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1课《感受漫画造型》 (2)

第5课《玩偶巧制作》 (5)

第9课《都市情怀》 (9)

第10课《上海弄堂》 (12)

第13课《彩墨风景》 (15)

第14课《入场券设计》 (19)

第1课《感受漫画造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漫画人物的基本特征,学习漫画人物的基本造型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探究、实践、合作,运用简练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漫画人物,表现自己的理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漫画创作的乐趣,鼓励学生从小树立理想目标,能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2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主体为小学高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创作漫画人物。

教学难点:漫画简练夸张手法的运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欣赏导入

1、欣赏教师的漫画像,感受漫画的趣味。

2、小结:漫画是用简练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

活动2【讲授】探究示范

一、体验与发现

1、动画演示同一个人的真人像、速写像、漫画像的演变过程。

2、出示不同的漫画人物。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出漫画人物简练、夸张、趣味的造型特征。

二、示范与合作

1、出示真人图像,启发学生如何观察人物的造型特征。

2、用“学做减法”的形式,表现漫画“简练”的创作手法,指导学生如何学会概括与归纳。

3、引出漫画“夸张”的手法运用。

4、出示不同的脸型、五官、身材、衣着。

5、示范如何用漫画“简练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头部五官,突出造型特征。

6、师生合作,共同完成真人的头部漫画造型图像。

活动3【活动】游戏与创作

1、开展“快乐大搜索”的游戏,轮流出示学生的自拍头像。

2、对学生创作的头部漫画造型进行指导。

3、在刚刚创作的头部造型基础上,演示人物职业的漫画表现形式,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对其职业特征的夸张变形,突出职业属性。

4、开展大讨论:我的理想。老师鼓励学生从小树立理想目标。

活动4【练习】创作练习

1、布置学生作业。

(1)用漫画造型手法描绘自己的理想

(2)能用一段文字来描述对理想的认识

(3)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装饰

2、将完成的作品张贴在“画画我的理想”展示板上。

第5课《玩偶巧制作》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玩偶造型的特点,尝试运用捏塑,添画,剪贴,包裹,

缝制,捆扎等技能,学会以综合材料巧妙制作可以摆放的“小玩偶”。过程与方法:在对比,欣赏,交流过程中,学会根据合适的材料进行造

型设计并制作玩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玩偶造型的美及设计带给人们的美感享受,

逐渐养成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眼光。

2学情分析

学习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几个年级中《感受民间艺术》单元中学习了我国部分民间艺术作品的造型特点、色彩特点和、基本的制作方法,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彩绘、捏塑与组装制作技能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部分制作方法。

学习动力:学生表现对于身边事物的主题活动还是很有兴趣的,尤其是五年级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对美术制作课型的学习很有信心,通过教师欣赏——讨论——归纳——体验——评述的活动设计,

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感受身边民间艺术造型的美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玩偶形象

教学难点:使用多种制作方法,巧妙使用材料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欣赏与导入

1.学生观看《扁担戏》片段。

同学们知不道看的这段视频是什么啊?(崇明扁担戏)

问题1:你对崇明扁担戏了解多少呢?

2.小结:崇明扁担戏,是崇明县的一种非常有个性、有特点的民间木偶戏。一个人既用手指演绎角色,又用嘴巴演唱台词、摹拟口技,行家将这种戏称之为“扁担戏“。它是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3.揭示课题。

这些玩偶也都是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今天我们也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玩偶,上一上《玩偶巧制作》这节课。

板书:《玩偶巧制作》。

活动2【讲授】二:观察与发现

1.课件同时出示真人版老爷爷和玩偶版老爷爷图片。

问题2:玩偶形象有什么设计特点?

(形象夸张、个性特征明显)

2.课件出示图片,介绍多种材质的小玩偶。

3..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老师学校的同学做的小玩偶在你们的桌子上。提问3: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组里的小玩偶用了什么材料呢?这个小玩偶使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废旧瓶子、乒乓球、毛线绳、玻璃纸、彩泥、布料、手工纸、塑料袋等)

(捏塑、粘贴、包裹、捆扎、彩笔添画等)

活动3【活动】三:示范与创作

1.课件出示发型与头饰

毛线绳:捆扎毛线粘贴,碎毛线粘贴

彩纸:彩纸片头发粘贴,纸条纸卷粘贴

彩泥:泥条,泥片

小帽子, 头巾:布帽子,彩纸帽子粘贴(遮盖住头发少的地方)

2.课件出示服装及装饰

布服装:

纸服装:

装饰:围巾,披肩,腰带

3.教师示范:

①制作头部:五官(夸张),粘贴头发。

②连接身体:利用彩泥将身体和头部连接在一起。

③包裹衣服。

④细节装饰:遮盖瑕疵部分,细节装饰

4、布置作业:

作业内容:巧妙利用综合材料制作一个漂亮的小玩偶。

作业要求:

(1)玩偶服装色彩搭配合理。

(2)玩偶材料运用巧妙适当。

(3)玩偶造型夸张。

5、学生制作玩偶,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4【练习】四:展示与评价

1,学生集体展示作品《小玩偶发布会》

2,评选出最佳小玩偶

3,评价内容:

(1)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2)材料运用是否适当?

