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1、常用的科学方法为:观察、调查。

2、生石花、珊瑚虫是生物;钟乳石、珊瑚、机器人不是生物。

3、阳光下生长的小麦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鲸鱼产生雾状水柱说明生物能进

行呼吸;树落叶、人排汗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碰触含羞草,含

羞草的叶片会合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种子的萌发说明生物能

生长和繁殖;“龙生龙,凤生凤”说明生物有遗传的特征;“世界上没有完全

相同的两片叶子”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

4、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生物的分类方法: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

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作物、

家禽、家畜、宠物等。

6、调查的步骤为: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

7、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其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

部、岩石圈的表面。

8、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其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

素。

9、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落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说明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

响;沙漠靠近水源地方出现绿洲,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

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会根据实例判断哪种分生物

对生物的影响)

10、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竞争(稻田中的水稻

和草);合作(蚂蚁搬食物);寄生(蛔虫寄生在小肠中);共生(地衣、豆

科植物和根瘤菌)。

1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本身发生变化)和影响(环境发生变化):海豹皮下

脂肪后、警戒色、保护色、拟态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2、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会根据实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会找变量、

实验组和对照组,能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定计划:(设置对照实验)在纸壳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中轴为界,一侧盖上纸板

为A组,一侧盖上玻璃板为B组,分别放十只鼠妇。

(实验变量:光照。对照组为A组,实验组为B组)

实施计划:每隔一分钟记录实验记录。(如果在A、B组都放两只鼠妇可以吗?不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表达与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实验的结果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3、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例如:一个

池塘。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

气、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自养、光合作用)、消费者

(动物和病毒、异养)、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14、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人工田用网罩上,但是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

虫吃光了,但是未罩网的试验田,牧草长的良好。这是因为人为的破环了生态

系统,说明了生物和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5、分解者能把动植物尸体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16、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

系,而形成的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且营养级越高,动物的数目就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

积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17、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就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营养联系,叫做食

物网。

18、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但是这种自动调节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则会被破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

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我国

1985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9、

(1)此图有3条食物链;

(2

(3)若草被打药了,E体内毒素积累最多;

(4)此图中的生产者是A;

(5)若B减少,则A增加,C减少;

(6)若B减少,A会随之增加,但不会一直减少,说明生态系统

有自动调节能力;

(7)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

力强;

(8)当E中的毒素,在其他的国家出现这种毒素,说明生物圈是

一个统一的整体。

(9)有人说,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可有可无的,你认同这种

观点吗?

答:不是,许多植物要靠动物传粉或传播种子,消费者能够加快

动植物一体的分解,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

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

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所以生物圈深度为20千米。

21、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和森林之肺之称;我们需要的氧气多来自海洋生态系

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为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农田生态系统;

造成环境污染的是城市生态系统。

22、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营寄生

的细菌和真菌不是分解者。

2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4、在显微镜中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

其中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成“反

比”关系,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镜

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正比”关系,

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25、显微镜成像为倒立的虚像,如果像在载

玻片的左上方,我们要载玻片向左上方调试,

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

26、如果光线较暗,应该调大光圈,用凹面镜;如果光线较强,应调小光圈,用平

面镜。

27、如果想大幅度调节镜筒的升降,要用粗准焦螺旋;如果想小幅度,用细准焦螺

旋。如果使物象更加的清晰,用细准焦螺旋。

28、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擦镜

纸)。

29、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明)→物镜

→镜

筒→目镜→眼。

30、转动粗准焦螺旋时,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

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镜与标本挤压,破坏标本。

3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 物镜的放大倍数。

32、若用显微镜观察“P”,则视野中观察到的是“d”。

33、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需要转动转换器。

34、观察视野时,两眼同时睁开,并且左眼看着目镜,右眼睁开看着图纸。

35、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36、如果视野中呈现一般亮、一般暗,调节方式:转动反光镜,直到整个视野变成

均匀明亮为止。

37、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

升细调找物象;看完低倍找高倍;九退整理镜归箱。

38、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

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由反光镜到遮光器到通光孔到物镜到镜筒到目镜到眼睛。

39、细胞放大后的个数:放大100倍后,一行细胞为8个;放大200倍后,一行细

胞为4个;

40、细胞放大后的个数:放大100倍后,圆形视野为8个;放大200倍后,圆形视

野为2个。

41、用显微镜时,如果发现视野较黑,说明对光发生了问题。

42、在左下方的物象,如何放大到视野的中间:第一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使物

象移到正中央;第二步,转动遮光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第三步,转动细准焦螺旋,让物象更加的清晰。

