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笛演奏技巧

长笛演奏技巧

长笛演奏技巧
长笛演奏技巧

音尾下垂

音尾下垂在长笛演奏中是很常见的问题,见于长音演奏的尾端部分,其表现是音尾部分没有保持所演奏音的本来音高,而是或轻微或夸张地有所降低,导致音准出现问题,给听者造成一种听觉上的不适感,对演奏者的演奏状态产生质疑。在两种状况下会出现此问题,一是演奏者(更多见于初学者)在长音的收音前夕意识上放松造成供气状态改变导致音尾下垂。二是曲目要求演奏者演奏渐弱收束的长音,演奏者气息控制不当造成音尾下垂。这两种情况只有意识上的有意与无意的区别,本质上来讲源头是一致的,即音尾气压的减弱。

我们所说的第一种状况是演奏到音尾时,许多演奏者的意识已经放松,脱离了演奏的基本状态,使送气量减小,气压减弱,从而导致了音尾的下垂。如果是这种情况引起的音尾下垂,解决方法相当简单,这要改变主观意识即可,切记:音停在气前,音停气再停。只要有了这样的意识,音尾下垂的问题会迎刃而解,同时会有比较好的演奏台风。

如果此问题是由于音尾减弱收束的处理不当引起,就应注意对于弱音演奏的练习。毫无疑问,渐弱处理比渐强要困难许多,那是因为如果压力与气量的渐弱动作控制不当,就会引起骤然的气息失控,而不是所需的逐渐减弱的效果。渐弱的演奏方法是,在气息支撑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收缩唇部风口、降低送气速度、减少气量。此动作的要点是腹部肌肉的支撑力不能因为送气量的减小而有所改变,相反地,甚至可以略微加大腹部肌肉的外扩,以保障演奏音高,直至演奏完毕。还有另外一种比较容易控制的方法:需要弱奏时可将演奏正常状态中上下唇的位置进行调整,下唇相对略微向前,上唇相对略微错后。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送气方向与地平线的夹角角度,使相对多的气流吹出长笛吹孔之外,减少了进入笛管的气量。这样也就达到了上面所说的气量减小但腹部支撑力不变的目的。

掌握不好气颤音演奏

因为在学习长笛演奏之初,教师会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保持音的平稳性,因此许多学习者养成了平稳运送气流的好习惯。但是在实际的乐曲演奏中,过于平直的演奏方法会使乐曲听起来空洞、呆板、缺少活力。气颤音是改善这种情况的极好办法。气颤音指的是与弦乐器揉弦效果类似的颤音,而不是通过指法交替变化的颤音(标记为

tr~~)。气颤音是通过对于送气量忽多忽少的变化使某一音的音高

产生上下的小幅度波动,这种波动可以柔和音色,一定程度上扩大音量,而且由于类似人声演唱时的自然颤音而使听者有亲切感,产生更强的共鸣。

气颤根据参与颤音的部位不同而分为腹颤、胸颤和喉颤三种,三种颤音的振动幅度和频率也不同,腹颤音振动幅度最大频率最低,喉颤音的震动幅度最小频率最高,胸颤音居中。腹颤音的演奏方法可以参照顿音的演奏,正常发音后利用腹部肌肉的迅速收紧加快气流速度,与此同时胸腔和喉腔需要尽量打开,以保证气体的顺利送出,此种气颤音适合弱奏或者演奏低音区的音。胸颤音演奏方法是发音后胸腔有规律地控制气量的时大时小,喉腔打开,腹部保持正常支撑状态即可。胸颤音较适合中音区及中等音量的演奏,而且由于幅度适中,听起来最自然,因此是在演奏抒情旋律时最常用的气颤方法。喉颤是在演奏常态下喉头周围部分肌肉一张一弛调节出气量,其余身体部位保持正常演奏状态即可。这种气颤方式幅度小、频率高,多用于演奏高音或者强奏音符时。但这种方式在所有的气颤方式中是使用时最应加以审度的,也是许多气颤音初练者最容易错用的方法。

由于气颤音在音乐的二度创作中,也就是我们所指的演奏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日常练习是必要的,我们可以从腹颤音开始练习:在长音的基础上,以慢速的三连音、四连音、五连音、六连音等多种组合方式做演奏腹颤音的动作,然后加快速度,当气流越来越流畅、颤音越来越自然时就达到腹颤音的标准了。其他的两种气颤音也做如此练习。

需要强调的是,气颤音只是乐曲演奏中的一种效果而不是必须,许多巴洛克时期以及古典早期的乐曲,国际上比较主流的看法是尽量少用气颤音,以还原曲目原貌。在一些曲子或乐章的整体结尾处,如果谱面上标示出渐弱收束且情绪是宁静悠远的,那么也尽量不要使用气颤音。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及作曲家的具体要求及审美和演奏法规律来判断是否需要加上气颤音的效果。

跳音演奏颗粒感不好

由于长笛的明快音色以及灵敏的反应,在许多作品中都会扮演一些活泼、跳跃的音乐形象,因此跳音是十分常用的演奏方式。其要求是演奏的颗粒性好、干脆利落。

跳音的基本动作在送气的起始阶段,舌头迅速地从两齿缝间弹开,发汉语拼音中“tü”的音,然后在音符谱面标记时值的一半时间做干脆的收束。许多长笛练习者会将跳音的演奏单纯地作为对舌部动作的要求,这个看法是错误的。使用单纯的舌部动作来演奏跳音会导致舌根部位肌肉群的僵硬而使跳音效果不明显、有拖连感。科学的跳音

演奏应依托于腹部的支撑。在速度较慢的乐曲中演奏跳音可以借鉴演奏腹颤音时的腹部肌肉状态,但是腹部肌肉收缩的速度要明显加快,将一股集中且结实的气流送出。在此基础上,舌部动作只是轻轻弹开,给这股气流加一个干净的音头即可。这样演奏出的跳音结实、有弹性、音色饱满,而且如此演奏非常省力,可以连续演奏而不易出现舌根疲劳的现象。在快速跳音的演奏方面,由于来不及做大幅度的腹部动作,因此可以放弃上述的腹部肌肉收缩动作,但是气息的大供应量也是必须的,切不可因此而转回到单纯的舌部弹动,以免导致口腔和舌根的肌肉紧张,使跳音演奏的动作僵硬。在跳音演奏中,对舌头的动作要求是比较高的,想要演奏出颗粒强、清晰的跳音,需要在吐音的位置上多做讲究。一般来说靠前的吐音位置更能够帮助舌头快速运动。

