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漏报检查规章制度

传染病漏报检查规章制度

传染病漏报检查规章制度
传染病漏报检查规章制度

实用标准文案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

本制度。

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

病人出入院登记。

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

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医务科、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

4、预防保健科必须根据规范要求每日 2 次及时深入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

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

5、预防保健科必须对检查情况进行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

总结,每季度汇总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漏报者必须

上报院部,根据规定给予处罚。

6、医务处负责检查各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的传染病疫情报

告情况,预防保健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

导有记录、有结果、有汇报。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真正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医

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制定本制度。

1、我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

度,院部有一名主管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

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

作,不得漏报、迟报、谎报、瞒报。

3、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报工作,实施每周小结,每月有总结。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及时更正并根据情况实施处

罚。

5、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

予50 元处罚,情节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科

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6、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

对责任科室(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及责任人给予100 元罚款处理。

7、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 3 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

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8、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 5 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资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9、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由于工作不负

责任,出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扣除 3 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

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促

进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300 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3、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100 元奖励。

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依据院部指定

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

⑴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 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

负连带责任。

⑵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

室(医务科、保健科)及责任人给予100 元罚款处理。

⑶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 3 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

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⑷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 5 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

终奖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

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津市市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

1、重大传染病包括三类16 种法定传染病:

⑴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SARS 、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⑵已经基本消灭的疾病:白喉、丝虫病、脊髓灰质炎;

⑶多年未发生的或罕见的疾病:狂犬病、登革热、炭疽(除肺炭疽)、新生儿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麻风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包虫病。

2、责任报告人接诊重大传染病疑似病人后,要立即电话报告疫情管理

人员;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医院领导,同时上报辖区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待上级组织专家组鉴定后,责任报告人方可填写传染病

报告卡片,然后由网络直报员按规定时限进行网络直报。

3、责任报告人未按规定程序直接填写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

当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

4、疫情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程序接收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3个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

5、网络直报人员没有按照程序,直接在网络直报系统报告重大传染病

病例者,扣除 3 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

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

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

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 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

诊日志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

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

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

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防保科。

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

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

生人民币 50 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内容填写

完整。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

详细,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收到

传染病报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

2、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

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防保科。防保科疫情管

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

3、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

4、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

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

5、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以备后查。

6、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 50 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

2、发现传染病病例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

范围等,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检测结果必须有专人保管。或者

由检验科指派专人每日分两次将检测结果分送开具化验单的医

生,或者由检验科指定专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4、对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

5、传染病报告卡按要求逐项填写,不得有漏项、缺项和逻辑

错误。卡片填好后报送预防保健科或由疫情管理人员收取。

6、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

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电话

通知开具化验单的医生或预防保健科。

7、任何个人对传染病病例阳性检验结果及其病人相关资料有

保密的义务。

8、检查发现漏报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

写规范, 14 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

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

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

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

3、预防保健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

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

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转到本

院的传染科或当地传染病专科医

津市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

与生命安全,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制定本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

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

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

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

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

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医务处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

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

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

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

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医院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

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7、医院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并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8、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9、发现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

住院死亡病例登记管理规定

1、住院部要建立死亡病例登记薄。

2、住院部死亡病例登记薄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就诊日期,疾病诊断,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基本内容。

3、住院部要有指定人员负责死亡病例的登记保管和管理。

4、负责死亡病例登记的人员要认真填写死亡病例登记簿,做到填写完整、准确、及时无缺项。

5、死亡病例要及时上报医院网络直报责任科室进行网络直报。

6、登记报告责任人要高度负责,对登记报告中出现迟、误现象的

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医院传染病自查报告范文

医院传染病自查报告范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医院传染病自查报告范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院管辖地的发生与流行,对传染病防治实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我们对我院传病管理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规章制度 领导对全院的传染病管理非常重视,在组织机构成立以后,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传染病管理制度”“预检分诊制度”、“诊断及转诊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网络直报制度”、“门诊住院登记管理制度”、“检验放射登记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作到了对传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二、人员职责 从院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作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外科、內科、妇产科、专家门诊对传染病进行疫情报告、疫情登记,通过传染病漏报自査记录表发现,各个科室

并无漏报例数,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100%。防保科相关人员对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检査、访视、督察、死亡病例调査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作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工作有条不紊。 三、人员培训 我们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全体职工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组织学习了“肺结桉”、“脊髓灰质炎”、“麻疹”、“爱滋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学习了我院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四、加强疫情管理 根据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疫情有专人负责,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肺炭疽、“非典”、“禽流感”等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两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于6小时内向区CDC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乙类传染病病人和或疑似病例,2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于12小时内向区CDC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丙类传染病病人和/或疑似病例,于24小时向区CDC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门诊各科、急诊室,均填写了门诊日志,若发现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填写在传染病登记本上,

