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单元1-18世纪的启蒙思想

第八单元1-18世纪的启蒙思想

第八单元1-18世纪的启蒙思想
第八单元1-18世纪的启蒙思想

第八单元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

单元核心概念:

启蒙运动出现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发展的17——18世纪。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荷兰。就近代而言,启蒙运动发端于17世纪的英国、近代唯物主义的科学文化,促成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在18世纪的法国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影响遍及欧洲、美洲和亚洲。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它高扬理性的大旗,引导人们向现代社会前进。丰富而深刻的启蒙思想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变革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新思想产生是新经济产生发展、社会转型的产物)

单元导言分析:

单元主题:启蒙运动(思想启蒙)

单元线索:原因——进程(发端、中心、扩散)——影响

单元特征:

1、启蒙运动的时间:17—18世纪(相当于中国康乾盛世时期,17—18世纪中西方进行比较零距离P116、120))

2、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第四册第6课P23)

(1)根源: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发展;

(2)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近代唯物主义的科学文化,促成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

(3)思想: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3、启蒙运动的进程:发端于17世纪的英国,在18世纪的法国形成高潮,扩散至欧美亚。

问题:为何先从英国兴起?

(1)客观上: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自然科学领先,拥有科学巨人牛顿和推动世界第一个科学团体英国皇家学会建立的弗兰西斯?培根。

(2)主观上:为英国革命寻找理论依据。

4、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形成高潮(法国是中心)的原因:上述三点+法国专制制度+阶级力量+英革命的成功对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实践经验。

第一,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在18世纪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在法国的深人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第二,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掀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法国天主教会势力的顽固,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5、启蒙运动的性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后欧洲新一轮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6、启蒙运动的影响(整体影响):(第四册第6课P25)

宏观:高举理性大旗,引导人们向现代社会前进。

中观:为近代世界各国提供锐利思想武器:

(1)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传播了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2)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并激励人们维护革命成功。(如《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3)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如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体制)。(4.)鼓励亚欧人士改造社会(如欧洲俄国反对农奴制,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日本—明治维新等)P32课

7、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异同)

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产物;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两者关系:继承发展,启蒙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后欧洲第二次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8、启蒙运动的核心观点:共性观点(第四册第6课P23)

(1)核心理念:理性主义(用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2)思想诉求:①批判君主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启蒙思想家是怎样批判君主专制的?第四册第6课P24)

君权神授,朕即国家——君主专制

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理论依据),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如何批判)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认为人人都有追求生产、自由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专制统治则侵犯了每一个人都应当享有的这些权利。

②宣扬自由平等(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造成不平等的原因是什么?第四册第6课P24-25)

针对封建专制下人们受奴役的状况(提出背景),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理论依据),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是源于自己独立意志的一种行为(含义),包括经济活动的自由和思想、言论与出版自由(范围),但要“受法律支配”。

③主张建立合乎理想的社会和国家(在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上,启蒙思想

家提出哪些政治主张?第四册第6课P24)

伏尔泰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通过国王的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卢梭则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注:启蒙思想家的个性主张和个人所处具体时代、出身等相关。

第30课 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

一、条件:

1、客观: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导致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确立,促成近代社会政治学说诞生(这几点是因果关系)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2、主观:资产阶级建立政权需要理论依据,

问题:为何自然科学在17世纪取得巨大成就?

首先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次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冲破禁锢人们思想观念的宗教神学。

二、概况

(一)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贡献:认为自然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提出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法。

(二)、霍布斯:契约论的专制主义国家学说B

1、霍布斯是何时代人?

1588-1679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统治进行斗争的时期。思想反映时代背景。

2. 霍布斯有何地位?霍布斯是培根唯物主义思想继承者,并发展为机械唯物主义体系。

问题:继承体现在什么地方?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问题:何谓机械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等。看事物绝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绝对的,要看参照物的。

3. 霍布斯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反对神学、宗教和教会;

问题:怎么反对神学、宗教和教会的?

2)承认自然权利,批判君权神受理论

问题:自然权利指什么?

3)倡导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国家是通过契约的方式,众多人把权利转让给一个人(或一群人),即统治者;

问题: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小字部分。

问题:国家的这种产生学说有何作用?否定君权神授。

4)(批判君权神受),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提出统治者具有绝对权力,人民应该无条件服从。问题:他是如何批判君权神授的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社会契约)

问题:为什么君主专制合理?因为他是契约的产物,如果反对他,就等于反对自己。

其次反对君主将返回野蛮状态。

4. 为什么把霍布斯的国家学说称为契约论的专制主义国家学说?

国家是在契约基础上产生的,但人民一旦把权利转交给国家统治者,人民对统治者要绝对无条件服从,统治者具有绝对权力,反对分权。

5、怎样看待霍布斯观念?

霍布斯的国家学说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

英国反对神学、宗教和教会,否定君权神授,其理论基石社会契约论启迪了后世启蒙思想家。局限性:是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的产物(是时代局限性的体现),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作用:从根本上否定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是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的产物。

6. 怎样认识霍布斯“认为再差的一个国家也比一个无政府状态和内战要好的多?”

提示:从时代背景,霍布斯的立场和主张思考。

7、霍布斯的国家学说,为什么说是机械唯物主义学说?

