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沙坝—潟湖海岸动力地貌演变分析【开题报告】

中国沙坝—潟湖海岸动力地貌演变分析【开题报告】

中国沙坝—潟湖海岸动力地貌演变分析【开题报告】
中国沙坝—潟湖海岸动力地貌演变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海洋科学

中国沙坝—潟湖海岸动力地貌演变分析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际上对沙坝-潟湖海岸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中期对沙坝形成原因的研究,在20世纪60~90年达达到研究高潮,从那时开始,各国的科学家们对沙坝、潟湖、潮汐通道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

关于沙坝-潟湖海岸的形成原因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1)横向说,认为随着海平面上升,海底沙坝在波浪作用下向陆超覆堆积形成沙坝岛,物质来源于大陆架。Field和Duane分析了美国西海岸内陆架沉积物、地形、潮汐通道与沙嘴等有关的陆架浅滩得出:沙坝是随着全新世海面波动而交替侵蚀和堆积的,但总的是后退的[1]。(2)纵向说,认为沙坝的形成是由于沿岸流对泥沙的搬运作用下形成的,即沙嘴延伸和分割理论[2-3]。(3)下沉说,Mece(1890)认为,由于海面上升和陆地区域性下沉,使发育在沿岸海滩沙脊(或沙丘)与大陆分隔开来并演化为沙坝(堡岛)[4]。(4)上升说,Merrill(1890)提出由于海平面下降或陆地抬升,离岸坝出露而形成沙坝[5]。(5)综合说,认为沙坝的形成既有纵向也有横向泥沙搬运。Schwartz论述了沙坝起源的多解性[6]。密西西比三角洲沙坝-潟湖的演化是:泥沙纵向运动形成沙坝岛;随海平面上升在波浪作用下向陆转运;泥沙供应不足,相对下沉[7]。

沙坝-潟湖海岸的形成发育受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从动力地貌学的角度看,对于沙坝-潟湖海岸的研究要区分大尺度的历史过程和小尺度的现代过程,前者应该主要考虑与海平面变化相关的动力过程,海洋动力起主导作用;后者主要考虑海平面稳定条件下(约近3ka以来)海岸的自动调整过程,河流动力逐渐起主导作用。

我国沙坝-潟湖海岸的研究,应在下述两方面有所深入和得到加强:一是这类海岸的成因问题;二是沙坝-潟湖海岸反应的陆海相互作用问题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

的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现代沙坝-潟湖海岸的形成除了与潮汐、波浪动力的相对强弱以及海底坡度和物质(泥沙)供给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冰后期或全新世海面上升及其影响下的滨面向陆转移作用密切相关。但后一方面的影响,目前只在华南沙坝-潟湖海岸的研究(李春初等,1985)中受到重视和注意,我国其他地区沙坝-潟湖海岸的形成是否均与海面上升作用无关?全新世海侵结束(6ka,B.P.)的渤海湾西岸和长江口南北两侧的江苏海岸,在相当长时间内也曾为沙坝-潟湖海岸环境,但其沙坝的成因究竟是与海平面上升条件下滨面泥沙的向陆转移作用有关[8],还是由河流入海流路摆荡引起的沿岸泥沙供给丰寡变化造成,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选题依据与意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而沙坝-潟湖海岸占世界海岸线的13%以上,沙坝、潟湖、潮汐通道这三大地貌单元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类海岸在国外主要分布在美国东部沿岸和墨西哥湾、南美和印度海岸、波罗的海、地中海、里海和黑海周围,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广东、海南和台湾等省沿岸。随着人类越来越重视海洋的开发,而这类海岸在港口航道、水产养殖、矿产资源、生态环境、旅游开发等有很大的利用价值,这就促使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其动力以及地貌过程进行研究。

潟湖海岸是海岸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带。潟湖汇集丰富的营养盐,是优良的水产养殖场所,如中国海南岛陵水的新村港是重要的珍珠贝养殖基地,美国纽约长岛的大南湾是蛤类的养殖基地。海岸潟湖的隐蔽水域有利于港口建设和航运事业的发展。如中国广西北海港也修建于潟湖之中。美国东部海岸潟湖,彼此连属,可通航里程达4500公里。墨西哥湾沿岸潟湖,可通航的长度达到1000公里。同时泻湖风平浪静,为良好的水上运动场所,有些已成为旅游基地。综上所诉,研究潟湖海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但同时也必须研究和保护海洋。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论文的基本内容:

分析沙坝—潟湖海岸的水动力格局,如波浪、潮汐、径流的主要特征;分析在水动力综合作用下,沙坝—潟湖海岸的泥沙运动过程;以中国典型沙坝—潟湖海岸为例,总结在动力沉积作用下,沙坝、潟湖、潮汐通道三大地貌体系的演变特征与过程。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沙坝—潟湖海岸的水动力格局与作用过程;

(2)沙坝—潟湖海岸的泥沙动力沉积过程及不同地貌体系的演变过程。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制定论文完成的进度规划,合理安排写作时间;

(2)了解论文的研究背景,进行论文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

(3)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4)紧扣论文主题,对分析结果进一步归纳、总结、提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得出论文的研究性结论。

四、参考文献

[1] Field E and Duane B. Post-Pleistocen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inner continental shelf: significance to origin of barrier islands[J].Geol Soc America Bull,1976,90:681-628.

[2] Johnson D W.Shore process and shoreline development[M].New York: J Wiley and Sons,1919.1~584.

[3] Fisher.Barrier island formation: discussion[J].Geol Soc Am Bull,1968,79:1 421~1 426.

[4] Hoygt J H.Influence of island migration on barrier island sedimentation[J].Geol Soc American Bull, 1967, 78:77~86.

[5] Swift D J P.Barreier island genesis: evidence from central Atlantic shelf eastern USA[J]. Ssediment Geol, 1975, 13:1~43.

[6] Schwartz M L. the multiple causality of barrier island[J].J Geo,1971,79:91~94.

[7] Gomez and Perilo. Geomorphologic evolution and sea level changes of the Bahia Blanca Estuary, Argentina[A]. Wolfville’92, Geol Assoc Can (abstract)[C]. Amsterdam:Elsevier Science B V, 1992.15~20.

[8] 李春初.滨面转移与我国沉积性海岸地貌的几个问题[J].海洋通报,1987,6(1):69~73.

[9] 李春初,应秩甫,杨干然,等.粤西水东湾潮汐通道-落潮三角洲的动力地貌过程[J].海洋工程,1990,8(2):78-87.

[10] 王宝灿,黄仰松.海岸动力地貌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75-183.

[11] 应秩甫.粤东汕尾港潟湖-潮汐通道体系的演变及泥沙运动[J].海洋学报,1990,12(1):54-63.

[12] 江金波.小海沙坝-潟湖海岸的近期演变及其开发利用[J].热带地貌,1995,6(2):84-114.

[13] 王世俊,李春初,田向平.海南岛小海沙坝-潟湖-潮汐通道体系自动调整及恶化[J].台湾海峡,2003,22 (2):248-253.

[14] 喻国华,陆培东,乔树梁.海南省万宁市小海环境变化及治理[J].海洋地质动态,12002,18(3):39-40.

[15]何为,李春初,雷亚平.沙坝-泄湖海岸动力地貌学研究进展[J].台湾海峡,2001.

[16] 孔令双,曹祖德,刘德辅.海岸动力-地貌演变的过程模拟自动化[J].中国港湾建设,2001(8)

