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元系统论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译本

多元系统论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译本

多元系统论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译本
多元系统论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译本

多元系统论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译本

摘要: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于1979 年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本文将重点阐述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的产生,发展,及其实践意义,并通过对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三个版本文化背景翻译策略的介绍对该理论进行更明确的分析。

关键词:多元系统论;翻译策略;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2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1832-1898)。该书于1865年出版,不仅深得英国女皇的青睐,而且在全世界有80多种语言的译本,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剧本。书中充满了智慧,不仅有大量的双关语,俏皮话及打油诗等文字游戏,甚至小说里角色的名称都富有隐藏的意义.

爱丽丝来到中国已超过八十年,译本也不下十几种,而本文将选取有代表性的三个译本。1922年作为“清华四导师”之一的赵元任翻译的第一个译本。1981年陈复庵所翻译的第二个完整版本也是双语版本。以及2002年中央编译出版社为纪念卡洛尔诞辰170周年,而邀请知名翻译专家王永年先生翻译的全新版本。

一、多元系统论

以色列著名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even-zoha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它常

多元系统论与翻译研究

“多元系统论与翻译研究”实录与评论 书面实录 时间:2009年4月9日 地点:图书馆六楼会议报告厅 主持人:李龙泉博士 参加者:赵彦春教授,姜孟博士,张晶老师,重工肖娴老师及川外其他中青年教师和研部各年级各 方向学生 本次讨论旨在对多元系统理论进行一次梳理,从而讨论其对翻译研究的积极意义以及不足,给广大 翻译理论爱好者提供一些思想的启迪。本次讨论首先由宋莹对这一主题进行大致的阐述: 一陈述部分 多元系统论与翻译研究 理论背景 1. 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蒂尼亚诺夫(Yury Tynjanov)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思想来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尤其是什克洛夫斯基、蒂尼亚诺夫等文艺理论家的理论。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学作品并非是要体现作者的气质或时代精神,而是文学手段的聚合(amalgam),运用这些文学手段或手法是为了让语言或观点显得新颖、独特和陌生。 陌生化 (defamiliarization) 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 陌生化的基本含义在于:“诗歌或文学作品中的一切表现形式,都不是对现实的严格模仿、正确反映或再现,相反,它是一种有意识的偏离、背反甚至变形、异化”(张冰,2000:8)。 蒂尼亚诺夫被认为是第一个将文学看作系统的人。在蒂尼亚诺夫看来,文学事实(literary fact)是一个关系实体(relational entity)。所谓的文学作品、文学类型、文学时代、文学或文学本身,实际上是若干特征的聚合,这些特征的价值取决于它们与网络系统中其他因素的相互关系。这样的文学其实就是一个系统。但这个系统绝非静止而是不断变化的。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笔记整理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第一章:掉进兔子洞 1.爱丽丝和姐姐来到河边 2.爱丽丝遇到了一只会说话、穿背心、戴怀表的兔子。 3.爱丽丝追赶兔子,跳进矮树下面的大洞里。 4.爱丽丝有一只叫黛娜的猫。 5.爱丽丝喝了“喝我”后,变成只有25厘米高的小人。 6.爱丽丝经常玩“扮演两个人”游戏。 7.爱丽丝吃完了用葡萄干摆成的“吃我”变成巨人。 第二章:眼泪的池塘 1.爱丽丝开始盘算怎样把礼物送给两只脚。 2.她流下来的泪水在地上蓄成了一个10厘米深的池塘,淹没了整整半个大厅。 3.她现在差不多只有5厘米高,并且还在继续缩小。不过,她很快就发现手中的扇子是使自己变小的原因,于是她马上把扇子抛开,变化果然立刻就停止了。 4.她一不小心滑倒了,栽进了一个很深的咸水池里,她的全身都被咸水淹没了,只有脑袋还能勉强露在外面。 5.爱丽丝曾经去过一次海边,在海滩附近见到一排排旅店,旅店后面就是火车站。从此,爱丽丝就认为火车站总是修建在海边的。 6.疲惫的爱丽丝跟在老鼠后面,鸟兽跟在爱丽丝后面,大家一起向岸边游去。 第三章:《一场会议式赛跑和一个长故事》 1.爱丽丝不知道鹦鹉的年龄,而鹦鹉也不肯透露自己的年龄。 2.为了把大家的身子尽快弄干,老鼠给大家讲了个最干巴巴的故事,可是这对大伙身上的水一点儿作用都没有。后来渡渡鸟提议来一场会议式赛跑,半个小时过去,大家的身体差不多干了。 3.渡渡鸟宣布会议式赛跑大家都赢了,人人都是冠军,都有奖品,发奖人是爱丽丝。爱丽丝把糖果依次分给大家,只有爱丽丝自己没有。最后把自己口袋里的一枚精美的顶针作为了自己的奖品。 4.每个动物得到了一块糖果,不过大鸟们抱怨不够塞牙缝儿,小鸟们抱怨糖果又大又硬,差点儿噎死。 5.因为爱丽丝说老鼠的长故事绕弯子,老鼠生气了,故事没讲完就转身走了。爱丽丝想起了她的猫——黛娜,并告诉大家黛娜不仅会抓老鼠,还会抓鸟,结果小动物们找借口匆匆离开。 第四章《兔子派遣小比尔进屋》

