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弧度制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弧度制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弧度制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弧度制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弧度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角弧度的意义.(2)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可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3)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能推导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新的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的引进,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精神.

(2)通过对弧度制与角度制下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在弧度制下的简洁美.

●重点、难点

重点:弧度的概念.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难点:“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建议

首先通过类比引出弧度制,给出1弧度的定义,然后通过探究得到弧度数的绝对值公式,并得出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例子,巩固所学概念和公式,进一步认识引入弧度制的必要性.这样可以尽量自然地引入弧度制,并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形成弧度概念,建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奠定基础.

●教学流程

【问题导思】

1.在初中学过的角度制中,把圆周角等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度?【提示】1度.

2

【提示】利用1弧度角的定义进行换算.

1.角度与弧度的互化

2.

设扇形的半径为

例1 将下列各角度与弧度互化. (1)67.5°;(2)112°30′;(3)9

4

π;(4)3.

【思路探究】 【自主解答】 (2)112°30′=112.5°(3)94π rad =9

4

×180°=(4)3 rad =3×(180π)°=规律方法

1.在进行角度制和弧度制的换算时,应先将角度制下的含分、秒形式的角化为小数形式并以度为单位后再用公式“π rad =180°”换算. 2变式训练1

将下列各角度与弧度互化: (1)512π;(2)-7

6π;(3)-157°30′. 【解】 (1)512π rad =5

12

×180°=75°;

(2)-76π rad =-7

6

×180°=-210°;

(3)-157°30′=-157.5°=-157.5×π180 rad =

-7

8

π rad. 例2 已知角α=2 010°.

(1)将α改写成β+2k π(k ∈(2)在区间[-5π,0)【思路探究】 (1)可将α(2)关键在于由-5π≤β+2【自主解答】 又π<7π6<3π

2

所以α与7π

6

终边相同,是第三象限的角.(2)与α又-5π≤r <0,

∴当k =-3时,r =-29

6

π;

当k =-2时,r =-17

6π;

当k =-1时,r =-5

6π.

规律方法

所有与角α{β|β=2k π+α,k ∈Z },这里α应为弧度数. 互动探究

在本例中,找出在区间【解】 与α由0≤β<5π得

0≤7π6+2k π<5π,∴-712≤k 又k ∈Z ,∴k =0,1. 当k =0时,β=7π6,

当k =1时,β=19π

6

.

例3 (2013·宁德高一检测) 【思路点拨】 先用半径r 表示弧长,再建立扇形面积S 与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求出最大值. 【自主解答】 设扇形的半径为r ,弧长为l ,面积为S .

则l =20-2r ,

∴S =12lr =1

2(20-2r )·r =-r 2+10r =-(r -5)2+25(0<r <10).

∴当半径r =5 cm 时,扇形的面积最大,为25 cm 2. 此时α=l r =20-2×55

=2(rad).

∴当它的半径为5 cm ,圆心角为2 rad 时, 扇形面积最大,最大值为25 cm 2. 规律方法

1.弧度制中求扇形弧长和面积的关键在于确定半径r 和扇形圆心角弧度数 2.本例面积的最值问题是通过转化为面积关于r 的二次函数问题解决的,这种方法是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变式训练

已知扇形周长为5,面积为1,求扇形圆心角的弧度数;

【解】 设扇形圆心角的弧度数为θ(0<θ<2π),弧长为l ,半径为r

解得?????

r 1=12,l 1=4,

或?????

r 2=2,l 2=1.,所以θ=8 rad >2π rad(舍去)或θ=1

2 rad.

易错易误辨析

因角度制与弧度制混用而出错典例 将-1 485°化成2k π+α(0≤α<2π,k ∈Z )的形式为________. 【错解】 因为-1 485°=-4×360°-45° =-4×360°+(-360°+315°)=-5×360°+315°, 所以-1 485°化为2k π+α形式应为-10π+315° 【答案】 -10π+315°

【错因分析】 只考虑了将-1 485°写成了“2k π”的组合形式,而忽视了对者极易犯的一个错误.

【防范措施】 在同一式子中,两种单位不能混用,如45°+2k π(k ∈Z )

【正解】 由-1 485°=-5×360°+315°, 所以-1 485°可以表示为-10π+74π.

【答案】 -10π+7

4

π

课堂小结

1.明确1弧度的含义是掌握本节问题的关键.

2.弧度制与角度制的互化是一种比例关系的变形,具体变化时,可牢记以下公式:π

180=弧度角度

,只要将已知数值填入相应位置,解出未知的数值,再添上相应的单位即可.

3.弧度制下的扇形面积公式可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记忆.

