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临床思维剖析

中医护理临床思维剖析

中医临床思维教学内容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是一种医道,不是单纯的依照指标而治病,因为古人很聪明,知道我们人不是依靠指标而活着,而是依靠我们的感觉而活着。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很注重思维的灵活转换,思维的发散和联系。 医者,意也。中医来源于自然,所以中医的临床思维也跟自然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的观察,司外揣内,取物比类。所以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很好的知道我们思维的医书,反应了我们祖先思维的丰富致密,《黄帝内经》虽然没有直接教我们怎么进行治病,但是,《黄帝内经》给我们思维的指导,让我们从中领悟治病的道理,所以圣人教我们以渔而不以鱼。 阴阳 《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世界的万物相互对立的双方都可以用阴阳来表达,所以对于疾病也是一样的,病证不外阴阳而已,所以我们治病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只要我们阴证阳证判断对的话,用药的主要方向就不会错了。 阴阳不仅知道我们的的诊断,也指导我们组方,张介宾曾经说过:“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谆谆告诫我们不应该单用阴药或单用阳药。应该阴阳同调,因为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我们要善于利用体内自我调节的机能。恢复机体的运转而不是见什么症用什么药,要认识到我们的身体有机统一的整体,也要考虑到社会和自然对我们的影响。喻嘉言在《寓意草》曾写到:“上脱者,用七

