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hm-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指导书

whm-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指导书

whm-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指导书
whm-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指导书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指导书★★★★★★★★★★★★★★★★★★★★★★★★

列车运行图铺画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系

2009年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M —N 单线区段车站位置示意图:

图1 M —N 区段车站位置示意图

2、区段技术特征:

客货 2)C 站为货物列车上水站,每次上水时间t 技=8分钟。

3、列车起停车附加时分:货车:t 起=2分钟,t 停=1分钟; 客车:t 起=t 停=1分钟

4、区段内中间站的信、联、闭设备:

色灯信号,非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 5、区段内中间站略图: 下行

图2 区段内中间站型示意图

6、客、货列车行车量及旅客列车到发时刻。

7、区段内中间站的装卸工作量

(1)M—N区段各中间站卸车数

(2)M—N区段各中间站装车数

8、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停留时间标准

9、各种作业时间标准

(1)在半自动闭塞及道岔非集中操纵条件下,各种车站间隔时间作业程序图见图3,图4,图5。

(2)摘挂列车与小运转列车在中间站作业时间每次为20—40分钟。

(3)机车、车长的延续工作时间为12小时。

(4)车站装车或卸车一次时间为1小时,双重作业时间为2小时。(5)司机确认信号时间t确=0.1分钟,列车制动距离l制=800米。

图3 组成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的作业程序图

二、设计要求

1、计算车站间隔时分。

2、确定区段管内货物列车工作组织。

3、计算区段通过能力。

4、编制列车运行图。

5、编制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说明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概述列车运行图的重要意义及本设计区段的技术经济特征。

第二章计算车站间隔时分

§1.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的计算。

§2.会车间隔时间的计算。

§3.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的计算。

第三章确定区段管内货物列车工作组织

§1.确定区段管内各种货物列车行车量。

§2.确定区段管内货物列车铺画方案。

第四章计算区段通过能力

§1.区段现有通过能力的计算。

§2.区段通过能力的计算。

第五章编制列车运行图

§1.铺画列车运行图。

§2.计算列车运行图指标。

§3.列车运行图的评价。

第六章设计总结

附录

2.运行图各种货物列车的车次编号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指示书

一、设计的目的

1、巩固课堂教学中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的相关理论知识;

2、掌握列车运行图基本要素,并重点掌握车站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3、掌握区段管内行车量的确定方法及货物列车的铺画方案确定方法;

4、掌握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5、初步掌握列车运行图的设计、计算、绘图等基本技能;

6、通过绘制列车运行图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为将来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方法和步骤

1、分析已知资料,计算车站间隔时间。

(1)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的计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第一列车到达车站后,车站办理必要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t作业;第二部分为对向列车通过进站距离L进所需要的时间t进。由于车站两端的L进和V进不同,因此每一车站必须对上下行列车分别查定其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图3)。计算列车长度时车辆长取11米,换算系数1.3。进站速度取40公里/小时。

(2)会车间隔时间,根据图4查定。

(3)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有四种形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与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计算类似,另一种类似会车间隔时间由图5查定。注意连发间隔时间发生在前后两个车站上。

2、确定区段管内货物列车工作组织。

(1)根据已知资料7,区段内中间站的装卸工作量,编制M-N 区段重空车流斜表(参照教科书P236表3-7-1)。

(2)根据列车牵引重量和各区间的车流量,确定各区间列车数,填M-N区段各区间通过总吨数和列车牵引重量标准,计算区段内摘挂列车和小运转列车数。

(3)区段管内货物列车的铺画方案确定。以上开口(下开口)为初始方案,求算下行(上行)摘挂列车与上行(下行)摘挂列车在运行图上具有最小间隔时间的方案。计算表见教材P240表3-7-4。

3、计算区段通过能力。

(1)分析已知资料,确定区段内限制区间。可能成为限制区间的区间为困难区间或是有技术站作业车站的两个相邻区间。

(2)确定限制区间列车运行线铺画方案。车站无技术作业时可能铺画方案有四种,教科书P208图3-5-3。车站有技术站停站时间时见图3-5-4,尽可能使限制区间的运行图周期达到最小,然后求算能力。

