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教育原来如此美好”有感 (1)

读“教育原来如此美好”有感 (1)

读“教育原来如此美好”有感 (1)
读“教育原来如此美好”有感 (1)

做一个有情怀的“育花人”

——读《教育原来如此美好》有感

近段时间,参加“我的52阅读”,看到《教育原来如此美好》这一富有诗意的书名,就情不自禁地选择了它。翻开书页,看到作者包祥校长的自序及对“端然教育”诠释,让我真正爱上了这本书。包祥校长的教育热情与教育担当,深深激励着我,让我也拥有了一个新的教育愿景——努力做一个有情怀的“育花人”。

一、多阅读、多思考,做个“有文化”的人。

虽说从事教书育人这个职业,本就是所谓的“文化人”,但一看到包校长的文章,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文化味,让我明白如包校长这般,“通古今、知中外、习文学、懂科学的才是真正的文化人”。其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站在“育人”的高度,用“心”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让我深知——只有你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的厚度与思想的高度,才能写出有境界的文章、说出有深度的话语、上出有文化味的课堂。

书是文化的载体,读书能使人弃浮躁而渐踏实,弃喧嚣而渐宁静,弃浮华而渐朴实,弃追风逐浪而渐独立思考,弃贪图虚名而渐实事求是。读书既要读“深”,也要读“宽”。深读能让我们读透知识,做到术业有专攻;宽读能让我们博采众长、纵观古今。通过大量阅读,脑海中所沉淀下的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会让我们的思维更立体、更多元、更高远。作为教师,文化的传播者,自己的这一桶水不能是“一潭死水”而应是“源头活水”。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猛,知识更替节奏太快,我们既要做好文化的传承,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品经典、读新篇,紧跟时代的脚步,做个“读”“思”常伴的“文化人”。

二、勤实践、常交流,做个“会学习”的人。

除了多读多思,还得多实践、多交流,才能活学活用再提高。一个优秀的教师不能只关起门来阅读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或说智慧是有限的,哪怕他再优秀,也会有它的局限性,更何况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得像包校长一样,多走出去,多参与教育教学的学习与交流,“兼容并包”,把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长更宽。

前几年,一直呆在学校“勤勤恳恳”地教数学,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参与继续教育培训都是在网上观课学习,没有参与零距离、面对面的学习交流,教着教着,不觉间怠倦感蹭蹭上升,教育的幸福感渐渐减少,感觉自己的数学课单一而乏味。今年五月有幸参加在娄底举办的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研讨活动,听了吴汝萍、张翼文、蔡宏圣、蒋守成等几位专家的观摩课与讲座,让我又品到了数学课的“味”,赏了数学课的“美”,重拾了教数学的热情与研究数学教学的渴望。是的,每个人需要他人的激励与刺激,才能产生新的动力与智慧。教育教学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而有思想的生命个体,不能像机器的工作一样周而复始、机械地循环往复,每天面对着不同的孩子或同一群孩子不同的每一天,一切都不可能重复,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需不断地调整或更新,我们的大脑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鲜的血液”,带动我们说出启迪思维、灵动课堂的话语,让孩子们在同样的教室里感受着不同的、有趣的每一天,在快乐中、在层出不穷的新鲜感、成就感中乐此不疲、不断成长,从而依恋课堂、爱上学习。

三、知学生、循规律,做个“懂教育”的人。

很喜欢包校长端然教育的核心理念“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做好教育”。他说“人的生长有些像农业,也是春、夏、秋、冬的过程。”“万事万物都是按照规律

变化、发展着的,人也是。”“孩子的成长,不是工业塑造的过程,而是农业自然生长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珍贵的存在,我们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拔苗助长、强压推进”,让一切自然地发生。

回顾我的小数数学教学,近二十年来,虽说教出来的学生成绩还是马马虎虎,在众人的评价中还是不错的,但现在细想,我所关注层面常停留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上,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似乎除了成绩还是成绩。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班的孩子,他们的能力与智慧也不可复制与粘贴,就让他们各尽所能、百花自放。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固然重要,作为数学教师,“提升数学素养”“传播好数学文化”“培养欣赏数学美的眼光”“给学生种下一颗爱数学文化的种子”才来得更重要。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会力求给予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而不“只以成绩论英雄”,也要引导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同时注重从数学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跳一跳,去摘各自所能拥有的“智慧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原来如此美好》已润入了我的思想、润入了我的教育、我的教育观,并将继续激励我在教育的路上努力前行。