43、实验完毕后,应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

44、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装片(动植物细胞)、涂片(血液)、切片(叶片)。

45、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一擦(擦载玻片和盖玻片)、二滴(清水)、三撕

(洋葱内表皮)、四展、五盖(缓慢的盖,防止出现气泡)、六染(稀碘液)、

七吸。滴清水的目的为保持细胞形态,细胞在液体中才能舒展游动,便于观察。

46、六盖的具体步骤为: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然后缓缓地放下。

47、气泡和细胞的区别:气泡是周围黑、中央亮、会变形;细胞则是具有一定的形

态结构,不会变形。

48、植物细胞的结构为: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

质进出的作用,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楚因为其薄并紧贴细胞壁)、细胞质(是细

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液泡(含

色素,含各种味道)、线粒体(呼吸作

用的场所)、叶绿体(叶片呈现绿色的

原因,光合作用的场所)。

49、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

叶绿体。

50、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1、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过程:一擦、二滴(0.9%生理盐水)、三刮(口腔内侧壁)、

四涂、五盖、六染、七吸。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内外的浓度相等,以至于不会使细胞胀破,导致无法观察)。

5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由于易被碱性物质染色而出名;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体细胞中的

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

基因。

53、细胞是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能量(线粒体和叶绿体)和信息的统一整体。

54、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

分子。细胞中的能量来源于食物。

55、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叫做选

择透过性。

56、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可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线

粒体:进行呼吸作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发动机”。

57、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

体;动物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动植物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58、克隆羊多莉像谁?(像提供细胞核的羊),说明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控制着生

物的生殖和发育。

59、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60、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细胞质一分为二;动物细胞形成了新

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了新的细胞壁。(57页图)

61、生物体由小变大的原因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6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最明显,先复制之后平均分到不同的细

胞内,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因此说染色体就是遗传

物质的载体。

63、动物细胞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64、植物细胞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5、动物和人的四大组织为:上皮组织(人体的最大组织,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结缔组织(骨组织、血液,具有支撑、连接、保护、营养功能)、肌肉组织

(心肌、平滑肌、骨骼肌,具有收缩舒张)、神经组织(调节和控制功能)。

(60页图)

66、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67、植物的组织包括:分生组织(使茎加粗,细胞小,细胞壁薄,具有很强的分裂

能力)、保护组织(根冠)、营养组织、机械组织(细胞壁增厚)、输导组织

(导管和筛管)。(64页图)

68、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为:营养器官为根、茎、叶;生殖器官为花、果实、

种子。

69、动物的结构层次比植物多了一个(系统)。八大系统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

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70、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组成。

71、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66页图)

72、草履虫用表膜呼吸;用口沟摄取食物;用食物泡消化食物;用胞肛排出食物;

用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水分和废物,并排出体外,草履虫有细胞核,分为大核

和小核。当它生长成熟时,就会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

73、赤潮是由于大量含磷、含氮有机物排入海洋中,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

殖。

7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0余万种)可以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

植物。

75、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无根、茎、叶结构);例如:单细胞的

衣藻和多细胞的水绵。

76、“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春天来了。湖水泛起绿色,说明水中有藻类植

物大量繁殖。树上毛茸茸的,森林中踩的地毯都是苔藓植物。

77、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陆地;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例如:葫芦藓。

(75页图)

78、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

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9、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孢子繁殖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80、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不产生种子,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81、苔藓植物遗体堆积成了泥炭;蕨类植物遗体堆积成了煤。

82、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A、释放氧气,可以满足水中生物呼吸,也可扩散到

大气中,补充大气中的氧气;B、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给水中的植食性

鱼类等动物提供食物;C、海带、紫菜等可食用;D、从藻类中提取碘、褐藻胶

和琼脂等,可以供工业和医药使用。

83、蕨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A蕨类的嫩叶和富含淀粉的地下茎可食用;B卷柏、

贯众可药用;C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饲料。

84、被子植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往往都离不开他

们,制造汽车和自行车轮胎的原料来自橡胶树,许多中药材也来自被子植物,

如:人参、枸杞、杜仲、甘草等。

85、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86、绿色植物可以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如果绿色植物消失,水循环还会进行,

