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之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给孩子试试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之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给孩子试试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之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给孩子试试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之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给孩子试试

变换句式

变换句式就是在保持原来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句子的表达形式按一定的要求从一种形式改变成为另一种形式。

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

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陈述句)

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把字句)

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被字句)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

1.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训练题

一、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

1.同学们交还给我一项任务。

2.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4.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5.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6.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7.乌云遮住了太阳。

8.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9.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0.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11.北纬17摄氏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极限,终于被我省科技人员冲破了。

12.北风吹来,地面上的害虫都冻死了。

13.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14.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5.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6.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8.工人们开凿出了一条越江隧道。

17.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8.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9.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20.敌人的一架飞机被英雄的人民空军击落了。

二、下面句子改成“被”字句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3.蒙蒙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4.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5.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6.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7.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提前完成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8.黄鹂吃了卷叶虫。

9.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10.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

11.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美丽极了。

12.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4.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5.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6.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7.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18.他们看到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锁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心里十分着急。

19.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20.一只小花猫捉住了一只老鼠。

三、将下面的句子分别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夕阳染红了西天。

2.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一条蜈蚣。

3.战士们消灭了一批入侵的敌人。

4.孙青在操场上找到了丢失的钢笔。

5.少先队员黄远明搀扶盲人叔叔过了马路。

6.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小芳。

7.医务人员精心地治好了一个个病人。

8.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9.树木挡住了风沙。

10.一条鲸鱼吃掉了一头海兽。

11.外祖父送给了莺儿一幅墨梅。

12.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大全

句式转换大全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反问改陈述) ?你看了比赛。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 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o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 二、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双重否定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句型转换 双重否定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一) 双重否定句 (1)定义 双重否定就是有两个否定词,即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例如:“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这句话的原意为: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2)双重否定的两种形式: 1、由两个不构成。如: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一个反问词(难道,怎能等)加一个不组成,构成反问句.但也是双重否定句. 注:确定句子到底是肯或否,先数一下有几个否定词。偶数个否定词,句意为肯;奇数个否定词,句意为否。表示否定的词大概有:未、非、否、莫、不等等。 (二)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练习(用两种方法分别对下列陈述句进行修改)方法1:先找出句子的中心,即主谓宾部分,在动词前面加上或改为“不得不,不能不……”或两个否定词之类的词语,使其变为双重否定句,但是最后一定要检查一下,不要改变句子原来的本意。 方法2:用前面讲过的把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也可以用。 1 香港回归伟大的住过,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2 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3 我对同学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4 这是伟大的奇观。 5 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6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7 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比赛。 8 我们应当参加集体活动。 9 要去遥远的地方,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10 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缺。 9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我每天都要读它。 (后面的题是改为两个否定的词语) 12 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3 问题还没有弄清楚,但已经有了一点头绪。 14 小明的作文写的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 (三)双重否定句改陈述句的练习 方法:先找到双重否定的词即两个否定词,在原句意思不变的情况下,把它改为肯定的意思。 15人们不会不喜欢他这样的孩子。 16一块儿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没有一个不低下头,谁也不敢吱声。 17讲台桌上的那束鲜花,难道不正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吗? 18胜利不得不属于这样的队伍。 19骆驼队来了,没有不停在我家门前。 把字句与被字句 (一)转换方法: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二)举例分析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把字句、被字句) [分析]陈述句变“把”字句时,将宾语调到主语后加“把”字,谓语放在句子末尾。变“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加“被”字。 [答案]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被字句) (2)我把那本课外书读完了。(变为被字句) [分析]“把”字句变为“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删把加被字。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 二、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三、调换顺序意思不变: 时间(地点、重点强调的内容)+逗号(,)+其余句子内容 四、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 如:直接→间接 小明告诉我:“我明天要去春游。” 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 五、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 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号) 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六、把句子改为比喻句。 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 七、把句子改为拟人句。 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好处:生动、形象) 八、直接叙述与转述 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 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 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 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三)代词响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陈述句_把字句_反问句_被字句 相互转换练习

1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2这个企业的老总难道不是因为经济问题落马的吗? 3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 4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死神的到来? 5别人能做的事,难道我不能做到吗? 6我们怎能甘当落后呢? 7朝鲜人民怎么会忘记志愿军战士呢? 8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大家怎能不高兴呢?9难道你的爸爸不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吗? 10同学们怎能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呢?

