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莞产业介绍

东莞产业介绍

东莞产业介绍
东莞产业介绍

一、东莞概况

东莞市位于广深港黄金走廊腹地,珠三角几何中心。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市区距广州白云机场和深圳机场均不到一小时车程,距离香港不足100公里。198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东莞撤县设市;现辖32个镇区。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80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约180万,外来暂住人口近600万。拥有五星级饭店17家,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轨道交通:东莞轨道交通将设有4条市域线(R1至R4线)和1条市郊铁路(广深市郊铁路),总长264公里。东莞轨道交通第一期(R2线)途径会展中心、水濂山公园,预计于2015年通车。

二、经济概况

1978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8月底,东莞就引进了港资,办起了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抓住国际产业调整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机遇,发挥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丰富而且价格低廉的优势,引进国际资本、产业、技术和管理,兴办"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提高了经济国际化水平,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东莞模式吸引了大量外资,至今累计吸引外资270亿美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莞投资,办起了15000多家外资企业,已基本形成覆盖全球的市场网络和参与国际市场大循环的格局。世界500强企业有48家,跨国公司124家,境外上市公司有近800家在东莞投资办厂。130多港资企业通过在东莞的投资办厂,发展成为香港和海外上市公司。

东莞已成为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尤其是全球重要的电脑及周边产品生产基地,一批IT产品占据了世界市场20%-40%的份额。鞋类、服装、玩具、家具等产品也大量远销欧美等国际市场。东莞外贸出口额曾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2012年东莞GDP达到5000亿元,进出口总额1444亿美元,其中出口850亿美元,增长8.6%。在去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全国进出口额排名前四位的4个城市中,东莞增幅大大优于上海、苏州,仅次于深圳。而在金融危机时期,东莞进出口额降幅在上述4个城市中最大。

2009年,全球500强城市东莞排名195位。是跻身前200强的中国城市中唯一的地级市。经济规模国内排名第二十二。

“东莞模式”在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史上堪称奇迹。但是这种“三来一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摆脱不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历史局限。近年来,东莞着力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创新,以科技进步、人才集聚、结构调整、优化配置和加强管理为突破口,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

“东莞模式”是一种外源经济模式,即利用外资发展本地制造业,其核心特征是“三来一补”和加工贸易,即用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它最早出现于1978年的东莞。在“东莞模式”中,东莞地区只提供建成的厂房、廉价的劳动力,而外资在整个产业链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产业链中,产品设计、测试由外商承担,所需原材料由外商进行采购,一般从国外进口,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和生产设备也是由外商提供,产品的物流销售也由外方所掌控,中方只在生产过程中承担加工、组装的角色,这种模式的本质即OEM(国际代工厂委托加工模式)。由于核心的设计、技术和销售部门都由外商掌控,利润都大部分被外商所得,而东莞方面只得到相对较少的加工费用。而加工贸易,是指东道国采用免税方式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并最终再出口的一种生产与贸易活动。加工贸易一直是东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东莞由于地缘优势,利用加工贸易这种方式,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东莞模式中,台商高度集中是一大特色。台商在中国的投资中,广东所占比例超过35%,而在广东地区,东莞所占比例更是高达2成。台商对“东莞模式”形成和促进作用是决定性的。

1“东莞模式”发展的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曾经的“东莞模式”发展受到土地资源、技术升级、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限制,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产业链固化在低端,科技含量不高。“东莞模式”的本质决定了其在整个全球产业链中处在最低端的位置,设计、技术、销售等核心部门均掌控在外商手里,东莞方面挣取的利润相对较低。受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原材料大幅涨价、人民币汇率升值、外国订单大量缩水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国内劳动生产力成本的提高,“东莞模式”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本来就少的低利润,变得更少,很多制造企业,为了减少损失,采取停工、甚至倒闭的手段,影响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第二,经济结构问题和企业缺乏产业升级动力。东莞外源经济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对外依存度极高。产业的植根性不强,内外资的投向失衡。外资主要投向加工制造业,民营经济主要投向第三产业,投向工业的很少。东莞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一般采用外销的发展道路,设计、研发等核心技术部门一般都在母公司,或不进行技术研发投入,习惯走外延型发展道路。第三,外资特别是台资的撤离,动摇了东莞经济的发展基础。高聚集度的台商,为东莞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沿海地区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持续增加,加之东莞地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为了降低生产中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资源使用成本,外资纷纷向我国北方和内陆地区转移,甚至一部分企业转移至越南、柬埔寨等新兴的社会经济体。外资的撤离,严重影响了以外资为主导的东莞模式的发展,直接威胁到整个东莞经济的安全,将动摇东莞经济的发展基础。

2.改变传统粗放模式,提倡高科技,以科技手段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转型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产业,而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利用高科技促动产业转型升级。摆脱“原始设备生产商(OEM)”的身份,向产生高利润“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和“原始品牌制造商(OBM)”转变,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006年,东莞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从"为经济增长而竞争"转为"为科学发展而竞争";经济结构转型:从"工业大市"转为"工业强市";从"外源为主"转为"内外双源";企业战略从"低成本成长战略"转为"差异化成长战略"。

不停产更换企业身份,让大量来料加工企业变成具有法人资格的“三资”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三类企业),进行企业身份的更换。