只不过影响降水量。

87、大豆种子(双子叶植物)由种皮和胚组

成,其中胚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

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

(有两片,贮存营养物质蛋白质)。

88、玉米种子(单子叶植物)由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胚乳(贮存

营养物质淀粉)、胚组成。其中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一片,将胚

乳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吸收利用)。用碘液滴加到玉米种子上,胚乳地方变蓝。

89、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区别是:都有种皮和胚,但是大豆种子子叶为两片,无

胚乳,营养物质是储存在子叶中;玉米种子子叶是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储

存在胚乳中

90、根据有无果皮包被将种子植物分:裸子植物(不形成果实)和被子植物(形成

果实)。

91、裸子植物有:苏铁、银杏、红豆杉、水杉、圆柏、侧柏。

92、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93、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

玉米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

2、3、4的标签,在4个罐头瓶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

粒玉米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

(1)1号瓶与2、3、4号瓶分别都只有__1____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1号为

对照组,2、3、4号为实验组。

(2)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水分_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1号瓶和___3___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4)1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___温度__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5)如果该同学要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号瓶,5号瓶应放置

在25℃、__无光____的环境中,其他与____1__号瓶相同.

(6)玉米幼苗移栽时,需要带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保护根毛和幼根

____.为了保证成活率,常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这样做又是为什么?___减少植物的蒸

腾作用___.

(7)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__传粉不足____.为

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__人工辅助授粉____方法来弥补.

(8)被誉为“玉米大王”的李登海,培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系列获得了高产.这

种合理密植的种植方法保证了玉米的叶片__光合作用____,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94、种子萌发的条件为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光照

无关),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

95、种子的休眠现象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96、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吸水,子叶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

芽、胚轴;(2)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3)胚轴伸长,子叶出土;

(4)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5)子叶枯萎,幼苗独立成活。

97、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我们平时吃的面粉和大米都是来自于

小麦和水稻种子的胚乳;我们平时吃的花生仁和花生油都是来自于花生种子的

子叶;市场上卖的绿豆芽主要是来自绿豆种子的胚轴。

98、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因为它是新植物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过来的。测量种

子的发芽率用抽样检测。其中种子数不能过少,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试验

误差。实验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99、玉米、水稻和小麦等的种子,由于它们具有果皮,所以,严格的来说应该称为

果实而不是种子。

100、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地方。

101、根分为成熟区(有根毛,内有导管,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输导

组织)、伸长区(细胞迅速生长,生长最快的区域,属于营

养组织,细胞是下小上大)、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

力,分生组织,细胞核大,质浓)、根冠(属于保护组织,细

胞大,排列不整齐)

102、根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体。

103、生产上在移栽植物时,要提倡带土栽培,目的是保护根毛和幼根。

104、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伸长区的细胞不断长大,长成成熟区的细胞。

105、根的生长主要是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增大的结果。

10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枝

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107、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方向为从下到

上。

108、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方向是从上到下。

109、植物芽的结构为:芽原基(将来发育成芽和侧枝)、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

110、可以根据芽的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

111、茎的加粗是形成层(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112、土壤浸出液为植物提供无机盐。

113、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为: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14、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无机盐。

115、缺含氮无机盐时,植物矮小瘦弱,叶片发黄,施氮肥。

116、缺含磷无机盐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施磷肥。117、缺含钾无机盐时,植株的茎秆软弱,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黄,施钾肥。

118、缺含硼无机盐,油菜就会只开花不结果。在施肥时,不宜一次施肥过多,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浓度,使植物“萎蔫”或“烧苗”,造成土壤结板。

119、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如:将青菜腌在食盐中细胞会失水)

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如:将青菜浸泡在水中细胞会吸水)

120、花的主要部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里面有花粉,雌蕊下部子房里面有胚珠。

121、花粉从花药里散出来,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而异花传粉靠的是媒介,包括风和昆虫。

12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123、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互融合的现象,叫做双受精。124、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子房分为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

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胚珠发育成种

子。果肉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125、雄蕊包括花药(内含花粉)、花丝。

126、植物结果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127、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128、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这使根增大了吸

收面积,因而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129、蒸腾作用的器官是叶片。由表皮(保护组织,有气孔)、叶肉(营养组织,进行光合作用)、叶脉(输导组织)。

130、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和气体交换

的窗口。它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

131、导管是长形、管状细胞构成,无细胞核和

细胞质,细胞壁消失的中空管道。

132、蒸腾作用的意义:A降低了植物叶片的温度,以免被阳光灼伤;B 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及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C提高大气湿

