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

工作站:宝坻电大专业:教育管理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写作提纲

一、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特征。

所谓“不良行为”是指学生因在学习、思想品德或心理等方面存在偏差而表现在行为上不服从教育、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如下特征:〈一〉、思想品德方面

1.自我为中心。2.缺乏正义感。3.缺乏远大理想。

〈二〉、学习方面

1.在学习策略上具有盲目性、随意性。

2.在学习方法上不会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三〉、心理方面

1.人际关系2.性心理3.情绪和意志

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不良影响

1.言传身教差。2.教育方法不当。3.家庭关系不和。

〈二〉、学校教育不力

1.重智轻德。2.个别教师素质不高.

〈三〉、社会消极影响

1.市场经济的冲击。2.不良社会风气、文化氛围毒害学生健康成长。

三、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诱导氛围,尊重、理解学生。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培养其自控习惯

〈三〉、鼓励同学友伴进行劝导

〈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教育管理本科

摘要: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自我完善的发展时期,由于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出现违纪现象。本文分析了“不良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从“建立民主和谐的诱导氛围,尊重、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培养自控能力”;“鼓励“同学友伴”进行劝导”;“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几方面提出矫正不良行为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行为不良矫正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自我完善的发展时期,然而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存在着种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出现自觉与不自觉的违纪现象。有的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不考虑学生犯错的根源,只是面对结果,采取粗暴简单的方式,结果问题没解决,反而加剧了学生的错误行为。如:有的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对违纪行为采取斥责、挖苦或驱逐出教室等方法,以终止这些行为;有的教师对违纪学生无能为力,采取交给校领导或家长去矫正。这些方法的结果是,学生很少自觉主动改正错误。因此,教师要有效解决学生错误问题,就要根据学生表现的行为特征,挖掘学生行为心理,找出产生不良行为的根源,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一、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特征

所谓“不良行为”是指学生因在学习、思想品德或心理等方面存在偏差而表现在行为上不服从教育、违反校纪校夫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如下特征:〈一〉、思想品德方面

由于当今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父母文化修养和教育水平不高,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多为溺爱、纵容,因此在思想品德上常表现为:

1.自我为中心,享乐思想严重,缺乏艰苦奋斗和集体主义思想,是非观念不强。他们只图自己痛快,不考虑自己所作所为对集体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影响。

2.缺乏正义感,不尊重教师和同学。班内发生损坏公共财物或个人财物事件时,表现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是包庇错误行为。

3.缺乏远大理想。有的同学来校中只是为了玩,脱离父母的监管,有的则是不愿上学却要应付父母的意愿,他们只为“混”个毕业证而已。

〈二〉、学习方面

1.在学习策略上,如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计划的制定等,不能为自己制定正确的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2.在学习方法上,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会记课堂笔记,不知道预习和复习,不能按时交作业,总是以“我忘了”来推卸责任或以“我不会”来搪塞老师。

〈三〉、心理方面

1.人际关系:在师生关系上缺乏互敬互爱的正常关系,造成彼此疏远、对立敌视的局面。在同学关系上表现为专横跋扈、恃强凌弱,经常引发打架事件。

2.性心理: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缺乏对异性交往的必要知识准备,出现早恋行为,影响自身学习和人格健康发展。有甚者把“搞对象”视为上学的目的,对教师的教导充耳不闻,我行我素。

3.情绪和意志:当今的教育形势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由于应试教育抓得过于“扎实”,以致学生负重前进。学习压力过大引起学生紧张、焦虑,因连遭挫折引起灰心、失望……表现为不能抵制不良诱惑,情趣低俗、抽烟喝酒,迷恋赌博、网吧,做事优柔寡断、缺乏恒心,自制力差、放任散慢。

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

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除受自身心理、生理因素影响外,更多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不利因素的影响。

〈一〉、家庭不良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其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孩子交给学校我们放心”是他们常说的话,却没想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所替代不了的,因而忽视了自身行为对子女的影响。

1.言传身教差。有的父母在“严格”要求子女的同时不能做到身正为范,言行粗鲁,脏话连篇,举止不雅。甚至的有家长作风不正,坑蒙拐骗、吃喝嫖赌,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坏的影响。

2.教育方法不当。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促其形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观念;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轻则训斥辰骂,重则棍棒相加,导致亲情淡化,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还有的父母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而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分不清错与对、是与非。

3.家庭关系不和。父母关系紧张或婚姻破裂,父母对祖父母的不孝、对峙,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得不到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长期的淡化冷漠,给孩子心灵造成严重创伤。这种环境的孩子大都性格忧郁、孤独,不善与人相处,缺乏合作精神。

〈二〉、学校教育不力

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学校措施不得力,忽视德育工作的开展,也会导致学生不良行为。

1.重智轻德。有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认为德育可有可无,甚至有的“挂羊头卖狗肉”,虽设有德育处,却安排德育人员与德育不相干的工作。这种严重“错位”,定然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个别教师素质差,不能为人师表。对好学生偏袒纵容,对学习差或有错学生冷漠歧视,以罚代教,甚至出言不逊,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消极影响

1.市场经济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一些学生和家长把辍学上班的孩子认为有出息:××可以养活自己了,××可以给家挣钱了等,认为他们才是成功,导致拜金主义和读书无用论的产生,诱发了缺乏理想、不思进取奉献的思潮,有的学生为贪图享受铤而走险。