第三章 让生命更美好

幼师生心理健康 公共必修课 单位: 教师: 任教班级: 时间:

第三章让生命更美好 ——幼师生生命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生命教育的概念、内涵,国内外生命教育的发展。 2.了解心理危机的概念、特点、学习如何识别心理危机,了解心理危机干预 的基本步骤。 3.掌握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生命教育的内涵 2.心理危机的特征 3.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教学方法及手段】 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讨论、心理游戏、小组训练、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尼克?胡哲因患有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海豹肢症,一出生便没有四肢。十三岁那年,妈妈把一个残障人士故事的剪报给他看,改变了尼克对自己和别人生命的看法:“原来我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无法解释的残障受害者,我应该选择继续生上帝的气,还是感谢他赐给我的一切呢?尼克?胡哲继续学习深造,他取得了会计和金融企划的双学士学位。由于尼克的勇敢和坚忍,1990年他被授予“年度澳大利亚年轻公民”称号。

讲述尼克?胡哲的故事,让同学们讨论。 二、知识学习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生命教育是一种生命意识或者说是生命观的教育。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珍惜生命。思考生命让人体会到生命深层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热爱生命等等。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 1.关注生命、善待生命 2.依据生命特征进行教育 3.提升生命质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二)心理危机的相关概念 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 1.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 2.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3.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哭泣、愤怒、向他人倾诉等。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 (三)心理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具有不可控制性。 2.紧急性。危机的出现如同急性疾病的爆发一样具有紧急的特征,它需要人们去紧急应对。 3.痛苦性。危机在事前事后给人带来的体验都是痛苦的,而且还可能涉及人尊严的丧失。 4.无助性。危机的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危机使得人们未来的计划受到威胁和破坏。由于心理自助能力差、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完善,危机常常使个体感到无助。 5.危险性。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共10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共10篇) 本文是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共10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这是一本让我终生受益的书籍,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意大利市立大学三年级学生写一学年之纪事。故事生动的描写总能把我带入其中,有笑有泪,也跟着主人公安利柯接受了不少爱的教育。 像所有书一样,《爱的教育》也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高尚的卡隆,卡隆是安利柯的同学,虽说是同学,却像个大人一样。他总是帮助弱小的同学,不让他们被欺负,相信同学们犯了错误一定会改正。 在学习上帮助安利柯的莫过于老师了,先生们总是把自己的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即使得了病,也总不肯抛离学生。 一生中对安利柯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他的父亲、母亲和姐姐雪尔维了,我们在这部作品中经常能看见他们写给安利柯的话,只有家人才会毫不掩盖地提出你的错误,让你改正。虽然文中描写安利柯父母、姐姐的话并不很多,但仍然能从细微的细节中感受到他们对安利柯无私的关爱。 在作者刻画这些人物的同时,也刻画了一些反面人物。就如安利柯的同学勿兰谛,他十分讨厌,完全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总是没心没肺地笑着。先生让他出去,他嘴里还说“不情愿”,还要咬牙反抗。这样的反面人物,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这样做。 这本书中的每一个人物背后好像都有许多道德哲理。我们再思考一下,《爱的教育》不就是在描绘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庭吗?同学中有高尚的,也有不足的;老师就像慈祥的父母亲;家人也是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这些故事就是在描绘生活呀! 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爱的教育,在生命中显现、闪烁,需要我们要去发现、去领悟。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在读时,我感受到了无边的爱的

原来世界如此美好 初中作文【700字】

原来世界如此美好初中作文【700字】这个世界,每分每秒都是崭新的,没有人会知道下一秒将会上演的剧情,面对着未知的下一秒,我们能做的只有期待。 在灵魂煎熬的时期,我们埋怨世界的不公,怨恨自己的命运,殊不知,回首,发现世界不曾等你,只是你不前进,错过了沿途世界赠给你的美好,付出了努力,便必然有了会回报,在付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不论结果是失败还是成功,只要们付出了,尽到了自己最大的能力,都应该为我们自己鼓掌,因为我们将我们最好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为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为自己喝彩!上帝眷恋每一个人,只是你没注意到上帝的眼睛,美好,就在身边,我们却还要费尽心思的去寻找美好,不经意间的错过,为人生生点上了一笔遗憾,静静地生活,不管未来如何。永远期待,永远活在当下,不在别处。 每个人都拥有美好,只是你只注意到了别人的美好,不曾用心去发掘自己的美好,当你攀登高峰到达顶峰,你会感叹太不容易了,此时,眺望山下,你会感觉你拥有了全世界,拥有了美好。有人感叹: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始终离不开受苦。宝玉不经磨硕就不能发光。没有磨炼,我也不会完美,生命热力的炙烤和生命之雨的淋浴使我收益匪浅,但是每一次的苦难都是伴随着泪水。为什么上帝以这种方式惩罚我,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失落。 其实不然,因为有了期待,才会发现我的世界是美好的;因为有了结果,我发现我的世界是美好的;因为有了努力,我发现我的世界是美好的;因为有了付出,我发现我的世界是美好的;因为每一刻都是崭新的,都是新生的新鲜的,所以我欣喜的发现: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一切,源自于你的对世界的失

