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2)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2)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2)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2)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第一学期第82?85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计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

2. 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经历探 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把握正确地读出 内外圈刻度的方法。

3. 使学生通过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量角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角的大小,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什么叫角吗?(从一点起画两 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板书)

[说明:联系上节课所学的角的意

义,

二、 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1 .激活已有经验。

(1) 出示角1和角2,比较大小?

要求:用老师给出的标准小角(10°) 提问:有谁知道怎么用标准角去度量? 角

的边与大角的边重合)

(2) 请同学操作演示。(发现/ 1

(3)出示/ A 和/ B,

演示:前者3个标准角多1小点,后者是3个标准角多一些,/ A

课件出示: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工具来测量长度的, 长度单位是什么? (用直尺来测量长度,长度单位是cm 所以人们把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份是1 度,记作1 0,角的计量单位是“度”。。。

⑷感受角的大小。(人的视角约50度,眼睛眯到快闭上了,差不多就是 1 度) [说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联系,为学生有意义地 接受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打下基础。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引出计量角的单 位,使学生明确计量单位的本质,即是选择一个相对比较小的部分作为标准。 这 样设计的意自然地过渡到对新知的研究。 ]

去度量。

(小角的顶点与角1的顶点重合,小

图在于,引导学生能从更上位的角度认识测量的一般方法。这样的引导,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是十分有益的。]

2.引出计量角的单位。

课件出示半圆。(只出现内圈刻度的)

1、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演示)1度角,并标明角度:1°,读作:1 度。

2、认识几度的角。出示10°、5°等角,明确:有几个1度的角就是几度角。

3、利用课件,感知各种度数的角。

4、出现反向角,让学生尝试读出。

发现:用这样的内圈刻度读数不方便,有什么办法能解决?

[说明:在不断升华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探寻知识的本质,量角器的形成过程。]

5、认识量角器及各部分名称。

1、出示中心点

2、重点介绍“零刻度线”。

结合媒体演示:用左边的零刻度线就看从0开始的外圈刻度。用右边的零刻度线就看从0开始的内圈刻度。

3、专项练习(借助多媒体)

提问:第一个角几度?从哪边读起?从哪儿读到哪儿?用手势告诉大家。

读哪圈刻度呢?(外圈刻度)

第二个角呢??读哪圈刻度?为什么?(读内圈刻度,因为角的一条边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了。)

第三个角呢?为什么读外圈刻度?(角的一条边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了,所以读外圈刻度。)

强调: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至U底读哪圈的刻度要看清。

[说明:虽然还没总结角的度量方法,但学生从刚才的读数中已初步感受,

未下面的总结方法埋下伏笔]

4、小结度量方法。

(1)观察四个读过的角,在操作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组交流讨论。

(2)小结方法并板书。

三、在练习中巩固量角方法

1、尝试练习。

度量/ A和/ B,

在学生汇报时注意让学生说说是怎么量的。

[说明: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初步感受,然后进行模仿性练习,通过观察、操作、演示和交流, 学生可以逐步明确量角的三个步骤。]

2、下面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你能先估一估吗?(学生可能有争议)

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所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什么有关?(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这三个角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是一样的,所以它们的大小也是一样的。

想一想:你知道角的大小为什么和角的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吗?(角的两条边是射线,射线是无限长的。)

3、先估测,再度量。

(方向钝角,反向锐角(一边短),开口向上的角)

4、联系生活,量队旗的几个角。

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说明:量角器量角时,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内圈、外圈的刻度,其关键是要明确刻度线的排列结构。通过动态显示内外圈刻度线,认识内外圈刻度的排列,并让学生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出刻度线,这有利于学生认识量角器,掌握看刻度线的方法,从而学会量角的方法。]

四、体会量角的应用价值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角的什么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同学们会量角了,那量角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出示“你知道吗?”。

出示:放风筝比赛时的比赛规则,可以利用角度确定谁是最终的胜利者。

椅子的靠背总是向后倾斜的。用于学习的椅子靠背向后倾斜8°;滑梯的角

度在40°?50°之间比较合适。。。。。。

[说明:引导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感受量角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生活现象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总结

谈话:度量角的方法?要注意什么?