4、编制列车运行图(二分格)及机车周转图

(1)按下行货物列车运行时间确定车站中心线位置。

(2)首先根据旅客列车时刻表完成旅客列车的铺画。

(3)确定摘挂列车出发时间,根据确定的方案大致铺画摘挂列车。(4)其他货物列车大致位置分配。

(5)铺画详图,先直达(直通),后区段、小运转。

(6)列车运行图指标(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计算。书P265。(7)列车运行图的评价。

三、按要求完成设计说明书。用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

1.本设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2.说明书要求条理清晰,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3.手绘图纸,保持图面清洁,线条粗细均匀,文字以工程字体书写,亦可采用AutoCAD设计打印;图幅采用坐标纸750mm×1050mm或A0:841mm×1189mm 。

4.简述列车运行图的意义及设计区段的技术经济特征、设计指导思想;说明设计的内容,设计步骤,计算方法及方案比选;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评价。

5.各项参数的取值应确切,有据,计算应正确,运行图布局要合理。

四、时间总体分配

部分内容设计方法思路

一、计算车站间隔时间

结合指导书中图3、图4和图5查定和利用下面公式计算得到:τ=t作业+ t进= t作业+0.06 L进/ V进

= t作业+0.06(l列/ 2+l确+ l制+ l进)/ V进

其中:t作业为车站办理必要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由图3、4、5查定;

各站到发线有效长取850米。

最后的计算结果取整数。

二、确定区段管内各种货物列车行车量

1)说明:

(1)M-N区段各中间站的装卸工作量依据表4和表5确定;

(2)车种不混用,只有运“其它”的车可互用;

(3)所有不足的空车均由M站提供,多余的空车均发往N站。

2)编制M-N区段重空车流表

M-N区段重空车流表

3)确定区段管内摘挂列车和小运转列车数

(1)确定M-N区段各区间通过总吨数和牵引重量标准表

注意:每条到发线可停留的机车车辆数为(850-30)÷(11×1.3)=57

(2) 确定区段内摘挂列车和小运转列车数

确定摘挂列车上下行各一列。综合分析需在b-N区段加开1列小运转列车,摘挂车数分别为:由N站提供机车,发往b站,b站挂7辆空车,到c站甩2辆空车再挂2辆c站发往N站的空车,d站挂6辆空车,e站再挂3辆空车发往N站。

4)确定区段管内货物列车铺画方案

以上开口为初始方案,求算上下行摘挂列车在运行图上具有最小间隔时间的方案,确定计算方法见教材240页计算表。

(1)该表中上下行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取30分钟;

(2)摘挂车数计算时要注意对下行方向要考虑小运转列车的影响,计算方法如下:

M站挂50,摘0

a站:摘下M-a的车1/8=9辆,挂a-N方向的车11/4=15辆;

b站:摘下M-b的2/6=8辆,b-c,b-N方向的车0/2+9/5=16辆,考虑其中有7辆小运转空车,故此时需摘挂列车挂的车为9辆;

c站:摘下M-c的0/12=12辆,挂上c-N 3/11-2(小运转)=12辆;

d站:摘下M-d的1/9=10辆,挂上d-N 10/6-6(小运转)=10辆;

e站:摘下M-e的5/6=11辆,挂上e-N 4/10-3(小运转)=11辆;

N站:摘下57辆,挂上0辆。

(3)各站作业时间标准确定

根据表4和表5资料,M站和e站只有一次货物作业,故可取为60min,a、b、c、d、N都存在双重货物作业,故可取为120min。

(4)其它表中相关内容根据课件和指导书资料计算。

三、编制列车运行图

1)运行图图纸要求:

采用0号坐标纸,图纸规格105×75cm,时间为一天,从18:00~18:00,运行图左侧栏目按照教材210页填写。

图纸正上方留空白写图名“M-N区段列车运行图”每个字大约25cm2,字体用仿宋字,加粗、工整,整个图纸要整洁。

图纸右下角绘出图名框,内容形式如下:

2)列车运行图指标需计算的指标

(1)数量指标:列车数量、列车走行公里;

(2)质量指标:旅客列车的平均技术速度、货物列车的平均技术速度、旅客列车的平均直通速度、货物列车平均旅行速度及速度系数、机车周转时间、机车日车公里、机车利用率。

列车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

第八章列车运行图及区间通过能力 【主要内容】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和分类;运行图各项组成因素的概念及确定方法;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加强通过能力的措施;列车运行图编制及其主要指标的计算。 【重点掌握】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列车运行图的各项组成因素;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 第一节列车运行图的格式与分类 一、列车运行图及其作用 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图解,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所有与列车运行有关的铁路各部门,必须按列车运行图的要求,组织本部门的工作,以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 二、列车运行图的格式 列车运行图是以坐标的形式表示列车运行的图解。 1、横坐标——表示时间s 2、纵坐标——表示距离 3、斜线——表示列车 运行线 0 t(时间)

为适应不同需要,运行图分三种格式: 1、二分格运行图:横轴以两分钟为单位加以划分,编制新图时做草图用。 2、十分格运行图;横轴以十分钟为单位加以划分,调度员绘制实际运行图。 3、小时格运行图:横轴以小时为单位加以划分,在编制旅客列车方案图和机车周转图时使用。 三、站名线的画法 1、按区间里程的比率确定,即按整个区段内各车站间实际里程的比率来画横线,每一横线即表示一个车站的中心线。 一般不采用。 2、按区间运行时分比率确定,即按整个区段内下行(或上行)列车在各区间运行时分的比率来画横线。 四、列车运行图分类 根据铁路线路的技术设备和列车运行速度,上下行列车的列车数量,列车的运行方式等条件,列车运行图可分为各种类型。 (一)按照区间正线数目分: 1、单线运行图,即在单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 2、双线运行图,即在双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 3、单双线运行图,即在单双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 (二)按照列车运行速度分: 1、平行运行图。在运行图上同一区间内,同方向列车的运行速度相同,因而列车运行线相互平行,且区段内无列车越行。 2、非平行运行图(普通运行图)。在运行图上铺有各种不同速度和不同种类的列车,因而列车运行线互不平行,在区段内可能产生列车越行。 (三)按照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分: 1、成对运行图。同一区段内,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是相等的。 2、不成对运行图。同一区段内,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是不等的。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动车组概论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铁路运输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要的运输方式,而我国人口众多,物资量巨大,因此对铁路的需求更大。而中国铁路曾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客运速度慢、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高速铁路相对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等特点,因此高速铁路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字:铁路;高速;经济 1.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背景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但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 中国内陆面积宽广,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与联系的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而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最显著的特点是运载量大、运行成本低、耗能少,在大流量长距离的客货运输有着绝对优势,也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国自1876年出现第一条铁路以来已经120多年了。遗憾的是百余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无论从横向上还是从纵向上来讲,都是远远落后的。同其他国家

相比,我国的铁路在运营里程、运输效率、技术水准、装备质量等方面相差极远,令人堪忧。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的骨干地位。但我国铁路的现状是路网不发达,技术装备较落后,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主要干线的能力利用程度已经趋于饱和,铁路负荷水平居世界首位。 兴建高速铁路的建议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提出,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高速铁路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分析和论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论争,各方面的意见已经大致趋同:高速铁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效益良好、国力能够承受,因此应该建,而且应该及早建。1998年3月,全国人代会在“十五”计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建设高速铁路。 2.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程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2008年2月26日——原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2008年8月1日——中国

