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

3.1复习笔记

一、政治文化

1.政治文化的概念

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1)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部分:认知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意志过程,如对行为目标的选择。

(2)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3)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

2.政治文化的内容

(1)政治认知性成分

即人们对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从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获取的,也有一部分来源于长期的政治实践的经验积累。政治文化中的认知性成分构成了人们对政治体系进行判断以及选择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基础。

(2)政治情感性成分

即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感情。政治情感形成的基础是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积

淀,带有极大的主观成分,主要反映个人或集体的选择偏好。

(3)政治评价性成分

即人们依据一套他们认为是正确和合理的准则、信条,或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的价值判断。它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评价的心理过程两部分,其中政治评价标准的确立尤为重要。这些准则、信条可能基于社会成员的政治观念,也可能源于他们的宗教或哲学观念。

政治文化这三种基本成分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以整体的面目影响着政治体系内成员的政治态度,塑造着体系内的政治习惯和风俗,进而决定了体系内的个体和群体的政治行为模式。

3.政治文化的类型

(1)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①从社会的基本政治结构来看,任何一种政治文化都首先可以区分为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两大类。统治政治文化是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领导阶层对政治现象、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治理、政治关系、政治原则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大众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中的一般成员对这些政治对象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

②关系:两类文化的分野是以深层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即社会的阶级分野为基础的。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政治体系总是以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分化和对立为基础的,二者又统一存在于一个政治体系中,这就导致了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①这是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对民主政治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分类框架。它是以社会成员对社会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权威以及自己在政治体系的决策、实施中

的作用等层面上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取向为标准,将政治文化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极端的或纯粹的狭隘型政治文化主要存在于那些处在比较原始阶段的、由一些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组成的社会政治体系中;顺从型政治文化指政治体系的成员对政治体系中的角色、结构、权威、规范以及自己在政治体系的输出方面的责任等有较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而对于政治体系的输入方面的取向以及社会成员作为政治参与者的自我取向却非常低;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作为整体以及体系的输入方面和输出方面都有强烈而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自己作为政治体系成员的权利、能力、责任及政治行为的效能具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评价。

②关系:阿尔蒙德认为,这种对政治文化的分类并不意味着一个政治体系中只有一种政治文化的类型。实际上,任何一个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都是这三类文化的混合的产物。这三种类型的文化在特定政治体系结合、融合、及混合的程度和方式决定了该体系政治文化的特征。

4.社会资本

(1)含义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提高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2)社会资本的特征

①提高了投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②社会资本并非是天生的,需要创造和建构。

③社会资本具有自我增强和积累的倾向,那些拥有社会资本的人往往会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

④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即它不是从中获益的那些人的私有

财产,而是个人寄身于社会网络的共享品。

(3)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

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信任、规范和社会联系而形成的网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信任。

5.政治文化的功能

(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①任何政治体系的存在和维持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一旦这种和谐的关系被破坏,就可能导致体系的生存危机,甚至是解体。

②政治体系能够维持和延续的重要保证是其合法性的存在。这种合法性主要来源于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心理上的认同意识。

③政治体系得以维持和延续的另一个条件是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稳定。这需要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中政治角色、政治结构的地位以及行为规则形成比较稳定的认识和态度。

(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制度是指政治体系内各种结构之间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这是政治体系的核心部分。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模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但社会的政治文化在形成政治制度模式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①特定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将会产生不同的机制和不同的效力。

②政治文化的类型和发展水平对一种政治制度的运行效力也有非常大的影响。

(4)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大的政治变革都伴随着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但是,二者的变动速度并不总是同步的。按照历史的逻辑,一种新质的政治文化的形成应该先于政治变革的实践。

那些率先感受到新的生产方式内在要求的先进阶级的思想、观念通过各种机制渗透于广大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之中,逐渐形成了新的政治文化。它又反过来成为改变社会的强大力量。

二﹑政治社会化

1.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3)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3.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1)家庭

家庭是社会成员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社会的一员,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就是家庭。

(2)学校

学校是儿童脱离家庭后所进入的第一个专门的社会化机构。学校实施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很多,可以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种。

(3)同辈团体

同辈团体是具有大体相同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或某种意识形态背景、兴趣爱好的人们的自愿组合。这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结构,但在一个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青少年时期的观念、态度的形成影响重大。

(4)工作场所

工作场所是政治社会化的正式媒介体。工作场所实施政治社会化的特点是定向选择。

(5)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是一些专业化机构通过技术手段向分布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公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媒介主要包括广播、报纸、电视、书刊、电影、计算机网络等。

(6)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

选举活动不失为政治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他各种政治活动也为公民提供了获取政治经验的场合。

(7)社会政治组织

社会政治组织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组成的社会成员的集合体。社会政治组织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宣传组织的主张、信仰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取向,以及通过组织的活动向其成员传播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培养其成员特定的政治文化。

4.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1)从社会成员个体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使他们获得了适应社会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

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学习政治文化、认识社会政治现象并形成政治人格的过程。通过持续不断的交往和反复不断的认识活动,社会的政治文化内化为个体的政治文化;对于社会成员政治能力和政治技巧的训练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2)从政治文化的层面来讲,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维持、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政治体系中,政治社会化使政治文化从家长传递给子女,从教师传递给个人,从社会团体传递给个人,从政治机构传递给政治体系的成员,从而实现了政治文化的代际传递和人际传递。同样,当政治体系发生了某种重大变革时,政治体系也会通过政治社会化来改变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