论多元系统理论

论“多元系统论” 一伊塔玛·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的理论观点 多元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是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论。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是基于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而提出的一种普通文化理论。佐哈尔于1978年将他在1970年至1977年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结成论文集,以《历史诗学论文集》(Papers in Historical Poetics)为名出版,首次提出了“多元系统”(Polysystem)这一术语。佐哈尔认为不应把翻译活动视作个别的文化现象,而应联系到更大的文化层次上加以探讨。多元系统论实现了对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界限的突破,并结合翻译研究派的理论,对影响翻译过程的诸多因素及翻译的多元准则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有益探讨。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地说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视作一个系统。而且,这个系统也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开放的结构,也即是一个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在这个多元系统里,各个系统“互相交叉,部分重叠,在同一时间内各有不同的项目可供选择,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1]但是,在这个整体里各个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它们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与此同时,它们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永无休止的斗争:处于中心的系统有可能被驱逐到边缘,而处于边缘的系统也有可能攻占中心位置。任何多元系统都是一个较大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必然与整体文化以及整体内的其他多元系统相互关联,同时它又可能与其他文化中的对应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大多元系统。因此,任何一个多元系统内发生的变化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必须与整体文化,甚至世界文化这一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变化因素联系起来研究。[2]佐哈尔强调,他“创造‘多元系统’这个术语,其实是有用意的,就是要明确表达动态的、异质的系统观念,和共时主义划清界限”。所谓“动态”就是引入时间因素,考虑历时的演变与发展;而文学的“异质”则“体现在一个社会拥有两个(或者更多)的文学系统”。文学作品不是作为独立的对象来研究的,而应该被视为整个文学系统中的一部分。[3]文学系统被定义为“一个不断与其他秩序相互影响的文学秩序的功能系统”。佐哈尔声称,多元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绝不以价值判断为准则来预先选择研究对象”,不仅应该研究文学系统中的“名著”和高雅文学,同时也要研究儿童文学、翻译文学、大众文学等等。一个文本在系统内的地位是高雅是俚俗并非取决于该文本的“内在特征”,而是取决于文本之外的“社会文化因素”。“多元系统”这一术语,意指某一特定文化里的各种文学系统的聚合,从诗这样“高级的”、或者说“经典的”形式(如具有革新意义的诗),到“低级的”、或者说“非经典的”形式(如儿童文学、通俗小说等)。 二“多元系统论”对翻译研究的新认识 概而言之,多元系统是指某一特定文化里的各种文学系统的聚合。多元系统论带给翻译研究的一个启示就是利用多元系统论来研究翻译作品(翻译文学)在

