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表达自由和舆论

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表达自由和舆论

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表达自由和舆论
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表达自由和舆论

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表达自由和舆论

摘要:文章从网络言论表达自由和网络舆论的概况出发,依次介绍了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表达自由和舆论的含义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探析了网络言论表达自由与网络舆论之间的关系和发展现状,并说明了如何实现网络言论表达自由在网络舆论形成中的作用,对于现阶段的网络环境下舆论的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网络环境言论表达自由网络舆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途径,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现阶段,人们更多的倾向于以网络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诉求,反映自己对于社会事件的看法,由此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表达自由这样的概念,网络言论自由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将出现网络背景下的舆论力量。虽然其介于网络虚拟环境中,但是其社会影响力不容忽视,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应该积极探析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表达自由和舆论的特点,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性的认识,保证网络言论表达自由和舆论处于健康的发展状态。

一.网络言论表达自由的概况

1.1网络言论表达自由的涵义

网络言论表达自由是指人们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虚拟的网络环境里表达自己对于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1.2网络言论自由的特点

网络言论表达自由不同于传统形式的言论表达,其因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必然渗透着明显的网络特性。详细来讲,其一,网络言论自由的匿名性,在网络环境下,没有人知道你的真实身份,无论是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还是发表自己的文章,或者是与别人开展聊天交流,都不会被要求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由于我国互联网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样的匿名性的特点将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二,网络言论自由的开放性,互联网背景下,给予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行为主体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内容的开放性,无论是学术性的,还是娱乐性的都可以公布;网路言论的方式是开放的,无论是论坛,还是聊天形式的表达都可以;其三,网络言论表达即时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主体使用者愿意,都可以开展言论的表达;其四,网络言论的价值多

元性,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一点在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表达中反映的很明显。

二.网络舆论的概况

2.1网络舆论的涵义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在网络环境中的映射,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网络影响力。

2.2网络舆论的特点

其一,网络舆论的多元化特点,也就是说由于网络言论随意性很大,用户可以将自己的价值观反映到网络上,不同的用户,由于其价值观的不同,对于相同事务的看法就会不一样,因此而导致网络舆论的多元化;其二,网络舆论形成过程急促,因为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快,一旦社会事件被上传到网络,将在短短的几秒时间形成相当大规模的影响力;其三,网络舆论的冲突性,由于网络事件的出现,不同的利益群体会持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有可能导致在网络环境下形成多方利益群体。其四,网络舆论的导向性,由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都严重依赖网络,在较大规模的网络舆论下,会慢慢的对于我们的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这样的导向作用将随着网络的发展显得越来越明显。

三.网络言论表达自由与网络舆论的发展现状

网络舆论是在网络言论表达自由的前提下形成的,网络舆论表达自由是外在的环境,网络舆论是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讲,要保证网络言论表达自由能够朝着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审视目前网路言论表达自由与网络舆论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3.1网络侵权言论行为泛滥

由于网络言论自由的匿名性,使得人们在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表达自由倾向于侵权性。的确,网络言论表达自由使得我们可以以更加快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感受到了信息自由的氛围,但是这种自由如果超越了界限,在网络环境下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对于他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这是不符合网络言论舆论的健康发展的。深究其原因,其一,网络言论成为宣泄的工具,以此去表达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不敢说不敢言的论述,从而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安慰,这是心理自我安慰在起作用;其二,部分企图不轨的人,擅自将虚假

信息传到网络环境上,以企图达到恶意目的,造成网络社会环境的混乱局面。

3.2网络淫秽信息的不断传播

难以否认互联网给予淫秽信息的传达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这就被一些投机分子所利用。由于在现实社会中,国家相关部门加大淫秽信息的管理力度,能够实现对于淫秽信息的控制和管理,在地域和时间上都可以有效的去追踪。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各类的淫秽网站层出不穷,给予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网络舆论中如果长期盛行这样的淫秽信息,将导致网络环境的不断恶化,网络言论表达自由也将失去自身的积极性作用。

3.3网络危害国家安全言论出现

由于网络舆论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也许短短的信息将对于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更加严重的是散布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最明显的例子,2008年的刘晓波事件,以宣传反党言论在网络环境下引发争议,的确,其在行使自己的网路言论表达自由的权利,但是其言论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被一些国外的媒体利用,使得国外势力千方百计去干预我国内政。类似于这样的言论也不再少数,对此我们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四. 如何实现网络言论表达自由在网络舆论形成中的作用

4.1政府积极建立健全网络言论发表自由的体制

首先,进一步完善网络言论表达的立法,结合互联网的发展特点和现状,积极探析网络言论表达自由的法律依据,并在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网络言论表达自由法律。其次,注重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不断提高执法部门在网络言论发表上办事效率和能力,保证切实的将法律执行下去;再者,实施网络实名制,保证网民在负责的前提下进行网络信息的传达,约束其网络表达的行为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网络环境中也是一样的,需要在一定机制下保证环境的营造是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特点的;最后,积极发挥政府的舆论引导作用,不断宣扬社会正能量,规避网络舆论向着负面方向发展,以先进的文化,积极的心态,正向的能量去开展网络信息和言论的表达,鼓励网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4.2社会舆论应该发挥自身舆论职业道德作用

