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F

F

E

E

1

G 2

E

1

2 7 题图

F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1、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在下列命题中: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对顶角;②有公共顶点的角是对顶角;③一个角的两个邻补角是对顶角;④有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其中正确的是 .

2. 如图,若 AO ⊥OC ,DO ⊥OB ,∠AOB ∶∠BOC=32∶13,则∠COD= .

3. 如图,三条直线 AB 、CD 、EF 相交于同一点 O ,如果

∠AOE=2∠AOC ,∠COF= 3

∠AOE ,那么∠DOE= .

2

4. 如图,∠A 与 是内错角,∠B 的同位角是 ,直线 AB 和 CE 被直线 BC 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是 。

E

C

B

D A

E D

A

O

A

C

B

O

C

D

F

2 题图

3 题图

4 题图

5. 如图,若 EF ∥BC ,DE ∥AB ,∠FED=40o,则∠B=

.

6.如图,若 AB ∥CD ,EF ⊥CD ,∠1=54o,则∠2= 。

7. 如图,已知 AB ⊥EF ,CD ⊥EF ,求证:AB ∥CD. 证明: ∵AB⊥EF,CD⊥EF

∴∠1=∠ = ( ) ∴AB∥CD( ) 8. 如图,若 CD 平分 ∠ACB ,DE ∥BC ,∠AED=80o,则∠EDC= . 9. 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不能被 2 整除的数是奇数:

A A

A

B A B

B

D

C C

D C

D

B

C

5 题图

6 题图

8 题图

10. 把∠ABC 向下平移 2㎝得∠ A / B /C / ,则当∠ABC=30o 时,∠ A / B /C / = .

2、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垂线段最短

B.线段最短

C.过 A 、B 两点作直线 AB 垂直于直线 a 12.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 )

D.过 A 、B 两点作直线 AB 平行于直线a .

D

E

A

D E F A E B

H

G

F

D

5 1 2 6

3 4

A.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

B.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

C.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的长

D.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无数条直线可交于一点

B.直线a 的垂线有无数条,但过一点与a 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

C.直线 a 的平行线有无数条,但过直线外一点的平行线只有一条

D.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个是钝角,一个是锐角14.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 与∠5 是对顶角 B.∠2 与∠4 是同位角C.∠3 与∠6 是同位角

D.∠5 与∠3 是内错角

O

P 2 S 1 3 T

B

C

G

Q

R

14 题图

17 题图

18 题图

19 题图

15. 在运动会上,成绩是按点到直线的距离来评定的( ) A. 跳远 B.跳高 C.掷铅球 D.掷标枪

16. 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而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 A. 相等 B.互补 C.相等且互余 D.相等且互补 17. 如图,点 E 、F 分别是 AB 、CD 上的点,点 G 是 BC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B=∠DCG=∠

D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ADF=∠DCG

B.∠A=∠BCF

C.∠AEF=∠EBC

D.∠BEF+∠EFC=180o

18. 如图,若 OP ∥QR ∥ST ,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A.∠1+∠2-∠3=90o

B.∠1-∠2+∠3=90o

C.∠1+∠2+∠3=180o

D.∠2+∠3-∠1=180o

19. 如图,若∠1 与∠2 互为补角,∠2 与∠3 互为补角,则一定有( )

A. ɑ∥ b

B. c ∥d

C. ɑ∥ c

D. b ∥ d

20. 已知一个学生从点 A 向北偏东 60o 方向走 40 米,到达点 B ,再从 B 沿北偏西 30o 方向走

30 米,到达点 C ,此时,恰好在点 A 的正北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 A 到 BC 的距离为 30 米 B.点 B 在点 C 的南偏东 30o 方向 40 米处C.点 A 在点 B 的南偏西 60o 方向 30 米处 D.以上都不对 3、解答题(共 40 分)

21.(5 分)已知:如图,AB ∥CD ,EF 分别交于 AB 、CD 于点 E 、F ,EG 平分∠AEF ,FH 平分∠EFD.求证:EG ∥FH.

证明:∵AB ∥CD(已知)

C

a

b

1 c

2

3

d

D

2

4 3 E

F

1 ∴∠AEF=∠EFD.(

)

∵EG 平分∠AEF ,FH 平分∠EFD.(

) ∴ ∠ = 1

∠AEF ,

2 ∠ = 1

∠EFD ,(

2

21 题图

角平分线定义)

∴∠

=∠ ,

∴EG ∥FH.(

)

22.(6 分)已知:如图,AB ∥CD ,EF ∥AB ,BE 、DE 分别平分∠ABD 、∠BDC.

