大大超过正常值。 5、每3个月到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2—3个月血糖总得控制情况。 6.每半年或一年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查体,以便及时发现、控制并发症。

糖尿病联合用药原则

糖尿病联合用药原则 1.早期、小剂量、联合用药(一药加倍,不如两种药搭配)。 2.联合用药只限于“非同类药物”之间联用,同类药物不得联用(如消渴丸与格列齐特;优降糖与达美康,瑞格列奈与格列美脲)。 调整原则 1.在无禁忌症、无配伍禁忌或无严重不良反应(顾客不可耐受)的用药方案下,如果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建议调整用药方案。可以考虑增加血糖仪、预防保健及并发症产品的销售。 2.有些消费者原来服用的是非正规产品,大多是非法添加药品的保健品和某些假冒国药准字的中药产品(往往添加了大量的格列本脲等促泌剂),实际上此类产品就是假药。一旦确定顾客服用假药,不允许在继续服用的时候给予其它联合用药指导,必须坚决替换掉,给予全新的联合方案。替代此类产品的最佳药品是格列美脲,起始剂量根据原非正规产品剂量而定。(切记:需要请教辅导老师后确定) 3.顾客用药方案的调整必须根据最近的血糖谱(空腹三餐后2小时血糖值),不能只根据1个血糖值来调整用药方案。任何血糖值的异常都要全面分析,糖尿病“五驾马车”治疗是否合理,在排除饮食、运动、情绪等非药物因素的前提下,考虑药物因素。 4.用药方案的调整必须兼顾空腹与餐后血糖,合理方案使用后要继续监测血糖谱,随时调整药物剂量。 需要解决的问题 临床中与用药有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临床病情需要但并未给与的药物治疗。 ②接受了错误的药物治疗。 ③接受了正确的治疗药物,但所用剂量过低。 ④接受了正确的治疗药物,但所用剂量过高。 ⑤正在经历一个药物的副反应。 ⑥正在经历一个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⑦没有按处方服药。 ⑧没有在药师指导下应用药物。 一定是要给予会员综合解决方案,包括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节,从而带动血糖仪,降糖药品,并发症品种,预防保健等产品的服务。 每确定一个新的治疗方案都需要考虑以下6个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如没有,请反复。(如图)请务必记住以下几点: 1.没有降不下去的血糖; 2.降糖药物是不会升高血糖的。血糖升高了,一定有原因; 3.不能根据1次血糖检测值进行分析,必须综合考虑血糖普;

治疗糖尿病药物大全

糖尿病用药大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我们不主张单靠运动、饮食、日常护理来控制病情,因为这些治疗方法也可能不能很好的控制不住病情。这是也 就需要搭配药物治疗了。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西药治疗糖尿病有哪些 磺脲类: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 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 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 ),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噻唑烷二酮: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 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 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 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胰岛素

胰岛素的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分类: 短效胰岛素: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 分钟,作用高峰为2~4 小时,持续时间5~8 小时。 中效胰岛素: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4 小时,作用高峰6~10 小时,持续时间约12~14 小时。 长效胰岛素:又叫精蛋白锌胰岛素,也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 小时,作用 高峰14~20 小时,持续时间约24~36 小时。 预混胰岛素:为了适应进一步的需要,进口胰岛素又将其中的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 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产生作用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预混胰岛素。 根据胰岛素来源分类: 牛胰岛素:自牛胰腺提取而来,分子结构有三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疗效稍差,容易发生过敏或胰岛素抵抗。动物胰岛素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患者可以轻松负担。 猪胰岛素:自猪胰腺提取而来,分子中仅有一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因此疗效比牛胰岛素好,副作用也比牛胰岛素少。目前国产胰岛素多属猪胰岛素。 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价格较贵。进口的胰岛素均为人胰岛素。国内日前也渐渐开始具有生产人胰岛素的能力了。 根据胰岛素浓度分类: U-40: 40单位/毫升

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

磺脲类促泌剂 (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很快即被完全吸收。血浆半衰期为1.5小时,代谢完全,其代谢产物不具有降血糖作用,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经胆道消化系统排泄。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且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以上为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其降糖强度从强至弱的次序为: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 非磺脲类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 可直接改善胰岛素早相分泌缺陷,对降低餐后血糖有着独特的优势。研究发现,瑞格列奈治疗组的I相胰岛素分泌可恢复至健康对照组水平。瑞格列奈还可以恢复胰岛素脉冲式分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适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二甲双胍类 盐酸二甲双胍是首选一线降糖药,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它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其降糖作用较苯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药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减轻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儿童、超重和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主要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用于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治疗;由于它对胃肠道的反应大,应于进餐中或餐后服用。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α-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本类药物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其常用药物有:糖-100、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一)糖-100:主要成分BTD-1是调节饭后血糖急速增加的大豆发酵提取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MORI利用脱脂豆粕生产的。枯草芽孢杆菌MORI产生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小肠绒毛里面的α-葡萄糖苷酶有很好的抑制活性。 (二)阿卡波糖(拜唐平):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可用于各型糖尿病,以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亦可用于对其它口服降糖药药效不明显的患者。 (三)伏格列波糖(倍欣):为新一代α糖苷酶抑制剂。该药对小肠黏膜的α—葡萄苷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苷糖酶)的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来源于胰腺的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弱。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也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 胰岛素增敏剂

