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转移管理规程

技术转移管理规程

技术转移管理规程
技术转移管理规程

1 目的

制定技术转移管理规程,规范药品从研发单位或原生产商转移至本公司的管理程序,以确保技术转移管理符合GMP要求。

2 范围

所有转移至本公司生产的新产品。

3 职责

技术研发部、质量部、生产部、工程设备部、物管部有关人员严格执行以下程序。

4 内容

4.1药品技术转移是指将药品的知识、技术以及相关联的产品和工艺过程从研发部或持有药品注册证生产企业转移至本公司生产的过程。药品技术转移的内容包括:生产工艺、中控项目、原辅料和成品标准、检验方法及其它与产品质量相关联的技术、知识。

4.1.1转移方:技术研发部或另一生产企业。

4.1.2接收方:公司的生产系统包括生产部、质量部、物管部、工程设备部(如适用)。

4.2技术转移的范围包括:首次转移——产品从研发阶段转入生产阶段;二次转移——

已上市产品在不同生产企业间的相互转移。

4.3人员及职责

4.3.1药品技术转移一般实行项目管理,应由转移方和接收方共同组建药品技术转移项目组,项目负责人应由接收方担任。转移小组的构成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4.3.1.1技术研发部或另一生产企业(转移方)

4.3.1.2生产部门(转移方、接收方)

4.3.1.3 质量部门(转移方、接收方)

4.3.1.4物管部(转移方、接收方)

4.3.1.5工程设备部(如适用)(转移方、接收方)

4.3.2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一般由接收方质量管理部门的资深人员担任。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4.3.2.1代表接收方与转移方签订技术转移合同;

4.3.2.2组成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和预算;

4.3.2.3领导项目组,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的进展和预算控制;

4.3.2.4负责转移方提供所有技术资料、样品、原辅料(必要时)的接收;

4.3.2.5负责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子项目,分配给相关人员,并监督执行;

4.3.2.6协调并跟踪各子项目进程,必要时向转移方提出技术培训的要求;

4.3.2.7负责技术评估/风险评估报告、技术转移方案与报告的批准。

4.3.3转移方,应由该药品的研发者作为项目组成员。必要时,药品研发中负责处方、工艺、质量研究的人员均应加入项目组,以确保药品开发过程中信息的完全转移。转移方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4.3.3.1提供所有的技术资料,如原辅料生产商和质量标准、处方、生产方法、中间控制标准、成品质量标准、包装材料质量标准、稳定性数据、药品与包材相容性实验数据等等;

4.3.3.2提供样品、原辅料、包装材料(必要时);

4.3.3.3提供技术支持,必要时提供技术培训;

4.3.3.4参与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评估,特别是对需要进行变更的内容进行评估;4.3.3.5负责起草技术转移方案,如分析方法转移、处方和工艺的转移等等,与接收方一起完成3批工艺验证且数据稳定,如不稳定继续协助接收方验证产品。

4.3.3.6 工艺设备转移(必要时);

4.3.3.7提供相关产品的药品注册资料(必要时)。

4.3.4接收方

4.3.4.1质量部主要是进行法规符合性评估,并负责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的转移。其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负责评估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并起草评估报告;

※负责制定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内部质量标准;

※协助转移方进行分析方法转移并复核分析方法转移报告,或进行分析方法验证并起草分析方法验证报告;

※制定稳定性研究方案;

※评估整个技术转移过程的法规符合性;

※负责原辅料及包装材料供应商资料的审核和批准;

※负责包装设计的审核和批准;

※负责整个转移过程的文件(包括图纸)归档。

4.3.4.2 生产部门作为接收方的一员,主要工作是协助转移方确定商业化生产的的处方和工艺。其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协助转移方进行生产处方、生产工艺的转移并复核转移报告;

※负责样品试机,生产设备的性能确认;

※设施及公用系统能力和资格确认;

※负责转移过程中的试验批生产;

※负责实施工艺验证。

4.3.4.3工程设备部主要负责提供产品生产所必需的环境、介质等。若待转移药品生产所需的环境或介质,现条件下不能提供,则工程部需参与到项目中,确认对现有设施、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改进、改建;如转移设备时,需要对设备进行确认。

4.3.4.4 物管部(如适用)

※核对原辅料供应商信息;

※核对包装材料供应商信息;

※准备试生产需要的原辅料及包装材料;

※准备用于试机的包装材料样品。

4.3.4.5 主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如现条件下不能提供,则人力资源部需要参与项目中,招聘相应的人员。

4.4药品技术转移流程

4.4.1公司应根据《技术转移项目流程图》(F-SMP 1.09.031-A)的要求进行技术转移。

药品技术转移可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项目确立后首先确定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项目负责人负责召集分别来自转移方和接收方的项目组成员召开首次会议,明确分工并确定初步时间表。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定期召集会议,协调、解决发生的问题并安排下一步工作。

4.4.2技术文件准备和传递

4.4.2.1项目负责人应与转移方联系获取必需的文件资料和样品以及帮助,转移方应提供文件转移的目录,文件转移不仅仅是实物的移动,还应该对文件内容进行初步核对,如相关文件、图纸是否齐全,有无缺页、漏项,有无明显不符合法规要求的内容,转移方和接收方在核对无误后,均应签字以表示文件交接完成。包括:

※质量综述;

※处方:单位处方和生产处方;

※生产工艺(按工序);

※批生产记录;

※工艺验证报告;

※清洁验证:清洁规程和清洁验证报告;

※成品质量标准:内控标准、注册标准和检验方法及验证报告;

※原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验证报告、生产工艺、生产商和稳定性报告;

※辅料:质量标准和生产商;

※包装材料:质量标准、生产商和容器密封性试验;

※成品稳定性考察报告;

※其他相关注册文件;

※对产品和生产工艺、产品检验的技术培训。

4.4.3技术评估

4.4.3.1技术评估在整个转移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评估主要是根据文件资料,评估药品商业化生产所用材料、设备、处方、工艺等与研发阶段的差异。评估由双方共同进行,由接收方负责,转移方提供技术支持。对评估结果双方应签字确认。评估对象主要为:原辅料、包装材料来源与标准是否适用;设备能力;不同批量、原辅料变化对处方的影响;工艺流程、中间控制项目、检验方法是否适用。应逐一列出研发阶段与商业化生产后的差别,并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

4.4.3.2原辅料、包装材料

※原辅料、包装材料的相关文件主要是质量标准(包括物料特性)和生产商。

※如原生产商继续生产使用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可选用原生产商或另选用新生产商。※如原生产商已不再生产,转移方应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详细列出了原辅料、包装材料的特性及对生产工艺和制剂的影响前提下选用新生产商。

※选用新生产商时,双方必须评估新生产商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从而确保其性质与原来使用的物料相同或不影响成品质量。

