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趣的静电现象(有答案)1

有趣的静电现象(有答案)1

有趣的静电现象(有答案)1
有趣的静电现象(有答案)1

第一节日月桃李文化教育有趣的静电现象中海部2012年9月7日

1.静电产生的三种方式

(1)摩擦起电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空铝罐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水平面光滑何意?

②拿气球在头上摩擦几下. 气球失去电子还是得到电子?带正电还是负电?

③将气球移到距离空罐3-4cm处后,再缓慢地移近铝罐. 距离为何为能太远?

观察到的现象:空铝罐会从静止开始向气球滚动

注意:实验中气球不要与空铝罐接触!为什么?

题外话:把铝罐摩擦后能否吸引气球?为什么?

铝罐是导体,能把带电的气球上电荷转移给自己的,气球是绝缘体,不能将带电的铝罐的电荷转移给自己!

(2)传导起电(接触起电)实验

实验步骤:

①启动高压静电起电机,让金属小球与静电起电机接触. 此时,金属小球带电吗?

②让金属小球与验电器接触,两片金属箔的张角变大。为什么?

③连续多次重复以上实验过程,观察金属箔的张合情况,

观察到的现象:金属球和验电器接触时,两片金属箔张;多次重复时,金属箔张角变大.

(3)感应起电实验

实验步骤:

①让金属球C与高压起电机接触.

②把金属球C移近相互接触的导体A、B的A端.

③将导体A与B分开,然后移走金属球C,观察两对金属箔的张合情况.

④再让A与B相互接触,观察两对金属箔的张合情况.

观察到的现象:金属球C移近相互接触的导体A、B时,两对金属箔均张开;将导体A与B分开,然后移走金属球C后,两对金属箔均张开;再让A与B接触后,两对金属箔均闭合.

2.静电现象解释:

(1)摩擦起电就是通过摩擦使一个物体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因得到电子而负电,电荷在导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2)传导起电是通过与两个物体的直接接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从而改变两者的带电状态.

(3)感应起电是由于一个物体处于另一个带电物体的电场中,使得不带电的这个物体的不同部位之间发生电子的移动.

3. 静电原理:

(1)摩擦起电:当两个均不带电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2)接触起电:是指一个不带电的导体通过与另一个带电体接触后分开,从而成为带电体的现象。接触后电荷在两导体的分布与导体的形状和表面积有关。

(3)感应起电:先将不带电的两导体相连接放入电场中产生静电感应,在两导体感应出正、负电荷后,使两导体分离再移出电场,两导体分别带正、负电荷.同种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远离带电体,异种电荷电场力的作用下靠近带电体。

4.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

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5.相关概念: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练功房】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B.摩擦起电时,一个物体抢劫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

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D.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两个物体可能带上异种电荷.

2.在干燥的日子,当我们用塑料梳梳头时,常常会发出劈啪的微弱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接触起电

B .摩擦起电

C .感应起电

D .总电量增加

3. 关于接触起电,即一个带电物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B .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

C .两个物体一定带不等量的同种电荷

D .两个物体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4.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使两个相同的金属球A 、B 分别带+5q 和-q 的电荷,把它们接触后分开,则A 带电量为( ) A .-4q B .+2q C .+4q D .-2q

5.富兰克林提出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但物体通常呈电中性,这是因为( )

A .物体没有电荷

B .物体的正负电荷一样多

C .物体很容易失去电荷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 富兰克林是根据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发现电荷有正、负两种,如图2所示,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近旁有一固定绝缘金属球b ,则

A .若a 顺时针摆动,证明a 、b 带同种电荷

B .若a 逆时针摆动,证明a 、b 带异种电荷

C .若a 顺时针摆动,证明a 、b 带异种电荷

D .若a 逆时针摆动,证明a 、b 带同种电荷

7.吉尔伯特制作了第一只验电器,后来,英国人格雷改进了验电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

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如果用一根带大量负电的金属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的张角将( )

A .先变小后变大

B .变大

C .变小

D .先变大后变小

8.三个导体,其中一个带正电荷,两个不带电,思考下列问题.

(1)能不能使后二者都带上正电荷?

(2)能不能使后二者都带上负电荷?

2

图1

让不带电的两个导体接触,将带电导体移近它们,使它们分别感应出正、负电荷,然后将带正、负电的导体分离,用手接触带正电的导体,将正电荷导走,最后让不带电的导体与带负电荷的导体接触即可.

(3)能不能使后二者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让不带电的两个导体接触,将带电导体移近它们,使它们分别感应出正、负电荷.

