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

贾根良

内容提要:“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遇到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这场运动对西方国家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批判, 它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趋势不啻当头棒喝,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方向需要重新反思。笔者认为,科学的真正精神是多元论的,新古典经济学无疑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完全被放弃,但它许多严重的缺陷和“科学性”的多少长期得不到讨论,其霸权地位也已对学术自由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是战后美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教训,我们不应重蹈覆辙。现在,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这场国际运动所提出的问题,放弃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新古典主流化和数学形式化这种取向,采取渐进的和试错的改革办法,兼收并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育与发展之路。

关键词:“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现代经济学中国经济学

Post-autistic Economics Movement Modern Economics Chinese Economics

正当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加速西方主流化之时,2000年7月,由于法国经济学学生的请愿,一种抗议西方主流经济学统治地位的国际运动已悄然兴起,其矛头直接指向脱离现实和数学形式化的新古典经济学。这种被称作“post- autistic economics[①] ”的运动目前正方兴未艾,有可能颠覆新古典主流在西方经济学界的霸权地位,本文暂时把它译作“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论文首先介绍这种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简史,其次,为读者理解这种运动提供背景分析,然后就这种改革运动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意义做出简要的评论,最后作为附录则提供了post- autistic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主要文件的中文译本。

一、“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兴起[②]

“我向思考(autistic)”的特点是与世界构成了歪曲的关系,我向思考的人没有能力与其他人交流,它是离群索居的和自我封闭的思索,这也是现代经济学的症状,现代新古典经济学脱离现实,集中于自身的智力体操的游戏之中,这是一种目前被称作“post- autistic economics ”的新运动对其做出的诊断。这种运动开始于2000年7月,当时法国一群学经济学的学生在因特网上发表了一封对他们教授的请愿书。请愿书反对目前经济学教学中所流行的状态:没有控制的使用数学,数学本身已成为一种目标;新古典理论及其方法在课程表中居压倒性的支配地位;武断的教学方式,不允许批判性的和反思性的思考。法国学生呼吁结束这种状态,他们提出,经济学要面向经验的和具体的经济现实,采用科学的而不是科学主义的态度,坚持经济学方法的多元论。为了从离群索居的经济学思考和对社会不负责任的

状态中拯救经济学,他们呼吁经济学教授们发动改革。

在两周内,学生的请愿得到了许多人的签名,其中不少来自法国最有声望的大学。7月21日,法国Le Monde 报道了这个事件,并对学生们呼唤改革的要求发表了同情的长篇评论。其它法国报纸、杂志、电视和电台也对此做了报道。7月底,一些教授发动了他们自己的请愿,明确地支持改革的要求,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教授们的请愿书也呼吁进行公开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教育部部长Jack Lang宣布,他要非常严肃地对待这些不满,建立一个委员会对此进行调查。Jack Lang任命著名经济学家Paul Fitoussi 担任调查委员会主席,责令他在一年之内提交研究报告。

2000年9月,《post- autistic经济学通讯》的电子出版物在英国开始发行,它谈到了在法国发生的事件,鼓励人们了解并参与其中。这很快就在学生、助教和教授们之间传播开来了。10月份,到第二期发行时,《post- autistic经济学通讯》的订户已发展到36个国家。

从一开始,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对“post- autistic经济学”运动采取了漠视的态度。然而,很快对新运动的批评之声就出现了。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罗10月份在Le Monde 上发表了一篇长篇论文,他写到,post- autistic经济学对新古典的保留意见是可以理解的,但新古典主义的支持者完全意识到了这些缺点,正统和异端的目标最终都是一样的:致力于发展政治经济学中可以使用的可靠工具。然而,主流的这种主动却产生了适得其反的结果。有观察者认为,索罗的文章是帝国主义的和恩赐态度的,它是对学生们的请求冷嘲热讽的歪曲。

法国学生继续组织公众争论,在整个2000年至2001年学年中,法国的许多大学组织了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关这个运动的文章继续在法国出版物上出现,2001年2月,法国杂志L’economie politique用一期的篇幅刊载了这方面的争论文章。在法国国家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和访谈中,法国许多著名经济学家站到了学生的一边,200多名法国经济学家签名支持学生们的请愿。

2000年11月,为了对post- autistic经济学改革运动进行国际指导,https://www.doczj.com/doc/5810563018.html,/网站创立,《post- autistic经济学通讯》在这个网站上为公众讨论建立了一个持久的平台。现在,《post- autistic经济学通讯》已变成可以免费订阅的因特网杂志,并已改名为《post- autistic 经济学评论》,目前的订户已发展到一百二十多个国家。2000年12月,post- autistic经济学运动法国学生领导人参加了在英国召开的“经济学的未来”国际会议,这激发了该项运动在法国和世界其它地方之间的联系。大约在同时,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飞抵法国会见了这个新运动的学生和学术界领导人。2001年1月,加尔布雷思在《后我向思考经济学通讯》第四期上反驳了索罗的看法,他指出,经济学的许多核心理论命题需要争论。

2001年7月,剑桥大学27名博士生发表了“开放经济学”的公开信,到2002年4月,在公开信上的签名已超过600名。2001年8月,在美国堪萨斯城密苏里大学,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75名学生、研究人员和教授对经济学状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谈论,其结果是以类似的方式,发表了“堪萨斯城建议”,请求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们克服有关人类行为的僵化观念,在研究中认真考虑文化、历史和方法论问题,开展跨学科对话。2001年9月,由Fitoussi 担任主席的调查委员会发表了他们的最终报告。法国学生请愿活动的组织者之一Gilles Raveaud评论说,这个报告虽然没有满足某些人希望提供替代性的经济学的要求,但如果它

被贯彻的话,法国大学的经济学教学将与现在会有很大的不同,在对这个报告持有保留意见的同时,他希望经济学教师们与他们一起支持这个报告,使之得到真正的执行[③]。

在post- autistic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国家的报刊进行了报道和评论,下面就是https://www.doczj.com/doc/5810563018.html,/网站摘录的一些评论:“由于学生们的首创精神,就目前经济学所面临危机的原因,一场争论最终被发动了”(法国Le Monde),“革命的烈火变得是如此严重,以致于法国教育部部长Jack Lang已任命一个委员会进行调查”(Melboume Age),“post- autistic经济学运动像野火一样已在法国和西班牙的学生们中间蔓延,在许多国家之间的通信日益增加”(美国《科学与社会》),“在法国,反对无节制的形式化经济学课程的post- autistic经济学运动已经爆发,这个运动很快扩散到西班牙,越过欧洲大陆,正进入英国”(英国Guardian),“战线已经拉开,https://www.doczj.com/doc/5810563018.html,/网站是一个采取更多行动的场景”(《澳大利亚人》,“post- autistic经济学运动,一个反对传统经济学的学术运动,很快在发展中经济和发达经济中对这个沉闷科学不满的实践者中间赢得了支持”(美国《外交政策》)。现在,post- autistic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已在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土尔其等许多国家建立了网站。《经济学的危机:post- autistic经济学运动最初600天》是一本汇集这个运动早期材料的新书,2003年上半年将由Edward Elgar 出版社发行,我们已与该出版社达成协议,一旦英文版本编辑完毕,我们就考虑中文版在中国出版的事宜。

二、历史背景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古典经济学统治地位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为了理解post- autistic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我们有必要简要地回顾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正如20世纪初在物理学革命中曾发挥重要作用的数学物理学家彭加勒所指出的,若想预见数学的未来,正确的方法是研究它的历史和现状。对经济学来说,这种情况更为迫切,因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受实证主义科学哲学和经济学数学形式化所支配,割断了理论与概念发展史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使经济思想史上一些非正统学派原创性的思想处于未发展的状态之中,而且,对新古典经济学来说,只有割断历史,才能巩固其统治地位。现在,美国许多著名的大学都已取消经济思想史的课程。钱颖一先生2002年在南开大学的一次讲演中,也好心的和郑重地劝告准备到美国留学的同学,在申请书中千万不要提到亚当?斯密等经济思想史中的人物,因为如果你谈到这些,美国大学的教授就会认为你的知识结构非常陈旧。

让我们首先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时期谈起。十九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开始陷于危机,它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判,到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学派林立的局面,主要有历史学派、马克思学派、老制度学派、奥地利学派和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新古典学派,目前的许多重要经济思想都可以在这些学派中找到其渊源。从十九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谋求主流地位之前,对当时经济学教育影响最大的有历史学派、老制度学派和新古典学派,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简短地说明这三个学派当时的情况。