2.不良社会风气、文化氛围毒害学生健康成长。上海调查小学生中大多数希望长大后当经理和警察,因为警察能管人,经理有小蜜。绑架、抢劫、凶杀、色情

的录像充斥市场,网吧、游戏厅屡禁不止,严重侵蚀学生的心灵。

三、不良行为的矫正策略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是我们教育者不可回避的事实,新形势唤呼着新对策,为此我们要以新的理念教育学生。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诱导氛围,尊重、理解学生

1.创建民主和谐的诱导氛围。学生违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不能凭主观推断评判学生错误行为结果。应从心理学角度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诱导学生说出心里话,帮助他自觉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因此教师要以关心的、接受意见的方式与学生谈话,让其自己分析错误行为和矫正措施,此时教师不要指望学生一次说出根源,即使对自己有掩饰,教师也不要急于驳斥或批评,而要对其分析和改正方法给与认同和鼓励,然后认真和蔼地指出学生可能忽视的、纠正其行为的关键问题,这样就能得到学生的认可。由于学生的成长特点,可能旧病复发,这不足稀奇,学生就是在反复矫正错误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的。这种诱导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以富有情感、相互尊重的对话方式,帮助了学生分析其行为发生的原因,容易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产生“向师性”,促使其完善自我,学会理解他人,促进团结。

2.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尊重是一种爱,爱更是一促鞭策,是一种触及灵魂的教育过程,做到这一点才是成功的教育。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如学生因视力不好,对座次提出调换要求时,教师应及时给以满足。否则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进而产生不敬言语和行为。

尊重学生,要给予学生申辩的机会,这也是师生沟通的机会,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如上课时学生说话,有的人是听了教师的讲述后触发联想产生兴奋,教师若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斥责,就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再者,教师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误、也有说错话。因此,沟通能帮助教师辨清真相,区别施教。

理解学生,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宽容、善待学生,不要用一把尺衡量所有学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特别是违纪行为学生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如屡犯错误、屡作保证的现象,教师对此应给与理解,另外还要查找自我原因,那

就是教师没有及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鼓励,学生没有感受成功的情感体验,以致信心回落造成的结果。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培养其自控习惯

人生最难完成的任务就是战胜自我,不能战胜自我的人,会产生自傲、虚荣或自卑心理,进而影响自信乃至做人。对于青少年来讲,全面认识自己更不是容易的事,需要教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1.认识自我,勇于自省。“小马过河”的故事告诉了人们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学生要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勇于自省,指导他们多和身边优秀学生进行多角度比较,找出差距不足,分析成败原因,制定出期望值适合自己的努力目标。这种和同龄人比较、自省的过程,能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他人的态度和评价,特别是这些有行为过失的学生,他们听到的多是批评或打击性的语言,很容易影响积极自我观念的形成。为此教师应客观地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

2.克服自卑,增强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秘诀。行为过失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自信,这是由于其他人不公正评价和缺乏成功情感体验造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信心,就要鼓励他们挖掘自身的长处和优势。每个人都不乏成功的事例,只是他们被不如意和失败遮住了双眼,看不到自身的闪光点。教师可以这样引领:体育竞赛中怎么取得好成绩的?劳动中你最棒!你的绘画和字怎么这么好……目的让学生感悟成功,找回自信。

3.培养自控习惯。养成自控的良好习惯,是走向成功的金钥匙。学生在思考自己行为方向时,一般倾向于服从集体舆论,宁可不做大人要他做的事,也去做学生要他做的事。因此教师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必须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发挥集体作用,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在集体中实现自律。具体方法:①明确纪律意义,激发自律动机。只有明确了纪律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必然联系,学生才能接受,进而为自律创造心理准备。②树立自律榜样。在班集体中有不同程度的成熟者,其自律标准比教师提出的标准更加贴近学生奋斗目标,更具模仿性,更能发挥榜样作用。结合自查自评,促进学生自我矫正。

〈三〉、鼓励同学友伴进行劝导

由于教师在学生面前所扮演的具有权威性的特殊角色,往往使学生产生可敬而不可亲的感觉,能被学生信任、能与学生做心灵沟通的教师并不多见。因而目前中学生特别是违纪学生不愿和教师、家长说心理话,但他乐意将心里话说给伙伴听。抓住这一特点,更能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为此,为有效促进学生矫正错误行为,可组织他的一些知心伙伴与之促膝谈心,这比教师找学生更有效果。当然,这种方法不能让被劝导者感受到“知心朋友”是教师有意安排的,另外教师对“知心朋友”要进行培养和训练。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完全撒手不管,而是更要科学管理。

〈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学校德育工作要常抓不懈,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多样化地开展德育工作,分层落实德育目标。适时召开法制报告和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融思想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不良品德行为。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睦、民主,父母有正确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就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并能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父母应尊重子女的人格,体贴关心他们的生活,建立平等交流的桥梁。这样利于对子女好的方面及时鼓励,不良方面及时矫正。

有关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依法治理文化环境。严厉打击一些不法分子和教唆犯,取缔具有反而诱惑力的影视录像片、淫秽书刊等,关闭具有赌博、色情性质的网吧、“二厅”,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

综上所述,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单一的学校行为。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只要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依法治教,认真研究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应对违纪行为,那么教育就会取得效果,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袁曙放姜诗元中学生不良违法行为与道德法律规范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0.6

2.贾晓波杨铮初中生心理适应能力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

3.贾晓波陈世平学校心理辅导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