望。 在这,我衷心的告诉你:过去的一秒已成为历史,下一秒仍是期待,我们要的是做好这一秒,而正是在这一秒,我欣喜的发现:在我们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

读《教育是慢的艺术》心得体会

读《教育是慢的艺术》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读完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以后,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教育是慢的艺术。平时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认识平台。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

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 任何事物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循序才能渐进。张文质先生说到慢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我觉得值得讨论。我觉得慢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战略战术。网络上盛传着一堂美国的数学课,看过之后,真是感慨万千,浪费一堂课只学一丁点内容。不过,我总算明白了真正的数学是怎样的,而国内的算术又是如何的。 张文质先生书中提到“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的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与从容”;“我们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乏闲心”。不知从何时起,我常常被超负荷的日常教学工作弄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闲余时间去思考,去关注学生的发展,做教育

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有言论说幼儿园学小学的,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高中的,高中学大学的,大学却在学幼儿园的。 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学困生,他们之所以出现目前的这种现象,是由于很多不良的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不愿意去学习,有的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为老师,可以先不要责怪他们,应该满腔热情的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和他们谈心,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感情教育工作,多夸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正确对待孩子,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的目的,建立信心,这样才能逐渐的赶上去。但更多的时候,在对待这些孩子的态度上,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要知道:儿童接受教育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将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一切均需在潜移默化间进行。教育恰如教孩子学步。对待学生的成长,来不得半点儿急躁,不需要越俎代庖。放手是必要的,尝试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00字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 感1000字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00字 陈洁洁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本人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

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

爱让生命更美好_高三作文

爱让生命更美好 蝴蝶飞过花海,为花传粉那是蝴蝶对花的爱;荷叶茁壮成长为鱼遮阳那是对鱼儿的爱。 ——习题记 在世上多种爱中,有母爱父爱和友爱,你们贡献过哪些爱,收获过哪些爱。我收获了生疏人的关爱。 天气消沉,树叶翻白,知了叫着,街上空无一人,马路上散发着股股热气,好热的天!现在人们无不是开空调,吃冰棍,吹电扇罢了。而我正在快步走在路上,迎着太阳的折磨,去上课外班。 等车,“吱”一声车到了,那些人争先恐后,有如饥饿的豹子。我走上车,刺鼻的汗味扑面而来,胃里一阵乱搅。车开动,缓缓向前,不知过了几分钟,我感觉身体轻飘飘的,有气无力。旁边的大姐姐一直在端详我,看我这样踌躇了一下,起身对我说:“小妹妹你是不是晕车,早上没吃饭。” 我警觉的看着她,机械一般的点点头。“不要怕,坐我这里吧”我缓缓坐下,刚想说谢谢,她递过来一张纸巾“擦一下吧,我看你蛮热的,还有这有一瓶水,喝点吧。”我接过水,一股暖流油然而生,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羞涩的说:“谢谢啊。”车越发颠簸,那位姐姐也有些站不住,我拉了一下她的衣襟,“姐姐,要不你坐吧,”“不用了,呵呵,我快到了。”我扭过头。不知过了多久,我回头一看,姐姐还在,她只是为难一笑。到站了,看着她的背影,手中攥着的纸巾的力度未免加重了几分。 我不认识那位姐姐,只知道她是生疏人,真希望有一天能再见到她,在说一声谢谢。 要善于发现,兴许不起眼的你会变得明亮:善于发现,兴许你会解救一个幼小的心灵;善于发现,兴许世界会更加美好。 让这份生疏的友爱传递下出去,不要在你这里断了线。让我们一起手牵手,共创美妙将来。 ——后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读《爱的教育》有感10篇