“低音吹不响”

长笛的发声原理是:演奏者以特殊角度向长笛吹孔的边棱送气,一部分气流进入到长笛内部产生振动,长笛的笛壁与气流振动产生共鸣发出响亮的声音。在长笛的几个音区中,低音区的演奏是相对有难度的。原因在于,长笛所演奏乐音的音高决定于长笛笛管内空气柱的震动频率。震动频率越高,音高越高,反之音高越低。而空气柱的震动频率是由演奏者送气的急缓与压力来决定的。所以当我们演奏长笛低音区的音时,使用中音区甚至高音区的给气方法是肯定不适合的,演奏低音需要的是缓且低压的气流。但这里有个度的掌握,因为现代长笛的笛壁主要是金属材质,比较厚重,如果气流过缓会导致进其入长笛内部后难以使长笛笛壁与气流共同振动从而产生共鸣,也就很难发出响亮的声音。换句话说,当我们发现低音吹不响的时候,就要排查自己是以下的哪种问题:1.嘴唇闭合过紧,送气太急,导致所演奏的音总会“冒上去”,而不是自己想要的扎实的低音。2.给气不够、嘴唇过于放松,吹出低音了但是感觉音质不好,或者怎么都吹不响。

不论符合上述哪种情况,都说明演奏者使用的送气压力和气流速度不适合低音区的演奏。正确的演奏方法应是:在正常吹奏中音的状态下,嘴唇略放松,使风口更大些,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嘴唇还是要有一定的压力感,送气时唇内侧切不可离开牙齿;口腔内部略抬起,整个口部动作类似于打呵欠的状态。送气缓、热,像冬天呵气暖手时的气息感觉;腰腹部的支撑力可比高音区放松,但吸气时的位置

同样要深。总的说来,演奏低音区的状态应是相当放松的,任何一个部位的过度用力都会导致肌肉紧张、引起气流速度过快或者压力过大,导致音高与音质的波动。初期练习时可以用最夸张的幅度做上面提到的这些动作要领,可能会使音色偏散,但是当逐渐巩固住了放松、位置深的演奏感觉之后,可以进一步加压或加快气流速度到一个合适的值,以使音色更加圆润饱满。

长笛乐曲演奏技巧说明

乐曲说明 咏叙调与急板 这首作品由“咏叙调”与“急板”两部分组成。咏叙调是介于咏叹调与宣叙调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兼有两者的一些特点。 第一部分“咏叙调”由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由一种乐思贯穿始终,音乐朴素自然,如叙述一般。乐曲中有比较多的装饰音,演奏时应遵循古典音乐风格的特点胡演奏规则,以免破坏作品的风格。其次,由于作品所采用的音乐材料变化不大,因此要尽可能地按照乐谱的要求,将力度变化充分表现出来,否则容易陷于平淡无奇的境地。 第二部分“急板”,在演奏时首先应该把握好作品动机中连贯的八分音符,做到节奏准确、时值平均。A段以后的连续十六分音符要演奏的干净利落。J段由于低音较多,在演奏时要多给一些气,以免声音发虚。最好先做慢速练习,待声音质量得到保证后再按照乐曲要求的速度演奏。 女王莎芭的欢宴 这首作品选自亨德尔的交响乐《索罗门》的第三乐章。该作品风格与维瓦尔迪的风格有些相近,情绪热烈、风格典雅、雍容华贵,带着贵族气息。 作品已大篇幅的连续十六分音符开始,贯穿始终。这既是练习断音很好的范例,同时也是对一个演奏员在这方面技巧的公里考验。应该先从慢速练习开始。从第59小节的高音开始,腹部气息要撑住,以使高音获得足够的支持。从第70小节开始的连续切分音,要演奏的干净利落,节奏要更加鲜明。整首作品演奏要一气呵成。 幻想曲 这首《幻想曲》是法国演奏家、作曲家保罗·塔法奈尔取自法国作曲家托玛斯的歌剧《安布罗斯》中的一些音乐材料创作而成的。全曲机构紧凑、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音乐会效果。 作品分“慢板”遇“快板”两大部分。慢板部分前面的引子如歌如吟,具有戏剧性和咏叹调的性质,音乐既自由又有一定的节奏,演奏时要张弛有度。 作品的主题是一首缓慢的浪漫曲,情绪内在而深邃,演奏时要用气将音乐连起来;同时要把握好乐句,要有大句子的感觉。 从第53小节开始,是一大段密集的带有分解和弦式的快速音群,旋律在钢琴声部,长笛是伴奏声部。演奏这段音乐时,首先要将音分组,然后进行慢速练习,节奏要稳定,不可越吹越快,更不能由于连续的休止符而导致节奏不清晰。 第145小节作品进入3/8拍的段落时,速度更快。演奏这部分最好每小节打一拍,要求节奏准确,并将跨小节的重音演奏出来,这样才能将作品的风格表现出来。此段落要演奏的干脆利落、一气呵成。 波尔卡 这首《波尔卡》全名是《飞派砸面波尔卡》,这是美国电影《疯狂大赛车》中的配乐。因其写的活泼明快,十分受人欢迎。著名长笛大师高尔威的五十周年纪念专辑VCD中就录有该首作品。 这首作品开始即以C大调属七分解和弦式的快速音群层层递进作为短小的引子。