分阳药,三分阴药而夜服,从阴以引阳;下脱者,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而昼服,从阳以引阴也。” 五行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一门很有辩证,联系,发展等有用学说,然后很多人不懂五行的道理,恶意诋毁五行学说,说其不科学的。 五行实际上是五种气的运动,古人认为世界是由五种气所构成的,世界的万物都在五行之中,西游记的孙悟空一心想逃离五行之外,然而还是逃脱不了五行的束缚,最终被压与五指山下。 五气分为木火土金水,东方肝木主生发,南方心火主炎散,西方肺金主肃杀,北方肾水主收藏,中央脾土主化万物。 以此来对应我们的人体的五藏,从而揭示了五藏的特性,使我们对身体五藏的运动变化,习性有了了解,从而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五行与四季联系起来并且还可以和五藏联系起来,通过了解四季的习性,从而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养生和防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很好的把五藏和四季五行联系的介绍了养生的智慧。“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春天万物生发,在五行为木,木之性为生发,所以天地的万物都生长,大自然处于一派生机勃勃之象,我们人生为万物之灵长,我们更应该顺应这种气机,晚睡而早起,放松身心,慢慢的散步于大自然的气息之中。万物都是在生发之中,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一切持着宽怀的态度。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在成长,善心和恶心都会生长,所以我们通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是一种医道,不是单纯的依照指标而治病,因为古人很聪明,知道我们人不是依靠指标而活着,而是依靠我们的感觉而活着。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很注重思维的灵活转换,思维的发散和联系。 医者,意也。中医来源于自然,所以中医的临床思维也跟自然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的观察,司外揣内,取物比类。所以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很好的知道我们思维的医书,反应了我们祖先思维的丰富致密,《黄帝内经》虽然没有直接教我们怎么进行治病,但是,《黄帝内经》给我们思维的指导,让我们从中领悟治病的道理,所以圣人教我们以渔而不以鱼。 阴阳 《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世界的万物相互对立的双方都可以用阴阳来表达,所以对于疾病也是一样的,病证不外阴阳而已,所以我们治病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只要我们阴证阳证判断对的话,用药的主要方向就不会错了。 阴阳不仅知道我们的的诊断,也指导我们组方,张介宾曾经说过:“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 。谆谆告诫我们不应该单用阴药或单用阳药。应该阴阳同调,因为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我们要善于利用体内自我调节的机能。恢复机体的运转而不是见什么症用什么药,要认识到我们的身体有机统一的整体,也要考虑到社会和自然对我们的影响。喻嘉言在《寓意草》曾写到:“上脱者,用七分阳药,三分阴药而夜服,从阴以引阳;下脱者,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而昼服,从阳以引阴也。” 五行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一门很有辩证,联系,发展等有用学说,然后很多人不懂五行的道理,恶意诋毁五行学说,说其不科学的。 五行实际上是五种气的运动,古人认为世界是由五种气所构成的,世界的万物都在五行之中,西游记的孙悟空一心想逃离五行之外,然而还是逃脱不了五行的束缚,最终被压与五指山下。 五气分为木火土金水,东方肝木主生发,南方心火主炎散,西方肺金主肃杀,北方肾水主收藏,中央脾土主化万物。 以此来对应我们的人体的五藏,从而揭示了五藏的特性,使我们对身体五藏的运动变化,习性有了了解,从而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五行与四季联系起来并且还可以和五藏联系起来,通过了解四季的习性,从而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养生和防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很好的把五藏和四季五行联系的介绍了养生的智慧。“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春天万物生发,在五行为木,木之性为生发,所以天地的万物都生长,大自然处于一派生机勃勃之象,我们人生为万物之灵长,我们更应该顺应这种气机,晚睡而早起,放松身心,慢慢的散步于大自然的气息之中。万物都是在生发之中,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一切持着宽怀的态度。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在成长,善心和恶心都会生长,所以我们通过宽恕,使善心增长,这样的话,人类的社会更加的和谐,所以来着社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都会为之缓解,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好处的。这不仅仅是养生的内容,更是临床的思维。在春天,我们用药也应该顺应身体需要生长的信息,而使用有利于生发的药物。或许可以达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能治未病更是医术高超的表现,秦越人说他们兄弟三人,大哥在病为萌发的时候就进 行治疗所以医术最高。 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设防心强,人际关系尔虞我诈,所以很多人会得情志病。这在西医就只好通过心理医生的指导治疗了。但是我们中医的五行学说则对情志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肝木主怒,心火主喜,脾土主思,肺金主悲,肾水主恐。我们有时候因为上司的,父母的责难而火气难平,怒不可揭,而导致身体疾患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告诉他们一件使他们悲伤的事情,用悲来胜怒就可以解决了,减少怒伤肝而对身体造成影响。情志相克治病,罗大中讲过一个病例很具有代表性“有一个女子二十多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一、基本情况 自2014年5月至12月,我科应用“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50例者平均住院日10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 .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0例:湿热下注证44例,脾虚气陷证3例,气滞血瘀证2例,风伤肠络证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疼痛评估、舒适的体位、放松疗法、观察肿物脱出情况、痔核回纳方法、观察出血情况、活动指导、皮肤护理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中药直肠滴入,耳穴贴压,穴位贴敷。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熏洗和中药直肠滴入,其次是耳穴贴压。 分析其原因:1.中药熏洗和中药直肠滴入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由主管医生中药直肠 滴入,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中药熏洗,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用物及操作方 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压贴、穴位贴敷。分析其原 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2 .对疼痛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熏洗、中药直肠滴入。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便血、肿物脱出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 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刮痧、穴位按摩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42人(84% ; ②一般:8 人(16% ;不满意:0 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较强:45 人(90% ;②实用性一般:5 人(10%。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临床中,大部分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 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

“六顶思考帽”思维方式在中医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

“六顶思考帽”思维方式在中医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六顶思考帽”的提出者是马耳他医学博士爱德华·德·波诺,其核心思想是建 立一种积极热情、勇敢无畏且富有创造精神的科学思维模式。该模式采用白、红、绿、黑、黄、蓝六种颜色不同的帽子代表六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该文主要介绍了“六顶思考帽”的基本定义,阐述了“六顶思考帽”在中医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强调了多维思考的重要性,通过该文研究,最终实现中医临床研究的思考模式。 标签:“六顶思考帽”;思维方式;中医临床带教 [Abstract] The presenter of six thinking hats is Malta medical doctor Edward de Bono,the core concept is to build a scientific thinking mode that is positive and enthusiastic,brave and full of creative spirit. The model adopts hats of six colors such as white,red,green,blank,yellow and blue to represent six thinking models. 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six thinking hats,elabo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six thinking hats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ultidimensional reflections,and the thinking model of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ll be finally realized by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Six thinking hats;Thinking mode;Clinical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医事业也随之发展。由于中医的历史悠久,有时人们对中医的经典论著理解不是很准确,造成了中医事业发展的缓慢。“六顶思考帽”在中医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打破了医学者常规的思考能力,采用多角度、多层面的方式讨论问题,可有效减少工作中的失误率,提高中医治疗效率。“六顶思考帽”具有操作简单,灵活度高的特点,得到了广大医学者的一致肯定。“六顶思考帽”在中医临床带教中的运用,可显著扩大中医临床的想象空间,弥补传统思维方式上的不足,提高中医临床的治疗效果。该文就“六顶思考帽”思维方式在中医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 1 “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基本定义 “六顶思考帽”思维的主要内容是:①白色思考帽:白色代表的是中立、客观。戴上白色思考帽思考问题时,人们关注的重点永远是事实真相和数据,运用实际得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答案。②红色思考帽:红色代表的是热情和情感。戴上红色思考帽思考问题时,人们偏重于主观意识,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如感觉、预感等带入问题中,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③绿色思考帽:绿色代表的是生命和活力。戴上绿色思考帽思考问题时,人们会添加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问题更具形象化。④黑色思考帽:黑色代表的是沉稳、冷静。戴上黑色思考帽思考问题时,人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大胆运用怀疑、否定、质疑的态度思考问题,对问题的逻辑进行梳理,找出问题所在。⑤黄色思考帽:黄