2008年以来,东莞已有近4000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实现了不停产转为法人企业,占全市来料加工企业的60%以上,全市来料加工出口比重从36%下降至15%。

很多来料加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为独资企业后,会加大内销市场的研发力度,不少企业还专门成立了内销团队,研发适合于中国内地消费市场的产品。

数据显示,东莞外资企业内销总额从2007年的143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479亿元,增长了72%,仅新增增值税就达8.9亿元。

“三重”建设构星月格局

经过几年的努力,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初显成效。东莞有六成加工贸易企业成功转型,外贸依存度下降72%,来料加工企业出口占比也逐年下降,东莞加工贸易自主品牌拥有数量从2068个增加到4325个,从帮人贴牌升级到输出品牌。东莞力图在优势传统产业中重新构筑起涵盖研发、设计、采购、营销等高端环节的优势产业链。“三重建设”、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更为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强势的增长极。

附:三来一补”企业转型之必要“

一、“三来一补”企业的特征

“三来一补”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的统称。所谓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是指由外商提供原料、技术、设备,由中国大陆企业按照外商要求的规格、质量和款式,进行加工、装配成产品交给外商,并收取加工劳务费的合作方式。

“三来一补”本质上是一种国际投资方式。但是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因各种原因,慢慢地大部分工厂逐渐地转为外商实际控制,从某种意义上成了外商在大陆开办的加工厂。为了进一步确认这种新型经济实体在经济交往中的地位,东莞市率先向国家工商总局请示要求将“三来一补”看成经济实体,颁发营业执照,该请示得到国家工商总局的同意。这促使了所谓“三来一补企业”的形成。而这种“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对外发生各种民事经济关系,本身也具有自己的名称(该名称已区别于中方单位的名称,大多与外商的名称接近)、组织机构和场所。这些“企业”实际上都由外商所实际控制。

二、“三来一补”企业转型是获得融资的需要:

“三来一补”企业因其不具备法人地位,无法通过金融机构获取融资。尽管东莞市政府为了使企业能够得到其融资计划的支持,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妥善解决企业房产证和土地证等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考虑到很多企业迫切需要融资,同时又还处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在融资方案中特别提出,只要企业的房产和土地等抵押品是有产权的,可由镇街开具有关证明,先办理融资手续。但因为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制度首先要求企业是一个法人,所以“三来一补”企业只有转为三资企业,取得法人资格,才能得到政府融资计划的支持。从长远看,也只有转型为三资企业,取得法人资格,才有可能通过正常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满足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资金的需求。

三、转为三资企业更有利于企业的经营:

“三来一补”企业,从组织形式看,企业隶属于村镇经济发展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从经营方式看,自产自销,依托村镇经济发展公司经营,有受制于人之忧。从机器设备进口看:享有免税进口设备的优惠政策,但加工协议满后设备须退运出关。从原物料采购方面,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复出口可免征进口环节的关税和增值税。原物料一般不得在国内采购,但目前有些地区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可使用国

产原材料、零部件进行加工装配制成产品后出口。在产品销售方面,产品100%出口外销,无内销权,内销可能追诉为走私。但有些地区对外加工装配的成品属于国内市场紧缺而国家允许进口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按规定办理进口手续和依法纳税后,可以在国内销售。而三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独立经营的企业,经申请设立登记,组织资金、设备、人员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独立经营。系独立的经济实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在经营方式上自产自销,独立经营。在机器设备进口方面,对免税进口的设备在补税后可在国内销售,也可退运出关。在原物料采购方面:进料加工复出口可免征进口环节的关税和增值税,其他则需课税。原物料可以在国内采购。在产品销售方面,产品合法内销,比例可达100%,但对企业有属产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项下进口设备,如有内销,在设备进口时征收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税款不再返还,同时可能追缴该项目已返还的税款,并依法予以处罚。

四、税收政策的差别:

就三来一补企业而言:企业所生产的出口货物和所获得的工缴费免征增值税;凡新办”三来一补”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一、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不能开出增值税发票:出口无退税。对三资企业而言: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政策;企业出口外购的产品,凡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或外商投资给本企业使用的商标及出口给进口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可视同自产货物办理退税;可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一、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享有利润再投资退所得税政策;在投资总额内采购的国产设备如属免税目录范围,可全额退还国产设备增值税;其投资额的40%可抵免新增的企业所得税。

五、转为三资企业是长足发展的需要:

三来一补企业,企业所有权属村镇经济发展公司,外商对企业无所有权。对投资的设备依加工装配协议拥有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在村镇名下以租赁方式取得,外商无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外商自建的厂房或员工宿舍只能依土地租赁合约拥有租赁权。对无形资产(企业商号、商誉)不拥有所有权。须依加工装配协议按企业规模或外汇工缴费的一定比例向村镇经济发展公司上缴统筹及相关的管理费。对于三资企业:外商对企业完全拥有所有权。包括企业的各项动产、不动产(房屋及建筑物)和无形资产(企业商号、商誉)。企业可租赁也可向政府购买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当然也无须向村镇经济发展公司上缴统筹及相关的管理费。综上所述,由于“三来一补”企业属加工贸易形态,企业的资金及设备由外商投资,但企业的所

