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1

浅谈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1

浅谈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1
浅谈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1

浅谈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

刘定权

【摘要】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并不亚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岁看成年,七岁看一生”说明了尽早开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从氏族部落开始,人们就懂得推选品德高尚、能力超群的人作为首领,而这些能够成为品德高尚、能力超群的人,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古圣先贤们留下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至理名言,这些至理名言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言行准则和精神粮食,发展到今天,形成了独特而实用的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家庭教育;识字教育;思想道德;精神内涵

一、问题的提出

《增广贤文》曰:“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近四十年来,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胎”现象十分普遍,孩子成了家里的“稀有资源”。当今社会,太多家长哭诉现在的孩子“真难管教”。在“难管教”之下,衍生出来的家庭问题层出不穷,如:不团结、不听话、忘恩负义、桀骜不驯等,“孝子”也正成为社会的“稀缺资源”,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颜氏家训》曰:“子生咳(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半月谈》也指出:“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结果。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巨变,家庭教育的支柱正在崩塌,其中

过去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遭到破坏,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造成的严重问题亟待引起重视。”于是,在物质生活奔小康,精神生活却在倒退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以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就成了每位为人父母者的一大难题。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鄙视人本性上的贪婪与粗俗的物欲要求,正是应对这一难题的良方。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过:“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危机需要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所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里不谈大乘佛法,只谈中国传统文化。

二、家庭教育的常见问题

(一)过分宠爱,忽视精神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得太快,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一胎”政策更突显了孩子的宝贵。因此,许多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无论孩子有什么要求,家长都会尽量满足,却忽视其心理需要,没有对其进行思想道德、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教育。长此以往,孩子的占有欲强,遇到困难挫折就一蹶不振,容易形成孤僻不语、自私自利、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性格缺点。

(二)揠苗助长,过分专制

如今,一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坑害了多少家长:拼命强迫孩子提早学走路、学写字,过早进入各类补习班、培训班……严重超过了孩子的接受能力。父母认为自己是“过来人”,很容易以一种权威、专家的态度教育孩子,为孩子规划他的未来。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运用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

(一)运用《弟子规》进行文明礼仪启蒙教育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

《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弟子规》是一部非常适合幼儿启蒙教育的书籍,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并且按照《弟子规》的要求践行,它将会使孩子们受益匪浅。“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孩子明确如何对待父母言语;“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可以教育孩子做事要告诉父母、私藏东西是不对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教育孩子要懂得长幼有序,凡事要先尊重尊长。这对于当今社会很多家长餐桌上让孩子先吃,物质上让孩子先享受等做法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再如“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这不正是“诚信教育”吗?但对于小孩子来说,讲什么“诚信教育”他哪能听得懂,但是教育他要按照那几句话去做,小孩子会非常清楚而且乐意。“祸从口出”、“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这些道理我们成年人容易理解,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就有点难度了,《弟子规》中“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运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进行常识教育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三字经》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其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国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它既是一本启蒙教材,也是一本记录中国姓氏的书籍。《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总共250个隔句押韵的四字短句组成的文章,内容包含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伦理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既可以作为识字教材,又可以学到很多常识,如中国的姓氏、三才四时五谷六畜七情八音等,还可以学到诸如黄香温席、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从三皇五帝到清朝的历史及做人做事的准则,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深远的影响。

(三)运用《朱子家训》进行居家生活教育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其文634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拜金如潮、见利忘义的社会中,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有积极意义,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以教育孩子不浪费,对天地万物心怀

感恩;“与肩挑贸易,不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需加温恤”教育孩子要有慈悲心、恻隐心;“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逾珍馐”、“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等对持家、做人、修身、读书的目的指明了方向。《朱子家训》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以书法作品的形式悬挂于客厅、饭厅,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金科玉律”。

(四)运用儒家经典进行道德文化、为人处世教育

儒家经典主要是“四书五经”,《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此外,还有《荀子》、《庄子》等。这些儒家经典形成、发展、繁衍到今天,已经过两千多年历史长河的淘洗,得到了历史的验证,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儒家经典,既可以修身养性,又可以增智广识,还可以立德励志。因此,运用儒家经典进行道德文化、为人处世教育,非常适合我国的国情、民情,而且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很好的概括。例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点明了君子与小人的差别,“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爱亲

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告诉我们如何行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教育孩子知识、经验、成就必须经历困难、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得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道出了环境对人和事物的影响,教育孩子不能为负能量所影响,“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告诉孩子求学时要注重“积累”……