中医临床思维的四个层次.doc

中医临床思维的四个层次 目前西医对许多疾病都有“诊疗指南”、“专家共识”或“临床路径”,但临床上即使是这些指南的制定者之间面对同一患 者采用的具体实施方案也往往不同,疗效自然有异,可见临 床医学思维的重要性。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临床选方用药 的个性化特征更强——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辨证论 治最能反映中医治疗的个性化特点,并且不同中医大夫由于 其学术背景、临床经验等多方面的不同,同一时间地点面对 同一患者所开出的处方用药也往往有异——面对同样的复杂 病证能够获效的方药未必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文想说的 是: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思维的层次问题: 1、死法死用 “死法死用”是指执某种治法或固定处方治某些特 定对象的特定病证。 这类中医常见于初学者或没有系统学过中医的人, 或只读过方书而对医书涉猎较少之人。比如,民间常有人凭一 个“祖传秘方”就可“走江湖”病,人之间也常常互相传抄一 些偏方、验方,这往往属于专方治专病,用得好有时候也能获 得良效,例子很多。曾见到一些骨折不愈患者依据传说到找到 某地民间中医,后者给患者采用老母鸡加中药大锅煎煮后外 用,或对于肝硬化腹水(鼓胀)患者给予几粒黑药丸让患

者服后泻下稀水样便而使腹水减少,或对于黄疸采用发泡疗 法使其皮肤流出黄水之类,其实这些方法古书上都有记载, 取来一用而已。而初学中医者喜欢从教科书上或其他医书上 找来偏方一个,在临床上寻找相应病人,背会了几个经方方 证就来应对临床复杂性问题,辨证分型论治的教学方法容易 误导初学者死法死用,临床疗效显然难以取得上佳,被前人 称为“执方寻病”,正所谓“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了苏轼滥用“圣散子”的后果:“宣和后,此药盛行于京师,太学诸生信之尤笃,杀人 无数”。因为圣散子以温药为主治疗寒疫自然有效,但因苏轼之文学政治盛名而将之用之于瘟疫致使杀人无数,正是执死方治活病的典型案例。 “死法死用”的典型例子还有“胡万林重用芒硝”案。90 年代我曾买下柯云路所写《发现黄帝内经》品读——读后方 知是书实在不该买,从中知道了胡万林在西北地区用芒硝可以 治百病但到了中原却致死多人而因非法行医被取缔并在狱中沉 寂了十多年,最近网传胡万林再次因此弄出人命——没想到这 十多年过去了胡万林居然还没有好好读读中医反倒是依然依据 他那老法子。至于日本人用小柴胡汤治疗各种肝病更是属于 “死法死用”之列——东洋鬼子再自作聪明也只能学到中华传 统文化的皮毛而已。