1843年,罗雪尔出版的《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标志着历史学派的诞生。历史学派在德国的影响几乎达一个世纪之久,它在当时的影响犹如今日的新古典学派,那时的北欧和美国一些有影响的经济学学者都曾留学德国,只是回国后才另辟蹊径。例如,奥地利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维塞尔和庞巴维克、瑞典学派的卡塞尔等都曾赴德国留学。又如,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大学的经济学讲座绝大部分是由德国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担任,1885年成立的美国经济学学会,就是由一些留学德国返美的经济学学者仿照德国“社会政

策协会”的模式而创建的。在美国,继德国历史学派对当时的经济学产生很大影响之后,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的主流经济学是凡勃伦等所创建的老制度学派。有关老制度学派在当时的影响,我们只举美国老制度学派三个代表人物的例子就足以说明:美国400多名经济学家曾联名要求凡勃伦出任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但被凡勃伦拒绝了;康芒斯曾担任美国货币协会会长,对美国联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起过重要作用;米切尔创建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为经济周期、宏观经济以及后来库兹涅茨等人所研究的国民收入帐户及其核算奠定了基础。

新古典学派是通过十九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所创建起来的。虽说门格尔、瓦尔拉和杰文斯是边际革命的共同发起者,但在那时许多思想已不是新的了,有四位先驱者已作了开拓性的研究,这就是屠能、古尔诺、杜布衣和戈森,但他们的著作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是后来人们才追认了他们的贡献,如古尔诺和戈森的著作都是经杰文斯(和瓦尔拉)发现并加以赞扬,才引起英、美经济学界越来越广泛注意的。戈森的命运尤其不佳,在边际效用学说方面,他不仅是一位先驱者,而且,在他的著作中几乎论述了后来奥、英、法等国边际革命所使用的全部重要概念,但他在世时的著作生涯却是很不幸的,前后花了二十年时间写成的《论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在1854年出版后,几乎没有销路,不得不在他临死前不久自行收回[④]。这些情况说明了现在占统治地位的新古典学派在它的诞生时期也饱受了冷漠和歧视,但它的处境要远远好于今日经济学的新思想和异端经济学,这也从反面证明了目前的经济学改革运动所倡导的多元论新精神是多么的重要。

在十九世纪末,由门格尔、瓦尔拉和杰文斯发起的边际革命,经过马歇尔的整理和精练,才以其较完备的形态而出现,1890年马歇尔刊行的《经济学原理》影响达30年之久。有关新古典经济学在这段时间的历史,我所了解的三个史实还需要告诉读者。第一个是马歇尔学术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经济生物学(即今天我们所说的演化经济学),但他的一生却是在为他不以为然的理论进行阐扬和精化,到后来由于精力衰微,才不得不放弃更为他所崇尚的目标,其心情可想而知。第二个是与瓦尔拉和杰文斯不同,在门格尔看来,对于理解复杂的人类行为来说,数学方法完全不能获得在他手中边际革命所试图揭示的经济现象的实质,这是奥地利学派迄今仍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但自庞巴维克开始,门格尔的原创性贡献逐渐被遗忘了,以至于20世纪30年代在奥地利出现了背叛门格尔遗产的数学形式化革命的插曲[⑤]。第三个是作为边际革命意识最强烈的瓦尔拉(1834——1910)终身都在寻找他的理论的支持者,但效果不大,在法国没有找到继承者,最后总算由意大利人帕累托继承了他的衣钵,其理论在逝世后约十年才得到重视,新古典经济学家甚至把他誉为极伟大的经济学家。

在当时,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是它盲目地崇拜经典物理学成就滞后影响的产物,而现在它对现代物理学所蕴涵的哲学意义仍几乎毫无所知。正如杰奥尔杰斯库—罗金指出的,“正当杰文斯和瓦尔拉开始为现代经济学奠基时,物理学一场惊人的革命扫荡了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机械论教条。奇怪的是,‘效用和自私自利的力学’的建筑师,甚至是晚近的模型设计师,看来都没有及时地觉察到这种没落。”[⑥] 但为什么新古典经济学的地位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却迅速上升呢?除了社会政治原因外,主要就是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巨大影响。经济学的数学形式化首先在奥地利登场,这与实证主义科学哲学中影响最大的维也纳学派有很大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除了新古典经济学以外,其他所有经济学流派都被逐渐地边缘化了。特别是二战一结束,新古典经济学获取主流地位的步伐大大加快了。在实证主义科学哲学强大威力的影响下,在把经济学建成如物理学那样精密科学的目标下,萨缪尔森1947年出版的《经济分析的基础》在经济学界获得了崇高的理论地位,经济学强调数学的

重要性日见增强,以致于目前在西方已造成人们普遍地认为,最好的博士毕业论文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量资料加以检验,学术讨论的开始就是数学模型,至于数学模型中那些假定的经济学含义是没有必要讨论的,经济学是在效用最大化条件下理性选择的科学[⑦],凡是不符合这个定义的就不是经济学。

在数学形式化日益普遍的今天,假如历史上像斯密、马克思、熊彼特等这样伟大的经济学家现在读博士的话,就不会被认为是好学生,恐怕有可能毕不了业。斯密他们如果今天参加美国大学绝大多数经济学讨论会的话,这些经济学高手们就会不耐烦地问,你的模型在那?如果斯密他们拿不出,在讨论会参加者异样的眼光下,斯密他们就会感受到无地自容的压力,惊叹自己的经济学太落后了。据认为,这就是中国经济学界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按照近几年这种流行的思维,斯密他们在会议结束后,一回到家就会想到,如果再不改变,恐怕他们连讨论会的门槛都不会让我进了,遂提出了“经济学要与国际接轨”的口号,要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国际化和标准化”。试想,斯密、马克思和熊彼特会这样做吗?我想他们不会食洋不化。

由于新古典主流对经济学的统治,在美国“以致于达到很难发现不追随正统宗旨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实际上,美国大学的所有经济学系都已被经济学是什么、应该怎样研究经济学的单一观点所控制,通常伴随着深奥的数学技术,(自由)市场理论的论证已成为该专业绝对必需的东西,深奥的证明而不是社会目标赢得了更响亮的掌声。在美国所确立的这种专业取向,经过某种时滞,正扩散到欧洲和日本,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各种丰富的经济思想传统的生存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部分来自于这种事实:许多经济学家在美国受到训练,然后带着他们所吸收的新古典精神,回到本国的大学和研究中心。追随美国模式,这些国家在专业人员的招募、提升、薪金和奖赏等方面正转向新古典的和数量的理论标准。虽然这并没有完全被完成,但在欧洲和亚洲,同质化和方法论的统一的相同过程正在稳步的被推进。”[⑧] 这在英国的剑桥大学是非常突出的,随着著名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卡尔多、罗宾逊和斯拉法在20世纪80年代的逝世,到90年代,剑桥大学经济学系就已经处于主流的控制之下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深切地感受到了新古典主流对经济学的单一统治所造成的危害,感受到它对学术自由的威胁,对目前的经济学状况非常担忧。因此,他们于1993年成立了经济学多元论国际联合会(ICAPE)。该联合会认为,在经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上都需要更大的多元化。多元论的新精神将推动各种不同方法的实践者开展更具有批判和建设性的对话。这种多元论将在竞争性的思想交流中强化科学研究的标准。新的多元论应该反映在科学争论、学术会议、专业杂志和经济学家的训练和雇佣等各个方面。经济学多元论国际联合会的目标是致力于促进信息交流和其他富有成果的合作。联合会成立大会宣称,经济学学科需要基本的改革,需要对经济行为更健康的各种跨学科的和其它方面的研究开放。

经济学多元论国际联合会目前有40个成员组织,这其中包括:演化经济学协会,新制度经济学国际协会,异端经济学协会,制度思想协会,社会经济学协会,社会和政治经济学协会,比利时——丹麦制度与政治经济学协会,东部经济学协会,欧洲经济思想史协会,德国政治经济学协会,国际熊彼特协会,生态经济学国际协会,女性主义经济学国际协会,新思想交流国际协会,凡勃伦国际协会,欧洲演化政治经济学国际协会,日本演化经济学协会,奥地利经济学发展协会,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政治经济学协会等。经济学多元论国际联合会2003年6月将召开第一次国际会议,题目是“异端经济学的未来”,会议特别欢迎把异端

经济学的各种流派整合起来的工作。

正是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之下,2000年7月,首先发端于法国的post- autistic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在欧洲爆发。虽然这个运动与经济学多元论国际联合会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无疑是经济学多元论国际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都是呼唤西方经济学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结束新古典经济学的霸权地位。