※更换生产商时需进行考察,以确定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

4.4.3.3公用系统、设备

※研发阶段所得数据均基于实验室设备的生产,商业化生产的设备不可能都与之完全相同。因此,需对研发设备和生产设备的原理、能力等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研发数据以及预期用途,对商业化生产的设备性能提出要求,并进行性能确认。必要时,需要进行设备改造或采购新设备。与待转移药品相适应的公用系统在转移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若需建立新公用系统,则必须建立此系统的设计要求并加以确认。公用系统、设备的确认包括DQ、IQ、OQ、PQ,具体可参考《药品生产验证指南》、GMP法规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确认。

※若从另一生产企业为转移方,需对原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公司的生产设备的原理、能力等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数据以及预期用途,对生产的设备性能提出要求,并进行性能确认。必要时,需要进行设备改造或采购新设备并进行相应的DQ、IQ、OQ、PQ 确认。若原生产企业的设备搬迁至接收方,设备也需经过相应的确认。

4.4.3.4处方、工艺

※根据转移方的处方和工艺,评估其是否适应接收方生产。

※评估的内容包括:比较转移方和接收方物料来源,评估原料来源变化对处方工艺的影响;比较转移方和接收方设备差异,评估可能引起的工艺参数的变化;评估批量差异引起的工艺参数变化;评估工艺流程的差异。

4.4.3.5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不仅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成品、中间产品、中控项目的检验方法,还包括清洁验证的检验方法,以及在研发过程中使用而在正式生产时不使用的方法,如某些杂质的测定方法。

※评估研发阶段的检验方法在商业化生产工厂的适应性。若适用,再准备方法转移;若不适用,则需开发新方法并进行验证。

4.4.4转移方案

4.4.4.1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总体转移方案,即放大生产试验方案或企业之间的转移生产方

案。总体转移方案应由各子方案组成,主要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的选择、公用系统与设备的确认、处方工艺的选择、检验方法的转移或验证。所有试验方案必须由质量管理部门批准。

4.4.4.2 各方案中应包含具体的试验方法、取样计划、接收标准。取样计划应明确取样位置和取本数,样本数应具有统计学意义。应针对每一过程制定接收标准,只有前续过程达到接收标准后,才可进入下一个过程的试验。如混合,接收标准为含量均匀度符合药典要求;干燥,接收标准为水份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压片,接收标准为溶出度与研发阶段产品溶出度无显著性差异、含量均匀度符合药典规定。接收标准中还应规定各项的检验方法,方法均应通过验证。为避免偶然误差带来的影响,检验一般要求由同一检验员、在同一天、在同一台仪器上进行。

4.4.4.3 检验方法的转移模式相对比较固定,一般是使用同批样品,由转移方、接收方按同样的方法检验,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或与接收标准比较,符合要求者即认为转移成功。接收标准由双方共同确定。一般至少获得6组数据。若未达到接收标准,则必须调查原因,必要时修订接收标准。接收标准的修订必须严格控制,须说明原因,由双方确认,并作为方法转移的一部分归档保存。若检验方法发生了改变,则必须重新验证。

4.4.5系统确认

4.4.

5.1 接收方应比较转移过来的工艺过程所需要的设备、设施与目前具备的设备、设施间的差异,确定新购设备或改造设备进行系统或单元水平评估,对质量体系直接影响或关键系统进行DQ、IQ、OQ、PQ确认。

4.4.6工艺验证

4.4.6.1工艺验证是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里程碑,它将实际使用的原辅料、已确认的设备、设施、公用系统、经培训的人员、商业化生产工艺、控制程序及各种成分组合在一起,生产商业化批号的产品,证明其能进行重复性的商业生产。

4.4.6.2 工艺验证应有一个更高标准的取样、额外测试以及更严格的工艺性能检查。监控和检测的水平应足以确认加工批号产品的质量均一性。

4.4.6.3 实施工艺验证前应有书面的方案,方案中需包括生产条件(如原辅料投入、控制参数、工艺限度、中控指标)、取样计划(包括取样点、取样数量、取样频率)、接收标准等内容,还应包括对偏差的处理方法和对不符合数据处理的规定。

4.4.6.4方案必须经相关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方案实施前,应确认原辅料来源、设施设备的确认情况、人员培训情况、涉及分析方法的验证情况等内容。确认无误后,即可正式实施方案。

4.4.6.5实施工艺验证必须遵循商业化生产的工艺与常规程序,即原辅料、生产环境、生产介质、人员和生产步骤等均应与预期日常生产时的操作相同。工艺验证必须连续生产3批。

4.4.6.6工艺验证生产结束后,应起草工艺验证报告。报告应对所得数据汇总并分析,评价任何预期之外的观察结果以及方案中没有规定的额外数据,讨论总结不符合项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报告必须有明确结论,及判断工艺是否可视为处于受控状态,或还需额外进行哪些试验。报告应有适当部门与质量管理部门的审核与批准。首先检查工艺验证准备工作是否完成,包括设备、设施、系统确认、清洁验证策略、分析方法验证是否完成。

4.4.6.7然后通过风险评估的方法确定预验证批次以及验证的范围和方法。确认生产处方和工艺能够符合法规要求,同时确保药品生产工艺规程得以实现,主要包括:转移方和接收方处方比较,转移方和接收方物料来源比较;评估来源变化;转移方和接收方生产工艺流程比较,转移方和接收方生产工艺步骤比较,清洁方法和溶剂的比较,转移方和接收方包装材料比较。

4.4.7清洁验证

4.4.7.1清洁验证一般可与工艺验证同步进行:每批工艺验证结束后即按照规程进行清洁并取样。

4.4.7.2通过对所转移工艺过程的清洁知识(清洁方法、清洁溶剂、残留物质等)的理解,评价所转移工艺过程的清洁要求是否影响目前清洁验证状态,如果确认对当前清洁验证系统状态有影响则必须进行清洁验证。

4.4.7.3清洁验证应该连续验证3批次。

4.4.8分析方法验证

4.4.8.1方法验证由转移方提供技术支持,必要时派人现场指导和培训;接收方负责进行验证。方案中的接受标准需经双方签字确认后进行验证。若修改,需征得双方同意。

4.4.8.2对采用药典收载的方法应至少进行系统适应性确认;

4.4.8.3 研发部和生产系统的技术转移,在进行分析方法转移,比较转移方和本公司实验室的设备和能力,按照既定的方案两方共同进行样品检验和分析方法传递;

4.4.8.4另一生产企业和生产系统进行的技术转移,应进行分析方法验证。

4.4.9稳定性考察

4.4.9.1对工艺验证的3批产品进行长期和加速稳定性考察。

4.4.10 文件

4.4.10.1药品技术转移,是一个复杂、延续时间长、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过程,为开展

