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AD7606同步采样ADC的智能电网方案设计

基于AD7606同步采样ADC的智能电网方案设计

基于AD7606同步采样ADC的智能电网方案设计
基于AD7606同步采样ADC的智能电网方案设计

https://www.doczj.com/doc/585081300.html,/

新一代16位8通道同步采样ADC –AD7606

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作者:于克泳1,孙建军2

(1. 亚德诺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21

2. 世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南京办事处,南京 210005)

摘 要:AD7606是ADI 公司推出的新一代16位、8通道、同步采样、双极性输入的模拟数字转换器ADC 。本文以国家智能电网的发展为契机,基于智能化变电站的解决方案,重点介绍AD7606系列ADC 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为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开发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ADC AD7606 智能电网 智能化变电站

Next Generation 16-Bit, 8-channels, Simultaneous Sampling ADC

- AD7606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mart Grid

Abstract: Growing as electricity demand increases, “smart grid” need for more efficient utility substations and management, monitor and control energy consumption, cost, and quality. Analog Devices, Inc. (ADI) introduced a 16bit, 8-channels, bipolar, simultaneous-sampling ADCs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 in year 2010, this new ADCs provide the resolution and performance needed for next-generation utility substations designs that ensure the reliable power-lin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world.

Key Words: ADC; AD7606; Smart Grid; Digital Substation

1引言

低碳时代的到来,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

国的智能电网[1]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

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以“安全、经济、高效、清洁、低碳”为核心,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

日益增强的信号处理技术使得下一代系统的准确度可优于0.1%,准确度的提升主要得益于采用高性能

同步采样的模拟数字转换器ADC ,它提供了满足未来智能化变电站系统所需要的分辨率和性能[2]。美国亚

https://www.doczj.com/doc/585081300.html,/

德诺半导体技术公司(ADI )最新推出的新一代8通道同步采样ADC 家族系列可实现性能优异的信噪比(SNR),可选的过采样模式更可以进一步提高SNR 性能。AD7606多通道的集成可方便实现智能化变电站设备中的多路I&V(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和监控,这使得电力线路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管理电网上发生的各种异常事件,实现智能化变电站功能综合化,系统保护、控制、测量装置数字化,运行管理智能化,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确保我国智能电网的坚强性。

2 系统体系结构

一个典型的电力二次设备系统示意如下图1所示。一次侧的电压电流信号接入二次互感器PT/CT ,经过信号调理后输入ADC ,采样转换后的数据由CPU/DSP 进行处理,控制信号经隔离后输出,状态信号经隔离后输入。

图1 典型的电力二次设备系统示意图

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转变,要求电力二次设备具有更强的接口能力、控制能力、保护能力、测量能力、通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因此CPU/DSP 和ADC 一般是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两个关键器件。

ADI 公司的Blackfin 系列处理器以强大的处理能力、高性能以及低成本特点符合电力二次设备市场的发展方向,使设备制造商能够轻松实现各种通用或定制化的功能,可以在不改变(或很少改变)硬件的情况下迅速适应不断发展的标准和新增功能需求,并大大降低产品研发风险和制造成本。同时在外设上,Blackfin 系列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从而给客户提供了极大的设计便利性和丰富的可用片上设计资源。参考

ADI 应用工程师程涛的文章《ADI DSP 处理器在电力二次设备领域的应用》[3],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以下将重点介绍ADC 相关的部分。ADC 是数据采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设计中,系统选用的ADC 分辨率一般为14位,比如业界流行的4通道AD7865,输入端可以接受真双极性输入信号,并且提供80dB 的SNR 。随着业界对16 位分辨率和多通道ADC 的需求越来越强烈,ADI 公司开发了6通道16bit 的AD7656以满足设计的需求。AD7656具有86.5dB 的SNR ,可以提供满足测量交流小信号所需的性能指标。但是在新的设计需求中,系统中包含的电流/电压互感器CT/PT 的数量会有多个,对ADC 总通道数的需求往往超过12个。作为电力二次设备制造商的关键供应商,ADI 公司深刻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在AD7656成功应用的经验基础之上,再次推出16位8通道同步采样的AD7606系列,以便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在应

https://www.doczj.com/doc/585081300.html,/

对这些困难时面临的技术挑战。

3 AD7606简介及设计

AD7606/AD7606-6/AD7606-4[4]

为16位同步采样模数数据采集系统(DAS),分别有8、6、4个采集通道。片上集成模拟输入箝位保护、二阶抗混叠滤波器、跟踪保持放大器、16位电荷再分配逐次逼近型ADC 内核、数字滤波器、2.5V 基准电压源及缓冲、高速串行和并行接口。AD7606采用5V 单电源供电,不再需要正负双电源,并支持真正±10V 或±5V 的双极性信号输。所有的通道均能以高达200 kSPS 的速率进行采样,同时输入端箝位保护电路可以承受最高达±16.5V 的电压。

传统的逐次逼近(SAR)型ADC ,由于其采样电容的设计,模拟输入前端一般需要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Operation Amplifier)来实现内部采样电容的驱动,如图3所示。正因此电容的存在,其等效输入阻抗与采样频率相关,而且在一些高采样率的应用中,使得前端驱动运放的选择变得十分苛刻。

图3 传统SAR 型ADC 的典型设计图

但在AD7606内部的信号调理电路中,已经包含了低噪声、高输入阻抗的信号调理电路,其等效输入阻抗完全独立于采样率且固定为1Mohm 。同时输入端集成了具有40 dB 抗混叠抑制特性的滤波器,更是简化了前端设计,不再需要外部驱动和滤波电路。因此,二次互感器输出的信号无需再经过运放来缓冲就可以直接接入AD7606。图4是AD7606的典型设计。

