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领导科学考试全部(重点)考点汇总

新版领导科学考试全部(重点)考点汇总

新版领导科学考试全部(重点)考点汇总
新版领导科学考试全部(重点)考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领导科学是以领导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二、现代领导发展的四大趋势

决策工作专门化领导主体集团化领导方式民主化领导方法科学化

三、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

首先其产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其次其产生是总结党的丰富领导经验和领导理论的需要

再次其产生是借鉴古今中外领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结晶

四、领导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一)七大范围

1.领导本质的理论

2.领导观念的理论

3.领导职能的理论

4.领导体制的理论

5.领导的素质和修养的理论

6.领导方法、艺术、作风的理论

7.领导绩效考评的理论

(二)三大特点

1.综合性

2.应用性

3.社会历史性

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

(一)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必须从我国现代化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三)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

(四)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我国古代的领导思想

六、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

首先要重视学习理论其次要加强理论的应用

六种学习方法(注意区分)

1.实证

2.历史

3.比较

4.案例

5.系统

6.借鉴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世家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各个客观对象,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二、领导的双重属性

在阶级社会中,任何领导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二重性

1.领导首先是社会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自然需要

2.领导活动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尤其还具有社会属性

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不意味着有两种领导活动,而是指同一领导活动的两个方面的表现,即领导的二重性,其中社会属性占主导地位。

三、领导特征

(一)领导认识的特征

1.原则性

2.超前性

3.综合性

4.创造性

5.系统性

(二)领导实践的特征

1.权威性

2.依附性

3.目标性

4.组织性

5.协调性

6.超脱性

7.服务性

四、领导的七大能力

1.善于从政治上考虑问题的政治洞察能力

2.善于集思广益、择善而从的决策能力

3.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较高的交际协调能力

5.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6.精通的专业能力

7.出色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领导者

领导者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在一定的职位体系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

领导者的五大特征

1.拥有职权

2.负有责任

3.提供服务

4.富于创新

5.多重角色

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其次,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发动作用,再次,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表率作用

六、被领导者

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者的领导下,按照领导的意图,为实现组织目标,从事具体时间活动的个人或集团。

七、被领导者的特征

1.服从性

2.受动性

3.对象性

4.源泉性

5.不承担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与领导者相互区分)

八.好的被领导者的三大要素

1.服从领导

2.支持领导

3.监督领导

九、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五大关系

(一)相互信任的关系(二)相互促进的关系(三)相互支持的关系(四)相互转化的关系(五)相互监督的关系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一、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三大地位

1.是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

3.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

二、领导的一般职能(美国政治学学家认为的七点)

1.决定重要的政策

2.发布必要的命令和指示

3.协调组织的内部关系

4.授权下级处理一般事务

5.控制财务的运用

6.工作人员的任免

7.监督、控制并考核工作的执行

三、领导的六大职能

1.引导

2.指挥

3.组织

4.协调

5.监督

6.教育

四、当代领导的三大基本职能(论述)

1.科学决策

2.选才用人

3.思想政治工作

五、领导的总原则‘

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

2.实事求是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群众路线原则

六、领导的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

2.分层领导原则

3.系统整体原则

4.权责一致原则

5.民主公开原则

6.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章、领导观念

一、现代领导观念的基本特征及重要作用

(一)基本特征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备坚定的、鲜明的政治立场;

2.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要摒弃或改变那些已经过时的、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旧观念,又要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正确的、进步的新观念;

3.既要有中国的民族特色,立足本国与当前,又要面向世界与未来,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需要。

(二)重要作用

第一,领导观念指导领导者的思维活动,制约领导思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领导观念决定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影响领导活动的成败。

二、领导树立政治观念的五大必要性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观念;

2.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需要正确的政治观念;

3.密切党群干部关系需要树立清醒的政治观念;

4.坚持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需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5.做好对外工作,有效抵制和平演变,需要坚定的政治观念。

三、领导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1.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努力;

2.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甘当人民公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

