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从事本职工作中存在过失,不影响工伤的认定
- 格式:docx
- 大小:20.13 KB
- 文档页数:4
工伤认定纠纷11条裁判要旨汇总发布时间: 2016-05-18 15:44:58 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北大法宝我要评论(0) 摘要: 1.职工在工作时间内从事工作时自身存在过失,致使其在多个工作场所之间的必经区域内受到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
——孙立兴诉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劳动人事局工伤认定案(指导案例40号)【关键词】工作场所;过失;工伤认定【案例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布第九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裁判要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工作场所,是指职工从事职业活动的场所,在有多个工作场所的情形下,还包括职工来往于多个工作场所之间的必经区域。
该条规定的“因工作原因”是指职工受伤与从事本职工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职工因从事本职工作而受伤。
该条例第十六条还规定了不认定工伤的三种情形,即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醉酒导致伤亡的、自残或自杀的。
职工从事工作中存在过失不属于不认定工伤的法定情形,不影响职工受伤与从事本职工作之间因果关系的成立。
因此,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从事本职工作时存在过失致使其受到伤害的,应当依法认定为工伤。
2.职工为减少工作失误,擅自改制雷管导致受伤的,应认定为工伤。
——刘自荣诉米泉市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案((2011)行提字第15号)【关键词】行政确认;擅自改制雷管;工伤认定【案例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2013年第5号(总第136号)【裁判要旨】依据《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八条的规定:“职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负伤、致残、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者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的,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利益的工作的……”而犯罪或违法、自杀或自残、斗殴、酗酒、蓄意违章等情形,造成负伤、致残、死亡的,不应认定为工伤。
公安部《关于对将瞬发电雷管改制为延期电雷管的行为如何定性的意见》中指出,雷管中含有多种爆炸物质,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条件下擅自改制雷管,严重违法国家有关安全规定,但不能定性为非法制造爆炸物品行为。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女士,女,35岁,原为某市某服装厂的裁缝工。
由于工厂经营不善,导致连续几个月未能按时发放工资。
张女士在多次与厂方协商无果后,决定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厂方支付拖欠的工资及赔偿金。
在仲裁过程中,厂方提出了反诉,称张女士在工作中存在重大过失,导致产品损坏,要求张女士赔偿损失。
张女士则认为自己并无过失,且厂方拖欠工资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劳动法规定。
二、争议焦点1. 厂方拖欠工资是否违法?2. 张女士在工作中是否存在重大过失?3. 张女士是否有权获得劳动争议保险赔偿?三、案件分析1. 厂方拖欠工资是否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厂方拖欠工资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该法律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2. 张女士在工作中是否存在重大过失?在仲裁过程中,厂方提交了产品损坏的照片和相关鉴定报告,证明产品损坏系张女士操作不当所致。
张女士则表示,产品损坏并非由于自己操作不当,而是由于设备故障。
双方对此存在争议。
3. 张女士是否有权获得劳动争议保险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因劳动争议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劳动者因劳动争议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张女士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委员会依法受理了她的申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劳动者因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依法享受劳动争议保险赔偿。
”四、案件处理1. 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厂方拖欠工资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应支付张女士拖欠的工资及赔偿金。
同时,由于厂方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张女士在工作中存在重大过失,故不予支持厂方关于张女士赔偿损失的反诉请求。
2. 张女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依法享受劳动争议保险赔偿。
案例:某建筑工地上的打工者小王在工作中受了伤,面对巨额的医疗费,承包商和建筑商之间却互相推诿扯皮,小王只能自己先垫钱看病。
解析:《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
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
与医保基金一样,规定了工伤保险基金也将实施垫付追偿制度。
这对在外打工的农民工,特别是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社会保险法》实施后,农民工出了工伤事故,所在用人单位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时,工伤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先支付,就能保障农民工及时就医,但所在用人单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李先生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可是他的养老保险只缴了12年,没有达到养老保险累计缴费至15年的要求。
解读: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案例: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者黎先生在与家人出游期间受了重伤,导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继续工作,他想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是否可以享受到社会保险待遇。
解读:《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