读《爱的教育》有感10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这一本书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给大家展示了各种不同的爱,有热爱学习的,有热爱朋友的,有热爱父母的,有热爱师长的……我心里跌荡起伏着一阵阵感动,如同决堤的洪水喷涌不断。同时也受到很深很深的教诲,感觉到了世上的真爱无处不在。 《爱的教育》一书是由意大利的着名作家德·亚米契斯写的。这一本书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做安利柯。他记录下的“每月故事”都是身边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包括他父母的淳淳教诲,老师的默默辛劳和同学的团结互助,都体现了各种不同程度、但却温暖人心的爱,我仿佛融入到了故事里

面,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感动之中,我也在默默反思着,我想:父母那么疼爱我们,给我们吃饱的,穿暖的,用好的。我们对父母抱有感谢的心吗?我们爱自己的父母了吗?也许,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捶捶背,问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或身体状况,听听我们诉说心中的烦恼和分享心中的愉快,父母就能心满意足了。相同,许多老师、同学也曾经帮助过我,我心存感谢吗?我是否将这种无私的爱接力传递给别人呢?我是否尽力去关心别人呢?所以,有爱的社会,才能将爱传递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的人知道爱有多么的重要。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爱,让我从小开始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疼爱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道理我要时刻铭记心中。 《爱的教育》这本书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

的眼光和口吻,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故事中有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刻苦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们送给了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回忆。还有慈爱的父母、令人敬佩的老师,他们给予安利柯最无私的爱,教会了他宽容与理解。 在众多故事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要属每月故事中的《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了。它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母亲为了全家的幸福,去了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一个富有人家里去帮工。这家主人对她很好,工资也很高,可是,她虽然缓解了家里困苦的处境,但还是无法减轻家人对她的思念。于是,她的小儿子便踏上了漫漫的寻母之途。在经过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这个小儿子终于找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母亲。可他的母亲为了多拿报酬,生了重病也不肯说一声,直到晕倒在地。那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在教育的道路上享受慢的艺术 ——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乳山市海阳所镇中心学校宋娜 随着技术的发展,一切都快了起来。出门不再步行,自行车几近在城市绝迹,车水马龙,过马路都要分外精心。动物、植物,只要是人们需要的都可以缩短成长期,尤其是关于肯德基养鸡技术的披露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于是人们抱怨,菜没味了,肉没味了,可人们依然不愿意停下的是飞速发展的脚步,在一面怀念过去的哀怨中追寻更快。 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潜意识地希望慢,可同时却也在让脚步加速。就说我们的孩子吧,繁重的课业负担还要附加繁忙的课外辅导,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们不再拥有上学的路上,更不会享受周末的悠闲。每当孩子们做作业的时候也几乎是“全家总动员”的时候,每一个在校学生的爸爸妈妈都能深刻地体会到“为人父母之重”。老师们、家长们很少对每个孩子进行个案分析,都渴望整齐划一的优秀。张文质老师倡导“生命化教育”。在当今教育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把对学生的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它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达和理解,它必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 “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积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在快速行进的课堂学生实际上是很被动的跟随者,只能一路吃力地跟着,跟不上的注定要掉队。”所以当我看到这些语句的时候心里涌动的竟然是感动。如果用花儿解释先生的理论,那就是是花儿终究都

会开放,但却有花期早迟素淡的问题,你难道会说寒冬的梅花逊于早春的桃花?或者丰满的牡丹一定强于清瘦的兰花?既然花儿都是如此,为什么我们非要培养同时开放同样灿烂的孩子呢? “生命化教育”的实现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起主观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要关注每个独立的学生个体,不仅要尊重、善待学生,还要研究学生特点;在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异常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引发思考……客观条件,就是课堂环境,教学空间。张文质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文里的一段话:美国教育家博耶说,学校还是小的好。那么“小“到什么程度为好呢?”小到学校所有师生都能彼此叫出对方的名字,亦即人数控制在二三百人内为最佳”。博耶又说:“当班生数超过30个人时,教师的注意中心就从对个体的关注转为对班级的控制。”这些见解都令人感佩。但博耶一定想不到,在中国有那么多“名师”可以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情况下也能把“课做得神采飞扬”,他更不可能想到一些更厉害的“名师”竟可以在体育馆数千名观众面前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情况下把“课做得神采飞扬”,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中国教育胜过美国教育“难能可贵之处”。 因为渴望快,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希望我们的教育教学点点滴滴都能立马见效。于是,我们忘记了积淀,忘记了对人的长远的培养。在题为“直面教育与生命的悲情”和“如何建设一所优质学校”的演

