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1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请根据以自己的社会化历程为例,说明不同社会化类型的具体内容,并阐释不同社会化机构对社会化的影响。

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 字。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 她的智力、心理、行为才能得到正常发展; 如果离开了人所特有的社会生

活条件, 处于某种动物生活环境中, 那只能发展到动物那样的水平,永远达不到人的智力水平, 产生不了人的情感。一

个人从一无所知的婴儿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需要一个较长时期,在此期间,她要学习社会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掌握社会的各种必要的规范, 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而社会也会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千方百计地对个人施加影响, 使其符

合社会的需要。

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 家庭教育曾经就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封建社会,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使得一个家庭就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因此,家庭教育往往就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家庭就是儿童生活成长的基地, 就是个

人进行社会化的最初场所, 家庭成员尤其就是父母的行为方式,就是儿童社会化的直接模式,正像人们所说的, 家庭就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就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在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全部因素中,毫无疑问,家庭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因为儿童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长,从她们接受教育的顺序来瞧,也就是首先接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然后才就是幼儿园、学校的影响。从孩子身上可以瞧出父母的品格。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孩子的思想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记。幼小的儿童往往以父母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与模式。例如, 把妈妈当作妻子与女人的象征,把爸爸当作丈夫与男子的象征, 逐步形成自己的基本概念。而父母在家庭中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的范型,她们的喜悦或沮丧, 她们表达自己情感的愿望与机会, 她们的相互爱慕、争吵、合作、竞争与冲突,甚至习性爱好, 也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她逐渐形成了对人、对社会的瞧法。

学校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将儿童从家庭引向社会的第一架桥梁,毫无疑问,属于学校。学校就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社会成员系统传授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的制度化机构。当儿童进入学龄期后, 学校的影响便取代家庭上升到首要地位, 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

作为社会化机构, 学校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它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 而这种长期的系统的教育

对儿童的社会行为的塑造在现代社会中就是无以替代的。现代社会的正规教育时间, 一般长达9 年至16 年, 在这期间, 学校除了向学生传播各种知识与技能, 在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还会充分利用学校来为自己培养接班人, 引导与鼓励学生尊重既有的社会与政治秩序, 力求向学生传授长期以来形成的情感与价值规范。其次,学校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有着独特的、完整的结构,它就是社会的雏型。实际上,每个学校都可以称得上就是一个微型社会,有其独特的地位、角色、文化、价值标准、传统甚至仪式或礼节, 儿童在这里扮演着学生、同学、朋友等各种社会角色, 并在课堂里与其她公共场合与老师、同学、校长等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互动。所有这些, 都对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自我与人格, 规范合乎角色的社会行为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伴团体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俗话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对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的诸因素中, 同龄群体的作用就是不可忽视的, 同龄群体影响日趋重要, 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与教师的影响。同伴团体一般就是指由年龄相近、社会地位相当的一群人自愿组成的交往团体, 年级相同的一群儿童自愿组成的交往团体, 就是自发形成的,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权威与为社会所赞同的目标,就是儿童自由组成的,同伴之间相互平等地选择朋友,没有强制性的组织关系,来去自由,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活动, 可以不顾成人的规定, 有团体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它的成员可以探讨家庭与学校所禁忌的问题, 发展家庭与学校所不允许的关系。

工作单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职业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生活经济状态、人生(职业)目标对个人有着重要的影响;真正踏入社会后,人们学习技能,遵守规范,扮演角色,真正适应现实生活。

大众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当世界进入到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便就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大众传播媒介,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五花八门的传播工具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社会化的“第二课堂” ,它们或教人以善, 或教人以恶, 其作用可与家庭、学校相匹敌。

从传统到现代,对人的社会化影响最大也最多的大众媒介可说就是书籍。书就是人类知识的宝库,读书,就是打开这宝库的钥匙。打开书本就会在您面前展现出琳琅满目的知识珍宝, 任您去探求、去采掘、去装载。书, 就是人生的向导,它会启开您观览世界的窗户, 引导着您走向美好的生活,走向理想的境界。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镜中我P41

答:库利生动地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成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