多元系统论中的规范概念

2008年9月 第31卷第5期 外国语 J ou rna l of F oreign L anguages Sep tember2008 Vol.31No.5 文章编号:1004-5139(2008)05-0064-08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多元系统论中的规范概念 张南峰 (岭南大学翻译系,香港屯门) 摘 要:多元系统论从超然物外的描述性视角来研究支配翻译活动及其它文化活动的规范。规范有模糊性、多样性,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系统。一个时期,甚至一个译本,往往有不同的规范在同时运作,这正是多元系统论所预期并且要尝试解释的文化现象。如果我们认为它无法解释,那只是因为我们对它作了简单化的诠释。关键词:规范;多元系统;翻译;描述性;规范性 The Concept of Nor m s i n Polysyste m Theory CHAN G N am fung (D ep a rt m en t o f Tra n s l a ti o n,L i ngnan U n i ve rs ity,Tuen M un,Ho ng Ko ng) Abstract∶Polysystem theory l ooks at nor m s that govern translati onal and other cultural activities fr o m a descri p tive pers pective.The m selves a polysyste m,a variety of nor m s operate si m ultaneously in a peri od and even in a single text. This is exactly what the theory p redicts and sets out t o exp lain.Only a si m p lified inter p retati on would lead t o the conclusi on that it is unable t o do s o. Key words∶nor m;polysystem theory;translati on;descri p tive;p rescri p tive 21世纪以来,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在中国的翻译学界日趋流行,许多研究者译介、阐释或者应用这个理论,还有不少学者把它放在中国的语境中,检验其解释能力。但是,一些论文有时似乎表现出一种简单化、机械化的倾向,例如认为多元系统论假设一个译者或者一个时期必然要么归化要么异化,假如归化异化两种现象同时存在,则证明多元系统论的解释力有所不足。另外,“nor m”这个重要概念的翻译问题,也反映出对多元系统论的认识尚有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深入地探讨一下nor m这个概念,有助于澄清一些误会。 1.nor m的内涵与翻译 埃文─佐哈尔指出,不研究nor m s,就“无法理解任何人类系统的行为”;因此,对cultural nor m s的研究,“是一切功能分层理论的核心”[1:13]。他的“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一文,目的之一是要探讨“翻译文学的位置对于翻译的nor m s、行为模式、政策可能有什么影响”[2:50]。他提出的假说是,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时,“译文在‘充分性’(adequacy)(即复制原文的主要文本关系)方面接近原文的可能性最大”;翻译文学处于边缘时,译文则与充分性会有很大差距[2:50]。针对这个假设,图里增添了“可接受性”(accep tability)这个术语,并补充说,译文倾向于充分性还是可接受性,取决于译者的initial nor m[4:56-57]。由此可见,nor m是多元系统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正如林克难所说,准确地理解了nor m的含义,也就掌握了描述翻译学派的精髓[3:15]。 nor m的汉译,林克难查到的有“标准”、“准则”、“规范”、“常模”,他自己则主张译为“行为常式”[3:15]。他断定,在nor m的以下两项定义之中: 46

人的思维模式_系统论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

一、系统思维七种重要思维 (1)概念 系统是一个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这一概念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某种本质属性,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处延,其内容就是系统论或系统学。系统论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 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 按照历史时期来划分,可以把系统思维方式的演变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古代整体系统思维方式——近代机械系统思维方式——辩证系统思维方式——现代复杂系统思维方式。 (2)方法 A整体法 是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从整体来考虑,把整体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让任何部分的东西凌驾于整体之上。 整体法要求把思考问题的方向对准全局和整体、从全局和整体出发。如果在应该运用整体思维进行思维的时候,不用整体思维法,那么无论在宏观或是微观方面,都会受到损害。 B结构法 进行系统思维时,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系统由各部分组成,部分与部分之间组合是否合理,对系统有很大影响。这就是系统中的结构问题。 好的结构,是指组成系统的各部分间组织合理,是有机的联系。 C要素法 每一个系统都由各种各样的因素构成,其中相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称之为构成要素。要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转并发挥最好的作用或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对各要素考察周全和充分,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 D功能法 是指为了使一个系统呈现出最佳态势,从大局出发来调整或是改变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在此过程中,可能是使所有部分都向更好的方面改变,从而使系统状态更佳,也可能为了求得系统的全局利益,以降低系统某部分的功能为代价。 二、辩证思维 (1)概念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2)方法 A、联系 就是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空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的一种观点。 B、发展 就是运用辩证思维的发展观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时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纵向发展过程的一种观点方式。 C、全面 就是运用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即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过程。换言之,就是对思维对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考察的一种观点方法。 三、逻辑思维 (1)概念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1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 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文学翻译和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翻译思想,几乎涵盖了翻译问题的各个层面,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多元系统理论来研究鲁迅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进一步加深鲁迅翻译研究深度。 关键词:鲁迅;翻译思想;异化翻译;多元系统理论; On Lu Xun’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ysystem Theory Huang Xiaoj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JiangxiGanzhou, 341000) Abstract:Lu Xun was a great revolutionary writer, thinker and outstanding literary translator in China. His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hought have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stranslation history for proposing a series of excellentments with profound and unique insights on translation, which almost coveredevery aspect of translation, such a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so on.This article applies Polysystem Theory to study Lu Xun’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strategy and further deepen the research on Lu Xun’s translation. Keywords: Lu Xun;translation thought; foreignization strategy;Polysystem Theory 引言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鲁迅的翻译活动贯穿他的战斗的一生。在长达30多年的翻译生涯中,鲁迅共翻译了14个国家100多位作家的200多部(篇)作品,共计300余万字,大致跟他一生的创作量相当。鲁迅的译品除了外国文学外,还包括外国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论著。(方梦之,2004:419)在他长期的翻译实践中,鲁迅发表了相关评论文章。这些文章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这些翻译思想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 一.多元系统理论简介 多元系统理论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mar Even-Zoha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普通文化理论。这一理论是佐哈尔在充分吸收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的思想的基础上,借用了“系统”这一概念。该理论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即文化、语言、文学与社会等由符号主导的人类交际形式,须视为系统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才能得以更充分地理解与研究,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阅读题及答案