有权属中方所有,外商较无保障;生产的产品须全部外销,不能拓展中国大陆市场;不能给转厂客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使市场逐渐变窄;不能在中国大陆上市或融资等等。三来一补企业这一系列固有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发展的速度和空间,而目前政府也为“三来一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提供了政策上的极大便利。尽管“三来一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还存在设备补税等问题,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和现实的需要来看,“三来一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都是具有相当的必要性的。

长安镇介绍

长安镇介绍 长安镇位于东莞市南端,东邻深圳市,南临珠江口,西连虎门港,G107国道、S358省道、广深高速、虎岗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纵横贯通全镇;区域面积98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常住人口67万(2013),其中户籍人口4.6万,旅港同胞3万多。改革开放以来,长安发展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镇域经济的排头兵,曾获“全国首届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第3名、全国文明村镇、国家卫生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中国摄影之乡等5个国家级之乡、广东省红旗基层党组织等国家级荣誉50多项、省级荣誉60多项。[1] 长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出口总额、国税收入、用电量、常住人口等5个指标位居东莞各镇街第一,经济社会建设综合指标总分2014年居东莞第一。 地理环境 长安镇是东莞市下辖的 32 个镇区之一,位于东莞市最南端,珠江口东南岸,东连深圳宝安,西接虎门古镇,地处广(州)深(圳)经济走廊中部,是广州、东莞与深圳交通往来的南大门,距深圳市区 55 公里,广州市区 90 公里,东莞市区 30 公里,广深高速公路、 G107 国道、 S358 省道纵横贯通全镇,水路紧临东莞市虎门港[2] 。长安镇背山面海、坐北朝南的地貌走向,有“左龙(蛇口)右虎坐莲台,依山傍水中平原”之称。[3] 行政区划 截止2011年行政区域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居委会,常住户籍人口4万多人、非户籍人口100多万人,旅港同胞3万多人。社区主要有上角、厦边、厦岗、上沙、沙头、乌沙、锦厦、新民、涌头、咸西、长盛、宵边、新安。 产业重镇 长安镇是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也是中国市场名镇,每年一届的“中国(长安)国际机械五金模具展览会”,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一个大型专业展会。最近些年来坚持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抓手,选择了“三旧”改造、自主创新、产业转型、节能降耗四个重点进行突破,取得积极成效。编制《长安镇“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长安第一高楼长安万科中心成功奠基;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成功协助环球石材入选上市后备军,帮扶劲胜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推动东阳光公司新药开发创新科研团队入选广东省首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完成了电镀、印染专业基地项目的前期有关报批手续,积极筹建三洲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探讨.doc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中小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成长。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中小企业整体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健康发展的标志。解决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问题,对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中国产业状况,着重对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及其现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前景;现状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体系内产业的联系与联系方式、产业间的比例关系等。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成长。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速度加快。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产业结构现状 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1)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实现了战略性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全国大力实施农业创新工程,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创意农业,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农业己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态和生活功能拓展,农业生产规模逐步缩小,农业科技含量增大,效益提高。(2)第二产业结构明显改善,趋于合理化和高度化。近年来,第二产业比例稍有提高,且制造业内部结构更为合理。 十一五期间,围绕经济发展总目标,以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突出发展重点,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第三产业崛起,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跃升。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其经济总量、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在三次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口益显现。现代服务业保持了旺盛的活力。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房地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三大支柱行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和高度化,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中小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吸

中国三大产业效率评价

中国三大产业效率评价 【摘要】传统的DEA方法将决策单元视为“黑箱”,因此往往高估效率且无法发现被评单元非有效性的来源。网络DEA模型建模时放弃了黑箱假设从而使得所得效率值更加精确。本文使用高强的平行结构模型评价中国三大产业的效率,创新之处在于对模型的初始数据进行了必要的修正,结果显示使用修正后的数据所得的效率值有较大改进。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DEA)CCR模型平行结构模型效率评价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是数学、运筹学、数理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的一个新的交叉领域,基于Farrell于1957年在生产效率的度量方面所做的基础性工作,最初由Charnes和Cooper等人提出。这一方法可以测量非边界的DMU的效率水平,并且识别那些非有效DMU所对应的标杆(benchmark)。由于DEA具有“天然”的经济背景,因此DEA方法广泛应用于公共部门以及企业的效率评价,例如学校、酒店、银行、保险业、铁路部门、国家经济等。而传统DEA模型也在不断完善与扩充,例如继1978年Charnes和Cooper 等人提出CCR模型之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模型相继出现:BCC模型,FG模型,ST模型,加法模型等。 传统的DEA存在着一个“黑箱”假设:假设其评价的DMU内部为一个“黑箱”,即具体的转化过程不会精确地表述和模拟。这一假设曾被认为是DEA方法的优势之一──它只是揭示而不强加转化过程的结构。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实践对效率评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深入到决策单元内部并找出低效症结所在,成为提高效率精确度的一条途径,这就需要找寻一种新的方法来打开“黑箱”,为管理实践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效率评价结果。打开“黑箱”后,主要能够获得以下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识别非有效性的来源。标准DEA并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详情来识别组织中非有效的特别来源。正如Kao and Hwang(2008)文献引言部分所提到的,什么因素导致了DMU的非有效是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尽管减少输入增加输出可以提高绩效;二是提供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提高组织绩效。网络DEA模型允许单个DMU决策者能够集中特别的效率增强策略在那些生产过程的组成子决策单元中。例如,某些情形下,通过合并所观察的DMUs的一些子结构能够理论上获得更优的绩效。 网络DEA的建模与实证已成为当前DEA领域的研究热点。最早的网络DEA 模型出现在F?覿re and Whittaker(1995)、F?覿re and Grosskopf(1996)这两篇文献中。此后,F?覿re and Grosskopf(2000)发表了一篇以“网络DEA”为题目的论文,正式提出了“网络DEA”这一名词。后续的网络DEA研究包括Lewis and