11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革命精神,怎能不值得我们学习呢? 12凡卡怎能再呆在这个吃人的城市里呢? 13要想取得好成绩,怎能不刻苦学习呢? 14勾践卧薪尝胆,最后不是打败了吴王夫差吗? 15这个企业的老总难道不是因为经济问题落马的吗? 1、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怎能忘? 3、千难万险难道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吗?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呢? 5、巍峨高山难道不是是英雄坚张不屈的精神象征吗? 6、难道谁能否认这部电影没有教育意义吗? 7、我们难道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吗? 8、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难道不严惩吗? 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难道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吗? 10、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难道能忘记吗? 11、战士们怎能离开自已的阵地呢? 12、我们的学校,不正是在开展古诗文的诵读活动吗? 13、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会忘记? 14、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1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 16、美丽的香港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17、作为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

小学语文各种句型转换的方法 2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方法 一、把字句与被字句 (一)转换方法: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二)举例分析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把字句、被字句) [分析]陈述句变“把”字句时,将宾语调到主语后加“把”字,谓语放在句子末尾。变“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加“被”字。(2)我把那本课外书读完了。(变为被字句) [分析]“把”字句变为“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删把加被字。 二、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三、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四、缩句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五、单句扩展: (什么样的)谁(怎么样地)(在什么时间、地点)(用什么)干什么。1.添枝加叶法:此法适用于单句扩展成单句。即按题干要求,增加单句的定语、状语和补充语等修饰限制成分,添枝加叶。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方法与技巧

2017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方法与技巧,为孩子收藏(附答案) 令狐采学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同学们重点学习的就是字词句的运用。而相比较与字词的学习,句子掌握起来就要困难一些。因为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考查句子的运用,最常考的就是“句式转换”,它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转换等等内容。 这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考试中最容易考到的知识点。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它们。 今天,牛老师给大家分享一篇有关小学语文各类“句式转换”的集锦,方法与技巧+练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反问句与陈述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反问改陈述)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_有答案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有答案 他要去补习。(双重否定句) 他不可以不去补习. 你明天难道不来上学吗?(反问改陈述) 你明天不来上学。 他要去看书。(双重否定句) 他不得不去看书。 陈述句:你吃过饭了 反问句:难道你没吃过饭? 设问句:你吃过饭了吗?一定吃过了. 疑问句:你吃过饭了吗? 被字句:饭被你吃了. 把字句:你把饭吃了. 否定句:你没吃饭. .我们遵守纪律。 改为双重否定句:我们不得不遵守纪律 改为反问句:难道我们能不遵守纪律吗? 2.几场春雨后,娇嫩的笋芽长了出来。 改为比喻句:几场春雨过后,娇嫩的笋芽儿像刚出生的小鸡一样露出了头。改为拟人句:几场春雨过后,娇嫩的笋芽儿伸了个懒腰,从地里钻了出来。句式的转换: 一、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叹句。 例子:反问句: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 陈述句: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 感叹句: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 3、不好好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能不闻不问吗? 5、犯了错误,但是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吗?

6、我们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吗? 7、没有爸爸采大赛的成功吗? 9、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10、大家都是朋友,这样做应该吗? 11、父母辛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该伤他们的心吗? 二、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我把作业做完了。 2、农民伯伯把果园里的果子摘下来了。 三、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比喻句填空,看谁写得最美。 1、雨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悬挂在天空。 2、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 3、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 4、洁白的云朵像一样,轻轻地漂浮在空中。 5、美丽的西湖多么平静,就像一块 6、星星犹如在夜空中闪烁。 7、小姑娘的心灵像一样纯洁。 8、春天就是一位,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9、母亲真像,让我心中充满了幸福。 10、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 11、一到夜晚,整个长沙就成了。 12、.棉花像。 1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 14、火红的枫叶像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15、运动员像一般向终点跑去。 16、北极星好像一样挂在天空。 17、妈妈的爱像一样温暖着我的心。