3.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自觉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统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全局;

4.坚持严肃的政治纪律,保持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

四、人本观念的核心要义

1.作为执政党和政府来说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坚持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作为各单位领导者来说,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出发,把人作为观念、行为和制度的主体,善于理解人,真正关心人,努力帮助人,学会团结人和激励人,自觉地把人的解放和自由、人的尊严和幸福以及全面发展当做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终极关怀;

3.作为主体的个人和团体来说应当有公平、宽容、诚信、自主、自强、自律的自觉意识和观念。

五、领导人树立人本观念的必要性

1.坚持以人为本是由领导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2.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对领导者的本质要求。

六、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六大基本要求

1.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2.坚定先人后事的立场

3.坚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

4.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

5.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

6.倡导人文关怀

七.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的基本要求(5个认识)

1.对权力内容的正确认识。

2.对权力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

3.对权力行使原则的正确认识

4.对权责关系的正确认识

5.对用权监督的正确认识

八、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

1.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2.树立··是切实依法行政的首要条件。

3.·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条件。

4.·是保障人权的需要。

九、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1.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2.自觉抵制特权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3.自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树立人权保障的观念;

4.自觉坚持依法领导,树立依法用权的观念。

十、领导者树立现代经济观念的基本要求

1.认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2.熟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了解市场经济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3.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

4.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十一、领导者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必要性

1.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应对时代变革的客观需要;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4.·保证领导事业发展的不解动力。

十二、树立科学的改革创新观念的基本要求

1.认识改革创新的性质和目的;

2.明确改革创新的价值和作用;

3.坚定改革创新的立场和方向;

4.始终保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

5.善于选择合理的改革策略和方法。

十三、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1.明确什么是政绩

2.明确为了谁创造政绩

3.明确看待政绩的标准

研究生课程-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答案

一.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思想内涵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同时,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应当是“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这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方式。恩格斯曾举例说,一个法国工人到了加利福尼亚,发现那里是换手艺比换衬衫还要容易的冒险世界,他被迫适应环境,先后换了许多职业,学会了许多手艺,终于体会到,“因为有了适合做任何工作的经验,我觉得自己不再像一个软体动物,而更像一个人了”。这一事例说明了人的发展其实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是有其必要性的,如若不然,人会显得像软体动物一样脆弱,在变化的条件下不能适应和生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都曾经谈到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界定就是,“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个性自由,人的性格、智慧的发展等方面。马克思一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是相容的,他谈到,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决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 马克思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看成是人的发展目的,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的如下目标状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包含有三层意义:一是,人的真正发展是指人的本质和特征能够真正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自由是指这种发挥和发展,不是出于生存的逼迫或社会关系的强制,而是人以人自己占有和享受自己的全面本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二是,马克思讲的是“个人”的自由发展,这种发展必然导致强调人的自由个性,这正是对人的个性差异性的肯定,它使人性丰富多彩地展现出来。强调人的自由个性,也是对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选择的自主性的肯定,就是说,个人的发展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三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互为前提的,直接针对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将多数人的牺牲作为少数人享乐的条件,同时旨在表明这种自由发展是人人平等、没有例外的。可以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高追求。 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充分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向。自由的充分实现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人类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的标志,也是自由和解放的最高境界。但是,个人的自由发展又必须依赖于集体的行动和社会的发展与解放,只有通过集体行动,只有社会的发展与解放,个人的自由发展才是可能的。同样地,个人的自由发展依赖于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只有通过集体、阶级的行动才能实现。社会不解放,个人就不能自由。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社会”。正是由于社会的解放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马克思把目光重点投向变革社会制度,解放全人类上面,也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把其学说最后落实到社会解放即人类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上面,正是为了解决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核心问题。 2 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创新? 我们党80年征程、80年风云变幻就是这样一部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的奋斗史。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理论上作出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就是典型代表,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拓,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上面对挑战,敢为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领导科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领导科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A> A.领导活动 B.领导关系 C.领导者 D.领导环境 2.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C>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领导的社会属性是指(A>57 A.领导活动受到社会制度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制约 B.领导活动体现为社会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自然需要 C.领导活动体现为统一的意志和权威 D.领导活动是一切规模较大的群体活动所必需的 4.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是(B> A.主导领导活动、行使决策权力和被动追随领导者 B.选择或罢免领导者、服从或制约领导者、支持和监督领导者 C.参与领导会议、反映群众意见和支配领导资源 D.决定领导方式、组织群众活动和协调领导关系 5.领导职能是从事领导活动的基本(D> A.任务 B.保障 C.目标 D.前提 6.领导者的职务、权力和责任的对应性,称为(B> A.分层领导原则 B.权责一致原则 C.管理幅度原则 D.集中领导原则 7.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应该树立和强化的领导观念是(A> A.以人为本 B.以物为本 C.以事为本 D.以权为本 8.新时期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最根本的标准是(D> A.上级意志 B.发展速度 C.经济总量 D.群众满意度 9.决策是领导过程的中心环节。领导决策的实质是(C> A.谋划思路 B.制定方案 C.选择方案 D.论证方案 10.现代领导决策的重要特点是(D> A.经验支撑,精英主导 B.与既得利益集团博弈 C.决策与执行一体化 D.谋、断分离,外脑辅助 1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告诉我们(B> A.人才遍地都是 B.识别人才之难 C.领导者识才能力低 D.领导者错识人才难免 12.拿破仑曾说:“没有无用的士兵,只有无能的将军。”由此可见(C> A.领导用人很困难 B.士兵比将军更重要 C.士兵的价值取决于领导的发掘和使用 D.士兵都很优秀