图4 AD7606的典型设计图

AD7606内部集成了2.5V 带隙电压基准和基准缓冲电路,其温度系数典型值为±10ppm/℃。设计应用中,选用内置基准或外部基准,将取决于系统的要求。多片ADC 的设计中,如果需求高绝对精度,则应采用高初始精度和低温度系数的外部基准,以消除不同器件内置基准之间的差异而带来的误差。推荐选用初始精度0.04%,温度系数3ppm/℃的ADR421B 。如果需求多片ADC 通道之间的数值匹配,可设置第一片AD7606工作在内置基准模式,其余AD7606为外部基准模式,然后通过第一片AD7606的内置基准输出供给其余

https://www.doczj.com/doc/585081300.html,/

AD7606。这样,在不加外部基准的情况下即可保证多个AD7606通道间数据的匹配性,但此时系统的绝对精度取决于内置基准的性能。

AD7606的数字接口可以配置在并行或串行模式。数字接口的电平Vdrive 为2.3V ~5.25V ,可以跟当前任何主流的CPU/DSP 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当配置AD7606工作在串行接口模式时,数据总线的DB[15:9]和DB[6:0]管脚需要做接地处理。

AD7606提供了过采样和数字滤波功能。通过管脚OS[2:0]可以设置过采样倍数(OSR)为x2, x4, x8, x16, x32, x64。过采样打开后,内部的过采样控制电路和1阶Sinc 数字滤波器会自动被使能,同时-3dB 带宽也会相应的改变。

ADC 一般需要模拟电源和数字电源。大多数的系统都会有5V 数字电源,却不一定具有5V 模拟电源。此时如果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共用同一个5V 电源,有害的数字噪声可能会耦合到模拟电路并降低ADC 的性能,通常应该避免这样的设计。如果不可避免,需要将5V 的数字电源进行很好的滤波后再供给模拟电路用。AD7606的去耦设计十分简洁,仅需要9个电容,其中包括2个10uF ,2个1uF ,5个0.1uF 。参考下图5所示。

图5 AD7606外围电路参考设计

AD7606的管脚定义已经考虑了PCB 设计中的布局布线。从管脚定义图中可以看出,LQFP 封装的4个侧边,模拟输入端Ain 在一侧,数据总线接口在另一侧,其余两侧分别为控制和配置管脚。设计中只需要4层PCB 板,就可以发挥AD7606的性能。叠层建议如下图6。表层和底层为走线层,中间两个内层分别为

地平面、电源平面。除了叠层设计,AD7606的手册中也给出了说明和示例[5]。

https://www.doczj.com/doc/585081300.html,/

图6 AD7606 PCB 布板层设计

4 AD7606测试结果

工程师一般比较关心ADC 的峰峰值噪声,下图是将AD7606的输入端接地后连续采集8192个点后实际得到的数据直方图。左侧为不采用过采样时的结果,右侧为设置为x8倍过采样时的结果。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采用过采样后,可以明显的降低AD7606的峰峰值噪声,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信噪比。同时,AD7606也有着优异的偏移误差(Offset Error)和增益误差(Gain Error)。当然,仅评估ADC 的峰峰值噪声并不能代表ADC 的全部性能,借助于更多的设备才能完整评估出ADC 的全部性能。

图7 AD7606输入接地数据直方图 无过采样(左)和x8倍过采样(右) 5 AD7606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政府在不断加大智能电网的部署,对电力二次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促进了作为电网运行重要支撑的智能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每个智能化变电站可能包含若干个互感器,将待测的电压和电流值通过互感器输出到ADC ,要准确测量这些小信号必须选择具有高SNR 、高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的ADC ,同时多通道的数据采集还需要ADC 具有同步采样能力。

智能电网中对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需求,对于总ADC 通道数往往会有不同,不同等级的设备甚至对分辨率的要求也略有不同。下图是电力二次设备的一个典型设计,选用了2片AD7606及Blackfin ADSP-BF518的解决方案。借助该ADC

家族中的一系列器件,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通过在料单中选择不同的器件,相

层 1: 元器件, 信号和地平面 层 2: 地平面 层 3: 电源、地层和基准电压 层 4: 元器件、信号和地平面

https://www.doczj.com/doc/585081300.html,/

同的PCB 就可以满足16、14、12通道,以及16、14、18位分辨率等系统需求,真正实现设计的平台化。这对于电力系统设备的兼容设计、版本管理都有很好的帮助。另外,如果采用多片AD7606的设计,更可以满足不同系统配置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立子.智能电网与电子式互感器及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监测,《动力与电气工程师》,2010.

[2] Colm Slattery. High-Performance Multichannel Power-Line Monitoring with Simultaneous-Sampling ADCs. Analog Dialogue Volume 41 – January 2007

[3] 程涛. ADI DSP 处理器在电力系统二次设备中的应用,《电子技术应用》,2009.

[4] AD7606 datasheet. 8-Channel DAS with 16-Bit, Bipolar Input, Simultaneous Sampling ADC, Analog Device Inc, 2010.

[5] Layout Considerations for an Expandable Multichannel Simultaneous Sampling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DAS) Based on the AD7606 16-Bit, 8-Channel DAS, Analog Device Inc, 2010.