有效沟通,文件整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所有工作均应有文件规定,文件必须由质量管理部门批准。这些文件除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外,还可为日后生产提供技术资料信息。相关文件主要包括:

※项目总计划,包括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项目进度安排、预算;

※文件转移报告,包括转移的文件目录、转移方和接收方签名确认;

※技术评估报告;

※技术转移方案与报告,此处分为若干子方案、报告。如:设备设施确认方案与报告、处方转移方案与报告、工艺步骤转移方案与报告、检验方法转移方案与报告等等。

※相关的变更控制;

※工艺验证方案与报告;

※清洁验证方案与报告;

※检验方法验证方案和报告;

※稳定性考察方案和报告;

※转移对药品法规的影响;

※对安全环保方面进行评估,确认安全环保方面能够符合法规要求;

※技术转移汇总报告。

4.4.10.2以上所有文件应安排专人整理、保管,并在项目结束后归档保存。

4.5转移结束的可接受标准

4.5.1生产工艺转移报告确定的所有跟进活动已关闭;

4.5.2工艺验证完成,工艺验证报告符合要求;

4.5.3接收方获得相关药监部门批准;

4.5.4接收方获得注册批准;

4.5.5工艺符合注册要求;

4.5.6在常规生产批次中所实施的监控获双方同意;

4.5.7所有跟踪任务均已完成;

4.5.8在完成确认批后,将所得的结果与预定的技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需符合规定。

4.6设计空间

4.6.1设计空间是指已被证明能保证药品质量的工艺参数的确定范围。企业确立特定药品设计空间的能力,能证明他们对产品和工艺的知识水平。只要生产企业在设计空间内进行操作,工艺参数和处方属性在将来发生变更时,不需要再进行注册申请。鼓励在药品研发和生产转移过程中确定设计空间,这可给生产企业带来更大的技术革新空间,也

可节省因频繁进行变更注册所消耗的大量资源。

4.7批准上市

在项目转移过程中应制定工艺规程、分析方法标准操作规程,验证方案,稳定性研究方案等,完成所有转移任务并提交所有文件进行药品注册后,方可以进行市售产品的生产。

5 附件

5.1技术转移流程图(F-SMP 1.09.031-A-01)

5.2注册品种生产、检验申请表(R-SMP 1.09.031-A-01)

5.3品种工艺交接确认表(R-SMP 1.09.031-A-02)

6 历史

技术转移流程图

F -SMP 1.09.031-A

建立技术 转移项目 项目负责人 (接收方)

组建项目小组 (接收方)

项目负责人 (转移方)

技术传递 方案/计划

技术文件准备

技术文件传递

技术问题评估

变更控制

稳定性研究策略

法规符合性评估

差距分析和 纠正措施

分析方法 验证/传递 检验规程和标准

包装评估 包装设计

原料来源

设备转移/购买 (可选)

设备升级

(可选)

设备确认

小试批/稳定性批

(可选)

技术培训

验证

批准上市

验证计划

注册品种生产、检验申请表R-SMP 1.09.031-A-01

注册品种生产、检验申请表

5.3 品种工艺交接确认表R-SMP 1.09.031-A

品种工艺交接确认表

X

饲养管理规程

种猪段饲养员岗位责任 种猪段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饲养好种猪,使其膘情适宜,保证每周有50头母猪配种受孕。没有流产,使母猪每胎所产活仔数符合品种要 求。 具体工作如下: 每天定时观察种猪,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段长。按主管兽医的要求给需要的种猪投喂药物或进行注射治疗,死亡猪只无害化处理。 配合产仔段饲养员将断奶母猪从产仔舍赶回配种舍。 按照饲喂计划给所有种猪饲喂新鲜、干净、无变质的适量饲料,供应清洁的饮水,搞好本舍得清洁卫生,保持猪舍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做好记录,创造种猪良好的生存环境。 对种猪进行训练和饲养员建立条件反射。 坚决执行兽医防疫制度,搞好卫生防疫工作,定期消毒,按免疫程序有计划的接种各种疫苗,杜绝传染病、寄生虫病和 饲料中毒病的发生。 根据种母猪空怀、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不同的营养需求,合理适时地组合猪的小群,及时冲洗圈舍认真消毒,以利贯彻种母猪的饲养管理规程。 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合理利用种公猪,使种公猪的配种与运动相结合,保持种公猪良好的体况。 认真做好发情鉴定适时有效配种。 配合产仔舍饲养员,将临床产前一周母猪清洗、消毒后赶入产仔舍 并安全上产床。 检查并维修有关设备,准确、及时、系统、清晰的做好本舍各项生产记录并按时报送段长。

配种舍的日常工作 1、清理粪便和检查猪群 (1)每天定时清理粪便,保持舍内清洁卫生。 (2)检查患病猪,如不食、精神不振、跛行、子宫及阴道炎等,做好记录,并报告段长。 2、喂料 (1)以每头每天饲喂2千克公猪或空怀母猪料为标准。根据公、母猪的膘情和乳房状况适当地增加或减少。给体况较差的母猪和配种 前后(3天)的母猪加喂0.5-1.0千克饲料。 (2)投放饲料后,要注意观察猪群采食情况,记录食欲差和厌食的猪,并报告段长。将撒在走道上的饲料扫到喂料板上,以减少饲料浪 费。 3、配种 (1)配种应在早晚饲喂猪前进行,配种时的地面应是防滑地面。 (2)每天先安排第一次配种的母猪在配种栏内配种。 (3)对已配过种的母猪作第二次配种。正常发情的猪每天配一次,连续配两天;后备母猪、返情母猪和难配的母猪每天应配2次。 对连续3个情期配种而未受孕的母猪做出淘汰的建议。 (4)对未发情的母猪、怀孕阴性和计划配种的后备母猪,用公猪刺激发情。 (5)认真填写配种记录。并标记其配种稳定情况。 4、运动 晴好天气让种猪到运动场运动,夏季应在早晚凉爽时进行,冬天在上、下午温暖时进行。并注意观察其发情、精神状态和有无异常等。 5、治疗病猪 按主管兽医的治疗方案,对有病的猪及时进行治疗。 6、调整猪群 使性情、体况相近的母猪在同一栏内饲养。 7、检查和维修有关设备和工具 主要是检查饮水器是否通水,排风系统是否正常,供暖是否良好,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段长。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规范公司的技术标准管理工作,遵循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规定,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设计部各技术标准审批、执行与管理事宜。 3.责任 设计部负责技术标准的管理,包括识别并确定适宜的各种技术标准;负责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 二技术标准的管理内容 1.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和国军标。 2.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分类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根据标准的性质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号前带 /T)”两种。 (1)强制性标准一般是有关安全的标准,国家强制要求执行; (2)推荐性标准由国家推荐执行,但是如果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执行的标准,或者企业在产品的包装等处明示执行的标准,不管其标准性质如何,均相当于强制性标准,需要强制执行。 3.国军标 国军标是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对元器件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标准与要求,以备对部队等部门提供优质的元器件。