4.引入弧度制后,就有两种度量角的单位制,不仅使扇形的弧长和面积公式变得更加简洁,也建立了角与实数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后面学习三角函数的定义打下了基础. 当堂双基达标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弧度是1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B .1弧度是长度为半径的弧 C .1弧度是1度的弧与1度的角之和

D .1弧度是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它是角的一种度量单位 【解析】 根据弧度制的定义知D 项正确. 【答案】 D

2.3π

5

弧度化为角度是( ) A .110° B .160° C .108°

D .218°

【解析】

3π5=3

5

×180°=108°. 【答案】 C

3.(2013·三明高一检测)把22°30′化为弧度的结果是________. 【解析】 22°30′==22.5180π=π

8

. 【答案】 π8

4.(2013·潍坊高一检测),求扇形的面积. 【解】 设扇形弧长为l ∴l =|α|r =

5

×20=∴S =12lr =1

2

×8π×20=课后知能检测

一、选择题

1.(2013·重庆高一检测)已知α=67π,则α的终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解析】 α=67π∈(π

2,π)

∴α的终边在第二象限. 【答案】 B

2.时钟的分针在1点到3点20分这段时间里转过的弧度数为( ) A.143π B .-14

3π C.718π D .-718

π 【解析】 显然分针在1点到3点20分这段时间里,顺时针转过了两周又一周的13,用弧度制表示就是-4π-13×2π=-143π.

【答案】 B

图1-1-4

3.若角α的终边在如图1-1-4所示的阴影部分,则角α的取值范围是( ) A .{α|π6<α<π

3}

B .{α|2π3<α<7π6

}

C .{α|2π3≤α≤7π6

}

D .{α|2k π+2π3≤α≤2k π+7π

6

,k ∈Z }

【解析】 易知阴影部分的两条边界分别是2π和7π的终边,所以α的取值范围是{α|2k π+2π3≤α≤2k π+7π

6,k ∈Z }.

【答案】 D

4A .k π+π4与2k π±π

4,k ∈B .2k π-2π3,k ∈Z 与πC.k π2与k π+π

2,k ∈Z D .(2k +1)π与3k π,k ∈【解析】 选项B 中,2的角的终边相同. 【答案】 B

5.(2013·玉溪高一检测),则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 A .2 B .sin 2 C .2sin 1 D.2sin 1

【解析】 设圆的半径为R ,则sin 1=1R ,∴R =1sin 1,故所求弧长为l =α·R =2·1sin 1=2

sin 1

.

【答案】 D 二、填空题

6.π

12rad =________度,________rad =-300°. 【解析】

π12=180°12

=-300°=-300×π180=-【答案】 15 -5π

3

7.已知扇形的周长为的弧度数为__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得?????l 12

l ∴α=8或12.又∵0<α<2π【答案】 1

2

8.若角θ的终边与8π5的终边相同,则在角的终边相同的角是________.

【解析】 θ=8π5+2k π,k ∈Z ,所以θ4=2π5+k π2,k ∈Z .当k =0,1,2,3时,θ4=2π5,9π10,7π5,19π10且θ

4∈[0,2π].

【答案】

2π5,9π10,7π5,19π10

三、解答题

9.把下列角化为2k π+α(0≤α<2k π,k ∈Z )的形式: (1)16π

3

;(2)-315°.

【解】 (1)16π3=4π+4π3.∵0≤4π

3<2π.

∴16π3=4π+4π

3

.

(2)∵-315°=-315×π180=-7π4=-2π+π4,

∵0≤π4<2π,∴-315°=-2π+π

4.

10.

图1-1-5

如图1-1-5已知扇形AOB 的圆心角为120°,半径长为6,求 (1)AB 的长;

(2)扇形所含弓形的面积. 【解】 (1)∵120°=120180π=23

π,

∴l =6×2

3π=4π,

∴AB 的长为4π. (2)∵S 扇形OAB =1

2lr

=1

2×4π×6=12π,如题干图所示有

S △OAB =1

2×AB ×OD =1

2×2×6cos 30°×∴S 扇形OAB -S △OAB =即弓形的面积是11,一列火车用每小时30 km 的速度通过,求火车10 s 转过的弧度数. 【解】 ,

∴10 s ∴火车10 s 转过的弧度数 |α|=l R =25032 000=1

24.

=7×14+2,100天后是星期三.