网络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智能化设计方

案 壹、网络监控系统需求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管理自动化以及自身安全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步加强。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中心在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服务意识的同时,通过拥有一套技术先进、高度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实现物防、人防、技术防范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实现中心现代社会管理。 二、系统实现的功能要求: 设计原则: 1、监控效果好、无死角 2、录像保存时间达到-----天 3、统一前台监控软件,具备网络监控功能 4、集中管理/统一控制平台:可集中管理摄像机视频数据,可在监控中心完成如:远程设置、远程控制、远程信息及状态查询等多种管理设置工作。

5、远程监看:通过网络授权,实现远程监看 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用产品的可靠性和兼容性;系统具有未来的可扩展性;集中控制、布局合理;施工方便、价格合理、外形美观;架构合理、低成本、低维护量,具体要求如下: ?实时对各楼层进行高清晰视频监控 ?实时对各个楼梯出入口进行高清晰视频监控 ?可录制各点的视频录像以备安防查用 ?调节镜头焦距可以清晰的观测到大厅窗口和工作间的工作具体细 节 ?系统监控中心通过电脑实现高度智能化控制管理,包括前端网络智 能球的云台镜头控制、多画面同屏分割显示、画面分组自动轮巡切 换、图片抓拍、电子地图等功能,提供实时、定时、报警触发、随 时启停等多种录像模式以及对录像资料的智能化快速回放查询; ?系统监控中心要求实时显示所有图像,并且可以任意调用、放大指 定的图像、自动将报警对应的图像切换;视频图像达到四级以上质 量等级; ?系统网内的主控管理电脑和经授权的电脑可以任意调用视频图像 的录像资料; ?远程集中监控:各前段设备的远程视频情况全部集中到监控中心, 动态检测录像会自动集中到中心监控。也可以实现传统视频监控系 统的功能(防盗监控、管理监控);远程WEB配置管理、使用方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1.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变电站的变电所及配电房的电力监控系统。 1.2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GB/T13730-200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15153.1-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电源和电磁兼容性》GB/T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环境要求》 GB/T17463-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 GB/T18657-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 DL/T860(IEC6185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GB/T16435.1-1996 《运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征)》 GB/T15532-2008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T17626-2006 《电磁兼容》 1.3 技术要求 1.3.1 系统技术参数 ●画面响应时间≤1s; ●站内事件分辨率≤5ms; ●变电所内网络通信速率≥100Mbps; ●装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BTF)≥30000小时; ●系统动作正确率不小于99.99%。 ●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9.99%; ●站间通信响应时间≤10ms; ●站间通信速率≥100Mbps;

1.3.2 系统构成概述 a)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以实时数据库为核心,系统厂家应具备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同时应该具备软件著作权或专利证书,保证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配置相适应,应用成熟、可靠,具备模块化可配置的技术架构,相关证书投标时需要提供。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软件,支持下传控制命令。将从现场网络采集的数据写入实时数据库。采用动态加载驱动方式,便于扩充特殊协议的设备。包括MODBUS485/TPC驱动、OPC驱动和仿真驱动simdrv。 ●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应符合Windows 64位X64版,负责数据实时和历史服务。采用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具备LZO实时压缩传输,极大的节约网络流量资源,提供rdb4api.dll 标准DLL封装协议便于客户端使用。实时数据库应具备数据响应快、容量大、具有冗余备份存储等特点,例如美国OSI Software推出的PI实时数据库系统。 实时数据库应具备管理工具,用于管理实时库的帐号、标签、数据卷和数据查询。分为X86版和X64版,采用跨平台的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协议。 实时库应具备备份工具,提供实时库的在线实时备份功能。比通用备份工具比如Veritas或RoseMirrorHA等效率更高、占用资源更少、使用更简单、节约工程成本。 实时数据库应提供是数据同步工具,用于数据恢复和多库之间的数据同步。 在100M网络上,标签服务秒可提供28万个标签属性记录服务,数据服务每秒可提供100万条历史数据记录服务。内置历史缓存和历史预读为多客户并发历史服务提供优异的检索和查询统计性能。 b)设计规格 ●运行平台Windows server 2003 sp2及以上服务器,同时支持windows64位和Linux64 位系统平台; ●最大标签数达到≥100万; ●最大并发连接客户数≥512万; ●最大历史数据卷个数4096个,单卷容量≥120G,每个卷数据可以存储≥100年 ●可变长度类型大小,每条记录最大1000字节 ●SOE事件最大4G空间,大于1000万条记录,自动回收利用旧空间。 ●磁盘访问方式支持直接扇区写盘 + 写通式自有缓存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摘要: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效性、实时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和成本控制。当前,工厂的建设、管理正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在企业内部安装一整套局域网上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生产人员可实时监控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安保人员可实时监控厂区的出入口、道路、重点建筑等重要场所的人员流动情况,企业相关部门的领导也可以在办公室随时监控整个企业的运作情况。 一、工程说明 1.1 工程需求分析 根据用户的实际要求和现代监控系统的特点对本项目的需求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1. 防范目的 通过安装在工厂辖区的摄像机,可以对现场的人员、车辆及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视,监控室能够及时观察到现场的情况,并能够将相关图像进行实时的录像。在充分保证客人及业主隐私的基础上,加强工厂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科学的管理。 2. 布防要求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安装,以便最能有效地监控现场图像,不留死角。 3. 安全可靠性 为使整个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其安全防范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⑴前端设备品质必须高度可靠,尽量选用性价比高的名牌产品,同时充分考虑到特殊且恶劣的环境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⑵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及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⑶控制系统应采用可靠性高、功能全的产品 ⑷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操作。 ⑸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扩容和升级能力。