[17]戴志军,韩丽,施伟勇.粤东后江湾沙坝-泄湖海岸系统的演变及动力分析[A].中山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200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年模拟电路期末试卷及复习题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年模拟电路期末试卷及复习题 篇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模拟电子技术》2015年秋季在线作业(一)及答案《模拟电子技术》2015年秋季在线作业(一)篇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等数学习题集(期末题库) 习题一一、填空题1.设f(x)?ln(1?x)? ?5x? 23?x,则此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 2. 极限lim?3xx?0x?2x?.________________. 3. 设f(x)=arcsinx,?(x)=lnx,则?[f(x)]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 1?a??x?1?cos4. 设f(x)??x?1 ?0?x?1x?1,,在x?1处连续, 则a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5 当x?x0时,f(x)是比g(x)高阶的无穷小,则当x?x0时, 无穷小f(x)+g(x) 与无穷小g(x)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6. lima2x?1 x?04x?_______________.?a?0,a?1?. 7. f(x)=arcsin(2x-1)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 8. f?x?? 9. limlnxsin?xarcsinx x的一个可去间断点x?______________. 的值等于_______________. 2x?010. f(x)?arctan?x?3?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 11. 若当x?x0时,??x?,??x?是等价无穷小,??x?是比??x?高阶的无穷小,则当x?x0时,函数??x????x???x????x? ?1的极限是___________. 12. 设f(x)的定义域是[1,2],则f???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 ?x?1? 13. f?x??x?2 lnx?1的一个无穷间断点=_____________. 14.f(x)?ln?4?x 15. f?x??3?x x?22?在区间_____________是连续的。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16. 极限lim 17. f(x)?xxxxxx????___________________ xx?3_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 18. 极限lim 19. lim3x?2?2x?2x?2?____________________. ln?3x?1? 6x 的值等于_________________. x?3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 x?020. f?x??arccos 21. 设f?x??arcsinx,??x??lnx,则??f?x??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 22. 要使函数f?x??1?x? x?x在x=0处连续,则须定义f(0)的值为_____________ 23. 极限lim2sinn??nx2n?1?____________________. 24.f?x??ln?2?x?x2?的定义域是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关于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李四光(1939、1973)、黄汲清等(1977)、任纪舜(1990、1997)、程裕淇等(1994),分别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两个方面进行过概括和客观描述。借鉴前人成果,结合此次编图所取得的资料,认为中国的地质构造格局主要是板块间相互作用与陆内构造活动的综合反映,而板块活动与陆内块体再活动总是有一定的方向、方式和涉及一定地域,从而形成一定的构造体系域。这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的原义和范畴已不尽相同。强调板块相互作用与板内构造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构造形变的综合形态、主体构造带展向、复合关系及其动力体系角度,将全国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华夏—滨西太平洋、贺兰—康滇等4个主要的构造体系域,它们东西横亘、南北纵贯,东西约略对称,并以上扬子地块为中心构造结,构成了一幅大中华构造格架。 我国地质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所编1:250万地质图上最主要的区域断裂(表5-1)计89条(图5-2),有45条属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性断裂,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构造体系域,其中包括6条板块结合带和6条重要的微板块结合带和10条地壳拼接带,多数有蛇绿岩带、构造混杂岩带发育。不少伴有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其中有16条已发现有蓝片岩带。而含柯石英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带主要在中央造山系发现。由于绝大部分具有较长的发育历史和复杂的力学转变过程,地质图未能区分其属性。 古亚洲构造体系域 该域包括任纪舜(1997)所划分的古亚洲构造域,但范围、时限更为广泛,主要是还考虑了板块拼合后的陆内造山作用。以李四光(1973)所划分的3条巨型纬向带为主体,还包括其间所镶嵌的东西向排列的陆块或地块。这些构造形体总体循近东西向展布,中部约略向南弯曲或形成规模不等向南凸出的弧形弯滑构造,如淮阳弧、广西弧等,并相伴有NEE、NWW 向一对X型剪切构造。 该体系域主要发育于我国中北部,包括发育于晚元古代以来,定型于华力西期的天山—兴蒙造山系和定型于印支期的中央造山带以及其间的塔里木、华北陆块。形成于燕山期发育于特提斯与华夏构造域之上的南岭构造带也是该域的新成员,以隆起—花岗岩带为特征,是陆内造山的产物。除此尚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构造带。 特提斯构造体系域 特提斯构造体系域为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特提斯洋迭次关闭,冈底斯—印度板块多次相对向N或NNE方向聚合、碰撞造山形成的一个主体为NW向、中段为近EW向、东南段约略向南东撒开的反S状弧形挤压地带,是总体为EW向的特提斯造山系在特定边界条件下发生的构造畸变。其地域主要在中央造山带之南,扬子陆块以西的青藏高原地区,NW向的右江造山带也属该域组成部分。主体由一系列造山带间夹羌北—昌都、羌南、冈底斯等长条状弧形微陆块组成,其中有一系列巨大的断裂带,亦呈反S状,长达1 000~3 000 km余,多数伴有蛇绿岩带、外来混杂岩块或蓝片岩带,他们一般具有拉张、逆冲挤压等复性特征。东段兼有左行走滑和旋转,南段显示右行,其间的块体有向SE挤出的趋势。多数断裂活动性较大,为地震多发带。 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全长3 000 km以上,北西段呈NWW向分为两支:一支为羊湖—金沙江断裂,发育西金乌金蛇绿岩带,并有榴辉岩分布,在蛇形沟新发现有早二叠世深海放射虫硅质岩;另一支为郭扎错—若拉岗日断裂,在藏北青南沿带发育二叠—三叠系复理石、硅质岩、基性火山岩及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且有蛇绿岩残块及蓝片岩。中段折向NNW至SN 向,由金沙江蛇绿岩及含志留系—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的泥砾混杂岩组成宽达30~40 km的强变形带,以逆冲兼有右行剪切为特征。南段经哀劳山延出国境,与越南黑水河消减带相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第3学期传感器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报告日期 2015年7月20日

