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

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

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

.

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

1、金黄色葡萄球菌

2、化脓性链球菌

3、大肠杆菌

4、绿脓杆菌

5、变形杆菌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一、福建三明二院麻醉事件四名患者死亡 2008年9月3日至,0月10日~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连续发生2名病人术中和2名病人术后意外死亡事件。四例手术~无论是急性阑尾炎、子宫肌瘤、腹股沟斜疝手术还是颅骨修补术~均为治愈难度不大的常见手术~但在短短30多天内~居然连续四次在麻醉之后把一个个本该幸免的患者推向了死亡之路。 卫生部和省级专家组初步调查分析认为~这4起事件与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管理不当有关~主要问题:一是医院管理者及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工作重视不够~麻醉科部分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疗安全意识比较淡漠~医疗技术水平不高。二是规章制度不落实~没有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科室质量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对医疗技术准入把关不严~对开展难度较大的医疗技术~没有明确的人员资质要求和规定。四是没有很好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对连续发生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的重大问题重视不够~没有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干预。五是三明市卫生局作为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很好履行行政监督管理职责~没有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处理结果:三明市第二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麻醉科主任被撤职,三明市卫生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和医政负责人受到行政处分,4名死者的家属分别获20万元至40万元的经济补偿。

医院感染诊疗规范

医院感染诊疗规范 医院感染是指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与医院相依并存,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日益突出。它不仅是一个全球性有关医院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面临更多的挑战,大量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普遍应用与临床,放疗、化疗以及抗生素应用,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病原学方面,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其新的演变趋势给医院感染管理和临床诊疗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随着病原体的变异和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耐药株不断增加,老年人以及儿童构成的易感人群,医院感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管理的难度逐步加大,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医院管理者、医院工作人员,尤其是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还不够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不强,不能适应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要求。 医院感染是一个涉及诸多学科,如病原学、免疫学、临床医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管理学、护理学等的新兴学科。因此,做好医院感染的管理,必须有多学科合作。 国家卫生部对100张床位以下、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低于7%、8%和10%;一类切口手术

部位感染率应分别低于1%、0.5%、0.5%。医院感染漏报率<20%。调查样本量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 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办。 诊断医院感染要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务人员在诊断医院感染时,应依据这个标准,病人入院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感染时,首先应区别是医院感染还是社区感染。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在密切观察病情时,发现病人出现相关症状、体征、相应检验、或者影像学结果提示存在感染时,根据标准属于医院感染的,要及时诊断,并根据诊断实施报告和处置。不能等到病人快出院或出院时,再回顾病例是否存在医院感染作出诊断和报告,造成贻误控制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的时机。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说明: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医院感染分类

医院感染分类 1.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按病原体来源可将院内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带人性感染4种。 (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指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来自其他住院患者、医务人员、陪护家属和医院环境,如诊疗器材和制剂污染造成的医源性感染。这类感染在经济落后国家占的比例较大,可导致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交叉感染可通过加强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和宣传教育工作来预防和控制。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指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皮肤、口咽、泌尿生殖道、肠道)的正常菌丛或外来的已定植菌。在医院中,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体内生态环境失衡或发生细菌易位时即可发生感染,如做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可将上呼吸道细菌带至下呼吸道引起感染。这类感染呈散发性,从目前而言,内源性感染的预防较困难,主要靠自身免疫力增强。 (3)医源性感染:即指在诊断治疗或预防过程中,由于所用器械、用物、材料及场所的消毒不严,或由于制剂不纯而造成的感染。 (4)带入性感染:患者人院时已处于另-~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住院后发病,传染给其他患者。如痢疾患者人院前已感染上腮腺炎,入院后发病,致使腮腺炎在医院内传播蔓延开来。 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与其他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托儿所、学校、旅