霍布斯国家学说反对“君权神授”,表明了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但他把权力绝对化,把统治者与权力之间做机械的联系,否认了建立于“社会契约”基础上权力与专制君主本质的区别。在思想方法上具有明显的机械唯物论的特征。

8、霍布斯思想的时代和阶级局限

生活在英国革命爆发前后,经济上处于工业文明起始和孕育阶段。科学领域只有力学和数学达到较高水平,阶级关系上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制度也具有一定妥协性。

(三)洛克B——维护光荣革命的成果

1、洛克生活时代:1632——1704,经历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全致力于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政治制度寻求理念依据。

2、地位:继承发展培根和霍布斯唯物主义思想,首创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分权学说,维护了“光荣革命”的成果。

1)继承(同):同属唯物主义,赞成自然权利,坚信社会契约理论,国家产生与神无关。2)发展(异):霍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威,人民要无条件服从,维护君主专制;政府职能是保护人民自然权利和私有财产,人民有权罢免不称职的统治者。否定霍布斯的专制政体,强调人民主权。洛首创政治分权学说,国家权力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可放在后面总结)

3、代表作:《政府论》

4、贡献或观点:

1)首创政治分权学说,否定霍布斯个人专制主权者和专制政体。

内容:立法、行政、对外三权分立

立法权是最高权力,由民选议会行使;行政权和对外权从属立法权、司法权,由君主行使,君主服从法律,但对议会有一定制约。

特点:建立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

核心:权力分立和制衡

影响:为英国光荣革命所建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统治即君主立宪制提供理论论证。为后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原则的理论观点。(1787年美国宪法和人权宣言都体现分权思想)2)提出天赋财产权利神圣性,不可剥夺,社会和政府存在就是保护这些天赋权利。

3)人民主权,人民具有反抗暴政权力。

观点:

国家根据契约产生,政府职能保护人民自然权利,尤其是私有财产权。

统治者不能保护人民财产即为暴政,因此可以反抗暴政。

反对暴政属于全体人民,也属于公民个体。

反对暴政只会导致政府解体,不会造成国家解散。

影响:为法国启蒙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挥(孟德斯三权分立)

区分国家和政府,肯定光荣革命合法性,从普遍意义上肯定人民革命推翻专制政府合法性,启导了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5、价值(影响)

当时:分权学说为光荣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制提供理论论证。

后世:为法国启蒙思想家继承和发挥,为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建立提供蓝图。

他的许多观点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原则的理论观点。

6、洛克思想时代阶级根源:

经历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

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确立统治地位,力量大大壮大,需要突破清教革命旗号,确立自己的政治经济理论,洛克思想是他们利益的集中体现。

自然科学发展——近代唯物主义哲学——近代社会政治学说

重点注意比较霍布斯和洛克的区别;

第31课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

一、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B),代表作《论法的精神》——理性自由法典

1、地位: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的前期最著名的思想家,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2、观点:(1)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政治法律理论的核心是法律的精神。他认为,存在着一种人的“根本理性”,“法”就是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的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因此,人类的法并不服从于神,而是遵从理性。

(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欣赏“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

(3)汲取洛克的分权思想,明确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提出三权彼此独立,相互制约(孟提出具体机制),以防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

注:从体现分权精神角度看,美宪都体现了,从政治实践看,美体现是孟的。

3、洛克与孟德斯鸠的关系:孟德斯鸠继承发展洛克的三权分立思想

4、意义: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与法的理论基础。

二、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泰斗(B),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哲学辞典》

1、地位:著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广泛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温和的改良主义者,也是反教权的坚强斗士。被尊为启蒙运动的泰斗。

2、观点:(1)伏尔泰反对教会权威,主张宗教宽容,认为信仰自由是所有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但他并不反对宗教,而是自然神论者(知识链接P157)。

(2)在政治上主张开明专制(制约的是君主和贵族权力,而非只是君主权力)——制约君主权力以免专制统治,制约贵族权力以免无政府状态;实行政教分离。他认为只有这样的政府才能既保障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利,又避免发生革命(主张的目的)。

(3)提倡实行言论、出版自由,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三、卢梭: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B)《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

1、地位: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也是教育学家和文学家。

激进体现:他从探索怎样解决社会中的不平等、不自由的问题入手,最终得出革命的结论。

2、观点:(1)认为财产私有制和财富的不平等占有是一切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为何这样认为?人类原本生活的“自然状态”是美好的,但是财产私有制,以及在私有制下的“文明社会”剥夺了人的天赋权利。

(2)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 但与前人相比注入了新的内容),他认为,契约一旦订立,就意味着每个人把自己的全部权利都转让给由人民结合成的集体,因此个人服从集体的“公意”,也就是服从自己。人民则是这个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

(3)提出人民主权说:卢梭认为,政府由作为主权者人民所同意的人组成,他们是人民的公仆。人民自然可以对政府加以限制、纠正和撤换。人民拥有对政府的永远的革命权。

批判保留君主制契约论观点,要求人民争取全部政治权利。反对分权主张,强调人民主权不可分割、转让、代表等。

不足:没有提出人民主权具体制度设计(同孟不同),只是一般原则。

(4)推崇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3、影响:卢梭的激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学说是法国大革命,尤其是雅各宾派专政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启蒙:破除迷信和神秘主义,张扬科学和理性的巨大力量,把人们从恐惧、愚昧和各种各样的思想禁锢与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启蒙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为建设性的思想和行为开辟道路的批判态度。

