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喉癌临床路径

喉癌临床路径

喉癌临床路径
喉癌临床路径

喉癌临床路径

一、喉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喉癌(ICD-10:C32,D02.0),

行喉部分或全喉切除术(ICD-9-CM-3:30.1-3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症状:声嘶或其他喉部不适。

2.体征:喉部有新生物。

3.辅助检查:喉镜、CT和(或)MRI或B超等提示病变。

4.病理学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年)、《喉癌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专家共识》(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头颈外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头颈学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

手术:

1.喉癌激光切除手术:T1和部分T2喉癌;

2.喉部分切除术:T1、T2、部分T3、少数T4,适合喉部分切除的喉癌患者;

3.喉全切除术:不适合上述手术方式的喉癌患者;

4.酌情行缺损修复;

5.酌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四)标准住院日。

1.激光切除喉癌手术≤7天。

2.喉部分切除术和全喉切除术≤18天。

3.皮肤或气管或食道缺损修复术≤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喉癌疾病编码(ICD-10:C32,D0

2.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部X线片、心电图;

(5)喉镜;

(6)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CT或MRI或B超,下咽-食管造影,肺功能,输血准备等。

(七)预防性抗生素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合理选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

手术日为入院后5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术中用药:止血药、抗生素。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

术后住院治疗5-19天。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合理选用抗生素。

2.漱口。

3.鼻饲(激光手术除外)。

4.伤口换药。

5.止痛药(必要时)。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如咽瘘等),需要特殊诊断治疗措施,延长住院时间。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采取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延长住院时间。

二、喉癌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喉癌(ICD-10:C32,D02.0);

行喉部分或全喉切除术(ICD-9-CM-3:30.1-30.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头颈部恶性肿瘤 nccn指南解读

头颈部恶性肿瘤nccn指南解读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学临床指南之一。近期,NCCN发布了2014年第一版头颈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与2013年第二版相比,诊治原则方面仅在细节上进行了部分修订。本文主要对新版NCCN头颈部肿瘤指南外科治疗及放化疗方面的更新进行解读,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该指南提供帮助。 头颈部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的更新 对临床未发现肿大淋巴结的口腔癌患者是否需要行颈清扫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这取决于医生对颈淋巴结的病理状态的正确评估。故对T1~2、N0,即原发灶直径≤6cm淋巴结转移阴性者,新版指南增加“原发灶切除±前哨淋巴结(SLN)活检”这一项目,目的是根据SLN病理结果指导手术者决定是否为患者进一步行颈清扫术。 旧版指南对于声门型喉癌原位癌的治疗方法有两种:内镜下切除和放疗,新指南则进一步指出推荐内镜下切除术。而对于T1~2,N0和某些T3术后切缘阳性者的处理方式应选择二次手术或放疗,不再对≥T2或伴其他危险因素者考虑联合放化疗。 2013年指南列出了7种与预后相关的肿瘤累及区域,即①侵犯翼内肌;②肉眼可见颅底侵犯;③直接侵犯上鼻咽,深部侵犯咽鼓管和鼻咽侧壁;④侵犯颈总动脉;⑤侵犯皮肤;⑥侵犯纵膈、颈椎或椎前筋膜;⑦皮下转移。新版指南仍沿用,但进一步提出对于有癌肿完整切除可能的患者,这些区域累及都不能作为绝对禁忌证。 对于原发灶的切除,新版指南新增了两点:1、骨髓腔侵犯是节段性切除的指征,骨髓冰冻切片有助于指导手术切除范围;2、随着机器人及激光辅助切除术在头颈部肿瘤原发灶治疗中逐渐普及,指南指出,合理运用新技术是关键,重点是要求医生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头颈部肿瘤化疗方面的更新 2014年的新版指南中推荐的一线化疗方案没有改变,仍然是同期顺铂化疗联合放疗。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序贯放化疗和同期联合放化疗较联合诱导化疗在生存率上没有明显差异。故新版指南在鼻咽癌辅助化疗后放化疗方案中,将PF方案(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后行顺铂+放疗的推荐级别由1类降为2A类证据,同样将顺铂+5-氟尿嘧啶治疗后行卡铂+放疗的推荐等级由2A降为2B类证据。诱导/贯续化疗中,新指南中增加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推荐等级2B类证据。