从社会方面来说,大量的社会媒体应该积极发挥自身引导社会思潮的作用,保证带头宣扬真实的,有效的,积极的网络信息,在网络信息时代,新媒介应该

更加注重自身的内部建设,保证网络信息资源发布上的合理规划,一方面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要勇于负担其社会责任,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另外一方面,积极开展正能量建设,保证新媒介成为正能量的宣扬者,以不断肃清网络环境中的污浊,消极之气。

4.3个体网民应该提高自身素养实现理性言论

网民是开展网络言论表达的行为主体,是网络舆论形成的基本单元。要想实现在网络言论自由背景下的网络舆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高度重视网络言论自由的重要性,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保证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最后,积极规避网络环境中不良信息的影响,提高自身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表达自由和舆论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舆论,我们应该正视网络舆论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倡导开展健康的,正能量的言论表达自由,使得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舆论呈现出和谐的发展趋势,为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田艳丽. 网络表达自由的规制研究[D]. 山东大学2011

[2] 仇才明. 浅析网络表达自由[D]. 南昌大学2012

[3] 王威. 我国网络表达自由的立法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2011

[4] 张赏. 论网络表达自由与政府监管[D]. 河南大学2010

[5] 朵璞. “人肉搜索第一案”评析[D]. 湖南大学2011

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功能浅析

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功能浅析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推陈出新,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与挑战。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已经成为民众表达自己意见的主要途径,它的监督功能正在逐渐得以彰显。文章通过对新媒体的研究,揭示了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0-0029-01 舆论监督通常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以新闻为媒介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解释并促使其尽快解决的一 种舆论监督。它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众渐渐在舆论监督中产生了话语权,这种变化引发了对新媒体时代监督功能的思考。 1 舆论监督 1.1 舆论 舆论是大多数人在社会生活中对某一社会现象或者社 会事件公开表达意见的集合。舆论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息息相关。舆论可以发挥相应的政治作用。 1.2 监督

监督即监视、监察,它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量。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监督大多都将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当成后盾。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一定的强效性、随意性以及广泛性。 1.3 舆论监督的定义 舆论监督是在保持了舆论与监督两者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新意义的良性贯通融合。舆论监督是指将民众的意见集结成一种舆论,然后对舆论中的现象或者事件进行监督,进而促使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民众既是舆论的发起者,也是监督的执行者,因此可以将舆论监督看成是民众监督[1]。 2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研究 2.1 新媒体的研究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 在1967年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一词。这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介与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来对新媒体进 行界定。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某些层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1)类型变化。新媒体的类型主要包括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两种。手机媒体是将手机当成信息收集与展示的工具,完成信息传播过程的媒体。随着手机传播功能的发展,手机媒体渐渐成为新媒体中的第五媒体;而网络媒体则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对信息进行交流和传播的系统。网络媒体被称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新媒体环境下杂志的机会与未来 作者:James | 来源:媒介360 近一段时间不少杂志纷纷停刊,《好运MONEY+》在八月刊出最后一期,《他生活hislif e》宣告停刊,只保留网站转做新媒体。而研究表明,数字媒体总体广告份额呈上升趋势,而平面媒体却逐渐下降。种种迹象让人们怀疑纸媒的“寒冬”是否已经到来。 可以肯定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确实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对于杂志来说,并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如果善于运用,新媒体将是杂志的另一条渠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报纸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这也决定新媒体不可能取代杂志。 首先,杂志不同于报纸,报纸卖的是事实,杂志卖的是观点。做报纸更需迅速,做杂志更需深思。杂志的思想性很强,杂志更偏重“思想者”的角色,其文章多是深度文章,而且保存性强,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传阅率、反复阅读率高。而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等就如快餐一样属于快消品,更适合资讯类信息。而且由于新媒体的特有属性,导致其无法传递“思想”。 其次,杂志是一种“我”的媒体。杂志能给受众提供更为深入的阅读感受,在学习新东西、个人能力提升,丰富生活体验,提供生活的参照与指导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杂志和受众之间

