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建筑物理复习资料全

工程建筑物理复习资料全

工程建筑物理复习资料全
工程建筑物理复习资料全

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壁面热辐射。

2.人体热舒适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体得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蒸发散热量占25%-30%

3.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4.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降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5.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6.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7.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速度和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力。 8..热环境的综合评价:

1)有效温度:ET 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 HSI 根据在给定的热环境中作用于人体的外部热应力、不同活动量下的新陈代谢产热率及环境蒸发率等的理论计算而提出的。当已知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以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便可按相关线解图求得热应力指标。3)预计热感指数:PMV 人体蓄热量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 4个环境参数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皮肤平均温度、肌体蒸发率、所着衣热阻的函数。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5)雾多、能见度差。

11.我国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①严寒地区

②寒冷地区③夏热冬冷地区④夏热冬暖地区⑤温和地区

12.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原理:当太阳辐射热透过日光室玻璃照射到墙面上时,墙面吸收热能,温度升高,并通过对流方式将热量传给日光室内的空气,使之温度升高,由上部开口流入室内;室内的低温空气由下部开口流进日光室,不断循环流动的空气提高了室内气温,从而改善了室内热环境。注意点:

1)日光室的朝向应选择当地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的方位,一般以东南、南、西南向为宜;

2)日光室的玻璃应选择热光比大的玻璃,并应有较大的面积。这是因为玻璃是短波热射线的透射体,而又是长波热射线的非透射体,能阻挡日光室的热量辐射外逸;

3)墙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至关重要,表面一定要用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系数大的材料;4)上下通风口尺寸应适当,过大、过小都会影响采暖效果 5)在使用上,当一晚或无日辐射的时候,如日光室的气温低于室外气温,应关闭上下通风口,避免室内热量的损失。 13.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50~60%

14.决定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

15.城市热环境的特征是:日辐射减少、高温化、干燥化、通风不良

第二章:建筑的传热与传湿

1.热能传递的动力是温度差

2.传热是指物体内部或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

3.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

1h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

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特点:

1)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

3)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绝对黑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吸收系数接近于1的物体近似地当作黑体。

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波长从0到∞范围的总能量,称作物体的全辐射本领,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W/㎡。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某一波长的能量称为单色辐射本领。灰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与黑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相似,且单色辐射本领不仅小鱼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两者的比例为不大于1的常数。

选择性辐射体:只能吸收和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能,并且其单色辐射本领总小于同温度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

4、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特点

铝箔贴在温度高的一侧的原因:减小间层表面的辐射系数,并防止间层内结露。

5.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小于0.3W/(m*K)

6.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相差极小。

7.导热系数的概念

导热系数?反映了整体材料的导热能力,在数值上等于:当材料层单位厚度的温差为1K 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1m2表面积的热量。

8.传热的基本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9.平壁的稳态传热

整个传热过程分为三个过程:平壁内表面吸热,平壁材料层导热,平壁外表面散热。Ri——平壁内表面换热阻 R——平壁导热热阻 Re——平壁外表面换热阻 m2*K/W Ro——平壁的总热阻Ro=Ri+R+Re Ko——平壁的总传热系数Ko=1/Ro(W/(m2*K) 平壁的总热阻越大,通过平壁的传热量就越少。

平壁的总热阻和总传热系数是互为倒数的关系。Ko表示平壁的总传热能力。

10.热阻

热阻反应了壁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11.封闭空间层的传热

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对流、导热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用于空气层导热性能差,冷表面附近的空气下沉,进入自然对流状态。在有限封闭空间内空气伴随着导热会产生自然对流换热,对流换热的强度与间层的厚度,位置,形状等因素有关。

12.平壁周期性传热

外界热作用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称为周期性传热。周期性传热是不稳定传热的一种特例。

13.简谐热作用:温度随时间呈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的规律变化。

14.半无限厚平壁在简谐热作用下的传热特征:

1)平壁表面及内部任一点X处的温度,都会出现和介质温度周期Z相同的简谐波动。2)从介质到壁体表面及内部,温度波动的振幅逐渐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温度的衰减现象。3)从介质到壁体表面及内部,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移,这种现象叫做温度波动的相位延迟。

15.建筑传湿

湿空气的概念:凡是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就是湿空气。

湿空气的压力等于干空气的分压力和水蒸气的分压力之和。Pw=Pd+P

16.空气的绝对湿度不能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

17.水蒸汽含量不变的湿空气其温度越高,其相对湿度越小;绝对湿度不变。

18.相对湿度的定义

相对湿度指一定温度及大气压下,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气量fmax的比值。

19.维护结构的渗透强度

假设室内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i大于室外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e,水蒸气从室内通过维护结构向室外渗透。其渗透强度:

第三章:建筑保温与节能

1、建筑保温的途径:

1)建筑体形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

2)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

3)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

4)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

5)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

2.保温设计的依据: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3.围护结构保温设计计算(略) 4.围护结构的经济传热阻(略)

5.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略)

6、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形式: 1)保温、承重合二为一; 2)单设保温层; 3)复合构造

7.夏季组织通风的主要方式是风压通风。

8.窗的保温

1)提高窗的保温性能 2)控制开窗面积 3)提高窗的气密性,防止冷风渗透 4)提高窗户冬季太阳辐射得热

9.热桥保温 1)外墙交角保温 2)地面保温

在维护结构中,一般都有保温性能远低于主体部分的嵌入构件,如外墙体中的钢或者钢筋混凝土骨架,圈梁,板材中的肋等,这些构件或部位的热损失比相同面积主体部分的热损失多,他们的内表面温度也比主体部分低。

在建筑热工学中,形象的将这类容易传热的构件或部分称为“热桥”。

热桥就是维护结构中热量容易通过的构件或部位。

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比主体部位低,极易产生表面结露的情况,从而出现墙面受损或霉变的现象

10.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及冷凝:

冷凝:某一状态下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湿度,称为该状态下空气的露点温度。由于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析出的现象称为冷凝。

蒸汽渗透当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气含量不等时,在围护结构的两侧,就存在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分子将从压力较高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较低一侧渗透扩散,这种现象称为蒸汽渗透。

11.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

1)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

正常湿度的采暖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层宜采用蓄热系数较大的材料,利用它蓄存的热量起调节作用,减少出现周期性冷凝的可能。高湿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采用不透水材料层,在构造上采取措施将表面冷凝睡滴导流,并有组织地排除。

南方地区:地面应具有一定的热阻,减少地面对土层的传热量;地面表层材料的虚热系数要小;表面材料有一定的吸湿作用。

2)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

材料层次的布置应符合“难进易出”的原则;设置隔气层;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

13.保温层放在承重层外有何优缺点?

优点:1)大大降低承重层温度应力的影响(2)对结构和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3)防止保温层产生蒸气凝结(4)防止产生热桥(5)有利于旧房改造

缺点:(1)对于大空间和间歇采暖(空调)的建筑不宜(2)对于保温效果好又有强度施工方便的保温材料难觅

第四章:建筑隔热与通风

1.建筑室内过热的原因

1)室外高温传入室内 2)太阳辐射热传入室内 3)长波辐射传入室内 4)通过维护结构传热 5)设备、生活产生余热

2.建筑防热的途径: 1)减弱室外热作用; 2)窗口遮阳;

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4)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3.室外综合温度的定义

室外综合温度以温度值表示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对给定外表面的热作用。夏

季室外综合温度的组成

夏季室外综合温度是以24小时为周期波动的周期函数,其中太阳辐射的当量温度所占比例不容忽视。

建筑物各朝向的空气温度相差不大,可认为与朝向无关,但由于不同朝向的太阳辐射不同,导致各朝向太阳辐射当量温度和综合温度差别很大。尤其是水平面和东墙与西墙。1

.说明室外综合温度的意义

室外综合温度是由室外空气温度、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和建筑外表面长波辐射温度三者叠加后综合效果的假想温度。

4.当量温度:太阳辐射当量

5.自然通风的组织:

1)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群的布局:错列式、斜列式较行列式、周边式好

2)建筑的平面布置与剖面设计

3)门窗的位置与尺寸

4)门窗的开启方式

6.围护结构隔热措施:

1)屋顶隔热: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少当量温度;增大热阻与热惰性;通风隔热屋顶;水隔热屋顶;种植隔热屋顶。

2)墙体隔热:砌块;钢筋混凝土大板,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复合

大板;

7.自然通风的原理:由于开口处(门、窗、过道)存在着空气的压力差产生的空气流动。

8.产生压力差的原因:风压作用,热压作用

9.水隔热的优缺点

优点:屋顶外表面温度大幅度下降,大大降低屋顶的内表面温度,大大减少了屋顶的传热量,蓄水深度增加,内表面温度最大值下降愈多缺点:夜间不利于散热,增大屋顶静荷载,蓄水深度增加,荷载更大需要补充水,加重市政建设的负担 7.对于采暖房间,为了防潮,①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汽沟道。②墙体外侧设保温层。③墙体内侧设隔汽层。