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小组里说一说。

[说明:在回顾总结环节,不仅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注意渗透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反思:

1、预设生成,探寻数学知识本质

曾经执教过这节课,当时从度的引入到量角器的认识,有一大段的介绍与陈 述,而且字字精练,讲究数学语言的准确性。然而再看看学生,什么度、中心点、 零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我还没讲完,有些学生就已经要张冠李戴了。五年后, 再次同课异构,本节课我就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 让学生在充分体验创造量角 器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量角度数的方法。 先由比较角的大小着手,得出用拼小角 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当两个类似大小的角出现时,形成了认知冲突,从而引出 圆周平均分成360份,一份表示1度,进而演化出180个1度的半圆形量角工具, 经过不断的探索优化,先出现内圈刻度,学生会读的基

础上,突然出现反向角, 从而形成知识冲突,引发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器。在整个创造过程中,我一直抓住“点重合、 造量角器的过程,也就是认识量角器的过程, 器创造出来了,学生的探索新知也就完成了。

法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学习效果显然优越多了。通过本节课的再次深入研究 后,进行了预设,从教学过程的生成情况看,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角的度量方 法。把学生从“量角器的使用者”提升为“量角器的创作者” ,引导学生进行量 角器的再创造,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原理, 有效突破难点。我认为, 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六、板书

角的度量

顶点 重合

-- =? 中心点

一条边 零刻度线

0 十

另一条边

0 内圈刻度 在外 外圈刻度

从而衍生出度量角的工具一一量角 边重合、读刻度”这条主线,创 也就是学习量角度的过程,当量角 本课所采用的让学生自我发现的方

性,并且能在无形中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2、利用直观教具,突破知识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两组角让学生来比较它们的大小,通过用活动角的演示和大小相同小角的拼摆,使学生很容易看出第一组角的大小关系,而第二组角的大小很接近,我借此机会引入使用透明半圆工具比较角的大小出现矛盾,此引导学生创造完整的量角器,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利用直观的教具演示,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出谋划策将矛盾化解。在拓展练习中,通过课件演示如何测量边较短的角的大小,使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各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问题环环相扣,逐一攻破,让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考深入了,完全沉浸在探索新知的乐趣中,难点被不知不觉地突破了。

本节课,我引领学生从“量角器的使用者”提升为“量角器的创造者”,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角的度量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了很多收获,还找到了不足。从学生的反馈看来,度量角的方法都能够学会,但是对于度量的精准性估计不足,可能是课件中显示的角大多是整度数角,容易造成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个别学生“想办法”取整,因此,设计中应有所改善,设计有效提高度量精准度的习题让学生辨别,在思辨中提升能力。另外,因课前准备不充分,未估计到课件中图形的变形,今后应细致地完善课前准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稿范文 【说教材】 我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植树问题》。 【说学生】 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爱猜谜语、玩游戏这几方面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线、猜谜语、做手势等活动来进行体验、记忆,从而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