喉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喉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喉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喉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喉癌(ICD-10:C32:900)。 2.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I-Ⅱ期)病 例。 3.晚期病例可作计划性术前放射治疗 4.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应首选放射治疗 5.姑息性放疗。 6、行喉部分或全喉切除术,术后放射治疗指征: (1)手术切缘不净,残存或安全界不够。 (2)局部晚期病变如T3、T4病变。 (3)广泛性的淋巴结转移(≥2个)、或淋巴结包膜受侵、或转移淋巴结直径超过3cm。 (4)软骨受侵。 (5)周围神经受侵。 (6)颈部软组织受侵。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肿瘤放射治疗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放射治疗科诊疗常规》等。 1.症状:声嘶或其他喉部不适。 2.体征:喉部有新生物。 3.辅助检查:喉镜、CT和(或)MRI或B超等提示病变。

4.病理学明确诊断。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0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喉癌疾病编码(ICD-10:C32:900)。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CT或MRI或B超,下咽-食管造影,肺功能,输血准备等。 (五)放射治疗前准备。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感染性疾病筛查、肝功能、肾功能; (3)纤维喉镜检查; (4)普通模拟机定位/喉部增强CT扫描。 (5)颈部、腹部B超检查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检查项目: (1)心电图、肺功能; (2)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 (3)食管造影检查; (4)颅脑MRI检查; (5)全身骨显像。 (六)放射治疗方案。 1.靶区的确定:CT扫描、食管吞钡造影均可以为靶体积及其边界的确定提供参考。

喉癌资料汇总(总)

喉癌 喉癌(carcinoma of larynx)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以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发病率最高。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患病者几乎邻有长期抽烟历史。喉镜检查可发现喉部新生物,CT有助于明确肿瘤的侵犯范围,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喉癌确诊的主要依据。标本的采集可以在喉镜下完成,注意应当钳取肿瘤的中心部位,不要在溃疡面上取,因该处有坏死组织。有些需要反复多次活检才能证实。活检不宜过大过深,以免引起出血。喉癌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喉癌的手术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范围行喉全切除术或喉部分切除术,后者在切除喉部肿瘤的前提下,保留喉的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喉癌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1.吸烟烟草燃烧后产生的苯丙芘可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审批增生核 鳞状上皮化生,纤毛运动停止或迟缓,有致癌性。 2.饮酒长期刺激粘膜可使其变性而致癌。 3.病毒感染一般认为病毒可使细胞改变性质,发生异常分裂;病毒可附于 基因上,传至下代细胞,发生癌变。成人型喉乳头状瘤(HPV)引起的病毒源性肿瘤,目前认为是喉癌的癌前病变。尤其是高危型(HPV-16/18)与喉癌的发生关系比较密切。 4.环境因素如石棉和芥子气致癌。 5.放射线长期接触镭、铀、氡等放射性同位素可引起恶性肿瘤。 6.性激素研究表明喉癌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相对较高,而雌激素则降低。 7.微量元素缺乏体内某些微量元素,则Zn、Se等缺乏可引起没得结构和 功能改变,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导致基因突变。 病理: 组织学上喉癌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约占95%~98%,腺癌少见,约占2%,未分化癌、淋巴肉瘤、纤维肉瘤少见。喉鳞状细胞癌依其发展程度可分为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三种类型。原位癌较少见,经过一段时间可发展成浸润癌;早期浸润癌一般是由原位癌突破上皮基底膜向下浸润,并在固有层内形成癌巢;喉浸润癌绝大多数为高分化鳞癌,癌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的角化现象和细胞间桥,在癌巢中心可见角化珠,低分化鳞癌少见。有时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称为梭形细胞癌,癌细胞排列紊乱,不形成癌巢,颇似肉瘤。疣状癌属于喉浸润型鳞状细胞癌的一个亚型,较少见,占喉癌的1%~2%,肿瘤向喉腔呈疣状生长,形成菜花样肿块。镜下多呈乳头状结构,为高分化鳞癌,可见不同程度的局部浸润,生长缓慢,转移少见。 原发性喉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约占98%。喉鳞癌早期病变仅局限于上皮层,基底膜完整。癌突破上皮基底膜可在固有层内形成浸润癌巢。 喉癌的大体形态可分为: ①溃疡浸润型:癌组织稍向粘膜面突起,表面可见向深层浸润的凹陷溃疡,边 界多不整齐,界线不清; ②菜花型:肿瘤主要外突生长,呈菜花状,边界清楚,一般不形成溃疡; ③结节型或包块型:肿瘤表面为不规则隆起或球形隆起,多有较完整的被膜,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 耳鼻喉科 香格里拉协和医院 二0一九年十月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临床医疗事业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但由于人类疾病纷繁复杂,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探求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转归、康复的规律,是广大医务人员任重道远的责任。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医疗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医德、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规范我院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上级的要求,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专业主要病种的《临床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希望相关专业科室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学习、领会及应用,为人民群众提高更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服务。 由于时间仓促,《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仍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但相信随着医院的持续发展,本书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香格里拉协和医院 2019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鼻科学 (1) 第一节鼻骨骨折 (1) 第二节脑脊液鼻漏 (1) 第三节鼻前庭炎 (2) 第四节鼻疖 (3) 第五节急性鼻炎 (3) 第六节慢性单纯性鼻炎 (4) 第七节慢性肥厚性鼻炎 (4) 第八节萎缩性鼻炎 (5) 第九节变应性鼻炎 (6) 第十节鼻硬结病 (7) 第十一节鼻结核 (8) 第十二节急性鼻窦炎 (8) 第十三节慢性鼻窦炎 (9) 第十四节鼻息肉 (10) 第十五节鼻腔异物 (11) 第十六节鼻中隔偏曲 (11) 第十七节鼻出血 (12) 第十八节鼻腔和鼻窦良性肿瘤 (13) 第十九节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13) 第二十节鼻恶性肉芽肿 (14) 第二十一节鼻前庭囊肿 (15) 第二十二节鼻窦粘液囊肿及牙源性上颌窦囊肿 (16) 第二章咽科学 (17) 第一节急性扁桃体炎 (17) 第二节慢性扁桃体炎 (18) 第三节腺样体肥大 (20) 第四节扁桃体周脓肿 (21) 第五节鼻咽血管纤维瘤 (22)