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917653705.html, 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鲜子英 来源:《今日教育》2012年第10期 陶行知先生曾说:“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空间局限在逼仄的学校、教室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目标局限在飘渺的分数、名校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内容局限在枯燥的课本、练习里,我们的教育一定是误入了歧途。美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生活中去,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并把这种美融驻于自己的心灵。美的生活,就是美的教育。 幸老师告诉了我她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 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一条爱情短信,非常莫明其妙,她想,可能是一些短信公司发的吧。看着短信还有些新意,读起来心里还是暖暖的,也没立即删除。过了几天,当她再一次阅读这条短信的时候,突然感觉这个号码是在哪里见过的,还有点熟,当时自己的心都跳了起来。 她开始去找这个号码是谁的,找了两天都没有结果。当她整理班级注册薄时,却意外发现了这个号码居然是班上一个男生的,还是班长!她分析,这几天她与他的交往很多,他是如此自然,肯定不是发给她的。那是谁的呢?哦,对了,一定是发给班上的与她名字极相近的那个女生,发短信时点错了号码。 她来到教室,发现班长伏在课桌上,萎靡不振。一看班主任到教室,他立即低下了头,明显不正常了。她推测,也许是他自己发了好几天短信见没有反应,再查看时才发现发给了班主任老师。她来到他身边,轻松把他叫出教室,说,“怎么了,蔫了吗?”然后,很正常地布置了班上的工作。 班会上,她自然地讲到了爱情:“同学们,爱情,几乎是世界最美妙的感情,令人魂牵梦萦,对正值青春年少的学生来说,无论怎样禁绝,都阻止不了你们对爱情的渴望,因为爱情绝对值得你们追求、付出、奋斗……你们的老师当年也是,甚至去书店特意买来泰戈尔《情人的礼物》放在自己的枕边,希望有一天有人深情地给自己诵读:…如果我拥有天空和空中的所有繁星,以及世界和世上无穷的财富,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只要她是属于我的,给我世界上最小的一角,我就心满意足了。?只是,我们应该让爱情更加美丽,美丽得没有一点尘滓,美丽得没有一点云翳,美丽得没有一点遗憾。” 接下来的几天,班长又恢复了往日的精神…… 幸老师的话,让我想起当年我的学生是如何关注他们老师的爱情的。我的学生现在告诉我:我的恋爱,我们散步方式和路线,穿着打扮,我们的不声不响地结婚,到最后孩子即将出世……这一切,他们都非常关注,一直都是他们的热门话题。甚至,他们成群结队地站在某个

读爱的教育有感500字五年级

读爱的教育有感500字五年级 读爱的教育有感500字篇一 书是人类知识的源头,只有多读书才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今天,我和大家说一说爱的教育这本书中的《嫉妒》,因为它让我很有启发。这本书的作者是[意]亚米契斯的著名作品,《嫉妒》这一小段讲的是沃蒂尼嫉妒德罗西。写一篇作文,沃蒂尼以为他写得最好,可是这第一偏偏被德罗西抢了去,这心里嫉妒的小种子便发芽了。后来种子越来越大,全班都知道,沃蒂尼又气又恼,他就在老师讲课时在纸上写:我才不嫉妒那些靠偏向得到的一等奖的人呢。 可是后来因为放学的时候,沃蒂尼从德罗西身边经过,不小心把吸墨纸掉在了地上,德罗西帮他捡了起来放在了书包侧面,沃蒂尼面红耳赤,也没敢抬头。 嫉妒心人人都有,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嫉妒心,而去做一些自己都感觉不可忍受的事。我觉得嫉妒心应该有,但不是文中这样的嫉妒心,而是向让你产生嫉妒的人学习,想着他的优势,化作自己努力的动力,自己也可以。 有一次,我看到前桌考了100分,就眼红,就想我把墨泼在她试卷上,嘻嘻,我考不了100分,你也不可以考100分,我心想。就这样我把墨泼在了她的试卷上,虽然她看到了一切,但并没有很生气的和我绝交,只是一言不吭地走了。一个星期后,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她道了歉。 书是人心灵的窗户,是让读者受益匪浅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爱的教育》吧! 读爱的教育有感500字篇二 爱的教育》中,把爱用点点滴滴的小事完美地体现了出来。书中平凡但细腻的文字淋漓尽致表达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宜、乡国之恋······书中处处洋溢着爱和真情。 首先《爱的教育》这个书名就值得我们的思考,爱究竟是什么?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年的日记,告诉我们,“爱”的意义深远,小到同学之间的一声问候,老师对我们的鼓励,父母的关爱,还有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献血、捐献骨髓,希望工程,还有········ 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一篇每月故事《三千里寻母记》,主人公马尔可仅有十三岁,为了寻找母亲,他不怕路途遥远,每天睡在干草堆上,只吃一点面包,忍受饥饿的折磨。鞋底磨穿了,脚底板长起了血泡,再加上往日的奔波,使他病倒了。最后马尔可终于找到了他的母亲,一家人团聚了。 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家里既有爸爸妈妈的关爱,又有爷爷奶奶的关爱。在学校里,老师、同学中也充满着爱。我们每天都被浓浓的爱包围着,沐浴在爱的海洋里,相对于故事中的有些小主人公,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辜负这浓浓的爱!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是啊,爱是一个灯塔,