2017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

2017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糖尿病的合理用药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内分泌代谢病,其主要标志是() ? A.多饮、多尿、多食 ? B.乏力 ? C.消瘦 ? D.高血糖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若诊断临床糖尿病,应选择以下哪种检查方法() ? A.尿糖 ? B.静脉空腹血糖 ? C.糖化血红蛋白 ? D.空腹胰岛素测定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3 . 判断糖尿病控制较好的指标是() ? A.空腹血糖 ? B.餐后血糖 ? C.糖化血红蛋白 ? D.空腹血浆胰岛素含量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双胍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为() ? A.肝功能异常 ? B.低血糖 ? C.胃肠道反应 ? D.过敏性皮疹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磺脲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 A.恶心、呕吐 ? B.低血糖反应 ? C.肝功能损害 ? D.白细胞减少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不包括() ? A.酮症酸中毒 ? B.糖尿病足 ? 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D.糖尿病肾病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 下列糖尿病诊断标准中正确的是() ? A.随机≥11.1mmol/l或空腹≥7.8mmol/l ? B.随机≥6.1mmol/l或空腹≥7.0mmol/l ? C.随机≥6.1mmol/l或空腹≥7.8mmol/l ? D.随机≥11.1mmol/l或空腹≥7.0mmol/l或OGTT中2h≥11.1mmol/l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血中直接调节胰岛素分泌而且经常起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是() ? A.游离脂肪酸 ? B.血糖浓度 ? C.肾上腺素 ? D.胃肠道激素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最具有特征性的是() ? A.合并高血压 ? B.常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健康宣教

糖尿病患者健康指导 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长期进行,且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但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准备,配合饮食,体能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措施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并对预防慢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效果。所以要保持心情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指导:应以淀粉类食物(米、面、地瓜、土豆、山药等)作为主食,宜多吃些蔬菜、瓜果,限量少吃糖、油脂、动物脂肪,根据需要适量进食奶及奶制品、肉类、禽蛋类及坚果类。合理安排膳食结构,食用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高粱米、小米等。蔬菜应选择含糖分较少的小白菜,大白菜,油菜,白萝卜,空心菜,芹菜等为主食用水果时应注意选择,香蕉、苹果、白梨、西瓜等水果含糖量较高,不宜食用,可以用西红柿、黄瓜代替水果,每日应有定量的牛奶摄入。烹调宜用植物油,食谱多样化,营养要全面均衡。三餐比例适中,提倡少食多餐制。 活动指导:运动可降低血糖,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心、肺功能,防止骨质疏松放松紧张情绪。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饭后一小时血糖开始升高,此时开始运动最佳,不易发生低血糖,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决定运动强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用药指导:应早期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制剂和剂量。 自我护理: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口腔粘膜卫生,勤洗脸,勤洗澡,加强皮肤及肢端的护理。预防毛囊炎及化脓性疾病的发生,糖尿病史在5年以上者,要注意血管和神经病变情况,注意足部卫生,洗脚后要擦干,检查有无外伤和破损,不要用刀削足部的鸡眼和茧子,以免造成皮肤的损伤,经常按摩足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发生冻伤,选择合适的袜子和鞋子,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自我监测 : 糖尿病人要学会对血糖水平、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有无并发症进行自我监测,有条件患者可以用血糖仪进行空腹、餐前、餐后、2h和睡前的血糖监测,并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预防低血糖 :低血糖多在餐前发生,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轻者可诱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重者心肌梗塞。主要症状有饥饿感,心慌、出冷汗、手抖、烦躁、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糖尿病患者外出必须随身携带少量糖果,一旦出现低血糖的前兆,及时给予补充碳水化合物,或喝葡萄糖水,严重者赶快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糖尿病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提高自我护理的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就一定能和正常人一样过无忧无虑的生活。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精选.)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主讲人:赵米米 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①三餐热量分配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3)作用及其预防: 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卫人网原创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 身携带甜点心及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

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4.预防感染 (1)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3)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5.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护理: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指导 一:疾病知识指导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因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分为四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 二:护理知识指导 1心理支持与自我调试指导:了解和认识糖尿病,正确对待糖尿病,从而积极配和医护人员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应该坚信,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如果控制良好,仍然可以享受正常人同样的寿命。 2饮食与营养指导: 1)控制总热量,必需防止热量过多。根据病人的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来计算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