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参保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如果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就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依靠其他家庭成员,如果参保人员同时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整个家庭就会陷入困境。
工伤认定书受伤害经过简述案例案例一:王某于2005年3月19日到某机械公司工作,在模具车间从事模具加工。
2010年11月16日11时许,王某在工作中不慎被铣床伤及右手,其医疗诊断结论为右手中指粉碎性骨折。
机械公司因未按照法律规定参加2010年年检,2011年3月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王某于2011年6月7日到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人社局调查核实后,认定王某于2010年11月16日工作中所受伤害是工伤。
案例二:李某,生于1995年5月29日,初中毕业后于2010年9月20日到某纺织公司工作。
2011年5月21日22时,李某在工作中被机器挤伤右手,被公司送往医院治疗,医疗诊断结论为右手食指末节、中指末节缺失。
2011年6月11日,李某到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人社局调查核实后认为其受伤时年龄不满16周岁,属于童工,遂做出了李某所受伤害不是工伤的认定结论。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工伤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含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即使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简而言之,只有年满16周岁的公民才能成为合法主体资格的劳动者,成为劳动关系的一方。
上述两案例中的王某和李某虽然都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但工伤认定结果却大相径庭,因为工伤认定是对事故发生时的事实状态的一种行政确认。
案例一中的机械公司后来虽然被吊销营业执照,但王某受伤时,公司仍处于正常生产的合法状态,是具备合法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故王某所受的伤害被认定为工伤;而案例二中的李某虽然申请工伤认定时已年满16周岁,但其受伤害时不满16周岁,不具备合法劳动者主体资格,因而所受伤害不能认定为工伤。
十大典型工伤认定案例第一例:高空作业坠落某工人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因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而坠落受伤。
经医院诊断,确认为工伤。
这一案例提示我们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执行,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第二例:化学品中毒某工人在操作化学品时,由于未佩戴防护用具而导致化学品中毒。
经医院诊断,确认为工伤。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在接触化学品时一定要注意佩戴防护用具,确保自身安全。
第三例:机械伤害某工人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因未按照操作规程执行而导致手部受伤。
经医院诊断,确认为工伤。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在操作机械设备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确保自身安全。
第四例:职业病某劳动者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导致患上职业病。
经医院诊断,确认为工伤。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第五例:交通事故某员工在上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受伤。
经医院诊断,确认为工伤。
这一案例提示我们在上下班途中要注意交通安全,确保自身安全。
第六例:工作场所暴力某员工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袭击受伤。
经医院诊断,确认为工伤。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要加强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第七例:不合理劳动安排某员工因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而导致身体不适。
经医院诊断,确认为工伤。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要合理安排工作,保护好员工的身体健康。
第八例:工作环境恶劣某员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长期工作,导致身体健康受损。
经医院诊断,确认为工伤。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要改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第九例:不当操作某员工因不当操作导致工作中受伤。
经医院诊断,确认为工伤。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要加强员工的操作培训,确保员工的安全操作。
第十例:心理伤害某员工在工作中遭受心理伤害,导致身心健康受损。
经医院诊断,确认为工伤。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要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康的工作氛围。
以上就是十大典型工伤认定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工伤认定的相关情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高院公报11个典型工伤案例裁判摘要汇总(完整版)陈善菊不服上海市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行政确认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3年第9期)【裁判摘要】食宿在单位的职工在单位宿舍楼浴室洗澡时遇害,其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的界限相对模糊。
在此情形下,对于工伤认定的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三个要件的判断主要应考虑因果关系要件,即伤害是否因工作原因。
“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应理解为职工因履行工作职责的行为而遭受暴力伤害,如职工系因个人恩怨而受到暴力伤害,即使发生于工作时间或工作地点,亦不属于此种情形。
“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单位规章制度的规定或者约定俗成的做法,职工为完成工作所作的准备或后续事务。
职工工作若无洗澡这一必要环节,亦无相关规定将洗澡作为其工作完成后的后续性事务,则洗澡不属于“收尾性工作”。
黄仲华诉刘三明债权人撤销权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3年第1期)【裁判摘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工伤事故达成赔偿协议,但约定的赔偿金额明显低于劳动者应当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的,应当认定为显失公平。