馆、饭店、公共场所等发生的感染是不同的。 2.按病原体种类分类 按病原体种类可将院内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其次是病毒感染,每一类感染有可根据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类,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枝杆菌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爱柯病毒感染等。 医院是患者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医院感染既包括患者被感染,也包括医务人员被感染。本文主要围绕患者被感染方面,整理归纳里近20年来被公开报道的21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 1、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某卫生院的38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调查发现,该院在院内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因:该院手术器械等清洗不彻底,存有血迹。手术用刀片、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忽视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2、2009年11月16日,连云港市某医院发生5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该院儿科病房5名新生儿自2009年11月14日中午起相继出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及监测制度;内、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肥皂潮湿;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消毒液配制浓度概念不清。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清洁用具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清洁且未消毒。连云港市市卫生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 3、2009 年,共有70 名患者在霍山县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28 名患者诊断为丙肝感染者,其中9 名明确为入院透析前已感染丙肝,其余19 名确定为与血液透析有关的丙肝感染,是一起医院感染事件。调查发现,该医院血液透析室的管理不规范。该院血液透析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不完善,无血液透析操作流程,透析器复用登记不规范,特别是在透析机的消毒、丙肝阳性患者的隔离及透析器复用的管理方面无具体要求;消毒隔离措施不落实。无论是阴性患者还是阳性患者,未能做到对透析机的一用一消毒,甚至未能做到每天消毒;使用未经许可的消毒液;未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浓度监测,部分透析机使用的消毒液浓度仅为标准浓度的50% ;未对直接用于患者的动静脉内漏穿刺针进行灭菌,易导致交叉感染;血液透析室的布局不合理,医院感染监控不到位,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淡薄、知识欠缺。 4、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云南大理州卫生局接到大理州某医院报告,先后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患者47例的报告。经省卫生厅专家组调查认定,这是一起与血液透析有关的医院感染事件,涉及丙肝感染者59人。主要原因是:该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一是血液透析室管理不规范;二是存在操作不规范;三是不排除丙肝“窗口期”患者通过使用复用机处理成为传染源。 5、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某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调查中发现问题包括:漠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求,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存在安全隐患;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不全,新生儿科未设新生儿专用的洗澡和配奶区域,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缺乏医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仅有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兼职负责医院感染工作,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多起新生儿感染病例的聚集性发生,相关医务人

院内感染案例分析

院内感染暴发案例分析 浙江省疾控中心 李晔 ? 组织准备? 核实诊断 ? 确定暴发或流行存在? 建立病例定义? 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描述三间分布? 建立并检验假设? 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完善现场调查? 总结报告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学调查u 初步了解基本信息u 确定暴发u 核实诊断 u 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访谈u 描述三间分布u 检验假设控制及效果 黄褐假单胞菌(P . fulva )主要存在于环境中。2010年南韩报道了第一例由黄褐假单胞菌引 起的血流感染。 恶臭假单胞菌(P . putida )是一种低致病力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在免疫力低下患者或使用仪 器设备治疗、插管的患者中引发院内感染。恶臭假单胞菌也与因输入污染的血液引起的菌血症相关。 黄褐假单胞菌(P . fulva )和恶臭假单胞菌(P . putida )不是引发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在该医院的临床样本中很少被检测出,但是该医院最近报道了几例由这两种菌引起的感染事件,引起相关人员注意,因此开展了调查。 研究背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是一所三甲医院,约有1500张床位。2012年9月5日,心内科病房的两名患者在输液后突然发热。 9月6日血培养显示为P . fulva 。 9月7日,感控人员发现过去2年,心内科病房报道过相似的案例。成立调查小组(由传染病医生、微生物人员、感控人员和护士长组成)制定控制措施并开展调查。5天后,心内科病房出现了第三例P . fulva 血流感染患者。 研究背景