3.把不带电的两个导体移近带电的金箔验电器,金箔的张角减小,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带电的验电器本是一个磁场,移近它时,还带时的导体此时带上异种电荷!

4.研究性学习: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避雷针有关的知识,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1)在一定气候条件下会产生有雷电的现象,雷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在夏天的午后或傍晚,地面的热空气携带大量的水汽不断地上升到高空,形成大范围的积雨云,积雨云的不同部位聚集着大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形成雷雨云,而地面因受到近地面雷雨云的电荷感应,也会带上与云底相反符号的电荷。当云层里的电荷越积越多,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把空气击穿,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强行放电。当云层放电时,由于云中的电流很强,通道上的空气瞬间被烧得灼热,温度高达6000--20000℃,所以发出耀眼的强光,这就是闪电,而闪道上的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同时也会使水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烈的冲击波活动形成了雷声。

(2)避雷针在建筑物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如果将一根金属棒安置在建筑物质顶部(最高位置),因为雷电从上而下.

(3)避雷针为什么要有一根导线和在地相连?

所有接近建筑物的闪电都会被引导至地面,大地是导体,而不至于损坏建筑物。

(4)在有雷电的天气,人们能否在大树下躲风雨?为什么?

不能,因为高处的物体容易被雷电击中,而树和大地都是导体,都会传电,所以我们站在树下容易被电击中!

(5)看到闪电和听到雷声有一段时间,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6.静电的危害与防止:

当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一种物体中的电子因受原子核的束缚较弱,跑到另一个物体上去,使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其中的负电荷多于正电荷,因而显出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其中的正电荷多于负电荷,因而显出带正电,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如玻璃棒与绸子摩擦,玻璃棒带正电。由此物体所带的电称为“静电”,当其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火花放电现象。这种现象与生活生产密切相连,往往会带来一些不便或危害。消除静电危害主要从“防”和“放”两个方面进行,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

一、身体上的静电

当天气非常干燥时,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随着梳子飘起来,越理越乱;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就会被电到;穿绝缘性能好的鞋在地板上行走后,当去开门时,被金属门把手电到,指尖如刺般刺痛;晚上脱衣服时,听到噼啪响声。这几种现象都是身体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防止方法: 1.防止头发产生静电,可在清洗头发后尽量使用护发素,防止头发干燥,并且尽量使用木质或角质的梳子梳理头发。在使用塑料梳子时,可将其沾点水后再进行梳理。

2.在干燥的季节尽量穿纯棉衣根,用天然纺织物的床单、被罩,尽量不要穿化纤质地的服装,这样就可以防止摩擦起电。尽可能远离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电器,能防止感应起电。

3.避免静电击打,可用钥匙这样的小金属器件碰触大门、水龙头、椅背等金属物件,消除静电后,再用手去触摸。

4.常洗澡、洗手能让人体表面积累的静电在水中释放掉,室内赤脚走路也可释放体表积累的静电进入地板。

5.室内常用加湿器,或者在取暖器上放一杯水、一块湿毛巾来增加室内的湿度。饲养观赏鱼和摆放一些绿色的盆栽也是调节室内湿度。这便是降低了摩擦起电的条件。

6.饮食上,要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酸性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维持人体正常的电解质平衡,减少静电产生。

二、地毯中的静电

当人在地毯上行走时与地毯摩擦所带的电荷,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产生2000V的电压,此时若人伸手去拉金属把手,则会产生火花放电,严重时会造成人痉挛。

防止方法:在地毯中夹杂0.05mm—0.07mm的不锈钢导电纤维以消除静电。

三、汽车上的静电

汽车静电可分为两类:一是汽车自身的静电,(如座套和坐垫的摩擦而带的电)使乘客感到电击或带来一些其它不便;二是油罐车的静电,专门用来装汽油或柴油等液体燃料的卡车。在灌油和运输过程中,燃油与油罐摩擦、撞击所带的电荷若没有及时被导走,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则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防止方法:1.纤维物的摩擦是小汽车静电的重要来源,所以在选择汽车座套坐垫脚垫等物品时,建议使用真皮、纯棉制品;注重选择车蜡,根据车的特性选择不同类型的车蜡;或者使用一些防静电的电子设备,使静电及时导出。

2.油罐车静电防止的方法一般为在车底上装带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将静电导入大地。

四、飞机上的静电

飞机在飞行时与空气及云层中微小的冰雹晶体摩擦,使飞机带上大量的静电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到飞机的无线电通信。如果在着陆的过程中未被导走,当地勤人员接近机身时,人与飞机间则会产生火花放电,严重时能将人击倒。

