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患关系的冲突

医患关系的冲突

医患关系的冲突
医患关系的冲突

第五章医患关系的冲突及评价

冲突意味着分歧、竞争、敌意、对抗、争吵、打斗等,其涵义极广,形式不一。无论哪种形式的冲突,在医患交往中都可能发生。但医患冲突与一般人际冲突不同,它具有突发性、直接性、复杂性等特征。冲突并非就是破坏,医患冲突不仅有其发生的主客观根据,而且具有一定的正向价值。正确认识医患冲突的发生发展规律,弄清其产生的心理、行为、伦理等因素,对于避免医患冲突、沟通医患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冲突与医患冲突

一、何谓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很容易认识到并随时感受到冲突的存在或发生,但是要给冲突下一个较为概括和严谨定义并非易事。20世纪30、40年代的冲突理论,常常将冲突当成暴乱、破坏和非理性的同意语,并认为所有的冲突都是不良的、消极的,往往将冲突作为团体及组织内的破坏性因素而加以避免。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起源于霍桑的一项研究,霍桑研究发现:冲突是功能失调的结果,其原因在于团体内沟通不良,成员间缺乏坦诚与信任,管理者没有针对员工的需要与期望作适当的响应。这是使人对冲突采取否定态度的根本原因。作为这一理论的逻辑结果,必然是消除冲突,只有消除冲突才能提高工作绩效。至20世纪中叶,这一观点受到了质疑。研究者发现,并非所有的冲突都是无益的,如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与争鸣,可以使人们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引发和促进创新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路。故而,该部分学者主张人们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冲突,使冲突存在合理化,而不是回避或彻底消除冲突。甚至有学者认为,冲突作为人际互动的结果,对于团体、组织的发展是必要的,因为一个平静、融合、平和、安宁、合作的团体或组织,容易对改革的需要和创新表现出静止、迟钝、冷漠、无动于衷。因此,不仅要接纳冲突而且还要鼓励冲突的存在,鼓励管理者在团体内维持一种冲突的最低水平,以便使团体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和自我批评的反省力,并不断创新。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不同的冲突理论对冲突的价值评价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人们很难通过对冲突的价值分析,给出一个普适的概念。弗罗斯特与威尔莫特给冲突的定义是:“相互依赖的两方或两方以上之间的公开的争斗,他们发现彼此的目标不一,他们之间的关系回报不大,或者在实现目标时受到他方的干扰。他们处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对抗的地位”①。也有的学者认为:冲突存在于矛盾的活动之中,所谓矛盾的活动是指某种行动对另一种行动所产生的阻碍、干扰和损害,或以某种方式使其效率降低。如果这种互不相容的活动发生在个体身上,就可引发

①[美]迈克尔.E.罗洛夫著.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90页。

个体内在的心理冲突,如愤怒、不安并伴有紧张情绪状态。如果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就可引发外在冲突,冲突双方出现对抗,并意味着矛盾的激发。内在心理冲突与外在冲突是有联系的,当个体的心理冲突长时间得不到调整、缓和时,必然会与其他个体或群体发生冲突。我国学者宋林飞认为,“所谓冲突,就是人们为了争夺同一个目标而展开的行动及其过程。……冲突可分为竞争、斗争与战争三种基本形式”①;还有学者认为,冲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立的社会互动过程,他们彼此努力要达成共同珍视的目标,甚至以毁灭对方为手段。冲突相对于合作而言,目标的完成主要在于击败敌对者,因此冲突的注意力集中在敌对者身上而不是目标。”②

基于以上考察,我们可以说,所谓冲突就是指对立双方在目标、观念及行为期望上,知觉不一致时所产生的一种分歧或矛盾。冲突可以发生在团体或组织内部,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个体、团体或组织之间,它往往表现为双方的观点、需要、欲望、态度、利益、要求等不相容而引起一种激烈的争斗或对抗。

二、医患冲突及特征

医患冲突属于冲突的一种特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冲突。这种冲突通常不是发生在团体或组织内部,而是发生在不同的个体、个体与组织之间,它与组织、团体内部因竞争而发生的冲突不同,这种冲突更多地表现为利益、意见和态度等方面的分歧或对抗。竞争是人们为了争夺同一个目标而相互超越的过程,竞争参加者各自通过增强自己的力量来树立自己的优势与超过别人。竞争的结果是,竞争双方有一方一旦占了优势,其余则处于劣势或者失败。尽管在医患冲突中也存在竞争的形式,但医患冲突中的竞争往往是各自观点、行为的强化,而不是对同一个目标的争夺。与其他冲突一样,医患冲突也是对立双方在目标、观念、利益或行为期望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是关系失调或紧张的表现。任何冲突都是由于当事各方对同一事实在认识上有分歧或争议,如果认识自始至终一致,冲突就不可能产生;如果先不一致但后来达成一致,冲突也不可能存在。医患冲突同样如此。由于医患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在医疗实践中的医患冲突表现得更为复杂。

所谓医患冲突,泛指医疗实践中医方与患方之间的分歧、争执或对抗,其涵义极为广泛。我们可以根据冲突的表现形式和激化程度将其可分为非纠纷性冲突与纠纷性冲突,后者是前者进一步激化的结果,又可称为“医患纠纷”;根据纠纷发生原因及场所的不同,医患纠纷可区分为医疗纠纷与非医疗性纠纷;而在医疗纠纷中,又可根据医务人员有无过失,区分为有过失的医疗纠纷和无过失的医疗纠纷,等等。我们可以将医患冲突的种类用下图表示:

①宋林飞.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4页。

②张克荣.当代社会学(下).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页。

{????????????????????≠突等

突、观念冲突、情感冲非纠纷性冲突:期望冲引发的纠纷患者隐私、非法行医等非医疗性纠纷:如侵犯医疗破坏事件等无过错输血感染医疗并发症医疗意外无过失的医疗纠纷医疗差错医疗过错医疗事故有过失的医疗纠纷医疗纠纷医患冲突纠纷性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医患冲突的表现形式非常繁多,我们很难用一种分类方法将所有的冲突形式囊括无遗。实际上,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医患冲突划分成许多种类。如从冲突的规模上划分,有个人冲突和集体冲突;从冲突的性质上划分,有行为冲突、思想冲突、情感冲突、期望冲突、目标冲突等;从冲突的严重程度上划分,有口角、拳斗、械斗等。

医患冲突与一般的人际冲突相比,具有突发性、直接性、复杂性等特点。第一,突发性。由于医患之间具有目的的高度一致性、特殊的亲密性等特征,因此,一般地说医患关系是比较融洽的。但是,受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患者个体差异性等原因的影响,医方又不能确保百分之百地救治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突发事件如医疗意外、并发症等在所难免,这些是医方和患方都不希望发生的。但对医方来说,医疗意外、并发症并不是罕见之事,他们往往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而患方对此并不了解,一旦发生就会出现较大的心理落差和心理失衡。由此,产生不满情绪,或突然起事,指责医方;或聚众闹事,扩大事端;或诉诸法律,状告医院。从而使医患关系表现出事前和颜悦色,事后针锋相对的突发性特征;第二,针对性。由于医疗过程是在医、患双方之间进行的,不存在任何的中介,而且每一个患者都有明确的诊治人员,所以当冲突发生时,患方的迁怒对象非常确定,一般直指责任诊治人员。尽管打砸医院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但不少情况下是因没有及时处理造成的;第三,复杂性。医患冲突一旦发生,要分出是非曲直难度较大。首先,取证难。冲突形成后,患者手头几乎没有可提供的资料,医院如不配合调查,取证难度更大。尽管实施举证责任倒置之后这种状况有所好转,但问题亦然存在;其次,情节难以核查。因时过境迁,有时一件事情拖至数月或数年后才被发现,对事件真相的核查难度增加,事实不清,裁决便成难题。其三,鉴定医疗事故的真实原因难。因医疗事故大多涉及较深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有些疾病的病因,医学界至今尚无定论。鉴定专家因学识、学术观点的差异,常使鉴定绪论相左,使案件久拖不决;其四,确定赔偿数额难。患方往往索赔数额较大,医院承受能力有限,双方讨价还价,仲裁机构难以裁定数额等;其五,潜在性。在医疗过程中由于患方对医方存在从属、依赖心理,以及对医方的信任,有时即使与医方的观点、想法不一致或对医方的行为不满,但为了疾病的诊治或出于自己对医学知识的匮乏,常常将自己的观点隐瞒下去,但这实际上为冲突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不利医患关系的协调。

近年来,医患冲突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医疗纠纷投诉已成为投诉热点之一。据中国消协的资料统计,消费者对医疗纠纷的投诉1994年是6286件,1995年为7152件,1996年上升到8637件,1997年攀升到16086件,1998年的前三季度已达到12088件。2001年再次成为全国六大投诉热点之一。据湖北省卫生厅统计,医疗纠纷近两年内增长了10倍;上海市卫生局统计,医疗纠纷近年来以11.7%~18.8%的速度在递增;江苏省卫生厅统计,1996-1998三年中全省共发生医疗纠纷2169起,平均增幅为7.8%,全省平均每天发生2起医疗纠纷。①而据2002年10月31日“人民网”报导,江苏省近3年来医疗纠纷每年增幅平均在20%。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1年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326所医疗机构中,321年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困扰的问题,发生率为98.47%,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每年发生超过30例医疗纠纷的医疗机构比例分别高达18.8%、26.7%、42.9%、20.0%。

医患冲突不仅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及其对职业的认同。中国医师协会在2002年2月至3月对北京、四川、辽宁、广东和浙江五省市的114所医院、近2000名医生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18%的医师认为当前的执业环境“良好”,34.15%的认为“一般”,有47.38%的医师认为执业环境“较差”,13.28%的认为“极为恶劣”。 74.29%的医师认为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约80%以上中青年医生认为自己的执业环境和职业具有的高技术、高风险性质,与自己所获得的待遇和社会认可度不相符。只有10.89%的医师愿意让自己的子女报考医学院校,而有53%以上的医师表示决不让儿女子承父业。这一系列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医患冲突已成为当前社会冲突中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

三、医患冲突的过程分析

任何一种形式的医患冲突,都不是纯粹偶然的,都有其发生的必然性,有其发生的条件和根据。确切地说,都有一个具体的发生过程,也许有的冲突过程极为短暂或不太明显,有的冲突过程较为缓慢,但过程是必有的。一般说来,冲突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潜在的对立阶段、认知和个性化阶段、行为意向阶段、行为阶段。②

(一)潜在的对立阶段

冲突的发生离不开一定的条件,但存在发生冲突的条件并不意味着冲突必然发生。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将冲突发生的必要条件称为“冲突源”。概括起来冲突源主要包括三类:

1.沟通

沟通既是协调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造成医患冲突的主要原因。2002年10月31日“人民网”报导的一项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的调查结果表明,48%的医生

①引自:樊静,姜潮.医疗纠纷的现状及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影响.中国医院管理,2003年第1期。

②李春苗.人际关系协调与冲突解决.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291页。

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在于沟通太少,50%的病人认为是缺少沟通。沟通作为冲突的原因,主要来自语言障碍及沟通渠道不畅,如表达不当或困难、误解等。

沟通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如果沟通双方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就会产生语言理解方面的困难或歧义,甚至减少沟通。在现代医学背景下,一般说来患者很难对深奥的医学知识作出正确的理解,而医务人员为了争取诊治时间或以患者听不懂为由,往往对病情解释得“简单明了”、“惜言如金”,再加上患者焦虑、压抑、被动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患方对医者所言往往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但是,这并不是说,沟通需要时间,沟通的时间越多越好。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因沟通过程的时间因素,有时沟通会因为耗费时间延误合作而产生误解。如果沟通中言语使用不当、方式选择不好,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沟通失败,并成为冲突的潜在条件。此外,当人际沟通达到一定程度时,效果最佳,若继续增加沟通则会过度,其结果也是增加冲突的潜在条件。沟通时人的感觉通道对信息的过滤出现偏差时,也可能成为冲突的潜在条件。这些潜在的条件在一定的环境的作用下会产生冲突。美国学者托马斯·戈登、斯特令·爱德华在《顶好医生》一书中描述了医患沟通时不良的交流障碍:

?高频率使用使病人扫兴的技术性术语

?不时地看表

?不耐烦地对病人传达这样的信息---医生正在思考问题,不能被打断

?打断病人的话,有时候甚至不让病人再说下去

?不告诉病人谈话结束就无礼地离开

?忽视病人的问题

?流露出不接受病人的信号,比如皱眉头

他们指出,当以上行为不频繁时,会有一半的病人提问三个以上的问题;当以上行为频繁时,问三个以上问题的病人不到10%,显然,这种情况已对医患交流起到了阻碍作用。另外,他们还列出了其他不易使用或潜在冲突的语言交流方式:

?命令、指挥、控制

?警告、训诫

?直呼其名

?责备

?反对、矛盾

?忽视、转移话题、避开话题、打断话题

?追根究底

他们认为,这些语言信息的表达方式阻碍了患者自我信息的流露和主动参与,忽视了对病人感情的关注,容易使病人产生防御感,不利于双方的交流。

2.结构

在一个团体或组织中,结构是指团体的组织关系和团体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研

究表明,团体规模越大,成员的工作越专门化,引起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现代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在医院中每一科室、每一个医务人员都有自己特定的职责,任何一个医务人员都不可能精通所有门类的医学专业知识,而患者的疾病往往是复杂的,一个患者可能就需要多个医生为其诊治,而一个医生也需要为多个患者服务,传统的一医一患的关系被打破,这不仅影响了医患之间情感的交流和联系,也分解了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责任。甚至,会出现科室人员职责不明、分工不清,相互推卸、相互扯皮的现象。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潜在的冲突因素。同时,受患者年龄、病情、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患者需要选择不同的医患关系模式,在医疗实践中如果模式运用不当,也可能增加患方的不满情绪。如,对于一个具有一定医学知识和参与诊治积极性的患者,如果医务人员选择了主动-被动型模式,以医生的权威对其发号施令,就可能引起患者的抵触情绪。当然,如果过分追求参与化,也会引发较多的冲突,因为鼓励参与的同时也就鼓励了个性化、多样化。不适当的参与,必然引起分歧和冲突。尤其,当参与双方的利益、观点等不能达到一致时,冲突就不可避免。

3.个人因素

在现代价值观念多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个体的价值系统是不同的。事实上,偏见的产生、团体中的意见分歧、个人的不公平感等导致的冲突,都可以用个体价值观来解释。其中,包括个体对他人接纳与否的态度。研究表明,某些性格类型如:十分教条的人、过于独断专横的人、缺乏自尊的人、过分自傲的人等都是潜在的冲突因素。

在潜在的对立阶段,患者或其家属往往对医疗、护理、服务态度、管理等方面表现出不满情绪。如,态度上由对医务人员的尊重、热情,变得冷淡;语言上显露出一些疑问或少言;行为上表现出异常的关注和警惕等。

(二)认知和个性化阶段

如果在潜在对立阶段中的各种障碍或分歧不能引起双方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相反出现了进一步的恶化、引起挫折且对客观的情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则潜在冲突因素在这一阶段会显现出来,当被双方或一方知觉并表示不满时,冲突便由此产生。

在医患交往中,存在障碍或分歧并不一定产生冲突,因为冲突必须要有知觉的存在,也就是说,只有当一方或多方知觉到或意识到冲突条件的存在,冲突才有可能产生。当然,只是知觉到冲突也还不能表示个人已介入其中,还需有情绪的卷入,人们确实体验到焦虑、紧张甚至挫折感和敌对时,才能达到个性化(个体卷入)。如:一位乳腺癌患者对医生说:我很害怕做乳房切除术。这使我很沮丧。我的体形就不再漂亮了。

主治医师说:有这些念头是不对的。我告诉你一些事实。

在这段医患对话中,医生试图用事实、逻辑、信息或他自己的观点去影响患者。

但是这种“教导”、“反对”的谈话方式经常使患者感到医生把他看作了低级的、从属的或不正确的角色。从而,使他对医生的逻辑和事实感到非常厌恶,也使他更加防御其自身的地位。但是,如果患者为了顺从医生或得到医生的好感,而把这种情绪藏于内心深处没有表现出来,则冲突就不会发生。但是,如果患者的不满情绪未引起主治医师的重视,医生又多次地使用同样的“教导”式谈话,就会加重患者的敌对情绪,并以自己的方式表现不满,或对自己的感受不能被对方理解感到失望、挫折,甚至引起强烈的愤怒时,就可能引发真正的冲突。

在该阶段,患者或家属对医方的不满情绪日渐明显,时而会表现出对医方的抵触、发泄或戒备行为。如,在公众场合散布不满情绪,对医务人员百般挑剔,私自翻阅病历,记录相关内容等。此时,情绪对处理问题的方式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消极的情绪会导致破坏性冲突,并且在处理冲突时也容易简单化;相反,积极的情绪又会导致建设性的冲突,在冲突中发现问题,开阔视野,并且在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具有创新性。

(三)行为意向阶段

当医患之间产生了潜在的冲突,并日益明朗化之后,冲突的一方或双方就会采取行动以阻挠对方目标的实现,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或期望,由此便进入了冲突的行为意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冲突由潜在方式变成了外显方式,并且双方开始选择自己的对抗策略,明确地发泄不满。如:患方用激烈的语言质问医方,甚至表现了过激行为;听不进医方的说明和解释;向医方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意见;通过媒体向社会传播等。具体的行为意向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1.竞争

竞争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对方的影响时的行为。在医患冲突的竞争中,双方竞争的目的往往是增强对方对自己的重视,认同自己的观点、方法、期望,满足自己的要求等。这是一种非赢即输的办法。

2.协作

在这种方式中,冲突双方往往会真诚地着眼于问题,坦率澄清彼此的差异,均希望和平共处、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在满足自己利益和需求的同时,也考虑对方的愿望和需求,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双方受益。这是一种赢家对赢家的办法。

3.回避

回避是冲突一方或双方希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采取逃避或压抑的方式面对冲突的行为。当冲突双方之间存在相互依赖、交互作用的关系或双方的愿望及需求同等重要时,这种方式较为有效。这是一种输家对输家的办法。

4.顺应

当一方意识到保持双方正常的关系比解决冲突更重要时,该方会将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甚至以牺牲自己利益的方式来满足对方的愿望和需求,这就是

顺应。这是一种输家对赢家的办法。

5.折衷

在这种方式中,双方都必须放弃某些利益,共同承担冲突所带来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使双方保持相互关系,以一种相对合理、相互可以接受的方案继续原有的关系。折衷时没有明显的赢家和输家。

6.强迫

在此种方式中,一方凭借自己的权力或地位等优势,不考虑对方的观点、期望、利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驱使对方接受。这是一种赢家对输家的办法。

以上行为意向模式为冲突情境中各方面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总体的方案,但在冲突过程中由于受主客因素的影响,人们究竟采取何种模式或应对策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四)行为阶段

在这一阶段,双方的冲突已经公开并付诸实施,彼此都希望通过冲突的解决达到自己的愿望和目的。但是,由于判断错误或缺乏经验,有时冲突行为会偏离原来的意图。有学者认为冲突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种冲突都处于该过程的某一位点上(见下图)①

彻底的冲突摧毁对方的公开努力

以牙还牙挑衅性的身体攻击

决定冲突威胁和最后通牒

还击或寻找建设性意见武断的言语攻击

争辩公开的质问或怀疑

有节制,尚能理解轻度的意见分歧或误解

无冲突

冲突强度的连续体

在上图中,下端冲突较弱,表现为轻度的意见分歧或误解;此时,如果不及时解决或解决不当就可能进一步激化,上升到连续体的顶端,表现出彻底的冲突,并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种冲突都表现出由潜在到显现的一系列过程,有时潜在的对立阶段、个性化阶段或行为意向阶段极为短暂,冲突行为在瞬间即可发生。该种情形在医患冲突中较为常见,尤其是纠纷性医患冲突。这也为医患冲突的防范带来了困难。在医疗实践中,我们应合理使用冲突管理技术,将冲突消除在潜在阶段,以减少冲突事件的发生。

第二节医患冲突的原因

一、心理透视

(一)服从的误区

服从,即个体按照社会的要求、团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见而作出的顺从行为。一般个体对权威的服从常表现为以下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对权威的钦佩而服从;一种是害怕权威而服从。前者表现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后者常常表现出内心较大的矛盾与冲突。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服从权威的命令,常常会感到惶惑不安,并由此而产生心理关系的失调,导致抗拒――行动上拒不执行,情绪上的对立,双方关系的紧张;消极抵制――行动上的阳奉阴违,口是心非,或说一套做一套,双方关系疏远;自由主义――监督时服从,无人督促时随心所欲,双方关系表面化。

在医患交往中,由于医方是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拥有者,患方出于对自身疾病诊治的需要而表现出心理上的服从。一般说来,这种服从是钦佩性的服从,患方对医方表现高度的信任,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医方配合。这种服从有利于充分发挥医方的主导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患方的必要监督,容易导致误诊、漏诊、操作失范等现象的发生。