任意角及弧度制知识点总结

任意角及弧度制知识点总结 1、角的概念的推广: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终边。 2、象限角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射线上)?2()k k αθπ=+∈Z ,注意: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如与角 1825-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度数是___,合___弧度。 (2)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直线上) ?()k k αθπ=+∈Z . (3)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2()k k αθπ=-+∈Z . (4)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2()k k απθπ=-+∈Z . (5)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απθπ=++∈Z . (6)α终边在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k Z απ=∈;α终边在y 轴上的角可表 示为:,2k k Z παπ=+∈;α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 α=∈.如α 的终边与6 π 的终边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α=____________。 4、α与2α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如若α是第二象 限角,则2 α 是第_____象限角 5.弧长公式:||l R α=,扇形面积公式:211||22 S lR R α==,1弧度(1rad)57.3≈. 如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 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0r =>,那么sin ,cos y x r r αα==, ()tan ,0y x x α=≠,cot x y α=(0)y ≠,sec r x α=()0x ≠,()csc 0r y y α=≠。三角 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如

弧度制的教学设计

《弧度制》教学设计 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的核心价值,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意识,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是我教学设计的根本宗旨。本节课我教学的重点就是弧度制概念,设计的一大亮点就是由一道探究题目,展开本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解析 弧度制在本章的位置: 本节知识结构: 《弧度制》是人教A版必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知识内容,教学重点是弧度制的概念。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弧度制下,任意角的集合和实数集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为三角函数奠定基础。

首先,理解1弧度的角及弧度制的定义;掌握角度和弧度的换算公式;理解任意角的集合和实数集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其次,以本节数学知识作为载体,为渗透类比的思想、转化化归的思想、归纳推理的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有提高数学推理论证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数据处理与数值计算能力都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另外,探究新概念时,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系统的去思考概念产生的必要性,合理性,优越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增强同学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形成良好课堂学习氛围,达到学生主动、全面、健康发展。 三.学生学情分析 其一学生熟知角度制,其二学生能体会不同的单位制会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其三学生已经学习了任意角的概念,这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能力上,学生经过高中半个多学期的数学思维训练,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索意识,本节课要学习和探究的内容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弧度制的概念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力求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概念生成的必要性、合理性、优越性。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学生探究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围绕这样的问题链展开: 引发学生探究性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思考、 讨论、交流中经历每个知识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4《任意角和弧度制》教案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4《任意角和弧度制》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4《任意角和弧度制》教案【一】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2)领会弧度制定义的合理性;(3)掌握并运用弧度制表示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4)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5)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6) 使学生通过弧度制的学习,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领会定义的合理性.根据弧度制的定义推导并运用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以具体的实例学习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能正确使用计算器. 三、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唯一

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为下一节学习三角函数做好准备https://www.doczj.com/doc/5816845305.html,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弧度制定义;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地互化换算;弧度制的运用. 难点: 理解弧度制定义,弧度制的运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人问:海口到三亚有多远时,有人回答约250公里,但也有人回答约160英里,请问那一种回答是正确的?(已知1英里=1.6公里) 显然,两种回答都是正确的,但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数值呢?那是因为所采用的度量制不同,一个是公里制,一个是英里制.他们的长度单位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之间可以换算:1英里=1.6公里. 在角度的度量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个是角度制,我们已经不再陌生,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角的另外一种度量制 ---弧度制.

2017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案.doc

第三章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及解三角形第1课时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页 (对应学生用书(文)、(理)40~41页) 1. (必修4P15练习6改编)若角θ同时满足sinθ<0且tanθ<0,则角θ的终边一定落在第________象限. 答案:四

解析:由sin θ<0,可知θ的终边可能位于第三或第四象限,也可能与y 轴的非正半轴重合.由tan θ<0,可知θ的终边可能位于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可知θ的终边只能位于第四象限. 2. 角α终边过点(-1,2),则cos α=________. 答案:-5 5 3. 已知扇形的周长是6cm ,面积是2cm 2,则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________. 答案:1或4 4. 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4a ,3a)(a<0),则sin α=________. 答案:-35 5. (必修4P 15练习2改编)已知角θ的终边经过点P(-x ,-6),且cos θ=-5 13,则sin θ=____________,tan θ=____________. 答案:-1213 12 5 解析:cos θ= -x x 2+36 =-513,解得x =5 2.sin θ= -6 ? ?? ??-522 +(-6)2 =-1213,tan θ=125. 1. 任意角 (1) 角的概念的推广

① 按旋转方向不同分为正角、负角、零角. ② 按终边位置不同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 (2) 终边相同的角 终边与角α相同的角可写成α+k·360°(k ∈Z ). (3) 弧度制 ① 1弧度的角:长度等于半径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② 规定: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α|=l r ,l 是以角α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圆弧的长,r 为半径. ③ 弧度与角度的换算:360°=2π弧度;180°=π弧度. ④ 弧长公式:l =|α|r . 扇形面积公式:S 扇形=12lr =1 2|α|r 2.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P(x ,y)是角α终边上任一点,且|PO|=r(r >0),则有sin α=y r ,cos α=x r ,tan α=y x ,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2)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正值口诀是:Ⅰ全正、Ⅱ正弦、Ⅲ正切、Ⅳ余弦.

