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导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4.你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5.简要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及其决定

1.试述GNP、GDP、NNP、NI、PI、DPI之间的关系。

2.试述名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计算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通常使用实际GDP?

3.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完全竞争企业怎样来决定它对生产的需求?

4.在国民收入核算中,社会保险税对GDP、NI、PI、DPI中哪个指标有影响?为什么?

5.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万元),计算:①储蓄;②投资;③政府支出。

6.在宏观经济均衡中,政府的税收发生变化会对宏观经济均衡产生什么影响?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基准模型

1.哈罗德模型与多马模型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什么?

2.哈罗德模型是如何分析经济长期均衡条件的?

3.在索洛斯旺模型中,投资率与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如何影响稳定状态的产出水平?

4.在索洛斯旺模型中,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黄金律是如何运作的?

5.在索洛模型中,什么因素决定稳定状态下的人均收入增长率?

6.为什么一个经济决策者会选择黄金规则的资本水平?

7.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如何影响稳定状态的增长率?

8.经济增长基准模型的困境是什么?

第四章内生增长理论

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尴尬境地”是什么?

2.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内生增长模型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3.包含了“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的内生增长模型是以什么样的函数形式将这两个假定内生化的?又是如何解决了竞争性均衡与规模报酬递增的矛盾的?为什么说在人

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上存在问题?

4.1950-1973年,法国、德国和日本的增长率都比美国高出至少2个百分点,在那段时间内最为重要的技术进步都发生在美国,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据本章知识,试对可能的原因进行推测。并在互联网上检索相关资料,检验你的推测是否正确,以及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什么?

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2.简述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区别。在什么情况下两者达到一致?在什么情况下两者又会偏离?

3.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4.引起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什么?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分析这种移动对产量和物价水平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5.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是什么?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分析这种移动对产量和物价水平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6.如果总供给曲线为,总需求曲线为,

(1)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下降10%,求新的均衡点。

7.假设一个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总需求函数为,

(1)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

(2)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价格水平。

8.试用价格水平的变动来说明总需求冲击如何导致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9.比较古典模型、凯恩斯模型、理性预期模型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六章总需求理论

1.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整个银行体系不存在超额准备金,某人向央行出售的10000元债券获得现金存入银行,试用T形账户写出前三家的存款情况。

2.如果一经济体在一年内,经济中的货币存量为10万亿元,货币的流通速度为10次,试求名义国民收入。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同货币数量论在论述利率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时有何区

别?

4.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与流动性偏好理论有何区别?它们之间是否有共通之处?

5.试解释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6.在下列情形中,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有何变化?并说明原因。

(1)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上升;

(2)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性减少;

(3)投资乘数减少;

(4)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增加。

7.如果政府购买与税收等量增加,IS曲线将如何移动?

8.央行为抑制通货膨胀而减少货币供给,但此时货币需求增加,LM曲线将如何移动?

9.考虑如下封闭经济的情况:

消费函数:;投资函数:;政府购买为250,

税收为200;货币需求函数为:;货币供应量为3200,价格水平为2。求:

(1)推导IS曲线和LM曲线,以及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2)当政府购买从250增加到400时,IS曲线将如何移动,并求出此时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3)当货币供给从3200增加到4000时,LM曲线将如何移动,并求出此时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4)假设价格水平可以变动,试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10.试用外部经济冲击理论分析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滞胀”产生的原因以及央行的应对之策。

第七章总供给理论

1.比较五种短期总供给模型的异同。

2.简述菲利普斯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滞胀?请描述一种能够产生滞胀的情况并说明如何对其进行治理。

4.在粘性价格模型中,描述下列特殊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如何将这些情况与我们

在第七章中讨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进行比较?

(1)没有一个企业有伸缩性价格(s=0);

(2)合意价格不取决于总产出(a=0)。

5.假设某经济体的菲利普斯曲线是,而且自然失业率是过去两年

失业率的平均数:

(1)为什么自然失业率取决于最近的失业率?

(2)假设宏观调控遵循持续低通胀的政策,通货膨胀率为1%,这种政策对一段时期内的失业率有什么影响?