防止方法: 1.在飞机翼尖与尾部安装放电刷,使飞机产生的静电不断放出,这样飞机就可以安全飞行。

2.机上各连接部位都装有搭铁地线,将各个机件连为一体,可以减少连接点电位差,防止火花放电。

3.使用导电轮胎,飞机在着陆时使静电流入大地。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实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碎纸屑、泡沫、吸管、静电章鱼、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实验一:体验静电现象,认识电荷 1.小组实验:用摩擦过的实验器材,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2.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二、电荷性质 1.实验二:两个带电物体相接触 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同一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有趣的磁现象》课后教学反思

《有趣的磁现象》课后教学反思 《有趣的磁现象》课后教学反思 我校科学精品课程《磁铁的力量》在学校相关教师的努力配合下已经顺利进入了授课环节,今天完成了第一节录像课——“有趣的磁现象”。作为授课教师,我应该积极做出课堂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培养学生能够用表格如实地记录实验,并尝试分析得出结论。 2、知道磁铁能吸起哪些物体。 3、知道磁铁哪部分磁性最强。 4、明白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5、了解磁铁隔着物体能否吸引铁质物体。 6、体会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课的重点是:明白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难点是: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 本课设计主要是以小组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探索课的主要知识要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在小组实验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动手实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跟着教师的引导积极思考及探索每一个问题,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掌握的与磁铁相关的知识提出来与大家相互交流学习。教师在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时,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的方法也显得比较清晰突出,能够比较圆滑地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经过课后反思,本课也还有相关的问题存在,分别是: 1、教师在讲解内容的时候有时表情过于严肃,这样可能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气氛。 2、教师在讲解时的语言文字组织还需要提高。 3、在实验过程中,经教师观察发现,有些学生只是看着其他学生进行实验,自己不参与,不动手。这样会使学生养成越来越懒散的坏习惯,不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对此问题,教师应该在实验之前就要求学生必须每个人都参与实验,亲手实验、感受实验,并加于监督。 4、在小组实验汇报之后,虽然学生汇报地很好,内容语言都很流畅,但教师都应该给予相应的点评,不能觉得回答地好就不必给予点评,这样会使在下面听实验汇报的学生理解比较模糊,不知道对还是不对。因为老师没有清楚的点评。 5、在进行磁铁隔物吸铁质物体的时候,有个学生发现磁铁隔着眼镜也就是隔着玻璃的时候,也能吸住曲别针。教师在向全体学生小结、点评的时候只是通过讲解的方式来告诉大家这个现象,但现在觉得在教师小结、点评的时候,更应该让这位学生将这个现象上来演示给大家看,这样有更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做到了眼见为实的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课后反思,希望自己在下来的课堂中能够记住这些缺点,给以克服!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显得得更加成熟,更加完美!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多种有趣的静电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纸娃娃、气球、塑料笔杆、尺子、绸子、吸管、乒乓球、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并说说这些操作材料有什么不同。 二、感知有趣的静电现象。 1、出示纸娃娃,让幼儿看一看 提问:纸娃娃会站起来吗?能跳舞吗?。 2、请你们用老师供给的材料,让纸娃娃跳起舞来,让幼儿自由讨论并实行操作,老师巡回可启发幼儿更换试验材料。 3、请幼儿看看老师的纸娃娃能跳起舞来吗?只让幼儿看结果。增加幼儿探索的兴趣,可反复让幼儿看几次。 4、幼儿再次实行操作,教师用语言启发。 5、请操作成功的幼儿示范给大家看,并讲讲是如何让娃娃跳起舞来的。 6、幼儿操作,增加兴趣。

三、小结。 纸娃娃为什么会跳起舞来了呢?因为吸管、尺子等经过磨擦它们产 生了静电,用它们去接近纸娃娃,纸娃娃就会跳起舞来。我们平时也 能看到很多的静电现象,如夏天的闪电,晚上脱毛衣时盾到的亮光等,这都是静电现象。 四、出示气球,请幼儿想想除了尺子、吸管能够使娃娃跳舞外, 气球行不行? 请幼儿操作,可让幼儿在衣服上、辫子上、头发上、脸上实行磨擦。 1、用磨擦过的气球去接近同伴或自己的头发会出现什么情况? 2、磨擦过的气球用手去接近它,会怎么样? 3、磨擦过的气球往毛衣上放,往墙上放呢? 让幼儿自由操作,并说说操作过程及结果。 五、出示乒乓球,幼儿俩人或三人合作实行操作,通过手里的工 具怎样使乒乓球动起来? 1、幼儿实行操作,教师可用语言提示。 2、让实验成功的幼儿表演给幼儿看。 六、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有趣的静电现象,它不但能够让纸 娃娃跳起舞来,还能让我们的头发一根一根竖起来,就连乒乓球也乖 乖的跟着我们的指棒转。你们想不想让爸爸、妈妈也看一看呢?请你们 把气球带回家表演给家长看。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科学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练习题 教科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人造纤维比棉纤维更容易沾上灰尘,其原因是( ) A.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吸引灰尘 B.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导走静电,留下灰尘 C.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不易除掉灰尘 D.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容易积累静电,吸引灰尘 答案:D 解析:由于人造纤维比棉纤维的绝缘性好,所以人在工作、生活中因为衣物间的摩擦而产生的静电荷在人造纤维上更容易积累,据电荷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特点知,人造纤维更容易吸引灰尘,所以D项正确. 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的总量增加了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能够被创造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答案:C 3.专门用来运输柴油、汽油的油罐车,在尾部都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对它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铁链与路面摩擦产生静电,使油罐车积累一定的静电荷