领导科学试题

2013年全国自考领导科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各个社会领导活动的共同的自然属性是() A. 带领、引导、监督、协调 B. 带领、服务、指挥、协调 C. 带领、引导、指挥、协调 D. 带领、引导、指挥、决策 2. 领导活动是产生于(),并随着()的发展而发展的。 A. 人类的共同劳动分工 B. 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 C. 人类的经验经验 D. 原始社会生产力 3. 评选决策方案的标准,首先要看() A. 所付出的代价相对比较小 B. 方案是否能够实现决策目标 C. 所承担的风险相对比较小 D. 所产生的副作用相对比较小 4. 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人的多少来划分领导体制,可分为() A. 集体制与分权制 B. 一体制与分离制 C. 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D. 层次制和职能制 5. 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 政治作风 B. 思想作用 C. 工作作风 D. 生活作风 6.领导者要敢于善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要有永不满足的态度,这属于现代领导的( ) A.竞争观念 B.信息观念 C.改革创新观念 D.效益观念 7.现代领导要树立大局意识,所谓大局,最重要的是( ) A.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 B.改进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C.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学会妥协,搞好领导班子团结 8.渐进决策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人( )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埃泽奥尼 D.杜拉克 9.下列说法中属于经验决策的是( ) A.“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B.“谋”、“断”分工,“外脑”辅助 C.信息优先,科学预测 D.程序科学,方案优选 10.现代决策理论大师西蒙提出以“满意标准”代替“最优标准”作为选择方案的原则,这是( ) A.否认决策的优化 B.强调决策在一定现实条件下的优化

