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课 鲁教版初三政治第一课导学案及答案

初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课 鲁教版初三政治第一课导学案及答案

初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课 鲁教版初三政治第一课导学案及答案
初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课 鲁教版初三政治第一课导学案及答案

初三下学期开学第一课鲁教版初三政治第一课导

学案及答案

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一框我们向往公平学案(鲁教九年级)

教师寄语:公平合作,维护和谐。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公平意识,理智地对待社会不公平现象,积极参与良好合作,自觉追求和维护社会公平。 能力目标:增强在社会生活中判断是非的能力,理智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能与人进行公平地合作。

知识目标:理解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学习重难点:

重点: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难点:理解公平的含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案例,思考每个案例后面的问题。

2.根据教材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认真阅读教材,小组内合作讨论,探究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公平?如何理解公平的含义?

(2)公平对于合作有什么作用?

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维护社会公平是国家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事,与我们是无关的。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课堂达标训练:

一、知识网络填空1.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1)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又能得到应得到的------。

(2)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和-----的对等与统一。(3)社会需要合作,更需要良好的合作,而-----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社会公平主要表现在,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和-----,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和-----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2)维护社会公平,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的不断延续;能促进良好--------的形成,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

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

(3)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和---------的力量,而且靠--------的努力。二、单项选择

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告诉我们()

①社会生活中不想获得也就不必付出②社会生活需要合作,更需要良好的合作③公平是良好合作不可缺少的条件④良好的合作离不开团结协作和奉献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公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当今时代,公平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列事例能体现社会生活公平的是()

①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②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③调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④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①③④ 3.国务院宣布,自9月起,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这一政策的实施()

①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②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③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④说明国家追求社会公平,努力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关于公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平就是一个人承担着少于应承担的责任B.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的,分担自己该做的C.公平就是一个人取得了多于应得的利益D.公平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

5.学校给了八年级一个市级“三好学生”名额。通过表决,老师将名额给了大家都不看好的王涛,而大家通过举手表决票数最高的林蕾却没有评上,大家都为林蕾打抱不平。林蕾却说:“没有什么,给谁都一样,老师没有选我,是因为我做的还不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去做。”这说明()

①公平与否往往会受到个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制约

②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我们应该正确分析,理智对待③当我们遇到“不公平”时,我们应不惜一切代价,以维护我们的公平权利④当代社会竞争激烈,不必强调公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三、非选择题

1.某公司由于分配方式不合理,致使广大员工缺乏积极性,工作互相推诿,人才不断流失,公司效益年年下滑,。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对分配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实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计件工资相结合;设立了技术创新奖、销售贡献奖;鼓励员工以技术、资金等方式入股并参与分配,极

大地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下一条心,使公司呈现出勃勃生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1)材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2)我们应如何理解公平?

2.材料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现阶段,我国教育制度的体制性缺陷,导致公民

受教育的机会不公平,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应切实推进和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

材料二: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社会公平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将有关问题的解决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1)社会公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要把社会公平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课堂小结:

写下你的收获与问题。通过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

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二框为正义高歌学案(鲁教九年级)

教师寄语:坚持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尊重权利,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分清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来维护,知道正义要求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做富有正义感的人,维护社会正义。学习重难点:

重点:辨别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

难点: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明确正义要求每个人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

阅读教材第9页正文并观察图片,回答:判断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是什么?

合作互动:

阅读教材第10页关于社会规则与程序的内容,小组内讨论下面的问题: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制度、规则和程序,社会生活将会怎么样?

如何理解正义制度?

自主学习二:

阅读教材第10页关于小刚、小华和小明的故事,判断哪些是正义行为,哪些是非正义行为。

自主学习三:

填写教材第11页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会带来什么样不同的结果?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第12至13页所有内容,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我们应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拓展延伸:

阅读教材第14页“相关链接”,小组内讨论分析:我们应如何看待苏向祥的行为?