《爱丽丝漫游仙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爱丽丝帮小兔子去屋子里找寻()和()。 2、兔子派可怜的()进屋对付变大了的爱丽丝。 3、爱丽丝和王后进行了()比赛。 4、《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是(),是()国人。 5、爱丽丝发现了一瓶药水,上面写着()两个大字,喝完后,她发觉身体变小了。 6、爱丽丝从玻璃盒子里拿出一块点心,上面用葡萄干嵌着()两个字,吃完后,吃完后她的身体迅速长高。 7、故事讲述了爱丽丝追随()来到了一个奇怪的洞里,她发现了一瓶药水,上面写着“()”两个字,出于好奇,她喝了药水,一下子变得(),吃了一块小点心后又变成了(),她哭出的眼泪变成了(),在这个变来变去的世界里,她所遇到的动物们也非常奇特和古怪的,如()的柴郡猫、()的三月兔和帽匠、()的王后。爱丽丝是个()的孩子。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 )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爱丽丝和小动物们掉进眼泪池里都湿了,渡渡鸟说能让他们干起来的最好办法是() A进行常胜赛跑B用电吹风吹C晒太阳 2、爱丽丝听从了毛毛虫的建议,吃了什么东西可以使她变大变小() A蛋糕B饮料C蘑菇 3、爱丽丝吃了蘑菇,脖子变得很长,被()误认为是爬上树偷吃鸟蛋的蛇 A毛毛虫B小猫C鸽子 4、爱丽丝在公爵夫人的厨房里,看见了一只()A狗B猫C鸡 5、三名花匠把红玫瑰种成了白玫瑰,王后非常生气决定砍掉他们的脑袋,是()救了花匠A爱丽丝B国王C大臣 6、《兔子派来小比尔》中的小比尔是()A猫B壁虎C老鼠 7、王后请爱丽丝参加的槌球比赛,槌球棒是活火烈鸟,槌球则是() A、活刺猬 B、红鹤 C、豪猪 8、爱丽丝在哪里不停地打喷嚏() A、公爵夫人家 B、大厅 C、王后的槌球场 9、爱丽丝带走的那个孩子最后变成了() A、人 B、猪 C、猫

从多元系统论看儿童文学的翻译

2009年8月第28卷第8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H e ilong ji ang Coll ege o f Educati on A ug .2009V o.l 28N o .8 收稿日期:2009-05-06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2202) 作者简介:谭敏(1977-),女,湖南湘乡人,英语系讲师,硕士,从事英美文学和翻译研究;赵宁(1957-),男,天津人,副院长,教授,从事应用语言学和翻译研究。 从多元系统论看儿童文学的翻译 谭 敏,赵 宁 (中国民航大学人文学院,天津300300) 摘 要:多元系统论是由特拉维夫翻译学派的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教授提出的有关翻译的理论体系。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同属该学派的左哈尔#沙维特教授提出/儿童诗学翻译论0,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研究。这种对边缘文学翻译的研究体现了多元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将多元系统论在实践中的拓展性运用。 关键词:多元系统论;翻译;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9)08-0100-02 一、引言 多元系统理论(po lysyste m theo ry)是由以色列特拉维夫翻译学派代表人物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 m a r Even -Zohar)教授早在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翻译和文化理论体系。多元系统这一术语/意指某一特定文化里的各种文学系统的聚合,从诗这样-高级的.、或者说-经典的.形式,到-低级的.、或者说-非经典的.形式(如儿童文学、通俗小说等)0(谢天振,2003)。该理论把文学,包括翻译文学,和其他文化活动视为一个开放和动态的大系统,把翻译置于由语言文学、文化、社会等多个相关、相交甚至相迭的系统组成的大多元系统中研究,为翻译文学研究提供了多个视角和切入点,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多元系统理论早已在西方翻译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我国虽然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受到关注,近年来,却呈日趋深入,方兴未艾之势。但目前,此项研究多是围绕理论进行的形而上的探讨和综述。本文拟从实践的角度,考察特拉维夫翻译学派另一代表人物左哈尔#沙维特(Z ohar Shavit)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成果,从而探索和寻求多元系统论在具体方法论上的体现和指导作用。 二、左哈尔#沙维特与/儿童诗学翻译论0 左哈尔#沙维特(1951))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文化研究所的教授,诗学和比较文学系的副系主任,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化、以色列文化史、希伯来和犹太文化史。她用英文、希伯来文、德文撰写和编辑了多部有关文化翻译理论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包括:5儿童文学诗学61986(Poe tics of Chil dren .s L ite rature ),5儿童诗学介绍6(1996)(用希伯来文编著),5无阴影的过去6(1999)(A P ast w it hout Shado w ),论文5启蒙时期德国和犹太)希伯来儿童文学间的文学冲突6(L ite rary Inter ference be t w een G er m an and Je w ish-H ebrew Ch ildren .s L itera t ure during the Enli ghten -m ent ,1988),5边缘的自由:儿童文学的边缘位置导致的对儿童文学写作的限制6(F reedom i n M a rg i nality :The Constra i nts o fW riti ng f o r Chil dren ,R esulti ng fro m its M arg i na l Position ,2007),5在文学多元系统中体现其位置功能的儿童文学翻译6(T ransl a ti on o fCh il dren .s L itera t ure as a F uncti on o f its Po -siti on in t he L iterary Po l y syste m .,1978)等等。沙维特教授在特拉维夫大学创立了/儿童文化和教育0的项目,她提出的重要翻译理论是/儿童诗学翻译论0。 根据特拉维夫翻译研究学派的先驱之一,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论0思想,翻译应该被置于多元系统内研究,而多元系统指的是社会中各种相关的系统)))文学以及文学以外所有相关的系统的集成。多元系统论认为,/系统是分层级的,包括所谓/高级的0、/中央的0、/经典的0文学形式、例如诗歌,以及所谓/低级的0、/边缘的0、/非经典的0文学形式,例如儿童文学和通俗文学0(孙文龙、周评,2005)。沙维特教授将该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微观的实践,将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翻译和儿童文化作为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的文学和文化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诗学翻译论0,即儿童文学是富有教育性且符合儿童阅读接受度的文学作品。所以译者应考虑到成人及儿童读者之间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成不同的翻译目标。在儿童文学的概念问题上,她赞同佐哈尔的/文学多元系统的动态概念0,认为儿童文学不应被划入固定的范 ) 100)