四下科学总复习-知识点

四下科学总复习-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 电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2、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3、相同电荷接触时相互(排斥),不同电荷接触时相互(吸引) 4、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所以当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5、用毛皮摩擦两个气球后,当两个气球靠近,会产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6、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就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7、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电器元件)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8、日常生活中的干电池电压为(1.5V),导线接进家里的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一般工业的三相电电压为(380V),高压电电压为(5500V)以上。一般情况下,电压达到(36V)以上就能致人死亡。 9、电池是一种便捷式(电源),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电池的(正极),另一端是锌壳,是电池的(负极),用导线将它们直接连接起来,就会发生(短路),电池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发热),电池这时很容易(损坏)。 10、用干电池做电源的电路的电流方向都是从电池的(正极)流向(负极)。 11、在一个电路中,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12、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3、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前,先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光是否发光,确定检测器能否正常使用。正常后,再用两个检测头检测。14、检测电路故障时,先查(连接)是否正常,再用替换法换电池到电路检测器查(电池),最后(拆除电池)查各(电器元件)…… 15、常见的是导电的物体有(铜钥匙)、(铁丝)、(大地)等,常见的不导电的物体有(玻璃)、(塑料)、(橡皮)等。 16、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7、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人和大地都是(导体)。 18、(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它的必须由(导体)与(绝缘体)一同组成。 19、电池的电是(直流)电,发电厂输送出的电是(交流)电。 20、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4.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本内容

领导科学试题及答案

领导科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邓小平论述了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即( ) A.领导就是管理 B.领导就是指挥 C.领导就是服务 D.领导就是组织 2.领导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关系是( ) A.领导科学就是管理科学 B.领导科学从管理科学中分化出来并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C.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是根本对立的 D.领导科学接近于硬科学,管理科学接近于软科学 3.“引导”作为领导的一般职能,其核心是( ) A.正确地提出任务 B.正确地规划目标 C.科学地制定领导方法 D.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4.“实事求是”是我国领导工作的一条总原则,它要求各级领导者( ) A.为保护地方利益可以拒不执行上级正确的方针、政策 B.不顾当地情况贯彻落实上级正确的方针政策 C.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把具有普遍意义的方针政策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 贯彻执行 D.条件太差可以放弃发展 5.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观念,不正确的是( ) A.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 B.依法治国就是按上级领导的讲话治国 C.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D.依法治国要特别强调依法治“官” 6.领导者要敢于善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要有永不满足的态度,这属于现代领导的( ) A.竞争观念 B.信息观念 C.改革创新观念 D.效益观念 7.现代领导要树立大局意识,所谓大局,最重要的是( ) A.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 B.改进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C.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学会妥协,搞好领导班子团结 8.渐进决策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人( )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埃泽奥尼 D.杜拉克 9.下列说法中属于经验决策的是( ) A.“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B.“谋”、“断”分工,“外脑”辅助 C.信息优先,科学预测 D.程序科学,方案优选 10.现代决策理论大师西蒙提出以“满意标准”代替“最优标准”作为选择方案的原则,这是

领导科学模拟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领导科学模拟试题 课程代码:0032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 A.领导活动 B.领导关系 C.领导者 D.领导环境 2.领导工作中人治与法治的根本差别在于( ) A.领导主体集团化 B.领导方法科学化 C.领导方式民主化 D.领导决策专门化 3.从性质上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 A.公仆与主人的关系 B.权威与服从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对立统一关系 4.人民群众对领导实行监督的前提是( ) A.领导者开明度高 B.加强公民素质教育 C.民众监督意愿强烈 D.贯彻民主公开原则 5.在领导的一般职能中,引导职能的中心环节是( ) A.正确地制定政策 B.正确地规划目标 C.科学地制定领导方法 D.正确地提出任务 6.所谓追踪决策是指( ) A.对原有决策的局部补充和修正 B.对原决策方案的重申和辩护 C.带有根本性重大调整的新决策 D.对原决策的彻底否定 7.现代决策理论的创始人赫伯特·西蒙提出的决策模式是( ) A.理性决策模式 B.渐进决策模式 C.综合决策模式 D.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1、精子和卵细胞 (1)新生命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的.(3)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而精子呈蝌蚪形.这些遗 传信息决定着新生命的主要特征. 2、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66天或约九个月).(2)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母体. (3)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在胚胎中,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之间有一层膜作为屏障.这个屏障使得胎儿和母体的的血液不必直接混合就能进行物质交 换.这样就能避免母体身上的一些病原体传染给胎儿. 6、人的生长时期 (1)人的一生大致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2)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少年期的生长相对比较平缓.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殖器官 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成年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停止增长, 各个器官巳发育成熟,人的体能也逐渐达到高峰状态,然后将开始逐 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 7、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1)外表变化:男性和女性除生殖器外,在外表上的不同变化就是第二性征。男女生殖器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产生卵细胞的标志;遗精是男孩子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 志着。 (3)内脏功能日益完善。脑调节功能增强,大脑兴奋性增强,理解、分析