有更为紧密的关系,是一种“我”的媒体,未来不论媒介形式如何变化,受众始终需要“我”的内容。 再者,杂志具有独特的广告价值。杂志的读者一般都是精英人群,而且忠实度很高,他们订阅一份杂志几乎不会再换。此外,相比新媒体,杂志还给人一种真实感、存在感,其公信力和权威性都比较强,其做的广告,一般都能产生正面的态度。并且在实现品牌唤起和引发进一步的购买行为方面作用突出。 最后,对杂志形成根本性的冲击。高度细分的网络产品对杂志构成一定威胁,但仍有受众对纸质媒体有较高忠诚,同时杂志所代表的细分内容需求会更强烈。所以,相对与其他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对杂志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当然,对于杂志来说,虽然新媒体的崛起不会对其造成致命的冲击,但杂志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拒绝新媒体。杂志必须寻求与新媒体的有机协调,拥抱新媒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新媒体可以降低杂志发行的成本,还可以实现内容的多次利用,并且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媒体忠诚,最根本的受众在新媒体上也在寻找优质的内容。 同时,新生代人群的媒体消费偏重新媒体。较低年龄层的人群对新媒体有更多的兴趣,随着低年龄层人群的成长为社会主流人群,杂志的媒介特征将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电子杂志对纸质杂志的冲击不容忽视。 新媒体的发展不可阻挡,杂志不应恐慌,而要审慎对待,认真分析,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新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姓名:刘一川班级:08级一班学号:200818140119 科目:名记者研究 摘要: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产生,例如网络就属于新媒体的范畴,它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己成为网络舆论的起源地和集散地,是民意表达和舆论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但是在这网络舆论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是需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措施的。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论调控 前言 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频发,激起了网络舆论的高度聚合和流动,促进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推动了民意与决策层的积极互动。但是,频涌的网络舆论中仍存在着不良现象,例如对大多数具有全国影响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处理上,如“邓玉娇案”、“周久耕案”、“最牛团长夫人案”“女检察长豪车案”等。制定与实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舆论调控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媒体及其舆论相关概念 (一)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与传统媒体相比较除了采用新的技术所带来的“数字化”、“大容量”、“便携性”、“时效性”、“多媒体”、“超链接”、“全球化”等显而易见的特征外,还有这样一些特点,即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和渠道多样化;传播行为更具主动

性、交互性、异步性等。 (二)新媒体的范畴 第一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媒体,它是基于数字化,互联的,且内容具有可复制性,传播具有双向互动性。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包括:博客,网络电视,网络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等。 第二类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兴媒体。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络技术的融合,手机成为了最具想象力的新媒体。手机电视,手机搜索引擎,手机报纸等都是典型的融合媒体形式,属于新媒体的范畴。 第三类是互联网和手机完美融合的新兴媒体。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允许使用者通过手机将自己的最新动态或想法用短信,彩信或者视频等形式发到网络上。局限于互联网的自媒体延伸到随身携带的手机上,借此,个人化传播的信息可以及时便捷地实现社会化共享。其中,微博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络融合最出色的新兴媒体之一。 (三)舆论定义和特征 广义的概念来说舆论是一种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新闻舆论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形成的舆论。舆论的特征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于既定

国内舆情监测系统综合实力排行版及部分简介

国内舆情监测系统综合实力排行版及简介 一、软件综合实力排行榜:(来源网络) 1.乐思舆情监测系统 界面美观:9分 采集范围:10分 监测范围:10分 语意分析:10分 预警通知:短信、邮件 预警分析报告:根据设定时间自动生成 使用难易:非常简单 价格:由行业而定 2.军犬舆情监测 系统界面美观:9分 采集范围:10分 监测范围:10分 语意分析:9分 预警通知:可预警通知 分析报告:有 使用难易:简单 价格:根据行业而定 3.雅歌时代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界面美观:9分 采集范围:10分 监测范围:10分 语意分析:9分 预警通知:可预警 分析报告:有 使用难易:较难需要一定计算机基础 价格:根据行业而定 4.谷尼舆情监测系统 界面美观:8分 采集范围:10分 监测范围:10分 语意分析:9分 预警通知:可预警 分析报告: 使用难易:较难厂家提供培训 价格:根据行业而定

二、软件介绍 1.乐思软件舆情监测系统 深圳乐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乐思软件[https://www.doczj.com/doc/5710150718.html,])是国内权威的互联网数据挖掘、数据处理及互联网技术研发机构,公司依托互联网信息智能抓取技术和搜索引擎相关技术,自主研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产品是国内权威的舆论情报信息监控平台。为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舆情数据监测、数据分析及咨询服务,协助企业准确掌握产品和市场情况,监控竞争对手和行业动态,了解网民口碑,为企业市场、行销决策提供支持支撑服务,帮助政府部门快速发现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快速应对,提高政府和企业的形象。 乐思软件舆情监控系统是将搜索引擎和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在企业舆论情报服务的一次创新。系统利用独有爬虫技术,能根据用户预定的监控关键词在15分钟以内发现15万个重点媒体、论坛、博客等网站里的舆情信息,并对危机信息及时报警。系统利用中文分词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对信息进行垃圾过滤、去重、相似性聚类、情感分析、提取摘要、自动聚类、自动发现热点等处理,配合专业分析师生成详细的舆情分析报告。 2.中国舆情网PALAS帕拉斯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中国舆情网是由复旦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共同主办的国内最大的专业化舆情研究与舆情监测数据平台,它涵盖日常舆情监测、舆情专题、地方舆情、舆情研究频道、舆情报告免费下载、舆情搜索等多个栏目。其首推的中国地方舆情排行榜,是国内唯一按照地方来进行的专业舆情排行榜,在业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同时它提供覆盖全网的舆情监测分析服务:包括1、实时舆情监控系统PALAS 帕拉斯。它主要面向政府机构和企业,包括政府宣传部门、政府信息中心、网络舆情监督部门、公安机关、网络安全部门以及上市公司、集团企业、信息咨询公司等,并为它们提供量身定制的网络舆情监控、重点事件追踪以及舆情数据分析。 2、舆情分析报告。它涵盖日报、周报、预警简报、随日报发送、事件专报、随周报送及专题研究报告五种。中国舆情网运用帕拉斯PALAS舆情监控系统对平面