(五)运用唐诗宋词进行文化知识教育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因其讲究平仄、对偶、对仗、押韵,以优美精炼的文字、朗朗上口的韵律表情达意,故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

1、唐诗代表了整个唐代文学发展的主流,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山野村夫,写诗吟诗成了一种必需的生活方式。从而诞生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等成就卓越的诗坛大家,留下了《春晓》、《赠汪伦》、《将进酒》、《嫦娥》、《长恨歌》等许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篇,使人在与人道别时就会想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人欢饮时想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

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逢年过节出门在外的游子们就会想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词在宋代别具一格,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令人惊叹不已,出现了苏轼、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李煜等词坛大家,留下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

这些名篇佳句,对提高个人的文化知识、培养个人的文化素养,非常直接而重要。因此,从“唐诗宋词”入手,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教育是最合适而又简捷速效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久而久之,“俗人”也会变成“雅士”。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家庭和睦融洽,关系到祖国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意义重大、作用明显、影响深远。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作为父母,要加强家庭教育,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借用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家长必须不厌其烦地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运用历代为无数中国家庭验证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参考文献

[1]《半月谈》,新华通讯社,2010年,第6期

[2]《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3]《展望21世纪》,荀春生等译,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年6月,第2版

[4]《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6月,第1版

[5]《四书五经》,思履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8月,第1版

[6]《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荀子》、《庄子》,梁海明译注,书海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专科家庭教育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家庭教育1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活动,也包括家庭成员间发生的各种互动。 2、家风 指的是一个家庭在多少代的蕃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道等等,其主要指的是一个家庭的思想意识方面的传统。 3、家庭结构 。是家庭诸分子不同的层次和序列的结合。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身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等4、家庭生活方式 是指人们在家庭中的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包括家庭生活观念、家庭生活活动和家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 5、家庭教育的方法 是指家长在对子女实施教育时所选择和运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6、直接暗示 是把家长的意图直接提供给子女,使之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理解、领会。 7. 间接暗示 是借助于人的行为或其他的媒介,将家长的意图和对子女的要求、期望,间接地提供给子女,使子女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反暗示8 是指利用外界刺激物的暗示引起相反的反应的一种暗示。自我暗示9. 是起自内心而不是来自外界的暗示。自我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低常儿童10是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平均并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弱智儿童、智能不足儿童、智力残缺儿童。11、超常儿童主要是指智力发展或某种才能显着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12. 寓教于喻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或某一道理,以便表达得生动鲜明,便于弄懂弄通。就叫做寓教于喻。13、家业指的是一个家庭世世代代都从事的职业,或是许多代人都具有同样的兴趣、爱好、学问、专长。、美育14就是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形成评价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说服教育15是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常用的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讲清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以便启发子女的自觉性,提高子女的思想认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16、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简化的方式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实施影响,并能迅速产生效用的教育过程二.简答 1. 简述家庭教育的性质 1、家庭教育是一种私人教育; 2、家庭教育是非正规教育;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3. 2. 简述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家庭教育也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 2家庭教育也承担着传播道德行为规范的任务。 总之,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的成长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的建设, 都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必须努力抓好。 3. 简述影响家庭教育目的确定的影响因素 1、家庭的根本利益; 2、家长的经历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3、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 4、家长的职业; 5、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令狐采学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他们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归属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国人的质疑,甚至向她发出挑战。如新文化运动,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还大胆地提出打到孔家店,以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思想。这是国人不敢正视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西洋文化强势侵略的面前,国人想把传统文化全面抛弃,达到弃旧布新的效果,但是一个民族把自己的根给去掉,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之后,共产党想把共产主义文化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思想统一,社会和谐的目的,但是这极大地压制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断层的危险。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的搏杀与斗争,在厮杀中,似乎传统文化没有被消灭,但对国人的影响大大减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冲击下,产生了拜金主义,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