其实就是她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2、代沟P46

答:代沟在社会学中就是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的差距、隔阂,甚至冲突。

3、初级社会群体P70

答: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与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人的社会化有什么意义?P30

答:1 从个人角度来瞧:人的社会化就是满足个人需求、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2 从社会角度来瞧: 社会就是由人组成的,一个社会要延续,必须要求新加入的社会成员了解其已有的文化、价

值观以及行为规范。社会化就就是社会以它特有的文化将新成员不断教化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成员的过程。

2、社会组织有哪些特征?P83

答:社会组织有如下的特征:第一,特定与明确的组织目标;第二,非情感的关系;

第三,规范的互动形式;第四,复杂的组织结构。

3、权力分析有哪些基本模式?P98

答:权力分析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就是传统的“利益—冲突模式” ,它关注的核心就是社会行动者之间可观察到的利益冲突,也即两个人之间的支配关系。

第二种模式就是帕森斯等人倡导的“权威—合法化模式” ,它关注的核心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权力,也即将强制与认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共同行动的能力。

第三种模式就是法国思想家福柯提出来的,可称之为“生产—运作模式”。

五、论述题(每题15 分,共30 分)

2、中国的单位制度有什么样的独特特征?

答:在计划经济体系下,由于整个城市的资源与组织都被纳入单位制度的框架下,单位成为掌握几乎所有资源、覆

盖整个城市社会的组织;而单位的劳动关系又几近就是终身雇佣的劳动关系,单位很难解雇单位成员,可就是单位

成员自己想要调换单位也极其艰难,多数人一生都只在一个单位工作,因此,单位成员对单位形成了高度的制度性依附。所谓制度性依附就是说,单位成员对单位的高度依附就是由单位制度本身所决定的,而不取决于具体的人际

关系。这种制度性依附就是单位制度的基本特征,它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单位成员对单位的社会与经

济依附。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绝大多数行业确定的就是低工资、高福利政策。第二,单位成员圣单位的政治依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并不仅仅就是一个福利共同体,更就是一种通过福利共同体的方式来实现社会控制与社会动员的方式。第三,单位成员对直接领导的人身依附。在这三重依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单位制度文化。在单位制度下发展起来的这种制度性依附使国家对城市社会及其社会成员实现了有效的高度控制与整合。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结合父母的经历与自己的经历,试述您对社会流动的理解,并分析我国社会流动的特点。

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 字。

社会流动又叫社会位移,指个体从一种社会集团移向另一种社会集团, 或从某个社会集团内部的一个层次移到另一个层次的现象, 也包括不同阶级之间个别成员的互变。社会流动只就是个体在不同阶级、不同阶层或不同层或不同集团之间的地位变迁, 而不就是阶级、阶层的整体转移。个体的社会流动, 不仅就是个政治地位、经

济地位、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社会流动就个体的期望与奋斗目标而言, 其一般趋势就是向上流动, 而不就是向下滑坡。在早期的社会流动中, 导致社会位置变化的原因, 主要就是借助经济地位的变化(如发财)政治地位的主流(如职位升迁)、军事力量的干预(如政变)、教会的作用与婚姻关系等等,个人的知识,才干只就是次要的因素; 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信息高度社会化的今天, 竞争与交往使个体的社会流动越来越取决于个人的智能与人格特征,即知识、才干与个人品格等因素。人们发生何种的社会流动,大致有着三个层面的因素影响: 宏观层面受制于社会结构与国家的制度安排;中观层面,依赖于工作单位与家庭等社会生产单位与社会化组织供给的社会资源; 微观层面取决于个人后天努力。从社会研究的视角来瞧,前两者因素属于先赋因素, 即个人能力之外的原因, 后者属于自致因素,即个人努力的结果。考察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成员的社会流动历程, 可以发现上述的因素交织错落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地位升降的际遇。

一、社会流动的类型

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参照基点与原因,社会流动可相应地划分为如下 3 种类型。

(一)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就是指一个人从下层地位与职业向上层地位与职业的流动, 或者从上层地位与职业向下层地位与

职业的流动。垂直流动可以伴随地区间流动, 也可就是原地升降。水平流动就是指一个人在同一社会职业阶层内

的横向流动。它多半就是地区间的流动, 也包含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工作群体或组织之间的流动。