新媒体舆论监督研究报告

新媒体舆论监督研究报告

摘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还有公民话语权意识的觉醒,今天的社会舆论监督平台上活跃着这样一批人,他们运用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作为基础的新媒体,通过其特点与功能造就的全新的可能性采取一系列媒体监督活动,来实现自身社会舆论监督的基本权利,进而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规则与结构形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这些人被称为“行动者”,而决定和制约今天行动者们舆论监督特点与方式的最直接因素,正是新媒体的媒介形态与功能特点。 新媒体舆论监督有“准、快、灵”的特点,有助于疏导社会负面情绪、有助于促进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形成、有助于有效地监督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民主。但其自身与生俱来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在以下三方面加强对其监管:加强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与引导能力、完善对新媒体舆论监督的法律和规则、建立网络道德规范体系,规范网民言行加强对网民的网络素养教育、诚信与公德教育,形成网络道德公约。 关键词: 新媒体;舆论监督;网络民意参政;行动者话语权;

目录 摘要 (1) 目录 (3) 前言 (4) 一、新媒体以及舆论监督的概念 (5) 二、新媒体舆论监督特点与功能 (6) (一)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特点 (6) (二)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8) 三、新媒体舆论监督自身的局限 (9) (一)新媒体的局限性 (9) (二)监督者的局限性 (11) 四、新媒体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2) ( 一) 完善对新媒体舆论监督的法律和规则 (13) ( 二) 建立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并形成网络道德公约 (13) 结语 (14)

前言 由于媒体功能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突破,越来越的的软领域开始到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发生的改变,其中最富有鲜明特征的就是新媒体条件下的舆论监督领域; 社会的现代化绝对不应该仅停留在经济建设领域,而应该是相对应的货真价实的实现言论的现代化、媒介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在这其中,言论的现代化是舆论监督通畅运行的表现形式,媒介的现代化是社会民主法制建设道路上的技术支持,至于人的现代化,则真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和基本内涵。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观逐渐开始经历到以微博为明线,公民话语权意识觉醒为暗线索的一系列新媒体带来的变革,这其中涉及社会,触碰到体制,探底社会上交相错杂的许多条明线暗线,更关乎社会上每个人的生活。 具有话语意识和实践意识的行动者们的属性与特点。与之前的“党八股”不同,新媒体平台上所使用的这种网络语言“更接地气,更聚民气,更解怨气,因此也就必然会更有人气”。 新媒体平台上面的语言来自于不同阶层的多元结构和雅俗共赏的平民化色彩;其次是舆论诉求出发点的纵横交错与涉及监督范围的无界定性;行动者们往往并不单纯是社会运行权力的监督者,还有可能在客观方面作为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权利运行与决策的参与者; 总的来说,要想真正把新媒体监督的功效发挥到最好,不仅要求行动者们"慧眼识珠",能够从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去伪存真,更离不开制度与法律的完善来规范新媒体的监督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既要监督主体把权利"做到位",又要监管部门将制度落实到位,用法律为网络媒体舆论监督"守好门"。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 摘要:新媒体实现了数字化、网络通信和移动物联技术的融合,是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融合的结晶,具有信息量大、实时交互、资源共享、个性化服务等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视觉传达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更具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新媒体技术与多样的视觉符号冲击受众视觉的同时,也改变了视觉传达的方式与理念。新媒体的基础技术、信源编码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网络播放及管理技术与智能终端技术为信息的处理、传播、播放及形成设计符号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和技术拓宽了外延。视觉传达的形式和内涵是不断更迭和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现代技术会将视觉传达推向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50-02 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人们接收信息的时间变得零散且短暂。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于资料获取的需求却愈来愈大。科技进步改变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也给视觉传达带来了冲击。视觉传达在新媒体席卷的浪潮中需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现代化技术,加快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转变和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 1 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概念 1.1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爆炸,人们需要接收大量资讯。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想要接收大量信息就需要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应运而生。由于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新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通信的浪潮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和良好社会基础的新媒体从边缘化走向大众化,必将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则是另一个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因此,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演化的过程会长期存在。新媒体的产生是技术和时代的产物,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1.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已经在竞争中各自占据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两者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印刷媒体主要传播文字,电子媒体主要传播图像和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综述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和 舆论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新闻宣传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视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对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各种媒介手段急剧变革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是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并身体力行的一桩大事。结合全市上下正在开展的“学党章、守纪律、转作风”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我们先后深入新闻媒体、部分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就如何有效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进行了多次调研,现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与大家共勉。 一、当前我市宣传舆论工作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建设,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方针,一手抓好设施改善,先后投资800余万元为电视台购置了转播车、为**新闻中心配置了部分设备,确保了新闻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手抓