为何会有启蒙: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

如何启蒙: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权,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启蒙有何影响: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即即将到来的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法国启蒙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 启蒙运动之所以首先发生在法国,而且法国的启蒙思想以激进而闻名,是与18世纪法国的社会政治背景分不开的。在宗教信仰领域,法国人与意大利人一样,对基督教采取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法国人从来不会像德国人那样去思考深邃、玄妙的神学问题,他们更重视的是宗教的形式如繁琐、奢华的宗教仪式。在法国,基督教的主要作用就是为现实的政治服务。在法国王权兴起后,基督教就成为维护国王权威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与法国王权紧密结合在一起。正因为法国人对基督教持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宗教改革运动爆发后,法国始终保持在罗马天主教阵营中,没有倒向新教。同时,也由于法国人对基督教的形式主义态度,也使得他们不像德国人那样为宗教问题而大动干戈(胡格诺战争更多的是一场关于国家的统一与分裂的战争),当德国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为宗教信仰而斗得不可开交时,法国国王则默默地励精图治,终于使法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在法国的政教关系中,基督教会(天主教会)依附于王权,教会用基督教君权神授理论来为法国王权提供依据。同时法国国王也赐予教会大量财富,任用教士担任高级官职,并将高级教士列为法国社会三个等级中的最高等级。因此,尽管在法国教会依附于国王,但由于是王权的精神支柱,法国教会仍然权势熏天,教会主宰着意识形态领域,任何反对国王专制和教会神学的新思想都受到教会的迫害。教会还利用自己与王权的关系压制、损害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样,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专制王权逐渐丧失了早期促进民族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转变为阻碍法国社会进步的消极力量,而天主教会则是法国专制王权的护身符和帮凶,必然成为进步思想批判和攻击的首要对象。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几乎都对天主教会和它所维护的那个专制王权做过尖锐的揭露、抨击。而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天主教会更是遭到沉重打击。而且由于法国没有发生宗教改革,天主教会所欠的历史旧账和积累的矛盾太多,这些矛盾最终就以极端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大革命最激进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天主教甚至一度被取缔。大革命结束后,尽管天主教信仰得到恢复,但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已经丧失,逐渐也成为一种个人的信仰,就这一点来说,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使法国补上了宗教改革这一课。 启蒙运动是一个庞杂的思想阵营,在它里面包含着形形色色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有的是自然神论者(如伏尔泰、孟德斯鸠),有的是无神论者(如狄德罗、霍尔巴赫),有的则是摇摆在新教与天主教之间,执着地寻觅惟一真实的上帝的有神论者(如卢梭),甚至还有身为天主教神父,同时却在悄悄地从事宗教批判的梅叶。他们的思想侧重点各不相同,对改革社会的主张也相去甚远,但他们都对当时社会中的宗教愚昧现象和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进行了批判,揭露和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赖以生存的宗教神学基础。

第7课 启蒙运动(17-18世纪)

第7课启蒙运动(17-18世纪) 一、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1、经济原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因) (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程度已较高,为启蒙运动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基础) 2、政治原因:新兴资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3、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自信 (自然科学的成就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4、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 二、概况: 三、启蒙运动为什么发源于英国?为什么高潮又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 答:兴起于英国原因:①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②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启蒙思想由此产生了。高潮于法国原因: ①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盛行着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②法国是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 ③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四启蒙运动主要代表及主张 五、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有哪些异同点?