等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四书五经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较之于金钱都变为了其次,导致现阶段中国人信仰缺失,社会上坑蒙拐骗盛行,在追求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下,似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代价,就算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也被利欲充斥着头脑,完全没有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些恰恰是社会的悲哀,我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文化冲击激烈,文化大动荡的时代,很容易迷失自我,我们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用它为我们现在社会服务,是走出文化动荡怪圈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是主流文化,统治者用它来教化民众,为其统治服务,所以儒家文化也会随着朝代地更替而发生变化,这也变化其实是儒学的新发展,在原来基础在继承创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从儒学开始。 儒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它能包容兼收,它的强大,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让其他文明为之折服。这两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主要原因。鲜卑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完全接受汉族文化,导致他们迅速地融入汉族,年代变迁,鲜卑族人已经把他们的祖先给忘记了,完全承认汉文化,导致了整个民族的消失。这是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我们在快马弯刀面前失败了,但是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他们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又要转向我们学习,最后的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报告

前篇论语是中国文学库中重要的宝藏之一。论语为汉民族制造了道德秩序,左右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长久以来的历史。那么论语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古代重视儒学,论语成了经典读本,从古至今人们对论语解读多于论语本身。我结合老师所讲和资料查阅来肤浅的整理一下论语核心精神吧。 论语中多次提到仁,引申为爱人,即不彻底的人本思想。主要要体现在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政治上主张君主应当推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塾,打破贵族的学习专权。 核心精神之政治篇 论语仁政篇告诉了君主该怎样治理自己的国家,告诉了现代管理者如何领导。 论语中有讲以道德治理,将会使你拥有大批拥护者。也就是说,如果你站在道德制高点将会有大批的人支持你。有的人滥施刑罚,以一种无道德秩序来管教自己的子民,自己的子民就会因为想法设法逃避惩罚而变得没用廉耻之心,这样整个秩序回更加混乱。但如果君主好施,用礼制同化他们,百姓不仅有廉耻心,同样有归顺感。历史上元,清统治者努力把自己汉化的目的就是为了用道德礼制讲不同民族的人们统一而消除矛盾。在现代也如是,领导者应该仁义对待下属。这样才能让自己作为被拥护对象,否者下课。 孔子在仁政篇中提到了“孝”,古人有讲,万恶淫为首,百事孝为先,无论古今,孝在极其重要,为何?“孝”维持了小家的和谐,家和万事兴,则国强。现在相亲中往往会考虑对方是否孝敬,公司招聘时候也会考虑。为何?孝的人往往有一种对集体的尽职,往往能够在集体支离破碎时起到凝聚作用。然而古时的唯父母命是从则是相当荒唐的,说得对就做,不对就当旁听。

信任也在论语中被重视,孔子说过人如果不讲诚信,就像不完整的车轮它怎么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应当互相信任。不是有说:诚信为做人之本。诚信就是连接利益者与利益者的纽带。 论语核心精神之教育篇 成语三十而立,不惑之年相信大家都熟悉。孔子讲这话时是在他70岁时,目的是为了告诫大家天命自己,才能成功。尽管人生充满坎坷,但艰苦奋斗总会有出头一天。同时也极具讽刺的说明有些东西是天生如此不能改变。不消极,不狂妄的人,才是学习教育的集大成者。 论语记载:“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在这里就表明了学习教育的立场:在教育学习过程中教授和被教授者间应当互动交流。不过站在颜回的角度,他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在表明态度:学有所成顾不上炫耀就做进一步的讨论深入。正如孔子所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作为学习者,尽管接受的本领很强,但是生硬的接受只能让自己因为知识的过度堆积而消化不良。其实孔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知识不是死的。后来马克思思想中不是提到实践吗,大致与孔子所说的变更知识相近。 后篇论语博大精深。取部分核心精神就已经适用人的成长所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5课时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曹坤丽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墨子散文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进行说理的方法。 (2)学习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尚贤事能”的思想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把握墨氏议论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墨子》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列德:以德行安排位置。 (2)农与工肆之人:指指农夫、工匠和商人。 (3)断予之令:给予其决断的权利。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所以古时圣王为政,任德尊贤,即使是从事农业或手工、经商的人,有能力的就选拔他,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任务,给他权力。即是说,如果爵位不高,民众对他就不会敬重;俸禄不厚,民众对他就不信任;如果权力不大,民众对他就不畏惧。拿这三种东西给贤人,并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要把事情办成。所以在这时,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功劳定赏。衡量各人功劳而分予禄位,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不会永远贫贱。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黜他。举公义,避私怨,说的即这个意思。。 三、温馨点击。 介绍《尚贤》及《墨子》。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尚贤上》选段。