课堂达标训练:

一、知识网络填空

1.分清生活中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1)实施-------行为,不做------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有利于维护-------和他人------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

(3)人们必须遵守的----和----组成了正义制度。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不是为----制定的,而是为-----的利

益制定的。

2.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尊重和遵守----、----和----,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 (2)在社会生活中,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判断的标准不是自己情感的好恶,而是看其是否符合----。

(3)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故意伤害----乃至---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

(4)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要有强烈的----;要坚持----;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

是正义的最起码的要求,故意伤害----乃至----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要鄙视和制止----,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二、单项选择:

1.国际田联11月23日决定,前世界“女飞人”琼斯因为服用兴奋剂将被取消从2000年9月以来获得的个人和接力全部成绩,同时应归还这期间获得的70万美元的奖金。国际田联对这一事件的处理()

A.会遏制运动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竞争B.太过于严厉,是非正义行为C.维护了比赛的公平,是正义行为D.不利于维护运动员的自尊心

2.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

生活保障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保障体系()

①是一种正义的制度②保障了社会公平性③能杜绝一切非正义行为④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下列行为属于正义行为的有( )

①汶川地震后个别商家大幅度提高矿泉水价格②小明买到过期食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③看见一群人正在打架斗殴,小马及时拨打“110” ④发现某游客在风景区乱扔垃圾,小王立即上前制止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岗职工措施个体经营,三年免税;城市特困居民,可以依据标准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工资收入超过2000元要纳税,收入越高纳税额越高。这说明()

A.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B.这不符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原则

C. 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扶弱济贫的社会主义道德

D.公平的实现,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5.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

①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能够采取正义方

式,奋起抗争②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见义勇为,匡扶正义③不仅为自身、他人,更为集体、国家的正义而奋斗④不仅要明辨是非,更要感悟,践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三、非选择题材料一:

为了让全社会了解和支持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突出问题”的要求,动员和鼓励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法律援助事业,解决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困难的问题,有司法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综合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承办的“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律援助在中国”大型公益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此次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40多家相关单位和新闻媒体是此次活动的支持单位。

材料二:

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今后,用工方就不得轻易解雇劳动者。

材料三:

自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这对减少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将十分有利。

根据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请具体分析一下。

(2)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课堂小结:

写下你的收获与问题。通过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

学案01课堂达标训练参考答案:自主学习

(1)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

(2)维护社会公平的对于社会稳定的作用。第8页第一自然段。合作探究:

(1)第4页(2)第5页第一自然段拓展延伸第8页最后一自然段一、略。

二、1.C 2.A 3.D 4.B 5.A 三、

1.(1)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社会需要合作,更需要良好的合作,而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失去了公平,合作就很难维持下去,更不可能成功。可见,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

(2)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

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如果一个人承担的责任少于他应承担的或者获得的利益多于他应获得的利益,则是不公平的。这就是说,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1)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第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2)维护社会公平,能促进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学案02课堂达标训练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第9页最后自然段合作互动

如果没有制度、规则等,社会生活将会怎么样?略如何理解正义制度?第10页自然段

自主学习二:材料一、二是非正义的,材料三是正义行为 自主学习三: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带来什么样的结果?第11页自然段合作探究:第12——13页中要点。一、略。

二、1.C 2.B 3.C. 4.D 5.A 三、

(1)国家通过制定制度等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

制度。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因此,正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2)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们应努力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①要为人正直②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③要坚持正义的标准,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④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曹刿论战学案(教师版)

南沙万顷沙中学九年级(下)语文备课组 《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1、目标1:背诵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 2、目标2:对照课文注释,能理解、疏通文意。 3、目标3:学习本文剪裁详略得当的方法。 4、目标4:理清行文思路,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5、目标5:借助文中简洁的语言及动作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目标3、4 【知识链接】 1、文学常识: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1)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2)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叙写史实。《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 (3)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如《史记》。 2、写作背景: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邻国。齐国占有今山东中部地区,是较强大的诸候国;鲁国在今山东南部,是较弱小的诸候国。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是怕遭牵累,想出奔他国。公元前686年,公子小白出奔莒国(今山东莒县一带);齐国大臣杀了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公子纠避往鲁国。第二年,公孙无知被杀,公子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鲁国军队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将要抵达边境地的时候,先期到达齐国的公子小白已经夺得君位,即齐桓公。齐桓公派军队攻打护送公子纠的鲁国军队。鲁军被打败,公子纠被逼死。当是齐桓公刚当上国君,很想显示自已的威风,建立威信,便函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再次进攻鲁国。鲁国军队出兵抵抗,战于鲁之长勺。 【学习过程】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九年级政治第一课