求证:∠1 与∠2 互余.

A B

D

22 题图

23.(8 分)已知:如图,∠B=∠ADE ,∠EDC=∠GFB ,GF ⊥AB.求证:CD ⊥AB.

A

B

F

C

23 题图

24.(10 分)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 与∠C 的大小关系,并对结论进行说理。

A

B

C

D E

G 1 E 2 F

P A

P

B

C D

24 题图

25.(11 分)如图,已知AB∥CD,分别探究下面四个图形中∠APC 和∠PAB,∠PCD 的关系,请你从所得四个关系中任意选出一个,说明你探究结论的正确性.

结论:(1);

(2);

(3);

(4)

选择结论,说明理由.

A B A B A B

P

C D C D C D P

(1)(2)(3)(3)

25 题图

参考答案

1. ③;

2.64°;

3.90°;

4. ∠ACE,∠ECD,∠B 与∠ECB;

5.40°;

6.36°;

7. ∠2,9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40°;

9.如果一个数不能被2 整除,那么这个数是奇数;

10.30°

11.A;12.D;13.D;14.A;15.A;16.D17.C18.D;19.B;20.D;

2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GEF,∠EFH,∠CEF,∠EFH,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证明:

∵BE、DE 分别是∠ABD、∠BDC 的平分线,

1 1

∴∠1= ∠AEF,∠2= ∠CEF

2 2

1

∴∠1+∠2= (∠AEF+∠CED)

2

又∵∠AEF+∠CED=180°

∴∠1+∠2=90°

∴∠1 与∠2 互余.

23.∵∠B=∠ADE

∴DE∥BC

∴∠EDC=∠DCB

又∵∠EDC=∠GFB

∴∠GFB=∠DCB

∴GF∥CD

∵GF ⊥AB

∴∠BFG=90°

∴∠BDC=90°

∴CD ⊥AB

24.∠AED=∠C

∵∠1+∠2=180°,∠1+∠4=180°

∴∠2=∠4

∴EF∥AB

∠3=∠ADE

又∵∠3=∠B

∴∠B=∠ADE

∴DE∥BC

∴∠AED=∠C 25.(1)

∠APC+∠PAB+∠PCD=180°

(2)∠APC=∠PAB+∠PCD

(3)∠APC=∠PCD-∠PAB

(4)∠APC=∠PAB-∠PCD E 选择(1)

如图,过点P 作PE∥CD

∵CD∥AB

∴PE∥AB

∴∠APE+∠PAB=180°

∠CPE+∠PCD=180°

∴∠APC+∠PAB+∠PCD=180°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初一奥数题及解答

初一奥数复习题 2.设a,b,c为实数,且|a|+a=0,|ab|=ab,|c|-c=0,求代数式|b|-|a+b|-|c-b|+|a-c|的值. 3.若m<0,n>0,|m|<|n|,且|x+m|+|x-n|=m+n,求x的取值范围.4.设(3x-1)7=a7x7+a6x6+…+a1x+a0,试求a0+a2+a4+a6的值. 5.已知方程组 有解,求k的值. 6.解方程2|x+1|+|x-3|=6. 7.解方程组 8.解不等式||x+3|-|x-1||>2. 9.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 10.x,y,z均是非负实数,且满足:

x+3y+2z=3,3x+3y+z=4, 求u=3x-2y+4z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1.求x4-2x3+x2+2x-1除以x2+x+1的商式和余式. 12.如图1-88所示.小柱住在甲村,奶奶住在乙村,星期日小柱去看望奶奶,先在北山坡打一捆草,又在南山坡砍一捆柴给奶奶送去.请问:小柱应该选择怎样的路线才能使路程最短? 13.如图1-89所示.AOB是一条直线,OC,OE分别是∠AOD和∠DOB的平分线,∠COD=55°.求∠DOE的补角. 14.如图1-90所示.BE平分∠ABC,∠CBF=∠CFB=55°,∠EDF=70°.求证:BC ∥AE.

15.如图1-91所示.在△ABC中,EF⊥AB,CD⊥AB,∠CDG=∠BEF.求证:∠AGD=∠ACB. 16.如图1-92所示.在△ABC中,∠B=∠C,BD⊥AC于D.求 17.如图1-93所示.在△ABC中,E为AC的中点,D在BC上,且BD∶DC=1∶2,AD与BE交于F.求△BDF与四边形FDCE的面积之比. 18.如图1-94所示.四边形ABCD两组对边延长相交于K及L,对角线AC∥KL,BD 延长线交KL于F.求证:KF=FL. 19.任意改变某三位数数码顺序所得之数与原数之和能否为999?说明理由. 20.设有一张8行、8列的方格纸,随便把其中32个方格涂上黑色,剩下的32个方格涂上白色.下面对涂了色的方格纸施行“操作”,每次操作是把任意横行或者竖列上的各个方格同时改变颜色.问能否最终得到恰有一个黑色方格的方格纸? 21.如果正整数p和p+2都是大于3的素数,求证:6|(p+1).