东莞市高埗镇经济分析

东莞市高埗镇经济分析 一、地理人文概述 高埗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3°05′—23°08′,东经113°45′,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长青,年平均气温为21.9℃。全镇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4.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2009年常住人口16.2万,户籍人口3.76万,下辖一个社区,18个村委会。高埗区域优势得天独厚,位于东莞市的北部,水陆交通便利,在东江下游南支流稍潭水北岸、潢涌水南岸、挂影洲围西部,三面环水。镇内形成“四横四纵”的现代化交通网络,直接接驳莞深高速、广惠高速、莞增高速及广园东快速路,实现与广州、深圳、惠州及周边镇街得无缝对接,构筑起“一小时经济圈”。从镇中心至东莞市区仅需5分钟车程,至广州白云机场约60分钟车程,至深圳机场约40分钟车程,至虎门港约30分钟车程,至广九铁路石龙站约20分钟车程,至京九铁路东莞东站约40分钟车程。 高埗镇因政府驻地高埗村而名。1951年为东莞县第四区,1957年为第十五区,后划入冼沙大乡,1958年并入石龙公社,1961年拆出高埗公社,1983年改社设区,1987年4月撤区建镇。 革开放以来,高埗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全镇建成多个颇具规模的外资工业园区,形成以电子、塑料、玩具、五金、制鞋、箱包等为主的工业布局。该镇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成了一批“三高”农业发展项目,种植的优质无公害瓜蔬远销港澳及海外,成为极有特色的城郊农业和创汇农业。 二、自然环境特点 1.河流水域 高埗镇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位于东江下游、东江南支流稍潭水道北岸、东江支流潢涌水道南岸、挂影洲围下半部,属于东江三角洲与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处,三面环水,境内河涌纵横,交织成网,水系发达,是典型的水乡地区。地表水资源丰富,而地下水水资源十分有限。东江发源于江西省邬县桠髻钵,流经龙川、河源、紫金、博罗、长阳、惠州等县(市)进入东莞市桥头镇,从市北边自东向西横贯而过,在石龙头分流为北干流和南支流。北干流流到渔民洲分出一条支流,沿该镇西部边界,流经塘厦、护安围、保安围、芦村注入东江南支流,形成潢涌河。东江南支流沿该镇西部边界,流经该镇的上江城、下江城、稍潭、柳树坊、芦村,奔向狮子洋。 三、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高埗人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全镇建成多个颇具规模的外资工业园区,有来自日本、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法国、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近200家,形成了以电子、塑料、玩具、五金、制鞋、箱包等为主的工业布局。民营企业已达3010户,产值和税收均占全镇的30%以上,成为高埗镇的经济支柱。 高埗镇积极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和水利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逐步形成蔬菜、畜牧、渔业几大主要产业,并且在生产形式上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转变,生产目标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经营向产、供、销一体化转变,发展阶段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

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 摘要:苏州地区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繁荣增长点,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其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升级,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苏州产业机构的变化以及苏州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自己的发展意见,让苏州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产业转移中获得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 正文: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苏州市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及国家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条件,迅速发展,其生产总值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 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1.95亿元到2000年的1540.68亿元再到2009年的7740.20亿元,可以看出苏州的生产总值的发展状况。但与此同时,苏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我们都知道,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必须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地区的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正是由于苏州市的产业结构中出现了一些与经济增长不相符合的现象,这些现象对苏州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在2010年两会期间,苏州市市长阎立明确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苏州经济的迫切任务。 我通过对苏州近十年(2000~2009)经济发展及产业机构的研究,得出一些对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感想,为苏州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一、苏州市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苏州地区历年产业结构以及百分比(如图)