8.绝热材料的定义

9.冬季室内外墙内表面结露的原因是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10.围护结构传热异常部位是指窗户、冷桥、外墙交角 11.热压形成风的条件是温差、高差第五章:建筑热照与遮阳

1.对建筑防热来说,是晴天天气作为设计的基本条件。

2.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

太阳方位角:指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

太阳高度角: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

3.遮阳形式及适用朝向

水平式遮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适用于南向附近窗口;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既适用于南向窗口又可用于北向窗口。

垂直式遮阳:适用于北向、东北向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综合式遮阳:适用于东南向或西南向附近窗口,适应范围较大挡板式遮阳:适用于东向、西向附近窗口

4.遮阳设施构造设计要点

1)遮阳的板面组合与构造:用不同的板面组合以便选择对采光、通风、视野、立面造型和构造等要求都更加有利的形式。

2)遮阳板的安装位置:安装位置对防热和通风的影响很大。

3)材料与颜色:多采用坚固耐久的轻质材料;轻便、灵活;外表面颜色宜浅,以减少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内表面则应稍暗,以避免产生炫光,并希望材料的辐射系数较小。

5.建筑遮阳:1)固定式外遮阳。2)可调式外遮阳。3)玻璃遮阳。

6.太阳赤纬角: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

建筑光学

第一章: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1.眼睛构造:(1)瞳孔(2)水晶体(3)视网膜(4)感光细胞

2.人眼的视觉特点:(1)椎体、杆体细胞,双眼不动的视野范围。椎体细胞在明亮的环境下对色觉和视觉敏锐度起决定作用,它能分辨出物体的颜色和细部,并对环境的明暗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2)杆体细胞在黑暗环境中对明暗感觉起决定作用,他虽能看到物体,但不能分辨其细部和颜色,对明暗变化的反应缓慢。

视野范围(视场)水平面180°,垂直面130°,上方为60°,下方为70°

3.光谱光视效率,视感觉最大值

光谱视效率:表示在特定光度条件下,获得相同视觉感觉时,波长?m 和波长?的单色光辐射通量的比。

?m明视觉为555nm,暗视觉为507nm

光谱视效率:表示波长和波长的单色辐射,在特定光度条件下,获得相同视觉感觉时,该两个单色辐射通量之比。

4.光通量、发光强度、照度的关系光通量:人眼对光的感觉量公式:

辐射通量: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射或接收的辐射能量或在某种介质中单位时间传递的辐射能量。

发光效率:单位辐射通量产生的光通量。

发光强度:光源在空间的光通量分布状况,就是光通量的空间分布密度。公式:

照度:在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公式:

亮度:视网膜上物像的照度是和发光体在视线方向的投影面积Acosα成反比,以发光体朝视线方向的发光强度成正比,公式:

5.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380——780nm.

6.普尔钦效应:在不同的光亮条件下,人眼感受性不同的现象。

7.距离平方反比定律:计算点光源产生照度的基本公式,某表面的照度E与点光源在这方向的发光强度I成正比,与它至光源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公式:

8.定向反射和透射

定向反射: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表面的法线处于同一平面。玻璃镜、很光滑的金属表面定向透射:如材料的两个表面彼此平行,则透过材料的光线方向和入射方向保持一致。窗玻璃

9.扩散反射和透射

均匀扩散材料:将入射光想均匀地向四面八方反射或透射,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想同,看不见光源形象。氧化镁、石膏、磨砂玻璃;完全均匀扩散透射材料:乳白玻璃、白纸、半透塑料;均匀漫反射材料:将反射光均匀分布在各个方向上,与入射方向无关,砖、混凝土、石膏

定向扩散材料:在定向反射(透射)方向,具有最大的亮度,而在其他方向上也有一定亮度。光滑的纸、较粗糙的金属表面、油漆表面、釉瓷砖。

10.视度:看物体的清楚程度,影响因素:适当的亮度、物件尺寸、对比、识别时间、避免炫光

11.亮度,人眼看见的最低亮度,刺眼亮度p173-174

人眼能看到的最低亮度,仅10-5asb,当物体亮度超过16sb 时,人们就感到刺眼。

12.了解光的色温与显色性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Tc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