B.让铁链发出声音,以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 C.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罐体上的静电通过铁链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 D.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铁链将油的静电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 答案:C 4.下列关于静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电植绒是利用异种电荷相吸引而使绒毛吸附在底料上 B.复印机是利用异种电荷相吸引而使碳粉吸附在纸上 C.电疗针灸是静电在医学上的应用 D.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是为了避免静电对飞机造成危害 答案:ABD 避雷针模拟实验 5.如图是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金属板M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板N接负极.金属板N上有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A为尖头,B为圆头.逐渐升高电源电压,当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可看到放电现象.先产生放电现象的是( ) A.A金属柱

有趣的磁现象

有趣的共振现象 唐朝的时候,洛阳的一座寺院里出了一件怪事。寺院的房间里有一口铜铸的磬,没人敲它,常常自己“嗡嗡”地响起来,这里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口磬和饭堂的一口大钟,它们在发声时,每秒种的振动次数——频率正好相同。每当小和尚敲响大钟时,大钟的振动使得周围的空气也随着振动起来,当声波传到老和尚房内的磬上时,由于磬的频率跟声波频率相同,磬也跟着振动起来。发出了“嗡嗡”的响声。这就是发生振动的共振现象,也叫共鸣。 你注意过吧,胡琴的下端都有一个不小的“肚子”——蒙上蛇皮的竹筒。当你兴致勃勃地拉起胡琴时,琴弦的振动通过蛇皮会引起“肚子”中空气的共鸣,使发出来的琴声不仅响亮,而且音乐丰满,悠扬动听。人们把这种“肚子”叫做共鸣箱。你瞧,扬琴、琵琶、提琴、钢琴等乐器,不都有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共鸣箱吗? 除了共鸣箱之外,人们利用共振现象来做的好事还不少呢。 建筑工人在造房子的时候,不论是浇灌混凝土的墙壁或地板,为了提高质量,总是一面灌混凝土,一面用振荡器进行震荡,使混凝土由于振荡更紧密、结实。 大街上的行人,车辆的喧闹声,机器的隆隆声——这些连绵不断的噪声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听力。有一种共振性的消声器,是由开有许多小孔的孔板和空腔所构成。当传来的噪声频率与共振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跟小孔内空气柱产生剧烈共振。这样,声音能在共振时转变为热能,使相当一部分噪声被“吞吃”掉。 此外,粉碎机,测振仪,电振泵等,也都是利用共振现象进行工作的。 但在某些情况下,共振现象也可能造成危害。例如:当军队过桥的时候,整齐的步伐能产生振动。如果它的频率接近于桥梁的固有频率,就可能使桥梁共振,以致到了断裂的程度。因此,部队过桥要用便步。 在我国西北一带,山头终年积雪。每当春暖花开,山上冰雪融化,雪层会离开原来的地方滑动。往往一次偶然的大吼声,厚厚的雪层就会因为共振而崩塌下来,因此规定攀登雪山的勘察队员,登山队员不能大声说话。 我们要将共振充分运用到各个科学领域,还要防止共振现象给生活、工作、环境带来危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探索。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来认识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本课一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接近碎纸屑和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再去接近头发,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的存在。接下来交流学生知道的静电现象。使学生们感受到静电存在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体自身在内的生物体和非生物体。 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学生尚不具备原子结构的知识,教材中以资料的形式呈现,对静电的知识做了简单的介绍。教材到这里其实是完成了从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 教材接下来通过对两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的推理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活动一:用充气的气球和头发摩擦后分开,再用经过摩擦的气球的一侧去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将两个充气气球分别系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并让它们紧挨着挂起来。用羊毛制品或头发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第三部分:初步认识电流 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发展对电荷的认识,也是后面学习电流的基础。教材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让电荷持续地流动起来就会产生电流,“电荷的流动就像缆绳上的缆车,导线上所有的电荷都同时流动”,而要使电荷持续地流动必须有供电荷流动的通道——电路和为电荷持续流动提供动力的电源。 二、学情分析: 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会听到啪啪的响声,夜晚甚至可以看到电火花;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过。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的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而又概括的。这些认识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能够流动起来并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