弧度制说课稿范本

弧度制说课稿范本 篇一:弧度制说课稿—正式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来自于**中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内容《弧度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⒈内容要求: ①新课程标准对于《弧度制》的要求是“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②实际上高考对弧度制的考察类似于不等式与几何,也许没出现弧度制的单独题目,但实际上在其他题目中已经考察了弧度制,或者说对它的考察倾向于计算工具考察。 ③另外,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完本节课后,将在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实际上角度制也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了一一对应关系,但由于弧度制的单位与实数单位是一致的,所以能给研究问题带来方便。 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1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掌握弧度制之下扇形相关公式; 能力目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三个探究,通过这三次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也是通过上述三次探究使学生体验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 ⒊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即知识目标,这里不再重复; 难点:1弧度角定义的合理性。

二、教法与学法: ⒈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角度制定义; 加之教材内容编排上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因此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人左右以便于学生自主探究; ⑵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层层递进的设置一些问题,逐渐的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之中,进而获取问题的答案; 具体到本节课中,可体现为:三次提出问题,学生三次探究,解决三个问题这样一个流程。 以下解释两个三次(即三、教学过程) 那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下,教师的作用就变得少而精了,教师作用之一是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用之二是协助学生完成问题;作用三是对各小组探究的结果进行整理。 四:板书设计: 目前我校的教学设备是电子白板,电子白板与课件可以兼容,就 是说可以在白板上进行批注,即使是这样,我也计划将课件、白板和原始的黑板结合大一块使用,这样效果会更好。 五、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学生在探究1中可能会出现问题:⑴习惯于灌输式教学的学生能否质疑1弧度角定义的合理性;⑵发现这个问题后能否解决; 因此教师在此方面应做充分准备。 以上就是我这次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篇二:说课稿弧度制 弧度制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弧度制教学设计

弧度制 江苏省淮州中学张建一、教材及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必修4第一章第一单元第二节内容。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角的度量单位“度”并且上节课学了任意角的概念,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本单位转换方法,并能体会不同的单位制能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本节课作为三角函数的第二课时,该课的知识还为后继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等知识作铺垫,因此本节课还起着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弧度制的学习,我们很容易找出与角对应的实数而且在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有了更为简单形式。另外弧度制为今后学习三角函数带来很大方便。同时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角度制、弧度制都是度量角的制度,二者虽单位不同,但是是互相联系的、辩证统一的,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辩证统一思想的理解。本节内容一课时完成。 二、重难点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1、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 2、熟练地进行角度与弧度的相互转换。 3、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难点:弧度的概念的理解。 三、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1弧度的角及弧度的定义。 (2)掌握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公式。 (3)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4)理解并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这两个公式解题。2、过程与方法 通过单位圆中的圆心角引入弧度的概念;比较两种度量角的方法探究角度制与弧度制之间的互化;应用在特殊角的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以针对性的例题和习题使学生掌握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任意角和弧度制教学设计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1.1 任意角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实际问题的展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通过具体例子,将初中学过的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在此基础上引出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的概念.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生活经验、数学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任意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等概念.让学生体会到把角推广到任意角的必要性,引出角的概念的推广问题.本节充分结合角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建立了象限角的概念.使得任意角的讨论有一个统一的载体.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种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初步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讨论任意角.能熟练写出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本节的一个重要任务. 学生的活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中应反复挖掘“探究”栏目及“探究”示图的过程功能,在这个过程上要不惜多花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自然地、更好地归纳出终边相同的角的一般形式.也就自然地理解了集合S={β|β=α+k·360°,k∈Z}的含义.如能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动态表现角的终边旋转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观察角的变化与终边位置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既要知道旋转量,又要知道旋转方向,才能准确刻画角的形成过程的道理,更好地了解任意角的深刻涵义. 三维目标 1.通过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终边相同角的概念及表示,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并由此深刻理解推广之后的角的概念.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认识集合S中k、α的准确含义,明确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多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3.通过类比正、负数的规定,让学生认识正角、负角并体会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将0°—360°范围的角推广到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教学难点:用集合来表示终边相同的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1 思路 1.(情境导入)如图1,在许多学校的门口都有摆设的一些游戏机,只要指针旋转到阴影部分即可获得高额奖品.由此发问:指针怎样旋转,旋转多少度才能赢?还有我们所熟悉