七年级下册数学综合测试卷

七年级下数学 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点P (m +3,m +1)在x 轴上,则P 点的坐标为( ) A .(0,2) B .(2,0) C .(4,0) D .(0,-4) 2.在下图中,∠1,∠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 3.为了了解某校初二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这 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 A .400 B .被抽取的50名学生 C .400名学生的体重 D .被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 4.以方程组2 34 x y x y +=?? -=?的解为坐标的点(,)x y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 是( ) A.25=±5 B. 4=- 2 1 D.=6.不等式组211420x x ->??-? ,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7.在 22 7 , 3.1415926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七年级数学试卷 第1页 (共8页) 8.有2元和5元两种纸币共21张,并且总钱数为72元.设2元纸币x 张,5元纸币y 张,根据题意列方程组为( ) A .21, 5272. x y x y +=?? +=? B .21, 2572. x y x y +=?? +=? C .2521,72.x y x y +=??+=? D .5221, 72.x y x y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请写出一个在第三象限内且到两坐标轴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的坐标 . 10.已知样本容量是40,在样本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高之比为3:2:4:1,则第 二小组的频数为 ,第四小组的频数为 .11.如果163+x 的立方根是4,则42+x 的算术平方根是 . 12.不等式4x -6≥7x -12的正整数解为 . 13.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2 1x y =??=-? ,则这个方程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14. 如果二元一次方程组?? ?=+=-0432y x y x 的解是???==b y a x ,那么a+b= . 15.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D 平分∠BEF ,若∠1=72°, 则∠2= °. 16.如图所示,在10×20(m 2)的长方形草地内修建宽为2m 的道路,则草地的面积为_________m 2 . 七年级数学试卷 第2页 (共8页) A 21 2 1B 2 1D 21 C (第15题) (第16题)

完整版相交线与平行线最全知识点

、本章共分 大节共个课时;(?第、周) 二、本章有四个数学基本事实 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本章共有19个概念 1.对顶角 2.邻补角 3.垂直 4.垂线 5.垂足 6.垂线段 7.点到直线的距离 8.同位角 9.内错角 10.同旁内角11.平行12.数学基本事实13.平行公理14.命题15.真命题16.假命题 17.定理18.证明19.平移 四、转化的数学思想 P14 遇到新问题时,常常把它转化为已知(或已解决)的问题五、平移 1.找规律 2.转化求面积 3.作图 (2009年安徽中考)学校植物园沿路护栏纹饰部分设计成若干个全等菱形图案,每增加一 个菱形图案,纹饰长度就增加dem,如图所示.已知每个菱形图案的边长10/3 cm,其一个内角为60°. 更爻^<〉爻〉 hl----------- =_——L---------------------------- 第19题图 (1 )若d = 26,则该纹饰要231个菱形图案,求纹饰的长度L; 【解】 (2)当d = 20时,若保持(1 )中纹饰长度不变,则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菱形图案? 【解】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5.1相交线 1、邻补角与对顶角 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⑵如果/a 与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 /a B 不一定是对顶角 ⑶如果/a 与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a 则/a 与不一定是邻补角 .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 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 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 如图所示:AB 丄CD ,垂足为0 ⑵垂线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3、垂线的画法: 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 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 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 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B ;反之如果/a =/3,那么/a 与/ + /3 =180 °;反之如果/a + /3 =180 ° , 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 垂线段最短.简称: ) 垂线段最短.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1 23 (第三题) 1 2 34 567 8 (第4题) a b c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 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坐号 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2、如图AB ∥CD 可以得到( ) A 、∠1=∠2 B 、∠2=∠3 C 、∠1=∠4 D 、∠3=∠4 3、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则∠1+∠2+∠3=( ) A 、90° B 、120° C 、180° D 、140° 4、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 ①∠2=∠6 ②∠2=∠8 ③∠1+∠4=180° ④∠3=∠8,其中能判断 是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B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6、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 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 面积的比是( ) A 、3:4 B 、5:8 C 、9:16 D 、1:2