喉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喉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喉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喉癌(ICD-10:C32:900)。 2.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I-Ⅱ期)病例。 3.晚期病例可作计划性术前放射治疗 4.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应首选放射治疗 5.姑息性放疗。 6、行喉部分或全喉切除术,术后放射治疗指征: (1)手术切缘不净,残存或安全界不够。 (2)局部晚期病变如T3、T4病变。 (3)广泛性的淋巴结转移(≥2个)、或淋巴结包膜受侵、或转移淋巴结直径超过3cm。 (4)软骨受侵。 (5)周围神经受侵。 (6)颈部软组织受侵。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肿瘤放射治疗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放射治疗科诊疗常规》等。 1.症状:声嘶或其他喉部不适。 2.体征:喉部有新生物。 3.辅助检查:喉镜、CT和(或)MRI或B超等提示病变。 4.病理学明确诊断。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0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喉癌疾病编码(ICD-10:C32:900)。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CT或MRI或B超,下咽-食管造影,肺功能,输血准备等。 (五)放射治疗前准备。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感染性疾病筛查、肝功能、肾功能; (3)纤维喉镜检查; (4)普通模拟机定位/喉部增强CT扫描。 (5)颈部、腹部B超检查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检查项目: (1)心电图、肺功能; (2)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 (3)食管造影检查; (4)颅脑MRI检查; (5)全身骨显像。 (六)放射治疗方案。 1.靶区的确定:CT扫描、食管吞钡造影均可以为靶体积及其边界的确定提供参考。 2.放射治疗计划:推荐使用CT模拟定位和三维计划系统。