六、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贡献。 1、解放思想:他们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把人们从长时期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2、强调人权: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宣布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他们主张一切人,无论其出身如何,都有独立的人格,都有追求生存和幸福的权利。 3、破除宗教迷信:他们大力传播科学知识,向宗教神学宣战。 4、构建政治蓝图:为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七、启蒙运动影响: 积极性: ①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尊重,自由和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对法国: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对欧美: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④对殖民地、半殖发地: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美国、拉丁美洲、中国、日本) ⑤对人类: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局限性: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民主、自由、平等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八、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主要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批判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 ②从批判形式上看,文艺复兴借助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披着宗教的外衣; 启蒙运动完全抛开宗教的外衣,直接公开批判教会与封建专制。 ③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 启蒙运动还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中进行。 ④从思想特点上看,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崇尚理性而且启蒙运动还描绘了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从而使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九、、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①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如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②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发生。(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 ③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以民权、平等为指导思想) 十、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见导与练156页)(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很重要,但容易混淆,希望同学们认真比较,得出自己的认识。) 十一、理性与启蒙的含义辨析。 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本课中的理性涉及了一个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的问题。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理性学说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封建制度身上神圣的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十二、启蒙思想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人文精神的? 答:启蒙思想家继承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中倡导的人文精神,尊重人及人的需要,同时他们又进一步提出人还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理想社会。他们以理性的尺度去判断是非,以人性反对神性、以民主反对专制、以自由反对禁锢,弘扬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反对教条的束缚。因此,他们发展了人文精神。 十三、高考考向预测:从思想解放的角度考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欧洲乃至全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如: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民主法制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又如:明清之际中国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完成练习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 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封建国家,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国家的时候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 众多的资产阶级先驱们,展开了一场在人类历史上占有辉煌一页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 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奏,他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为大革命做了充分的准备。 与封建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 启蒙运动意味着用光明驱逐黑暗,开启人们反封建的意识,启蒙运动从兴起到发展几乎贯穿整个18世纪。 启蒙就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开启民智。 启蒙运动就是一场驱逐黑暗,开启光明的资产阶级民主文化运动。 当时老百姓迷信上帝,统治阶级于是拉大旗作虎皮,为自己蒙上一层神圣的光环,宣传他们的统治权力是上帝所赋予的,即所谓君权神授,因此,神圣不可侵犯。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等人,先知先觉走在时代的前面,提倡思想自由、个性解放,宣传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人们的思想于是得到了解放,统治阶级的面纱被揭开,原来,国王、贵族和神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人回归了理性,从愚昧无知走向了明白事理。 启蒙思想家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他们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奏响了消灭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个人自由的雄浑乐章。 伏尔泰(1694-1778年),多产的剧作家、诗人、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宣传家。 他的社会政治观点的核心是平等,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对当时封建等级社会的否定。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自由,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主张言论出版自由,人身自由等等。 《哲学通讯》是他全部启蒙思想最集中、最明确的表述,他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孟德斯鸠(1689-1755年),1716年,他承袭父亲和伯父的职业,成为波尔多法院院长和男爵,踏入仕途的孟德斯鸠对朝政的腐败和贵族的堕落深恶痛绝。 他苦心钻研30年,写成历世不衰的名著《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一书具体规划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模式和各项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卫韦 [提要]法国的启蒙运动给了近代世界一笔宝贵的财富———自然科学和理性。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议题,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甚至法国大革命也深受其影响。法国的理性不再扮演人的天赋能力的角色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无一不贯穿于法国的各个领域:,而是作为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种能力和思维方式。本位的主旨就是证明理性如何作为一种方法被法国人运用到极致的。 [关键词 ]法国理性启蒙运动哲学自然科学法国大革命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使西方处于世界的焦点。各国评论家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这一启蒙运动留给了西方国家一笔巨大的财富————自然科学以及理性,这是当代许多非西方国家无法渴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埋没了曾将科学和理性推崇为人的最高官能的时代。18世纪身为启蒙运动主要战场的法国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天才式的人物,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并在自己专属的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正是在这批领军人物的带领下,法国于18世纪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启蒙时代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 一、18世纪法国的哲学 18世纪的法国哲学已不再追求系统化,哲学家们让哲学自由的运动并在这内在的形式中发现现实的基本形式————整个自然和精神存在的形式。哲学形式的转变带来了两种变化: 11哲学不再采用由于一般的、不变的原理以及由哲学原理演绎出来的东西,而是主张用自己的理性来判断一切,这就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而整个18世纪法国就是不断的捍卫、强化和巩固这种思维方式。21“哲学不再是位于自然科学、法和政治等学科的原理一旁或之上的特殊的知识领域而是一个贯穿一切的媒介,用这个媒介便可以归纳、发展和建立这些原理。”[2]哲学不仅能与历史学、政治学甚至宗教相分离,反而成为这些学科可以存在和在法国发挥作用的大气候。18世纪法国没有跟着以往的哲学学说中的那种思维方式亦步亦趋,相反,它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3]伏尔泰是启蒙时期的泰斗级人物,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的典型代表。他一方面热衷于科学的普及,另一方面又是一位桀骜不驯的批评天主教者。在伏尔泰看来:牛顿自然哲学体系、牛顿的方法决不只限于物理学,还适用所有一般的知识,它逐渐代替了笛卡尔的传统(全部知识都是以第一原理为根基————分析的策源地)。启蒙时期的哲学采牛顿物理学的方法论模式,立即把这种方法加以推广,这就意味着人们开始用一种不同的、比较朴素的眼光看待理性。理性不再是限于一切经验、揭示了事物的绝对本质的“天赋观念”的总和。现在,人们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后天获得物而不是遗产。他不是一座精神宝库,把真理象金币一样窖藏起来,而是一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和确定真理的力量。经过这样确定真理,是一切真实的确定性的种子和不可或缺的前提。整个18世纪就是在这种意义上理解理性的,即不是把它看作知识、原理和真理的容器,而是把它视为一种能力,一种力量,这种能力和力量只有通过它的作用和效力才能充分理解。所以法国人毫不迟疑地把这种能力和力量运用到各个自然科学领域、折回科学领域和社会实践中。经过法国启蒙思想的洗礼,又经过以宗教革命为外表的法国大革命后,法国以不同于英国的强硬态度和革命结果将彻底的完成了宗教改革。但是,法国又建立了理性宗教。然而法国人就是凭借着对理性的信仰,真正发挥了理性这一媒介积极作用。《社会契约论》开宗明义的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孟德斯鸠在《法的精神》中也写到:“由一种原始的理性存在着;智能的存在物可以有自己创造的法律。” 二、18世纪法国的科学 18世纪的自然科学开始由分门别类的收集材料,经历了对材料进行综合整理与理论概括阶段