国内外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及主要问题分析

国内外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及主要问题分析列车运行图是所有与铁路行车组织有关部门工作的综合性技术文件,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 是铁路运输产品结构、运力资源配置、企业劳动组织的综合体现。由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竞争日趋激烈和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列车运行图已由传统的两年编制一次,发展成根据客货运量、营销需要和市场变化频繁编制和调整.。因此各国在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列车能够在安全、有序的情况下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 国外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管理现状 1.1 法国高速铁路运行图编制管理现状 1.1.1 管理机构 客运部。拥有高速列车产权,对高速列车运输需求、开行方案、高速列车运用计划实施集中管理;负责高速列车的日常运用;制定高速列车购置计划,动车运用计划并以合同方式委托动车段养护维修。 运营基础部。受路网公司委托对路网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和管理,主要负责制定安全规程与安全监督;负责列车运行调度指挥;受路网公司委托编制列车运行图;负责高速线等养护维修以及工程设计等。 运输生产部。定制高速列车养护维修规章制度,组织制定长期保有量计划,监督协调调度中心工作,对动车段进行业务管理,协调法铁各部门运输需求,向路网公司购买运行线。 1.1.2 法铁编图机构 在法国,法铁总部运营基础部内设有运行图编制办公室,分东北、东南和大西洋三个区,分别编制三个大区的长途客货运行图,23个铁路局中设运行图办公室,

负责各自管内运行图编制,另外法铁150个车站(到发线超过4股)参加编图工作,同步编制车站股道占用计划。运行图办公室中下设:组织与管理联络部,负责对外沟通与联络工作,统一发布信息,对各运输企业保持中立;工作方法指导部,负责协调总部和铁路局两级编图办公室工作,对直通列车和区域列车编图工作进行指导,提出具体要求;编图软件办公室,负责计算机编图软件使用与历史运行图数据维护工作,发表运行图的编程版本,向运输企业公布运行图资源。 1.1.3 法铁运行图编制手段及步骤 采用THOR软件作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辅助工具,将线路的技术资料,如平纵断面数据、限速要求、车站位置、高速动车组牵引与制动特性、列车长度与重量等输入THOR数据库内,将申请的列车开行计划如始发终到站地点、中间停站地点与时间等同样输入到THOR软件,THOR综合起来进行列车牵引计算,随即生成该条运行线的始发终到时间、地点、中间停站时间、地点和整个列车旅行时间等。 (1) 法铁运输生产部向路网公司提出开车方案申请和基础设施维修时间需求申请; (2) 路网公司委托法铁运营基础部运行图办公室编制运行图; (3) 运行图办公室参照历年运行图,根据运输需求分阶段编制运行图,重点处理好运营与维修的关系,最终完成的运行图经路网公司审核批准后通告运输企业。 (4) 路网公司每年组织编制新的列车运行图,运行图编制分为三个阶段:申请与研究、编制与滞后申请和滞后申请处理与完成,整个编图工作历时将近21个月。 1.2 日本高速铁路运行图编制管理现状 1.2.1 新干线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及与既有线的运行管理 日本对列车运行图的管理体系十分明确,均是由公司本部(总社)编制,并根据市场变化和需要修订,交给调度执行。对公司之间的跨线运行列车,由两公司间协商确定。目前,JR东日本公司新干线与既有线实现了直通运行,其突出特点是,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

1 总则 1.0.1 为统一高速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 的高速铁路,近期兼顾货运的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 1.0.3 高速铁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 (2)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的技术; (3)体现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高舒适的技术要求; (4)符合数字化铁路的需求。 1.0.4 高速铁路设计速度应按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进行选择,并应考虑不同速度共线运行的兼容性。 1.0.5 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对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运量进行设计。

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应符合图1.0.6 的规定,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应根据计算确定。 7250 5500 4000 2440 1700 1750 1250 650 ③ ① ② ④ ⑤ 1700 25 1250 ①轨面 ②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 ③有站台时建筑限界

④轨面以上最大高度 ⑤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的距离(正线不适用) 图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单位:mm) 1.0.7 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K 活载。 ZK 活载为列车竖向静活载,ZK 标准活载如图1.0.7-1 所示,ZK 特种 活载如图1.0.7-2 所示。 图1.0.7-1 ZK 标准活载图式 图1.0.7-2 ZK 特种活载图式 1.0.8 高速铁路应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1.0.9 高速铁路设计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用地、保护环境等有关法律、法规。 高速铁路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应符合《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及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高速铁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高速铁路high-speed railway(HSR) 新建铁路旅客列车设计最高行车速度达到250km/h 及以上的铁路。