家庭教育网上作业解答

A. 针对性 B. 权威性 C. 群众性 D. 感染性 2. ()给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A. 遗传素质 B. 学校教育 C. 环境 D. 个人努力 3. 古代的中国,有许多的思想家、政治家论及家庭教育问题,()是我国最早谈及家庭教育 问题的思想家。 A. 孔子 B. 孟子 C. 韩非子 D. 管仲 4. 不属于封建社会家庭教育内容的是() A.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 B. 普遍实行封建家长制 C. 读书无用论 D. 灌输乐知天命、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 5. 在纷繁的社会环境中,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 A. 家庭环境

B. 社会环境 C. 朋友影响 D. 学校教育 6. ()说:“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 不黑;麻扶丝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 A. 孔子 B. 孟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7.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他提出了一整套的学制,他认为从出生到二十四五岁,是 学习时间。他把早期家庭教育正式列入教育体制之中,这在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 A. 孔子 B. 夸美纽斯 C. 颜之推 D. 陈鹤琴 8.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十分迅速,也是智力发展的()。 A. 平稳期 B. 完备期 C. 关键期 D. 缓慢期 9. ()说过,家长的权威,“主要基础只能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 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为上。” A. 马卡连柯 B. 夸美纽斯 C. 陈鹤琴 D. 卢梭

10. 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的( ),是“做父母的必读之书”。 A. 《家庭教育》 B. 《家庭教育论》 C. 《母育学校》 D. 《教家要略》 11. 家庭教育的性质是指家庭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属性,从家庭教育的性质看,家庭教育 是()。 A. 正规教育、私人教育、非正规教育 B. 私人教育、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 C. 正规教育、私人教育、终身教育 D. 国民教育、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 12. 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在17世纪30年代出版的家庭教育专著()一书,系 统地论述了幼儿家庭教育。 A. 爱弥儿 B. 教育漫话 C. 人的教育 D. 母育学校 13. 家庭教育并不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教育形式。人类社会最原始的教育形式是(),也就 是社会教育。 A. 公共教育 B. 学校教育 C. 终身教育 D. 家庭教育 14. 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程式”,也不受时间、地点、场合、条件的限制。在休息、娱乐、闲谈、 家务劳动等各种活动中,都可以进行。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 A. 方法的灵活性 B. 鲜明的针对性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在今年,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 不仅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自从学习之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的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 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系统中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从空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相对稳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文化;从发展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吸纳其他文化形态又不断进行自我

调适自我更新的一种文化;从地域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辅并涵盖各种文化形态如法家、墨家、名家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知识、习俗等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从主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伦重道德重入世重实用理性的人伦道德文化;7、从社会性质的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建构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上的一种农耕文化,是一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型文化,可以说,各种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教育、宗教仪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献典籍、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乃至衣食住行、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内容。 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授课单位: 学时:编写执笔人: 学分:修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并吸取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尚和平等民族精神,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依托,和校园文化活动相呼应,并与其他人文类选修课共同构成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1.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学生生源基础和特点,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提炼设

计出三大个模块9个专题,采用专题形式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小组讨论或社会考察。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基本特征和主体品格有初步的、比较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②、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装、礼仪、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科技等发展历程有初步的了解。 ③、基本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流派和他们的贡献。 ④、能比较准确地叙述最能揭示传统文化特征的最基本的命题、概念。 2.2能力目标: ①、分析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认识中国的国情。 ②、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能够正确理解华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3态度(情感)目标: 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②增强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 ③用健康的传统文化观念诠释人生,对待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国文化概论》是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的课程。 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目的,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该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因为“文化”的内涵包罗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尤其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总结。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和科学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中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文字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国家教委推荐教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录音带或录像带,如“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等课程的录音、录像,经典作品录像等。 3、辅助教材:文、史、哲各类相关著作。 五、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教法建议 1、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2、教学法建议 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必须强调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由于课时有限而课程的内容较多(包括绪论近二十章),一定要掌握和突出重点。 2、注意与已学过的课程相联系,如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课程,力求达到融会贯通。 七、教学总课时、学分及考核方式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课时,2学分。平时成绩为总成绩的20%,期末采用开卷考试,占总成绩的80%。 八、各章节教学进度及安排 绪论(2课时) 掌握“文化”的内涵与界说,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认识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了解学习方法。 上编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课时) 认识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理解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课时)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特点,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形态,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掌握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2课时)