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 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 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 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 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 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 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传染病相关制度(2020最新)

传染病相关制度 目录 1、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2、传染病报告自查奖惩制度 3、传染病登记制度 4、传染病培训制度 5、传染病疫情分析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医院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科室业务人员组成。 2.本院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009年5月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疫情管理部门负责全院传染病的信息的收集、审核、上报、报告卡的订正、查重和资料备份工作。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寄送到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三、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传染病专治医院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及时上报区疾控中心,转相应的传染病医院救治。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区规定的分诊点进行初诊;三、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将患者转到定点传染病医院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在隔离室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病医院进一步治疗。 四、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五、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六、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转诊到规定医院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医院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也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 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二、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责任报 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检验科、放射科发 现病人异常检验结果时,应做好登记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 三、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全员登记制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甲型H1N流感的病人和疑似病人时立即报告防保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上报,疫情报告人员应在 2小时通过网络直报,同时报告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 带者,应于24小时通过网络直报。 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 填写报告卡(按要求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报告 属地CDC的按要求报告)。 四、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其 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 工作,在接到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片或)后,做好登记,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卡片保存3年。 五、防保科负责传染病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查杀病毒,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转。

(完整版)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自查报告

传染病防控工作自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及时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大武口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春夏季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领导和各部门,在正常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对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卫生安全进行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明确目标、责任到人 建立了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完善了制度,明确了小组负责人和疫情报告人。 做好应急处置措施,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缓报,不漏报、不瞒报。 学校目前没有食堂和商店。 二、学习相关知识,加大防范力度,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传染病人的排查、病人隔离落实情况、室内通风、消毒药品购置及消毒情况、晨检和学校环境卫生等 (一)作好预防措施 1、加强了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学校通过班队会、主题队会、升旗集会、板报、橱窗等方式,对学生集中开展了多次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利用校内广播、橱窗、黑板报、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隔离预防措施,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成为卫生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饮食卫生,重点是肝炎和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不吃“三无”食品和生冷食品,不到校外流动摊点购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 对全体教师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各位教师了解学生常见传染病的特点、症状、潜伏期、消毒等常识,增强了预防各种常见传染病的意识,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意义,保障了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2、学校坚持开展健康教育。 把健康教育纳入到了教学计划。健康教育开设率为100%,做到有计划、有教材、有考核、有总结,健康档案齐全,联系疾控中心定期做好学生健康检查。学校积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积极做好预防传染病的应急措施。 3、学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开展了春季“灭四害”活动。 开展了每天清理整顿校园卫生环境,不留卫生死角,保持厕所及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良好。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核对以及奖惩制度

传染病登记核对报告奖惩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成立本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小组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3、每年新职工岗前培训必须有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 内容学习结束必须进行考试。 4、门诊医生认真做好门诊工作日志登记工作内容包括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患儿时必填、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诊断病名、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复诊九个项目。 5、病房住院登记至少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九个项目必须根据病历所书写的最后诊断填写病人的出院诊断。 6、化验登记项目必须有病人姓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科医师姓名、检验日期。 7、发现公共卫生事件和法定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填写传染病登记本和传染病报告卡报告防保科由防保科按时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做到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正在流行或上级要求“0”报制度的传染病每天实行传染病

“0”报告制度每天的下午330分钟前各科把传染病疫情上报到保健科特殊情况按照“传染病报告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9、防保科每月上旬必须查阅全院上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科检验结果检查是否有传染病漏报。核对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是否完整上报是否及时做好自查登记并将检查结果及时上报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 10、每月由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各科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情况按照本院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进行相应奖惩:对传染病漏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于100元罚款;对传染病迟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于50元罚款;对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漏项缺项的直接责任人处于50元罚款。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 为加强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为传染病防控工作及时提供准确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1.院长对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负总则,分管副院长及工作站副站长分别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的传染病报告工作,本院所以执行职务人员均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人。 2.报告时限:工作人员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工作站网络直报人员,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工作站进行网络直报。 3.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要求:按照报告卡背面填卡说明进行填写,内容必须准确完整,不得漏项,病人地址应尽量详细到门牌号,字迹工整易辨认,诊断与报告日期必须符合报告时限的要求。 4.门诊、病房每周对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进行自查,工作站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核对门诊与出入院登记与上报的报告卡是否相符。 5. 根据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