铁路列车运行图及区间通过能力

铁路列车运行图及区间通过能力 【主要内容】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和分类;运行图各项组成因素的概念及确定方法;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加强通过能力的措施;列车运行图编制及其主要指标的计算。 【重点掌握】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列车运行图的各项组成因素;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 第一节列车运行图的格式与分类 一、列车运行图及其作用 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图解,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所有与列车运行有关的铁路各部门,必须按列车运行图的要求,组织本部门的工作,以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 二、列车运行图的格式 列车运行图是以坐标的形式表示列车运行的图解。 1、横坐标——表示时间s 2、纵坐标——表示距离 3、斜线——表示列车 运行线 0 t(时间)

为适应不同需要,运行图分三种格式: 1、二分格运行图:横轴以两分钟为单位加以划分,编制新图时做草图用。 2、十分格运行图;横轴以十分钟为单位加以划分,调度员绘制实际运行图。 3、小时格运行图:横轴以小时为单位加以划分,在编制旅客列车方案图和机车周转图时使用。 三、站名线的画法 1、按区间里程的比率确定,即按整个区段内各车站间实际里程的比率来画横线,每一横线即表示一个车站的中心线。 一般不采用。 2、按区间运行时分比率确定,即按整个区段内下行(或上行)列车在各区间运行时分的比率来画横线。 四、列车运行图分类 根据铁路线路的技术设备和列车运行速度,上下行列车的列车数量,列车的运行方式等条件,列车运行图可分为各种类型。 (一)按照区间正线数目分: 1、单线运行图,即在单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 2、双线运行图,即在双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 3、单双线运行图,即在单双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 (二)按照列车运行速度分: 1、平行运行图。在运行图上同一区间内,同方向列车的运行速度相同,因而列车运行线相互平行,且区段内无列车越行。 2、非平行运行图(普通运行图)。在运行图上铺有各种不同速度和不同种类的列车,因而列车运行线互不平行,在区段内可能产生列车越行。 (三)按照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分: 1、成对运行图。同一区段内,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是相等的。 2、不成对运行图。同一区段内,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是不等的。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铁路运输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缓解了运能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旅客对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旅行的准时性。为了保证高速铁路的旅行准时性,就需要高质量的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则是决定列车运行图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进行理论研究,分析了列车运行线的时空分布、通过能力利用率和旅客服务质量对缓冲时间的影响。 关键字: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igh-speed railway train diagram buffer time Zhao Wanjun Hankou station, Wuhan Railway Bureay, Wuhan Hubei 430000 Abstract:With the opening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operation, railway transportation abi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lleviat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apacity and demand. At the same time, passenger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railway transport service quality, especially the punctuality of rail travel. In order to ensure the high-speed rail travel punctualit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in diagram is needed, and the setting of buffer tim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train diagram. This paper study on the theory of train diagram, and summarizes influence of 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of train paths, utility ratio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and railway’s service quality on buffer time. Key word:High-speed railway;train diagram;buffer time 高速铁路作为铁路的新型产品,其服务水平要远高于既有线。准时性和可靠性是关乎高速铁路服务水平的两个关键性因素,也是旅客选择高铁的重要因素。高速铁路的安全正点运行是铁路较其他运输方式的优势所在,同时也关系到铁路的声誉和形象,当务之急就是需要更好的运输组织。列车运行图作为运输组织当中的重要部分,对高速铁路的准时性、便捷性和可靠性等服务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缓冲时间是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研究当中的关键内容,缓冲时间的设置对缓解列车晚点,提高运行图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其进行理论研究能为提升高速铁路服务质量提供突破口。 1 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分析 1.1 缓冲时间的定义与分类

(整理)列车运行图要素.

