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成本审计

生产成本审计

生产成本审计
生产成本审计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生产成本

一、会计记录概况

H公司系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拟以2003年6月30日为基准日进行股份制改制,审计人员对该公司基准日的资产进行确认。

截至2003年6月30日,H公司的在产品为27,786.20万元,占全部存货的52%,公司主要产品P产品的在产品为23,666.17万元,占全部在产品的85%,占全部存货的45%。可见,在产品P的认定,对整个存货的认定至关重要。

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期末数)

单位:人民币万元项目期末数

存货53,027.20

其中:在产品27,786.20

其中:在产品P 23,666.17 该公司的在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审计人员在对在产品进行确认时不免产生疑惑:P产品的在产品价值果真有那么大吗?留存那么大的在产品有必要吗?用什么方法确认这些在产品的实际存在及其价值?

二、审计目标

在实务中,由于在产品通常处于动态的生产过程中,成本计算的方法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增加了对其期末余额确认的难度,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实施必要的程序和方法确认。在产品成本的测试是存货审计的重要程序。具体的审计目标如下:

(一)确定在产品是否存在;

(二)确定在产品核算的正确性;

(三)确定在产品的期末价值是否正确;

(四)确定在产品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了解生产过程、在产品的内部控制和会计核算

(二)对P产品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复核

(三)在内部控制制度可信赖的情况下盘点期后在产品数量

问题一:

H公司的生产过程如何?在产品的内部控制和会计核算如何?

审计人员首先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并深入生产车间,向生产人员、财务人员、管理人员了解P 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内控制度。

了解后得知,H公司所生产的P产品特征为数量大,体积小。P产品原材料一次投入,而生

产工序有33道,生产周期78天,其中有近40多天是反复烘的过程。P产品生产出来后,需经过

多道严格检验,尤其对一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经检验淘汰后,一级品合格率68%左右。达不到

要求的,退为二级、三级品或等外品,最后经包装后转入产成品。

另得知,公司统计人员将P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12个环节。各生产环节有专人记录台帐,统

计收发存数量,每日做出日报表;每周末将周报表上报统计部门,每月末再汇总上报一次。各生

产工序有记录品种、规格、数量的卡片,吊在装有P产品的布袋口,随产品流转于各工序。各工

序管理员每两个月对P产品进行一次盘点,再由统计人员抽盘。

由于各工序有一定的内部控制,从统计部门取得的资料就有一定的可信度。审计人员核对了

各工序的实物流水记录,其6月末的实物数量与财务提供的账面实物数量一致。

经了解后又得知,公司成本计算采用品种法,在产品与产成品之间成本划分采用定额比例法。

原材料一次投料,包装材料由完工产品承担。对12道环节中的每一道都确定了工时定额,工费按

工时定额分配。财务人员在月末根据统计人员提供的资料,以各工序的在产品总量、产成品入库

量及定额数为依据,从而计算分配在产品与产成品的成本。

在了解生产过程、成本核算方法以及对在产品的内部控制的同时,审计人员进行了相应的控

制测试,即抽查6月30日在产品的统计数,复核财务账面记录后得出初步结论:财务能提供原

材料转为在产品,在产品转为产成品,以及料工费的归集与分配的详细资料。经复核2002年12

月及2003年6月的P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公司确实按照上述定额比例法进行分配。可见公司

的生产成本管理和核算有较完整的程序,内部控制大体可以信赖。

问题二:

P产品的投入产出情况如何?怎样对其进行分析复核?

为进一步验证P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审计人员从统计和财务部门取得多项资料,对2003年上半年P产品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分析。

公司2003年上半年P产品生产成本变化情况如下:

表A P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表

59,331,150.80 77,401,732.10

在产品数量资料2002.12.31结存数2003.1-6增加2003.1-6减少2003.6.30结存数数量(万只)6,708.58 5,595.47 6,023.07 6,280.98 在产品材料单价(元)19,906.37 19,369.72 其中:形成产成品数量(万只)5,529.54

报损数量(万只)493.53

本期增加的原材料既有从原材料仓库领用的,又有从外部购入的半成品,这部分外购半成品

均在本期完工,全部转入本期产成品。从上表可见原材料期初和期末单价比较接近。

)从原材料账户可见,原材料库各月原材料的领用量为:

表B

月份原材料领用数量(万只)原材料领用金额(元)原材料单价

2003.1 691.75 14,114,886.40 20,404.61

2003.2 608.45 12,079,395.04 19,852.73

2003.3 1,399.08 28,081,477.96 20,071.39

2003.4 1,070.91 21,000,297.36 19,609.77

2003.5 1,067.72 21,436,858.72 20,077.23

2003.6 806.09 15,662,103.47 19,429.72

合计5,644.00 112,375,018.95 19,910.53)从各月生产成本账户实际增加的原材料数量来看:

表C (单位:万只)

月份原材料直接投入数量

2003.1 683.75

2003.2 602.45

2003.3 1,389.08

2003.4 1,062.91

2003.5 1,059.72

2003.6 797.56

合计5,595.47

从表A可见,生产成本明细账中本期增加的原材料投入数量5,595.47万只,与表B中原材料

的领用数量5,644万只比较,差异为48.53万只,经查主要是原材料投入科研室作实验使用而减少,所以两者可视为一致。

)再结合各月产成品的转入量来看:

表D

月份数量(万只)金额(元)

2003.1 872.83 43,442,635.40

2003.2 745.89 43,645,556.00

2003.3 1,124.78 62,562,414.00

2003.4 1,189.23 65,971,509.80

2003.5 856.36 43,589,455.20

2003.6 740.45 41,155,401.60

合计5,529.54 300,366,972.00

核对生产成本明细表(表A)转出的成品数量为6,023.07万只,实际转入产成品数量为5,529.54万只,两者的差异为493.53万只,经查为报损产品,并与统计报表提供的报损数一致。

通过对投入产出情况的分析,可见公司P产品生产成本的变化有据可寻,各环节各账户之间

具有一定的勾稽关系。

—对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性复核后,审计人员对P产品生产成本的留存数量和金额进行了逻辑分析及总体合理性的验证。