多元系统论与翻译研究

多元系统论与翻译研究

“多元系统论与翻译研究”实录与评论 书面实录 时间:2009年4月9日 地点:图书馆六楼会议报告厅 主持人:李龙泉博士 参加者:赵彦春教授,姜孟博士,张晶老师,重工肖娴老师及川外其他中青年教师和研部各年级各方向学生 本次讨论旨在对多元系统理论进行一次梳理,从而讨论其对翻译研究的积极意义以及不足,给广大翻译理论爱好者提供一些思想的启迪。本次讨论首先由宋莹对这一主题进行大致的阐述: 一陈述部分 多元系统论与翻译研究 理论背景 1. 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蒂尼亚诺夫(Yury Tynjanov)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思想来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尤其是什克洛夫斯基、蒂尼亚诺夫等文艺理论家的理论。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学作品并非是要体现作者的气质或时代精神,而是文学手段的聚合(amalgam),运用这些文学手段或手法是为了让语言或观点显得新颖、独特和陌生。 陌生化 (defamiliarization) 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 陌生化的基本含义在于:“诗歌或文学作品中的一切表现形式,都不是对现实的严格模仿、正确反映或再现,相反,它是一种有意识的偏离、背反甚至变形、异化”(张冰,2000:8)。 蒂尼亚诺夫被认为是第一个将文学看作系统的人。在蒂尼亚诺夫看来,文学事实(literary fact)是一个关系实体(relational entity)。所谓的文学作品、文学类型、文学时代、文学或文学本身,实际上是若干特征的聚合,这些特征的价值取决于它们与网络系统中其他因素的相互关系。这样的文学其实就是一个系统。但这个系统绝非静止而是不断变化的。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一部被公认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童话,不但深受各代儿童欢迎,也被视为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一】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由刘易斯.卡洛尔书写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和姐姐在河边看书时睡着了,梦中她追逐一只穿着背心的兔子而掉进了兔子洞,从而来到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时而变大时而变小,以至于有一次竟掉进了由自己的眼泪汇成的池塘里;她还遇到了爱说教的公爵夫人、神秘莫测的柴郡猫、神话中的格里芬和假海龟、总是叫喊着要砍别人头的扑克牌女王和一群扑克士兵,参加了一个疯狂茶会、一场古怪的槌球赛和一场审判,直到最后与女王发生冲突时才醒来,发现自己依然躺在河边,姐姐正温柔地拂去落在她脸上的几片树叶——在梦里她把那几片树叶当成了扑克牌。 这本书中的“她”喝完混合着奶油蛋糕、樱桃馅饼、烤火鸡、牛奶糖和热奶油面包等多种香味的汁液时,她居然变成了一个只有25厘米高的小人了。这句话,让我感受到这瓶小小的汁液是多么的神奇啊!同时我也感到十分的好奇与惊讶。在现实中最高级的设备都未必能把一个小女孩变成只有25厘米高的小人;并创造出来含加着多种香味的饮料。但是爱丽丝喝的汁液居然就有着这么多的香味,而且喝