同时,这种服从又是极不稳定的,它往往包括盲从的成份。因为患方对医方的知识和技术有时并非真正地了解,对医方的服从仅仅是基于他(或她)是医生、护士,相信他可以解除自己的病痛。在诊治过程,患方一旦发现了医方的稍微不足或与自己感受、期望不同的方面,就会对医方产生怀疑,甚至产生对立、抵制情绪。研究表明,有40%-50%的患者有不完全执行医嘱的行为。

(二)认知的差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们的工作条件、工作经验和他们所持的态度及价值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在医疗实践中,由于医患双方专业分工、专业知识背景及各自权益的不同,面对同一个有争议的诊疗结果,就存在归因的认识性与动机性偏差。医方的角色意识形成的主导思维是: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是否是疾病的深化趋势,是否是技术水平与设备性能的问题。而患方的角色意识产生的主导思维则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权益是否受损,医方是否有责任,怎样才能获取最佳的补偿。医方从专业标准角度归因为正常的诊疗结果,或本属于医疗意外的事件,而患者却可能归因为医方诊疗的失误或事故,片面的追究医方责任。如据卫生部北京医院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按照医学标准及《条例》本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却被不少调查对象(患者)当作了医疗事故:如两次门诊误将咽鼓管炎症导致的耳聋当作当作突发性耳聋,确诊后治愈,有91.59%的被调查对象认定为医疗事故;全光波治疗雀斑1个疗程后达不到医生介绍的效果,认定为医疗事故者占85.5%。①国际上公认的医疗确诊率为70%,急症抢救成功率75%的经验标准,患者可以接受医疗行为的总体成功率,但对于发生在自身的不理想结果却不能理性接受,甚至反应强

烈,以致引发医患冲突。

(三)失调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整个人的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中,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良好的心境有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办事效率及成功率;不良的心境使人思维迟钝,遇事踌躇,不利于主观能动性的正常发挥。因此,若医生本人所处的外环境,正处于来自社会的、家庭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突发生活事件的冲击之中,就会造成医生的心境失衡,致使医生应诊心理难以进入良好的稳定状态,从而影响对患方的情绪和疾病的诊治。而作为患者,由于病痛的折磨常常会产生紧张、愤怒、绝望、厌世等情绪,当患者的心理防御机能不能对抗这些情绪,无法使情绪稳态恢复时,就会产生生理性或行为性变化,甚至攻击性行为,从而影响医患关系。

(四)异常的心理

患者作为医疗对象,具有社会心理,各种各样的感情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医生的认识和判断。有的由于表达能力缺陷,对症状描述较差,产生烦躁或抑郁心理;有的对疾病充满恐惧和紧张,不能客观介绍病情,个别患者因得不到社会或家庭理解,产生严重情绪反应,甚至拒绝合作。而部分医务人员凭借对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占有,产生了恩赐心理、权威心理、科研心理等,把为患者诊治视为施恩于患者,企求感恩报德,听不得患者半点意见,有的认为医生对患者有绝对权威,“你求我医,一切都得听我的”,诊治过程中往往凌驾于患者之上,对患者合理要求置之不理,有的医务人员为了自己的研究课题,爱病不爱人,只关心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病例,只想从患者身上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较少考虑患者的家庭及经济负担,这些必然影响医患关系。

(六)期望的失落

明代龚廷贤在其《病家十要》中提出:“一择明医,于病有裨,不可不慎,生死相随”。每一个患者都希望得到“明医”的诊治,希望医到病除。但是,由于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目前还有许多没有认识或没有完全认识的疾病,面对一些绝症、杂症医务人员即使精心救治,也难以妙手回春。而患者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动辄就将责任强加到医务人员身上,迁怒于医方。也有的患者,由于期望过高,在治疗效果方面与医方发生分歧,医生认为是理想的治疗效果而患方并不满意,对于某些难以避免的副作用和损伤,患方由于缺乏医学知识,而对医务人员妄加埋怨,甚至发生口角或械斗。2001年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王万林教授被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生王恺被伤等均出于此因。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1年对326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在问及引起医疗纠纷的“患方因素”时,选择“由于病人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结果期望值过高,引发纠纷”的有93.8%。

二、行为分析

(一)防御性医疗行为①

防御性医疗(Defensive Medicine)是指医务人员为了减少医疗风险,保护自我而实施的偏离规范化医疗服务准则的医疗行为。如:医务人员在进行疾病诊断时,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不给患者留下挑剔的借口或把柄,进行大撒网式的化验或检查;在履行手术签字的告知义务时,夸大手术本身的风险性及负作用;为了确保诊治的成功率,回避收治高危病人或进行高危手术;不考虑患者及病情实际,将应该对患者本人保密的诊治结果告知患者,以履行所谓的知情同意等等。这种行为对医患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美国学者的调查结果显示:1982年萨诸塞州防御性医疗的耗费是10亿,占全部医疗费用的12%,全国防御性医疗的耗费是370亿,占全国医疗费用的14%;在那些医疗法规健全,进行了有效的医疗诉讼改革的州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费用比其他州少5%,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疗费用比其他州少9%。如果从全美范围来看,通过强化管理仅在心脏疾患这一项上就能从每年80亿美元的医疗费用中节省6亿美元。如果从全球医疗卫生系统来看,每年就能节省50亿美元①。尽管目前我国尚无该方面的具体统计数字,但从逐年增长的医疗费用就可窥见一般。医疗费用的增长,最终损害的必然是患者的利益,患者是医疗卫生资源的直接消费者。当然,如果在医疗实践中仅仅考虑患者的经济利益,把经济状况作为选择诊疗手段的参照标准,一味地缩减检查项目,最终也将会损害患者的利益。

2.淡化了医患关系的人文色彩,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心理负载

“医乃仁术”作为一条古训,强调了医学本身的人文关怀,张扬了医患关系的人本属性。防御性医疗势必造成医务人员谨小慎微,不敢与患者随意交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讲述治疗的副作用,尤其在药物运用上,哪怕许多处方药物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极小。医师们被建议提供完整和准确的信息,以免病人对治疗结果产生不现实的期望”②。甚至为了以防万一,医务人员宁愿告知患者最差的结果,让其作出最坏的打算,履行自己“告知”的义务。而且,为了确保在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诉讼中有据可查,医务人员需要千方百计地做好各种书面记录,尽量地把医患之间的交谈内容和信息转化为书面形式。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生的思维,影响其创造性的发挥,使诊疗工作变得机械、刻板,失去其应有的人文关怀,甚至把患者作为潜在诉讼人而予以戒备。因此,“对诉讼的恐惧不仅影响了医师的情感和他们珍视医疗工作的程度,也影响了他们看待病人的观念,并促使他们改变医疗决策来避免诉讼”③。

①刘俊荣.防御性医疗的成因及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年第8期第26页。

①程红群,陈国良等.对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 2002.23(12):30-31

②③④Ferris. Ritchey[美].美国医师的职责[J].医学与哲学, 2002.23(11):10-11

3.造成了对患者的失信,易诱发新的矛盾

“防御性医疗作为一种诊疗程序,并不是严格按照医学本身的需要来执行的,而是为了构造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以应对可能的医疗事故诉讼。”④因此,在Ferris. Ritchey看来,防御性医疗是为法律而非医学动机而设的。他认为,一位医生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意外诉讼,给一名经仔细检查骨面完好无损的踝扭伤患者开出X 线摄片,这项从医学上来讲是不必要的检查,从法律上来说却是必要的。因为有可能该患者在走出诊所时不小心发生踝部骨折,如果患者坚持认为在医生诊疗之前就已经发生了骨折,就会起诉医生诊疗有误。但是,笔者认为,这也存在另一个问题,即:如果患者确信自己的踝部没有骨折,就可能指控医生滥开检查,白白浪费他的医疗费用,并由此怀疑该位医生的其他医疗措施,一旦证实就会引起不应发生的冲突和矛盾。尤其,对多位患者雷同的谈话、相似的检查,对多种医疗措施不加引导地让患者自由选择,以及高额的检查费用等,都可能加深患者的疑虑,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质疑。

医务人员实施防御性医疗的动机是为了避免医疗纠纷,目的在于维护自我利益,因此,只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实施防御性医疗措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医疗实践中应力求实现动机与效果的有机统一。医务人员只所以实施防御性医疗,是因为他们把患者当作了潜在的诉讼人,这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是医疗纠纷的上诉者,上诉人数与实际就医的患者人数相比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患者还是能够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相信医务人员的。因此,防御性医疗是以对大多数患者现实利益的损害及对医方潜在利益的保护为前提的。诚然,并非所有的防御性医疗对患者都是无益的,有时对某个病人来说是防御性医疗行为,对另外一个病人来说所增加的化验、检查也许能意外地发现新的疾患。但是,这不应成为医务人员实施防御性医疗的理由,医务人员应遵守临床诊疗的道德原则如: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最佳化原则、知情同意原则等,并依据这些原则合理地选择诊疗手段,尽可能避免诊疗手段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小患者的痛苦及损失,以维护患者的健康和经济利益。

事实上,防御性医疗作为一种必要的法律预防措施,其效力是极其有限的,并不能成为医务人员免除一切责任的借口。就知情同意而言,它仅仅是对患者权利的尊重,说明患者有选择医疗措施的权利,如果医务人员侵犯了患者的这一权利,并对患者造成了损害,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医务人员在未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在剖腹产后顺便切除了发现有病变的双侧卵巢,只要患者或其家属对此提出异议,医务人员就应对其行为承担责任。不能认为医务人员只要履行了告知的义务,患者已经知情并同意,医务人员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就无须承担责任。是否要承担责任关键要看医务人员是否有过失,如果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务

人员的过失对患者造成了损害,无论是否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医务人员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上述案例中,即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切除双侧病变卵巢已知情同意,如果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因过失对患者造成了伤害也应当承担责任。因此,知情同意并不能成为医务人员免除一切责任的理由,它只对那些虽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医务人员没有诊疗过失的输血感染、医疗意外及不可抗力等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一定的抗辩效力。

(二)不健康的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是病人角色行为的主要表现,也是医患关系发生的基本条件。一般情况下,当人们进入病人角色后,患者或家属都能够主动地寻求医疗帮助,如实地诉说病症、病史,遵从医方的诊治。但是,由于受个人素质、经济条件、宗教信仰、心理情绪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会表现异常的求医行为。

1.无病求医

一般地说,求医都是为了看病,但现实生活中却有个别人求医的动机并非如此。如有的人为了取得休假证明、工伤待遇、改变工种、免除自己不愿承担的某种社会职责;或者利用享受公费医疗待遇,企图通过求医取得滋补药和贵重药品、搭车药;或者为了索取赔偿,要求开假证明等。由于这种不正常的求医行为是无病装病,目的不在于治病。因此,在求医过程中,往往采取欺瞒、索要的方式,稍有不满就发牢骚,讲怪话,甚至报复殴打医务人员,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此类现象尽管为数不多,但也不可忽视。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在调查引起医疗纠纷的患方因素时,有49.5%的人选择“因患者或家属无理取闹引发纠纷”。