生活原来如此美好-700字初二作文叙事

生活原来如此美好-700字 生活如同人生,不是一帆风顺,亦不是满目荆棘,但生活中还是美好多一些。 学习中的美好初三的学习,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不得有任何疏忽。我整天埋没在试卷之中,却总能发掘出快乐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回到座位上。一会儿,老师踱步走进教室,传给前排同学一摞试卷。试卷发到手上,便马不停蹄的做起来。一个个问题被解决,一个个心结被打开。不一会儿,老师便叫我起来说答案。 我的嘴不停地说着,同学的手不停地划着。订正完答案,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不会其中的一个问题,便叫我讲解。我很快的讲解完了,同学们恍然大悟,老师也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心中不觉快乐起来。学习中的美好,如同一滴甘露,深深的滋润了我。家庭中的美好一天的学校生活结束了,回到家还要赶着背诵知识点。朗朗的背诵声在我的房间中回荡,妈妈推开门,给我送了一盘清凉的水果。我边吃边背,结束时已是十一点左右,我推开门,妈妈正睡意朦胧的躺在沙发上。见我学完,便急忙为我打好洗脚水,我的眼眶竟不知不觉湿润了。 早上,天还没亮,妈妈便起来忙着做早饭,洗漱完的我,看着桌上热腾腾的饭菜,心中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家庭中的美好,如同一碗热汤,深深的温暖了我。社会中的美好周末的我,仍然不敢放松。早上七点半,我便坐上公交车去上辅导班。公交车上的人真不少,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没有座,便只得抓住扶杆。公交车到站了,我往后靠了靠,车厢里的

人也越来越多。突然,司机来了个急刹车,车厢里的人东倒西歪,还有几个人已经倒下。这时,上来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了一下,眼中不禁迷离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位青年见状,便起身让座,我默默地点了点头。社会中的美好,如同一束亮光,深深的照耀了我。人生的美好亦是生活的美好。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寒假读了张文质老师编辑写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这本书是张文质老师在多个场合的演讲集,语言浅显易懂,处处显示出张老师对教育的关注、关心与反思,他主张在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塑造身边的小环境,解放孩子。回想从教十三年,我很有感触、深有体会。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令我思考很多很多 慢需要感悟。有时候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我们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的保护和帮助他,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这样的文字,总是一次次惊醒我要学会等待,学生不需要的担心,而需要关心;学生错了,不需要责骂,而需要理解;学生不需要说教,而需要分享;学生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爱。学生本身就是希望,我们尽管为学生着想,为教

育的慢而崇拜。我坚信,我的眼里没有差生,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神圣的理由,都有他存在的价值。比如面对一些问题儿童,爱因斯坦到十岁才可勉强说话,海伦凯勒两岁的时候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舟舟被认为是弱智少年,却是世界级的天才指挥家。 这学期,我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真的发现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家住哪里的孩子,不能说话,眼睛不能聚焦的孩子,不能听见同伴说话,带上助听器才可勉强听见声音的孩子,但是,这又怎么样呢?谁能敢说,他们不会是下一个爱因斯坦,舟舟或者海伦凯勒?时间是证明学生成长最好的东西,不是靠老师的声嘶力竭的呐喊和批评甚至奚落讽刺,置之不理。这样的孩子一定会有独特的视角和自己的思想。老师生拉硬扯地教育管教,怕是会误事的,也不会有什么成效, 教育是慢的艺术,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千万不要在无意的伤害中偷走了孩子的梦想。 慢需要等待。教育的等待会让我们看到更多美好的东西,在课堂上即使我们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方法教授同样的知识,也不会使学生取得同样的成绩。那就让我们学会等待吧,用耐心静静地等待,用宽容温暖去等待,用汗水辛勤去等待。就像农民一样,春日里播种,把对秋天果实累累的向往融于浇水施肥、松土拔草、辛苦耕耘之中,尽管