控制措施 地点措施 心内科病房收集并封存所有患者之前用过的静脉用药,并检测。 配药中心未开封的液体,生理盐水, 5%和10%的葡萄糖溶液等进行检测。 心内科病房和配药中心环境采样,工作台面,盛放药液的篮子,仪器设备和门把手。 心内科病房环境物表每天用5%次氯酸钠消毒两次。 整个医院告知所有医护人员P. fulva 感染暴发,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尤其 是手卫生。开展调查,先找到病人。 制定病例定义,找到所有病人。 病例定义: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有脓毒症症状和体征并且血培养假单 胞菌阳性( P. fulva 和 P. putida )所有患者。 搜索方式: 查阅实验室记录和病例档案。 患者调查结果 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通过查阅资料共找到20个患者,16例P. fulva,4例P. putida 。 三间分布 地点:心内科病房 12人; 神经外科病房 3人; ICU 2人; 胃肠外科 2人; 心内科监护病房 1人。 人群:75%男性,25%女性。 患者有基础性疾病,心梗,高血压,糖尿病等。 所有患者在发生假单胞菌感染前的48小时内都接受过静脉注射治疗。 大部分心内科病房患者还有超过24小时持续静脉注射的经历。 19例治愈,1例死于心衰。 时间:??实验室结果 仪器鉴定-DNA测序 阳性结果患者配药房物表患者使用药液 23份20份2份 长凳和盛药篮 1份 编号18患者的药液 未开封药液未检出病原体,提示?? PFGE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精)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摘要]目的:通过对感染源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检测,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不同来源,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结果:在从感染部位分离出的病原体中,G-菌占56.3%,G+菌占34.4%,真菌占9.3%。符合近年来病原体种类变化的趋势,即G-菌比例在增加,G+菌比例在减少的变化。结论: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病原体检测;意义 Hospital Infectioe Common Pathogen Examination and Significance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o infects the pathogen to scove points the meeting and parting examination ,Aehiev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he control courtyard infects goa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the pathogen of the cause ofinfection ,Using different examining methods .Results In the pathogen separated from tfe infective parts , G-bacterium takes up 56.5% ,G+bacterium 34.4% ,fungus and other bacteria 9.3% ,Which fits the tend of the developing of pathogen ,That is G- bacterium is adding ,While G+ bacterium is reducing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test and examination of the microbe is very useful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infection around the hospitai . Key words:Hospital infection; The test and examination of pathogen; Significance 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hospital in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院内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来源于住院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陪伴人员、医院环境及未彻底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等。因此,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方法 1.1 直接涂片镜检常用于呼吸道感染的痰标本,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可取得最早期初步病原学诊断。 1.2 分离培养鉴定法从感染部位分离培养细菌,结果直接、特异性高,同时可作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1.3 医院环境的监测医院环境的污染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必须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部和消毒灭菌器械等进行监测。空气中细菌污染的监测采用空气采样器或沉淀法采样,计算1 m3空气中的细菌数;物体表面细菌污染可采用棉拭子或压印法采集,计算出单位表面积上的菌落数;

近年来重大医院感染事件

近年来重大医院感染事件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本文主要围绕患者被感染方面,整理归纳里近20年来被公开报道的多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医院名称均做了适当处理。 1、2013年1月28日,接到群众举报,多名患者在东港市社保门诊部接受静脉曲张治疗后,疑似感染丙肝病毒。经调查,先后有120人在该门诊接受过治疗,这120人全部进行了血样样本检测,检出感染丙肝病毒99人,目前正在住院接受治疗。事件发生后,辽宁省卫生厅迅速派出医疗救治专家组,全力展开救治和事件调查、处理工作。东港卫生局调查发现,初步判断疑集体感染丙肝与门诊部的医疗行为有关。该门诊部一个针头多名患者使用,是导致集体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事件暴露社保门诊部外包经营,管理混乱等问题。主治医生薛峰为社保门诊部外聘人员。他承包之后,违反“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的操作要求,用同一注射器给不同患者导致交叉传染。经调查认定,这次事件是由于非法承包科室、违法发布虚假医疗广告、违规治疗静脉曲张造成的聚集型、多源性、医源性丙肝肝炎病毒感染事件。根据事件调查结果,东港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撤销东港市社保门诊部主任张文杰职务;停止东港市卫生局主管副局长姚增玲、东港市社保局局长于修明、东港市有线电视台副台长张军职务,并对上述人员进一步进行调查处理。事故责任人、东港市社保门诊部外科医生薛峰涉嫌刑事犯罪,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2013年安徽省淮南市新华医院血透患者感染丙肝,74名透析患者中,新增丙肝患者12人,抗体阳性22人,被认定为是一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2013年1月以来,淮南市新华医院陆续报告在血液透析病人中发现丙肝病毒感染者,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专家组多次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发现,该院接收的门诊透析病人共74人,透析前筛查出丙肝患者12人,乙肝患者6人;2012年陆续发现新增丙肝患者3人。今年1月上旬,医院对74名透析患者全部进行病毒标志物筛查,又新增丙肝患者9人,抗体阳性22人。经专家组现场调查分析,认为此次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透析机消毒不彻底,同时存在透析室布局不合理、制度不健全、分机透析执行不到位、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调查结论为“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淮南市卫生局责成淮南新华集团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对院长贾淮平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免去王慧副院长职务;撤销院感办主任程华明等3人职务。市卫生局给予透析室主任朱其铮、透析室护士长邵莉暂停执业活动一年处罚。据悉,新华医院将启用新建的血液透析病区,对全部74名血透病人严格实行分机分区透析;请省专家制订治疗方案,对丙肝患者进行全力救治。 3、2011年7月,临汾市尧都区眼科医院发生白内障患者手术感染事件。临汾市尧都区眼科医院7月16日上午施行的15名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有7名相继发生术后内眼感染。我厅于7月19日接到临汾市卫生局关于该事件的报告,立即组织专家组赶赴该院,与临汾市专家组共同开展医疗救治和实地调查,7名患者内眼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其中6名病情明显好转,1名行眼球内容物去除术后病情稳定。经调查,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致病菌为绿脓杆菌。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不规范,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三基”训练指南习题集(医院感染管理) (1)