垂直流动无论对个人还就是对社会都极为重要。它影响社会的阶级、阶层与产业结构。如果一个时期内向上流动的频率超过向下流动,说明社会在进步,反之, 说明社会在倒退。每个人都希望向上流动而不希望向下流动。但每个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分布就是不均匀的, 只有那些具备一定条件的人才有可能上升, 这个条件就就是知识、才能与机会。对社会来说, 关键就是要有各种合理的流动渠道, 要有一套选优的标准与实施办法。这些渠道、标准与办法就是在社会流动的实践中形成的, 就是一种社会选择而不就是决策人的主观设计。

水平流动可以使自然资源、物质财富与人才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与使用, 影响着人口的地区分布与同一产业的内部结构。它带来人员的交往, 有利于各地区与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 能打破地区与人群的封闭状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二)个人一生中的流动与代际流动

个人一生中的流动, 指个人在职业与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动。在现代工业社会, 尤其就是在城市,

这种流动也就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社会学对此种流动的研究, 主要关注人的一生, 在哪个年龄阶段, 哪种职业地位的人发生流动的次数最多, 她们向哪个方向流动等。研究的目的就是探求人生中的一条流动曲线。

代际流动就是两代人之间的职业与社会地位的流动, 具体操作就是通过测量儿子的职业与父亲职业的异同

表示出来的。社会学尤其重视代际流动的调查研究, 因为代际流动更能反映社会变迁的方向, 改变着社会乃至家庭的职业结构。在封闭的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一出生就注定要在她父辈所属的阶级与阶层里终其一生,子继父业, 代际流动很少。在开放的现代社会,每个阶级与阶层的大门都就是敞开的, 代际流动就是必然的。但代际之间向上流动的机会, 并非对所有的人都一律平等, 它受到许多个人条件与环境因素的影响。美国社会学家研究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模式就是, 父亲的职业与父亲的教育水平同时影响儿子的教育与儿子的第一个职业,其中尤以父亲

的职业对儿子的教育影响最为显著。儿子的第一个职业与她所受的教育同时影响她现在的职业, 其中尤以第一个职业影响最大。父亲的职业与教育对儿子现在职业的影响明显减弱(如图)。从这个模式中瞧, 家庭的代际流动就

是受到上一代人的职业与教育水平限制的, 即家庭内部条件对代际流动起着制约作用, 这就是不以她们个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若把社会环境的变化因素加以考虑, 尤其就是在现代社会变迁速度加快的情况下, 则有许多外力促进社会的代际流动。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 代际流动都就是双向的, 即有上升也有下降。考察一个家庭内的代际流动只具有个案意义, 无法排除许多偶然因素。社会学着重从总体上考察上升与下降的比例, 从中发现社会变迁的规律。

(三)自由流动与结构性流动

自由流动就是指个别发生的流动, 就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职业的变化或地区的移动。自由流动不会对社会结构与人口的分布产生重大的影响。结构性流动就是相对于自由流动而言的。凡就是由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突变, 或由于某项社会发明与创造而引起的相当多的人的流动, 包括有组织的与无组织的流动, 都就是结

构性的流动。结构性的流动会在短期内影响社会结构与人口分布的变化。自由流动与结构性流动在有些场合下不易划分。例如移民, 有的就是自由流动, 有的就是结构性流动。自由流动就是随时随地经常发生的, 结构性流动只有在自然环境或社会发生剧变的时候才会发生。自由流动无定的方向, 不能从个别的自由流动中发现社会变迁的性质与趋势; 结构性流动就是有方向性的, 从每一次结构性流动中都可发现社会变迁的性质与方向。

二、目前社会流动的主要特点

(一)规模大

我国社会流动人口规模之大从每年异常繁忙的春运中可见一斑。根据2006 年 3 月16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告, 我国目前流动人口为1、4735 亿人。如前所述, 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1、 4 人左右, 而在城市每年也有几百万人失业与实现再就业。虽然各地情况各异, 但公有制企业职工人数连年递减已成事实。另外根据全国各省陆续出台的全面小康指标推算、折算, 到2020 年我国城镇化率应当会超过50% 甚至会更高一些。这就意味着今后每年要有 1 000 多万农民进入城镇, 如此规模可谓史无前例。