启蒙文学是指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

启蒙文学是指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启蒙文学”并不是如浪漫主义文学或自然主义文学一样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而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文学上的延伸和体现。启蒙文学并没有独立的纲领,在文学史上对这一流派的界定也存在很多争议,但通常认为奥古斯都时期的英国文学、大革命之前的法国文学以及德国的 狂飙突进运动,都可以算作启蒙文学范畴。 从纵向上看,启蒙文学选择性继承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某些特性,但是却已经具备了近代文学的诸多元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尽管没有形成统一的纲领,各国发展的状况也存在差距,但仍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欧洲诸国中以法国成就最高,英国和德国次之,在俄国和意大利等国也有相应的发展。 [hr] 笛卡尔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保守的封建势力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之间的一次巨大的冲撞。英国经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并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残存的封建势力和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冲突不断,经验主义哲学盛行。路易十四死后,一度是欧洲最强大国家的法国开始陷入无休止的社会矛盾之中;稍晚于英国到来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激化了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决心,启蒙思想较英国更为激进,并最终催生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德国在17世纪“三十年战争”的影响下,仍分裂为数以百计的小邦国,经济远远落后于英法,德国的知识分子则深受法国、英国知识界影响,致力于传播启蒙思想,吁请国家统一与民族自强。在这样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下,启蒙运动催生并得以迅速扩散,在整个 欧洲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是启蒙运动的两大理 论来源。 作为启蒙运动一部分的启蒙文学,在思想上以“理性崇拜”为核心,主张崇拜“自然理性”,反对君主王权。体现在文学上,基本都表现出崇尚个人自由、崇尚回归自然、宣传开明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工商业、自由的经济竞争等等。17世纪的法国式古典主义文学在启蒙运动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但并未产生伟大的作品。尽管许多文学家仍借用古典主义的形式进行创作,但在思想内涵上却远远超越了古典主义的范畴 整体上看,启蒙文学中的反王权、反教会思想和文艺复兴文学有些相似,但更加激进。由于根植于启蒙运动的土壤之中,启蒙文学具有更加强烈的哲学思辨特征和政治经济学底蕴。启蒙文学不追求崇高的风格,多半以来自市民阶层的平民为主要人物,在体裁上也不仅仅局限于诗歌和戏剧,而是广泛采用各种体裁,其中尤以小说最为发达,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欧洲文学的“诗体时代”向“散文体时代”的过渡就是在启蒙 文学阶段完成的。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及其特点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及其基本特征 【摘要】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家在革命前为启发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在法国兴起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最终使法国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关键词】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背景特点 虽然启蒙运动最早的源头可以一直溯源到17 世纪的英国, 但是其发展并最终走向高潮,产生深远影响的地方却是在法国。“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而要驱散现实的黑暗就必须使用理性的阳光。因此,所谓的启蒙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而提出的,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由此,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一、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17世纪下半叶,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8世纪的法国成为欧洲大陆封建势力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专制统治、等级制度、天主教势力盛行,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特别尖锐。自文艺复兴以来,神学权威在西欧各国虽遭多次打击,但在法国却仍然相当严重。18世纪的法国,“教士是无恶不作的伪善者,教皇是古老的偶像,人们按习惯向他“焚香”,可他只是一名大魔术师。法国国王是仅次于教皇的大魔术师,用严刑峻法压制臣民,又利用一些有钱人的虚荣心卖官胃爵,肆意挥霍和挑动战争。”①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西欧封建专制的典型。君王乃绝对权威,神学乃绝对真理,任何对现实稍具改变的念头都不允许存在。波旁王朝的专治统治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牢笼,因而也成为正在成长着的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众矢之的。 在法国启蒙运动正在兴起时期的法国统治者路易十四在法国统治了七十三年(1643一1715),是世界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一个封建君主,也是法国有名的暴君。漫长的路易十四的统治,是法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过程。路易十四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王权,强化国家机器,使中央王权空前强大。他流放部份法官,宣称“联即国家”,从而使高等法院丧失了对国 ①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1721年出版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析“中国礼仪之争”对法国启蒙文学 的影响 郭丽娜/康波 【英文标题】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 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Rituals and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 【作者简介】郭丽娜,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康波,中山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国礼仪之争/东学西传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rituals/the spread of Oriental literature to the West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宣扬自然神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提出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政治主张或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思想文化的启发。“中国礼仪之争”是东学西传的起始,从17世纪下半叶起,它的进展就与法国早期启蒙主义思潮的发展相互作用。传教士的文本争论客观上造成了中国文学典籍及其负载的思想文化,主要是儒学和宋明理学在法国的广为传播,并进而在思想内容方面影响法国文学;但是,中国古典文学并未在体裁和表现形式上对法国启蒙文学产生过影响。 比较研究 The eighteenth-century French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 advocating deism or atheism and advancing the theory of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and separation of powers, was, to some extent, inspired by Chinese ideology and culture. The controversy over Chinese rituals was the origin of the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学习重点:启蒙主义文学是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启蒙主义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精神,但启蒙文学的“理性”在肯定笛卡尔的理性精神外,又从自然法则的高度,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的社会法则,肯定人的自我情感的天然合理性。启蒙作家大多都把个性与情感自由强调到了高于理性与秩序的程度。学习本章,应了解启蒙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本章的重点作家是歌德。关于歌德,我们应掌握歌德的思想发展及其对创作的影响;其代表作诗剧《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形象及其表现的时代精神、靡菲斯特的“作恶造善之一体”的辩证特征、诗剧的艺术特色等。 第一节概述 一、历史背景 18世纪,自然科学的各学科已经基本形成,科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牛顿(1642—1727)三大力学理论和万有引力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宇宙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巨大改变。瓦特(1736—1819)高热效率蒸汽机的发明并应用于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使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渐扩大,欧洲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视野大开,并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人的价值被进一步地肯定了。上个世纪英国革命的发生,使人们看到一线光亮。 但是,当时的欧洲各国仍处于王权的强力统治之下,教会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人的个性仍处于王权和教权的阴影之下。下层人民生活艰辛,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铲除社会上的王权主义、教权主义和愚昧主义,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和思想家试图以文化知识为工具,开启大众愚昧的思想,使之摆脱王权与教权的控制。他们崇尚理性,认为人类现在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上接受审判,理性是裁定一切的标准。但这种理性与17世纪的古典主义理性是不同的,17世纪古典主义强调的是崇尚王权,维护王权和国家利益,为专制制度服务的理性,而18世纪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是因为他们认为“凭借理性人能够解决一切重大难题、确立生活的基本准则;同时坚信,运用理性必将迅速地驱散迷信、偏见及野蛮带来的社会黑暗,使人解脱对权威的单纯依赖和对传统观念的盲从,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对理性进行了意义的界定,认为理性就是指人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就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真理的能力。他们高扬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所以他们宣传以自由、平等和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以此来抵制不合理的现实,以消除现实与人生的自由原则的对立。由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自由的、人道的思想已经开始取得了对专制、愚昧的思想的胜利,人类已经从幼年状态中解放了出来,进入了成熟阶段,这种成熟的标志是人类具有了“独立思考的决心和勇气”(康德语)。 二、启蒙文学的特点 文学是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武器。18世纪的重要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拥护者几乎都运用了这一武器。如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博马舍等,英国的笛福、斯威夫特、费尔丁等,德国的莱辛、歌德和席勒等。 启蒙文学的特点非常明显。首先,内容上的反教权反王权。启蒙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延伸。是对文艺复兴后的新的教权主义和古典主义理性的反驳。作家们高举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大旗,猛烈的抨