第一章医院感染管理概论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医院感染 2. 医源性感染 二、填空题 1. 外源性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于;内源性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 于。 2. 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3. 我国医院感染常见发生部位为、、、。 4.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5. 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分为感染和感染。 三、是非题 1. 内源性医院感染可表现为散发,也可表现为暴发形式。() 2. 呼吸道感染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3. 泌尿道不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4. 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不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5. 指导、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等制度是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 四、单选题 1. 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 A. 五官科 B. 消化科 C. 新生儿病房 D. 皮肤科 E. 心脏科 2. 以下选项不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的感染源的为: () A. 病人 B. 病人自身的常居菌 C. 污染的医疗器械 D. 病原菌携带者 E. 污染的血液制品

第二章医院感染诊断 【练习题】 一、填充题 1、医院感染中,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病人入院小时以后发生 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中,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期 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3、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 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或感染等临床表现的感染。 4、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或 组织的感染。 5、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无植入物者手术后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 后年以内发生的感染,累及到和的深部软组织。 6、输血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 病毒、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病等。 二、单选题 1、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 A 患者住院次日晨尿常规检查显示,WBC 30个/高倍镜视野。 B 患儿住院48小时内出现麻疹。 C 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D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切口局部红、肿、热、痛,并可见化脓性分泌物。 E 手术缝线通过处有轻微炎症。 2、下列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 A 住院期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B 患者住院1周后出现无症状菌尿症。 C 病人肌肉注射后出现注射部位明显肿胀、疼痛,穿刺有脓性分泌物。 D 患者在拔牙后出现化脓性牙龈炎。 E 因肺炎链球菌肺炎住院治疗,治疗期间痰培养又发现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征象。 3、下列哪项不符合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的是 ()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一、福建三明二院麻醉事件四名患者死亡 2008年9月3日至,0月10日~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连续发生2名病人术中和2名病人术后意外死亡事件。四例手术~无论是急性阑尾炎、子宫肌瘤、腹股沟斜疝手术还是颅骨修补术~均为治愈难度不大的常见手术~但在短短30多天内~居然连续四次在麻醉之后把一个个本该幸免的患者推向了死亡之路。 卫生部和省级专家组初步调查分析认为~这4起事件与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管理不当有关~主要问题:一是医院管理者及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工作重视不够~麻醉科部分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疗安全意识比较淡漠~医疗技术水平不高。二是规章制度不落实~没有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科室质量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对医疗技术准入把关不严~对开展难度较大的医疗技术~没有明确的人员资质要求和规定。四是没有很好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对连续发生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的重大问题重视不够~没有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干预。五是三明市卫生局作为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很好履行行政监督管理职责~没有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处理结果:三明市第二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麻醉科主任被撤职,三明市卫生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和医政负责人受到行政处分,4名死者的家属分别获20万元至40万元的经济补偿。