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军标认证,是依据国家军用标准的认证。其认证机构是由原国防科工委授权的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它独立于元器件的生产方和使用方,所以属于第三方认证。 质量认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于元器件生产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的评定:对其所生产的元器件进行鉴定或考核,合格者列入合格产品目录(QPL)或合格生产厂目录(QML)。 4.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军标的发放要定期搜索,及时根据国家规定更新新版本。 三技术标准的执行 1.设计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相关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任何人在工作执行过程中,不得擅自修改工艺、降低标准。否则,所引起的质量事故将按生产质量管理中的有关条款执行。 2.设计部各种质量验收、检测活动,都必须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执行。符合标准的设计样图和技术文件予以审批,不符合标准的设计图样及文件予以返工。 四标准化审查 1.标准化审查是检查核对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是否正确、有效的贯彻各级、各类标准的重要手段,在产品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进行相应的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标准化审查。对图样及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的全部记录将是评价设计质量的依据之一。 2.标准化审查基本任务 (1)检查图样、技术文件是否正确地贯彻了国家现行各级标准及企业有关规定,提出并纠正不符合各级标准及有关规定的缺陷、差错。有效地实施对图样、技术文件质量的技术监督。

成都市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标准

成都市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标准(试行) 1.说明 成都市绿化养护管理标准,依据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50016—1998《城市园林绿化技术操作规程》结合成都市绿化实际情况制定。 本标准养护管理工作的内容:浇水排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松土除草、补栽、扶正支柱、绿地容貌、设施维护等。 本标准养护管理适用范围: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等。 本标准适用成都市绿化养护施工及其工程管理和监理。 本标准特殊术语说明 1.5.1绿化养护管理是指在绿化工程竣工验收之后,为使园林绿地达到整洁美观,园林植物正常生长而采取的一切养护管理措施。 色块灌木指绿地中成片种植的彩叶植物或开花灌木。 造型灌木指用修剪、捆扎等方法整修成特定形状的灌木。 花卉指木本观花植物及草本观花植物的总称。 盆草花指盆栽草花及地栽草花(含宿根花卉)的总称。 花灌木指观花类灌木及小乔木。 2.养护的直观标准 长势树木长势旺盛。 叶片叶色正常、叶大而肥厚、不黄叶、不焦叶、不卷叶、不落叶、无明显虫屎、虫网、被虫咬食叶片数量、每株在10%以下。 枝干树干挺直、倾斜度不超过10度,树干基部无蘖芽滋生、枝干粗壮、无明显枯枝、死桩、基本无蛀干害虫的活卵、活虫,介壳虫在主,侧枝上基本无活虫。树冠树冠完整美观、分枝点合适、侧枝分布均匀、枝条疏密适当,内膛不乱,通光透光。 行道树分枝点高低、树高、冠幅基本一致,无连续两株缺株、相邻5株的高差<10%。 花灌木着花率高、开花繁茂、无落花落蕾现象。色块灌木无缺株断行、覆盖度达100%,色块分明,线条清晰流畅。 绿篱、造型灌木形状轮廓清晰,表面平整,园滑、不露空缺、不露枝干、不露捆扎物。 藤本长藤分布合理、枝叶覆盖均匀、附着牢固、覆盖度达85%以上。 盆草花生长健壮、花繁叶茂、无残花败叶。花坛整洁美观、四季有花、层次分明、图案清晰、色彩搭配适宜。 草坪生长茂盛、叶色正常、基本无秃斑、无枯草层、无杂草、无病虫害、覆盖度达98%以上,留茬高度经常保持在6-8 cm。

技术标准规范管理办法

技术标准规范管理办法 1 技术标准、规范、图集有效性识别 1.1对于施工项目适用的国家、行业、企业颁布的技术标准、规范、图集,由分公司技术质量部负责识别,将现行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图集有效版本的目录清单及时更新并通知项目部,项目技术部安排专人与分公司技术质量部对接,及时接收更新信息,在项目部发布并建立更新台账。 1.2项目部负责工程所在地的地方技术标准、规范、图集的识别,建立和发布地方技术规范有效版本目录清单,及时更新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图集。 2 项目技术标准规范购买、存储与保管 2.1在工程正式开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人员,确定与工程施工相关的所有规范、规程、标准、图集,列出所需清单,与现有规范、规程、标准、图集核对后,确定购买清单,总工程师或指定专人按照清单购买,要求进场后15内天完成。对于没有正式图纸的项目,可根据施工经验预买一部分,待收到图纸后7 天内完成识别和购买。 2.2图集存放于项目资料室,设置专柜存储,资料员专人负责。建立项目规范标准清单和借阅台账。 3 项目技术标准、规范的学习、失效与作废 3.1要求项目所有的技术人员传阅学习,必要时组织统一学习,并建立所有技术人员的学习记录。 3.2当有标准失效或作废时,标准规范管理专人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并负责及时撤出失效或作废的标准,并在技术标准清单目录上进行划改,作废的标准、规范及时回收销毁或加盖作废标记,防止失效或作废标准继续使用。 注:本管理办法相关流程见第五章流程《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流程》(流程编号06)本管理办法相关表格见第六章表格《作废文件处理记录》(表格编号JB02)《借阅登记簿》(表格编号JB06)

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参考文本

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管理制 度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有关安全生产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及 公司内部的规程制度等,都是确保安全生产和重要文件资 料,企业全员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并由安全科专人负责管 理归档。所有的文件资料应登记、编号保存。项目部的文 件资料由项目部安全员负责登记、编号保存。 2、安全管理科应做好文件资料的宣传、贯彻执行、收 发、归档等工作,并做好收发记录,项目部安全员做好收 文记录工作。 3、做好新老规范、文件的交换工作,新的法律、法 规、规范、规程、规章制度出台后,旧的应上报封存或销 毁,不得再使用。

4、做好规范、文件的外借工作,外借文件按规范登记,写明归还日期,以免影响他人借阅。 5、做好规范、文件的防火、防虫、防灾等的保存工作,以免损坏。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技术管理规范