三、“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简短评论

在西方经济学界,许多人早就对目前的经济学状况非常不满,但由于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体制的习惯和惯性,体制内通过正常渠道所传递的改革之声早已被置若罔闻了,杂志、书籍和学术会议上分散的批评之声也早已无法改变主流经济学脱离现实的这种状况。从整体上来说,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发展已经锁定在劣等路径之中,它只有靠偶然的突发事件的冲击,并通过改革力量自我强化的正反馈才能加以改变,所以,post- autistic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学生和教师们不得不采取请愿书和公开信这种极端的形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ost- autistic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已点燃了这种火焰,目前已发展成了燎原之势。国外的媒体评论说,自大萧条以来,经济学从未遇到过如此严重的危机。

目前在《post- autistic经济学评论》上发表的文章对经济学的许多传统观念都提出了质疑,正在讨论经济学课程中有那些东西应该保留下来,并明确地提出发展一种更现实的经济学。毫无疑问,经济学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很长的时间认真讨论、仔细审查并反复实验。在今后几年甚至十几年,经济学界将面临着并将经历着一种学术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虽然我们可以预料,经济学改革的火焰不可能被扑灭,但它目前仍没有导致西方国家的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体制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传统体制的强大惯性、思维习惯和既得利益不能被低估。所以,post- autistic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实际效果最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经济学教学的课程体系依然故我;另一种是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新古典经济学和数学的支配地位将被大大地削弱。前景是不确定的,但后一种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经济学需要根本性的改革,这种时间已等得太久了,对它不满的人数近十年来正呈指数般的增长。

与上述已潜伏了很久但最近才燃起的地下火焰相反,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教育西方主流化的步伐明显地加快了。“经济学要与国际接轨”,“经济学要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和标准化”的声音不绝于耳;作为一名经济学教授,我也曾被谆谆教导,要像美国的经济学教授那样,培养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然而,西方经济学界有那么多经济学流派,究竟和谁接轨?经济学家们可以大致上被分为两种类型,究竟要像那类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一类假定技术、制度、偏好和资源禀赋不变,在均衡框架下,研究理性经济人如何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这类经济学家采用了把偶然因素排除在外的决定论哲学观,坚持认为存在着适用于一切时间和地点的规律,演绎主义的、数学形式化建模的和预测的是其方法的特征。另一类则认为,技术、制度、偏好等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这种变化的典型特征是非均衡过程,资源创造而非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经济行为者是按照得失权衡而非效用最大化原则采取行动的,经济研究要特别注重时间和地点的差异,比较的、制度的、历史的和解释的是其方法的特征。

熟悉经济学说发展史的人都知道,长期以来,这两类经济学家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两大传统,前一种的典型代表就是新古典经济学,后一种则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几乎所有异端经济学的共同特征,在笔者看来,它的典型代表就是今天正处于大发展前夜的演化经济学。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前, 这两类经济学是以互补的方式得到发展的[⑨],但到20世纪90年代,美欧国家所有的经济学系都已被新古典经济学所控制[⑩]。因此,按照笔者的理解,我们目前所谓经济学与国际接轨的提法决不是指与异端经济学的某个流派接轨,所谓“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也决不是意味着像演化经济学家那样思考。对流行的思维来说,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新古典范式和数学形式化的发展。在笔者看来,所谓国际化就是美国化,标准化就是数学化,现代化就是新古典化,这样概括不会有多大失真。

有人说,中国的运气总是不错,当我国的一些高级官员已订做好西服,准备到韩国学习“抓大放小”的经验时,当我们正在加速开放资本市场的步伐时,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了,推行了几年的“抓大放小”的政策及时被放弃了,开放资本市场的计划被暂缓实行,这是中国的幸事。现在,正当中国经济学加速西方主流化的步伐时,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爆发了,那么,我们是否要放弃这种目标呢?英籍德国人奥地利学派著名经济学家拉什曼有句名言:不同的心智思考不同的事情,可能一些人甚至大多数人不同意我的看法:放弃这种目标又是中国的一件幸事。但大多数人可能会同意这种看法:我们应该放慢西方主流化的步伐,像post- autistic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学生和教师们所倡议的那样,对经济学的基础和经济学教学的课程体系进行讨论,经过深入研究,渐进地改革经济学教育,走出我们自己的道路。如果是这样,我除了赞成和支持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倡议外,下面就我国经济学的发展另外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重大问题,并直率地公开我自己的观点。

第一,保护、鼓励和促成经济学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多元化国内格局。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新古典经济学以实证主义科学哲学为武器,通过教学体系、研究组织、资源分配和奖励办法的单一化的制度化,对异端经济学大加围剿,使经济思想史上许多非正统学派原创性的思想长期处于未发展的状态之中,造成了今日主流经济学缺乏批判和反思性思考的局面,这是与生物多样性原理相违背的,它已造成了对经济学学术自由严重的破坏,造成了这种局面现在改变起来非常困难。我国经济学界尚未被西方主流经济学所支配,但存在着这种威胁,我们应该对此加以警惕,致力于创造一种多元化的科学文化。作为一种学术制度,多元论的科学氛围将使我们不得不宽容自己所不赞成的学说,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表面上对立的学说实际上是互补的。即使某些学说之间存在着真正的冲突,那也将如怀特海所说的,是机会而非灾难。多元化的科学文化将使具有真知灼见的经济理论脱颖而出,从而避免对教条理论的长期迷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产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迎来中国经济学前所未有的大繁荣。

第二,注意引进异端经济学,关注欧洲各国在经济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这种作法至少有两种好处:一是获得我们原先所不知道的许多重要的经济理论;二是成为保护国内多元化经济学格局的重要手段。2000年我就在一篇论文中批评了我们引入西方经济学的缺陷,突出的表现就是对西方非主流经济学的研究非常薄弱,而主流经济学现已提不出解释经济现实的重大理论问题,它的许多创新是在异端经济学持久批评的刺激才得到发展的。创新往往是以异端的形式出现,特别是在非常规科学时期能活跃思维、解放思想,目前的经济学正处于这种时期,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所提出的“新”思想实际上大都是异端经济学早就持有的。

在西方经济学的引入上,我们所存在的另一明显的缺陷就是在地域上几乎完全关注于美

国,而对欧洲经济学界半个世纪以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本上视而不见,以致于造成了有的学者声称经济思想史上的历史学派在欧洲现已绝迹,但据我所知,恰恰相反,历史学派的思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洲已经复兴。欧洲经济学界有很多非常好的经济思想,如国家创新体系这个概念就是由欧洲学者提出的,它对国家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又如在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学的研究上,欧洲经济学界整体上要领先于美国。欧洲经济学界的经济学研究要比美国更关注于现实,异端经济学也更活跃,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首先爆发于欧洲的主要原因。

第三,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要特别注重对经济学的科学哲学和文化基础展开研究和讨论。现在国内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的科学哲学是波普的证伪主义,费里得曼的实证主义仍非常流行,正是这两者加强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统治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学方法论的许多重大进展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而这些进展对前两者都提出了质疑和批判。此外,许多学经济学的人不知道“科学主义”是何意,更不用说分清它与“科学”之间的根本性区别了。如果说大多数学经济学的人对经济学的文化基础没有任何兴趣是可以理解的,但对理论经济学家来说,这就是一个严重的缺陷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大多数人都知道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时,经济学界的许多人对这些名词是非常陌生的。当现代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在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中遭到很多批判时,它仍是支撑新古典经济学统治地位的文化基础。因此,对于理论经济学家来说,这方面的学习和再教育仍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四,反对过分注重数学。西方经济学教育的经验说明,数学在经济学中没有限制地被使用已对经济学的进步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甚至是灾难。笔者并不反对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但反对它在经济学中的泛滥。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然而奇怪的是,学经济学的学生无须具备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方面的必备知识,但必须“精通”数学。大量论文充斥数学模型,很少关注现实,很少有经济思想的创新,这就是post- autistic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所批判的离群索居的经济学。从这个角度来看,2002年教育部规定,数学在经济学硕士生入学考试中所占分数等于四年所学经济学在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无疑将对经济学的数学形式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并不是建议立即就取消刚刚实施的大幅度提高数学比例的措施,而是希望重新评估数学在经济学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研究它到底是不是经济学研究必备的工具。我们应有自己的判断,没有必要跟在西方国家的后面亦步亦趋,特别是数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已造成弊大于利的情况下,我们更应三思而行。