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思想 2.1 系统应具有的特性 2.1.1 先进性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若花巨资建成一个几年之内就要淘汰的落后系统,不仅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将严重影响工厂的声誉。所以设计方案首先就要确保设计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先进性,同时也要保证整个系统的最佳性能价格比。 2.1.2 灵活性和兼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能保证一个系统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为此在设计方案时,必须考虑到系统升级扩容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这就需要采用模块化、开放式、集散型、分布式的控制系统。使得不改变原有设备,在不损失前期投资的情况下,就能方便的升级和扩容,确保系统不过时。 2.1.3 经济实用性 先进性与经济性往往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在制定总体设计方案时: 一、要选择性能价格比最佳的产品和系统。高科技现代化时代,经济性衡量的唯一标准是性能价格比,既不是单纯性能,也不是单纯的价格,若不顾性能,而单纯追求价格,势必会陷入不正当的价格竞争战。那么系统事故所造成损失和影响用经济是补偿不了的。 二、善于充分利用软件来实现系统功能,尽可能减少硬件开支,达到降低系统总成本的目的。 三、充分了解其它子系统的功能,并与之进行有机结合,避免功能重复。 四、要善于从实际出发,突出实用功能,去掉“华而不实”的无用功能,降低总体投资,求得先进性与经济性的完美统一。 2.1.4 可靠性 可靠性是系统设计中的关键,不可靠的系统不仅根本谈不上什么先进性,而且由于系统的瘫痪导致重大的损失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负担和耗费。为此总体方案的设计和产品的选用时: 一、既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又要考虑技术的成熟性。

抽样技术期末试卷

抽样技术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抽样调查的根本功能是( ) A. 获取样本资料 B. 计算样本资料 C . 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D. 节约费用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能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完全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B.是否能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事先已知或可以计算的非零概率被抽中 C.是否能减少调查误差 D.是否能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3. 与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比较,样本设计效果系数Deff >1表明( ) A.所考虑的抽样设计比简单随机抽样效率低 B.所考虑的抽样设计比简单随机抽样效率高 C.所考虑的抽样设计与简单随机抽样效率相同 D.以上皆对 4.优良估计量的标准是() A.无偏性、充分性和一致性 B.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C. 无误差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D. 无误差

性、无偏性和有效性 4.某乡欲估计今年的小麦总产量进行调查,已知去年的总产量为12820吨,全县共123个村,抽取13个村调查今年的产量,得到63.118=y 吨,这些村去年的产量平均为21.104=x 吨。试采用比率估计方法估计今年该地区小麦总产量( ) A.12820.63 B.14593.96 C.12817.83 D.14591.49 6.抽样标准误差的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 .样本容量 B .抽样方式、方法 C .概率保证程度 D .估计量 7.当β为某一特定常数时,比率估计量可看成是比率估计量的特例,此时该常数值为( ) A.1 B.0 C.x y D.x 8.抽样标准误差与抽样极限误差之间的关系是( ) A.θ θ )?(SE = ? B. )?(θ tSE =? C. θ θ )?(tSE = ? D. t SE )?(θ = ? 9.应用比率估计量能使估计精度有较大改进的前提条件是调查变量与辅助变量之间大致成

智能电网项目规划方案

智能电网项目规划方案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产业。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国对电力的需求急速增加,要求各国持续加大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从而带动电网建设。在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创新突破的条件下,智能电网成为全球电力能源输配电环节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掀起一片智能电网建设热潮。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终端产品之一,对于电网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随着智能电网投资的快速增长,其市场和盈利空间亦快速拓展。智能电网的成功运行要求建立一套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完整且实时的采集各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并实现分析处理,因而部署处于供电和用电两端中介地位的AMI便成为推动智能电网顺利发展的首要任务,其前提便是智能电表的安装替换,因此整个电力行业最终将构建以智能电表为重要环节的一体化智能电网,这为智能电表行业在未来的市场扩容提供了可期的机遇。智能电网已成为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应对环境变化、发展绿色经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世界各国制定出台了规划、政策,采取具体行动,加快推进智能电网技术和产业发展。世界各国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迥异,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差异明显,其智能电网建设的特点和方向有所不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基于其发展条件、技术基础和应用需求,在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部署上各有侧重。目前,包括工商用户、居民用户在内的全球电表

用户数量庞大,若全面更换为智能电表,市场规模将相当可观。智能电网得到大范围的部署和发展将促进智能电表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对用电设备的投资有强烈的带动作用。我国社会用电量在未来十五年内将会稳步增长,2009 年 7 月,国网制定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是引领提升阶段,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 35%,分布式电源实现“即插即用”,智能电能表普及应用。到 2020 年,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电表属于强制检定设备,到期需要更换,更换周期一般为 5-8 年。预计。综上所述,虽然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推动智能电表的力度与进展有所不同,但随着世界各国智能电网的加速建设,智能电表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整体市场还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大规模的全球性智能电网建设将带来智能电表行业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为包括公司在内的智能电表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开拓全球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由于全球智能电网建设带动了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容量。且国家和地区差异,智能电表需求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因此智能电表及智能用电信息系统海外市场呈现较为分散的竞争态势。国内电表厂主要通过贴牌销售到该市场,但总体销售量不大。发展中国家市场竞争格局则较为分散。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竞争中,国际知名品牌因价格原因不具有竞争优势;部分市场被本土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组成 本项目智能化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可视对讲子系统、周界防卫子系统、公共广播子系统、巡更子系统7个子系统组成。 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多媒体综合监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监控中心平台作为本监控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中心管理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本监控中心平台具备媒体浏览、控制、存储等业务功能外,同时具有系统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控制管理、存储管理、调度管理、告警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实现区域综合监控系统集中、统一管理。 1、实现了权限的集中管理 2、所有子系统共用网络系统,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管理。 3、所有子系统全部信息(视频信息、车辆信息、门禁信息、告警信息、广播信息、巡更信息等)全部存储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存储。

三、系统传输方案 选用LAN网络来进行监控的媒体信息传输,通过TCP/IP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点采用多媒体接入单元实现对媒体信息进行编码压缩和远程管理。 组网方式如下图所示:

四、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1、视频监控子系统 以IP网络为基础,将分散、独立的现场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跨区域、统一监控和统一管理。它由监控现场、网络设备及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1)监控现场 监控现场的监控设备主要包括:多媒体接入单元、摄像机、各类报警探头等,主要负责监控现场现场视频及环境告警信息的采集,并且执行监控中心的控制指令。 监控现场的典型设备连接示意图如下:

在监控现场,由摄像机、报警探头等设备采集的所有现场信息,在多媒体接入单元经过数字化编码压缩处理后,直接上传至上级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以IP单播/组播的方式实现一对多(一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连接监控多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和多对一(多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监控一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的远程实时监控功能。 当发生特定的报警情况时(如:人员非法入侵、设备状态变化及故障、消防报警等),系统将接收相应的报警信息,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联动策略,联动相应的摄像机转动到指定的预置位,进行录像、抓图等相关操作。报警信息能与录像、抓图无缝结合,即可由报警信息检索回放相应的现场录像与抓拍图片,以便作为日后事故追忆和调查的有力辅助手段。 监控现场内同时发生多点报警时,系统将按报警级别高低和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处理:先上传严重报警点的视音频等告警信息,同等级别的报警将按时间优先顺序上传。 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可配置话筒、扩音器、音箱、音柱等音频对讲设备,将它们通过多媒体接入单元的语音对讲接口与音频输入接口接入监控系统,以实现监控中心和监控现场的双向语音对讲与中心语音广播,以便在发生异常、设备故障时,进行及时的沟通、指导,满足调度指挥的需要。 (2)网络设备 监控现场与监控中心设备均部署在同一IP局域网下,如果采用

迭代最近点算法综述

迭代最近点算法综述 摘要:三维点集配准问题是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作为解决三维点集配准问题的一个应用较为广泛的算法,ICP算法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一种全新的思路从配准元素的选择、配准策略的确定和误差函数的求解等3个方面对三维点集配准的ICP算法的各种改进和优化进行了分类和总结。 关键词:三维点集;迭代最近点;配准 1引言 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三维点集配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步骤,它在表面重建、三维物体识别、相机定位等问题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1]。对于三维点集配准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如点标记法、自旋图像、主曲率方法、遗传算法、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等等,这些算法各有特色,在许多特定的情况下能够解决配准的问题。但是应用最广泛的,影响最大的还是由Besl和Mckay在1992年提出的迭代最近点算法[2](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它是基于纯粹几何模型的三维物体对准算法,由于它的强大功能以及高的精确度,很快就成为了曲面配准中的主流算法。 随着ICP算法的广泛应用,许多研究者对ICP算法做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该算法的缺陷和特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改进,推动了这一重要算法的发展。本文着眼于ICP算法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ICP算法的基本原理,总结其发展和改进的过程,对于该算法的各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做了简单的论述。 2ICP算法原理 2.1ICP算法原理 ICP算法主要用于三维物体的配准问题,可以理解为:给定两个来至不同坐标系的三维数据点集,找出两个点集的空间变换,以便它们能进行空间匹配。假定用{}表示空间第一个点集,第二个点集的对齐匹配变换为使下式的目标函数最小[3]。 ICP算法的实质是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最优匹配算法,它重复进行“确定对应关系点集—计算最优刚体变换”的过程,直到某个表示正确匹配的收敛准则得到满足。ICP 算法的母的是找到目标点集与参考点之间的旋转R和平移T变换,使得两匹配数据中间满足某种程度 度量准则下的最优匹配。假设目标点集P的坐标为{}及参考点集Q的坐标为

智能电网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智能抄表硬件设计方案_毕业论文

智能电网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抄表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1智能抄表技术概述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电能需求的不断增长,电费查询支出在生产成本中占的比例逐渐加大。供电单位对于电能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力抄表和电话抄表工作量大,效率低,人为误差严重,漏抄,估抄,冒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按照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而快速、准确、经济、实时的获取用电的各类数据,是做好费用自动结算,用量分析,计量表运行状况监测、负荷处理等应用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此采用计算机、无线通信和嵌入式等技术设计了分布式电能表远程智能抄表系统,提出了三级管理手段,将用户的用电信息准确和及时地回传到数据中心,便于电力企业计量、统计和收费等日益繁重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管理层次和自动化水平。 智能抄表系统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础,通过智能抄表系统可以实现电网公司同电力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可靠互动。能够实现对主站层、接入层、上行通信层以及终端层的有效协调与控制。主站层主要是用来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与管理。上行通信层则主要是用来负责实现各个站点的相互有效的链接的。智能抄表系统的构建对于完善智能电网和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欧美在智能抄表系统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注重用户端,主要针对用户的具体用电要求及变化来实施智能化管理,其实现方式包括智能电表、智能化抄表与以家庭为单位的规划用电管理,主要建设了基于无线方式的智能抄表及通讯网络。ADI公司直接参与部分州的智能电网的建设,在智能电表及无线网络建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智能抄表系统主要结构包括三个部分:集中器、采集器和通信系统。 1)数据采集 根据不同业务对采集数据的要求,编制自动采集任务,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型、采集群组、采集数据项、任务执行起止时间、采集周期、执行优先级、正常补采次数等信息,并管理各种采集任务的执行,检查任务执行情况。 2)数据管理 采用统一的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对采集的各类原始数据和应用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为“SG186”一体化平台提供数据的汇总、存储、共享和分析利用。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概述 随着电力部门工作模式的全面改造,各变电站/所均实现无人或少人值守,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运营成本。在电力调度通讯中心建立监控中心,能够对各变电站/所的站场图像、关键设备监测图像、有关数据和环境参数等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所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些都已经提到了电力部门的发展议事日程。目前,各局都已设立了运行管理值班室及调度部门,虽有对各专业的运行归口协调职能,但不能及时掌握运行状况和指挥处理运行障碍。现在对运行监视通常由各专业运行部门采用打电话来了解和判断处理故障。各种运行管理联系松散,依靠原始的人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需要。要跟上发展步伐,必须在健全和完善电力网络的同时建立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将变电站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由变电站前端的设备采集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编码后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进行监控、存储、转发控制及管理。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实施为实现变电站/所的无人或少人值守,推动电力网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电力系统需求分析 1. 总体需求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图像监控、安防(防盗)系统、消防系统、保护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变电站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通过图像监控结合远程和本地人员操作经验的优势,避免误操作 通过图像监控、灯光联动、环境监控监视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起到预警和保护的作用配合其他系统(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等)的工作 2. 用户主要需求规范 监控对象和场景 变电站厂区内环境实时监视 高压区域的安全监视,人或物体进入高压区域立即产生报警 主变压器外观及中性点接地刀状态 对变电站内的全部户外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合分状态给出特写画面 对变电站内各主要设备间的监视(包括大门、控制室、继保室、通信室、高压室、电容器室、电抗器室、低压交流室等) 对少人值守变电站办公区域的监视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样本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 计方案