—审计人员先选取了P产品生产成本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1-6月三年一期的期末资料,发现其余额都在25,489万元左右,没有大的起落变化,2003年6月30日的余额23,666.17万元,接近平均值。

—审计人员接着对留存的P产品生产成本的量价比进行分析。截至2003年6月30日P产品在产品的数量为6,280.98万只,在产品成本为236,661,742.20元,计算出每万只的单位成本为37,679.11元,其中原材料单位成本为19,369.72元,工、费单位成本为18,309.39元。按公司在产品工、费占50%考虑,待在产品全部完工,需再投入50%的工、费,计18,309.39元考虑,则合计单位成本为55,988.50元,同比6月份实际结转的产成品单位成本55,581.61元(已知数),高出406.89元。6月末的生产成本留存总量为6,280.98万只,则总差异为255.57万元,与P产品的期末在产品余额23,666.17万元相比,占1.08%,差异不大。可见P产品生产成本的量价比还是可信的,总体上比较合理。

—再从销售需求进行分析,从产成品发出的数据可见,2003年6月P产品销售数量为1,027.06万只,2003年1-6月各月平均销售数量为940万只。如按每月平均销售1,000万只估算,P产品生产成本留存量可销售6个月,再加上P产品当月的成品留存700万只,可供销售量更大。即使按3个月的生产周期考虑,生产成本的留存量仍显偏大。为此,审计人员再次深入了解了P 产品的生产状况。据生产技术人员分析,P产品的一级品合格率只达68%,要生产出一级品,必然有二级、三级品等规格的产品附带产出;况且P产品又有颜色之分、大小规格之分。由于生产周期长,销售需求变化大,很难及时落实到产量上,所以必须保持一定的在产品存量。

但审计人员仍认为生产成本的存量偏大,并向公司提出降低生产量,进而压缩在产品数量的建议。H公司管理人员经反复认证,接受了建议,表示将压缩生产成本的留存量,争取降到5,000至5,200万只,以减少资金的占用。

问题三:

在内部控制制度可信赖的情况下,可以盘点期后在产品数量吗?

在作了上述合理性分析之后,对P产品的在产品的账面数量和金额可以确认了,但如此大的在产品数量是否真实存在?一般来讲在产品很难盘点,尤其是P产品,物小量大,且有一部分停留在流水线上。盘点日又在基准日后面。

由于对存货进行的内控调查结果显示,公司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可信度;通过对期后投入产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复核,期后的成本计算正确,在产品的统计有其连贯性,且提供给财务的统计数据从逻辑上分析是正确的,所以盘点日的存量记录可作为盘点依据,并可实施倒推计算。

在盘点日,P产品的在产品存量为6,260万只,审计人员抽取了12道环节中的5道主要环节,共计存量为5,010.52万只,占全部存量的80%。由于大部分环节的每袋P产品一般有3,500万只左右的数量,可按袋计数盘点;拆袋在流水线上加工的P产品所占比例不高,就根据专业人员

的目测按袋估算。结果盘点数量与账面数量差异很小,其生产成本的留存数量可以确认。

(四)生产成本查验的重要提示

对生产成本的审计存在较大的风险。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核算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与销售量配比结转成本,复核相对容易。所以被审计单位常常会利用生产成本尚未形成产成品,盘点困难,核算复杂,将应转入产成品的成本停留在生产成本中,将亏损隐藏于生产成本中。如果审计人员仅仅按照客户提供的生产成本明细清单、盘点资料去验证,那么往往会跌入被审计单位设置的圈套,做出失实的判断。

1、对在产品内部控制的了解、分析和评价相当重要。

企业为正确核算产品成本,对在产品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建立健全成本会计制度,将生产控制和成本核算有机结合在一起。一方面,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和单证都要汇集会计部门,会计部门对其进行审查和核对,了解和控制生产过程中存货的实物运动;另一方面,会计部门要设置相应的会计账户,会同有关部门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对在产品的审核,必须熟悉存货不同的存在形式、品质特征与工艺流程等专业知识,结合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和评价,对在产品的实物存在和流转、成本归类和核算进行有效审验,以确认其总体合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完成上述程序之后,审计人员应根据所收集的证据,结合自己的专业分析和判断,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1)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整;

2)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3)存货内部控制的整体强弱及各个部分的弱项;

4)存货内部控制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可依赖性及存货内部控制风险。

对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控制测试,旨在根据测试的结果,确定存货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程序。一般来说,存货内部控制较强,则存货内部控制风险较小,相应的实质性测试的风险可以增大,因此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可以适当简化。

2、对在产品的审核中,应注重对在产品进行分析性复核。

对在产品的审核,要关注帐上在产品有无结转到产成品,在产品在各工序之间与产量记录是否配比,以便分析企业是否故意提高在产品的成本而调剂产成品的成本,以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对在产品核算方法进行审验当然必要,但对其分析性复核也相当重要。

在产品处于生产过程的中间阶段,与原材料、产成品以及产品销售成本的联系十分密切,形成一定的勾稽关系,可从数量和价值两方面进行勾稽复核,最好能从业务部门取得原始统计资料加以验证。对在产品量价比的分析,也有助于确认在产品的期末价值。如果能对在产品近几年期末留存量的变化趋势以及近几年期末单位在产品成本进行分析,会从另一侧面佐证你的判断。同时结合公司的销售情况,分析其产成品、在产品留存数量的合理性,也能对在产品价值的确认起到一定的作用。

3、在内部控制制度可信赖的情况下,尽可能对在产品数量实施盘点。由于在产品处于不同的生产状态,对其盘点会有很大的难度,但如果在主要原材料一次性投入等情况下,深入车间对在产品进行盘点复核,对确认在产品的数量就更有底气。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案例