医院感染的分类5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可按病原体来源、感染部位、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等分类,一般采用前两种方法分类。 一、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来源分类,可分为内源性医院感染和外源性医院感染两大类。 (一)内源性医院感染 内源性医院感染(end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也称自身医院感染(aut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是指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细菌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的体内或体表,大多数为在人体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感染力,并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当他们与人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就成为条件致病菌,而造成各种内源性感染。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寄居部位的改变例如大肠杆菌离开肠道进入泌尿道,或手术时通过切口进入腹腔、血流等。 2.宿主的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局部者如行扁桃体摘除术后,寄居的甲型链球菌可经血流使原有心瓣膜畸形者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全身者如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及放射治疗等,可造成全身性免疫功能降低,一些正常菌群可引起自身感染而出现各种疾病,有的甚至导致败血症而死亡。 3.菌群失调是机体某个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 4.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即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有感染性疾病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体内正常菌群因受到不同制菌作用而发生平衡上的变化,未被抑制者或外来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而致病。引起二重感染的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白色念球菌等为多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感染(鹅口疮、肠炎等)、肺炎、尿路感染或败血症等。若发生二重感染,除停用原来抗生素外,对检材培养过程中过多繁殖的菌类须进行药敏试验,以选用合适的药物。同时要采取扶殖正常菌群的措施。 (二)外源性医院感染 外源性医院感染(ex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也称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是指病人遭受医院内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这种感染包括从病人到病人、从病人到医院职工和从医院职工到病人的直接感染,或通过物品对人体的间接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身体以外的地方,如其他病人、外环境等。因此,所谓医院内的环境感染(如通过空气的感染),亦应属于外源性感染。 1.病人大部分感染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病人在疾病的潜伏期一直到病后一段恢复期内,都有可能将病原体传播给周围他人。对患者及早作出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一项根本措施。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题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题 一、单项选择(10分) 1、切口的分类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D ) A 清洁切口(Ⅰ) B 清洁污染切口(Ⅱ) C 污染切口(Ⅲ) D 感染切口 2、输血相关感染不多见于(B ) A 病毒性肝炎 B 肺炎 C 巨细胞病毒感染 D 艾滋病 3、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B ) A 长期卧床 B 留置导尿管 C 膀胱冲洗 D 膀胱内注射 4、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C ) A 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C 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 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5、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 D ) A 门诊、急诊病人 B 陪护人员 C 医务人员 D 住院病人 6、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D) A 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 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 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 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 7、下列症状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是(A) A 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表现 B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C 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D 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8、哪项不属于尿路刺激症状(D ) A 尿频 B 尿急 C 尿痛 D 尿血 9、哪条不是表浅切口感染的症状(D)

A 感染发生与术后30天内 B 红、肿、热、痛 C 脓性分泌物 D 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 10、骨髓炎的诊断哪条不符( B ) A 病人有局部肿块、触痛、发热或感染灶有引流物。 B 咳嗽、流鼻涕 C 骨髓培养出病原体。 D 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 二、多项选择(30分) 1、医院感染是指(ABCD ) A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C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D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E 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 2、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措施正确的是(ACD ) A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B 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C 积极发现和治疗局部病灶 D 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切断感染途径 E 不必特殊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概念题及答案

概念题 1. 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 病原携带者 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 清洗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4. 消毒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5. 灭菌水平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6. 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常表示为10-n。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 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7. 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8. 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9. 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10. 生物指示物 含有活微生物,对特定灭菌过程提供特定的抗力的测试系统。 11. 中和剂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