(完整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必修1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广大工人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 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直接影响D.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2.右图是两位伟人工作的场景,他们为一个无产阶级革 命组织起草的纲领于1848年发表。这部著作的主要意义 在于() A.它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B.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纲领 D.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 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 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 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 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D.科学社会主义5.《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以下不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C.巴黎公社运动D.中国的改革开放 6.《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7.关于下列图片的描述错误的是()

自考00320《领导科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00320领导科学 第一章绪论 1.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来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 2. 1) 2) 3) 4) 3. 4.里士 5. 6.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是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7.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1.【简答】领导认识的特征:

2)超前性 3)综合性 4)创造性 5) 2. 3. 4. 5. 6. 1) 2) 3)提供服务 4)富于创新 5)多重角色 7.【简答】被领导者的特征: 1)服从性

3)对象性 4)源泉性 5)不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较低领导职务 8. 1) 2) 3) 9. 1) 2) 3) 4) 5)相互监督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1.领导的一般职能 1)引导

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领导的中心环节。 2)指挥 指挥一般可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 3)组织 4) 5) 6) 2. 1) 2) 3) 3. 1) 2)事实就是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群众路线原则 4.领导的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 2)分层领导原则 3)系统整体原则 4)权责一致原则 5) 6) 1. 1) 2) i. ii. 2.坚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 3.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 4.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 5.倡导人文关怀

3)权利观念 i.【论述】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念的基本要求: 1.对权利内容的正确认识 2.对权力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 4) i. 5)市场经济观念 6)改革创新观念 7)政绩观念 i.【论述】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考试重点