劳动者请求撤销该赔偿协议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王长淮诉江苏省盱眙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行政确认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1年第9期)【裁判摘要】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这里的“工作场所”,是指职工从事工作的场所,例如职工所在的车间,而不是指职工本人具体的工作岗位。
职工“串岗”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伤害的,只要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而发生的,即符合上述工伤认定条件,“串岗”与否不影响其工伤认定。
邹汉英诉孙立根、刘珍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0年第3期)【裁判摘要】公司法定代表人在组织公司清算过程中,明知公司职工构成工伤并正在进行工伤等级鉴定,却未考虑其工伤等级鉴定后的待遇给付问题,从而给工伤职工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该行为应认定构成重大过失,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佛山市南海美伦鞋业有限公司与徐德均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8)佛中法民一终字第924号上诉人(原审被告)佛山市南海美伦鞋业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吴胡才。
委托代理人邹汉忠,广东循理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黄美芳,广东循理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徐德均。
委托代理人赵国平,广东邦南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蔡敏,广东邦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
上诉人佛山市南海美伦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伦公司)因与被上诉人徐德均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不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2008)南民一初字第1322-1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认定:徐德均于2003年2月8日进入美伦公司工作,工种是炊事员,工资为每月980元,未签订劳动合同,也未购买工伤保险。
2005年7月1日,徐德均在踩三轮车前往市场采购途中,连车带人跌倒于路边水沟,右尺骨被跌断。
美伦公司将徐德均送进里水医院住院治疗11天后出院。
由于尚未痊愈,徐德均于2006年6月24日再次进入南海医院治疗14天后出院。
上述住院期间的医疗费均已由美伦公司支付。
徐德均出院后,一直于美伦公司上班,美伦公司没有根据工伤条例为徐德均申报工伤。
2007年10月3日,美伦公司单方解除了与徐德均的劳动关系,徐德均经法医鉴定为工伤七级并向美伦公司要求工伤补偿,美伦公司同意依法给予补偿且向劳动部门为徐德均申请工伤认定。
劳动部门以徐德均受伤已超过一年为由不受理徐德均的工伤认定;徐德均又向南海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以不属受理范围为由告知徐德均向法院提起诉讼。
2008年4月7日,徐德均向原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美伦公司支付徐德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1760元(980元/月×12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24500元(980元/月×25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5880元(980元/月×6月)、住院伙食费525元(21元/天×25天)及经济补偿金4900元(980元/月×5月),共计47565元。
工伤认定案例工伤认定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对发生在劳动者工作期间、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事故、职业病进行鉴定和认定的过程。
下面列举了10个工伤认定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工伤认定的具体情况。
1. 案例一:李某在工作时不慎从楼梯上摔下,导致右膝盖受伤。
经医院诊断,李某右膝盖半月板撕裂,需要手术治疗。
根据李某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及医院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2. 案例二:王某在工作时使用电焊机时,不慎触电,导致右手受伤。
经医院检查,王某右手多处电击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王某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3. 案例三:张某在工作时长时间操作电脑,导致颈椎病发作。
经医院检查,张某颈椎间盘突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张某工作期间发生的职业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4. 案例四:刘某在工作时进行重物搬运,不慎被重物砸中,导致胸部受伤。
经医院检查,刘某胸部多处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刘某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5. 案例五:赵某在工作时长时间站立,导致腰椎病发作。
经医院检查,赵某腰椎间盘突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赵某工作期间发生的职业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6. 案例六:陈某在工作时长时间操作机器,导致手部受伤。
经医院检查,陈某手部多处切割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陈某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7. 案例七:黄某在工作时进行高空作业,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腿部受伤。
经医院检查,黄某腿部多处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黄某工作期间发生的事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8. 案例八:杨某在工作时长时间操作振动工具,导致手臂受伤。
经医院检查,杨某手臂肌肉拉伤,需要进行物理治疗。
根据杨某工作期间发生的职业病及医院的诊断结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此为工伤。
9. 案例九:郭某在工作时进行重型机械操作,不慎被机械划伤,导致手部受伤。