新闻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严格培训考核制度,深入持久地开展“三项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新闻记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全市新闻宣传事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宣传舆论引导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可以说,目前全市上下对新闻媒体的评价总体上是较好的,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等媒体每天播报和刊发的新闻报道、生活资讯、动态信息、文娱节目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接受教育、休闲娱乐的重要来源之一,并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走访了解和问卷调查,当境内突发公共事件、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干部群众最相信的信息渠道依次排序是:一是本市权威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二是政府组织的声明;三是网络论坛、博客的言论;四是亲戚朋友的传说;五是街坊邻居的议论。这说明,我市媒体第一时间的新闻报道对公众依然具有主流的舆论引导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体的多元化发展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这给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诸如互联网凭借其及时性和无限联接的强大功能,成为社会生活中各种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不计其数的论坛、博客网上言论的隐匿性,又成为各种谣言、不良信息的集散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交往的频繁,社会生活中各种咖啡馆、茶馆、娱乐场所等成为重要的信息场,各种舆论信息在这些场所得到广泛的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丁 也 (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 466001) 【摘 要】自互联网进入中国后,国内关于网络传播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拓展和创新。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文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选取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从网络舆情的概念、形成与传播、收集与研判、监控与引导以及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研判;引导;预警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开始成为舆情汇集的新通道、传播的主阵地。作为现实社会舆情问题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网络舆情也渐渐走上社会发展的舞台,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试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全面展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供理论界参考借鉴,并以此推动网络舆情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刘毅(2006)认为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徐晓日(2007)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纪红、马小洁(2007)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 一些研究者从新闻传播学维度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规律进行了探讨。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源于社会矛盾、个人意见的扩展以及偶发事件的激发等诱因。张勇锋(2008)通过对《旅游新报》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量”和“质”上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网络舆情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倾向其根源和指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曹劲松(2010)指出,依据时间轴线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和“爆发、升华、延续”三个关口。刘毅(2007)认为,电子邮件和新闻组、即时通讯工具、BBS、博客和维客四类网络言论传播渠道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基本途径。曾润喜、徐 晓林(2010)以新浪网新闻《村官疑因考试领先公安局长之子被设套成逃犯》为研究样本,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网络舆情受到新闻刊发时间的影响,与信息获取便捷度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网络舆情事件涉及地区的影响,与互联网普及率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使用媒介类型的影响,互联网网民是主体,手机网民逐步增加;网络舆情的网民态度受到情绪的影响,容易指向党政机关和整个社会,呈现一边倒趋势。 三、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 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就网络舆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学术界就此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李雯静、许鑫、陈正权(2009)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从指标设计、分类、构建等方面,在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分析、预警的工作流程中,按照主题将信息分门别类,统计、计算出若干指标值,对舆情进行横向、纵向的监测和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舆情工作者对舆情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及态势预测。 郑魁、疏学明、袁宏永(2010)根据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研究的需求,将中文分词技术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提出基于ICTCLAS分词技术的网络舆情热点信息的自动发现方法,并通过1个突发事件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该方法读入新闻文本并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从词频表中去除停用词,合并多单位关键词得到突发事件热点信息关键词列表,对网络信息及时进行检索,为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柳虹、徐金华(2011)提出了一个包括舆情信息采集、信息预处理、特征提取、VSM生成、热点发现算法和评价指标等几个部分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模型,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算法:K-means方法和SVM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VM对于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 刘毅(2006)研究了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认为内容分析法在网络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内容挖掘、对网络的结构挖掘和对网络的使用记录挖掘上,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描述网络中传播的舆情信息;(2)推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主体的意图以及态度和情绪的倾向性;(3)描述和推论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趋势。黄晓斌、赵超(2009)研究了文本数据挖掘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文本挖掘的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文本分类、文本聚类、关联分析、文本总结、趋势预测等。文本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网络舆情进行描述;(2)对网络— 0 6—

关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新闻舆论工作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710150718.html, 关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新闻舆论工作的思考作者:王利青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7年第19期 摘要本文从国企舆论环境的变化角度出发,对国企舆情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现状提出了提高国企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相关措施,旨在树立新形势下的国企新形象。 关键词创新发展新闻舆论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总书记提出的48字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为国企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国有企业舆论环境的新变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大众传媒应运而生,媒体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舆论的影响、力量时刻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也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一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开始深度融合,微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快速增长,网络舆论工作的监管不断加强,新媒体传播速度更快、影响更大、覆盖更广。与此同时,媒体改革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国有企业,打开了迅速便利的宣传渠道。企业可以通过新媒体扩大宣传,展示品牌,走向国际,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抢占先机。 二、国有企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点 (一)客观认识互联网属性 互联网是信息传播平台,其传播的内容和传播的策略发生改变,但国家、社会地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并不会改变,互联网只是传播的工具,并不会产生传播内容。互联网具有其他信息所不具有的特征,如互动性、参与性等,这些特征使得互联网技术具备了强大的能动性,同时不定性因素随之增加,我们无法对传播信息进行及其调控,平台使用者成为影响网络传播的最主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新闻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是互联网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的宣传观念和引导舆论的手段与网络的发展不相适应。不积极主动适应新媒体的变化,无法掌握新本领,那么就失去了舆论的主导权。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我们要注意舆论引导的手段、方法、以及态度,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新闻工作能力。 (二)提高新媒体素养