年度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XX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20XX年12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护理部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据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9个,20XX年以来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20个,病例数89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65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9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31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127例、尪痹(类风湿关节炎)4例、面瘫病(面神经炎)63例、胸痹心痛病25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40例、混合痔51例、胆胀(胆囊炎)55例、肺胀(COPD稳定期)20例、喘病(COPD急性发作期)25例、吐酸病(胃食管返流)1例、胃脘痛(慢性胃炎)21例、呕吐(急性胃炎)10例、肺癌16例、白疕3例、消渴病(2型糖尿病)22例、紫癜风(过敏性紫癜)3例、乳腺癌1例。各科室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各科室患者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三)各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治疗时间不定,患者有时不能及时得到治疗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单一 3、护患沟通欠缺 4、患者对护士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整改措施:1、各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同一时间为患者治疗,以免患者不在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满。 2、各科室加强护患沟通,通过加强护士培训,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3、各科室根据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多沟通,结合其他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 4、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宣教理解能力不同;个别科室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指导;在今后护理操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1、评价方法 对各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天数及次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3、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

中医护理学重点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措施,并运用独特地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地一门应用学科. . 辩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地证,从而制定相应地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地过程. .饮食调护:在日常生活和治疗疾病地过程中,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地原则,对患者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地护理和指导. .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四诊地方法,收集患者地病情资料,通过辩证地方法分析归纳,了解疾病地病因、病机、病性和病位,对疾病做出判断地过程. .灸法: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地一种方法. .拔罐法:以罐为工具,利用罐内燃烧或热蒸、抽吸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将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使施术部位产生淤血和药物透入,致使淤滞凝结之气血,负而吸达,动而通畅,改善局部及全身脏腑经络之营养,调整阴阳,疏通气血,从而达到疗病愈疮之功效. .耳穴埋豆法:在耳针治疗地基础上发展起来地一种中医操作技术,是用胶布将药豆或磁珠黏贴于耳穴处,给与适当地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地地一种外治疗法. .耳穴: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部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地刺激点. .刮痧法:是指用边缘钝滑地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和痧痕地一种治疗方法. .药熨法: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中,在患处或特定穴位适时来回退运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地共同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通经络等作用地一种治疗方法. .熏洗法:将药物煎汤开沸后,利用药液所蒸发地药气熏洗患处,待药液稍温后,再洗涤患部地一种外治治疗. .全身药浴法:将药物煎汤滤去药渣,趁热进行全身先熏蒸、后浸渍地一种方法.利用水地温热、按摩等物理作用,借助药液轻清之气,直透腠理,促使气血流畅,温通经络,达到治疗及保健地作用. .正治与正护法:又称逆治与逆护法,是指在疾病本质和现象相一致情况下,逆其证侯性质而治疗护理地一种常用法则. .反治与反护法:是指疾病地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甚至相反情况下地治护方法,即顺从疾病地现象而治护地方法. .同病异护:就是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发展和病机地变化,以及邪正消长地差异,机体地反应性不同,所表现出来地症候不同,治疗护理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地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 .异病同护:指不同地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地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地症候,可以采用相同地治疗护理方法. 第一章绪论 .战国到西汉《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地一部医经典著,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为中医理论体系地确立奠定了基础. .《神农百草经》是我国现存地最早地药物学专著,将药物分成上中下三品.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有影响地一部临床医学巨著.简历了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临床辩证施护开了先河,为后续中医护理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地奠基人. .晋王叔和《脉经》,为护士通过脉诊观察病情提供了理论依据.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为中医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方法和技术.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发展和补充了各种疾病地中医护理方法.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开了中国医学伦理地先河.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外感六淫为外因,内伤七情为内因,而饮食所伤、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金疮为不内外因. .金元四大家:刘元素(河间)倡导火热论,为寒凉派;张从正(子和),攻邪派;李杲(东垣),补土派;朱震亨

中医护理方案评价表3剖析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饮食伤胃证□风寒袭胃证□暑湿伤胃证□浊毒犯胃证□湿浊中阻证□脾胃虚弱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热内阻证□肝脾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混合痔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胃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 证候诊断: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血虚证□脾肾阳虚证□热毒证□痰湿证□血瘀证□肝胃不和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护理三大临床思维