九年级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知识纵览高屋建瓴】 【攻坚克难学海导航】 1.责任的含义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一是要注意结合自身的实际。想一想,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如认真学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遵守社会公德等等),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如打架斗殴,奢侈浪费,沉溺网络等等);二是结合特定的职业进行分析,如教师就应该教书育人,而不应当侵犯学生权利;警察就要维护社会安定,而不应当对人民的安危漠不关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执政为民,而不应当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你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

己应该做的事情,也有不应该做的事情,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的或者不应该做的事情。 2.承担责任对个人的后果是本课的难点。承担责任既会付出代价,也会得到回报。可以结合自己的一次承担责任的过程和结果,或者结合社会上一些模范人物如孟祥斌、在抗击冰雪灾害和抗击汶川大地震(如邱光华、蒋小娟、蒋敏等人)过程中的一些突出人物来分析,从而认识到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处罚甚至失去生命等;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是需要明确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命题预测把握方向】 在来年中考思想品德考试中对本课的考查,一般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入手。宏观角度即从是什么、为什么来考查,具体表现为:责任的含义、承担责任会带来影响等;微观角度可从以下角度来考查:在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来考察责任的含义;选择谢延信等人信守承诺的故事来考查责任的来源;选择系列英模人物如邱光华、张泉灵、孙国利等人先进事迹来考查承担责任即会付出代价,又能收到一定的回报及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几种表现等知识点。 【关注社会链接热点】 1.2007年9月18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揭晓。李明素、王树先、文枝花、袁隆平、曹于亚等53人获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模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责任。 2.2008年2月17日,2007年《感动中国》评选揭晓。获得2008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

七年级政治: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教学方案)

( 政治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政治:第二课扬起自信 的风帆(教学方案) Studying politics can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society earlier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七年级政治: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教 学方案)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课时) 我能行 一、学习目标 1、肯定自我,体验自信的感受,懂得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坚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区别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懂得什么叫自信以及自信的表现。 二、学习重点 对自信含义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挑选自己认为最自信人物的图片事迹等资料。

2.模仿自信者、自负者、自卑者的言行。 四、自主学习 1、写一写:“我能行” 说一说:感触最深的“我能行” 试一试 1、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 2、把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纳起来,就是在思想上“我能行”,行为上“我能行”,情感上“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 3、完成课本p20的表格内容 3、青蛙的故事 一群动物举行比“大”竞赛。老牛走上擂台,台下一片呼声:“大!”大象登台表演,台下又一片欢呼:“大!” 青蛙看在眼里,很不服气,跳上一块巨石,鼓起肚皮,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继续鼓肚皮,嘭的一声,肚皮破了。 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第一课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 导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课第一框国家是什么导学案 【课标内容】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国体是形式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学习任务】 1了解国家的性质及国家类型 2.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说明说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民主和专政的关系、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难点:国家的含义、民主的阶级性、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的区别 【知识梳理】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1.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是一种是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的产物与表现 (2)国家的性质: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 2.国家的历史类型

二、国体与政体 1含义: (1)国体,即,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体,即国家政权的,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2.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2.)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国体。(反作用) 3.影响政体的因素 (1)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上的不断变化。 (2)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社会习惯、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4.现代国家政体的主要形式 (1)代议制的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的制度。 (2)决定因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 地所有国家事务。 (3)意义:代议制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 二、民主与专政 1.国家职能 国家的根本职能是职能(即专政),国家同时还有职能。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辨证统一的)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是服务于的。专政是指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②适用范围不同:民主只适用于,专政只适用于。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案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案 《我知我家》教案 沙河市蝉房中学 刘聚书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 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2、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3、情感目标:理解家的含义;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不会因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和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认识家庭关系的情形。 2、难点: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以及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一)情景预设 板书课题:我知我家 引言:(学生阅读教材P3页第一段后,教师引入本课教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有父亲和母亲。人人都盼望有个温暖的家。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长辈。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我知我家》,那么,你知道家是什么吗?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我们首先来阅读P4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页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图一:有房子——————没有家:家不只是房子 图二:没房子——————有家了:加中有亲人、亲情 至于地域、住所、人群集合体、好朋友、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能是家庭的一 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那么什么是家、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活动一: (1)想一想、写一写: 我们每个同学想一想在自己家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然后写出一句话“家是————”来表达你对家的理解。 (2)读一读、比一比:我们再来看看书本上写的“家是什么”(指导学生讨

【语文9年级下】导学案:21.《曹刿论战》

21.《曹刿论战》学案 教师寄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重点) 2.了解《左传》,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 的原因。(重点)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 文的主旨。(难点) 学习过程: 一、文本链接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知识积累 1、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小信未孚.()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望其旗靡.()彼竭.我盈()夫.大国,难测也()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弗敢加.也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将鼓.之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既克. (8)望其旗靡.