2.求医不遵

求医行为的效果离不开遵医行为,遵医行为的程度如何决定着患者疾病的疗效和转归。所谓遵医行为,即患者遵照处方或医嘱进行治疗的行为。若患者在求医行为中,不按医嘱服药治疗,即使医生的医术再高明,诊断再正确,药物效用再好,也不会有显著的疗效,甚至无效。患者求医势必遵医这是不言而喻的常理,而事实上,患者求医后不遵医的现象时有发生。有资料表明,重、急症病患者、品质性病变患者、住院患者,对医嘱作出改变情况较少,遵医率较高;而轻、慢症病患者,神经官能症患者、门诊患者,对医嘱作出改变或选择多,遵医率较低。①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如患者对医方的信任程度、对医嘱的理解记忆程度、治疗方式的特点等,都会影响患者对医嘱的遵从情况。李中梓(1588-1655)在《不失人情论》中写到:“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贫者衣食不周”,“贱者焦老不适”。②这种行为,不仅影响诊治效果,也会引起医患冲突。

3.主诉不实

病人在患病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依赖性增强、自我中心突出,甚至有些患者

出于自我保护,唯恐自己的病情不能够引起医生的重视,试图夸大症状等现象。此外,还有些事故纠纷或公费医疗患者为了得到大处方,多开药,人为地虚报病情;一些患者出于个人隐私,或出于某种考虑,如:在就诊时,本来已在别处作过检查及治疗,但为了证实诊断结果,或由于担心告知实情会影响当前医生的情绪,而不愿把有关病史全部说出,这实际上是对医方不够信任的表现,一旦出现误诊、漏诊又往往迁怒于医者,引起医患冲突。

4.越权干预

患者家属是医患关系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患者的保护者和支持者。虽然他们可以在医患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也往往会在医患之间树起阻隔的屏障,其心理是复杂的,既有对患者病情的焦虑,也有对患者康复的期待,更有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与希望,行为上也呈现着不同的情感,或参与或干预等行为。参与行为者,能爱护患者,尊重、理解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诊治,这往往对患者是有益的。但采取干预行为者或对医务人员不理解做出轻举妄为的干预,或对患者病情的曲解,提出过分不切实际的要求,这些都是导致医患关系冲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社会视角

(一)卫生投入的不足,导致医、患利益冲突加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医疗卫生行业也日益趋向市场化管理。与此相适应,国家对医疗卫生经费的拨款从以前的缺多少补多少,变为部分补偿。一方面医用材料、物品及药品价格猛涨,另一方面国家给医院的拨款却在锐减。有资料表明,在1980-1989年的10年间,国家对卫生保健投资尽管在绝对数上逐年都有所增加,但它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1980年占31.3%,1985年占30.0%,1989年降至20.1%,10年内下降了10 个百分点。而群众的自费医疗支出比例由1980年23.2%上升至1989年36.1%,10年内上升了13个百分点。同期卫生事业费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由21.4%降至13.1%①。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国家下拨的医疗卫生经费仅够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在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医疗卫生经费仅够交水电费。国家财政拨款占医院差额补偿的比例从1989年到1993 年的5年内下降了20%②。就近几年的情况看,2000年卫生总费用4764亿元,其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14.9%;社会卫生支出占24.5%;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60.6%。2001年卫生总费用5150.3亿元,其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15.5%;社会卫生支出占24.0%;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60.5%。2001年全国卫生事业费313.5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 1.66%③因此,从总的情况来看,居民个人支出的医疗卫生费用逐年增加,2001年比1989年高出了24.4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有病不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日趋恶化。2000年上半年度,国务院纠风办提供了一份权威调查显示:1993年到1998年间,我国居民的患病率增加了7.3%,医院本该门庭

①《中国卫生国情》.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53页

若市,但今天却有50%的城市居民有病不医,结果就诊率比5年前下降了18.8%,在城市有32.14%的患者经济困难不敢住院治疗,在农村则高达60%以上。城市中63.13%本应住院的患者选择了在家治疗或采取保守治疗,医院住院率下降了4.3%,出现了医院“吃不饱饭”的现象。④1998年的“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发现,在中小城市的贫困人口中有10%左右是因病致贫,而农村因病致贫的比例平均为22%。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因病致贫的农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0%~50%。⑤

以上情况的结果是:其一,国家卫生投入逐减,医疗成本增加,医疗单位要维持生存和发展,创收理所当然地成为压倒一切的大事。医疗单位的各项改革政策自觉不自觉地都围绕着增加经济效益这件大事来转,工作重心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偏移,从注重社会效益转向了注重经济效益,从关注病人利益转向了关注医院利益;其二,群众个人医疗卫生支出的大大增加,造成有病不医、因病致贫的事实,一方面使得医院门前冷落,收入降低,另一方面使得患者更加计较医疗费用的高低。经济利益的冲突必然导致医患关系的矛盾。

(二)技术价值与价格的背离,造成了医方心理的失衡

据统计,在西方许多国家的医疗收费结构中,50-55%是技术性收入,20-25%是检查、治疗收入。而我国的医疗收费结构情况是:①2000年,县及县以上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平均每一门、急诊人次医疗费用85.8元,其中药费占58.6%。平均每一出院病人住院医疗费用3083.7元,其中药费占46.1%,检查治疗费(含手术费)占31.7%;2001年,县及县以上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医疗费中,药费占57.7%,检查治疗费占20.1%。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费占45.5%,检查治疗费(含手术费)占31.6%;2002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医疗费中,药费占55.4%,检查治疗费占28.0%;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费占44.4%,检查治疗费(含手术费)占36.7%。因此,从2000年到2002年三年间的医疗收费结构情况看,我国卫生部门的综合医院的住院收费平均45.3%是药品收入、33.3%是检查治疗费、21.4%才是服务和技术性及其它收入。医务劳动服务主要体现在诊断治疗技术活动及有关的操作上,药物则是一种物化劳动。医院售出药物的附加值并不能完全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其主要部分也不归医务人员所得。医疗服务劳务价值过低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一些高技术检测的价值并没有考虑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他们选择某项适宜或最佳检测项目,他们对检查结果结合临床提出有价值的诊断意见,这些劳动价值也几乎未予体现。除按技术等级所定的工资外,医务人员的劳动报酬主要形式是奖金,这两项加在一起,和医务人员付出的复杂而艰辛的劳动是无法比拟的。尽管国家主管部门对医疗服务劳务价值偏低的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物价问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牵动着整个价格体系,受着多种因素

④引自:蒋泽先,李鈺荣著.医与患.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2页。

的制约,一时又难以到位。这种现象,违背了经济规律,造成了知识的价值与价格不符,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心理失衡,甚至不安心本职工作,影响医疗质量,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三)市场机制的脆弱,导致了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人们树立与其相适应的价值理念。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够完善,一方面旧的观念和旧的行为规范存在许多有待改进和修正之处,另一方面新的观念和新的行为规范还未完全确立,处于试验和完善阶段,存在着大量的不规范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最易于考虑眼前利益和近期行为,一些人甚至存在着趁机捞一把的思想。在思想观念上,人们常把实惠看得比原则更重要;在行为活动上,人们常只注意近期效果,只要眼前有利就行,长远的利益不必去考虑。只重眼前利益,只考虑短期行为,可以说是经济体制转轨和完善阶段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相当普遍的一种特点。这种短期行为常既存在于个体行为中,也存在于群体活动中;常既存在于领导思维中,也存在于医务人员的医疗实践活动中。这种过分重视眼前利益及个人直接利益的行为,加剧了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思想观念上的碰撞。表现在医院管理中,就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近期利益分配,不顾技术和人才培养。表现在医疗服务活动中,就是只顾及高收入的服务,不愿在基础服务上花费力气,忽视和患者内心深处情感上的交流,不注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短期行为本身是不规范的,反过来不规范行为也带有短期性,二者的恶性循环,是造成医患冲突的重要因素。

(四)管理体制的不力,滋生了患者更多的敌对情绪

在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医院管理一定要注重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质量管理,这既是医院进行正常医疗活动的前提,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和避免医患冲突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部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等法律法规,不少医院也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使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医疗秩序不规范,医疗流程不合理,医疗环境差、医患关系不协调等状况。而部分医院在出现医患冲突后,为了化解矛盾,息事宁人,减少对医院的不良影响,不分责任、不依法律,赔、奖了之。如,在医务人员中设立“委屈奖”,倡导“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服务理念。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不利医院管理、化解矛盾,还可能诱发新的冲突。在一些人群流行的顺口溜:“要致富告大夫,要发财,半死不活抬进来”“扯扯皮,闹闹事,赔钱不用打官司”等,就反映了一些人的心态。还有些医院缺乏对医患冲突的防范意识,在发生医患冲突后,不是积极地应对,而是消极回避,为医院或医务人员寻找开脱的借口,也易引发患者的不满。这些都是医院管理中应予以克服的。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在调查“医院内部因素”引起医疗纠纷时,

(五)新闻媒体的误导,造成了信息的失真

近年来,无论是在收视率极高的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栏目,或是在发行量上百万份的《南方周末》、《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和《家庭》等著名报刊杂志上,有关医疗纠纷与冲突的报导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在1999年至2000年的“今日说法”栏目中,与医疗卫生相关的题材占了约8%,其中绝大多数为医疗纠纷和冲突。①不可否认,新闻媒体关于红包现象、医药回扣等问题的报道,对于推动医疗卫生部门的医德医风建设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媒体在公正、公平的旗帜下为患方仗义执言、鸣冤叫屈的同时,过分地加重了感情色彩,把医方假想成了患方的“敌人”及法庭上的“被告”。在报道时,重结果而轻过程,不去认真的调查、分析医疗纠纷的过程及原因,而是对医疗损害的结果或医患冲突的情形情有独钟,甚至少数媒体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对一些医疗纠纷进行新闻炒作,哗众取宠,从而影响了公众对医疗纠纷的视听和正确评判。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在调查社会因素引起医疗纠纷时,选择“由于新闻媒体炒作,制造轰动效应,误导病人和家属”的人占88.6%。