(3)这些方程式对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和长期的交替关系意味着什么

第八章消费理论

1.试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2.什么是消费之谜?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各种消费理论是如何对其进行解释的?

3.持久性收入假说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它是怎样解答消费之谜的?

4.根据持久性收入假说,请分析在以下情况下你是否会把春节奖金更多地用于消费?

(1)你知道每年都会有这么多的奖金;

(2)这样的奖金只发放1年。

5.假设持久性收入的估算值为过去5年收入的平均数,即

,且假设消费函数为:。

(1)如果你在过去10年中每年赚取20000元,你的持久性收入是多少?

(2)假设下1年(即t+1年)你的收入为30000元,你新的持久性收入是多少?

(3)你在T时期和T-1时期的消费分别是多少?

(4)你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多少?长期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多少?

(5)假设从t+1年开始你将一直赚取30000元,利用持久性收入计算公式,用图表示你每一年的持久收入值。

6.试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7.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之谜的?

8.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杜森贝的相对收入假说有什么不同?

9.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消费与转型时期的消费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九章投资理论

1.试解释产出水平变化对投资的影响。

2.什么是托宾的Q理论?它与企业投资决策有什么关系?

3.试解释利率变动对住房投资的影响。

4.企业持有存货的原因是什么?存货投资量由哪些因素决定?

5.新古典理论是如何建立起意愿资本存量与投资之间关系的?

6.什么是企业固定投资?应怎样分析企业的固定投资决策过程?

7.简述投资税收减免政策对调控经济的作用。

第十章预期理论

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是如何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何在?

2.设卢卡斯曲线为,其中,。比如,当价格水平,

预期价格为1.00,产量Y就为4200,即高于潜在水平。假设,总需求

曲线为

(1)假设某一时期经济已处于产量为潜在水平状况,并在近期内预期政策不会变化。货币供给为600,政府支出为750,价格水平为多少?(提示:如果不发生突然变动,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水平相同)

(2)现假设,央行宣布,把货币供给量增加到620,新的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将为多少?

(3)现假设,央行宣布,把货币供给量增加到620,但实际上却增加到了670,新的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将为多少?

3.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不能在长期内影响均衡收入水平,因此也是不必要的;如果经济主体犯了预测错误,政府只需要宣布一下新的统计数据,市场就会立即回复到充分就业状态。支持这一结论的核心前提是什么?你对此有何评论?

4.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试评论理性预期学说在宏观经济理论发展中的

意义。

5.比较下列概念:静态预期、外推预期、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

第十一章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1.试说明对外净投资与贸易余额的关系。

2.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关系是怎样的?

3.在浮动汇率制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税收上升和货币供给减少分别会对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有何影响?如果是在固定汇率制下,情况又如何?

4.对于一个小型开放经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产出处于自然水平,但是存在贸易赤字,运用IS-LM模型说明恰当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是怎样的?

5.考虑一个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经济中的货币扩张,讨论其对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影响。

6.什么是汇率?汇率如何决定?为使资本流入等于贸易赤字,汇率的调节作用是什么?

第十二章失业理论

1.哪些失业是可以消除的?哪些失业是无法消除的?为什么?

2.摩擦性失业是不是一种自愿失业?

3.假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这意味着所有企业会开出较高的工资。在失业的搜寻模型中,确定这对最低工资和长期失业率的影响。解释你的结论。

4.失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治理失业的措施有哪些?

5.假设某国某年的自然失业率为5%,实际失业率为7%,试计算:

(1)若该国潜在GDP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根据奥肯定律,要想使该国在两年内实现充分就业,该国经济每年应以多快的速度增长?

(2)若该国实际GDP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则要多少年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第十三章通货理论

1.通货膨胀、通货收缩、通货紧缩与滞胀这几个概念有何不同?