(二)范围广

目前的社会流动无论就是地域上、人口的影响面上, 还就是涉及的社会阶层、群体方面, 都就是前所未有的。流动人口超过10% 的社会就可以被认为就是一个移民社会, 现在的中国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全中国几乎所有的乡镇都有人外出谋生, 同样几乎所有城镇都有外来人口, 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也更加频繁; 1、 4 亿多流动人口中超过50% 的人, 属于跨县跨省的中远程流动。从某种角度上说, 现有的这些社会阶层与群体, 大部分就是改革以来社会流动的产物, 即使就是几个基本阶层也同样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 目前所有的社会阶层与群体都参与了社会流动。

(三)速度快

中国的社会流动速度也就是惊人的, 从一个社会流动程度很低的社会变成一个移民社会, 只经过了短短20 多年的时间。如城市化率从不足18% 到超过40% 只用了18 年, 每年的增长率超过1% 。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来农业劳动者占绝对优势的大国, 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降至全国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下也只花了10 年左右的时间。同样, 从一大二公、几乎所有城市职工都就是公有制企事业与单位制内的一员, 到现在非公有制就业成为主要渠道、大多数人成为社会人, 也就是在这短短的20 多年里完成的。中国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的目标, 高速的、超常规的社会流动在所难免。

(四)后续问题多

大规模、超常规的社会流动, 加上相关旧体制的惯性等其她因素, 引发诸多问题也就是必然的。在农村, 大量青壮年常年外出已经影响到农业生产、农村治安、农田水利建设、老人的赡养与儿童的抚养教育; 而教师、医生、农业科技与文化事业人员的流失更就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城镇, 下岗失业问题相当突出; 全国的治安形势比较严峻。

(五)影响深远

中国目前的社会流动不只就是改变了城乡人口比例、职业分布状况以及各个阶层的经济社会地位, 而就是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 改变了政治生活的社会基础。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正在造就一个成长中的民间社会, 它的出现为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增加了一个弹性因素, 拓宽了社会防御政治经济动荡的回旋余地, 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民间组织发展与拓展了公民的民主实践空间。此外, 农民阶级内部的大分化、工人阶级与知识分子阶层的发展壮大、属于中等收入群体的若干阶层的形成, 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的逐渐稳定与自我意识增强, 都将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观察与评估。目前的高速社会流动可能还要持续10~ 20 年, 其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的影响或许要超出我们的想象。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城市化P128

答:城市化就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这种人口的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1、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就是单个城市中人口不断增加;2、城市本身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区域逐渐发展成为以工商业为主的城镇。

3、社会问题P164

答:就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与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

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4、社会麦当劳化P239

答:麦当劳生动的体现了工业化社会所引发的变化。瑞泽尔认为全球都在经历社会的麦当劳化。瑞泽尔指出效率

至上、可计算、可预测,以及可控制就是麦当劳餐厅的四项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表明现代社会正变得越来越“理性化”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韦伯理论中社会分层的标准有哪些?这些标准的具体含义就是什么?

答: 韦伯理论中的社会人分层的标准有:经济标准, 社会标准, 政治标准。韦伯赞同马克思强调经济因素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 但起关键的经济因素不就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与否, 而就是一个人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经济能力。韦伯事实上直接把收入当做社会分层的经济标准。

韦伯所说的社会分层的社会标准就是社会声望,即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中所得到的评价的尊敬。韦伯认为,社会声望因素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就是独立于经济因素的,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并不一定拥有较高的社会声望。

社会分层的政治因素,韦伯瞧作就是权力,她把权力定义为人们“在遇到反对时也能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2、越轨与犯罪之间就是什么关系?

答: 越轨就是一种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具体地说, 就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规范。对越轨的界定在不同的时间、地占、文化, 乃至具体的情境中都就是不同的。按照越轨行为破坏社会规范的类型, 可发把越轨行为分为不从俗、不道德、违纪、违法与犯罪。

犯罪,就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即破坏她人的利益,违犯社会规范与破坏社会秩序的严重行为。

五、论述题(每题15 分,共30 分)

1、请举实例说明,谣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谣言就是如何传播开来的?