浅谈笛子初学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笛子初学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要: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笛子是我国民间乐器大家族里重要的一员,它那独特的音色,精致的外观,实惠的价格,方便的携带等等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被众多人所喜爱。但是在学习这个乐器的初级阶段却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笛者或喜好,或心理,或兴趣等方面的负作用。为了使更多的人能顺利愉快地学这件乐器,在此就我的一些学习经验和方法作几点陈述并谈谈一下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竹笛,学好笛子,问题,解决方法 在初学笛子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如笛子吹不响,指孔按不紧,吹久了两腮酸困、头昏眼花。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由于初学者掌握不好正确的用气的方法和气息的控制能力,吹奏时用力过猛,使整个面部肌肉过于紧张,大脑过度膨胀,严重缺氧缺血,结果造成两腮酸困、头昏眼花。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主要是:每天坚持长音练习,加强气息控制能力,用缓吹的办法把气息慢慢地吹入笛子,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加强此类练习的目的有两个:增加肺活量;和加强小腹及唇部肌肉的控制能力。练习的时间久了,不但能练出足够的气息,还能使唇部、面部肌肉的控制能力随之增强。这样一来两腮酸困、头昏眼花的现象就会一去不复返了。 笛子在我国的流行十分久远,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乐器之一。笛子的制作简单,携带方便,而表现力却很强。清脆,明亮,悠远,深沉等等的音色,使得它成为了无数人喜爱的乐器。一般的吹奏技巧并不是很难掌握的。但是要想学的好学的顺利,就有好多东西需要来探究。 就初学者而言,经常地会遇到以下几点问题。就此,我来说说我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它的办法。 一、笛子的选购 一位笛子爱好者,要选购一支如意的笛子,并不是很容易。这主要地是因为它的材料,制作的精细程度,音色的好坏,外表的美观等决定的。就制作和演奏两方面来说,要保证音准并不是一件十分繁难的事,可要选得满意的音色,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学习长笛的特殊技巧

学习长笛的特殊技巧 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内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外型为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早期的长笛是乌木或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属,比如普通镍银合金或专业型的银合金,9K和14K黄金以及贵金属铂等,偶尔也有表 演者使用特殊的玻璃长笛。传统木质长笛的音色特点是圆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而金属长笛的音色就比较明亮宽广。不同材料的长笛完全根据演奏者的爱好选择。但是在乐队中应该统一使用一种长笛,以得到最和谐、饱满的音响效果。早期的长笛为木制,虽然现在是金属所制,但是长笛的发音原理是因为长笛最上方的木塞震动而发声,因此在西方乐队中归为木管乐(woodwind)。 长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中、高音区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低音区婉约如冰澈的月光;而且擅长花腔,演 奏技巧华丽多样,在交响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独奏乐器。古六孔横笛的音域仅有两个八度多。后屡经改进,19世纪初为d1~a3,有完全的半音阶。伯姆长笛扩展为c1~d4。现代作曲家要求更高,长笛制作日精,指法屡有创新,专业型笛尾加长,可下行至b音,此与吹奏#f4等泛音有关。因此目前音域扩展为b~#f4,共44个半音。b为极端音区;低音区c1~g1音色钝、浓,强奏无效,中强以下有效,弱

奏时大调音色冷漠凄凉、小调音质柔和,更多用在乐队中的独奏段落;中音区g1~g2音色柔美温存,透明纯洁,发音稳定;高音区g2~g3音色清晰开朗,音色饱满;超高音区g3~c4,音色尖锐刺激,穿透力极强;#c4~e4为极端音区。长笛的音色与其他木管乐器相比,其音色由于缺乏谐音,显得冷漠,音响力度弱,表现力不够丰富,音响也不如其他木管乐器丰满,因此长笛不适合模仿人声。但正由于这样的特点,常常用来表现自然界,如田野、森林、湖畔、春天、小鸟以及回声等等,有其独特的能力。 在演奏方面,长笛是吹孔气鸣乐器,奏法繁多,表现力丰富,与弦乐、木管、铜管乐器亲和力强。在室内乐中,长笛加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成为管乐四重奏;再加圆号,即成管乐五重奏。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长笛等搭配成长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长笛在演奏时,演奏者双手持笛,坐立皆可,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双唇构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气流集中冲击吹口盖与孔壁构成的75度锐角发音。 双手持笛,坐立皆可,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双唇构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气流集中冲击吹口盖与孔壁构成的75°锐角发音。其特殊技巧有: 1,泛音:用放松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度、十五度音,产生类似弦乐器的清音效果;

笛子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技巧 包吹法的练习和使用 一、包吹法简介: (一)关于发音 包吹法不但是一种笛子演奏技巧,而是一种全新的吹奏方法。顾 名思义,包吹法,就是把笛子的吹孔完全用双唇包起来吹奏,它是一 种自有笛子和类似笛子这类吹孔乐器以来,从未有过的,全新的吹奏 方法。 包吹法虽然是用上下双唇把身子的吹孔包起来吹(形似吹巴乌状),但它的发音不是通过簧片振动,也不像喉音那样用喉头或口腔 振动发音,而是在双唇包住吹孔的唇内侧(外边看不到)形成风门, 气息通过风门时冲击唇内侧的唇沿产生振动,进而振动笛体使之发出 音来。道理上近似吹铜管乐器,但不同的是,笛子只有吹孔而没有号嘴,没有像号嘴那样的东西挡住双唇,也不需要像吹号那样大的,强 硬的口风和气流。包吹法的风门形成是丹田的控制与两腮的紧收(双 唇不能紧收,要自然放松)风门的大小、紧松、和口风的软、硬、缓、急,决定着音的准确和音色的优劣。(“用包吹法吹出的音呼效果近 似巴乌和喉管。音量大、音质浑厚、低沉,如控制弱一些就与巴乌的 音色十分相似。”——摘自《中国笛网》之笛子论文“论全新的竹笛 技巧”)包吹法能够采用笛膜和不采用笛膜两种方法来演奏,不用笛 膜(或将膜贴紧)发出的音圆润,但振动的共鸣略差,用笛膜吹奏发 音透明,秀丽,清脆,此两种音色能够选择使用。 包吹法在笛子上所发出的音,比原来笛子上的音高一个大二度, 就是说比笛子高一个调。用第三孔作D的笛子来吹奏,吹出的实际音 高为E(第三孔变成了E)。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包吹法应以第二孔 为基调(第二孔作“1”)筒音为“低音6”。如用D调笛(全按为低