审查与存货循环审计案例 1.资料:B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常年审计客户丙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丙公司为玻璃制造企业,存货主要有玻璃、煤炭和烧碱,其中少量玻璃存放于外地公用仓库。另有丁公司部分水泥存放于丙公司的仓库。丙公司拟于20×7年12月29日至12月31日盘点存货,以下是B注册会计师撰写的存货监盘计划的部分内容。 存货监盘计划 一、存货监盘的目标 检查丙公司20×7年12月31日存货数量是否真实完整。 二、存货监盘范围 20×7年12月31日库存的所有存货,包括玻璃、煤炭、烧碱和水泥。 三、监盘时间 存货的观察与检查时间均为20×7年12月31日。 四、存货监盘的主要程序 1.与管理层讨论存货监盘计划。 2.观察丙公司盘点人员是否按照盘点计划盘点。 3.检查相关凭证以证实盘点截止日前所有已确认为销售但尚未装运出库的存货均已纳入盘点范围。 4.对于存放在外地公用仓库的玻璃,主要实施检查货运文件、出库记录等替代程序。…… 要求: (1)请指出存货监盘计划中的目标、范围和时间存在的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2)请判断存货监盘计划中列示的主要程序是否恰当,若不恰当,请予以修改。(2007年) 审计分析: (1)共有三处错误: 错误1:目标错误,存货监盘的目标不恰当,监盘目标应为获取有关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审计证据。 错误2:范围错误,丁公司水泥的所有权不属于丙公司,不应纳入监盘范围。 错误3:时间错误,存货的观察与检查时间应与盘点时间相协调,应为12月29日至12月31日。 (2)程序1不恰当。 修改为:复核或与管理层讨论存货盘点计划。 程序2恰当。 程序3不恰当。 修改为:检查相关凭证以证实盘点截止日前所有已确认为销售但尚未装运出库的存货均未纳入盘点范围。 程序4不恰当。 修改为:对于存放在外地公用仓库的玻璃,应实施函证或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等替代程序。

生产成本审计报告

成本的归集和分配专项审计报告 广东友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审计了本公司第九年度的成本归集以及分配。本公司的责任是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审计资料,包括如实编制的各项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向相关资料。对报表的编制,材料提供过程实施内部控制,以使资料不存在由于舞弊或者错误导致重大错报。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基础上对各项成本费用的内部审计执行情况发表审计意见。 《专项审计报告编制要求》等相关规定进行的。我们的审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以及相关凭证,单据,发票等必要的审计程序。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的,适当的,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广东友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电子制造公司,本公司旗下有p1、 p2 、p3产品,已开拓了本地市场,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与多家公司合作。第九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0186744.85 元,主营业务成本6862153.37元,营业费用784851.44 元,管理费用1492506.26元,财务费用481182元,营业利润-198589.82 元,净利润8410.18元。二、具体审计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意见如下: 直接材料费用应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但是,有时一批材料为几批产品共同耗用。在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进项分配,计算公司如下: 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该种产品的材料成本*分配率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贷:原材料 三、人工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人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用。其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和福利费用应该按成本项目归集。凡属生产车间直接从事产品人员的工资费用,列入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费"项目;个各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和计提的福利费。列入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项目;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工资和计提的福利费,作为期间费用列入"管理费用"科目。 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实用工时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分配率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贷:应付工资 四、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各项间接费用。它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及其其他制造费用。根据管理的需要,"制造费用"科目可以按生产车间开设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费用发生时,根据支出凭证借记"制造费用"科目及其所属有关明细账,单材料,工资,折旧及待摊在月末根据汇总编制的各种费用分配计入。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实用工时之和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数*分配率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三、审计结论 第九年度的成本归集和分配都符合公司以及国家的有关规定,没有擅自转变计算方法,且成本的来源都有有据可查,各项票据,凭证都属实。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做的很好,只是在费用这一块有一些还比较模糊,希望下年可以更仔细的分配,采用更加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成本归集,当然在人工费用,管理费用这一块还可以更加有效率性。 广东友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审计部第十年1月31日篇二:生产成本审计案例分析 st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成本审计案例 一、背景 (一)飞翔股份有限公司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法与技巧探讨(一)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法与技巧探讨(一) 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简称CPA)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和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也是评价考核执业CPA专业能力、工作业绩、知识水平和行业监管机构检查业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所以审计工作底稿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实际上是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分析、判断、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把业已收集到的数量众多但又不系统、零散的各种审计证据资料,系统地加以归类整理,从而使审计结论建立在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一、审计工作底稿的现状注册会计师审计离不开工作底稿。但在当前的独立审计实践中,无论就审计工作底稿的设计、编制、归档而言,都存在许多缺陷,严重影响审计质量。1、审计工作底稿设计不规范。按照国际惯例,只要符合独立准则要求,审计工作底稿一般由各家事务所自行设计。为了使会计事务所在设计底稿时符合“准则”要求,准则详细规定了底稿的基本要求、内容、底稿之间的钩稽关系,底稿的复核、分类、整理、归档保管,以及底稿应由符合性测试、截止测试、分析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试算平衡表、审计差异调整表等组成。指南也规定了每张底稿应具备十要素: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过程记录、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及页次、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其他应说明的事项。这些基本要素构成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缺一不可。但实际上许多会计事务所出于成本效益考虑没有或没有完全依据“准则”或“指南”的要求设计、编制底稿。表现为:内容不完整,要素不齐全,格式不规范,标识不一致,内容不清晰,结论不明确。只重视实质性测试,没有或即使有符合性、分析性、截止性测试,底稿设计也十分简单,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部分底稿设计逻辑混乱、标题不当,底稿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财政部1999年12月22日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第三号)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中发现有28家事雾所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底稿摘录整理杂乱,格式标识前后不一,勾稽关系不明……。致使审计结论出现偏差,审计报告失实,一些企业重大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未被充分揭示,有的连业务约定书也不全,重要条款遗漏。”可见问题之严重。2、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不完整、所附的资料不能相互印证、勾稽关系不明、法律法规引用不规范。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集中在下半年的10月份到上半年的4月份,时间紧、业务量大、外勤工作时间短,而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行业业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不少会计师事务所迫于内外压力,往往只对重要项目或有问题的项目编制审记工作底稿或在外勤作业后填制底稿,或者只重视审计结果的记录,忽视审计过程的记录填写,出现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结果、审计报告不符或者出现有审计过程而无审计结果、有审计结果而无审计过程的工作底稿。部分审计工作底稿没有审计人员签章,也没有审计组组长复核意见和相关人员签章;在审计工作底稿之间没有建立清晰的勾稽关系,相互引用时没有注明索引号,审计工作底稿印证关系不明,相互混淆,重复取证;有的工作底稿存在只对发现的问题列明定性依据,却没有列出正确处理问题所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的问题定性、处理依据的法规已经废止或已经不能适用,个别引用的法规在“法规名称、文号和具体条款”三要素上不齐全,有的定性依据与处理处罚的口径在同一份报告、同一类问题中都不尽相同。致使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低下、审计风险增大。 3、审计取证不充分。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作出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审计工作底稿应当附有其反映的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的证据。但实际工作中发现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是支持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证据遗漏、充分性不够。有的审计工作底稿描述的问题与所作出的定性结论以及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之间,缺乏相应的审计证据予以支持,审计报告中涉及的审计评价、审计建议中提到的内容,缺乏相应的审计证据予以佐证;二是不相关的资料放在底稿中作为审计证据,引起不必要的歧议。有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罗列过多,如总帐可以说明的问题,明细帐可以不必再作为审计证据;三是有的采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求 1.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 2.审计工作底稿构成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通常包括: … (1)审计业务约定书 (2)总体审计策略与审计总结 (3)具体审计计划 (4)程序表 (5)客户填报明细表及提供的未审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 (6)审定表 (7)调查访谈问询表或记录 (8)分析表及分析程序,如交易和余额分析,重要比率和趋势分析等 (9)核对及计算表 (10)抽样检查表 } (11)询证函回函客户声明或说明 (12)观察及监盘或抽盘记录 (13)问题讨论与沟通 (14)咨询记录 (15)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函件 % (16)客户文件记录摘要与复印件(如合同协议等),这些文件包括:企业法律和组织结构信息,重要的法律文件、协议和会议纪要等 (17)项目组及所内部审批文件 (18)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的过程记录,如对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和结果的记录;由其他审计师审计的对财务报表组成部分所执行的记录;同其他审计师、专家和其他第三方交流的记录等