传感器课程设计暑期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变送器电路实验 一:实验仪器和设备 DT9208万用表一只、+5/24V直流电源一台、万能电路板一块、镊子一只、导线若干、XTR106等芯片、常用电子元器件若干。 二:实验步骤 2、了解电阻式传感器原理、测量转换线路。 把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物理信号转换成电阻值变化的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输出精度高、线性和稳定性好的特点。主要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等。 测量转换线路:桥路电阻(以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为例) 图1全桥式应变片测量电路 当作用在应变片上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其阻值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其中R1和R3、R2和R4的阻值变化方向一致(变化方向如上图所示)。 3、阅读XTR106芯片厂家英文资料,掌握其工作基本原理。 XTR106 是高精度、低漂移、自带两路激励电压源、可驱动电桥的4 ~ 20 mA 两线制集成单片变送器,,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对不平衡电桥的固有非线性进行二次项补偿,。它可以使桥路传感器的非线性大大改善,,改善前后非线性比最大可达20:1。

4、分析图3电路的工作原理。 图2 XTR外部电路连接示意图 原理: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使桥路产生相应的mV级压差,桥路的输出分别连到运放的两个正输入端,经运放以后产生V级电压差。运放的输出再进入到XTR106芯片进行线性化调整(阻值和输出电流值之间)之后产生4~20mA电流输出。其中桥路需要的5V和运放需要的5.1V供电电压由XTR106芯片提供,而XTR106芯片需要的24V供电电压由实验台提供。 5、利用万能电路板搭建上述电路,要求分部分搭建,分成电阻桥路部分、差动放大部分、XTR本体部分,要求对前两部分电路线进行测试,确认符合相关要求时方可接入第三部分电路。 在本案例中,我们完成桥路和差动放大部分的搭建后,对桥路和差动放大部分进行了测试。 当电桥平衡时: 桥路部分:,桥路的两端分别都有电压,但桥路输出为零。 差动放大部分:输入分别对应桥路两端的电压值且相等,输出为零。 电桥不平衡时: 桥路部分:桥路的输出不为零,最大时压差为0.6mV。 差动放大部分:对压差进行放大后产生V级压差,本案例中,我们的放大倍

【开题报告】中国沙坝—潟湖海岸动力地貌演变分析

开题报告 海洋科学 中国沙坝—潟湖海岸动力地貌演变分析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际上对沙坝-潟湖海岸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中期对沙坝形成原因的研究,在20世纪60~90年达达到研究高潮,从那时开始,各国的科学家们对沙坝、潟湖、潮汐通道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 关于沙坝-潟湖海岸的形成原因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1)横向说,认为随着海平面上升,海底沙坝在波浪作用下向陆超覆堆积形成沙坝岛,物质来源于大陆架。Field和Duane分析了美国西海岸内陆架沉积物、地形、潮汐通道与沙嘴等有关的陆架浅滩得出:沙坝是随着全新世海面波动而交替侵蚀和堆积的,但总的是后退的[1]。(2)纵向说,认为沙坝的形成是由于沿岸流对泥沙的搬运作用下形成的,即沙嘴延伸和分割理论[2-3]。(3)下沉说,Mece(1890)认为,由于海面上升和陆地区域性下沉,使发育在沿岸海滩沙脊(或沙丘)与大陆分隔开来并演化为沙坝(堡岛)[4]。(4)上升说,Merrill(1890)提出由于海平面下降或陆地抬升,离岸坝出露而形成沙坝[5]。(5)综合说,认为沙坝的形成既有纵向也有横向泥沙搬运。Schwartz论述了沙坝起源的多解性[6]。密西西比三角洲沙坝-潟湖的演化是:泥沙纵向运动形成沙坝岛;随海平面上升在波浪作用下向陆转运;泥沙供应不足,相对下沉[7]。 沙坝-潟湖海岸的形成发育受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从动力地貌学的角度看,对于沙坝-潟湖海岸的研究要区分大尺度的历史过程和小尺度的现代过程,前者应该主要考虑与海平面变化相关的动力过程,海洋动力起主导作用;后者主要考虑海平面稳定条件下(约近3ka以来)海岸的自动调整过程,河流动力逐渐起主导作用。 我国沙坝-潟湖海岸的研究,应在下述两方面有所深入和得到加强:一是这类海岸的成因问题;二是沙坝-潟湖海岸反应的陆海相互作用问题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年考研专业课真题和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年考研专业课真题目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年考研 代码 真题年代 专业课真题科目 211 翻译硕士英语2011 212 翻译硕士俄语2011 242 俄语2008---2011 243 日语2008---2011 244 德语2011 245 法语2008---2011 357 英语翻译基础2011 358 俄语翻译基础2011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2011 703 公共行政学2011 704 数学分析2011 705 普通物理2011 706 有机化学2000,2005---2009,2011 707 无机及分析化学2007---2009,2011 708 生物化学2011 法学基础(法理学、民法学、刑 2011 710 法学)