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

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 其执业证书,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6.奖惩措施:对传染病漏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以100元罚款,在当月绩效中扣除;对传染病迟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以50元罚款,在当月绩效中扣除;对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明显失误的直接责任人处以50元罚款,在当月绩效中扣除。年终对全年报告无失误的工作人员按照报卡数量、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表现优秀的 按医院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

传染病自查报告

传染病自查报告

锹峪卫生院传染病自查报告 为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管理水平,切实把疫情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我院于11月30日对2014年第四季度疫情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检查的主要内容为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使用情况、化验室登记情况、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自查结果如下: 一、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 第四季度我院共计报告各类传染病1例, 水痘 1 例。所有传染病病人均及时进行了报告,无迟、漏报现象。报告的所有病例均登记了科室内传染病登记簿,登记内容与报告内容相符,无差错现象。报告的病例均可在化验室及放射科查找到登记,无诊断不符现象。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有项目不完整现象。 二、门诊日志的使用情况:抽查各临床科室门诊处方各5张,核对相应医生使用的门诊日志,计算出门诊日志登记使用率。从抽查结果可以看出我院门诊日志登记情况较好,使用率及相符率均为100% 。 三、化验室的登记情况:使用了符合上级规定的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地址、送检诊断、检查结果、送检医生等内容的门诊检验登记簿。 四、网络直报录入情况 本次自查时段内,共收到纸质传染病报告卡1份,随机抽查其中卡片1张,与网络直报系统相核对,录入1张,录入率为100%。

五、分析 1、门诊登记情况,基本项目、登记完整、登记符合。 2、传染病报告情况,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和准确性。 3、网络直报录入与传染病报告卡一致。 4、全科在本次自查阶段中疫情报告管理规范,门诊登记规范。 六、奖惩建议 各科室登记完整、规范,传染病报告准确、及时,报告率为100%,建议给予通报表扬。 通过本次自查,我院传染病管理工作基本理顺,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出,并令其马上给予改正。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确保传染病不漏报、不迟报、不谎报。为做好我院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做好了基础。 锹峪卫生院 单位负责人签字:

传染病管理自查报告

传染病自查报告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与流行,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我们对我院传染病管理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管理机构 领导对全院的传染病管理非常重视,成立了以院长、副站长为组长、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小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传染病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章制度 在组织机构成立以后,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疫情报告制度”、“疫情登记制度”、“门诊病历日志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制度”、“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疫情保密制度”、“分诊台工作制度”、“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制度”、“发热门诊工作制度”、“发热门诊就诊病人登记制度”、“隔离留观室工作制度”、“传染病管理科工作制度”等,作到了对传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三、人员职责 从院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作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对疫情报告、疫情登记、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均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科还对传染病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检查、访视、督察、死亡病例调查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作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工作有条不紊。 对传染病管理科及其相关人员、发热门诊、医生制订了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四、人员培训 我们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全体职工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组织学习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爱滋病”、“流脑”、“乙脑”等传染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学习了我院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五、疫情管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文档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文档Document of reward and punishment system for epide mic situation repor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编订:JinTai College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 人体健康,促进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二、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100元年 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三、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依据院部指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 1、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谁漏报、迟报,谁负责,扣首诊医生20元/例,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扣科主任20元。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2、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除处罚外,还要通报 全院,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四、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第六十九条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2、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3、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4、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 各科室组: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使我院传染病疫情控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我院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及疫情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实现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医院有分管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二、各科室必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得漏、迟报、谎报、瞒报出现漏报一例扣50元、迟报一例扣10元、谎报、瞒报者一例扣100元。 三、各科室建立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有门诊日志各种登记本记录及时完整、字迹清晰可辨地址详细未建立登记本记录不完整每次扣10元、对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完整字迹不清晰每例扣5元。 四、凡未参加传染病知识及疫情管理制度培训者每次扣50元、以上罚款从每季奖金中扣除。 五、对传染病报告卡疫情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瞒报、漏报、谎报造成传染病爆发流行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者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及责任。 六、对传染病防治法及疫情控制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年终给予奖励、个人200元、科室500元。、 瑞金市人民医院 一、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未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及门诊日志或填写不规范者每例扣0.5分。 页脚内容1