初一下册奥数题

2012.3.4第三次课(初中一年级下册) 试卷9题:周长为30,各边长互不相等且都是整数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不妨设三角形三边为a、b、c,且a<b<c,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题设条件可确定c的取值范围,以此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解答:解:设三角形三边为a、b、c,且a<b<c. ∵a+b+c=30,a+b>c ∴10<c<15 ∵c为整数 ∴c为11,12,13,14 ∵①当c为14时,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14,13,3;14,12,4;14,11,5;14,10,6;14,9,7; ②当c为13时,有4个三角形,分别是:13,12,5;13,11,6;13,10,7;13,9,8; ③当c为12时,有2个三角形,分别是:12,11,7;12,10,8; ④当c为11时,有1个三角形,分别是:11,10,9; ∴各边长互不相等且都是整数的三角形共有12个. 试卷10题:现有长为150cm的铁丝,要截成n(n>2)小段,每段的长为不小于1(cm)的整数.如果其中任意3小段都不能拼成三角形,试求n的最大值,此时有几种方法将该铁丝截成满足条件的n段.考点:主要考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解及运用分析:因n段之和为定值150cm,故欲n尽可能的大,必须每段的长度尽可能小,这样依题意可构造一个数列. 解答:解:因为n段之和为定值150(cm),故欲n尽可能的大,必须每段的长度尽可能的小.又由于每段的长度不小于1(cm),且任意3段都不能拼成三角形, 因此这些小段的长度只可能分别是1,1,2,3,5,8,13,21,34,55,89, 但1+1+2++34+55=143<150,1+1+2++34+55+89=232>150, 故n的最大值为10. 将长为150(cm)的铁丝分为满足条件的10段共有以下7种方式: 1,1,2,3,5,8,13,21,34,62; 1,1,2,3,5,8,13,21,35,61; 1,1,2,3,5,8,13,21,36,60; 1,1,2,3,5,8,13,21,37,59; 1,1,2,3,5,8,13,22,35,60; 1,1,2,3,5,8,13,22,36,59; 1,1,2,3,5,8,14,22,36,58.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确定什么情况下n 最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各个竖列之和为143,由于150-143=7,故多余的7cm要加到数列的末几项上,而且使得任何三个不构成三角形, ¤¤¤试卷12题:在三角形ABC中,角ABC=100°,∠C的平分钱交AB于E,在AC边上取点D,使∠CBD=20°,连DE,求∠CED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全集

2005年春季期七年级数学第九章复习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不等式的负整数解是 2、若_______ ;不等式解集是,则取值范围是 3、一次普法知识竞赛共有30道题,规定答对一道题得4分,答错或不答,一道题得-1分,在这次竞赛中,小明获得优秀(90或90分以上),则小明至少答对了道题。 4、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5、如图数轴上表示的是一不等式组的解集,这个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 6、若代数式1-x-22 的值不大于1+3x3 的值,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不等式组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9、若,则点在第象限。 10、已知点M(1-a,a+2)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11、在方程组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书城开展学生优惠售书活动,凡一次性购书不超过200元的一律九折优惠,超过200元的,其中200元按九折算,超过200元的部分按八折算。某学生第一次去购书付款72元,第二次又去购书享受了八折优惠,他查看了所买书的定价,发现两次共节省了34元钱。则该学生第二次购书实际付款元。 12、阳阳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2400米,他早晨8点离开家,要在8点30分到8点40分之间到学校,如果用x表示他的速度(单位:米/分),则x的取值范围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a∣=-a则有 (A) a≥0 (B) a≤0 (C) a≥-1 (D) -1≤a≤0 2、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是() A.-1 B.0 C.2 D.3 3、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4、在ABC中,AB=14,BC=2x,AC=3x,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2.8 B、2.8<x<14 C、x<14 D、7<x<14 5、下列不等式组中,无解的是() (B) (C) (D) 6、如果0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答题时间:60分钟) 、选择题 1. 如图所示,不能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8.如果在同 则甲和乙是( A.两个点 B.两个半径相等的圆 C.两个点或两个半径相等的圆 D.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多边形 *9.有一条直的等宽纸带,按下图折叠时,纸带重 叠部分中的/ a=() A. 60 ° B. 75 ° C. 50 ° ■B ? 2.如图所示,是同位角关系的是( A. / 3 和/ 4 B. / 1 和/ 4 3. 一个人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 于() 60。方向走到B 点,再从B 点出发向南偏西 15。方向走到C 点,那么/ ABC 等 A.75 ° B.105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过点P 画线段AB 的垂线 B. P 是直线AB 外一点,Q 是直线AB 上一点,连接 PQ ,使PQ 丄AB C.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D.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5. 将已知点P 平移5cm 后得到点P '满足条件的点 P'构成的图形是( A. 一个点 6. 如图所示, 相等的角是( A. / COD B.两个点 / AOB = 180 ° ) B. / COE C. 45 ) D. 135 ) C. 一条5cm 长的线段 D. 一个半径为5cm 的圆 OD 是/ COB 的平分线,OE 是/ AOC 的平分线,设/ DOB = a,则与 C. / DOA a 的余角 7.如图所示, A. 23 ° AB // EF // CD , B. 16 ° / ABC = 46 ° / CEF = 154 ° 则/ BCE 等于( ) C. 20 ° D. 26 ° 平面内有两个图形甲和乙,通过平移,总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不论甲和乙的初始位置如何) ) ) D D. / COA B D D a= A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方的“月亮”图案可以由如图所示的图案平移得到的是() A.B.C.D. 2.某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0.00000094m,将0.0000009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9.4×10﹣7B.0.94×10﹣6C.9.4×10﹣6D.9.4×107 3.下列各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ab+ac+d=a(b+c)+d B.a2﹣1=(a+1)(a﹣1) C.(a+b)2=a2+2ab+b2D.a2b=ab?a 4.二元一次方程2x+3y+10=35的一个解可以是() A.B.C.D. 5.已知a>b,则下列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A.﹣a>﹣b B.3a>3b C.a﹣1<b﹣1D.a+1<b+2 6.如图,在Rt△ABC中,∠A=90°,直线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DE =30°,则∠C的度数为() A.30°B.40°C.50°D.60° 7.命题“若a=b,则|a|=|b|”与其逆命题的真假性为() A.该命题与其逆命题都是真命题 B.该命题是真命题,其逆命题是假命题 C.该命题是假命题,其逆命题是真命题