第五,不迷信“诺贝尔经济学奖”[11],只把它看作是衡量经济学研究水平和学术动态的一个参考指标。我的理由是:首先,与物理、化学和医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不同,经济学是不是一门科学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所以它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是不可以与自然科学方面的奖项同日而语的。其次,意识形态的影响很大,如新制度学派的科斯和诺思获奖与前苏联东欧的巨变不无关系。我对他们的获奖虽极为赞成,但也深知他们理论的缺陷。再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的最初动机是因为发起人认为,经济学由于数学化程度已很高,已变成了一门硬科学。从最初两年获奖的经济学家中可以看出这种倾向,只是后来才多样化了,但是否使用数学仍是评奖的重要指标。在某种程度上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对经济学的数学形式化也难辞其咎。最后,“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多的关注的是技术层面的经济学研究,它只奖励了对经济思想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小部分大师级的经济学家,而许多具有杰出思想但并不符合流行时尚的经济学家在世时不可能获奖,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对经济学发展的贡献要远比在技术层面上获“诺奖”的经济学家重要的多。基于以上理由,我们

没有必要迷信“诺奖”,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也不以获取“诺奖”为目标。

第六,探索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新道路。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有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但问题是模仿什么?模仿是采取单一的还是多重的路径?模仿是否有必要照搬西方国家的现行做法?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单纯的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创新才能后来居上。经济学的教育和发展也是如此。经济思想史的观察可以告诉我们,一种新型经济学的萌芽可以在主流经济学锁定非常严重的国度被发现,但它的成长和壮大很可能就要转移到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经济学却“落后”的国家,正如十九世纪中叶的德国和20 世纪初的美国经济学史所呈现的那样。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它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如果西方主流经济学墨守成规的话,而我们却不能不与时俱进,中国经济学界应有勇气抛弃经济学中的陈腐教条,正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样,根据我们的实际,探索经济学发展的新路子。因此,笔者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并研究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所提出的问题,关注并研究法国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学教育改革的措施,关注并研究经济学多元论国际思潮,兼收并蓄,采取渐进的和“试错的”方法改革中国经济学的教育和研究体制,为中国经济理论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附录:“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主要文件[12]

(一)法国经济学学生请愿书

法国经济学学生致本学科教授和教学负责人的公开信

我们————大学的经济学学生宣布,我们对所接受的经济学教学普遍不满。理由如下:

1.我们希望脱离虚构的世界!

为了深刻理解现代人所面对的众多经济现象,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从事经济学研究。但是,经济学教学就绝大部分内容而言是新古典理论和方法,总的来说,它不能满足我们这一期望。事实上,这一理论从一开始就以不考虑偶然性(contingencies)为借口,几乎没有对事实进行必要的关注。经验性内容(历史事实、制度功能、对经济人行为和策略的研究……)几乎是不存在的。这种教学中的差距和对具体现实的漠视给那些希望能有益于经济和社会的人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2.我们反对无节制地使用数学!

使用数学作为工具看来是必要的,但是,当数学本身不再是工具,而成为自身的目的时,求助于数学形式化会导致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真正的精神分裂症。形式化易于构建问题(construct exercises)和操纵模型,而模型的意义局限于能为写出“一篇优秀论文”而发现“好的结果”(即来自初始假设的逻辑结果)。在科学的幌子下,这种习惯做法有利于评估和选拔,但永远不能回答我们所提出的有关现代经济争论的问题。

3.我们要求经济学方法的多元化

通常,对授课内容(lectures)的质疑是不许可的。在研究现有经济问题的所有方法中,

一般只有一种方法提供给我们。这种方法借助于纯粹的公理化程式,宣称能解释任何事物,似乎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学真理。我们不接受这种教条主义。为了适应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对付经济生活中许多重大问题(失业、不平等、金融市场定位、自由贸易的优劣、全球化、经济发展,等等)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一种多元化的方法,

4.呼吁教师们:尽早觉醒!

我们充分意识到,我们的教授受制于某些约束。然而,我们要向所有理解我们的请求和希望变革的人进行呼吁。如果重大的改革不立即推行,所产生的风险会大到使正在减少的经济学学生们整体地放弃这一领域,这并非因为他们失去了对经济学的兴趣,而是因为他们被孤立于当今世界的现实和争论之外。

我们再也不想让这种脱离现实的所谓科学强加于我们。

我们并非无中生有,只是希望好的思想能更加流行。

因此,我们希望尽快得到回应。

(二)法国经济学教授请愿书

对经济学教学进行争论的请愿书

请愿提出了如下问题:

1.课程表中排除了不是新古典的理论;

2.经济学教学与经济现实不匹配;

3.数学被当作目标而不是工具来使用;

4.教学方法排除或禁止批判性的思考;

5.需要一种适于分析对象复杂性的多元化方法。

在真实的科学中,解释要针对实际现象。一种理论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只能通过与“事实”相对照进行评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和许多学生一起哀叹经济学教学的发展状况,哀叹它给予了新古典理论和构建、操纵缺少经验内容的模型以特别的优待。这种教学强调模型构建的形式化特征,而极大地忽视了模型与经济现实的关系。这就是科学主义。然而,在科学的方法中,首先关注的是与整套经验现象对应的抽象的信息力度和效率,这应成为经济学家的首要任务,它不是一个数学问题。

然而,“回归事实”的路径并不明显。每种科学都依赖于被建构并被概念化了的“事实”。因此,出现了不同的范式,每种范式都是由一套解释或构建现实的不同表述(representation)和程式所组成。

毫无疑问,承认范式的存在和作用,并非赞同不同范式相互独立。范式间应该比较和对话。基于一种“自然的”或直接的表征(representation)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人们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所提供的工具。但是,依靠绝对的数量基础,无法实现对一个模型的批判性评估。无论形式化如何精确或统计如何严密,任何“经济定律”或定理都要在它所适合的情境和类型中评估它的相关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考虑制度、历史、环境与地理状况、个人和群体的策略、包括性别关系在内的社会维度,以及更多认识论方面的因素。然而,经济学中的这些维度在我们学生的训练中被严重地遗失了。

通过引入专门课程,这种状况能够得到改善。但是,这不是指增加一些重要的新课程,而是在原有教学计划中把不同知识领域联系起来。学生们要求得到这种联系,我们支持他们的做法。我们应同现有的学科框架进行抗争。例如,宏观经济学应该强调制度、生态约束、结构和历史作用的重要性。

这就产生了多元论问题。多元论不仅仅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它使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不同成见或视角。更重要的是,不同理论的存在也可以通过假设的性质、提出的问题、在现时范围中的选择、研究问题的边界,至少是制度的和历史的情境中得到解释。

多元论必须成为经济学家基础文化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应该自由发展他们所相信的和感兴趣的领域所带来的思考方式和方向。在一个快速演化和永恒复杂的世界中,逃避是不可能的,试图阻止替代性的事物是危险的。

这导致我们对新古典理论的质疑。当然,新古典理论这种压倒性的地位与多元论是不一致的。但是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新古典主义对“理性”经济人的虚构、依赖均衡概念、以及坚持价格是构成市场行为的主要(不是唯一)决定因素与我们的信念不一致。我们的经济学概念是基于另一类行为原理,包括经济人之间的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的重要性,经济人的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异质性、基于非市场因素的经济行为的重要性。组织的权力结构和文化、社会领域也应该包括在其中。

从伦理角度看,在很多情况下,教学局限于新古典主题也是值得怀疑的。学生们将错误地认为新古典理论是唯一科学的流派,而科学只是一件公理化和(或)形式化建模的事情。

我们同学生一起斥责把科学与使用数学联系起来这种幼稚而荒谬的做法。关于经济学的科学地位的争论不能局限在使用数学与否的问题上。而且,用使用数学与否构建争论实际上是欺骗人们,并逃避真实的提问和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质疑模型化本身的对象和性质,考虑经济学如何能重新定位于探索现实、远离当前只集中于解决“想象的”问题。

大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应该是多样性的学位课程和训练学生批判性思考。但在新古典体制下两者都不能实现,通常第二个方面受到更严重的压制。坚持数学形式化意味着多数经济现象被禁止进入研究和经济学的课程表。这种限制的不可原谅之处就是它把学生们的批判性思考看作是一种危险的威胁。在自由社会中,这是一种不能被接受的状态。

我们————的经济学教师完全支持学生们的要求。为了对他们的期望提供初步答复,我们特别关注这种地方性的首创精神。我们也希望所有大学中的全部经济学学生知晓这些问

题。为达此目的,我们准备同学生开展对话,并通过召开会议允许开展对所有问题的公共争论。

(三)剑桥大学27名博士生的公开信

(本文发表于2001年6月14日)