四、伦理诠释

(一)价值观念的错位

医务劳动的真正价值在于维护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通过对患者的救治体现其价值。然而,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某些医疗单位和个人却把商品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作为处理医患关系的根本原则。市场经济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佳经济形态的角色登上历史舞台的,它那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巨大威力,是通过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等来发挥作用的。而这些规律无时无处不涵摄、体现着市场经济求利务实的本质,它使人类本性中自私的一面较自然经济条件下得以强化,激发了人们的功利思想。“利之所在,趋之若骛”。实践中突出表现为“优价优先”、“优价优质”,即谁送的钱或礼多谁就优先获得服务,谁交的钱多谁就享有高质量的服务。否则,便“例行公事”,敷衍了事,甚至拖延诊治时机,增加病人的痛苦。逊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写到:“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迈蒙尼提斯祷文》要求:“无分爱与憎,不问富与贫,凡诸疾病者,一视如同仁”。病人有平等就医的权利,不应因贫富有别。待价而沽不适于医学过程,它不仅违背了医学伦理中“公正、公平”的原则,也容易伤害部分患者的感情。

(二)敬业精神不力

“救死扶伤”作为医学道德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医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时刻以患者的利益为重,不可稍有疏忽、粗心大意。《希波克拉底誓词》写到:“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某些医务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对患者态度生硬,工作粗糙、得过且

过、敷衍塞责,对疑难症患者不是认真分析、全面检查、反复推敲,而是应付了事,凭直觉主观推测,致使诊断不得要领,甚至酿致误诊,引起医患冲突。据某市部分医院1970-1979年522例尸体解剖表明,证实由于医源性致死的有22例。其中用药不当的6例,手术操作不当的11例,护理不当的5例。而这些所谓“不当”,几乎全部与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有关,无一例是由于纯技术的原因造成的。又如,某医院1980-1989年173件差错事故的统计,其中三查七对不严者91件,医嘱处方有误者20件,失职者19件,错报丢标本者9件,违反操作规程6件,错床号、错姓名6件,交接班不严5例,技术水平低16件,设备故障1件。属于服务态度及医德方面的原因竟占90%。①。而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在调查医方因素引起医疗纠纷时,选择“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的有49.5%;选择“因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存在问题引发纠纷”的有29.6%。可见,服务态度远比技术因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更大。

(三)病德的匮乏

为医者要有医德,为患者也要有病德。明代龚廷贤在《病家十要》中列举了病人应具备的道德要求:一择明医、二肯服药、三宜早治、四绝空房、五戒恼怒、六息妄想、七节饮食、八慎起居、九莫信邪、十勿惜费。在这里,“十要”告诫病人,有病就要求医,求就应信医,要与医家合作,合理服药,听从医家劝戒,注意饮食起居,不应信邪。与此相悖者,不可医。扁鹊在《六不治》中指出,“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臧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古人在强调医德的同时,也认识到了病德重要。但我们现在的不少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只强调医生应如何待已,却忽视了自己应如何待医。有的患者缺乏道德修养,对医务人员稍有不满就发老骚、讲怪话;有的患者凭财大气粗、以势压人,不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和人格,恶语伤人;有的不理解医生的辛苦劳动,不理解医疗单位的难处。如在床位少、病人多的情况下,住不了院却认为是医生故意推诿,检查结果不能按时出来或不能得到立即诊治抱怨医务人员。还有些患者或家属,明知医院没有过错,但为了达到自己不正当的利益或期望,借故闹事,殴打医务人员。2001年7月《健康报》报道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生王恺被患者何某所伤一事。①患者何某于2000年2月曾因鼻息肉在华西医院住院,王恺为其做了鼻息肉摘除术,术后经全科专家会诊后,认定他痊愈出院。不久,何觉得自己鼻子老是闻到异味,认为是王恺手术没做好,2001年年初曾威胁过王恺。4月17日,何某乘王恺不备之时,用菜刀将其头部、双上肢、双手、背部等多处砍伤,造成右手食指及环指远

①杜治政著.医学伦理学探新.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页。

节指骨完全离断。后经法院审理,何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4年。本案中的患者何某,就是缺乏最基本的病人就医道德的典型,其结果不仅损害了医患关系,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应有的后果。

五、哲学反思

(一)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二十世纪以来,尽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在医疗实践中,不少医务人员仍然受着近代生物医学模式的束缚。以生物学为基础的近代医学,为了探索疾病的生物因素,往往把某种疾病的特定疾病因素从患者整体中分离出去,舍去了疾患的社会、心理因素,孤立地研究病因。这样,在医生看来患者只是试管里、显微镜下的血液、尿液、细胞和各种形态的标本,而活生生的完整人的形象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了。这样疾病便从患者身上分离出来作为医生研究的对象,医术也从医生身上分离出来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医患双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医术与疾病的关系所取代,医患间的情感交流被淡化,影响了医患的沟通。

(二)认识能力的局限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极其复杂,同一病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疾病可以出现相似的临床体征。而对于复杂多变的疾病表现,人们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往往是不完善和不充分的。一般说来,临床诊断不能等待疾病的全过程结束之后,再来得出回顾性结论。相反地,人们所要求的是早期诊断,甚至要求在疾病过程形成之前就能够消除致病因素。这就使医务人员力求在疾病过程尚只显出部分特征,甚至无任何特征的情况下,根据有限的临床资料对极为复杂的疾病过程作出诊断。从而,使临床诊治往往带有盲目性、模糊性和探索性。这些一般患者所不能认识到的因素,有时也会增添医患冲突。

(三)技术主义的支配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用于诊断检查的新技术、新方法日益增多。如B型超声、CT、核磁共振等等。这使医生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去获取更加精细的资料,不仅发现了许多新的疾病,而且纠正了过去对某些临床现象机制的错误认识,提高了诊断疾病的能力。从而,一些医生便轻视了对患者病史的询问,盲目地热衷于仪器检测,把仪器检测结果作为唯一的依据。事实上,一般的仪器检测大多是间断地进行的,只能反映某一瞬间的状态,而且有些是偏重于局部检查,而不是对病人的整体观察。何况所有仪器检测,其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有一定的限度,仅在某些疾病一定的病程中才能作出准确诊断。因此,若片面依据仪器检测进行诊断,不按临床思维分析基本的临床资料,不仅容易造成误诊,而且会造成大撒网式的检查,增加患方的经济负担。

第三节医患冲突的再评价

一、理性地对待

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冲突是矛盾的具体表现,是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理念的动物,人的一切行为和活动都在思想支配下进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只所以存在的内在规定。一个人失去了个性,就不再是其自身。在医患交往中,医患双方之间的认识能力、价值观念、理解能力、个人期望、心理素质、生活背景、知识结构等因素是不同的,诸如此类的不同,就决定了医、患双方个性的差异性。当两个不同个性的人,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就必然会产生不同或不完全一致的看法,产生分歧。一旦遇到分歧,人们不是委曲求全,就是急于辩解或发泄不满或心绪不宁。如处理不当,就容易使医患关系向消极破裂的方向发展。这正是产生医患冲突的根源。因此,医与患之间交往中出现的不一致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交往时间长短、交往情感多深,关系多么亲密、融洽,都可能出现冲突。即使在和谐的医患关系中,也可能潜在着冲突。冲突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有的表现为口角,有的表现为械斗,有的避而不扬,有的酿致纠纷等。

无庸讳言,冲突总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如引起医患心理对抗,导致双方信任度降低,引发新的矛盾等。对医方来说,冲突可能会破坏医院的声誉,导致就诊人次下降,影响医院效益,造成财产和人员损害等。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326所医院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发生医疗纠纷后,73.5%的病人及其家属曾发生扰乱医院工作秩序的过激行为,其中43.86%发展成打砸医院,这些过激行为对医院设施直接造成破坏的有35.58%,导致医务人员受伤的有34.46%。而且,医疗事故的索赔金额呈逐年攀高的趋势,326所医院病人索赔金额总计约6000多万元,平均每所医院21万元,同时,越是大医院,被索赔金额越高①。对患方来说,冲突的负面影响更大,它会引起患者情绪的波动,不再与医方很好地配合,直至影响诊治效果,加重病情等。

具体地说,冲突的负面效应主要有:

1.使医患双方产生情绪压力,并可能因此感到惊慌失措、忐忑不安,出现精神受损的不良结果,或导致冲突双方之间心理距离的扩大,影响双方的相互配合。

2.使一方或双方彼此产生偏见,形成隔阂,甚至减少交往,终止沟通,淡化业已建立的医患关系,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敌意,扩大对抗。

3.使双方意见分歧扩大,互不信任,加深误解,并导致医患双方关系恶化。当发展为互相攻击时,则冲突具有破坏性作用,且还会牵涉到冲突双方的相关人群如单位领导、亲属等,影响正常工作。

4.容易造成医方视线和注意力的转移,忘却主要的工作目标及利益,影响工

浅谈目前的医患关系

浅谈目前的医患关系 目前,医患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冲击医院、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甚至殴打医护人员至伤亡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曾有经济学家预言:未来20年内,在中国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医患纠纷”将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挑战之一。医患关系紧张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精辟地论述:“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里,把医生与病人的关系,看成是整个医疗过程中最本质的东西,可以说是高度地评价了医患关系的重要性。现代医学的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已由单纯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扩展为与其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 “医患关系”这个词频繁露面主要是近几年的事情,不是说以前这样的纠纷不存在,而是因为以前老百姓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着崇敬之心。“医圣”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老百姓对治病救人的医生不乏“再生父母”、“救命恩人”等溢美之词。然而,近年来医患之间恶性事件

屡屡上演,医疗纠纷层出不穷,让人不由得心生疑窦:医患之间到底怎么啦?医患纠纷缘何剪不断理还乱? 一位伦理学专家这样解释:“现在的医疗活动太科学化而忽视人格,太技术化而缺乏人情,太市场化而失去人道。”因为,医患关系是一对特殊的社会关系,从人格上看是平等关系,从法律上看是公民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则属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偏于一方就会关系失衡。曾有人这样说过,病人将医生告上法庭,是病人的无奈,至少病人已经受到了伤害;医生被病人告上法庭,有些时候是医生的无奈,至少他们已经尽责。医生和病人本是相依相存的关系,是共同对抗病魔的战友,本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 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随着改革开放,医疗的市场化导致现在“医”与“患”之间根本利益的冲突,而出现了现在医患关系的紧张,我们不能怪医疗市场化这个政策不好,应该说是时机不对。国外是在全民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走向市场化的,但医疗行业还是一个公益事业。二十年前医患纠纷就没有这么多,因为那时是公费医疗!但后来国家负担太重,不进行医疗改革行吗?显然不行。要进行医疗改革,老百姓必须要一个基本的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就推行医疗的市场化,必定会引起现在医患之间利益的冲突,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 医患关系紧张,其结果是没有赢家的对立,对医生、对病人都不