音5)吹奏某一首乐曲,当吹奏要变为用包吹法时,变就要以第二孔作“1”(全按为低音6)的指法来吹奏,其音就与用哨吹法所用的第三 孔作“1”的调一样高。因为气流的大小和口风的软硬缓急不同,对音 高的影响很大(幅度可达一个大二度至小三度),所以用包吹法也能 够用和哨吹法同样的指孔吹奏出同样的音高,如第三孔的D音,用包 吹法也可吹成D音,但这样吹出来的音不够圆润,不够丰满,不够明亮。所以我们经过反复的比较,持续探索,最后选定了高一个全音的 吹奏方法,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二)关于指法 包吹法的指法和哨吹法的指法一样,但是因为它的发音比笛子高 一个大二度,所以必须转调(变指法)吹奏。而这几个调(指法)在 哨吹法中却很用的很少。所以演奏较为困难。如:小工调(全按为低 音5)哨吹转为包吹就成了第二孔作“1”(全按为低音6)的指法吹。正宫调的哨吹(全按为低音2)转包吹法后,却成了六字调(全按作为低音3)的指法。以此类推即可。 (三)关于使用 包吹法掌握好了,在实际工作中用途十分广泛,能够代替巴乌实 行吹奏,把膜帖松一点,或气息猛一点,音色又很近似喉管和西洋单 簧管的中低音色,把笛子发展成多种功能,多种用途,丰富了表现水平。 包吹法的使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单独使用,另一方面是与哨吹法 交换使用。因为能交换吹奏,能在一支笛子上吹奏绝然不同的两种音 色效果,正是使用包吹法的成功。它独有的特色使人耳目一新。在独 奏中广泛使用各种交换吹奏手法使演奏在高、低、快慢、长短、强弱 变化中又增添了一种绝妙的音色对比,能出人意外,能引人入胜,收 到极好的效果。 二、包吹法的用笛

长笛演奏技巧

音尾下垂 音尾下垂在长笛演奏中是很常见的问题,见于长音演奏的尾端部分,其表现是音尾部分没有保持所演奏音的本来音高,而是或轻微或夸张地有所降低,导致音准出现问题,给听者造成一种听觉上的不适感,对演奏者的演奏状态产生质疑。在两种状况下会出现此问题,一是演奏者(更多见于初学者)在长音的收音前夕意识上放松造成供气状态改变导致音尾下垂。二是曲目要求演奏者演奏渐弱收束的长音,演奏者气息控制不当造成音尾下垂。这两种情况只有意识上的有意与无意的区别,本质上来讲源头是一致的,即音尾气压的减弱。 我们所说的第一种状况是演奏到音尾时,许多演奏者的意识已经放松,脱离了演奏的基本状态,使送气量减小,气压减弱,从而导致了音尾的下垂。如果是这种情况引起的音尾下垂,解决方法相当简单,这要改变主观意识即可,切记:音停在气前,音停气再停。只要有了这样的意识,音尾下垂的问题会迎刃而解,同时会有比较好的演奏台风。 如果此问题是由于音尾减弱收束的处理不当引起,就应注意对于弱音演奏的练习。毫无疑问,渐弱处理比渐强要困难许多,那是因为如果压力与气量的渐弱动作控制不当,就会引起骤然的气息失控,而不是所需的逐渐减弱的效果。渐弱的演奏方法是,在气息支撑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收缩唇部风口、降低送气速度、减少气量。此动作的要点是腹部肌肉的支撑力不能因为送气量的减小而有所改变,相反地,甚至可以略微加大腹部肌肉的外扩,以保障演奏音高,直至演奏完毕。还有另外一种比较容易控制的方法:需要弱奏时可将演奏正常状态中上下唇的位置进行调整,下唇相对略微向前,上唇相对略微错后。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送气方向与地平线的夹角角度,使相对多的气流吹出长笛吹孔之外,减少了进入笛管的气量。这样也就达到了上面所说的气量减小但腹部支撑力不变的目的。 掌握不好气颤音演奏 因为在学习长笛演奏之初,教师会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保持音的平稳性,因此许多学习者养成了平稳运送气流的好习惯。但是在实际的乐曲演奏中,过于平直的演奏方法会使乐曲听起来空洞、呆板、缺少活力。气颤音是改善这种情况的极好办法。气颤音指的是与弦乐器揉弦效果类似的颤音,而不是通过指法交替变化的颤音(标记为 tr~~)。气颤音是通过对于送气量忽多忽少的变化使某一音的音高

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绪论 (2) 二、莫扎特生平 (2) 三、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简析 (2) (一)莫扎特长笛作品简介 (2) (二)《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创作背景简介 (3) (三)《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简析 (3) 1. 第一乐章 (3) 2. 第二乐章 (4) 3. 第三乐章 (4) 4. 总结 (5) 四、《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演奏技巧浅析 (5) (一)气息和音准 (5) (二)吐音 (6) (三)颤音与装饰音 (6) 1. 颤音 (6) 2. 装饰音 (6) (四)力度和速度 (7) 五、《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音乐风格浅析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 何诗月,音乐学院 摘要: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他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也是 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优美、流畅、明朗、乐观、富有生命力,感情细腻丰富而深远,音乐乐思十分纯净。《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是长笛作品中最受长笛演奏家喜爱和演出最多次的协奏曲,本文通过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三个乐章的简析,以及气息、音准、吐音、颤音、装饰音等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来诠释莫扎特的长笛作品在长笛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莫扎特;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演奏技巧;音乐风格 Mozart's "the second flute concerto in D major" playing skills and music style He Shiyue,School of Music Abstract:Mozart was a great Austrian composer, he is a model of classical music,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uropean Vienna Classical Music, his music beautiful, smooth, clear, optimistic, full of vitality, the feelings very delicate rich and profound, the music Enthone very pure. "The second flute concerto in D major" is the most popular with flute player in the flute work and show the greatest number of concerto. This article by Brief Analysis of "the second Flute Concerto in D Major" in three movements, and breath, intonation, playing skills and musical styles to interpret Mozart's flute work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lute. Key words:Mozart; Second flute concerto in D major; Playing skills; Music style