完之后,汁液居然还能使她变成了一个只有25厘高的小人。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真佩服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把一场梦境描绘得那样有趣。那此夸张的情节,离奇的故事,五彩斑谰的梦境,新奇有趣的幻想深深地吸引着我。 我希望我长大以后也能描绘出一个精彩奇妙的梦幻世界,更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有爱丽丝那样的梦境,感受那种奇特、感受那种新鲜、感受那种冒险、感受那种…… 【篇二】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有趣的书,讲述的是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和她姐姐在河边看书时睡着了,梦中她追逐着一只穿着背心的兔子而掉进了兔子洞,从而来到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时而变大时而变小,以至于有一次竟掉进了由自己的眼泪汇成的池塘里;她还遇到了爱说教的公爵夫人、神妙莫测的柴郡猫、神话中的格里芬和假海龟、总是叫着要砍别人头的扑克牌女王和一群扑克牌士兵。参加了一个疯狂茶会、一场古怪的槌球赛和一场审判。直到最后与女王发生冲突时才醒来。发现自己依然躺在河边,姐姐正温柔地拂去落在她脸上地几片树叶——在梦里,她把那几片落叶当成了扑克牌。 我的感受:爱丽丝是一个勇敢、聪明、乐观的孩子,这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以后要学习爱丽丝做一个勇敢、聪明、做事认真的好孩子。 【篇三】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爱丽丝漫游仙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爱丽丝帮小兔子去屋子里找寻 ( 扇子 ) 和(手套 ) 。 2、兔子派可怜的 ( 小比尔 )进屋对付变大了的爱丽丝。 3、爱丽丝和王后进行了( 槌球 )比赛。 4、《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是(刘易斯?卡罗尔 ),是( 英 )国人。 5、爱丽丝发现了一瓶药水,上面写着( 喝我 )两个大字,喝完后,她发觉身体变小了。 6、爱丽丝从玻璃盒子里拿出一块点心,上面用葡萄干嵌着( 吃我 )两个字,吃完后,吃完后她的身体迅速长高。 7、故事讲述了爱丽丝追随( 三月兔 )来到了一个奇怪的洞里,她发现了一瓶药水,上面写着“(喝我)”两个字,出于好奇,她喝了药水,一下子变得( 很 小 ),吃了一块小点心后又变成了( 巨人 ),她哭出的眼泪变成了( 眼泪池 ),在这个变来变去的世界里,她所遇到的动物们也非常奇特和古怪的,如( 神秘莫测 )的柴郡猫、( 神奇 )的三月兔和帽匠、( 爱砍人头 )的王后。爱丽丝是个( 乐于助人、活泼可爱 )的孩子。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故事,并且,请用双手将她编织进如同梦一般的童年.) —————————————————————————————————————————————————————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爱丽丝和小动物们掉进眼泪池里都湿了,渡渡鸟说能让他们干起来的最好办法是( A )

A进行常胜赛跑 B用电吹风吹 C晒太阳 2、爱丽丝听从了毛毛虫的建议,吃了什么东西可以使她变大变小,( B ) A蛋糕 B饮料 C蘑菇 3、爱丽丝吃了蘑菇,脖子变得很长,被( A )误认为是爬上树偷吃鸟蛋的蛇, A毛毛虫 B小猫 C鸽子 4、爱丽丝在公爵夫人的厨房里,看见了一只( B ) A狗 B猫 C鸡 5、三名花匠把红玫瑰种成了白玫瑰,王后非常生气决定砍掉他们的脑袋,是( A ) 救了花匠, A爱丽丝 B国王 C大臣 6、《兔子派来小比尔》中的小比尔是( B ) A猫 B壁虎 C老鼠 7、王后请爱丽丝参加的槌球比赛,槌球棒是活火烈鸟,槌球则是 ( A )A、活刺猬 B、红鹤 C、豪猪 8、爱丽丝在哪里不停地打喷嚏,( A ) A、公爵夫人家 B、大厅 C、王后的槌球场 9、爱丽丝带走的那个孩子最后变成了( B ) A、人 B、猪 C、猫 ————————————————————————————————————————————————————— 10、爱丽丝在哪里掉进了兔子洞,( A ) A、矮树下 B、草堆里 C、沙滩上 11、假海龟和鹰头怪会跳的舞是( B ) A、海龙虾舞 B、龙虾四足舞 C没有名字的舞 12、王后喜欢什么颜色的玫瑰,( B ) A、白色 B、红色 C蓝色