幼儿园科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科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通过科学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并实践检验,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设计意图: 有一天午睡时,小朋友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有的小朋友说玩滑梯的时候头发在“跳舞”,觉得很奇怪!还有一次,我们为女孩子们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起来,十分好奇。《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静电”这一活动,让孩子们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知道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活动准备: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⑴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⑵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教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2、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⑴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⑵请幼儿尝试操作 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⑷教师小结。 教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3、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⑴教师出示记录表。

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具: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课件 教学目的: 1、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一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能够流动起来并产生电流。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打算用手里拿着的漂亮小气球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不想看呀?生:想看! 师:小气球与纸片接触,很显然不能将纸片吸起来。那么,我把小气球在头上摩擦几下再与纸片接触,同学们注意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纸片被吸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靠近碎纸屑,你发现了什么? 生: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吸起碎纸屑。 实验2:用梳过头发的干燥梳子再次靠近头发,你发现了什么? 生:头发飘起来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生:塑料梳子经过摩擦,产生静电,就把纸屑和头发吸起来了。 师:你还见过那些类似的现象呢?利用身边的物品(如:文具、书本、头发、桌椅、衣服等)通过摩擦等方式体验静电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自己体验的静电现象:你用了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发生了什么现象? 指名学生谈谈自己的体验。 小结: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带上静电,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些静电现象不是通过摩擦产生的,比如:电视屏幕带电。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三)认识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认识电荷 师: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的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1)出示课件: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物质同时具备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就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出示课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 讲解: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了梳子上,梳子有了多余的电荷显负电;头发因缺少电荷而显正电。 2、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一: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 师: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气球带负电,头发应该带什么电?

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上册9.有趣的磁现象说课

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上册 9.有趣的磁现象说课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 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是来自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有趣的磁现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有趣的磁现象是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上册奇妙的电与磁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先从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用到的擦窗器入手,运用“问题——猜测——尝试——归纳”的科学认识程序,使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外化应用。 在教材的驱动页中,通过孩子们在观察擦窗器时提出的“擦窗器为什么隔着玻璃还能相互吸着呢?”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展有关“磁铁能吸起什么?”、“磁铁中哪个部分磁性最强?”、“两块磁铁的研究”、“隔物吸铁的探究”、“哪里应用了磁”等知识的学习,最后形成了有关磁的系统理论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精神,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磁铁都有磁性和两个磁极。 2.知道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3.知道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实验中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2.在交流中培养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确立教学重难点如下: 根据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磁性强弱”、“磁铁的两极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的规律,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四、说教法: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观察法、讲述法、实验法。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了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选修1-1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解释一些简单的静电现象,知道避雷的方法,了解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荷及电荷的性质,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学生的障碍:对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够举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2)知道火花放电、接地放电和尖端放电,了解雷电的危害和益处以及避雷方法。 (3)了解静电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及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难点:尖端放电和避雷原理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 学法:主动探究、相互协作 【教学准备】 起电机、导线、验电器2个、带绝缘棒的金属杆、异型导体、气球【教学过程】

1.雷电是“天然肥料” 雷电产生的高温促使空气中的氧和氮化合成氮氧化物,随雨水降至地面,成为天然的氮肥。 2.雷电能“修复”大气层 闪电产生的臭氧留在大气中,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静电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我们要加以利用,缺点我们要努力去防止,才能让经典最大程度的为人类造福。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1.静电除尘。教师展示静电除尘电路图,讲解静电除尘原理。 2.静电喷漆。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静电喷漆的原理及优点,播放宝马工厂静电喷漆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静电喷漆的特点及优势。 3.静电复印。教师讲解复印机工作原理。 课上老师就简单介绍静电的这三方面的应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搜集静电的应用,与同学交流。 静电的防止: 1.手术台上静电会引起麻醉剂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 2.煤矿中静电会引起瓦斯爆炸,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3.电视屏幕的静电会吸引空气中的灰尘。 4.长期过量的静电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三、习题训练 1.如图所示,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A.发出声音,引起路人注意 B.减缓车速,保证行车安全 C.把静电引入大地,避免因放电引起爆炸 D.与地面发生摩擦,在运输车上积累电荷了解,记忆。 理解,整理笔 记。 做题,答题, 并讲解题目。 本节课的知 识点记忆。 直观感受静 电的应用, 了解原理。 知道哪些实 例是静电的 应用,哪些 实例是静电 的防止。会 解释简单的 静电的应用 和防止。 试着用学过 的知识解 题。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9.《有趣的磁现象》说课