竹笛教学计划

少年宫笛子教学工作计划 《新课标》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例如,可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乐器的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课堂乐器应易学易奏,便于集体教学使用。”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在客观上给音乐新课程演奏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我作小雅镇少年宫笛子教学的辅导教师,应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实现笛子特色教学的顺利进行,针对少年宫的资源情况,笛子教学教学设计如下:一、指导思想 为了弘扬我国民族艺术,使竹笛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和兴趣,同时满足学生的愿望,提供良好的平台。教学着重基础训练及竹笛的独特演奏技巧两个方面,作到高标准、严要求、有系统、有步骤、有措施,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套完整、科学的演奏方法及能力。 三、实施方案 本学期笛子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主抓基础教学,其中包括笛子的演奏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筒间作5的指法练习,以及气息训练。高级班开始主抓笛子的演奏技巧,颤音及单吐、双吐、三吐等吹奏技巧的训练,同时演奏一些中级笛子独奏曲。在笛子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音乐的相关的基础知识,力求作到稳抓稳打,不急于求成,保证学习质量,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四、教学工作安排 三月份 1、了解竹笛的历史沿革及笛子的基本构造 2、了解竹笛的分类及演奏姿势 3、基本指法练习、音阶练习初步学习一些笛子演奏技巧(颤音、打音、双吐、三吐、长音、呼吸方法等) 1、《彩云追月》 2、《民间小调》 巩固一些演奏技巧 1、笛子独奏曲《姑苏行》引子及行板练习 四月份 2、巩固指法练习和音阶练习(小工调) 1、《闪烁的小星》 2、《上学歌》 3、《新年好》 4 《粉刷匠》 1、颤音练习曲 2、双吐、三吐练习曲

笛子的演奏技法

笛子的演奏技法 笛子的演奏技法 对于笛子,是本人的最爱。最早听到关于笛子的诗句就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 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本人爱诗,从李白的诗面能够看出,笛子的 声音应该是哀伤、凄凉的。而后又看到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感到更多的凄凉,哀怨。 可能是受到诗的影响,每每感觉笛音应该是悲伤地哭诉,而不是 那种轻快喜悦的音调,后来接触了民族乐器,慢慢知道,原来这是和 演奏技法相关,通过不同的演奏技法,能够发出不同的音调。于是, 就向大师去请教了一番,回来总结了一下笛子的演奏技巧,想与大家 分享一下: 首先,笛子的演奏技巧与地域相关,根据技巧和地域的关系,形 成两个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来说:南曲出手颤、叠、振、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所以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下 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笛子的技巧: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 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 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 颤指跳跃一次。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 称送音。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K):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 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 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花舌(*):利用舌头自然持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 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实行,速度很快的时候,亦 能摹仿鸟叫声。有上、下历音之分。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 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 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 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 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泛音(。):同种指法 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 一种。 叠音(又):例如6的叠音相当于717 6一般。6是主音,而717 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 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可产生强烈的 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上历音)或由高而低(下历音)急速地逐级上 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 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 出现。

吹笛子口型技巧_吹笛子的口型是怎样的

吹笛子口型技巧_吹笛子的口型是怎样的

吹笛子口型技巧_吹笛子的口型是怎样 的 口型的训练对初学者来说是最基础的基本功训练,那你知道吹笛子的一些口型技巧吗?下面我整理了吹笛子的口型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吹笛子口型技巧:影响吹笛子口型的要素 吹笛子时所使用的口型叫风门。吹奏时上下唇向两边稍有咧开,像微笑时的样子。嘴唇既不要过分紧张,也不要过松。吹奏前先将嘴对准吹孔,并与吹孔形成直角。 风门:指上下唇之间的小孔。吹低音时,风门要大,吹高音时,风门要小;吹强音时,风门要大;弱音 由于每一个人天生唇形、唇厚、习惯、牙齿不平突出及后天受损等原因,无法做到书本所说的美观所谓“正确”的口型,其实际每个人的吹奏口型是否正确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那是不是就没法吹了?我在以前教学笛箫十几年中,有的学生的确无法做到与书本所讲的口型一样,有时做到了音色反而不好了,那怎么办?没法学了吗?实践告诉我,没有必要太担心。评价对不对的几个重要因素:1.笛箫振动充分2.吹奏省气自然 3.音色厚实甜美。达到这几点,我认为你的口型就是适合你的’正确‘的

口型,最好的口型。不要过于因为口型而纠结。 吹笛子口型技巧:吹笛子姿势 势即姿势。对于笛子的演奏姿势,常常是把它作为一种知识来介绍,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需要通过训练才能获得的技能。 如果对姿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再要纠正就是很难的了。俗话说:习笛不难,改笛难。演奏姿势力求自然,放松、合理,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摆架子”训练。在获得正确的姿势并且巩固定型后,才可以进行其它内容的训练。 教师对学生的演奏姿势一定要认真辅导,细致到位。学生也一定要花大力气去掌握,千万不要疏忽。 演奏姿势要体现自然、合理、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原则。 头要正,下巴稍抬起,保持呼吸的畅通。不要耸肩,两肘自然抬起。胸背顺直,不挺不驼。腰竖起,不哈腰。两腿或成稍息状,前四后六;或成平行状,左右各五指两腿的重心分配。坐时,不要坐满凳。 嘴角微向两边拉开,呈抿嘴微笑状。上下唇平行,上唇不要包住下唇,不露齿。口腔微微打开,感觉好象含了一点水。舌尖平置轻抵下齿,作“嘘”字发音的口型。

长笛基础教案

长笛基础教程(初级篇) 第一课基础呼吸、持笛姿势分解 教学内容: 1、长笛基础构造 2、基础呼吸方式 3、持笛姿势(站立、正坐)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了解长笛的组成和基本构造,掌握呼吸方式以及掌握正确手持笛头姿势 教学准备: 长笛、方形凳子 教学过程: 一、长笛基础构造 长笛,英文名称flute:长笛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我们常用的是初级长笛,长笛的构造分为笛头、笛身、笛尾三个部分:笛头是作为演奏的吹气部分,笛身是长笛演奏时主要发音的来源,笛尾是作为长笛低音整合的部分。 二、长笛的发展史 长笛的流传已有好几个世纪,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当时它还是竖吹的粘土管体。到了海顿的年代,长笛已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后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最终完善了长笛的构造,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三、基础呼吸方式 掌握一个正确的呼吸方式与音色有着密切的关系。演奏长笛正确的呼吸方式就是胸腹式呼吸,下面来介绍胸腹式呼吸的动作分解: 首先,要把身体弯曲90度,把两手放在腰部,然后慢慢地吸气,这时会感觉到腹部向外扩张,使气充满,而胸部并没有气。这样做可以阻止气吸入肺部,如此反复练习,就可以找到腹部控气的感觉。其次,身体直立,两脚分开,距离不超过肩膀的宽度,这样即可达到最大的储气量。气吸满后,腹肌要有控制的慢慢收缩,使气流很集中的吹出。 同时两手摸着腰部和腹部,这样更便于找到腹肌收缩与扩张的感觉。 还有一种呼吸方式:“狗喘气”法,张开嘴巴吸气的同时,快速地把胸部和腹部的气充满,随后快速的吹出,要有爆发力,需要有节奏的练习。先慢练,掌握之后加快速度,从而达到控制气息的目的。 四、持笛姿势 本节课讲解手持笛头的姿势:首先,左手的食指、中指、大拇指拖着笛头的笛帽部分,右手的食指、中指、大拇指拖着笛头的连接部分,双手把笛头端平即可。与此同时,双脚成丁字步站立姿势,这样更利于双手托举笛头,并且可以分解上半身带来的压力,利于放松身体。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呼吸方式,怎样延长气息 重难点解析: 延长气息的练习方式:首先将气息吸满,再将气撑住数秒,然后向外缓缓的吹出,同时发出“哈、哈、哈、哈”之音,在发音的同时腹腔将会压出很多气体,但要保证气流一直向外吹,不能中断。这样反复练习便会延长气息。