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变换的具体方法

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变换的具体方法 变换句式 变换句式:就是在保持原来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句子的表达形式按一定的要求从一种形式改变成为另一种形式。 ?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陈述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把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被字句) 由上例可知, ?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 ?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 1.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 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 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训练题 一、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 1.同学们交还给我一项任务。 2.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4.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5.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6.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7.乌云遮住了太阳。8.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9.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10.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11.北纬17摄氏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极限,终于被我省科技人员冲破了。12.北风吹来,地面上的害虫都冻死了。13.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14.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15.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16.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18.工人们开凿出了一条越江隧道。17.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18.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19. 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20.敌人的一架飞机被英雄的人民空军击落了。 二、下面句子改成“被”字句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3.蒙蒙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4.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5.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6.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7.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提前完成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8.黄鹂吃了卷叶虫。 9.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10.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11.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美丽极了。12.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1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14.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15.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16. 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17.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三年级下册语文素材-语文句式转换综合练习(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 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句式转换综合练习(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 变换句式 变换句式就是在保持原来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句子的表达形式按一定的要求从一种形式改变成为另一种形式。 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 果也有差别。 例如: 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陈述句) 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把字句) 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被字句)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 1.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 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训练题 一、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 1.同学们交还给我一项任务。 2.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4.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5.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6.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7.乌云遮住了太阳。 8.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9.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0.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11.北纬17摄氏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极限,终于被我省科技人员冲破了。 12.北风吹来,地面上的害虫都冻死了。 13.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14.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5.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6.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8.工人们开凿出了一条越江隧道。 17.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8.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9.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20.敌人的一架飞机被英雄的人民空军击落了。 二、下面句子改成“被”字句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3.蒙蒙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4.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5.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6.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7.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提前完成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8.黄鹂吃了卷叶虫。 9.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10.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 11.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美丽极了。 12.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4.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5.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6.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7.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18.他们看到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锁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心里十分着急。 19.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20.一只小花猫捉住了一只老鼠。 三、将下面的句子分别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 一、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1、这是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是不是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短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句子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1、我得想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 5、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6、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 三、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1)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不是不知道这件事有多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改为夸张句 1.这个足球场太小了。 2、他的鞋真大。 3、桂花开了,很远就能闻到香味。 4、这里一只鸟飞起来,那边鸟又落下去,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 (4)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例1】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例2】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 令我们感动。 练习: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例2】:我们不能浪费时间。→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 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 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一、改变人称;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三、指示代词(这、那)和倾 向性动词(来、去)要根据语境发生变化。四、弄懂句子意思,知道谁对谁说话。五、提示语在 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六、问句要改成陈述句。七、 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可做改动,但不能改变意思。 (1)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 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 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3)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 天还要去开会。 (4)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A、“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 要去开会。 B、“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5)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6)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7)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A、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 一定到我这儿玩。 B、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 一 反问句变陈述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反问改陈述)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你去上体育课。 二 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教学设计

句式转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白句式转换的分类、特征。 2、掌握句式转换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述句与转引诉句的转换 2、肯定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教学流程: 1、把被转换 2、肯否转换 3、陈反转换 4、引转转换 教学过程: 一、随机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一个问题,大家是那个班的。请你完整的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师:难道你们不是六年级的吗?老师的意思是:我们是六年级的。 孩子们可见,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句式转换”(板书句式转换) 二、自主探究: A、把字被子句的转换 出示例句:战士们把敌人消灭了。 “把”或“被”前后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其余的照写。

找出施动者:战士们受动者:敌人 请同学说一说你们的方法。 施动者和受动者的位置换一下,其他不变。 把字句和被字句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今天你就像大家展示一下的才华吧!请看下一题 出示: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蓝蓝的天空遮住了 我渴望已久的这本书被爸爸买回来了。 看来太简单了,都没难住大家,那我的使出我的杀手锏了。 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再改成“被”字句:(提醒学生注意读题) 1、我写完了作业。 2、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3、小喜鹊在白杨树上搭了窝。 小喜鹊把窝搭在白杨树上。白杨树上被喜鹊打了窝 看来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大家都掌握了。那我们一起去继续探讨下一关: 请看这句话: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学习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反问句是什么?反问句就是问中有答 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又是一个什么句。陈述句。其实呀这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句式转换:出示 B、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同学们老师想提醒大家一点,陈述句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所以我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三年级 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120分钟 知识点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知识点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知识点 教学重点知识点掌握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知识点做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内容,并引入本节课程内容 二、知识讲解 1、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这种句式又称为“处置式”,因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宾语作出了“处置”,例如使其位置或状态改变。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宾语+动作。 汉语动词谓语句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之后,而用了“把”字就能把宾语提置于动词之前,以强调行为结果或行为方式。 这种句式在语义上可视为宾语前置,在结构上则是介词结构作状语。 把字句的成立有某些条件: ⑴动词一般是能带支配对象的行为动词,即能带施事宾语的及物动词。 ⑵所用动词的前边或后边要带有表示结果或方式的附加成分。 ⑶“把”字所介系的宾语通常是确定的,即说话人要有确指的对象。 在书面语言中,有时用“将”字代替“把”字,仍称把字句。 详细释义 定义: 一、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进动词所支配、关涉的对象并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如:我们打扫一下房间吧! 我们把房间打扫一下吧!