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组成 本项目智能化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可视对讲子系统、周界防卫子系统、公共广播子系统、巡更子系统7个子系统组成。 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多媒体综合监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监控中心平台作为本监控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中心管理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本监控中心平台具备媒体浏览、控制、存储等业务功能外,同时具有系统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控制管理、存储管理、调度管理、告警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实现区域综合监控系统集中、统一管理。

1、实现了权限的集中管理 2、所有子系统共用网络系统,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管理。 3、所有子系统全部信息(视频信息、车辆信息、门禁信息、告警信息、广播信息、巡更信息等)全部存储在监控中心,实现统一存储。 三、系统传输方案 选用LAN网络来进行监控的媒体信息传输,经过TCP/IP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点采用多媒体接入单元实现对媒体信息进

行编码压缩和远程管理。 组网方式如下图所示: 四、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1、视频监控子系统 以IP网络为基础,将分散、独立的现场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跨区域、统一监控和统一管理。它由监控现场、网络设备及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1)监控现场 监控现场的监控设备主要包括:多媒体接入单元、摄像机、

各类报警探头等,主要负责监控现场现场视频及环境告警信息的采集,而且执行监控中心的控制指令。 监控现场的典型设备连接示意图如下: 在监控现场,由摄像机、报警探头等设备采集的所有现场信息,在多媒体接入单元经过数字化编码压缩处理后,直接上传至上级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以IP单播/组播的方式实现一对多(一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连接监控多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和多对一(多个业务/管理客户端同时监控一个监控现场内的监控目标)的远程实时监控功能。 当发生特定的报警情况时(如:人员非法入侵、设备状态变化及故障、消防报警等),系统将接收相应的报警信息,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联动策略,联动相应的摄像机转动到指定的预置位,进行录像、抓图等相关操作。报警信息能与录像、抓图无缝结合,即可由报警信息检索回放相应的现场录像与抓拍图片,以便作为日后事故追忆和调查的有力辅助手段。 监控现场内同时发生多点报警时,系统将按报警级别高低和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处理:先上传严重报警点的视音频等告警信息,同等级别的报警将按时间优先顺序上传。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电力监控系统 一、综述 (2) 二、解决方案 (2) 三、变电站监测总体解决方案 (3) 四监控系统整体结构图: (3)

一、综述 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对于骨干输变电线路上的超高压变电站 (500KV,220KV,及绝大部分110KV变电站)大多已经建立起光纤传输连接,并在生产管理上建立了SCADA系统,可以进行中心调度、地区调度的多级监控、调度管理。但是对于数量快速增加的农网的变电站、开闭所,由于数量大、分布范围广而大多尚未纳入电力SCADA系统中,随着针对这类无人值守站的管理监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供电质量提高的需要,势必要将这类数量较大的配电网变电站、开闭所纳入统一的监控管理。 推出的“A电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是专门针对分布式的应用,通过IP网络对散布在较大区域的大量变电站的输变电线路进行集中监控。本系统可对 35KV以下变电站内输变电线路进行实时遥测、遥信、遥控、遥视,实时检测线路故障并即时报警,实时监测变电站内的智能设备的状态参数及运行情况,智能控制、维护相关设备,并能通过声音、电话语音、小灵通短信、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发出报警信息,及时告知维护管理责任人。 本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变电站电网的管理水平,迅速而准确地获得变电站运行的实时信息,完整地掌握变电站的实时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变电站运行的故障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处理,同时可以使值班管理人员根据变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负荷分析、合理调度、远控合分闸、躲峰填谷,把握安全控制、事故处理的主动性,减少和避免操作、误判断,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实现对变配电系统的现代化运行管理 二、解决方案 功能架构:

智能监控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智能监控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项目设计实施指导思想 一统集成商的选择 1、应有集成化系统中的一项或几项产品、或系统中大多项数产品的直接代理; 2、不但具备供货能力、施工资质,而且具备培训、开发维护等技术支持能力; 3、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较好的工程业绩。在正式施工前,具备实施方案的各 子系统及其集成模拟安装、测试及演示手段,保证具备各子系统以及系统集成的技术实力,做到业主放心; 4、拥统产品的专家,具备一定的科技实力,具有技术领先性,能掌握技术前沿的 硬件、软件,保证系统的升级换代能力。 5、具备现场各类机电设备的调试指导能力,保证弱电、强电系统的统一配合开 通。 6、具备独立测试、集成系统的能力,保证系统的具体技术参数和总体质量。 7、系统集成商首先要熟悉各子系统产品,这种熟悉不能纸上谈兵,应该有实际 的工程经验,能真正了解技术细节。从而能正确提出信息集成所需要的各项工作任务。 该项目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技术专家对众多产品作评估和把握,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的作业方法,在这样的工程中,实际的现场经验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相信您不能将一项投资达数百万元以上的工程当作实验让没有经验的人去做。 同时,系统集成商能面对现场的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问题,去满足综合管理方面的需要。应倾注全力向业主提供一套完整、全面的、最佳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对系统集成商的基本尺度和要求,而不应只关注于推销某种弱电产品,只有这样作为弱电系统总承包者,他的做法才会客观和公正,他才能得到众多供货厂家的支持,也才会得到业主的信赖和委托。