目前国内十大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比

目前国内十大舆情监测系统公司排行 舆情监控系统通过对热点问题和重点领域比较集中的网站信息,如:网页、论坛、BBS等,进行24小时监控,随时下载最新的消息和意见。下载后完成对数据格式的转换及元数据的标引。对下载本地的信息,进行初步的过滤和预处理。对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实施监控,前提是必须通过人际交互建立舆情监控的知识库,用来指导智能分析的过程。对热点问题的智能分析,首先基于传统基于向量空间的特征分析技术上,对抓取的内容做分类、聚类和摘要分析,对信息完成初步的再组织。然后在监控知识库的指导下进行基于舆情的语义分析,使管理者看到的民情民意更有效,更符合现实。最后将监控的结果,分别推送到不同的职能部门,供制定对策使用。 No1.阳光安吉舆情监测系统:北京阳光安吉(Sunshine Angel)是一家专注于网络信息采集、数据挖掘、搜索引擎核心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软件应用开发的互联网技术企业;阳光安吉云监测平台是公司代表核心产品之一。北京阳光安吉舆情监测公司主要业务:舆情监控、舆情监测、媒体监测、品牌监测、竞品监测,提供专业的舆情监测、舆情分析和舆情报告。公司成立于2008年,先后获取了国家高新企业技术认证、国家双软认证等资质;公司一直致力于舆情监测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互联网信息的监测与咨询服务。是唯一一家较早全面以软件、SAAS、报告为一体的舆情监测公司。 No2.本果舆情监测软件:本果舆情监测软件适用于公安、检察、司法、宣传等政府部门应用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并针对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网络舆情监测服务。北京本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本果”)是全球中文信息监测领域的领衔企业,始终致力于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研发、信息采集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创新。

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

《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2-03-07 09:42:23 来源:艾利艾点击数:3317 前言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以下简称IRI),基于网络舆情指数体系和I-Catch全网动态分析系统,以IRI网络舆情100典型网站为样本,整合梳理2011年全年网络热点话题共3655个,深入研究话题倾向、领域分布等规律,从党政部门回应、网络舆情引爆能力、微博舆情等方面,量化呈现2011年网络舆情发展特点,并选出2011年网络舆情影响力十大事件及2011年舆情应对十大优秀案例。 在网络舆情引爆能力方面(首报网络舆情事件),新华社、新京报、京华时报、新浪微博位居前四。据统计,传统媒体仍是最主要的网络舆情事件首报源头。 报告显示,与去年相比,2011年党政部门应对网络危机的速度加快,机制日渐成熟;微博用户数量虽整体呈现增速放缓迹象,但新浪政务微博数量猛增,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通微博发布厅,开启了网络问政的新形式;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中,交通运输、司法执法、企业财领域的热点话题数量最多,成为前三甲。 一、2011年网络舆情引爆能力排行榜 新华社(网)、新京报、京华时报、新浪微博名列前四

2011年,新华社/新华网、新京报、京华时报成为网络舆情引爆能力最为突出的三大媒体。新浪微博首报话题数量在下半年略有下滑,在全年网络舆情引爆能力排行榜中位列第四。另一个进入网络舆情引爆能力前15名的自媒体为天涯论坛。 二、2011年网络舆情影响力十大事件 1、“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2011年7月23日晚20时34分,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造成的惨烈伤亡,牵动无数国人的心。铁道部新闻发布会和救援行动,引发广大网民长时间、猛烈质疑,更有网友将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高铁、动车建设和铁道部的腐败等原因,要求严惩责任人。国家领导人亲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诚恳向人民群众道歉。经调查,严惩了事故相关责任人,并且把安全运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2岁女童小悦悦(王悦)在广东佛山相继被两车碾压倒地,18名路人路过却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婆施以援手。后小悦悦因伤势过重于10月21日辞世。网民强烈谴责肇事者和冷漠路人,宣誓“不做冷漠人”。近年来,社会上频频出现见义勇为被讹诈等失德现象,网民对“道德滑坡”早有热议。小悦悦事件引发舆论大讨论,反映了网民社会良知的集体自省。 3、“郭美美”事件