711 中国古代文学2011 71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原理2008,2011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教育 2011 716 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 801 沉积岩石学2005---2008 802 构造地质学2003---2010 803 地震勘探2003---2009,2011 805 电子技术基础2011 806 软件技术基础2011 808 地理信息系统2011 809 石油地质学2001---2011 810 测井方法与原理2005---2011 811 工程流体力学2001---2009,2011 812 理论力学2008---2011 813 材料力学2006---2011 814 物理化学1999---2009,2011 815 渗流物理2001---2009,2011 816 油田化学基础2011 817 工程热力学2008---2011 818 化工原理1999---2009,2011 819 生物工程2011

中国石油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中国石油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篇一:中国石油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姓名:学号:性别:专业: 批次:电子邮箱:联系方式:学习中心:指导教师: 20XX年X月XX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注:填表字体: 内容字体(宋体,小四号);基本信息字体与表格内容字体一致; 括号内的文字为提示性语句,一律不准出现在最终要上传的开题报告中。 篇二:中国石油大学论文格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XXXXXXXXXXXXX 姓名: 学号: 性别:

专业: 批次: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20xx年x月x日(开题报告截止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开题报告_模板 硕士学位研究生 开题报告与文献总结 课题名称:煤层气数值试井研究 学号: S0******* 学科专业:应用数学 年 姓级: 20XX 级名:吴上 指导教师:同登科教授 报告时间: 20XX年10月23日 中国石油大学 目录 1. 课题、提出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1 2. 数值试井及煤层气试井模型的进展................................. 3 3. 研究内

容 ................................................ ....... 7 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7 5. 进度安排、科研工作量、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 7 6. 导师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 ..................................... 8 开题报 告 ................................................ . (1) 文献综述 ................................................ ....... 9 1. 数值试井理论主要研究内容 (9) 参数拟合方法 (9) 数值模拟的精度控制 (9) 网格剖分技术............................................... 10 与常规试井方法的结

中国石油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高强钢冷弯成型产品形状在线修正的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5班 指导教师: 2014年 3月20日

目录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三板材弯曲成型的研究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2) 3.1 弯曲成型的理论研究 (2) 3.2 弯曲回弹的预测方法 (2) 3.2.1 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 (2) 3.2.2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3) 3.3 弯曲回弹的控制方法 (3) 3.3.1 自适应控制 (4) 3.3.2 数据库的应用 (4) 3.3.3 神经网络的应用 (5) 3.4弯曲成型的发展趋势 (6) 四Creo、LabVIEW简介 (6) 4.1 Creo简介 (6) 4.2 LabVIEW虚拟仪器控制程序简介 (7)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 (8) 5.1主要研究内容 (8) 5.2研究的技术路线 (8) 六研究进展计划 (9) 参考文献 (10)

一研究背景 本课题主要针对板材弯曲成型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弯曲回弹无法精确控制,对弯曲成型产品在线修正进行理论及工艺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板材弯曲成型是板材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汽车、轮船、航空航天、电器、兵器等领域的应用极其广泛。但是,当今制造业市场的趋势是提高生产率以及产品质量,要求设计者不仅要缩短产品设计的周期,而且制造者要缩短产品制造的周期。在板材的弯曲成型过程中,由于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存在,而且不同批次,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板材,其组织性能亦存在着差异,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板材的成型过程无法精确的控制,成型结果难以准确预测,因而必会延长试模时间和产品开发周期[1]。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汽车车身中大部分的板材成型都涉及到弯曲成型,如纵梁、横梁、内外板等。目前,为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世界上各大车厂纷纷采用高强钢作为汽车的结构件。一方面由于强度的提高,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减轻车辆的总体重量,使汽车向轻量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如果结构合理,也大大地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可是,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随着材料强度的提高,一些新的问题也同时产生,其中主要制约着高强钢应用的影响因素包括:材质本身的延展率大为降低;钢材的强度偏差越来越大,难以控制。延展率的降低对板材成型的方法提出挑战,而强度的高偏差却使产品的质量成为问题。板材弯曲成型后由于残余应力及弹性恢复的作用会产生回弹现象,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如使用可靠性、外观质量、性能等,高废品率也使生产厂家对高强钢产品的制造和应用望而却步。 基于对现行弯曲成型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板材材料特性的理解,本课题建议研发一种在线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由于材质的因素而造成的弯曲角度偏差进行在线补偿,利用LabVIEW软件仿真角度在线控制器,并且通过角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产品的成型角度,从而降低对材质本身的依赖性用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品率。本课题的意义:一是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中国车辆的安全性,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二是可以提高中国冷弯型钢的总体技术水平,对提高中国的加工制造水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我在下述基本能力上可以得到培养和锻炼: ①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 ②LabVIEW软件的学习以及同实际生产的结合;