一开始我就提了以下一些问题:流动小商店来了,商店里放着什么?你认识这些糕点吗?它们都用什么原料做的?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法引出活动的主题面粉。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小小的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提醒大家读生字的时候注意什么,读得最好的一节读给大家听,这种方式尊重学生的意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角的度量(二)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二)》说课稿 木瓜九年制学校王喜春 、说教材 我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 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 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二、说学生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小小的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 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得到培养和发展。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 值,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中逐步体会、总结量角的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量角,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去的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这项技能。无疑,这种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低效的。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因此,本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量角的意义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出示了一个比较两个开口相似的角大小的题,怎样判断哪个角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展开新知的学习,然后设计几个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意义,探索、总结量角的方法,逐渐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中,来体会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面我分别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主要出示了一个比较两个开口相似的角大小的题,怎样判断哪个角大的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体会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量”,“画”,加深对角的大小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二、学习方式 观察、比较、练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三、评价方式 ⒈通过自评、集体评议及课堂展示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手段,检测目标一、二的达成情况。 ⒉通过基本评价题目和课中学生的回答和做题情况,检测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情况,从而检测目标三的完成情况。 四、教学准备 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学生进行画角活动,教师任意的选两个角进行比较,提出问题:角1和角2比,哪个大?大多少?有谁知道? 2、揭示课题: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但光用眼睛我们是看不出来大多少,这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建立1度角的表象和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过渡语: 我们在以前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是需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需要测量角的大小,同样也要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 2、建立1度角表象 课件演示:将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角,将1度角用蓝色显示并出来,让学生感知他有多大,再看看自己量角器上的1度角。 3、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发言时教师抓关键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读数、外圈读数、90°刻度线。(课件演示) 三)尝试用量角器读角,为量角做铺垫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现在我任意地出示角,你能利用量角器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1、出示30°角,学生尝试读角,并说明自己读角的方法。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读角时要看角的两条边:一条边要和0°刻度线重合,这样才能从0开始读起,另一条边对着的刻度选哪圈刻度要看0°在哪圈。 2、分别出示60°、90°、120°这些角让学生读,并说方法。四)学法指导,合作质疑——在活动中探究量角方法 1、尝试量角:出示两个角(P37的角),学生先估一估,(结合直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知道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学情与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张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1.教师出示活动角,引导学生演示将角变大、变小。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 生:活动角。 师:谁能将这个角变大或变小。(生按老师的要求变大或变小。) 师:看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1大。 师:眼力不错,老师不光想知道哪个角大,还想知道具体大出的部分。有办法解决吗? 生:用活动角量一量。 3、用活动角量角。 师:那就用你的活动角比一比。(学生各自操作)谁到黑板上来比一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数学说课稿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

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在交流汇报时,学会倾听。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曾苑媚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册第37~38页: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一、设计思想 1.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培养。通过用小角比较角的大小,逐步引出简易量角器,通过对简易量角器的优化,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量角器的构造过程,理解量角的原理,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教材分析 1.《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2.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

角的度量 教案2_教案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案2 角的度量 课前谈话:老师和同学进行身高的比较,谁高?高多少?多少厘米?多少米?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通过活动角的大小比较,渗透量角器的测量方法:两重合师:我这有个活动角?注意看,与刚才相比,有什么变化? (变大了) 你做一个比再大一点的试试? 真的大吗?谁跟我的比一比! 其它同学注意观察他比较的过程,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你能说说他是怎样比的吗? 师小结:说得真好!两个活动角进行比较,第一步要先顶点重合;第二步,两个角的一边要重合;最后,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关系! 用这种方法,和你同位比一比!看哪组比得既对又快还安静! 哪组说说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二、合作探究 从你的练习纸上找到∠1和∠2。这两个角哪个大呢? 活动角我们可以自由地拿着直接进行比较,这两个可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了?聪明的你,能不能想个办法间接的比比呢? 两种方案: 第一种是用活动角;再次提醒学生注意两重合;

师评价:想法不错!先做一个和∠1同样大的活动角,然后拿着它再和∠2进行比较,挺好! 第两种:用三角板进行量。 师评价:也不错,实际上就是和∠1和∠2都和三角板的这个角进行比较,也能比较出∠1和∠2的大小来! 教师小结、过渡:前面的操作,我们都能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但∠1比∠2到底大了多少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我们知道长度有长度的计量单位;面积有面积的计量单位,角的计量单位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4页的内容。 教师: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0”来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0。 这们的5份所对的角就是5度,记作50。 这们的90份所对的角就是5度,记作900。 这们的180份所对的角就是180度,记作1800。 计量单位了,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呢?对!就是量角器,也叫半圆仪。 拿出你的量角器,要想使用好它,就必须先好好的认识它! 自己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边看屏幕,边在你的量角器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首先找到量角器的中心点,在量角的时候,这个点就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角的度量教案

角 的 度 量 一、教学目标 : 1、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进一步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 画的长短无关; 3、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来量角,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灵活合理地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来认识量角器;探索、发现归纳出量角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设备 学具准备:活动角、三角板2 块 四、教学过程 : 一、实物引新,初步认识角 1、 出示一个角,问:请你说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⑵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 )