9.《有趣的磁现象》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是来自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有趣的磁现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有趣的磁现象》是《奇妙的电与磁》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先从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用到的擦窗器入手,运用“问题——猜测——尝试——归纳”的科学认识程序,使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外化应用。 在教材的驱动页中,通过孩子们在观察擦窗器时提出的“擦窗器为什么隔着玻璃还能相互吸着呢?”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展有关“磁铁能吸起什么?”、“磁铁中哪个部分磁性最强?”、“两块磁铁的研究”等知识的学习,最后形成了有关磁的系统理论知识。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对磁现象并不陌生,对磁铁比较感兴趣。但对磁铁的性质只停留在吸铁这一性质上。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生活中有趣的磁现象又容易激发他们的热情与兴趣,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本课将以探究为主题,揭示生活中一些磁现象的奥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精神,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磁铁都有磁性和两个磁极。 2.知道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实验中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2.在交流中培养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确立教学重难点如下: 根据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磁性强弱”、“磁铁的两极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的规律,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了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条形磁铁,回型针,线,U形磁铁等。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原有的教学经验和认知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以下五个环节 1 / 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放电现象 问题:什么是放电现象?有哪些种类? 带电物体失去电荷的现象叫做放电.常见的放电现象有以下几种: 1.接地放电 地球是良好的导体,由于它特别大,所以能够接受大量电荷而不明显地改变地球的电势,这就如同从海洋中抽水或向海洋中放水,并不能明显改变海平面的高度一样.如果用导线将带电导体与地球相连,电荷将从带电体流向地球,直到导体带电特别少,可以认为它不再带电。(如果导体带正电,实际上是自由电子从大地流向导体。这等效于正电荷从导体流向大地。) 生产中和生活实际中往往要避免电荷的积累,这时接地是一项有效措施. 2.火花放电 当高压带电体与导体靠得很近时,强大的电场会使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离的空气形成电流.由于电流特别大,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声发光,产生电火花.这种放电现象叫火花放电. 火花放电在生活中常会遇到.干燥的冬天,身穿毛衣和化纤衣服,长时间走路之后,由于摩擦,身体上会积累静电荷.这时如果手指靠近金属物品,你会感到手上有针刺般的疼痛感。这就是火花放电引起的.如果事先拿一把钥匙,让钥匙的尖端靠近其他金属体,就会避免疼痛.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试一试,在钥匙尖端靠近金属体的时候,不但会听到响声,还会看到火花. 在一些工厂或实验室里,存在大量易燃气体,工作人员要穿一种特制的鞋,这种鞋的导电性能很好,能够将电荷导入大地,避免电荷在人体上的积累,以免产生火花放电,引起火灾. 二.雷电和避雷 问题雷电属于哪一种放电现象?电荷分布与放电的关系? 1.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是如果电场特别强,空气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受到方向相反的强电场力,有可能被“撕”开,这个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由于电离后的空气中有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空气就可以导电了。空气电离后产生的负电荷就是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叫做正离子。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上的静电荷总是分布在表面上,而且一般说来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所以尖端附近空气中的电场特别强,使得空气中残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这些高速运动的离子撞击空气分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这时空气成为导体,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现象. 尖端放电在技术上有重要意义.高压输电导线和高压设备的金属元件,表面要很光滑,为的是避免因尖端放电而损失电能或造成事故。 2. 闪电 带电云层之间或带电云层和地面之间发生强烈放电时,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这就是闪电.闪电的放电电流可以高达几十万安培,会使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这就是雷击。 为了避免雷击,人们设计了避雷针.避雷针是针状金属物,装在建筑物的顶端,用粗导线与埋在地下的金属板相连,以保持与大地的良好接触.当带电云层接近时,大地中的异种电荷被吸引到避雷针的尖端,并由于尖端放电而释放到空气中,与云层中的电荷中和,达到避雷的目的. 闪电也有积极的意义.闪电产生的高温使空气中的氮和氧化合,随雨水降至地面形成硝酸盐.这些硝酸盐是天然的氮肥.闪电过程中产生的臭氧,能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伤害。原始生命起源于有机物分子,有一种生命起源学说把最初有机物分子的产生也归功于闪电. 三.静电的防止和应用 静电有哪些表现?危害?怎么防止?应用?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我们常会遭到静电的“骚扰”:早上梳头时,头发会越梳越乱,甚至立起来;脱衣服时,常会噼啪作响,还伴有蓝光;摸门把手、拉铝合金窗户,甚至开水龙头时,手都会感到电击似的刺痛。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静电》 设计意图: 《指南》和《纲要》中强调,科学要贴近幼儿生活从身边取材。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长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一天,小朋友在说脱衣服的时候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有的小朋友说晚上还能看见一点点亮光,觉的很奇怪!还有一次,我为女孩子梳头时,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起来,十分好奇。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设计了“小青蛙跳荷叶”这个活动,让孩子们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2.能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并能用表格的形式记录。 3.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 2.活动难点:通过实验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并能