第二章列车运行图要素 第一节概述 列车运行图虽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但它总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所组成的。因此,在编制列车运行图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组成列车运行图的各项要素。 列车运行图要素包括: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列车在技术站、客运站和货运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及其主要作业时间标准;车站间隔时间;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一、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是指列车在两相邻车站或线路所之间的运行时间标准,它由机务部门采用牵引计算和实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定。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按车站中心线或线路所通过信号机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到发场中心线与车站中心线不一致时,按到发场中心线计算(见图3-2-1)。 图3-2-1 计算车站或线路所间列车运行时分距离图 由于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的运行速度各不相同,上下行方向的线路平面、纵断面条件和列车重量也不相同,所以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应按各种列车和上下行方向分别查定。此外,列车区间运行时分还应根据列车在每一区间两个车站上不停车通过和停车两种情况分别查定。列车不停车通过两个相邻车站所需的区间运行时分称为纯运行时分。列车到站停车的停车附加时分和停站后出发的起动附加时分,应根据机车类型、列车重量以及进出站线路平面、纵断面条件查定。 二、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由下列原因产生: (1)进行必要的技术作业,如摘挂机车,试风和列车技术检查,机车乘务组换班等; (2)客货运作业,如旅客乘降,行李、包裹、邮件的装卸,车辆摘挂,货物的装卸等; (3)列车在中间站的会车和越行。 摘挂机车作业在采用补机地段的起点站和终点站上进行。列车在中间站的技术检查和试风,一般在长大下坡道之前的车站上进行。当牵引区段较长,机车乘务组的连续工作时间超过规定标准时,也可能要采用中途换班的方式。

列车运行图及区间通过能力

铁路行车组织 第八章列车运行图及区间通过能力 【主要内容】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和分类;运行图各项组成因素的概念及确定方法;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加强通过能力的措施;列车运行图编制及其主要指标的计算。 【重点掌握】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列车运行图的各项组成因素;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 第一节列车运行图的格式与分类 一、列车运行图及其作用 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图解,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所有与列车运行有关的铁路各部门,必须按列车运行图的要求,组织本部门的工作,以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 二、列车运行图的格式 列车运行图是以坐标的形式表示列车运行的图解。 1、横坐标——表示时间s 2、纵坐标——表示距离 3、斜线——表示列车 运行线 0 t(时间)

铁路行车组织 为适应不同需要,运行图分三种格式: 1、二分格运行图:横轴以两分钟为单位加以划分,编制新图时做草图用。 2、十分格运行图;横轴以十分钟为单位加以划分,调度员绘制实际运行图。 3、小时格运行图:横轴以小时为单位加以划分,在编制旅客列车方案图和机车周转图时使用。 三、站名线的画法 1、按区间里程的比率确定,即按整个区段内各车站间实际里程的比率来画横线,每一横线即表示一个车站的中心线。 一般不采用。 2、按区间运行时分比率确定,即按整个区段内下行(或上行)列车在各区间运行时分的比率来画横线。 四、列车运行图分类 根据铁路线路的技术设备和列车运行速度,上下行列车的列车数量,列车的运行方式等条件,列车运行图可分为各种类型。 (一)按照区间正线数目分: 1、单线运行图,即在单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 2、双线运行图,即在双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 3、单双线运行图,即在单双线区段采用的运行图。 (二)按照列车运行速度分: 1、平行运行图。在运行图上同一区间内,同方向列车的运行速度相同,因而列车运行线相互平行,且区段内无列车越行。 2、非平行运行图(普通运行图)。在运行图上铺有各种不同速度和不同种类的列车,因而列车运行线互不平行,在区段内可能产生列车越行。 (三)按照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分: 1、成对运行图。同一区段内,上、下行方向列车数目是相等的。