高中数学1.1任意角和弧度制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任意角和弧度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 2.学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判断象限角,掌握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书写. 3.了解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4.认识弧长公式,能进行简单应用.对弧长公式只要求了解,会进行简单应用,不必在应用方面加深. 5.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导入新课】 复习初中学习过的知识:角的度量、圆心角的度数与弧的度数及弧长的关系提出问题: 1.初中所学角的概念. 2.实际生活中出现一系列关于角的问题. 3.初中的角是如何度量的?度量单位是什么? °的角是如何定义的?弧长公式是什么? 5.角的范围是什么?如何分类的? 新授课阶段 一、角的定义与范围的扩大 1.角的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O,从起始位置OA旋转到终止位置OB,形成 OA OB分别是角α的终边、始边. 一个角α,点O是角的顶点,射线, ∠”可以简记为α.说明:在不引起混淆的前提下,“角α”或“α 2.角的分类: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正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叫做负角; 零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为零角. 说明:零角的始边和终边重合. 3.象限角:

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轴重合,则 (1)象限角:若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如:30,390,330-o o o 都是第一象限角;300,60-o o 是第四象限角. (2)非象限角(也称象限间角、轴线角):如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例如:90,180,270o o o 等等. 说明: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不能说成是“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因为 x 轴的正半轴不包括原点,就不完全包括角的始边,角的始边是以角的顶点为其端点的 射线. 4.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由特殊角30o 看出:所有与30o 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30o 角自身在内,都可以写成30360 k +?o o () k Z ∈的形式;反之,所有形如 30360k +?o o ()k Z ∈的角都与30o 角的终边相同.从而得出一般规律: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 {}|360,S k k Z ββα==+?∈o , 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说明: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 例1 在0o 与360o 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1)120-o ;(2)640o ;(3)95012'-o . 解:(1)120240360-=-o o o , 所以,与120-o 角终边相同的角是240o ,它是第三象限角; (2)640280360=+o o o , 所以,与640o 角终边相同的角是280o 角,它是第四象限角; (3)95012129483360''-=-?o o o ,

(完整word版)弧度制教学设计方案

欢迎阅读 弧度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1弧度的角的意义。 2)理解弧度制的定义,建立弧度制的概念。 能力目标 1)掌握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我们把用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有了它就可以计算弧长,公 式为180 n r l π=。 角度制是度量角的一种单位制。单位制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比如说测量长度的单位制,古代常以人体的一部分作为长度的单位。例如我国三国时期(公元三世纪初)王肃编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两臂伸开长八尺,就是一寻。还有记载说:“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可见,古时量物,寸与指、尺与手、寻与身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是国际单位制中的“米制”,“米制”教之“尺、寸……”应用起来要方便得多。

在角度制下,当两个带着度、分、秒各单位的角相加、相减时,由于运算进制非十进制,总给我们带来不少困难。那么我们能否重新选择角单位,使在该单位制下两角的加减运算与十进制下的加减法运算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常识研究这种新单位制。 (从熟悉的单位制出发,让学生意识到给出角度新定义的必要性。意识到单位制的普遍性。) 三、分组讨论,探索研究 跟上面类似,长度制的选择都是要选定一个不变量来作为基本量。如“米”,“度”,那么我们要找到一种新的度量角度的角度制,则必须也找到相应的不变量。 o o 做弧度制。 如下图,依次是1rad ,2rad ,3rad ,αrad 问题二:(1)若弧是一个半圆,圆心角所对的弧度数是多少?若是一个圆呢? (2)正角的弧度数是什么数?负角呢?零角呢?(从正数,负数,零方面去引导) (3)在弧度制下弧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么写呢?l r α=?(l 为弧长,r 为半径) 四、落实目标

《5.1 任意角和弧度制》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5.1.2弧度制教学设计(人教A版) 前一节已经学习了任意角的概念,而本节课主要依托圆心角这个情境学习一种用长度度量角的方法—弧度制,从而将角与实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本章的核心内容—三角函数扫平障碍,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1.了解弧度制,明确1弧度的含义. 2.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3.掌握用弧度制表示扇形的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 数学学科素养 1.数学抽象:理解弧度制的概念; 2.逻辑推理:用弧度制表示角的集合; 3.直观想象:区域角的表示; 4.数学运算:运用已知条件处理扇形有关问题. 重点:弧度制的概念与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化; 难点:弧度制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 度量单位可以用米、英尺、码等不同的单位制,度量质量可以用千克、磅等不同的单位制,不同的单位制能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角的度量是否也可以用不同的单位制呢?能否像度量长度那样,用十进制的实数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