光源对物体颜色呈现的程度称为显色性,也就是颜色的逼真程度,显色性高的光源对颜色的再现较好,我们所看到的颜色也就较接近自然原色,显色性低的光源对颜色的再现较差,我们所看到的颜色偏差也较大。

第二章:天然采光

1.光气候:由太阳直射光、天空扩散光和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

2.已知某种灯仅辐射出波长为555纳米的单色光,设其辐射通量为1瓦,则该灯对应的光谱光视效为1Vλ,相应的光通量为683流明。

3.天然光:直射光和扩散光。晴天,前者占90%,后者占10%,全阴天,后者占100%。

4.采用天然采光的原因:人眼在天然光条件下比在人工光下具有更高的视觉功效;在天然光下感到舒适和有益于身心健康。

5.地面反射光:太阳直射光和天空扩散光射到地面后,经地面反射,并在地面与天空之间产生多次反射,使地面的照度和天空的亮度都有所增加,这部分称为地面反射光。

6.全云天的地面照度取决于:太阳高度角、云状、地面反射能力、大气透明度

7.晴天的地面照度由太阳照度和天空扩散光两部分组成。

8.我国的光气候概况

9.采光标准:室内给定水平面上某一点的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有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的比值,公式:

10.采光系数标准值

临界照度:室内完全利用天然光进行工作时的室外天然光最低照度。我国规定为5000lx。四川、贵州4000lx。

临界照度就是室内天然光照度等于采光标准规定的标准值时的室外照度。

11.采光质量

采光均匀度:室内照度最低值与室内照度平均值之比。

防止眩光:(1)作业区应减少或避免直射阳光;(2)工作人员的视觉背景不宜为窗口;(3)可采取室内外遮挡设施来减少窗亮度或减少窗的视域;(4)窗结构的内表面和窗周围的内墙面宜采用浅色饰面。合适的光反射比,防止紫外线的进入

12.采光口

侧窗优点:(1)建造和维护费用低(2)光线有方向性,有利于成阴影

缺点:(1)采光均匀度不好(2)易产生眩光,易受周围物体影响天窗

矩形天窗天窗架+窗扇课避免单侧窗照度变化大的缺点,使照度均匀。窗口位置高,一般处于视野范围外,不易形成眩光和受外面物体的遮挡。

锯齿形天窗由于倾斜顶棚的反光,采光效率比纵向矩形天窗高,当采光系数相同时,锯齿形天窗的玻璃面积比纵向天窗少15%-20%。平天窗优点:采光效率高,面积大;缺点:

积尘,易产生眩光。种类:采光天棚(中庭、市场、体育馆、温室)接近自然的全天侯室内空间;板式、条式;采光罩日光斗屋顶向阳的垂直天窗,适于温带及高纬度地区,冬季比夏季可接受更多光线,可控制眩光。

13.卫生间、浴室窗地比不应小于1:10;楼梯间、走道 1:14;内走廊不超过20m,至少一端应设采光口,超过20m,两端应设采光口,超过40m,中间应加设采光口,否则应采用人工补充照明。

14.民用建筑有效采光面积规定:

1)离地高度:0.5m以下的采光口不计入采光面积

2)采光口外部有宽度超过1m的遮挡物的,按70%计算采光面积

第三章:建筑照明

1.人工光源:

热辐射光源:当金属被加热到1000K以上时,就发出可见光,温度越高,可见光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越大,这一原理制造的光源就称为热辐射光源。

白炽灯:优点体积小,易控光,工作环境温度范围较大,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缺点发光效率低,灯丝亮度高,散热量大,寿命短,受电压变化、机械振动影响大。气体放电光源:利用某些元素的原子被电子激发而发出可见光的光源。

荧光灯:无荧光粉则为紫外线灯;通过启辉器、整流器、发出高压脉冲电流;上表面反射材料,下表面荧光粉。

优点:发光效率高,发光表面亮度低,不易产生眩光,光色好,接近自然光色,寿命较长,灯管表面温度较低

缺点:初期投资较大,冬天难启动,有频闪现象,有紫外线泄露,对无线电有干扰2.电光源主要性能指标:光通量

发光效率:灯的光通量与消耗的电功率之比寿命:以小时计算

平均亮度:以cd/㎡表示,普通白炽灯发光体为灯丝,乳白灯泡发光体为玻壳,荧光灯发光体为管壁

灯的色表:灯光颜色给人直观感受(冷、暖、中间色)显色指数

灯的启动、再启动时间受环境影响程度

3、照明均匀度:企业工业室内作业区域采用一般照明是,给定平面上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即为照度均匀度不宜小于0.70