3、解释下面的古今词语 玉帛古:今: (1)牺牲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古:今: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今: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古:今: (5)一鼓.作气,再而衰古:今: (6)忠之属.也古:今: 4、翻译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三、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提出问题。理清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内容 2、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 3、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四、合作探究 1、鲁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

人教版 高一政治 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 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 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 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 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早有体会,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 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商品都需要用钱去购买(用于交换) 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过余的劳动产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神创造的。(必须经过劳动)

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同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 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思考:大家为什么要买商品? 引导:买衣服可以用来保暖,大家手中的笔可以用来写字学习。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为什么一把斧头换不 到一只羊呢? 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任何 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板书) 商品交换最初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今天是以货币为媒介,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呢? (1)物物交换的困难(板书)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假设我们现在就处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活动探究一:准备五张纸分别写上马匹、食盐、棉布、粮食、茶叶代表五种不同的商品。 找到参与活动的五位同学,将五张代表商品的纸分别发到他们手里。 要求拿到马匹的同学换到食盐,拿到食盐的同学换到棉布,拿到棉布的同学换到粮食,拿到粮食的同学换到茶叶,拿到茶叶的同学换到马匹。 (2)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板书) 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比如动物皮毛、布匹、象牙等等),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人们把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在各种商品交换中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等。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宫中派出的宦官夺走,换来的就只有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一般等价物,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一般等价物。

九年级政治 第一课 基本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

2011—2012学年度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第一课成长在社会※体验社会变化 一、必背内容: 1、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4、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人口问题突出、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等。 二、必须理解熟记内容: 1、人类生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三个方面: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文化生活(精神文明) 2、三个文明的相互关系: 互为目的,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①时间:21世纪头20年。 ②具体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①时间:本世纪中叶 ②总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新的社会问题和新的挑战 ①表现:人口问题突出、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 ②影响: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我们如何认识这些社会现象呢? 发展是主流,问题是支流。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会不断的解决这些问题。 ④对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关心社会发展 一、必背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学案21《曹刿论战》学案 设计人:刘杏林 教师寄语:位卑未敢忘忧国。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相传是时期的所作,是根据史编写的(体)史书。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的著名战例。本文通过对比塑造了曹刿和两个人物形象。 2、、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小信未孚()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望其旗靡() 彼竭我盈()夫大国,难测也() 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小惠未,民弗从也。通 4、解释下面的古今词语 (1)牺牲玉帛古:今: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古:今: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今: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古:今: (5)一鼓作气,再而衰古:今: (6)忠之属也古:今: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 故公问其故()之故克之() 故逐之()忠之属也() 肉食者谋之() 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弗敢加也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将鼓之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既克 (8)望其旗靡 7、翻译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二、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 2、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三、合作探究 1、鲁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 3.从齐鲁“长勺之战”可见鲁庄公怎样的性格? 四、拓展延伸 谈谈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试简要分析弱者取胜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六、达标测试题 中考链接《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初中政治课本目录-人教版

初中政治人教版教材目录(7-9)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新学校,新同学 创建新集体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学习新天地 享受学习 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 第三课珍爱生命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 走进青春 感悟青春 祝福青春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 日新又新我常新 发现自己的潜能 自我新形象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 丰富多样的情绪 学会调控情绪 第七课品位生活 情趣与兴趣 追寻高雅生活 第八课学会拒绝 身边的诱惑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第九课保护自我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唱响自信之歌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自己的事自己干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少年能自强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人生难免有挫折 挫折面前也从容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让我们选择坚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进法律 法不可违 防患于未然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我知我家 我爱我家 难报三春晖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严也是一种爱 两代人的对话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同学?朋友 男生?女生 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 世界文化之旅 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曹刿论战 学案

义安二中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曹刿论战》课型新授课时 2 主备教师郝卫城授课教师备写日期141127 学案序号YW9x002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具 一自学 1.《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所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3.长勺之战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