年份 地区生产总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 1952 4.38 2.01 1.09 1.2912645.89% 24.89%29.45%1957 5.58 2.46 1.72 1.4114744.09%30.82%25.27%19627.15 2.97 2.4 1.7818041.54%33.57%24.90%196510.78 4.95 3.74 2.125445.92%34.69%19.48%197015.03 6.26 6.16 2.6232541.65%40.98%17.43%197523.328.1810.98 4.1547135.08%47.08%17.80%197625.158.5812.14 4.4350834.12%48.27%17.61%197727.427.8914.74 4.7955028.77%53.76%17.47%197831.958.9717.79 5.1863428.08%55.68%16.21%197935.279.5719.18 6.5269127.13%54.38%18.49%198040.6810.0323.85 6.878724.66%58.63%16.72%198143.769.7726.237.7683922.33%59.94%17.73%198247.6112.0427.627.9690225.29%58.01%16.72%198352.5311.9430.789.8198922.73%58.60%18.68%198468.0517.0339.2211.8 1 28025.03%57.63%17.34%198591.9118.0756.6717.17 1 71419.66%61.66%18.68%1986104.0621.7961.6420.63 1 93520.94%59.24%19.83%1987127.0224.1877.0825.76 2 33819.04%60.68%20.28%1988165.1329.52101.1734.44 3 00917.88%61.27%20.86%1989176.2929.73105.6640.91 3 18216.86%59.94%23.21%1990202.1435123.2443.9 3 61717.31%60.97%21.72%1991235.135.76147.2252.11 4 17815.21%62.62%22.17%1992359.6940.56230.7788.35 6 36011.28%64.16%24.56%1993525.9650.16336.06139.74 9 2589.54%63.89%26.57%1994720.968.46442.89209.55 12 6399.50%61.44%29.07%1995903.1180.37543.41279.33 15 7848.90%60.17%30.93%1996 1 002.1488.18567.96346 17 4748.80%56.67%34.53%1997 1 132.5988.16636.42408.01 19 7137.78%56.19%36.02%1998 1 250.0188.01701.95460.05 21 7337.04%56.16%36.80%1999 1 358.4388.14764.07506.22 23 592 6.49%56.25%37.27%2000 1 540.6890.96870.1579.62 26 692 5.90%56.47%37.62%2001 1 760.2891.41999.89668.98 30 384 5.19%56.80%38.00%2002 2 080.3791.72 1 211.52777.13 35 733 4.41%58.24%37.36%2003 2 801.5675.75 1 771.86953.95 47 693 2.70%63.25%34.05%2004 3 450.0077 2 268.001 105.00 57 992 2.23%65.74%32.03%2005 4 138.2191.71 2 681.541 364.9768 618 2.20%66.60%31.20%2006 4 900.63104.15 3 152.031 644.4580 116 1.95%65.39%32.66%2007 5 850.11115.18 3 632.032 102.9194 318 1.73%63.71%34.56%20087 078.09133.6 4 257.902 686.59112 872 1.62%62.01%36.36%20097 740.20142.82 4 547.123 050.26122 565 1.80% 58.80% 39.40% 注:2005年开始数据根据经济普查已作调整,下同。 历年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东莞各镇产业介绍

中国塑胶商贸重镇,南往深圳38公里 清溪 电脑制造企业 塘厦镇 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电源设备、家用电器为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国际性电子、电脑、电器及周边设备加工制造业基地之一 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精密机械、运动器材等高科技产品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国际性电子、电脑、电器及周边设备加工制造业基地之一 凤岗镇 厚街: 形成了以机电、鞋业、家具等为支柱的产业集群,其中机电、鞋业和家具三大产业出口量总和占全镇出口总额的85%。电子机电类企业占外资企业投资总额47%,占全镇出口总额的72%。 常平: 形成以五金、毛织、电子、塑料制品等为重点的支柱行业 虎门 形成了包括服装、电子、物流、会展、五金、塑料、玩具、彩色印刷、电线电缆等30多个行业,6万多个品种 长安 主要行业是电子、电器、五金、玩具、制鞋、制衣等 沙田 大岭山 形成了以家具、印刷、电子三大产业为支柱,五金、塑胶、皮革、制鞋、化工齐头并进的多元化工业群体 红梅 主要工业产品有纸制品、玻璃、纺织服装、皮具袋品、电子电器、五金医药等 道滘 麻涌 望牛墩 逐步形成了由纺织、服装、五金、造纸、电子、机械等待业组成的中堂

形成以电子、塑料、玩具、五金、制鞋、箱包等为主的工业布局 石碣镇 数码产业重镇,还有电器、五金制品、玻璃制品、灯饰制品、现代家俱、服装服饰、文化用品、皮革制品、精制食品等等, 石龙 茶山 形成了以服装、玩具、食品、五金、塑料、电子为主的工业布局。 寮步 初步形成了以电子、电脑、电器组成的产业簇群,是东莞市三大电脑资讯产品生产镇之一。 石排 企石镇 企石镇在以人造花、灯饰、五金、塑料等为主的原工业生产体系基础上,大力开展招商选资,重点扶持光电科技、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高技术、高效益、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 横沥镇 东坑 形成了以电子、服装、塑胶等行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大朗 在工业领域形成了毛织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 桥头 已初步形成以电子、塑胶、机械、印刷、纺织、家私为支柱行业的现代工业体系。 黄江 主要产业有电子、塑胶、五金、鞋业、家私、玩具等 谢岗 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五金、玩具、纺织制衣、保健食品等高新科技产品为主的工业布局

浅谈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和趋势

浅谈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和趋势 摘要:产业结构转型是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用工成本不断提高、金融危机的冲击、环境污染的严重,原来的粗放型经济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经济转型势在必然。产业调整是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它的好坏关系着下一轮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产业结构转型关系着千千万万个企业的生死和老百姓的就业形势。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和趋势在文中进行分析。 关键词:产业结构转型、服务业、市场、创新