声门上型喉癌和下咽癌对吞咽功能的影响分析

声门上型喉癌和下咽癌对吞咽功能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9-10-24T16:51:32.32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0期作者:杨肖辉[导读] 目的:为了研究声门上型喉癌和下咽癌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杨肖辉 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声门上型喉癌和下咽癌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喉癌组)、45例下咽癌患者(下咽癌组)及45例同龄段的正常人(正常组)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以及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并比较三个组的吞咽功能状况。结果:经过评估发现,喉癌组的声门上型喉癌患者,有24例吞咽功能异常,占据了53.33%,下咽癌组的下咽癌患者,有33例吞咽功能异常占据了73.33%,正常组人群有6例吞咽功能异常,占据了13.33%,结果显示,喉癌组和下咽癌组吞咽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要比正常组高(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和下咽癌患者,存在吞咽功能异常概率高,所以,声门上型喉癌和下咽癌,对吞咽功能影响是非常大的。 【关键词】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吞咽功能;影响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supraglottic laryngeal cancer and hypopharyngeal cancer on swallowing function. Methods:45 patients with supraglottic laryngeal cancer(laryngeal cancer group),45 patients with hypopharyngeal cancer (hypopharyngeal cancer group)and 45 normal persons of the same age(normal group)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6. The salivary swallowing test and Watian drinking water test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of the three groups. Condition. Results:After evaluation,24 patients with supraglottic laryngeal cancer in laryngeal cancer group had abnormal swallowing function,accounting for 53.33%,33 patients with hypopharyngeal cancer in hypopharyngeal cancer group had abnormal swallowing function,and 6 patients in normal group had abnormal swallowing function,accounting for 13.3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wallowing in laryngeal cancer group and hypopharyngeal cancer group was abnormal. The incidence of dysfun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group(P < 0.05). Conclusion:Patients with supraglottic laryngeal cancer and hypopharyngeal cancer have a high probability of abnormal swallowing function. Therefore,supraglottic laryngeal cancer and hypopharyngeal cancer have a great impact on swallowing function. Key words:supraglottic laryngeal cancer;hypopharyngeal cancer;swallowing function;impact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喉癌患者共90例,分为喉癌组与下喉癌组,喉癌组患者为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下喉癌组为下咽癌患者。其中,喉癌组患者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48-78岁。下喉癌组患者45例,均为男性22例,年龄48-78岁。45例同龄段正常人为正常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48-78岁。 喉癌组纳入标准:(1)根据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声门型喉癌;(2)符合TNM分期T1~T3期;(3)年龄48-78岁;(4)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5)签署知情同意书。 正常组纳入标准:年龄48-78岁,神志清楚,自愿参加评定,排除既往脑卒中及神经系统疾病史、咽喉及食管疾病史。 1.2方法 1.2.1吞咽功能评估方法 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术前明确诊断后)和正常组均进行吞咽功能评估,评估由3人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评估结果出现异议时,次日重新检查评估,如仍有异议时采用多数人结果。 1.2.2吞咽功能实验方法 洼田饮水试验:这种实验方法是由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的,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利于选择有治疗适应症的患者,并要求患者意识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试验。试验方法:患者取端坐,饮用30ml温开水(饮水时不讲话),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正常:1级,5s内;可疑:1级,5s以上或2级;异常:3~5级。注意事项:无需告诉患者正在做测试,以防紧张;饮水量要准确。 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检查者将手指轻轻地贴在受试者喉结及舌骨处,让其反复吞咽,感受喉结及舌骨越过手指、然后下降至原位为完成1次吞咽,观察受试者30s内吞咽次数,3次以上为正常,否则为异常。 1.3吞咽功能异常的判定标准 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洼田饮水试验2种评估方法中有任何1种评估结果为异常者,则判定为吞咽功能异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洼田饮水试验中喉癌组、下咽癌组及正常组吞咽功能比较 在洼田饮水试验中,喉癌组吞咽功能异常10例(22.22%),下咽癌组异常16例(35.56%),正常组异常2例(4.45%)。喉癌组和下咽癌组异常率均较正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反复唾液吞咽试验中喉癌组、下咽癌组及正常组吞咽功能比较 在反复唾液吞咽试验中,喉癌组异常19例(42.22%),下咽癌组异常18例(40.00%),正常組异常5例(11.11%),喉癌组和下咽癌组异常率均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声门上型喉癌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早期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

