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泳处理工艺流程

电泳处理工艺流程

电泳处理工艺流程
电泳处理工艺流程

电泳处理工艺流程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电泳处理工艺流程:脱脂→水洗→碱蚀→水洗→水洗→出光→水洗→水洗→阳极氧化→水洗→纯水洗→电解着色→水洗→热纯水洗→冷纯水洗→电泳→RO1水洗→RO2水洗→沥水→烘烤

脱脂:硫酸180g/L~200 g/L,时间2min~5min

碱冼;氢氧化钠40 g/L~50 g/L,时间2min~5min

中和:硫酸180 g/L~200 g/L,时间2min~5min

氧化:硫酸150 g/L~180 g/L,Al3+<150 g/L,槽温(20±5)℃,电流密度为

150A/m2~180 A/m2。

着色:着色电压小于氧化电压,其他参数按配槽要求进行

电泳涂漆:固体质量分数5%~7%,PH值~,温度(23±3)℃,电导率25℃时

590us/cm~900 us/cm,涂漆时间40s~180s,涂漆电压40v~160v

沥水:15 min~20min

固化:温度170℃~180℃,时间30min

铝合金型材静电粉末喷涂工艺过程如下:吊挂→脱脂→水洗→碱洗→水洗→中和→水洗→铬化→水洗→纯水洗→吹干(60~85℃)→喷粉→烘烤流平→冷却→卸料→检查→包装入库。

化学转化处理分为铬化、磷铬化及无铬化学处理。由于铬化膜的耐蚀性好,与漆层附着力强,工艺稳定,应用较广。但六价铬致癌,污染环境。无铬化学氧化性能远不及铬化、磷铬化,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发展趋势

目前,铝型材表面处理工艺相对成熟,其产品也丰富多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铝型材表面处理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生产装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因此,未来一定时期,铝型材表面处理的发展趋势是开发并推广清洁环保、高效节能技术,其具体表现为:

(1)喷涂前处理的无铬化学氧化工艺。当前的无铬氧化槽液稳定性和膜层性能仍很难满足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2)环保型电解抛光技术。开发以有机醇为主要成分的电解抛光工艺不但有利环保,而且抛光效果比“传统三酸”更好,发展前途被广为看好。

(3)高速高效阳极氧化技术[20]。通过改变电流波形、槽液成份等,使成膜速度提高至1μm/min,其生产效率可提高约3倍。

(4)电解着色向多色彩化方向发展。为了生产更多颜色的阳极氧化型材,欧洲开始采用多色化电解着色技术[21],即在同一电解着色槽中可以得到红、黄、蓝、灰等多种颜色。该技术已有应用,但大批量生产主要为蓝色、灰色铝型材,其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5)槽液闭路循环回收技术和装备[22]。阳极氧化生产各工序采用闭路循环回收,不但可以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还可提高槽液稳定性,降低化学品消耗。主要包括氧化槽液除铝回收硫酸;碱蚀槽分离Al(OH)3回收碱,镍盐电解着色回收镍并除去杂质,常温封闭除沉淀和金属杂质等。

(6)坚固耐划、超强耐候性的电泳涂料。目前电泳漆存在容易出现划痕的缺点,在丰富电泳涂层外观的同时,应开发坚固耐划、耐候性更强的阳极电泳涂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