总之,可以这样说,业主的资金加上一个优秀的弱电总包商才是一个成功的智能建筑集成化系统的保证。 二、弱电系统产品的选择 1、注重产品供应商的技术服务、工程服务和售后服务的素质和能力。 2、确认产品本身的先进性和成熟性,是否采用当今正在发展的、主流的技术, 是否可靠成熟等等。 3、一定要确保所选产品是真正开放的系统,即具有和外部世界交换数据的能力。 这一点对系统集成来说有决定性的意义。 4、在系统集成工程开展时,作为系统集成商应负全面的责任,他们应将已经掌 握的各种接口资料,向业主,设计院和建设者提出客观的参考意见。他们应向所有子系统供货商提出系统集成方案关于实现数据通讯的技术要求,由各子系统供货商承担责任,提供关于通讯接口的技术资料。他们应和各子系统供货商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因为集成系统和各子系统通讯接口的设计、技术开发和调试完成,取决于各子系统的本身的正常开通及现场数据地址的组织和编程,这种合作关系是极为重要的。 三、项目集成技术在业主管理中的思想体现 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既反映当今的最先进技术水平,又能保证系统功能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同时,面向实际应用、注重实效,坚持实用、经济的设计实施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到保护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及随着技术进步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以最先进、科学的方法和最经济、合理的投资,保证系统据具备高标准的开放性、扩展性,实现系统将来的扩展和维护,从而有效保护业主的初期投资。 坚持高起点,充分利用目前最先进成熟的系统设备及集成技术,总体优化,稳步推进,保证系统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先进性;并适应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全面考虑功能扩容性、技术升级性,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一(海康方案)

电力监控联网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结构拓扑图: 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由站端系统、传输网络、主站系统这三个相互衔接、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变电站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等子系统,大多各自独立运行,通过不同通道上传数据,甚至每套系统都配有独立的管理人员,很难做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无形

中降低了系统的高效性,增加了系统的管理成本。 本方案采用了海康威视DS-8516EH系列多功能混合DVR,兼容模拟摄像机和IP摄像机,充分利用现有模拟摄像机,保护已有投资;DS-8516EH还集成了各种报警、控制协议,可采集模拟量信号、串口信号、开关量信号,支持其他子系统的可靠接入,可以对环境监测、安全防范、门禁、消防等子系统进行集成。 系统集成改变了各系统独立运行的局面,满足了电力系统用户“减员增效”的需求。该技术不单是对各独立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各功能进行了整合优化,并进行了智能关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各功能进行关联,满足规则后可以触发相应功能。 站端系统 站端系统对站内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照明、给排水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整合,主要负责对变电站视音频、环境量、开关报警量等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存储及上传,并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自动化联动。 传输网络 变电站联网监控系统的网络承载于传输网络电力数据通信网,用于站端与主站、主站之间的通信。 主站及MIS网用户可以对站端系统进行监控,实时了解前端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站端系统的视音频、报警信息可上传至主站并进入MIS网,供主站及MIS网用户查看调用。

功能设计 随着电力调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除满足原有基本功能外,被赋予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的联网监控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实时视频监视 通过视频监视可以实时了解变电站内设备的信息,确定主变运行状态,确定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等的分/合闸状态,确定刀闸接触情况是否良好,以上信息通过电力SCADA遥测、遥信功能都有采集,但没有视频监控可靠清晰。视频监视的范围还包括变电站户外设备场地和主要设备间(包括主控室、高压室、安全工具室等),主站能了解监控场地内的一切情况。 环境数据监测 变电站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站内一次、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高温、雷雨、冰雪、台风天气设备的事故发生率特别高,同时设备周边的环境状况也能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控人员为全面地掌握变电站的运行状况,需实时对温度、湿度、风力、水浸、SF6浓度等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上传,生成曲线和报表,方便实时监控、历史查询、统计分析。 控制设置 上级主站通过客户端和浏览器可对所辖变电站的任一摄像机进行控制,实现遥控云台的上/下/左/右和镜头的变倍/聚焦,并对摄像机的预置位和巡航进行设置控制应具有唯一性和权限性,同一时间只允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整体方案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 整体方案 二〇一五年九月

第一章整体技术构架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整体架构基于“信息联网、资源共享、服务实战”的理念,为了完善当地政府(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结合当地政府各局委办的实际需求,把握立体化、动态化、信息化、社会化四个着力点建立全覆盖防控、基础设施支撑、实战应用、指挥调度、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打造具有当地特点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起点、群众最满意的智慧安防”的目标。 根据广电针对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智慧城市整体建设可以按照“感知、传输、管理、应用”的基本原则,将整个智慧城市的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整体结构如下: 图1:智慧城市整体结构图