早期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 发表时间:2016-05-20T16:14:00.1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作者:买买提依明?牙生 [导读]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新疆喀什 844000)近年来,我国临床微创技术飞速发展,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中效果显著。 买买提依明?牙生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喉切开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黏膜光滑比例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针对早期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患 者,微创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声门型喉癌;癌前病变;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214-02 近年来,我国临床微创技术飞速发展,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中效果显著。我院针对8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探讨传统手术治疗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所收治,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44~65岁,平均年龄(58.3±3.5)岁;病程1~5年,平均(3.4±1.1)年;其中早期声门型喉癌45例,喉癌前病变35例。入选标准[1]:入院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喉痛、声音嘶哑等,经纤维喉镜、X线、CT检查确诊,手术耐受性良好,喉癌病变早期,未出现远端转移。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分析(P>0.05),均衡性较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在颈前正中线做一条约2.5cm的切口,依次分离组织,将甲状软骨板切开,经前联合喉室水平入喉腔,明确肿瘤位置,并切除肿物。喉腔可通过甲状软骨外膜和喉腔残余黏膜组织修补,缝合并包扎伤口。观察组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全麻后置入支撑喉镜,确保声门充分暴露,仔细探查肿瘤位置、大小等,肿物通过喉钳提起,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头清除,于肿瘤边缘外3~5mm处进行消融,向周围延伸,一次性切除,避免声韧带受到损伤。将切除的组织送检,快速病理检查,确保无肿瘤组织残留。在手术过程中,若患者出血量较大,采用双极电凝止血,若出血量较小,采用等离子止血,术后给予3~5d抗生素治疗。 1.3 评价指标 结合患者术前喉镜检查及术后30d喉镜随访,观察声带黏膜恢复情况,黏膜增生肉芽,伪膜,瘢痕等视为不光滑[2]。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统计复发病例。 1.4 统计学处理 将此研究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在统计学软件SPSS18.0中作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处理,分别应用(x-±s)和(n%)描述,数据比较经t和卡方检验,若结果为差异P<0.05,则代表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黏膜恢复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黏膜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黏膜恢复程度比较 * 2.2 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喉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包括原发性喉癌和继发性喉癌,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嘶、咳嗽等,给患者生活与工作带来不便。声门型喉癌是常见的喉癌类型,喉癌前病变是存在恶性变趋向、证实有恶性变的喉部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早期诊断和治疗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可最大程度确保器官的完整性,减少对患者生活的不良影响。 随着我国微创技术的发展,早期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但早期微创手术器械设备设计存在缺陷,容易引起声带粘连。近年来,微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手术器械设计不断完善,新型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广泛应用。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确保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切割的准确性[3]。此术式无需切开气管,不会对声韧带造成伤害,患者痛苦轻,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低温等离子刀前端弯曲自由度高,可合理调节其角度,更易发现较隐蔽的病变,从而彻底清除肿瘤组织,降低复发率[4],得到了广大医师和患者的认可。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声门黏膜光滑程度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及癌前病变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和复发,加快康复速度,具有一定

喉癌

喉癌 一、发病率 喉癌(Laryngeal Carcinoma)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鼻咽癌。由于不同致癌因素的作用及对致癌环境暴露的增加,近年来喉癌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患者多见于50~70岁,发病年龄最高者男性为65~69岁年龄组,女性则较早,为55~59岁年龄组。男女发病率也有差别,男女之比为4∶1。致病因素目前仍未完全明确,其中长期吸烟与酗酒,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性激素以及放射损伤等可能与喉癌的发病相关,另外喉上皮增生症指喉粘膜白色病变,包括角化症、过度角化症、粘膜白斑及增生性喉炎等有癌前病变之称。 二、喉的解剖结构与淋巴引流 (一)解剖结构:喉位于颈前正中,相当于第4~6颈椎椎体水平,喉结构主要由骨骼、粘膜和肌肉组成。其上方与口咽相续,下与气管相通,两侧与后方与下咽相连。临床上将喉腔分为3个区,分别是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 图1. 喉的解剖分区 1.声门上区:指喉的上界至声带上缘,包括上舌骨上会厌(会厌尖、会厌舌面、会厌喉面)、杓会厌皱襞、喉侧缘、杓状软骨部、舌骨下会厌和室带(假声带)。 2.声门区:包括声带、前联合、后联合以及前联合下0.5cm~1cm。

3.声门下区:指声带下缘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长约2cm,包括声带游离缘下5mm至第一气管气管上缘之间的结构。 (二)喉的淋巴引流 声门上、下区淋巴引流以声带为界限分别引流至不同的淋巴结组。声门下区淋巴管较丰富,其淋巴管穿过会厌前间隙和甲状舌骨膜后,汇集引流至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一些淋巴管可直接引流至颈中深、甚至颈下深淋巴结,因此声门上型喉癌转移部位多见于颈深淋巴结上中组;而声门下区淋巴管相对较少,其淋巴管穿过甲状舌骨膜后,汇集引流至甲状腺峡部附近的气管前淋巴结,或直接引流至颈内静脉链中下组,同时可向后通过环状气管膜引流至气管旁淋巴结,因此声门下型喉癌 转移常见于颈中深、颈下深淋巴结,以及气管食管周围淋巴结转移。最后可至锁骨上和上纵隔淋巴结。声门区癌极少见颈淋巴结转移。 三、病理 喉部肿瘤鳞状细胞癌最多,占90%以上,声门区癌分化程度多较高,声门上区癌分化程度较差,声门下区癌介于两者之间。少见的是原位癌、腺癌、未分化癌、恶性淋巴瘤、肉瘤等。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声门上区癌在喉癌的发病率中居第二位,约占40%,其症状根据病变所在声门上区的不同部位而不同:病变靠近声门时表现为声嘶,如有溃疡,则会咳嗽伴血丝痰;病变位于舌根、梨状窝、环后区时,表现为咽喉痛,吞咽疼痛;而病变位于食管入口时则会妨碍进食,局部晚期时会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2.声门区癌在喉癌中最常见,其占比例为50%~60%。临床表现主要为声嘶,且症状出现较早,但是根据病变所在声带部位的不同,声嘶程度亦不同,在声带边缘声嘶明显,而位于声带表面声嘶并不严重,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会出现喉鸣和吸入性呼吸困难。 3.声门下区癌相当少见,仅占所有喉癌的1%~4%,本病早期症状隐匿,少有能早期诊断者,待出现呼吸困难,喉喘鸣时已是晚期。 (二)体征 1.喉外形早期喉癌其喉外形无变化;中、晚期喉癌由于肿瘤压迫或直接侵犯了甲状软骨、甲状腺、椎前间隙等,使喉外形增宽、变形、甲状软骨上切迹消失,甲状软骨增厚、压痛,甲状软骨左右推动时与椎前间的摩擦音(亦称岬嵴音)消失。 2.喉肿物可以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物形状、部位、