护理场景纷繁复杂这三大临床思维你应该掌握 首届全国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护理技能大赛,落下帷幕。在这场代表国内高等护理教育临床教学最高水平的赛事中,无论参赛选手、评委老师,还是各级护理管理者,尤其是临床护理人员,最大的感悟就是临床思维。 赛事已然落下帷幕,理念正在悄然渗透。 除了临床思维,还是临床思维!为什么现如今如此强调护士的临床思维? 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各怀心事,存在很大的心理差异,需要护士具有科学的临床思维,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一个正确的护理诊断或护理方案的确立,除了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经验外,还要求护士必须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成长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型护理专家,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让患者享受到真正优质的护理服务,进一步密切医患关系。 当下的护理教育,如果与临床脱节,培养出的护生将何以在临床立足?护理专家们正是基于这一点,把培养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更多地提到了护理教育的日程。 何为临床思维?临床思维有什么特点?临床思维在护理工作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让我们且行且珍惜,且行且充电,一起来摸索探讨吧。 护士的临床思维具有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证据为基础的三大特点。 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思维模式 当下,正在各地医院全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提倡以人为本,对患者做好临床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例如,在一些肿瘤、妇产科等病区,有的病房老是出现床头卡丢失的现象,有的床头卡换的没有丢的快,有的护士甚至亲眼目睹患者撕毁床头卡!护理人员尽心尽责,力求工作做到完美,还是有患者不满意。真是令人费解!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是床头卡上填写有很多患者的个人信息,患者不想自己的这些隐私被暴露!针对患者的这种特殊心理,护理人员积极寻求对策,注意对患者实施隐私保护,倡导保护性医疗,最终患者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上给护士们都打了满分。 以问题为导向的辩证思维模式 医院各科室为提升服务质量,以发现问题、查找问题和整改问题为切入点,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问题征集活动,期望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医院患者就医体验的整改方向。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精品文档 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一病区 2015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年度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668人,消渴病572人,消渴痹症96人。辨证分型统计如下: 1.消渴病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72例:消渴气阴两虚证275例,脾虚胃热证234例,痰瘀阻络证37例,阴阳两虚证26例。 消渴痹症96人中,气虚血瘀证33例,阴虚血瘀证26例,痰瘀阻络证18例,肝肾亏虚证19例。 2.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辨证施善指导、饮水指导、饮食指导、观察饮水量、观察尿量频次、记录身高体重腰臀比、运动指导、皮肤护理等。 3.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贴敷、艾灸、中药泡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 精品文档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耳穴贴压和穴位1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分析其原因:贴敷,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用.患者易于接受。32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无创伤,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 精品文档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塌渍、穴位按摩。分析.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1其原因:.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2 了保障。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塌渍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消渴病患者腰膝酸软、视物不清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本次总结中,拔罐、中药泡洗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三)护理效果分析 1.消渴

中成药合理使用的临床思维答案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临床使用中成药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临床疗效 B.缩短病程 C.提高治疗依从性 D.以上答案均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2 . 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原则主要是 A.指南依据 B.中医辨证依据 C.患者要求 D.个人和科室经验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3 . 中成药说明书的特点是 A.以中医证型为先导 B.常有中西词汇混用 C.疗程和不良反应通常不明确 D.以上答案均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4 .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中医的证候是一组具有临床意义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描述 B.不同疾病不可能使用相同的中成药 C.在中医诊疗中,证和病的概念同样重要 D.慢性病患者多见有血瘀证,所以活血化瘀药物可以长期使用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5 . 流感患者出现高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口干便秘、烦躁不安的症状,最适合的中成药是 A.九味羌活丸 B.银翘解毒丸 C.防风通圣丸 D.玉屏风散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6 . COPD患者在稳定期阶段,轻微咳嗽,活动后气短、乏力等,最适合的中成药组合是 A.银黄颗粒、蒙石滚痰丸 B.蛤蚧定喘丸、咳喘宁胶囊 C.玉屏风散、金柜肾气丸 D.四君子散、十全大补丸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7 . 冠心病患者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轻度紫绀,心电图提示心动过缓伴室上性早搏,最合适的中成药组合是: A.心宝丸、稳心颗粒 B.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C.麝香保心丸、益心舒胶囊 D.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丸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8 . 在中成药临床实践中,以下认识较为准确的是 A.中医辨证和疾病诊断同时需要,用药时可以相互参照 B.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因存在不同的辨证分型,使用中成药可能不同 C.中成药在长期使用时必须考虑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 D.以上答案均对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14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2014年12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护理部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据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9个,2014年以来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 20个,病例数89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65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9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31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127例、尪痹(类风湿关节炎)4例、面瘫病(面神经炎)63例、胸痹心痛病25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40例、混合痔51例、胆胀(胆囊炎)55例、肺胀(COPD稳定期)20例、喘病(COPD急性发作期)25例、吐酸病(胃食管返流)1例、胃脘痛(慢性胃炎)21例、呕吐(急性胃炎)10例、肺癌 16例、白疕3例、消渴病(2型糖尿病)22例、紫癜风(过敏性紫癜)3例、乳腺癌1例。各科室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意度 (三)各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问题:1、治疗时间不定,患者有时不能及时得到治疗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单一 3、护患沟通欠缺 4、患者对护士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整改措施:1、各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同一时间为患者治疗,以免患 者不在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满。 2、各科室加强护患沟通,通过加强护士培训,提高与患 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3、各科室根据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多沟通,结合其他 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 4、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宣教理解能力不同;个别科室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指导;在今后护理操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2016精深中医护理方案设计总结材料