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 阅读课本172-174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 1弧度的含义是? 2.角度值与弧度制如何互化? 3.扇形的弧长公式与面积公式是?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 1.度量角的两种单位制 (1)角度制 ①定义: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 ②1度的角:周角的1 360 . (2)弧度制 ①定义:以弧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 ②1弧度的角: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2.弧度数的计算 3.角度制与弧度制的转算 4.一些特殊角与弧度数的对应关系 度0°30°45°60°90°120°135°150°180°270°360°弧 度0 π 6 π 4 π 3 π 2 2π 3 3π 4 5π 6 π 3π 2 2π l r π 180( 180 π)° 正数 负数 零

弧度制教学设计

弧度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1弧度的角的意义。 2) 理解弧度制的定义,建立弧度制的概念。 能力目标 1) 掌握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2) 牢记特殊角的弧度数与角度数的互化。 情感目标 通过弧度制一弧度角及弧度制定义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渗透 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通过弧度制与角度制之间的联系及转化,渗透广泛联系,透过本 质看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重点: 理解弧度的意义,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难点: 弧度的概念,弧度制与角度制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目标式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和预习准备 1. 角分为几类 2?什么是象限角什么是轴线角 3.与角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第一象限角如何表示 4?请大家回忆什么是角度制 将圆周等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叫做 ,这种描述角的方式叫做一一角度制 二、 创设情境,设置疑问 初中几何研究过角的度量,当时是用度来做单位度量角的。那么 1°的角是如何定义的 我们把用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有了它就可以计算弧长,公式为 丨 180 角度制是度量角的一种单位制。单位制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比如说测量长度的单位制,古 代常以人体的一部分作为长度的单位。 例如我国三国时期(公元三世纪初)王肃编的《孔子家语》一 书中记载有: “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两臂伸开长八尺,就是一寻。还有记载说:“十 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可见,古时量物,寸与指、尺与手、寻与身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是国际单位制中的“米制” ,“米制”教之“尺、寸……”应用起来要方便得 多 。 在角度制下,当两个带着度、分、秒各单位的角相加、相减时,由于运算进制非十进制,总给 我们带来不少困难。那么我们能否重新选择角单位,使在该单位制下两角的加减运算与十进制下的 加减法运算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常识研究这种新单位制。 (从熟悉的单位制出发,让学生意识到给出角度新定义的必要性。意识到单位制的普遍性。) 三、分组讨论,探索研究 跟上面类似,长度制的选择都是要选定一个不变量来作为基本量。如“米”,“度”,那么 我们要找到一种新的度量角度的角度制,则必须也找到相应的不变量。 问题一:角度为30。, 60。的圆心角, 当半径 r 123,4时,分别计算对应的弧长1,再计算弧 长与半径的比。 30。, r 1时,I n r 30 1 r 180 180 6 I 6 r 2时,I n r 30 2 r 规定周角的 1 360 做为1°的角。

弧度制说课稿教程文件

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弧度制是学习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基础,学习好弧度制可以更好地学习后面关于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等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中第一节的第二课时内容,主要学习的是弧度制.它是本章的重要基础知识,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教材结构上,本节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之前的学习已经让学生了解了任意角和角度制,而对弧度制的概念却一无所知,然而在研究三角函数的时候大多都是用弧度制,只要学生学好了这一节,就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知识.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弧度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角的单位,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数学研究的互通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 (2)掌握并运用弧度制表示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3)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4)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 (5)使学生通过弧度制的学习,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 领会定义的合理性.根据弧度制的定义推导并运用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 式.以具体的实例学习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能正确使用计算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理解并 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 孤立、割裂的关系.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 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 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

弧度制教案及教学设计

1.1.2 弧度制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4第一章第一 单元 第二节。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角的度量单位“度”并且上节课学了任意角的概念,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本单位转换方法,并能体会不同的单位制能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本节课作为三角函数的第二课时,该课的知识还是后继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理论准备,因此本节课还起着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弧度制的学习,我们很容易找出与角对应的实数而且在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有了更为简单形式。另外弧度制为今后学习三角函数带来很大方便。 2、教学目标 3、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教学难点:弧度制的概念与角度的换算。 二、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熟悉的基本单位转换入手,体会不同的单位制能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引导学习去思考寻找另一种的单位制度量角。 通过类比引出弧度制,关键弄清1弧度的定义,然后通过探索得到弧度数绝对值公式并得出角度和弧度的换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子,巩固所学概念和公式,进一步认识引入弧度制的必要性。这样可以尽量自然的引入弧度制,并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更好的形成弧度的概念,建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的一一对应,为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奠定基础。 三、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拨,启发学生通过主动观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基本掌握了弧度制与角度制之间的转换,完成了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弧度制说课稿—正式稿