D.该命题与其逆命题都是假命题 8.已知AB=3,BC=1,则AC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A.2≤AC≤4B.2<AC<4C.1≤AC≤3D.1<AC<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 9.计算:a5÷a2的结果是. 10.计算(x+1)(2x﹣1)的结果为. 11.因式分解:ab2﹣2ab+a=. 12.不等式2x﹣1<3的解集是. 1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14.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C、D的位置,DE 与BC相交于点G.若∠1=40°,则∠2=°. 15.将不等式“﹣2x>﹣2”中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可得到“x<1”,该步的依据是.16.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 17.如图,BE是△ABC的中线,D是AB的中点,连接DE.若△ABC的面积为1,则四边形DBCE的面积为. 18.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可能无解.例如方程组无解,原因是:将①×2得2x+4y =2,它与②式存在矛盾,导致原方程组无解.若关于x、y的方程组无解,则a、b须满足的条件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64分)

七年级下册奥数测试题

初一奥数题 一、选择 1、已知x=2,y=4,代数式a++5=1997,则当x=-4,y=-时,代数式3ax-24b+4986的值(A) A、1998 B、1999 C、2000 D、2001 2、已知=2,则代数式 +-2x的值(C ) A、8 B、9 C、10 D、11 3、已知a= b= c= d=那么a、b、c、d、的大小关系是(D ) A、a