多元系统理论

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 谢天振 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是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已经提出的一种理论。1978年,埃文-佐哈尔把他在1970年至1977年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结成论文集,以《历史诗学论文集》(Papers in Historical Poetics)名出版,首次提出了“多元系统”(polysystem)这一术语,意指某一特定文化里的各种文学系统的聚合,从诗这样“高级的”、或者说“经典的”形式(如具有革新意义的诗),到“低级的”、或者说“非经典的”形式(如儿童文学、通俗小说等)。 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虽然在西方学术界早就引起了相当热烈的反响,但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大陆特殊的国情,所以直至八十年代末国内学术界对它仍知之甚微。直至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学者越来越多,才开始有人接触到了多元系统理论。但是真正把它介绍到国内学术界来,那也已经是九十年代末的事了。 比起国内学术界,我国香港台湾的学者与多元系统理论的接触显然要比大陆学者早,他们在1994年即已直接聆听了埃文-佐哈尔的报告,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埃氏的多元系统理论在台港也同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很大的廻响”。1在台港,埃氏的多元系统理论也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才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2001年第3期《中外文学》推出的“多元系统研究专辑”也许可视作这方面的一个标志。 埃氏的多元系统理论之所以迟迟未能在华人文化圈内产生较为热烈的反响,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埃氏的多元系统理论本身比较艰涩,牵涉的学科又过于庞杂,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等,无不涉及;另一方面,更因为我国翻译界对翻译的研究和关注较多地仍旧停留在文本以内,而对翻译从文化层面上进行外部研究的意识尚未确立,这使得他们即使接触到了埃氏的多元系统理论,也一时会觉得它似乎与他们心目中的翻译研究相距甚远,甚至没有关系。另外,埃氏的多元系统理论文章一直没有完整的中文译文恐怕也是多元系统理论在中国大陆传播不广的一个原因。最近,2002年第4期《中国翻译》刊印了张南峰教授翻译的《多元系统论》译文,不知能否引发国内译界对多元系统理论的兴趣和热情 埃氏多元系统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地说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视作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且,这个系统也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是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开放的结构,也即是一个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在这个多元系统里,各个系统“互相交叉,部分重叠,在同一时间内各有不同的项目可供选择,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2但是,在这个整体里各个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它们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与此同时,它们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永无休止的斗争:处于中心的系统有可能被驱逐到边缘,而处于边缘的系统也有可能攻占中心位置。简言之,埃氏的多元系统理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到世界文化、小到国别(民族)文化的活动图。 按理说,埃氏的多元系统理论主要着眼的是一个多元文化系统内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斗争和地位的演变(为此,我最初接触到埃氏的Polysystem theory一词时,曾把它翻译成“多 1 1994年11月22-25日埃文-佐哈应台湾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之邀,在台大外文系做了两场学术演讲。参见2001年8月《中外文学》第4页。 2埃文-佐哈尔《多元系统论》,张南峰译,《中国翻译》2002年第4期,第20页。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阅读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爱丽丝帮小兔子去屋子里找寻()和()。 2、兔子派可怜的()进屋对付变大了的爱丽丝。 3、爱丽丝和王后进行了()比赛。 4、《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是(),是()国人。 5、爱丽丝发现了一瓶药水,上面写着()两个大字,喝完后,她发觉身体变小了。 6、爱丽丝从玻璃盒子里拿出一块点心,上面用葡萄干嵌着()两个字,吃完后,吃完后她的身体迅速长高。 7、故事讲述了爱丽丝追随()来到了一个奇怪的洞里,她发现了一瓶药水,上面写着“()”两个字,出于好奇,她喝了药水,一下子变得(),吃了一块小点心后又变成了(),她哭出的眼泪变成了(),在这个变来变去的世界里,她所遇到的动物们也非常奇特和古怪的,如()的柴郡猫、()的三月兔和帽匠、()的王后。爱丽丝是个()的孩子。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 )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爱丽丝和小动物们掉进眼泪池里都湿了,渡渡鸟说能让他们干起来的最好办法是() A进行常胜赛跑B用电吹风吹C晒太阳 2、爱丽丝听从了毛毛虫的建议,吃了什么东西可以使她变大变小?() A蛋糕B饮料C蘑菇 3、爱丽丝吃了蘑菇,脖子变得很长,被()误认为是爬上树偷吃鸟蛋的蛇? A毛毛虫B小猫C鸽子 4、爱丽丝在公爵夫人的厨房里,看见了一只()A狗B 猫C鸡 5、三名花匠把红玫瑰种成了白玫瑰,王后非常生气决定砍掉他们的脑袋,是()救了花匠? A爱丽丝B国王C大臣 6、《兔子派来小比尔》中的小比尔是()A猫B壁虎C老鼠 7、王后请爱丽丝参加的槌球比赛,槌球棒是活火烈鸟,槌球则是() A、活刺猬 B、红鹤 C、豪猪 8、爱丽丝在哪里不停地打喷嚏?() A、公爵夫人家 B、大厅 C、王后的槌球场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英对照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1 Looking-glass house One thing was certain,it was the black kitten that began it all.The white kitten had been unable to do anything for the last quarter of an hour,because the old cat was washing its face,very slowly and very carefully. But the black kitten was free to do what it wanted.And so,while Alice was sitting in a corner of the great armchair,half talking to herself and half asleep,the kitten was playing a grand game with a ball of wool.Soon the wool was lying in a terrible tangle all over the carpet,with the kitten running after its own tail in the middle. ‘Oh,you bad little thing!’cried Alice,when she saw the wool.She picked up the kitten and climbed back into the armchair.‘You really mustn't play with the wool,you know.It will take me so long to roll the ball up again.Why don't you play chess instead,Kitty?When I was playing a while ago,you were watching me so carefully.In fact,you look just like the Red Queen yourself.’ And Alice picked up the Red Queen from the chessmen on the table,and held it up to show the kitten.But the kitten tried to escape,and,to punish it,Alice lifted it up to the looking-glass above the fireplace.‘If you're not good,Kitty,’she said,‘I'll put you through into looking-glass house.How would you like that? ‘I do wonder,’Alice went on,‘if everything in that room is the same as in our room.The things that I can see look the same-except the books,because the words go the wrong way.But perhaps the rest of the house is really different and full of interesting things.Oh,I wish we could get through,Kitty!Let's pretend we can.Let's pretend the glass has gone soft and…Why,I do believe it has!It's turning into a kind of cloud…’ Alice did not know how it happened,but while she was speaking,she found herself climbing up to the looking-glass. And the glass was beginning to disappear,just like a bright silvery cloud. In another moment Alice was through the glass and had jumped down into the looking-glass room.At once she began looking around and noticed that several things we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old room.The pictures on the wall all seemed to be alive,and the clock above the fireplace had the face of a little old man,who smiled at her. ‘This room isn't as tidy as the other one,’Alice thought to herself,as she 第 1 页 共 54 页