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水的循环。

133、为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要选择在阴天或晚上移栽,移栽后要去掉植物体的部分枝和叶,其目的是降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134、夏天,我们走进森林时,会感到一丝凉爽,这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

135、植物在白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都能同时进行的,晚上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和少量的蒸腾作用。

136、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小部分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137、为什么植物中的水往高处流,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

138、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139、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40、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141、 合理密植,增大光合作用,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142、 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143、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

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144、 书中116页到130实验重点。

145、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1)、填写验证绿叶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

(序号):①、⑤、④、③、②。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的作用是起对照

作用,

在实验结果中遇碘液后不变蓝色,另一部分不遮光,在

实验结果中遇

碘液后变蓝色 。

(3)、右图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光合作用还需要“光”。

146、 暗处理的作用:将原有绿叶中的有机物转走和耗尽。

147、 脱色的目的是将绿叶中的叶绿素溶解,使叶片由绿色变为黄色,使酒精由无色变为绿色。

148、 酒精隔水加热作用,使叶片受热均匀,防止酒精燃烧。大烧杯中是清水,小烧

杯中是酒精。

149、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步骤:暗处理——形成对照实验——光照3到4小时—

—脱色——漂洗——染色。

150、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151、燃料燃烧、乱砍乱伐导致二氧化碳增多,从而导致温室效应,我们应该植树造林。

152、我国主要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153、3月12日植树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的内容,具体内容: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是被子,是让人安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P2 ... 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是被子,是让人安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P2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3、研究生物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4、调查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归类⑤将归类好的资料进行整理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P11 第一节生物圈 5、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厚度约为20千米。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7、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也叫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竞争关系(个体)、合作关系(群体)]。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10、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它们可以相互影响。(具体题目具体对待,搞清谁影响谁,还是相互影响) 第四节生态系统 1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环境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12、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要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 13、物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毒物等)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

七年级生物上册所有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植物通过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通过捕食获得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是在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的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受到碰撞会合拢;植物的向光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鳄产卵;虎、狼产子 (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遗传,同一株碧桃上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变异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高山上不同植物的垂直分布说明的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沙漠上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说明了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影响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合作、竞争、寄生等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 4、生物适应环境:如骆驼尿液很少是为了适应缺水的沙漠;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环境等。 5、生物还能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蚯蚓松土”体现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8、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捕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如:草→兔→狼(注意:写食物链时只能以生产者植物开始,以没有天敌的消费者动物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 9、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生物数量越少,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越靠近前端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一般来讲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1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2、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其中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之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例如:生物包含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遗传多样性例如:各个金鱼品种,各个菊花品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例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生态系统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沙漠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盐碱土荒漠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圈湿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例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 生长例如:幼苗长成大树 繁殖例如:蜻蜓点水 新陈代谢例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能使生物“趋利避害”例:向日葵花的向日性,含羞草等 2、生长发育: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 3、繁殖和遗传:例:母鸡生蛋、熊猫产仔等 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命的标志,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才有生长、繁殖、应激性等。 新陈代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这些现象

都是新陈代谢。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例如: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湿度等。 生态因素相互帮助(如企鹅孵卵) 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相互斗争(如雄鹿之间的 生物因素争斗) 互惠互利(海葵与蟹)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捕食关系(狮子与鹿)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有利的: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有害的:如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化肥等流入湖泊后,一些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一、林奈与生物分类 分类学之父---林奈 分类方式: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二、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类是由猿类演化而来,促进了人们对生物发展史的理解。 三、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 四、DNA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今天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是:林奈对生物的描述和分类。 今天分子生物学的基础是:建立在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的。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是一门基础科学 是一门实验科学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主要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 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认识生命 第一节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植物: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 乔本: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如苹果树,杨树,悬铃木等,热带 雨林中有多种高大乔木。 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常见的月季, 牡丹等都属于灌木。 藤本植物:茎长而不能直立,依附其他物体向上生长。常见的紫藤,牵牛花等都属于藤本植物。 草本植物:茎多汁,较柔软,多数矮小。常见的菊花,百合等都 属于草本植物。粮食作物,蔬菜和油料作物也大多是草本植物。 动物: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蝴蝶,蜂蜜,蜘蛛,蜗牛等动物的身体里都没有 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 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哺乳类动物的 身体里都有椎骨,属于脊椎动物。 第二节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 微生物:细菌和病毒 细菌:个体微小,经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个体数量多,在自然界 分布广,存在于我们身边,甚至体内。 病菌:比细菌还小,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可侵染细菌、真菌、 植物、动物和人,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有些细菌和病菌能导致人体患传染病。具有导致病性的细菌只是少 数,有些细菌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是有益的。 细菌和病毒不仅数量大,种类也多,他们是生物界中不可缺少的成员。真菌 真菌通常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在食品,物品上长的霉斑是霉菌的群体。蘑菇、木耳、 灵芝等属于大型真菌。 第三节生物圈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生物因素:环境中其他生物是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水、温度、空气和光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生物圈。 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 共同生存的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在的环境互相作用组成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 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的“厚度”: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环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有两部分:(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

