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3050262504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课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性课程是物流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物流实践中的英语交流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物流专业词汇、常见英文缩略词、国际贸易术语、外贸单据格式,以及具备一定的物流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和日常情境会话能力。

一、课程教学目标

该课程属于商务英语专业选修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物流方面基本的专业术语;能够用英文进行简单的物流会话;能够阅读物流相关的英文文章;能够翻译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文献中的句子和段落;能够用英文撰写简易的、物流方面的小文章。重点掌握专业词汇、专业句子、专业文献的翻译,为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重点、难点

该课程重点在于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掌握一定量的物流专业英语词汇及必要的商务英语词汇;难点在于熟悉涉外物流实务中常用的英语词汇及背后的业务操作流程和规范。

三、整体课时分配

章节序号章节名称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1 物流的概念与概述 2

2 供应链 4

3 采购与订单管理 6

4 配送与包装 6

5 仓储与库存管理 6

6 运输 4

7 物流单证 4

8 物流信息技术 2

9 第三/N方物流 2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物流的概念与概述

1. 主要内容:物流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概念,内容以及物流业在中国的现状

2. 教学要求: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了解物流的重要性。

(二)供应链

1. 主要内容:供应链的定义及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2. 基本要求:掌握供应链的定义,了解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三)采购与订单管理

1. 主要内容:采购的概念,方式及其重要性,订单管理

2. 教学要求:掌握采购的方式及其流程,掌握订购单的编制流程

(四)配送与包装

1. 主要内容:配送的概念及流程,包装种类及其作用和重要性

2. 教学要求:掌握货物包装的基本方式和功能

(五)仓储与库存管理

1. 主要内容:仓储与库存管理的界定,仓储规划及运作流程

2. 基本要求:掌握仓储与库存管理的定义,了解仓储运作流程

(六)运输

1. 主要内容:运输的定义,运输的作用和原则,运费的构成

2. 基本要求:掌握运输的定义,了解运输的作用和原则,了解多式联运

(七)物流单证

1. 主要内容:介绍物流单据、信用证

2. 基本要求:了解物流单据、信用证

(八)物流信息技术

1. 主要内容:物流信息系统的定义,条形码及扫描技术

2. 基本要求:了解不同信息技术的描述,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九)第三/N方物流

1. 主要内容:第三/N方物流的概念,重要的知名物流企业的介绍

2. 基本要求:了解第三/N方物流的概念以及从事第三/N方物流的知名企业的情况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1. 白世贞《物流英语》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 毛浚纯《物流英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王睿《物流实务英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六、先修课程要求及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七、考核方式

1. 课堂参与(10%)

2. 考查,包括平时成绩(20%)

3. 期末考试(70%)

八、教改说明及其他

大纲制定人:

大纲审定人:

制定时间:

(此处加盖院系公章)

科技英语教学大纲

---------------------------------------------------------------最新资料推荐------------------------------------------------------ 科技英语教学大纲 《科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时:0110089 科技英语 36 选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 英文名称:学分: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专业课基础英语、专业英语机电工程学院课程类型:适用专业:开课学期:课程性质:先修课程:开课院系:一、课程地位、目的和任务科技英语课程是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完成从大学基础英语阅读阶段到专业英语阅读阶段的过渡。 科技英语具有丰富的词汇、独特的语法结构和专业上通用的表达方式,学习科技英语是对大学基础英语的补充和提高,也是学生开阔视野、直接了解世界范围内专业前沿知识和技术发展现状的必要途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科技英语的表达方式、方法在英语中的具体体现,为高年级阅读专业英语文献和英文原著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如记笔记、信息转换等);习惯于阅读真实的语言素材;扩大科技词汇量,开阔科普视野和思路;进一步了解如何书写正式的英文书信、项目规划书,学会如何利用图表、表格等视觉信息,熟悉科技文体的写作规范;操练以不同语言结构、以语言功能为中心的写作练习和翻译练习;掌握《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学习技能、语言功能和基本词汇。 1/ 9