(3)造型是否夸张?

活动5【作业】五:拓展与延伸

现代木偶戏主要分为三种:

1:提线(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杖头(以木杖来操纵动作完成,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布袋(手偶,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表演)三种。

第9课《都市情怀》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尝试利用取景框取景,学会选择表现高大或宽阔效果的取景,学习基础的构图方法,有选择地临摹建筑风景照片。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实践中,知道取景构图的基本方法,运用有变化的线条表现出有对比因素的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都市的建筑美,学会观察和表现建筑的方法,关注身边事物,为今后写生风景培养兴趣。

2

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同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想法与创造力相统一。

3重点难点

如何选取一组景物,合理构图与景物的增减。画面的均衡与线条表现建筑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

出示一些有关上海城市风景的图片,请学生说出地名。

. 师:我们的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石库门和各种建筑在国际

上有一定的影响,世称上海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今天,我们就来画画上海的建筑。感受一下大都市的美。

活动2【讲授】2

欣赏陆家嘴建筑图片,引出取景框

(1)师:同学们喜欢照片中哪些建筑。(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国际会议中心、环球金融中心等等)

师: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建筑要想画,在广阔的画面中该如何去

选择你想要画的部分呢?

(2)出示取景框,并介绍取景框的使用。

长方型取景框,手型取景框,老师自制取景框。

学生进行取景练习,探索取景构图的基本方法。

(1)取景框的两种构图形式及其特点。

(2)取景就是构图。取景要突出主题。

3、欣赏分析图片,理解合理构图与景物的增减的重要性

4、欣赏分析图片,知道怎样运用线条来表现都市建筑。

(1)欣赏图片,师生探讨

(2)师:a主体建筑形体简单(线条疏),背后景物画得复杂点(线条密)。b主体建筑形体复杂(线条密), 背后景物简单化(线条疏)。C主体与背后建筑形体差不多时,重点画主题,弱化背景建筑。这样画面才能变化统一,对比协调。

6、出示ppt,构图法则:突出主体、变化统一、对比协调、画面均衡。

(1)师出示各类建筑的绘画表现方式。

活动3【活动】3

学生进行取景练习,探索取景构图的基本方法。

(1)取景框的两种构图形式及其特点。

(2)取景就是构图。取景要突出主题。

活动4【练习】4

师出示各类建筑的绘画表现方式。

作业要求:在老师提供的图片中通过取景框合理选择一组建筑并用疏密变化的线条来表现这一都市建筑。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5【测试】5

评价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交流、互评。

第10课《上海弄堂》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绘画老弄堂,欣赏上海

新天地的人文风光,初步了解改造后的景物风貌,学会运用色彩、新元素的添加、不同的功能性等方法改造老弄堂。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和发现过程中了解改造带来的魅力,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改造老弄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海派文化的特色,体验改造带来的乐趣,关注身边的生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都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也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从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这点入手,结合海派文化的特点,孩子们更愿意绘画创作了。梦想改造家这一概念的引入,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如何合理创意的改造老弄堂有一定的难度,但能培养他们创意思维的习惯,而团队合作对于提高学生相互间情感交流又是一次很好的体验。

3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改造”的方法:色彩的改造,添加新元素,功能性改造等

难点:如何团队分工合作完成弄堂的改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品味老弄堂

1展示上一节课学生绘画老弄堂作品

2学生挑选作品点评

3提问:我们的校园中还有那些老弄堂的元素?

小结:在我们的上海,有一个既怀旧又时尚的地方——上海新天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新天地走一走。

活动2【讲授】走进新天地

1教师介绍新天地位于市中心太仓路上,走进老旧弄堂,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踏着青砖走过弄堂,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到了新天地中心广场,则是非常现代和时尚,有喷水池和周边露天餐厅。新天地里还有各式商铺、表演等。。。

2播放图片,欣赏上海新天地风光

活动3【活动】改造老弄堂

1请学生讨论:通过哪些方便改造“老弄堂”?

2教师小结:

色彩改造

添加新元素

功能性改造

还有......