(19)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如关于了解会计和内控系统的证据、重要审计领域审计结论 (20)其他有助于形成审计结论的资料 ( 关于程序表 本底稿包括的审计程序系标准程序,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经理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裁剪审计程序表,审计助理人员根据裁剪后的审计程序表实施审计程序,即不需要实施的审计程序应当删除,追加的审计程序应当补充至程序表中。 如何选择实施审计程序非常重要,总体原则是质量与效率并重,即执行的程序恰到好处,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取能够支持审计结论的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程序表中列举的程序执行的详略程度取决于:——风险评估结果 ——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 ; ——重要性 ——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关于明细表 明细表系会计科目审计的总导引底稿,由被审计单位提供,地位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明细表尽可能填列详细些。对于客户已经编制了明细表的,取得项目经理分拆的本科目明细表,并转换为底稿版;对于客户未编制明细表的,按照项目经理下发的模板填写各科目明细表。 本所“企业填报明细表”单列于工作底稿中,便于审计人员进场前或进场后将该空白明细表提供给审计客户,由被审计单位填报,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 关于审定表 (1)未审数:未审数应确保与被审计单位最终提供的已盖章未审报表数据相一致。 (2)调整数:在底稿编制人移交底稿至项目经理前,如客户已确定是否调整,则应将调整情况写到调整数当中;如在底稿编制人移交底稿至项目经理前,客户尚未确定是否调整,则应先假设客户同意调整,再将调整情况写到调整数当中。如底稿编制人移交底稿至项目经理后,客户不同意进行调整,应修改相关底稿,以与最终审定报表一致。 (3)审定数:根据未审数、调整数的确定而确定。 (4)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事项:即审计调整分录过入,并简要说明错报调整的原因。 — (5)审计结论:审计人员通过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对某一审计事项所作的专业判断。就内部控制测试而言,审计结论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对其依赖程

生产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审计方法

生产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审计方法 2016-03-18 摘要: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较多的企业是不规范的,甚至是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而注册会计师对生产成本核算的审计,也表现得被审计资料牵着鼻子走,“雾里看花”,“蜻蜓点水”,含糊其词,存在明显的审计不到位的情况。 关键词:成本核算问题审计关注点 生产成本核算是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工业企业来讲,生产成本核算工作做得不好,最终很大地影响着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方面。以笔者对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的了解,看到较多的企业是不规范的,甚至是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而注册会计师对生产成本核算的审计,也表现得被审计资料牵着鼻子走,“雾里看花”,“蜻蜓点水”,含糊其词,存在明显的审计不到位的情况。因此,生产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审计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一.生产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各种制度对生产成本核算是如何规定的呢?企业会计制度这样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及成本计算方法”。小企业会计制度这样规定:“小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及成本计算方法”。两种制度成本核算的规定是一致的,与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也是一致的。成本核算方法在会计制度多变的今天它并没有变,《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几十年至今同样没有变。 可是相当多的企业未根据本企业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及成本计算方法。生产成本核算不规范、不符合会计制度的现象有[以定单(分批)法核算为例]: 1.设定按定单(分批)法核算成本,未见按定单(分批)法设置的帐簿来归集生产费用,也缺乏相应的材料、工资及制造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帐表,在产品(各定单)盘点表等配套表格; 2.工业企业的产品讲究其生产周期。假定某定单的甲产品从投料到入库待售为10天工作日,在同等条件下(无增人、加班),每月20日后投入生产的某定单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求内容复习进程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 求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求 1.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 2.审计工作底稿构成 2.1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通常包括: (1)审计业务约定书 (2)总体审计策略与审计总结 (3)具体审计计划 (4)程序表 (5)客户填报明细表及提供的未审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6)审定表 (7)调查访谈问询表或记录 (8)分析表及分析程序,如交易和余额分析,重要比率和趋势分析等 (9)核对及计算表 (10)抽样检查表 (11)询证函回函客户声明或说明 (12)观察及监盘或抽盘记录 (13)问题讨论与沟通 (14)咨询记录 (15)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函件 (16)客户文件记录摘要与复印件(如合同协议等),这些文件包括:企业法律和组织结构信息,重要的法律文件、协议和会议纪要等 (17)项目组及所内部审批文件 (18)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的过程记录,如对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和结果的记录;由其他审计师审计的对财务报表组成部分所执行的记录;同其他审计师、专家和其他第三方交流的记录等