二、对传染病疫情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对出现迟报、漏报者一例扣1分。谎报、瞒报者每例扣2分。 三、未参加传染病知识及疫情管理制度培训者每人每次扣0.5分。 四、对传染病疫情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隐瞒、迟报、谎报造成传染病爆发流行或其他严重后果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瑞金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 页脚内容2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 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 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医务科、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 4、预防保健科必须根据规范要求每日2次及时深入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 5、预防保健科必须对检查情况进行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每季度汇总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漏报者必须上报院部,根据规定给予处罚。 6、医务处负责检查各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预防保健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结果、有汇报。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真正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制定本制度。 1、我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院部有一名主管院长负责传染病疫情 管理工作。 页脚内容1

2、根据传染病报告程序落实疫情报告责任,各科室必须 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根据规定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不得漏报、迟报、谎报、瞒报。 3、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报工作,实施每周小结,每月有总结。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责令及时更正并根据情况实施处罚。 5、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6、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感染性疾病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7、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8、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资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9、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出现重大传染病误报事故,扣除3个月工资、全年奖金,全院通报批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按下岗处理,违反法规者依法处理。 页脚内容2

传染病管理自查报告

传染病管理自查报告

传染病自查报告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与流行,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我们对我院传染病管理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管理机构 领导对全院的传染病管理非常重视,成立了以院长、副站长为组长、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小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传染病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章制度 在组织机构成立以后,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疫情报告制度”、“疫情登记制度”、“门诊病历日志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制度”、“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疫情保密制度”、“分诊台工作制度”、“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制度”、“发热门诊工作制度”、“发热门诊就诊病人登记制度”、“隔离留观室工作制度”、“传染病管理科工作制度”等,作到了对传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三、人员职责 从院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作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对疫情报告、疫情登记、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均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科还对传染病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检查、访视、督察、死亡病例调查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作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工作有条不紊。 对传染病管理科及其相关人员、发热门诊、医生制订了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四、人员培训 我们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全体职工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组织学习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爱滋病”、“流脑”、“乙脑”等传染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学习了我院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奖惩制度

传染病疫情自查奖惩制度 为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及时提供确凿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 4、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日2次到门诊部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 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自查领导小组。 6、领导小组组织社区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市、区疾控中心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领导,必要时通报全中心。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日、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8、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及整改措施 1、医院防保科每个月对门、急诊,妇科等重点科室查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核对传染病病例是否已报告,核实报告卡填写质量。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四十条,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

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3、为了杜绝传染病的漏报及迟报现象,同时保障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特制定奖罚措施: (1)、对传染病漏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于100元罚款,在每季度的效益奖中扣除。 (2)、对传染病迟报的直接责任人处于50元罚款,在每季度的效益奖中扣除。 (3)、对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漏项缺项的直接责任人处于50元罚款,在每季度的效益奖中扣除。(4)、所扣奖金的金额,按每半个月抽查结果没有漏报、迟报,报卡及时、统统的科室和个人。每半年按传染病报告情况评出前三名,根据评分排序给予例外的奖励。 4、未依照本法律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及时组织救治、采取控制措施的,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发现漏报情况的应及时核实,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疫报期限内进行补报。 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传染病自查制度

传染病自查制度 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 4、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日2次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 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 6、院领导小组组织院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市防疫站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8、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 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医务科、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 4、预防保健科必须根据规范要求每日2次及时深入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 5、预防保健科必须对检查情况进行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每季度汇总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漏报者必须上报院部,根据规定给予处罚。

6、医务处负责检查各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预防保健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结果、有汇报。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

第一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第一季度传染病疫情分 析及自查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2011年盐城协和医院 第一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一、疫情概况 根据门诊上报数据统计,2011年第一季度全院未上报传染病卡。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2、呼吸道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0例,无死亡。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无一般传染病报告,也无新发传染病的报告;感染性腹泻、菌痢无报告,与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特征吻合。 四、第一季度传染病自查如下 1、内科、妇科门诊日记项目不全; 2、检验科、放射科无阳性结果登记本; 3、网络直报有不能登陆的现象; 4、住院病人登记比较规范; 五、整改措施及及奖惩 1、督促门诊医生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填写报告卡,加强对全院医进行培训等。 2、加大督查力度,避免传染病的漏报。

3、科室主任要切实加强对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工作的管理,督促医生 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及时、准确的上报传染病信息。 4、扣内科、妇科50元、网络20元 2011年4月2日 2011年盐城协和医院 第二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一、疫情概况 根据门诊上报数据统计,2011年第二季度全院上报传染病卡5张。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4例,无死亡。 2、呼吸道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1例,无死亡。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有一般传染病报告,但无新发传染病的报告;感染性腹泻多例报告,与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特征吻合。 四、第二季度传染病自查如下 1、门诊日记仍有项目不全现象:无职业、家庭住址不详细; 2、检验科、放射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已完善; 3、网络直报登陆慢现象已处理; 4、住院病人登记比较规范; 五、整改措施及奖惩