2.简要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3.简要说明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4.简要说明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5.若某国价格水平在2001年为107.9,2002年为111.5,2003年为114.5,则2002年和

2003年的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如果以前两年的通货膨胀率平均值作为对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则2004年的通货膨胀率应该为多少?如果2004年的利率为5%,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6.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们分别对社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7.试评价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就1997年以来中国通货紧缩现象的成因和对策谈谈你的看法。

第十四章经济周期理论

1.试述乘数-加速数原理,并用这一原理来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

2.如何评价真实周期理论?

3.何谓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有哪些阶段?

4.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如何解释就业波动的?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暂时的技术冲击和永久性的技术冲击分别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5.单个企业工资和价格的缓慢调整是如何引起整个经济价格刚性的?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3.下列何种政策组合会使利率肯定下降,收入的变化不确定?

(1)松财政政策与紧货币政策;

(2)紧财政政策与松货币政策;

(3)松财政政策与松货币政策;

(4)紧财政政策与紧货币政策。

4.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5.货币主义者与凯恩斯主义者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上有什么分歧?

6.什么是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哪一种政策内在时滞更长——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哪一种政策外在时滞更长?为什么?

7.如何协调使用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8.简述卢卡斯批判的主要内容。

9.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9章 一、选择题 1.政府预算赤字增加()。 A.提高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B.降低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C.对真实利率没有影响,也不会挤出投资,因为外国人购买有赤字国家的资产 D.以上各项都不是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较高的真实利率()。 A.增加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B.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C.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国外投资 D.以上各项都不是 3.欧洲人对美国生产的福特汽车的偏好提高,引起美元()。 A.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B.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C.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D.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E.升值,但美国净出口总额保持不变 4.“孪生赤字”这个词是指()。 A.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政府预算赤字 B.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资本净流出赤字 C.一国的储蓄赤字和它的投资赤字的相等 D.如果一国有贸易赤字,其贸易伙伴必定也有贸易赤字 5.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B.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6.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升值 B.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贬值 7.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美元供给增加,且美元贬值 B.美元供给减少,且美元升值 C.美元需求增加,且美元升值 D.美元需求减少,且美元贬值 8.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净出口的表述是正确的?()。 A.净出口将增加 B.净出口将减少 C.净出口将保持不变 D.以上各项都不是 二、判断题 1.资本净流出是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减国内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2.一国的资本净流出(NCO)总等于其净出口(NX)。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转移支付()? A退伍军人得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就是。 2、?作为经济财富得一种测定,GDP得基本缺点就是()。 A 它测定得就是一国国民生产得全部产品得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它所用得社会成本太多; 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得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得政府支出就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得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加上政府得转移支付之与; D 政府工作人员得薪金与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与劳务得支出费=1、5 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就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有(). A 家庭主妇得劳务折合成得收入; B 出售股票得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得收入; D 为她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得差别就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得方法就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得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 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 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 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 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 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 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 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 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宏观经济学习题(按章节)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持续市场出清假设似乎最不适用于以下哪个市场( C ) A.股票市场 B.小麦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国债市场 2.下列变量都是流量,除了( C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消费支出 C.个人财富 D.国内生产总值 3.下面各种现象都会降低失业率,除了:C A.失业人口数减少。B.就业人口数增加。 C.劳动力减少,而失业人口数没有任何变化。D.放弃找工作的人数增加。4.奥肯定律描述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A.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的变化。 B.名义GDP变化的百分比与劳动力的变化。 C.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失业率变化的百分比。 D.实际GDP的绝对变化量与GDP平减指数变化的百分比。 5.假设年初的失业率为5%。根据奥肯定律,下面哪项陈述是错误的:D A.如果这一年的失业率不变,实际GDP将会升高3%。 B.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上升到7%,实际GDP将会下降1%。 C.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下降到3%,实际GDP将会上升7%。 D.如果这一年的平均失业率保持在5%,实际GDP将保持不变。 6.如果一个美国公民被一家在巴西经营的美国公司雇用,那么她的收入:D A.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B.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NP的一部分。 D.是美国GNP的一部分,巴西GDP的一部分。 C C C A D D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2.失业3.失业率4.结构性失业5.摩擦性失业6.周期性失业7.充分就业8.自然失业率9.经济增长10.流量11.存量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2.