第八单元1-18世纪的启蒙思想

第八单元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 单元核心概念: 启蒙运动出现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发展的17——18世纪。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荷兰。就近代而言,启蒙运动发端于17世纪的英国、近代唯物主义的科学文化,促成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在18世纪的法国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影响遍及欧洲、美洲和亚洲。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它高扬理性的大旗,引导人们向现代社会前进。丰富而深刻的启蒙思想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变革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新思想产生是新经济产生发展、社会转型的产物) 单元导言分析: 单元主题:启蒙运动(思想启蒙) 单元线索:原因——进程(发端、中心、扩散)——影响 单元特征: 1、启蒙运动的时间:17—18世纪(相当于中国康乾盛世时期,17—18世纪中西方进行比较零距离P116、120)) 2、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第四册第6课P23) (1)根源: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发展; (2)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近代唯物主义的科学文化,促成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 (3)思想: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3、启蒙运动的进程:发端于17世纪的英国,在18世纪的法国形成高潮,扩散至欧美亚。 问题:为何先从英国兴起? (1)客观上: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自然科学领先,拥有科学巨人牛顿和推动世界第一个科学团体英国皇家学会建立的弗兰西斯?培根。 (2)主观上:为英国革命寻找理论依据。 4、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形成高潮(法国是中心)的原因:上述三点+法国专制制度+阶级力量+英革命的成功对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实践经验。 第一,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在18世纪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在法国的深人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第二,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掀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法国天主教会势力的顽固,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5、启蒙运动的性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后欧洲新一轮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6、启蒙运动的影响(整体影响):(第四册第6课P25)

西方文学自测题库及参考答案--18世纪启蒙文学

西方文学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者是(C)。 A.斯威夫特 B.理查生 C.笛福 D.菲尔丁 2.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B)。 A.《格利佛游记》 B.《鲁滨逊漂流记》 C.《汤姆·琼斯》 D.《克拉丽莎》 3.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C)。 A.现实主义传统 B.浪漫主义传统 C.讽刺传统 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 4.代表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D)。 A.《鲁滨逊漂流记》 B.《格利佛游记》 C.《克拉丽莎》 D.《汤姆·琼斯》 5.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其代表作是(A)。 A.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 B.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和《天真之歌》 C.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 D.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 6.诗句“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的作者是(C)。 A.拜伦 B.雪莱 C.彭斯 D.济慈 7. 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A)。 A.《波斯人信札》 B.《老实人》 C.《天真汉》 D.《拉摩的侄儿》 8.“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这部小说是(B)。 A.《天真汉》 B.《老实人》 C.《波斯人信札》 D.《爱弥儿》 9.《新爱洛德丝》的作者是(B)。 A.狄德罗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10.《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C)。 A.尤丽 B.苏珊娜

C.绿蒂 D.玛加蕾特 11.歌德创作的《浮士德》,从构思到脱稿,前后延续的时间是(D)。 A.20年 B.40年 C.50年 D.60年 12.“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生活的享受“出自一部诗剧,这部诗剧是(B)。 A.《力士参孙》 B.《浮士德》 C.《普罗米修斯》 D.《阴谋与爱情》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国哲理小说的主要作品有(ABD)。 A.《波斯人信札》 B.《老实人》 C.《新爱洛绮丝》 D.《爱弥儿》 E.《熙德》 2.狄德罗的三部哲理小说是(BCD)。 A.《新爱洛绮丝》 B.《修女》 C.《拉摩的侄儿》 D.《宿命论者雅克》 E.《天真汉》 3.歌德在狂飙突进运动中代表作品是(CD)。 A.《浮士德》 B.《赫尔曼与窦绿苔》 C.《少年维特的烦恼》 D.《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E.《威廉·退尔》4.《浮士德》在艺术上的特色是(ABC)。 A.以幻想为主,将写实与幻想结合 B.用辨证的方法塑造主要人物形象 C.作品形式多样化,几乎当时欧洲的各种诗体都在作品中出现 D.作品情节集中,完全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法则 E.神秘梦幻的中世纪手法 三、专业术语解释 1.启蒙运动 2.“狂飙突进”运动 3.感伤主义文学 4.哲理小说 5.正剧 四、理解简答题 1.启蒙运动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五、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第18课 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思想教案