剑桥大学27位博士生支持下面这封公开信

开放经济学:来自剑桥学生的建议

作为剑桥大学的学生,我们希望促进对当代经济学的争论。下面我们将提出我们所认为的现代经济学的特征;需要争论的内容以及为何需要争论:

正像现代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实践所表明的那样,我们相信,一种单一的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分析方法垄断了经济学。这种分析方法的核心就是形式化的推理模式,只有应用这种模式的研究才被认为是有效的。这方面的证据是不难被发现的。经济学这个学科的主要杂志、教研机构和课程的内容都被引到了这种方向。

在我们看来,普遍地应用这种形式化方法来理解经济现象是值得争议的。这就是需要争论的核心。何时这些形式化的方法对于提出有效的解释是最佳途径?什么使得这些方法有用,它们的局限性何在?经济学中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被使用吗?经济学内部和经济学家之间应该展开这种争论,而不是把它挤到经济学的边缘,甚至完全排除在经济学之外。

我们特别提出如下建议:

1、主流方法的基础应该被公开争论。这种争论坚决拒绝糟糕的批评意见和糟糕的辩护意见。学生、教师和研究者需要了解和认识经济学主流方法的有力和无力之处。

2、与主流经济学相竞争的其他方法,应在同等程度上经受批判性的争论。只要这些方法能对我们理解经济生活提供重要的见解,它们就应在经济学中被讲授,其研究就应受到鼓励。但现在这种情况并未发生。与主流经济学相竞争的研究方法在经济学中几乎没有发挥它应起的作用,这仅仅是因为它们不符合主流经济学有关什么是经济学的观点。显然,这种状态是自我强化的。

我们之所以说这种争论是重要的,是因为这种现状至少在四个方面是有害的。第一、对于那些接受主流经济学“工具”教育、但却并不了解这些方法的应用领域的学生,这种现状是有害的。正如与之竞争的理论的存在和地位一样,这些思想的来源和演化也被忽视了。第二,我们的社会本应获益于经济学家们告诉我们世界是怎样的,但经济学的这种现状却使社会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巨大潜力的社会科学,这种潜力一旦发挥,将通过其对政策辩论的影响发挥重要作用。在现在的状况中,它在这一舞台上的有效性受到了主流方法未经批判的运用的限制。第三,对经济生活许多重要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理解的进程已被阻止。由于被限定只能在单一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学研究,具有竞争性的研究项目的发展被严重地妨碍甚或完全被禁止。第四,也是最后一点,在当前状况下,一个不按规定方法从事经济

学研究的经济学家发现她的研究很难获得承认。

主流方法的统治,已经在这个专业中创造了一种社会惯例,那就是:只有符合那种主流方法的经济学的知识成果才是好的研究成果。因此,其他模式下的经济学知识都很容易被当作过于贫乏或者根本不属于经济学而不予考虑。因此,许多经济学家都不得不面对选择:或是使用他们认为不适合的方法去解释经济问题,或是在面对经济学问题时采取他们认为最佳的方法,但同时知道他们的工作不可能被经济学家所倾听。

让我们通过强调我们所不同意的观点来做总结:我们本身并不反对主流的方法,但反对在这个专业中,主流的方法的统治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我们不反对主流的方法,但我们信仰研究方法和路径上的多元论。争论将赋予这种多元论正当性。多元论的缺乏意味着替代性的经济学工作并不会被轻易接纳,但物质和社会条件应该象满足当今主流经济学的发展繁荣一样,同样程度的满足多元论发展的需要。这是当我们谈及经济学的开放时,我们真正的用意所在。

(四)“堪萨斯城建议”

2001年8月3日

给所有大学经济学系的国际公开信

“堪萨斯城建议”

经济学需要根本性的改革,现在该是变革的时候了。

这份文告出自于来自22个国家的75名学生、研究者和教授参加的会议。2001年6月在密苏里-堪萨斯城大学(UMKC),在两年一度的演化经济学协会第二届夏季学院会议上,与会者对经济学和经济的现状进行了讨论。这次会议是由密苏里-堪萨斯城大学、演化经济学协会和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中心联合主办的。

在下面签名的参加者都赞成对我们的学科进行改革,从而形成了如下公开信。这封公开信与来自其他有着共同关注的团体的声明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赞同并支持“post- autistic经济学运动”和剑桥建议,我们相信经济理论的发展受到了非历史的方法和抽象的形式主义方法论的阻碍,它对理解经济行为的复杂性只提供了有限的理解。这种狭隘的经济学方法论阻碍了经济学产生真正注重实际和现实性的政策方案,阻碍了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进行富有成果的对话。

所有经济学系都应对经济学教育进行改革,使之包括对支撑我们这一学科的方法论假设的反思,一种负责任的和有效的经济学,应该在更宽广的背景环境中考察经济行为,应该鼓励在哲学基础层面的挑战和争论。最直接的是,经济分析的领域必须被扩展以包括如下内容:

1、更宽泛的人类行为的定义。将经济人界定为自主的、理性的、采取最优行动的个人,这一定义过于狭隘,而且没有考虑其他决定因素所起的作用,诸如本能、习惯的形成、性别、阶级和其他社会因素在形成社会行为者的经济心理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2、注重文化。经济行为像所有社会现象一样,处于文化体系之中,文化包括所有的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价值体系和制度。通过强制性义务、对具体选择的允许或禁止、创造社会或公共的共同性,这些文化深刻地塑造、指导着人类的行为,也影响着经济行为。

3、富于历史感的思考。经济现实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因此,作为经济学人,我们必须研究考察事物怎样和为什么随着时空变换而改变。现实主义的经济研究应聚焦于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

4、新型的知识理论。社会科学中传统上所应用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两分法存在问题。研究者的价值观不可避免的要在科学调研和进行科学的阐述中得到体现,而不管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研究者无法避免价值判断这种看法废弃了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承认这一点,才能对知识的声言进行更加精密周详的评价。

5、经验性的基础。应付出更多的努力用经验性证据来论证理论主张。在经济学的教学中,赋予理论原则以特权,而不考虑经验性的观测,使人们对这种经济学解释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6、研究方法的扩展。诸如亲身参与观察、案例研究和论说分析等途径作为获得和分析数据的手段,应被承认与计量经济学和形式化的建模一样的正规和被接受。运用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从不同的有利位置出发,而进行的现象观察,可以提供对现象的新认识,并提高我们对现象的理解。

7、跨学科的对话。经济学家应该意识到经济学内不同的思想流派,也应该注意到其他学科尤其是其他社会科学的发展。

尽管在分析性思维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对于这些广阔角度的有效性,经济学家们的专业训练不鼓励对其进行争论,更不要说是接受了。不像其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目前这个专业几乎不存在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层面上进行争论的空间,具有批判眼光的学生,只能面对不幸的选择:为了在这个专业上获得发展,不得不放弃他们那种要冒风险的兴趣;或者是干脆放弃经济学,而从事那些更能接受反思和创新的学科。

在我们的世界上,全球性经济变化正在发生,不平等存在于不同社会之间和社会内部,环境的完整性受到威胁,关于财富和权力的新概念充斥,国际性法律架构正在发展之中,国际金融存在着不稳定性的风险。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需要这样的经济学:具有开放性思维、保持分析的有效性和道德责任感。作为经济学家,我们只有进行持久的批判性的反思,并不断地修正和扩展我们应做什么和我们应该相信做什么,这样的经济学才会出现。

--------------------------------------------------------------------------

*本文是作者的新著《演化经济学:经济学革命的策源地》中的一节,该书年内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文2003年3月19日首发《经济学家》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5810563018.html,,正式文本发表于《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部分内容已在2003年3月14日的《经济学消息报》上先期摘要发表。

注释:

[①] “autistic”在英文中的含义是“我向思考的”和“幻想的”,“autistic economics”是指脱离现实的、幻想中虚构的经济学。由于“post-autistic”在中文难以找到相对应的术语,故“post- autistic economics movement”在本文中暂时译作“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但有时也使用“后我向思考经济学运动”。

[②] 根据post- autistic economics movement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5810563018.html,/刊载的报道材料整理而成。

[③] post- autistic economics newsletter , Issue no. 9, October 20, 2001.

[④] 参看胡寄窗主编:《西方经济学说史》,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91年版,第187-196页。

[⑤] Gloria, S., The Evolution of Austrian Economics: From Menger to Lachmann , London: Routledge, 1999.

[⑥] Georgescu-Roegen, N., The Entropy Law and the Economic Proce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PP.2-3.