正文: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起点 ■我国产业结构应由原来的低收入国家水平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提升。 ■进一步的发展就是以城市为主导,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到了新的起点,这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在我国的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之后,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由经济总量转向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也就是说,在这个新起点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需要由速度转向结构。去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结束持续30多年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期,转向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减缓固然有外部市场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我们的主动调整。特别是,这个“调速”为调整产业结构、争取长期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机会。 过去人们特别重视企业竞争力,这是个需要通过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来解决的问题。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竞争力比企业竞争力更重要。就如波特所说的,竞争力以产业为度量单位。对企业来说,产业的机会与威胁决定了竞争环境的优劣。当然,就竞争环境来说,它既伴随着风险,又隐含着回报。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企业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注点和落脚点有何不同?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是让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位置。但对国家来说,国家的竞争力在于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最为重要的是发展同时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对主导产业进行持续更新,最终要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如何,在新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政策作用的空间有多大,其未来走向是什么,都是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在对中国过去产业结构政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WTO背景下未来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的走向。 一、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中国基本上遵循了苏联模式,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政府利用严格的价格管制、强制命令等行政手段优先将稀缺资源配置到重工业部门,使得重工业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这在当时严酷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是符合历史和逻辑的必然选择,也为我国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经济技术基础。但是,重工业的超前发展也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时,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为了矫正畸形的产业结构,协调各产业部分的发展,政府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先后出台了轻纺工业优先发展政策、促进“短线”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限制“长线”的加工工业发展的政策。从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看,促进农业和轻纺工业发展的政策效果显著。到1982年,我国粮食和工业消费品长期供应紧张的状况已有根本改变;促进“短线”产业和抑制“长线”发展的政策效果就十分有限了。在整个80年代,尽管国家鼓励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并在资金、物资、能源、交通等方面进行扶植,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却始终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其“瓶颈”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相反,国家限制发展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加工工业却不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在产业结构失衡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之后,国家在继续坚持执行“促短限长”的结构调整政策的同时,开始重视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政府明确提出了“有重点地开发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产品,努力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有计划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及“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七五”计划执行的结果看,结构失衡问题依然严重,新兴产业的建立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的进展十分缓慢,产业政策目标基本没有达到,以至于“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与“七五”极为相似。90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加工工业因其经济技术特性成为主要的投资领域,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加工企业迅速大量涌现,“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不仅没有得到执行,而且加重了业已存在的产业结构失衡、产业低度化和分散化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被迫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以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 “九五”期间,我国在成功实现国家经济“软着陆”的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突出表现为一般加工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技术相对密集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尤其是技术密集度高和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的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上升。1999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在制造业的比重已高达8%。2000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了33.7%。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和交通运输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家用电器已经成长

产业结构协调理论综述

产业结构协调理论综述 1引言 产业结构协调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既意味着产业结构本身的协调和优化,也意味着区域之间在产业发展上合理的分工。以区域的协调发展为例,区域是为管理社会、经济等活动的应用性整体,作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区域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彼此相连,相互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和谐则会对区域经济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摩擦和冲突。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但是,国民经济却并不等于各区域经济的简单累加。区域经济协调则会产生“1+1>2”的效果,反之,若区域经济之间摩擦和冲突不断则结果往往是“1+1<2”[1]。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一直较大,改革开放以来非平衡发展模式的实施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地区协调来实现。目前正处于转轨期的我国经济改革,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的干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产业结构区际矛盾的具体表现就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以及由此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地方利益抬头、产品的过剩与短缺并存、产业过度竞争等,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我国各种经济资源的配置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研究探索产业结构协调的理论,以减少或协调产业发展的矛盾,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产业结构协调的重要性 2.1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社会化大生产,在客观上都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对一国来讲,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国民经济要实现持续稳步增长,产业之间的发展必须协调,即在再生产过程中,应经常注意保持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这种内在联系和数量的比例关系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各个部门和行业之间;每个部门和行业内部各环节之间;同类产品生产的各部门和行业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等,产业结构协调意味着从产业的角度看这些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是协调的。 2.2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的背景下,市场上的中间产品需求日益增多,产业部门之间彼此依赖程度日渐增大,结构效益的权重日益上升,以至于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支点。这种来自结构聚合的经济效益,其意义已大大超过个体劳动生产率提高对效益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现代经济增长应该是速度与效率的统一,只有产业结构协调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否则社会商品要么是短缺与过剩并存,要么是以周期性的波动甚至经济危机爆发出来。对第二次产业而言,由于三次产业之间存在着供求关系和一系列数量比例关系,因此其发展必须与第一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发展相适应。只有产业结构合理,才能保证各