技术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目标 第二节原则 第三节制定与实施 第二章管理体系 第一节组织结构 第二节人员管理 第三节安全管理 第四节技术资料管理 第三章硬件 第一节机房 第二节远程通信 第三节设备 第四节网络 第五节设备管理 第四章软件 第五章数据 第一节业务数据 第二节系统数据 第六章技术事故的防范与处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目标 1.1.1 最大程度地防范技术操作风险,保护客户利益,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网络信息系统健康发展。 1.1.2 充分吸收先进经验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推动信息系统建设与技术管理水平的协调发展,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1.1.3 指导公司所属各部门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的管理,防止数据遗失、损坏、篡改、泄漏,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 第二节原则 1.2.1 安全性原则。在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各环节和硬件、软件、网络通讯、数据、管理制度各方面,都必须贯彻安全性原则。应当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信息技术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应当使技术人员牢固树立技术风险的防范意识。 1.2.2 实用性原则。当加强信息技术管理,注重采用先进成熟技术。在保障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力求避免因不切实际地提高系统安全级别而造成投资浪费;避免因引用任何未经消化吸收的安全保密技术和设备而对信息技术管理造成消极影响。 1.2.3 可操作性原则。信息技术管理规范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各部门根据本规范细化与完善其信息技术管理制度时,也应当力求简单明确,便于对照检查,便于操作。 第三节制定与实施 1.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规范。 1.3.2本规范由深圳国诚投资人力行政部发布和监督实施。

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放射科管理制度

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放射科管理制度 第一节放射科组织管理制度 一.在院级领导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实施放射科主任对放射科各个部门(包括普通X线诊断、CT、MRI、介入治疗等)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科主任一般应当由学科带头人、高年资医生担任。 二.可分设副主任或组长协助科主任工作。 三.住院医师应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以便发挥综合诊断的优势。科室应鼓励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钻研,以期成某一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实施相对固定,定期轮转;能够掌握放射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能。 四.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科主任要全面管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级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节资料存档保管制度 一、X线片、X线检查申请单、报告单、等资料要保存15年。 二.线检查资料要有专门储藏场地,由专人负责,保证资料的完整,不得遗失和破损。 三.如有缺片,应及时查找,明确去向。 四.每天整理,汇总,归类。 五.借取存档片由登记室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借取。 六.急诊借片。根据急诊室要求,急诊病人拍片后,可先借片,后写报告。 七.平诊借片。借片需由借片医生开具借片条后至登记室借取;外借片须有借片人出具借条,留下借片人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电话号码。 第三节X线摄影室管理制度 一.每日上班后应先开机、开空调。检查病人前先作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患者。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 二.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摄片部位和会诊单,检查号码是否准确,严防错号、重号和病人重名重姓;应除去病人身上金属、膏药等物品。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上级技师,或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 三.摄影操作时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病人或怀疑脊椎骨折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四.病人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曝光条件、日期;特殊摄影应记录摄影体位,最后签名。 五.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用。 六.保持机房内整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和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作。 第四节暗室管理制度 一.每早清洁暗室、洗片机、打印机,检查自来水、红灯,备足胶片。 二.检查清洁洗片机和打印机各部分结构 ,检查运转状况,包括循环、补液、显影和干燥、温度。 三.洗片机工作前先走废片数张,并记录走片时间是否正常。打印机每天工作前先作,确定情况正常再进行日常工作,并装满胶片。 四.定期检查、清洁暗盒;看看有无破损、污迹,并做好记录。五.暗室工作人员应随时关灯,非暗室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入内。六.下班前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电源、水源、空调、洗片机和打印机等,并做好桌面卫生保洁工作。 第五节CT室管理制度 一.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工作期间不得在机房内喧哗,保持工作环境安静。 二.机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吃零食,保持机房整洁。 三.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机器做工作以外的病人。 四.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五.维持机房温度和湿度恒定,保证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环境。六.工作人员应爱护公物。托架等。CT室一切附属设备应放在指定位置,不得乱放。

日常养护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培训资料

附件2: 日常养护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1 使用说明 1.1 为加强衡大高速日常养护工程施工管理,规范日常养护工程比选、招标文件技术部分编制工作,衡大处特制订本技术规范。 1.2 本技术规范由第100章总则、第200章路基、第300章路面、第400章桥涵、第600章安全设施、第700章绿化及环境保护设施、第800章计日工组成。 1.3 某些条文如有不明确之处,其解释权归属于本处养护科,但必须符合相应规定。 2 技术规范 第100章总则 第101节通则 101-1 保险费 建筑工程一切险和第三方责任险由承包人投保。 101-1-1 建筑工程一切险的投保金额为工程量清单第100章(不含建筑工程一切险及第三方责任险的保险费)至第700章的合计金额,保险费率为3‰。 102-1-2 第三方责任险的投保金额为100万元,出险次数为一次,保险费率为3‰。招标人已根据上述保险费率计算出保险费,并填入工程量清单中,实际计量以保单为准。

除上述建筑工程一切险、第三方责任险外,承包人还应投保雇主责任险,以及投保其他必要保险,保险费均由承包人承担,不单独计量与支付。 计量与支付 第102节工程管理 102-1施工要求 当发生病害需进行维修时,招标人向承包人下发维修保养通知单,通知单内容应包含需处理病害的名称、桩号位置、维修时限以及其它相关内容。承包人按照通知单所通知内容及合同文件相关要求进行施工,如在施工中发现所通知病害数量与现场不符时,应及时通知招标人进行现场核实,经核实后方可进行施工,承包人在施工完成后应立即申请验收并上报验收单,招标人在接到工程验收单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 102-2 材料与机械 102-2-1 如遇桥下净空大于5.5m或所跨地物非平坦陆地的桥梁施工时,必要时招标人可提供桥梁检测车辆,燃油及一切附加费由承包人负责;并在使用过程中要求承包人对桁架进行防护避免污染车辆;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由于承包人致使车辆或液压系统损坏的情况时由承包人负责;联系厂家进行维修。 102-2-2 承包人所用原材料应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出厂合格证,均应符合规范标准或招标人另行规定或指定的要求。

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中建保华建筑有限公司 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第 1 页 共 15 页 1、制度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制度主要内容为:1、图纸自审制度;2、图纸会审制度;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 管理;4、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5、技术交底制度;6、技术核定制度;7、单位工程 施工记录制度;8、技术复核制度;9、隐蔽工程验收制度;10、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管理制度; 11、施工技术总结;12、技术标准管理制度;13、工程技术档案制度。 2、图纸自审制度 2.1图纸自审由项目经理部主任工程师负责组织。 2.2接到图纸后,项目经理部主任工程师应及时安排或组织技术部门有关人员及有经验的老工 人进行自审,并提出各专业自审记录。 2.3及时召集有关人员,组织内部会审,针对各专业自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讨论,弄清设 计意图和工程的特点及要求。 2.4图纸自审的主要内容: 2.4.1各专业施工图的张数、编号、与图纸目录是否相符。 2.4.2施工图纸、施工图说明、设计总说明是否齐全,规定是否明确,三者有无矛盾。 2.4.3平面图所标注坐标、绝对标高与总图是否相符。 2.4.4图面上的尺寸、标高、预留孔及预埋件的位置以及构件平、立面配筋与剖面有无错误。 2.4.5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与设备基础、水、电、暖、卫、通等专业施工图 的轴线、位置(坐标)、标高及交叉点是否矛盾。平面图、大样图之间有无矛盾。 2.4.6图纸上构配件的编号、规格型号及数量与构配件一览表是否相符。 2.5图纸经自审后,应将发现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做好记录,待图纸会审时提交讨论解决。 3、图纸会审制度 3.1图纸会审目的 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将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专业之间的矛盾等,尽最大可能 解决在工程开工之前。 3.2会审参加人员