第18课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思想 内容标准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理解理性的基本内涵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认识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理解和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学会从文字与图片中汲取重要历史信息,提高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比较启蒙思想与古希腊时期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增强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启蒙运动背景的分析,进一步加强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上形态上的反映”的认识。 通过对启蒙思想家人文思想的了解,感受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并加强对理性、科学、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现代观念的理解和认可。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难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形式 史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依托史料实现历史知识的“问题化”和“情境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各位先生,只有希腊、意大利和法兰西享有以人物来命名时代的特权,这是文明最高的标志。 ——〔法〕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通过本单元前面两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希腊的古典时代.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的花朵重新绽放。而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汲取了古希腊哲人的思想精髓,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雨果对希腊、意大利和法国的高度评价,正是基于这三个国家的思想家对于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雨果的名言,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形成对本单元各知识点的整体认知。 新课教学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 启蒙运动的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大事年表材料,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使学生全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1、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 (二)自然科学的推动 (三)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 2、启蒙文学的特点 首先,启蒙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较之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第二,启蒙文学的主人公较之以往的文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作主人公甚至英雄人物进行描写。 第三,启蒙作家的理性崇拜和渴望参加现实斗争的倾向,使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第四,在文体形式方面,启蒙作家平等地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3、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战斗性 (二)出现了新题材、新人物和新思想 (三)创造了多种文学样式 (四)着重说理,人物形象不够丰满 4、英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英国是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源头。在18世纪前期,英国文坛崛起来笛福、斯威夫特、 理查逊、菲尔丁等一批小说家。他们的创作将英国小说迅速提高到世界水平。 ①形式上多为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而且具有明显的流浪汉小说特征; ②内容上一方面批判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一方面激发资产阶级积极开辟 世界的进取精神。 5、列举18世纪英国启蒙文学的成就 英国启蒙文学以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高。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其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塑造了一个英国“真正资产者”的著名典型,体现了资产阶级向上发展时期的奋发进取和创业精神。斯威夫特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家,其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享誉世界。理查生是英国家庭小说的开创者,其作品以《帕米拉》、《克拉丽莎》最为著名。他关注婚姻、家庭、道德问题,把婚姻自主与中产阶级温和的道德说教结合起来,成为此后一个时期英国家庭小说的一种模式。菲尔丁是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那些被称为“散文滑稽史诗”的小说,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作品,《汤姆?琼斯》则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6、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①法国是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的中心。在18世纪20年代起,法国启蒙文学汇成潮流。 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表现在: ②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服务,批判性和战斗性最强; ③高举理性的大旗,宣扬科学和真理,极富哲理色彩。

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兴盛的原因

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兴盛的原因 启蒙运动最早发端于英国,然而在18世纪兴盛于法国法国成为启蒙运动。那么,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兴盛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告诉大家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兴盛的原因吧! 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兴盛的原因 启蒙运动最早发端于英国,然而在18世纪兴盛于法国法国成为启蒙运动,其原因主要三个方面: 1.由于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革,城市形成较发达的市民社会,城市人口增多,市民队伍壮大,形成“上中下”三个等级,顽固的封建专制和教会与新兴阶级矛盾尖锐,为启蒙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尤其是中产阶级为主体,如包买商、银行家、医生、律师、政府职员等。佛里德里希;格迪克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以中产阶级作为它的实际起点,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核心;启蒙的光芒只是在这里逐渐传向两个极端---上流阶层和下流阶层。” 2.16、17世纪以哥白尼天体运行理论、牛顿经典力学等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把人的思想从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促使人们用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历史、道德伦理,政治等,并产生了一批新的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为18世纪以法国巴黎为中心的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哲学家们在自然科学中寻求善,寻求生活的准则,它们就造成启蒙运动的张力”,尽管在16,17

世纪如笛卡尔等努力用科学来证明上帝的存在,然而却导致了18世纪唯物主义的提倡。 3.“在18世纪的法国,思想交流比货物流通快得多。”当时法国巴黎的公共生活已比较发达,思想文化传播的途径很广泛,如“咖啡热”,俱乐部、沙龙,报刊,杂志、图书馆、大学团体等,尤其以沙龙为代表。18世纪沙龙十分活跃,主要有贵族,大资产者和较有名的知识分子参加,其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如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战争、逸闻趣事等,各种思想相互交流碰撞,促进了自由思想的传播,“沙龙已经……成为了公共舆论的喉舌,其地位堪比现代的报纸。” 当然启蒙运动在法国的兴盛不仅只有以上三个方面,其是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如教会扫盲运动,启蒙思想家为捍卫真理、自由而不惧个人生死的精神(当时法国对“异端”思想家的迫害是常有的,如上断头台、坐牢)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启蒙运动的实质在于其重塑信仰 康德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的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了。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的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paere aude!要有勇气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4]当人类成熟的时候,不再需要神和封建国家的的监护,人也不再是被监护者。人需要消解在神圣形象下的自我异化,理清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运用