弧度制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来自于**中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内容《弧度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⒈内容要求: ①新课程标准对于《弧度制》的要求是“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②实际上高考对弧度制的考察类似于不等式与几何,也许没出现弧度制的单独题目,但实际上在其他题目中已经考察了弧度制,或者说对它的考察倾向于计算工具考察。 ③另外,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完本节课后,将在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实际上角度制也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了一一对应关系,但由于弧度制的单位与实数单位是一致的,所以能给研究问题带来方便。 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1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掌握弧度制之下扇形相关公式; 能力目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三个探究,通过这三次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也是通过上述三次探究使学生体验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 ⒊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即知识目标,这里不再重复; 难点:1弧度角定义的合理性。 二、教法与学法: ⒈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角度制定义; 加之教材内容编排上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因此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人左右以便于学生自主探究; ⑵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层层递进的设置一些问题,逐渐的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之中,进而获取问题的答案; 具体到本节课中,可体现为:三次提出问题,学生三次探究,解决三个问题这样一个流程。 以下解释两个三次(即三、教学过程) 那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下,教师的作用就变得少而精了,教师作用之一是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用之二是协助学生完成问题;作用三是对各小组探究的结果进行整理。 四:板书设计: 目前我校的教学设备是电子白板,电子白板与课件可以兼容,就

弧度制教学设计

弧度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弧度制的意义,理解弧度制的概念,以及任意角的弧度数与弧长半径的关系。 2.能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掌握圆心角与弧长公式,会解决实际问题 3.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现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角度和弧度关系的探究,让学生体会过程的重要性,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弧度的意义,圆心角的大小公式和弧长公式。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角的度量单位“度”正因为如此才会激发学生为何学习弧度的兴趣。 学法指导:学生学会提炼问题结论,指导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用幻灯片出示一份体检报告,体重用牛顿做单位,身高用公里做单位。2.用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弧度制发展与应用。 二、新知探究 活动1:阅读课本第6页,总结概括: 1.定义: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符号rad表示。 弧度制的定义:用弧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 活动2:请学生们动手,做一个圆,用绳子量出一个半径长度,自己找出一弧度的角,并思考1弧度的圆心角与半径大小是否有关?

总结概括: 活动3:如图,半径为r的圆的圆心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交圆于点A,终边与圆交于点B。请在下列表格中填空。 活动4:分析数据 问题1:分析第3列和第4列,角度制与弧度制如何互化? 问题2:分析第2列和第3列,实数集合与弧度制下角的集合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3:分析第1列和第3列,弧长、半径、角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活动5:概括总结: 1. 2. 3. 三、巩固新知 例1. 把下列各角化成弧度 (1) 67 °30’ (2)75 ° (3)-210 例2:把下列各弧度化成度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任意角与弧度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任意角与弧度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推广角的概念、引入大于360?角和负角;(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3)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4)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5)树立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6)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7)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转体720?,逆(顺)时针旋转”,角有大于360?角、零角和旋转方向不同所形成的角等,引入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角的概念得到推广以后,将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象限角、非象限角的概念及象限角的判定方法;列出几个终边相同的角,画出终边所在的位置,找出它们的关系,探索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表示;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有正角、负角和零角之分.角的概念推广以后,知道角之间的关系.理解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 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之前的学习使我们知道最大的角是周角,最小的角是零角.通过回忆和观察日常生活中实际例子,把对角的理解进行了推广.把角放入坐标系环境中以后,了解象限角的概念.通过角终边的旋转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我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弄清楚角的表示符号,以及正负角的表示.另外还有相同终边角的集合的表示等.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机、三角板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 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 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 [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正向或反向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 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0360??~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 【探究新知】 1.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0360??~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 [展示投影]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如图 1.1-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 ,绕着它的端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 ,就形成角α.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 叫做角的始边,OB 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 叫做叫α的顶点. 2.如上述情境中所说的校准时钟问题以及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720? ” (即转体2周),“转体1080?”(即转体3周)等,都是遇到大于360?的角以及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同学