多元系统理论总结报告

多元系统理论报告 1埃文佐哈的多元系统理论 翻译在文学多元系统中既可以占主要(中心)位,也可以占次要(边缘)位置。 埃文一佐哈尔认为,人们一致认为翻译是一种次要系统,这是不准确的。埃文一佐哈尔在阐述多元系统理论时,着重讨论了翻译作为多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文学多元系统里所占的位置。他认为,翻译在文学多元系统中既可以占主要位置,可以占次要位置。具体要根据该文化里其它文学的状态而定。占主要位置时,翻译在塑造多元系统的中心部分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即翻译文学积极参与建造多元系统的中心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出现在以下三种情况: (l)某一文学处于未成形发展的初期,也就是说该文学还处于“年轻”阶段(即发展初期); (2)某一文学还处于“边缘”或处于“弱势”阶段或两者兼而有之; (3)某一文学处于转折时期,危机时期或出现文学真空时期。 “充分性”与“可接受性” 佐哈尔认为,任何系统的产品,制造和使用方式都是由“形式库”控制。形式库由规则和材料两部分组成。例如,语言的形式库就是语

法加词汇。保守的系统严格按照形式库定下的模式制造产品,可测性很高,称为二级产品;革新的系统则会注人一些新元素,从而扩大和改造形式库,使产品的可测性一个比一个低,结果就是一级产品。一级模式在形式库中占支配地位,从而走进系统的中心时,系统就会发生变化,但这些模式走进中心之后,不久就会固定下来,变成二级模式,系统就会处于稳定状态,形成新的保守主义。一个系统的行为模式,有时又与它在多元系统中的位置有关。以翻译文学为例,它处于中心时,往往参与创造一级模式,不惜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处于边缘时,则往往套用本国文学中现成的二级模式。前者的翻译策略,着重译文的“充分性”,后者则着重“可接受性”。(佐哈尔所说的一级二级、革新保守,并无褒贬之意)。 2多元系统的合理性 多元系统理论将翻译置于更加广阔的文化场景中观照翻译,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域,促进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Hermans指出: 多元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式,把翻译与社会文化实践和社会文化过程结合了起来,使翻译成为一个更令人振奋的研究学科,促进了随后出现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Hermans认为,多元系统以及文化符号学的方法拓宽了翻译研究领域,呈现出开放的格局,它把经典作品和经典模式与流变性更大的形式更加繁杂的边缘作品相互关联起来,使许多在传统研究中被忽略的文本和文本形式进入我们的研究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