中国地形考试试题和答案

中国地形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世界某些岛屿或大陆轮廓示意图,回答1~3题。 1.山脉西坡降水较多,且乳肉畜牧业发达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山脉两侧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关于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③位于印度洋板块,②④位于亚欧板块上B.④岛位于①岛的西北方向 C.第一次技术革命,对④地区的工业发展影响最大D.四地沿岸均有暖流经过 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4~5题: 4.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为 A.甲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乙 C.丙 D.丁 A.①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C.③地应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B.②地水土流失严重 D.④地风沙危害严重 读右图,完成6~7题。 6.图中的①②③三条山脉 A.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分界线 B.两侧的士壤类型明显不同 C.是我国地势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D.走向与雪峰山基本一致 7.关于图中山脉附近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山脉两侧农业地域类型明显不同 B.②③山脉两侧主要粮食作物不同 C.①②山脉都是我国主要的林区 D.①③山脉两侧的河谷地带是当地的农业区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我国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把我国的山区分为八种类型。据此做8-11题。 名称 (1)西北内蒙古温带干旱区高山 (2)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的山地、丘陵 (3)东北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4)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主要山脉 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 太行山、五台山、泰山等 丘亚 陵热 山带 区 (5)华中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低山 (6)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 (7)华南、滇南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和丘陵 秦岭、大巴山、大别山等 武夷山、南岭等 五指山、台湾山脉等 (8)青藏地区的山脉 8.既属于“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中山”,又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科技项目开题报告格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项目编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中期进展报告 项目名称: 所属学科: 领域方向: 研究期限:年月至年月 负责人: 承担单位: 联系电话: E-mail: 年月日填

中期进展报告填写说明 1.凡列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主创新科研计划的项目于资助计划实施的次年开始,需填报中期进展报告。 2.各项内容要认真填写,文字表达明确、严谨、扼要。文字叙述部分用宋体小4号字。 3.项目所取得的成果是指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主创新科研计划资助期限内取得的成果,且标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4. 项目升级情况是指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主创新科研计划资助期限内依托该项目成功申请到的上级科研项目。 5. 书面材料均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一式一份报送科技处,并提交与纸质材料内容一致的电子版。

一、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与任务书对比填写)

二、任务书执行情况(任务书主要研究内容完成情况,详细填写) 目前已完成任务书中的研究内容包括:

三、主要成果 注:“论文状态”是指“已发表”或“已录用”,“已发表”论文放在前面,“已录用”论文排在后面; “收录情况”是指被四大检索系统收录情况; “标注情况”是指是否标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3

海南三亚湾海岸地貌与沉积环境研究进展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6, 4(4), 392-400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588710621.html,/journal/ojns https://www.doczj.com/doc/588710621.html,/10.12677/ojns.2016.44048 文章引用: 李力, 李占钊. 海南三亚湾海岸地貌与沉积环境研究进展[J]. 自然科学, 2016, 4(4): 392-400. Research Progress on Coastal Geomorphology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Sanya Bay in Hainan Li Li 1,2, Zhanzhao Li 1,2,3 1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Guangzhou Guangdong 2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Guangzhou Guangdong 3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Beijing Received: Oct. 21st , 2016; accepted: Nov. 8th , 2016; published: Nov. 11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588710621.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modern Sanya Bay coast is most located in the wide Dashaba coast, and is Sandy accumulation coast by Active wave: both ends of the bay are the bedrock coastal because marine-abrasion. And the coral reefs are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degrees. As a whole, as the wave action, Sanya Bay is a large open embayed coast. But the tidal current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are also active in some coastal areas. Therefore, Sanya Bay coastal landform types are abundant. This paper intends to make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coastal Sanya Bay, and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formation of sedimentary dynamics and coastal geomorphology. Keywords Sanya Bay, Coastal Landform, Coastal Deposit 海南三亚湾海岸地貌与沉积环境研究进展 李 力1,2,李占钊1,2,3 1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 广州 2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Open Access

中国地质构造..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

常用术语: 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 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 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 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