科技英语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文体结构以及科技英语文献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使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有关专业所需要的信息。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科技英语是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延伸和拓展。 阅读单元的课文内容涉及到科技发展的最新领域,包括环境、化学、生物和新材料等方面的最新发展。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高级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8040042 课程名称:高级英语阅读 学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1、2、3册 适应专业:大学二年级第四学期非英语专业英语四级成绩为425分以上的本科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A. 课程性质 该课程为选修课,旨在通过练习已掌握的阅读技巧和学习新技巧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得学生在本课程学习结束时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并能阅读高水平的英语读物。 B. 目的和任务: 学生将进行较高水平乃至更高水平的英语阅读,进一步熟悉英语阅读过程中的步骤和技巧,进一步提高阅读技能并提高阅读速度,培养细致观察语言、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验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再度扩大词汇量,增加文化背景知识。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高教司,2007)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提出的阅读“较高要求”乃至“更高要求”,从深度、速度和广度上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课程主要教材《高级英语阅读教程》照顾各专业学生的需要,所选文章内容新颖,信息容量大,具有时代性以及较强的趣味性。教材的语言素材按题材大致可分为体育、电影、中西文化、环保、经济、法律、科技等。 目录: Unit 1 Sports Unit 2 Movies Unit 3 Chinese Culture Unit 4 Cultural Differences Unit 5 Animal World Unit 6 Greenpeace Movement Unit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 Unit 8 Biological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Unit 9 Expo Industry Unit 10 Globalization Unit 11 Finance Unit 12 Motorcar Mobile-Phone and Microsoft Unit 13 Space Exploration Unit 14 International Law and Order 为体现阅读课程特色,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阅读技能训练。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每周

物流采购管理教学大纲

《物流采购管理》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 二、学分与学时 本课程学时68课时,4学分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专业课 课程属性: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 采购环节的研究,优化采购过程,提高采购组织和管理水平等,对提高整个物流运营质量和效率 都有重要意义。 目的和任务:利用科学的采购理论方法指导采购运作,形成企业采购优势,保证生产需求和 供应,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提供动力。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主要先修: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现代物流管理 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 六、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物流业和采购业发展现状;国外先进的物流和采购理念、技术和管理思想;掌握采购管理的基础理论、采购组织和管理的技术与操作规程;采购业 务中的谈判和风险控制及绩效评估等内容。使学生对采购的计划预算、组织管理、质量控制、操 作过程和技巧、风险控制与绩效评估等有系统的认识,并能根据课程的内容,结合现实情况和相 应的教学案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好这门课程,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性知识。 第一章采购管理概述 【目的要求】 1. 掌握采购的种类、基本环节和程序、各种采购制度;了解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 2. 熟悉采购决策与管理的内容; 3. 了解采购的定义和内容,物流及物流相关概念以及物流在采购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采

购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 采购的定义和内容; 2. 物流及物流相关概念; 3. 物流在采购中的地位和作用 4. 采购组织与机构的形式、采购的职责、采购部门的组建; 5. 采购决策与管理; 6. 采购的种类、基本环节和程序、各种采购制度以及采购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章采购计划与预算管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影响采购计划的主要因素和编制采购预算的原则;采购业务预算的过程;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流程; 2. 熟悉采购计划与预算的基本概念;采购计划的主要环节; 3. 了解采购计划与预算的基本概念;采购分析的含义和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 采购分析的含义和基本方法;采购的定义和内容; 2. 影响采购计划的主要因素和编制采购预算的原则; 3. 采购业务预算的过程; 4. 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流程。 第三章采购质量的管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采购质量分析的内容;采购质量管理的内容和原则;采购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2. 熟悉采购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构成和主要内容; 3. 采购质量以及采购质量管理的定义。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科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pdf