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长期疗效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年第29卷第5期Zhejiang JITCWM(Vol.29No.52019) 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长期疗效肖小玉1关建2朱华明2刘素茹2时海波2易红良2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术;早期喉癌;长期疗效 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对软组织的切割、消融与止血,早期主要应用于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以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长期疗效报道尚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20例,并进行3年~6.5年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20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35~77岁,所有患者术前行颈部淋巴结B超、胸部CT、颈部增强CT及全身检查,了解病变范围,并排除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病理检查确诊为鳞状细胞癌。TNM分期:T1aN0M012例,T1bN0M0 4例及T2N0M04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均无全麻手术禁忌。 1.2手术设备及方法手术均采用常规经口插管全身麻醉,垫肩头后仰,支撑喉镜充分暴露声门,调整好显微镜,明确病变范围,应用美国Arthrocare Corporation公司生产、型号为EIC7070的低温等离子一次性刀头,低温等离子射频仪能量调至为9档,电凝止血为5档,自肿瘤后端开始,距肿瘤基底部外约0.5cm开始消融,完整切除患侧声带肿物。如肿瘤侵及喉室后被室带遮挡,则需切除室带以充分暴露肿瘤,并向外切除至甲状软骨板。如侵犯前联合,则需切除前联合至甲状软骨板和对侧声带前1/4~1/3。肿瘤切除后在安全缘的上、下、前、后四处各取组织送冰冻切片,如回报切缘均为阴性则手术结束,如某切缘为阳性或不典型增生则继续切除0.5cm后送切缘至切缘阴性为至。术区检查无出血后退出支撑喉镜,术毕。手术时间45~63min,术中出血约10~ 20mL,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雾化吸入及化痰等治疗,注意观察呼吸及喉腔出血情况。术后当天即可进食,所有患者均未行气管切开,术后无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术后2~5天出院。 1.3术后随访术后定期复查电子喉镜观察声带修复情况,复查颈部淋巴结B超及胸片,必要时复查颈部增强CT或MRI。术后3个月内每1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2年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2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6.5年。 2结果 术后1个月左右多数患者声带轻度肿胀,少量肉芽,部分形成肉芽肿。术后2~3个月肉芽肿逐渐消退,局部上皮化。4例T1b及4例T2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前联合粘连,无呼吸困难。1例T1a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发现声门下新生物,遂行支撑喉镜下活检,术中确认复发后行气切十左侧垂直半喉切除术,术后无复发及转移。1例TNM分期为T2N0M0的患者,术后6年随访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因全身情况差而放弃治疗,目前带瘤生存。1例随访3个月发现左侧声带赘生物生长,行支撑显微喉镜下激光辅助左侧声带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或转移。局部复发率10%(2/20),3年及5年累计生存率100%。 3讨论 声门型喉癌是喉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早期出现声嘶容易被早期发现,因此很少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Silver等[1]指出早期声门型喉癌解剖学上定义为局限侵犯声门区组织,尚未波及周围软骨和肌肉,同时亦无淋巴结转移。所以目前对于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都提倡微创方式,如低温等离子及CO2激光手术切除,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喉的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治疗是在低温下完成病变 作者单位:1浙江省诸暨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诸暨311800);2上海 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30) 通信作者:易红良,E-mail:yihongl@https://www.doczj.com/doc/5910876655.html, 409