克拉玛依市天力达劳务有限责任公司与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其他行政行为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其他行政行为【审理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6.23【案件字号】(2020)新02行终5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乔汇涛严曦巴哈古丽艾买提【审理法官】乔汇涛严曦巴哈古丽艾买提【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克拉玛依市天力达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赵丽霞【当事人】克拉玛依市天力达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赵丽霞【当事人-个人】赵丽霞【当事人-公司】克拉玛依市天力达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代理律师/律所】翟保红北京盈科(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拜金良新疆先觉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翟保红北京盈科(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拜金良新疆先觉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翟保红拜金良【代理律所】北京盈科(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新疆先觉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克拉玛依市天力达劳务有限责任公司;赵丽霞【被告】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本院观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原审第三人赵丽霞2018年9月28日在独山子天利实业停车场门岗工作期间因未坐稳而摔伤是否构成工伤。
【权责关键词】其他行政行为合法基本原则第三人反证举证责任维持原判改判撤销原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原审第三人赵丽霞2018年9月28日在独山子天利实业停车场门岗工作期间因未坐稳而摔伤是否构成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明确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
上诉人天力达公司认为原审第三人赵丽霞是在基建工程公司西面台阶摔伤,该场所不是其工作场所的观点,一是对法律规定的狭隘理解,二是对劳动者过于严苛;即便按照天力达公司管理考核实施细则5.1.1.1.4规定的“非站岗时间坚守在值班室,严禁无故出入值班室临近的场所。
案例 从事本职工作中存在过失,不影响工伤的认定
劳动法实务 最高院指导案例 40 号 孙立兴诉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劳动人事局工伤认定案 ——对工伤认定中的“工作原因”、“工作场所”进行了准确阐释,并明确职工在从事本职工作 中存在过失,不影响工伤的认定。
这对指导正确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具有指导价值,对依 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裁判要点 1.《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的“因工作原因”,是指职工受伤与其从事本职工作 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2.《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的“工作场所”,是指与职工工作职责相关的场所, 有多个工作场所的,还包括工作时间内职工来往于多个工作场所之间的合理区域。
3.职工在从事本职工作中存在过失,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故意犯罪、醉 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情形,不影响工伤的认定。
基本案情 原告孙立兴诉称:其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摔倒致伤,符合《工伤保险条例》 规定的情形。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劳动人事局(以下简称园区劳动局) 不认定工伤的决定, 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
请求撤销园区劳动局所作的《工伤认定决定书》 ,并判令园 区劳动局重新作出工伤认定行为。
被告园区劳动局辩称:天津市中力防雷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力公司)业务员孙立兴因公 外出期间受伤,但受伤不是由于工作原因,而是由于本人注意力不集中,脚底踩空,才在下 台阶时摔伤。
其受伤结果与其所接受的工作任务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故孙立兴不符合《工 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园区劳动局作出的不认定工伤的决定,事实清 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应予维持。
第三人中力公司述称:因本公司实行末位淘汰制,孙立兴事发前已被淘汰。
但因其原从事本 公司的销售工作,还有收回剩余货款的义务,所以才偶尔回公司打电话。
事发时,孙立兴已
不属于本公司职工,也不是在本公司工作场所范围内摔伤,不符合认定工伤的条件。
法院经审理查明:孙立兴系中力公司员工,2003 年 6 月 10 日上午受中力公司负责人指派去 北京机场接人。
其从中力公司所在地天津市南开区华苑产业园区国际商业中心(以下简称商 业中心)八楼下楼, 欲到商业中心院内停放的红旗轿车处去开车, 当行至一楼门口台阶处时, 孙立兴脚下一滑,从四层台阶处摔倒在地面上,造成四肢不能活动。
经医院诊断为颈髓过伸 位损伤合并颈部神经根牵拉伤、上唇挫裂伤、左手臂擦伤、左腿皮擦伤。
孙立兴向园区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园区劳动局于 2004 年 3 月 5 日作出(2004)0001 号 《工伤认定决定书》 ,认为根据受伤职工本人的工伤申请和医疗诊断证明书,结合有关调查 材料,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的工伤认定标准,没有证据表明孙立兴的摔伤 事故系由工作原因造成, 决定不认定孙立兴摔伤事故为工伤事故。
孙立兴不服园区劳动局 《工 伤认定决定书》 ,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裁判结果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 2005 年 3 月 23 日作出(2005)一中行初字第 39 号行政判决: 一、撤销园区劳动局所作(2004)0001 号《工伤认定决定书》; 二、限园区劳动局在判决生效后 60 日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园区劳动局提起上诉,天 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于 2005 年 7 月 11 日作出(2005)津高行终字第 0034 号行政判决:驳回上 诉,维持原判。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各方当事人对园区劳动局依法具有本案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法定职权, 其作出被诉工伤认定决定符合法定程序,以及孙立兴是在工作时间内摔 伤,均无异议。
本 案争议焦点包括:一是孙立兴摔伤地点是否属于其“工作场所”?二是孙立兴是否“因工作原因” 摔伤?三是孙立兴工作过程中不够谨慎的过失是否影响工伤认定?