法国启蒙运动

第42集法国启蒙运动 十八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封建国家,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国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农村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盘剥下已是满目疮痍,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库空虚。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残害异教徒和有进步思想的人们。与封建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因此,众多的资产阶级先驱们展开了一场在人类历史上占有辉煌一页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奏,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为大革命作了充分的准备。 启蒙一词在法文里是启迪的意思,启蒙运动意味着用光明驱逐黑暗,开启人们反封建的意识。启蒙运动从兴起到发展几乎贯穿整个十八世纪,所以人们也把十八世纪称之为启蒙时代。启蒙运动并没有统一的组织,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并非一致,但是,这场运动反封建的目标始终如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家卫)“启蒙就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当时由于生产力落后、科学欠发达,老百姓迷信上帝,统治阶级于是拉大旗作为虎皮,为自己蒙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宣传他们的统治权力是上帝所赋予的,即所谓君权神授,因此神圣不可侵犯,平民百姓的思想为这种神权的观念所禁锢,即使受压迫、受剥削也不反抗,世世代代俯首听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等人先知先觉走在时代的前面,提倡思想自由、个性解放,宣传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人们的思想于是得到了解放,统治阶级的面纱被揭开,原来国王、贵族和神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人回归了理性,从愚昧无知走向了明白事理,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一场驱逐黑暗开启光明的资产阶级民主文化运动。” 启蒙思想家提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都有追求生存与幸福的权利,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特权的合理性,此外,启蒙运动又是普及科学、宣传新科技成果的运动,他们认为封建特权得以长久维持的重要原因就是生产落后造成的蒙昧状况的长期存在,他们宣传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揭露和批判愚昧无知,不仅启迪了人们的思想,而且普及了科学知识。启蒙思想家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他们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奏响了消灭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的雄浑乐章。 启蒙时代的法国,可谓群星璀璨、人才辈出。伏尔泰、孟德斯鸠是早期启蒙思想家的两大代表。伏尔泰1694年出生在巴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剧作家、诗人、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宣传家,他的作品和演说以尖刻和激昂地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而著称。人们说,他的思想之敏捷犹如闪电,语言之炽烈犹如天火。他坚持不懈地揭露和嘲讽教会的贪婪和教权主义的罪恶,因而,触犯了教会和贵族,曾经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狱,后被驱逐出国。1753年,他定居在瑞士和法国交界的菲尔奈,年逾花甲的伏尔泰在幽静的住所里写出了大量的著作、小说和诗歌。1778年,84岁的伏尔泰在菲尔泰去世,后人为纪念他,将他的骨灰移入先贤祠。伏尔泰社会政治观点的核心是平等,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对当时封建等级[社会的否定,他的政治思想核心是自由,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主张言论出版自由、人身自由等等,他的著作种类繁多、卷帙浩繁。文学作品有《哲第格》、《天真汉》等。他的文笔幽默而犀利,嬉笑怒骂的力量无人可望其项背,他把教皇和神甫说成是两足禽兽,教会是国家分裂、内战和一切罪恶的根源,是建立在最下流的无赖编造出来的、最卑鄙的谎言之上的,在公众中产生极大的反响。《哲学通讯》是他全部启蒙思想最集中、最明确的表述。史学著作有《查理十二》、《路易十四时代》等。伏尔泰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都有广泛的影响,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甚至欧洲一些封建君主都仰慕他的才华。普鲁士国王还曾邀请他来到普鲁士成为宫廷的上宾,这些封建君主企图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并想利用伏尔泰学说中的保守部分,但他和他们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了。 与伏尔泰不同,孟德斯鸠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期接受教会的古典教育,后潜心研究法律,19岁获得法学学位、成为律师。1716年,他承袭父亲和伯父的职业,成为波尔多法院院长和男爵。踏入仕途的孟德斯鸠对朝政的腐败和贵族的堕落深恶痛绝,由于波尔多是法国最大的商港之一,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而他本人也从事葡萄酒贸易,因此切身感到专制制度对制造业和商业的阻碍,于是他卖掉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一职,前往巴黎,专心研究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他后来游历了欧洲的一些国家,考察那里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这使他受益非浅,他苦心钻研30年,写成历世不衰的名著《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论法的精神》一书具体规划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模式和各项基本制度,特别是,他发展了英国哲学家洛克的分权思想,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洛克在《政府论》一书中提出,为实现民主与法制,国家机构必须分权,实行立法权、外交事务权和行政权分立,孟德斯鸠更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由人民享有;司法独立;君主虽然享有行政权,但不能超越立法和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为的就是要保障公民的自由。孟德斯鸠这种资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最基本的理论很快就被资产阶级政治家们奉为经典。大革命中产生的几部宪法的基本原则,都体现着他的法学理论,有许多原理至今仍然是资产阶级国家在法律和政治体制上遵循的原则。 十八世纪中叶,代表城市平民、资产阶级和广大民众等第三等级利益的启蒙学者竞相出现,其中思想最激进、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最大的是小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代言人——卢梭。在众多的启蒙思想家中,卢梭是唯一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出生在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母亲在他呱呱坠地后5天就离开了人世,父亲为躲避牢狱之灾只身逃离,10岁的卢梭便失去了双亲的呵护,开始过流浪生活,他当过仆人、学徒,从事过各种卑贱的工作,甚至像乞丐一样被送进收容院,备尝人间艰辛。此后,他在红粉知已的照顾下,度过了8年安居欢愉的时日,这8年也是卢梭发奋读书的日子,这使他的学识大增。1741年,他来到巴黎,结识了狄德罗等启蒙学家。1749年,在第戎举办的征文竞赛中,卢梭因荣膺榜首而一举成名。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