家庭教育网上作业单选(精)教学提纲

家庭教育单选: 1.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子女热爱、关心的程 度和方式;二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3.家庭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的一致性 4.家庭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家庭中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家庭生活方 式,包括家庭生活观念、家庭生活观念和家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5.自古以来,我国的家长都特别重视子女的交友活动,教导孩子多交品行好得 朋友,主张“结交胜己者”,即交品行比自己还好的朋友,以便给子女以良好的影响。 6.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活动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归宿。 7.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取决于家庭的教育目的,是实现家庭教育目的的必 要条件,为实现家庭教育目的服务 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便指出: 健康之身体”。 评价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8.汗高祖刘邦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深得知识分子的好处,他在临死前写得《手 太子文》中,反复强调要求太子刘盈要好好读书,尊重知识分子。 19.教育目的是指规定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目标。 20.家庭生活方式中对子女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家庭饮食营养 习惯、生活起居习惯、消费方式、闲暇利用方式、家庭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 21.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称为“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这一时 期的孩子有强烈的成人感,强烈要求独立自主,自己支配自己的言行,对成年人不像以前那样依恋和依赖了,进入“心理的断乳期”。 22.学习知识不能跳跃前进,要一步步地走,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学记》说 “学不躐等”。 23.现代生理学家巴浦洛夫通过对高级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有 强度、平衡度、灵活度。 24.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获得某种事物或接近某种事物 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兴趣。 25.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则是指某种特定活动中所必须的 能力,如演唱能力。 26.在我国,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先行者。 27.要做到因材施教,家长必须承认、正视、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这是因材 施教的前提。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篇一: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绪论 一、传统的价值 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如果每一代人都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的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力: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执着。 影响力:中华文明对周围地区,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文明圈”;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习。 思考题 1、传统具有什么价值?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的涵义 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涵义 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兵器、建筑、国画、民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各地戏剧、曲艺、中医中药、中餐、各种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古代的和仿古的。 思考题 1、传统文化的涵义。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 一、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 伦理道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中西文化的对比:“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举例: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 二、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表现 哲学:“天命有德”“天命无常,唯德是辅” 史学:“寓褒贬、别善恶” 文学:“文以载道” 教育:“教之道,德为先”“首孝悌,次见闻” 政治: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将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 三、中外学者的论述 欧洲学者的评论。黑格尔等。 近代中国学者的评论。“国人尚德,西人尚力”“国人崇义,西人重利” 思考题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

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

中国传统文化课学习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课学习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拥有无穷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美如山河,拥有高尚的精神品质。悠悠漫漫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风骨犹存,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而又熠熠生辉,深深念念中华悠久历史古迹,风韵犹存,博大精深,而又清新自然。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气质,还可以开阔我们的人生境界,启悟生命的智慧。学习诵读名家经典,领悟传统道德的魅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是仁爱精神的象征,“色思温,貌思恭,居处恭,执事敬”那是礼法的遵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是和的终极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那是内圣外王的思想,“上善若水”那是道的境界。接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解道家,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感悟佛教,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古圣先贤以己之思明我之智哉,明心见性,睿智笃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洞察体悟人生,开阔心胸。也许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但是人心却在逐渐的泯灭,高贵的道德修养又有几人能拥有。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悟方能感知,感知方能做到。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学习感悟与行动。人的处世之法其实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也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更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至今,风雨无阻,彩虹依旧。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不去做到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如今的你应该倍加珍惜与运用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