近年来国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医院感染既包括患者被感染,也包括医务人员被感染。本文主要围绕患者被感染方面,整理归纳里近20年来被公开报道的21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 1、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省市区某卫生院的38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调查发现,该院在院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因:该院手术器械等清洗不彻底,存有血迹。手术用刀片、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忽视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医务人员院感染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2、2009年11月16日,市某医院发生5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该院儿科病房5名新生儿自2009年11月14日中午起相继出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及监测制度;、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肥皂潮湿;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有规地执行手卫生;消毒液配制浓度概念不清。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清洁用具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清洁且未消毒。市市卫生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院感染事件。 3、2009 年,共有 70 名患者在霍山县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28 名患者诊断为丙肝感染者,其中 9 名明确为入院透析前已感染丙肝,其余 19 名确定为与血液透析有关的丙肝感染,是一起医院感染事件。调查发现,该医院血液透析室的管理不规。该院血液透析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工作规和技术规程不完善,无血液透析操作流程,透析器复用登记不规,特别是在透析机的消毒、丙肝阳性患者的隔离及透析器复用的管理方面无具体要求;消毒隔离措施不落实。无论是阴性患者还是阳性患者,未能做到对透析机的一用一消毒,甚至未能做到每天消毒;使用未经许可的消毒液;未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浓度监测,部分透析机使用的消毒液浓度仅为标准浓度的 50% ;未对直接用于患者的动静脉漏穿刺针进行灭菌,易导致交叉感染;血液透析室的布局不合理,医院感染监控不到位,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淡薄、知识欠缺。 4、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州卫生局接到州某医院报告,先后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患者47例的报告。经省卫生厅专家组调查认定,这是一起与血液透析有关的医院感染事件,涉及丙肝感染者59人。主要原因是:该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一是血液透析室管理不规;二是存在操作不规;三是不排除丙肝“窗口期”患者通过使用复用机处理成为传染源。 5、2009年3月,市蓟县某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调查中发现问题包括:漠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求,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存在安全隐患;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不全,新生儿科未设新生儿专用的洗澡和配奶区域,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缺乏医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仅有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兼职负责医院感染工作,新生儿科在短时间连续出现多起新生儿感染病例的聚集性发生,相关医务人员反应

医院感染诊断实用标准精彩试题

文档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题 一、单项选择(10分) 1、切口的分类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D ) A 清洁切口(Ⅰ) B 清洁污染切口(Ⅱ) C 污染切口(Ⅲ) D 感染切口 2、输血相关感染不多见于( B ) A 病毒性肝炎 B 肺炎 C 巨细胞病毒感染 D 艾滋病 3、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B ) A 长期卧床 B 留置导尿管 C 膀胱冲洗 D 膀胱内注射 4、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C ) A 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C 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 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5、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 D ) A 门诊、急诊病人 B 陪护人员 C 医务人员 D 住院病人 6、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D ) A 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文档 B 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 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 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 7、下列症状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是( A )