师指着顶点: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 师指着两条边:这两条射线分别是角的什么? 2 师:非常正确!(课件:出示红领巾)这是同学们经常戴在脖子上 的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3个)角1和角2哪个大,哪个角小? 你是怎么知道的? 3 师:大家说得真好,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来比较一下三角板上角1 和角2的大小?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比较的大小,我们用了看一看,比一比的方法 4 出示两种面,问:种面A与种面B,时钟与分钟所成的角哪个更 大?哪个更小呢?用以上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能不能比较。比较起来比 较困难,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大家想一想 生:用量角器量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 探究新知

(一)认识量角器 1. 师:要学好角的度量,西想知道哪些问题?大家来说说。 A要用什么工具来度量 B怎样度量角 2.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学课本122页角的度量。开 始到123页前二段。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请小 组派代表汇报。 归纳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0”表示。1度记作1度 度量角的步骤: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 2.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3. 0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 合 4.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 的度数 3. 师:大家说得挺好的,为了同学们更清楚,请看电脑演示. (二)角的度量 1. 师:我们认识了量角器知道怎样度量角,你会量吗?大家拿出一 号,学习卡来试试吧。(学生试着度量角)1,2组度量第一个角, 3,4组度量第二个角。

小学数学四年级《角的度量》说课稿

《角的度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二、说学生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中逐步体会、总结量角的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量角,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因此,本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量角的意义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先设计了一个角的三兄弟比大小,怎样判断哪个角大的问题情境,即复习了二年级所学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展开新知的学习,然后设计几个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意义,探索、总结量角的方法,逐渐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中,来体会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我分别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与学生谈话,你知道怎么比较角的大小吗?现在有三个角的兄弟,你知道它们中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计量角大小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 2、在观察中,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各部分名称。(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 3、在操作实践中,了解和归纳测量角的正确方法,并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且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4、会测量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角。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不知要对着哪边的0刻度线,在这里要重点讲。再者是读数时,因为有两圈数字有时学生会看错,一定要提醒注意从外圈还是内圈及要从0读起。 3重点难点 重点: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及正确的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能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且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4教学过程 4.1第一课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角的形成及各部分名称 1、角是怎么样形成的? 2、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边的特点。 3、通过两个角问学生哪个大些?大了多少? 引入课题。 活动2【讲授】量角器的由来

1、介绍量角器的由来。 2、知道角的单位:度及符号“°”。 3、每份角是1度,每个角的顶点在圆中心。 活动3【讲授】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 1、认识中心点。(圆中心的位置) 2、认识外圈刻度及内圈刻度。(都是从0读起到180) 3、认识刻度线。(0刻度线的位置) 4、从0刻度线知道该读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 活动4【讲授】观察角并知道量角的步骤 1、认识1度的角,知道角各部分所在的位置,他叫做1度角。 2、根据1度角,知道10度的角、45度的角。 3、通过1度、10度、45度的角知道要想知道角的大小,就要知道角各部分都要在量角器上的位置。 4、老师示范量角步骤,学生根据观察归纳步骤。 5、注意读数时应读外圈还是内圈。 活动5【练习】量角 学生根据所学测量角1与角2的度数,并知道大了多少。 活动6【测试】闯关游戏 1、判断题。 角的度数是否正确,不对错在哪? 2、量角。 从中观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量角。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公开课(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 教学设计教案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初步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发现三角尺的三个角内角的特点,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课本40页教学情景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 2、角是有大小的,把角的两条边叉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角的

两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那么角的大小怎样计量呢?今天就学习这一内容 引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特别说明内圈度数和外圈度数,让学生分别沿内圈和外圈指一指,读一读刻度,并分别依次找一找指定的刻度.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胡益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 2.认识量角器