二、“把”字句又叫处置式。处置就是指谓语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受事施加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 三、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宜理解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因为很多介引成分在一定的句子格式里不能移到动词后面。如:他把草稿纸订成一个个本子。此句中动词后另有宾语。 他让卖粥大嫂把粥盛在饭盒里。此句中动词后有介词短语做补语。 特点: 一、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即动词后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单独出现,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或动词的重叠式。如:把笔给他。把水喝了。把这事说说。或者动词前面有状语,如:别把东西到处扔。动补型双音节次可以单独出现,如:不要把直线延长。韵文中可不受上述限制,如:把家还。 二、表处置义的把字句中的“把”的宾语主要是动作的受事,也可是工具、处所。表致使义的“把”的宾语是施事。如:把大娘乐得合不拢嘴。 三、“把”的宾语在意念上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人和事物,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常是泛说一般的道理,如:不能把真理看成谬误。把一天当做两天用。 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能理解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把”介引的成分跟动词的语义联系不大,而是跟整个中补短语有联系。 四、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应该有较强的动作性。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 五、“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例如不能说“他把青春愿意献给党。我们把困难敢踩在脚下。我把衣服没有弄乱。为什么把消息不告诉他。”不过熟语性句子有例外,如“怎么能把人不当人。” 2、被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用介词“被”构成的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被(乙)怎么样。 被字句的成立条件: ⑴主语是受事,“被”字所介系的名词是施事。 ⑵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 有时“被”字直接用在动词之前,即施事者省略。 过去被字句一般用于表达不幸或不愉快的遭遇,后来突破了这种局限。 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替代“被”,仍称被字句。 3、陈述句(Declarative Sentence)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它包括肯定句(The Affirmative Sentence)和否定句(The Negative Sentence)两种。陈述句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在朗读时用降调。 陈述句的五种基本句型 (1) 主语+连系动词+表语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之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给孩子试试

变换句式 变换句式就是在保持原来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句子的表达形式按一定的要求从一种形式改变成为另一种形式。 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 例如: 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陈述句) 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把字句) 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被字句)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 变换的具体方法 1.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训练题 一、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 1.同学们交还给我一项任务。 2.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4.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5.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6.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7.乌云遮住了太阳。 8.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9.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0.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11.北纬17摄氏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极限,终于被我省科技人员冲破了。

12.北风吹来,地面上的害虫都冻死了。 13.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14.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5.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6.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8.工人们开凿出了一条越江隧道。 17.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8.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9.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20.敌人的一架飞机被英雄的人民空军击落了。 二、下面句子改成“被”字句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3.蒙蒙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4.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5.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6.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7.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提前完成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8.黄鹂吃了卷叶虫。 9.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10.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 11.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美丽极了。 12.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4.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5.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6.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7.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 1、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陈述句: 例如: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肯定句) 多学些知识不是坏事。(否定句) 反问句:反问句是问句的一种,无疑而问,答案就在句子里面,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小姑娘纯洁的心灵,难道不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 陈述句变反问句要注意以下三点: 1)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怎么??呢难道??吗 2) 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即原来肯定的变否定,原来否定的变肯定】3)变标点。句号变问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过程与陈述句变反问句相反。 例如: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 不耕耘不会有收获,不学习不会有知识。 【练习与训练】 1)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2)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3)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么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2、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的转换。 [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例如: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例如:鲁迅在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方法】: 1)改标点。将句子中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冒号改逗去双引】 2)改人称。将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你们)应该分辨你、你们在句中指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替换,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变也可。 【一改三,我改他;第二人称若出现,特殊情况巧转换】

部编版小学语文 中的句式变换知识点归纳

句式变换 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练习:(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2.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二、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 练习: 1.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2.你周末要写完作业。 三、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而是用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练习: 1.他是一个好人。 2.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小学句型转换大全——转换技巧解读

句型之间的转换 一、直接引述改成间接转述 在说话与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即改成第三者转述。如:“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是直接引语。直接引用改间接引用,是将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改成转述语句。 例: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三者转述 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 特殊:老师问我:“我讲课,你能听懂吗?” 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 1、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 如果想把说话人的语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述;如果只需要表达说话的内容,就用间接叙述。 例: ①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直接叙述) 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间接叙述) ②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要向导得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要向导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只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读来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练习: 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3、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4、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一个意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反问句表达。两个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如:“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真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这两句话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