学习长笛的心得体会

学习长笛的心得体会 浅谈长笛学习中一些体会 长笛,这一在国际乐坛上被誉为与钢琴,小提琴并称为“三大独奏乐器”的西方木管乐器,长笛以其音色柔美清澈,中、高音区明朗;低音区婉约,音域宽广,奏法繁多,表现力丰富,与弦乐、木管、铜管乐器亲和力强。而且擅长花腔,演奏技巧华丽多样,在交响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的演奏,是重要的独奏乐器,同时也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具和学具。 在长笛的训练中,正确的演奏姿势是演奏长笛的前提;胸腹式呼吸是最科学、正确的管乐呼吸方法;长音练习在长笛的演奏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在长笛的演奏技巧中,吐音是长笛演奏的主要技巧。我下面就围绕长笛的一些基本功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及总结: 一、演奏的姿势 正确的演奏姿势是学习任何乐器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第一步,那么学习长笛也不例外,手臂持笛姿势应该是演奏者在手持长笛的情况下,利用大臂的抬升带动小臂抬高,将长笛的吹孔送到嘴唇边,轻轻地靠在下嘴唇上,使演奏者在吹奏时,整个手臂与前胸之间形成一个近似椭圆形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放松肩膀与手臂,使力量能更顺畅地通过手臂传送到 1 手指,促使手指能够更好地运动这样有利于放松手指神经,使手指可以灵活的吹奏长笛,此时身体的各个部分要尽量放松,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肩膀、手臂和手指越放松,运指速度就越快,反应就越灵敏,耐久力也越强,演奏时就会更加篇二:学习长笛的感受 学习长笛的感受

当初因为我喜欢长笛的动听而又独特的声音,所以爸爸、妈妈给我报了长笛兴趣班,如今我学习长笛已经快三年了,虽然没有取得特别好的成绩,但是也可以顺手拿起笛子吹出几首动听的乐曲了。 记得第一次上长笛课的时候,我同几位同学一起去上课,看到教室里坐着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叔叔,心想:他可能就是我们的长笛老师吧,他的脸白白的,笑起来特别活泼可爱,像个大哥哥。老师笑着让我们坐下,询问了我的姓名、班级、以及年龄。接着他就自我介绍说:“我以后就是你的长笛老师了,我姓卓,你就叫我卓老师吧。”接着他拿起长笛吹了一首“野蜂飞舞”真好听啊!把我们全都震惊了。随着老师那轻巧飞舞的手指,眼前彷佛是一片鲜花盛开的田野,一大群蜜蜂在花丛中飞舞采蜜,我们都已陶醉在这美妙的乐曲中了。我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长笛吹好。 正想着,只见卓老师麻利的拿出长笛的笛头,让我吹。可 2 是我吹了好几下,把脸憋的红红的也吹不响。于是卓老师给我示范一次说;吹笛头不仅有技巧而且还要有丹田气,不是一天就能练好的,要有恒心。”我暗暗地记下了老师对我说的话,我拿过笛头,看着老师鼓励的目光对准笛口一吹,果然吹响了,心里激动极了。就这样在卓老师的精心教导下,在 我不断努力下。转眼间,时间已经快三年了,而我呢,也从那个吹笛头不懂五线谱的小女孩变成了能流畅的吹奏乐曲的女孩子了,并担任了长笛声部长。 通过近三年学习长笛的经历,现在每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就想起我第一次吹笛子的时候,想起老师鼓励的眼神,我就努力克服困难。使我信心倍增去努力、去拼搏。 篇三:论长笛学习中的姿势及其重要性 论长笛学习中的姿势及其重要性