中国石油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石油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篇一:中国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姓名:学号:性别:专业:批次:电子邮箱:联系方式:学习中心:指导教师: 20xx年x月xx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注:(1)填表字体:内容字体(宋体,小四号);基本信息字体与表格内容字体一致; (2)括号内的文字为提示性语句,一律不准出现在最终要上传的开题报告中。 篇二:中国石油大学论文格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xxxxxxxxxxxxx 姓名: 学号: 性别: 专业: 批次: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20xx年x月x日(开题报告截止日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开题报告_模板 硕士学位研究生 开题报告与文献总结 课题名称:煤层气数值试井研究 学号:s0******* 学科专业:应用数学 年 姓级:20xx级名:吴上 指导教师:同登科教授 报告时间:20xx年10月23日 中国石油大学 目录

1.课题来源、提出背景及其研究意义.................................12.数值试井及煤层气试井模型的进展.................................33.研究内容................................................. ......7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75.进度安排、科研工作量、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76.导师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8开题报告................................................. (1) 文献综述................................................. ......91.数值试井理论主要研究内容 (9) 1.1参数拟合方法 (9) 1.2数值模拟的精度控制 (9) 1.3网格剖分技术 (10)

中国地形(海拔高度概况)表

中国各地海拔高度分布图(单位:米) 56 北纬(度) 54 917 1000 958 52 1000 982 893 542 50 1000 1000 1000 982 900 568 507 500 48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82 894 516 284 440 489 500 500 500 46 1000 1000 982 964 982 1000 1000 1000 946 556 147 97 266 479 500 500 500 44 1000 1000 982 911 643 893 929 946 1000 1000 1000 982 893 485 95 91 416 489 500 500 42 1000 982 911 589 536 554 571 607 946 1054 1036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82 911 579 431 99 200 447 500 500 40 2083 2500 1357 1071 964 661 589 643 750 750 768 982 1786 1214 1036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36 569 434 212 105 133 38 2917 2607 1429 1268 1232 1214 1357 2429 1964 1893 2482 2554 1893 1214 1107 1036 1000 982 946 839 302 92 39 8 36 2167 2833 2750 2714 2714 2714 2786 2893 2821 2250 2250 2250 2143 2000 1786 1107 1000 946 611 471 156 34 16 34 2893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2964 2893 2857 2857 2857 2750 1964 1143 1000 929 529 186 103 31 18 32 2833 2964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2821 1900 1021 914 886 486 143 89 38 32 17 30 2833 2893 2964 3000 3000 2964 2893 2857 2857 2857 2643 1264 521 486 843 300 171 149 110 174 46 28 2833 2857 2857 2833 2143 2143 1964 1150 914 886 829 500 443 440 423 355 43 26 2000 2000 1857 1143 1000 911 393 439 457 486 450 118 24 2000 2000 1839 1089 929 819 224 134 172 400 382 118 75 22 1875 1625 460 96 28 10 20 31 3 18 东经(度) 072 074 076 078 080 082 084 086 088 090 092 094 096 098 100 102 104 106 108 110 112 114 116 118 120 122 124 126 128 130 132 134 136

(完整版)开题报告

重庆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某联合站的设计 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油气储运2011-02 学生姓名范新林学号 2011440485 指导教师邱正阳 2014 年 12 月 14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 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2周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 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 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它不少于12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至少2000字,其余内容至少1000字。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课题的意义: 联合站是转油站的一种,但由于其功能较多,在油田上普遍存在。站内 包括有脱水站,转油站系统,原油稳定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注水系统,天 然气处理系统等,它是油气集中处理联合作业站的简称。主要包括油气集中处 理(原油脱水、天然气净化、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等)、油田注水、污水处理、供变电和辅助生产设施等部分。 联合站是油田原油集输和处理的中枢。联合站设有输油,脱水,污水处 理,注水,化验,变电,锅炉等生产装置,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原油的处理, 达到三脱(原油脱水,脱盐,脱硫;天然气脱水,脱油;污水脱油)三回收(回收污油,污水,轻烃),出四种合格产品(天然气,净化油,净化污水,轻 烃)以及进行商品原油的外输。联合站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场所, 是油田九大危险源之首。联合站设计是油气集输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它的要求是使其最大限度的的满足油田开发和油气开采的要求,做到技术 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安全可靠,保证为国家生产符合数量和质量的油田产 品。 2.国内外研究现状: 联合站一般包括如下的生产功能: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 天然气脱水、轻油回收、原油储存及向矿场油库输送、污水处理、净化污水 回注地层,接收计量站、转油站输来的油气混合物、变配电、供热及消防等。 对联合站的要求是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油田开发和油气开采的要求,做到技 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安全可靠,保证生产符合数量和质量的油田产品。 国内现状: 1.集输控制系统方面: 油田联合站的自动化建设起步较晚,初期发展较为缓慢。在1972年世界能源危机以前,对原油集输系统的运行控制大多是注意安全性、可靠性及原 油脱水的精度,用大冗余处理各种干扰因素,控制方案简单。但在愈来愈重 视降低投资的今天,人们开始关注原油集输系统的最佳节能控制,即如何把 脱出的污水中的含油量降至最少,原油处理精度最高,使操作更为简单,运 行更为安全可靠,这是一个重要问题,而且,由于原油开采进入后期,原油 含水量上升,来液量波动大,在现有的冗余条件下,原来使用的控制规律过 于简单已不能保证控制效果。因此,需要研究一套适合现状的油田联合站集 输自动控制系统。在我国,原油集输控制系统最先采用的是DDZ-II型仪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这些由常规仪表组成的控制系统具有一些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 1)难以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如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反馈预测控制 等等; 2)控制方案改变较困难; 3)一次性投资大; 4)控制精度相对较低。 2.在光纤传感应用方面:

川地质地貌情况

四川地质地貌概况 —研究四川峨眉山地质地貌及丹霞地貌的特点 作者:张茜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摘要:将四川地貌格局分为三大单元:东部的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的高山高原和西南部的中 山宽谷及四川盆地边缘山区,并分析了这四大单元的地势差异、地貌结构。 关键词:四川省,地貌格局,峨眉山,丹霞地貌, 正文: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最高点是西部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最低点在南边泸州市合江县的长江之滨,海拔约220米。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地貌特点 1.四川盆地底部地区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脉所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区。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山地两个地貌亚区。广安市附近的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2.四川盆地边缘地区 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该区主要的山脉有:东北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巫山、七曜山、大娄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

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3.川西南山地区 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或两山夹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4.川西北高原地区 本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在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着名高峰。 (二)峨眉山地质地貌 1.峨眉山的形成 中国地质史上末期的莫定了的轮廓,期的,及其伴随的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的现代地貌。峨眉山的地层从前(中国通称)以来,除缺失中、晚宴陶世、、、沉积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其中保留了典型的标志和大量,为研究沉积相,复原古环境,进行全球生物地层学及研究提供了重要地史资料。峨眉山麦地坪剖面对前——寒武系界线的研究碳酸盐沉积相的研究中、卞三叠统龙门洞剖面对潮坪沉积相的研究;晚二叠世基性岩浆喷溢的对作用,上地慢深部过程,岩石圈演化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成为中外

06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震勘探原理

2006 年硕士学位考试 一、名词解释 1. CDP ,共深度点(Common Depth Point) DMO ,倾角时差校正获动校正(Dip MoveOut) A VO ,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关系(Amplitude Vary with Offset) VSP ,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EOR ,提高采收率(Enhance Oil Recovery) 2. 费马原理, 地震波在任意介质中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时,沿所需时间最短的路径传播。费马原理规定了波传播的唯一可实现的路径,不论波正向传播还是逆向传播,必沿同一路径,因而借助于费马原理可说明地震波的可逆性原理的正确性。 惠更斯原理: 在弹性介质中,可以把已知t 时刻的同一波前面上的各点看作从该时刻产生子波的新点震源,在经过△t 时间后,这些子波的包络面就是原波前面到t+△t 时刻新的波前。 虚震源原理, 波从O 点射到地层A 点再反射回S 点所走路径,就好像波由O 点的虚点O *直接传到S 点一样 斯奈尔定律,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上下层速度与入射透射角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2 121sin sin θθ=V V ,波传播满足这样的一种关系的原理就是费马原理。 采样定理: 当采样频率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的2倍时,即:fs.max>=2fmax ,则采样之后的数字信号完整地保留了原始信号中的信息,采样定理又称奈奎斯特定理。 3.Dix 公式,是一种实现了用均方根速度求层速度的公式。 Gardner 公式,是一种实现了利用地层纵横波速度求取平均密度的公式。 Wyllie 方程,给出了岩石中的波速和空隙度以及空隙中流体波速、岩石基质波速之间 的关系。 Zoeppritz 方程,用位移振幅表示的反射透射系数方程,称为Zoeppritz 方程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滤波方程,如果输出信号的谱是输入信号的谱与系统的频率特性的乘积,则描述这种关系的方程就是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滤波方程。 二、简答题 1、有效波与干扰波的主要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分别用什么方法突出有效波而压制干扰波? 答:有效波与干扰波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 传播方向上的不同,使用组合法突出有效波而压制面波;(2) 频谱上的差异,使用滤波方法突出有效波而压制干扰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