A 、9个 B 、10个 C 、11个 D 、12个 12、图(1)中的同旁内角共有(D ) A 、4对 B 、8对 C 、12对 D 、16对 A B C D G E F 13、已知a<-b ,且>0,则 – + + 等于(D ) A 、2a+2b+ab B 、-ab C 、-2a-2b+ab D 、-2a+ab 14、k 为自然数, + + 的值(C ) A 、3 B 、 1 C 、-1 D 、-3 15、计算(a-b )(a+b)(+ )( + )的值(C ) A 、 + B 、 C 、 – D 、 16、老王有五个孩子,已知其中有四个是女孩,那么另一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是(A ) A 、 B 、 C 、 D 、 17、若三角形三个内角A,B,C 的关系满足A>3B,C<2B,则这个三角形是(C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其形状 18、已知A=-,B= -,C=-,则abc=(A ) A 、-1 B 、3 C 、-3 D 、1 二、填空 1、化简得( ) 2、若x+=3,则 的值( 3、已知k 是整数,并且x +3x -3x+k 有一个因式是x+1,则k=( -5 ),另一个因数是二次因式,它是( . 4、如果 与na 是同类项,那么 的值是( -1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含期末试题 第五章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2.如图,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O,则图中共有()对邻补角. A.2 B.3 C.4 D.5 (第2题) (第3题) (第6题) 3.如图,在5×5的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图形N平移到如图②所示的位置,那么下列平移正确的是() A.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B.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 C.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D.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2格 4.点P为直线l外一点,点A,B,C为直线l上三点,PA=4 cm,PB=5 cm,PC=3 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 A.等于4 cmB.等于5 cmC.小于3 cmD.不大于3 cm 5.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④内错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如图,AB∥CD,FE⊥DB,垂足为E,∠1=50°,则∠2的度数是() A.60°B.50°C.40°D.30° 7.如图,将木条a绕点O旋转,使其与木条b平行,则旋转的最小角度为() A.65°B.85°C.95°D.115°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8.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则∠ABC =( ) A .73° B .56°C .68° D .146° 9.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弯处的∠A 是72°,第二次拐弯处的角是∠B ,第三次拐弯处的∠C 是153°,这时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B 等于( ) A .81° B .99° C .108° D .120° 10.如图是一汽车探照灯纵剖面,从位于O 点的灯泡发出的两束光线OB ,OC 经过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ABO =α,∠DCO =β,则∠BOC 的度数是( ) A .α+β B .180°-α C .1 2 (α+β) D .90°+(α+β)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把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A ,B ,C ,D ,E 五个点,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最多可以画________条.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13.如图,已知直线AB ∥CD ,∠GEB 的平分线EF 交CD 于点F.若∠1=42°,则∠2=________. 14.如图,立定跳远比赛时,小明从点A 起跳落在沙坑内B 处,跳远成绩是4.6米,则小明从起跳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提高题难题奥数题有答案资料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期末模拟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如图,将矩形直尺与三角尺叠放在一起,在图中标记的所有角中,与∠1互余的角有() 76 5 43 2 1 A.2个 B.4个 C.5个 D.6个 2.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所示的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2015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P 的坐标为 (A)(1,4)(B)(5,0)(C)(6,4)(D)(8,3) 3.如图,∠A0B的两边0A,0B均为平面反光镜,∠A0B=40°.在射线0B上有一点P,从P点射出一束光线经0A上的Q点反射后,反射光线QR恰好与0B平行,则∠QPB的度数是() A.60° B.80° C.100° D.120° 4.如图,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如果

∠1=27°,那么∠2的度数为 A .53° B .55° C .57° D .60° 5.如图,矩形BCDE 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 轴或y 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A (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 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l 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4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A .(2,0) B .(-1,1) C .(-2,1) D .(-1,-l ) 6.若x ,y 满足方程组?? ?=+=+5 37 3y x y x .则x-y 的值等于 A .-l B .1 C .2 D .3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1),(3,0),(3,-1)…根据这个规律探索可得,第100个点的坐标为( ). A .(14,0) B .(14,-1) C .(14,1) D .(14,2) 8.某校初二(2)班40名同学为“希望工程”捐款,共捐款100元.捐款情况如下表: 捐款(元) 1 2 3 4 人 数 6 7 表格中捐款2元和3元的人数不小心被墨水污染已看不清楚.若设捐款2元的有x 名同学,捐款3元的有y 名同学,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 ) A .2723100x y x y +=?? +=? B .272366x y x y +=??+=? C .273266x y x y +=??+=? D .27 32100x y x y +=??+=? 9.若点P 是第二象限内的点,且点P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的距离是3,则点P 的坐标是 ( )