高一政治第一课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导学案设计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课时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学习目标 : 1.知道原始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2.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重点、难点) 3. 理解私有制产生的原因(重点)4.认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 (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 旧石器 )时代 1.两个阶段 ( 新石器 )时代 共同( )共同( ) 2.生产关系的特点 平等( ) 平均分配( ) 3.社会组织形式:部落、部落联盟(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原因:( )的发展 4. 解 体 过程:( )劳动盛行,生产资料转归( ),私有制确立(标志是 )

(二)奴隶社会 ( )阶级 出现两大对立阶级 (含义 ) ( )阶级 奴隶主( ) 生产关系的特点: ( ) 主要矛盾: 含义: 国 家: 成立的目的: 积极意义: 当堂检测 1.在原始社会,人们一起劳动,相互协作,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由此可知,在原始社会 ( ) ①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③产品的极大丰富为平均分配提供了可能 ④生产工具的简陋决定了人们的分配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犁的发明和犁耕技术的使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不断丰富。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也慢慢解体。原始社会解体过程( )

①是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的过程②是生产发展基础上贫富差距缩小的过程 ③是私有制基础上阶级分化的过程④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国家是伴随奴隶的反抗,以及奴隶主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的。这表明奴隶制国家() ①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②是奴隶主与奴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③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利益的调和者④是奴隶主维护其阶级利益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关于九年级年级政治课第二课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教案

关于九年级年级政治课第二课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 关于初三年级政治课第二课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 侯各庄中学赵海涛 面对中考的开卷考试,在本课的教学中有成功有不足, 现加以总结反思。 本课我主要采用研讨课的形式。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 言表达、逻辑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根据我校学生的 现状,我把本课教学流程设计分成三部分: (一)教师设置情境、分组投递材料; (二)师生共同参与、多方寻求答案; (三)学生交流感受、回归教材总结。 在教学流程的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以下的优点, (1)学生参与的程度高,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回归教材后,学生对教材中的重要观点或理论的理

解度明显加深。 在教学流程的实施过程中,同时发现有以下的不足:(1)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材料的把握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课本要求的范围。导致“卡壳”。 (2)教师在教学流程地实施过程中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对相关的有用的问题不能及时地抓住,并成为教材内容 的突破点。也就是说,教育机智尚有待积累与提高。(3)教师要加强学生收集课外信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整改措施: 面对中考的改革,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更丰富、学生的思 维更活跃,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共识,所以在教学实践中 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实践,受到了一定的效果,但 也暴露出一些自己的不足,如知识面不够宽,应对突发 事件的能力需要加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决心积极 参加进修,不断学习,努力拓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同 时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充分备课,上课,以更加饱 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侯各庄中学 赵海涛 2004年10月13日星期三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学案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 在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很多,像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等,都在中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悟出了这个道理,并把它写进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里。走近《曹刿论战》,感悟圣贤先哲的智慧,你会觉得智慧的天空万里无云!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结构 一、新课导入 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曹刿.(guì)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jiàn)焉 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信: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动词,击鼓。 既克:克,战胜。 望其旗靡:靡,倒下。 (2)通假字 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 (3)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必以情情,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 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初中政治九上第一课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一、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二、(了解)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担负起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的?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站起来)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富起来)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强起来) 三、改革开放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1、改革开放的进行,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四.(了解)中国腾飞表现在哪些方面? 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 2、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 3、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五、为什么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或全面深化改革?) 1、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政治第二课堂教案

第二课堂教学计划 ——让政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活动意义: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常规的课堂学习之余,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在拓展性、实践性、探究性的亲身经历中,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动手动脑的检验之中,更甚者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及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此次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政治(参政议政)与生活的融合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合作、组与组之间竞争学习的时政辩论式活动,巩固小组内的单位团结,从而活跃学习氛围,增长整个班集体的学习兴趣及团结意识,促进建设和谐型、竞争型、互助型的班级氛围。 二、活动的目的及要求 1、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 2、培养和提高学生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共进的精神,增强他们 的团结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及责任感,并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实施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班级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活跃班集体的学习气氛; 4、为创建学习型、竞争型的班级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渠道及方式借鉴。 三、活动时间:待定(初步定为班主任实习的第三周) 四、活动课时:60分钟(占用两个班会课课时,进行完活动之后,剩下时间组 织学生进行自习) 五、活动地点:待定(最好是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课室) 六、活动对象及人数:高一**班全体学生计**人 七、活动对象分析 1、由于此次第二课堂教学对象为西江中学高一的新生,刚刚经历中考的 他们,在初中所接受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将要进行的高中思想品质 课程学习具有质的区别及跨越,考虑到他们有可能对高中的政治课难 以适应,特地开展这样的时政结合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为更好地适