《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专业词汇和惯用语法,提高英语阅读和翻译水平,增强查阅外文资料获取前沿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在专业领域的开拓、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以16个主题作为核心内容,涉及计算机专业岗位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等典型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语言难易程度适中,所选择的专业词汇和语篇与本专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练习题型形式多样,包括阅读、词汇、听说等,主观题与客观题并重。希望读者通过学习本教材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并且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为参与就业竞争和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利用一部分课内时间及适当的课外时间阅读并翻译专业文献,并完成各章节的习题。 2.掌握与COMPUTER HARDWARE有关的专业词汇以及完成相关文献的阅读翻译。 3.学习掌握与DATA AND STRUCTURE相关的专业外文文献的翻译和理解。 4.通过对OPERATING SYSTEM相关文献的学习,掌握与其相关的专业词汇、完成文献阅读翻译工作。 5.掌握与DATABASE相关文献的阅读、翻译方法。 6.通过对SOFTWARE ENGINEERING相关章节的学习,巩固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文献的阅读翻译能力。 7.完成COMPUTER GRAPHICS、COMPUTER NETWORKS等章节的外文文献的阅读和翻译。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Lesson 1 Computers and Computer Systems (1学时) Lesson 2 The Role of Computers (1学时) Lesson 3 Structure of The Computer (1学时) Lesson 4 Operating Systems (1学时) Lesson 5 Application Software (1学时) Lesson 6 Office Software (1学时)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5220308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总144学时;4学时/周 学分:8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院(系):国际关系学院、翻译学院 开课学期:2011~2012学年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系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一门训练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干课程,是语言学、文学、高级听力、高级写作的重要支撑。 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情感、中西文化、哲学、文学、社会、教育、经济、政治、语言、环境等不同话题文章和拓展阅读材料,系统地讲授和讨论各类文体和话题的英语佳作的谋篇策略、修辞手段、阅读技巧、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基础上,能较系统地掌握英文修辞知识、基本逻辑和谋篇布局方法,提高阅读赏析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同时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通识知识框架,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文体不同、话题广泛的英文文章和拓展材料,以期从把握语言特点、谋篇策略、修辞手段、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等方面深化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同时,通过不同话题的探讨,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通识知识框架,培养的概括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等人文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以下各单元的Section A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Section B作为拓展课及讨论课的内容。 Unit 1 Emotion(12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富有生活趣味和人生哲理的散文,反思自己的人生及情感体验,提高对人生的感性认识。把握叙事和论辩的艺术和策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基本内容: Section A The Woman in the Kitchen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2014)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3102223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课程类型职业选修课 学分数 2 学时数 32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内容涉及物流管理方案的制定、组织、运行和改善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2.课程的任务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物流管理指的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课程在介绍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发展沿革及其作用,物流系统、物流战略等内容的基础上,讲述物流客户服务、第三方物流管理、物流组织与绩效控制、物流管理发展趋势等专题内容。其教学目的是: (1)熟悉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2)把握物流管理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 (3)全面了解物流管理的基础内容与专题内容; (4)学会运用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管理学基础、企业经营管理、统计学基础 后续课程:物流管理、企业经营模拟、ERP理论与实务、沙盘实务等 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理论(60%)实践40%

三、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陈俊主编,现代物流管理与实训,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张佺举主编,物流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李东贤,现代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4.李剑主编,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施丽华、刘娜,现代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6.(美)道格拉斯·兰伯特.张文杰等译,物流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7.(美)约翰·科伊尔等著.陈志杰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视角(第7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美)罗纳德·H·巴罗等著.王晓东等译,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的规划、组织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10.翁心刚主编,物流管理基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四、大纲执行说明 1.本大纲为教学指导性文件,所列内容只是基本内容,只表明教学的范围及深度,具体教学安排应按具体教学计划执行。 2.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顺序上作部分调整。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从社会组织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优化物流管理体系的理论及方法,培养学生能综合掌握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现代物流技术,具有在物流系统的应用、管理、维护、开发,在现代物流管理服务中拥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工作中能不断学习、胜任参与现代物流设施的规划、物流系统的设计及开发、物流企业的组建、现代物流发展的决策等方面的工作。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同时考虑到现代企业竞争对物流管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师的讲授来传授知识,但不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方法,而是针对要传授的知识,首先提出一个来自于实际物流的问题,然后与学生交互地分析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地解决该问题,在该过程中讲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思考、分析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故在教学过程中企业现场观摩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并加大从知识性教学为