2016重症医学科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中风是我院首批确定的“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6我科应用“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5,患者平均住院日3.9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5痰湿蒙窍证7例,火闭窍证9例,风痰组洛证4例,风火上扰证5例,痰热闭证10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翻身拍背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用药护理、肢体功能锻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艾灸、按摩、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会阴护理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口腔护理和中药会阴护理,其次是穴位按摩、耳穴压豆。 分析其原因:1.因我科中风病人均为神志不清病人,鼻饲饮食的比率高,经口进食的病人少,绝对卧床休息以致于留置导尿的病人多,为了预防口腔和泌尿系感染,中药口腔护理和中药会阴护理必须实施,所以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应用的主动性高。2.中药漱口液味甜而甘,清热解毒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经济实惠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会阴护理,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收费便宜,患者易于接受。2.对于鼻饲饮食或禁食的患者预防口腔溃疡,保持口气清新起做良好的效果,以致于患者及家属反应好。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会阴护理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中药口腔护理它能减轻或缓解患者口腔异味和口腔溃烂等不适症状,保持口腔清洁和舒适起作较好的效果,中药会阴护理能及时清除尿道口分泌物,保持会阴部及尿道口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起重要作用,另外中药制剂刺激性小,副作用低,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穴位按摩能针对不同的症状取不同部位穴位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如(对于神识昏蒙的患者穴位按摩可以达到醒神开窍的目的,对于偏瘫患者穴位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通经活络,促进偏瘫侧肢体感觉的恢复)因此患者及家属的对以上三项中医技术依从性好,满意度较高,但穴位按摩较其它两项中医操作满意度差是因为部分护士中医基础理论差,取穴不准确,未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有待加强。 本次总结中,耳穴压豆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