城市绿化养护技术规范及等级标准(养护标准)

城市绿化养护技术规范及等级标准 1总贝y 1.1 为提高城市绿化养护水平,规范绿化养护管理,确保绿化养护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等工程的养护施工、管理和监理。 1.3 本规范划分养护内容:浇水排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松土除草、补栽、扶正支柱、绿地景观、设施维护等。 2术语 2.1 绿化养护指在绿化工程竣工验收之后,为使园林绿地达到整洁美观,园林植物正常生长而采取的管理措施。 2.2 乔木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2.3 色块灌木指绿地中成片栽植的彩叶植物或花灌木。 2.4 造型灌木指用修剪、捆扎等方法整修成特定形状的灌木。 2.5 花卉指木本观花植物及草本观花植物的总称。 2.6 盆草花指盆栽草花及地栽草花(含宿根花卉)的总称。 2.7 花灌木指观花类灌木及小乔木。 3养护要求 3.1 长势树木长势旺盛。

3.2 叶片叶色正常、叶大而肥厚,不黄叶、不焦叶、不卷叶、不 落叶,无明显虫屎、虫网,被虫咬食叶片数量每株在10%以下。 3.3 枝干树干挺直、倾斜度不超过10度,树干基部无蘖芽滋生、枝干粗壮、无明显枯枝、死桩,基本无蛀干害虫的活卵、活虫,介壳虫在主、侧枝上基本无活虫。 3.4 树冠树冠完整美观、分枝点合适、侧枝分布均匀、枝条疏密适当,内膛不乱,通风透光。 3.5 行道树分枝点高度、树高、冠幅基本一致,无连续两株缺 株,相邻5株的高差V 10% 3.6 花灌木着花率高、开花繁茂、无落花落蕾现象。色块灌木无 缺株断行、覆盖度达100%色块分明,线条清晰流畅。 3.7 绿篱、造型灌木形状轮廓清晰,表面平整、园滑,不露空缺、不露枝干、不露捆扎物。 3.8 藤本藤蔓分布合理、枝叶覆盖均匀、附着牢固、覆盖度达85% 以上。 3.9 盆草花生长健壮、花繁叶茂、无残花败叶。 3.10 草坪生长茂盛、叶色正常,基本无秃斑、无枯草层、无 杂草、无病虫害、覆盖度达98%以上,留茬高度经常保持在6-8 cm, 暖型草不高于5 cm。 4技术措施 4.1 浇水排水

关于技术作业规程管理的规定(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技术作业规程管理的规定 (最新版)

关于技术作业规程管理的规定(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煤矿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煤矿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煤炭工业的发展。根据2001年版的《煤矿安全规程》及公司1994年下发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若干规定》,对沛城煤矿技术作业规程的管理作如下规定,希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编制范围: 全矿采、掘、机、运、通等工程。 二、编制依据: 作业规程必须根据批准的采区设计或施工设计,批准的地质资料编制,并且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以及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等有关规定。 三、编制要求: 1、作业规程编制,必须按照符合实际、指导作业、技术先进、效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兴农牧业公司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 隔离舍(后备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保证后备母猪使用前合格率在90%以上,后备公猪使用前合格率80%以上。 二、工作日程 上午7:30—11:30,下午14:00—17:30 7:30~8:00观察猪群 8:00~8:30喂饲 8:30~9:30治疗 9:30~11:30清理卫生、其它工作 14:00~15:30冲洗猪栏、清理卫生 15:30~17:00治疗、其它工作 17:00~17:30喂饲 三、操作规程 1、按进猪日龄,分批次做好免疫计划、限饲优饲计划、驱虫计划并予以实施。后备母猪配种前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进行乙脑、细小病毒、猪瘟、口蹄疫等疫苗的注射。 2、日喂料两次。限饲优饲计划:母猪6月龄以前自由采食,7月龄适当限制,配种使用前一月或半个月优饲。限饲时喂料量控制在2㎏以下,优饲时2.5㎏以上或自由采食。 3、做好后备猪发情记录,并将该记录移交配种舍人员。母猪发情记录从6月龄时开始。仔细观察初次发情期,以便在第二~三次发情时及时配种,并做好记录。 4、后备公猪单栏饲养,圈舍不够时可2~3头一栏,配

前一个月单栏饲养。后备母猪小群饲养,5~8头一栏。 5、引入后备猪头一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维力康、Vc,、多维,矿物质添加剂等。同时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药物如呼诺玢、呼肠舒、泰灭净、强力霉素、利高霉素、土霉素等。 6、外引猪的有郊隔离期约六周(40天),即引入后备猪至少在隔离舍饲养40天。若能周转开,最好饲养到配种前一个月,即母猪7月龄、公猪8月龄。转入生产线前最好与本场老母猪或老公猪混养二周以上。 7、后备猪每天每头喂2.0~2.5公斤,根据不同体况、配种计划增减喂料量。后备母猪在第一个发情期开始,要安排喂催情料,比规定料量多1/3,配种后料量减到1.8~2.2Kg。 8、进入配种区的后备母猪每天放到运动场1-2小时并用公猪试情检查。 9、以下方法可以刺激母猪发情:调圈;和不同的公猪接触;尽量放在靠近发情的母猪;进行适当的运动;限饲与优饲;应用激素。 10、凡进入配种区后超过60天不发情的小母猪应淘汰。 11、对患有气喘病、胃肠炎、肢蹄病等病的后备母猪,应隔离单独饲养在一栏内;此栏应位于猪舍的最后。观察治疗两个疗程仍未见有好转的,应及时淘汰。 12、后备母猪在7月龄转入配种舍。后备母猪的初配月龄须达到7.5月龄,体重要达到110K g以上。公猪初配月龄须达到8.5月龄,体重要达到130K g以上. 第二节配种妊娠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按计划完成每周配种任务,保证全年均衡生产。 2.保证配种分娩率在85%以上。