用表格的形式记录。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1)幼儿知道生活中有静电的现象。 (2)律动《我们都是小青蛙》 2.物质准备:吸管、尺子、铁棒、小木棍、纸质青蛙、荷叶、小毛巾、毛线手套、棉布若干,记录表(大的一张,小的若干)、铅笔、音乐:《我们都是小青蛙》《魔法音乐》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播放音乐,随着音乐进入活动室。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听着音乐,跳起来吧。 2.出示纸质青蛙,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了很多的(小青蛙)。 师:小青蛙喜欢在哪儿玩呀 (荷叶上),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片荷叶,还有很多的吸管,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用吸管协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谁来试一试?(个别幼儿操作并讲述方法) 师:前边这几个小朋友用的方法都协助了小青蛙跳到了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五年级上册科学 有趣的磁现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有趣的磁现象》教案

有趣的磁现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奇妙的电磁”单元的“有趣的磁现象”中的“活动一”至“活动三”。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科学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知道磁铁具有磁性和两个磁极。 ②使学生知道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2、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探究活动,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设计实验,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实验中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②在交流中培养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磁铁性质的认识。 难点:通过对实验的分析讨论,得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 四、教具准备: 1、实验演示材料:磁铁、回形针、烧瓶 2、分组实验材料:磁铁、小垫圈 3、相关课件 活动安排思路: 活动1:磁铁能吸起什么?探究磁铁能吸起什么材料制成的物体 知道磁铁有磁性,能吸引铁 活动2:磁铁哪个部分磁性最强?探究磁铁中哪个部分的磁性最强 知道磁铁有两个磁极,磁极是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 活动3:两块磁铁的研究探究磁铁间两极相互靠近时的规律 知道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实验室的老师在整理仪器的时候不小心把几个回形针掉进烧瓶里,谁能想办法把回形针取出来?条件是烧瓶中的水不能倒掉。 2.设计实验,自行探究。 实验一:磁铁能吸起什么?(课件出示) 师:你太棒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磁现象。 板书课题:有趣的磁现象 ①熟悉材料。 师:刚才我们利用磁铁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知道磁铁能把回形针吸起来,可是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身边有哪些材料可以试一试能否被磁铁吸起?比如铅笔盒中的……(5-6件)(指名说一说并收集实验材料) ②猜测:把收集到的材料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猜测。 师:根据你们平时的观察和了解,你们认为哪些材料能被磁铁吸引? 生:猜测 师:究竟那种猜测结果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把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出来。 师:实物投影出学生提供的材料,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演示。汇报的结果,并分类。 学生汇报后,把材料分成两组,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它们都是铁做的) ③实验完毕教师小结。 对,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铁制的物品,我们把磁铁能吸铁的性质称为磁性。(点击课件: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叫磁性。)学生齐读。 实验二:磁铁中哪个部分磁性最强? ①过渡:磁铁具有磁性,那么,磁铁两端和中间这两部分的磁性一样强吗?(老师要强调两 端和中间比较) 生:猜测 师:究竟哪一种猜测是正确的?科学尊重的是事实,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实验)老师追问,真怎样做实验?谁有办法? 师:指名汇报实验方法(预设安课本插图的方法:或者从磁铁两端和中间分别添加回形针,看那个点吸的回形针多。) 师小结实验方法:先用磁铁的两端去吸小垫圈,再用磁铁的中间去吸小垫圈。