喉癌临床路径

喉癌临床路径 一、喉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喉癌(ICD-10 : C32, D02.0), 行喉部分或全喉切除术(ICD-9-CM-3 : 30.1-3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症状:声嘶或其他喉部不适。 2.体征:喉部有新生物。 3.辅助检查:喉镜、CT和(或)MRI或B超等提示病变。 4.病理学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年)、《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 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年)、《喉癌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专家共识》(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头颈外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头颈学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

手术: 1.喉癌激光切除手术:T1和部分T2喉癌; 2.喉部分切除术:T1、T2、部分T3、少数T4,适合喉部分切除的喉癌患者; 3.喉全切除术:不适合上述手术方式的喉癌患者; 4.酌情行缺损修复; 5.酌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四)标准住院日。 1.激光切除喉癌手术W 7天。 2.喉部分切除术和全喉切除术W 18天。 3.皮肤或气管或食道缺损修复术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喉癌疾病编码(ICD-10 : C32Q0 2.0 )。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 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 (4)胸部X线片、心电图;

喉癌放射治疗标准流程(徐州)

喉癌放射治疗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喉癌(ICD-10:C32,D02.0) 行喉部分或全切除术(ICD-9-CM-3:30.1-3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版》(殷蔚伯,谷铣之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国NCCN喉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文版)、其他可以获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研究结果、自身经验。 1.间接喉咽镜或显微喉咽镜提示喉咽粘膜毛糙或/和有新生物 2.喉咽CT或MRI提示喉咽粘膜增厚或以喉咽为中心的肿物(可伴有周围浸润) 3.病理提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非角化型癌;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2003WHO分类) 4.可有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三、放射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肿瘤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版》(殷蔚伯,谷铣之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国NCCN喉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其他可以获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研究结果、自身经验。 四、标准住院日为7-9周。 五、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生化全项 胸部增强CT 肿瘤相关抗原测定C12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测定(SCC) 淋巴细胞免疫分析(NK)、淋巴细胞免疫分析(T) 异常蛋白(TAP)检测 ECT全身骨显像 凝血功能[普诊] 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 胸部正位+左侧位 彩超消化系统检查(肝.胆.脾.胰.肾.腹水.腹腔内包块) 心电图、 根据病情:腹部CT、头MRI 六、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时机。 1.可用放射增敏剂,建议在放疗初期开始使用,直至放疗结束 2.可用放疗防护剂,建议在放疗初期开始使用,直至放疗结束,目前不建议与增敏剂同时使用。 3.可同时用中草药口服和/或中成药调理。 4.可同时用靶向药物联合治疗 5.建议顺铂同期放化疗(除T1-2aN0M0外)

肿瘤放疗科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 肿瘤放疗分册

目录 第一章头颈部肿瘤 (1) 第一节鼻咽癌 (1) 第二节上颌窦癌 (7) 第三节筛窦癌 (8) 第四节口咽癌 (9) 第五节口腔癌 (11) 第六节喉癌 (12) 第七节甲状腺癌 (17) 第二章胸部肿瘤 (20) 第一节肺癌 (20) 第二节乳腺癌 (26) 第三节纵隔肿瘤 (31) 第三章消化道肿瘤 (35) 第一节食管癌 (35) 第二节大肠癌 (38) 第四章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44) 第一节肾癌 (44) 第二节膀胱癌 (47) 第三节前列腺癌 (50) 第四节睾丸肿瘤 (57) 第五节阴茎癌 (60) 第五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62) 第一节外阴癌 (62) 第二节阴道癌 (63) 第三节子宫颈癌 (63) 第四节子宫内膜癌 (68) 第五节卵巢癌 (72) 第六章淋巴系统肿瘤 (75) 第一节何杰金淋巴瘤 (75) 第二节非何杰金淋巴瘤 (78) 第七章骨及软组织肿瘤 (86) 第一节骨肿瘤 (86) 第二节软组织肿瘤 (86) 第八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88) 第一节颅内肿瘤 (88)