答:(1) 谣言都就是在大众中传播的关于人或事的缺乏根据、不够准确的消息。传言一般就是无意讹传的消息,而谣言则就是故意捏造的。谣言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谣言具有似真性。我们说谣言就是不准确的消息,但如果它们就是完全虚假的或被过于歪曲的信息,就难以流传开来。第二,谣言的产生与社会的某种临界状态或某些敏感事情有紧密的关联。在平常时期,在日常事务中少有谣言。第三,谣言与信息的透明度有直接的关联。凡就是信息公开程度很低、新闻媒体受到严格控制的社会,都就是谣言的多发这地。第四,谣言开始容易停止。俗话说,“好事

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尽管谣言并不一定都就是坏消息,但它们的确多负面消息相关。第五,谣言在传播中会被不断加工。也就就是说,谣言既就是某些缺乏根据的信息的传播过程,同时又就是这一过程的产物。

(2)谣言的传播过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乐波特把谣言的传播过程分为磨尖、削平与同化三个阶段。磨尖,即接

收者再传播时往往会对原来的信息断章取义,留下符合自己口味与兴趣的东西,或记住给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而舍弃或遗忘其她东西。削平,即再传者会把其认为的信息中的不合情理或不够动听之处削去,重新安排某些情节,

增添其故事性、新闻性与趣味性,既便于传播,又容易使传播者为人所关注。同化,即再传者多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信息添油加醋、添枝加叶,从而使这些信息带有再传者的个人色彩。经过这样的传播过程,本来就不够准确的信息会更加失真,不过,它们却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或对受系统控制的信息的渴求。

2、试述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改革开放30 年多年来,中国日益卷入全球化的浪潮。特别就是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已经逐渐

成为统一的世界中的一部分。卷入全球化的浪潮给中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不仅中国实现了与各国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与合作,而且经济全球化本身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要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注意中国成

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过程。改革开放30 多年间,大量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办工厂,这不但增加了中国的税收,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主要的就是,制造工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成为可能。但就是,世界制造业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也加重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平等地位。以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在全世界140 多个国家销售,本身就可以说就是世界公民。芭比娃娃的设计与营销战略主要在美国完成,生产芭比娃娃的原材料来自多个国家,并在多国之间进行运输,最终的装配就是在中国完成。一款标有“中国制造” 字样的芭比娃娃在美国的零售价为9、99美元,但中国只能从其中拿到大约35美分,而位于美国的美泰公司则会拿到

1 美元的利润。从这个分析来瞧,一方面, 中国的制造业越发展,跨国公司的收益越大,因为中国只能从商品的制造与销售中获得少量收益,也就就是说,这种全球化的商品链条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中国正就是这种不平等关系

中弱势的一方。此外,在中国卷入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瞧到全球化力量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作为全球知名的连锁企业麦当劳,在麦当劳发源地的美国,它只就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快餐,甚至被认为就是不健康的食品。因此餐厅多设立在加油站附近,装修也较简单。然而,在中国,麦当劳主要作为西方食品而存在,属于一种非日常的、价格偏高的消费品。与美国麦当劳餐厅里的客人不一样,中国人把麦当劳作为一个休闲场所,就是朋友聚会聊天的场所。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为其本身加入了新的内容。跟这个案例类似,多数全球性力量在中国都已经发展出了它

们的中国意涵,这些全球性力量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或被改造。综上所述,在讨论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

的境遇时,我们既要注意全球化的机遇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要注意全球化同时加深了中国在世界体系中以

来中国内部的不平等。全球化的中国实践就是一个双向过程,在全球化改变中国的同时,中国也在改变着全球性的力量。

2019春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2019春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单选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B 2、“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享乐主义 B.权力主义 C.悲观主义 D.乐观主义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A 3、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是指()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B 4、中国社会学的创始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B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D 6、“镜中自我”是谁提出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B 7、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接踵 D.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A 8、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本题分值】:3【本题得分】:3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B 9、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南京大学2019社会保障概论第一二次作业