技术管理规程高铁部分

技术管理规程高铁部分 第七章供电、给水 牵引供电 第176条为保持牵引供电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牵引供电系统安全运行,应设供电段等供电维修机构。 供电维修机构管辖范围应根据线路及供电设备条件确定。 牵引供电设备包括变电设备(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自耦变压器所)、接触网和远动系统。 第177条牵引供电设备应保证不间断行车的可靠供电。牵引供电能力应与线路的运输能力相适应,满足规定的列车重量、列车密度和运行速度的要求。接触网标称电压值为25 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 kV,短时(5 min)最高工作电压为29 kV,最低工作电压为20 kV。 牵引变电所须具备双电源、双回路受电。牵引变压器采用固定备用方式并具备自动投切功能。当一个牵引变电所停电时,相邻的牵引变电所能越区供电。运行期间平均功率因数不低于0.9。 第178条供电调度系统应具备对牵引供电、电力设备状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的条件,并纳入调度系统集中统一管理。 第179条接触网的分段、分相设置应考虑检修停电方便和缩小故障停电范围,并充分考虑电力牵引的列车、动车组正常运行和调车作业的需要。分相的

位置应避免设在进出站和变坡点区段。双线电气化区段应具备反方向行车条件。 负荷开关和电动隔离开关应纳入远动控制。 枢纽及较大车站应设开闭所。 接触网不得引接非牵引负荷。 第180条牵引供电设备检修、试验和抢修应配备牵引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变电检测、试验设备,接触网检修、检测设备,接触网抢修车列,绝缘子冲洗设备等设备、设施。 第181条接触网一般采用链型悬挂方式,其最小张力见第7表。接触线一般采用铜合金材质。 第182条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 500 mm;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不宜小于5 300 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小于5 150 mm,站场和区间接触网的高度应一致。 在电气化铁路竣工时,由施工单位在接触网支柱内缘或隧道边墙标出线路的轨面标准线,开通前供电、工务单位要共同复查确认,有砟轨道每年复测一次,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得大于±30mm。特殊情况需调整轨面标准线时,由供电、工务部门共同确认,并经铁路局批准。 第183条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小于300 mm;至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距离,不小于350 mm。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构)筑物与带电部分最小距离,不小于500 mm。当海拔超过1 000 m时,上述数值应

养护技术规范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 2017-07-26享受自由x...转自blueeyes_617 修改微信分享: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公告 第43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的公告现批准《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36—2006,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8、4.2.7、4.4.1、10.1.1、10.2.1、11.4.1、14.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CJJ 36—90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2006年5月18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的要求,规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 本规的主要技术容是:总则、基本规定、道路检测评价、路基养护、路面养护、人行道养护、掘路修复、道路附属设施的养护、养护状况的评定、养护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养护作业安全防护。

本规修订的主要技术容是: 1 路面使用性能检测评价; 2 道路及附属设施的养护技术要求; 3 养护作业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本规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容的解释。 本规主编单位: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地址:市海淀区厂西门路2号邮政编码:100097) 本规参编单位: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天津市道路桥梁管理处市市政工程养护管理处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市市政工程维修处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建筑工程学院 主要起草人员:树丛任明星晓光商国平高金礽任辉王德信叶蓁罗时柳董宝柱进篪新天列学白晓瑾祖勋 1 总则 1.0.1 为加强城镇道路的养护工作,保持道路设施的功能,统一技术标准、提高城镇道路的服务水平,保证道路完好和安全运行,使城镇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化和制度化,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的城镇道路的养护。城镇道路中的桥梁养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CJJ 99的规定。 1.0.3 城镇道路的养护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符号、代号 2.1 符号

5、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1目的 对与质量体系运行有关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的文件为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本站质量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审批、发放和归档管理等环节,包括外来文件如计量检定规程和标准等的控制。 3程序 3.1文件的编号 3.1.1文件分类及代号 Q M:质量手册(QMM:管理要求;QMT:技术要求) QSP: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QTD:作业指导书 QRD:记录格式 3.1.2文件编号规则 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格式取二位,作为顺序号;作业指导书和检定原始记录取四位,前二位为类别号,后两位为顺序号。 a.类别代号 A:计量检定规程; B:标准; C:试验大纲; D:操作规程:

E:量值传递或量值溯源图: F:周期检定计划; G:比对、验证计划; H:检定原始记录; I:仪器设备一览表; J:检定项目一览表; K:能力分析表; L:计量标准建标技术报告; M:其他相关文件。 b.年代号为该文件批准实施的年份。 3.2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发放 3.2.1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由办公管理员及时发放到位,保证有关人员使用现行有效的文件。 3.2.2文件的发放范围由质量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报主管站长批准。特殊情况下需要向上级有关部门、授权机构或客户提供有关文件时,要由站长批准。 3.2.3文件发放时要注明分发号和文件受控状态,并记录于《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由领用人签收。 3.3文件的保存 3.3.1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必须妥善保管,内审时应对各部门文件保管情况进行检查; 3.3.2办公管理员应编制全站的受控文件清单,以便于检索;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一、总则 为确保本标段公路的“畅、安、舒、美”,承包单位应对该标段的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周期性和预防性的维修保养,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同时应会同业主等有关部门迅速排除交通阻塞,并及时修复被损设施,做到“五修”、“五清”、“五无”,五修:路面要修补,路基要修整,设施要修复,路容要修饰,设备要修理;五清:设备要清洁,边沟要清理,路障要清除,桥涵要清淤,路牌要清楚;五无:路面平整无坑,设备完整无恙,边沟畅通无阻,标志清晰无污,桥隧完好无损。 (一)公路养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了发生不可抗力的事件外,在任何情况下应保持道路畅通,设 施处于完好状态。 2.通过巡视等方法及时掌握公路的信息,预测并采取必要预防措施。 3.为确保公路设施能迅速得到养护与维修,应以机械化养护为主。 4.在公路设施作业范围内,作业人员必须着标志服,夜间作业着反 光标志服,作业区域设置施工标志标牌。 5.养护管理人员应搜集与掌握有关公路设施的路况,受灾等动态信 息,以及公路、桥梁构造物的形态、尺寸等静态信息。 (二)资料 1.承包商中标后应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通过调查建立路况及养护 工作台册,格式应按业主规定的格式进行,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各类由业主规定的报表。2.承包商应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科技含量,配合做好业主推广的设施 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基础资料收集、管理应用工作。 (三)养护维修及作业要求 1.公路设施养护质量 公路设施的养护质量检查评定、养护维修技术标准以及养护施工安全文明要求适用国家现行法律、规范、标准以及上海市现行规范标准,具体包括: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H20-2007)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 2-200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 1-2001) 《上海市公路桥涵养护规程》(S2-40-2005)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程》 (SZ-21-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程》(SZ-30-2002) 《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技术规程》(SZ-G-D01-2007) 《上海公路绿化养护技术规程》(SZ-36-2004)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 《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2010年10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8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1)1号) 国家、交通部、上海市以及市公路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颁布的其它相关规范和技术标