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采用模式的分析

文章编号:1001-8360(2000)01-0092-06 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采用模式的分析 时 颢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 要: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与既有铁路列车运行图的主要区别,提出并论述了在高速铁路列车运 行图编制中如何满足旅客运输市场需求、合理利用通过能力以及便利列车运行调整的几个关键问题;借鉴国外高 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思想,研究了我国高、中速列车共线运行的具体实现形式,综合分析后提出了高速铁路运 行图初期采用集中-均衡模式,远期采用合理负荷下的规格化饱和运行图模式的论点,并对这种模式下高速铁路 的通过能力进行试算,提出了高速铁路沿线车站设置的原则。 关键词:列车运行图;高速铁路;运输市场;通过能力;列车运行调整;规格化饱和运行图 中图分类号:U292.4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rational applied modes of high-speed train diagram in our country SHI Hao (T ransportation&Economics Institute,China Academy of Rail w ay 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 ses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 een the ex isting train diag ram and the high-speed train diag ram.It advances and discusses several important questions on how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passenger transport market,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carrying capacity reasonably and facilitate the train operation adjustm ent during designing the train diag ram.Referring to design ideas of high-speed train diag ram from foreign country,it studies the concrete realization of m ix ed running involving high and medium speed trains.Base on synthetically analy sis,it advances that the high-speed train diagrams apply concentrated-regular m ode in the early stages after the high-speed railway is constructed,w hile apply regular saturated mode under rational loading in a specified future date.It also makes preliminary calculation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high-speed railw ay in this m ode,and bring up the principle for station-layout along high-speed railw ay. Keywords:train diagram;high-speed railw ay;transport m arket;carry ing capacity;train operation adjustment; regular saturated train operating prog ram 我国开展高速铁路研究以来,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问题作为高速铁路建设论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论证中对其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取得基本共识。之后,许多专家学者围绕着运输组织相关技术问题又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我国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若干设想,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问题研究的深度距离实际运营的要求相差依旧很收稿日期:1999-04-27;修回日期:1999-08-02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5-411-03-02) 作者简介:时 颢(1965—),男,河北沧州人,副研究员远,其中,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就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急需深化的问题。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合理组织列车运行,以稳定、可靠的列车运行计划最大限度的满足旅客需求是实现高速铁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因此,运行图中采用的行车方式,可简称运行图采用模式,直接影响着高速铁路的运用效率和经营效果。本文结合几年来对京沪高速铁路运输组织问题的研究[1,2,5],从分析我国高速铁路运行图的特点入手,提出了有关高速铁路运行图编制的一些设想。 第22卷第1期铁 道 学 报V ol.22 No.1 2000年2月JOU RN A L OF T HE CHIN A RA IL WA Y SOCIET Y February2000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评价研究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评价指标理论研究 姓名:王辰宇 学号:13071200 专业:交通运输工程 年级:2013级 学院: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指导教师:倪少权 2014年6月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评价指标理论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王辰宇) 【摘要】为了提高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在分析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与既有线列车运行图差异的基础上,结合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从运行图生产效率指标、服务质量指标、可调性指标、效益指标、反馈指标、动态指标等方面建立运行图评价体系,并从定性定量角度对指标进行分析,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质量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评价指标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iling quality of high-speed railway train diagram, the article analysis of high speed railway train diagram and the exist railway train diagram on the differenc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in diagram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run from the map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dex, service quality indicators, adjustable index, benefit index, index of feedback, dynamic index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operation map evaluation system. I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index from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point of view has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high-speed railway train diagram. Key words: High speed railway Train diagram Evaluation index 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综合性计划,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是铁路服务质量和运输企业经济效益的体现[1],长期以来,我国从客货列车运行、机车运用、扣除系数、线路利用能力、列车乘务组工作时间等方面评价既有线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取得了比较成熟的成果[2]。高速铁路和既有线有一定的区别,随着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的渗透,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评价,不仅针对铁路内部的生产效率,还要从旅客角度出发,对运行图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既有研究对运行图动态性能的评价较少,可调整性低,实际运行效果不好。因此,需要建立一种综合静态和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进行评价。 1 高速铁路列车与既有线列车运行图的异同点 1.1高速铁路列车与既有线运行图的共性 已有研究是在列车运行图的基础上,来研究探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从以往研究中,两者在追求目标、列车种类、速度等几方面异同,但是大体上两者还是相同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追求目标。除了追求最大通过能力,节约成本也是列车运行图的另一目标,在设备利用方面,主要体现在追求移动设备的折返时间、移动设备的停留时间、周转时间最小等。 (2)约束条件。在编制既有线旅客列车和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时,必须考虑乘务组的工作时间等约束条件,其乘务组的工作时间应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3)不同等级列车待避原则。不论是在既有线还是客运专线,他们都遵守低等级列车待避高等级列车的原则。