1.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1.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本的科学问题 3.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 4.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 5.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性:教育内容要生活化和具有生成性2.教育过程能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3.教育活动的结果要使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 4.教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多项性 5.教育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3.科学教育发展历程经历三个阶段:知识本位,智力和方法本位,人本位阶段。当前阶段:人本位阶段。 4.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特征:1.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2.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3.获得内化的知识经验. 5.主动的学习者需要引导发现式教学. 6.传授式教学与引导发现式教学的异同点:1.活动来源(根据成人思维,从知识点/教育内容出发;从幼儿兴趣/问题/需求和经验水平出发)2.活动目标(传递知识,实现短期目标;引导幼儿发现知识,实现长期目标)3.教育过程(外部建立,被动学习,成功率高,创造力受到压制;内部建立,主动学习,有助于幼儿认知建构过程)4.对幼儿的要求(达到同一标准;在原有水平上发展)5.反馈与评价(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直接评价,来自外部,单一指向操作;使幼儿从材料和认知内在建构逻辑的一致或冲突中接受反馈)6.幼儿获得的个性品质(培养了幼儿的依赖性,学习被动机械,没有自己的想法,关注教师的态度和喜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学习积极主动,有自己的想法,关注学习和探究本身) 7.活动材料(多是成品,缺少可创造性和多种组合的可能性;暗含教育的材料。有较大的可创造性和多种组合的可能性) 8.学习结果(知识是外部建构,现实的复制,缺乏经验,理解不充分;知识是时间和探索,年龄限制理解不充分经验不够,但乐于尝试) 9.幼儿的角色(乘客,路途平缓,方向在教师心中;司机,自己掌握一切)。7.教师的基本作用:1.选择适合于幼儿发现的知识经验2.提供结构好的材料3.不干涉,但给予必要帮助4.指出矛盾,引起进一步探究5.组织讨论,使幼儿向概念迈进。 8.教师提问的类型:1.陈述性提问2.比较性3.分类性4.选择性5.评价性6.开放性7.假设性 9.教师提问的原则:1.目标明确2.切合幼儿3.启发思考(高原式策略:多个孩子,尖峰式策略:一个孩子)。 10.扩展指导方式:直接与间接指导相结合。 11.关键经验的内容范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生物、材料及其性质、自然现象与天气、工具及设计技术。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的途径:1.顺应-生成途径(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幼儿需求和兴趣中的教育价值)2.预设-转化途径(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3.两种途径交织与转化。 13.教育探究活动的步骤及教师的指导策略:1.确定探究主题,提出问题--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的情境之中(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创设有价值又能吸引幼儿的情境)2.推测与讨论--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支持和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充分的猜测和假设,提出自己对观察和试验的想法和做法。教师要引导幼儿有根据的进行推论,而不是瞎猜乱想。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同伴间观点的相互碰撞,有时可以让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一致的设想,最后形成预测并记录和表征)3.进行实验和观察--幼儿学习获得事实证据和实证材料(是不明显的关系直接化、提供类似的经验,使幼儿注意到事物的关系)4.记录、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它们换成证据--幼儿学习对事物的客观评价在不同的阶段,教师都要鼓励和指导幼儿用适宜的方式记录活动信息。在不同的形式,教师要指导幼儿把握好记录的时机和内容)(个人记录、小组记录、全班记录)(描述性记录,用绘画的方式对所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的描述;统计性记录,用各种表格的方式记录获得的信息)。 14.自然角和种植园的核心价值(核心概念):生命的多样性、生命体的特征、生命体的生命周期、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及其对环境的依赖。 15.自然角和种植园的基本特征:自然角里的动植物需要生动而有序的呈现、幼儿与动植物的接触要富有探究和发现、在自然角的探究中融入和渗透数学教育。 16.天气预报栏的记录方式和内容:小班:在布制的天气预报栏上,用生动形象的立体布制表制作报告 感受天气情况,给娃娃穿与天气相适宜的衣服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温度变化的感受;中班:用排值日和自愿报名等多种天气预报的组织方式,将天气情况、风力风向、温度情况登较为准确的记录呵在墙饰中报告出来,天气预报员清楚地向同伴介绍自己获得的天气信息和当天适宜的服装、适宜的户外活动;大班:在中班的基础上增加预报天气与实际天气的对比,观察与记录早晨、中午、晚上的温度与天气变化,可以在每个月份,季节结束时将获得的信息统计、绘制成图表,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获得的数据,回顾和讨论这个月、季天气变化的趋势,了解温度变化与周围环境、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18.创设安全探究氛围的主要策略和原则: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力;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兴趣、探索、发现和解释;挖掘每一个幼儿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给予每一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和具体的反馈。 19.材料的种类:1.根据性质划分:成品、半成品、自然材料;2.功能:主体材料、辅助材料、工具。 20.材料的呈现方式:开放式的呈现(科学发现区);主题或任务呈现;问题情境式呈现;分层呈现。 21.评价的目的:了解学习者(了解儿童的需求与初始想法;了解儿童的学习过程、进展与结果;给儿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反馈)改进教学(制订指导教学的计划;检测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宜;监测教学方式与策略的适宜性与有效程度)。 22.多元评价的观念:从权威评判到平等对话、从结果评定到过程跟进、从测验评价到实作评价、从常模标准到差异性性评价。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加剧,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了,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便找到反抗资产阶级的有效途径,实现其自身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工人运动实践,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来却无法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②思想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③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⑴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⑵深刻的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使它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⑶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⑷系统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更加强大,更加坚固,更有威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5.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别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四个角度揭示了这一规律。⑵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最革命的阶级,他们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无论革命或者建设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⑶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⑷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革命转变时期,对整个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才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⑸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这一特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②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机制;③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⑵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④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⑶在文化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②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个人崇拜;③文化生活的整齐划一。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⑴重要的历史功绩:①确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②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保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③保证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事实证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当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有效的。 ⑵历史局限性:①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体制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不能得到较多的改善,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②各级干部缺乏主动性,官僚主义严重,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充分发展;③人们思想遭到禁锢,科学技术发展受到限制。 7.试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从理论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唯物主义原理。②从现实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已具备一定物质条件。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革命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本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⑤特殊的国际环境。 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主要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②封建主义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③复杂险恶的国际生存环境;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之,我们决不能因为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否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取得一些成就,而看不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领导科学自考重点简答题汇总