3教师示范

4梦想改造家:以小组为团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老弄堂”的改建活动4【作业】展示“新天地”

1开展改造发布会,小组作品进行展示

2请每位学生进行投票,评选最佳作品

3请学生代表介绍本小组作品

3教师简评,给予最好的作品五星建筑的称号

活动5【讲授】拓展

在上海还有哪些拥有海派文化的地方?请你的父母周末带你也去走一走画一画。

第13课《彩墨风景》

1教学目标

1.掌握颜字竖弯钩的写法,并进行结字创作。

2.通过观察浮鹅的造型,从中领悟浮鹅钩(竖弯钩)的神态造型。

3.领略中华书法艺术取法自然的文化精髓,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从中得以有益启示:崇尚和谐,爱护自然。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情境引入

1.小故事:

以字换鹅

②观鹅悟字

2.观察鹅的形态:

王羲之从鹅身上领悟到书法的技巧与启示,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3.课题出示:浮鹅钩。

活动2【讲授】启发讨论,自主学习

观察悟形

1.我们称这个鹅为“浮鹅”,为什么称其为“浮鹅”呢?(讨论)

2.和其它不同动作的鹅有什么不同呢?不同在什么地方呢?从鹅身上哪里可以看出呢?

板书: 浮神态: 自然轻颖

颈: 后仰

身: 平缓

尾: 上扬

3.与刚才所见的“浮鹅”有哪些神似之处?

活动3【活动】观察体验自主实践

笔画新授

浮鹅钩书写过程

2.笔画体验书写

①教师示范②学生试写③全体试写④错误反馈⑤体验书写

(注意形态:颈后仰,身平缓,尾上扬)

僵直——假鹅翻侧——倒

鹅吊起——惊鹅

3.浮鹅钩在字中的运用

举例示范:“兄”

①学生讨论在具体一个字中,浮鹅钩应注意什么?

小结: 伸展:一般处于字的右下方,向右下伸展,占有较大空间。

饱满:与其他笔画比较,由于处于右边,较为饱满粗壮。

板书:伸展饱满

活动4【练习】自主完善

创作表现

1.请创作一幅带有浮鹅钩笔画的书法作品。

学生交流、推荐、展示。

活动5【作业】展评及拓展

总结拓展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文化,我们的汉字就是取之于自然的象形文字。千百年来,书法家们常常从自然事物、自然现象中获得书法艺术灵感,如:笔画之悬针、兰叶撇,行笔之屋漏痕、锥画沙等等,创造了许多形象、精辟的书法技巧和方法,反映了古人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境界。

课后找找还有哪些书法技巧和方法是取法自然而来的?同时,在你悉心练字时,多留意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也许从中得到艺术启发,对你大有益处。

:150%;font-family:宋体'>学生交流、推荐、展示。

活动6【讲授】故事

观鹅悟字

王羲之养鹅可不是为了吃的!他每天在鹅池边,观察鹅的一举一动,体会它们的动静之间的体态、弧度柔美的曲线、鹅颈伸缩的灵便、鹅掌拨水的轻巧、鹅嘴取食的自如,甚至鹅入睡时的姿势,都给了他创作的

启示和灵感。他据此揣摩出书写的灵动和字体的优美,开创出独特的书法,终成一代“书圣”。

活动7【讲授】写字换鹅

写字换鹅

王羲之——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书法家。因为他的书法很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有个道士很想要王羲之的字。可他知道王羲之的字是不可轻易得到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上好的白鹅。

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王羲之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雪白的羽毛,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看着看看,真是舍不得离开,就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

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着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书。”

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换回来了。

第14课《入场券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入场券的组成要素;掌握文字与图案结合的构图形

式及要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游戏、观察,了解入场券的组成要素和构图方法。在尝试与探索中,构思与主题相关的图文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校园文化,学会将设计落实于学习生活,除了体验设计的乐趣之外,

也增强学生对于学校的自豪感与归属感。

2学情分析

(一)学生技能与知识基础

关于剪贴技能,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折叠多层剪法、具象物体的剪贴法、镂空剪贴技法、剪贴与绘画结合的基本主次构图方法等。

关于色彩,学习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搭配以及协调柔和的搭配方法。

关于设计技能,学生基本掌握物像的概括化美术表达方法如:简笔化

设计、标志化设计、纹样化设计。

(二)学生生活体验基础

入场券是日常常见的物品,学生外出游玩,观看展览都会看到用到。

我校设有五彩童梦课程,学生在每天的活动都与此相关。结合校园文化资源,可让美术设计最后服务于校园文化。

(三)学生兴趣基础

小学学段的学生喜欢鲜艳的色彩,爱好剪纸、拼贴等动手活动,为本课打下了兴趣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的构图形式。

教学难点:与主题相关的图案设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入场券的组成要素;掌握文字与图案结合的构图形式及要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游戏、观察,了解入场券的组成要素和构图方法。在尝试与探索中,构思与主题相关的图文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校园文化,学会将设计落实于学习生活,除了体验设计的乐趣之外,

也增强学生对于学校的自豪感与归属感。

4.1.2学时重点

图文结合的构图形式。

4.1.3学时难点

与主题相关的图案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