教师学习笛子心得

从我大学进入笛箫协会开始学笛子到现在,已经有四年多了,回忆这几年时光,有很多收获,有很多快乐,但是也有太多不足和太多愧疚。 我从小就喜欢笛子,几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笛子,但是,在进入笛箫协会之前,一直都是自学,或者说根本谈不上学,而是吹着玩。那个时候能吹一些简单的流行歌曲,自我感觉很良好。进入笛箫协会之后,先后跟几个老师学习过,开始的时候跟我们学校几个竹笛专业的学生学习,学到了一些基本功和几个曲子,曲子有《小放牛》、《姑苏行》等,虽然那时觉得吹得还过得去,但现在看来,吹得的确不怎么样。后来就是跟郭老师学习,这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正式的上课学习,而是自己练习,偶尔找老师指点指点。那时候瞎吹一些曲子,乱七八糟的也不便提及,但是也还是学到很多东西,功夫和技术都有所长进,总是在一段时间过去之后觉得自己吹得又好些了。大概到了大四的时候,才正式上课学习,感觉正式了,学的东西也多了,进步也快了,对笛子也更有心了。 很不幸,我是个懒散惯了的人,明明可以有很多时间去练习的,可是自己却玩别的去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有我自己用心也不够,这么多年了,如过勤学苦练下来,绝不是现在这个水平,如今只有珍惜以后的时间了。 学笛这么久,也有颇多的感受,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修、学、练、松、悟。先说“修”字。这里说的是学笛人的人品修为,做到做事先为人,学艺先修心。和尚要修佛才能成正果,妖精也要修道才能成仙。孙猴子得道之前本领何等之高,但终究是个妖猴。学笛子一样,我想做任何事都一样,虽不一定要有什么大彻大悟之心,但必须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用心去对待笛子,用心对待笛子上的每一个音,用心去对待笛子的每一个技巧,还要用心去对待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做到“人”,做到问心无愧。音乐是至高无上的,是用声音表达人们情感的,好的音乐便是真情流露。情由心生,如果没有真诚的心,又何来感人的曲子? 二是“学”,即该如何去学笛子。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学习的方法,也有不同的学习经历。很多人都想自学,认为自娱自乐,只要自己觉得吹得还好,就可以了。我也曾自学过,而且觉得自己还不笨,因为在我刚能吹响笛子的时候,在没有任何人指点的情况下就能吹简单的曲子。没有教材,不懂乐理知识,凭记忆能吹一些流行歌曲,行外人听起来还很不错,这就是我自学的最佳成绩,那时还 引以为豪,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但是,自从我开始正规上课之后,才知道自学和正规学习的区别。自学一切都是自己摸索,不知道对与错,不知道该从何处走等等,有太多的不知道,怎么可能学好?而正规上课则不一样,因为有老师教导,一切都可以正规化,这样进步会很快,就算你只是为了自己娱乐而学,你也会在进步中得到快乐。都是在娱乐,何不把这娱乐的追求提高一些呢?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走好每一步,一个音符、一个技巧都是在不断磨练之后才组成优美乐曲的。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不太用心的人,所以一直没有多大进步。但是我清楚的知道,只有真正用心的人,才会学好。也只要用心了,一切也就不那么难了,正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别人能学,我也一样。 三是“练”,学笛子的人都知道一个字,就是“练”。呼吸方法要练、基本功要练、乐曲要练。但是,这些都要在正确的基础上练,朝着错误的方向走,自然永远都是错的。这条不用多说,有时间的多练,没时间的挤出时间来练,因为功夫是练出来的。 四是“松”,松是轻松平常的意思。说小一点是吹笛子的时候要放松,做到轻松、平常、自然。说大一点,就是要时常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我们都是平常人。凡人都会有急躁之心,我也一样,很多时候总是找不着状态。其实不是没有状态,而是自己想太多了,没有把心思放上去。比如在练快板的时候,总是会急,一急就吹不好,一吹不好就更急,成了恶性循环。因此,还得把心态放平了,什么都不想,慢慢吹。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练起笛子来感觉很好,即便是练基本功,也觉得更吹曲子一样愉快。要真正放松,关键要做到用心体会音乐,

笛子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而言:南曲出手颤、叠、振、打; 北曲拿手吐、滑、剁、花。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技巧: ◆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叠音(又):例如6 的叠音相当于717 6 一般。6 是主音,而717 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称送音。 ◆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利用舌头自然不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 ◆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 ◆泛音(。):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一种。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 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或由高而低急速地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进行, 速度很快的时候,亦能摹仿鸟叫声。有上历音(/)、下历音(\)之分。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 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出现。 ◆腹震音(—):利用腹部的力度控制,使得气息如波浪般起伏,可快可慢,可大可小,藉以表达情绪的激动。大致一般来说,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 利落、速度平均、灵活、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 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意之不管什么技巧,只要练得勤,定能熟能生巧。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笛子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技巧是时候,一定要为音乐负责,否则画蛇添足,破坏了曲子原有的美感,这是应有的认识。 笛子基本功进阶(上册)基本动作进阶 1.0简体版2003/01/13初版作者:隆中隐 前言 任何一个实践观念的归纳,是需要透过实践证明与经得起批评辨证的考验。 小弟是一个业余的吹笛者,摸索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希望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的进步,也希望学习的成效能够分享后进。 这个论坛不乏专业与业余同好,有请大家对于这篇连载文章给予必须有的专业批评指教,谢谢。 ============================================================= 第一章【论口风细如针】

笛子高音吹奏技巧整理介绍

笛子高音吹奏技巧整理介绍 1、竹笛本身的材质直接影响了高音的吹奏。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要想成功的圆满的做好一件事,首先就应该把做事的工具磨锋利,即“磨刀不误 砍柴功”。竹笛演奏同样如此,要想获得最佳的松透的高音,应该首先挑选一根质量上乘 的竹笛。初学者可让专业人士直接去挑选,从而可以通过他们的吹奏看看每个高音都是否 能够吹响。有很多演奏者或许只是出于竹笛演奏的爱好,所以觉得没有必要像专业演奏者 一样,买优质的竹笛来演奏,因而所买的竹笛质量较差,形制粗糙,音色晦暗,共振性小,所以即使有再高超的专业竹笛演奏技巧,却没有好的乐器是很难达到高音吹响目的的。 2、笛膜贴的好坏直接影响高音吹奏的通透性。中国竹笛艺术的奥妙就在笛膜上。这 也是中国竹笛与外国长笛在音色上最大的不同。一片小小的薄薄的笛膜就可以让竹笛的音 色大为改观,很多初学的演奏者就没有意识都这一点,因为在竹笛演奏中低音要求吹得浑 厚圆晕,高音要奏得通透明亮,所以在演奏前挑选一块干净的透明的笛膜,可以增强竹笛 的共振性,让高音演奏的更为饱满、明亮、通透。 其次,从主观原因分析。 演奏者的紧张与不放松加速了高音吹奏的难度。在教学中发现很多演奏者一遇到高音 演奏的时候就会特别紧张,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高音越高,用的力与气就可能越大,所以他们无形中给身体与气息施加的多余的力,就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口风的移位、手指的 僵硬、气息的上浮,从而导致演奏时不放松,高音出不来。 一关于发音 包吹法不仅是一种笛子演奏技巧,而是一种全新的吹奏方法。 顾名思义,包吹法,就是把笛子的吹孔完全用双唇包起来吹奏,它是一种自有笛子和 类似笛子这类吹孔乐器以来,从未有过的,全新的吹奏方法。 包吹法虽然是用上下双唇把身子的吹孔包起来吹形似吹巴乌状,但它的发音不是通过 簧片振动,也不像喉音那样用喉头或口腔振动发音,而是在双唇包住吹孔的唇内侧外边看 不到形成风门,气息通过风门时冲击唇内侧的唇沿产生振动,进而振动笛体使之发出音来。道理上近似吹铜管乐器,但不同的是,笛子只有吹孔而没有号嘴,没有像号嘴那样的东西 挡住双唇,也不需要像吹号那样大的,强硬的口风和气流。包吹法的风门形成是领先丹田 的控制与两腮的紧收双唇不能紧收,要自然放松风门的大小、紧松、和口风的软、硬、缓、急,决定着音的准确和音色的优劣。 用包吹法吹出的音呼效果近似巴乌和喉管。音量大、音质浑厚、低沉,如控制弱一些 就与巴乌的音色十分相似。