后方法时代高级英语课程教学

一、前言 20世纪中后期,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西方外语教学研究从“教学法”时代逐渐过渡到“后方法”(post-methodpedago-gy)时代,研究重点从对“方法”的探讨逐步扭转为对“途径”的摸索,即从追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寻求最佳教学法等方面转移到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众多影响因素的分析,同时重新定义了教学参与者的身份、设定了基本参量、也制定了外语教学的相关策略。这股理论研究新思潮为我国二语习得研究大讨论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也为我国英语专业技能必修课——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二、“后方法”时代西方外语教学研究核心理念 语法翻译法在西欧国家确定其统治地位后的一百多年里,一直都备受国内外应用语言学者和外语教学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理论流派层出不穷。然而,究竟哪种教学法最有效、最具有普适性,人们的观点莫衷一是。随着大量定性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外语教师发现,对教学法的幼稚盲从和对“最佳教学法”的执拗寻求已将外语教学研究带入误区,过多关注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和开放性,而忽略了其相对性和特定性。 国外学者Stern首先认识到了以往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局限性,提出外语教学三维框架,着手分析外语教学环节中的诸多因素,将教师视为教学研究、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综合体,充分肯定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破了之前视教师为教学理论被动接受者和刻板执行者的思维定式。他认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应放在师生对语言课堂生活质量的理解上,而不是输出质量的简单考察,教学的本质是个互动性的多元交往过程。Kuma-ravadivelu将宏观策略框架与上两位学者的主要观点相结合,整理出经典的“后方法”外语教学理论框架,即以教师自主为核心,以特定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为原则,“鼓励教师建构自己的 教学理论,推动基于对当地语言、社会文化和政治特征正确理解之上的语境语言教学”。 三、“后方法”时代下的高级英语课程特征分析 1.高级英语课程属性。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必修课,是基础阅读课的深化和延伸。它与综合英语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1)教材选取文章多为名篇佳作,且内容多样、题材广泛、视角开阔,语言文字更地道凝练,具备较强的思想深度,注重东西方文化的介绍和传播;(2)注重学生综合英语技能的培养,除语言运用、对美文佳作的分析鉴赏、逻辑思维等能力外,更强调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独立提出见解—创新”能力链条的建构;(3)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具备驾驭语言文化的能力,还需要统筹教学环节,要学会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思辨。 2.教学对象特点以及市场需求。高级英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校英语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学生应已具备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积累了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并在综合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了锻炼。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们必须进一步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完善英语应用能力,并努力提升包括知识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在内的核心竞争力,以顺应社会的需求,迎接未来的挑战。他们的学习需求、个人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密切联系,在英语专业学生的未来工作中,知识和技能的高效输出能力是用人单位极为重视的,因而学校在教学中应着重此方面的训练。 3.教师特征和定位。“后方法”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呈现出日益浓厚的人本主义取向,外语教师的个人特征、发展和需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中对教师的信念研究、教学文化情境、教师行动研究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些年,高教体制中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双重要求和较高的考核标 [摘要]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已进入“后方法”时代,研究重点已不再拘泥于过去具体的教学法,而应着重从宏观的教学策略和途径探索出发。文章以此为视角,基于对课程属性、师生双方特征和现实需求的角度展开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试提出一些适合我国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级英语课程“后方法”时代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谢峤(1983-),女,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天津 300191)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方法时代高校大规模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与管理模式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12201)和天津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策略与课堂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YB11-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40-02 “后方法”时代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谢峤

《电子商务物流》教学大纲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电子商务专业三年制 总学时:56 讲授学时:28 课内实践学时:28独立实践学时:0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也蓬勃兴起,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流通领域也不例外。以网络经济为平台的电子商务正在引发和推动着一次新的“流通革命”。电子商务为物流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使得物流本身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网络时代创立自己的物流模式和管理方式,有效的开展经营活动,寻找新的商机,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已成为一个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政府来说,如何在网络时代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物流政策,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电子商务这个大环境下,如何进行物流管理,促进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课程属于电子商务专业必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物流管理业务能力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得学生具备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手段开展物流活动的能力。 2.课程的任务 ①本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电子商务物流》是为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三年制学生而开设的56课时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以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重点突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新进展、新观念和新动向,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物流管理业务能力。通过实操项目和中海2000物流教学系统(以下简称为中海物流系统)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运作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和该专业的其他课程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本课程和专业其他课程如《配送中心管理》、《仓储与包装管理》、《国际货物与运输》、《条形码技术应用》等课程一起,相辅相成,重点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这个大环境下,如何进行物流管理,促进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和谐发展。 ③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本课程安排在三年制第五学期完成,先修课程为大部分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主要有毕业实习和论文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基本理论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了解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了解物流活动的全过程,掌握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了解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库存控制和管理,对电子商务下物流供应链管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和管理信