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来认识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本课一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接近碎纸屑和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再去接近头发,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的存在。接下来交流学生知道的静电现象。使学生们感受到静电存在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体自身在内的生物体和非生物体。 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学生尚不具备原子结构的知识,教材中以资料的形式呈现,对静电的知识做了简单的介绍。教材到这里其实是完成了从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 教材接下来通过两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的推理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活动一:用充气的气球和头发摩擦后分开,再用经过摩擦的气球的一侧去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将两个充气气球分别系在约1米长的线绳上,并让它们紧挨着挂起来。用头发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第三部分:初步认识电流 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发展对电荷的认识,也是后面学习电流的基础。教材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让电荷持续地流动起来就会产生电流,“电荷的流动就像缆绳上的缆车,导线上所有的电荷都同时流动”,而要使电荷持续地流动必须有供电荷流动的通道——电路,和为电荷持续流动提供动力的电源。 二、学情分析: 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 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都会经历过。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的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 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而又概括的。这些认识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能够流动起来并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为每组同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教学难点】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教学准备】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静电实验盒(一袋泡沫、两根有机玻璃棒、两根塑料棒、一块丝绸、一块羊毛、一个转台、一个验电器)、几个气球。 教师准备:下载少儿频道《科学泡泡》的两个实验《简易测电器》和《神奇的气球》;关于正负电荷和让电荷流动起来的课件;塑料玩具、泡沫。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引入:出示塑料玩具熊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漂亮的塑料玩具熊,可是,它有一些烦恼,因为他觉得北极很好玩,想要变成一个北极熊。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帮助它实现梦想。演示:用玩具熊与学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吸引白色泡沫。 教师谈话:哈!真不错啊,真的变成了一只北极熊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追问,深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并抓住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出“静电”一词。 (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情景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提供另一种导入创意:教师出示一个塑料杯子:这是一个神奇的杯子,是老师从魔术大师刘谦那里借来的,你们信吗?不信啊,但这个杯子确实富有魔力,老师就来展示一下。老师用塑料杯子与一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去吸引泡沫。问问学生这个神奇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师谈话:刚刚同学们都提到了“静电”一词(板书:静电),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静电现象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举出一些静电现象,如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的时候,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等。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真的是随处可见啊。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教材中出现的3 幅静电现象的图片,告诉同学们:第二幅图片中神奇的球形仪器叫莱顿瓶,是用来存储静电的容器;闪电是一种能量超大的静电现象,是云层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大量电荷,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闪电。教师:刚才大家说到的看到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老师看到每组同学的桌面上都有塑料梳子、塑料棒、碎纸屑等让我们利用这些物品来找一找静电现象吧学生在找静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初步观察到学生们对静电的认识情况。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可提醒学生不仅仅用头发来摩擦塑料棒等,还可以尝试着用衣服、丝绸、手等来摩擦。组织学生汇报找静电的方法,并通过问题的引导,进一步了解学生们对静电的认识情况。可以使用的引导性问题有:“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 “你怎么知道物体带静电了呢?” “你能对你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吗?” 以上的引导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在收到外力作用(只要是摩擦)时,会产生静电。 小结:塑料梳子、尺子、衣服还有我们人体内都有静电,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 二、不一样的电荷1.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大家想不想知道,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借助课件介绍正电荷与负电荷的知识。 课件介绍:第一页幻灯片声音叙述: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用“+”来表示,负电荷用“ -”表示。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跟随声音依次出现文字,注意布局:为什么物体不显示带电、两种电荷、正电荷(用“+ ”表示)、负电荷(用“ -”表示)、数量相等相互抵消,其中最后一句话可用图片展示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第二页幻灯片声音叙述: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的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屏幕出现两个不同的图形,圆形和正方形,两个图形里面的正负电荷数

《有趣的静电》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静电》中班科学教案 1、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 2、能够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感受探索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 活动难点: 用吸管摩擦生电的正确方法 1、吸管人手一根、卷纸若干、碎纸片若干;

2、清水、盆子、小纸船(形成小池塘的场景);自制旋转木马;柳条(柳树);水龙头(细细的水流);洒落的铅笔粉末。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 (出示吸管)这是什么? 幼:吸管和碎纸片 教师演示:将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没变化;教师用眼神和表情让幼儿观察吸管是否有变化;然后将吸管藏到桌子底下边磨擦教师口中边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幼儿观察变化。 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讲述看到的现象) 二、猜测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 1、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磨擦生电

(1)小纸片主动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么来变这个魔术的呢? (幼儿猜测、讨论,如果幼儿有说用水、用浆糊之类,教师让幼儿亲自摸一摸,究竟有没有)(鼓励幼儿进行各种想象、猜测) (2)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现在自己去试试,看看你会不会变这个魔术,当吸管靠近碎纸片时,小纸片会主动地跳到吸管上,我旁边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选取使用。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3)谁会变这个魔术了?请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的? (幼儿将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进行展示) (4)请个别幼儿示范,要点:摩擦得又轻又快。 (5)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此环节是否省略,看幼儿第一次的操作的成功率而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