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发

展规划

“十三五”是全面完成学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与办学水平的关键时期。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市场体制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校改革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学编制与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采取积极措施、实现建设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学校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与依据

1.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人力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都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凸显了加快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

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职教工作意义,明确了“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职教发展方向。表明国家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将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大力增强高职教育办学活力,为高职教育的当前改革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加快我校建设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未来五年,XX乃至全省将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智力等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战

略性调整,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综合创新力和服务水平。在经济与产业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过程中,对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日益走向多元化,这为我校举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XX及周边地区庞大的经济总量与持续快速的发展速度,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良好的人文环境,城乡社会的平衡发展与一体化的率先实现,为毕业生营造了优良的就业创业环境。地方各级政府及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支持程度的提高,为我校的持续发展营造

了良好的外部氛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校的教育环境也有新的变化。高中后生源数量的急剧下降与各类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继续扩大,将带来同类学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学校的竞争实力提出新的挑战,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发展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成为必然的选择;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应用型大学生源的衔接,对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学习社会的构建、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实施的加快,也为学校发展职业培训、开展各类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学校发展的内部状态“十二五”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国务

院、教育部、省教育厅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锐意进取、积极改革、努力实践,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各项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于2014年成功跻身全省2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行列,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与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与要求、与优秀兄弟院校的建设发展水平相比较,尚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快改革、加强建设和加以改进。

(1)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但贯彻落实有待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期间,学校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围绕

学生成长成才、教师事业发展,不断加大以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重点的学校建设力度,积极开展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以二级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管理体制建设,初步形成了“关爱学生成长,关心教师发展、关注社会进步”的办学理念。但办学理念在办学实际中得以真正体现还需要不断努力,内部管理的良性机制还未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基本条件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深化。

(2)专业集聚初显形态,但专业群的发展有待进一步集聚与建

设。“十二五”末,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已达到8000多人,基本形成了以园林花卉、机械制造、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纺织服装等与区域主导产业相适应专业体系,并已着手实施专业群整合,专业与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并已建成了一批院级、省级重点专业、重点课程与精品课程。但学校专业总量偏多,专业规模偏小,专业平均规模只有229人,招生不足80人的专业达到42%;孤岛专业依然存在,专业集聚度不高,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实施资源较为分散,有待进一步调整整合与优化。

(3)专业师资队伍初具规模,但整体能力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

升。“十二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进程得以加快,学校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其中校内专任教师242人,副高以上职称及博士学位教师87人。“攀登工程、培育工程”与“四个一工程”已全面启动实施,教师开展技术开发、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项目成果不断增加,教师专业业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有所增强,拥有省级专业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但高层次的教科研标志性成果和重大奖项还很鲜见,高水平的专业论文与兄弟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数量偏少,专业群体之间的分布不均,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4)院内实训基地基本满足当

前需要,但与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有较大差距。“十二五”末,学校共建成校内实训中心12个,教学仪器设备总量超过5100万元,现有省级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示范实践教学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生物技术应用(园艺)实训基地1个,能基本满足当前教学需要。但校内实训基地规模偏小,设备先进性程度不高,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还没有真正形成,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不高,离工学结合培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与课程结合的程度有待提高。

(5)职教集团化合作平台初步形成,但合作共生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2014年,以我校为牵头单位的XX职教集团正式成立并开始运

行,基本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初步建成,对促进校企合作的平台作用初步体现,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建设得以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工作有序推进,与部分行业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入,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氛围初步形成,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的数量有所增加。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90家,其中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23家,基本满足“松散性”方式的实习需要。但校企合作的层次还偏低,顶岗实习的工位有较大缺口,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的规模和效益都还偏小,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广大教师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未得到充分调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有待进

一步形成。

3.规划编制的政策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XX省教育厅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若干意见》; 《XX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XX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市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XX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X政发〔2014〕93号。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以“关爱学生成长、关心教师发展、关注社会进步”为主旨,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勤

奋好学、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培养师生良好的职业规范、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以“人才强校”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针对高职教育对师资队伍的要求,紧紧围绕学校专业群发展,积极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点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以专业集群发展为重点,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要与要求,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整合的步伐,加强专业群核心专业内涵与特色品牌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推进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改

革、专业教学团队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深化校企合作为抓手,按照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与要求,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快职教集团建设的步伐,促进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营造全员参与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

三、发展目标

发展总体目标:至2020年,学校办学规模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明显

增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高,和谐校园并具活力;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彰显优势特色,重点特色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双素质、双结构”师资队伍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专业带头人队伍适应建设发展需要;教育与培训全面发展,就业水平始终保持省内高职院校前列。学校成为一所从教者敬业、乐业,就学者宜学、乐学,社会企业满意,在区域人才培养上有突出贡献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发展具体目标:

1.专业布局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发

展,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以省级特色专业、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和一般专业构成的专业建设梯形结构,招生专业总量保持25个左右。以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形成10个左右专业群,其中都市农业类专业群2个、生产制造业类专业群4个,现代服务业类专业群4个。其中若干优势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示范引领。 2.生源类型结构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坚持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适度发展全日制

规模,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至“十三五”末,全日制在校生人数10000人,各类成人教育在校注册人数4000人,年培训10000人次,形成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办学格局。选择部分专业,推进示范性高职自主招生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的办学质量、社会美誉度和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新生录取率达100%,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3.师资队伍结构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满足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积极引进与培养一批在同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全校教职工总数控制在450~500名,专任教师达到350名以上,其中,

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70%,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5%,“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兼职教师队伍稳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数超过30%。教师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横向合作项目数量、到款额有较快增长,各级各类课题和技术服务年平均到款额达到200万元,省、市级以上纵向教学科研课题立项保持在年均10项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有所突破,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 4.实训基地结构与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满足“工学一体”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至“十三五”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7000万元以上,在现代

农业类、生产制造业类专业群中建成6-8个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加强校外基地建设,每个专业群建有10个以上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成一批融企业实习管理、培训与技术服务、师生实践锻炼等于一体的校外工作站。

5.资金支出结构与学校发展重点相适应。根据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事业经费在确保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向重点建设项目与基础薄弱方向倾斜。院内事业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逐步达到55%,保证教学建设(五项行动)经费14%,教学日常经费5%,控制日常运行经费12%,控制基本建设支出14%以内,资金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