高级英语视听说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视听说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称] 高级英语视听说 [课程英文名称] Advanced English Audio-Visual English Course [学分] [总学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接触真实的各类视听材料,提高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对英语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课程描述 高级英语视听说为英语专业高年级专业必修课程,属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高级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视”、“听|”、“说”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本门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交际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 三、教学对象 该课程是针对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 四、教材选用 主要采用王镇平主编,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级英语视听说》,参考何继红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视听说教程》(新版)。 五、教学内容 Unit 1 Black Swan Unit 2 The Graduate Unit 3 Kramer vs. Kramer Unit 4 Sicko Unit 5 Dead Poets Society Unit 6 The Help Unit 7 The Reader Unit 8 American Beauty Project Information Interview Unit 9 Philadelphia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大纲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英文名称Electro nic Commerce Logistics Man ageme nt 课程代码141102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60 学分 3 所属学科电子商务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制(修) 订时间 2009.6 先修课程无 大纲执笔人召B贵平大纲审批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相关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学生了解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状况,掌握现代物流的管理方法。本课程结合各种应用的案例和成熟的TPL产品,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掌握TPL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为将来参与企业物流运作 和管理做准备。 本大纲依据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而编制。 [知识目标] 1. 了解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需求预测与库存管理的方法与基础知识 3. 掌握仓储与配送管理的方法与基础知识 4. 掌握客户服务管理的方法与相关知识 5. 掌握运输管理的方法与基础知识 6. 掌握仓储管理的方法与基础知识 、课程的教学目标

7. 掌握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的基础知识 8. 掌握第三方物流管理的方法与内容 9. 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与绩效评估 10. 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1. 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与本量利分析方法 12. 掌握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 [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物流基础知识完成物流流程初步优化设计的能力 2.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存储与配送管理知识完成物流流程的存储与配送管理优化设计的能力 3.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运输管理知识完成物流流程的运输管理优化设计的能力 4.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的知识完成物流流程的包装、装卸搬运和流 通加工优化设计的能力 5.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第三方物流管理知识向用户推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能力 6.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供应链管理知识完成供应链运作流程的初步优化设计的能力 7.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物流信息系统知识完成物流流程的信息系统优化设计的能力 8.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物流成本知识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简单的核算、本量利分析和预算管 理的能力 9.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完成现代企业优化物流运作模式的能力 10. 通过实践操作,具备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力 [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严谨的学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科学求学态度 3. 进一步懂得懂法守法和互助合作职业素养的意义 4. 理解提高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八年级英语教学大纲

八年级英语新课程标准 前言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一、教学目的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高级英语I》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I》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96 学分:6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一、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和欣赏方面有所提高,能够充分认识到英美散文和其他文章的结构,行文和连贯等修辞技巧,从而使学生提高英语写作和翻译能力,提高逻辑思维水平。系统地讲授有关英语文体类型、谋篇策略、修辞手段、阅读技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基础上,学习修辞和文体的初步知识,了解英语语言的异化现象,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欣赏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为学生最终养成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研究和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课 1.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中东市场是如何进行描写的,是空间结构还是时间结构。本章反映的化模式,宗教信仰如何。 本章段落衔接是否合理。 2. 教学内容 1)? 2)? 3)? 3. 教学难点、重点 a ? 第二课“” 1.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本课的特点,文章的整体布局。 2. 教学内容: 1)? 2). 3). 3. 教学重点、难点 ? 第三课 1.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目前世界环保的现状和本篇文章的作者的谋篇特点 2. 教学内容: 1)? 2)? 3)? 3. 教学重点、难点 地理文化、作者写作特点 第五课’s U.. 1.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二战背景,学习演讲文章的写法及其谋篇特点。 2. 教学内容 1)? 2)? 3)? 3. 教学重点、难点