浅谈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

浅谈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 摘要:医患关系是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患双方对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的一个衡量标准。目前,医患关系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是医院与社会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医患关系的状况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医院要在日益激烈的医疗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以患者的需求为医院的工作中心,建立相互融洽、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医生患者医患关系现状特点 医患关系概述 医患关系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患者、家属与医生、护士及医院各级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具有许多人文因素,当整体的社会文化发生变化时,医患关系改变是不可避免的。医患关系不仅复杂,而且多变,随时间、病情的变化而发展。医患之间存在医疗关系、道德关系、文化关系、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等,要改善和发展医患关系,首先应该认识到医务人员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尊重病人的选择权,又要树立极端负责的精神,克服不良作风,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更新知识,向患者宣讲防病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服务技术,使医患关系不断向着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 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医疗事故赔偿数额越来越高, 医疗执业环境恶化呈逐年上升趋势。前几年, 中华医疗机构管理学会曾对全国270 家各级医疗机构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每年发生医疗纠纷一般在20- 30%例左右, 甲级医疗机构每年发生医疗纠纷一般在5%例左右。伴随医疗纠纷出现的是高额赔偿, 在医疗投与纠纷中, 医疗收费价格问题占到了全部医疗投诉与纠纷的22% - 47. 3% , 是引起医疗投诉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从医生与患者两方面看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医方原因: 1) 从医护人员方面来讲, 因医护人员所从事的职业风险极高, 工作繁忙, 责任重、压力大, 待遇低。所以, 一些人心理不平衡, 认为收入与付出不相符,对待病人缺乏关爱之心, 少数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到位, 不尊重病人的人格, 对病人态度生冷硬顶。还有一些人忽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缺乏沟通意识或技巧, 或者不会与患者沟通,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无暇回答和( 或) 做出必要说明及解释。如有些医生抱怨患者唠唠叨叨, 说了半天, 却说不到重点上来, 医生便强行打断患者正在诉说的症状情况,或以提问的方法来获得对病人症状的了解。又如患者还想对

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几点看法

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几点看法 宋可为 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焦点问题,由此引发的一些医患纠纷和矛盾正在呈现激化的趋势。对于关系百姓民生,社会安定的医患关系,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在此抛砖引玉,呈请指正。 1.医患关系与医疗事故的非正相关关系。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顽疾被攻克,一些致命疾病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救治,现代医学挽救了更多的生命,为我们减少了更多的病痛…… 尽管如此,医患纠纷数量却在近年来显著上升。 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某省2006年以来的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但同期发生的医疗事故并没有明显变化。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与医疗事故是非正相关关系,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诱因。2.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对医疗服务的认知存在差别。 由于医患双方对医学知识甚至一些健康常识存在巨大的信息鸿沟,双方对病症、药效、医治方法及医疗服务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工作才能弥补信息的不对称。现实情况则是,一位北京儿童医院工作量近饱和的医生试图用最少的时间诊治一名患者,或者根本就没有与患者进行过有效沟通;一位外地患儿家属历尽千辛,洒尽万金,却没能得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逐渐衍生为社会化的医患信任危机,双方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频

发。 3. 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垄断经营。 医疗资源具有社会属性,但现实中医疗资源配置及不均衡,不仅仅体现在城乡,在一些大城市依然如此。一两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和一两所专科医院往往可以覆盖50%以上的医疗服务资源,同时要承担该市80%以上的患者就医,于是有的医院门庭若市,有的则是门可罗雀。于是就有了,全省看省会,全国看北京的流动就医大军。 医疗服务市场具有的信息不对称性的特点造成了垄断经营。 医疗服务市场虽然有很多竞争者,但医疗服务本身的差异性很大。不同医疗机构或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由于在服务质量上的优势,使得一些医疗机构具有较强的市场势力,加上较强的地域性所形成的市场垄断地位,以及医疗服务供应者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供应者(医生)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替需求者(患者)作出消费决策。这说明医疗服务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卖方垄断市场,而垄断性又会导致服务价格高,服务质量差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 4. 市场化解决了问题,也制造了问题。 我们国家由于对医疗服务的财政补偿不足,对医院实行差额补贴,将医院推向市场。医院必须通过市场经济来增加自身收入。一家医院在强调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主动谋求经济效益,这必然带来医患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市场化解决了收入的问题,但也制造了问题。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前者是指优质的医疗服务被劣质的医疗服务所替代;后者是指部分医疗机构会给患者提供一些不必要的、过度的医疗服务,如开大处方、开昂贵药品等等。这些问题加剧了医患关

最新2020关于医患关系调查报告范文5篇

最新2020关于医患关系调查报告范文5篇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关系.那医患关系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医患关系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关于医患关系调查报告范文(一)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关系.近年来,我院医疗纠纷和医闹事件时有发生,医患关系矛盾突出,给正常的医疗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行业评议中也处在末尾,为了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院,我院开展了关于改善医患关系的调研,通过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交流,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院产生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患者多数认为:1、医院收费高 2、环境差 3、技术力量薄弱 4、服务质量差. 针对上述问题医务人员想法:1、我们是差额单位,要想开满足额工资,就需要指标,产生经济效益.2、硬件环境设施的改善,医院没有能力承担.3、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来自于很多阶段,如上学(专科3年,本科5年),进修(1年),考级(每年要进行),院内学习(每周),科内学习(每周),外出培训,外院交流,书写论文等.因为我们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也要照顾自己的家庭.而且技术不但要不断学习,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就进修1人为例,进修费4000元,住宿费1200元,每月生活费1200元,交通费1000元(不包括给老师礼物费用).虽然医院有相应补助政策,但是职工还要自己拿出一部份钱来完成学习.所以职工长期外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技术提高也就慢.,医院没有优惠的政策,不能保障医疗技术人员的利益,使医疗技术人员大量外流.自XX年 2010年,我院有近30名医疗技术人员调出本院,内科执业医生外调就达6人.4、每日重复单调的工作,每日对待不同人群的解释,有理解的,有不理解的,解释繁琐.本地区医务人员收入低,付出与回报不协调,难免工作中存在情绪,这使医患之间产生矛盾. 二、我院医患纠纷的特点: 1、医患纠纷的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患者医疗索赔金额逐年增加; 3、采取医学鉴定或者司法途径解决纠纷的比例明显上升; 4、医闹分子介入,出现暴力事件; 5、处理难度越来越难. 6、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受到损失.

当今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

浅谈医患关系 班级:药分12303 姓名:李尚辉学号:120551 一、当今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 对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的基本是:广大群众对医疗部门的工作总体上是满意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依然面临严峻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医疗事故纠纷 所谓医疗事故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自身疾病或是医疗工作者在治疗过程中疏忽,造成一些无法补救的事件,比如死亡,残疾以及不可修复性的损伤等,导致患者及家属无法接受而与医护人员或医疗单位产生纠纷,这是导致医患关系矛盾恶化最直接的原因。在这之间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医方。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由于一些政策问题或技术问题,导致了某某医院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失,其家属在医院门口大闹。但有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医院的错,是由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的不了解,加之医护人员事先没有做好解释说明,事发后无法接受。有的是由于对自己痊愈的期望值过高,当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值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据统计每年每个医院要发生5至7起纠纷案件,每起赔款在十万到百万不等。 (二)医疗经济利益矛盾 目前反映得比较强烈的包括看病贵、药价虚高、检验费用昂贵。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或危重症患者,医疗费用难以承受,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困难人员,因为有病看不起、治不起,而放弃治疗。二是由于经济收入与医务人员的收入挂钩,部分医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目的,用贵药,开大处方,或进行不必要的大检查,更有甚者乱开收费项目,严重损害患者的利益。三是少部分医务人员涉及收受红包、收受药品回扣等情况。 (三)服务态度与工作作风的矛盾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的言行举止都对医患关系能否建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涉及医疗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的问题,影响着就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医疗服务质量;对于患者来说,他们的行为取向也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地达到防病治病、预防保健的目的。可是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针对以上的标准,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语言生硬,对患者表现不耐烦,让患者对他产生了距离,严重的会产生抵触情绪。在另一方面,患者现在消费者意识增加了,其中的一部分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医疗活动中自己就应该是上帝,总希望事事都按自己的想法做,不愿意听从医务人员的安排,使得医疗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二、化解医患关系矛盾的策略 (一)加强对医疗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训

浅析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解读

浅析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医”和“患”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在和谐的主流中也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因素,医患关系局部呈现紧张态势,时常发生一些医闹、伤医等恶性暴力事件,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将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不良影响、产生原因等方面入手,提出缓解紧张医患关系的对策,为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转轨、社会的转型与国家的法治建设、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发展不同步,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主要表现为医患关系越来越尖锐,医患冲突越来越激烈,甚至发展到暴力冲突,伤医等恶性暴力事件频繁发生。 二、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 医生和患者之间应该是同一个战壕里的亲密战友,可是,根据卫生部统计,2010年全国医闹事件共发生17243起,比五年前多了近7000起,而且存在黑社会介入专业制造医闹牟取暴力的现象存在(见表1)。经新闻媒体报道的由医患矛盾引发的突发事件屡屡发生,2011年1月31日,上海新华医院医护人员被刺,2011年8月16日,广东东莞长安医院医生被砍伤亡,2011年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医师徐文被砍伤,2012年3月23日,哈医大实习医生被砍身亡,2012年4月13日,北京又连续发生两起伤医案件,深圳“八毛门”事件、深圳产妇“缝肛门”事件,武汉市第三医院“拆线事件”,广东“录音门”事件……根据2005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数据显示,73%以上医院出现过患者对医务人员施暴情况,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对于治疗结果不满意而围攻医院的事件[1],医患关系表现令人担忧。 表1 2006年中国医院协会针对200家医院“医闹”情况的调查