失业: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3.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4.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5.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 6.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7.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8.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和产品市场都平衡时的失业率。 9.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提高。 10.流量: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11.存量: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三、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每个1分)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个市场的划分: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2分) 行为主体的划分:家庭、企业与政府。(2分) 总量分析。(1分)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1分) 3.在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 产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与周期波动同步(4分),股票价格具有超前性。(2分) 4.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分) GNP指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2分) GDP和GNP之间差别的产生是因为在某一给定国家所生产的某些产出是由国外的生产要素所有制提供的。GDP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考虑的是一国经济领土内经济产出总量;GNP从身份角度,统计利用一国国民(常住单位)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GDP和GNP之间的差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习题册+本科+参考答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概念中最终产品包括() A.有形产品B.无形产品C.自我服务品D.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2.用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 A.GDP=C+I+T B.GDP=C+I+S C.GDP=C+S+T D.GDP=C+I+G 和NI之间的差额是() A.公司利润B.工资C.间接税D.利息 4.用出售最终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是()。 A.部门加总法B.增值法C.支出法D.收入法 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研究社会经济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B.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经济行为或活动及其经济变量C.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收入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D.着眼于经济政策,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6.个人从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被称为()。 A.国内生产净值B.国民收入C.个人收入D.个人可支配的收入 7.在通过国内生产净值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时,不能够() A.扣除未分配的公司利润B.加上政府转移支付 C.扣除企业的间接税D.扣除折旧 8.应计入我国2006年GDP的是() A.2005年生产而在2006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2006年中国人投资于美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C.2006年美国人投资于中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D.某人2006年自制自用的汽车 9.国民收入是() A.国内生产总值减资本折旧B.国内生产净值减间接税 C.一个国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D.个人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入 10.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C+I+G+(X-M)=C+S+T 1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可支配收入总和 与NDP之间的差额是() A.间接税B.折旧C.直接税D.净出口 13.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C.建造一座住宅D.以上都是 和NDP之间的差额是() A.直接税B.间接税C.公司未分配利润D.折旧 15.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现为() A.I+G=S+T B.I=S+T C.I=S D.I+G=S 16.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 17.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A.GDP=C+I+G+(X-M) B.GDP=C+S+G+(X-M) C.GDP=C+I+T+(X-M) D.GDP=C+S+T+(M-X) 18.当政府购买的增加量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量相等时,国民收入会()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国民收入核算练习题 1.某一经济生产五种产品,2000年和2002年的产量和价格如表。请计算: (1)2000年、2002年的名义GDP。 (2)如以2000年为基年,2002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3)2002年比200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产品2000年2002年 Q P Q P A 25 1.5 30 1.6 B 50 7.5 60 8 C 40 6 50 7 D 30 5 35 5.5 E 60 2 70 2.5 2.假定GDP为5000,PDI为4100,政府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赤字10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 3.假设一国GNP为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NNP、净出口、政府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 4.请根据下表计算:GDP、NDP、NI、PI、PDI。(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125 净出口15 储蓄25 折旧50 政府转移支付120 企业间接税75 政府购买200 社会保险金130 个人消费支出500 未分配利润100 公司所得税50 个人所得税80 5.下表为某国的统计资料,要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2)按支出法计算GD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计算储蓄额。(亿元) 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利润30 消费支出90 投资支出60 出口60 进口70 所得税30 政府转移支付 5 政府购买30 6.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人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人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人为12亿元。求该国的GNP与GDP。 国民收入决定练习题 1.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行为方程: C=100+0.6Y d,I=50,G=250,T=100。 试求:(1)均衡收入Y和可支配收入Yd;(2)消费支出C;(3)私人储蓄S P和政府储蓄S G;(4)投资乘数K I。 2.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试求: (1)均衡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3.假定上题中的税收不是定量税T=250,而是比例税,税率t=0.25,即税收函数为T= 0.25Y,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与种类 2.通货膨胀的原因 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4.失业的含义与衡量 5.失业的种类 6.失业的原因 7.失业的影响及其治理 8.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单项选择 1.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D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缩减指数; d.以上均正确。 2.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D)。 a.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b.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 c.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处于3%—10%之间。3.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 D )。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 c.结构型; d.以上均正确。 4.