答案+我名字 首页> 课程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最早提出要向全体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完备的社会保障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我国首次提出“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雏形”是于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四个五年计划》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 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措施最早出现于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实行以商品化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瑞典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新加坡社会保障采取的是哪一种模式 a、社会保险型 b、国家福利型 c、国家-单位保障型 d、个人储蓄型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a、失业保险 b、死亡保险

d、养老保险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保障”概念最早见于 a、《社会保障法案》 b、《大西洋宪法》 c、《费城宣言》 d、《劳工宣言》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下为福利水平的度量的是 a、商品化 b、非商品化 c、分层化 d、非分层化 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养老保险 d、社会福利 题号:1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根据劳动力的“非商品化”和福利的“分层化”程度的强弱,属于自由主义体制的国家有 a、美国 b、加拿大 c、澳大利亚 d、意大利 题号:1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贝弗里奇起草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中,提到的公益服务主要有 a、慈善拍卖 b、免费医疗 c、生活补助 d、社会保险 题号:13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考察社会保障的视角有 a、社会学视角 b、经济学视角 c、政治学视角 d、哲学视角 题号:1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有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整理修改后)

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20 分)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每题1分,计10 分) 1.孔德 2.群学肆言 3.哲学基础 4.普遍的社会现象 5.社会性 6.1943 7.情景主义 8.情感性 9.相互发展 10.条件反射学说 三、选择题(每题2分,计20 分) 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10、D 四、简答题(每题8分,计32 分) 1.马克思是怎能样看待社会的? 答: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三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 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 世纪30 年代。 2、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因》定名为《群学肆言》。 3、历史唯物注意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4、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的理论。 6、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7、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论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景主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9、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10,巴洛夫的(条件反射学)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三、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A)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 C、《实践哲学教程》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3、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操 D、千秋 4、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D)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5、“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B)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和爱的 D、自尊的 6、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擦背 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7、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星魂社区 8、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9、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B)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四,简答题 1,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

国开《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题库汇总

答案+我名字 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其中包括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秩序等功能。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艾兹奥尼将社会组织分成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性组织等三类。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业缘群体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形式之一。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互动,这种交往是暂时性的。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不是一种社会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关于社会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多样性 B. 综合性 C. 复杂性 D. 变动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越轨行为的特征,越轨行为分为正向越轨和负向越轨行为。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8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论是() A. 失理论 B. 手段-目标论 C. 亚文化群体论 D. 标签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9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是()。 A. 社会分化 B. 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 C. 垂直分化 D. 水平分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0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A. 特殊社会化 B. 重新社会化 C. 再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1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家长制会极促进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主不应把人看作被动的,而应该努力启发人的积极性。 选择一项: 对 错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2019年秋季社会学概论专形成性考核答案共20页

[第1题](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第2题](单选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处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哪一种 A.自尊的需要 B.求知的需要 C.美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3题](单选题)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第4题](单选题)“社会”一词源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第5题](单选题)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A.一人以上

B.两人以上 C.三人以上 D.四人以上 [第6题](单选题)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第7题](单选题)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涂尔干 B.韦伯 C.孔德 D.斯宾塞 [第8题](单选题)“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是什么》 C.《实证哲学教程》 D.《社会学原理》 [第9题](单选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 A.普那路亚家庭 B.血缘家庭 C.对偶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 [第10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 A.非组织性 B.突发性 C.反常性 D.冲突性 [第11题](多选题)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基本观点包括哪些内容? A.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 B.社会是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 C.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劳动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根本标志 [第12题](多选题)按照社会需要的对象,社会需要可以分为 A.物质需要 B.精神需要 C.规范需要 D.生理需要 [第13题](多选题)人进行社会化的生物基础有哪些 A.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

社会学概论— 任务1 一、单项选择题 (1/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D、劳动)。 (2/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B、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 (3/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A、19世纪30年代)年代。(4/3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B、马斯洛) (5/32)、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是优于其他动物的,原因是(D、人能进行思维活动)。 (6/32)、对于某些遭受身心损伤不能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些人们而进行的特殊措施的社会化过程,是(C、特殊社会化)。 (7/32)、马克思认为,(A、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8/32)、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角色冲突) (9/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C、结构的总和)。 (10/32)、“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C、库利)