东莞的今昔产业集聚变化

东莞的今昔产业集聚变化 昔日:东莞市拥有的产业集群极多,如光电产业集群,纸品产业集群,塑胶化工产业集群,毛织产业集群,家具出口业集群,电子产业集群,汽配业集群,等等。然而电子产业集群在东莞是最具规模的集群产业。人们常说,只要东莞到深圳塞车,全球电脑市场将会受影响。这种说法毫不夸张,这座位于珠江三角洲最强发展轴“穗”“深”“港”“经济走廊”中心的城市,直至2008年调查报告显示,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为3009 .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总产值为2775.01亿元,软件收入72.9亿元,电信业务收入165.02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5.4%。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在全国城市中仅次于深圳、上海、苏州,居全国第四位,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峻认为东莞的电子信息业还有统计上的漏洞,实际规模应该可以排到全国第三。由此可见,因为电子产业综合效益较好,各项指标均占大头,电子产业已经成为东莞经济的中流砥柱之一。 东莞电子产业集群的发展史:因东莞的优越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国际上尤其是台湾省IT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1989年10月,台湾至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石问路,在东莞市石碣镇办起了第一家台资电脑产品企业——东聚电业有限公司,生产电脑保护排插。该公司直至现今已经是东莞规模最大的电子产业公司之一。1992年,由于台商的大量进驻,东莞开始大量出售土地建设厂房,外来务工也不断地涌进东莞这座城市,投资方式主要以“三来一补”为主。这个时期也不乏大型IT企业的大规模投资,如台达,声宝,城洲,忆声,光平等大型公司的进驻。1996年开始,东莞电子产业集群特点的邹形开始形成,如企业数量多,行业多元化,大型集中化,技术设备的引进也比以往的新颖,先进。如光碟机,主板,液晶显示器的投资业相继出现。大众,微星,鸿友,源兴,致福,国巨,美格,技嘉等著名企业也是这个时期进驻东莞的。电脑装配的部件95%以上可以在东莞配齐,东莞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合作,上下游联动,配套完善的企业集群。直至2000年,东莞的电子集群已经成型,东莞成熟的IT配套生产网络,吸引了更多的IT企业加大对东莞的转移,如光宝,汉阳等企业把把东南亚或东莞的生产线全部搬回东莞。目前台湾的十大厂商在东莞都有投资,台湾IT企业在东莞增加投资,加大规模的同时,并逐步把晶片元件等高技术含量的部分转移到东莞,如华新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生产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产业在东莞规模庞大,发展良久,是东莞最为庞大的产业集群,成为东莞经济的首要支柱。 东莞电子产业现今所面临的危机:但东莞的电子产业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东莞靠90年代不断吸引大量外来资本,才逐渐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之一。如今,恰恰因为对外依存度很大,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这些曾经称其东莞经济半边天的支柱,自金融危机之后,订单缩水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的最大问题,不少电子企业通过裁减人员或降低工资来维持企业自身的生存。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外向型特征明显,从企业来看,外资企业和港台企业产品出口比例均在80%以上。此外,东莞还存在产业布局分散的问题。东莞市经信局认为,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初期,东莞采用以镇街为主体、自发式发展的思路,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缺乏统一规划,所以产业布局非常分散,各镇街产业优势特征也不明显,产业同质化水平较高。由于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信心,需求市场严重萎缩,这也是外向型企业在该年发展受到的最大威胁。产品结构的不同所处的境遇也大相径庭。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商、泰科电子总经理陈苗圃坦言,电子行业今年必定面临“寒冬”,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需求萎缩,订单减少。但同时他认为东莞的电子行业面临的危机与机遇并存,这种危机也存在结构性的分化。目前,泰科电子面向医疗等高端行业的工厂效益不降反升,原因是客户端没有受到消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2004-04-28 10:40 张键杜晓力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也走向了国际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家要想谋得最大利益,就必须提高其国内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加入WTO后,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农业的发展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一、相关理论与实践 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最早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些著名学者、研究机构、政府组织和企业分别从国际竞争力产生的基础、评价方法和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1、关于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国际上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主要包括结构学派、能力学派、资源学派及新竞争战略管理理论。 结构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教授。他把产业组织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引入企业战略管理中,形成了经典的结构一一行为 一一效果(SCP)模式,即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和行为以及企业的绩效和盈利能力。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波特教授发表了其著名的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他在著作中提出了不同产业环境下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以及企业成功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产(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及决定因素,国家的竞争优势的决定及其对产(企)业竞争力的支持作用,并构建了著名的菱形模型(又称“钻石模型”),为企业竞争力分析提供了实践方法。 波特教授认为,有五种力量驱动企业竞争,即供方侃价能力、需方侃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生产者的威胁,企业若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围绕三种基本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来组织资源和进行生产。在进行产(企)业竞争力分析时,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法和菱形模型分析法。 价值链分析法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创造价值,通过对各个环节价值增值,纵向与横向比较来确定各个环节本身的价值,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异,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来源于企业与竞争对于在价值链上的差异。波特教授的菱形模型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出发来分析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各相关因素并解释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以及国际竞争力形成的条件和不足。菱形模型的六要素包括市场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产业链)、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战略、政府、机会,除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战略”这一要素属于企业内部条件(竞争力研究的微观基础)外,其他五个要素都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也可以看作是企业竞争力的宏观决定条件,各个要素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并相互促进。 与波特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研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汉默尔

英语演讲 介绍自己的家乡 东莞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My name is xxx. It is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stand here and give you a short speech. Today, my topic is ”City of Bay Area, Beauty Dongguan ”. I am really familiar with everything in Dongguan since I have lived here from my birth to now. And I love Dongguan, and I’m so proud of being a student of Dongguan. Dongguan is located in Guangdong and near Hong Kong and Macao, which is a part of Great Bay Area. I'm excited to see this majestic city. Here, in Dongguan, we see the growth that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 the soaring skyscrapers, the bustling streets,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 just as I'm impressed by these signs of development in Dongguan in the 21st century, I'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the better future of Dongguan. I love Dongguan. As a young student, all we should do is to study hard and devote ourselves whole-heartedly in the future, to the great cause of building you into an even stronger and greater country in the world. I love you, my beautiful city! I love you, Dongguan!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以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以东莞茶山镇食品产业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以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以东莞茶山镇食 品产业集群为例 作者:刘斌, LIU Bin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东莞,511700 刊名: 财经问题研究 英文刊名: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年,卷(期:2010(5 参考文献(13条 1.梁文玲基于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品牌效应探究[期刊论文]-经济经纬2007(03 2.东莞市经贸局东莞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6-2010 3.东莞市统计局2007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吕文栋;张辉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5(02 5.东莞市统计局东莞统计年鉴2005 2006 6.吴瑾;刘会武;王胜光欧美产业集群政策的比较研究与思考[期刊论文]-科研管理 2008(01 7.张红;陈剑荣;叶飞产业集群经济 2007(07 8.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2002 9.东莞市统计局东莞统计年鉴2006 2007 10.陈佳贵;王钦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 2005(09 11.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 2005(05 12.胡宇辰产业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当代财经 2004(11 13.Michael E.Porter 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1998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818085982.html,/Periodical_cjwtyj201005007.aspx