相交线与平行线最全知识点

二、 本章有四个数学基本事实 1.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4.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 本章共有19个概念 1. 对顶角 2.邻补角 3.垂直 4.垂线 5.垂足 6.垂线段 7.点到直线的距离 8.同位角 9.内错角 10.同旁内角11.平行12.数学基本事实13.平行公理14命题15.真命题16.假命题 17.定理18.证明19.平移 四、转化的数学思想 遇到新问题时,常常把它转化为已知(或已解决)的问题 .P14 五、平移 1. 找规律 2. 转化求面积 3作图 (2009年安徽中考)学校植物园沿路护栏纹饰部分设计成若干个全等菱形图案,每增加一 个菱形图案,纹饰长度就增加 dem ,如图所示.已知每个菱形图案的边长 10 3 cm ,其一个 内角为60°. 【解】 (2)当d = 20时,若保持(1 )中纹饰长度不变,则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菱形图案? 【解】 (1 )若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5.1相交线 1、邻补角与对顶角 图形 顶点 边的关系 大小关系 对顶角 / 1 与/ 2 有公共顶点 /1的两边与/ 2的两边互为反 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即/ 1 = / 2 邻补角 / 3 与/ 4 有公共顶点 / 3与/ 4有一 条边公共,另一 边互为反向延长 线? / 3+/ 4=180 ° 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⑵如果/a 与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a = /B ;反之如果/a =/3,那么/a 与/ B 不一定是对顶角 ⑶如果/a 与/B 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a + /3 =180 °;反之如果/a + /3 =180 ° , 则/a 与/B 不一定是邻补角 .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 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 如图所示:AB 丄CD ,垂足为 0 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3、垂线的画法: 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 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 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 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 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B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水平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40分,每小题4分。将唯一正确答案前的代号填入下面答题栏内) 1、若m >n ,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 A.m+a <n+a B.ma <na C.ma 2 >na 2 D. a-m <a-n 2、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 A.为了了解人们对中国教育台某栏目的喜爱程度,小华在某校随机采访了10名九年级学生。 B.为了了解“神七”卫星零部件的状况,检测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 C.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用于做数学作业的时间,小明同学在网上向3位好友作了调查. D.为了了解全国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统计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 3、要反映我县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最适合使用的统计图是( )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直方图 4、如图,一把矩形直尺沿直线断开并错位,点E 、D 、B 、F 在同一条直线上,∠ ADE=125°,则∠DBC 的度数为 ( ) A.55° B.65° C.75° D.125°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a 2 +1,-3)所在的象限是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小明身高1.5米,小明爸爸身高1.8米,小明走上一处每级高a 米,共10级的平台说:“爸爸,现在两个你的身高都比不上我了!”由此可得关于a 的不等式是 ( ) A.1Oa >1.8×2 B.1.5+a+10>1.8×2 C.10a+1.5>1.8×2 D.1.8×2>10a+15 7、某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总和为900°,此多边形的边数是 ( ) A.4 B.5 C.6 D.7 8、一条线段将一个四边形分割成两个多边形,得到的每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原四边形内角和比较将 ( ) A.增加 180° B.减少 180°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甲、乙两个书店共有图书5000册,若将甲书店的图书调出400册给乙书店,这样乙书店图书的数量仍比甲书店图书的数量的一半还少400册,问这两个书店原来各有图书多少册?设甲书店原有图书x 册,乙书店原有图书y 册,则可列出方程组为( ) A.?????=--=+400)400(215000y x y x B. ??? ??=+--=+400)400()400(2 15000y x y x C.?? ???=--+=+400)400(21 )400(5000x y y x D. ?????=--=+400)400(215000x y y x 10、如图,四个电子宠物排座位:一开始,小鼠、小猴、小兔、小猫分别坐在1、2、3、4号的座位上,以后它们不停地交换位置,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位置,第二次是在第一次交换位置后,再左右两列交换位置,第三次是在第二次交换位置后,再上下两排交换位置,第四次是在第三次交换位置后,再左右两列交换位置,…,这样一直继续交换位置,第2012次交换位置后,小鼠所在的座号是( )

《相交线与平行线》培优

《相交线与平行线》培优综合训练 例一、如图,AB∥CD,EF分别交AB,CD于M,N,∠EMB=50°,MG平分∠BMF,MG交CD于G. 求∠1的度数. 例二、已知:如图,CD⊥AB于D,DE∥BC,EF⊥AB于F,求证:∠FED=∠BCD. 例三、已知:如图∠1=∠2,∠A和∠F,请问∠C=∠D相等吗?试写出推理过程。 例四、已知:如图,∠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EF经过点O且平行于BC,分别与AB,AC交于点 (1)若∠ABC=50°,∠ACB=60°,求∠BOC的度数; (2)若∠ABC=а,∠ACB=β,用а,β的代数式表示∠BOC的度数. (3)在第(2)问的条件下,若∠ABC和∠ACB邻补角的平分线交于点O,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相应图形,并用а,β 的代数式表示∠BOC的度数. 例五、已知:∠A=(90+x)°,∠B=(90﹣x)°, ∠CED=90°,射线EF∥AC,2∠C﹣∠D=m° (1)判断AC与B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1,当m=30°时,求∠C、∠D的度数. (3)如图2,求∠C、∠D的度数(用含m的代数 式表示)

例六、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 (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 (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 (3)当动点P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 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 例七、如图,已知L1∥L2,MN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点A、B,ME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点C、D,点P在MN上(P点与A、B、M三点不重合). (1)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α、∠β、∠γ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α、∠β、∠γ有何数量关系(只须写出结论).