也谈竹笛演奏之双吐循环换气技巧训练

也谈竹笛演奏之双吐循环换气技巧训练 作者:贵州省麻江县下司中学音乐教师——贺寿祥 摘要:随着竹笛演奏事业的飞速发展,竹笛演奏技巧不断的丰富,演奏内容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作为竹笛演奏的高难度技巧——循环双吐换气也渐渐得到许多竹笛演奏家的及爱好者的重用。笔者通过刻苦学习,总结一些肤浅的经验与初学者参考,希望对竹笛演奏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竹笛演奏 正文: 自从竹笛在上世纪50年代登上独奏舞台以来,竹笛的演奏技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现内容也日趋丰富。吐音循环换气技法也是为了艺术形象的表达应运而生。由于该技法难点较多,应用不广,所以自从1968年王彦教授创造以来,普及不够。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竹笛演奏事业的发展,许多专业音乐学院的竹笛教师都很重视该技巧的训练并取得惊人的突破。一些作曲家、演奏家都把该技巧在乐曲中得以体现,并逐渐体现了这一技巧的独特魅力,如作曲家莫凡先生在竹笛独奏曲《绿洲》(1989年)中的应用;戴亚教授对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的《无穷动》的改编并全篇运用该技巧等。这些说明,作为一个竹笛演奏者,学会这一技巧是势在必行的。 吐音循环换气的要领是:把双吐吐苦吐苦(tktk)变为吐补吐苦(tbtk)或吐苦吐补(tktb),即在换气时把那个“苦”(k)的呼气动作发音变成“补”(b)字的呼气动作发音。“补”音是利用下颌的蓄存气,压冲而出,使双唇碰开之音,笔者名其曰:唇吐音。在此补(b)字发的同时,鼻子吸气并很快转换,接上正常的双吐演奏,使笛音不停不断。这两种方法学习者自选其一,或两者全学,但最好选一种适合自己的,形成习惯,达到目的即可。目前许多演奏家都用第一种,笔者也用第一种方法。 掌握了理论,怎样付诸实践呢?学多初学者由于训练方法不当或缺乏恒心,使得训练被迫中止。笔者通过边琢磨变训练,采用分步走的方法很有效果,总结如下: 一、打牢基础 首先,双吐的基本功要扎实。要求双吐颗粒饱满,吐音气流轻重适宜,大跳音程吐奏准:如 . 6111. 5111 . 4111 . 3111 . 2111 . 11117111611151114111311121111111 . 7111 . 6111 . 5111 ……此类练习。其次,要掌握长音循环换气和旋律循环换气技巧,做到自然自如。这两样基本功在练习双吐循环换气之前要先掌握,这样才会不好高骛远,遵从循序渐进的原理。 二、唇吐练习 唇吐即“b”音的练习,方法是用下颌(喉咙)处口腔的储存气吹响笛音,用气要短、猛而有力,与单吐有相似之处,但“b”不是丹田冲出的气,而是胸腹都处于控制的止气状态,只由下颌及口腔的积蓄气冲压而得。要求能有力吹响吐奏音,音要结实。初练可先口头练习掌握要领后选用中高音笛,先吹响三四五六孔中音,再扩展到其它音。附练习曲谱如下:

笛子入门:如何掌握笛子演奏的技巧

笛子入门:如何掌握笛子演奏的技巧 一、包吹法简介: (一)关于发音包吹法不但是一种笛子演奏技巧,而是一种全新的吹奏方法。顾名思义,包吹法,就是把笛子的吹孔完全用双唇包起来吹奏,它是一种自有笛子和类似笛子这类吹孔乐器以来,从未有过的,全新的吹奏方法。包吹法虽然是用上下双唇把身子的吹孔包起来吹(形似吹巴乌状),但它的发音不是通过簧片振动,也不像喉音那样用喉头或口腔振动发音,而是在双唇包住吹孔的唇内侧(外边看不到)形成风门,气息通过风门时冲击唇内侧的唇沿产生振动,进而振动笛体使之发出音来。道理上近似吹铜管乐器,但不同的是,笛子只有吹孔而没有号嘴,没有像号嘴那样的东西挡住双唇,也不需要像吹号那样大的,强硬的口风和气流。包吹法的风门形成是丹田的控制与两腮的紧收(双唇不能紧收,要自然放松)风门的大小、紧松、和口风的软、硬、缓、急,决定着音的准确和音色的优劣。(“用包吹法吹出的音呼效果近似巴乌和喉管。音量大、音质浑厚、低沉,如控制弱一些就与巴乌的音色十分相似。”——摘自《中国笛网》之笛子论文“论全新的竹笛技巧”)包吹法能够采用笛膜和不采用笛膜两种方法来演奏,不用笛膜(或将膜贴紧)发出的音圆润,但振动的共鸣略差,用笛膜吹奏发音透明,秀丽,清脆,此两种音色能够选择使用。包吹法在笛子上所发出的音,比原来笛子上的音高一个大二度,就是说比笛子高一个调。用第三孔作D的笛子来吹奏,吹出的实际音高为E (第三孔变成了E)。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包吹法应以第二孔为基调(第二孔作“1”)筒音为“低音6”。 如用D调笛(全按为低音5)吹奏某一首乐曲,当吹奏要变为用包吹法时,变就要以第二孔作“1”(全按为低音6)的指法来吹奏,其音就与用哨吹法所用的第三孔作“1”的调一样高。因为气流的大小和口风的软硬缓急不同,对音高的影响很大(幅度可达一个大二度至小三度),所以用包吹法也能够用和哨吹法同样的指孔吹奏出同样的音高,如第三孔的D音,用包吹法也可吹成D音,但这样吹出来的音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