[⑦] 张维迎:《经济学:理性选择的科学》,读书,2000年第6期。

[⑧] https://www.doczj.com/doc/5810563018.html,/icare/mail.html,或通过https://www.doczj.com/doc/5810563018.html,搜索ICAPE.

[⑨] 参看Dopfer, K. (ed) Evolutionary Economics : Program and Scope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1, P.3-5.

[⑩] 参看Hodgson, G. M. (ed) A Modern Reader in Institutional and Evolutionary Economics: Key Concept, Edward Elgar, 2002, P.12.

[11] 真正的名称应该是“瑞典银行经济科学奖”,参看Gingras ,Y., Beautiful Mind, Ugly Deception: 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s Science, post- autistic economics newsletter, Issue no. 17, December 4, 2002.

[12] 译自post- autistic economics movement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5810563018.html,/。

(作者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经济学角度,浅析中国房价

从经济学角度,浅析中国房价 刘英英 1102204112 淮阴工学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几年中国房价一路走高,可谓是风光无限。但也让无数的潜在购房者望而却步,造就了无数的“房奴”为房梦而奔波。许多到了已婚年龄的80后青年一房难求,导致“蜗居”“蚁族”“裸婚”等现象的产生,是什么造就了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居高不下?本文运用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浅析其原因和影响,以及其给人的思考。 关键词:供给与需求,生产成本,经济学,危害,措施 正文: 一)供给与需求的影响 在经济学家的眼中,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价格的变动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决定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而且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必然会对住房产生大量需求,再加上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在城市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买房、扎根、建立自己的家庭,导致了城市住房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更优越的居住环境静,这也促进了房产的需求。另外,投机炒房减少供给。受前几年房价涨高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投机炒房的行列,低价买入然后弃之不用或出租出去,从而影响了市场的供给,导致了房产价格的增长。因此,近些年中国房价一路飙升。 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可知,商品价格是指有市场上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的均衡价格。由于房地产供给的有限性和房地产商的极力宣传,大家错把需要曲线(需要是相当于对物品的偏好,并没有考虑支付能力等因素)看做需求曲线(需求是指既有愿望,又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如果没有支付能力,则不能将需要称为需求。形成需求有三个要素:对物品的偏好,物品的价格和手中的收入。),需要曲线的需求量大于需求曲线,同等供应曲线条件下,商品房的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形成了高房价。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商品房的需要量不断加大,而需要住房的居民收入的增长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商品房的高价位一次次被刷新。 按照常理推断,既然我国商品房价格形成是由市场需要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的,市场需求量被高估了,那么多开发的商品房进入市场会冲低商品房的价格并形成商品房滞销的局面。但现实为什么常常出现商品房热销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利润的趋势,大家认为商品房的价格会持续走高。因为按照现实中参照的市场需要量,商品房市场的供应量还较小,商品房市场处于供小于求的局面,存在升值的空间。而且商品房是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随价格变动不敏感。同时,由于受土地等因素的制约,商品房不可能实现无限的供给,这就进一步坚定了大家对商品房升值的信心,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商品房极度热销的场面。 二)生产成本的增加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依赖于土地,甚至可以说地理区位因素可以决定房地产的价格及档次。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供应量是有限的,而且每一区位的土地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见,土地在房地产市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810563018.html,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差异 作者:王志伟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04期 〔摘要〕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中的芝加哥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对今天西方经济思想 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主张的变化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作为两大学派的奠基者、旗手和领袖,在具体的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想方法方面却有着巨大差异,甚至是“对立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不同。哈耶克依托古典自由市场理念的、自然发展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与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人们知识和信息“有限理性”的认识造成的;弗里德曼则推崇实证的经济学方法论,强调经济理论的预测功能而忽略其他方面,这为经济学各种理论模型的构造打开了方便之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多是在弗里德曼和哈耶克两种方法论方向上发展的。在我们了解和研究当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各个流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时,对其方法论同样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和了解,给予恰当把握和评价。 〔关键词〕个人主义;自然发展;有限理性;实证经济学方法论;预测能力;数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091.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8)04-0085-09 〔作者简介〕(注:王志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1。)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西方国家经济学主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中存在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这两个学派对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至今天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主张的变化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和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则分别是这两大学派的奠基者、旗手和领袖。 哈耶克是新奥地利学派的领袖和主要代表人物,但他同时又是老奥地利学派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继承者。作为老奥地利学派奠基者和领袖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最杰出的弟子之一的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和老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弟子的哈耶克,同为新奥地利学派的两大旗手和精神领袖。 弗里德曼是新一代芝加哥学派的旗手和领袖人物。他继承了以维纳(Jacob Viner)、奈特(Frank H. Knight)、西蒙斯(Henry Simons)、明茨(Lloyd Mints)等为代表的老一代芝加哥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老一代芝加哥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是主张自由贸易、自由工资、自由价格和稳健的货币。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特殊经济形势下,那些人却都鼓吹大规模的、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读后感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读后感受世界经济形势动荡的影响,当下一些经济现象变得与我们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经济学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渐渐变成了一门“显学”,正在流行。 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先生著的《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一书正是应和了这种时代特点,以令人熟悉的中国文化元素和当代经济形势为背景,用通晓流畅的语言,生动阐述了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及基本原理,既容易理解又让人备感亲切,非常适合初入门人员阅读。 说实话,我一向是有点惧怕经济学的,总感觉经济理论太深奥,不敢奢而望之,什么边际效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准备金率、凯恩斯经济理论现象等一窍不通。对于国家出台的一些经济调控手段也经常是一头雾水,感觉自己就像滚滚经济浪潮中一片飘零的树叶,被动地随波逐流…… 直到有一天,在《青岛财经日报》上无意间浏览到了《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长篇连载,竟一发而不可收,简直像看一部精彩的多幕剧那么上瘾,看完这一幕,总是迫不及待地期盼着下一幕的隆重上演。最终,经受不住每天刊载一篇的“等待阅读”之苦,一日下班后,匆匆忙忙跑到新华书店把书买下,终得一口气全部阅读完为快。 读完此书,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立刻萦绕心头,原来自己也可以懂点经济,可以如此明了周围的世界。该书作者用散文般的语言,纵

横捭阖,条分缕析,化深奥艰涩的经济理论为浅显有趣的人文道理,笔触轻松流畅,幽默中孕育着智慧,使我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同时,该书以完整的经济学框架,结合目前世界经济现状,融会古往今来的经典故事,对当下的次贷危机、外汇储备、石油价格、货币和财政政策等都有独特、深入的剖析,引领我们对当前热门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理解。原来经济学并不遥远、艰涩,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近段时间,面对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通胀现象,国家调整了银行人民币储蓄贷款利率。今年内,央行又先后5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其中11月份9天之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为历史罕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先生说,目前通胀现象的发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现在的各种调控手段、救市政策都是短期行为,必须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转向长期增长存在的问题,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提高效率等方面。 读完《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后,自我感觉对国家的经济调控政策及专家说的一席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懂得了这些现象背后所蕴涵的经济学道理。原来自己也可以用经济学的视角去理解有关政策出台的背景、预期目的、实施效果了,甚至还可以有点像“经济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问题了。正如书中所说:“懂点经济学,你对世界的理解层次就会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中国特色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本身没有阶级性但我国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共的领导、共同富裕相联系就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实践的能动反映,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为基础,以借鉴、吸取西方经济学合理因素为方法,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区别,凸显其理论构建的“中国特色”。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一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多是和私有化同时进行的。我国则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既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实行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多种多样的公有制经济形式,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这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

构,特别是国有及由国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将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 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都要依靠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是一项艰难的开创性事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可能取得成功。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有政府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为市场经济创造一个稳定、安全、有序、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 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财产的私人占有必然导致私人资本的无限扩张和社会的两极分化。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虽然允许合理的收入差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是要达到共同富裕,不致于导致两极分化,“富的越富,贫的越贫”。这是因为:1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会使私人资本的膨胀受到制度的限制,凭借私人资本参与分配会被限制在一定范围,避免私人资本的扩张。2经济技术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减少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非劳动因素造成的个人收