(19)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如关于了解会计和内控系统的证据、重要审计领域审计结论 (20)其他有助于形成审计结论的资料 2.2关于程序表 本底稿包括的审计程序系标准程序,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经理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裁剪审计程序表,审计助理人员根据裁剪后的审计程序表实施审计程序,即不需要实施的审计程序应当删除,追加的审计程序应当补充至程序表中。 如何选择实施审计程序非常重要,总体原则是质量与效率并重,即执行的程序恰到好处,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取能够支持审计结论的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程序表中列举的程序执行的详略程度取决于: ——风险评估结果 ——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 ——重要性 ——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2.3关于明细表 明细表系会计科目审计的总导引底稿,由被审计单位提供,地位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明细表尽可能填列详细些。对于客户已经编制了明细表的,取得项目经理分拆的本科目明细表,并转换为底稿版;对于客户未编制明细表的,按照项目经理下发的模板填写各科目明细表。 本所“企业填报明细表”单列于工作底稿中,便于审计人员进场前或进场后将该空白明细表提供给审计客户,由被审计单位填报,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4关于审定表 (1)未审数:未审数应确保与被审计单位最终提供的已盖章未审报表数据相一致。 (2)调整数:在底稿编制人移交底稿至项目经理前,如客户已确定是否调整,则应将调整情况写到调整数当中;如在底稿编制人移交底稿至项目经理前,客户

审计案例分析-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1]讲课讲稿

《审计案例研究》形考作业1答案 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在接受审计业务之前,后任审计人员可向前任审计人员了解审计重要性水平。 答案:× 理由:审计重要性水平是经过审计人员认真了解有关情况而确定的,不是向前任审计人员了解的。 2.如果审计人员需要函证的应收账款无差异,则表明全部的应收账款余额正确。 答案:× 理由:审计人员并未对被审计单位所有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3.被审计单位保管应收票据的人不应该经办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 理由:符合销货业务内部控制的职责划分。 4.如果被审计单位首次接受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期初余额进行审计,仔细审查各次固定资产的盘点记录是最佳的审计方法。 答案:× 理由:仔细审计自开业起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账户中所有重要的借贷记录方法最佳。 5.审计人员在审查企业固定资产的计价准确性时,如被审计单位从关联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格明显高于或低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净值,可不予查实。 答案:× 理由:从关联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格明显高于或低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净值时,审计人员必须查实,防止被审计单位粉饰报表数字。 二、单项案例分析题 第一章 1.在本章的案例一中,所列举的是首次接受委托的情况,假设美林股份公司是诚信事务所的老客户,那么此次持续接受委托时,应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一般来说,首次接受委托时,预备调查的主要内容包含企业基本情况的内容较多,并且要关注被审单位与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关系,而在持续接受委托时,进行预备调查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管理当局的特点和诚信;(2)被审单位的涉讼案件及其处理情况;(3)以前与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方面存在的意见分歧以及解决结果;(4)利害冲突及回避事宜;(5)内部控制的改进情况;( 6)审计费用的支付情况等。 2.在本章的案例二中,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分析其财务指标时,发现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波动较大,这意味着被审单位可能存在哪些情况? 答: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波动可能意味着企业存在以下情况:(1)经营环境发生变动;(2)年末销售额突然增减;(3)顾客总体发生变动;(4)产品结构发生变动;(5)信用政策或其运用发生变化;(6)销售收入的总体发生变动。 第二章 1.在销售循环中为何要关注关联方交易?与此有关的舞弊方式有哪些?如何发现和防止? 答:在进行销售收入审计时,必须关注关联方交易,因为在许多销售收入舞弊案件中,企业之间利用关联方交易作假,有许多“方便条件”,所采用的手段也各种各样,有的企业之间用故意抬高价格的手法;有的使用虚假销售的手段,虚开发票;在审计时,首先通过与被审单位沟通,查阅投资文件或通过合同,了解主要的关联方有哪些;然后通过应收账款明细账和销售明细账的记录进行凭证抽查,看与关联方的销售业务在价格上、数量上有无异常,对数量可结合企业的总体销量和生产能力进行分析,对价格可参照企业的价目表和定价方法进行审计。 2.若本案例中对坏账准备的转销抽查时,该公司有一笔转销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 150000

审计报告(模板)

深圳市东方宇之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已审会计报表 二OO六年度 目录页次 一、审计报告1—2 二、已审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3-4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5 现金流量表 6--7 会计报表附注8-19 深圳市长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ShenZhen Great Wall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Co.,Ltd. 地址:深圳市彩田南路彩虹大厦七楼A、C室 电话:82915671 传真:(0755)82915640 邮编:518033

*机密* 深长审字(2007)第号 审计报告 深圳市东方宇之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深圳市东方宇之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公司”)财务报表,包括二OO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资产负债表,二OO六年度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贵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的、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贵公司财务报表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公司财务收支审计报告.doc