4、减弱光幕反射的措施:

1)尽可能使用无光纸和不闪光墨水,使视觉作业和作业房间内的表面为无光泽的表面 2)减少来自干扰区的光,增加干扰区外的光,以减少光幕反射,增加有效照度

3)尽量使光线从侧面来,以减少光幕反射。

5、消除频闪现象的措施:至少使用双管灯;将相邻两管接在不同相位上。

6、学校教室光环境设计

要求:1)整个教室应保持足够照度,且分布均匀,黑板上有足够照度;

2)合理安排教室环境的亮度分布,消除眩光,保持正常视力,减少视疲劳

3)较少投资、维护费用

7.灯具的光特性,配光曲线

它是指光源(或灯具)在空间各个方向的光强分布。 8.照明方式的分类

一般照明、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 9.灯具的分类及其分布特点

按照光通量在上下半球的分布分:

直接型、半直接型、均匀扩散型、直接-间接型、半间接型、间接型。(1)直接型灯具:能向灯具下部发射90%~100%直接光通量的灯具。(2)半直接型灯具:能向灯具下部发射60%-90%直接光通量的灯具。(3)均匀扩散灯具:能向灯具上部和下部发射40%~60%光通量的灯具。

(4)直接-间接型灯具:能向灯具上部和下部发射40%~60%光通量的灯具。

(4)半间接型灯具:能向灯具下部发射 10%~40%直接光通量的灯具。

(5)间接型灯具:能向灯具下部发射10%以下的直接光通量的灯具。

建筑声学

第一章:声音的物理性质及人对声音的物理感受

1.声音: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产生声音的物体叫声源

2.声场:声音存在的空间。

3.波长=声速/频率?=c/f

4.人耳听到的声音:20—20000HZ

5.波阵面:某一时刻,波动所到达形成的包迹面。

球面(点声源传播的波阵面)柱面(线声源)面(面声源)

6.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音能量W,单位瓦声强:在声波传播过程中,每单位面积波阵面上通过的声功率,I 声压:空气质点由于声波作用而产生振动时所引起的大气压力起伏。I=p2/pc

7.混响时间:声源停止发声后,室内的声能立刻开始衰减,声音自稳态声压级衰减60dB所经历的时间。 T60=

8.声速:340m/s

频率、波长和声速之间的关系:?=c/f 波长=声速/频率

9.基音、基频、谐音、谐频

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这些振动中有一个频率最低的振动,由它发出的音就是基音

基音的频率即为基频

基音以外的声音为谐音,谐音的频率为谐频。

10.声压级,为什么用声压级来计算声音的大小

给定声压与参考声压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以分贝计。称为声压级。声压级以符号SPL表示,其定义为将待测声压有效值p(e)与参考声压p(ref)的比值取常用对数,再乘以20 其单位是分贝(dB)。

在空气中参考声压p(ref)一般取为2*10E-5帕,这个数值是正常人耳对1千赫声音刚刚能觉察其存在的声压值,也就是1千赫声音的可听阈声压。

一般讲,低于这一声压值,人耳就再也不能觉察出这个声音的存在了。显然该可听阈声压的声压级即为零分贝。

11.声压级的计算

对于声压级总是以整数表示,如果声压级改变1db,人们很难察觉这种变化,人耳能判断的声压级最小变化是3db,如果变化达到5db则有明显的感觉。在分贝标度中,声压每增加10db,人耳主观听闻的响度大致增加一倍。

12.点声源与平方反比律计算

在距离为r1处的声压级为Lp1,在距离r2=nr1处的声压级为Lp2,则有

Lp2=Lp1-20lg( r2/r1 )=Lp1-20lgn 与声源的距离增加1倍,声压级降低6db

13.了解声波的反射,折射,衍射,扩散,吸收与透射 14.混响时间的计算(考点)

15.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是感觉判断的声音强弱,即声音响亮的程度,根据它可以把声音排成由轻到响的序列。响度的大小主要依赖于声强,也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单位为宋。频率为10000hz,声压级为听者听阈(yu)以上40db的一个纯音所产生的响度为一宋。

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不仅和声压有关,还和频率有关。声压级相同,频率不同的声音,听起来响亮程度也不同。如空压机与电锯,同是 100分贝声压级的噪声.听起来电锯声要响得多。按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依据声压和频率定出人对声音的主观音响感觉量,称为响度级,单位为方。