从经济角度谈中国特色

从经济角度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纵观世界历史,中国常以世界中心自居,而清政府的一系列错误政策,使中国在世界格局变动中丧失了经济地位,继而在文化、军事、教育等方面被世界边缘化,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由此可见,经济对一个国家的兴旺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理应清楚了解国家过去的兴盛与耻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明白透析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长时间的富饶奠定了中国丰厚的文化基础与淳朴的社会性格。而鸦片战争以来,各国列强争先拥入我国争夺资本主义所必须的人力与自然资源,开设经济市场,抛售商品,掠夺经济财富,使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与国民党统治下的资产阶级根本无法深入了解社会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与社会需求,将外界的压力全部转嫁于普通民众头上。政治环境复杂,人人自危;社会经济混乱,货币更迭与货币贬值使老百姓日益贫苦。仅以重庆为例:1937年6月法币发行指数为1,而物价指数不足1。1945年8月,法币指数为394,而物价指数超过了2000大关。1948年8月,国民政府的发行指数更是超过了470705.39,物价指数超过了5714270.30。长期错误的货币政策,大量的掠夺了工人、农民与知识分子的财富,商品交换无法有序进行,民不聊生。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共产党逐渐从劣势转为优势,由守转为攻坚阶段,最终获得了全国解放的伟大胜利。 建国以后,中国开始了长期的艰苦奋斗,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苏联的发展模式,而苏联的解体也进一步告诉我们,大搞重工业,以农业补工业的经济畸形经济结构,最终也只能走入经济的死胡同。邓小平同志在论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需要摆脱苏联的发展阴影,从经济上独立,自力更生,寻求正确健康的经济发展道路与经济模式。“改革开放”是党为寻求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从此我国从对经济模式的定向要求转向寻求解决经济问题的途径。不仅保留了苏联原有的正确的思想,而且吸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仅以外汇储备为例,1986年,我国的外汇储备总值为16亿美元,几乎无法调动,时至25年后的今天,仅美元一项外汇储备已超过3万亿美元。强大的经济后盾使中国在科技、军事、工业等领域如鱼得水,高速发展。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向中国挥手,以带动自身的发展。以东盟为例,从91年的79.6亿美元增长至3500亿美元,增长36倍。而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大国,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 如今的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能称为经济强国,老百姓并没有真的达到富裕水平,财富聚集在了国家手中。我在各种论坛里经常看到要藏富于民的呼声。殊不知,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即是人民的财富,全中国百姓有权利也有义务正确处理国家的财富。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今天的西方国家仍深陷于经济危机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经济负增长,政府没有资本无从下手。以中国本土的香港为例,由于早期的政治因素,香港成为西方世界打开亚洲世界的一扇窗,自由化的商品市场经济使香港经济空前繁荣,但是社会财富却集中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各大财阀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一切代价避免社会福利,寻求减税途径,积累财富以备与世界各大财阀进行激烈的自由竞争。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商人的本性,为此香港逐渐的丧失了第一、第二产业(利润薄)优势。完全依靠第三产业的高利润谋取暴利。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却完全依赖于消耗第一第二产业的繁荣。98年亚洲金融风暴,08年世界金融海啸使香港不得不面对现实。但幸运的是,香港背靠大陆,人民币的坚挺与全国人民的支持支撑住了香港的经济繁荣。与此同时,我国的国家命脉经济都掌握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部门手里,国家财富更多的是滚入国库中去。在这样的制度下面有以下好处: 1、政府财政收入多元化,不过多的依赖于税收收入。因此政府可以在任何时期

我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40 年辉煌成就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启示 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中国的人均GDP 在过去一千年里几乎水平不变,而从1978年起GDP近乎垂直提升,中国经济总量也从此步入了年均近10%的增长快车道。众所周知,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经过40年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历程,我国已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近 40年来,中国在哪些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经历 了怎样的曲折历程?经济学原理如何阐释和解读这一历 程?改革开放对未来的启示何在?本报告拟就这些问题进 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的成就与世界各国对比 从生产力水平看,我国近40年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7%,比世界年均增速快 6.8个百分点,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跃居世界第 一,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8788美元,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列。

从经济结构看,近40年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了近1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约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 占比则上升了2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率由 1978年的17.9%上升至2017年的58.5%,增幅之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从财政情况看,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近40年来我国多数年份财政收支处于赤字状态,2016年虽略高于3%的警戒线,但仍处于可控范围。截至2017年末,公共部门债务占GDP比重为36.2%,低于世界主要国家,且已连续两年下降。 从金融市场看,我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1%上升至2017年的8.0%,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银行业信贷发放量占GDP比重超过200%,高于高收入国家水平。 从基础设施来看,人均电力消费从1978年的247千瓦时增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所谓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对经济运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观调控。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在不断的历史探索中逐渐找出的一条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之路的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有根本的不同。它在历史实践中不断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现着它的优越性,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出谋划策。本文将就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不断完善、基本内容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等几方面阐述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一、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探索中初步形成 (一)建国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1953年至l957年期间逐步形成的。那时候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需要相匹配的经济制度来发展中国的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产生。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单一、限制、排斥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经济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于中央,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政企不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毛泽东主席的《论十大关系》,陈云在八大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等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领导人这些创造性的思想观点,为后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构想。 面对老一辈领导人遗留下的问题,邓小平开始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做出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1979年,他就提出,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述,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同年6月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使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形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附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 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 在全国布局建设若干国家中心城市,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举措。《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腹地市场广阔,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良好条件和巨大潜力,但经济发展体量、科技创新水平、辐射带动能力等仍需加快提升,迫切需要抢抓机遇、勇担使命,实现更大作为。为加快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中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郑州地处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哈京广通道交汇处,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但郑州经济首位度不高,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力不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推动郑州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补齐创新发展和高端功能短板,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 二是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带动中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郑州坐依中原经济区广阔腹地,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拥有郑东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郑州整合资源和政策,将人力资源、市场空间、功能平台等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带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 三是有利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郑州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是我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内陆进出口大市,具有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先天优势,但开放水平不高、窗口作用不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郑州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推动对内对外开放联动,不断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二、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把握引领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以全面创新促转型,着力发展枢纽经济,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贡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1中国经济学的目标 中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不少漏洞。因此,建设一门能反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和中 国经济发展道路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是有必 要的。这也是中国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所在,而中国经济学的具体目标可分为体制结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三个部分。 体制结构目标主要从中国的渐进式改 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分析,所有制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保障体系 较为完善。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运行目标和宏观经济 运行目标。微观经济运行目标主要包括企业和企业制度的完善及国企改革的推进、社会

主义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规则较为完善。宏观经济运行目标是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及其相互关系的平衡、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顺利实现、政府职能得到完善等。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 2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困境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研究成果和研究团队萎缩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甚至已无立身之地。目前,高校马思主义经济理论课程已被严重压缩,中国经济学界研究成果,主要是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容的不到十分之一;有的虽然打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招牌如《劳动价值论》,却在宣扬资产阶级要素价值论的观点。 其次,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更谈不上研究。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十七年招收的330名博士生中,他们在学期间发表的经济学论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作者李雷 学院投资工程管理学院 专业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年级2016 学号2016100046

摘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而发展经济是世界各国所主要关注的问题。因此经济学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要发展经济学就必须完善经济学方法论。在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先是完全排除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到重新开始认识和学习并接受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到现在我们逐渐与西方经济学理论接轨并展开对话。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经济学方法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当前的基础上,我们应继续努力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方法论理论框架,更好地指导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发展 I

目录 1.经济学与方法论 (1) 1.1经济学简介 (1) 1.2经济学方法论 (1) 1.3中国经济及经济学方法论发展现状 (2) 2.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3) 2.1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3) 2.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是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 (3) 3.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4) 3.1加强经济学理论学习的意识 (4) 3.2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在中国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4) 3.3客观合理地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5) 4.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意义 (5) 4.1理论意义 (5) 4.2现实意义 (5) 5.总结 (6) 主要参考文献 (6)

浅析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1.经济学与方法论 1.1经济学简介 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学主要指的是西方经济学。这是因为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由西方国家学者推动,是现代经济学的各主要流派的奠基者。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企事业的经营管理办法和经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等。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产生过: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等诸多流派。其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为资本主义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我们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当然还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我国在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问题上可以运用。 1.2经济学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即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①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经济学方法论从学者们对经济学的研究中产生,是对其方法的系统概况,同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形势

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从上世纪80年代到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已经搞了30多年了,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来看,无疑是成功的。1979年 11月 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时,十分鲜明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科学论断,它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现在谈谈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1.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强硬的物质基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所有制结构有利于各类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共同富裕的原则;宏观调控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激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了计划与市场的两个长处。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也是可以搞市场经济的。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世界上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之比已从1960年的30:1和1990年的60:1扩大到现在的74:1。其二,发展不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社会制度出了问题,