第一章头颈部肿瘤 第一节鼻咽癌 一、定义 鼻咽癌是鼻咽部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在我国鼻咽癌居各种恶性肿瘤的第8位,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81%,在头颈部的恶性肿瘤中鼻咽癌的发病率则居首位。 二、诊断 (一)临床表现 ⒈颈部淋巴结肿大 2. 鼻部表现包括鼻堵,回缩性血涕及涕中带血。 3. 耳部表现常见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 4. 头痛确诊时约有70%患者有头痛,多表现为一侧为重的偏头痛,少数为颅顶枕后或颈项部痛。 5. 面部麻木约15%-27%患者有面部麻木症状,这是三叉神经受侵或受压所致的浅感觉异常,包括额面部蚁爬感、触觉过敏或麻木,是鼻咽癌前组颈神经受损发生率最高的症状。 6. 眼部症状表现为复视、眼睑下垂、眼球固定。可因肿瘤侵至眶内或侵及颅底,眶尖眼外肌支配神经受侵引起。 7. 颅底受侵引发的颅神经麻痹综合征 ⑴眶上裂综合征:Ⅲ、Ⅳ、V1、V2颅神经麻痹,多伴头痛。 ⑵眶尖综合征:Ⅲ、Ⅳ、Ⅵ、V1颅神经麻痹及头痛。 ⑶垂体蝶窦综合征:Ⅲ、Ⅳ、Ⅵ颅神经先受累,继而Ⅵ和Ⅱ颅神经损伤致失明。 ⑷岩蝶综合征:又名海绵窦综合征或破裂口综合征,首先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继而顺次出现V3、2、1、Ⅲ、Ⅳ、Ⅱ颅神经麻痹。 ⑸颈静脉孔综合征:出现Ⅸ、Ⅹ、Ⅺ颅神经麻痹症状。 ⑹舌下神经孔症状:致舌下神经损伤,伸舌偏向患侧,患侧舌肌萎缩。 8. 远地转移临床表现以骨转移最多见,肺及肝转移次之。 (二)分期 目前,国内惯用的是1992年福州分期,国际上常用的是UICC分期,分别如下: 1. 1992年福州分期 1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 目录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1) 二》声带息肉临床路径(2009年版) (3) 三》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5) 四》喉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 (7) 五》鼻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 (9) 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11) 七》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2011年版) (13) 八》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15) 九》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16) 十》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19) 十一》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2011年版) (21) 十二》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1年版) (23) 十三》下咽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 (26) 十四》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2011年版) (28) 十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临床路径(2011年版) (30)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1-H66.3/H71)行手术治疗(ICD-9-CM-3:19.3-19.5/20.2/20.4) (二)诊断依据: 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有脓性分泌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内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手术: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 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 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66.1-H66.3/H7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 (6)颞骨CT。 2.视情况而定: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面神经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声门型喉癌喉功能保全术的临床应用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910876655.html, 声门型喉癌喉功能保全术的临床应用探究 作者:漫一凡张超周延辉王军旗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第02期 [摘要] 喉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7%~7.6%,而声门型喉癌约占全部喉癌的50%~60%。本文主要研究了一些学者关于声门型喉癌喉功能保全术的临床见解,并且总结和分析了这些观点,除此之外提出了几点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声门型;喉癌;喉功能保全术 [中图分类号] R73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2-30-04 Clinical application study of the operation of laryngeal preservation in glottic carcinoma MAN Yifan ZHANG Chao ZHOU Yanhui WANG Junqi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 China [Abstract] Laryngeal carcinoma is a common head and neck cancer, the incidence of which is 5.7% to 7.6%. Glottic carcinoma account for 50% to 60% of all laryngeal carcinoma. To study,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opinions of some scholars on the operation of laryngeal preservation in glottic carcinoma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own opinions in this papper. [Key words] Glottic; Laryngeal carcinoma; Laryngeal preservation 在临床上,出现最多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是喉癌,人群的患病几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比例大约为5.7%~7.6%,其中声门型喉癌在喉癌中占有50%~60%的比重。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首选手术的理论是由Ogol'tsova等提出的,之前手术的方式是在垂直部分切除喉的病变部位,其缺陷是该种方法造成的创伤面积大并且对诸如呼吸、发声、吞咽等喉的相关功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此次研究充分避开往日手术的弊端,采用半喉切除术对喉癌进行治疗,其疗效令人欣慰。现在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喉癌治疗发展史 1863年第一例声门型喉癌的切除手术由Dr.Sands实施,与此同时还提出一重要理念即手术过程中彻底清除肿瘤的同时还要尽最大可能保留喉其他部分的组织完整并进行喉功能重 建;1864年Dr.Gibbs运用喉部切开术成功切除了喉表皮样癌;1865年Dr.Cooper成功完成首次经口腔的会厌癌切除术;1873年Billroth完成了首次全喉切除术;至此,治疗喉癌的主要手段的角色由手术切除法但当至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