弧度制说课稿

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得地位与作用 弧度制就是学习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得基础,学习好弧度制可以更好地学习后面关于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等内容、本节课就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中第一节得第二课时内容,主要学习得就是弧度制。它就是本章得重要基础知识,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教材结构上,本节为后面内容得学习做好了铺垫、之前得学习已经让学生了解了任意角与角度制,而对弧度制得概念却一无所知,然而在研究三角函数得时候大多都就是用弧度制,只要学生学好了这一节,就能更好地学习后面得知识.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弧度制就是一个全新得研究角得单位,利用类比得方法让学生理解数学研究得互通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弧度制得定义; (2)掌握并运用弧度制表示得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3)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得换算; (4)理解角得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得一一对应关系; (5)使学生通过弧度制得学习,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就是对角度量得方法,二者就是辨证统一得,而不就是孤立、割裂得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得大小,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弧度制得定义,领会定义得合理性、根据弧度制得定义推导并运用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 式。以具体得实例学习角度制与弧度制得互化,能正确使用计算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得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另一种度量角得单位制--—弧度制,理解并 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就是对角度量得方法,二者就是辨证统一得,而不 就是孤立、割裂得关系。角得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得集合与实数 集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有唯一得一个实数(即这个角得 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得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

1.1-任意角和弧度制-教学设计-教案

1.1-任意角和弧度制-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推广角的概念、引入正角和负角;(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3)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4)掌握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角)的表示方法;(5)树立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转体,逆(顺)时针旋转2周”,角有正角、零角和旋转方向不同所形成的角等,引入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角的概念得到推广以后,将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象限角、非象限角的概念及象限角的判定方法;列出几个终边相同的角,画出终边所在的位置,找出它们的关系,探索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表示.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有正角、负角和零角之分.角的概念推广以后,知道角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 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任意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小时,你应 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 [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正向或反向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 【探究新知】 1.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 [展示投影]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如图1.1-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绕着它的端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就形成角.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叫终边,射线的端点叫做叫的顶点. 2.如上述情境中所说的校准时钟问题以及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即转体2周),“转体”(即转体3周)等,都是遇到大于的角以及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同学们思考一下:能否再举出几个现实生活中“大于的角或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的例子,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区分和表示这些角呢?

任意角与弧度制教案

任意角与弧度制 【基础再现】 1、角的概念的推广 定义:一条射线OA 由原来的位置,绕着它的端点O 按一定的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 ,就形成了角,记作:角或 可以简记成。 注意: (1)“旋转”形成角,突出“旋转” (2)“顶点”“始边”“终边”“始边”往往合于轴正半轴 (3)“正角”与“负角”——这是由旋转的方向所决定的。 2、角的分类: 由于用“旋转”定义角之后,角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可以将角分为正角、零角和负角。 正角:按照逆时针方向转定的角。 零角:没有发生任何旋转的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角。 3、 “象限角”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往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来讨论角,角的顶点合于坐标原点,角的始边合于轴的正半轴。 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 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则此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称为轴线角。 【重点、难点、考点】 ααα∠αx x

一、常用的角的集合表示方法 1、终边相同的角: (1)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一个0?到360?的角与个周角的和。 (2)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即:任何一个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注意: 1、Z ∈k 2、α是任意角 3、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 4、一般的,终边相同的角的表达形式不唯一。 2、终边在坐标轴上的点: 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Z k k ∈?=,180| ββ 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90180| ββ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90| ββ 3、终边共线且反向的角: 终边在y =x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45180| ββ 终边在x y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45180| ββ )(Z k k ∈{}Z k k S ∈?+==,360| αββ

弧度制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弧度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角弧度的意义.(2)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可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3)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能推导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新的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的引进,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精神. (2)通过对弧度制与角度制下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在弧度制下的简洁美. ●重点、难点 重点:弧度的概念.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难点:“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建议 首先通过类比引出弧度制,给出1弧度的定义,然后通过探究得到弧度数的绝对值公式,并得出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例子,巩固所学概念和公式,进一步认识引入弧度制的必要性.这样可以尽量自然地引入弧度制,并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形成弧度概念,建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奠定基础. ●教学流程

【问题导思】 1.在初中学过的角度制中,把圆周角等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度?【提示】1度. 2 【提示】利用1弧度角的定义进行换算. 1.角度与弧度的互化

2. 设扇形的半径为

例1 将下列各角度与弧度互化. (1)67.5°;(2)112°30′;(3)9 4 π;(4)3. 【思路探究】 【自主解答】 (2)112°30′=112.5°(3)94π rad =9 4 ×180°=(4)3 rad =3×(180π)°=规律方法 1.在进行角度制和弧度制的换算时,应先将角度制下的含分、秒形式的角化为小数形式并以度为单位后再用公式“π rad =180°”换算. 2变式训练1 将下列各角度与弧度互化: (1)512π;(2)-7 6π;(3)-157°30′. 【解】 (1)512π rad =5 12 ×180°=7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