领导科学自考重点简答题汇总

领导科学论述题 0320 1.简述现代化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1)决策工作专门化 (2)领导主体集团化 (3)领导方式民主化 (4)领导方法科学化 2.简述人的思想问题的主要内容? 答:人的思想问题包括思想认识问题和思想意识问题。所谓思想认识问题是人们对其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认识存在偏差,即主观与客观的不一致,致使人们在实际的行动过程中出现某种偏颇;所谓思想意识问题,是指人们的思想品质动机、理想、道德和其它思想意识所存在的问题,它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关,思想是存在的反映,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有关,而且往往是由实际问题所引起的。 3.试述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1)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 (2)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发动作用。 (3)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统率作用。 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者的领导下按照领导的意图,为实现 组织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团。

(1)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立面。 (2)被领导者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作用。 (3)被领导者对领导效能起决定作用。 4.作为领导制度体现形式的领导体制,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有序开展的制度保障(2)领导体制从根本上制约着领导主题 (3)领导体制是实现领导目标的重要手段 (4)领导体制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绩效 (5)领导体制关系到组织的前途命运 5.简述领导科学在中国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产物。 答: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产物。 (1)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总结党的丰富经验和领导理论的需要 (3)领导科学的产生是借鉴古今中外领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结晶

2008年10月自考领导科学真题(含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领导科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3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代领导主要有三项基本职能() A.决策、执行、监督 B.选人、用人、考核 C.决策、用人、思想政治工作 D.引导、组织、用人 2.领导与组织的关系是() A.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相互利用、相互决定 C.领导高于组织、组织依附领导 D.各自独立、相互斗争 3.领导活动的主客体关系是() A.领导者与领导者的关系 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C.领导者与环境的关系 D.被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4.在领导活动中,一种以强制力为后盾,具有明显约束力的指挥方式被称为() A.组织 B.命令 C.引导 D.执行 5.在领导决策体制中,决策的中枢系统是() A.信息系统 B.智囊系统 C.决策系统 D.执行系统 6.在履行监督职能中,领导者的首要职责是() A.制定监督标准 B.深入调查研究 C.落实监督政策 D.选拔监督人才 7.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立即做出了抗震救灾的决策。这一决策属于() A.常规决策或程序化决策 B.常规决策或非程序化决策 C.非常规决策或非程序化决策 D.非常规决策或程序化决策 8.领导者官僚主义产生与泛滥的基础是() A.职务与权力分离 B.职务与利益分离 C.权力与责任分离 D.利益与成绩分离 9.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导观念是() A.金钱观念 B.等级观念 C.服务观念 D.法治观念 10.在领导者的抉择活动中,个人抉择的主要优点是() A.责任明确,抉择迅速 B.灵活多样,保证质量 C.兼顾效率和效益 D.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11.战术决策的特点是() A.定性化、抽象化 B.全局性、方向性 C.宏观性、长远性 D.定量化、具体化 12.领导者有效选拔人才的重要保证是() A.选才的方法和手段 B.正确的选才原则和合理的选才制度 C.对人才的看法 D.衡量人才的标准 13.领导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功能是() A.政治指挥 B.思想改造,有效激励 C.控制反常行为 D.道德教化 14.当前我国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属于领导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 A.公民素质教育 B.政策教育 C.理论教育 D.基础教育 l5.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自我教育法的主要特点是() A.个体性和强制性 B.自发性和抽象性 C.自觉性和内省性 D.自利性和典型性 16.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始创于()