第六课 1. 教学目的、要求 帮助学生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2. 教学内容 1) 2) 3. 教学重点、难点 人物对话及行为。 第七课 1、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当前的科技发展状况;学习有用的单词、表达;对科技发展的利弊进行讨论。 2、教学内容 1) Oxford 2) 3) 4) 3、重点、难点 1) 2) 第八课 1. 教学目的、要求 想象我们未来的生活;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掌握新的单词和表达 2. 教学内容: 1) 2) 3) 4) 3. 重点、难点 1) 2) 第九课 1.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的生平,学习如何描写和介绍人物。 2. 教学内容 1) ? 2) 3) 3. 重点、难点 , , 第十课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编写依据: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中英文):物流管理概论Logistics Management 课程编号:6 学时学分:48/3 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分配:48:0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开设学期:第2学期 先修课程:管理学 开课单位:商学院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该课程是物流专业的专业入门主干课程。本课程通过老师引导性教学、物流工作流程和大量的实训操作结合,训练学生具有能从事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物流方案分析设计的基本能力。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在通读指定教材的同时,还至少需要阅读翻译的教材一本(或国外原版教材),经常浏览我们所提供的物流网址及报纸期刊中的物流相关信息和文献,时时关注国内外物流管理的运作,了解国内外物流管理的动态,并要求学生能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 三、课程教学要求 “教”的要求:(1)结合案例讲解创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强化实践应用,从实践锻炼中提高学生的创意创新创造能力;(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本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学”的要求:(1)熟悉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2)把握物流管理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3)全面了解物流管理的基础内容与专题内容;(4)学会运用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物流概述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使学生理解物流基本概论,掌握物流与商流的关系,了解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并能结合实践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二版)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作用等。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是培养人才素质的必修基础课,是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语言交际的工具。根据我校高职的特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且一定的时间用于教学实践和实习。从我校教学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重视打好语言基础,强调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按学生不同层次,分别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 二.本课程的先行课和后续课程简介。 本课程共上三个学期,共三册书(《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1-3册)。主要以应用文体的听、说、读、写为主。所学应用文体为:在第一册书中学习如何写名片、贺卡、指路、列时刻表、预报天气、毕业证书和文凭的格式、张贴海报、告示、公告、谈论饮食与食谱、如何写说明书。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的教学目的是:经过84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鉴于目前我校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C三级,实行分级指导。A级是标准要求,B级是过渡要求,C级是基础要求,入学水平高的学生应达到A级,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至少应达到B级要求。 各级要求如下: A 级 1.词汇认识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掌握的1000个单词)以及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 2.语法应掌握并正确运用所学的全部语法知识。 3.听力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英语对话和短文。 4.口语能进行日常会话和简单的涉外活动对话。 5.阅读能阅读中等难度的题材的英文资料,理解正确,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的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50词,能读懂通过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件,产品说明等。 6.写作能用所学词汇和语法写短文及应用文,如邀请函,广告,简历,菜谱等。 7.翻译能借助辞典将中等偏下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

2016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详解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20503)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 (二)学制:全日制3年,弹性学制2-5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随州市及周边地区,具有物流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具备物流经营管理能力、物流计划编制和物流市场开发能力,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质素、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工商企业、服务行业及其他行业,在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中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等管理和技术工作。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需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物流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专门知识,具备物流经营管理能力、物流计划与规划能力、物流市场开发能力和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自主创业能力,成为初、中级物流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能力目标 1.具备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及经济法规等分析、经营管理能力; 2.具备一定的物流市场开发能力; 3.具备物流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利用的基本能力; 4.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熟悉物流系统的基本活动环节; 4.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发展的动态。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遵纪守法、热爱劳动、艰

苦求实、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品质;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礼仪素养; 2.初步掌握现代管理学原理的知识目标,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3.具备系统的现代物流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对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进行现场组织管理的能力以及现代物流设备的操作能力; 4.具有商品营销、市场调查与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等能力。 四、课程结构与主要实践环节 (一)课程结构 1.必修课程 (1)基本素质类课程群(共10门,602学时) 军事理论与训练;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人文英华;计算机应用基础+语言;大学英语;体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 (2)专业素质类课程群(共6门,384学时) 经济学实务、经济法实务、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实务、管理学原理技术、商品基础。 (3)岗位技能类课程群(共8门,576学时) 市场营销、物流成本管理实务、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基础会计、物流配送运输、仓储管理实务、国际货运代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 (4)专业拓展类课程群(共2门,144学时) 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 2.选修课程 (1)公共人文选修课程(共18门,324学时) 音乐欣赏、书画鉴赏、口语训练、现代实用礼仪、实用美学、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伦理学、实用文写作、创新策略与方法、中外文学名著赏析、现场急救、摄影技术、美容化妆、法律与生活、营养与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 (2)专业任选课程(共6门,216学时) 客户关系管理、服务营销、网络营销、商业公文写作、分销渠道管理、连锁经营管理 (二)主要实践环节