通货膨胀会( C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平常水平; b.使国民收入下降到其平常水平以下; c.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国民收入才会增长。 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A )。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6.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2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11800亿,边际消费倾向0.8,在增加3000亿的投资后,经济将发生( A )。 a.需求拉上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7.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治理( B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供求混合通货膨胀。 8.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C )。 a.收入初次分配; b.收入再分配; c.收入—价格管制; d.以上均正确。 9.失业率是指( A )。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10.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时期就业状态。11.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C )。 a.进口增加; b.出口减少; c.政府收入不变,但支出增加; d.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12.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增长率的上升会( D )。 a.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b.使总共供给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共供给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共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产量不变。 13.自然失业率(D )。 a.恒为零; b.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答案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既便两国产出不变,其GDP亦不能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合并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GDP是对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出的市场度量,只要合并前后两国产出不变,合并后的GDP亦应与原来两国GDP之和相等。 2.国民收入核算中,净投资可以为负,但总投资无论如何不能为负。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若存货的缩减额加上折旧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和设备的总价值,净投资为负;若存货的缩减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设备的价值,总投资也为负。 3.既然折旧和间接税不是要素收入,按照收入法这两项不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GDP是当年全部最终经济成果的市场价值,折旧和间接税无疑应包括在里边。如将此两项排除在外,核算得到的就将不是GDP,而是大致相当于NI 的一个指标了。 4.个人从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上都获得利息收入,则按照收入法,两种利息都应计入GDP。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之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答案 1.C 2.B 3.C 4.A 5.A 6.C 7.C 8.B 9.D 10.A 11.C 三、计算 1.据表13-1提供的某国经济数据(单位:亿元),求该国相应年份的GDP、NDP、C、I 和In(净投资)。 解:第一年各指标数值为: C = 消费掉的消费品=90亿 I= 新产建筑+新产设备+年 品的库存量-年初消费品 =5+10+50-30=35亿 In =I-估计一年现有建筑的 -估计一年现有设备的 =35-10-10=15亿元GDP=C+I=90+35=125亿元 NDP=GDP-(I-In)=125-20=105亿元 同理可得第二年各指标的数值为: C=110亿元,I= -5亿元,In= -25亿元 GDP=105亿元,NDP=85亿元 2.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开采了50千克银,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 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 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 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 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 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与消费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 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 品. 3.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北方交通 大学考研) 解答: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这. 是因为: 第1页共7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1、“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2、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A.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 B.将各生产要素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 C.将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 D.把购买最终产品所支出货币价值加总 3.、为了生产方便面,某企业购进10吨面粉,这些面粉属于() A.最终产品 B.中间产品 C.一半是最终产品,一半是中间产品 D.不确定 4、如果当期价格水平低于基期价格水平,那么 ( ) 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实际GDP小于名义GDP C、实际GDP与名义GDP 相同 D、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5、以下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 ( ) A、投资 = 储蓄 B、投资 = 消费 C、储蓄 = 消费 D、总支出 - 投资 = 总收入 - 储蓄 6、下列项目中,( )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 7、以下 ( ) 不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A、企业的库存 B、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安徽民工在江苏打工所得收入应该计入到当年 ( ) A、安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B、安徽的国民收入 (NI) C、江苏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 D、江苏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9、通货膨胀时,GDP价格矫正指数 ( ) A、大于1 B、小于1 C、大于0 D、小于0 10、宏观经济学中所讨论的两部门指的是() A. 工业和农业 B.家庭和企业 C. 企业和政府 D.工业和第三产业 11、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进口减出口 12、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3、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中? (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14.、统计一年内由本国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15、下列哪项计入当年的GDP ()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 1. GDP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 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 d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得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 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 (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二者都就是通过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决定价格与产量,而且曲线得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 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4)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 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与消费得产品与劳务、中间产品就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作为社会投资与消费得产品与劳务、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面 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 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