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采用模式的分析

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采用模式的分析 时颢 摘要: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与既有铁路列车运行图的主要区别,提出并论述了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中如何满足旅客运输市场需求、合理利用通过能力以及便利列车运行调整的几个关键问题;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思想,研究了我国高、中速列车共线运行的具体实现形式,综合分析后提出了高速铁路运行图初期采用集中-均衡模式,远期采用合理负荷下的规格化饱和运行图模式的论点,并对这种模式下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进行试算,提出了高速铁路沿线车站设置的原则。 关键词:列车运行图;高速铁路;运输市场;通过能力;列车运行调整;规格化饱和运行图 分类号:U29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360(2000)01-0092-06 Analysis on rational applied modes of high-speedtrain diagram in our country SHI Hao (Transportation & Economics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xisting train diagram and the high-speed train diagram. It advances and discusses several important questions on how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passenger transport market, 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carrying capacity reasonably and facilitate the train operation adjustment during designing the train diagram. Referring to design ideas of high-speed train diagram from foreign country, it studies the concrete realization of mixed running involving high and medium speed trains. Base on synthetically analysis, it advances that the high-speed train diagrams apply concentrated-regular mode in the early stages after the high-speed railway is constructed, while apply regular saturated mode under rational loading in a specified future date. It also makes preliminary calculation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high-speed railway in this mode, and bring up the principle for station-layout along high-speed railway. Keywords:train diagram; high-speed railway; transport market; carrying capacity; train operation adjustment; regular saturated train operating program

列车运行图要素及含义

绘制列车运行图的组成要素:内容上有三类:时间要素、数量要素、相关要素。 1、时间要素: 1)区间运行时分:指相邻车站之间的运行时分,需经过列车牵引计算和实际查标后确定。 2)停车时分:指列车停站作业(包括减、加速,开关车门等,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总和。 3)折返作业时分:列车到达终点站或区间站进行折返作业时间总和。 折返作业时间包括确认信号时间。出入折返线时间,司机换岗时间等。 4)出入车辆停车场作业时分:指车辆从停车场(库)到达与其相接的正线车站会返回的作业时间,查标确定。 5)营运时间:运营线路运送乘客时间。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均有一定夜间时间(2—6小时不等)用作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 6)停送电时间:每天营运开始前送电和营运结束后停电所需操作确认时间。 2、数量因素 1)全日分时段客流分布:按客流的时间分布预测、调查分析,确定高峰、低谷时段客流量,从而对列车编组数、列数合理安排,作为开行不同列车形式的重要依据,如:区间列车、连发列车。

2)列车满载率:指列车实际载客量与列车定员数之比,编制运行图时,既要保证满载率,又要留有一定余地,以应付某些不可测因素带来的客流量波动,同时考虑旅客舒适性水平(拥挤度)。 3)出入库能力:由于车辆基地与线路车站之间出入库线有限,加之出入库列车插入正线运行受正线通过能力的影响。因此,每单位时段通过出入库线进出运营正线的最大列车数,即出库能力。 4)列车最大载客量:即一个编组列车按车厢定员计算允许装载的最大乘客数,分为定员载客量和超载客量。如上海地铁1号线,310人/车,超员可达410人/车,6辆编组。 3、相关因素 1)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包括大交通系统:铁路、港口、机场、公路交通枢纽等;城市公交方式如:公交线路、车站布置、自行车停放,其他车辆停放等。 2)与大型体育场所、娱乐、商业中心的衔接。这些场所会有突发性的大客流冲击城市轨道交通,造成车站一时运力和人力安排困难。 3)列车检修作业:为保证列车状态完好,需均衡安排列车运行与检修时间,即每个列车均有日常维护保养时间,又是各列车日走行公里数接近。 4)列车试车作业:检修完的列车除了在车辆基地试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