家庭教育学作业答案

家庭教育学作业答案 一、填空: 1、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西方国家最早认及家庭和子女教育问题的古代思想家是(柏拉图)。 3、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历代帝王家教重在(培养统治者),官僚士大夫家教以(“修齐治平”)为目标。 4、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要点主要是(尊重儿童) 、(师法自然)。 5、被称为“发现儿童”的第一人的是(卢梭) 6、西方先进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养育观)、(儿童观)、(教育观)三个方面。 7、日本的父母对孩子的角色期望更多的是(谨慎)和(自制) 8、重要他人分为(互动式)重要他人和(偶像式)重要他人。 9、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属于(非对称性)相依。 10、影响家庭互动机制最为核心的原因是内隐的(权力分配)与外显的(沟通方式)11、亲子沟通障碍常见的三种情况:性格差异、(文化差异)和(代沟差异)。12、家庭文化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13、中国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孝)与(悌) 14、中国家庭行为模式有两种比较突出,一是(支配与顺从);二是(规矩与控制)15、(亲子之爱)与(夫妻之爱)共同构成了家庭中最重要的家庭爱。 16、现代健康包含(身体无病)、(心理正常)和(社会适应良好)三层含义。 17、儿童青少年兴趣的发展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三级水平。 18、个性包括一个人的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以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19、良好的心理环境又被称为(心理营养)20、对未成人来说,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是父母及其他家属成员的(爱)和(信任) 21、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语言传递) 22、以情意培育为主的方法包括(环境陶冶法)、(文本、媒体感染法)和(暗示法)三种具体方法。 23、家庭教育中的四种暗示技巧是:(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反暗示)和(自我暗示) 24、表扬与奖励的具体方式有(赞许)、(表扬)和(奖赏)三种。 25、在理念上对自然后果惩罚法做最早阐述的是(卢梭)。 26、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协作的原则包括(尊重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 27、家庭按照代数不同可以分为(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 28、在主干家庭中一般存在三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祖孙关系。 二、名词解释 1、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活动,也包括家庭成员间发生的各种互动。P3 2、亲子关系:首先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其次亲子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法律保护下的血缘关系。P83 3、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 个概念,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P91 4、家庭互动:是家庭成员对相互交往所作出的反应。P103 5、假相倚:指的是每个人只对自己作出反应,他的反应很少取决于他人的反应。P105 6、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以此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 7、直接暗示:它是由暗示者把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的一种暗示。P118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梁磊 现在的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算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在这次选修课时我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听老师讲了几节课,也观看了譬如孔子,孟子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之类的影片,所以,我就现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浅薄的认识以及我最近参考的文献浅显的说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说中国传统文化之前要先阐明一下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总是处于不断产生,又不断淘汰的过程中。因而,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的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浩如烟海,举世无双的文化典籍,还是瑰丽无比,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抑或是灿若星辰,光芒四射的文化名人。中国传统文化,以她博大的胸怀,收容着

万事万物;以她崇高的精神,荡激着世间百态;以她完美的身姿,展现中华的雄浑;以她最顽强的生命力冲破岁月的湮没;以永远不朽的生机和活力,焕发青春,震撼世界。 五千年的历史,弹指间灰飞眼灭,历史的车轮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了长长的车辙,然而,传统文化却没有随风而逝,而是,在车辙下却被碾得熠熠生辉。学术界比较赞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时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她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从文房四宝到四大发明;从中国书法、国画、敦煌壁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复习课程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

(0499)《家庭教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499)《家庭教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第一次 2:第二次 3:第三次 4:第四次 5:第五次 1:[论述题] 三、论述 心理素质好坏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关系到人生的成败,试论述家庭心理卫生教育对孩子全 面发展具有的特殊意义。(P179) 参考答案: 三、论述 答:(1)心理卫生教育有利于孩子优秀品德的形成。 (2)心理卫生教育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3)心理卫生教育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第六章179―180页) 2:[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自然后果惩罚(P140) 2.联合家庭(P9) 3.先天智力(P37) 4.品行障碍(P189) 5.塑造法(P30) 6.道德意识(P225)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自然后果惩罚”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在18世纪提出的,他主张孩子犯错误 不给人为的惩罚,而是让孩子在其错误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中“自作自受”,从 中体验到不快或痛苦,从而促使他们改正错误,纠正过失。

2.联合家庭指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虽已结婚但仍未 分家另住的家庭。由于这种家庭实际上是由多个核心家庭联合组成所以称联合 家庭。 3.先天智力,是指人从形成胚胎到从母体中娩出的全过程中,孕母的营养、情 绪和生活规律给胎儿带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给孩子形成智力 上的差异便是他的先天智力。 4.少年儿童的品行障碍是指少年儿童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如争吵、斗殴、破坏 物品、抢劫、性攻击、损伤他人等。 5.塑造法指用正强化的手段,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使之不断出现所要求的行 为。 6. 道德意识是一个人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基础,是道德情操的具体表现和 深化,是构成一个人 精神人格的重要因素。 3:[论述题] 二、简答 1.请简述环境熏陶法的具体做法。(P121) 2.请简述课外阅读的意义。(P127) 3.请简述再婚家庭的特点。(P152) 4.简要回答对越轨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提出的特殊要求。 5.简述家长心理障碍的表现。(P184) 6.简述提高家长的道德情操修养的方法。(P223) 参考答案: 二、简答 1.第一,美化家庭环境; 第二,创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感情生活; 第三,合理安排好家庭的经济生活。 2.第一,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第二,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养成勤于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业成绩,使孩子的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相 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