A 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表现 B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C 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D 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8、哪项不属于尿路刺激症状( D ) A 尿频 B 尿急 C 尿痛 D 尿血 9、哪条不是表浅切口感染的症状( D ) A 感染发生与术后30天内 B 红、肿、热、痛 C 脓性分泌物 D 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 10、骨髓炎的诊断哪条不符( B ) A 病人有局部肿块、触痛、发热或感染灶有引流物。 B 咳嗽、流鼻涕 C 骨髓培养出病原体。 D 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 二、多项选择(30分) 1、医院感染是指( ABCD ) A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C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文档 D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E 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2、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措施正确的是( ACD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A 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B 积极发现和治疗局部病灶 C 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切断感染途径 D 不必特殊处理 E )、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中必须填的有( ABCDE 3 年龄 A 性别 B 科室 C D 感染日期 E 感染部位4、感染日期:是指出现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验阳性的标本的送检日期,用以计 算:( ABC ) A 入院到发生医院感染的间隔 B 手术到发生医院感染的间隔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一、福建三明二院麻醉事件四名患者死亡 2008年9月3日至,0 月10日?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连续发生2名病人术中和 2 名病人术后意外死亡事件。四例手术?无论是急性阑尾炎、子宫肌瘤、腹股沟斜疝手术还是颅骨修补术?均为治愈难度不大的常见手术?但在短短30多天内?居然连续四次在麻醉之后把一个个本该幸免的患者推向了死亡之路。 卫生部和省级专家组初步调查分析认为?这 4 起事件与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管理不当有关?主要问题: 一是医院管理者及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工作重视不够?麻醉科部分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疗安全意识比较淡漠?医疗技术水平不高。二是规章制度不落实?没有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科室质量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对医疗技术准入把关不严?对开展难度较大的医疗技术?没有明确的人员资质要求和规定。四是没有很好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对连续发生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的重大问题重视不够?没有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干预。五是三明市卫生局作为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很好履行行政监督管理职责?没有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处理结果: 三明市第二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麻醉科主任被撤职,三明市卫生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和医政负责人受到行政处分,4 名死者的家属分别获20万元至40 万元的经济补偿。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摘要]目的:通过对感染源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检测,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不同来源,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结果:在从感染部位分离出的病原体中,G-菌占56.3%,G+菌占34.4%,真菌占9.3%。符合近年来病原体种类变化的趋势,即G-菌比例在增加,G+菌比例在减少的变化。结论: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医院感染;病原体检测;意义Hospital Infectioe Common Pathogen Examination and Significance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o infects the pathogen to scove points the meeting and parting examination ,Aehiev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he control courtyard infects goa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the pathogen of the cause ofinfection ,Using different examining methods .Results In the pathogen separated from tfe infective parts , G-bacterium takes up 56.5% ,G+bacterium 34.4% ,fungus and other bacteria 9.3% ,Which fits the tend of the developing of pathogen ,That is G- bacterium is adding ,While G+ bacterium is reducing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test and examination of the microbe is very useful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infection around the hospitai . Key words:Hospital infection; The test and examination of pathogen; Significance 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hospital in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院内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来源于住院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陪伴人员、医院环境及未彻底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等。因此,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方法 1.1 直接涂片镜检常用于呼吸道感染的痰标本,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可取得最早期初步病原学诊断。 1.2 分离培养鉴定法从感染部位分离培养细菌,结果直接、特异性高,同时可作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1.3 医院环境的监测医院环境的污染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必须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部和消毒灭菌器械等进行监测。空气中细菌污染的监测采用空气采样器或沉淀法采样,计算1 m3空气中的细菌数;物体表面细菌污染可采用棉拭子或压印法采集,计算出单位表面积上的菌落数;医务人员手部细菌可用棉拭子或Rodac平皿压印法检查,计算出每平方厘米的细菌数。 1.4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对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紫外线杀菌和化学消毒剂的监测。高压蒸汽灭菌效果和紫外线杀菌效果的监测常采用生物学指标检查,分别利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作为监测指标。化学消毒剂的监测包括消毒剂的使用过程中污染细菌的监测和消毒剂应用效果的监测,目的是了解使用过程中消毒剂的细菌污染程度和消毒剂的最小杀菌深度、杀菌率和杀菌指数。[!--empirenews.page--] 2 结果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开展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监测中,从感染部位分离出32株病原体,其中G-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6株、肠炎沙门菌7株、变形杆菌2株、绿脓假单胞杆菌2株、嗜肺性军团菌1株;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链球菌4株、肺炎球菌2株;白色念珠菌3株。监测报告显示,从感染部位分离出的病原体中,G-菌占56.3%,G+菌为34.4%,真菌为9.3%。这符合近年来病原体种类变化的趋势,即G-菌比例在增加,G+菌比例在减少的变化[1]。感染源一般来自住院患者、探视者、陪护人员、医院环境及未彻底消毒的医疗器械等携带的病原体,但多数为人体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 3 讨论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以采用四区划线接种半定量培养,感染菌与污染或定植菌的鉴别要点除细菌种类外,细菌浓度是重要的参考因素。分离到常见的化脓性细菌可认为是感染菌;较高浓度的G-菌、皮肤常居菌也可认为是感染菌。尿路感染需作定量接种,当中端尿培养浓度>104 CFU/ml单种条件致病菌或女性脓尿症状患者浓度在103 CUF/ml~104 CUF/ml的单种条件致病菌可认为是感染菌。通过直接插导尿管采集尿液或耻骨上穿刺膀胱的尿液,所分离的细菌均应考虑为感染菌。当患者已用抗生素或经导尿管采集,多次尿培养为单一同种菌,细菌浓度虽未达到上述界限,也可认为是感染的病原菌。粪培养分离出绝对致病菌,如伤寒和副伤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