传染病管理制度(八个制度一个职责)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三、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上报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四、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病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五、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六、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七、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转诊到规定医院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传染病 慢病报告奖惩制度

传染病慢病报告奖惩制度 一.传染病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条的规定,临床医生对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病例必须按时限报告。 1.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共分:甲、乙、丙类共39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性肺炎. 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已型脑炎.登革热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共26种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对于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性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甲型H1N1流感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共11种 另外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恙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肝吸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手足口病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也要按传染病进行报告。 2.传染病报告方式及时限 临床医生发现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要在6小时内报至预感科,院感科应在1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临床医生报完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病例后进行传染病登记工作,登记时要分病种登记,疑似和诊断病例分类登记。住院医生在报完卡以后要及时通知护士组进行消毒工作。检验科.X光和CT科要对在本科室检查中发现的传染病进行登记,登记项目要全面,包括患者姓名年龄住址电话临床诊断传染病名称等。以备传染病监测及自检自查用。 3.传染病报告工作是防止传染病传播及防止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的重要方式,所以希望各科临床医生要高度重视。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院感科会定期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和监测,对隐报,迟报谎报的做好登记集中进行经济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当事医生负全责,触犯法律的按《传染病防治法》第69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慢病报告 1.慢病的种类 原发性确诊高血压急性心梗冠心病猝死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妊娠期糖尿病)各种恶性肿瘤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卫生室成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科 室业务人员组成,要有专人负责。 2.本室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熟悉病例具体情况者),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3.报告的病种:甲类传染病(2 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具体疾病病种详见传染病防治法。 4.负责人收集传染病人的信息、审核、上报、报告卡的订正、查重和资料备份 工作。 5.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6.疫情管理人员应按规定做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天上午和下午进行两次传染病报卡签收(包括节假日)。每月进行一次传染病漏报调查,以规范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等资料的登记工作,做好自查统计,实施奖惩制度,并将相关资料妥善保管存档。传染病报告卡等纸质资料保存3年. 传染病登记制度 1.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门诊日志登记的基本项目:患者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儿童时必填)、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 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 2.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簿,对本科诊断的传染病患者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 及时上报。

传染病防控自查报告

传染病防控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通知精神,我社区认真开展预防传染病工作,从而保证居民的健康,保障居民生活正常进行。现将社区传染病工作自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认真落实上级预防传染病有关会议、通知精神,做到上行下达,不折不扣。我社区根据情况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制定了预防传染病应急预案,成立了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组长:何兴中成员:周新宜明群芳唐凤领导小组对各项应急工作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及时监督落实,切实做到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置”的原则。 二、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检查落实。 1、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在社区一旦发生流行性疾病时,就必须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及时有序地把疫情报告上级,力争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不瞒报、不谎报、不漏报、不迟报,确保疫情准确无误地上报,并做好记录。 2、建立和加强检查制度。首先检查有无发热现象和其他异常症状,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并作检查记录和疾病记录。 3、进一步做好社区传染病预防工作,确保预防措施落到实处,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有发热等症状的患者,防止传染病蔓延。

4、加强社区的消毒工作,制定消毒制度,社区所有需要消毒场所都要专人负责。 三、开展活动,措施得力。 1、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情况。每周上一次健康教育课,进行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真正使每个居民对传染病的防治有高度的认识,上下一致,齐心协力,严防传染病在居民中发生和流行。 2、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进行病媒生物消杀灭活动,不随地乱吐痰,公共地方不吸烟,保证了社区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教育居民讲究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教育居民生病时及时让家人陪同就医,对疑似有传染病的居民劝其先治好病再工作,并及时与服务站沟通,防止因发病传染他人的现象。 3、建立和健全社区与居民-联系制度,保证每一个居民都有与社区随时可以联系的通讯方式,充分发挥网络通讯作用。教育居民要把病因不明确的告诉医生,并做好记录。 四、不怕投资,购买物资。 社区配备了充足的84消毒液,配备了消毒壶、拖把等物品,设立了隔离室,配备了温度计,口罩等物品。 总之,我社区必须进行一系列宣传预防传染病措施,今后我社区依然会严防死守地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发挥网络、通讯、交通等优势,总结经验,确保不发生重大卫生安全事件。为把南充建设成为国家级卫生城市而奋斗! 茶盘寺社区第一卫生服务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