而是具体体制造成的。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而在当时我国严格执行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完全的统一,限制了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限制了企业的活力。另一方面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都不能很好的发挥。这两方面都是对生产力的束缚。要摆脱束缚,必须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说明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邓小平于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这就打破了过去那种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创新科技基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https://www.doczj.com/doc/5810563018.html,/

创新科技基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1.成功丰富的案例 我们的项目团队已完成多个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工作,为客户完满完成了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项目涉及行业达三十余个,为客户解决了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银行贷款、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等需求。 2.专业撰写的团队 由行业资深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造价师、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项目小组,为您编制专业、高水准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3.行业专家团队 我们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行业研究团队,我们的研究人员具有不同背景和资历,拥有多种专业学历背景: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营销,贸易,数学等,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具有相关行业的多年从业经验,研究员对市场趋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4.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规定,用于立项审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需要有具有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工程咨询资格的单位编写,本机构可提供国家发改委颁发的甲级工程咨询资质,保证项目顺利的通过发改委审核立项。主要专业资质范围(参考第六章)。

【报告目录】第一章创新科技基地项目基本情况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 二、拟建地点 三、建设必要性 四、建设方案 五、建设期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七、环境影响 八、资源利用 九、征地搬迁及移民安置 十、社会环境概况 十一、投资及资金筹措 第二节、评估依据 第三节、评估主体 一、拟建项目的评估主体指定方 二、评估主体的组成及职责分工 第四节、评估过程和方法 第二章创新科技基地项目评估内容 第一节、风险调查评估及各方意见采纳情况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房价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房价 自2002年以来,中国全国商品房均价涨幅一路上升。2008年全国商品房均价的涨幅达到一个巅峰,同比增长23.5%。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房价上涨如此之快?我们又是为什么在价格节节攀升的时候还要去购房?但这一现象似乎从2010年开始有所转变。全国商品房均价下降到7.5%,2011年下降到6.9%,房价涨幅明显减小,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需求是影响价格的一大因素,在供应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上升。其一方面来自消费者的嗜好或偏好,另一方面需求也受到消费者收入预算的客观条件的约束。中华名族历来认为房子是安身立命之本,这是主观因素。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提高,而这需求收入弹性>1,属富有弹性,所以当人们收入出现涨幅时,房子的需求的涨幅会更大。另一方面,大量的现钱被闲置出来,于是人们想通过买房进行投资,增值,更有一些极端现象,就是温州炒房团。另外政府大兴“城镇化”,用便宜的价格把农民的土地剥夺了,又不好好安置他们。还有人口的不断增长也是原因之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显示中国总人口达13.39亿,10年间增加了7390万人。这些都从客观上导致了需求的增加。 影响价格的另一大因素是供应。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应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价格上升。土地资源是限制供求的另一大因素,中国土地越来越紧缺,开发商拿到一块土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土地是一种数量限制的生产要素,它的供应曲线有一个确定的量,其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又有十八亿亩土地红线这一说法,即中央根据人口和资源情况推算出:国内需要18亿亩耕地才能确保国内粮食安全。所以导致土地价格越来越高,开发商成本也越来越高,房价自然节节高升。而不少开发商又存在不约而同的“互相勾结”,实际上是一定程度的垄断。还有的出现“捂盘”现象,捂盘即开发商故意营造的一种房源紧俏的假象,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农业改革 摘要:“民以食为天”,任何时候都必须密切关注农业发展问题。农民占我国城乡总人口的大头,农民的生存情况代表着整个社会民众的境遇,农村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着社会整体发展情况。60年中国农村的历史性变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农业经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晶。 关键字:制度农业中国特色社会体制身份 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曾极其精辟地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张五常教授说:“从合约的角度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必须有一种转移,要从以等级界定权利的制度转到以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或者说要从一种合约安排转到另一种合约安排来约束竞争,这一点是解释中国三十年来的发展的重心所在,中国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制度。”中国农业在近六十年的制度改革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改革开放前(1949~1978)“三农”问题回顾 “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国家工业化又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从建国之初至改革开放前,党和政府都在不断地探索农业发展的最佳道路,从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瓦解到“左”倾路线指导下的农业发展道路,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结过去农业发展的经验,对当下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瓦解 这一阶段时间大致从1950年到1953年,特指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改开始,一直到1953年春除个别几个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几千年农民的夙愿外,其他地方基本上完成了土改。土改虽然使许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拥有了土地,但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对农民的压迫和榨取,使他们即使分到了一定数额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也很难抵御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因此,在单个弱小的个体农民无法抵抗风险情况下,要使个体的联合与协作能否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则无从谈起,而且,农民土地所有制本身就是滋生资本主义发展的温床。于是中国的农业道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对农业发展的理性思考到“左”倾路线指导下的农业发展 本阶段应包括基于理性角度考虑的社会主义农业改造(农业合作化发展)阶段和在“左”的思潮影响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阶段农业发展的总特征是前期相对“好得很”后期“糟得很”,合作化阶段排除自然灾害干扰因素外,农民温饱勉强可以得到保证,可谓相对“好得很”。但到了人民公社化的高潮阶段,即使没有自然灾害农民也很难再解决温饱问题。从1958年到1962年这一阶段总的特征是:大运动、大变动、大混乱。 (三)、对农业发展道路选择经验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进行梳理,从而为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得出几点思考。1.农业发展道路的选择要正视国情2.农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3.加大

3-6 试析经济学方法论演进的四阶段及其内在逻辑

试析经济学方法论演进的四阶段及其内在逻辑 【作者】傅耀 【作者简介】傅耀(1964-),男,内蒙古人,广州高等金融专科学校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经济学方法论以及经济思想史等研究。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广东广州510521 【内容提要】根据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情况,可以将经济学方法论划分为四阶段,即前实证主义阶段、实证主义阶段、证伪主义阶段和历史主义阶段。认真研究这四个阶段之间演化的内在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过程。 【摘要题】西方经济学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前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 【正文】 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2)05-0010-04 经济学方法论最初并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与经济学思想处于一种共生的状态。经济学方法论的非独立性特点,决定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哲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以及其他具体科学的影响。经济学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是经济学家面对经济理论难以消解的现实,试图提出自己的尝试性解释,也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认识和把握。但从终极意义上来说,仍属于哲学的范畴,受哲学方法论尤以当代西方的科学哲学影响最为强烈,因此经济学方法论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就必然映现出科学方法论的特征。本文试图按照科学方法论的内在逻辑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作一些尝试性的分析。 一、四阶段假说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实证主义阶段、证伪主义阶段、历史主义阶段。本文认为,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也呈现出这样几个阶段。这里的重合仅仅是从其逻辑表征上来看的,并非是时间上的一致。至于中间两个阶段是近年来西方经济学方法论者所认同的,[1]前实证主义阶段和历史主义阶段是笔者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总结,但是也有充分的理论根据。[2] 前实证主义阶段的经济学刚刚从其他科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尚处于幼稚的发展阶段。经济学方法论还没有从经济学中游离出来,经济学自身的局限性制约了方法论的发展,经济学方法论此时处于朦胧的状态。不过正是由于处于一种不定型的、朴素的、自发的阶段,后来分化出来的各种方法论思想都能从中找到其思想的胚胎。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学方法论充满了启迪人心的思想火花。在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中,现象描述法和科学抽象法已经初露端倪。在斯密那里,抽象演绎法和现象描述法得到了系统化的形式,特别是

中国已是全面开放市场经济国家

温家宝:尊敬的克劳斯·施瓦布主席,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对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举办表示衷心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夏季达沃斯论坛已经走过5个年头了。五年的实践使达沃斯论坛形成了一个宗旨,这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创新、面向青年。会议多种多样的形式的讨论,开得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困难的时期,给世界传递了希望的声音,带来了信心和勇气。 本次论坛以“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为主题,反映了大家对推动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共识与期待。我祝愿本次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如果以三年前的9月15号雷曼兄弟银行倒闭为标志,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三年了,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企业界和专家学者都在深刻反思,探究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求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未来发展之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喝彩的,也有怀疑的;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对此,我们的头脑是清醒的,胸中是有数的,信心是坚定的。 新世纪(15.81,0.28,1.80%)头十年,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的十年,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我们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 这十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5%,国内生产总值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对外贸易总额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二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基础不断加强,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财税、金融、农村、企业、资源价格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微观经济活力和宏观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明显提高。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实现真正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使“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理想逐步变成现实。通过改革,我们进一步破除了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资本、劳动、知识、技术和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成为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的源泉。 我们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推动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和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不断深化双边与多边经贸合作。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对外开放不仅有力促进了中国发展,改善了本国人民福祉,也成为促进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国民储蓄率较高,科技和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