关于公司2006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山水审字(2007)第2号 一、基本情况 公司是我集团水泥及熟料综合型生产企业,拥有年产100万吨的熟料生产线一条,年产50万吨的水泥磨各一台。厂区占地面积200余亩,拥有从业人员近200人。 公司实收资本4146万元,其中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投入资本3946万元,占95.18%;双鸭山新时代水泥公司投入资本200万元,占4.82%。 此次内部审计的依据是《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会计政策、财务管理制度及财务核算管理规范》(报批稿)及集团相关制度规定,并参照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相关法规制度等进行的。 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一)货币资金循环 1、2007年5月17日进点并立即进行现金盘点。盘点时,现金账面余额11,306.94元,未入账收入单据318,772.16元,未入账支出单据289,490元,经调整后账面应存余额40,589.10元。盘点实有现金19,090.70元,与账面数差额21,498.4元,其中,白条抵库21,500元。盘盈现金1.6元,经询问系出纳人员换岗交接时遗留差额及平时现金收付零头所致。 2、在货币资金控制流程方面存有不相容岗位职务未分离的情况,出纳

人员负责收付款、制单、记账。 3、银行印鉴与支票未分离,或分离形同虚设。审计中发现,出纳人员填制好银行支票后直接在主管会计的抽屉中提取并加盖银行印鉴。支票未经主管会计审核程序,印鉴分离形同虚设。 4、银行余额调节表编制人为出纳人员本身,形成“自账自调”,不符合内部控制规范。 5、在现金管理方面不规范,存在白条抵库现象,如货款退票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等。 6、部分付现业务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借款用途不清晰。 7、现金账实不符,且原因可追溯至出纳人员岗位交接时,现金长短款未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 1、从随机抽查的21份水泥买卖合同中发现,有合同签订不规范的情况: (1)均没有填写合同编号; (2)有17份合同没有填写数量; (3)按集团规定水泥销售不得赊欠,但在签订的销售合同上有“货到付款”或“延期付款”的条款。经询问,系业务员为拓展业务先垫资,再收款。表面上将风险转嫁到业务员身上,其实不然。因合同主体仍为公司本身,且业务员与客户形成单线联系,大笔货款资金经转个人之手,很容易牵涉诉讼事项,形成潜在风险,并在财务对账环节造成混乱。 (三)采购与付款循环 由不良资产中“预付账款”审计内容可以看出,公司采购业务员与供

审计案例设计研究_单项案例分析题

一、假设审计人员现需审计一家运输企业,在对其固定资产的存在性实施审计时,由于该行业固定资产在极为广大的区域内流动,给盘点带来困难,审计人员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实施盘点有2种方法。 一是可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帐为起点,进行实地盘查,以证明会计记录中所列固定资产确实存在,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状况。 二是可以实地观察为起点,追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帐,以获取实际存在的固定产确已入帐的证据。 对流动性大,盘点有困难的企业的固定资产审计,首先要着重观察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尤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伤额内部控制的强弱,按固定资产的重要性水平与审计人员的经验来作出判断。然后将实地观察的重点是本年度增加的固定资产和重要的固定资产身上,以便缩小实地观察的范围。另外,也可以实施替代性审计程序来进行查验。比如:通过审查产权证书,执照,保险单,油耗记录,修理记录来确定固定资产的存在。 二、注册会计师王红通过对CA公司存货项目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评价后,发现该公司存在下列五种可能导致出现错误的状况:(1)库存现金未经认真盘点;(2)接近资产负债表日前目,但可能未进行相关的会计记录;(3)由XXX公司代管的甲材料可能并不存在;(4)XXX 公司存放在CA公司仓库的乙材料可能已计入CA公司的存货项目;(5)本次审计为CA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审计。 三、诚信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了宏光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委托。注册会计师小魏作为审计项目组成的成员,负责对宏光股份有限公司的存货进行监盘。为此小魏亲临现场,进行观察并进行适当的抽点,遇到如下问题: (1)由于大为公司寄存的B材料与宏光公司自身的B材料并无区别,故未单独摆放。 (2)宏光公司对废品与毁损品不进行盘点,以财务部门和仓库部门的账面记录为准。 (3)运输部门有一批产品D,没有悬挂盘点单,据称该批产品已经出售给H公司。 (4)注册会计师小魏抽点C仓库,发现宏光公司盘点严重有误。 (5)注册会计师小魏了解到产品A存放在全国38个城市的零售连锁商店。 (6)注册会计师小魏了解到原材料A为辐射性化学物品。 【要求】针对情况(1)——(6),请指出注册会计师下一步应当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注册会计师小魏提请宏光公司在B材料盘点前,应该与大为公司寄存的B材料分开摆放,便于对宏光公司的B材料进行盘点。 (2)注册会计师小魏应建议宏光公司对废品与毁损品进行盘点,并关注其品质状况。 (3)注册会计师小魏应当追加审计程序,查阅宏光公司有关的购销协议、结算凭证,以证实运输部门的产品D的所有权。同时,结合截止性测试以证实销售产品D是否实现,如果销售尚未实现,则产品D应列入宏光公司的存货。 (4)注册会计师应建议宏光公司对C仓库的存货重新盘点,并记录相关的情况。 (5)注册会计师小魏在评价38个城市的零售连锁商店的内部控制前提下,选取一定数目的连锁商店对产品A进行监盘。或利用上年全国38个城市零售连锁商店的产品A盘点资料进行分析性复核程序或利用内部审计人员对全国38个城市零售连锁商店对产品A的盘点资料。