新媒体舆论监督

新媒体舆论监督 兰甲甲新闻学 130202012 在谈到新媒体舆论监督时,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最基本的两个概念:一是新媒体;二是舆论监督。新媒体的舆论监督,首先是建立在新媒体的特点之上的,因此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的特点是什么。其次,要明白什么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特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白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道德监督有什么区别。在认清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了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差别,以便更清楚地认识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特点。 一、什么是新媒体 在知网查找新媒体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有一篇文章《“新媒体”概念辨析》,这篇文章对新媒体的概念做了梳理和界定。目前学界有关“新媒体”、“网络媒体”、“数字媒体”的研究有很多,但对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却很混乱,大多是出于对新技术的考量,对新媒体的界定范围过宽且逻辑混乱。很多人把网络技术出现以来的各种媒体技术,都称为新媒体,如博客、微信、手机电视、数字杂志、触摸媒体等。也有一些人认为新媒体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即在新的传播形态出现以后,相对于过去一直使用的传播方式,这种新出现的传播形态就是新媒体,比如说广播相对于报纸而言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而言是新媒体,后生媒介相对于先生媒介是新媒体。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的概念”,一种新的媒体传达一种新的信息,他提出的新媒体就是一个历时概念,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传统媒体,如印刷术、电报、广播,就是过去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时代下的“新媒体”。因此,新媒体的理解见仁见智。 二、什么是舆论监督 舆论就是普通大众的言论或意见,其主体是普通大众。/舆论虽没有强制作用,但是它却有一种精神的、道义的力量。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监督”,意思是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的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溅治家、文学艺术家、演员、有意面向社会的企业家和其他社会活动家,其中包括著名记者)自由表达看法的客观效果。 湖南民族学院吴柳林的一篇论文,《“舆论监督”概念的由来及含义》对舆论监督的概念进行梳理,目前我们理解的舆论监督主要是从新闻学角度出发,主要是指公众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进行揭露、批评和提出建议的行为。因为在大众媒介出现以前,舆论的传播速度、范围和准确性都是有限的。而在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后,形成了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要手段参与的意见传播,尤其是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信息快捷,人们的意见很多都是通过大众媒介来表达的,所以大众媒介的作用越来越大。 现代社会中,公众的意见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介渠道来表达。

开放时代下的新闻舆论引导范例

开放时代下的新闻舆论引导范例 关键词: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新闻舆论理论分析框架受众选择 内容摘要: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不仅作为一种思想、方略、实践、精神而日益成熟,还代表了一个开放的时代。新闻舆论引导,应当包括对社会公众在新闻事件中的"认知性舆论"、"情绪性舆论"、"价值观舆论" 和"参与性舆论" 等方面的引导。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不仅作为一种思想、方略、实践、精神而日益成熟,还代表了一个开放的时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这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也使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整合面临开放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进而使处于意识形态领域前沿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

更多考验。 如何用开放时代的要求来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胡锦涛总书记6月20日考察人民日报社时重 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内涵所指。《讲话》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宣传工作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更强调了在新的形势下,"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 这一重大命题。 一、新闻舆论引导:案例及理论分析框架 在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宣传工作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有效引导国内舆论、积极影响国际舆论?"5?12"抗震救灾宣传报道,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案例。回顾两个多月前的汶川地震,这期间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奔赴灾区的人流、物流和情感流,仿佛还汹涌在眼前。虽然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至今让人心潮难平,但它在检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积淀的同时,也成为开放时代下有效进行新 闻舆论引导的范例,成为见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宣传事业发展进步的标志性事件。 新闻舆论引导,应当包括对社会公众在新闻事件中的" 认知性舆论"、"情绪性舆论"、"价值观舆论" 和"参与性舆论" 等方面的引导。 认知性舆论,指的是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缘由、过程、结果等基本要素的判断,由于大多数人对

网络舆情下的中国

网络舆情下的中国 --从社会意识形态下分析我国网络舆情监督的现状与对策 第一章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监督 1.1网络舆情的概念与特点 网络舆情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随着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具有全时性和突发性,具有强大的聚合力,及时、便利、充分的交互性,网络舆情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等特点。 1.2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与特点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导致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也为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提供了技术保障。所谓“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在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有:论坛(BBS)、新闻跟贴、舆论监督网站和网络民意调查等。 并且,网络舆论监督主要具有监督范围广,监督效率高,具有很强广泛代表性和复杂性,监督丰富而混乱等特点。 第二章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历程与现状 从舆论概念的提出,到传统媒体监督的发展,再到网络媒体的兴起,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艰难曲折的道路。网络舆论监督作为新生的监督形式,在秉承了传统媒体的特点时,又背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1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 1998年5月,因印尼排华动乱而引起了网上“黄丝带运动"是网络舆论发端的标志性事件,全世界华人通过电子邮件和登录BBS的方式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声援印尼华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随后的我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并且促使众多类别的论坛群组初具规模。 第二阶段:网络舆论监督的逐步发展。 自2001年开始,随着我国网络新闻事业逐渐走向成熟,网络舆论监督也开 始发展并完善起来。 2001年8月,人民网及其所属的《人民日报》对广西南丹特大矿难的披露,使网络舆论监督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次舆论监督也促进了我国的立法特别是国家安全生产法的立法进程。 第三阶段: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发展。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53 融合与发展·研究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摘 要: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新闻信息,通过新闻了解时下发展的具体变化,时事、新闻等动态信息的变化,能够让人们对自己关注的民生、政治、经济等问题实现最基本的信息更新。新媒体的发展可以更全面、更快速地给人们提供新闻信息,既拓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实现了多元新闻发展的可能。但是,现阶段部分新媒体常常出现失真问题,甚至造成社会上的信息误导。为了将真实的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一定要对新媒体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真实性显得愈发重要,这是以新闻真实性为核心的处理模式,按照社会需求实现合理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实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9-053-02DOI:10.19483/https://www.doczj.com/doc/5710150718.html,ki.11-4653/n.2018.09.021 文/赵克家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获得了新的空间,这对于优化新闻事业来说极具动力。不同类型的人群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其多元化特点日益明显,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最基本的真实性,保证各类新闻都能够完成最基本的信息传递目标。新闻报道的核心灵魂就是真实性,是保证新闻信息具有基本价值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新闻信息是否存在阅读价值的重要标杆。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开始萌发,为了吸引到最大范围内的受众群体,很多新媒体在新闻题目上做出花样,这种情况很有可能造成虚假新闻的产生,让人们对社会新闻造成误解。这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不仅会误导受众,更有可能造成社会舆论环境的偏差,让人们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对此,有关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采取有效的方式应对新闻行业中出现的失真现象。 1.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缺乏真实性的原因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基本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更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为了保持新闻真实性,首先需要将事件按照步骤进行完整表达,不需要加入报道者的个人看法,只要清晰、准确地将新闻事件说明,就是一次合格的新闻报道。经过新媒体的冲击之后,现阶段中国社会新闻报道的失真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新闻工作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经过对现阶段出现失真现象的新闻报道的分析,这种失真主要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对新闻内容凭着臆想进行描写。或者是部分工作者对新闻内容有一定了解,但是并未掌握其中深层次的内涵,写出的报道也仅仅是为了应付工作。这就造成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偏差,无法将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闻播报出来。 1.2新闻工作者失实报道 部分虚假新闻是报道者明明知道真实情况,却因为受到某些外力因素,不得不曲解某些内容,其中的虚假成分因为加入一定的主观臆断成分,猜测对现有事实加以延伸或扩展,而让新闻事件的报道出现明显的、与事实不符的情况。这是由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较差等客观原因而造成的事实偏颇、报道不全面。这样的新闻稿件一经发表,虽然不一定能够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但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这种不按照基本原则报道的材料,是导致新闻真实性明显受到质疑的重要原因。 1.3新闻工作者工作态度不端正 最基本的新闻报道除了坚持真实性原则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将完整的事件信息清楚地表述出来。部分新闻报道失真的原因,是因为新闻工作者报道过程中,缺乏基本的端正态度,对某些需要进一步调查和深入分析的新闻并没有花费时间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新闻真实性的缺乏不仅导致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不信任,更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新媒体时代下实现新闻真实性的措施 现代新闻报道失真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都有可能出现某个环节的真实性缺乏问题,不管是主观上的故意背离,还是客观上的信息不完整导致的失真,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