小学科学考试重点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大多数科学家公认的科学观念和研究方法,通过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为培养具有初步科学素养的世纪社会所需要的公民奠定基础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我过目前的小学科学教育目标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儿童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基本能力上,从而养成尊重事实、严谨求实、质疑创新的品质。 【】如何正确的看带科学 一、区分“实际问题”和“科学问题” 二、区分“真科学问题”和“假科学问题”。 三、区分“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 【】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的本质特点: 一、以观察为手段,以事实为依据 二、可重复行, 三、可积累性, 四、可证伪性 【】科学教育,尤其是小学科学教育应该把培养孩子们正确的观察态度和技术作为教育目标的重点。 【】科学教的独特品格: 一、普遍主义 二、公有性, 三、无私性, 四、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五、合作精神与能力 【】简要概括科学的性质:学科是为了解释世界;科学依靠时政;科学强调可重复性;科学知识是相对真理;科学进步是渐变的过程;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性;科学代表一种社会传统和文化;科学思想受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像;科学在技术发明中起到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合作;新知识必须要通过公开交流才可能得到认可。 【】年,斯宾塞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目前国际教育界对科学教育的普遍认识为一下三点: 一、进一步明确科学素养成为科学教育的目标 二、“探究”和“过程”等经过几十年的逐步发展起来的概念被确定为科学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三、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对科学教育的意义受到广泛重视。 【】近代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是在、世纪。一般认为哥白尼是实证科学的奠基人,而伽利略是公认的近代科学的全面开拓者。伽利略通过将实验法和数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奠定了近代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实证主义。 【】美国在年提出了一个旨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计划“。【】科学教育改革的五个特征(樊琪): 一、科学教育的改革成为自上而下的行动 二、推出国家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科学教育目标 三、科学教育内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 四、进行大规模的教材改革 五、大面积的进行教师职后培训或在岗培训。 【】我国最早的的识字课本是西汉时期的《急就章》 【】瑞士皮亚杰认为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具有:“泛灵论”和“人为论”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岁) 二、前运算阶段(岁左右) 三、具体运算阶段(、岁) 四、形成运算阶段(、—、岁) 【】维果斯基社会建构轮的基本观点: 一、儿童建构知识, 二、儿童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背景 三、学习引导发展 四、语言在心里成长中扮演着中心角色 【】年,美国学者波斯那提出了“概念转换”理论,认为儿童概念转变的四个条件: 一、学生要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概念 二、学生对于新概念必须要有初步的了解 三、新概念必须是有点合理的 四、新概念必须是解释得通而且有预测力的。 【】概念转变研究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启示: 首先,教师在教学前要了解儿童的前概念 其次,教师应给予儿童展示其前概念的机会, 最后,科学教育应促进儿童的元认知和反思。 【】观察是从事任何一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为了解决一个科学问题或验证一个科学假设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仪器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变化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测量是对事物某一方面特性的精确的描述,是精确描述事物某一特性的特殊的科学观察手段 【】实验是人为的把事物放在特定的条件下予以研究,观察它的自然变化和形成原因,已发现规律,探求合理的解释,是科学观察另一种比较高级的阶段。 【】观察的分类 对象划分:第一手的事物观察和第二手的模型,图形观察;观察目的划分:随意观察和指向观察; 主动程度划分:自发观察和教师指导下的观察,自发观察是培养的最高目标 手段划分:感官观察和工具观察 在观察教学中,主要有如下一些观察活动设计: 一、感官观察, 二、非视觉观察 三、近距离观察, 四、定量观察 五、连续观察,在一段时间内对事物的发展进行连续观察或有规律的间断的观察活动。从中发现事物的发展变化。 六、反复观察,连续或间断的对事物进行反反复复的重复观察,意图在于检验现象客观性,发现规律,提高观察质量。 七、比较观察, 八、观察实验, 九、野外观察, 十、自我提问, 十一、命名游戏 十二、观察菜单 十三、模拟观察 【】观察的过程是多种心里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