浅谈象思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环球中医药2016年6月第9卷第6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e 2016,Vol.9,No.6 753  四争鸣四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娜(硕士研究生)二郭霞珍] 作者简介:张娜(1988-),女,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三研究方向: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文献与实验研究三E?mail:echosunshinezn@https://www.doczj.com/doc/5916422286.html, 通讯作者:郭霞珍(1950-),女,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三研究 方向: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文献与实验研究三E?mail:guoxiazhen@https://www.doczj.com/doc/5916422286.html, 浅谈象思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张娜 郭霞珍 【摘要】 象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一种重要思维模式三笔者认为中医学在形成自身基本理论体系时受象思维的影响很深,并将其运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三本文从病因二病机二治则治法二方药四个方面举例探讨象思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并试从阐述其思维机制过程三 【关键词】 象思维; 病因; 病机; 治则治法; 方药 【中图分类号】 R22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6.035 普朗克在‘科学自传“中写道: 我们的思维规律和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得印象过程的规律性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人们就有可能通过纯思维去洞悉那些规律性三”[1]所谓象思维,它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是以客观事物自然整体显现于外的现象为依据,以物象或意象为工具,运用直觉二比喻二象征二联想二推类等方法,以表达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把握对象世界的普遍联系乃至本原之象的思维方式,是客观之象与心中之象的转化与互动过程,是将获取客观信息转化为 意象”而产生的关联性思维 [2] 三象思维在中医学中也是一 种重要的思维方法,通过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形成中医理论的基础,创造出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或者人体现象的模型,并用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三例如古代医家根据自然界风二寒二暑二湿二燥二火六淫邪气的特点,以及人体感受外邪后的症状表现,把相关疾病的病因归属于六淫范畴,这样就可以通过直观的病象来针对病因治疗疾病三临床治病的思维模式不外乎探究病因二病机,确定治则治法,再予以方药三因此本文也欲从病因二病机二治则治法二方药四个方面举例探讨象思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三 1摇象思维在中医病因学说中的运用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四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明确指出: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同,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二金刃二虫兽所伤三”这与后世所说的 三因学说”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在此之前仲景还有 夫人禀五常, 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三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三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之论三由此可以看出张仲景宗‘内经“之旨,认为 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素问四风论“),在对疾病的认识中把风邪作为致病因素三而 风”这一致病因素的诸多特性:善动不居二善行数变二轻扬开泄等正是从自然界风之象总结而来三这里有一个问题:古人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得出的风邪为致病因素到底是经验的总结还是概念的建构? 经验总结的过程是在不断经验事实积累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观点,借此来解释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其最终的深化结果是上升为理论三概念是抽象的二普遍的想法,从哲学角度来说它是思维的基本单位,而康德认为概念是对多个事物共同点的想象三建构是指在已有的文本上,建筑起一个分析二阅读系统,使人们可以运用一个解析的脉络,去拆解那些文本中背后的因由和意识形态三由此可以得知风邪为致病因素的提出,正是古人建构 风邪”概念的结果三根据自然界风变动之象类比人体发病,出现游走不定二变幻无常二发病迅速等具有 动”之特征表现的情况以及因风之变动具有向上二向外的特性,因此在阴阳属性上是属阳的,所以由开泄腠理而导致汗出二恶风以及头痛等病症表现的情况,古人称之为风邪致病三虽然在概念形成的阶段有经验的积累,但这一逻辑过程的形成是先于经验的,它是建立在人的认识活动的内在特征基础之上的三具有这一特征的就是象思维,象思维的特征要求中医对于病因的认识不只是凭借具体可见的现象,而是把现象与其在自身思维中建构起的某个概念相联系,由此来进一步认识疾病三 认清病因是现代临床诊治疾病取得疗效的重要前提三运用象思维认识疾病的病因,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三针对妇女寒热往来之证,张锡纯独辟蹊径,认为此因阳气郁闭所致三盖妇女多忧思,以致脏腑经络有郁结闭塞之处,阻遏阳气不能外达,又阳气蓄积愤发之力与抑遏之力相争,故出现寒热往来之象三此处张锡纯对病因之象

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经典课程临床思维培养中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经典课程临床思维培养中的应用中医学是一门传统医学,其教学的重点既要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 知识,同时又要强化临床思维,培养学生临证能力,以适应今后临床工作的需要。笔者从案例法的概念、作用、教学实施在中医经典课程中的应用、课程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四方面进行了论述,敬请同道指正。 [Abstract] TCM which has the emphasis of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olid theoretical elementary knowledge to students,the strengthening of clinical thinking,the developing of students’ clinical ability and the adaptation of future clinical needs is a traditional medicine.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concept,the action,the teaching imple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s in classical course of TCM,and has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the teaching implement which should be pay attention. Please fellow point out the mistakes.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s;Classical course of TCM;Clinical thinking 临床思维是指医生运用医学理论和医疗经验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认识活动。经典课程是中医教学中的重要课程[1]。中医思维的形成直接影响着一名中医学者素质的修养,是决定其中医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2]。中医院校学生对临床知识渴求度逐渐提高,教师亦越来越重视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而案例式教学法是培养中医临床思维重要的方法。 1 案例式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3]。中医案例式教学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因而案例式教学的课堂是学生各抒己见的考场,也是教师展现才华的舞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式教学效果十分显著[4]。 2 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经典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式教学法能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以启发。在经典课程《伤寒论》的教学中,可以将此方法贯穿于每一节课,不断提高学生的临证思维。笔者通过教学实 践中发现,案例式教学法在经典课程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临床中医药人才。而学生通过案例,可以了解中医临床实践中中医理论的具体应用,由于中医临床的灵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与个人的辨证论治结果相对比,从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