今传媒 2012年第11期 传媒与法 25 报道,这样有利于增强党报的威信。要选择最能说明问题,反映本质的一点或两点,深入揭露,集中攻破。二要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搭配要适“度”。既不能用正面宣传为主来排斥舆论监督,也不能“黑暗一片”,使人看不到党和政府的工作主流,看不到社会光明的一面。三是舆论监督的频率要适“度”。舆论监督报道有着引导社会舆论,影响读者的心理作用,因此把握好频率就显得非常必要。对同一类事同一个问题,同一个地区、同一部门、同一单位,或者是同一个人的批评都要适可而止。四是稿件发表的时间要适“度”。要选择最佳时间。同样的舆论监督稿件,发表的时间不同,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 (三)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支持舆论监督的同时,要尽快建立新闻舆论监督的督办制度 毛泽东同志1954年曾说过,报纸批评应该开、好、管。开,就是要开展批评;好,就要开展得好;管,就是党委要把这件事管起来[2]。实践证明,哪里党委和政府支持重视舆论监督,哪里的舆论监督就搞得好,作用也自然发挥得好,反之亦然。要尽快建立新闻舆论监督的督办制度,凡是报纸批评正确的,查证属实的,就要督促各有关部门抓紧改正并给报社回复,使得新闻舆论监督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对那些严重违法乱纪的个别腐败分子,只要新闻舆论监督属实,不管后台有多硬,官有多大,都要坚决地依法从重从严从快地查处。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报纸舆论监督的强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M].北京:人民日报社出版社,2010. [2] 甘惜分.新闻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 来东晓 (南阳电视台 新闻中心,河南 南阳 473056) 摘 要: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必须要拓展舆论监督的领域,实现监督手段的多样化,在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效果上狠下功夫,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舆论,才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引导社会进步。 关键词:舆论监督领域;舆论监督形式;舆论监督质量效果 中图分类号:D69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1-0025-02 收稿日期:2012-07-27 作者简介:来东晓,男,南阳电视台新闻中心时政部副主任,编辑,主要从事时政新闻编辑研究。 强化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是新形势下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有效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特别是做好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对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党台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有责任有义务为经济社会发展鸣锣开道,清理思想和文化垃圾,清除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因此舆论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法治社会,一方面给我们的舆论监督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使一些不愿接受监督的单位和个人有了更多的机会钻法律的空子,电视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稍不慎重,就可能招来新闻官司,并往往败诉。 新的发展历史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力度正进一步加大,发展的领域也将越来越广阔。但同时,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也会增多,舆论监督的对象也会更复杂。这就需要我们的电视等新闻媒体在不断加大正面宣传,为改革和发展鼓与呼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为地方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舆论环境。 为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不断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的规律,以更加严谨 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方法开展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 同时,在舆论监督工作中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 求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服务大局,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着眼于改进工作,抓住群众关注、政府重视、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