(完整版)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暂行规定

****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暂行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集团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复核、使用及管理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依据《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和集团其他有关制度,结合集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 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审计证据。这里所指的审计过程,包括审计计划阶段和实施阶段。 第三条审计工作底稿的全部内容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明 确审计责任、评价审计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并为以后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第二章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编制方法和要求 第四条针对审计工作所处阶段不同,可分为: (一)审计计划阶段工作底稿: 1.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主要指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经营背景、组织结构和经营政策等,一 般是审计人员针对首次开展内部审计的单位在实施现场审计之前所作的基本情况了解,在非首次开展 内部审计的单位可酌情减少。 2.审计工作计划。包括现场审计工作进度、时间预算、人员分工,以及审计内容和重点的初步规 划。 3.现场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应首先提供的资料清册。 4.其它审计人员认为在审计计划阶段必要编制的工作底稿。 (二)审计实施阶段工作底稿: 1.针对具体审计事项的工作底稿。主要指针对具体审计事项所涉及事项的审计工作底稿,以及引 以证明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底稿中所记载审计结论的有关证据。 2.审计工作计划修改记录和时间预算执行情况。 3.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代为编制的各种报表。包括被审计单位自查表等。 4.审计人员编制的各种调查、测试表等。包括内部控制情况调查表、委派财务负责人测评表等。 5. 其它审计人员认为在审计实施阶段必要编制的工作底稿。 第五条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一)被审计单位的名称。是指审计对象的占有方,若被审计单位为下属公司,则应同时写明下属 公司的名称。 (二)审计事项的名称。此项目一般填写审计业务类型,如:财务收支审计、离任审计等。项目名 称应尽量简练、清晰。 (三)审计事项时点或期间。此项目是为了明确审计范围在时间上的截止点或时间跨度,应结合实 质性测试的具体对象区别对待,资产负债项目应填截止时点,损益类项目应填时间跨度。 (四)具体审计事项的名称。此项目是指实施审计时纳入审计范畴的具体审计事项,如:现金、银 行存款等。

成本专项审计报告记录

成本专项审计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2

专项审计报告 邹贵会专审字[2009]016-1号山东华波泵 业有限公司: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山东华波泵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公司)2008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及有关编制说明。 一、管理层的责任 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如实编制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是申报企业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4)恰当界定研究开发项目的具体范围。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 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相关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相关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贵公司2008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已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贵公司在所审计期间的研究开发费用情况。 四、编制基础及使用限制 我们注意到如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编制说明第三条所述,贵公司2008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是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编制的,可能不适用于其他目的。本报告仅供贵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使用,不得用于其他目的。本段内容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邹城贵和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 中国注册会计师: 山东.邹城二零零九年四月二日篇二:研发费用专项审计 贵州致顺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贵致审字(2014)第110号 关于**********************有限公司 研究开发费用的专项审计报告 ***************有限公司: 我们接受委托,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公司)2011、2012和2013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研发项目资料及会计资料是贵公司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开发费用使用情况发表审计意见,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贵公司的实际情况,依据贵公司提供的相关会计资料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我们相信,我们的审计工作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于2011年08月01日成立,注册资本:叁拾万元整,注册号:522301*********,法定代表人:辜爽,住所:贵州省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海坝组,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经营范围:中草药种植、加工、出口(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种植及限制进出口的除外);中草药研发。 3

审计案例答案

审计案例研究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审计案例研究》形考作业1答案 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在接受审计业务之前,后任审计人员可向前任审计人员了解审计重要性水平。 答案:× 理由:审计重要性水平是经过审计人员认真了解有关情况而确定的,不是向前任审计人员了解的。 2.如果审计人员需要函证的应收账款无差异,则表明全部的应收账款余额正确。 答案:× 理由:审计人员并未对被审计单位所有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3.被审计单位保管应收票据的人不应该经办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 理由:符合销货业务内部控制的职责划分。 4.如果被审计单位首次接受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期初余额进行审计,仔细审查各次固定资产的盘点记录是最佳的审计方法。 答案:× 理由:仔细审计自开业起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账户中所有重要的借贷记录方法最佳。 5.审计人员在审查企业固定资产的计价准确性时,如被审计单位从关联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格明显高于或低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净值,可不予查实。 答案:× 理由:从关联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格明显高于或低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净值时,审计人员必须查实,防止被审计单位粉饰报表数字。 二、单项案例分析题 第一章 1.在本章的案例一中,所列举的是首次接受委托的情况,假设美林股份公司是诚信事务所的老客户,那么此次持续接受委托时,应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一般来说,首次接受委托时,预备调查的主要内容包含企业基本情况的内容较多,并且要关注被审单位与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关系,而在持续接受委托时,进行预备调查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管理当局的特点和诚信;(2)被审单位的涉讼案件及其处理情况;(3)以前与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方面存在的意见分歧以及解决结果;(4)利害冲突及回避事宜;(5)内部控制的改进情况;(6)审计费用的支付情况等。 2.在本章的案例二中,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分析其财务指标时,发现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波动较大,这意味着被审单位可能存在哪些情况 答: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波动可能意味着企业存在以下情况:(1)经营环境发生变动;(2)年末销售额突然增减;(3)顾客总体发生变动;(4)产品结构发生变动;(5)信用政策或其运用发生变化;(6)销售收入的总体发生变动。 第二章 1.在销售循环中为何要关注关联方交易与此有关的舞弊方式有哪些如何发现和防止 答:在进行销售收入审计时,必须关注关联方交易,因为在许多销售收入舞弊案件中,企业之间利用关联方交易作假,有许多“方便条件”,所采用的手段也各种各样,有的企业之间用故意抬高价格的手法;有的使用虚假销售的手段,虚开发票;在审计时,首先通过与被审单位沟通,查阅投资文件或通过合同,了解主要的关联方有哪些;然后通过应收账款明细账和销售明细账的记录进行凭证抽查,看与关联方的销售业务在价格上、数量上有无异常,对数量可结合企业的总体销量和生产能力进行分析,对价格可参照企业的价目表和定价方法进行审计。 2.若本案例中对坏账准备的转销抽查时,该公司有一笔转销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150000 银行存款100000 贷:应收账款——光明集团250000 该笔应收账款的账龄为3年整,问对该项业务进行这种处理后,可能会有哪些后果