(11/32)、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角色丛)。 (12/32)、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 (13/32)、文化是指(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14/32)、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A、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15/32)、人从出生到一岁至二岁左右的阶段。此阶段是靠感官、知觉的活动来了解外界、适应外界,以取得个人的生存目的,是(A、感知运动阶段)。 (1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C、安全的) (17/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C、前运算阶段)。 (18/32)、“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A、安全的) (19/32)、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C、客观现实性)。 (20/32)、(D、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21/32)、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B、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22/3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从人的(A、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23/32)、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朋友谈心)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 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B)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B)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C)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D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A)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D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A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D)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D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C)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C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B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C)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B)A.社区 B.群体 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 (B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A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 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B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ABCDE ) A.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E.相关性日趋增强 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BC )A.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1)

10春《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1 (第1—4章)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 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文化 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文化有三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认知文化)和规范文化。 3、社会交往 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 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自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农民革命斗争不断兴起,中国的上中层人物、知识分子中,为了救亡图存也先后出现了洋务派和维新派,其中如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等首先介绍和讲解群学或社会学,可称为中国社会学的启蒙思想家。从此可知中国社会学产生于中国的国家、民族、政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空前动荡不安,产生于中国近代的内忧外患。中国社会学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 2.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3.简述符号相互作用论 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以解释其规律的理论。 (1)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相互作用得以发生的媒介是符号。人们通过运用大家都能够懂的、表示共同意义的符号进行交往与沟通。 (2)语言是主要的符号系统,人们的交往主要借助语言进行。 (3)社会学家卢默总结了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第一,人们是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其所采取的行动的。第二,人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三,人们在交往时对所处的环境总是不断地进行一种内

社会学概论形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考答案单项选择题题型描述 1、 迪尔凯姆的代表作 A . 《自杀论》 B . 《社会学原理》 C . 《实证哲学教程》 D . 《社会学讲义》 【本题分值】:10【本题得分】:10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A 3、 社会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独立为一个经验学科,始于A . 17世纪初 B . 18世纪初 C . 19世纪初 D . 20世纪初 【本题分值】:10【本题得分】:10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学生答案】:C 5、 被誉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A . 斯宾塞 B . 奥古斯特.孔德 C . 伏尔泰 D . 马基雅维利 【本题分值】:10【本题得分】:10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学生答案】:B 6、

下列不属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是A . 社会制度 B . 社会互动和社会变迁 C . 社会结构和功能 D . 政治现象和政治原理 【本题分值】:10【本题得分】:10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D 7、 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B . 政府与个人的关系 C . 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D . 社会与市场的关系 【本题分值】:10【本题得分】:10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学生答案】:A

文献研究的最大优点是 A . 它能研究其他方法不能研究的对象 B . 它可以在资料库中搜索材料 C . 它可以不用实地调查 D . 它的研究成本比较低 【本题分值】:10【本题得分】:10 【老师评分】:【老师评语】: 【学生答案】:A 9、 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最突出的中心议题是A .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C ) 三、A.历史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阶级斗争理论 D.政治经济学? 四、 五、2.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 ) 六、A.法兰克福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哥伦比亚学派 D.功能学派? 七、? 八、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九、A.预测性功能 B.规范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十、 十一、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十二、A.文案法 B.普遍调查 C.实地实验 D.问卷调查? 十三、 十四、5.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D ) 十五、A.访谈法 B.典型调查 C.观察法 D.个案研究? 十六、

十七、6.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 A ) 十八、A.定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实地研究 D.非介入性研究? 十九、? 二十、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A )?二十一、A.实体性社会结构 B.关系性社会结构 C.规范性社会结构 D.整体性社会结构? 二十二、 二十三、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二十四、A.人口素质 B.人口规模 C.人口结构 D.人口分布? 二十五、 二十六、9.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C )? 二十七、A.文化冲突 B.文化边际 C.文化震惊 D.文化排斥? 二十八、 二十九、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D )? 三十、A.吴文藻 B.孙本文 C.李达 D.费孝通? 三十一、 三十二、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三十三、A.反向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三十四、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_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最早提出社会依附理论的社会学家是() A. 普雷毕什 2. 1838年()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个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创立。 B. 孔德 3. 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B. 米德 4. 以下()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春游 5.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为() C. 人际关系密切 6. 一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维权斗争的妇女属于()。 C. 群体 7.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学家是()。 D. 8. 有人借改革之机,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C. 制度化逃避 9. 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是() B. 标签论 10. 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和婚姻家庭制度。