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课程建设方案

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课程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用五年时间,把高级英语建设成为一门充分践行“学生本位”、“素质本位”思想,人文色彩浓郁,时代内涵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先进,教学环境信息化特色突出,课程评价体系完善,自我革新能力强的高年级“核心”课程。 二、建设步骤:本课程建设将在多项“分目标”同时并举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次、有优先、有重点、逐年推进的建设方略。具体规划如下: 1.人文及时代内涵建设 (1)本课程组刚刚编写、出版的《新编高级英语教程》取材广泛,选材新颖,时代性强,人文内涵丰富,这为本课程实现未来5年的“人文及时代内涵”建设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适时引入、编写一批教辅、学辅材料,进一步扩充本课程人文内涵,保持其时代性。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人文内涵,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创新精神的授课形式。 (4)将对学生人文、科学精神的培养作为设计、开展实践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2.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 (1)“高英”课堂教学网建设:A. 完善并适时更新现有的电子资料库——CAI课件,背景知识、作者简介、语言知识点、文本赏析、注释、相关话题导引、习题、试题等教辅、学辅材料;B. 逐步实现课程全部模块授课录像并上网;C. 在现有朗文、韦氏、金山词霸等在线词典的基础上,再投放几部高质量的网络词典;D. 建设网上学习资料下载平台。

(2)校园网、局域网建设与利用:A. 进一步拓展校园网的“资源”功能;B. 开展网上资源利用研讨活动;C. 进一步发掘Internet网上学习资源,提供具体链接地址。 (3)在线语料库建设:A. 探索能充分利用现有BNC、BROWN,LOB,LDC等在线语料库的教学新形式;B.适时购进1-2个切合“高英”(及其它课程)教学、科研需要的国、内外语料库(尤其是英、汉平行语料库);C.力争自主建设1-2个切合本课程及其它多门课程教学、科研需要的校本语料库。 3.教学过程建设 (1)课堂教学建设:A. 教学理念与方法:开展对学生期望的理想教学形式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探索能充分实践启发、体验式、发现式、研究式、合作式等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效授课形式,拓展其内涵。B. 教学资源:探索能有效利用现有多功能教学资源形式的途径和方法;开辟新的资源形式;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动态性、再创性、多样性、结构合理性研究。C. 教学手段:探索能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各种传统及信息化教学手段。D. 加强信息化学习方式(如适应性学习、WebQuest 学习,探险性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E.加强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研究。 (2)在线辅助教学建设:A. 创建网上学习社区,构筑学生自主学习平台。B. 创设BBS电子布告板系统,增加师生互动。C. 建立师生个人电子档案,探索在线教学规律。D.加强网上教学实践技术培训。 (3)实践课建设:A. 融高年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与实践课教学于一体;B.通过实践课培养学生的体验式、探究式学习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和科学创新精神;C.通过实践课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体验和能力训练;D.探索一切行之有效的实践课形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知人处事的能力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 4.革新能力建设

科技英语翻译与写作---教学大纲

《科技英语翻译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42014 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学生在学完一般的英语学习和进行了基本的翻译实践之后,进一步了解科技英语的特点;掌握科技英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拓宽对各领域科技知识和对英语科技材料的阅读理解,扩大科技英语词汇量的同时,学习科技翻译的翻译方法;培养学生翻译科技英语材料的基本素质,力求翻译准确,语言通顺,达到能够利用工具书翻译一般性的科技文章。译文要求基本通顺、达意,符合科技语言的要求,无翻译错误。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教学上从词、句翻译到篇章翻译,循序渐进,注重翻译基本功的训练;同时兼顾不同科技领域的专业词汇的掌握和帮助学生理解科技原理。另外,加强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句法分析,因为在科技英语长句多,通过句法分析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促进理解,提高翻译技能。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方便快捷的把英语原文和翻译结果展示出来,以便讨论和纠正。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大学英语。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每章节后面都有大量的,配套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每次讲完一部分内容,留出一定时间讲解练习。 2.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环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提供1-2次现场翻译实践活动,到机械、电子行业对车床、铸造及电信设备进行参观,了解机械、电子工作原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熟悉一些专业词汇,使科技翻译更地道,更专业。。 3.安排大作业,大作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翻译与写作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