最全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致同学们 1、生物学(定义): 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 2、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 (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 (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调查方案; ④填写调查记录;⑤整理调查结果;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 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光对鼠妇生活影响 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 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 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 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 . . ( 七上生物知识点 1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2 生物的分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 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 3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范围: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 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4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 圈。有毒物质:不断积累,有机物和能量(数量):逐级递减。能量源头:太阳能。 5 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草→兔→狐) 8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说生态系 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9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对照书本说出它们各自的 特点):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 “绿色水库”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 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10 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强和弱。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能使镜筒上升和下降)目镜和物镜:放大物体倍数 11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1)取镜和安放(2)对光 (3)观察 (4)整理和存放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1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液泡,叶 绿体。 13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为生物生活所需要 的能量) 14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DNA 是遗传物质,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5 生物由小长大离不开细胞的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的分裂(数目增多) 16 细胞的分裂:分裂时染色体加倍后一分为二,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细胞核分成两个,细胞质分 成两份,每份细胞质中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细胞壁。 17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细胞分化—细胞形成组织的过程) 18 动物体的四种组织名称和功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濮阳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 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临沂刘店子中学 史艳华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复习要点: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走;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注:常说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二、调查 1、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尝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复习要点: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 (注:生物圈指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人类的活动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细菌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光、温度、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三种关系 { 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水圈的大部 大气圈的底部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竞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捕食(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合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致同学们 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性质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 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十堰市新起点辅导中心七年级上册生物——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生物的特征( 8 个): (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 生长和繁殖 。 ( 6)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7)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 (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 1、按形态结构分为: 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 2 、按生活环境分为 :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 :作物、家禽 (如:鸡、鸭、鹅) 、家畜 (马、牛、羊、猪等) 、宠物 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 1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 2 、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其中主要是能飞的 昆虫和鸟 及细菌 等生物 2、水圈包括 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 米以内 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 光、温度、水、空气 等 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 捕食、竞争、合作 等 1、科学探究的 6 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 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 干燥和潮湿 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 相同 。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 纸盒被分为 4 个相同大小的区域 ① ②③④。 先在左边①③区内放入干土, 再在右边②④区放入等量的湿土; 在①②区放一黑纸板遮光,在③④区放一 无色玻璃板。把 20 只鼠妇放在盒子的中心,观察各区鼠妇的数量 ⑵ ①③或②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 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 ①②或③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 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 ⑶你认为 ② 区的鼠妇最多? 4 组对照实验说明: 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⑷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用过的动物? 放回大自然 为什么? 要关爱生物。 对照组 实验组 变量 ① ② 水 ① ③ 光 ④ ③ 水 ② ④ 光 ⑴图中共有 4 组对照实验,各区的环境特点为: ①阴暗干燥 ②阴暗潮湿 ③明亮干燥 ④明亮潮湿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自养;动物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下各约十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 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 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4、*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6、*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7、*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 ①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 生态系统。 9、*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0、*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 一,取镜二、对光(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 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8个): (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 生长和繁殖 。 (6)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7)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 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 1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 2、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 2、水圈包括 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米以内 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 1、科学探究的6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 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 干燥和潮湿 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 相同 。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纸盒被分为4个相同大小的区域① ②③④。先在左边①③区内放入干土,再在右边②④区放入等量的湿土;在①②区放一黑纸板遮光,在③④区放一无色玻璃板。把20只鼠妇放在盒子的中心,观察各区鼠妇的数量。 ⑴图中共有4组对照实验,各区的环境特点为: ①阴暗干燥 ②阴暗潮湿 ⑵ ①③或②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①②或③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⑶你认为 ② 区的鼠妇最多?4组对照实验说明: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⑷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用过的动物? 放回大自然 为什么? 要关爱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