B. 经济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共8 道试题,共40 分。) 1. 社会学产生的条件包括()。 A. 社会历史条件 B. 科学发展条件 C. 思想理论根源 2. 社会学研究的程序一般包括()。 A. 选择课题 B. 拟定计划 C. 实施调查 D. 分析总结 3. 根据被调查对象的人数划分,可分为()。 C. 个别访谈 D. 集体访谈 4. 问卷法主要有()类型。 A. 封闭式问卷 B. 开放式问卷 5. 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 A. 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B. 小城镇与社区发展研究

C. 中国社会分层研究 D.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 6. 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 A. 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B. 小城镇与社区发展研究 C. 中国社会分层研究 D.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 7. 根据收集资料的内容划分,访谈可分为()。 B. 一般性访谈 C. 深度访谈 8. 孔德把社会学区分为()两部分。 A. 社会静力学 D. 社会动力学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20 分。) 1. 斯宾塞认为社会进化与生物进化相似。 B. 正确 2. 斯宾塞是社会唯名论者。 A. 错误 3. 韦伯是社会学之父。 B. 正确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东财《社会保障概论》在线作业

东财《社会保障概论》在线作业三(随机)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多选题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V 1.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建立起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劳保医疗的保障对象为() A. 革命伤残军人 B.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C. 国有企业职工 D. 大学生 满分:4 分 2. 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社会保障的()A. 最终目标 B. 基本目标 C. 较高层次目标 D. 整体目标 满分:4 分 3. 养老保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着养老保险的价值取向。A. 文化传统、家庭结构和功能 B. 人口类型和人口政策 C. 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影响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 D. 劳动就业制度和人均预期寿命 满分:4 分 4. 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最早出现的理论流派是( )A. 新历史学派 B. 凯恩斯主义 C. 费边社会主义 D. 福利经济学 满分:4 分 5. 新加坡实行的是()A. 公共养老金计划 B. 完全福利模式 C. 中央公积金制度 D. 私人养老金计划 满分:4 分 6. 在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负责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事业。A. 卫生部 B.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C. 民政部 D. 财政部 满分:4 分 7. 依据救助的手段划分,实物救助方式在()中采用的最为经常A. 教育救助 B. 灾害救助 C. 失业救助 D. 生活救助 满分:4 分

8. 经济学说史上影响深远的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 )一书。A. 《福利经济学》 B.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 《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 D. 《福利国家论》 满分:4 分 9. 养老保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着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A. 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影响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 B. 劳动就业制度和人均预期寿命 C. 文化传统、家庭结构和功能 D. 人口类型和人口政策 满分:4 分 10. 通过分析被调查者认为生活无法达到社会文化可接受的状态来测量贫困的方法是()A. 恩格尔系数法 B. 市场菜篮子法 C. 国际贫困法 D. 生活形态法 满分:4 分 11. 关于英国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说法正确的是()A. 承认社会救助事业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人员 B. 带有传统的慈善事业的特征 C. 承认社会救助是政府的义务 D. 承认社会救助是一种公民的权利 满分:4 分 12. 失业保险的发展方向为()A. 就业保障 B. 提高缴费比率 C. 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D. 增加失业保险待遇给付 满分:4 分 13. 贝弗里奇于1942年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报告,对英国乃至西方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福利国家论。A. 《福利经济学》 B.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 《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 D. 《福利国家论》 满分:4 分 14.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A. 企业事业单位 B. 国家和政府 C. 公民 D. 社会 满分:4 分 15. 将社会福利分为生活福利、教育福利、医疗卫生福利、文体娱乐福利、住房福利等类型是依据()A. 社会福利的内容 B. 享受对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