部编九年级下册20《曹刿论战》导学案附答案

20《曹刿论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弄清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词。 曹刿.(guì) 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焉(jiàn) 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夸大。 必以信:信,实情。 小信未孚:孚,使信服。 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动词,击鼓进军。 既克:既,已经。 望其旗靡:靡,倒下。 (2)古今异义 玉帛(古义:指祭祀用纯色全体牲畜。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①牺牲 .. ②小大之狱.(古义:指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③必以情.(古义:诚,诚实,这里指诚心。今义:感情。) ④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 ⑤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⑥可以 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能够。) .. ⑦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课必考知识点梳理.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政治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 课必考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课必考知识点梳理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推动和平与发展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人们为谋求和平采取的措施 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 派驻维和部队; 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等。 3.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1)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2)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如: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 4.恐怖主义的危害 (1)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2)恐怖主义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 (3)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 (4)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5)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5.如何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1)驱散战争的阴影、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2)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

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青少年应怎样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 6.消除贫困的原因 (1)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消除贫困的意义)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 (3)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7.面对贫困问题,世界各国应该怎么做? (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2)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3)积极行动,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谋求互利共赢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1)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2)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3)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性问题各国应持的正确态度)

曹刿论战学案

课题:曹刿论战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 主备人:唐朋飞审批人:日期: 一、: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特殊句式,正确翻译课文。 2、了解背景,把握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掌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择、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 1、、实词的用法; 2、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 3、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 三、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查 1、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吗? 曹刿()又何间焉()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夫战,勇气也()望其旗靡() 2、填写下列空白,检验自己对《左传》的了解。 《左传》相传是时所作,是根据国历史写的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3、《曹刿论战》记叙的是国和国之间的之战,这次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二、课内探究 (一)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 ...谋之()2齐师伐.我()3又何间.焉()4肉食者鄙.()5何以.战6衣食所安. 7弗敢专.也8对.曰9小惠未徧. 10牺牲 ..玉帛11弗敢加.也12必以信. 13小信未孚.14神弗福.也15小大之狱. 16虽.不能察.17忠.之属.也18公将鼓.之 19齐师败绩 ..20公将驰.之21遂逐.齐师 22公问其故.23一鼓作.气24再.而衰 25彼竭.我盈.26既克27难测.也 28惧有伏.焉29望其旗靡. (二)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3、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 4、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2020政治开学第一课教案

2020政治开学第一课教案 政治开学第一课教案篇一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新的学习环境、新同学与新的班级 2、与同学友好相处,对新的学校和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 3、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二、【重点】:认识新环境 三、【教学难点】:珍惜新友谊 四、【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讲解法;讨论法 授课理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五、【教学过程】: (一)初中生活新体验 1、当你踏入中学的校门,你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你喜欢现在的学校吗?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吗? 小结:初中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我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新的学校,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也许我们还对过去的伙伴依依不舍,但更应高兴的是,我们又结识了许多新的老师和同学。我们将在这个新集体*同学习、共同生活,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珍惜新友谊 同学们怎么样才能尽快地熟悉起来呢?我们将要进行破冰行动,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 游戏方法:老师任意让一名同学站起来自我介绍及简要说明他与本班第一个同学的认识经过,下来是被提到的同学以此类推,5分钟后第一环节结束。第二环节比赛看谁记住刚才提到的人名多。 注意:其中一组介绍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也要认真记住自我介绍的同学的名字,不可以记在本子上。 算一算你记住了多少新同学的名字?他们是谁? 小结:在我们这个新的班级里,有这么多新的同学聚在一起是一种缘分,让我认识你,也让你认识我,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大家就成为了好兄弟,好姐妹。 (三)、组织学生围绕中学与小学的差异分小组讨论。 指导学生着重从开设的课程、上课时间、学习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四)、学习新课程 1、初中政治课程的功能? (1)明是非,即明白成长过程中和现实生活中的是非问题,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2)表达是非,即应对考试 2、想不想学好本门课程?为中考,拿满分 3、如何学好本门课? 谐音(贝多芬,马克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