一、关于孙立兴摔伤地点是否属于其“工作场所”问题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
故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
该规定中的“工作场所”,是指与职工工作职责相关的场所,在有 多个工作场所的情形下,还应包括职工来往于多个工作场所之间的合理区域。
本案中,位于 商业中心八楼的中力公司办公室, 是孙立兴的工作场所, 而其完成去机场接人的工作任务需 驾驶的汽车停车处,是孙立兴的另一处工作场所。
汽车停在商业中心一楼的门外, 孙立兴要完成开车任务, 必须从商业中心八楼下到一楼门外 停车处, 故从商业中心八楼到停车处是孙立兴来往于两个工作场所之间的合理区域, 也应当 认定为孙立兴的工作场所。
园区劳动局认为孙立兴摔伤地点不属于其工作场所, 系将完成工 作任务的合理路线排除在工作场所之外,既不符合立法本意,也有悖于生活常识。
二、关于孙立兴是否“因工作原因”摔伤的问题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的“因工作原因”,指职工受伤与其从事本职工作之间 存在关联关系, 即职工受伤与其从事本职工作存在一定关联。
孙立兴为完成开车接人的工作 任务, 必须从商业中心八楼的中力公司办公室下到一楼进入汽车驾驶室, 该行为与其工作任 务密切相关, 是孙立兴为完成工作任务客观上必须进行的行为, 不属于超出其工作职责范围 的其他不相关的个人行为。
因此,孙立兴在一楼门口台阶处摔伤,系为完成工作任务所致。
园区劳动局主张孙立兴在下楼过程中摔伤,与其开车任务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不符合“因 工作原因”致伤,缺乏事实根据。
另外,孙立兴接受本单位领导指派的开车接人任务后,从 中力公司所在商业中心八楼下到一楼, 在前往院内汽车停放处的途中摔倒, 孙立兴当时尚未 离开公司所在院内,不属于“因公外出”的情形,而是属于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三、关于孙立兴工作中不够谨慎的过失是否影响工伤认定的问题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了排除工伤认定的三种法定情形,即因故意犯罪、醉酒或者 吸毒、自残或者自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职工从事工作中存在过失,不属于 上述排除工伤认定的法定情形,不能阻却职工受伤与其从事本职工作之间的关联关系。
工伤事故中,受伤职工有时具有疏忽大意、精力不集中等过失行为,工伤保险正是分担事故 风险、提供劳动保障的重要制度。
如果将职工个人主观上的过失作为认定工伤的排除条件, 违反工伤保险“无过失补偿”的基本原则,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 法目的。
据此,即使孙立兴工作中在行走时确实有失谨慎,也不影响其摔伤系“因工作原因”的认定结 论。
园区劳动局以导致孙立兴摔伤的原因不是雨、雪天气使台阶地滑,而是因为孙立兴自己 精力不集中导致为由, 主张孙立兴不属于“因工作原因”摔伤而不予认定工伤, 缺乏法律依据。
综上,园区劳动局作出的不予认定孙立兴为工伤的决定,缺乏事实根据,适用法律错误,依 法应予撤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