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一、养蜂场的基本要求 1、蜂场环境 (1)蜂场周围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要求。 (2)蜂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小气候适宜及面积广阔安静的场地。 (3)蜂场附近应有供蜜蜂采集的良好水源,水质符合NY5027中幼畜禽的饮用水标准。 (4)蜂场周围的作物和果园不能喷洒农药,也不能存放农药,如需对农作物进行施药,必须将蜂群转移现场。 (5)蜂场周围3公里内无大型蜂场,无以蜜、糖为生产原料的食品厂,无化工厂和农药生产厂。 2、养蜂人员 蜂场工作人员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严禁从事蜜蜂饲养和蜂产品生产工作。 3、饲料 (1)饲喂蜂群的蜂蜜、糖浆,花粉或花粉代用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

(2)被污染的蜂蜜,生虫、霉变的花粉或花粉代用品禁止用作蜂群饲料。 (3)蜂花粉代用品禁止添加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抗氧化剂、防霉剂、激素等。 4、蜜源 (1)距蜂场3公里范围内应具备丰富的蜜源植物。定地蜂场附近至少要有两种以上主要蜜源植物和种类较多、花期不一的辅助蜜源植物。(2)半径5公里范围内存在有毒蜜源植物的地方,在有毒植物开花期,应将蜂群移。主要有毒植物为雷公藤、博落回、藜芦、紫全藤、钩吻、乌头等。 5、养蜂机具 (1)蜂箱、隔王板、饲喂器、脱粉器、集胶器、王台条应选用无毒、无味材料制成。 (2)分蜜机选用不锈钢或全塑无污染分蜜机。 (3)割蜜刀选用不锈钢割蜜刀。 6、引种 禁止从疫区引进生产用种王、种群或输送卵虫养王。 二、蜂群管理

1、基础管理技术 (1)蜂群的箱内检查。 检查箱内有无蜜蜂、蜂王、王台、产卵情况、幼虫发育情况,箱内有无花粉,是否有分蜂热,有无蜂螨、蜡螟或其它病害。 (2)蜂群的箱外检查 检查箱外死蜂多少、有无病、进蜜情况和采花粉多少,有无盗蜂发生、胡蜂等敌害情况。 (3)蜂群的饲喂 ①补饲:当检查蜂群无糖时进行补饲。糖:水=2:1,用文火化开,放冷后喂蜂。每天晚上喂,饲喂量以蜂群当晚能搬尽为准。 ②奖饲:当需要刺激蜂群繁殖时,进行奖饲。糖:水=1:1.5,一次喂量100-200克。 ③喂花粉:在蜂群内无花粉时,就要喂粉。用花粉加糖水(糖:水=0.5: 1)混合饲喂,其混合比例为花粉:糖水=1:0.8,喂法分为脾上梁喂、饼喂、灌脾喂三种。 (4)分蜂 在外界有蜜、粉源时,为扩大蜂场的蜂群数,采用人工方法把一群蜂分为2群或数群,然后介入蜂王或介入老熟王台。

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管理制度

广西河池汉军龙江·帝景项目工程 工程技术、标准和规程管理制 度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河池项目 二一年四月七日O O 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使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第一条 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和应变能力,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中建四局汉军龙江·帝景项目经理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内容第二条 包括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工程测量、施工技术调查、施工作业指导书、技术资料管理、 工程试验和检验、工程施工技术总结及竣工验收、编制竣工文件等工作。 第二章职责 项目总工程师是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对项目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负责,并第三条 对施工技术工作负主要责任。 工程部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第四条规范及监理规程等,具体实施项目经理部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和有关办法,负责项目施工 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实施工作,对现场施工技术负指导责任。 第五条安质部在总工程师领导下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 上级颁发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有关文件,熟悉监理程序,与监理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负责对现场进行质量检查,督促自检及自检记录的填写工作,负责对隐蔽工程及分项、分 部工程的检查验收。 第六条试验室在总工程师领导及指导下工作,执行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试验规程 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负责项目部的所有试验、检测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调试设备,保证 生产配合比达到设计要求,参与项目部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及工程中间交接检验。 第七条测量队执行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施工图设计文件等施 工技术资料。负责项目恢复定线和控制测量工作,负责现场交桩及测量资料的交付工作, 检查、指导架子队队的测量、放样。配合监理做好工程测量检查、报验等事宜,作好工程 质量检查及交工验收中有关测量方面的工作。. 第三章图纸会审

肉兔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肉兔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前言 为保障肉兔健康养殖,规范肉兔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兔肉产品生产安全性能,参考国内有关肉兔生产科研成果,结合我省肉兔生产实际,制定本部分。 DB33/T 426-2003《无公害肉兔》按部分分布,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肉兔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第2部分:肉兔饲养兽医防疫操作规程; ——第3部分:兔肉质量标准。 本部分为《无公害肉兔》系列标准的第1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杭州市农业局、杭州市畜牧兽医总站、桐庐冠华兔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敏、严冰、江卫东、周华英、蒋建一、谷根林。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兔舍设施、环境、饲养、饲料和饮水、管理、种兔的繁殖、病死兔处理、废弃物处理。 本部分适用于肉兔的饲养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

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T 18407.3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 NY 5130 无公害食品肉兔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131 无公害食品肉兔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132 无公害食品肉兔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DB33/T 426.2-2003肉兔饲养兽医防疫操作规程 3兔舍设施 3.1 兔舍 3.1.1 兔笼采取三层“面对面”或“背靠背”式排放。 3.1.2 兔舍顶高不低于2.5m,门宽一般为1.2m~1.5m,高度不低于2m,地面采用水泥地面。 3.2 兔笼 3.2.1 兔笼规格 宽64cm~70cm、长60cm~70cm、前高46cm、后高29cm~40cm。 3.2.2 兔笼材质 可采用水泥、木板、竹片,金属、塑料等符合卫生标准的材料组装而成。 3.2.3 必需设备 3.2.3.1 笼门 门框宽度一般为30cm左右。 3.2.3.2 食槽 可采用陶土或金属等材料制成。金属制成半月形自动食槽,长20cm,槽口宽10cm,高8cm。 3.2.3.3 草架 一般悬挂在笼门下部,上口宽为15cm,长约30cm。 3.2.3.4 饮水具 可选用乳头式自动饮水器或鸭嘴式自动饮水器。 3.2.3.5 产仔箱 采用长方形的抽屉式产箱,长40cm、宽25cm、高13cm。 3.2.3.6 笼底板 用竹片间隔固定在笼架上,竹片长59cm~64cm,宽2cm~2.5cm,竹片间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