第4章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案例思考题

第4章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案例思考题 案例一迅捷股份有限公司存货审计案例 三、练习思考题 1.审计人员在制定盘点计划时应关注哪些问题? 答:⑴盘点的时间安排;⑵存货盘点范围和场所的确定;⑶盘点人员的分工及胜任能力;⑷盘点前的会议及任务布置;⑸存货的整理和排列,毁损、陈旧、过时、残次及所有权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的区分;⑹存货的计量工具和计量方法;⑺在产品完工程度的确定方法;⑻存放在外单位的存货的盘点安排;⑼存货收发截止的控制;⑽盘点期间存货移动的控制;⑾盘点表单的设计、使用与控制;⑿盘点结果的汇总及盘盈盘亏的分析、调查与处理。 2.盘点的准备工作应包括哪些? 答:盘点的准备工作应包括:第一编制连续编号的盘点标签或盘点清单,确定盘点顺序,有条件的还应绘制存货摆放示意图,规划盘点路线。第二应了解有关财产物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对各项制度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盘点的重点。第三做好盘点人员的准备,盘点是企业的大事,企业领导和有关人员都应参加,通过开盘点预备会议,将盘点计划或指令落实到每一个参与者。 3.注册会计师林琳在对A公司存货项目的相关内控制度进行研究评价后,发现A 公司存在下述可能导致错误的情况: (1)存货盘点欠缺认真; (2)由红特公司代管的甲材料可能并不存在; (3)通过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发现已销产成品可能未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4)A公司将明光公司存放在仓库中的乙材料计入A公司存货项目中。 要求:针对上述情况,注册会计师林琳应当采用什么实质性程序进行审查? 答:针对情况(1),注册会计师林琳应要求该公司对期末存货进行重盘,审计人员进行监盘和抽点; 针对情况(2),注册会计师林琳应向红特公司函证代管的甲材料; 针对情况(3),注册会计师林琳应对期末存货进行截止期测试; 针对情况(4),注册会计师林琳应采取询问管理当局、函证、进行截止期测试等程序。 案例二永晟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成本审计案例 练习思考三 1.通过对表4-3的审查,你对被审计单位的四种产品有了哪些了解? 答:从表4-3审计人员可以获得以下信息:被审单位有两种产品即Q型摩托和Y 型助力车的成本较高,应重点审计;每种产品的村料、人工工资、制造费用比例中,直接材料所占比重是最大的,所以对直接材料的审查应作为重点。 2.注册会计师王克对三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通过审查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表,并与有关明细账、总账核对,发现账表之间数字完全相符,有关数据如下: 原材料期初余额10000元 本期购进原材料25000元 原材料期末余额8000元 本期销售材料3000元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案例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案例 本章三个审计案例包括:华兴公司负债融资审计案例、东安公司权益融资审计案例和瑞丰公司投资审计案例,涉及到筹资与投资两个方面。 案例一华兴公司负债融资审计案例 本案例将重点研究负债融资核算中主要会计舞弊形式、审核方法及其审计调整,负债融资审计工作所形成的主要审计工作底稿等。 一、本案例特点与学习重点 1.本案例特点 负债筹资是企业传统筹集资金的方式,本案例中所分析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错误与舞弊的形式是负债筹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并不是全部,还可能存在其他一些错弊,如: (1)混淆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的界限; (2)未经批准擅自扩大或变相扩大债券发行规模; (3)向证券管理机构和人民银行呈报虚假材料,募集债券时向社会公众和投资法人公布虚假的债券发行简章。 2.本案例的学习重点 学习本案例,同学应重点掌握银行借款合同和

银行借款利息的审计容和过程。 二、本案例的关键容 (一)审计概况 1.审计人 立新会计师事务所。该事务所派出了以王英为组长及以王军、明、佳为组员的项目组。 2.被审计人 华兴股份。该公司主营业务是节能电光源、照明电器、仪器设备的开发、制造和销售;照明电器技术以及生产所需原材料和设备的销售及进出口国际贸易等。 3.审计时间和容 项目组于2002年2月10至3月5日对该公司2001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了审计。本案例主要反映负债融资的审计过程及相关问题。 4.审计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了解、调查、描述、测试与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控制测试。 (2)编制借款明细表并与有关会计资料核对,审阅借款的明细账,函证开户银行,核实借款的实有额,审查借款的使用情况、财务费用的列支情况、溢价发行企业债券的会计处理等情况。 (二)本案例需要关注的问题

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书.doc

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书 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1:基本信息 公司是我集团的水泥熟料综合生产企业。它有一条年产100万吨的熟料生产线和一座年产50万吨的水泥厂。工厂占地200多亩,拥有近200名员工。 公司实收资本4146万元,其中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946万元,占95.18%;双鸭山新时代水泥公司投资200万元,占4.82%内部审计依据《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会计政策: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管理规范》(报批稿)及集团相关规定,参照20xx 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2:审计发现的问题 (a)货币资本周期 1:20 xx 5月17日立即进行现金盘点清点时,现金账面余额为11,306: 94元,未入账收入凭证318,772.16元,未入账支出凭证289,490元,调整后账面余额为40,589.10元库存实际现金为19,090.70元,与账面价值相差21,498.4元,其中白纸到达仓库21,500元现金盈余1.6元是由于出纳岗位变动和现金收支变动的余额。 2:货币资金控制过程中不相容头寸和头寸不分离。出纳负责收款和付款、文件准备和簿记 3:银行印鉴没有与支票分离,或者分离没有用。在审计中,

发现出纳在填写银行支票后,直接在主管会计的抽屉中提取并加盖银行印章。不检查 经主管会计审核程序,印章分离无用 4:银行余额调节表由出纳自行编制,形成独立核算和自我调整,不符合内部控制标准。 5:现金管理不规范,存在收单现象,如货款退款不及时账务处理等。 6年:部分套现业务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借款目的不明 7:现金账户与实际情况不符,原因可追溯到出纳交接时现金金额处理不及时。 (2)销售和收款周期 1年:从随机抽样的21份水泥销售合同中发现合同签订存在违规行为: (1)未填写合同号; (2) 17份合同未填写; (3)根据集团规定,不允许赊销水泥,但签订的销售合同中有货到付款或延期付款条款经询问,是销售人员在收款前预付款项以扩大业务。从表面上看,风险转移到了销售人员身上,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合同的主体仍然是公司本身,销售人员和客户形成单一的联系渠道,大量的支付资金转移给个人,容易涉及诉讼事项,形成潜在的风险,造成财务对账过程的混乱。 (3)采购和支付周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