对如何改善医患关系的认识

对如何改善医患关系的认识 近几年来医患关系有些紧张,医患矛盾较为突出,这不仅使患者感到苦恼,也是困扰医生、阻碍现代医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知道现代医学也有其有限与无奈的地方,我们医务工作者更多地了解一下医患冲突较常见的原因,将有助于改善和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医学领域充满着未知和变数,医务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很多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医学工作的特殊性,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以为只要到医院,就必须治好病,治不好就是医院或医生有问题。正是因为医学领域充满着未知和变数,加上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也存在差异,即使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疗过程始终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病人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其次,随着医保制度的建立,医疗费用由过去的公费全包变为个人负担一部分。一些患者对自己花钱看病还不习惯,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往往将不满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 在医疗事故鉴定和处理问题上长期缺少权威性的法律法规,致使在处理医疗事故或纠纷时无法可依,造成医疗事故鉴定的权威性日益降低。造成赔偿问题和医疗事故罪与非罪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和标准,也是引发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原因。 现代医学还存在许多不足、局限或无奈,至今仍有许多疾病病因不明。这是因为许多复杂疾病的病因是十分隐匿的,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研究。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没有搞清,缺乏早期敏感、特异的诊断手段,致使许多患者确诊过晚或诊断不清,在某些疾病诊断问题上仍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 许多检查手段是有创性和有风险的,而且实施中难免会出现某些意外。这种意外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要么放弃检查,从而无法对患者所患疾病作出明确诊断,要么是医生和患者及其家庭共同承担这种风险。 许多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某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危险。用药治疗疾病本身也是一种有风险的行为,因此需要医患双方共同承担这种风险。人们在采用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必须认可和准备承受其可能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否则只好放弃治疗。 慢性疾病病变过程的不可逆性,无法使其恢复到无病状态。许多人对此不了解、不理解,总以为所有病变都可以逆转,因此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一旦事与愿违,则会大失所望。 少数医务人员医术不高、服务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以及医务界存在的不正之风等问题,导致一些群众对医务工作者不信任,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许多病人的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过分强调病人享受优质服务的权利,忽视病人配合治疗的义务。病人必须尽到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与医生进行合作的义务。有的人不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提出不合理要求,一旦目的没有达到,轻则辱骂,重则殴打医务人员。这种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的观念,严重损害了医患之间平等、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能让病人真正体会到医务人员的爱心,急病人所急,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实实在在的优质医疗服务的行动中,真正使患者以较少的费用获得较好的医疗服务,从根本上融洽医患关系。病人的权利需要保护,病人的义务也要大力提倡,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当今中国医患关系矛盾的成因中,观念问题是核心一辩稿1.0

当今中国医患关系矛盾的成因中,观念问题是核心一辩稿1.0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当今中国,医患关系矛盾严重,其本质是由于患者与医生双方的信息相互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具体体现于观念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我方认为观念问题是当今中国医患矛盾成因的核心。医患矛盾既指表象的冲突事件,又指医患双方心理上的不满,观念是指人对于事物的认识、看法、理解。经济是指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值得区分的是,经济是指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与在经济作用下所有运行机制的经济机制有本质的区别。我方的判断标准是:何者从根本上导致了医患矛盾的现象。论证如下:首先,医患关系矛盾是由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相互不理解造成的。医生问诊全过程往往少于五分钟。这短短的问诊过程不足以患者问清想咨询的问题。因此当患者糊里糊涂完成检查、缴费、治疗,尤其治疗效果不如愿时,患者及家属往往认为被医生敷衍、误诊、过度医疗。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之下,患者带着怀疑不信任的眼光看医生,医生还能友好的对待患者么?来医院本是为了看病,当患者治疗后发现病没治好,心理产生落差于是向医生大打出手,这种事件屡见不鲜,其矛盾根本不是治疗费的多少,而是我给了钱病却没治好。在医闹如此严重的今天,医生给患者看病的同时还要随时准备自卫防止自己被打,这种情况下还能好好看病么?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医生对病人越来越冷漠,患者越来越仇视医生,医患关系如何不出现矛盾? 其次,媒体的恶意煽动导致整个社会对于医患矛盾观念形成先入为主的思想,加剧了医患矛盾关系。媒体为了博人眼球,片面将医生形象妖魔化,例如纱布门事件。医生本是想采取宫腔纱布填塞的措施止血,保住患者子宫。却被媒体报道为无良医生手术忘取纱布。一群不明真相的网民又在后面跟风评论。正常的手术报道成医疗事故。这不仅丑化了医生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导致整个社会都片面形成对于医生的不信任观念。更叫无辜的医生如何去看待这个冷漠的社会?这根深蒂固了医患矛盾关系,从而加剧了医患矛盾关系的紧张。 最后,我方承认医患矛盾是由经济问题和观念问题等原因共同形成的。唯有从观念上改变对于医患关系的态度,医生和患者形成良好的沟通,媒体不在一味的煽动蛊惑,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医患关系矛盾的问题。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当今中国医患关系矛盾的成因中,观念是核心。

当前医患关系现状及成因解析

万方数据

当前医患关系现状及成因解析 作者:吕志远, Lu Zhiynan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四川,南充,637000 刊名: 经济师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 年,卷(期):2009(5) 参考文献(5条) 1.农乐颁;王华生;曾友医患关系紧张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概况[期刊论文]-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04) 2.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医患矛盾激化的原因和化解的建议 2002(03) 3.马莉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07(32) 4.张伟程新时期医患关系剖析 2004(12) 5.李大平医患关系的利益冲突与平衡[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5(04)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焦阳.JIAO Yang浅谈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对策[期刊论文]-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 2.肖群共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期刊论文]-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2) 3.郝庆卯.秦永.陈现辉.李力.殷风华高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实训现状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6) 4.杨晓霞从影像医学的社会价值探讨医患关系[会议论文]-2008 5.孙静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期刊论文]-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 6.胡桂周.鲁鸿浅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会议论文]-2006 7.王敏凤.WANG Min-feng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期刊论文]-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 8.易建生影像医师与临床医师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会议论文]-2006 9.刘进国.段醒民.孟庆杰对提高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和避免差错方法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外医学研究2009,7(13)引用本文格式:吕志远.Lu Zhiynan当前医患关系现状及成因解析[期刊论文]-经济师 2009(5)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医患关系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风劲吹的今天,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摆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前的诸多课题中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谈几点认识。 1、增进医患信任。医患之间本应是和谐的关系,医护人员对患者悉心诊治,患者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健康寄托于医生。作为利用专业知识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只有面对病人对他的信任,才能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治疗手段;作为怀着期待和希望的患者,只有交付出自己的信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治,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生在诊治上更需要了解患者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重视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医生工作劳累,竞争激烈,还要承受一定职业风险,加之患者和社会对医务人员要求愈来愈高,医生也希望患者和家属从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和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特别在医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优劣势明显。同样,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这些优劣势和差异要求影响了医患沟通。为此,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复习过程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医患沟通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医疗机构是治病救人的场所,在这里,有许多的医务人员,有许多的患者和家属。医患沟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医患沟通对密切医患关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一、为医的本质要求 “医乃仁术”,医学模式的改变,医务人员的职能不仅仅是单纯的治病,还包括了对患者的关心和同情。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良好沟通,不仅能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心中的焦虑和痛苦,而且体现“仁术”的本质要求。 二、有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方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到与疾病有关的全部信息,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治疗,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还可以减少不当医疗行为的发生。 例如患者体质上的特殊情况,只有患者自己最清楚,而有些特殊情况医务人员可能检查不出来。如患者药物过敏情况,如果医务人员在询问病史时没有深入的了解,而使用了不应该使用的药物而发生了过敏反应,则会发生不当的医疗行为。 三、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 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不平等性,医务人员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在医患关系中处理主导地位。 患者相对于医务人员来讲,缺少医学知识,主要是在医务人员的安排下接受治疗,解除自身的病痛,所以处于一定的被动和服从地位。因此,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 四、密切医患关系 患者为了身体的健康而需求医疗帮助,来到一个陌生的医疗机构里面,需要了解许多有关疾病和治疗的信息。医疗之间如果没有沟通,缺乏真正互相信赖,与患者或者家属之间发生误解和纠纷就不可难免。医患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能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五、减少医疗纠纷 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如果把即将进行的医疗行为的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医疗措施的局限性、疾病转归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等等,在实施医疗行为以前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沟通,让他们在了解正确的医疗信息后,才作出关系到治疗成效和回避风险的医疗决定。 医患沟通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准备,以后出现不令人满意的结果时,能够理解和正确对待。

医患矛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医患关系是指在卫生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最常见、最活跃的医疗人际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认识水平,价值观念的变化,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平等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的医疗保健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医疗质量和水平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医疗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趋激化,为了进一步地改善医患关系,现将医患矛盾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1 医患矛盾发生的原因 1.1 患者自身原因。1.由于医学发展还远未达到可以治疗一切疾病的程度,许多疾病的病因还很不明了,有些检查手段也是有风险的。患者由于知识的缺乏对疾病的预后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导致病人过高的期望与实际的结果产生偏差,而把责任归与医方,导致矛盾的产生。 2.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现在医患纠纷医患矛盾之所以激烈,还在于患方找不到快捷有效的解决途径。 3.是个别人员无理取闹。目前,社会上个别人有理就闹,无理也要取闹,通过群体闹事造势,向医院、政府施压,进而达到个人的经济企图。尤其近年来,出现了“职业医闹”,专门寻找医患纠纷,帮助患方将事态扩大,寻求经济回报。 1.2 医务人员的原因。1. 新形势下,医疗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复合模式,即从生理服务扩展到心理服务,从医疗服务扩展到社会服务,医务人员的职责远远超过了“救死扶伤”的范畴,社会给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医务人员不能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满足患者来自生理、心理及人格方面的需求,即便治疗是成功的,也有可能得不到患者的认同。2、还有少数医务人员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更看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淡化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不佳,医疗行为不规范,影响了整个医疗队伍的社会公众形象和信誉,增加了患者不满情绪。加剧了医患矛盾。3.医院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医院医疗质量存在隐患,如规章制度执行不严,造成差错事故发生,或是技术水平低下造成误诊误治等;服务态度冷淡、工作作风漂浮,如某些医院存在的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等;行风建设方面甚至还存在违纪违规现象,如“红包”、药品回扣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医患 之间不和谐的因素。 1.3社会的原因。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多数群众靠自费就医,医疗费用上涨速度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患者负担加重,经济利益在就医行为中变

医患关系的认知

医患关系的认知 ----------------浅谈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现状及未来 院系:XXX院 班级:XX级XX班 姓名:XXX 学号:XXX

医患关系的认知 -------浅谈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现状及未来2012年3月23日报道,当日16时30分左右,一名男子突然闯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抡起手中的水果刀,疯狂砍向医务人员和实习医生,造成一名实习医生伤势严重不幸死亡,另三名医务人员重伤。据了解,死者名叫王浩,男,今年28岁,为哈尔滨医科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事发前刚刚收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当晚,腾讯网刊登新闻后附带“读完这篇新闻后的心情”调查,6161人参与投票,其中选择“高兴”的竟高达4018人,占总数的六成以上。由此,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网易上针这条新闻,一共有36000多人发表评论,其中有一个评论是这么写的,"应该举国欢庆啊!鞭炮响起来!小酒喝起来!音乐开起来!"顶这个帖子的数量达到了5172,占到36100人里多大的比例。 这起惨案的发生是长期以来医患之间关系紧张和对立的产物,是患者对医生不信任的产物,是医生群体在群众心目中社会形象下降的产物,是当今医患关系的体现。 所谓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