《角的度量》说课稿

《角的度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角的度量》第二课时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7—39页的内容,本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角的度量是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度量的方法。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概念,这不单纯是让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学习目标,确定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1度角的认识以及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与操作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2、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本课时我力图在结构上有所突破,改变了惯有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从而采取了“以情动人、以境吸人、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其各个环节也利用了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加强“合作”,从中也渗加了“开展游戏”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愉悦与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层地领略角度量方法及比较角大小的概念。 三、确定主体说学法 因此,我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合作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通过创设情境的趣味性,既让学生感到好奇,又倍感亲切。在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时,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后进行全班交流,集体合作的方式。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时,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合理安排说程序 (因本节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角的概念已有大致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生互动加深巩固(教师携带面具扮演森林之王“虎大哥”。) 虎大哥:“请同学们看大黑板,这是一个点,从一点引出两条什么线?就组成了一个......?”“这一点是角的什么?两条射线是......?”【利用直观的教学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情境,化枯燥的复习为有趣的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境吸人初步感知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和平鸽和丑小鸭他们在做什么呢?”(出示和平鸽和丑小鸭争论角大小的直观画面。) 师:它们在争论什么呢?它们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学习数学棒极了,所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依据课标的要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本节课我创设了有趣的游乐场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并提出问题。接着再认识量角器,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做一做等数学学习活动,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形成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的内容。 教材与学情分析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中测量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角,对角有了初步的表象,但还没形成正确的表象,因此,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引导观察,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2.通过观察、尝试、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灵活合理地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归纳出量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游乐场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场玩玩,瞧,游乐场里面有些什么项目? 生:荡秋千、海盗船、小猴正在玩滑滑梯…… 师:小猴它们怎么了?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提出质疑 师:这三个滑滑梯与什么知识有关呢?看滑滑梯与地面形成什么? 生:每个滑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度不同。

角的度量二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相应度数的角,进一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加深对角的意义的理解。 2、在独立探索与同伴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的方法,能正确的量角和画角,体会度量的本质,积累教学活动经验。 3、在画角和量角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并会正确使用量角器去量角。 难点:会用量角器画一个指定的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什么是角? 2、复习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3、课件出示两个角,让学生说说哪个角大? 移动的方法很麻烦,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测量角的大小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二)》 二、探究新知 (一)、认一认 1、测量线段的长度我们可以用尺子,那么测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呢?

(出示一个量角器)我们测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2、让学生观察量角器有什么特点? 组织学生说:量角器是半圆形的; 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 量角器上有刻度线; 量角器上有零刻度线;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 。。。。。。 3、想一想。 测量线段有长度单位,测量面积有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单位呢?(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o”) 4、组织学生认识1o、2o、5o、10o,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大? 5、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50o、140o的角。 (二)、量一量 1、(课件出示两个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先估一估这两个角有多大,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这两个角的大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锐角,教师引导学生用量角器测量角。 3、总结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2)、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简单概括量角的方法:对点(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

《角的度量》优秀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P40——P41 二、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计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的表象。 2、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经历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和过程,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通过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初步感知三角尺上三个内角和的特点。 4、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四、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什么是角,请你画一个角。怎样知道你画的角的大小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这节课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探索新知 1、认识计量角的单位

要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选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做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总结:量角器上内圈刻度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外圈刻度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刻 度线汇集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请分别找出内外刻度中 0°20°90°135°180°。只给小组同学看。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教材第41页例1),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用量角器)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 设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胡益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梁炳光)

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 交贝石小学梁炳光 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的基础。本课教学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角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度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绝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说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学时要注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按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讲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操作探究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的度数,知道角的大小与角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四步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

归纳总结,从而解决问题。 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测量的技能,同时把量角和估角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来帮助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目标,突出重、难点,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根据有效教学理念和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引新,启动思维。 让同桌之两人在纸上画角,根据你们一定的方法来判定谁画的角大的方法。老师也拿出两个角要学生说说哪个角大?答案不一,正当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我及时为他们解开疑团:要准确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用到量角器,顺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和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 2、自主探究,实践操作,激化思维。 (1) 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我首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观察交流的方式认识量角器,为了规范语言,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有更充分的认识,在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后,出示课件,分别标出量角器的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和90°刻度线,并进一步细化知识,让学生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来表示。因为角的刻度的大小已有了约定俗称的规定,所以我继续利用课件来演示将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是1度角,记作1°,让学生充分感受到1度角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2) 尝试量角,归纳方法。 让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正确量角的度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呢?我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合作学习,自由量角,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角的度量方法,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角的度量方法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了解量角的完整方法,然后出示一个开口方向不同的角要求学生读出它的度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角的开口方向不同,测量的方向也不同,从而理解量角器上两排刻度的用处。又出示三道判断题来巩固量角的方法。此外,我根据学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