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 1 页 共 24 页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1页 1 23 (第三题) A B C D E (第10题) A B C D 1 234 (第2题) 1 23 45 67 8 (第4题) a b c A B C D (第7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1 2 1 2 1 2 1 2 2、如图AB ∥CD 可以得到( ) A 、∠1=∠2 B 、∠2=∠3 C 、∠1=∠4 D 、∠3=∠4 3、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则∠1+∠2+∠3=( ) A 、90° B 、120° C 、180° D 、140° 4、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 ①∠2=∠6 ②∠2=∠8 ③∠1+∠4=180° ④∠3=∠8,其中能判断 是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B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6、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B D 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 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 面积的比是( ) A 、3:4 B 、5:8 C 、9:16 D 、1:2 8、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 ① 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 电梯的上下运动,③ 钟摆的摆动,④ 转动的门,⑤ 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 A 、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0、直线AB ∥CD ,∠B =23°,∠D =42°,则∠ E =( ) A 、23° B 、42° C 、65° D 、19°

七年级奥数题集(带答案)

精心整理 奥数 1、2002)1(-的值(B) A.2000 B.1 C.-1 D.-2000 2、a 为有理数,则2000 11+a 的值不能是(C ) A.1B.-1C.0D.-2000 3、()[]}{20072006200720062007----的值等于(B ) A.-2007 B.2009 C.-2009 D.2007 4、)1()1()1()1()1(-÷-?---+-的结果是(A ) A.-1 B.1 C.0 D.2 5、2008200720061 )1()1(-÷-+-的结果是(A ) A.0B.1C.-1D.2 6、计算)2()2 1(22-+-÷-的结果是(D ) A.2B.1C.-1D.0 7、计算:.21825.3825.325.0825.141825.3?+?+-? 8、计算:.3 11212311999212000212001212002-++-+- 9、计算:).138(113)521()75.0(5.2117-?÷-÷-?÷- 11、计算:.363531998199992000?+?- 练习:.22222222221098765432+--------.2)12(2221n n n n =-=-+ 6 12、计算:)98 97983981()656361()4341(21++++++++++ 结果为:5.612249 122121=?++?+ 13、计算: .2007 20061431321211?++?+?+? 应用:)111(1)1(+-=+n n d n n d

练习:.105 1011171311391951?++?+?+? 13、计算: 35217106253121147642321??+??+????+??+??.结果为52 14、求21-++x x 的最小值及取最小值时x 的取值范围. 练习:已知实数c b a ,,满足,01b a c <<<<-且,a c b >>求b a c a c ---+-1的值. 练习: 1、计算2007200619991998)1()1()1()1(-+-++-+- 的值为(C ) A.1 B.-1 C.0 D.10 2、若m 为正整数,那么()[] )1(11412---m m 的值(B ) A.一定是零B.一定是偶数 C.是整数但不一定是偶数 D.不能确定 3、若n 是大于1的整数,则2)(12)1(n n n p ---+=的值是(B ) A.一定是偶数 B.一定是奇数 C.是偶数但不是2 D.可以是奇数或偶数 4、观察以下数表,第10行的各数之和为(C ) 1 43 678 13121110 1516171819 262524232221 … A.980 B.1190 C.595 D.490 5、已知,200220012002200120022001200220012?++?+?+= a 20022002=b ,则a 与b 满足的关系是(C ) A.2001+=b a B.2002+=b a C.b a = D.2002-=b a 6、计算:.35217201241062531211471284642321??+??+??+????+??+??+??5 2 7、计算:.561742163015201412136121++++++8 328

相交线与平行线 全章测试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题 总分:120分日期:2015年12月18日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8小题;共24分) 1. 如图,下列条件能判定的是 A. B. C. D. 2.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行驶,那么两个拐弯的角度可能 为 ( ) A. 先右转,后右转 B. 先右转,后左转 C. 先右转,后左转 D. 先右转,后左转 3. 如图所示,已知,,,则 A. B. C. D. 4.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同旁内角互补 C.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5. 如图,直线、被直线、所截,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的是 A. B. C. D. 6. 已知直线,,,,下面推理正确的是 ( )

A. 因为,,所以 B. 因为,,所以 C. 因为,,所以 D. 因为,,所以 7. 如图,,,则等于 A. B. C. D. 8. 如图所示,,分别是和的平分线,且,那么与 的关系是bl0LIcE A. 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 B. 一定平行 C. 一定相交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21分) 9. 如图所示,与是由两条直线和被直线所截而成 的角,且是;与是由两条直线和被直线所截而成的角,且是. 10. 计划把河水引到水池中,先引,垂足为,然后沿开渠,能使所开的渠道最 短,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11. 如图,已知矩形纸片的一条边经过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顶点,若矩形纸片的一组对边与直角 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交成,,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