16.A声级

用A计权特性时测得的计权声压级称为A声级,单位为分贝,记作dB。

17.练习题

Lp2=Lp1-20lg( r2/r1 )=Lp1-20lgn=86-20lg8=68db

18.声音的要素:声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音色的好坏

19.绕射规律:当声波在传播途径中遇到障板时,不再是直线传播,而是能绕道展板的背后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在他背后继续传播的现象称之为绕射反射规律:

1、入射线、反射线和反射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入射线和反射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干涉概念:

当具有相同频率、相同相位的两个波源所发出的波相遇叠加时,在波重叠的区域内某些点处振动始终彼此加强,,而在另一些位置,振动始终互相削弱或抵消,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21.驻波概念:

当两列频率的波在同一直线上相向传播时将形成“驻波”。驻波是注定的声压起伏,它是由两列在相反方向上传播同频率、同振幅的声波相互叠加而形成。 21.驻波形成条件:

当单频率平面波在两平行界面之间垂直传播,两个反射面上都满足声压为极大值(位移为零)。

22.吸收:

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由于振动质点的摩擦,将一部分声能转化成热能,称为声吸收吸收是把透射包括在内,也就是声波入射到围蔽结构上不再返回该空间的声能损失

23.透射:

声音入射到建筑材料或构件时还有一部分能量穿过材料或建筑部件传播到另一侧空间去。材料或构件的透射能力是用透射系数来衡量的。是指被透过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透射构件的声能Eτ单位时间能入射到构件的总声能Eo

反射的声能Er 吸声系数α透射系数τ反射系数r]

24.频谱:自然界中听到的声音为复合声,将组成它的声音频率及其强度同时表现出来,叫做频谱。频谱是各个频率的声压级的综合量是表征声音的物理量之一

25.时差效应(哈斯)直达声到达后50ms以内到达的反射声会加强直达声。直达声到达后50ms后到达的“强”反射声会产生“回声”。

26.双耳听闻效应(听觉定位):听觉定位特性是由双耳听闻而得到的,由声源发出的声波到达两耳,可以产生时间差和强度差。人耳对生源方位的辨别在水平方向比竖直方向要好。人耳辨别方向相当准确,辨别远近的效果较差。

第二章:建筑吸声扩散反射建筑隔声

1.建筑吸声:声波在媒质传播过程中使声能产生衰减的现象叫建筑吸声。

2.吸声材料:(1)多孔吸声材料:纤维材料、泡沫材料和颗粒材料。(2)共振吸声材料:共振器、薄膜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吸声结构。(3)特殊吸声材料:空间吸声体、吸声尖劈等。

3.多孔吸声材料:内部有许多和外部相通的微孔和通道,对气体和液体给予阻尼作用的材料特点:1、通气性2、吸收中高频(与空气层结合,吸收低频)3、取材方便

4.多孔材料吸声频响特性:中高频吸声较大,低频吸声较小。

5.影响材料吸声系数的因素:(1)声波的入射条件(2)与频率f有关(3)材料的孔隙率(4)空气的流阻(5)材料的厚度(6)材料背后的条件(7)饰面影响

6.空腔共振吸声机理:颈口空气柱与空腔相当于一弹簧振动系统,有固有的振动频率。当入射声波与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时,空气柱共振并与孔径剧烈摩擦使声能转变为热能。

7.空间吸声体优点:1吸声性能好:中高频好2节约经费3容易与照明、空调系统结合4美观5安装方便

8.共振吸声结构:(1)薄膜吸声结构(2)薄板吸声结构(3)穿孔板吸声结构(4)金属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9.其他吸声结构(1)空间吸声体(2)吸声尖劈(3)可变吸声结构(4)人和家具(5)空气吸收(6)开口的吸收

第三章:声环境规划与噪音控制

1.城市噪声控制

城市噪声来源广泛,包括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以及各种会生活噪声等。城市环境噪声控制问题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包括: (1)城市噪声管理与噪声控制法规通过制定噪声控制法规来保证噪声标准的实施。

(2)从城市规划、总体布局方面消除或减轻噪声的影响,如: 1)控制城市人口;2)建立合理的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规划时,为了噪声控制,首先将机场和重工业区布置在城市外边缘区域,然后布置铁路、高速公路等,接着依次可布置一般的中小型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并在中小型丁业区和商业区之间布置城市环道,在商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开阔地带或绿化带,以进一步降噪声对居住区的影响。