********在智慧城市视频监控领域,提供了包括前端视频感知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管理平台以及视频业务应用在的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 图2:整体解决方案 基础支持体系是整个系统的数据中心和传输中心,是其他体系的正常工作桥梁;全覆盖防控体系是整个系统数据信息的源泉,是其他体系的数据采集之源;实战应用体系利用采集的数据信息,结合实际业务应用流程,服务于实战应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体系。通过建立四大体系,加强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助推治安防控提档升级,打造智慧安防的新目标。 视频监控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举措。 为了使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又能紧跟先进技术的前沿,本着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原则,依据“圈、块、格、点”的规划设计原则对省各地(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未来三到五年的建设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在详细调研已建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未来的建设进行指导。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标通常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两年):本阶段主要是建设当地政府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建设的容包含了: 监控资源。主要是图像监控资源,扩充后的监控点要能基本覆盖全市各主要街道、各企业,做到全天候实时监控。主要包含高清视频系统、高清卡口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等。 传输网络。数字视频专网传输网络计划在原有的网络上基础上进行扩容,将所有监控资源接入。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是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政府视频资源和社会单位视频资源的联网共享。同时基于现有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单一的现状,对功能进行拓展,建成服务于公安实战的业务模块。 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及其基础支撑运行环境的可视、可控、可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对已建成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监控系统部分软硬件进行改造和升级,对各个监控区域进行整合,实现和市局平台的互联对接。 第二阶段(三年):高度整合,深度应用,服务创新,品牌效应

智能档案库房环境监控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智能档案库房环境监控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 设计方案 编制单位:北京融安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3年3月1日

目录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档案库房日常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库房环境监控系统已成为现代化智能化档案库房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舒适、优雅、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档案库房整体日常管理工作效率,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负荷、加强档案库房安全性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中央控制系统、空气控制系统、红外防盗、视频监控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rogress, informatization, digitalization, intelligent and networked constant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Archives storehouse daily management work also produced major change, the intelligent degree more and more high. Intelligent warehous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has become the modern intellectualized Archives storehouse daily management work of the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component, is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elegant,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overall day-to-day management of archives work efficiency, reduce the work load of archives management personnel, strengthen Archives storehouse important security tool. Key words: central control system, air control system, infrared burglar alarm, video surveillance

中兴通讯智能电网EPON接入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智能电网EPON接入解决方案 1概述 1.1背景 2009年5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并初步披露了其建设时间表,将于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网”。 智能电网就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化电网。涵盖所有电压等级,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有机组成。“统一”是前提,“坚强”是基础,“智能”是关键。 通信支撑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信接入是坚强智能电网通信支撑的关键。由于EPON系统网络拓扑能够与电力配电网环形、链形结构完全吻合,能够节省光纤,能够实现站点到配电终端之间链路的1+1保护功能并且实现50ms保护切换,能够实现单纤双向高带宽业务承载,全程无源,能够完全满足智能电网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要求,因此EPON是通信接入的最佳技术选择。 在接入网光纤化发展过程中,中兴通讯作为最早涉足PON系统产品市场化的固网经营专家,对接入层网络建设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凭借专业的解决方案规划设计能力,在系列化产品支撑基础上推出了全面的FTTx解决方案,实现了语音、数据、视频、CATV、基站等多业务承载。其中,FTTB 和FTTH是当前主流应用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针对智能电网项目,中兴通讯在全面考虑业务多样、安全可靠、灵活组网、管理维护、成本控制等诸多因素前提下,为电力量身打造了基于EPON技术的光纤宽带接入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了PON、DSL、LAN、VoIP、TDM、RS232、RS485等技术的融合,为国家电网目前实施的“配电自动化”和“用电信息采集”等工程提供完善、智能、坚强、先进、专业的解决方案。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一海康方案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一海 康方案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电力监控联网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结构拓扑图: 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由站端系统、传输网络、主站系统这三个相互衔接、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变电站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等子系统,大多各自独立运行,通过不同通道上传数据,甚至每套系

统都配有独立的管理人员,很难做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无形中降低了系统的高效性,增加了系统的管理成本。 本方案采用了海康威视DS-8516EH系列多功能混合DVR,兼容模拟摄像机和IP摄像机,充分利用现有模拟摄像机,保护已有投资;DS-8516EH还集成了各种报警、控制协议,可采集模拟量信号、串口信号、开关量信号,支持其他子系统的可靠接入,可以对环境监测、安全防范、门禁、消防等子系统进行集成。 系统集成改变了各系统独立运行的局面,满足了电力系统用户“减员增效”的需求。该技术不单是对各独立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各功能进行了整合优化,并进行了智能关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各功能进行关联,满足规则后可以触发相应功能。 站端系统 站端系统对站内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照明、给排水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整合,主要负责对变电站视音频、环境量、开关报警量等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存储及上传,并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自动化联动。 传输网络 变电站联网监控系统的网络承载于传输网络电力数据通信网,用于站端与主站、主站之间的通信。

主站及MIS网用户可以对站端系统进行监控,实时了解前端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站端系统的视音频、报警信息可上传至主站并进入MIS网,供主站及MIS网用户查看调用。 功能设计 随着电力调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除满足原有基本功能外,被赋予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的联网监控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实时视频监视 通过视频监视可以实时了解变电站内设备的信息,确定主变运行状态,确定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等的分/合闸状态,确定刀闸接触情况是否良好,以上信息通过电力SCADA遥测、遥信功能都有采集,但没有视频监控可靠清晰。视频监视的范围还包括变电站户外设备场地和主要设备间(包括主控室、高压室、安全工具室等),主站能了解监控场地内的一切情况。 环境数据监测 变电站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站内一次、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高温、雷雨、冰雪、台风天气设备的事故发生率特别高,同时设备周边的环境状况也能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控人员为全面地掌握变电站的运行状况,需实时对温度、湿度、风力、水浸、SF6浓度等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上传,生成曲线和报表,方便实时监控、历史查询、统计分析。 控制设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