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

读书笔记——《陶行知教育名篇》作为一代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很多教育观点和理念在时下的教育界仍然是适用的,而且他的许多理念现在正在被我们所尝试和应用,在他身上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是可以学习到很多,感悟体会到很多的。 1.《教学合一》 (1)教学合一,有三点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宗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到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 【之我见】现在我们都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而老师只在其中起一个辅助的作用,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的方法,不仅仅是学会吃饭而是学会怎么种粮食如何煮食。但对于“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在现今这样的应试教育下我觉得不是很现实,学生的程度是参差不齐的,但是我们的教材和课标里面的教学任务都是要达到的,而在现今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分层教学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如何在同一个课堂上因材施教,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掌握更多学习方法,让领悟能力稍差的孩子也能形成一套自己学习知识的方法是我们要主要和深入去思考的。 2.《第一流的教育家》 (1)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2)敢探为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 3.《新教育》 (1)新教育的目的:这目的可分为两项来说明:第一对于天然界,要使学生有利于用他的能力。第二项目的,是对于群界要讲求共和主义,使人人都能自由守着自己的本分去做各种事业。

学习让生活更美好

学习让生活更美好 ——常州二实小“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周”活动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局关于开展“2010年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活动周”的通知精神,我校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在2010年10月30日—11月5日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全体师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把学习的理念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和社区辐射,较好地营造了文明、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真正实现了让生活更美好的学习目标。 一、全面的学习氛围营造——让环境更美好 活动期间,学校电子屏打出了学习活动周的宣传标语:倡导全民阅读,提升生活品味;推动全民学习,让生活更加美好;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积极学习,自主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但激励这本校的师生,还向社区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学校“新竹服务公司”的广告策划部的学生也进行了广告的宣传和策划。 二、隆重的学习启动仪式——让学习更美好 11月1日早上,全校师生整齐列队,在操场举行了终身学习推进活动周活动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叶书记就终身学习发表了专题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全体师生要养成随时携带一本书的习惯,以便结识更多有知识的朋友;要养成多多思考,多种途径学习的习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而六(6)中队则作为二实小爱读书的班级代表,在班主任朱江月老师的带领下,展示了他们“厚德、博学”的良好学习氛围。你听,六(6)班的学生和着明快的节奏吟诵起了中华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唐诗宋词》……全校师生徜徉在古诗古韵的长河中,感受着华夏千年文字的力量。最后,王校长宣布“学习让生活更美好”终身学习推进周活动启动。启动仪式只是个形式,但学习的意识会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三、高品质的家长学校讲座——让家庭更美好 终身学习推进周活动的启动,我们认为全校一千九百多名学生身后的家长更是重要的学习对象。为了帮助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指导,10月30日,二实小家长学校家庭教育专家讲坛正式启动,学校特别邀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孙云晓教授为家长和社区的居民现场做报告并答疑解惑。孙云晓教授从“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

读《爱的教育》有感_六年级作文

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安利柯,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之一,”,也许所有的内容,都发生在他的身边,他怎就那么幸运,在他的周围,经历的每件事,都充满着爱心,他的朋友同学,他的家人,他的父母,所有的一切就那样让他耳闻目睹,而且结局又都那样富有戏剧性,一路读下来,多么有教育意义,我每次都沉迷于其中,心情每天一直随着他沉落起伏,高兴的,伤心的,痛快的,愤怒的,一直令人激动着,一页看完总还想着看下一页,看完了这天发生的事,不得又看看明天发生的事,后天发生的事还是不放过,即使是某一在发生的事也会令人回忆无穷的。 与其说书中的故事精彩,不如说里面让人学到的东西好多好多,我不得不崇拜卡隆的高尚品质,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这人向来也是很自大,平时就以为自己足够优秀,能令我达到惊叹不已的事实在不多的,可这回我可真服了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的欺弱怕强的的小人,在卡隆面前全都服服贴贴了,绝啊!代洛西,一个让人敬佩的人,真是好样的;可怜的奈利,不知令我