(3)进行道路交通控制道路交通噪声是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控制办法主要有改善道路设施,加强管理,如限制车速、限制重型车辆进入市区的时间等,以及注意道路两侧建筑的功能分区布置,必要时可设置隔声屏障。

2.隔声量

对于空气声,在工程上习惯以隔声量{R=10lg1/t(db)}表示声压透射的多少。

3.城市噪声的来源

道路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业生产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

4.噪声评价量,清楚什么是噪声评价数对声环境现状确定噪声评价数的方法:

先测量各个倍频带声压级,再把倍频带噪声谱叠合在NR曲线上,以频谱与NR曲线相切的最高NR曲线编号,代表该噪声的噪声评价数,即某环境的噪声不超过噪声评价数NR-X. 噪声评价:1、

噪声控制的步骤:

1、调查噪声的现状,以确定噪声的声压级;同时了解噪声产生的原因以及周围环境的情况

2、根据噪声现状和有关的噪声允许标准,确定所需降低的噪声声压级数值

3、根据需要和可能,采取综合的降噪措施,包括从城市规划、总图布置、单体建筑设计,知道建筑围护不见隔声、吸声降噪、消声、减振等措施

从城市规划角度考虑:

1、人口密度的控制

2、功能分区(居民区和工业商业区)

3、控制道路交通噪声(1、道路分级为:地区、主要、市区2、利用屏障降低噪声3、利用绿化) 5.合理的总图及单体建筑设计方面:

大量性民用建筑(住宅、学校、医院)总平面防噪设计:

1远离航空港、铁路线、车站、港口等2、建筑所在区域内各类有噪声源的建筑附属设施的位置,应避免对建筑物产生噪声干扰3、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依声环境的条件,对建筑物的防噪间距、朝向选择及平面布置等做综合的考虑。

城市住宅:1、居住区的儿童游戏场位置,应避免对住宅产生干扰。2、卧室、起居室不应设计在临街一侧3、电梯井不得与卧室、起居室相邻4、选用的建筑围护结构应达到有关标准

学校建筑:1、将运动场沿干道布置,作为噪声隔离带2、产生噪声的校办工厂与教学楼之间应有必要距离的噪声隔离带。3、音乐教室等产生噪声的房间应分区布置4、教学楼中间走道、门厅等处做吸声处理

6.室内吸声降噪:室内声音(直达声和混响声);对室内混响声进行吸收。

7.楼板隔声的主要措施:

(1)在承重楼板上铺放弹性面层(2)浮筑构造(3)在承重楼板下加设吊顶。

8.噪声控制:1吸收2、消声管道3、个人防护

9.理论计算墙上开孔的影响

墙上的孔洞,会使墙体的隔声性能明显下降

10.拉毛可以增加吸声系数。增加了声波吸收的表面积声波反射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11.噪声的危害:1、对人耳听力损害2、多种疾病3、影响生活4、降

低效率5、损坏建筑物

12.帘幕加强做法:帘幕与墙面之间有一段距离(空气层)、褶多且深、加重

13.质量定律:墙面的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隔声效果越好,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dB。

14.双层匀质密实墙的空气隔绝:隔声肌理:质量-弹簧-质量系统注意:1、防止声桥(不通过空气层,直接通过钢筋等传播到第二层砖)2、空气层厚度(大于4cm)3、防止共振做法:1、两墙厚度不同、不同材料(吻合共振)2、空气层加多孔吸声材料

轻质隔墙:质量小,隔声效果低

提高措施:1、空气层大于7.5cm2、多孔材料填充空气层3、石膏板4、多层复合,各层质量部等5、弹性连接(声桥-刚性连接)

门窗隔声:方法:1、改善“轻、薄、单”的状况2、密封缝隙,减少透声门:1、厚、重材料2、多层复合3、声阐

窗:1两-三层2、厚度4-6mm,3、不同厚度、不平行4、窗樘上填吸声材料5、密封第三章:室内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

1)控制反射声2)调整声场分布3)消除回声

2.室内音质评价客观标准:

1)声压级2)混响时间3)早期衰变时间EDT4声能比

3.音质评价标准:

(1)足够的响度、丰富度、听得见、舒服(2)足够的清晰度

4.厅堂音质设计:

(1)考虑听着与声源的距离(2)考虑声源的方向性(3)设置有效反射面(4)选用扩声系统(5)避免出现声影区、回声(6)选用合适的混响时间(7)排除噪音干扰

5.厅堂容积确定的影响因素

(1)保证厅内有足够的响度(2)保证厅内有适当的混响时间

6.体型设计原则:

(1)保证直达声能够到达每个听众(2)保证前次反射声的分布(3)防止产生回声及其它声学缺陷(4)采用适当的扩散处理(5)舞台反射板

7.厅堂体型设计方法:(1)充分利用直达声

(2)争取和合理分布早期反射声(3)使声场均匀,频响特性好(4)声学缺陷的防止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热量: 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b.单位:焦耳(J)。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复习(填空)

2010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部分)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1.物质的结构 (1)宇宙是由 组成的,物质是由 和 组成的。 (2)物质一般以 的形式存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3)原子的中心是 ,原子核由 和 组成, 绕核运动。 (4)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 ,量度原子的大小通常用 。 2.质量 、 (1) 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测量质量通常用 。 3.密度 (1)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的公式: ,国际单位是: (3)密度测量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 )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1.机械运动 我们把 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 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 的。 ? 3.运动的快慢 (1)速度 ①速度的物理意义: 。 ②速度的公式: ,v 表示 ,s 表示 ,t 表示 。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 km/h 。 ④匀速直线运动: 叫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 械运动。 (2)平均速度 \ 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的程度. 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t s v 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4.长度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 、 和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 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二、质量符号:m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天平的使用方法 (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 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符号:ρ单位:千克/米 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 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 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运动情况的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注意:研究或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没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任何物体,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为了方便,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2)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长短。 (3)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V)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2011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及使用条件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F = F 1 - F 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S F 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帕斯卡原理:∵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写成:1 2 2 1 L L F F = 滑轮组: F = n 1 G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 = 2 1 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F s 功率公式: P =t W 机械效率: 总 有用 W W = η ×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t (保证△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放=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 W = U I t 结合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 2 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 1 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 2 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12 2 1R R P P = ---------------------------------------------------- 补充公式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 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 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 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0 dB 7.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 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0.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1.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1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13.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4.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 15.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 16.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7.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7.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8.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9.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0.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22.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4.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5.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第四章透镜及其作用】 2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7.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3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与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就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就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 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与,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与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与其她形式的能(主要就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就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就是焦耳。(热量就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就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就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就是能量而不就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 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就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应背知识点 热和能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6.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也称比热)。(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0.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kg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1.热量的计算: (1)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 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即末温。 (2)Q放=cm(t0-t)=cm△t降 (3)Q吸=Q放(也叫热平衡方程。如果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在不计热损失时才能使用)1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13.热值(q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J/kg(固液)、J/m3(气) 14.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mq;(Q放是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m 是质量,单位是kg。) Q放=v q;(Q放是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m3;v是体积,单位是m3。) 15.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16.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17.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8.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石墨,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或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在串联电路中分为电源短路和用 电器短路两种,并联只有电源短路一种)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人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金属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1、热机: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内燃机: 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 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④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第2节热机的效率 1、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 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3)。 公式:①Q=qm 变形:m= Q q q= Q m 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千克(J/kg);m—燃料质量——千克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响度单位分贝dB,正常说话60dB)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热力学温度(T)也称绝对温度:符号T,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换算:T=t+273。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量程。2.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3读数时要等示数稳定再度;读数过程玻璃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体凸处平行。 4.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5.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其中晶体熔化需要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7.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如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其中,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液体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资料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的一些常量 1.空气(15℃)中的声速为:340m/s. 2.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5.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C=3×108m/s=3×105Km/s 真空(或空气)中的电磁波速度:C=3×108m/s=3×105Km/s 6.1光年=9.46×1015m.(长度单位或距离单位) 7.人体的正常体温:37℃;室内的常温为:23℃.体温计的量程:35℃ ~42℃分度值为0.1℃ 8.一标准大气压下: ①水的凝固点:0℃; ②冰的熔点:0℃; ③水的沸点:100℃(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会升高); ④4℃时,水的密度最大。 9.电压: ①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②一节蓄电池电压:2V; ③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④家庭电路电压:220V(家庭电路为交流电,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即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⑤手机电池电压:3.6V。 10.元电荷:e=1.6×10-19C 11.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12.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一只鸡的质量约:1.5Kg. 13.纯水的密度ρ=1.0×103Kg/m3=1g/cm3;人体的密度ρ=1.0× 103Kg/m3=1g/cm3 14.人步行的速度υ=1.1m/s;自行车速度υ=4m/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