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整个医学最本质的东西是医师与病员的关系。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已由单纯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扩展为与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状况是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趋激化。说到“看病难、看病贵”,每个患者都有许多话要说,“回扣”、“红包”等不正之风也在群众中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据中国医师协会2004年《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将近3/4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达60%之多。每家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起以上,打伤医师5人;北京医师协会对北京市71家二级以上医院的统计表明:近3年共发生殴打医务人员事件502起,致伤、致残90人。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医护人员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转行的逐年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解决医疗纠纷适用的法律不健全医疗卫生事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针对其特殊性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卫生法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未能真正起效于解决现实中的医患纠纷。目前对卫生立法的更高要求是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但建立或健全的真空期,造成了有些纠纷在处理上的无法可依、无的放矢。 2.医学的复杂性医学领域充满着未知和变数,针对复杂的患者个体,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知和医疗技术的运用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即使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一致承认的疾病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因此,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疗过程始终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病人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3.少部分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欠佳少数单位和少数医务人员中存在着不正之风及服务态度差、职业道德水平低等问题。虽然医疗事故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中是小概率事件,难以杜绝,而对当事人来讲却是百分百。患方对医方的不满,加之始料未及的悲伤,也就难免使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升级。 4.部分群众对医疗制度改革不适应随着医保制度的建立,医疗费用由过去的公费全包变为个人承担一部分。有些患者对自己花钱看病还不适应,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往往将不满发泄到医疗服务中。 5.体制问题体制问题是改革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原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市场经济初建的今天,明显存在不合时宜的地方。在旧体制改革过程中,对医患关系进行分析时,我们不难发现:不适应时代的旧体制成分,在束缚改革进程的同时,也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隐患。 6.新闻媒体的不当渲染某些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些医疗事件时,未能考虑医疗问题的特殊性,对医疗事件的严重性存在不切实际的渲染,给群众就医留下了心理疑虑。

和谐医患关系,从沟通开始

和谐医患关系,从沟通开始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百姓放心医院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和谐医患关系,从沟通开始>>。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三级甲等医院每年平均发生医疗纠纷在30起左右,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现象;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纠集多人在医院围攻、威胁医务人员的情况; 76.67%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住院费用现象;61.48%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去世,病人家属在医院摆设花圈、设置灵堂等现象。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构建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因素。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医疗纠纷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另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对三家综合医院的医疗纠纷投诉分析表明: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表现为72%的医生在倾听患者叙述23秒后就打断患者说话,患者能不间断的陈述说话的时间只有6秒钟;忽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医生只注重身体疾病。研究表明缺乏与患者沟通的医生更容易成为被告。 可见,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导致双方关系不和谐的关键因素,相互间缺乏尊重、理解和信任。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与支持,提高诊疗效果的需要。良好的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主导方面,加强心灵与情感的沟通尤为重要。 医务人员首先要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规范的职业道德,这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其次,要理解和尊重患者。再次,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技巧。因为患者求医的过程比较艰难,患者承受着病痛带来的精神折磨和巨大的经济压力,这时候他更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作为医护人员,我们首当其冲,需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如果我们能够把患者当朋友,满腔热情,主动服务,在就诊过程中能够把病人所担心的事情讲清楚、说明白,那么,病人还有什么理由会不满意呢? 就我现在在急诊的工作来说,经常会遇到急性腹痛的病人,当病人抱着肚子,忍着剧痛说,“大夫,肚子快疼死了,赶快给点止痛药吧!”,这个时候,我们都知道不能轻易给病人止痛药,以免掩盖了病情。但当病人拿到B超、拍片的检查单时却很不理解,甚至会怀疑或质问医务人员。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要理解疼痛给患者带来的急切与不安?耐心的向患者解释“您先不要着急,经过查体,您腹部的情况还不明确,现在给您止痛药,可能会掩盖某些病情,这样会耽误你的,您先赶紧做完检查,我们就帮你处理!”也许这样,病人的情绪就会稳定,就会理解且信任你。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相向六月寒。”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沟通。如果医务人员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把病人担心的事情讲清楚、说明白,帮助患者选择既保证医疗质量,又能够减少费用支出的诊疗方法,患者必然会理解医务人员。 换言之,假如我是病人,我需要什么?我希望医院有着条理清晰、方便快捷的就医程序;我希望得到医术精湛的医务人员以一丝不苟的精神来为我诊治;我更希望有一个畅顺的医患沟通渠道,能和医务人员平等相处,当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再茫然不知所措!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在医疗实践中,我们要避免说话生、冷、硬、顶;对不熟悉、不明确、不专业的问题不能主观臆断;不能不顾及患者的感受和情绪,不分时间、地点,有意无意间说出带有刺激患者的话,使患者感受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或在患者不理智、不冷静时出言不逊,厉言回击,以泄私愤等行为;这样都可能为医患矛盾和纠纷埋下伏笔。而我们要:尊重对方,做到礼貌、客气、称呼准确,必须使用“请”、“您”、“对不起”、“谢谢配合”等文明用语。语言力求在保证专业化,职业化的前提下通俗易懂。事关

浅谈目前的医患关系

浅谈目前的医患关系 浅谈目前的医患关系 目前,医患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冲击医院、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甚至殴打医护人员至伤亡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曾有经济学家预言:未来20年内,在中国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医患纠纷”将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挑战之一。医患关系紧张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精辟地论述:“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

医生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里,把医生与病人的关系,看成是整个医疗过程中最本质的东西,可以说是高度地评价了医患关系的重要性。现代医学的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已由单纯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扩展为与其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 “医患关系”这个词频繁露面主要是近几年的事情,不是说以前这样的纠纷不存在,而是因为以前老百姓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着崇敬之心。“医圣”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老百姓对治病救人的医生不乏“再生父母”、“救命恩人”等溢美之词。然而,近年来医患之间恶性事件屡屡上演,医疗纠纷层出不穷,让人不由得心生疑窦:医患之间到底怎么啦?医患纠纷缘何剪不断理还乱?

一位伦理学专家这样解释:“现在的医疗活动太科学化而忽视人格,太技术化而缺乏人情,太市场化而失去人道。”因为,医患关系是一对特殊的社会关系,从人格上看是平等关系,从法律上看是公民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则属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偏于一方就会关系失衡。曾有人这样说过,病人将医生告上法庭,是病人的无奈,至少病人已经受到了伤害;医生被病人告上法庭,有些时候是医生的无奈,至少他们已经尽责。医生和病人本是相依相存的关系,是共同对抗病魔的战友,本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 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随着改革开放,医疗的市场化导致现在“医”与“患”之间根本利益的冲突,而出现了现在医患关系的紧张,我们不能怪医疗市场化这个政策不好,应该说是时机不对。国外是在全民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走向市场化

浅谈当前中国社会医患关系矛盾现象

浅谈当前中国社会医患关系矛盾现象 摘要: 医患关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关系,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可能涉及到我国国情、社会环境、医疗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卫生资源现状、医患心理等等方面。本文是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原理剖析这种矛盾现象。 关键词: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医患关系医疗制度 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愈演愈烈,它不仅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那么,什么是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 社会存在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知识等。在本文探讨医患关系中,医院,医务人员等就是一个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心理学哲学基础的重要概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反映,是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比如医患心理,法律环境,医疗制度等。它们的关系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由于医疗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导致医疗服务模式与医疗需求之间严重不协调,医疗纠纷急剧增加。不少医患纠纷演变成恶性事件,导致医生被打伤、致残甚至被杀害。现分析我国现阶段医患关系十分紧张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原因,如下: 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社会调节机制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有关医患关系的大部分讨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对于现有医疗体制的批评,即认为,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体制以及国情等因素的影响,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社会调节机制的相对滞后成为导致我国目前医患关系欠佳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医疗卫生人员资源供给(如专家和全科医师缺乏)与卫生需求人口比例失调、医师与护士人员比例失调,医疗卫生机构的官僚作风,医疗卫生系统的过度集中和多部门管理、制度僵化,医师待遇低、对职业不满意、无积极性、服务质量差,医疗卫生部门过度提供卫生服务(如医院过度利用或低利用、医疗卫生目标不现实或不实用)等。我国的医改虽已取得重要进展,医疗保险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当前医疗保障水平仍较低,病人看病自费比例较高,遇大病、复杂疾病时往往难以承受巨大的医疗开支,有的甚至卖房交医疗费。这种情况下如果病人死亡了,人财两空,对家属的打击是巨大的,极易产生医疗纠纷,家属对死亡不理解或想从医院获得一定赔偿,是造成医患纠纷最重要的原因。 二、是医患之间认知差距,也可以归结为科学力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有限性与人们对于科学力的高信任度、高期望之间的矛盾。当代医患关系的紧张,并不仅仅是制度上的问题,更是人们认识领域的问题。随着人类进入了科学、技术和教育迅速前进的时代,人们对于科学

从现代医患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三千字)

从现代医患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效果的需要。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患关系 一,现代医患关系的危险现状! 近年来,医患关系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卫生部连续四年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推行“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把建立医患沟通制度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管理者把如何改善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作为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据资料报道,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曾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发生了医疗纠纷后,73.5%的病人及家属曾发生扰乱医院工作秩序的过激行为,其中40%发展成打砸医院。导致医务人员受伤的有34%。在326所医院中有90%的医院发生过因医疗纠纷导致病人滞留医院、不交纳医疗费的现象,此种现象已成为很多医院面临的非常困惑和棘手的问题。 目前,医患关系却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中国医师协会最近一次统计的“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和13.28%。近3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付额达300万元,平均每起赔付额为10.81万元。 二,现代医患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存在的问题 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政府对医疗事业投入不足,可以说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总根子。政府投入少,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必然会产生逐利冲动,甚至陷入以药养医的误区,导致一些医生不顾病情需要,过度检查,开大处方等,令患者不堪重负。 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医疗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对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极易产生抵触情绪。 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现行医疗事故处理法规缺乏可操作性,解决医患纠纷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常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现有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给执法人员带来一定的难度,没能有效地将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2,医院及医务人员存在的原因 部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护理质量不高,护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缺乏主动性、耐心、责任心,不会沟通。另外,设备的完善,让彼此缺乏沟通。在医院不断的发展下,硬件设备不断更新,医生的诊断主要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诊断设备,并逐步走向自动化、信息化和遥控化,患者与医生的交流越来越少,缺乏思想交流的彼此,感情淡漠,纠纷却不断增加。3,患者存在的问题 对于患者来说,在疾病的困扰下,急切渴望药到病除,因此他们对医生常寄予过高的期望,一旦未达到预期效果,他们就容易对医生的水平产生怀疑,此也是信任问题所在,期望值过高和不信任导致医患关系矛盾容易产生。另外,在法律知识不断普及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下,维权意识也普遍增强,加上要求的日益丰富化,人们更注重心灵的感受,而不少医务人员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