流了多少泪,真希望他不是那的家境才好呢;安利柯的父亲,果然是天下父母心的代言,那多特殊的父爱不知是怎么做到的……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但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 篇) 结合实际来读《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又有了更深的感受。 一、陶先生是热爱学习的楷模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永无止境。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陶行知是热爱学生的典范 读陶行知文章,他的平易近人、热爱学生,在书中处处能感受到。在《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一文中他说道:“我虽觉得我有好多地方可以帮助诸位,但指志针确是有些不敢当。我和诸位同是在乡村里摸路的人。我们的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一席话,不仅使人感到他非常谦虚,更体现陶先生求真、务实的态度,既不夸大自己的作用,也不轻视自己的作用。在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信》中,他写到:“平时得了小孩子的一封信,如获奇宝:看过了即刻就写回信:回了信就把它好好地收藏起来。每逢疲倦的时候,又把它打开一读,精神就立刻加增十倍。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精神泉源!”一个不是真心关心儿童、从内心爱护儿童的成年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一个孩子给他的信,陶先生都给予这样认真的回复,待人之诚恳、做事之认真可见一般。 三、陶行知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生活如此美好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生活如此美好高考优秀作文范文篇一 生活如同一处汪洋大海,凝聚了万千水滴;生活如同一幅绚丽图画,描绘出了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生活如同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征途,引导我们到达成功的终点站。 而在我看来,这万千水滴,这大千世界,甚至是成功的终点站,它的背后隐隐蕴藏着一种莫大的力量—真情。 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因为爱,我们才显得如此美丽,更因为母爱,父爱,我们才显得如此幸福。亲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多少留守儿童因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而倍感伤痛;多少单亲家庭的孩子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沉迷网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又有多少年迈的爷爷奶奶因子女的抛弃而流离失所,倍受煎熬! 但是他们一旦遭遇了亲情,这将会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留守儿童会感受到家的温暖,单亲家庭的孩子会享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年迈老人的脸上又会重新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亲情,难道不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李白的赠汪伦也深刻地阐述了朋友之间那种深厚的情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多么优美的歌词啊!但它同样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拥有朋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友谊似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心中的阴霾;友谊像一缕清风,吹散我们心中的忧愁;友谊如一滴甘美的泉水,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因此,我要说:友情,使生活更美好! 爱情,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不知被多少文人骚客颂扬。有人说:爱情是生命长河中不断绽开的美丽的浪花。有人说:爱情是纯朴无瑕的白玉。也有人说:爱情是迎着阳光开放的花朵。 也许,这些话对于我——一个十五岁的女孩有些深奥,因为。自己不曾经历过。但是,我总感觉爱情有些朦胧,有些圣洁,更可以让人感觉到幸福,感受到生活如此美好。 亲情,让我感受到温暖,友情,让我们感受到快乐;爱情,让我们感受到幸福,而这一切都源于真情,因为真,所以有情,因为真情,所以生活更美好,生命更精彩!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篇二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800字作文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800字作文《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一: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 一、“慢”而不“怠慢”。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我会想办法的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学生“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那个人。我会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

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续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作为老师,尤其如我们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 三、“慢”需要等待。这个“慢”,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

教育让生命更美好

《教育让生命更美好》 读书心得 甘州区南关学校齐明青

《教育让生命更美好》读后感近几天,我看了《教育让人生更美好》好这本书,收获颇多。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做人与教人、人生理念与办学方针的高度一致。本书的作者感悟到并且享受到了人生的那些最珍贵的价值,多么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和制度设计让学生也能感悟到、享受到。当然,这不容易,因为在今天社会和教育的大环境中,正是这些价值遭到了普遍的忽视和损害。 我单说其中的两项:个性和优雅。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个性是人生的珍贵价值,人的多样性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然而,在当今教育舞台上,通行的是以应试、升学、就业为目标的过度的规划,正如本书所指出的,老师、学生、家长的目标被惊人地统一,从上小学开始,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灵就被分数以及奥数、英语等各种特长班格式化了。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向老师和家长呼吁:减少规划,开始等待,让孩子的生命里多一些悬念。他强调:单纯的喜爱是最有尊严的活动,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孩子恢复对事物本真的兴趣。 除了个性,书中还经常谈到优雅。他把培养优雅的文化气质确立为重要的办学目标。优雅或许有二义。一是生活情趣,有真切的生命体验。一句精辟的话:“在我眼里,所有对生命还有感动的人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二是精神气质,有高贵的灵魂生活。如他所言:学校应该是培养精神气质的圣地。如果说功利性的过度规划摧残了个性,那么,同样源于功利性的过度的竞争意识则是优雅的大敌,使得学校成为了战场。我们看到,面对学生,作者掏心窝,讲真话,可是,其实他所做的正是一个教育者在今天所能做的最好的事,那就是让学生对弊端怀有警觉,保持内在的自由,同时在教育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减轻弊端的危害,为学生拓宽外在的自由在邰校长身上,我看到了做人与教人、人生理念与办学方针的高度一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