关于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关于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关于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3) 一、支队活动概述 (3) 二、支队工作理念及特点 (3) 1.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式 (3) 2.访谈对象典型有代表性 (3) 3.调研注重点面结合 (4) 4.汇总材料,深入分析 (4) 三、国企产业调整的影响 (4) 1.产业结构调整背景 (4) 2.产业调整思路 (5) 3.产业调整对职工生活的影响 (5) 4.产业调整对企业的影响 (5) 4.1扭亏为盈,增强竞争力 (5) 4.2提高热情,吸引人才 (6) 4.3节能减排,提高环保意识 (6) 四、“国企产业结构调整”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7) 1、您对于国企产业结构调整了解有多少? (7) 2、您觉得是否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8) 3、贵企业进行过怎样的调整? (8) 4、您觉得应该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9) 5、产业结构调整在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 (10) 6、产业结构调整前后外资所占比例、进出口贸易所占比例? (11) 7、产业结构是否带来企业人事方面的调整? (11) 8、产业结构调整前后与中小型私企之间的合作有何变化? (12) 五、总结 (12) 六、参考资料 (13) 附录一:调查问卷——国企产业结构调整 (14)

关于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一、支队活动概述 自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后,为增强国企市场竞争力,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年来,国有企业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等。 本支队就是针对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一问题,以中国石油辽阳分公司为国企典型进行相关的调研活动,探求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国有企业本身的影响,调整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给国有企业职工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等。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发放问卷,与国企的领导以及普通职工访谈等形式进行,最后将我们的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并结合我们自己对于问题的分析,完成本支队的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二、支队工作理念及特点 本支队工作旨在发现探究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的措施、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调整后对于企业自身以及企业员工的影响,帮助支队成员更好的了解国情同时锻炼队员能力。 1.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式 本次活动采用发放问卷与访谈的调研方式,既通过问卷调研了解国企职工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些突出问题的看法,同时又通过访谈国企员工了解产业结构调整全过程,从职工眼中的一些细节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企业本身以及职工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2.访谈对象典型有代表性 本次活动在联系访谈对象时,主要针对中石油辽阳分公司中已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单位的领导和普通职工进行访谈,从企业领导和普通职工的不同的角度揭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2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2.2.1产业结构理论 根据我们对产业结构的了解,产业结构就是指在某个国家或者某各地区所拥有的劳动力,以及他们所具有的资金再加上所有的生产资料和各种的物质总和,这些在国民经济的陪比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改地区或者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它们能够达到最好的程度。在现在社会,我们所考察国民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中生产的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产业的增加值就是运用它们两个的比值来确定的。 均衡增长理论是赫希曼不均衡增长理论的对立面,赫希曼讨论的前提是在资源比较稀缺的情形下,根据他的描述认为,我国现在还处在高速发现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就发现来说,这些资源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从而诱发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均衡增长理论更加适用于山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就 以山西省为例,山西作为煤炭大省,他们只要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再加上他们丰富的资源,全面发展多个产业。 2.2.2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发展中慢慢的变化,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我们现在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有效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所谓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指为了使产业结构分部更加的合理,产出效率更加的高,使产业的发展达到另外一个高度。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它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实现资源和结构的合理化配置,这样有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接下来,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什么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所谓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将原有产业的各个生产要素合理的配置,这样对于产业来说,能够使它们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使各个生产部门能够通力合作,为经济长久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得,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我们要综合考虑各个生产要素之间是否相互的统一。这个方面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产业的生产技术与改产业所需的劳动力是否相匹配,如果对于产业来 说技术层面与劳动力的配比出现了严重的偏差,那么这种矛盾的存在迟早会发生,只不过是早是晚的事,通过各个生产部门的收入总额与本部门的总的劳动力总和来配比,这样能够大体上得到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次,产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方式是否合理有效。这个方面主 要决定着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合理有效,如果投入和产出它们之 间的交易较为密切,那么,对于产业来说,它们的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密切,在企业中,各个产业部门的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来说,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是相互服务的,即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例如大的方面来说,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工业最后还的反哺农业,用技术和设备促进农业的发展。第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这个层面上所说的意思是某个部门的发展,不能够影响到另外一个产业的发展,它们应该是共同发展,这个平衡如果被打破,那么这个发展就是不平衡的,换句话说,就是不协调的。 再者,对于各个产业部门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在地位上是否相同,现阶段,社会经 济发展的很快,而且竞争压力也是非常的大,这就造就了一些产业会对某些部门产生偏见,因为他们最注重的只有利润,这就会导致一条腿走路的现象,因此就会出现部门之间他们的权利不同,最终也会导致他们的地位出现一定的差距,进而形成了各个产业之间的部门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